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卫生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9561
国内刊号:23-1318/R
邮发代号:14-31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卫生防疫事业管理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全国各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广大师生的刊物。
本刊仍将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着重介绍有关卫生防疫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卫生防疫管理理论;探讨卫生防疫管理技术和方法;交流卫生防疫管理经验、工作信息。办刊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力求集全国各级卫生防治机构成功管理经验之精华,纳百家理论研究之精髓,突出改革,突出新论,开拓视野,探索新领域。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是我国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原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合现有的国情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遇到中的问题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表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卫生方面的立法体系并不是很健全。虽然我国对公共卫生相关法制建设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但是其中有些法律法规出现与实际发展不适应的情况,甚至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其次,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比较低。出现了国家投入只够发放相关人员的工资,各个公共卫生防疫站为了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不得不开展有偿服务来支撑,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使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位,甚至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成为公共卫生有偿服务的后盾,影响了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再次,卫生监测技术以及手段等都比较落后。健康产品是为了保证健康安全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不合格产品,就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的生产规范与技术检测规范,但是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生产出很多不合格的产品,对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由于我国的卫生检测技术与手段都还不成熟,从而使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检测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我国公共卫生监测技术的不成熟削弱了公共卫生的监管力度;最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不同于其他的行政执法机构,在此种行业中所需要的人员不仅要掌握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在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如果仅是投入大量的金钱与设备,而没有充足的人才也很难真正地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各个卫生防疫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再加之公共卫生事业人事制度并未深入改革,高素质人才会因为待遇或者是发展条件等因素在卫生防疫机构工作的时间不长,导致卫生防疫机构的人员素质结构比例失调,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改革对策
1.健全与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立法空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对于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领域加快立法的速度,使律法规范的范围更加全面;加快健全现有安全卫生管理方面法规的配套章程,从而使安全卫生管理的现有法规提升可以操作的性能;完善已经不能适应的法律法规,在对原有立法修订的同时不断强化卫生监督职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奠定基石。不仅如此,卫生行政机构要不断转变职能,由原有的微观管理不断走向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依法对社会上的公共卫生事项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公共卫生部门有法可依,尽快实现依法治理的目标。
2.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染病的发生机率不断下降,但是由于人们不良生活习惯而引发的慢性病不断成为人们主要死亡原因,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因为预防不及时而造成的猝死。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应当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的重心。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一整套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我国的疫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统一与完善,提升紧急救治传染病的能力,避免疫情的扩大。另外,还要充分的发挥疫苗的功能,加大监控重点流行疾病的力度,避免重大流行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3.加大财政支持,提供后盾保证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提升社会效益,政府部门应适当加大投入,为社会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补贴,这也是改革公共卫生管理原有体制的根本所在。只有完善的财政政策支持才能使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人员提供完善装备、业务经费,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公共卫生机构的监督职能,同时要对监督机构进行分离,实现收费与罚款都通过银行上缴的方式,从根源上杜绝乱收费现象,从而增强监督管理机构的公正性。
4.明确职权范围,完善内部工作制度
对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可根据规定明确地划分职权范围。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按章办事,对于没有按照规定生产的经营者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并限定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进行改正,如果到期生产经营者仍旧没有履行义务,可以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如果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办事,就属于超出了职权范围,出现此种情况必须严肃处理。另外还要严格内部工作机制,内部工作机制的严格执行,有利于及时发现与纠正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偏差,有效地防范越权事件与消极执法事件的发生,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某些制度的不健全而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5.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培训合格人才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不管是依法审核,还是常规的卫生监督过程都需要技术的支持,比如说:食品安全问题都需要技术设备检测,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才能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监督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也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外,还要不断培训专业的人才,人才也是技术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监督机构人员队伍中的专业人员比较欠缺,为使公共卫生事业安全的顺利开展,可以制定定期培训计划,从而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总之,公共卫生管理是我国卫生管理事务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人口的健康素质。因此,要加速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现有工作的模式,完善立法,健全应急机制、内部工作机制,明确职权范围,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并要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技术保证体系,培训专业人才,使国民全面身体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南洋学院主要以加强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为抓手有效开展学院公共卫生工作。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学工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公共卫生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等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负责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年度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日常事务,落实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学院、分院(系、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网络,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学院每年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学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条件保障
院长为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设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责任报告人以及学生宿舍卫生监督员。将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有序进行公共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器械和物资、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加强校内医疗机构的配置和建设,医务室具有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医务室还专门建立“健康教育网”,进行政策法规、急救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见病防治、心理人生、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等多项内容的宣传,并在校园内设有固定的健康卫生宣传橱窗,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这些条件的创造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制度保障
学院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均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及督查、考评、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后勤中心与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密切合作,经常在校内开展餐饮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并与其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通报制度,落实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学院按照要求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与应急处理责任制,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应急原则,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定期举行由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保卫处、学生处、后勤中心等部门组织的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实效。建立学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适时向师生员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在健康教育、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红十字会等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指导与管理,不断探索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了公共卫生工作。
(一)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观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每学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教学计划,根据授课计划制定教学课表,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医务室充分利用学院健康网、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控烟禁毒、食品安全、卫生防病、突发意外等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学生处、团委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红十字会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又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组织检查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各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等。学生处设有专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聘请校外心理专家顾问,各班级设有心理信息员,经常开展各种心理常识培训、讲座、专家报告、案例分析,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隐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卫生防疫
学院建有健全和规范的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组织新生体检,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每二年组织教职员工体检,建有员工体检档案。制订预防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定期开展结核病、麻疹、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开展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参加疫苗接种。特别是在甲流暴发期间,专门成立甲流防控工作小组,落实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并通过海报、校刊、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放甲流防控告知信以及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发热学生及时诊治和跟踪,确保了在甲流暴发期间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一切正常、稳定。
(三)食品安全
学院专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从食品采购到验收、从员工培训到上岗、从病媒防治到食品留样,均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监控管理。食堂实行准入制度,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首要指标,并定期与各餐厅负责人逐级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所有食堂量均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均通过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定并达标,其中有二个餐厅达到食品卫生等级A。有完善的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登记规范,食品贮存、加工符合卫生规范要求,操作、配餐、用餐场所清洁卫生,有安全、消毒、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并按规定体检,执行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和制度。坚持食品留样、消毒制度,餐具消毒、清洗符合规范。有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公共场所卫生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制定爱国卫生活动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级宿舍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检查评比,表彰文明宿舍,引导学生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培养成为合格、文明、进取的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带领、学生的努力下,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殊荣。图书馆、报告厅、会议室、实验室、教室、机房、宿舍等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并有清洁人员专门负责打扫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整洁、明亮,地面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厕所无臭、无味、无蚊蝇蛆孳生。后勤中心定期对学院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并多次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检查中得到好评。在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召开的行政工作会议上,每学期会对办公室环境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提出要求,并配合督查,反馈信息,落实整改。医务室医生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学院有健全的红十字会组织,团委负责此项工作,红十字会组织积极贯彻红十字会精神,制定红十字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进行红十字会法宣传,紧密结合世界红十会日、世界无烟日等相关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设立红十字服务点和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小组,帮助贫困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慈善募捐,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密切配合学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三、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体会
(一)成效
从2008年以来,由于学院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大大推进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卫生操作合格率达90%以上;学生对传染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于90%。在食品安全方面,学院每个餐饮单位及小卖部都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1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上墙公布,各类食品采购索证率为100%;所有餐厅量化分级达到A或B级标准;历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事故。在卫生防疫方面,学院医务室按要求开设发热预诊室、腹泻病门诊,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当发生疫情暴发或传染病流行时期,医务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并和学生处、各系部一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院历年来未发生过传染病暴发流行。每年新生报到后,所有新生参加体检,健康体检率达100%。
(二)几点体会
1、完善监督机制,不做表面文章有效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院统一思想,真抓实办。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措施,强化层级责任,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加强信息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院须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适时向公众或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透明性,使全院师生都能主动参与。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理性思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2-01
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机制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逐渐形成,在此期间,我国针对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构建了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卫生机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等,形成了一套与公共卫生相联系的法律体系。在各个地区也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这些卫生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卫生监督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共卫生监督机构也在逐渐的完善,其职能也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而不断完善。因此,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职责,协调管理职责,确保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有财政作为保障;其次就是要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制化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后就是要确保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1 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概念
长效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机制来发挥其长期效用,机制就是机构和制度,机制构建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从而提升监管的效率。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是通过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机构中的职责部门,划分机构的权限和隶属关系,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制度在较早的时期内就已经实施,卫生监督制度是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卫生监督制度对于改善我国的卫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其行使的一切权利都是要依据法律为保障。公共卫生管理是国家管理的范畴,其宗旨是服务于全体国民,坚持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发挥其行政权利。公共卫生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为行政理念,其为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维护社会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维护我国政治与经济稳定的前提,我国在经历了一场SARS战役中,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更加的重视。可见,公共卫生与国民健康有着很大的联系,而且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要与国民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随着我国发展进程的加快,各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我国的打工潮的新起以及旅游事业的国际化,其带来了各地人口的大流动,一些流行性传染病,诸如性病、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等,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面向全社会,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二是构建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公共卫生属于国家安全的部分,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可以说,公共卫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共卫生的作用是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主要是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性事件。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就要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要履行其职能,必须要依靠法律。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建立要依法履行其职能。公共卫生管理依靠法律来协调各种活动,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民利益,保证工作开展具有权威性。建设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3 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在危机管理机制方面较为缺乏。危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针对自身和外部的环境,危机管理将预测出来危机,制定解决的措施,能够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实行。但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管理职能不够清晰,加之政府的投入不足,导致资金分配不够合理,趋向于功利性。
二是公共卫生管理未建立应急和预警系统。公共卫生管理属于公共事业,必须要建立常规的预警系统。但公共卫生管理却没有建立这种预警系统,一些部门缺乏危机意识,没有与民众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以致一旦发生危机,各种支援准备力量就会处于缺乏状态。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缺乏危机公关措施。危机公关是为了安抚民众,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运用公关的措施将危机发生的机率降至最低。但这种危机公关措施仍是缺乏,危机事件处理效果不佳。
4 公共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保证管理工作相互协调。由于公共卫生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包括卫生、财政、医疗、环保、治安等,如果只依靠卫生行政部门的力量来进行管理,其管理力量还是很单薄。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有统一的领导,成立各级公共卫生领导、协调委员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逐步形成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机构。
二是公共卫生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急制度。公共卫生管理要将疾病预防制度落实,预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法律,各项制度要依法落实,同时要建立应急处理制度,有效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的建立要先落实指挥体系,其次是应急预案,之后是应急防护措施,加上备齐、应急物资储备,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三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确立法制化的机制。
公共卫生的法治机制要先立足于法律。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部分卫生管理人员对法律知识认识的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卫生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公共卫生管理必须要依据法制化,提升社会卫生法律意识,加强卫生法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宝瑞.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水平[J].河北医药,2003,5(25)5:323.
[2] 石玉萍,等.长效管理机制在提高公共卫生质量工作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文献信,2002,11(8)12:724.
1.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在经历非典疫情之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得到了极大提升,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也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产生了较大的重视程度,并加强了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要求,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不够重视,不知道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乡镇卫生应急的法制体系也不够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需要全面加强。此外,卫生监督组织机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完善,卫生监督的实施政策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虽然国家政府对卫生监督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而且还有的卫生监督队伍也比较庞大,但是我国的卫生监管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我国卫生标准体系也没有进行较好的完善,没有达到一个防治兼顾并且全面发展的卫生标准体系标准。但是我国在公共卫生建设的政策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得公共卫生发展的方向得到明确,而且我国也加快了对公共卫生的法制建设,并且还建立了专门的卫生检验检疫网络。
1.2我国预防医学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预防医学主要含括流行病学、食品卫生、社会医学、环境与健康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部分。目前在乡镇卫生院人才紧缺,而且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也比较简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预防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伴随着现今医学模式的变化,流行病的适用范围正在不断提高,目前,流行病的范围已经包括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以及健康等相关科学,这使得流行病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成熟,目前,流行病学已经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以及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可以被称之为“公共卫生之母”。在19世纪末,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结合了国外的营养学从而成立了现今的中国的现代营养学。而且在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世界的营养学家开始研究微观的营养学理论,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达到了亚细胞的水平,相信随着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营养学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2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公共卫生方面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且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所以在实施过程之中没有稳定的管理机制。我国现今所面临的公共卫生管理挑战就是没有相关的人才来完成规定的工作要求。主要缺点在于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设备非常简陋,而且不能够保证器材的数量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另外没有较好的检验能力,达不到当地政府所要求的水平。目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是重大疾病,重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卫生应急理论指导体系,而且国家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研究资金,从而导致了没有完善的卫生应急督导评估体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应急的发展。另外卫生监督的所属任务也经常调换,使得在一些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界限。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足够的卫生监督人员,尤其是具备高水平的人才,因为只有高水平的人才能够胜任公共卫生的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将公共卫生标准定位成一个舒适的健康保护水平,这是我国人民现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家经费的短缺也使得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另外在制定公共卫生标准过程较长,需要较多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公共卫生管理策略的制定。
2.2预防医学方面
目前,世界上传染性疾病依旧保持在一个发病率较高的水平,这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都积极加大对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在不断大幅度进步的社会大背景下,传染病变得越来越多。在高科技时代会产生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而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将会导致人们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现今社会在不断进行改革,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社会竞争持续加剧,在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已承受不住原有的界限,以至于人们的精神问题不断增多,所以要加快开展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另外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使得老年人无较大疾病是现阶段我国医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较难进行解决。
3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前厅、大厅转门及玻璃、大厅内餐厅、票务中心及商场内外玻璃、休闲区、洗手间、电梯、走廊、后楼梯、客房楼道和后楼道玻璃、垃圾处理、大厅沙发。尤其前台的各区,是酒店的门面,代表酒店的形象,所以做好公共区域清洁的维护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每日清洁项目:
早班工作内容:
(1) 大厅正门自动玻璃门及旁门的擦拭,保持干净没有手印;
(2) 大厅入口处所铺设地毯的清洁维护;
(3) 大厅的地面、柱面、沙发、茶几、报架、擦鞋机、装饰品、指示牌的擦拭并保持光亮清洁;
(4) 大厅休闲区、商场台面卫生、花盆内无杂叶;
(5) 电梯间的清洁:换星期地毯、电梯内的擦拭;
(6) 竖式垃圾桶随时清洁、无烟蒂,边角没有污垢;
(7) 后楼道垃圾桶的清洁;
(8) 大厅及楼道盆景花木的整理,花盆内干净无烟头、无花叶;
(9) 公共卫生间卫生:便池、手盆、水池、隔断板门,做到无污垢、无异味、镜面光亮、地毯清洁;
(10)公共区域所有开关擦拭干净;
(11)电梯间两道门擦拭干净;
(12)下班前抹布清洁干净。
晚班工作内容:
(1) 大厅正门自动玻璃门及旁门的擦拭,保持干净没有手印;
(2) 大厅的地面、柱面、沙发、茶几、报架、擦鞋机、装饰品、指示牌的擦拭并保持光亮清洁;
(3) 电梯间的清洁:清洗星期地毯、电梯内的擦拭;
(4) 竖式垃圾桶随时清洁、无烟蒂,边角没有污垢;
(5) 大厅及楼道盆景花木的整理,花盆内干净无烟头、无花叶;
(6) 后楼梯清扫及拖地、擦净扶手;
(7) 清垃圾,不允许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泄漏或在楼道、公共区域楼下印迹和气味;
(8) 公共卫生间卫生:便池、手盆、水池、隔断板门,做到无污垢、无异味、镜面光亮;
(9) 公共区域所有开关擦拭干净;
(10)下班前抹布清洁干净。
三、洗手间的清洁:
(1) 天花板无灰尘、无污渍、不潮湿;
(2) 镜面无水渍、明亮干净,边缘无霉斑或黑点;
(3) 灯饰内外干净,无杂物、积尘;
(4) 洗手柜无水迹、无毛发,水龙头座四周无青苔、霉斑或积尘;
(5) 马桶及小便池内外无污渍,水箱开关功能正常,水箱无漏水,下水不堵塞;
(6) 厕位隔间板无污渍、无潮湿,内门锁完好,卫生纸卷盖完整无水痕、绣迹;
(7) 地面干净不湿滑,排水孔正常无毛发杂物阻塞;
(8) 排风口、空调出风口无积尘;
(9) 洗手乳液补充完整,乳液瓶外表干净;
(10)擦手纸补充完整,纸箱外表干净不潮湿;
(11)纸篓随时清理;
(12)洗手间标示牌清洁不积尘;
(13)洗手间无任何异味。
四、清洁落地大烟灰缸的工作程序:
(1) 清除烟灰缸中的垃圾、烟蒂;
(2) 从烟灰缸中捡出烟蒂并将它们掐灭;
(3) 把烟灰缸中的大理石细粒整理搅拌并弄平整,使之美观;
(4) 每周按期清洁所有的大理石细粒二次;
(5) 烟灰缸内的大理石细粒数量应放足;
(6) 把烟灰缸的表面和内里擦拭干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着。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投入机制有短板
针对有人认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吴明说,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问题不是政府投入不足而是政府投入的机制有缺陷,一是重视高层的投入,忽视对基层的投入。国家级、省级机构的投入增加了,但基层的投入十分不够。二是重硬件的投入,忽视对经费的投入。就是说硬件设施改善得比较好,但工作经费问题没有解决。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责任,主要由政府支持,但现在很多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的卫生机构,很大程度上还要自己挣钱,包括它的人员、经费,政府都不能够完全保证,所以很多工作不能够完全开展,或者是没有按照规定开展。吴明说:“一个基层卫生工作者跟我打了一个比方,现在公共卫生的投资,就像给了你一辆奔驰,但开车的司机没饭吃,没钱买汽油,你说这个车怎么开呢?”
吴明说,产生这种情况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现在的财政体制问题。财政分级管理,一级财政管一级机构。比如县疾病控制中心由县财政管,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也由县来管,而我们国家经费非常不平衡,有些县多一些,投入相对充分一些,有些县财力紧张,投入相对来说弱了一点。
吴明认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经费问题不解决危害很大,因为基层公共卫生的开展是防控疾病传染的第一道屏障。没有经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就不安心,那怎能确保第一道屏障的安全呢?
越是基层越缺人才
有许多学医的同学毕业后都不愿意到基层去,因为基层太苦,收入又少。
吴明说,包括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很多同学也不愿意去。但现在恰恰是基层,比如说区级、县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需要大学生。从北京的情况看,区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都有了,但到农村,到其他城市的基层,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去,但那边很需要,关键是取决于各位同学的目标,其实基层卫生是大有作为的。
吴明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假饱和”,基层其实人不少,但缺乏接受正规系统培训的人,所以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要非常高。怎么能够让基层人员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足以吸引一部分人愿意在基层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在一线工作很辛苦。有些基层工作人员觉得我们就是做具体的日常工作,那么事业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医学院出来的大学生可能会思考这个问题,有时候不是收入的问题,是考虑事业的发展。
基层缺乏专业人员就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的有效使用。吴明说,从非典到现在,政府主要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把应急系统建立起来了,有队伍,有经费保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资源保证等等,但这支队伍在运行中,能不能经受住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现在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投入了这么大,这个系统怎样有效地运作?就是说资源应该是有效利用的,尽管都达到目的了,但用的资源多和用的资源少是不一样的。资源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我们还需要考虑将来这个系统怎么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这个涉及到很多部门、单位和机构,避免这种资源的浪费,这是今后需要注意的。
公共卫生也要缩小城乡剪刀差
由于政府投入的机制缺陷和基层人才的缺乏,出现了城乡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剪刀差。有网友问政府有没有措施缩小这种城乡差别。
关键词:公共服务 政府卫生管理 管理职能 职能转变
如今新公共服务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在这个视角下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有效的转变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机构的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将其卫生管理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居民。
一、目前政府在卫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下,目前政府和市场两个机构在进行抗衡,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出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责,没有确定边界在哪里,有一些问题与公共权力的边界范围有关,那么在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就和有关。尤其是政府的权力如果过度下放而且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的话,必然会对制度建设的进度产生影响,政府在医疗服务这个领域中,还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来干预卫生管理工作。
其次,目前的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管理公共卫生的时候政府的价值取向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治理和价值导向中公平与效率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政府在改革卫生管理的时候,要将民间的经济力量充分的引入进来,同时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广泛作用,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目前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同时也使医疗管理方面更加具有效率、更加的公平,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我们的每一位公民,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这样居民才会具有更高的综合健康指标。
最后,就是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还没有协调好卫生管理这个领域的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不够一致,造成的结果就是公共利益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经不能保持一开始的初衷为公民和顾客提供优良服务。在公共服务视角下,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能力开始产生质疑,认为其没有能力改善服务的质量,很多情况下都有失公允,同时对病人也不能及时的提供质量和安慰,在实用性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二、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应该具有的卫生管理职能
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首先应该保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的,并且制定各种规则来对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进行相关医疗补贴以及医疗保险的构建,在社会救助方面保证制度的完善。这样一来不仅公共卫生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质量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切实转变卫生管理职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发展规划制度的制定,同时在监管医疗市场这一方面要进行强化,保证其体制的完善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医患关系和谐,在市场调控方面要保证政策的完善和有效。这方面需要专门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去负责制定,通过行政干预的力量来对目前的医疗环境进行优化,使医疗保障资源能够充分的将其使用效率发挥出来,建立一个和谐而平等的医患关系环境。
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监督医务人员的职责来,在监管医生的时候主要是以我国颁布的《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对医师持有执照的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并且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作用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药品定价制度方面进一步的健全,由政府来完成定价工作,这样政府部门也能以价格法中的规定为依据来完善卫生管理职能,对药品的基准价格、上下浮动范围等,在不超出定价部门的权限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规定。这样不仅可以对药品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的时候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还可以让诊疗过程变得更加的灵活,真正使卫生管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转变政府卫生管理职能
在目前新公共服务的视角下,政府卫生管理职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卫生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其贯彻落实,例如针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等的相关规定,同时做好防治规划工作,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认真监督消毒产品的卫生情况,并且切实监督管理好违法违规的广告。政府在进行卫生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这样在面对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才能井然有序的应对,同时在妇幼卫生方面也要科学的制定工作规划。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政府应该更有效地监督卫生执法,同时做好传染疾病、五大卫生防治工作并加强监督。我国卫生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尽快构建完成,不仅能用法律来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而且也帮助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认证好健康方面的产品并且做好抽检和质量监督工作,不仅要对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保证医疗质量符合标准,还要严格的审批和准入社会内公共卫生,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协调从而有效救治。同时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候应该具有的技能,同时为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进行培训,使他们据有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做好应对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将省市辖区内的卫生技术力量都组织起来,面对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处置。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做好自己辖区内各种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多向居民宣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更好的调查疾病以及新发疾病的情况,大力进行监管,使公共卫生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在新公共服务中善于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开展治理工作,在卫生管理职能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即民主、公平和公正,政府机构在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逐步提升上来。这样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公共卫生服务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问题,利用政府提供政策作为支持,对与人民有关的医疗卫生制度进行改善,保证居民能享受到相同的卫生权利,真正在医疗领域中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
同时社会公共安全卫生方面也是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非常注意的,做好其服务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政府在公共利益观念方面应该是统一的,其他方面例如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社会救助等都是与我们的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保证人民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医疗制度方面增加投入,与医院之间保持更加良好的卫生服务关系。
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设。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保证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具有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我们还需要为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各种规则的制定,在不改变医疗卫生职业自身属性的前提下,对美国的模式进行借鉴。我国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需要尽快研究出一套与我国情况相符合的医疗体制,这样不仅可以为政府减负,还能将医疗费用控制下来。将相关的法律体系尽快确定下来,设立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的来对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进行指导,保证卫生环境处于良好的法治条件下。同时对《卫生法》进行统一,让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卫生管理工作中,担负的权责是什么,为公民应有的利益做好保障。同时药价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所以在药品定价方面要保证制度的健全,药品的价格以及上下浮动范围等都由政府来进行规定,这样就不会出现天价药的情况了。同时由政府来对常用药和必用药进行定价的话,执行药物价格的时候法律就能充分的发挥其强制力,医院也就没有那么大权利进行自主定价,对药品价格的提升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还可以专门进行医疗定价中心的设立,成立专门的卫生部门或者医疗保险部门,其中聘用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医疗、药品方面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财务专业人员,科学的确定药品的价格。这样可以使药价变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存在欺骗性质,并且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也得到优化提升。
传统医学模式中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的,因为要对医院知识结构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改善这些弊端,保证医学知识结构与当今时代的情况更加符合,建立更为科学的观念来进行医疗,同时进行综合性的医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专业医学人才进行培养。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升医疗服务提供的能力,还要做好三级预防,通过有效地指导来带领人们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获得精神健康。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增加心理卫生方面的管理机构,同时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完善自身管理职能,真正做到跟上当今时代医学模式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洋,高国顺,李汝德等.解析公共卫生内涵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5-7
[2]刘静,李之,王宏志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卫生管理职能转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7):433-436,440
[3]赵映振,郑程浩.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问题和未来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11,(7):19-22
[4]袁艳,熊昌娥,胡锟等.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八位一体"公共服务职能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2):168-170
[5]孙海涛,陈羲,阳昊等.关于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124-126
一、努力构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区财政又拨出专项经费,对业务辐射半径大、硬件设施完善、人员配备齐全的38个重点卫生所进行了升级改造,统一配套治疗台、高压灭菌器、清创包、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使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看病更加方便。截至目前,该区功能齐全的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建成,在构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新农合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积极兴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均等化工程
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区卫生局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其主要做法:
1.建立建全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区卫生局与承担基本公共卫生职能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督导责任制,定期督查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平稳发展。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村卫生所(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也鉴定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卫生局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督查小组、专业指导小组,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技术支撑、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稳步进行。
2.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分级负责责任体系。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基妇股、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各乡镇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按辖区服务人口3/10000的标准配备业务人员,在行政村(居),由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担任本村(居)公共卫生协理员,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
3.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区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基本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小组按照考核目标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每半年一次,考核实行为千分制,850分为优秀,850-700分为合格,低于700分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结算依据。年终评为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前三名的分别给予3至1万元奖励,后三名分别处罚1至3万元。
4.加强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专业人员培训与否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质量。为此区卫生局组织了三期培训班。邀请市级专家进行专项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630人次。区卫生局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县区学习和参观,并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出色地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让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作者:王迎旭单位:漯河市郾城区卫生局
关键词:绩效考核;公共卫生;工作质量
针对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手少而服务人口多、健康档案建档率低、慢病发现率低、管理欠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我班子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百姓需求,积极探求破解瓶颈良方,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力地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据统计,到2013年底,建立健康档案74497份,新增24538份;管理高血压患者5830例,比上一年提升15%;管理糖尿病患者1695例,比上一年提升20%;新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175人,比上一年提升2.2‰;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6%;我中心公共卫生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进步,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2013年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探索原因,制订制度,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质和量
1.1抓调研,寻求破解公共卫生工作瓶颈的办法 为什么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始终上不去?带着这一问题,我中心由分管领导带队,率领社区管理科的同志深入各团队、各村委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我街道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据了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临床医生对公共卫生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公卫工作不重要;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心欠强,工作不求数量和质量,只求应付考核;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不到位,慢性病发现率低,管理对象漏管多,随访管理流于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中心制订了一系列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具体对策。
1.2抓考核,强绩效,调动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 考核指标可以说是工作的指挥棒。许多单位就是围绕考核指标这一"指挥棒"来安排工作的。以前,我中心公共卫生经费的发放,是根据对整个团队考核分数来进行的,如果考核分达标,就全额拨给团队;如果不达标,就按比例拨给。结算到各个团队,年终统一结算。但在调研时,我们发现①团队还是采取好人主任,采取平均发放形式,团内未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绩效发放。②年终结算没有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调动广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公共卫生的每项工作做好,我中心于去年开始推出了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这一考核办法与以前相比,有三大变化,即:由全面考核向重点关键指标考核转变、由年终考核调整为每月考核、由团队考核转向个人考核、由分数考核向工作质与量直接与经费挂钩转变。每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每季度发放社区工作经费。这一考核办法出台后,广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他们各显神通,努力去发现慢性患者,并强化管理,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经费奖励,也使各项指标得到较快提升。
1.3抓培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卫生服务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保证。为了提高广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中心每月开展业务培训,举办了多期业务培训班。①举办社区责任医生业务培训班,对全体社区责任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考试。各社区责任医生均参加了业务培训和考试。对考试成绩在>90分的,发给合格证书;
2规范管理,健全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1理顺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在中心人员少的情况下,努力整合资源,把中心全体职工和服务站医生均纳入到团队中,每团队由院长挂钩,做到全体参与。另为了使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及时监管,提高工作质量,专门成立了社区管理科,专职做好基本公卫工作的考核与指导,协助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协调团队间的工作。及时抽查各项工作,限时整改,防治积压,拖拉,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2.2探索创新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我中心建立了多种模式社区责任医生工作机制,健全责任医生工作制度,探索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如,固定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固定团队固定社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每月15日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宣教资料;每年对慢病患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周三周四全天门诊开展预防接种;固定一个医生专门做好产妇随访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探索方法,积累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寻找切实适合我中心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3完善公共卫生督查制度 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督查,是确保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中心分管主任于每周一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科室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质控;每月对社区责任团队工作进行督查质控,同时,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
3规范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作用
3.1调整服务站公共卫生管理队伍 服务站公共卫生管理队伍是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的好坏。为此,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与镇政府联系,及时充实了服务站人员,调整了工作不负责任和不到位的公共卫生联络员,逐步消除了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在岗不在位、在职不干事的怪现象,做到每村有人干事、能干好事。
市卫健局“抽检+督查”全力保障游泳场所卫生安全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清凉的游泳场馆成了不少游泳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的避暑好去处。疫情尚未结束,游泳场所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一是开展双随机抽检。2020年7月1日、2日两天,根据国家双随机抽取名单,市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我市38家游泳池进行监督监测。7月1日下午,执法人员先后来到国际大酒店、鑫山游泳池、瑞体健身等游泳场所,对游泳场所的日常卫生管理制度、硬件设施条件、工作人员健康证等方面进行检查,核验水质自检记录、消毒操作规程、检测管理台账。游泳场所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游泳场所内的池水进行现场采样,带回实验室做池水浑浊度、游离性余氯、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尿素含量等检测。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这几家游泳场馆总体情况良好,各游泳场馆入口处放置内容规范的禁泳标志,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备卫生管理人员,但发现个别游泳场所的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执法人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根据违法情形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二是强化定期督查。近日,市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涉投诉较多游泳场所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以保障游泳场所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执法人员对各游泳场所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水质监测数据记录、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执法人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出具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游泳场所经营者加强水质消毒和自检工作,责令有问题的单位立即改正。此次检查发现某民宿游泳池未取得游泳场所有效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该行为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公共场所经营者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的规定,被依法立案查处。
下一步,卫生健康局将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水质不达标的游泳场所,并做好相关复查工作,及时掌握游泳池水质状况,严格把关今夏游泳高峰期卫生安全,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放心的游泳环境、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