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区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理念

时间:2023-06-06 08:5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区规划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区规划理念

第1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理论; 生态工业园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n which th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ractice. The planning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the layout,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The cycle of economic theory; Eco-Industrial Par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循环经济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弊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认识上的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1.循环经济理念及产生的背景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几乎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发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实际议程》,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

在上述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是按生态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的循环网络型工业,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又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与和谐的生态功能。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源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于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封闭流程和“底开采、高利用、底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并非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

2.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1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率。

2.2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其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排放、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应优先选择包装简易、结实耐用的产品。

“再利用”原则是只产品多次使用后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求消费群体改变产品使用方式,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产品的服务效能。

“再循环”原则是指使废气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费为宝,化害为利。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3。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从规划内容、规划布局到规划方法,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立足于规划和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

3.1规划内容要全面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食物链网",即工业链网。在工业园区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人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共生关联,从而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程度和生态效率,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

3.1.1.生态工业链构建。主要包括:上游—中游—下游网络体系;三产与消费链网;园区减量化、循环化、资源化双向流程;企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集成;企业工艺技术链、清洁生产链、产品链、经营管理链和时空发展链等流程构架。

3.1.2.工业结构生态化设计。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等内容。

3.1.3.园区空间结构与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资源再生园、产品再生园、废物再生园、科技创业园和管理服务园等。

3.2规划布局要合理

合理布局产业,促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进。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要注意产业在分布空间上的合理布局,适当聚集,以充分利用城市市政工程和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适当聚集必然要比在布局上相互隔离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产业的适当聚集也要遵循生态经济的原则。如果聚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影响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甚至降低效益。

3.3规划方法要科学

科学的规划方法,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作好“集成”的文章。

3.3.1、物质集成

物质集成主要是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同时还需要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对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整,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对资源尽可能考虑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物质集成可从三个层次来体现生态工业的思想。

3.3.2、能源集成

有效的能源利用是削减费用和减轻环境负担的主要战略。因此,在生态工业园规划和建设中,要求能源使用实现效率最大化和利用最优化。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园区内根据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根据园区的地理优势,引进和使用清洁能源。

3.3.3 、技术集成

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从产品设计开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依据生态设计的理念,引进和改进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高新技术、园区内废物使用和交换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满足生态工业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资源,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术系统。

3.3.4、信息集成

生态工业园建设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园区内各成员之间有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须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为前提。同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包括园区有害及无害废物的组成、废物的流向和废物的去向信息,相关生态链上产业(包括其辐射产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相关工业生态其他领域的信息等。

4、结束语

生态工业园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和,这种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以彼此的物质和资源循环为目的。

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循环经济理论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园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仅注重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注重不够。

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发展并不是很长,但许多电子商务产业园仅追求的是单一的经济目标,甚至经济目标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园区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节约成本,而过度的注重成本的问题必然会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其次,经济目标一旦化为终极目标,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的‘性质’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对园区建设和运营来说其实是一种‘畸形发展’。

2.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进程不好把握。

电子商务园的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建设则是对规划的完成过程,最终目的是成功招商,发挥电子商务园区的载体作用。规划和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两个环节,二者息息相关,但是同时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成部分,规划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规划不合理,主要体现规划内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的一些特殊型、规划设计部门和相关审批部门理念比较落后等;而建设方面的问题则比较偏向于实践方面,集中体现在进度方面,这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企业资金实力,平台搭建是否完备,入园企业的积极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都有关系。

3.各部门创新意识不够,配合默契不高。

园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涉及到发改、规划、建设、环保、住建、绿化、地震等多部门,也与政府、人民、城市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要想顺快的完成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必须尽最大努力协调好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

二、对园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搭建交易、金融、信息、公共服务、研发、培训等各类平台为基础,吸引各类生产和销售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借助互联网,深化信息化在贸易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的地区。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一种手段,园区在前期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搭建各类平台需要一定的区域经济基础和好的入驻园区的优惠政策,一旦建成,平台搭建起来,实现共享交易平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使最终消费者得到价格实惠,可有效的促进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效益将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经济目标,创造一种的融合发展的理念,将传统生产、零售通过电子商务园的建设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下功夫。

相对于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才应该是电子商务园的终极目标,但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达到的要求很多,首先应该是立足于实际情况,所建园区的选址,是否符合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当地是否具备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经济产业基础,所建园区的建筑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平台的建设,各类销售企业对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空间是否满意,能否为入园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最终实现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园区的社会效应等都要深入调研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划与建设。

3.齐心协作、通力配合,在共建合力上下功夫。

根据2015年5月4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按意见要求推进电子商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政府要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信息和决心。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如果没有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区域将长期处在传统产业结构中,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永远只是远景,将失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千载难逢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只有政府下定必须干、必须干好的决心,才能增强企业建设一流园区的信心。其次,建设运营企业必须认真研判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基础,梳理产业园的产业链条,理清规划理念,科学规划园区布局,筹足资金,统筹建设进度,认真谋划搭建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招商,圆满的实现园区的集聚效应。三是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敢于担当,为园区建设、招商和运营出谋划策。园区建设的内容多,涉及的部门广,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形成共建合力,在思想上、体制上和区域上融合,共享资源环境,破解电子商务园规划、建设、运营中的难题。

三、结语

第3篇

一、必须坚定不移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区域强县”,区域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改革开放的主窗口,对外宣传的活名片,就业致富的主平台,并将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园区建设与发展,重新树立了__的内外形象,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园区也由此成为振兴__的希望所在。实践证明,建设园区是符合我县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虽然自我纵向比,我们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横向比,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与先进地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这次县委、县政府组织到合肥有关开发区参观学习后,感触更深。为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我们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容不得半点松懈。在咄咄逼人的区域竞争中,小进即退、慢进则衰。我们要实现追赶并跨越,实现在皖西南地区率先崛起,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小步慢跑,必须加大步子,加快步代,必须以超常规的手段,必须付出几倍于人家的努力,奋起直追,实现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园区经济既市场经济,又是领导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重视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县园区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平台攻坚阶段,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再加强,否则,要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园区是实现振兴__的希望,园区的事就是全县的大事,是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__人的职责和义务所在。脱离了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园区建设将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发展高于一切,大局高于一切”的理念,不争论,不扯皮,勇于负责,同心协力,真正把园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共同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一个地方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发展环境有多优,发展的空间就会有多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都可以直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不能引进,只能靠自身努力来改善和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是不断向前迈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实现追赶跨越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县委、县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动真格,再一次掀起解放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热潮,为我县园区实现快速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必须扎实有效破解园区发展难题

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性的事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坚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解难题、在挑战中抓机遇是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解决园区用地不足问题

“用地不足”是目前各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难题。但同样的区域、同样的条件的开发区,却往往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近期园区管委会组织了考察团,前往怀宁、安庆、贵池、南陵等开发区实地考察学习,在解决“用地”途径方面感触颇深,深受启发,特别是贵池工业园,起步我我们迟,入园项目比我们少,但他们已经报批并已经完成“三通一平”的储备用地近5平方公里,确实令人羡慕。究其经验,、计划报批、土地置换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打政策“球”,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和国有及集体未利用地,大胆实施。众所周知,我县园区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同样有那么多荒山荒地、同样有国有及集体林场,同样不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解放思想,敢不敢沿着“政策红线”,再次打一记漂亮的“球”,否则,我县园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空谈。

(二)从经营园区入手,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我县园区已规模初具,人气很旺,发展态势看好,具备“以园养园”的基本条件,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确定第三产业及社会公共事业进入园区的具体政策和规定,允许实行土地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地生财,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目前,明珠大市场600亩项目用地以及振兴大道两旁80米范围内用地商业运作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积极筹建并有效运作园区投资公司,市场化融通园区建设资金,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辅助渠道;同时,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社会事业,促进第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财政收入,增强园区长远“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园区自我经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从理顺关系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征地拆迁一直是制约我县园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园区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与所在地镇村工作关系不顺、职责不清,工作机制不固定,政策连贯性不强,等等这些,造成园区征地拆迁工作一直十分被动。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根据《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及市县已经批准发文的我县园区管委会职能权限,将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 社区划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园区的“特区”优势和园区社会事务局等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能,实行职责合一,强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有关社会事务工作。

(四)从完善职能入手,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问题

要实现我县园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园区管委会职能不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环境”问题。园区建设多年,大部分行政职能仍不具备,管委会实质上还是一个过渡性的协调机构,为了为企业提供服务,园区管委会不得不在人手紧缺情况下,周旋于县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这样,势必会延误时间,降低办事效率,不时导致许多投资商的严重不满,从而影响了整个__发展环境。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县早已批准的关于园区机构和职能文件,尽快完善园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制,切实落实园区管委会相关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组建“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单位设在园区的派出机构,受园区管委会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真正落实部门在园区的工作职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做到“区内事情区内办”,使我县园区能真正成为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化的现代型经济“特区”。

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园区建设

园区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要求我们在快速推进、努力实现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县园区目前发展现状,提出如下两点建议性意见:

(一)高起点重新规划园区,走园中园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路子。“规划设计是园区建设的灵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参观的园区在规划上都是大手笔,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划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规划起点高、功能全、布局合理、创新意识强,更关键的是规划执行得力,实施到位。这一点,对我县园区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县园区建设初期,为了提升人气,尽快形成聚集效应,规划档次较低,且未能严格按照产业规划执行,导致环保等方面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的“非工莫入”的招商理念,导致园区目前配套服务功能严重跛腿。

根据成功开发区经验,没有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业、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必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开发区也将很难做强做大,没有产业规划或不执行产业规划的园区,必将自食其果。为此,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建设现代化园区作为我县新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当中,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院,调整规划,坚持科学性,突出前瞻性,注重开放性,强化协调性,体现兼顾性,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园区中长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

提升产业规划,完善配套功能,将园中园建设与配套服务业并肩发展。建议按照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重新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园中园”发展格局。改变“非工莫入”的单一产业规划布局,根据“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园区第三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等其它功能区,建议尽快出台园区关于第三产业及社会事务业的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引进医院、学校、宾馆、超市等配套设施,让园区企业老板可就近休闲、职工可就近就医、子女可就近就学,形成以“工业为主、二三产业配套、社会事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开发新区。

(二)严格招商入园项目论证,实现园区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我县园区通过一定速度的量的积累,已经颇具人气,随着规划档次的提高和园区发展需要,我县园区已经具备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应该立足长远,兼顾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的平衡,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所以,入园项目不能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必须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第4篇

为加快落实自治区、州委和市委发展本区域的战略,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南疆乃至全疆前列,库尔勒提出规划建设上库综合产业园区,构筑园区的产业、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方案与指导性意见,为库尔勒市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项目建设储备方向和工业发展空间载体。以达到协调产业区用地空间、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充分发展,促进库尔勒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综合产业园 节约用地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政策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将继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扶持力度。库尔勒市是新疆资源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思路中,库尔勒位于西陇海经济带的侧翼,是西部大开发“西进、南下”的重要分支和桥头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分析和研究,尝试探索库尔勒地区综合产业园的规划与发展途径。

一、概况分析

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所依托的库尔勒市,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的首府城市,位于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与轮台县毗邻,东和博湖县相接。库尔勒是南疆交通枢纽,南疆的门户城市。目前是以重工业为主体、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绝对优势的初级工业城市。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位于库尔勒市主城区西北侧。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主导产业选择思路

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技术思路是进行产业适宜性评价,即通过产业和空间两个方面的交互分析来明确产业园区最适宜的主导产业。具体来说,一方面,分析研究不同产业的布局需求条件,即其对用地、交通、人才、资金等各产业要素的需求状况;另一方面分析对产业布局具有关键诱导作用的空间因子,分析这些因子对产业布局的要求和具体影响。通过两个方面的分析,明确产业园区可以承接产业的基本属性,按照这些属性特征,结合库尔勒市域产业布局现状基础以及产业之间环境的兼容性、产业链的关联性等,对产业园区的产业谱系优选分类,确定其主导产业、兼容产业、禁止产业。

(二)主导产业选定

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以产业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园区用地与空间条件、交通与产业关联性、产城互促、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优化以及产业环境影响等因素,最后确定出本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兼容产业以及禁止产业,具体来说,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为新型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商贸仓储物流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健康产业等兼容产业。

三、规划布局

(一)规划理念

规划尊重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状条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导入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有特色的空间布局。通过整合产业空间分布,引导企业向相应类型的产业组团集中,提高产业布局的集聚度和集群化。

(二)布局原则

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其规划布局应尊重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状条件(包括高压线走向、泄洪沟方位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确定企业用地布局模式。并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结合现有的城镇布置工业组团,为工业组团提供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整合产业空间分布,引导企业向相应类型的产业组团集中,提高产业布局的集聚度和集群化。将研发、生产、物流、营销、服务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为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规划建议将小型企业安排在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小地块或直接进入标准厂房,将大型企业安排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地块。

(三)规划布局

1、功能布局

规划依据现状用地、周边基础设施情况和产业定位,立足现有基础,展望未来发展,规划园区布局结构为“一区七园”, 各园之间由泄洪渠道、园区道路分隔;各园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构架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水系为特色景观,近、远期结合的发展空间。

“一区”:指库尔勒市上库综合产业园区。

“七园”:是指按照主体功能布置的七个园区,分别为小企业创业区、农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建材产业区、农业研发区、仓储物流区、生活配套区。

2、交通分析

园区道路采用“方格网状”格局,本次规划只布置主、次干道。南北向道路强调园区内部贯通;东西向道路实现与库尔勒市区、上库镇、铁门关市的快速交通联系。园区内道路分68米、55米、40米、30米、24米5种道路红线宽度。

3、景观分析

上库综合产业园区作为产城融合的产物,其规划理念充分强调绿色生态环境内涵。园区的绿地环境应做到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既有充足的绿化数量,又有高标准的绿化质量,以达到生产生活舒适、健康、安全。规划园区内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以带状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形成纵横交织的绿化廊道,实现了整个园区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形成绿色网络。规划根据功能区划设置了相应的防护绿地。

4、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规划分析认为,产业园区各类工业废气经有效收集、处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规划实施期间,各主要污染物在各环境空气敏感点的典型日日均浓度值均应满足相应标准,最大落地浓度与相近监测点位环境背景值叠加后不应出现超标情况。同时,对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敏感目标提出设置防护间距,以降低和改善环境空气影响。

5、循环经济分析

本次规划以“构建循环经济圈,打造生态园区,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战略要求,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充分研究各产业、各企业生产之间的关联性,科学布局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拉长产业链条,做到产业区布局合理,产业链衔接紧密,产业间互补互促、互惠互利,企业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构建循环经济圈,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6、远景发展构想

远景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延展。上库综合产业园区远景在本期规划的基础上,延续本规划确定的结构,重点向东、向北发展,完善安全设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到2050年前后,将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放在库尔勒市域大环境中考虑,规划确定以吐和高速公路和218国道作为园区对外交通干线。以天山大道(天山西街西延)、山前大道、218国道、铁门关西环路与规划库塔公路作为串联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与上库综合服务区、南疆综合物流园区、铁门关市、库尔勒市的联系通道,以孔雀河生态防护绿地为廊道。

四、综述

建设库尔勒上库综合产业园区,是调整、提升库尔勒市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的必要策略,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综合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就应充分协调产业区用地空间、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充分发展,促进库尔勒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程达军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特征比较与体系构建[J] 特区经济 2006年07期

2、李浩东 低碳产业园区规划理念探索 《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1年

3、陈琳、李书全 产业园区低碳化转型动力机制研究――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03期

4、 金碚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第5篇

关键词:生态乐园;规划理念;和谐;当涂县

Abstract:Eco-Eden is a kind of amusement park characterized by ecology. Eco-Eden is people yearning for beautiful to nature. A perfect, harmonious, ecological and steady ecological paradise, its external form should accord with the aesthstic law, inside structure and whole function should accord with the ecology principle. Dangtu Taibai Eco-Eden carries on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the ideas, such as harmony, ecology,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etc., have offered visitor a place, one the visitor harmony and blend with nature.

Key words:Eco-Eden; Idea of planning; harmony; Dangtu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105-03

城市日益繁华,而越繁华就越远离自然的温馨,生活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人仿佛是生活在半空中的动物,疲惫的身心日积月累,不再有能力敏锐,不再有能力回忆。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人们,假期带着家人远离城市的繁华,回归到大自然的宁静,这是所有人向往。于是乎,以自然景观为欣赏主体的生态型游乐园便应运而生。

1生态乐园

生态乐园并不是一种全新创造的类型,而是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乐园是指以生态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建立起来的、为本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游览、休闲、娱乐等体验性和参与性活动为主体,以生态性为特色的游憩境域。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有机会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并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发自内心的喜悦。生态乐园的最大特征就是在满足公众游览、观光、休憩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顺应(或恢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和利用生物之间的空间需求、生存竞争、食物链等。此外,生态乐园还包括一些节能、环保、高效益、低维护等内容。因此,一个完美、和谐、生态稳定的生态乐园,外部形式应该符合美学规律,同时,其内部结构与整体功能更应符合生态学原理。

2当涂县太白生态乐园概况

2.1 地理位置

太白生态乐园位于当涂县太白镇东北部,距镇所在地2km,距当涂县3km,距马鞍山市15km,距芜湖市15km,距南京50km。经镇西部穿过的205国道和芜宁铁路与马鞍山和芜湖市相连,经镇东部穿过的沿江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太白生态乐园仅距1.5km,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图1)

2.2 自然概况

太白生态乐园东至沿江高速公路西侧的机耕路,西至花山,南至新太路,北到姑溪河,总面积约224.72hm2。

太白生态乐园地属长江下游水网地区,为姑溪河和青山河交汇处,西南有青山河和花山、北有姑溪河,东有青山森林公园。园区中部龙湖面积为54. 78hm2,水面开阔,莲花成片,龙湖四周为呈梯田状的耕地,层层叠叠,与呈南北走向的青山和花山相接,以充满自然野趣的田园风光为园区的基本特征。

园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233天,年平均降水量1087.6mm,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8.4KJ/m2。冬、夏季长,园区地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是较好的农业生产用地,为生态乐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园区东连省级青山森林公园,西接花山,南临青山河、北临姑溪河,地处“山”“水”之间,既有山之伟岸,又有江南水乡之风韵。“秀丽中显壮观,淡雅中含悬殊”,一副“两山夹一湖”的优美山水画卷。中部为龙湖,水域开阔,水体由浅至深,层次分明,并由堤埂分割,浅水区生长着各类水生植物,特别是大面积的荷塘,为生态乐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

2.3 功能定位

太白生态乐园根据目前“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太白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园区的功能定位于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走龙路、游龙湖、赛龙舟、吃龙虾、住农舍”为特色,集观光、度假、娱乐、科普教育,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

2.4 功能布局

根据太白生态乐园资源条件,功能定位,将该乐园分为6个功能区,即商务服务区、水上休闲观光区、农耕园、花卉盆景园、生态果园农家乐景区、新农村示范小区。(图2)

3规划理念解读

太白生态乐园在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和谐、生态、人居环境、景观美学等理念,在设计中体现“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人为本”,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游乐境域。

3.1 和谐理念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辞海》:“和,即和睦,协调。如和衷共济。”《现代汉语大词典》:“和谐:如气氛和谐,色彩和谐,旋律和谐等等,表示配合适当之意。‘和谐’,强调彼此融洽不矛盾,互无不利影响;‘协调’强调彼此相称,一致而有利于共同的发展,行动或存在。”和谐就是系统与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相互协调。首先在太白生态乐园的规划设计中,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在岸线的处理上,景区景观的规划上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园区的规划设计在保持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再次,园区的建设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良好的环境是园区获得经济效益的支撑基础之一。因此,在园区的规划过程中,始终把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之一,努力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此外,与毗邻的青山森林公园、李白文化园、谢公祠、园艺挑花园紧密相连,充分协调,共同形成环大青山旅游链,实现园区外部之间的和谐。

3.2 生态理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集观赏、感受、研究、洞悉大自然于一体,又不破坏大自然的旅游形式,一种以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1]。因此,在规划中根据园区内地形地貌,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的水体、树木、草、农用地和湖泊岸线等自然资源。在区域的功能布局上也充分体现了尊崇自然、塑造高品位观光休闲环境的规划理念。规划做足生态文章,充分发挥园区内的自然特色。

水上观光休闲区将湖泊作为自然的交通载体,让城市居民忽视已久的船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从而再现新的江南水乡生活面貌。农耕园的规划保留基地东部和北部耕地,发展生态农业,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保持其现有的田园风光。让游人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满足游人向往农村、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生态果园以种植桃树为主,种植枇杷、葡萄、柿树、石榴、草莓等适地果树为主的多品种果园,在种植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生态平衡,使果品成为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农家乐休闲度假村是充分利用太白生态乐园内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展展示乡土风情、体验农家生活的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在花卉盆景园,主要进行盆景制作、室内盆景展览以及异地(包括国外)名花名果引种、花卉生产,创建一个既供观赏又进行生产的园区。在商务服务区和新农村示范小区的建设上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住宅建筑、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在具体细节上注重生态化的设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

同时,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景观小品等途径向广大游客传播生态旅游的知识,宣传生态保护的意义,使游客通过对生态景区的观光旅游后,获得生态保护的知识,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使旅游的增长转化成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3.3人居环境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注重的是自己的生活品质,在满足各项物质条件过后,将会更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居民在深深厌倦了水泥丛林的拥挤和居住环境的恶化后,空前地渴望与来自大自然的诸多元素进行亲密接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因此,在太白生态乐园的宾馆和新农村示范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始终贯彻“自然、生态、自由、健康”的休闲式生活准则,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追求心情的释放与自然属性的回归,使住区环境、建筑形态、建筑群轮廓线等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空间形象,深化和升华人居生活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遵循“人、建筑与自然的共存与融合”这一基本主旨,重点突出生活区内空间环境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原始生态水域、注重利用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利用地形组合成的高低错落,变化有致的住区景观效果,营造居住区内部与外部景观体系,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空间效果,创造生活区特色鲜明的居住品质和良好的水域概念农村生态住宅形象。在使游人与住户充分享受到绿地、山水、空气、阳光的同时,细致设置景观小品、铺地、游泳池、灌木、草坪等,丰富人们交流场所的艺术性。

3.4景观美学理念

景观美是太白生态乐园的生存基础。因此,太白生态乐园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了景观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园区内的各个景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在景点和景区的布置上采用我国古典园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手法,在风景视线的设计上采用“隐”、“显”和“半隐半显、忽隐忽显”的手法,在导游线的规划上,采用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转折―收缩―尾景)的处理方式以及采用曲直结合的游览路线形态,使各个景点景区有机串连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意境空间。使久居嘈杂都市的人们,在心理上靠近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给予其以心灵的关怀。

4结语

生态乐园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态”思维观。是人类在遭到自然报复后,开始从“人定胜天”观念中觉醒,从人居于自然之上到看成自然的一员,再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天人共生”自然观的发展过程。我们期待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感谢项目负责张峰所长及设计人员赵红琳、陶丰收、周迪、邓文奎等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参考文献:

[1] 张廷毅,黄观志. 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J]. 1997.17(2):108-112.

[2]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当涂县太白生态乐园总体规划.2007.9.

[3] 周玉明,徐明编著. 景观规划设计[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4] 朱向红主编.景观设计[M].广东:南美术出版社.2006.12.

[5] 钟林生等著.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第6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约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廊坊市从战略高度抓园区建设,对各类园区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园区对廊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巨大引擎。

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廊坊13个园区占用全市的土地面积仅为1%,可就这1%的土地却产出了廊坊一半以上的经济财富。2008年,廊坊13个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全市80%以上的新引进项目落户园区。可以说,园区经济支撑起廊坊半壁江山。廊坊坚持“集约发展靠园区”理念,按照“一个县、一园区、一产业、一新城”的思路,狠抓“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把人力、物力、资源向园区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随意摆放项目,因此避免了经济粗放式发展。

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实现科学发展

王爱民市长认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是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廊坊市在园区发展规划上,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廊坊各开发园区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建成河北省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实力的咨询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掀起“二次创业”新。燕郊开发区聘请国家权威机构对园区建设进行全方位规划定位,采取“一区多园”的形式,规划建设了华隆工业园、京东文化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14个,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生成,优化了区内产业布局。固安、龙河园区聘请德国罗兰贝格、新加坡裕朗公司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做园区规划,永清工业区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霸州开发区委托德国SPK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有效提升了园区建设档次。

创新运作机制增强园区竞争力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廊坊各个园区都建立了集行政审批、企业建设、政策咨询、事务、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全程一站式投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燕郊开发区为客商建立了“绿色通道”,对人区企业实行规范的封闭式管理,提供“九通一平”工业配套标准。龙河工业园为富士康项目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富士康项目从洽谈到正式签约,只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被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称赞为创造了富士康集团发展史上的“三个最”: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最受地方政府重视。园区成为产业聚集平台

王爱民市长说,廊坊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坚持把园区作为主战场,作为项目集中、资源集聚、产业集群、经济集约发展的平台。廊坊开发区主要指标连年保持45%以上增速,连续12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拥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有40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以手机制造及相关产品为主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燕郊开发区汇聚了汉王制造、中兴集团、中电集团45所、53所等电子信息产业,以神威药业、量子制药、福尔制药等项目为代表的新医药产业,以富土星光PS版、盟多地板、华电亿力等项目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其中光伏新材料产业已在全国格局中成为重要节点,未来五年产值可达500亿元。固安开发区吸引了世界500强英特迈汽车零部件、福建正兴车轮等企业的先后落户。文安工业园区胶合板日产量占全国的1/6。

目前,廊坊各园区已为廊坊经济发展攒足了后劲,夯实了基础,成为廊坊产业聚变的平台、区域经济的引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并正引领着廊坊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7篇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

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的都是基础设施的“硬件”招牌,其实关键还是软环境之间的竞争,软环境不好,硬件建设最好也没有用。目前,一些国家级的开发区提出的几通几乎都是软环境方面的“通”和“平”建设,对本地投资环境向外界作出较多承诺,而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软环境也是园区建设中的经营资本,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资本。三是要注重园区的特色经营。由于各地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不同,我认为镇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建成为区域特色工业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才是成功的园区。园区建设一定要以整合提升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就象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发展块状经济时的“一镇一品”一样,每个园区都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强化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以特取胜,切忌盲目攀比,相互仿效,搞成农村工业的简单迁徙和拼凑。四是要关心和培植工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尚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企业和经营者,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成长为今后的中企业或大企业。目前我市用地紧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又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园区建设中应有关心和培植这些“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工业园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建设既要吸引规模企业进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又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把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个体作坊式的企业引导到园区经营,为规模企业协作配套,缩短产业半径,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三、以“经营”理念,加快中心村的建设和集聚,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手段和措施 (一)中心村建设也需要有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主体。在现有的条件下,单凭政府的支持和村级有限经济的投入是不太可能推进中心村的集聚和建设速度的,只有思路和政策适当超前,才能加快中心村的建设速度。确立中心村建设的主体,同时还可避免两种现象:一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一般房地产的开发;二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农民个人建房的简单组合。现实表明,推进中心村建设,政府的行政促动仅仅是外在的推动力,确立市场运作主体,才能为中心村建设真正营造内在的、自发的源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心村建设也需要市场化运作。一是中心村的一些服务经营性项目可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市场化操作;二是中心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的创建也可以先期投入、合理分摊、市场化运作;三是对一些没有条件进入中心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确定一些事项,按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收取一定数量的公用设施建设补偿金等,以加快中心村的集聚。 (三)中心村建设经营的前提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要切实改变居民农民建房“二元化”的现象,使中心村的建设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有关规定,用

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 四、以“经营”理念,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后盾和保障 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来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政策和方法已日趋成熟,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总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搞好城镇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心村的集聚,而利用土地资源融集建设资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抓手。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能多一份“经营”意识和理念,多一份“经营”手段和措施,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第8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确立和完善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上海化工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论证和研究分析,吸取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工集中区域开发建设经验,结合中国上海发展石油化工的具体条件和需求,提出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

高起点做好项目引进和技术筛选。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强调产业政策、园区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用水、安全控制、产品链关联和技术先进性,把好项目准入关,确保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化工区注重产品链的关系,对产业链节点项目和技术先进项目全力推进,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如重点开展乙烯和氯化工产业链的相关项目引进等;对不符合化工区产业布局、产品链和土地利用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开发建设以来,化工区否决了投资规模近7亿美元的高能耗无关联的钛白粉、多晶硅项目和硫磺制酸等多个项目。

逐渐完备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化工区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企业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确立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目前上海化工区已投产的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乙烯为主的乙烯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106.63亿美元的总投资中,约有81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已接近80%。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合作、大胆实验,实施余热利用、新能源研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形成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体系。

引导入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园区企业的污染源普查;开展了园区的能耗统计;开展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以创建节水型园区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各项节水工作;建立园区清净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园区的绿化浇灌和道路保洁和推进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纳入管理、融入发展。2005年上海化工区获得了由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园区特殊贡献奖”,由上海市授予的“先进制造业十大品牌”,2006年取得了园区IS014000的认证,2008年获得了上海市第一家“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的称号。

形成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经过几年来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上海化工区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土地、水资源产出率逐年提高,单位总产值能耗和取水量不断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9.19%)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处于较高水平,而二氧化硫(478.39吨/年)和化学需氧量(420.3吨/年)的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日趋显现。率先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构建了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率先形成了产品的共生组合关系,形成从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4-5级梯次的乙烯产品链;率先建立了资源共享、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以氯化工为核心的氯元素参与多家企业的异氰酸酯、二氯乙烷、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等的多次重复利用的产业链。率先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项目,余热利用、生态实验湿地、路灯节能等项目已投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已开展项目前期准备。

三、几点体会及发展思路

确立理念是前提。上海化工区在开发之初即将提升、整合上海化工产业的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作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的思考,确立了五个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上海化工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

科学规划是保障。根据合理的区域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确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在科学规划好发展宏观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各类详细的形态和配套专业规划,避免了发展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开发建设更集约。

先进技术是支撑。从企业层面,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效能,节约成本。从园区层面,先进技术可以解决资源充分利用、产业无缝链接。

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道远。上海化工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进园区的循环经济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理念。上海化工区将在已经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提高科学发展的自觉性。

第9篇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还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近年来,苏州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喜人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但从全局来看,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先行区,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开发建设22年来,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园区开发建设所走过的历程,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成功缩影,也是苏州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园区的城镇化发展既体现了苏州全市关于优化布局、集约集聚、富民惠民、生态建设、固本强基的共性要求,又统筹兼顾了区域所处的阶段、发展的形态以及赋予的内涵,分析园区城镇化发展的成就、经验、困难及对策,对苏州乃至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园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自1994年开发建设以来,园区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坚持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工业化初期向后工业化阶段的巨大跨越。尤其是近年来,园区紧紧抓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顺利完成撤镇建街道并大力推进相关改革,城镇化发展迈入新阶段。回顾园区城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实现了全域规划和功能一体化

园区在高水平推进中新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确立了“^镇一体”的发展理念,打破区镇、镇域的局限,将乡镇(街道)规划放在整个行政区域的大背景下,将周边乡镇(街道)规划定位为中新合作区的副中心,实行区与乡镇(街道)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无缝对接。在规划之初,园区就引进了新加坡等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描绘出国际化、现代化和园林化的新城区框架。

一方面,精心编制了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另一方面,陆续制定和完善专业规划300多项,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城市形态风貌规划、商业空间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社区发展规划等,都做到了区内区外的一个标准;并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目前,园区街道基础设施与中新合作区实现全面对接,规划编制、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市政设施等实现区域一体,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区镇共享,镇区商业中心、工业区、住宅区等各项功能布局科学,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布局合理,纵横交错、区镇环通的主次干道网顺畅,兼具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的优美城市形态已经形成,动迁社区在建筑形态、立面色彩、空间布局、区内环境等方面达到城市社区标准。

1.2实现了农民与市民福利均等化

园区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突出体现动迁农民的收入快速增长更为突出,农民与市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了动迁农民的市民化。其次,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均等可及,覆盖面和质量持续提升,形成了优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分享机制,实现了公共服务成果共享的局面。第三,农民与市民社会保障全面并轨。

1.3实现了产业和人才结构高端化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综合实力雄厚,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日趋高端。第二,科技投入充足,创新载体丰富,高新产业表现抢眼。园区积极构筑宜居宜业生活圈,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内涵。金融商贸区、科教创新区、国际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加快建设,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舒适性不断提高。

1.4实现了城市发展生态化

园区从开发伊始就确立了“集约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追求“绿色GDP”,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在营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

1.5实现了土地利用高效化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园区较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在确保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规划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显著提高。

1.6实现了社会管理精细化

按照苏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于“三集中”“三置换”的要求和部署,园区着力推进农民居住地转移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在2010年底园区农户一次拆迁基本完成,农民全部转化为城镇居民。居民动迁结束以后,园区已经形成了全域的社区治理形态。

2.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经过22年的探索实践,园区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对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的“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新要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居民群众的新期待,园区的城镇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需要着力破除的制约因素与挑战。

2.1产业转型的压力

园区各街道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不断加剧,目前已经基本没有可供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形态难以为继,特别是在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严峻、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以工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增速放缓、后劲不足等困境。

2.2居民增收的压力

目前,园区各街道富民载体的产出效益和富民组织总体还不能满足动迁居民持续增收的需求,虽然富民载体总量体量不小,但受经济大环境、运营水平等因素影响,载体收益率增长有限,有的载体收益率甚至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动迁居民财产性收益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2.3社会管理的压力

当前,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行政权力下放、治理重心下移、利益诉求多样,公平诚信理念、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园区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受诸多因素叠加影响而引发的社会养老、“救急难”、社区服务管理等深层次问题,将会更突出、更复杂,解决难度更大。

2.4公共服务的压力

近年来,园区各街道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虽不断提高,但与中新合作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5资金投入的压力

为了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园区结合当前各街道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八个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根据园区有关部门的测算,2015~2019年,落实这一战略约需资金近300亿元。在地方融资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下,资金压力着实不小。

3.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从区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

3.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不断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3.2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要遵循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规律,更加科学地编制镇村布局规划,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通过产城融合把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3.3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使市鲈谧试磁渲弥衅鹁龆ㄐ宰饔煤透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3.4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要把生态宜居的理念全面融入到综合试点进程,促进城市高效集约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走集约、生态、宜居、高效的城乡可持续发展道路。

苏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五个重点:

第一,科学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建设江南特色美丽镇村

根据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框架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有机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4个副中心城市和一批小城镇为增长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布局。

第二,转型升级,优化城乡产业结构,集聚创新要素

苏州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市场化导向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积极培育科技和产业创新集群,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具有战略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

第三,推进人的城镇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素质

城镇化的关键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基本任务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按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苏州不仅要推动本市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合,而且要推动非户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第四,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推进城乡法治建设

法治、民主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要积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在提升规划层次、推进产城融合的同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城乡社会和谐进步奠定基础。

第五,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空间保护

根据苏州生态环境现状,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开发格局;有效节约能源与资源,切实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等各要素;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广泛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解决环保领域新问题,把苏州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宜游、怡人的“人间天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发展要体现新的水平、新的要求。要从大规模的土地扩张的土地城镇化真正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要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从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出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开创城乡协调、城乡融合、城乡共生、城乡文明的良好格局,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公平地共享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舒适的宜居环境,切实增强获得感、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基本思路:按照“两型园区”标准,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科学的理念抓规划、现代的理念抓建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和项目推动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示范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全区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曹庵镇合、蚌高速两侧,依托王郢米厂、兴杨公司、益农公司、宋庄林场等龙头企业,拓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标准化养殖、农业观光等产业,建设2万亩精品特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在史院乡全乡规划、全乡建园,以联合湖万亩高产攻关田为起步区,逐步建设高水平优质粮食基地、蔬菜草莓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禽水产基地、农业旅游基地。

按照“一年拉出框架、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示范园建设。

具体要求:园区建设要达到“五化”标准:一是布局科学化。合理确定园区内的布局,充分展示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努力使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二是园区生态化。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建立起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展现舒适优美的田园风光,建设一流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三是经营规模化。以农业企业和大户经营为主体,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生产标准化。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土壤、水、气等环境要素达到安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五是农民知识化。对园区内农民和服务组织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培育造就新一代知识型农民。

二、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规划布局,科学引导园区发展。坚持“四个结合”,即与村镇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相结合,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功能科学划定农田保护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土地整理和农民集中居住;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做到农业种植养殖与加工、流通有机融合;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体现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特征。把握“三个集中”,即土地向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居住、服务配套。规划设计经科学论证,报区政府同意后送经市城乡规划局审查、规委会审批。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于2012年5月底前完成。

2、突出抓好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合并转向、企业租赁、反租倒包、自愿互换、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园区内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委托协议,做好流转的基础工作,同时统一对外发包;对不愿意流转的农户要采取积极委托的措施将其土地进行置换,不能影响园区发展大局。采取GPS定位测量、建立农村土地信息库等先进手段,对园区内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权属,让农民放心流转。建立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委托、双方洽谈、合同签订、签证备案、价格指导等服务。切实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通过健全制度、严格程序,积极协调由土地流转形成的多方利益关系,稳妥化解矛盾和问题,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村级建立土地流转组织,负责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见证与档案管理;区成立由法制、农业、国土、司法、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

3、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培育园区经营主体。以工业园区的理念和形式来运作园区,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做好园区内耕地保护和林地保护,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排灌、排污、电信、电视管线和土地平整“八通一平”,为对外招商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区、乡镇根据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引进各类项目,着力引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园区建设,以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档次;以优良服务为手段,推行投资绿色通道和行政审批代办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为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4、突出抓好产业化经营,增强园区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市场引领下的“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二次返利,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重点发展种养大户、加工企业、营销组织等共同组建的产销协会。根据园区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园中园”,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园区以外的松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内集中,到2015年底,全区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度达到90%。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率达到100%,其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率达30%以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产业优势,整合农业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草莓采摘游、休闲垂钓、开心农场等乡村旅游,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5、突出抓好集中居住区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统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抓住农房建设和改造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园区内农民集中搬迁安置。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子女上学、就医等因素,认真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区和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负责;坚持自愿的原则,采取统建、自建等不同方式,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在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制定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的“双置换”政策,鼓励园区内长期在外务工、收入较为稳定的农民向城市、中心镇转移。

6、突出抓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产供销服务。加快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在园区所在乡镇规划建设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供应网点,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农产品专营市场,建立物流、连锁、配送等新型农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市场信息服务设施,建立覆盖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引进物联网技术,推行农业生产各种要素全程监控,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由所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园区管委会主任,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成立综合指导组,由区城乡建设委牵头成立规划建设指导组,由区发改委牵头成立招商引资指导组,由区科技局牵头成立专家技术服务组,由区考核办牵头成立园区工作考核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工作责任。乡镇政府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区发改委负责将园区创建列入“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负责提供园区建设资金保障;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园区规划的指导、审查,协调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支持政策;农林水利部门负责指导土地流转,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园区内林网和村庄绿化,优先扶持园区内中低产田改造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负责支持园区建设的科技开发。

3、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对园区集中连片土地流转的奖补标准,凡是入驻示范园的经营主体,集中流转面积5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在市财政按每亩400元一次性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按1:1配套补助。区财政出资建立园区所在乡镇、村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库、配备GPS等测量工具。园区乡镇、村完成当年土地流转指标的,区财政分别补助5万元、2万元工作经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区财政对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55号)精神,允许流转企业按照流转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建设必要的生产管理设施,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园区内通过村庄集中搬迁、土地整理增加的土地指标主要用于发展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园区经营主体按照国家农业政策导向编制申报扶持政策,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园区管委会和农业主管部门引进一批农业高端人才,对园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聘请高级人才给予支持。

第11篇

然而,从无到有再到优,荣誉的背后凝结了苏、宿两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拘一格求发展的集体智慧与汗水,以及两市领导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联动开发、打造南北合作新典范的勇气和魄力。

“两极”合作 共建促平衡

2006年11月,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省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重点在宿迁”。会上,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苏州和宿迁代表着江苏的两个极,要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

当时,江苏作为全国先进省份发展迅速,但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南北合作和产业调整升级十分必要。为推进两极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苏、宿两市领导大胆创新思维,提出“共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迅速得以实施。

随即,两市正式签订合作开发协议。12月11日,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首批管理团队10人进驻宿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正式启动。

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总体目标,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东到为民河、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总渠、南到古城路、西湖西路的园区框架全面拉开,并计划三年完成启动区开发,十年内完成整个区域建设。

经验打包 “拷贝”不走样

共建中的苏宿工业园区,获得了苏州工业园区将“软件”整体“打包”输出的有力支持,人们轻车熟路地拷贝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各种成功经验与做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管理模式,苏宿工业园区建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和双边工作委员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和开发主体,且职能权限方面实行“封闭运作、充分授权”。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合作规划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苏宿工业园区在总体布局、公共活动中心体系、道路系统、绿地系统以及具有园区鲜明特色的建筑上都充分体现出规划理念。2007年3月,苏宿工业园区初步规划形成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3.8平方公里为商住区、以西9.8平方公里为工业区的现代城市格局,并逐步编制完成了具备园区特色的总体规划和16个专项规划,形成集园区工业、居住、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科学全面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同时,苏宿工业园区将“亲商、亲民、亲环境”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的需要以及自然的和谐,既注重公共环境设计,又尽量做到节约用地,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苏宿工业园区还拷贝苏州工业园区的社会管理经验,在园区公舍建立宿迁乃至苏北首个民众联络所,为园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社区服务。

活力“飞地”区域经济共赢

八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功能配套日益完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飞地经济”模式下项目、资金、人才的流动,更给两地发展带来了持续不竭的活力与互利共赢。

园区充分发挥苏州、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一方面为园区招引项目、人才,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推动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为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产业梯度转移新基地,解决了土地、成本、环境等发展瓶颈难题。

一批批国资企业“飞来落地”,成为园区在全省共建园区中的特色品牌。到目前为止,由苏州工业园区向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派驻的中新宿迁、建屋置业、中新市政、邻里中心、测绘中心、人力资源等6家国资国企,总投资达55.7亿元,已完成投资近40亿元;落户园区的各类企业共有101家,总投资252亿元,工业外资项目占比超过50%,引进了总投资9亿美元的全市最大台资项目可成科技、最大日资项目尼吉康电子以及亩均投资强度最高的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长电科技(1196万元/亩)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获批“江苏省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基本形成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较高产业层次。

两地人才流动也十分频繁。由苏州派往园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27名;由园区组织赴新加坡、苏州培训人员上千人次。两地人才融通,形成紧密协作的团队,以开放的心态、专业的精神、亲商的意识和苏宿工业园区一起成长。

引领示范30多项“第一”成果瞩目

目前,园区已累计建成11纵5横通车路网48公里,完成了全区93%范围“八通一平”投资环境的开发,已建、在建各类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210万平米。2013年底,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16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3亿元,工业销售收入95.6亿元。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年度考核中保持第一,实现“五连冠”。不仅如此,八年来,园区共创造宿迁乃至苏北范围内30多项“第一”、“唯一”,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2015年是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第九个年头,也是园区大招商、大开发、大发展“新三年提升计划”中的关键一年,是园区加速提档升级的重要阶段。园区将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推动园区创新机制、提档升级、健康有序地发展,争取2016年底成为投资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优质、社会管理优异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

第12篇

    编者按:从“诗意的栖居”到“诗意地工作”。一直倡导作品精品化和国际化的迈思(亚洲)顾问有限公司,再次将一个全新的建筑产品形态——商务别墅带到了我们眼前。

    “人充满劳绩,依然诗意地生存在这片土地上”。这句话哲理地反映了人类基本的社会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意义上,办公是人类最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活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多样性及推陈出新是新型办公建筑理念的主题趋势。建筑师从不同的创作背景、设计思潮及实施技法上,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身体力行多种独具创造魅力的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使新型的办公环境及办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九鼎商务别墅就是这个理念的实践者。

    在“九鼎”项目的设计中,建筑师以思辩的方式引入“office park”的设计理念,对多种主导世界办公建筑设计的思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吸取其精华而又不拘泥于其形式,玩了一把“洋的中国”。

    1、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对环境及生态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令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占有权重急剧上升。生态理念的主旨在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九鼎”提出的“office park”规划理念着重于园区的共建,对园区的环境要求既能满足商务活动的共享主题空间,也能提供使用者回归自然的宁静休憩恢复空间及逃避的私人空间。布局上体现理想主义特色,客观认知地形与条件,并作出最合适的流线组织,反映其山地的地貌特点以及对原有环境充分尊重。

    2、审美情趣的中国情结新型的办公建筑,从全球角度看,高技主义、新现代主义乃至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正大行其道。伦敦“梦幻频道”高举着色彩鲜艳的设备与管道向世人炫耀,新现代主义推崇的纯粹几何图形,东京闹市区名为“碎片”的废墟办公楼令人费解却名震遐迩……“九鼎”办公园区在打破常见的中国房地产同质化、军营式排布的同时,对办公园区的设计审美情趣方面却未简单复制,而是坚定不移地响应使用者的心理需求,选取了既代表世界潮流却又不违背国人价值取向的途径。

    3、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全球范围内,“民族的便是世界的”占据主导地位。但在“office park”中,建筑师强调更多的却是国际化。“office park”脱胎于英国、德国的办公园区,与一度是城市办公建筑主体的集合性摩天大厦比较,其远离闹市污染及资源供应相对宽松的优势令其备受欢迎。在中国,由于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源以及交通上的相对闭塞,使得办公全面郊区化尚不可行。但“九鼎”位于城市规划及发展中的CBD中心,享城市的便利,却又可获郊区的宽松环境,更有配套的公共商务、休闲空间,正是扬长避短,“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

    4、邮票上舞蹈:个性的张扬与形象认识个性的表达是新型独立办公建筑的最重要特征。在欧美的办公园区中,独立的办公建筑往往是个体设计。度身定制的本身决定其形象与企业认识的一体性。在中国多数的地产中,这一最可珍贵的特性却被无情的抹杀。“九鼎”尝试用新的方式演绎个性的张扬。尽管这样的空间自不足以与欧洲的工业园区比较尺度,但与办公大厦比较,却又不折不扣是城市中的绿洲。

    5、诗意的栖居到诗意的工作——人性的光辉建筑师对人性的尊重,除了常谈的话题外,更包括对办公文化形态的研究以及对建筑精神意念的塑造。“九鼎”独立商务楼的院落、内庭,常有的邻水长廊、会议室促进同事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交流,并可充分展示企业文化。

    6、市场与经济要素:左右建筑师看不见的大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中国当代建筑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市场可以载舟,也能覆舟,这一点也贯穿“九鼎”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如何全面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保证设计理念及产品品质的同时,提升其性价比。因此,建成后的“九鼎”商务办公园区,可以平静、开阔、宽容、自信,错落有致地,随岁月的雕蚀更显其美丽。正如我们常说的,“一诺九鼎、百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