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

时间:2023-06-06 08:59:26

科普教育

第1篇

以往的教育把学习,尤其是学习科学当成一件有益却毫无乐趣的事情。直到孩子们认识了“疯狂科学”,才知道科学既不遥远也不晦涩,而是我们生活中就能应用到的最好玩的知识和技能。

C:Cookie vvorld Z:“疯狂家族”首席执行官 张永琪

C:当初是怎么想到用“疯狂家族”这个名称的?

Z:疯狂家族,我们字面上讲“疯狂”,给人家的印象是很负面。其实疯狂我们讲最原始的定义是什么?比如说我们讲人类的发展,这个过程不断有很多的科学家提出很多的创意、很多的想法,在那个时候,给一般人们的印象是这些人太疯狂了。可是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疯狂念头,才造就了人类的文明。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说孩子的学习应该是集体互动的,所以我们希望以家族这样的概念去集合志趣相投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喜欢思考、喜欢动手,也让那些追求素质教育的家长可以一起为孩子来努力。

C:“疯狂家族”与其他科普教育有何不同?

Z:其实我们也很荣幸,受到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教育协会的支持,进行科普教育的推广,让一些学校的老师了解其实科普很生活化。其实国家的基础建设,大量科技馆、科技设施的兴建,都是得益于2002年颁布的《科普教育法》。所以从软件、从设备不断地一直在增加这个部分,所以慢慢的家长开始感受到整个国家对科普教育方面实施的力度,所以也开始重视孩子科普教育的参与。国家目前通过这个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通过科普教育活化下一代的思维逻辑。

像我们带孩子去科技馆,比如在鸟巢旁边的新科技馆,它的内容相当丰富,可是一般来讲,作为解说的部分,它还是偏成人化。我们讲科普教育实际上还是要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他发现问题,所以疯狂家族主要强调科普教育只是一个载体,通过科普教育这个载体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提供他动手的内容,之后引导他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一堂90分钟的课用什么方法牢牢抓住小朋友?

Z:我们90分钟的课程里面分成三个种类,一个是老师示范,可能难度或者说危险性比较高的,是由老师示范。有小组合作的,老师给他们一些器材,由小组一起完成。还有孩子自己完成的实验。这个是我们整个课程架构的三个部分,在课程引导的过程中挖很多陷井挑战孩子的观察能力。

C:请您举例说明―下。

Z:比如,我们有一堂课叫《光的幻觉》,那堂课我们讲的是观察的细微度,每件事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老师拿一个看起来像蜡烛的东西,说我们今天学的是《光的幻觉》,其实你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都是骗人的,这时候会让孩子说看到了哪些东西。他们会说,杯子、一些器材、一些盒子,这个时候老师去点一个蜡烛,他也不告诉小朋友,一点点着了,这时候小朋友会说,里面有蜡烛。但这个时候老师会把蜡烛拿起来吃掉,小朋友瞪大眼睛,老师怎么能吃蜡烛?他们会十分好奇,专注力马上被调动起来。

于是老师接着说,刚才老师没有说这个是什么,而是你们告诉我这个是蜡烛,你首先是眼睛先看到,然后眼睛反映给大脑,这个时候大脑告诉嘴巴,这个是蜡烛。因为眼睛很诚实,就把这个影像给大脑了,可是大脑判断错了,假如大脑让手去摸一下、再让鼻子闻一闻这个味道,问题就会被修正。

老师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引导来告诉大家,观察只用眼睛是不够的,每次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其他没有感受到的、没有看到的。要通过各个角度了解、分析,最后得到的资讯才是比较完整的,没有太多偏差的。

C:“疯狂家族”果然有一种魔力吸引孩子们。

Z:其实“疯狂家族”并没有那么大的魔力,它只是符合孩子的天性而已,因为孩子的天性基本上就是动手与好奇,只要我们的环境与课程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孩子很乐于主动学习。再加上它配的一些动手环节,他喜欢探究、东摸摸西摸摸。

“疯狂家族”是很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想问题,如何通过实验印证他想的内容,然后得出来答案,这会变成他思维的习惯。有一些很抽象的东西,像我们讲电子游离、原子、分子,原子对小朋友来讲,很难看到。

我们讲热能的时候,说这是一张桌子,你摸摸看是冷的还是热的,小朋友说是凉的,然后我们让他用力摩擦,然后问他觉得怎么样,他说觉得桌子热热的。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摩擦是冷的,摩擦完了以后是热的,这时候告诉他所有的物质都是原子、分子组成的。然后我们请小朋友开始扮演,你是桌子里的小原子,这时候他们就要开始振动,然后开始激烈运动,你再摸摸看自己怎么样,他会发现我发热了,其实这就跟这小原子一样,静止时候是不热的,运动起水就会变热。所以我们会让小朋友五官感受这些模式,让他体验到。

C:咱们的全部课程包括哪几部分?

Z:我们课程分成四大部分,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自然科学的方向,第一个是生命科学,然后是地球与宇宙,然后就是物质世界,应用科学四大类。在这四大类里面我们细分了项目,我们需要通过微观的世界去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我们在地球与宇宙这个内容里面运用了航天学,我们希望孩子发挥想象力,大胆去假设,因为太空是无所不包的广阔空间。然后,物质世界,我们讲化学、电磁学,通过一些实验,满足孩子动手的渴望,以实验部分为主。把观察、假设、实验这些部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用,像船、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刚才提到的这些领域里面所延伸出来的,所以我们课程框架以这四个大方向设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孩子们对各领域知识的需求。

C:为什么说学龄前是科学教育的关键时期?

Z:6岁以前是影响思维和习惯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当然,你说8岁前能不能?8岁也能,只是说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思维固化了,要去调度这个过程就比较辛苦一点。但是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的理解能力也增加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互补的。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就是他的工作。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他要不断地累积他的一些经验,这个经验就是从玩开始、从探索开始。

其实玩还是有效果的,只是说这个效果怎么看到?可能没有办法立刻看到,疯狂家族只是引发孩子玩出模式、玩出兴趣,所以我们设计过这样一个科学实验,主要就是以玩的方式去调动孩子的思维习惯出来。可是家长在帮他选择很多的玩具,其实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他已经开始吸收东西了,只是说你们看不到他的系统看不到他的成长。有些孩子在拆玩具,你觉得他是在破坏,其实他是在学习,只是家长不清楚。他觉得每次我买给你玩具你都拆掉,你不喜欢,其实并不是,孩子在拆的过程当中,已经在锻炼小肌肉的发展。假如他再组装回去,他的逻辑思维就锻炼起来了。其实这个瞎玩只是家长的客观印象,对孩子来讲,他已经吸收东西了。

第2篇

首先运用实地考察法、资料查阅法等对某循环农业示范园园区区位、资源等现状进行调查,绘制出较完整的园区物质循环流程图,然后遵循知识性、趣味性、科技性的设计理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完成适宜不同人群的较完善的园区科普教育方案。

2园区概况与科普教育方案设计

2.1园区概况

调查显示该园区所在地属于太行山脉,最高峰海拔400m。位于暖温带半湿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雨量514.4mm。园区规划山下面积约366668.5m2,山上面积约166667.5m2。种养植规划如下:山上种植酸枣树、山楂树、柿子树、花椒树等;山下种植牧草、野菜、蔬菜大棚、粮食作物等;园区防护林由梧桐、杨树等构成;畜禽养殖园主要养殖猪、牛、羊、驴、蛋鸡等。在整个园区中,蚯蚓是实现废物资源化的主导者,其可以将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转化为自身蛋白和蚯蚓粪,巧妙地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蚯蚓为核心,以“畜禽—蚯蚓—植物—畜禽”为生态链条,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4],有效地解决畜禽规模养殖粪便污染问题,基本实现园区物质循环。

2.2园区科普教育价值挖掘

整理园区种养物种的驯化史、生物学特性、种养管理要点、用途、相似物种地区分布等知识,通过制作解说牌、园区物质循环流程图展示牌、科普宣传栏、导游解说等,结合实物向参观者进行系统的科普教育宣讲,介绍循环农业的定义、循环农业前景,让参观者了解农业中的动植物、农业发展史、现代农业技术等。例如在畜禽养殖园可以参观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行为与管理要点;在果园内可以向参观者讲解剪枝、疏花疏果、套袋等管护技术,到金秋时节还可组织参观者进行采摘;在大棚种植园向参观者介绍白色农业、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技术。园区后期还将设立DIY园和农业科普中心,如DIY园可以传授用山上柳条或荆条编织盛物筐、篓的技术,或者让城市参观者有机会承租园中小块土地进行种养管理实践等。农业科普中心可以设置各阶段农耕用具展区、现代农业科技展览区、虚拟农业展示区等,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了解植物播种、发芽、生长的过程,常见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等。此外,还可以在供参观者休息的长廊内设立科普宣传栏,使参观者在休息的同时了解农业发展历史以及本园区建成前后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2.3园区科普教育方案设计

2.3.1园区科普教育游园路线的设计根据游览目的、兴趣、时节不同,规划了三条路线。

1)循环农业观光路线:林木深处—田园灌溉—畜禽粪便沼气发酵—蚯蚓园—大棚种植—农业科普中心,主要了解循环路径、观赏循环农业景观、现代农业技术、自然景观等。

2)农俗体验路线:林木深处—采摘乐园—DIY园—农业科普中心,主要可以识别常见农业物种、干农家活(根据时节不同组织参观者采摘等),了解绿色、循环农业。

3)特色专题路线:主要有春季踏青节、盛夏狂欢节、金秋采摘节、重阳登高节以及以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等专题旅游。

2.3.2以解说系统为基础的科普教育方案的设计解说系统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向导式解说系统,也称导游解说系统,一名合格的农业示范园专业导游既要具备农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素质,又要懂得教育学、旅游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方可抓住参观者的心理,熟知参观者的需求,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普宣传。自导式解说系统由图文、语音、声像导游等设施、设备向参观者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传递,可通过园区设立的各种解说牌、科普宣传栏、音像制品等传递科普信息。

1)针对儿童的向导式解说系统科普教育方案。儿童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寓教于乐对儿童至关重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要采取以“导奇式法”为主,走农俗体验路线。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应注意:路线不宜太长,考虑儿童身体、心理状况,内容上要控制难度,专业内容要浅,主要目的使儿童了解与生活相关的农业常识,建立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针对青少年的向导式解说系统科普教育方案。青少年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有一定的农业常识。针对青少年采用PBL法(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5],挖掘青少年潜力,逐步引导青少年关注农业、了解农业。游览路线以循环农业观光路线为主,讲述现代农业技术,以识别物种为辅,纠正青少年的错误认识。如在蚯蚓园,可以让青少年们动手挖几条蚯蚓来观察,说出蚯蚓的生活习性、用途等,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延伸到利用菌渣、畜禽粪便养蚯蚓的技术,而蚯蚓粪还可以作为生物肥;在果园中通过青少年们提问交流让学生了解水果生长对日光、温度等条件的需求及果树的管理。

3)针对成年人、老年人的向导式解说系统科普教育方案。对这一群体可以采取参观法,即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成年人、老年人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已有知识。针对成年人、老年人主要是农俗体验路线,辅以循环农业观光路线。

4)针对成年、老年人的自导式解说系统科普教育方案。成年人、老年人生活阅历较丰富,也可以采取自导式解说系统游览循环农业园区,园区科普教育中心可以制作针对性的自导式解说系统科普教育指导书、语音、声像等资料提供给参观者。其中解说牌要重点研制适宜本园区物种特色的科普教育解说牌、现代农业技术解说牌、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为了达到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根据参观者年龄不同还可具体设计系统的科普教育方案材料供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参观者选择。

3园区科普教育的展望

第3篇

【关键词】平台;搭建;教育;网络化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普及的作用日渐凸显。科普资源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资源的总量、分布、开发及利用都直接关系到科普事业的发展。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丰富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与形式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上海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已经在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科普教育平台的模式。将现有的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加工,转化成为公众便于接受的科普信息,通过网络形式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少年提供浏览、信息服务和网上交互功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实现科普教育网络化。

数据显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迫在眉睫。目前,我市科普资源存在总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许多大型科普场馆集中在主城区,导致其他区县,特别是边远区县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立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可以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结合我市实际,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要以市级科普基地的现有资源为基础,将38家科普基地、8家重点科普基地的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快建设虚拟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模拟实验室等,开发网络互动、体验等活动项目,以实现“身临其境”为目标,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各家科普基地。

随着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大量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精品课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建立网络科普课堂,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征集名师精品科技课程,进行集中展示,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科普知识、培养科普能力、激发探索渴望、崇尚科学精神的网络平台。

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利用网络平台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依托现有的科技专家库、科普咨询专家库等智力资源,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具备在线互动问答功能。定期或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重大活动,以及当前热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实时在线互动,解答青少年的问题,既满足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又可以实现青少年与科技专家的互动交流,为青少年答疑解惑,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科普展教用品供需桥梁,实现科普产品供需服务数字化。鼓励从事科普教育产品研发的机构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产品信息,同时,科普教育机构也可需求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是快速满足科普教育产品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让供应方了解市场,加快科普教育产品研发,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动漫等作品,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优秀科普作品展示、在线阅读功能,一是拓宽青少年的课外学习视野,二是有利于加大科普作品的宣传力度,繁荣科普创作。

科普资源共享平台,还要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网络链接,实现多地科普资源共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科普教育是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科普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需要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推动我市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第4篇

随着电影《2012》的宣传和热播,关于玛雅人预言2012年世界末日的话题又摆在了公众的面前,依照玛雅历法,地球由始到终分为五个太阳纪,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当第五个太阳纪来临的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太阳消失,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事实上前4个太阳纪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证实与合理解释,那么为何还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呢?一些歪理邪说之所以在一些人中传播,封建迷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抬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一定的地理科普知识,道听途说,歪曲事实,恶意传播,如将光年当作时间单位,随心所欲地使用核裂变和核聚变等科学术语,却视科学为“万劫之源”,使大多数人在伪科学的幌子下上当受骗,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造成伤亡。

因此,在全国“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形势下,大力加强地理科普教育,是我们每个地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公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歪理邪说,构建和谐社会。

一、地理科普教育的现状

中国科协2003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目前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增长近0.6%,比1996年首次调查结果提高了近1.8%,其中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达15.6%,虽然高于其他公众群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调查结果同时显示: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知识、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而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在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地理的地位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对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许多学校的地理课程形同虚设,重知识轻实践,重智力轻能力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阻碍了地理科普工作的开展,另外,学校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比较滞后,软件上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正规的地理专职教师不足,甚至转行、流失,而少数在职地理教师自感学校地位低,对地理科普教育缺乏热情,这就直接影响到地理科普工作的开展。硬件上,学校相关的仪器设备短缺陈旧,正常的课外活动无法展开,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从而间接影响到地理科普工作的实施,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地理科普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

二、地理科普教育的实施

地理科普教育虽然面临巨大困难,但只要我们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正视现实,自强自立,增强科普意识,认真组织实施,肯定会取得实效。

(一)立足课堂教学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关键。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科普教育重头戏在学校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立足地理课堂教学是搞好科普教育的关键,它对形成学生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地观等具有直接的特殊作用。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严守这块阵地,立足于本学科,发挥本学科的特点,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向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只要地理知识学得扎实,那么各种歪理邪说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处。诸如:“光年是时间单位”、“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彗星是扫帚星,看到它凶多吉少”、“世界末日预言”等胡言乱语,对一个具有地理科普知识的人来说纯属笑科,无稽之谈,不攻自破。

(二)开展课外活动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捷径。课外活动是我们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另一蹊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协调发展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便捷之路,虽然兼顾二者是辛苦的,但面对各种歪理邪说,我们责无旁贷。同时开展课外活动,也得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要有计划性。每次活动都得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时间安排要合理,操作要灵活,且内容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前瞻性、时事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地理科普教育工作充满活力,有条不紊地发展下去。比如组织学生暑期集体观测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的千年难遇的日环食等等,当然事前必须做好宣传和资料收集工作,做到有备而来。

2.形式力求多样化。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1997年,某些人肆意利用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大做文章,声称人类已到未劫时期,这次彗星原本是要撞击地球的,是我施展能量和法术,改变彗星原来的轨迹,让彗星撞到木星上去的,如果我们及时将这一正常的天文现象通过图片或资料在橱窗向大家展示,其歪理邪说自然不攻自破;组建地理科普兴趣小组、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开展知识竞赛;学生对“印度洋海啸”、“汶川和海地大地震”、“2012世界末日预言”等时事性较强的热点问题较为感兴趣,我们可以从地理角度做些讲座,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指导和培养他们成为科普知识义务宣传员,一教十,十教百,我相信这样的科普教育效果肯定是一种指数增长。

3.立足校内,兼顾校外。地理科普工作只有立足校内,才能使其经常化、广泛化,但为了使其深入和提

转贴于

高,有时仅依靠学校还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走出校门,与校外的科普机构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如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局、地震台、环保局等单位,扩展他们视野,领悟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搞好地理科普教育的命脉。地理学科是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由于地理课程“学科本位”倾向较明显,重知识,轻实践,虽然地理课程标准也把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性作为新一轮课改目标,但有些内容往往仅能起到诠释某些地理学术思想的作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地理科普工作才具有生命力,从而长盛不衰地发展下去,另外注重对乡土地理的研究也是成功经验之一。

三、地理科普教育的注意点

(一)传授科普知识应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基石。”这句话在阐述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道出培养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要高举科学旗帜,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意识,要特别重视科学思想的教育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培养公民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明察秋毫,要敢于捍卫科学与真理,对一切反科学,伪科学的“歪理邪说”要坚决予以揭露和抵制。

(二)因陋就简,争创佳绩,赢得支持。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学校在地理科普教育上的投入很少,因此我们应不依不靠,因陋就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及时向各级领导展示科普工作的实绩,取得他们信任和支持,在学校硬件和软件投入上予以倾斜,在时间安排,经费来源方面常开“绿灯”,使科普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第5篇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体育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体育科普教育

体育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目前有两种对体育的概念,一种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和发展体力,为达到这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一种运动,有着不同的类别,如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用于比赛的专业体育等。本文这里探讨的体育是前面一种解释,也就是一种体育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这种科普教育能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同时能够实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推广,为实现这种目的,需要针对全社会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推广和以及相关体育成果的普及。

2 当前国内体育科普情况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活动也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全国上下也纷纷开展各种体育科普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多样,如通过发放体育教育宣传册、举办相关讲座以及通过举办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同时在校园里面也通过体育课程等形式进行体育知识的科学普及,社会上也有很多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的博物馆等样式多样的体育知识科普活动。除了传统的体育知识科普方式,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进行体育知识科普工作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这是一种利用新媒体进行的体育知识科普工作,而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地的宽带上网的接入为这种新媒体的体育知识科学普及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当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等适合互联网时代体育知识科普的平台,具体如下。

一方面,当前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十分的匮乏,通过搜索网站搜索“体育科普网”等类型的关键词,结果是很少有相关的网站被搜索到,这说明目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网站的建设,而且已有的网站也是内容较为简单,或者只有部分内容与体育知识科普相关。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上对于体育知识科普的手段较为简单,特别是在形式方面缺乏创新,通常是文字形式的介绍,偶尔有图片的介绍,但是这种体育知识介绍方式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而且内容方面缺乏体育内涵和特色的东西,背后的原因是相关专业知识人员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造成的。

3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优势

与传统的体育科普教育方式相比,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的宣传,能够充分发挥Flash动画的自身优点,如Flash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起来十分方便,而且画面形象,简单易懂,很多专业知识通过简单的画面能够动态呈现,方面人们理解,加上能够配合语音、音乐等背景,特别是适合体育科普的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1)Flash动画通常比较短小,所占空间不大,因此特别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特别是如今矢量技术的使用使得Flash动画画面更加精美,特别是适合通过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传播媒介上发布,特别是在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候车大厅等公众聚集的场合特别适合Flash动画的宣传。

2)Flash动画浅显易懂,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可以将体育科普知识融入到Flash动画的故事情节当中,同时配合音乐等特效,集故事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多个方面,特别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这种体育科普知识的教育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能够让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当中实现体育知识的科普,而且通常有着良好的效果。

3)Flash动画方便进行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在Flash动画当中通常可以包含视频、音乐、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而且目前有着专业的工具实现Flash动画的制作,能够实现诸如快进、慢镜头等诸多特效的控制,也容易进行细节把握。

4)当前Flash动画的应用很广,在一些体育赛事的宣传、教学视频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应用,这些应用Flash动画的经验能够帮助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因为Flash动画的制作技术都是相通的,而且一些现有的素材也能够用于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

4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可行性建议

1)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出具相关的政策用于规范和引导,因为体育科普教育很大程度上属于公益事业,政府出面进行政策引导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政府出面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体育科普教育进行管理,同时联合相关的高校、教育机构、Flash动画制作公司等成立专门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制作团队,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团队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平台方面的建设,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平台用于体育科普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极为丰富,信息传播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当前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平台进行体育科普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应当搭建专门的平台进行传播。

3)体育科普知识的内容选择方面应当以科学性为导引,以实用性为目的。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应当根据受众的现有体育科普知识情况进行宣传,不能用专业性的要求来要求广大民众,制作的Flash动画应当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普适性,同时注意专业性和科学性。

4)相关体育科普知识宣传Flash动画的制作队伍的培养。与一般的Flash动画不同,体育科普知识教育的Flash动画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仅内容方面是针对体育科普教育的,同时制作完成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应当符合体育科普教育,因此需要Flash动画的制作人员比较专业,特别是技术方面,同时应当在策划方面有着较强的知识储备。目前对于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团队的培养应当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体育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人员培训,另外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第6篇

关键词:极端天气;科普;环保;活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高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地震、洪灾无情而至,干旱致农民饮水困难、颗粒无收,而今这些常见的气候灾害,却侵扰我国大部分地区,并趋于频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极端天气的影响为契机,以大队部为载体,为队员开展一系列环保教育的活动,使队员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内化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一、了解极端天气的影响,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近几年中国的极端天气的具体情况,了解极端天气给全国带来的影响,从客观的数据上感受极端天气带来的后果,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亲自动手查询,体验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队员们开始有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认识到他们的生活不仅有阳光雨露,幸福快乐,而严峻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他们未来的生存,队员们开始萌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查询极端天气的原因,逐步提高环保意识

主要研究极端天气――高温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影响高温的次生环境因素产生原因,总结孩子们身边能接触到的影响因素,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1.高温形成的原因

高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与热能累积、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热能累积,全球变暖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次生环境因素。

2.次生环境因素产生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大气环境污染: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3)酸雨:由于天气干燥而自燃等自然因素;工业污染、纸张需求量猛增等因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破坏了生态,增强了温室效应。

通过对极端高温天气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了。

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我校大队部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1.走进大自然中,感受环保的重要

我利用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周边的绿色公园,观察花草树木生长、四季的变化、动物与昆虫,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到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保护自然、保护动植物,才能实现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走进家庭社区,做环境的小主人

环保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只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在环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他们环保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环保主体精神的人。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带动家人、邻居共同进行环保,充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组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循环网。

四、回到学校,逐渐形成科技环保技能

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一次次深刻的环保教育过程。震撼着队员们的思想,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内心发出了强烈的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回到校园,营造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1.营造环保氛围,争当环保小卫士

“戴红花、夺红旗、争当环保小卫士”是我们学校的系列环保活动,采用积分方法进行评比。如,收集一节废电池可以得一分,并获得一朵粉花;收集十张废纸得一分;收集一个塑料瓶得一分。累计5分,即5朵粉花可以换取1朵红花,由此类推,5朵红花可换取1面粉旗,5面粉旗可以换取1面红旗,根据红旗数评选“环保小卫士”。学生在环保活动中实现着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同时又为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在体味成功喜悦的同时,迈出自我教育的一步。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每逢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都给学生组织有关的活动。例如,植树种草、环保画、环保手抄报比赛、节水方案设计、保护动物百人签名、青少年保护动物观点调查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

3.撰写环保小论文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调查,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主题,他们撰写了质量不等的环保小论文,或许很多还算不上小论文,但是一份份记录翔实的报告、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条条合理化的建议,无不显示出孩子们参加环保、热爱环保的自觉性。

五、内化环保意识,最终在全校形成气候

经过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目的是为了使环保成为队员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通过此次活动,我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变干净了、教室变干净了、整个校园变干净了。在每个教室都可以看见一则《环保小守则》,相信这些守则已经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这项事业,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使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定能保护好自己“暂且”还很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讲授内容

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从2013年2月起,课题组先后开出公共选修课《大学文科数学》和《简明概率统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网络课程《数学文化》的辅导答疑和期末考查工作。

(二)教学情况

2014年1月初,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就文科学生选修数学素质教育类课程的选课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难度、学习方法、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评价等方面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艺术学院2012级和2013级选修《大学文科数学》的部分同学。共发出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其中男16份,女42份。

二、文科类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同时获得该校文科类学生关于数学素质教育课程学习状况的一些信息,主要调查内容和统计结果如下。

(一)文科专业学生提高数学素质的必要性

在回答“您认为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吗?”时,约有36%的同学认为“非常必要”,约有55%同学认为“有必要”,约有8%的同学认为“必要性不大”,约有1%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二)选修《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动机

在回答“您选修《大学文科数学》这门公共选修课的首要原因是什么?”时,约有31%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约有28%同学选择“修学分”,约有41%的同学选择“对提高数学素质有好处”,几乎0%的同学选择“随大流”。

(三)学习《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兴趣

在回答“对于学习《大学文科数学》这门公共选修课,您感兴趣吗?”这时,约有10%的同学选择“很感兴趣”,约有59%同学选择“比较感兴趣”,约有29%的同学选择“兴趣一般”,约有2%的同学选择“不感兴趣”。

(四)学习《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困难程度

在回答“对于学习《大学文科数学》这门公共选修课,您感觉学习上困难程度是怎样的?”时,约有19%的同学选择“没有困难”,约有59%同学选择“有些困难”,约有19%的同学选择“困难较大”,约有3%的同学选择“非常困难”。

(五)《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

为了讲好《大学文科数学》这门课程,在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课题组任课教师在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里设计了“名人名言、今日新课、学科漫谈、教学随想、互动时间”5个板块。学生在回答“您的感觉是怎样的?”时,约有43%的同学选择“很有新意”,约有48%同学选择“较有新意”,约有9%的同学选择“感觉一般”,约有0%的同学选择“作用不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融入了许多“数学文化”的内容,例如,数学史简介、数学家故事、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应用实例等。学生在回答“您的感受是怎样的?”时,约有48%的同学选择“非常喜欢”,约有43%同学选择“比较喜欢”,约有9%的同学选择“没有感觉”,约有0%的同学选择“不太喜欢”。为了使学生思维不间断地看到完整的定理证明过程或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课题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利用PPT中的“毡尖笔”功能将定理证明过程或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像在黑板上板书一样动态地在屏幕上书写出来,很受学生欢迎。约有74%的同学选择“使用多媒体结合鼠标板书讲授解题或证明过程”,感觉效果最好。据此可以推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科类学生想通过公共选修课程提高自己数学素质的需求非常高,学习兴趣等基本状况也比较好。这说明,开好如《大学文科数学》《简明概率统计》等这类提高文科类大学生基本数学素质的公共选修课程十分必要和可行,同时也为今后开课奠定了重要的生源基础。

三、普通本科院校非数学专业数学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感觉的困难程度也比较高,约近80%的学生感觉“有些困难”、“困难较大”或“非常困难”。这与中学阶段实行文、理分科的应试教育的现实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数学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课题组认为,适应文科类专业数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就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教学计划忌追求面面俱到,要更注重教育教学效果

像《大学文科数学》这类素质教育课程,普通本科院校大都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开出,一般为36学时,2个学分。根据这样的教学计划和扩招以后学生的现状,教师应该只限于讲授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内容,并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如果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实质上学生并不能理解所学内容,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忌追求逻辑严谨,要更注重合情推理运用

在《大学文科数学》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论理证明是必须的。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认为“论证推理是数学这门科学的特殊标志。”但课题组认为,不同于理工科数学教学,文科类数学课程中应该“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特别要注重合情推理的运用。例如,高中课本中关于“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是没有证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利用“无穷小量与极限的关系”给出一个法则的证明,如“两个函数积的极限”的证明即可,然后告诉学生其余同理可证,留给学生自学。实际上,这是利用了“类比”的方法,而“猜想”和“类比”、利用几何直观给出“说明”等都属于合情推理。实践证明,论证推理与合情推理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忌追求工具属性,要更注重基本思想方法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考研和工作以后都不会直接用到高等数学知识。所以,文科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必然会不同于理工科,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极限既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极限方法是解决关于“无穷数学”的基本工具,是否使用极限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分界线;概括地说,高等数学是一门用极限的方法研究函数的数学学科。只有充分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体现《大学文科数学》等课程的数学素质教育作用。

(四)教学过程忌复制理科模式,要更注重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种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科类数学素质教育课程更应该注重融入数学文化。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插入数学故事、名人轶事等数学史的内容。这不但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忌单调照本宣科,要更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文科数学教育不必过度追求所谓“严谨”。实际上,由于受中学文、理分科的影响,文、理科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文、理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文科数学教学更应该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融入数学文化的有关内容外,还可以尽量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融入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介绍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这些都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六)教学要求忌追求不切实际,要更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学生对于公选课的重视程度一般低于必修课。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在公选课上不切实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不切实际,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更不切实际。所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实际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七)教学形式忌单纯粉笔黑板,要更注重教育技术创新

目前,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引入,弥补了“粉笔+黑板”教学形式的缺点;同时,PPT课件中还可以插入图片、动画、视频等,这恰好为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等素质教育内容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但对于数学教学来说,PPT课件的最突出的缺陷就是不能使论理证明和解题过程同步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幻灯片切换的过程而产生间断。课题组认为,应该鼓励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结合上大胆探索,鼓励个性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前述的PPT中的“毡尖笔”功能的利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教学评价忌追求偏难技巧,要更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文科数学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一般需要采用考试或考查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应避免“期末一张试卷”的作法,同时应避免试卷中题目技巧性过强、偏难题目过多。在教学中,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基本、适量、代表性”的基本原则,采用更加人性化的“到课情况+平时作业+期末考查”的综合评价方法会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一些工作量,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学生认可,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避免学生发生“逃课”情况,是一种比较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选修课学生成绩评价方法。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技馆进校园;实践

中图分类号:N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87-02

众所周知,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普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启迪青少年智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拓宽青少年知识层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对提升国家创新力、发展力、竞争力至关重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将教学重心集中于文化课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必要性。现今,很多中小学仍旧没有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只注重传输知识,没有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此外,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科普知识学习中去。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屈指可数,不利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此同时,青少年缺乏对迷信、伪科学等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国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尚未充分认识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且各地区科普教育发展不均衡;对科普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科普教育宣传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宣传面不广,宣传方式缺乏新意;科技馆等科普教育设施匮乏;科普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素养低。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活动分类、实施原则、组织方式

(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认知欲、好奇心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效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科普教育各式各样,且饱含趣味性。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促使青少年自主参与科普知识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兴趣在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有益。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青少年大都思维敏捷,学习用功,但其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历来推崇“应试教育”。科普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其开展的实践操作型科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推理验证的能力。

当前,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奥数班”、“英语班”等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这导致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创新元素被忽略,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对科普知识学习有心无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教材的完美融合,对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分类

经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可根据功能将其划分为生活性、趣味性、验证性、创新性、竞技性实践活动。生活性实践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习惯。例如:正确的洗手方法、安全用电、合理分类垃圾等。趣味性实践活动,即饱含趣味,有益于激发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兴趣的活动。验证性实践活动,即对某些规律、认知进行验证的活动。创新性实践活动,即探索、创新活动。竞技性实践活动,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三)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严格遵守科普教育相关规章质素,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安全性原则。安全实施科普教育的最重要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严格要求青少年按照规则操作,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此外,教师应制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与此同时,教学素材应根据年龄层进行选择。

2.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学过程越有趣味,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效率越高。教育者应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性,根据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精心设计课程。

3.浅显性原则。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验证理论。在实际科普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凸显重点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简易性原则。科普教育主要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教育目的,其所设置的实践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并调动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规划实践活动时,应满足不同年龄层青少年对实践活动的需求,使其主动参与科普知识学习,感知学习科普知识的乐趣。

5.实用性原则。科普教育除了太空飞船、4D影院等高端科普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很多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时,教育者应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素材,并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力、物力,而且增强了科普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科学素养。

(四)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

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学校主导型科普教育模式、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信息化科普教育模式等。

1.学校通过开设各种科教育课程及构建科学俱乐部的方式,以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例如:设立科普图书角;定期为学生放映科普视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设置科普知识竞答比赛等。

2.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科普爱好者利用社会实践,通过组织科普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科普学习氛围。此外,科学家、科研人员还可走进校园,在课堂、课下对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如:青少年在寒暑假可报名参加科普夏令营;可参观科技展览馆等。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对科普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者可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开展科普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可为青少年提供大量的科普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三、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作用的有效措施

科技馆作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的主要基地,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促使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得以延伸和补充。

(一)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

通常,科技馆内包括开放实验室、数字体验馆、数码世界等,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科学知识学习氛围。科技馆进校园为青少年提供了参观科学展览的机会,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参观科技馆,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对激发起学习科普知识兴趣十分有益。

(二)于科技馆内进行现场科技教学

科技馆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现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不再仅仅依托教材,而是可以直观、形象的学习、理解、掌握科普知识。此外,通过现场教学,还可以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科普知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传授知识。如:在进行“人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多少分贝以上”、“一般说来,声音在多少分贝以下时环境是安静的”现场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人耳鼓膜振动模拟、物体振动发声、识别声音高低等工具,进行声学实验。

(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操作

青少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青少年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其科学素质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应以青少年心理特点、科普知识学习能力等为参考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科技实践操作项目。如:制作航空模型;利用锯床、磨床、铣床等工具制作桌椅、拼图等简易玩具。科技馆作为学生绝佳的实践操作场所,有益于实现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等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对我国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科普教育对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者应正确、全面认识科普教育,并通过不断努力,对科普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创新,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科普教学资源,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近年来,国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希冀广大教育者能够切实贯彻落实此政策,深入挖掘、利用、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进而为提升青少年独立思考、科学探索等能力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路元巧.浅析青少年科普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学,2012,(03):42-43.

[2]张洪涛,张静华.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沈阳市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95-97.

[3]袁辉.提升素质教育――论科技馆的青少年科普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23.

第9篇

关键词:科普教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社团

面对国家基础教育领域中学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探求学校科普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系列,即“学科教育系列”和“创新教育系列”,在“创新教育系列”中主要以“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育人功能的课程体系。本文依据课程构成的四大要素,结合本校实施科普教育的实践,就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能对学校创新教育发挥指导性作用。

一、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目标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概念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学校通过科普宣传、科技讲座、科普培训、科普实践等途径构建科普教育基础环境,在全校营造科普教育氛围,让科普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从而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虽然不可能培养出科学家,但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多向性、求异性等的有效提升,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科技项目研究等特色活动课程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三)建构“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课程目标必须在实现教育主体发展的同时完善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我们认为,只有“教、学、做”相统一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才能具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能。学校通过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实践基地、创客空间、网络信息平台等教育资源,形成做中教、教中学、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

二、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结构

我们依据学校和地方实际,根据课程论,综合考虑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我校“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结构”(如下图)。

以上课程结构图中,依据各层次教育目标设置6门特色课程,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采取递进式的逻辑化顺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三、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纲要

我们将“课程纲要”分为“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两个部分来论述。

(一)关于“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就是简要说明开课的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等。在此不一一展开阐述,仅就“教学材料”作两点说明,其一,教学材料主要指教学所依据或选择的教材,即校本教材。现阶段校本教材的来源主要有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或者从现成的科普读物、教育书籍中选择的教材,或者通过摘编、改编的教材。其二,随着课程设置的不同所使用的校本教材不同,如我校的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就是根据课程结构中的三类课程选择和采用由三个板块构建的系列化的校本教材。

(二)关于“具体方案”。“具体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其中“课程目标”有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如前所述的课程目标即为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即为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一般采用国家课程目标设置标准,即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与提炼,并以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而成的教学实施计划文本。以我校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纲要为例,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板块,以表格形式简述如下:

另外,“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将择专章予以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第10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普通外科;手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1]。健康教育是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改变服务对象有关的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采用更合理的方式为其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本科室手术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3月至10月普通外科62例患者进行调查,排除12岁以下的患者,见表1。表1 骨科住院患者特征结构情况

1.2 调查方法

1.2.1 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格 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格,内容包括:(1)经治医生和护士的需求;(2)对普通外科相关知识的需求;(3)对普通外科患者饮食的需求;(4)对活动锻炼的需求;(5)对术前健康教育的需求。

1.2.2 调查方式 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

2 结果

被调查患者特征见表1。被调查统计,其需求结果以普通外科知识、术前术后将健康教育和主治医师为最高,见表2,共7种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2 普通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健康需求注:χ2=336.29,p<0.01

3 讨论

3.1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在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有必要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是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 教育形式的选择:(1)通过与护理人员交谈,口头提问的方式,护理人员能直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2)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高度重视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重点来抓。(3)加强护士培训,护理人员不断更新护理观念,不断提高护理理论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科学培养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健康教育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3]。护士应具备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训练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计划。(4)普通外科新入院患者,需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环境,使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减少悲观情绪和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5)普通外科术后饮食调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对其术后康复影响较大,若调理不好或锻炼不当,会延迟其恢复,所以对患者饮食和功能锻炼的宣教一定要到位,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6)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由于患者文化层次及素质的不同对健康教育主观要求也不同,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而做到因人施教,节省教育时间,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4]。

4 小结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疾病健康教育关系密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体化的特点,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一般性教育、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及示范性教育,要把握时机因人施教,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教育的内容,消除存在的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大学,1999,8.

2 铃木美惠子.现代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第11篇

一、建设科普教育团队,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转变观念。《科学》是一门必修课,任何教师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职教师而放弃《科学》教学的责任,更不能降低科学教育的要求,甚至挪用《科学》课时而剥夺学生享受科学教育的权利。依法治教,学校开足课时,配齐上课教师。

2. 形成团队。我校组织7个相对年轻的教师,形成科普教育合力,推进科学课教学的同时,也投放了大量时间,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整理、钻研科普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方面促进科学课教学与教研,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如上学期,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编辑相关的科普常识,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形成了消防科普教育特色,深受师生与家长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参与观摩的容桂消防队的领导说:“消防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而且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特色,切切实实做到了消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消防素养,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二、提高设备使用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 培训引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研讨教材,明确每册书要做的基本实验,培训教师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 评价引导。顺德区制定实验室建设工作评价标准,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推进实验场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教研工作。在开展实验场室建设与教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中,互相交流,规范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促使学校在配备设备、设施的同时,按要求做好实验器材的使用工作。

3. 积极使用。学校领导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争取高质量完成顺德区电教中心的评估,科学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关注点。另外,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场室与实验器材,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开展科普体验活动,孕育创新氛围

1. 科普教育主题班队活动。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会探究的方法与技巧,各班主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科普教育内容,以主题班会课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在动手动脑开展科技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尤其是班主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科学探究的成果,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巧,自觉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2. 科幻绘画与科普实践竞赛活动。我校在一至三年级,每学期开展科幻绘画比赛,学生能通过绘画把自己构想的科幻故事形象表达出来。既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又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综合实践活动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3. 小实验设计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利用生活材料探究科学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实验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动手的基础上,各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小实验设计比赛。

第12篇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有意无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质,贯穿于“杰出人才”成长全过程。国家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根本价值追求,明确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标志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广泛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就初中学校而言,科技教育重点应当放在普及上,面向全体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累积科学素养,并由此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高明区沧江中学自开办以来,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突破口,从资金到场室设备到师资,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借课改之力,整体设计,重点实施,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渗透,基本普及了科技教育,全校学生无论科学素养还是创新热情,抑或动手实践能力都明显增强,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或评选颇多斩获。更为重要的是,沧江中学普及科技教育的特色办学追求,催生了校园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产生以点带面全局优化效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赢得广泛好评,成为区域品牌名校。

沧江中学普及科技教育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科技教育实施课程化。学校在各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科技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学习板块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课程化,做到进课堂、上课表、排课时;配套开发系列科技教育校本教材和科普教育案例,配备专任教师,科技教育做到校本化、常态化。

二是科技教育开展活动化。学校依托校内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不间断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为学生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提供丰富载体和平台。学校注重发挥传统科技教育活动优势,重点打造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将科技节办成活动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全校所有同学都能参与的科技创新盛会,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同学同台竞技,一展身手,在活动中得到培养锻炼。

三是科技教育推进整体化。学校不是孤立开展科技教育,而是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进各学科,各科教学联系科学知识,体现科学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即使像德育这样的抽象学科,也因为全程渗透科技创新实践内容而变得生动形象,达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获得科学素养熏陶。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普及科技教育成就了沧江中学办学特色,更成就了全体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