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主学习教案

自主学习教案

时间:2023-06-06 08:5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主学习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主学习教案

第1篇

一、恰当的备课

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五项修炼”的理论为基础,因此,它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备课作为教师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也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应当首先完善的教学内容。

要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教师的备课就要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设计,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知识内容逐步深入,并在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备课的最重要载体就是教师的教案,它贯穿教师教学的整个环节。不论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还是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都包括在教师教案的范畴内。它不仅能指导教师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还能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预习与复习,帮助教师与学生了解学习中的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同时,在教案的引导下,教师能恰当的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上临时发生的事件做到灵活处理。

具体来讲,教师的备课内容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分类展开教学。例如,从宏观方面可以分为代数、几何,从中观层面可以分为数、方程、图形等,从微观层面就可以按照教材每一小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有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教育原理有一定的差别,学生不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掌握教师当堂课教授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类设计有差别的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应当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教案使彼此又相互衔接,从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案之所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主要是因为教案是在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脱离的状态下撰写的,是教师心目中的教案,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乃至身心特点。因此,它不能达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制定新的教案,不一定要求学生看得懂,但是一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水平、身心特点制定的。同时,还要改变过去教案中模糊的目标内容,例如,将“理解”、“了解”实数改为“学会应用”实数等。这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制定合理、恰当的教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要求就是在教案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导向撰写教案,仍然改变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无法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说明,新的教案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认知压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样,才真正发挥了教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

二、教学有“法”

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起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更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而受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构建学习型课堂的过程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转变过程。

在起初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班级内建立固定或者随时变化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这项学习任务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使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完成或者能有自身的见解。同时,这项学习任务的结果必须是可以测量的,教师能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贡献程度。切记不要只夸赞和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找到相关知识点中存在的漏洞,帮助他/她完善知识体系,鼓励其今后继续努力。而且教师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进步时适当的表扬与奖励,退步时及时的给与学习方法乃至心理上的帮助。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73-01

面对新世纪的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很有必要。

1 自主学习——特点

1.1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1.2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1.3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 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

1.4 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和开放性。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教案”,用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教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教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史料收集或讨论交流,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课堂上就少讲、精讲甚至不讲,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导学教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2 自主学习——程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以《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8 课《昌盛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 , 揭示教学目标 , 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1)介绍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2)介绍道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3)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4)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同时,结合地方史,历史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 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导学提纲是大问题,带有导学导读性质,学生还可以根据大问题来提出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 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线、面。

3 自主学习——注意

3.1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3.2 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畅所欲言。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 ,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勇于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如讲“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一节时,我提出:“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小辩论,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并深化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学案;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00-01

“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学案教学法:

1 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

(2)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

(3)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

(4)实施学案教学;

(5)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调整、完善学案教学;

(6)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

(7)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2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3 “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要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自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4 “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

(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

(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

(4)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5)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5 “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第4篇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在我县推广“学案”的教育改革中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我县由县教研室牵头集体编制了一套“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学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学习目标

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2.学习过程

“学案”的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部分:⑴快乐自学。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以教材为本,设计自学指导,学生通过一边快乐自学,将重点知识在书本上打记下来,一边完成自学练习。⑵合作探究。根据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在“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加以指导。⑶展示交流。学生把本节课中自学和探究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展示交流。⑷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小结板书。⑸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达标检测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达标检测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3.学后反思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反思:⑴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⑵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⑷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⑸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⑹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

三、学案在课堂教学的使用

1.学案不等于教案

备课中不忘备学生,我一般在备课中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结合学案教学的五个环节认真备课,教师通过掌握学情,认真结合学案,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容易掌握的部分蜻蜓点水即可,重点在于突破疑问较为集中的部分。这样节约出了给学生表达、思考、讨论、探究的宝贵时间,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使用学案时,我要求学生自学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确了学习目标,既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又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检测,这种有的放矢地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使用学案与练习册的根本区别之一。

3.用学案引导教学不是把教学过程完全丢给学生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把握课堂的大方向,适时协助学生突破障碍,鼓励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等等,换句话说使用学案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第5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2-02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含义

“学案导学”是新课改下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使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学案导学”中的“学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教案的复制与理解,在传统教案设计中,教师往往从自身出发,根据自我理解形成教案,以致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教案中表达的基本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而,“学案导学”中的“学案”首先应从学生实际着手,以学习者的角度进行教案的编写,编写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问题设置、拓展研究、学法指导等内容。

“学案导学”中,“学案”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导学”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之间形成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单向灌输”的教学缺陷,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强调教师的引导

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以课程实际为基础,教师引导为关键,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之间经过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对比传统教学而言,“学案导学”最大的改进就是提高师生的互动,转变单向授课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与讨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案设置的灵活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模式应各种各样,并不局限于某一教学设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设计依据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教师应更加注重指导方法的设计,使学生能尽快的融入到相应知识点的学习中,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整体教案设计上,教师应将重心放在问题与课程习题的设计,问题与习题的设计主要是用来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拓展能力。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

1.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问题答疑

当学生进行过一遍内容的自学后,将遇到的问题也整理出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与问题的时间。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学生一个个将问题阐述,因此,在自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如果存在较大争议的,记录下来,讨论环节根据前后座位进行分析,通常设置5~6名学生为一个讨论小组,自学与讨论时间完成后,小组将讨论中遇到意见不一的问题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整理,将其中问题性质相同的进行归类,综合完成后,总结出学生遇到的整体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问题答疑,这样,能够使学生及时获得问题的正确解答,加深学生的理解。

2.重点难点讲解,总结与归纳课程内容

在解答完相应的内容后,若学生在进行自学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解答,并将讨论较为频繁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将正确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要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逐步思考中得到问题的正确理解。比如,在“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混淆,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不能单一的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阐述,而需要从生活实例中找出两个多变性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听玩教师的分析后,将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防止概念以往,在后续学习几何时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知识拓展,能力开发训练

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的高低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这是新课改下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主要以课后拓展习题对学生能力进行进一步开发,学生在做完教师给出的拓展习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反复思考中得到进步,比如,让学生思考在拓展训练中运用到课程的哪个方面的内容、使用哪些技巧、与课文基础相比,拓展训练主要延伸了哪方面的内容等等。

例如,在学习完初中七年级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中,笔者就在教案的拓展习题设计中增加了同底数幂的拓展训练:

习题一:在学习完同底数幂后,那么有?

习题二:已知 ,那么?

习题三:已知,求的值?

通过设置以上的拓展习题,将同底数幂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延伸,学生通过练习上述的习题,不仅能够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能深化课程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实际教学设计上,教师要紧扣教材,灵活设置教案,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不同的侧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案

新课标的理念主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由“教案”变为“学案”。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极为活跃。下面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供同仁们参考。

一、学案使用中要考虑的三个关系

(1)学案与教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学生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即以 “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案与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由专家编制的教学典型案例。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意不局限于教材,使内容更加充实,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我们用来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3)学案与教辅资料。学案中可以适量编入习题,但由于题量少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利用学案的同时要有一本高质量的资料供学生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案使用中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1)学案替代教案。由于学案与教案各具特点,因此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学生是一个个探险队员,而教师只是一个向导,向导的作用在于引导探险队员向着他们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向导是无法替代探险队员完成探险的。学案好比队员手中的地图,可以引领他们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少走弯路。教案则是向导心中的坐标,使他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探险者向目标迈进。

(2)学案当作考卷。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将学案当作考卷,提前较长时间发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进行批改,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考卷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作用不同,使用方式也不能相同。

三、学案的编制过程、分类与体例的探索

学案的编制,应该由备课组集体完。组内老师先集体讨论,由骨干教师主笔,接下来进行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案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使用时机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根据呈现形式分为填空式学案和问题探究式学案;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纯的学案和教案学案一体化等。

学案的体例。一般来说,学案包括以下内容:①学(复)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②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③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④主要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⑤学(复)习札记: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抽象的学生。不同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札记能帮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⑥习题:用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明确使用学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知道课前、课上、课后都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问题,真正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体现了“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减轻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

第7篇

[关键词]体育课 “动态生成式” 课堂教学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一、传统的体育课与生成式的教学比较具有的优点

1.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只有动态生成式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切实满足了学生的探求活动的需求。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更加充足,就可能有更多新动作新方法出现。比如,在上花样跳绳课时,学生跳出了三种教师在教案中没有设计过的新跳法,这就很有创意。

3.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动态生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方法,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是教师个人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预设课堂发展的各种情况,生成尽量多的预案

体育课堂的教学不同与其它的课程,它在教学场地、运动体验、人际关系的互动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因此教师在写教案时,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该具有弹性的区间,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能力、进度上是有差异的;同样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性别、体能、认知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在预设的目标中应具有层次感。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兴趣点、场地、器材、天气等的原因,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为了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我们就应该设计多个教学内容,以备在实际教学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再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更应该有弹性设计,体育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环境组成的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再完美的设计也不可能控制课堂上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教案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要能够合理的变通。

三、自主学习是动态生成式教学的重要实践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由此看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与锻炼,在练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2.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为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主动克服重重困难。练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进行总结、分析,并和学生一起对原定的目标加以修改,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4.体育教学主阵地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区20米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

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选择多种教学方式

动态生成式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贴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运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有了改变时,教学方法就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同样一个学校里教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篮球,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所变化和侧重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有变化。

根据动态生成式教学的特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就可以解决的,生成式教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只有在教师积极、科学、合理地引导下,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或引导不合理,动态生成式教学就会使课堂变得无序或紧张,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允许预设的教案在实验过程中纳入直接的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体育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是伴随着新课程派生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活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它展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变预设为生成。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邓正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教案.中小学教材教学.

第8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进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不论在普通教育还是在职业教育,无数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迅猛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为学校“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同时将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因此,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采取“整体规划、立足课堂”的推进思路,需要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提升”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践与探索。

1 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内涵

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善于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其内涵是指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在毕业以后,能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包括能够继续修读有关课程和学位,能够在职业发生变更时很快地转变并适应岗位,以及承载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身心素质,不断提升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追求生活愉悦、幸福的真正意义等。

2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整体规划

2.1 明确统一要求,制定课堂教学规范

组织教师广泛展开讨论,根据不同的专业及课程类型,制定课堂教学流程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教师走进课堂的各项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内涵,如:教师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师生互相问好、行礼开展学生三分钟演讲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师生“教”、“学”互动多元评价总结提升等,同时开展在课程中融入素质提升之我见、教研室研讨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等活动,让教师明确授课专业的核心要求,采取多种办法促进教师思考,将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2 明确教育目标,贯穿在课堂教学当中

针对职业学校特点,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能力提升,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二是行为举止的改变,如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化手段、常用的礼貌礼仪、仪容仪表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中的素质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之素质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将三个目标融为一体,防止只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忽视了素质目标。

2.3 学习先进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学习理念,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开口说话、小组讨论、在做中学、甚至去教别人学,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课后提升等环节。教师备课的重点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写好教案,还要在课前准备好学案,创设学习情境或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等,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转岗、升学、留学等提供所需的基础能力。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师、生的课前准备

3.1 教师的准备

(1)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晰课程地位。组织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学习授课班级的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掌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2)了解学生现状,确定主导教学方法。由班主任向任课老师介绍本班学生现状,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法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法。(3)了解专业核心素养,融入知识、技能教学之中。开学前由专业部主任向任课老师解读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职业素养、安全知识、技能要求等,便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具体、集中、确切,防止一般化和抽象化。(4)了解重点、难点,整合知识体系。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项目、模块),了解知识点的分布,对照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处理。将备课结果撰写于教案之中,教案需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教案格式。教案应重点体现师生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评价与作业安排、教后记等部分。大力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流程为:“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专人整理、个性补偿、教后反思。”集体备课教案中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化补充。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学案导学 互动模式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53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 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标出发,但又不拘泥于课标,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一、“学案”概念界定

“学案”的定义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 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对话”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数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编写的策略

“学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直接参与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就是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导学”教学认为知识及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体现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情感及心理培养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的引导,放入相应的引导栏目。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在学案教学中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己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 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判断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 观念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我们通常是通过设置知识准备 ,练习或补偿性测验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

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各知识点所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培养学生能力。

三、“学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标下建构式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索一种操作性强的建构式的“学案导学”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模式。学案可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传统课堂教学普遍有两种倾向,就是“单向性”与“封闭性”。单向性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只站在教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和处理教材,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封闭性是指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忽视了“学”,对学生来说没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学案能弥补教案的这两个不足,它能让学生课前很好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意图,使学生有目标,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还学生主体性。通过学案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起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

每节课一个学案,课前发放编印的学案,课堂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多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结果,大胆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讲得精导得彩。步骤如下:

1.课前发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学案教师指导学 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 课后:教师收学案教师批改学案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固。

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精讲点拨。同时师生也要有一定的互动时间。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较为合理。

“学案导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教师要“导”得主动,必须要导在学生主动学习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要具备这种主动导学的本领,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科学性强,方向正确。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张思明.主编·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王尚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86.

[4]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94.

[5]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 种有效教学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途径;方法再探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有效的自主学习必须做到“三增二减”

做任何事情都有过程,过程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三增两减”。

三增是指:增加学生课前预习时间;课堂思考时间;自主学习时间;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学习动力何来,不是老师命令式的强迫他们接受,而是他们的思维意识的自我觉醒,是自我需求的客观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自我觉醒和自我觉悟,那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这个目的不是老师设定的,任务也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他们自觉探寻的一种自我需求,这就是动力。假如学生在学习之前,一无所知,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那么他们何来自觉,何来需求,所以,为了唤醒他们的自觉意识,必须给他们充分的课前预习时间,充分的课堂思考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预习中找到具有个性化的兴趣点,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他们对未知的解惑就显得更加迫切,这正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减是指:减少课堂教师讲的时间;减少作业的时间;话语霸权,是每个老师在自以为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自以为要给学生讲明白的好心的驱使下干的一件使自己辛苦而学生反感或学生麻木的一件“两败俱伤”的“好事”。从信息传输和接受的科学性上来看,一般是讲的信息传递方式损耗最大,其次是读,再次是写,而信息传递最有效的办法,是自我需要时的自我搜寻得到的信息,所以老师的讲,如果耗时太多,实则是浪费时间。

二、有效的自主学习必须落实“三大保障”

在学习中,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需要有必要的保障,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实现有效或高效的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大保障:

(1)预学保障:预学可以分为课前预学,课中自学,课后复学;所谓课前预学,就是不带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功利的前提下的“裸学”,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个人的原始理解,凭借个人的知识储备,进行的纯自我能力和自然状态下的对所学内容的最初始化的解读。在解读中,提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找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找到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样为进一步的学习找准方向和目标。

再说课中自学,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有老师和同学,自学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讲解中学,是启动于此前的自我学习,可以是把自己在预学中发现的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合作探究与同学一起解谜揭秘,或者与老师互动释疑,这样目的明确的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其效果远比被动学习要好得多。

课后复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拓展,自我提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认识,或补充更新已有知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升级换代。

(2)物质保障:物质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在自主学习上,同样离不开物质保障这个最基本的条件,那么在自主学习中都有那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呢?

首先,是编制语数英的活页学案;活页教案是每天上课时根据教学进度设计的有梯度和练习实效的课堂使用的学案,学案是一课一个,或一单元一个,具有实用方便,设计多元的特点,活页教案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成为一本完整的学习用资料,活页教案应该是老师根据最新教学资讯,最具创意的构思,最富实效的课堂练习,学习用的权威资料,所以编制一定要有高度,有深度,有老师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这样的教案才有实用价值,学生使用之后才会有收获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应该是物质保障中最有可能得到的保障,因为这一工作是由老师完成的,所以不必担心会打折扣。

第11篇

教案学案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生本合作探究笔者所在学校佳木斯市第二中学在规范教案的编写使用上,探索了十年之久。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科书及学情,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教学工具。编写教案也是学校约束教师认真备课,有效上课的手段,有利于教师细心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支配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经历了二中对编写教案的历程变化,从起初的编写详案,详细到写出授课的每一句话,到只写出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再到略写教学过程,重点呈现出每堂课的授课方法。目的就是让每位教师授课都有较强的逻辑思路,有很清晰的教学过程安排。无论怎样改革,编写教案的主导思想就是如何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去教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运产生了“学案”,注重教案探索的二中马上根据形势转变教学思想投入到“学案”的探索使用中,经过两年的实践应用,全校“学案”编写已经符合规范。

我们的学案包括“自主预习案”“合作探究案”“复习巩固案”,称为“一课三案”。“自主预习案”上体现:(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预习检测。(3)我的收获。(4)我的问题。“自主预习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抓住学习重点,并且把自主学习的疑惑提出了。

“合作探究案”中包括:(1)预习反馈检测。(2)简单共性问题解答。(3)疑难问题探究。(4)归纳总结本课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案”落实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达到三维目标的落实。

“复习巩固案”就是精编的习题,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且适当延伸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导学案因学定教,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合师生的实际教学环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达到有效教学,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一、学案使用符合新时期的课改观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案”强调了“学”,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不是取消了教师备课,而是备课的重心落在了学生身上,设计的是供学生预习、探究、练习的具体方案。它解决的是学生们具体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由过去的教师传授学习方法,变成现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法,教师的功能不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启动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案”的功用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媒介,学案的使用完全改变了过去“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形成了二中“以学案为依托的问题导学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新课程观。

二、学案使用使师生树立了问题意识

教师往往在编写教案中侧重于问题的设计,一堂课由许多问题串连成线,即使是有创新意识的老师也只是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思考,但问题一解决课堂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依然是学生走进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中。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一堂好课不是教师提出了多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而是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新课程也特别强调问题意识,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笔者所在二中,为了锻炼学生这一能力,树立教师的问题意识,在“学案”的预习中,不仅有教师高质量的提问,也有布置学生质疑,学生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会有疑而问。发现问题是求知的兴趣和动力。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学习,提出问题也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学案使用让学生互助、师生平等

第12篇

关键词:小班化 超前自主学习 科学 主动提问 二次自主 超前作业 修改教案

一、问题提出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小班化教育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能面向全体学生。为“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供了平台。如何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而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而超前学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化下的学生超前自主学习呢?

二、超前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1.自主学习引发主动提问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超前自主提问能体现学生的好奇心,克服思维惰性,而及时认真的解答能维持学生的热情。由于小班班额小,我们可以全面仔细地回答每一位学生的每个问题。

过程如下:周末布置学生超前学习下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提问,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问题,将学生问题按个性和共性进行分类,个性问题直接交流或者指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共性或者有价值的问题返还学生,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二次超前学习,生成新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便是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超前作业,评价自主学习效果

学生在新课前超前做作业,作业二次做。教师只要批改学生作业便会发现问题,学生只要做作业就会被动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针对学生超前自主学习情况修改教案

收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回答、超前作业后,教师便能了解学生,真正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引导他们,使教学不再盲目,努力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

案例――科学八年级上册2.6《为什么会降水》,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提问

①当空气中湿度过大,而无固体尘埃时,降温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相对湿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③为什么要用干湿球两只温度计?

④为什么降水有时是雨有时是雪或冰雹?

⑤湿度计是怎样测湿度的?相对湿度怎么看?

(2)问题分类

个性问题:采取书面直接解答方式解决。

有价值及共性问题:归纳成下面几个问题返还学生进行二次超前学习。

①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有什么区别?用形象的例子说明。

②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发生什么变化?

③为什么干湿温度计读数会不同?干湿差越大湿度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怎样通过干湿温度计测相对湿度?

④烧杯中的空气为什么会发生水汽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⑤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什么?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如何测量?

(3)重难点的生成

学生二次超前学习结果:

第一个问题:学生对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只知概念并不真正理解。

第二个问题:大部分同学认识正确。

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能解决。

第四个问题:需要纠正学生片面的认识。

第五个问题:成为课堂重难点。

(4)修改教案(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讲述)

修改前:怎样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胲温度下的最大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修改后: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叫绝对湿度。如1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4克水汽,则绝对湿度是4克/立方米,已知某温度下,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能容纳8克水汽,则此温度空气的最大绝对湿度是多少?(8克位方米)4克位方米与8克应方米的比值50%就是相对湿度,所以相对湿度就是绝对湿度,该温度下的最大绝对湿度。其大小是一个百分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接近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