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区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所谓“历史传统原则”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
种形式的地方区域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要综合考虑语言、习俗等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行政区划原则当中也有一个历史原则,但该原则被强调的不够,我们以前在进行区划的时候,显得过于随便,没有真正体现该原则。如建国后对于直辖市和少数省的调整就显得很随意。在我国现有的省市县三种地方建制中,县的历史最长,最早设县的是秦国(非秦朝),在公元前688年,秦国设杜、郑两县。 而且,县的建制在中国具有超稳定的特点。省是在元朝开始设置的。元朝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在明朝设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和南北直隶共15省。清朝将江南分为江苏、安徽,将陕西分为陕西、甘肃,将湖广分为湖北、湖南,加上明朝的15个为“内地十八省”;另外设台湾省,东北三省,新疆省;此外,还有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省级单位。 相比之下,市的历史在中国最短,在民国时期才开始设市。基于这样一个地方建制的历史,我们在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应保留县制,而不是一味县该市,同时,省和市,特别是市可以做出大的符合宪法和历史的调整。
语言和习俗等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载体,语言相同,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无疑会增强,这些也会对行政区划产生实际影响。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北方人抱团,这就与北方地区的语言接近有很大的原因。
三、原则之“实施”
基于以上三原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此尝试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略加探讨。
1、 关于大区。
中国在建国初期曾设立六大行政区,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
北行政区。1949—1952年间,六大行政区既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地方高于省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1952—1954年间,仅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关而存在;1954年后,六大行政区全部撤消。 六大行政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一直到现在还有影响,以六大行政区的区名作为名称的机构还大量存在,这说明中国的区域间差别和区域内合作客观存在着。行政区划改革应予以考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六大行政区应该恢复?笔者并不赞成有的学者的主张。该学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31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管理幅度太大,国务院总理需要协调的关系太多,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最好重新设置大行政区。具体以六个为宜,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华西。 笔者认为,这种主张虽然解决了行政区划的管理幅度应适中的问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可能会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冲突,会带来新的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统一的大问题;其二,与中国大多数人一致主张的减少区划层次的观点背道而驰。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考虑既结合中国现状又合理借鉴外国经验。法国是单一制国家,而且中央集权的传统也较悠久,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对象。法国也设有大区,但法国的大区是指经济大区,是中央各部按照其本身行政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在法国,一般由几个省组成一个大区,目前,共有22个大区。 笔者认为,中国也可以实行具有法律地位的经济大区制,这样既与中国大区协作的现状相符合,又不会带来多一级的地方建制。
大区的设置以经济元素为核心,尊重原有的各地之间交往和协作的传统,并不必与行政区划保持完全一致。具体设置7个经济大区,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华北经济大区以原华北行政区为主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西北部,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考虑将内蒙划入西北经济大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天津,次中心是济南、太原和石家庄。东北经济大区就是原来东北行政区所辖区域,即东北三省,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大连,次中心是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华东经济大区包括山东黄海沿岸以及靠近江苏徐州的南部地区、江苏、安徽合肥以东以南靠近南京的地区、浙江、福建和鄱阳湖以东的江西东北部靠近浙江的地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上海,次中心是青岛、徐州、南京、杭州和厦门。华中经济大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衡阳以北地区、安徽靠近河南和湖北的地区、江西南昌以西靠近湖北的地区,该大区经济中心是武汉,次中心是郑州、长沙、南昌、宜昌和南阳。华南经济大区包括湖南衡阳以南的南部地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和海南,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广州,次中心是南宁、海口、深圳、衡阳和赣州。西南经济大区就是原西南行政区所辖区域,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重庆,次中心是成都、昆明和贵阳。西北经济大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西安,次中心是兰州、乌鲁木齐和包头。
2、 关于省。
目前在对于行政区划改革的讨论中,“省”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基本上可
以分为两种主张。其一是虚省制,就是将省的权力虚化;其二就是扩省制或缩省制,这两种叫法实质是一样的,“扩省制”是扩大省的数量,“缩省制”是减小省的面积。笔者基本赞成第二种主张,因为第一种主张没有考虑中国的传统和实情,中国是一个注重文字隐晦的国家,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很难把握,实中转虚,虚中藏实,所以虚省制“虚”不下来,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其他问题,最终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但“缩省制”(或者叫“扩省制”)怎么缩法?笔者认为,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综合考虑区域平衡、经济发展和历史传统等三大改革原则。对于有些人所持的观点即目前那些面积大人口多的省应该分掉,各省面积和人口应大致相等,笔者认为这是僵化的看问题。如果一个省的省会影响和辐射带动能力太小,那么就是该省目前面积相对不大,人口不是很多,也应该分,让那些被强制束缚在省会行政领导下的地区划出来,真正地受能带动它们发展的城市的影响。反之,如果某省的省会辐射带动能力强,它的影响范围已经超出了现有省的辖区,那么,即使该省的面积较大,人口较多,也没有必要分掉,甚至还可以考虑多划些地区给该省。同时,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原则之外,也要考虑历史传统原则。如果某省的区划历史较短,人们的语言相当不统一,对本省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不强,就可以考虑对该省的行政区划作出大的调整。
为了说明笔者的观点,在此举湖北省为例。笔者曾经在湖北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湖北的情况比较熟悉。湖北省是清朝的时候才设立的一个省份,与周边的河南省、江西省(此两省均为元朝所设)相比历史较短,而且湖北有一个在全国都算奇特的现象,就是语言极为不统一,有河南方言区(襄樊、十堰),赣语区(咸宁等地),江淮官话区(湖北东北部),湘语区(靠近湖南地区),四川方言区(恩施等地)等,武汉话的范围仅仅限于武汉城区(即汉口、汉阳、武昌三镇),武汉所辖几县(上世纪90年代均已该为区)的话与武汉话区别很大。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对湖北的行政区划作较大调整:①武汉直辖,同时将武汉周边黄冈、黄石并入武汉;②将宜昌、恩施与重庆的万州、黔江合并组建三峡省;③或者再将襄樊、十堰与河南的南阳、信阳合并组建新省;④剩下荆州、荆门、孝感、咸宁等地组建新的湖北省或叫荆楚省,以荆州为省会。这种调整方案有几个优点:①解决了武汉在湖北首位度过高武汉直辖后湖北无城作省会的矛盾;②将黄冈等经济较落后地区划入武汉使武汉从湖北带走产值的同时也直接带动落后地区发展,而且新武汉直辖市的面积不是太大不会出现重庆直辖市面积过大负担太重反而影响辐射带动能力的问题;③将武汉的辐射能力释放出来从而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④可以解决重庆市面积太大包袱过重以及三峡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⑤可以解决河南人口过多而郑州对河南南部地区影响力弱的问题;⑥新的湖北省继续拥有京广、焦柳(焦作—柳州)和洛湛(洛阳—湛江)铁路,还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大量的淡水湖,所以资源并不贫乏,而且面积和人口适当也符合缩省的趋势,并且荆州从历史上看是楚国故地及核心地区,从现代元素考量有铁路、长江港口、高速公路和飞机场,所以做新湖北省会既尊重了历史传统又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当然,这个方案可以做具体的调整。
3、 关于市。
如前所述,“市” 在中国的历史最短,而且建国以后的调整也最为频繁,市目前在中国的情况也最复杂甚至混乱。
如现行宪法30条对市的规定有三种,即直辖市、市和较大的市。直辖市为省级,宪法上讲的“较大的市”是指设区管县的市,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地级市(或叫省辖市),宪法上讲的“市”根据30条的内容可以判断主要是指县级市,所以,在我国有宪法地位的市有三级,即省级、地级和县级。而中国目前的市可谓种类繁多,就行政级别而论,有五级,即省级(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地级,副地级(一些省直管的市)和县级市。很显然,副省级和副地级市是没有宪法依据的,但在中国现实存在着,所以行政区划改革需要对这两种市的宪法地位予以明确。
另外,“直辖市”在目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建议对直辖市问题也有必要在行政区划改革中予以解决。由于中国在1997年对1968年以来停滞了几十年的直辖市的区划进行了调整,因此现在有至少10多个市希望成为直辖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市想成为直辖市,在本省做省会不好吗?除了行政地位提高对这些市的诱惑外,笔者认为:其一,直辖市和省虽然都是省级,但直辖市是“城市”,省主要还是农村为主导的地区,而中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无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直辖市会比省受到更大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对一个城市的实力和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显然比省会等拥有更多的优势;其二,对于一些在比所在省更大区域范围内有辐射影响的城市,将其从所在的省单列出来,有助于该区域的发展。因此,笔者主张在中国设立更多的直辖市。正如有学者讲的,增设直辖市有利于缩小省区增加一级政区数量,从而使我国行政区划的层次和幅度逐步趋向合理;可以提高部分大城市的行政地位,使之成为跨省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级;有利于增强中央政权调控的主体地位。 至于设多少个,在那里设?笔者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前面提到的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不止是一个,但也不宜太多(多了直辖市的作用反而会降低)。中国目前的四个直辖市,三个在东部,一个在西部而且是西南,所以中部应设一个,而且京、津属于华北经济区,上海属于华东经济区,所以从区位、规模、实力、辐射力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考虑,在东北经济大区可设大连直辖市(大连不是省会操作相对简单),在华中经济大区设武汉直辖市(湖北行政区划调整后,武汉直辖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华南经济大区设广州或深圳直辖市,在西北经济大区设西安直辖市(陕西的区划也可做调整,现在该省的区划也存在问题)。
4、 关于县。
如前所述,县是中国最稳定的一级地方建制。笔者主张:其一,应当稳定这
一区划形式而不是一味的县改市,“县”的辖区基本上是农村地区,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县改市并不能真正加快城市化进程;其二,逐步取消“市管县”体制,当初在设计这一制度时,一则是与撤地设市的改革相适应,二则是希望城市带动农村。但现在看来,“市管县”体制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小马拉大车” ,很多地级市本身很小,又管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县,很难起到带动作用,所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但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注释 :
1 参见夏书章:《行政区划》,《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4期,第68页。
2 依照哲学上的说法,形式由内容决定但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对内容有很强烈的反作用。在宪法学领域内,国家(性质)是内容,国家结构形式等都属于形式,都是为国家性质服务的,形式的好坏对国家性质的实现有很现实的影响,因此国家形式问题是很重要的宪法问题。
3 有人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笔者认为从中国的历史(即历史和民族因素)上看不会采取,从中国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和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两个现实因素考虑,中国都不适宜采取联邦制。
4 参见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192页。
5 参见胡锦光、韩大元著:《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76页;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231页等。
6 相关数据可参看中部发展创新网、中国地区发展报告网、湖南统计信息网等。
7 一般来讲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显然比轻工业能积聚更多的人到城市来。
8 参见陈晋肃:《21世纪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思路-刘君德教授访谈录》,《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4期,第2—3页。
9 参见张崇琛:《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秘书之友》1994年第9期,第39页。
10 同上,第42页。
11 参见魏定仁主编:《宪法学》(全国自考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12 参加唐彬:《调整全国行政区划的新思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卷第4期(2003年12月),第7—9页。
13 参见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外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14 笔者讲的是具有现代含义的市。
15 参见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概述
唐时扬州属淮南道,据《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 旧领县四: 江都、六合、海陵、高邮天宝领县七: 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新唐书》所载与之同。天宝以后至唐末,扬州一直辖七县。杨吴之时,曾建都于扬州,称为江都府,并新置兴化县,此后兴化属扬州。南唐时,扬州行政区划变化较大。首先便是将海陵、兴化二县析出,建立泰州。《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泰州条谓: 泰州,理海陵县。本扬州海陵县,伪吴乾贞年中立为制置院。伪唐昇元元年升为泰州。《文献通考》记载:以扬州之兴化,楚州之盐城二县来属。则至此时( 即937 年) ,扬州少海陵、兴化二县,仍含江都、广陵、六合、扬子、高邮、天长六县。
据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第三编第八章,天长县之归属,诸书说法不一,存在抵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赵宋建立以前,天长已然析出而独立成州( 军) 了。因而在宋初,天长并不隶属于扬州这一点可以断言。而直至宋太宗至道二年,北宋朝廷才下令废天长军为县,此后,天长才又重属扬州。虽五代之际,天长之归属、析出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于本文行文并无矛盾。
二、扬州建置
据《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可知,建安军,本唐扬州扬子县之白沙镇,南唐时改名迎銮镇。宋朝建立后,升为建安军。此三书记载完全一致,但对于建安军何时所建,却存在抵牾。《太平寰宇记》以为事在皇朝建隆三年,即962 年时升为军; 而《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则以为在乾德二年,即964 年。二者有两年的时间差。而笔者翻阅《宋史地理志》真州条,其又言: 乾德三年,升为建安军。而据该卷之后校勘记,以为《宋史》所载乾德三年 当为乾德二年之误,并指出《隆平集》《九域志》《十朝纲要》均作乾德二年,如此则与《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同。另笔者翻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其中明确载有在太祖乾德二年八月庚申以迎銮镇为建安军一条。如此则乐史所撰必然有误矣!且中华书局07 版《太平寰宇记》在此处出具校勘记,亦言建隆三年当改为乾德二年。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却只采用《太平寰宇记》之说,以为建安军建军于建隆三年,此明显欠妥当。
建安军建立之后,陆续割扬州之扬子( 永贞) 与六合来属焉。其中六合于至道二年( 996) 隶属建安军,此一点,《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会要辑稿》《宋史》《文献通考》诸书所载相同,当无异议。但扬子( 永贞) 何时割隶建安军,诸书却又记载不一。《太平寰宇记》原文以为事在雍熙三年( 986) ,而《文献通考》则以为在雍熙二年( 985) ,《宋会要辑稿》亦言: 扬子县旧名永贞,雍熙二年自扬州来隶。 据《( 嘉靖) 惟扬志》载: 南唐改扬子为永贞县,宋乾德二年升为建安军,雍熙二年以永贞属建安军,后复改永贞县为扬子县。另《元丰九域志》载: ( 真州) 县二,雍熙二年以扬州永贞县,至道二年以六合县并隶州。 07版《太平寰宇记》也出具校勘记,言雍熙三年是雍熙二年之误。由此,扬子隶属建安军当在雍熙二年,而非三年。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仍只取乐史之说,以为事在雍熙三年,仍欠妥! 如此,则至至道二年( 996) ,扬州之扬子、六合二县均已属建安军,而由上文可知,此时正好废天长为县,天长重隶扬州。而天长再次从扬州析出,则在建炎元年升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扬州条、六之十四高邮条中有明确记载,兹不赘述,而在至道二年至建炎元年这段时间内,天长一直属于扬州。
在建安军建立后不久,高邮亦建军。据《宋史》载: 开宝四年,以扬州高邮县为军。《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均有相同记载。则在开宝四年( 971) 后,高邮已不属扬州。结合上文所论,则知开宝四年之前,唐代扬州所辖七县,仅有海陵( 南唐时入泰州) 、天长( 五代时独立成军) 二县析出。则自建隆元年至开宝四年,扬州仍领有江都、广陵、扬子、六合、高邮五县; 而在开宝四年至雍熙二年内,高邮析出,仍辖四县: 江都、广陵、扬子、六合; 雍熙二年至至道二年间,再去扬子,仍存三县: 江都、广陵、六合。这与《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三,扬州原领县七,今三: 江都、广陵、六合的说法相契合。而在至道二年时,六合又析出归隶建安军,天长又重隶扬州,则此时,扬州仍然辖县三: 江都、广陵、天长。
据《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四》高邮军条: 熙宁五年,废高邮为县,隶扬州。《元丰九域志》卷五扬州条亦言: 熙宁五年,废高邮军,并以县隶州,省广陵县入江都。《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 ( 高邮)熙宁五年军废,县来隶。广陵县,熙宁五年废隶江都县。可知熙宁五年这一年,扬州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化,首先是高邮重隶扬州,再便是将广陵县并入江都县,因而熙宁五年( 1072) 后,扬州当辖县三: 江都、高邮、天长。此与《元丰九域志》所载县三,紧,江都。望,天长。望,高邮。完全契合。而高邮废军时间不长,在元祐元年( 1086) ,便又复为军。关于此,《宋史》《宋会要辑稿》中有详细记载。因而至元祐元年后,扬州辖县二:江都、天长。但欧阳忞在《舆地广记》中却载当时扬州辖三县: 江都、广陵、天长。按一般以为《舆地广记》成书于徽宗政和年间,据上文所析,此时广陵县已经并入江都县,当只辖江都与天长二县。而按《宋史》,南渡后才又将广陵县自江都中析出,欧阳忞所载或误。另广陵并入江都,诸书多有载,但何时析出均语焉不详。而在宣和四年( 1122) 时,泰兴划隶扬州,则在宣和四年后,扬州辖江都、天长、泰兴三县。而《宋史》却以为北宋末年,扬州仅辖江都一县,此条明显有误。
三、南宋扬州建置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 设置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一、长宁县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建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长宁县生态优越,境内森林面积77.3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2.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6%,交通便捷,全县乡道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95公里,通村通达率100%。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45.83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16万人,占总人口的34.9%,人口密度458人/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93.37亿元;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35元。县人民政府驻长宁镇,位于县城中部,建成城区面积6.4平方公里。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均已达10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全县辖11镇7乡,30个社区居委会,269个行政村,2096个村民小组。
二、长宁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总体思路
长宁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以产城一体为核心,把县城建设成为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环境美好的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到2016年,力争建成20万人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其总体思路如下:
以宜宾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对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长宁县作为20万人以上中等规模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成贵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宜叙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度,打通发展主动脉,未来将形成“一码头、两高速、三铁路、四干线、五纵六横”的大交通格局。统筹整合城乡交通资源,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缩短城乡时空距离,取消姚家嘴收费站,提升长宁县基础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争取市上政策倾斜和引导,在产业转移及轻工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低污染或无污染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长宁县城中部行政核心区建设,着力实施碧玉溪景观走廊及休憩带、江休憩带和棚户区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北部高铁新区建设,着力实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站、商业中心(街区)和长江大道拓宽改造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南部旅游新区建设,着力实施海城线旅游列车、游客体验中心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东部田园新城建设,着力实施东部城市田园水系、江酒店等引擎项目。加快推进西部城市拓展区建设,着力实施乡村农庄、城市绿心公园等引擎项目。同时加快村镇建设。按照“一心四镇两轴”式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县城、城镇、中心村规划三级联动,着力构建产城一体、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整体优化的现代城镇体系。编制和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凸显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的重点城镇。
随着我县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凸显行政区划设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矛盾,表现在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偏小、功能偏弱,中心城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够强等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变。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的运行体制使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存在脱节、缺位等现象。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能级及辐射能力和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三、工业集中区功能概况
我县于2014年1月正式设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包括办公室、规划建设局、国土和环境保护局、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安全生产管理局等6个部门,其主要职责编制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制定执行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正常退出机制;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对园区内入驻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截至2013年底,园区内已入驻企业4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目前正拓展到30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固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主体工程;科技研发与投资服务中心、A区110KV变电站等园区配套工程即将建成投产,园区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我县关于园区定位于新型工业化园区,缺乏居住、办公、休闲娱乐等配套措施,不具备城市综合功能。
四、乡镇行政区域设置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宁县经历过四次乡镇撤扩并,第一次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由1985年的六区一镇36乡调整为18个乡镇;第二次是1994年原双河区所属的龙头乡,相岭区所属的万岭乡分别从1992年建制后的双河镇、竹海镇划出,建龙头镇、万岭镇;第三次是2006年将官兴乡整体并入龙头镇,万岭镇整体并入竹海镇,同时将江安县万里镇及江安县红桥镇两江村邓家山组、江安县大井镇新房村天花板组所属乡镇区域划归竹海镇;第四次是2013年撤销开佛乡设立开佛镇。通过这四次乡镇撤扩并,目前全县辖11镇7乡,分别分布在县城四周。
摘要: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靖江成陆初期语言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大、人口迁移流动的频繁,靖江方言也在不断分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融合。靖江的行政区划是影响靖江方言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行政区划;靖江;方言;影响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51-02
与其他地区方言一样,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靖江成陆初期由于地处长江之中,地域范围很小,与南北陆地之间的交通不便,靖江古代语言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大、人口迁移流动的频繁,靖江方言也在不断分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融合。由于靖江各处成陆、登陆早晚不同,居民来源不一,靖江方言基本上呈板块状态。笔者认为靖江的行政区划是影响靖江方言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历史政区对该地方言的作用是静态的。下表是吴方言区内部分政区沿革表及方言大致分片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吴语区内行政区划的稳定性是十分突出的,从唐、宋、元到明、清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常州的地域总面积和范围竟毫无变化。即使发生行政区划的变化,常州也只是先被一分为二,但是以后又合二为一了,而且常州在一分为二时,原有的边界也毫无变动,只是在内部增加了一条新界线。长期稳定的行政区划,必然使同一区划之中的语言、风俗等文化因素趋向一体化。通常而言,行政区域的地域范围越大,一致性越弱;范围越小,则越强。而且对于靖江这样一个地方狭小的县级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很小,对文化和语言因素的趋同性而言是最有利的。下表是靖江的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靖江行政区划比较稳定,从沙州出水便隶属吴方言区的毗陵郡,到隋代时马驮沙才一分为二,此前的近三百年靖江一直由毗陵郡管辖,其地区方言一直以吴语为主。隋唐至元朝马驮沙虽一分为二,牧马大沙曾先后隶海陵县和泰兴县,但由于牧马大沙位于长江之中,与长江北岸交通不便、交流不多,故靖江话仍属吴方言语系。到明初时马驮沙全境隶属江阴县,江阴即属吴方言体系,明成化七年时靖江虽从江阴析出单独设县,但一直隶属常州府管辖。自靖江建县以来至明清、民国的四百多年里,靖江一直由隶属吴方言区的常州管辖,由于靖江行政区划一直相对稳定且语言又以吴语为主,因此靖江方言在一千七百多年里一直较为稳定。综合以上可知,靖江自两汉三国出水以来至中华民国建立初年,将近一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稳定的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的形成及地理格局的分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政区划对于方言还产生了另外一种影响,即在一个行政区划之中,权威土语随着行政中心的地区变化会发生转移。靖江建县500多年来,靖城区域一直都是靖江的行政中心,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靖江的经济、文化中心,靖江行政中心区域所用的方言土语是属吴方言的老岸话,于是属于吴语语系的老岸话就成为了靖江权威的方言土语。由于历史原因,今靖江市孤山镇附近成陆较早,因此其周边的靖城、柏木等地的方言均为老岸话,后随着靖江陆地面积的不断扩大,老岸话扩大到长里、马桥、斜桥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登陆长江北岸较早,故称老岸,老岸的方言就称为老岸话。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靖江西南方向的长江中的刘闻沙突然暴涨,靖江陡增沙地20余万亩,主要位于沿江圩区,也叫“沙上”,此地居民大都从扬中迁来靖江,该地区语言以江淮方言为主,故称“沙上话”。道光三十年(1850年)靖江县衙大堂因台风倒塌,靖江县衙移驻刘闻沙正东圩(今东兴镇),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县叶滋森重修大堂和署还治靖江城内,在长达22年时间里,靖江行政办公中心一度迁至以江淮方言为主的东兴镇,因此该地区所用的方言“沙上话”就成为靖江的权威方言土语之一,“沙上话”在其附近的新桥、太和、惠丰等地也使用并扩展。靖江县衙虽然移驻刘闻沙正东圩,但是靖江城内学宫、察院、仓廒等基础设施仍保存在靖江县城并继续发挥其部分行政功能。靖江城仍是靖江的文化、经济中心,因此靖江原土著方言“老岸话”的权威地位并没有因为县衙的迁移而发生太大改变,因此靖江出现“老岸话”与“沙上话”为主要方言的并存局面。
靖江登陆后,其西北与泰兴县交界,东北与如皋县接壤。在三县交界处,由于边界地区交往的日益频繁,季市镇中心位于靖江与泰兴界河以北地区和红光镇西北小部地区说泰兴话,西来镇中心和东北狭长地带说如皋话,这些话与“沙上话”都属江淮方言,从而形成今天靖江方言的地理格局。
以上分析表明,历史行政区划是形成靖江方言分区划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影响靖江方言的地理格局因素中,历史行政区划是方言区划片的合理基础,地理位置也同样对方言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靖江方言的地理研究中,应当充分重视历史背景的作用,地区方言的形成与演化的地理背景,历史行政区划可以作为方言分区的有益参考。
___县共辖12镇7乡,219个村,全县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人口38.1万人。根据撤乡并镇有关意见,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多渠道、多层面、反复征求意见,经研究,拟提出如下撤并意见:
一、撤销城关乡、新发乡,划归___镇管辖称___镇。
原___镇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78683人,11个村。原城关乡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22717人,11个村。原新发乡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8891人,10个村。
合并后的___镇,总面积322平方公里,总人口110291人,32个村。
合并原因:城关乡政府驻地在___镇,按照“一地两府必须合并”的原则,合并到地处一地的___镇;新发乡面积较小,人口少,地理位置靠近___镇,故撤并到___镇。撤并后,便于把___镇做大做强,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便于工业集中园区和今后的经济开发区建设,便于解决开发区用地等问题。
二、将红石镇兰山村、兴隆村、六盘村、八宝村、大野猪沟村划归三源浦朝鲜族镇管辖。
原三源浦朝鲜族镇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37981人,15个村。红石镇兰山村、兴隆村、六盘村、八宝村、大野猪沟村五村,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8013人。
合并后的三源浦朝鲜族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人口45994人,20个村。
合并原因:三源浦朝鲜族镇是我县的准经济强镇,通化市将利用三源浦镇拥有军用机场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民航机场;红石镇的这五个村地理位置靠近三源浦朝鲜族镇,划入三源浦朝鲜族镇后,有利于做大做强三源浦朝鲜族镇,成为该区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辐射周边。
三、撤销太平川乡,划归圣水镇镇管辖称圣水镇。
原圣水镇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2387人,16个村。
原太平川乡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6976人,5个村
合并后的圣水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29363人,21个村。
合并原因:太平川乡面积小,人口和耕地都相对较少,地理位置靠近圣水镇,撤并后,便于中心镇的发展
四、撤销全胜乡,划归孤山子镇管辖称孤山子镇。
原孤山子镇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22590人,18个村;原全胜乡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6495人,8个村;
合并后的孤山子镇,总面积281平方公里,总人口29085人,26个村
合并原因:全胜乡面积小,人口和耕地都相对较少,地理位置靠近孤山子镇,撤并后,便于中心镇发展,使其成为该区域的中心,并辐射周边。
经过调整,我县12个镇、3个乡,乡镇平均面积由原来的152平方公里增加到22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7312人增加到25404人。
待方案批准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人口规模;定远县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5903
1 引言
行政区划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内,在综合地理、历史、经济的基础上,根据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行政管理区域进行划分和调整。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1]。
国外关于行政区划的调整研究已将定量研究引入到行政区划调整中,起步很早而且有了很多尝试。例如,瑞典的乔克普森等做过许多类似的探讨,很具有理论意义,但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缺乏实践性 [2,3]。当前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还是以定性分析和主观判断为主,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大多数是通过经验对乡镇进行硬性撤并。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理学者试图为行政调整提供一种定量的标准,其中最具成果性的是王德等人开发的城镇势力圈的分析计算机系统[2,3]。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对目前的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本文就是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对滁州定远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提出优化方案。
2 研究依据
2.1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因素
(1)乡镇人口规模。中心大城镇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评估一直都是城镇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具有不同的规模效益[4],通过研究区的人口规模标准来确定乡镇调整的保留个数。
(2)乡镇势力圈范围。
乡镇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研究区的行政范围与经济范围大体上保持一致,以便调整后更好地促进研究区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效率。本次研究就是以人口作为乡镇规模计算乡镇势力圈。
(3)乡镇的空间联系。
空间联系在行政区划调整上主要体现在对乡镇势力圈范围的划分和对有联系的乡镇进行区划调整上。本文就是利用GIS方法,从空间联系上进行考虑。
2.2 乡镇区划调整的原则
(1)包围合并原则。
如果一个乡镇的势力圈完全被另一个乡镇的势力圈所包围,此乡镇应划入另一乡镇。
(2)合理性原则。
中心城镇的势力圈范围较大,会影响其他乡镇的范围计算结果,因此划入中心城镇的乡镇不超过2个。
(3)完整性原则。
如果将一个乡或镇拆分为几部分并入周围的镇,会造成管理混乱。所以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我们要保持乡镇的完整性,不拆分原有乡镇。
(4)综合性原则。
在调整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历史社会因素。
3 研究方法
3.1 乡镇规模的确定
需要保留多大规模的乡镇,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由罗伯塔・卡佩罗(Roberta Capello)等对乡镇规模的研究中得知,城镇存在有效规模[5]。因此本论文也用乡镇人口来代表乡镇的规模。
借鉴了俞燕山对我国城镇的合理规模和效率的研究结论:1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的小城镇效率最高,其次是人口规模为5~10万人的小城镇,再其次是人口规模为3~5万人的小城镇,最差的是人口规模为1~3万人的城镇 [6-7]。城镇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城镇的规模扩大而增大。
3.2 乡镇势力圈的划分
乡镇势力圈的计算首先要生成一个连续空间,所以选择栅格数据结构[8]。根据重力模型[9]和城镇势力圈分析的计算机系统[3]可将本次乡镇势力圈范围的计算公式定为:
Fij=Mi/d2ij
式中: Fij是i城镇对j区域的辐射强度;dij是i城镇与j区域之间的距离;Mi为i城镇的人口规模量。
3.3 GIS的空间分析
ArcGIS集成了多学科的最新技术,其为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空间分析早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10,11]。本次研究就是基于人口规模的确定以及乡镇势力圈划分计算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对人口以及距离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基于GIS软件空间分析上的行政区划调整。
4 定远县乡镇行政区划案例
定远县是安徽省滁州市的市属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东接滁州市南谯区,西邻淮南市,南依肥东县、长丰县,北连凤阳县、明光市。定远县总面积2890 km2。总人口65万人左右(2000年末)。
4.1 乡镇规模分析
在2000年时共辖有16个镇、21个乡和2个未批乡,最少的为旱庙未批乡7672人,定远县的人口规模差异还是比较大(基于第五次人口调查)。定远县的人口差异比较大,城镇化水平相当低。有必要对定远县2000年时的 39个乡镇进行合并工作。
在对定远县人口规模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之前的乡镇规模有效性研究的结论,确定本文撤并后的人口不少于1.5万人作为本次乡镇撤并的基本规模参照标准。
4.2 定远县乡镇势力圈计算
4.2.1 乡镇间的距离统计
在对定远县栅格地图矢量化的基础上,通过 ArcGIS 的 Anaysis Tools 工具中的 Point Distances 计算所有乡镇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得到 39×39 个记录。剔除距离等于 0 的记录,得到 39×38 个记录,是任何一乡镇到其他乡镇距离统计。最后确定本次研究的栅格像元大小为800 m×800 m 适宜。
4.2.2 计算乡镇势力圈
在ArcMap下,启动ArcToolbox工具,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Raster CreationCreate Constant Raster工具,生成定远县的栅格数据,格像元大小为800 m。利用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From RasterRaster to Point工具,将上一步生成的完全包含定远县的栅格数据图,转化为点状数据图并确定定远县区域内点的个数为4971个。利用ArcGIS 中的 Analysis Tools工具的Point Distances来完成。得到距离记录的表格,并将含有乡镇人口数据的表格与新生成的表格合并,建立Fij新字段,并插入到新建立的字段中。然后统计出Fij的最大值,将生成的新表格与前面的栅格数据生成的矢量点数据属性表进行合并,最后将合并属性表的矢量点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然后对栅格数据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得出每个乡镇的势力圈范围,结果如图1所示。
将乡镇势力圈的栅格数据转化为面状数据。通过以上步骤统计其面积和人口数据(见表1)。
5 定远县乡镇区划优化调整和对比分析
5.1 定远县乡镇区划调整
按照之前介绍的乡镇合并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各乡镇的人口撤并标准的基础上,应该对定远县的乡镇做以下调整:程桥乡、斋朗乡并入定城镇,青洛乡、年家岗镇、严涧未批乡并入炉桥镇,靠山乡、青山乡并入永康镇,九梓乡、站岗乡并入吴圩镇,旱庙未批乡和高塘乡并入张桥镇,朱马乡、仁和乡并入藕塘镇,岱山镇并入池河镇,练铺乡并入三和集镇,东兴乡并入西卅店镇,天河乡并入桑涧镇,界牌集并入大桥乡,并且撤乡为镇。合并后的乡镇区划如图2所示。
通过本次调整,定远县撤掉了 18个乡镇,保留了 21个乡镇。
5.2 定远县乡镇调整优化对比分析
对比定远县的实际行政区划调整(实际保留了22个乡镇),结果只在界牌集镇划不划入大桥乡有着不同的意见,考虑到大桥乡和界牌集镇的人口规模都小于1.5万人,乡镇势力圈的范围有着重叠的部分,而且合并之后可以发挥城镇合并的规模效应,并且考虑到大桥乡行政中心的地理位置,所以优化方案中把界牌集镇划入了大桥乡并且撤乡为镇。
6 结语
以定远县为例,在ArcGIS中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行政区划调整,为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目前我国的城市乡镇发展基本都是依靠道路交通来发展的,越是交通便利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才越好,因此,在做乡镇区划的时候,得考虑到交通和地形等要素,所以必须认识到用时间距离去代替单纯的空间距离是大的趋势,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运用,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认识到在做GIS分析的时候,如果能预测各个乡镇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以此来预测势力圈的变化,则得出的结果对将来行政区划的调整更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 君,温 军.行政区划变更与区域经济发展――以白银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4,14(3):50.
[2]王 德,郭 洁.乡镇合并与行政区划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2002(6):72~75.
[3]王 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HAP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24(12):37~41.
[4]俞燕山.我国城镇的合理规模及其效率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84~89.
[5]朱 玮,王 德.从“最佳规模”到“有效规模”[J].城市规划,2003,27(3):91~96.
[6]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4.
[7]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8]ZEILER M.为我们的世界建模[M].张晓祥,张 峰,姚 静,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1~60.
[9]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16~121.
[10]Haining R.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Fischer M,GetisA.Recent developments in spatial analysis[M].Berlin:Spring,1997.
我市中心城市扩容部分区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意见,已经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批复。前一段时间,经过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目前,已经具备了交接条件。今天召开有关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交接工作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交接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中心城市扩容工作的简要回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心城市扩容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市从2009年6月开始着手中心城市扩容工作,当时主要做了一些前期的调研、论证等基础工作。2010年6月,市委书记蓝军在市委第九次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都强调了要抓紧做好城区扩容工作;市长孙鸿志也在多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城区扩容工作步伐,尽快打造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经济圈。从那时起,我市城区扩容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计划分三个工作步骤:第一步是进行城区扩容;第二步是成立江南区筹备处;第三步是建立江南区。目前,相关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一)城区扩容工作进展顺利。在宁江区、扶余县、前郭县和经济开发区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市上报的行政区划调整意见已分别于2011年4月2日和2012年7月16日获得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城区扩容的各项工作已基本结束。
(二)准备成立江南区筹备处。筹备处作为过渡机构一方面抓好江南区的筹建工作,另一方面负责未来区域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2012年,我市已将此意见上报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于近期在批复意见中明确提出,允许我市抽调人员先着手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机构暂不设立。为了保证城市扩容工作的连续性,在此期间,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考虑,确定在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基础上,建立旅游经济开发区,上报省委、省政府批准。
(三)组建旅游经济开发区筹备处。按照省委、省政府批示精神,5月15日,市委召开了第八次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旅游经济开发区筹备处,明确筹备处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与市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发区筹备处规划范围包括扶余县新划入市区的社里乡(含社里林场)、前郭县新划入市区的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咚勒赫村部分、王府站镇一部落村以及坝区、干渠辐射的灌区和乾安县范围内的花敖泡、道字泡、有字泡。旅游经济开发区筹备处的设立,必将对该区域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未来市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我市中心城市扩容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市中心城市扩容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区人口规模、城区管理现状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对现实的城区管理体制的理顺和未来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市、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市委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市要实现“双一五”目标,即GDP达到15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50亿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好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狭小这一“瓶颈”问题,这就需要尽早做好城区扩容工作。城区扩容后,不仅可以加快中心城市的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扩充经济总量,也必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理顺的地方。历史上江南、江北是两个行政区域,两地群众生活习惯和城市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目前的一市一区明显不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建立旅游开发区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矛盾,为城市的更快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有利于旅游开发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与周边区域的土地、管理及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等多种问题。建立旅游开发区不仅可以化解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类矛盾,也可切实维护周边区域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城区扩容,不仅对原有的城市居民有利,而且对扩进城区的农民,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变成了城市市民,他们必将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适应城市生活,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必然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三、交接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搞好交接前的调研摸底和登记工作。把基础情况搞清,这是搞好交接工作的基础。各交接工作组要按照分工,会后抓紧进入工作状态,对涉及的人财地物等情况要认真调查,做好登记和履行必要的手续。从今天起,与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关的机构、编制、人员、国有资产和除正常开支外的预算内外资金要全部冻结。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数字以2012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
(二)要强化责任,确保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各参与交接工作的县区、市直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把握好交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按照职责分工,把责任落实到县区、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实事求是,对在交接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推诿扯皮。对工作中不负责任,影响交接工作大局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和必要的处分。
(三)要有大局意识,确保社会稳定。在交接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处理交接工作中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既要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涉及交接工作的县(区)、乡(镇)、村(屯)的干部群众,交接前后情绪不变,秩序不乱,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四)要保证时间,按时完成交接工作任务。这次区划调整交接工作工作量大,特殊情况多,时间性强。要求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参与交接的各级干部要和单位工作脱钩,强化时间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要按照交接方案的要求,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交接任务。
四、切实加强对交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市政府成立了交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交接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成立四个工作组负责具体接收工作。前郭县、宁江区、旅游经济开发区以及涉及的乡镇政府都应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选派得力的干部参与交接工作,切实把交接工作当作当前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尤其是旅游经济开发区筹备处,作为接收方要做好各方面的接收准备,在每个接收组里面都要安排素质好、懂业务的干部。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力量,坚决打好交接工作这个阶段性的攻坚战。
我将会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角度来探讨行政区划的地名管理,书本中此章分为行政区划管理和地名管理两个模块来探讨学习。我们也在老师的带领学习下,了解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将以论文的形式来总结我所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我所理解的行政区划:
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为了维护其政权,都必须建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政权体系,而国家政权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结构。一个国家行政区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关系到中央能否有效地统率、指导地方和地方政权能否有效地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职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鉴于行政区划在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各国对行政区域的划分都十分重视。我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的行政区划都由中央最高决策层负责,并以皇帝诏书的形式颁布实施,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一般由皇帝直接审定。每当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都会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的调整,以便建立相应的政权,巩固其统治。以后,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十分重视,针对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然后,我们先来一起和我一起了解行政区划的定义:
简单的说,行政区划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公共行政事务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行政区划,就是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国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以便于在各级行政区划内设置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公共行政事务。
我国的行政区划框架是地方政府组织系统里的基础。现阶段我国行政区划框架除了中央一级、地方的行政区划是三级制和四级制并存,大多数地方是四级制,及省、市、县、乡四级。
“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是指本人所在单位的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比如单位在北京市区,归北京市辖区管辖,那么划代码就是110100。
地区划代码,也称行政代码,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一般执行两项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该标准对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的代码做了规定,用六位阿拉伯数字分层次代表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来源:文章屋网 )
内在动因
《决策》:近年来,区县一级的行政区划调整呈现燎原之势,这一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您对此有何观察?
张占斌:行政区划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密切相关,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归根到底都是解决“发展”的问题。
而对于当下火热的行政区划调整现象,如“县改市”,不仅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新一轮城镇化有关。因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县与市的级别不一样,权限也不一样。“县改市”可以更好加快城市建设,特别是城镇化建设,这点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比较突出。另外,有些地方通过行政区划,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
《决策》:对县域治理,体现在县域的顶层设计上,“县改市”作为县域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方式,它的内在动因有哪些?
孙克强:从经济学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始终是矛盾的统一体,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但始终是在矛盾中,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中,行政区划对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它是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所有的关系归根到底都是行政区划的问题。
改革开放近40年,地方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好比讲原来是个小孩,现在身子长高了,但小孩穿的衣服还是以前的,与身高不匹配,原来的衣服已经束缚了他的成长。这就是说过去的行政区划已经束缚了当下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最近行政区划形成一股热潮?这是最根本因素。
总体来说,目前行政区划阻碍经济发展,在发达地区表现充分,在欠发达地区也同样如此。只是两者在表现的程度、形态、现状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行政区划阻碍经济发展,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同样存在;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矛盾的程度、矛盾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三是解决矛盾的方式和手段,各个地方根据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包括当地各种资源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解决行政区划束缚的方式不一样呢?主要是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一样,解决方式就不一样。
《决策》:“县改区”同样作为县域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方式,与“县改市”的区别在哪?
孙克强: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县级市与地级市的区虽然是平级,但在行政权上却不一样,县级市是独立的行政单位,区不是,是不完整的行政单元。另外,“县改区”后,区的权限变小,比如划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将纳入到城市来进行通盘考虑。以江宁划入南京市为例,江宁的建设权就不属于江宁,而是由南京市来统一规划,包括基本设施的建设,要由南京市调配全市资源。
而“县改市”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在政府的功能定位上,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市以非农业为主;第二,因政府功能定位的不同所带来政府部门设置和编制也不同,县涉农部门较大,而市则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部门为主;第三,在自和审批权上,市比县也享有更多;此外,市在一些政策优惠的获取、对外招商引资等方面也比县更有优势。这些都是区所不具备的,因为区是一个不完全的行政机构。
城镇化新动力
《决策》:“县改市”能否看做是县域经济探索的一种模式?又是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孙克强:县到市肯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机。一方面,“县改市”以后伴随着自的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作为市这个层面,改市以后发展的重点、发展的内容、形态和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以农业为主,现在以城市建设为主。
“县改市”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还是一个高级阶段。无论是工业化、新一轮城镇化,最终的发展都要回到发展的根本的目的上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地方通过“县改市”来提高它的城市化水平,为其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决策》: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家正在酝酿的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将推进行政区划创新,改革设市模式,启动“县改市”工作。您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改市”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占斌:首先,从国家新型城镇化纲要中,增加更多的城市,稳步健康的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从理论和出发点来看,通过设市,包括“县改市”、“ 县改区”等行政区划方式,更好地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
其次在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方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差异和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哪些县要改,哪些不能改,要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去审核决定,但从总的方向上来讲,一些有条件的县,有潜力的县,可以通过“县改市”去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刘勇: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扩大内需的作用;扩大内需首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在新常态下应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新想法、新思维。
那么在新一轮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区划成调整为一种新想法、新思维,依托行政体系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一方面通过“撤县设市”来解决经济上的城市建设资金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当下处在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通过“县改市”获取更多的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些地方的动力所在。
规避“天花板效应”
《决策》:当前,对于“县改市”的评价褒贬不一,您是如何看待的?
孔繁斌:“县改市”在形式上,属于行政区划、行政层级和管理体制的一项内容,换个角度来看,行政区划也可以称为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治理的一种制度性工具。这样一个制度性工具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怎么去衡量和评价它所带来的结果,其实是认识“县改市”等问题的一个思考框架。这就需要对“县改市”的一些前提和背景进行充分分析和把握。从地方的实践来看,涉及到县域顶层设计层面有两种思路可循。
第一种思路是行政区划、行政层级以及隐藏在背后的资源配置权利的强弱程度影响了属地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区划的升级来获得更多的自主决策权,通过更高行政层级的权威性及其所拥有的资源配置的权利来减少在地方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因层级决策权限而产生的低效的、非自主的状况,这是过去地方政府所采用的一种普遍思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思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有行政区划就会有边界和层级的限制,而且它也有着很高的风险性和很强的“天花板”效应,比如“假城市化”、城市建设债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在新一轮的全面“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国家也特别提出要在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新的治理结构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治理结构现代化的平台,从这点来看,还有第二种思路。打破和取消行政权分割所带来的发展的壁垒,加强不同地区、城、县之间的横向合作,特别是在当下市场要素的充分流动下,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需要更多的协作和合作,充分引入市场的作用,切实激活社会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思路更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在既有的一个行政区划、行政层级不变的情况下,怎么通过促进不同治理主体、行动者之间更有效合作来解决问题,从国家改革的战略方向上来说,是倾向于后一种思路的。
如何看待“县改市”的好坏,关键看处在怎样的条件和情景下进行“县改市”所带来的结果,衡量“县改市”好坏的标准,主要看是否充分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融合和共同演进,是否产生不同治理行动主体之间围绕公共服务而带来更紧密、更有效的合作。
据南方日报,日前,佛山市南海区“园镇融合,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新闻会正式对外公布,为理顺佛山高新区管理机制、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区域价值,南海部分镇街已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罗村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狮山镇,同时将大沥镇管辖的颜峰、横岗、兴贤、谭边、高边5个社区居委会调整至狮山镇管辖。佛山高新区管委会方面表示,佛山西站规划建设工程涉及狮山、罗村和大沥的大片区域,这三个镇街行政区划的调整,将为佛山西站建设提速。
此轮行政规划调整后,南海区辖6个镇、1个街道。新狮山镇总面积扩至330.6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增加至67.42万人,管辖27个社区居委会和42个村委会。在原来东、西区社会管理处的基础上,再另设大圃社会管理处和罗村社会管理处。新大沥镇面积减少至95.9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为56.64万人,管辖39个社区居委会。
而对于以打造“千亿大镇”为目标的狮山来说,新狮山成立后“天时地利人和”,大沥生物医药园、德国医疗谷项目、罗村的新光源和口腔医疗器械等都已是未来南海高新区代表性的龙头项目。目前狮山正加紧制定“雄狮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中部片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GDP超10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狮山成为中国经济产业重镇。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灿儒表示,南海这轮行政区划调整,一是促进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与狮山镇实现园镇融合,加快南海中部崛起,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二是便于佛山西站的建设和管理。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大家在新狮山镇的行政区划图中可以看到,除了丹灶镇部分区域外,现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和整合后的狮山,区划界限基本一致了。”郑灿儒解释说,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新区与狮山镇的融合,形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格局,强化片区统筹发展能力,理顺内部职能。
上个月,广佛都市圈四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的佛山西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并将引入新建的贵广、南广铁路和珠三角城际铁路广佛环线、佛肇线以及规划建设的深茂铁路等5条线路。
“佛山西站已经开工,通过这次区划调整,佛山西站所涉及的原狮山、罗村和大沥片区,可以实现更好的统筹,更好地配合西站建设。”佛山高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士介绍说,佛山市政府已批准成立了佛山西站管理局,负责西站建设各方面的推进工作,从长远来看,南海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佛山西站的建设和管理。
刚才,同志就这次镇级机构改革作了全面铺排部署,同志也把省政府对我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要求作了传达,同志就这次镇级机构改革涉及人大的有关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过会儿,书记还将作重要发言,但愿大家当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服从大局
我县乡镇曾经在1992年、199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整,应该说前两次调整都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着市场经济体系体例的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和县镇财政治理体系体例改革的实施,乡镇的行政职能和治理方式发生了转变,现行镇级行政区划已不能适应甚至束缚了市场经济前提下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县各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不公道、财政负担较重等问题,从而造成镇级财源培植难、债务化解难、职能转换难、社会事务发展难、干部调整优化难的客观现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深化镇级机构改革,降低行政工作本钱,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调整现行镇级行政区划,是顺应改革发展需求,加快郫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要。行政区划是一个行政概念,属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需跟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沿海发达地区乡镇均匀人口一般达到5--10万人,而我县按19个镇计算均匀每个镇仅有2.5万人、非农业人口除郫筒、犀浦、红光、唐昌、安靖镇外,其余镇都在2000人以下。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必需实现城镇人口和出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现有各镇不管是人口总数仍是城镇人口规模均不能形成集聚发展效应,难以推动城镇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城乡一体化推进乏力。因此,我们必需立足推进郫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
(二)调整现行镇级行政区划,是优化县域出产力布局,促进出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需要。行政区划调整的终纵目标是促进出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公道有效地配置出产要素,统筹考虑出产力布局和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整合城乡资源上风,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目前,我县现有的19个镇中,除郫筒镇以外,辖区面积均不足30平方公里,20—30平方公里的镇有12个,占63%。因为高新区整合后,合作镇仅剩下3.5个行政村。从工业结构上看,良多镇工业结构雷同,行政边界相连,既不能形成区域性良性竞争,又不能形成会萃发展效应,而且在行政治理和基础举措措施建设上也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从而造成了出产要素和治理本钱的极大铺张,不利于县域经济的优化布局和快速发展。因此,只有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城乡规划,构建城镇体系,整合要素资源,推进工业互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三)调整现行镇级行政区划,是转变行政职能,降低行政本钱,化解镇村债务,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全县由19个镇调整为15个镇,精简幅度达21.1%;均匀每镇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3.2万人;镇行政编制由以前的465人,拟核减为418人,精简幅度达10.11%;镇领导职数168人,拟核减为103人,精简幅度高达38.7%;镇党政办事机构105个,拟核减为68个,精简幅度达35.2%;镇党政办事机构领导职数210人,拟核定为68人,精简67.6%。改革后可减少人头经费和办公用度等支出,并通过盘活资产、置换债务等,还将带来可观的间接效益。同时通过精简机构,可改变职能错位、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的现象,真正使各镇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围着农夫转,带着农夫干,引着农夫富。
(四)调整现行镇级行政区划,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步队,进步行政服务水平的需要。我们常说,只有减少农夫,才能致富农夫。同样,只有精简机构,减少职员,才能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在干部步队中形成压力,产生动力,激发活力,从而进步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治理协调镇内设机构和公益事业机构,促进和增强为农服务,进步镇机构的调控和协调服务能力,从而以“精简”促“精干”,以“简政”促“富民”。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此次镇级机构改革重在使镇布局更加公道、镇机构运转更加高效,其指导思惟是:当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惟,站在“权为民所用”的高度,全面贯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按照凸起建好县城和区域中央镇、培育特色镇的要求,尽快形成以县城片区为龙头,中央镇为重点,特色镇为基础,规划科学、布局公道、重点凸起、有利发展、特色光鲜的发展格式。根据省、市的有关要乞降上述指导思惟,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慎重决议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从总体上看,全县泛博干部群众对方案的认可度较高,同时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应该说,这次我县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自始至终是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进行的,整个决议计划过程是慎重的,调整方案是可行的,操纵程序是合规正当的。特别值得夸大和肯定的是涉及调整的镇领导班子,他们基本做到抓工作人心不散、措施不减、服务不软,表现出了较强的党性原则和大局观念,使镇上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有序推动,维护了社会不乱。当前,各镇各部分要掌握好着力点,确保改革到位。
(一)有序整合,搞好行政区划调整。配套行政区划调整,我县已对镇级班子作了部份调整,当前最枢纽的问题是调整后的新班子要尽快进入状态,迅速履职尽责,确保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序推进。一要宣传发动,形成协力。各级各部分必需从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泛博干部群众对本次改革的理解与支持。新的镇党政领导班子要迅速进入角色,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快召开各镇干部会,对近期方方面面工作进行铺排部署。二要办好交接,完善手续。目前,镇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刚刚起步,各相关镇要迅速组织专班收拾整治撤并镇的档案、清理资产、审核财务、公告、划转债务、置换票据、办好交接、完善手续,尽快实现区划整合。
(二)规范运作,抓好镇级事业机构改革。凡是触及到利益关系调整的改革,必定会有阵痛、有风险,必需把阵痛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把风险在可以预见的情况下降到最低。因此镇级事业机构改革要稳步推进。一要调查摸底,核实数据。各相关部分必需落实分管领导,组织专门气力,对下设事业机构进行调查摸底,对职员数目、职员结构、资产状况和资料档案等彻底进行清理核实,分类造册建档,并对镇级事业机构先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工作。二要科学论证,制定方案。在职员分流上,组织、人事部分要配合相关职能部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公然、公平、公正”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制订镇级机构改革和职员分流方案,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用人导向,确保镇级机构改革平稳过渡。三要有情操纵,稳妥分流。精简镇级机关职员,分流事业单位职员,清退临时职员,我们既要讲够大道理,坚持大原则,同时也要在前提和政策答应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给那些被精简、分流、清退的职员解决难题,有情操纵,把这些工作深入细致、入情入理地做到家了,就会让他们心理上更能接受,便于争取他们对这次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尽力使改革的震惊小一些。要积极探索鼓励富裕职员创办经济协会组织、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的新路子,确保分流职员流得出,有事做,充分施展他们丰硕的农村工作经验,带领农夫增收致富。对分流职员要兑现他们的安顿补偿资金,匡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三)搞好配套,深化镇级财政体系体例改革。我县镇级财政体系体例改革,按照市上的同一部署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体例框架的要求,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当前必需配合镇级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进步镇级财政保障能力。一要积极组织收入。按照已经界定的县镇收入范围和超收分成比例,加鼎力度组织税收入库,做到应收尽收,被撤镇的收入计划纳入并入镇一并考核。二要严格财政支出。按照新体系体例界定的镇级财政支出范围,严格执行预算支出,严禁支出的随意性。同时,要当真执行政府采购轨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轨制,降低政府采购本钱,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要规范镇级会计核算。充分施展镇会计核算中央的作用,对镇级财务实行集中会计核算,镇会计核算中央要代管村级财务。现在镇级核算机构健全、职员齐备,枢纽要健全轨制,规范运行,县财政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监视。四要积极化解镇级债务。被撤并镇原有的资产、债权债务全部划归新的镇。被撤并镇以政府名义或由政府组织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不得随意变更,其权利和义务均由并入镇继续。对镇级债务要弄清底数、锁定基数、整体划转,确保债务有下落,不悬空。按照“资产、职员、债务处置整体考虑,同步进行”的要求,制定债权债务处置办法,各镇不得擅自处置,县上将统筹掌握,分类解决。
三、严厉纪律,增强保障
镇级事业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班子调整、债权债务划转、职员分流、资产处置和部分业务整合等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原则性强,涉及利益广,各级各部分必需具备大局意识,通力合作,严厉纪律,保障有力,确保我县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一)增强工作纪律,确保有序推进。一要严厉财经纪律。财政、审计部分要锁定撤并镇的债权债务,在整合期间,不得新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并入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国有、集体资产的监视治理,防止资产流失,严禁转移隐匿资产,严禁弄虚作假侵占公共财务;严禁突击花钱,私分公款。二要严厉人事纪律。各部分必需听从县委、县政府的同一铺排和指挥,积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严禁任何部分和单位以任何形式干涉干与机构设置和正常的人事铺排。镇级单位撤并,职员分流,必需坚持公然、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组织、人事部分指导下,在纪检、监察部分的监视下进行,严禁暗箱操纵,确保优秀人才留得住,分流职员流得出,不泛起大的不不乱因素。
(二)理清工作思路,尽快走入工作正轨。区划调整后,各镇、街道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新班子到位后,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整合发展上风,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路子。按照新的职能对本镇、本街道重新定位,确定工作目标,及早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新组建镇、街道办事处要站在更高的出发点上,加快工业集聚、人口集聚,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治理,进步城镇发展水平。各相关部分要加强对新组建的镇级事业机构的工作指导,匡助其尽快步入正轨,正常运转。通过各方面的扎实工作,使群众真正从区划调整中得到实惠、看到远景、增强决心信念,实现区划调整的预期效果。
(三)维稳安全不放松,确保社会政治不乱。不乱压倒一切,改革和发展需要不乱的社会环境。要当真落实7月14日,市委书记对我县工作的重要批示,抓好安全不乱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辖区负责制,并入镇要切实负起被撤并镇的安全不乱工作。一要搞好工作,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新矛盾。要紧密亲密关注并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构词惑众,果断查处那些别有专心的人,严肃打击干扰、阻碍改革正常进行的行为,千方百计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干部群众工作糊口中的实际难题,要主动关心,提出的公道要求要尽可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二要狠抓安全出产不放松,维护安全不乱。要抓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重点抓好节前安全、食物卫生、旅游交通、防火、防盗和节假日治安等安全,大家一定要有强烈的安全工作意识,刻不容缓、绝不松懈、倾泻精力,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全力以赴抓好近期安全工作,确保社会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