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博物馆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
沿黄半岛景观带是以北环路、太阳路(州风景区园内东西干道)、黄河大堤、州大道、南环路为纽带,串联沿线分布的黄河公园、虢国博物馆、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文体中心、商务中心区、文化公园、百货楼中心商业区等景观节点而形成的城市景观带,长约15公里,穿越上村、向阳、南关等7个村庄,覆盖城区大部分生态区。
二、功能定位
利用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把城市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距离拉近、连成一片,充分展示中心城市的优美生态环境、深厚文化底蕴和沿黄湿地景观风貌,彰显“城在水中、园在城中、景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沿黄城市独特魅力,把沿黄半岛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
三、建设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建设任务
1.“两路、两园、一馆”建设,即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新建黄河公园、扩建文化公园;建设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2.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改造提升沿黄半岛景观带沿线的其它景观。
(二)实施步骤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分步实施。
1.年底前,完成沿黄半岛景观带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以及征地、拆迁等基础工作;启动“两路”(南环路、北环路)建设。
2.年,建成“两路”;完成“两园”(黄河公园、文化公园)主体工程;完成州公园、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和景观带沿线其它景观的改造提升;启动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3.年底前,完成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及沿黄半岛景观带所有扫尾工程。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道路和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虢国博物馆二期建设办公室、黄河公园建设办公室等3个办公室,分别负责各自项目建设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快项目建设和审批办理进度,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1.市住房城建局负责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和扩建文化公园。
2.市林业园林局负责新建黄河公园,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审批工作。
5.市财政局负责按时拨付财政支持资金。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项目土地审批。
7.市环保局负责办理项目环评审批。
8.市规划城管执法局负责办理项目规划审批。
9.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州大道、迎宾大道及209国道城区段沿线景观的改造提升。
10.市旅游局负责改造提升沿线旅游景点。
11.市黄河河务局负责办理涉及黄河沿岸建设的相关审批手续。
12.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
13.其他各成员单位要对照目标任务,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三)抓好规划设计
1.沿黄半岛景观带规划设计。以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建设标志性景观、打造城市新形象为目标,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重点做好沿黄半岛景观带上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沿黄山水园林城市的鲜明特色。
2.各个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办公室要按照整体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植物造景的理念,综合考虑地貌、车流、人流和基础服务设施等因素,做好各个景观节点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四)资金保障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2.市财政安排部分项目启动资金;
3.市城建投资公司对“两路”、“两园”沿线土地采取资源配置、项目平衡等方法融资解决部分建设资金;
4.各节点工程建设责任单位自筹部分建设资金。
关键词:建筑设计,博物馆,规划
Abstract: Foshan Nanhai Museum Design uphold the gist of diversity, ecology, open subject, in the grasp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was sublimated, show the spirit of the "urban living room" fully.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museum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博物馆背景
南海区原博物馆由于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发生泥石流灾害,南海博物馆所在的西樵山蟠龙洞景区灾情严重。经佛山市地质局勘探,认为该地存在严重地质安全隐患,不适宜在原址重建博物馆。南海区政府根据地质专家意见,作出了南海博物馆的馆址永久封闭,新馆择地重建的决定。经多方调研,实地勘察,专家论证,区政府决定在西樵山南麓选址重建南海博物馆新馆。
二、南海博物馆的规划设计
博物馆新馆址仍然选在西樵山,西樵山是南粤四大名山之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距今五六千年前南海先民创造的“西樵山文化”早已闻名海内外,成为南海文化的代名词,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各个历史时期先民们在西樵山留下的文物古迹不计其数,区博物馆的职责就是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海博物馆建在西樵山,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好西樵山历史文化遗产。
建筑设计从西樵山最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中吸取灵感,将建筑体量纵横交错,层叠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块、层叠的山石意象,隐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引发人们对南海历史的追忆,产生了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整个博物馆雕塑般的建筑体量,有如山脚下生长出的岩石,形成山体的自然延续。
南海博物馆设在西樵山,有利于大力发展西樵山旅游事业。要做大做强南海和西樵山的旅游业,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需要南海博物馆作为宣传南海和西樵山灿烂历史文化的窗口和平台,这也是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南海博物馆迁建至西樵山南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依托历史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区建园林化博物馆是当今博物馆选址趋势之一。西樵山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理想的建馆之地。在西樵山南麓建一座具有古朴岭南古建筑风格与优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南海博物馆新馆,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增色添彩。此外,南海博物馆新馆将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增长知识的需求,能增大博物馆的观众流量,能更好地履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公众服务的职能。
三、博物馆概况
1、新南海博物馆的迁建选址在西樵的南部,黄大仙圣境园以东,登山大道与环山路交汇处。建成后的南海博物馆将成为收藏展示南海历史文物、研究南海历史文化的中心,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将为西樵山的旅游观光增加一个新的景点。2008年,南海区政府召开“南海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在西樵山南入口处东侧建设南海区博物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约38879.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609.7平方米。如图:
图1南海博物馆入口透视图
2、博物馆岭南文化的呈现
南海博物馆落成,馆藏文化依旧以展示南海数千年文明历程为己任。“南海博物馆和西樵山都是南海文明的集中展示地。
“西樵山给南海博物馆以历史的厚重,南海博物馆则为西樵山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载体。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个浓缩了的历史文明,因此南海博物馆本身注定也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三大园林代表之一,建筑体量的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使得建筑在地面层产生了许多变化丰富的架空庭园,形成了大量室内外交错的灰空间。不同的庭园之间以及庭园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通过这些架空空间相互联系、渗透,景观视线若隐若现,营造出生动的庭园深深、别有洞天的中国岭南园林意境,用现代的园林设计手法再现了石燕岩、石祠堂等西樵山古园林景区的空间体验。
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空间都是强调这种多空间的体验,通过将多空间构成整体网络,体现出场所意义所在。同时建筑的这种首层架空,也使得大自然的风、水、树、石都穿透建筑得以延续,建筑对自然山地风貌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
用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江爵盛的话来说:“西樵山广府文化厚重,南海博物馆对它来说是绝佳的配套设施,两者是统一和谐的共同体。”他表示,博物馆不一定非要选在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哪里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哪里就是它最好的选址。
去年,南海区政府立足本土,制定了《“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以西樵山为龙头的西部片区,要打造成“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南海博物馆最终落在西樵山,这是打造西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神来之笔。如图:
图2南海区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图3 南海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3、建设精神内涵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有“美石为玉”之说,在《说文解字》中注释曰:“玉者,石之美者,”意即:玉是石之精华,石之佼者。在建筑设计中借鉴美玉这一美好的传统文化观念来提升南海区博物馆的精神内涵。将入口大厅设计为一个优美的半透明玻璃体,半悬于空中,有如一块美玉镶嵌在石块中。石代表着南海悠远的历史,而玉则正象征了南海美好的未来,由石到玉的转变、升华,也正昭示着南海人发展奋斗的历程,寄予了对南海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四、结语
大连现代博物馆位于星海广场西北部,北邻会展路,西临城市主干道中山路,总用地面积2.7hm2,总建筑面积30398m2,地上4层、地下1层。其东侧为大连市会展中心,南侧为高层商务中心。由于用地位置的特殊性,建筑形态必须体现出时代感和标志性。
作为大型博览类公共建筑,应充分考虑到场地的有效利用以及组织丰富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将主入口设在会展路一侧,次入口放在场地南侧。东侧设少量工作人员入口。考虑到中山路为市内交通主干道,车流量较大,所以没有在西侧设置出入口,而是退后道路18.00m做精品绿化带,使博物馆的长向立面临中山路,展示其独特的风采。根据对该场地的分析,将该馆北退会展路红线44.60m,辟出一块前广场,对应主要入口方向,起到疏导人流和集散的作用,减弱建筑物对于道路的压迫感,给人们提供一个观赏的空间(见图1、总平面图、图3)。空间的序列由会展路一侧前广场发生,至博物馆南侧次要道路结束。分别经过全开敞的室外空间、半封闭的柱廊内院、博物馆入口大厅、内部展厅空间、服务性备展空间、次入口门厅、次入口室外空间几个部分所组成的完整空间序列。设计中把建筑物的北侧和东西两侧采用柱廊的形式加以围合,主入口退让柱廊形成室外院落并形成南北两侧一实一虚的态势。在建筑物中轴线上用圆形玻璃大厅加以联系,隐含了古代“太极图”的哲理,从而形成由虚到实的空间形式演变。在建筑物东西两侧由内院开始设室外台阶,沿柱廊可通达四层,打破了立面形式的单调感,丰富了外部空间形式,成为跳跃的元素,设计的亮点。前广场的设计以硬铺花岗岩为主,两侧设有一黑一白两个漫水平台。结合地面分格布置了灯带,如同点点星光,烘托夜晚的广场气氛。建筑物两侧用棋盘状的草坪配以精品绿化带,手法简炼平实,与建筑主体风格相得益彰。
在形态设计中,我们摒弃“非建筑”的语言和浮华的装饰及所谓的符号,采用最纯粹的方形与圆形来构成建筑的形体,用简练的手法,朴实的外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形态各异的建筑群中彰显不凡的气质,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大连现代博物馆的外形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以方形为母题,列柱围廊式的构成,纯白纯黑的无彩色系,高达22.70m的通天柱廊,使人联想到古代的巨大石阵,蕴含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设计中对每处细部的比例与尺度做了反复推敲,对中心34.45m高的穹顶做了360°的视线分析,以达到理想的观看角度。
建筑本身有其特有的内涵,建筑思潮又千差万别,本文仅是对本工程在设计中的理念和手法做以如实的记录,希望从中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单位: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外景
光影效果
内院及入口
首层平面图
关键词:景观设计;传承;借鉴
一、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化提高,也越来越在意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品质,这也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既可以从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去寻求创新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手法来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发展,同样也可从山水画艺术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符合时展而又具有自身民族文化气质的现代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是与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见最多的为住宅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什么样的景观,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思想,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求,都是我们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任务和价值体现,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任重道远。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比较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大多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作品多数偏西方设计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建筑的形式,追求对称几何式的景观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比较过去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在小区建筑中不管是中式或欧式建筑,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从传统园林建筑中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今天的设计中,是一种传承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因地制宜,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去挖掘利用当地的景观元素,发挥出新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应该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至于去破坏生态环境。它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本土植物和乡土材料把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充分利用自然水和适度依靠人工水结合,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创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景观将作为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无论是江南水乡小镇,老北京城的胡同,上海弄堂,还者是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都市巴黎、伦敦、洛杉矶,好的城市景观都是由不同空间交织而成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孤立的、隔绝的自我封闭空间。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把城市化、社区化的发展,突破住宅小区围墙的范围,建设开发的公共空间环境,突破壁垒。它所追求的是在尊重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城市和谐建设发展,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工作生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从单一的花园式景观发展成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倡导人的社会,在自然生活环境组建社交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使人们自觉参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三)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三、苏州博物馆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一)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中而新”的理念,即有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也有现代设计的元素与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意趣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实物陈列的历史。其传承多年的造园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使用。苏州博物馆中,借拙政园白墙面,结合叠山理水的手法,创造了一幅写意水墨山水画卷,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而传达出的又是充满现代意境的园林形式。苏州博物馆一方面在造园设计上注重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习惯、审美情趣,在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形式。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新手法、新材料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是园林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几何对称的规则,而中国园林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这是和地理环境、文化价值、民族传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差别。今天的中国园林要想在在世界园林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必须在运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化特色,不能模式化发展。苏州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结合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继承并发扬中国特色园林文化。结合地域环境因地制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营造出具有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摹仿拼接到融合创新——中国西南地域建筑创作历程与途径罗德启,LuoDeqi
3.从时尚唯美走向地域理性——演进中的新世纪哈尔滨建筑创作启示刘大平,李国友,LiuDaping,LiGuoyou
4.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解读及启示章明,陈亦文,黄楠,ZhangMing,ChenYiwen,HuangNan
5.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俞孔坚,YuKongjian
6.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设计林选泉,刘月琴,LinXuanquan,LiuYueqin
7.平衡之道——基于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工业建筑改造实践章明,张姿,ZhangMing,ZhangZi
8.神秘的魔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任明,王大宇,RenMing,WangDayu
9.走进·走在·走出——象山丹城基督教堂设计过程回顾及感悟莫洲瑾,杨易栋,MoZhoujin,YangYidong
10.探寻——金地·湖城大境情境展示区的实践王戈,WangGe
11.地域文化的窗口建筑——长白山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傅绍辉,赵海鹏,李辰琳,FuShaohui,ZhaoHaipeng,LiChenlin
12.传统水乡意象与现代商业功能的链接——"绍兴咸亨新天地"设计思考陈坚,ChenJian
13.湖畔筑台——论湖北省博物馆扩建工程的建筑创意向欣然,XiangXinran
14.地铁站上的漂浮城岛——香港九龙站发展案例研究薛求理,翟海林,陈贝盈,CharlieQ.L.Xue,HailinZhai,GloriaPuiYingChan
15.上海卢湾区第47、48街坊改造保护项目程之春,锋,ChengZhichun,YeTingfeng
16.上海世博会场地公共空间降温设计研究刘月琴,林选泉,LiuYueqin,LinXuanquan
17.文化观演建筑设计初探景泉,徐元卿,JingQuan,XuYuanqing
18.哥本哈根丹麦皇家剧场Lundgard&TranbergArchitects,李华东
19.华盛顿新建剧院程翌,汤姆·卡姆,ChengYi,TomKamm1."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辨刘亦师,LiuYishi
2.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整合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整体性审视邓庆坦,DengQingtan
3.文化景观——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史之现代书写李泽,张天洁,LiZe,ZhangTianjie
4.面向理论建构的风景园林研究徐振,XuZhen
5.略评中国当代园林设计中的"失语"现象邱冰,张帆,QiuBing,ZhangFan
6.GIS技术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探索——以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张剑葳,陈薇,胡明星,ZhangJianwei,ChenWei,HuMingxing
7.当代型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以广州市华侨新村为例袁媛,朱竑,王玉,YuanYuan,ZhuHong,WangYu
8.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规划的另一种策略——广州黄埔村(港)规划设计事件样板研究沈康,冯江,ShenKang,FengJiang
9.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吴美萍,朱光亚,WuMeiping,ZhuGuangya
10.城市交响曲——新加坡馆王兴田,许志钦,WangXingtian,XuZhiqin
11.和谐城市,多彩生活——韩国馆王兴田,许志钦,WangXingtian,XuZhiqin
12.儿童梦想中的未来之城——俄罗斯馆郑岿颖,王健,ZhengKuiying,WangJian
13.生态多样性城市——印度尼西亚馆付睿,姚鸣东,FuRui,YaoMingdong
14.通感·意象·建构——浙江美术馆建筑创作后记程泰宁,王大鹏,ChengTaining,WangDapeng
15.写意与几何——对比浙江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王晖,陈帆,WangHui,ChenFan
16.叠石释义——山东广电设计构思谈任祖华,崔愷,RenZuhua,CuiKai
17.物质性消隐与地域性呈现——四川国际网球中心李麟学,吴杰,LiLinxue,WuJie
18.中小型火车站"系列化"设计策略探讨——以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客站设计方案为例夏兵,郭苏明,XiaBing,GuoSuming
19.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筑消防设计宋延斌,宋岭,张少伟,SongYanbin,SongLing,ZhangShaowei
20.高层写字楼电梯系统优化配置要点——以北京新保利大厦为例刘杰,陈珊,王乐文,LiuJie,ChenShan,WangLewen
21.建筑结构体系之演化特征初探苏朝浩,郑少鹏,SuChaohao,ZhengShaopeng
22.数字化:面向未来的建筑初始状态石永良,ShiYongliang1.始于世博归于社会宋春华,SongChunhua
2.绿色的宜居城市——世博会的启示郑时龄,ZhangShiling
3.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解读沈迪,ShenDi
23.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陈飞,ChenFei
24.当代多元生态观下的景观实践刘海龙,LiuHailong
25.国外的"都市农业"与中国城市生态节地策略张玉坤,孙艺冰,ZhangYukun,SunYibing
26.杭州市京杭运河北段休闲游憩空间发展模式研究徐鑫,黄杉,梁影君,XuXin,HuangShan,LiangYingjun
27.城市景观的生态演进——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吴正旺,WuZhengwang
28.区域整体开发:"重庆金融街"城市设计解析黄瓴,许剑峰,吴宏,HuangLing,XuJianfeng,WuHong
29.重庆合川区城市特色塑造的探讨扈万泰,付帅,HuWantai,FuShuai
30.从建国60周年庆典看天安门广场的空间王丽方,WangLifang
31.一个建筑艺徒的中国现代建筑史心结邹德侬,ZouDenong
4.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曹嘉明,郭建祥,郭炜,方健
5.世博会——作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媒介冷嘉伟,LengJiawei
6.从"观其大略"到"全面虚拟"——传播学视野中的世界博览会建筑赵劲松,胡天舒,李刚,ZhaoJinsong,HuTianshu,LiGang
7.事件建筑——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思考与对话章明,张姿,ZhangMing,ZhangZi
8.沙丘建筑生活——阿联酋馆李瑶,陈渝,LiYao,ChenYu
9.建筑秀场上的文化容器——沙特馆王振军,张会明,董召英,孙成伟
10.打造"梦想城市"——丹麦馆BjarkeIngels,郭家耀,李煦,BjarkeIngels,GuoJiayao,LiXu
11.创新之光——瑞典馆朱荷蒂,陈帅飞,张通,ZhuHedi,ChanShuaifei,ZhangTong
12."篮子展馆"——西班牙馆司徒娅,郭颖莹,SiTuya,GuoYingying
13.跨界演绎的创意设计——英国馆顾英,GuYing
14.未来之城——意大利馆孙荣凯,罗韶坚,陈志亮,SunRongkai,LuoShaojian,ChenZhiliang
15.和谐的都市创意的空间——德国馆杨慧南,林文蓉,YangHuinan,LinWenrong
16.从理性假设到感性回归——法国馆汪启颖,WangQiying
17.流动的空间——奥地利馆黄颖,彭华,HuangYing,PengHua
18.生生不息的城市生活——加拿大馆陈剑秋,孙倩,ChenJianqiu,SunQian
19."魔方"——上海企业联合馆张永和,ZhangYonghe
20."麦垛"——万科馆北京多相建筑设计工作室,BeijingDuoxiangStudio
21.炫动的魅力——上汽-通用汽车馆戎武杰,刘缨,RongWujie,LiuYing
22.剖面的视野——宁波滕头案例馆王澍,WangShu
23.城市中的实践,展示中的建筑——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展馆顾英,GuYing
24.借助自然之力的"原生态"改造——宝钢大舞台杨明,YangMing1.当代建筑叙事学的本体建构——叙事视野下的空间特征、方法及其对创新教育的启示陆邵明,LuShaoming
2."十次小组""流动性"解析与延展朱渊,王建国,ZhuYuan,WangJianguo
3.当代建筑中的结构性表皮现象陈强,ChenQiang
4.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石孟良,彭建国,汤放华,ShiMengliang,PengJianguo,TangFanghua
5.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董春方,DongChunfang
6.建筑策划中的空间预测与空间评价研究意义苏实,庄惟敏,SuShi,ZhuangWeimin
7.天津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沈磊,李津莉,侯勇军,崔磊
8.构筑"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设计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郑少鹏
9.天津美术馆设计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JuergenEngelArchitekten
10.天津图书馆设计山本理显,土岐晃司,牛征
11.天津大剧院设计德国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vonGerkan,MargandPartnersArchitects
12.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天津阳光乐园设计周恺,蔡勇,ZhouKai,CaiYong
13.天津银河购物中心设计W.MarkCarter,Jeffery.Fan,朱铁麟,凌海,姚琳
14.天津文化中心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黄昊,HuangHao
15.文化中心场所的创造——天津文化中心景观规划与设计迪特尔·格劳,李京平
16.历史的凝思——洛阳博物馆新馆建筑创作李立,LiLi
17.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设计随笔窦志,DouZhi
18.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何镜堂,王扬,李天世,向科
19.因为世界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选择塑造世界王芳,董灏,WangFang,DongHao
20.厂房改造中的"简单思维"——西山某除尘器车间改造徐磊,于海为,XuLei,YuHaiwei
问:良渚文化何时被发现?
答:良渚文化最早是由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馆前身)工作人员施昕更先生在1936年发现的。施昕更先生是良渚人,曾参加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工作,受到古荡遗址发掘的启发,他先后三次到良渚进行调查,并由西湖博物馆报请当时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批准,取得采掘执照后,在1936年12月1日~12月10日对良渚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12月26日~12月30日和1937年3月8日~3月20日又作了第二次、第三次发掘。1938年,施昕更先生的考古报告《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印刷出版。这是良渚文化考古史上最早的科学考古和发掘报告,为良渚文化命名、研究等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资料。1959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命名。
问:良渚遗址的分布情况如何?除良渚古城外还有哪些其他重要遗址或发现?
答:良渚遗址分布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镇境内,湖州市德清县境内也有一部分。从目前的考古调查情况看,良渚遗址分布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已发现的遗址点有135处,包括有贵族墓地、平民墓地、大型祭坛、古城遗址、普通村落、防护工程等各类遗迹,可以说是规模宏大,遗存密集而有规律。
在良渚遗址内,历年来屡有重要发现,至今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各类文物数以万计。除最近发现的古城遗址外,1986年发现的反山遗址被称为良渚文化王陵,1987年发现的瑶山遗址是良渚文化最大的祭坛与墓地复合遗址,1991年发掘的汇观山遗址也是一处祭坛和贵族墓地的复合遗址,1992年~1993年发掘的莫角山遗址(位于古城遗址的中心)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这四次发掘都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外,良渚遗址内发现的卞家山、庙前、姚家墩、塘山等遗址,都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这些发现为认识良渚大遗址和良渚文化、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问:对刚发现的良渚古城准备如何保护和利用?区政府有怎样的规划?
答:对于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我们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依法保护,积极利用。
国家文物局和省、市都有明确要求,余杭区委、区政府和良渚遗址管委会也作了专门研究,总体是要按照《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强化保护;按照今后《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规划》要求,积极展示利用。
近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几方面:一是抓紧与遗址保护规划设计单位联系,在确保将整个古城纳入良渚遗址重点保护区的基础上,在局部地段再视保护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保证古城及其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在保护规划中尤其要突出古城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二是配合考古部门做好后续考古发掘的规划和实施工作。三是强化项目管理,今后对良渚古城遗址内及城墙遗址上的新报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已批未建项目做好说服清退工作;现存建筑物只减不增,严加控制。四是对东南西北四面城墙的已发掘区进行围护,设立告示牌,设专人值守,防止人为破坏。同时对发掘面积较大的西城墙和北城墙地段以租地方式加盖简易保护棚,防止雨水的自然冲刷破坏。五是结合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要求,就已发掘地段编制保护性展示方案,为今后的工作实施提供操作依据。六是根据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对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重新定位,调整完善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陈列展示方案,把古城遗址列为新馆展示最为重要的内容。(本刊采访整理。文中所用图片均由余杭区政府提供)
一、实习景点简介
1、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是深圳必游景点之一,整个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按世界地域结构和游览活动内容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非洲区、美洲区、世界雕塑园和国际街区域。作为以弘扬世界文化精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世界之窗荟萃了世界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华,有历史遗迹、名胜、自然风光、世界奇观、民居、雕塑等130多个景点,其中包括园林艺术、民俗风情、民间歌舞、大型演出以及高科技参与性娱乐项目等。世界之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雍容恢宏的规划设计,精美绝伦的景观项目、不同凡响的艺术演出,动感刺激的娱乐项目,为中外游客再现了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
2、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于1981年建立,1988年11月开馆。 深圳博物馆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心。主要目标是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他以面向大众的最广义的教育和传播知识为宗旨。通过展览、出版刊物、讲座和研讨会,让大众了解了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窥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3、锦绣中华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汇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实景微缩景区,景区的80多个景点按中国版图位置分布,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多民族国家风格迥异的建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一步迈进历史,一是畅游中国“是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生动写照。进入新世纪,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呈现出一片绿的世界、花的世界,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形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4、中国民俗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景区,它占地20万平方米,村内25个各具特色的山寨、庭院和街市按原貌以1:1的比例建成,并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萃精华,有所取舍”为建村原则,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村寨的风情表演、印象中国剧场的民族歌舞表演和凤凰广场的大型广场艺术汇演,海边广场的大型马战实景表演等从不同层次将民族歌舞艺术的神韵展示得淋漓尽致。
5、东部华侨城
东部华侨城坐落于中国深圳大梅沙,占地近9平方公里,由华侨城集团斥资35亿元精心打造,是国内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主要包括大侠谷生态公园、茶溪谷休闲公园、云海谷体育公园、华兴寺、主题酒店群落、天麓大宅等六大板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华侨城以"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配套齐全,城区环境优美,风尚高尚文明,管理规范先进"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建成为一个现代海滨城区,被誉为深圳湾畔的一颗明珠。
6、大鹏古城
大鹏古城博物馆 大鹏古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占地11万平方米,是深圳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城,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89年,大鹏古城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大鹏古城博物馆宣告成立。几年来,该馆共征集和整理各类文物300多件,编撰出版了反映古城历史的《大鹏所城》。
二、实习体会和收获
1、车上当导游
在这次的深圳见习,学校要求我们学生每人都模拟一次导游。我们都轮流当一回导游,起初我们都踊跃参与其中,并详细地介绍我们各自的家乡特色。我们的讲解犹如真正的导游般带着同学们走进自己的家乡,成功地当了几分钟的导游。在返回学校的途中,我们每个模拟的小导游都轮流结束了。跟我们相处四天的真正导游小周给我们一个经验总结,他说我们的模拟小导游一次比一次进步,起初是慌张不自然,到后来越来越自然大方。但我们的不足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说话条理不明。显然,我们发觉了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能找到不足。我们懂得了如何当一名出色导游。
2、来回交通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苏州博物馆
现代主义园林与传统园林在形式上、功能上、构图上、类型上、材料上以及服务对象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来说,形式更为简洁自由,注重功能和空间感,追求非对称的动态平衡,园林的类型和材料也极其丰富,并主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现代主义园林具有新的众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但在设计中也应当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并非盲目的模仿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部分的同时,来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使传统与现代、过去与今天链接,目的是使当代新的设计具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设计师既要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要谙熟现代设计中的各种思想与手法,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渗透乃至超越。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1.项目背景
苏州博物馆馆址位于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苏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这么敏感的区域,新馆如何延续传统文化,又能具有时代特色,正是大家所关注的。
2.设计分析
2.1叠山
对于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园林各要素的创新,北侧墙下的“叠山”是新馆庭园规划设计当中最为精彩且最难处理的部分,既不能仿古,又不能做成现代雕塑。他从中国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写意手法。在摒弃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假山营造手法之后,他将许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经过切割和打磨,相互叠加并排成一排放置在水边,渲染出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2.2理水
水在造园中具有拓展空间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治水一般都是山脚临水,石矶浮水,皆环以林木。水面则以掩映、舒朗、深远及大小等为主要特征。而新馆庭院中以水造景的方法与古典水景是大相径庭的。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贝聿铭放弃了传统的形态和手法,而是采用了长短不一的直线围合而成复杂的平面,并用石材构造水池,呈现出了简洁的现代感。独特新颖的建筑群在平如镜的水面上产生了虚实影像与高低层次变化,然而,微风徐来,建筑与倒影荡漾在水中,这静、动之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画卷,与建筑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3亭
亭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将传统古亭的解构和重塑。结构上,它以现代的钢骨架作为支撑并放置照明灯具,玻璃顶覆盖木饰面格栅,中间是洗漱台。亭的位置悬置于水面之上,四面景色尽收眼底,坐在亭中北面可观赏石与桥,东侧的建筑与植被形成借景,南侧与建筑大厅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互为对景,西侧皆竹林为背景。
2.4置桥
主庭院中的桥通过直线的交叉,并把桥作为体块来进行处理,桥并不是主要景观,而是作为联系构件和观察点来设置的。用桥将水面分割成一大一小两块水面是传统置桥手法中最大的特点,目的是为了使大的水面显得更大,而小的水面显得更加悠远。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桥的设计,是使人走在桥上既能观赏建筑和亭台在水中的倒影,又能观赏紧临拙政园的山石,同时桥的尺度与人们的视域比例也十分恰当,让人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以突显景观的层次,并表达造园所追求的“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思想。
2.5植被
在植物配被上,贝聿铭放弃了传统园林追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突出了单株植物的观赏性。进入主庭院设有四棵树,分别是东门两侧松树,一棵高大挺拔的靠近大门,作为进入大门的借景之用;一棵为盆景造型,美轮美奂;南侧是一棵梅花,凉亭西侧的一片茂密的竹林;南侧一棵桂花,以及西部展区的一个小庭院中,栽种了一棵石榴,树旁以太湖石作为配景;东廊对景的“紫藤园”中,两棵紫藤嫁接了忠王府中明代文征明亲手种植的百年紫藤;在建筑上通过屋顶构架的呼应,使整个建筑空间与历史产生了共鸣。在《园冶》中说到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要体现“小中见大”,堆砌植物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贝聿铭将这几种植物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雕塑”来隐喻传统精髓,同时用植物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
2.6叠瓦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风格上保持了传统粉墙黛瓦,但屋顶却不用传统的瓦片做装饰,原因是传统的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而是铺设黑中带灰的“中国黑”花岗岩,来隐喻瓦片。淋雨的时候是黑色的,经过太阳照射后变成深灰色,这与苏州的粉墙黛瓦的格调相协调。另外,在建筑的高度处理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苏州古城的主要建筑特色便是高低起伏和错落有致。形斜坡屋顶也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文化特色,它与周边建筑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反差,却又有相似之处。屋面与墙体边饰以及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的建筑意境增添了新的诠释,并精心营造出意境。
2.7门
在博物馆大门的设计上,贝聿铭有别于传统建筑大门的造型语言。传统古建筑大多是高墙围合成,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在设计上要运用新的造型语言,让博物馆显得更开放,有一种邀人人内的感觉,用现代材料而又具传统韵味的大门形式,营造出大气的特点。还有大堂前用钢和玻璃设计的现代月洞门,亦反映了这种“雅致而微妙”地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传统的手法和思路。博物馆主入口的门利用钢结构顶棚、格栅伸缩们和朱红色推拉门,与右侧白墙上的黑色题字融合。
2.8窗
在新馆中的设计中,窗起到了模糊室内空间与外界空间的作用。贝聿铭用现代材料将传统建筑花窗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以达到“借景”的效果。如在大堂的北侧墙上开的两个“六方式”花窗,巧妙的将凉亭和花树纳入眼帘,营造出“探幽”的意境。东廊透过紫膝园,可看到茶室的东墙上钢结构的“海棠花”漏窗,它以传统的冰裂纹为图式为装饰。其妙处在于以空寓虚,借物寄实,避外隐内。还有一处方窗设计十分巧妙,在“虎丘云岩寺塔”展厅,方窗上覆一层薄纱,借朦胧之亭台水石.不仅给幽暗的展厅采光,而且让人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窗外美景。
今天的伯尔尼虽是一国之都,但户籍人口却只有15万左右,远不及每年前来伯尔尼观光游客的人数。也正是如此,伯尔尼既像城市又如乡村,祥和安静,极少喧嚣,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不乏片片绿荫。在这种优雅宁静的氛围熏陶中,伯尔尼集百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于一身,成为一座古色古香,别具韵味的历史文化古城。
老城故事多
如果说秀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伯尔尼外在美的话,那么,古老的建筑则从人文角度折射着伯尔尼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中欧小城市的特色。
徜徉在伯尔尼古城,随处可见碎石铺成的旧式马路,使人不由得回想起电影里机车时代以前欧洲人的生活画卷,好像“嗒嗒”的马蹄声和“吱吱”的车轮声都在耳畔回响。漫步伯尔尼老城,古迹处处可见。特别是从火车站到熊苑这一条几公里长的路上,吸引游人的古迹名胜最多也最为壮观。顺正义街走到阿勒河弯曲处过桥,就到了伯尔尼最古老的地区。
14世纪的奈戴格教堂里竖立着伯尔尼的缔造者扎灵根公爵的雕像。而大门上的青铜浮雕,描绘耶稣的故事,至今保存照旧。在老城里还有许多历史文化价值很高的景点。比如伯尔尼火车站的地下通道里,陈列着600年前伯尔尼防御工事的遗址,行人进出站口随时可以观赏。火车站斜对面,有一座基督教教堂,建于1720年。据说它是全瑞士最重要的巴洛克风格的宗教建筑。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则是16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门前有高大的青铜雕塑和古典式的喷泉水池。在这个博物馆群落里,有珍藏着伯尔尼著名画家保罗•克利大量作品的伯尔尼美术博物馆、展示滑雪知识的瑞士阿尔卑斯博物馆、集邮爱好者乐园瑞士邮电博物馆、独树一帜的伯尔尼自然历史博物馆、伯尔尼兵器馆等等。
街道两侧骑楼里的商店门面韵味十足,纤巧而精致。推门而入,里面宽敞明亮,超级市场里高中低档商品应有尽有,只是价格不菲。瑞士人的富有排世界前几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伯尔尼老城的规划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了。1191年,统治瑞士中东部的泽林格公爵希托尔德五世,选定伯尔尼建城筑堡,1218年伯尔尼开始第一次扩建。在成为萨瓦家族彼得二世伯爵的保护地期间,伯尔尼城进行了第二次扩建。1291年来完成第三次扩建的伯尔尼加邦。1528年后,伯尔尼与犹太教改革派结盟,并由此进入繁荣期。到公元18世纪时,伯尔尼城的规划设计达到了当时世界建筑水平的颠峰。
生活乐趣从“拱廊”开始
来伯尔尼古城购物,会让人兴致不亚于香港、米兰、伦敦等世界著名购物中心,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古式购物中心――拱廊。
拱廊结构独特,是典型的中世纪建筑。沿街的楼房底层门前是便道,便道的顶部向外延伸,便形成了走廊。走廊临街的一面有拱柱支撑,两柱之间好似宽大的拱门,廊道相连,拱门相接,蜿蜒漫长,形成拱廊。
沿拱廊向东去到市场街,会看到一座300年前建造的狱塔。当年狱塔也是望台,如今成为了伯尔尼旅游咨询中心的所在地。狱塔前的巴伦广场上有露天餐座和棋坛茶座。大棋盘就画在地上,棋手提着特大棋子,来回走动对弈,成为伯尔尼老城街头的一景。
走过老城,来到街头熊苑东边高坡上的玫瑰园。园里种植各色名贵玫瑰,品种格外齐全。玫瑰园是伯尔尼的骄傲。从玫瑰园眺望伯尔尼,老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哥特式的建筑错落有致,房屋街道上下排列,建筑群中片片绿荫,整个城市宛如一个立体花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推动我区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会议,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倍增聚力发展、共克时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认为,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进一步突出×工业文化特色,着力对×号、×号、×号街坊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利用,逐步实现工业遗产资源到工业遗产资产的转变,让×工业文化“言之有物”。尽快促成×号街坊×号楼修缮保护和改造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工人生活体验馆和精品酒店,将×号街坊打造为红色研学游亮点;×号街坊修缮保护工程9月开工,完成内部插建、违建拆除工作,恢复沿街苏式建筑风貌;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号街坊保护修缮资金,支持×集团将其中×栋×式建筑引入文旅业态,实现文物保护、居民生活、商业经营相互融合。
二是突出旅游城市建设。
利用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的新路径,突出“两带四街”建设,落地一批根植工业文化沃土的文旅项目,将工业资源转化成工业文化旅游资产,形成“快进、慢游、长留、缓出”的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工业文化旅游魅力之区。重点打造建设路工业遗产风情街,邀请设计规划单位为建设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纲契领明确建设路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改造方案、环境提升、文化景观、旅游交通等内容,同时在建设路上选取500米到1000米作为示范段开展施工。逐步恢复×路苏式建筑群沿街风貌,对未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苏式建筑确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不影响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保留×路历史风貌。积极参与×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利用先进展陈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博物馆,概括展示×工业发展历程,同时建立健全工业遗产博物馆体系,利用工业闲置资源建设×工业博物馆总馆,其他厂矿企业在临街处或合适位置分别建设的特色博物馆为分馆,打造×工业博物馆群。
三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旅融合。
继续推动×和×整体搬迁,腾笼换鸟,发展文旅产业,加快×项目进展,协助×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继续盘活工业文化遗产,加快×重工发电设备厂、一拖靶场地块的招商引资,布局新型业态,充分考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费需求;借助×广场地铁站、×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扩大居民文旅消费习惯区域,同时加快国际高档连锁酒店×五星级酒店的建设,提升我区文旅消费档次。
四是抓住抓牢“夜间经济”发展契机。
继续开展“古都夜八点”工作,加快各类夜间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培育×步行街、×等文旅消费集聚地,瞄准90后、00后消费市场,鼓励文创园区建设小剧场、音乐吧,促成“×”与×影剧院的合作,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各类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推动×商业街、×商圈、×商圈等链式衔接业态融合发展,促进提升ד夜间经济”文旅消费水平。
五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
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跨省、跨地区的非必要旅游,如休闲、独家、观光等旅游需求锐减,导致旅游产业持续负增长,因此研学旅游作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成为激活旅游市场的“强心剂”,也是我区有效整合科技、工业、教育、文化、商贸等资源,拉动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将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打造“研学×、了解工业”文旅品牌,丰富以×工业游景区为核心的工业研学游课程产品,打造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科技研学游,同时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对研学旅游基地、研学旅行社及积极组织研学游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同时搭建旅游从业者平台,举办沙龙活动,利用旅游从业者资源将×研学游线路推广出去。
六是着力推进文旅服务融合。
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发挥综合效益。发挥我区已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城市书房的作用,兼顾游客服务功能,增强舒适性、便利性,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开展面塑、剪纸、×花茶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活化。推动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增设文化展示、图书阅览、文化活动等项目。利用公共文化站点,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统筹攻坚文化和旅游共享的新空间。
×将以此会议为契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效能、优服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在此我郑重表态:
一是抓保障、优环境。
着力推进旅游城市建设,加大人力、物力保障×文化旅游双创园“××”项目、工业博物馆、×路打通项目、×河征迁工作。以双创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探索新的融合领域。以打造工业遗产风情街为引领,诠释工业文化、展示时代精神,使工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以×路打通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以×河征迁为契机,加快推进×河综合治理,形成清水绿岸的河渠景观。
二是强化解、善落实。
积极服从拥护重点工作推进的新思路,细化项目推进流程和节点任务,努力化解影响项目推进的制约因素,对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群众征地拆迁、房屋补偿等问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落实好各项拆迁安置和生活保障政策,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多想解决之策,多谋推进之举,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落实的锐气促进项目高效有序推进,确保建设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环保工程、放心工程,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
三是勇担当、重督导。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化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根据西党办发[2009]45号文件的要求,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带领督察组成员对全县城镇化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第三次实地督促检查,现就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县城重点工程进展情况
(一)广场建设工程
1、迎宾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的审定,涉及拆迁户29户,已完成房屋丈量,正在进行房屋评估,土方回填完成4万立方米,施工图设计未完成。
2、体育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的审定和大桥东侧土方回填,西侧土方回填完成10万立方米,涉及拆迁户26户,已拆迁2户,4户正在拆迁,其余入户动员,施工图设计未完成。
3、商业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已审定,施工图设计和房屋拆迁评估未完成。
4、民族广场:已完成二层营业房施工图设计,规划设计方案未完成。
5、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楼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未完成;东面营业用房拆迁全部结束,南侧二层住宅涉及拆迁户6户,已完成2户。
(二)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1、县医院迁建: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和住院部施工图,门诊楼施工图设计未完成,招标公告已。涉及拆迁户12户,完成3户。
2、葫芦河县城过境段综合整治:滨河路全长2.1公里,已完成1.65公里路基土方、防洪渠开挖、绿化带土方回填及绿化任务,目前正抓紧防洪渠的砌护;团结路西侧延伸段长800米,路基土方已开始回填。涉及拆迁户3户,完成2户。
3、县城集污管道建设及污水处理工程:集污管道已完成2公里敷设任务;污水处理厂完成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及供电线路的敷设工作,已开工建设。
4、北山休闲绿化景点:绿化建设工作按时限要求进行施工。
5、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完成规划选址及廉租住房建设方案,征地拆迁工作未完成。
(三)县城道路建设工程
1、续建道路:秀山路已完成路基土方工程;滨河路涉及拆迁户3户,完成拆迁2户。
2、新修道路:东三路、繁荣路、劳动路、西北环路、文化路、大滩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东三路征地工作已完成,其他道路的拆迁评估未完成。
3、消防队路、公园西路延伸:消防队路拆迁评估已完成,路基以下的建筑垃圾已全部外运;公园西路已完成房屋拆迁评估和征地丈量工作。
(四)县城开发改造工程
1、重点地段开发:打井队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已启动建设,涉及拆迁户24户,已完成20户;种子公司涉及拆迁户26户,已完成拆迁16户,规划设计方案已审定;五金公司、原交通局、原城郊卫生院、大众旅社已完成土地挂牌出让,原城郊卫生院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方案。
2、华林甜玉米加工厂:已完成征地丈量工作。涉及拆迁户5户,完成3户。
3、东西街及北环路提升改造:东西街改造正在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建设;北环路规划设计方案未完成。
(五)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三线”下地:吉强东街、吉强西街电力、电讯、网络线改造方案未完成。
2、供水管网改造:北山水厂高位蓄水池已完成建设任务,新开道路已完成供水管网施工图设计。
3、县城垃圾收集设施和公厕:完成五处水冲式公厕及两座垃圾中转站的选址。
4、集中供热:完成东区供热站的选址,目前正抓紧土地划拨及房屋拆迁工作;西街供热站正在选址和招商阶段。
5、市场建设:
(1)蔬菜市场二期:进入二层主体施工。
(2)丰源综合市场:已完成全部商品房地基与基础建设任务。
(3)汽车美容、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园区:完成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的审定。
(六)绿化亮化工程
1、单元小区绿化: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
2、街道绿化:公园、街、行道树补栽已全部完成;正抓紧绿化。
3、街道亮化:路灯线路敷设已完成。
(七)服务功能调整优化工程
1、教育带动工程:职中扩建征地工作尚未完成,涉及拆迁户6户,正在入户动员;新建四小涉及拆迁户9户,正在入户动员;三小扩建涉及拆迁户5户,正在入户动员。
2、钱币博物馆迁建、文化艺术中心:钱币博物馆迁建正在规划方案涉及阶段;文化艺术中心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3、公安侦查指挥中心、法院审判庭:公安指挥中心征地工作已完成,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法院审判庭涉及拆迁户6户,已全部完成,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4、人大、政协办公楼:原办公楼拆迁已完成,建设方案已审定,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5、汽车站搬迁:已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搬迁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工程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工程拆迁难度大。一些重点工程的房屋评估、拆迁及规划设计等工作进展缓慢,如:迎宾广场拆迁工作至今尚未开始;部分工程拆迁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展。
2、部分单位责任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实。一些责任单位对承担的任务不够明确,工程的任务、时限和责任没有具体的细化、量化,没有落实到人头;一些单位责任心不足,对几次督查出的问题不解决、不重视,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部分工程建设责任单位与有关部门、施工单位的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工程进展缓慢。
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存在安全隐患。督查中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存在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工地无安全警示标语,工作人员在无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等安全隐患问题。
三、几点要求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工作。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施工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把做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当作实现全县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按计划目标推进。
2、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按照西党办发45号文件一项一项的梳理工作,对各自承担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将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责任领导要亲临一线,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要一线解决、一线落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精力,抢时间、争进度,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 工业文化遗产园向文化创意产业园过渡案例研究 广州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初探 创意产业园 城市中心的迁徙之旅 固安卫星导航产业港展示中心 寻找广州创意潮地之羊城创意产业园 关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研究 深圳市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 创意产业园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沈阳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 广州开发区创意产业园:不是最远,而是最核心 广州白云创意产业园:8立方无限空间 广州TIT创意产业园的城市文化功能初探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 上海创意产业园乱象 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初探 万科VMO体验展示中心 葡Z家食品展示中心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 创意孕育新生:建筑创意产业园发展轨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⑧参考文献[7],第138页。
⑨参考文献[12]中将展览空间布局类型分为五类:串联式、放射式、走道式、大厅式和混合式。
⑩参考文献[13]将展览建筑划分为展览馆、博物馆、会展场馆和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场馆四种类型。而在这四种类型的展览建筑中,与舞台表演配套的化妆室等后台附属空间并非都有。
{11}参考文献[14]中第四章关于“空间组合”的内容。
{12}参考文献[7]中将展览馆流线分为一般观众路线,专业观众路线,工作人员路线及展览路线。
{13}参考文献[15]。
{14}参考文献[16]。
参考文献:
[1]斯图亚特・坎宁安.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涌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洪庆福,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4]王荣华.上海培育发展创意产业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5]黄世辉,吴瑞枫.展示设计[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2000.
[6]彭麒.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0.
[7]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4[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杨浩然,杨晓川,汤朝晖.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2015,01:124-128.
[9]费菁.媒体时代的建筑与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0]张利.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1]程世丹.展览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2]蒋玲.博物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3]晋洁芳,王启照.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4]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三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