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廉洁文化建设综述

廉洁文化建设综述

时间:2023-06-06 08:5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廉洁文化建设综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廉洁文化建设综述

第1篇

1.1通过视觉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医院建有人性化的标识系统,建有网站、院刊等文化传播平面视觉系统,为员工征订报纸科技类刊物,建有职工休息区域、食堂、文化长廊、图书馆等设施,为不同工作岗位制作个性化的工作服,不断为职工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氛围,使医院理念在人文关爱中得到体现。

1.2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实现知行信统一。我院通过把人性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制度建设中,赢得人心,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医院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并编入员工手册人手一本,以空姐式病区服务礼仪规范为模版制作成视频在全院进行推广,达到职工行为的高度统一。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实施了131人才工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人事劳资改革措施,真正做到能者给平台,真正做到劳动付出与劳动所得成正比,在院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职工行为与医院目标实现高度统一。

1.3通过理念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的向心力。把确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医院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塑造医院文化的支撑点和内在基础[1]。我院拥有独具特色的医院精神、服务理念、院歌等理念识别系统,阐明了我院职工对待工作、患者、同事、医院的态度、价值和目的,引导全体员工努力遵循和传承“精勤亲进”的医院精神。医院理念文化中的医院精神既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又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弘扬“科技兴院,文化传承”的理念,医院每2年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节活动,每年举办护士节、医师节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凝聚团队合力,使医院充满生机和活力。

2把握特点,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医院行业特点,拓展工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营造文明行医、人文关爱的优质服务氛围,并成功打造了三个特色教育品牌。

2.1打造“茧园清风”品德教育品牌。全面加强医院干部员工的道德教育,举办乐仁学院茧园道德讲堂活动,举办“寻找身边的好人”征文演讲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道德人物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员工。组织开展廉洁文化“进病房、进科室、进支部”的三进活动,建立廉洁文化角、廉洁文化长廊、茧园清风展示厅等党风廉政教育阵地,开展“观廉、习廉、述廉、评廉”活动,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医院荣获“苏州市廉洁文化示范点”称号。

2.2打造“导师制”专业教育品牌。全面启动青年医师、青年护士规范化统一管理方案,组织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实施以“带思想、带作风、带技能、带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作者简介:李欣,女,本科,主管护师。“1+1”工程,通过签订师徒合同,详细规定“传、帮、带”任务,开展技术练兵擂台赛、医学综述比赛、病历比赛、教学多媒体授课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年员工、青年党员的业务水平。

2.3打造“红色茧园”党性教育品牌。以党的政治理论为内容,开展“红色”激励教育,定期召开党员大会,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形势报告会、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强化全院党员的党性观念。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教育效果的转化,直接落实到行动上,通过开展义诊活动、健康咨询、无偿献血、结对共建、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医院荣获江苏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4名医护人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团队荣获“感动昆山人物”,医院荣获昆山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优秀组织奖。

3贴近职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

要激发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就必须从以前的单向教育,转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发意识。为此,我院建立院领导接待日、院领导联系点制度、职能科联系点制度,开通了院长、书记信箱,每年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和党员建言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召开职工座谈会,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关注职工思想动态。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运用网络、微信、QQ等载体,搭建便捷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努力净化医院的思想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得到最大发挥,更好地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医院发展。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特有的相融性与亲和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职工业余生活的各类职工喜爱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关心职工日常生活,实施员工安康工程、职工关爱工程,让职工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关心青年职工,为单身青年举办联谊会,强化了职工对医院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4深化内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第2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转型不断加快,而在此过程中,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问题日趋显现,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公共行政的现代化,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有序的发展,损害了政府的良好形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就政府现有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进行简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尽早地解决行政伦理的失范问题。

关键词:行政伦理;失范行为;伦理规范

中国正处于极度的转型时期,由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发展不平衡,行政行为不当,行政管理机制不完善,行政监督缺位等原因,使得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情况时有发生,处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核心力量―公务人员出现了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行政伦理问题已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公务人员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表现

1、行政伦理的内涵。行政伦理就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行政伦理失范的概念。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权力运行的过程中,置行政伦理的规范与原则不顾,假公权以济私利,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从本质上来说,是行政权力的异化现象。

二、目前转型时期政府公务人员行政行为失范的原因

1、公务员自身素质不高

公务员作为国家政治公正和道德风尚的检验和标志,其行为中存在着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危害巨大。行政主体行政伦理自主性的缺失和行政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背组织纪律和社会公德,行政人员会不顾行政伦理规则与规范,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失控现象的发生时有出现,因此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实现行政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可以提高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2、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们过去曾经发生过各种错误,固然与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行政伦理失范的客观条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

3、相关配套的法规、制度及行政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造成许多管理上的漏洞,难以给公务员一个外部良性的约束,其体制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泛化,用人制度不公开,人浮于事,因人设事,人满为患,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的虽制定了法律制度,但因为规定不够详细具体,或者制度不配套,有关监督制约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行政伦理失范。

4、滥用权力,

受传统的官本位和特权思想影响深,使得一部分官员服务意识淡薄,特权思想浓厚,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盛行,对待下属和人民群众漠然视之,对上级阿谀奉承,独断专行,使原来的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受到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的强烈冲击。权力的滥用,这导致了诸多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

三、治理政府行政人员行政行为失范的有效对策

1、提高行政人员的伦理意识和责任观念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培训,让政府的行政公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伦理意识,培养政府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习惯和伦理反思、批判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应更加注重公务员自身建设,建设廉洁政府,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有利于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

2、强化行政人员的角色意识和行政精神

通过职业伦理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行政伦理途径的法制化途径,规约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同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来树立行政人员的责任角色观念,这样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获取较高的社会支持与服从促进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增强行政主体的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政府。

3、加强对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监督

建立健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保证行政伦理规范建设的重要基础。行政伦理监督的形式有多种,如政党监督、行政监督、立法监督、民主监督等,它们相互结合,构成行政道德监督机制的基本内容。当前应提高社会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以及自我监督,同时加强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的相关制度建设,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督促政府依法行政。

4、重视行政文化建设,创造行政选择的伦理氛围

受传统文化、制度约束机制的缺失,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未得到及时有效地遏制。这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伦理失范的进程。必须从道德内化、典型引导两方面来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组织文化,创造行政选择的伦理氛围,树立“竞争”意识。

结束语:行政伦理作为对政府行政人员职务活动的规范和准则,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和治理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失范行为,维护公共利益,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才能有利于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如婷.中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4):8

[2]郑捷文.对我国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4(1):17

[3]陈秀珍.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

第3篇

【关键词】公共部门 绩效管理

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观点

公共部门是指以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机构,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部门。绩效,一般是指“系统表征管理领域中的成就和效果”,它最早在工商企业中使用。它可以综合代表效率、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内部激励结构、企业文化等各种指标,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整合为可以衡量或评价企业行为的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Bredrup把绩效管理理解为计划、改进和进一步考察的过程,因为通过组织的结构、技术、系统和程序来实施组织的战略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而Ainsworth和Smith,Heisler,Quinn,Torrington和Hall等人从雇员角度把绩效管理的分解成计划、估计和修正,认为组织首先应该以目标与员工达成一致承诺,然后据之设定绩效的预期评价,最后通过相互反馈进行修整,完善目标并采取行动。Costello提出绩效管理应通过各个雇员或管理者的工作与整个工作单位的宗旨连接在一起,以支持组织的整体事业目标,这显然是从组织战略和组织文化的高度把管理过程和员工个体结合起来思考。而Walters提出绩效管理就是结合组织需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和支持,以尽可能高的效率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果,这又从多层面纳入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效率,对绩效管理进行了整合透视。

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结构与功能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价、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运用五部分构成。而有学者指出,我们应该从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的绩效衡量小组对绩效管理下的经典定义中发现,所谓的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同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化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因此,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和构成: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与意义:

首先,绩效管理可从几个方面提高员工的动机水平。一是通过绩效工资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三是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

其次,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组织文化建设。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双方的相互沟通。这种“参与式”管理方式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为组织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从某种角度讲,组织管理者的行为就是文化。对此,有学者提出绩效文化乃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灵魂。

再次,绩效管理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把人力资源的各项功能整合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并通过为员工设定个人目标从而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联系。同时,绩效管理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工作安排和来年的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

最后,绩效管理可以为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行为提供参考标准,将控制公共部门行为过程的权利客观化,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评估后,标准统一,基线合理,社会监督众志成城,这将给政府造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便会产生无限的内部动力,不断地改革和提高其运作效率,从而造就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效政府。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1、绩效评估面临着主体单一、缺乏独立性、广泛性和评估信息不对称等困难。有专家提出,应立足于地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因地制宜地使用通用指标,设计指标权重,使评估对象认可评估结果并正确有效地应用评估结果。如从制度层面构建多元绩效评估体系;以学科研究发展推进绩效评估工作;以实践为导向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机构、建立公共部门评估信息系统、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等。

2、体制问题是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关键因素。政府管理行为有效性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健全公共部门体制。有学者还指出,公共部门围绕绩效战略,不断推进绩效管理策略改革,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制度进行改革:一是推行分权化管理;二是改革责任机制;三是注重以结果为本的管理;四是确立顾客至上的理念。这是解决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体制的主要途径。

3、绩效标准的设置和指标系统的构建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应利用评估结果纳入评估标准,建立政府机关绩效分类分层级的指标体系,制定政府绩效与政策评价法,引进绩效通用评价框架。而厦门大学思明区绩效指标体系对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特点有六:部门指标与通用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相结合、正数指标与负数指标相结合、基本指标与修正目标相结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这是解决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的系统性缺失的有效探索。

4、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管理的根本价值尺度。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如果不能有效地减低公共部门的运作成本,就会遭遇失败。运用现代科技实现电子政务,可以增加行政透明度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产出。但电子政务的推行,也面临着职能范围的冲突、人员管理素质更新、软件开发与管理成本、政治体制本身的制约和政治决策非透明化等现实问题的挑战。因此,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电子政务与公共部门运作成本的关系及电子政务本身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推行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

5、绩效管理过程必须依靠充足和完备的信息系统的支持。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尚不完善,首先是信息收集困难且成本大,而信息的不充分、不完备又无法正确反映组织的实际绩效;其次是信息沟通障碍,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是最大的信息垄断者,其掌握的信息并不是如实地告知社会公众,这种信息的牵制性往往使得公众的意愿不能及时、准确、畅通地表达,政府也不能及时而充分地了解公众的意愿。就是在组织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由于层级太多,部门独立,又往往造成管理层级之间信息传递迟缓和失真。因此,建立健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这要求尽快构建起有效的政府活动状况和公众意愿信息反馈的渠道,保障信息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系统的迅捷顺畅的流动和获取。同时,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公共部门保持与公民社会的充分沟通”,这对改进公共部门绩效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