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环保建议

低碳环保建议

时间:2023-06-06 08:59:27

低碳环保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环保;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能源消耗巨大,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大都是走以牺牲生态环境、高污染、高消耗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社会的可持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始不断反思、调整,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逐渐被人们提上日程并得到大范围推广。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目标,"低碳生态"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建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这种以牺牲环境、高污染、高消耗的城市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资源的短缺逐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态势,气候的变化和高排放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城市的发展模式。面对能源枯竭和环境变化的严峻问题,建设低排放、低消耗、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已经不再单单追求速度和质量,更多的是考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选择低消耗、低排放的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生态环保城市。因此,建设低碳型的生态环保城市是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存在的误区

(一)对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认识不足

国外对建设生态城市的认识比较深刻,也积累了了丰富的经验,生态环保意识始终贯穿城市建设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促进了全球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而我国在2009年才引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比国外整整迟了三十年,而且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性较强。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名目和名称都比较混乱,出现了“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等诸多称谓。

(二)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过程中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发展。在实际中有些城市不能很好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等的关系,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国情、地方的实际情况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造成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造的步伐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严重脱节。如上海东滩生态城、山东廊坊万庄生态城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能很好利用现有的资源,大量占用农田,造成人地关系紧张,还使生态城建设停滞,陷入困境。

(三)缺乏有效的、权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支持。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中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各地各自为政,很多与低碳、生态环保没有多大关系的项目或城市也冠以低碳生态的名号,误导民众。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方面也不完善,很多都是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后期的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很多在建的以“生态城”命名的项目有很多,但是很多都不符合生态环保建设的标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个案不少。

(四)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大多注重新项目的开发,而对旧城区的改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被忽略。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大张旗鼓地征地搞建设,新城开发的热度极高,而对旧城区的改造、生态环境的保护极为滞后,甚至被忽略。造成了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就是新城的开发,建几个公园就是“生态环保”的认识误区。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打着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旗号,但其建设仍然摆脱了不城市建设就是经济发展、建新城的传统发展模式。

四、建设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议

(一)规范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标准,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针对目前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混乱发展、盲目立项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规范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标准,并建立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对于不适合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的项目严格把关,统一标准。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应当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中要坚持以低碳、环保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三废”的达标排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紧紧围绕打造“生态环保城市”这一建设目标,在开发新城区的同时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生态保护建设,综合治理污染项目,加快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环境。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城市低碳发展基础。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重要内容,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业附加值高和能耗低、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低污染、低能耗产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建筑节能设计,支持建设低碳建筑。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一项紧迫任务。建筑领域严格低碳建筑建设标准,积极推广、普及低碳建筑理念。同时,还要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

结语

创建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思维,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为全面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环保文明城市奠定一条长盛不衰之路。

参考文献

[1]余立风,谢永明.“低碳”与“绿色”的辩证分析[J].低碳世界,2011(03).

第2篇

内容提要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先后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队伍中来,并逐渐摸索和实践适合自己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了众多的政策措施。本文简要分析了英德日美印五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措施,并论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出中国应充分审视其他国家的发展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新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世界经济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利用高新技术、实现低能耗、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其中,“低碳经济”被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可并逐渐盛行起来。世界各国都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的同时,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一、英德日美印低碳经济政策

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和2010年的坎昆会议,全世界坚持实现经济发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努力从未松懈。同时,各发达国家在国内也实施了众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其中不乏一些行之有效的低碳经济战略。

 

(一)英国:低碳经济立法的先行者

英国是全世界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就是由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即“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该书充分体现了英国对于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重视,明确了英国坚持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政策。2006年,以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为代表的英国政府经济顾问专家组编写了著名的《斯特恩报告》,以此正式向世界宣告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呼吁全世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降低碳排放量,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11月,英国议会在王室正式批准后,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纳入法律的国家,该法规定,英国政府到2050年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的目标,同时成立了为政府提供专业碳预算的“气候变化委员会CCC。这项法案的推出,为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模板,同时也推进了全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2009年7月,英国政府再次公布了《英国低碳转型》的国家战略,它详尽地阐述了英国公共部门、产业领域等社会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的行动路线图,指明了在能源的有效利用与产业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同时进行改革的路径。随后还出台了《低碳交通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等一系列配套方案。近几年,英国已逐步建立了政府部门、各产业领域与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互动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各国向低碳经转型做出了表率。

 

(二)德国:能源利用的标杆国家

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欧盟国家中最为注重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就是德国,可谓这一领域的标杆国家。同时,德国在高效利用能源和节省能源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2年,德国率先颁布《节省能源法案》,其中,就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能耗标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2004年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建立新的“燃料战略”,鼓励改变能源驱动方式,采用节能环保的替代新能源,以此促进碳排放的降低。为积极配合2006年欧盟公布的《欧洲能源战略绿皮书》和《能源效率行动计划》,德国政府于同年推出“德国高技术战略”,明确指出要将新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以期在未来占据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列。随后颁布了《生物燃料配额法》,其中,重新修订《能源税收法》,拟用税收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石油利用,将环境保护的费用明确地体现在传统燃料的价格中。使新兴的节能环保企业从免税中得到切实的鼓励。2007年,德国政府发布“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内容就应对气候变化包含气候的预测、保护、变化影响、适应方法以及政策措施等多个领域。2008年,德国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供热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等,继续激励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这项法案与2009年4月欧盟公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可谓不谋而合。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德国已基本建立了一套适应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其涉略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着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效仿。

 

(三)日本:国家的能源战略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着重强调整个社会的通力配合与相互影响。2000年日本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想。2007年6月,公布了《2l世纪环境立国战略》,进一步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随后,在2008年7月,日本内阁制定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2009年4月,日本通过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草案,以夯实低碳经济的地位。这样,日本政府一步一步逐渐明确了建设“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即实现碳的最低排放、实现富足的简朴生活及确保二氧化碳吸收源。日本也是目前世界上低碳经济立法最为全面的国家之一。在资源与能源法领域早在1979年,日本就颁布了《节约能源法》,之后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能源合理利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有效地约束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环境保护领域,日本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同时更具体制定了《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性食品资源循环法》等一系列法案,用法律更好地促进了环保行动,同时再次强调了建设循环社会和低碳社会的战略方针。在法律约束与新能源政策的基础上,日本政府还加大了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的政策力度,鼓励企业和民众主动投身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来。在征收碳税方面,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国境内实行商业领域强制性减排规划的国家,可见其向节能社会转型的决心。

 

第3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 低碳生活 中学师生 调查与分析 绿色化学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化学教师要将低碳理念放在首位,备课时努力获取并理解与低碳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如用泡沫和吸管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大针管做反应器,药片包装盒代替点滴板等。化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废弃药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药品回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教师要立足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低碳教育”的结合点,如教材中的“探究蜡烛的燃烧”、“奇妙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治理大气污染”等的教学内容都与“低碳”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适当增加低碳生活方面的实验探究设计,帮助学生从低碳角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选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启发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教师要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反思,将低碳理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低碳教育的新方法。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对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将经济社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高碳能源的消耗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一种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载体,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清洁能源结构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可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新技术、新制度、新经济社会发展观念为核心举措,围绕着各种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以及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进行的研究与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向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

任何事物或行为要想在经济社会中得到健全与发展,都是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促进与引导的,这对于正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更是如此。中国政府要想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实现对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就需要将低碳经济的法制化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低碳经济法制化建设对深刻践行低碳经济社会的促进、引导与推动职能,使低碳经济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法规现状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一次颁布了石油等3个行业的清洁发展标准,为许多行业设定了减排目标,并且淘汰了在生产过程中的落后产能产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低碳化。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12月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其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制度、专项基金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非化石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比重,减少碳排放。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节约能源法》,其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做出详细的规定,对能效标示、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标准加以明确,以推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务院还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两个行政法规,规范我国低碳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中的活动。

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坚持的原则和所处的立场,提出“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这一规定对建立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审议通过,修正案加大了对风能、太阳能光伏等低碳产业的扶持政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1年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除上述外,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均采用源头控制,在客观上降低碳排放。《森林法》、《草原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和草原都可以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具有独特的碳汇作用。植树造林、保护性耕作、草原生态建设的措施尽显两部法律之中。

综上看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心的法律框架。但没有关于低碳经济的专门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具有针对性,且这些法律规范并不是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差。从法律具有滞后性来讲,这些法律规范也不能完全调整低碳经济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关系。

三、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的不足

1、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缓慢

从控制气候变化,到发展低碳经济,国内外学者都做过不少研究,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并且我国也相继展开了这方面的试点及具体工作部署。但是,从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出台,到目前并没有对相关法律进行相应的修改,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立法。低碳经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立法缓慢所造成的。

2、环境基本法滞后,低碳经济法律规范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同时,其也具有模糊性的缺陷。在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中,《循环经济促进法》是于2008年通过的,由于其是对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对低碳经济也必须通过法律解释来进行适用。这一切源于法律具有滞后性,必须进行相应的立法或进行相应的修订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低碳经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只是借助于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需要。政策文件也不能代替法律对法律关系的调整,其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律的强制性保障。

3、综合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立法缺失

目前,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有《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但这些法律都是从侧面对二氧化碳排放做的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使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体制、机制、综合性制度不能得到集中体现,不免在以后的实践中出现立法之间相矛盾的情形。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综合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如英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

四、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1、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坚持合理的立法理念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与环境立法的目的相关联的概念,它是指环境立法思想或观念的出发点。由于其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使其可能在立法中与目的性规范相重合,有时则表现在法的基本原则之中。环境法的基本理念是确立环境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

2、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环境优先的理念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和修改新的环境基本法和确立新的环境政策目标来看,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目前各国环境立法将保护目标扩大到生物圈,在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方面,采用“环境优先”的战略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明智之举。

3、加快我国低碳经济政策法律化进程

第一,政策法律化的科学性。对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不能盲目的法律化,因为,从法理上讲,在政策和法律之间,有些政策只能是政策,有些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有些又同时具有政策性和法律性。为了保证在政策法律化后能够保障低碳经济的顺利推行,必须注意其科学性。第二,以政策为导向,完善法律规范。我国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指引方针,大多限于政策的规定,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应变性强的优点,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它属于政府行政决策范围,是一种行政意志的体现,不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规范性。因而,在低碳经济方面,仅依靠相关政策进行规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将对低碳经济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升到法律层面,相关的政策必须纳入到法治的轨道。在初期阶段,对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可以根据已经成熟的政策措施来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

第5篇

    (一)环保型财政理念

    低碳补贴通常是政府对企业给予直接的财政资助,鼓励其发展节能减排生产的财政支出。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时代,环保型财政支出富有时代特色,是财政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绿色财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物。法学中,“绿色”代表安全、健康、公平、稳定等价值观[1],其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财政法的主动脉,为环保类财政支出输送新鲜血液。

    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特征,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后果不可逆,通常殃及鱼池,其法律责任并非民法中损坏赔偿,2005年中俄松花江污染事件便是惨重教训。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补贴企业发展低碳环保型生产模式及其技术研发,不仅可以产生环境效益,保护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能够增加全人类的福祉。

    现代法理学,环境权是最重要的基本人权。即便是WTO这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法,也通过GATT第20条(b)款和(g)款来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和自然资源。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清洁的空气也被国际社会看作是可用竭的自然资源。①所以,环保型财政理念之下的低碳经济补贴势在必行,符合环境治理的预防原则。德国是环保型财政直接支出的先行者。

    (二)环境补贴

    低碳补贴是环境补贴中的一个分支。环境补贴是环境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征收环境税、给予税收优惠、发放低息贷款等,是其经常性方式。与直接的财政资助相比,环境补贴多是间接地价格支持,通过补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环境成本内化。从环境治理机制的发展来看,环境补贴属于第二代机制——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优点是灵活、自主,并非绝对强制命令化。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Demand-and-Supply),自动地将环境成本高的产品淘汰出环保型市场。

    例如,A国与B国是长期的贸易伙伴,但是B国的环保水平较低。A国与C国(欧盟)是刚刚建立贸易往来,但是C国具有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A国现推行一种碳税措施,根据产品的碳含量征税。碳含量高的产品需要在边境缴纳更多的税。如果没有转向的税收优惠,在产品相同的前提下,B国的产品与C国的产品相比,在A国的市场线显然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因为其在边境需要缴纳更多的碳税。相反,C国的产品因为环保水平高,得到了A国的税收减免,相当于得到间接补贴。

    二、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低碳市场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发展潜力也是无限的。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国的低碳经济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土壤,蕴含无限商机。加之中国的减排承诺,②外国投资者更加着眼于中国市场。他们的低碳产品,如西门子的节能灯,在中国市场上很具竞争力。而且比产品更具竞争力的是,外国公司的低碳技术。上海世博会期间,光西门子一家,就提供了将近9亿欧元的环保技术合同[2]。

    与无限发展潜力的低碳市场相比,我国的低碳产业发展力量显得薄弱,不平衡。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模式是: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革,新兴低碳产业加快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链和低碳产业群初显。我国的高碳产业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如运输业、水泥业、制造业等三高产业。这些产业是温室气体的最大生产者,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大气中六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到50%以上。这些产业正在进行低碳化改革,但是改革成效不大。节能减排压力之下,我国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产业,主要有风能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停留在形象工程,关键问题还是核心低碳技术的缺乏。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石化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科研水平,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尚处于幼稚阶段。如何筹备研发资金,吸引研发人才,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国外先进经验是建立完备的一条龙的补贴制度,激励自主研发。这方面成绩突出的国家很多,我们以丹麦为例。丹麦政府推行大量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措施,适用于不同的能源产业。其中,对化石能源征收高额环境税,而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享受政府的免税待遇和优厚的直接补贴。比如,风电产业,可以享受政府3.3欧分的直接补贴,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3]。丹麦政府的政策措施收到积极成效,吸引大量有实力的投资者投资于新能源产业。

    因此,我国应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在高新产业发展初期,给予补贴以扶植,降低技术研发的成本,摆脱技术研发的路径依赖。在低碳节能减排市场中,低碳补贴将发挥关键性作用。我国是转型经济国家,补贴是发展经济的传统手段,低碳补贴更是扶植节能减排研发企业的重要手段。

    三、我国低碳补贴制度的若干建议

    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和我国薄弱的低碳产业水平和稚嫩的技术能力,政府给予本土企业低碳补贴,提高其在低碳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下文试图对我国低碳补贴制度提出若干浅见,包括:从技术到产品的补贴、从高碳到低碳的补贴、建立实效机制。

    (一)从技术到产品的补贴

    低碳补贴需要全面贯彻到企业的整个产业链,大致分为技术补贴和产品补贴。这里的技术是指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是指利用这种技术生产出的销售于市场上的产品。按照研发的难度,由易到难将技术分为节能技术、替代能源技术、碳捕获(carboncapture)技术以及碳存储(carbonstore)技术。客观评价,最简单的节能技术取得的成效最大,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差距最小。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已经得到市场推广,人们耳熟能详的有节能冰箱、节能灯等,发达国家还有节能建筑材料。

    我国对节能技术的补贴不能间断,目前已经出台的四大类30余项税收优惠,值得保持。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加大对替代能源的补贴额度。我们可以学习法国的先进经验。法国政府通过补贴核能,其核能发电取得瞩目成就,核能发电占法国总电力的4/5之多,同时,保持向邻国出口电力的贸易能力[4]。因此,我国需要补贴技术研发型企业,如华为、大唐等,鼓励其自主研发低碳创新技术。

    碳捕获(carboncapture)技术以及碳存储(carbonstore)技术几乎是欧美的专利,我们现在很难获得。对于这部分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有待论证。所以,我国暂且忽略这两种技术的研发补贴,如果需要少量技术,只能进行国际技术转让。

    技术补贴固然重要,但是,低碳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重要,不能因为产品的技术成本高,而使其丧失价格优势。补贴的方式可以直接补贴销售者,也可以间接补贴消费者,例如,购买节能冰箱享受3%的消费税优惠。对出口产品的补贴要慎重,既要鼓励出口,又要避免落入WTO禁止性补贴的范畴。笔者建议,补贴出口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补贴产品研发型企业容易获得合法性,因为研发补贴是WTO允许的补贴。

    在中国,集中补贴产业生态园技术中心,是一条良策。北京、大连及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建立了产业生态园区。园区的优势是将分散的技术、产品生产及推广集中起来,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销售。集中补贴此类园区,可以高效实现低碳目标。

    (二)从高碳到低碳产业的补贴

    在中国,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笔者建议,对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给予不同的补贴。对于传统的高碳产业,政府要给予补贴,但是要补贴关键环节,即补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环节。对于创建初期的新能源产业,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集中补贴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环节。笔者建议,我国的低碳补贴需要轻度转向,适度地从补贴传统高碳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向更多地补贴新能源产业研发转变。毕竟,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与长久之计。

    无论是传统的高碳产业,还是新兴的清洁能源产业,政府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衡量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给予适当补贴。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本身就具有活力,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强,对于该地区的企业政府可以减少补贴,鼓励企业拉来外资。我国着名的钢都——辽宁省鞍山市,就是这样的城市,当地政府的补贴压力很小。笔者建议,对资源型城市减少补贴,鼓励当地招商引资。

    (三)建立实效机制

    国外完善的低碳补贴制度,通常包括各种各样的实效检验机制,规定补贴的法定用途,保障补贴的效果。笔者建议,我国的低碳补贴制度尽快建立实效机制,具体分为监督机制和惩奖机制。

    1.监督机制

    我国对产业的补贴要确保落到实处,这是补贴支出方面,受补贴者对政府的监督,笔者建议,我国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要细化成各个专项补贴。专项补贴的特点用途,即补贴的使用环节,更需要监督。早期国内外有例,对渔业、能源产业的环境补贴没有用于发展环保事业,而是增加了环境污染。所以,必要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实现财政公开,透明,并且进行民主监督。

第6篇

关键词: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社会认知程度;对策建议

一、前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环保低碳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各类消费者逐渐乐于把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保护环境的手段,要求购买对环境无害或友好的商品。但是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能力或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性能。在此背景下,低碳产品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低碳标志认证, 可以以市场手段引导生产企业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生产模式, 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 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

除此之外,推动低碳产品认证实施还有着深刻的国际贸易内涵。由于发达国家拥有较先进的环境技术、严格的环境法律制度和标准,时常在进口过程中提高其国内市场产品的低碳标准,对进口产品设置形形的绿色壁垒。为了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完善低碳产品认证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外低碳产品认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国内低碳认证认可成果,对低碳产品的认证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低碳认证开展情况

1.国外低碳认证开展状况

目前,碳标签制度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实行,企业低碳化迫在眉睫。这是一项前景广泛的制度,可在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推进低碳文化发展并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1)美国——为商品加注碳标签

美国成立了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 测量和监测碳排放量。美国目前大概已有70 多种商品加注了碳标签。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为其产品进行了低碳认证并加注了碳标签。为产品加注低碳标签对消费者的购买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类似我国目前的“绿色食品”认证,在无形之中也为企业的产品做广告,弥补了企业在获取低碳产品认证上所花费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举多得。

(2)日本——碳足迹标识随处可见

相比美国为商品加注碳标签的方式,日本还在国内商品的外包装上详细注明了其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以这种更为直观清晰的方式将产品的碳使用过程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除了更加清晰明确之外,详细的碳足迹标识还能方便消费者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物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流动,让低碳环保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提高便于提高大众的节能环保意识。

(3)韩国——温室气体排放标志

韩国环境部自2008 年下半年起也开始实行温室气体标记制度。其标记范围主要包括韩国国内的家电和生活用品等较为易于核算碳排放和碳足迹的商品。在计量方式和政策方面,韩国目前已经出台了较为完整的规划,具体的方案实施也在积极的研究和推进之中。预计在四年之内全部实施开展。

2.国内低碳认证开展情况

2010年9月,由多个部委、多家机构联合进行的我国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已经全面启动。环保部于2010年9月27日了国家首批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严格审查、评定,首批共有11家企业的292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2010年11月25日,由国家环保部主办的“绿色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此前11家企业生产的292种型号的产品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产品涉及家用制冷器具、家用电动洗衣机、多功能复印设备和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四大类。

目前我国已经有低碳产品认证的相关政策计划。在环保部认证机构将我未来低碳认证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目前我国低碳产品的认证工作尚处于起步期,也就是“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的认证阶段。

三、我国开展低碳认证的必要性

1.低碳认证必要性的分析

(1)政治因素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国家的政策将会向低碳经济方向转移。低碳认证作为低碳经济重要的一环,国家政策给了支持。2010年9月11日,“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课题---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低碳认证走向实施阶段。政策实施是低碳认证有效保证。

国家和地方暂时未有低碳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低碳认证的推广基于市场导向,存在市场无力的不确定性。可观的是,社会上低碳的立法的讨论和研究正陆续走热。

(2)经济因素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暴露出制度、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发展,现在面临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给中国的低碳转变,以及低碳认证的实施推广,有积极的意义。相反,整体经济结构的笨重,低碳的转变和低碳认证的推广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

(3)社会因素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环境复杂。低碳意识不足,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处在了解阶段,在低碳产品的消费意识更弱。低碳教育更是起步晚,影响力弱。但是整个社会低碳意识正在不断新起。低碳认证刚推出,社会认可度也不高。

(4)技术因素

低碳认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刚兴起。低碳认证的标准不一致,在这方面的技术和标准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完美,对国际化的标准更是需要更多的工作。技术和标准是低碳认证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的低碳技术和低碳认证标准也只在摸索阶段,不确定因素多。

2.低碳认证向中小型企业普及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型企业占我国全部企业的99%,在中国处在中坚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低碳经济浪潮下,而中国在2010年12月新推出低碳认证,中小企业更是低碳改革低碳认证的重要力量。在中小企业中推广低碳认证,能刺激鼓励参与低碳改革。促使低碳环保的技术创新,能生产更多的低碳产品,让中国在低碳革命中占领技术高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将是国家政策的主要对象,为更好的测量、核算、监测碳排量,中小企业低碳认证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指标。人民低碳意识日益增长,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加大,企业提供有低碳认证的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对低碳认证产品需要更加强烈,没有低碳认证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产品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在国际贸易中,法国、美国相继提出碳关税的设想,给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低碳共同体”,设置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形成“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壁垒。中小企业要想在新的形势下实现转变,迎接挑战,巩固中小企业的竞争地位,那么通过低碳认证的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将会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保持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竞争的重要角色,在低碳革命的下的低碳认证,其可行性更加突出。

四、建议与小结

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可持续消费政策的法律、经济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建设包裹框架的集体实施策略。例如:

1.开征环保税

环保税并非一个具体税种,而是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产品进行征收的多个税种组合的集合体。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征环保税多年,而我国仍未建立以保护环境为课税目的的独立税种,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及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

2.发行低碳彩票

彩票,国外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三次分配的“神奇之杖”;购买彩票则被称为“微笑纳税”。对于促进我国低碳产品认证的发展,可以采取发型低碳彩票来筹集资金,同时起到宣传低碳产品的作用。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绿色经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较单一,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机制,而彩票以其公益性质在筹集资金方面具有其他融资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目前我国应发行低碳彩票,把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政策创新,更广泛地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低碳认证制度。

3.加快绿色经济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当前资源不堪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组合”,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合理化。按照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绿色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在施行低碳产品认证的过程中,企业有必要进行绿色经济创新,在技术、制度、组织三方面进行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实现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维持一个平衡,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能源的低碳化和CO2低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下,中国既不能以牺牲发展速度来保证温室气体减排,又不能置国际压力于不顾,继续保持CO2排放的快速增长。既要确保“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要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实施低碳产品认证实施初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可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广和民众的认知程度逐渐增高的情况下,相信我国的低碳之路将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何 力:哥本哈根之后的道路[J].财经,2009(26).

[2]崔晓东:企业低碳发展与低碳认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1).

[3]马燕合 黄 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迎接低碳经济到来[J].中国科技产业,2008(3):63.

第7篇

校园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环保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是一种新风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倾情主人翁的姿态,值此全校烘烘烈烈开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活动之际,校团委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开展营造可持续和谐环境,创造国家级绿色学校活动,借此将环境教育深化、普及下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环境教育水平;

二、努力学习环保知识,切实贯彻学校环境教育计划,积极投身校园内外环保宣传与实践活动;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健康无限生命:

1.让绿色走进班级。班级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班级卫生工作到位;

2.校园内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

3.爱护学校一切公共财物。不践踏草皮,不攀枝折花,爱护花草树木;不乱刻桌椅,不涂画壁墙,不故意损坏门窗、开关及其他公物;

4.净公语言环境,不说粗话、脏话,使用礼貌用语;

5.节约用水,爱惜电能,爱惜每一粒粮食;

6.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反对迷信,反对邪恶事物;

四、积极做好校园内及所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净化工作,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五、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明确环保责任,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

各位老师、同学,让我们首先从寒假开始,积极宣传并组织有益的环保活动,杜绝不良陋习,营造多彩人生,过一个健康和谐的绿色春节!

让我们携手播洒绿色的希望,尽全力进一步创造博文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学习环境,为我们灿烂的人生益彩益色。

校园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模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绿树成阴、鲜花竞放、空气清新、地面洁净这是人人都喜爱的校园环境。可是在校园中,不少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很是痛心:教室里,地上的小纸屑不屑一顾;操场上,飘扬的各种垃圾无人理睬;卫生间,有人对污水和污物熟视无睹;水龙头下,清水长流人已远去

因此,学校在6月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向全校师生郑重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水龙头;见到滴水的龙头,及时拧紧。避免大开水龙头,避免过量使用洗涤剂。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2.节约用电:做到光线不足及时开灯,光线充足不要开灯。人走灯灭,人离电关。避免白昼灯、长明灯的情况发生。电脑非工作期间及时关机,待机时请关掉显示器,减少电脑用电量。

3.节约用纸: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文件资料双面打印,字体适宜排版合理。学生本子写完别空太多。

4.减少废物:提倡自带餐具、水杯,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杯子。购物时自带袋子或篮子,袋子多次使用,避免用过就丢。

5.生活节俭:不盲目攀比,不浪费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超前消费,要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6.爱惜物品:爱惜仪器设备和公物,使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尽量减少损坏维修。珍惜笔、书、本,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7.讲究卫生:垃圾只能丢到垃圾桶或垃圾堆。

老师们、同学们,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资源的节约有赖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只有我们心怀环保、行为环保,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后代,才能更加美好!

校园低碳环保生活倡议书格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世界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生活的呼吁和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的倡导,无不证明:遏制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学校工会、团委联合向全体师生发出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校园的倡议,号召全体师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1.树立低碳意识。低碳经济与校园息息相关,打造低碳校园生活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不断增强节能低碳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低碳理念,人人争做低碳标兵,处处体现低碳文化,时时参与低碳行动。

2.养成低碳习惯。低碳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低碳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举手投足皆可低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粮食是低碳;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讲究卫生、不乱丢杂物,健康出行,少乘机动车,也是低碳;不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不买不必要的物品更是低碳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外借鉴;建议

一、 我国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2003年第一次在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中出现[1]。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但大都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而备受各国关注。近年来,我国为促进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等概念。

二、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和技术上先试先行[2]。欧盟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最高,而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先驱和倡导者;日本一直倡导创建低碳社会;巴西则是南美洲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实践者。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具体包括: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设立碳基金、推出气候变化协议和启动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等,这些政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特色是立法、技术及政策三者并重。立法上,根据形势变化对现有的能源环境立法进行修改完善,还积极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推进;技术上,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策上,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及节能标签制度。

巴西充分利用当地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举措,早已形成投资新能源的传统,通过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生物柴油的技术开发、生产及推广网络,其水力发电占总装机发电能力的75%,用蔗糖制乙醇替代汽油作为燃料也占到了40%的比例,并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4]。

除上述几个国家外,瑞典、意大利等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首个实行“考驾照—先学环保驾车”的国家,瑞典积极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树立了在生活细节中注重环保的榜样。意大利推行“白色证书”制度或能源效率证,这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综上所述,各国在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甚至成为某些区域或领域的典型。这些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推行低碳生产,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激励政策,包括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低碳认证制度等,提高企业参与低碳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再次,提倡低碳消费,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最后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以上几点经验以外,要发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在适宜地区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全盘肯定或否定,而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存在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Norwich: TSO (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2]肖文燕. 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6): 108-114.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技术壁垒 碳足迹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成立了专门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活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世界范围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已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尤其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增长。

本文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新壁垒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大调整,它对国际贸易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在商品贸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比重下降,低能耗、新能源产品比重逐渐上升;其次,已经开始进行低碳转变并拥有低碳技术的经济体,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也变得益发有利;第三,低碳经济催生的低碳技术革命会掀起低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与转让,推动国际生产力发展。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低碳经济尽管为各经济体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但其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和推动,尤其明显。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且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各经济体之间均希望自身模式能成为全球模式,经济角力从而演变为政治博弈。英国是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欧盟也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而美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中的尝试也是投入巨大,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本次“洗牌”获得该领域的世界话语权。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单边贸易措施与多边贸易规则的潜在冲突,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贸易壁垒。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有关低碳经济的主要贸易壁垒为碳关税、碳足迹。

碳关税,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内引入了碳税,与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制度等共同控制碳排放。然而,碳关税的征收实际上不能有效减少碳排放,且单边主义的国际贸易壁垒行为极易造成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引起国家间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

碳关税容易引发贸易战,不利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有机融合。笔者认为,从国际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碳足迹将是长期存在,且可能引发技术革命和营销革新的非关税壁垒。

碳足迹、碳标签与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与发展

“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定义是“碳足迹一方面为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所排放的co2总量;另一方面为某一活动过程中所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总量,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政府以及工业部门等”。

当前,碳足迹应用较多、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主要就是产品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是一个实用的衡量指标,其是指一个完全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度量,以二氧化碳质量当量为单位。通过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排放热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计划。此外,通过对产品的环境影响之一的温室效应进行量化评价,也可为比较同类或是不同类别产品的环境绩效和环境成本提供依据。

产品碳足迹具体到国际贸易中,就是目前热议的碳标签。碳标签是指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数值表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的乐购实行为期两年的环保计划,陆续为该店20种自产商品贴上“碳足迹”标签,购买这些商品的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商品从开始加工到摆上售货架这一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消费者进入乐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环保理念,查看商品“碳足迹”标签,采取绿色购物行为。而零售企业老大沃尔玛也已与30家供货商试行碳标签计划,包括dvd、牙膏、香皂、牛奶、啤酒、吸尘器、汽水等项目。目前,已经启动碳标签的主要经济体有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泰国以及法国(见表1)。

随着碳标签的出现和发展,其将成为国际贸易新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未来长期存在,影响深远。首先,发达经济体或已经试行碳标签的经济体,将会继续致力于发展并完善碳标签体系,并通过国际经济秩序、金融体系、贸易格局、政治力量等在全球推行。考虑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随着碳标签应用范围的加大,我国今后将面临更大挑战。其次,碳标签的推行需要建立碳足迹核查体系,并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详实数据,明显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碳标签的存在,是以碳足迹核查为基本条件的。碳足迹核查,不仅需要按照ipcc公布的国际现行通行做法,而且在实测过程中需要建立非常多的指标测量子体系,根据实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最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花费时间长,操作难度大,耗费成本高。最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之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环保意识较强,所设置的环保法规、政策与措施相对严格,碳标签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新壁垒,成为环保准入规则,导致绿色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低碳壁垒的策略

(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谈判以争取国际话语权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旨在评估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分析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提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于联合国通过,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kp)》(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日本京都制定并达成。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2010年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旨在解决“后京都时代”的国际公约与协议问题。在上述几次关键会议或事件中,中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但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每次参与国际会议或国际谈判,总会遭受各方的巨大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迎难而上,通过其它双边组织或多边组织,通过其它经济、贸易、政治手段实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避免他人制定游戏规则后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

(二)研究探索碳标签体系建立规则且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

碳标签的计算依据与方法来源于碳足迹,国际上目前常见的标准主要包括欧盟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英国的pas 2050:2008、日本的tsq001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iso14067等。其中,pas 2050是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其是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标准,是全球第一部产品碳足迹标准,为产品和服务碳足迹的评估和比较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标准化方法。由于英国标准协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创始会员,而且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并公布的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国际标准,如iso14064-1、iso14064-2、iso14064-3等均来自于英国标准协会更早制定并公布的有关版本,因此,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并预计于2012年正式公布并执行的关于碳足迹核查的国际标准iso14067实际上仍是以英国标准协会的pas 2050为蓝本。但是,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金融、贸易中所处地位决定了其目前使用的自己制定的碳足迹核查标准将来可能折衷到iso14067中。在此关键时刻,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研究并探索符合中国自身国情和实际利益的碳标签体系及碳足迹核查标准,然后通过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碳排放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其折衷到国际标准中去。

(三)优化产业结构且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国,不管是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还是在国内完成降耗减排的重要历史使命,均具有极大意义,且我国如能通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实现绿色gdp,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局面,在国际上的谈判压力将骤减,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将大增。当前,节能减排降耗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已经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其分解出的具体定量指标也进入各省“十二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国及各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目标。我们应借此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优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此外,必须把出口增长竞争优势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层次上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效率的研发投入,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国家贸易政策调整优先向竞争力导向转变。

(四)制定相应国家标准并建立相应机构

我国应在国家层面标准对于碳足迹核查、权威认证机构的设置、咨询服务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碳标签的核证与颁发等进行相关指导,通过建立国家标准实施约束,通过建立碳标签计算机构、结果核证机构和颁发机构来执行。首先应建立国家层面的权威管理与授权机构,能够授权独立第三方机构来对碳标签进行核证和颁发。

第10篇

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绿色出行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绿色出行建议书1全市广大职工同志们:

绿色,不仅是环保的代名词,更代表希望、青春、生命。为让古都安阳拥有更多的蓝天,引导全市百万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出行”生活方式,争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助力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安阳市总工会向全市工会干部和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倡议:

一、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环保理念,把绿色出行作为我们的环保新时尚。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给我们的地球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

二、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导低碳生活,出行采用“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交车”的绿色低碳方式出行,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

三、做绿色出行先行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出行。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次数,多走一点路,多乘一次绿色公交,以实际行动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实施。

四、做“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活动传播者。坚持遵守城市交通秩序,选择公交出行,为保护城市公共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绿色交通,文明城市,需要你我他一点一滴的维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出行方式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让绿色出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为建设美丽安阳作出应有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2广大市民朋友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其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蝉联三届的全国文明城市,济源人的文明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现已进入冬季,近期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任务艰巨。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一、倡议大家出行优先选择城市免费公交车,积极选择共享单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请佩戴口罩。二、倡议大家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选乘公交车,将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三、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文明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宣传、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以此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活动中。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我们济源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风尚!绿色出行建议书3广大兰考青少年朋友们:

为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提高全县青少年绿色出行意识,倡导绿色、安全、文明的出行方式,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绿色出行,我践行。从我做起,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

2.绿色出行,大家行。

从大家做起,建议“有车族”每周少开一天车,倡导绿色环保出行。

3.绿色出行,现在行。

从现在开始,做环保人、走环保路、行环保事。

朋友们,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因此,为了更美丽的兰考,我倡议:

减"少"一天机动车启动。

敞"开"一片湛蓝色天空。

献"一"份爱心给大自然。

共"天"底下人呼吸畅通。

携"车"友今天绿色出行!

"一"双小手带动一个家庭!

绿色出行建议书4“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我们倡议大家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作出表率。

让我们积极采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坚持做到绿色出行“135”——上下班和办理公务时,在1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步行,在3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骑自行车,在5公里以内的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主动宣传、倡导、推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135”行动中来,共建共享低碳、健康、有序、文明、畅通的绿色交通环境。

同志们,绿色出行、安全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加入到“135”绿色低碳出行的行列中来吧,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让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5广大市民朋友:

进入秋冬季以来,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变差,空气污染逐步加重,对市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近期市区实施道路改造工程,部分路段实行封闭施工,通行能力出现暂时性下降,机动车绕行较多、车速较慢,尾气排放有所增加,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进一步增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先行者。美丽环境,你我共享,美丽家园,你我共建。广大市民朋友要勇于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增强先行意识,积极采取科学、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主动使用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工具,使绿色生活、绿色出行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二、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采取“一公里步行、两公里骑行、远距离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尽量停用、少用机动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减少城市车辆的运行,让我们的城市少一时拥堵,多一分顺畅;少一粒尘埃,多一片蓝天。

第11篇

二、 调查人: 张纪巍 李晨琪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潍城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

一、 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 调查人: 张纪巍 李晨琪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潍城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金政策

2010年11月26日,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财金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双年度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开幕式由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扣庆主持,中国财政部国际司司长郑晓松和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赵晓宇分别致开幕词。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财政部、泰国财政部、比利时财政部、中国环保部、日本发展银行、韩国绿色发展总统委员会、日本大和研究所、亚太开发金融机构协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国际金融公司和高盛公司的10多位经济学家和高级主管进行了主题发言,来自缅甸、日本、南非、韩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巴基斯坦、柬埔寨、比利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亚太地区的17个国家的官学商代表出席了会议。论坛围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一主题分四个模块展开了热烈研讨。

一、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金政策:挑战与机遇

与会专家学者就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所面临的挑战各抒己见。世界银行中蒙可持续发展局副局长Ede Ijjasz指出,尽管大多数APEC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经设立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宏伟目标,但是,除非政府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政策,否则难以达到减排目标。泰国财政部政策司处长Sumalee Satitchaichareon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面临三大挑战:如何评估财政措施的效率和有效性,如何平衡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惩罚政策,以及如何整合环境管理基金。中国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胡涛博士指出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启动301调查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原则,这给全球减排之路设置了另一个路障。同时,他也认为由UNFCCC要求的全球环境利益与WTO的自由贸易条款不相一致,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全球环境而采取的财政补贴可能违背了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SCM),当两套国际法则相互冲突时,人们对遵从哪一套规则将无所适从,这要求构建新的绿色一致性规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司司长Nils Axel Braathen举例机动车碳税差异阐述了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他指出,由于世界是不完美的,人们无法分清车辆相关的碳税差异,税收的有效性面临质疑。首先,由于消费者的短视倾向,在购车时可能不会充分考虑未来消费的燃料;其次,开设差异化的一次性车辆碳税要比开设足够高的循环式的车辆燃油税在政治上更容易;最后,有些国家车辆税差异化的程度似乎与该国的其他碳减排激励不成比例。

当然,运用财政金融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机遇。世界银行中蒙可持续发展局副局长Ede Ijjasz指出,APEC经济体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建立包括多重政策目标的大型“无悔区”,其理由如下:第一,许多国家都力求解决国家环境问题,如协同碳限量减排目标和空气污染减轻目标;第二,随着能源进口和全球能源价格的增加,保护能源安全是另一个重要的目标,除了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文莱外,APEC经济体已经或者即将成为能源进口国;第三,那些正在寻求技术优势和新资源增长的国家,都将低碳技术看做未来的增长机会。中国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胡涛博士指出,杜哈回合中贸易与环保特别会议谈判包括杜哈部长宣言第31.1段“WTO与多边环保协定(MEA)之特定贸易义务”、第31.3段“环保商品与服务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的消除与消减”以及第32.3段“生态产品标识”三项议题,前两项讨论最为热闹,各会员国针对这两项议题,不但进行了多次讨论,代表们也一直期望在杜哈回合结束前,可达到具体的共识。这为在贸易领域和环保领域建立绿色一致性规则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经验分享

来自比利时财政部、中国财政部、泰国财政部、韩国绿色发展总统委员会和日本大和研究所的高级官员和经济学家就本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

比利时财政国务秘书环境税高级顾问Michael Mossakowski介绍了比利时发展低碳经济所采取的诸项财政政策,例如,倡议绿色贷款,政府支付用于建筑物节能的银行贷款的部分利息,最大贷款额度5.000,政府支付15%的贷款利息,其中对利息进行40%的税收抵免;绝缘材料税收抵免,对屋顶、窗户、墙壁和地板等绝缘材料进行40%的税收抵免;实施电动汽车和摩托车计划,电动汽车减税30%(最高.000),电动摩托车减税15%,电池再充电时减税;对低耗能住宅进行减税;抵免公司汽车税,根据CO2排放量抵免汽车税50-120%,燃油税只扣除75%。他还指出环境税的中心任务是: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长期增加碳税,同时允许私人部门参与以有效解决资源限制问题。

中国财政部经建司处长吴海军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他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要采取的财政措施:第一,支持低碳环保产品推广。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启动消费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使低碳环保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市场销售份额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为此,中国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初步建立了以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等四大类节能产品推广体系。第二,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就是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淘汰落后产能。第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建立“财政-科技联动新机制”,采取补贴消费者方式,支持试点城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效引导企业生产、研发并加强各类资源整合,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释放需求潜能、加速产品更新、加快产业发展。第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设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4厘钱;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

泰国财政部政策司处长Sumalee Satitchaichareon介绍了泰国政府政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措施。泰国第10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计划(2007-2011)和第11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计划(2012-2016)都追求低碳社会或绿色经济,设立了由总理主持的气候变化减轻委员会,引进了2010-2013年气候变化减轻总体规划,2006年还制定了泰国温室气体管理组织设置的新法律。泰国政府政策包括能源政策(主要关注节能、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和环境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善循环技术促进环保型消费,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泰国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财政措施包括税收和专项基金。税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税收激励,CDM项目前三年享受税收减免;机器设备的税收激励,主要是公司所得税和关税,泰国公司在计算所得税时,其扣减额达到公司节能机器和设备实际投资的1.25倍,节能机器设备进口关税减半;消费税包括汽油税、汽车税、摩托车税和电池税。专项基金包括能源保护基金(批准给可再生能源和SPP补贴及软贷款)和环境基金(为环境改善项目或活动融资)。

韩国绿色发展总统委员会政策规划与协调处处长Hangshin Park,介绍了韩国促进绿色增长的计划和措施。他指出,为了增强竞争力,韩国政府逐步提出向环保型转变的宏观战略和微观计划。例如,政府2008年出台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2009年提出“绿色工程”计划,2010年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韩国的绿色增长模式通过10个议程实现了提高能源安全和气候适应性、扩大增长动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三大目标。10个议程分别为:建立低碳社会,主要指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设定减排目标和提高碳可见性;提高能源安全,主要指建立能源储蓄型社会、扩展节能发展和部署、发展安全核能和离岸能源;加强气候行动,主要指改善环境适应性、食品安全和水资源管理等;发展绿色技术,主要指促进绿色高科技创新战略、投资绿色研发战略、发展核心绿色技术和可更新产品;促进绿色产业,主要指促进绿色环保产业、绿色中小型企业和构建绿色集群;绿化产业结构,主要指促进高科技冶炼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建立绿色经济基础,主要指繁荣碳市场、绿化金融基础结构、建立绿色基金和生态税、创建绿色就业等;构建绿色陆地交通,主要指建设绿色住宅和绿色城市、扩展生态空间、绿化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进行绿色生活革命,主要指引进生态体系和扩展碳标签、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绿色增长教育以提高公众意识;成为全球绿色领跑者,主要指促进绿色增长和气候行动的合作、提高绿色ODA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构建绿色中心韩国。

日本大和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经理Yutaka Harada介绍了日本过去40年的减排状况,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能源排放效率急剧增加,而1990-2010年能源排放效率却没有增加。他还指出税收、补贴、价格等都曾是日本曾经采用过的激励性财税政策,例如,在日本购置低公害车时可享受车辆购置税的减税,优先并延长减税车辆汽车税的减免年限等优惠。他着重强调了日本财政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力支持,日本已决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以实现日本内阁会议2008年7月26日通过的“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所涉及的具体目标。财政强力支持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低化石燃料消耗直升机、高效能船只、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和能源运输系统等。Yutaka Harada指出,日本的低成本节能技术、CO2排放降低技术和上述能源技术都可被运用于帮助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政策:经验分享

来自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开发金融机构协会和日本发展银行的三位官员就他们所在机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政策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