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时间:2023-06-06 08:5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第1篇

一、加强公立医院药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下,药品经济管理变成公立医院重要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效果对公立医院及其职工的利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管理。加强公立医院药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优化有利。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单位,收入主要源自财政拨款以及医疗服务费用、药品收入费用这三个大的方面,而市场经济规律的消极影响造成药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蔓延着腐败现象,国内医疗药品市场遭遇巨大冲击,医疗费用快速增多。因此,加强药品经济管理,依托国家财务制度分别核算、管理公立医院的医和药,这有利于增加公立医院采购药品的透明度,对不合格用药现象加以控制,以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为前提增加公立医院补偿,优化收入结构。二是对提高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有利。在不合理补偿机制之下,药品收入过高增加患者负担,造成很多患者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不仅无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还减少公立医院经济收入[1]。通过加强药品经济管理,用疗效确切、价廉质优的国产药品代替昂贵的进口药品,兼顾集体与个体的消费利益,提高经济收入。三是对调整公立医院药品资金运作有利。公立医院往往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核算药品收入,存在药品库存不实、和厂商的债务债权关系不清等问题,影响公立医院的运作。所以加强药品经济管理,强化经济核算,这对公立医院合理调配资金、正常运作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公立医院药品经济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药品经济核算。经济核算指的是利用价值形式,采取记账和算账等方法,对公立医院卫生保健服务的成果、劳动消耗进行记录、计算以及分析、对比,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量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2]。经济核算能使公立医院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控制药品消耗,降低成本,只是很多医院的现有经济核算系统只针对整体产出、科室效益问题实施经济核算、成本核算,很少涉及药品经济管理,导致公立医院无法真正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必须及时改善。所以公立医院在药品的核算环节,为反映并监督药品的购入、销售流转的整个过程,要求财会部门要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这两个总账科目,对药品的购入、领发以及销售、成本、进销差价等进行核算与控制。在实施公立医院药品经济核算时,需要准确计算医院药品的收入,其总额涵盖公立医院购进药品以及自制药品的收入,包括药品的经营成本、折扣收入、加成收入、加工增加值等全部的收入,只要折扣收入与国家规定相符,就必须将其计算到药品收入当中,确保公立医院药品收支结余的合理性、正确性,减少药品费用。(二)坚持规范临床用药。按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坚持规范使用药品,这对医院药费的增长有重要控制作用。规范临床用药主要是针对患者就医的整个流程,包括从门诊首诊到入院治疗的用药、痊愈出院所带药品的整个临床路径的用药,应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控制、考核。尤其是针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临床基本用药必须给出合理的、科学的规定,只有针对疑难杂症、危重病症、特殊医疗方才能提高临床药品使用,只是必须先和患者沟通,由专家小组指导。另外,按照病情的发展,要严格遵循临床治疗的变化与客观要求,适时修正临床用药的目录、要求。临床路径用药是全新的用药模式,是公立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临床因病施治、对症用药、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以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3]。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公立医院临床路径治疗,由医疗专家有效监管临床用药,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以不断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减轻老百姓基本用药经济负担,让患者减少支出,提高药品经济管理效率。同时,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用药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先成立由一线药品专家、医学专家组成的临床路径用药管理专家小组,指导、检查、督促并考核临床路径用药,基于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临床基本用药,制定与临床路径用药客观规律相符的、能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用药目录,并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用药指南。但临床路径用药使公立医院原有的购用药品的模式发生变化,导致医生与患者均改变过去的用药习惯,医患之间极有可能发生不适应的现象,这使得公立医院医患沟通机制面临新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用药的管理,临床医生要加强学习临床路径用药目录,领会新医改的精神,对临床路径用药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统一医护人员对药品经济管理的思想认识,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本前提下尽量依据临床路径用药指南选择价廉质优的药品,减少患者药品费用支出,控制医院药品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三)监督医生的处方权。公立医院必须严格执行《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依据药品实际进价和国家规定的差价率定价,购进药品的价格越低,药品的零售价就越低。公立医院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医药工业信息、新药开发信息、商业流通信息以及进口药品信息等,掌握最新药品价格升降、药品经济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货比三家,用最低的价格想患者出售药品,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同时,公立医院不得对医生拿药品回扣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加强管理,一旦发现医生有收受红包的行为,必须严惩,不断加强对医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以及法治规范教育,督促检查医生用药行为。具体可采取考核评比、奖惩处罚以及张榜公布等方式有效监督医生临床用药行为。传统医疗模式往往认为只要是正式定级的医生都具备处方权,患者只能用医生开的药,也就是患者被动、医生主动。针对同一种疾病,治疗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医生可选择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药品治好患者的病,也可为追求利润而选择大处方、贵重药治疗患者的病,对医生的制约很少。对此,公立医院要想加强药品经济管理、控制药品费用支出,就应重视大力监督医生的处方权。具体可由医务科牵头,全院各个科主任医师、财务科和药剂科组成监督医生处方权的小组,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制定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治疗标准与用药制度,检查全院医生的处方、病例、治疗单、检查单据等,对照标准看其是否安全、恰当、合理、经济,在综合分析与研究之后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和医生的奖金挂钩,将经济合理用药视作医生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之一,控制药品滥用现象,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公立医院药品经济管理水平。

三、结语

公立医院药品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工程,在新医改下只有充分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树立起科学发展观,走创新途径,持续加强对药品的管理,有效控制药品费用,从而使药品经济管理不断趋于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使公立医院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童毅 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韦霖.加强医院药品会计管理办法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5,(05):203+206.

第2篇

2009年4月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稳步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财政拨款改为项目拨款,把原来“拨款才做事”的方式变成“做事才拨款,做多少事拨多少款”的方式。使各大医院收入不稳定,部分医院还不同程度的出现利润减少和资金困难等问题。形势的发展迫使医院必须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否则,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还存在诸多方面问题。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主动性、严谨性、科学性,执行预算存在随意性,影响到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

虽然部门预算实行多年,医院新的财务制度也有明确要求公立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医院出于本身原有的传统观念和体制,对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把预算管理仅仅当做是部分科室的事,没有将之提升到医院全局性管理的高度。把做预算当成是工作上“例行公事”,应付上级的差事。这样制订出来的所谓“预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预算控制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预算管理者权力不明确、预算审批不严格、预算执行不认真、预算监督不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如果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哪怕一个看起来很微小的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经营管理上的严重失误,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不利于经济管理的顺利实施。

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利用信息系统来采集、整理、分析数据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全成本核算和网络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多数医院还缺少既懂经济和财务管理,又具有医疗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目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网络设备跟不上要求,相关人员编配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另外,医院对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管理的制度层面,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统一标准的量化考评,无法调动全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目前,公立医院应利用新医改和新财务制度的实施的有利时机,改进管理手段,探索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利用数字化医院管理手段,借助企业管理思想,实行组织重建、流程再造,以建立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水平。[1]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全院各科室的信息融合,实现医院的预算控制,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一)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

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医院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事先必须编制详细的预算。这就需要在制定预算时要以前瞻性、严谨性为原则,执行过程要以科学性为基础,实现目标要以合理性为根本。做好预算编制和控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观念,争取全院职工参与,成立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审核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要对各类资金高度统筹、合理安排。公立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定位、特点、目标、中长期发展计划、人力财力物力状况,在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可能发生的收支变化、国家政策影响、医疗市场的动态变化、各种医疗资源的调整更新、各科室各学科的发展趋势等等因素后,编制计划期内收支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调整要坚持预算严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灵活性。加强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是确保年度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计划能否按时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等各个控制环节工作的检验。

(二)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经济运营数据分析,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动力,[2]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为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公立医院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推动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保障为公益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就是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反映、监督、计划、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和方法。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细化核算单元,全面界定成本项目,合理归集间接成本,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机构的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本着“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成本核算管理,建立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如医院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单机成本核算,通过对消耗成本和工作量的测算,为大型设备的引进进行投资论证,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避免因仪器的闲置和重复购置而导致资源浪费。建立经常性经济分析制度应成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准确把握医院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评价医疗服务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院收支情况、项目免费医疗消耗情况、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收入、大型设备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了解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提高资金运用的使用效率,为医院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卫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经济管理培养大批懂管理、懂财铡⒍卫生和懂计算机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服务。

(三)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保障信息通畅,是加强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要的保障和手段。网络数据信息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全成本核算管理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收入成本数据采集点遍布医院各个角落,要做到“算准收入、算全成本、算实收益”。应完善医院信息网络平台,引进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类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从源头上保证网络数据的全面、真实与准确。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经济流程的干扰,也减少了人工劳动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漏洞,而且无论是从经济数据的采集还是统计分析的评价,其准确性都有明显的上升,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64- 03

1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 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 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 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

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 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

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 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 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

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 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第4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医院的整体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经济管理,医院自身所具备的公益性、服务性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共同指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迈入新的发展时代。曾经说过:在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是新医改下最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任务。所以,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在发展中需要将经济管理提到日程上,并且将经济管理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在明确其地位与作用的同时,也针对性的构建相关的管理机制,顺应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管理的水平,实现我国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新医改形式下积极探究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某种角度上分析,新医改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医疗机构发展的载体与基础,在新医改的深入推动与贯彻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医院的有序发展。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主要是在严格遵循相关规律的情况下,采取经济手段,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其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以及监督,并且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还将经济分析与经济核算纳入其中,以此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在新医改的基本形式下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科学且合理的经济手段,对医疗、预防、教学以及科研等内容进行协调,以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公立医院所开展的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妥善处理好国家、医院以及职工三者的要求,并且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在新医改的基本形势下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对内不仅会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还会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对外则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浪费,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二、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医院经济管理意识

从哲学角度分析可以得知意识决定一切,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管理意识决定了管理的效率。但是,从当前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的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并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是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开展过程中因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医院认为自己的职责便是救死扶伤,却忽视对自身所存在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其二是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财务管理、定额管理、药品材料管理等,但是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将计划财务管理也划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之中,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医院员工作为经济管理中重要的人员,因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认识、素质和能力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

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在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需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有据可循。换而言之,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则会导致医院的医疗行为、内部管理工作失去基本的工作标准,会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出现漏洞。虽然新医改严格申明这一点,但是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仍旧存在财务预算、内控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财务管理不到位现象,需进一步引起重视,加强关注与改善。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策略

诚如上文所言,在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这不仅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实现医院稳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为进一步贯彻新医改的基本原则,积极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需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

1.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

在上文中笔者清楚的指明在新医改形势下积极加强医疗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基本原则是坚持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在新医改的发展要求下,我国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如今得到更加明显,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政府需要加大投入。简而言之便是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之中我国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效益,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除此之外,我国公立医院还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构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要坚持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坚持基本的原则与理念,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发展,以此真正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医院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经济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风险防控的能力。

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的财务制度、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科学的财务分析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遵循前瞻性、严谨性的基本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将医疗、药品、耗材、基建等各渠道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统一管理,提高财务工作的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科学合理分、明确职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定期督查,形成严密的内控机制,最大限度避免和防止差错,预防舞弊行为发生。第三,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资产验收、入库、出库、报废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四,要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人员、耗材、管理等各项支出,在实行药品零差价后,要尽量降低“药占比”,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第五,要科学编制财务分析。实事求是反映医院当期财务状况,提供真实财务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制定切实有效的标准化流程,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要真正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制定切实有效的标准化流程。第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医院要按照自己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重大经济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实施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等,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责任标准,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评价机制。第二,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医院经济管理行为制度,并保证员工与领导均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该项制度。第三,要结合医院的发展特点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全体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新医改成为了推动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医改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对经济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另外,在医院发展体系中经济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发展,需要积极遵循新医改的基本原则,并遵循相应的指导思想,不断适应新医改的发展规律与要求,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流程,并加强对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真正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真正推动医院经济管理迈向新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郭晶.关于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95.

[2]赵霞.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问题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83.

[3]尹明明.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经济师,2011,01:183+186.

[4]严政,何跃进,李长庭.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153.

第5篇

关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

一、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法》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保证经济资料准确、真实,提高经济信息工作质量。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经济管理信息失真、经济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具体到医院行业来说,公立医院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管理职业道德水准下降。加强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全面提升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刻不容缓。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多数人员能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管理人员道德意识淡薄,缺乏钻研精神

由于自身道德水平差异,不熟悉法律、法规,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方面不注意加强经济管理法规的学习,就谈不上遵纪守法,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准则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导致经济管理核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经济管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所需的、真实的、客观的经济信息。

2、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接受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文化层次不同,来自家庭、社会的教育不同,导致自身修养的不同,造成经济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也不同,从而影响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或专业培训,就会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最终导致业务知识贫乏,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

3、 医院领导对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不够重视

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医疗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医疗经济制度,树立医院安全、诚实、可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经济管理人员不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伪造、变更、隐匿、毁损经济管理资料,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经济管理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经济管理人员凭证;还有的经济管理人员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提供虚假经济信息资料,致使经济管理人员弄虚作假、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及对策

1、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医院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行业的现状分析,虽然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职业道德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如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技术职称和业务水平普遍较低。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管理工作一项长期性重要任务。

2、建立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对经济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和轮换制

根据《经济法》、相关财经制度和纪律的要求,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小组,定期对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和财经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特别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变更时,要对其在任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有违法乱纪的财务人员和医院领导,纪检部门应给与严肃的处罚。同时,对医院的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同一个岗位经济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担任一个职位而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以激励不同岗位的经济管理人员不断的进取,也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业务的全面的了解,提高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使用可采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从而加强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进行《经济法》知识再教育,使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深入掌握经济管理岗位的要求和职责

第6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广西·南宁)

摘 要:总会计师制度的实施,是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需要。本文从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素质要求、总会计师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总会计师的人选来源以及如何构建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素质培养标准体系四个角度,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素质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对总会计师制度在广西公立医院顺利推行、进而提升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胜任能力。

关键词 :医院;总会计师;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强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监督,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行为,促进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各省(市、自治区)依据国家卫生部等五部委印发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提出的“在大型医疗机构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的规定,积极探索在公立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广西也于2013年9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直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任免、职责权利及组织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从各省的实施情况来看,凡是设立了总会计师的公立医院,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会计师作为公立医院主管财务会计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不仅要负责组织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财务监督等工作,还肩负着参与医院理财、内部控制、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经济分析和经营决策的重任。目前,广西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尚未设置总会计师职位,有个别医院虽然设置了总会计师职位,也由于总会计师工作职责不明晰、管理权限不到位、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与总会计师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医院财务管理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督。因此,重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素质培养,提升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是当前非常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素质要求

《管理办法》对广西区直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一是要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要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三是要遵纪守法,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四是要在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之后,主管一个单位或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的时间;五是要熟悉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六是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够胜任总会计师的工作。归纳起来,公立医院总会计师需要具备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品质、财务专业特殊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1)总会计师的职业品质。财务管理工作关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公立医院的总会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诚信正直、客观公正,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有效地监督医院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促进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职业品质是总会计师岗位素质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职业品质可以保证总会计师从社会利益和医院利益出发进行职业判断,忠诚履职。

(2)总会计师的专业素质。《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运行绩效分析等工作”的要求。公立医院总会计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资产管理、资金运营、财务分析以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能适应医院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是总会计师对经济事项进行专业判断的工具。

(3)总会计师的管理素质。管理素质主要包括决策和规划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公立医院的总会计师必须具备决策和规划能力,参与医院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和重要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合理制定医院的综合目标和战略规划;具备组织和领导能力,合理设计医院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划分财务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指导、培养和激励下属,保障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具备沟通和协调能力,有效地协调财务部门与各科室的关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妥善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各个利益群体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具备学习和创新能力,善于学习,更新知识,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和技能。

二、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公立医院要重视对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公立医院领导层应高度重视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医院现有的会计人员中,选拔有丰富财务工作和经济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医院总会计师的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除了财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外,还要重视医院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更要提供机会开拓其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具备的思维,增强其胜任能力。

(2)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管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后续教育的管理,结合医院财务管理者现有的素质状况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组织培训,提升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同时要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鼓励总会计师积极学习新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3)总会计师要注重自身综合质素的提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立医院的总会计师,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职业判断的训练和职业操守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做到内外兼修。不但要有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还要与时俱进、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准。

三、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人选来源

依据《管理办法》对医院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广西区直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人选来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拔。一是从医院现有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中选拔。目前,广西区直公立医院绝大多数财务、审计负责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二是从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中选拔。在广西财政厅、卫生厅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广西区直公立医院一批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通过考核选拔,成为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医改班)培养对象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期三年的培训学习,为广西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储备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三是从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中选拔。目前,广西区直公立医院已选送了部分优秀的财务、审计管理人才参加财政部组织的总会计师素质提升班培训学习,并取得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证书,也为广西区直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储备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四是对外公开招聘选拔。公立医院如果内部没有合适的总会计师人选,也可以通过对外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优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作为医院总会计师。

四、构建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素质培养标准体系

基于总会计师岗位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公立医院总会计师有效的素质培养标准体系,使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培养步人常态化的轨道,将有助于加速推进总会计师制度在广西公立医院顺利实行。

第7篇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开展,重庆市公立医院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为加强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竞争力,重庆市正积极探索在公立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以期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立医院在和谐社会中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总会计师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和谐发展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46

为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保证有效经济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重庆市卫生局通过调研、摸底,正积极推进经济管理总会计师制度,实现医院向“管理专家型”模式发展,规范医院财务管理,从而促进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

1总会计师制度背景?

国家公立医院因具一定公益性质,其医药费用等不能简单以市场为标杆,同时财政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院收入来源基本依靠自我经营。为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中发展,医院,尤其是国家公立医院,需改变发展模式,从粗放性、外延式向精细化、内涵式发展。?

总会计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主管财务会计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不仅担负着单位日常会计核算和监督,还肩负着医院理财和参与医院决策,具体组织单位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工作,参与单位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从而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减少医疗成本和病人医疗费用,促进医院有效运转。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2000年7月新修改颁布的《会计法》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卫规财发[1999]第160号)均规定:大中型卫生事业单位应设置总会计师,组织和领导本单位财务工作,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2012年1月在全国执行)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第七条“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2公立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医院经济活动范围日趋广泛,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经济核算、组织和调配资金等日趋复杂。同时我国新医疗制度改革要求医院逐步实行“总额量控制”、“单病种收费”、“人头收费”以及“取消药品加成率”,这将减少医院现有的医疗收入,提高单位医疗成本,不利于医院持续发展,尤其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因其较强的专业性,医疗服务类别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2.1财务管理相对薄弱,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仍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财务记账、核算和报帐上,在经济资源的筹措、投资融资和财务管理方面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市场预期,不能有效协调利用现有资源,造成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国有资产浪费等现象。?

2.2市场影响力相对减弱

目前重庆市公立医院在我国现有财政制度保障内,市场份额相对较多。但随着医疗市场行业的开放,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医疗卫生行业,必会出现诸如现代五洲女子医院、都市俪人医院、阳光医院等大批民营医院,这些医院因具有相对较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争夺了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中高端以上医疗市场。随着医改逐步深入开展,更多的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将逐渐进入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这将给公立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重庆市部分公立医院在运转体制和管理理念、手段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公立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3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作用?

目前,公立医院是实行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公立医院将逐步市场化,实行向市场要效益的运行模式。总会计师制度是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需要,是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利于医院从“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转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医院引进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济运行机制,总会计师制度利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经营??[3]?。?

3.1总会计师的设立,有利于改善医院领导层的专业结构

我市公立医院现有领导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医学方面专家。这一方面有利于医院医学水平的研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不懂财务管理知识,领导往往因忽视财务管理而影响了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这要求医院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向医院领导提供经济分析等并参与经济决策,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4]?。总会计师可利用自身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切实抓好医院财务工作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强化医院财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减少因资金周转率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总会计师的设立,有助于保障总会计师进入领导决策层,从而改善领导层的专业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促进多知识、多管理等理念的碰撞,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决策,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3.2总会计师的加入,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财务工作开展

随着我市公立医院逐渐向市场要效益,涉及的经济利益趋于复杂化,同时因历史原因,我市公立医院需承担巨额离退休人员费用,财务支出负担较为沉重。因此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等财务异常重要,这就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综合财务管理素质,充分协调资源,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总会计师的加入,有利于通过运用专业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如360°考核法、综合目标管理等,切实抓好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以降低医院医疗成本,弥补医院领导班子在成本核算管理上的不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3总会计师的设立,有利于强化医院资金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保款占医院医疗收入的比例将逐步提高。但由于医保款支付程序、手续相对复杂,款项常常不能及时支付到医院,一定程度影响了医院资金周转,不利于医院效益的综合提高。因此,医院必须加强经济效益管理,提高资金运转率。总会计师的设立,有利于总会计师利用自身权威性、综合协调能力和丰富财务管理知识,综合医院可利用资源,强化资金管理??[5]?。?

公立医院既是一个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机构,也是一个经济实体,因此我市公立医院在面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时,也需注意提高自身医疗经济管理水平,做到医疗、经济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医院在市场中持续、健康发展。总会计师的设立,将有力的改善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经济管理的冲突,实现医院由“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的过渡。?〖HJ1.56mm〗

我市公立医院,尤其是实力相对薄弱的专科医院,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并授权总会计师足够的职权和明确相应责任,积极为总会计师职责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选择具有医疗行业职业品质和主管医院会计信息、价值管理、资金筹划、财务监督等财务专业的特殊素质和管理素质专业人才??[6]?。医院也需明确总会计师的权利定位,避免其成为医院大管家、总监军。?

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能更好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杨宗霈.重庆市卫生局探索医院总会计师制度[EB/OL].(2008-7-17)[2014-1-25].http:∥chinaacc.com/new/288/288/306/2008/7/xu89133193871780021079-0.htm.?

[2]边宝生,耿利英.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适应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4):54.?

[3]郑建国.试论总会计师在医院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1(3):98-99.?

[4]严实.浅谈医院总会计师制度[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5):152.?

第8篇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

1加强财务分析工作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成效对我国医改的推进意义重大。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和《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7〕22号)文件的及实施,公立医院已经全面推行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中的一些内容,包括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医疗成本,要求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对医院的经济运营将产生较大影响。促使医院管理者必须增强经营管理意识,关注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而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隐藏在大量复杂的各种财务及统计数据中,需要财务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将其翻译成易于医院管理者理解的信息,从而展现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因此,在新医改背景下,财务分析工作对医院经济管理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医院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评价医院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判断医疗服务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资产运用的安全程度和效益水平,以指导医院的医疗活动、为医疗服务决策和经济行为控制提供可靠依据[1]。财务分析工作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为医院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过去、现在的经营情况,可以洞察医疗服务的潜在风险以及资产运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揭示财务管理的潜在问题并总结管理经验,它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医院财务状况,为医院的医疗、科研等工作提供财力支持,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医院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面临的问题

2.1财务分析工作流于形式,不能服务于管理决策。目前医院的财务工作执行《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制度对财务报告与分析工作进行了明确约定。制度其中提到,医院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需要说明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成本控制情况、负债管理情况、资产变动及利用情况、基本建设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这项规定即指出了,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应至少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制度指出医院应当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实际工作中,医院所做的财务分析仅按照制度,满足了形式上的要求,但没有结合医院内部实际业务及业务特点、医院外部环境进行多维度的系统分析。分析结果仅作为财务工作资料留存,或者按要求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满足各种检查需要。分析结果并未提交至医院管理层,不能服务于医院的管理决策,无法促进医院经济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正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不能立足于管理需求,进行深入开展。2.2财务分析局限于医院总体财务数据的整体分析,不能根据事项特征区别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往往只针对财务报表数据对医院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而缺少针对某一经济指标或某一业务事项进行专项分析。例如,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净收益率分析、科室成本效益分析等。通过专项分析,有助于发现工作得失,有利于及时调整医院经营策略、战略规划。在财务分析中,只有将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才能发现问题,提实现财务分析的价值,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2]。2.3财务分析的内容浮于表面,难以实现业财融合的深入分析。医院的财务管理不能脱离医院的业务实际,而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是其核心业务,因此财务分析的内容必须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探索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模式。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均是非医疗专业人员,缺乏医疗业务知识,无法将财务信息与业务情况进行有机整合。这使得财务分析的内容,难以实现业财融合,不能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对医院的业务工作有指导价值。2.4由于公立医院的国有公益性属性,管理层容易忽视医院的经营效率。公立医院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公立医院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非营利性质的具备一定服务规模和能力的医院[3]。国家负责公立医院的举办,也拥有公立医院的资产,而国家没有对医院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设定考核指标。这使得医院管理层不重视资产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公立医院不能以创收为目的。这使得医院管理层忽视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2.5财务分析涉及数据多、范围广,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不能保证。医院财务分析的价值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而这些数据并不是集中于财务部门,是分散在医院的不同部门。某些情况下,各部门对相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算口径,导致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致,影响其准确性。同时,医院各部门掌握的数据,不能有效的互联互通,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若部门间不能有效的协同配合,使得财务分析工作时不能收集到全面准确的经济数据信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导致财务分析报告滞后,使得分析结果不能及时、准确、真实反映医院经济运行实质,不能满足管理层的需要。2.6缺少具备综合能力的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业务人员。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医院财务分析,离不开具备综合能力的财务人员。一方面从事财务分析的人员必须了解各项经济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掌握各项财务指标的涵义、熟悉各项经济管理制度、关注各种外部环境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从事财务分析的人员,必须掌握医疗卫生经济管理常识,了解部分医疗专业知识,使得财务分析与医疗业务相融合。而现实工作中,非常缺乏具备以上综合能力的财务人员,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

3完善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施建议

3.1建立制度,健全机制

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所需数据涉及部门众多,即便在财务部门内部也涉及多个岗位。为了保障财务分析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应当健全财务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制度规定财务分析工作的执行部门及岗位、工作频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方式及工作开展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将各相关部门联系起来,实现跨部门协同配合,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了保障基础。

3.2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财务分析工作离不开医院各项经济及统计数据。而这些数据的高效处理、及时呈现离不开技术成熟的信息化软件。因此,医院应利用信息化软件采集各种数据,对于信息系统较多样的医院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医院分析工作所需的各类经济数据及指标全面纳入信息平台数据库中,统筹规划各数据库来源、明确其含义、统一其计算口径。数据分析工作,统一由系统实现,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取数据、加工处理,呈现分析结果,从源头解决由于主观理解偏差或客观错误造成的数据分析不准确性,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财务分析结果。

3.3借助财务分析软件,深挖数据实质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医院所能采集的各种数据极大丰富。要提升财务分析的精细化水平,挖掘业务分析深度,扩展财务分析宽度,应当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软件获取的各种数据。而用传统的方式,靠人工进行数据处理,已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高效及时开展。财务人员应结合分析需求,借助财务分析软件,将分析指标设置入软件中,及时更新基础数据,通过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价值,从而为财务人员留出时间去完善分析体系。

第9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有关公立医院的含义,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是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更不能利用医疗服务牟取个人利益,必须维持公益性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①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遵循的原则

我国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管理时所遵循的原则,也是医院组织经济活动,处理与医院组织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准则。

(一)综合考虑国家、医院及群众利益的原则

作为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机构,公立医院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追求经济效益。既要防止忽视国家利益,片面追求医院与个人利益的发生;还要预防单纯的强调社会效益、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忽视医院自身利益的实现与获取。

(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兼顾

从高强有关公立医院的发言中可知,我国的公立医院是承担政府福利职能的公益性机构。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同时,公立医院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得公立医院还应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

一方面,不仅要尊重公立医院发展的客观实际,从医院的实际出发,促进有限资金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合理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在医院自身财务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医院自身财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最大效益的获取。

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成本核算的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成本责任不清。公立医院单纯的按照支出情况来计算成本费用的发生,只有事后的静态反映,难以说明成本责任在核算中的归属;其次,成本计算繁琐且控制性较差。成本费用发生时,没有对成本差异进行及时的核算,导致在实际的成本核算方面,要么单一的进行统一计算,要么在医院各部门之间进行多次迂回的不合理分配,这两种成本核算导致核算的控制性差或核算繁琐;再次,难以实现成本预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医院的经营费用与服务成本不明,难以确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易产生决策失误。

(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观念不强。由于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支持的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相对而言比较的稳定,导致部分财务人员在这种氛围下,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轻视心理,没有在根本上建立职业观,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在提升公民身体质量,维护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财务工作者缺乏进取意识,不仅自身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还会影响到公立医院作用的发挥。比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强,就难以满足医院财务管理全程监控要求的实现,也就不能实现医院之间资源的共享。

(三)公立医院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财务考核机制不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得不到真正贯彻、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达到最终的考核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造成的:一是内部考核内容单一。当前公立医院的考核局限于日常财务工作的考核,难以对医院的财务工作业绩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二是内部考核的目标模糊。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关系为目的,弱化了其自身所具有的考核职能;三是内部考核与纪检监察区分不明。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强化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约束力

首先,从加强医院预算的制度化管理着手,对预算管理工作作出刚性的约束。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加强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从法律层面上出台预算法规,对医院预算管理做出规定是促进预算管理的迫切需求。其次,运用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增强预算在实际医院管理中的可执行性。可采用“滚动预算管理法”,即在编制预算时,先把年度预算分为季度,讲讲季度按月列出明晰预算数字。在此过程中,加大医院各科室领导的参与度,将每次预算分编制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以便于财务人员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同时获得领导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持,利于财务人员对预算资料室是经常性的分析与研究。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为确保公立医院基础性财务工作的准确开展,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首先,确保经济活动的合同化。为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设计医院资金支付、服务等对外经济活动必须实施合同化的财务管理。其次,医院会计业务的标准化。为杜绝与防范违法违纪、岗位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对会计工作流程及每个财会岗位进行定期的量化考核,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内部审计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的内部审计对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强医院抗风险能力具有较好的保障作用,因此为改善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应确保医院审计的制度化管理。

(三)规范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财务人员,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质量。为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质量,就应从根本上重视与规范财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首先,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比如医院财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医疗机构财务知识和技能,熟知医院业务活动和经济管理情况等知识;其次,医院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投资,加强在职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及业务培训,促进其相关知识的更新;再次,根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微动力机制,充分考虑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业务质量、工作创新、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监督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翠双.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11) .

第10篇

摘 要 公立医院全面成本核算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公立医院领导阶层最有力的决策工具,全成本核算思想引入医院后可以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基于此,文章以实施本核算对公立医院带来的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分析了全成本成本核算的对象,最后逐层地探讨了本视角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全成本核算 对象 方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全成本核算已经不是理论研究中的术语,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行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改革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医院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医院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借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制定合理的消耗以及合适的经济指标.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平、透明、有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2.1 实行全成本核算是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

公立医院从建立之初实行的“以收抵支,差额补助”,到“全额管理,定额补助”,再转变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对医疗补助又进一步减少。如今医院更是面临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压,一方面政府补偿不足,医院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经营收入;另一方面,医院为提升竞争力不断扩张规模、加大投入,使得公立医院的处境愈发艰难。对此,医院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应将注意力放在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上,进行内涵式发展,从而应对医改的压力,有力地控制成本,才能适应发展趋势。

2.2 实行全成本核算能有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及竞争能力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很好地控制医院的成本,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标。同时,医院的管理层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所发生的各种消耗,有利于找出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节约支出、减少消耗、避免人浮于事,以及仪器设备的闲置和医药物品的浪费。

2.3 全成本核算有利于放大整体社会效益

看病难已成为目前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心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公立医院作为整个医药卫生体系的核心,只有起到很好地桥梁作用,连接政府和群众,有效地贯彻和实施政府颁布的医改政策,将政府的投入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福利,才能起到医疗保障的效果。如果医院仍然忽视“公益性”继续依靠药品加成、过度诊疗提高收入,不以百姓利益为先,那么政府的投入也就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社会效益。医院只有转变思路,不以增收为主要目的,而以节支为导向,才能放大整体的社会效益 。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预算

所谓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组织、监督和调节,处理医院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医院各方面医疗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从资金运动中综合地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医院各方面的医疗服务活动积极地加以促进,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医院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由于公立医院的性质使得医院同时具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双重经营特点,许多医院仍存在不重视成本核算、不重视财务管理、不讲求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习惯,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极不适应目前医院的发展需求,如何以“优质、高效、低耗”来赢得市场份额,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相关制度不健全,财务工作主观随意性大。《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只对医院的总成本核算作出了要求,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相差甚远,成本核算没有固定模式。《医院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该制度在规范医院会计核算行为、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许多局限性。

2.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低,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公立医院由于是公办医院,人力资源配置自主性小,加上计划经济时期医院普遍不重视财务工作,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政策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少,以经验管理为主,创新思维能力差,观念落后。

3.成本核算不全面,补偿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以科室直接成本核算为主,管理费用及其他公用成本进入科室核算的部分较少,是一种不完全成本核算。同时,医疗收费价格对医务人员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体现不充分,加上医院的福利性质造成医疗低收费和市场高物价的不等价交换,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时医院无权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严重,使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内在积极性不高。

4.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牵制为主,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到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内部约束机制,致使财务操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管理制度不健全,每笔经济业务相应的授权审批权限不明确,审批落实不到位。并且在实物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和处理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或控制不到位,定期盘点有制度无落实,盘点不能按期进行,库存结果不真实。

5.财务预算刚性约束力不强,预算流于形式,预算编制过程和方法不科学。目前,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普遍比较健全,但没有配套的机构监督和保证预算的强制约束力。医院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以增量预算为主,大部分在上年的基础上调整形成。特别是支出预算中对新技术、新项目的估计不足,预留余地小,预算内容调整少,甚至不调整,使财务预算与实际收支差距大。

二、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要尽快修订和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公立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求,加强制度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借鉴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增设累计折旧、财务费用等会计科目。补充和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增加现金流量表,细化收支总表中的收、支、结余、分配内容,清晰反映收支经营的形成过程,准确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同时,制定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是近几年公立医院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概念、对象、要素、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成本监督与分析等相关内容,以规范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行为。

2.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因此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医疗市场竞争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强大压力,积极主动参与医院的各项重大经济活动。高层管理人员应强化制度观念,熟悉掌握国家的经济政策,改变传统的重钱不重物的管理思路,加强对财产物资部门的管理。其次,借鉴企业中总会计师制度,由总会计师分管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将财务管理思路很好地灌输给管理层,而且可将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思路融合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后,有计划的定期内部专业知识培训,与实际业务联系紧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成本低、见效快。

3.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内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公立医院具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性质,所以应明确国家财政对医院政策性亏损的补助项目和计算依据,在不增加病人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运行成本的具体管理措施,将各项成本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切实降低各项消耗。同时要在细化、深化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价体系,做好成本分析和控制,来实现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目标。

4.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控制。要根据岗位分工、岗位职责、利用分工产生的相关关系、相互制约,使其制度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科学、严密、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可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会计处理中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医院的实物资产不仅包括各种专业设备和后勤物资,还包括药品、卫生材料和各种值易耗品。因此,要落实财务归口管理,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中,应注重专业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其他物资的定期盘点管理,落实责任,彻底改变重钱不重物的管理习惯,这样才有利于统一协调管理资金,避免经费管理上的分散,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财务部门加强对医疗各部门收入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增强信息和网络意识,改变财务管理手段随着数字化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信息网络正逐步向集医疗收费、医疗信息采集、统计、经济管理、物资管理、财会核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发展。所以,医院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来实现与各部门的资源共享,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6.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公立医院应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把医院的业务收支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科室。在预算执行中期,进行执行情况分析,计算差异、寻找原因、及时纠正,期末进行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在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医院必须抓住龙头,精打细算,坚持按标准把长远建设与解决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现有财力,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预算的法规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健全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管理责任制,规范预算管理行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切实把住预算管理每一个环节,确保实现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永仙.《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2)

第12篇

1.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在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模式下实行。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还掌控国有资产经营权的国有资产代表者国家,就类似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政行为容易与医院的经营行为混淆一样,导致国家在监管问题上不能公平处理的直接原因就是管办一身,管办不分,这给依法行政的有效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公平公正的履行监管、规划、行业管理职能增加的难度。

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下,出现了较高的协调和组织成本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行政隶属关系的不明确,例如公立医院的整体规划、人事安排、收入分配、资源使用等分别由卫牛、人事、物价、组织等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从而造成了医院各项功能的条块分割[2]。这给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很大程度的约束,而然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都将高成本转嫁给了广大患者只是为了避免低效率的状态,这也就片面的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2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

在公立医院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所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在自主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权力。同时,因为公立医院在局部利益和经营效益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各项权责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公立资源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公立资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让本应属于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如人员使用、服务项目开展、发展资金投入和合法收费等,所以并没有明确划分各项权限,这样便需要医院根据社会在实际需求进行开展,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打击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动力。尤其是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院长的各项权利受到制约,所以让我国公立医院的院长常常在制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各项资产浪费严重,让各个岗位的职责行为缺乏制衡的因素。

1.3监管体系不完善

1.3.1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监管机制主要涉及监管内容、监管主体、监管程序。其中,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其监管机制存在下列几种问题:一是管办分开之后,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怎样才能够适合新形势的变化需求,采用何种手段对医院进行监管,其难点问题就是管办分开;二是在整个复杂庞大的医疗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谈判主要依赖的是医疗服务市场,以保障医保机构的选择权和淘汰权。

1.3.2资金监管效果较差

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中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保障政府投入资金合理运用的重要环节,所以整个医院资金监管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补偿的效果,以及实现医院公益性的程度。但是,在当前的公立医院资金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原则的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监督与评价脱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益。

1.4改革供给体系不健全

1.4.1无法实现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机构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非常多,但各个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偏低、规模较小,所以难以与公立医院抗衡比較,无法调动起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活力。同时,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少,严重阻碍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效率。

1.4.2行政化现象严重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然而,在新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中,尚未真正让管办分开,且法人治理结构仅仅体现在议事方面,但并不是决策性机构方面。

1.4.3无法有效疏导医疗服务

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是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关注的内容。然而,虽然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加基层体系建设和推行社区首诊制等,但是双向转诊并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而与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关系较大[3]。同时,当前各个医疗服务机构基本上处于独立的状态,所以一旦患者出现转院现象,则意味着存在利润流失的风险。因此,许多公立医院并不愿意患者转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医改背景下双向转诊的操作难度。

2.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2.1采取管办分开措施,深化认识管办分开制度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也就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管理公立医院的责任,而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院的关系逐渐由以往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成了行政监管关系,从而让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其中,逐渐由行政管理为主向监督服务转变,在较大的程度上强化了公立医院的宏观调控、监督指导、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与行政部门职能、医政职能错位等弊端。因此,通过深入了解新医改的要求,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其以往由卫生行政部门同时行使办医和监管公立医院的管办合一的传统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行使行业监督的职能。这种管理体制的转变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执法。通过实践证明,管办分离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内容[4]。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并不是主要的目的,而只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手段。因此,在探究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化认识管办分开制度。

2.2强化政府治理,积极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治理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公立医院顶部的重要过程,所以政府采取激励和制约的措施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实践表明,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受到政治和行政体制、意识形态的影响较深,所以便需要积极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强化政府治理,从而有效提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

2.3选择适合的组织性质,强化内部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旦政府要求医院提供直接的服务时,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组织形式。其中,当前的服务形式主要包括自主化单位、政府部门或者预算单位、法人化单位。尤其是公立医院法人化单位应该有效结合公法或者是私法进行设立,并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严格按照授权程度,设置由高到低的治理机制,促使公立医院自主化改革,从根本上控制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不适当放权行为,着重于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制与内部监督管理体制方面,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随着新医改不断深化,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模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保障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公立医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以落实新医改的具体政策为引导,严格执行公立医院各项医疗核心制度,严把质量安全关,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在公立医院就诊的医药费用,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