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酒桌上的礼仪

酒桌上的礼仪

时间:2023-06-06 08:5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桌上的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酒桌上的礼仪

第1篇

1、喝酒前先明确主题:宴请无非有两个目的,办事第一,感情所需。如果你做东,喝酒必然首当其冲;如果你做陪,一定要清楚该敬谁;如果你吃请,别人的心意你要领。无论是什么角色,切不可一上场就坐大,把自己搞成众矢之的。

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让下面的怎么做人?

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0、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1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12、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3、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客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叽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14、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

15、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厕所去,没人拦你。

1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17、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18、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19、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20、别玩虚的。千万不要拿凉白开作假,特别是给重要领导敬酒。如果识破了,一定坏菜了。

21、遵守协议。碰了酒杯就是一种协议,不要反悔、赖皮或作弊。如果较真了,不如不敬了。

22、集中用力。如果双方领导都同意“对阵”较量,切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手”,人的酒量是有限的,不要撒了胡椒面,最后还要领导伺候你丫的。

23、管好自己。酒后难免失色、失言、失态,但要控制到最低限度。领导可以把自己喝成群众,说东道西,但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喝成领导,称兄道弟。

24、代酒莫急。如果自己职位偏低,要记着勤给领导添酒,但不要抢着给领导代酒;如果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而这一任务落到自己头上,也要自然得体。有时,领导遇到好酒正想多喝两杯呢。喝多了会伤身,喝不好会伤心。

25、表示诚意。如果你不是领导,决不可一人敬多人,尽管你再有诚意、喝得再多;可以多人敬一人,让领导感到受用。尊重是相互的,自己管自己的。

26、量少不宜。敬酒时要看对方的酒量、态度、心情、酒风及现场氛围等,如果不碰杯,可适量而饮,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同时要一视同仁,尽管桌上有些女士、司机及其他随员没喝酒,但一定要一个不少的表示诚意。能少尽量少,量小话要到。

27、领导随意。给特别重要的领导敬礼,如果碰杯,且自己酒量允许,不妨表示、“我喝完,您随意!”以示自己尊重和诚意。别给领导定标准,别说自己不会喝,领导的酒量是自己定的,你的酒量是领导定的。

28、选好时机。不要选择领导正在吃菜或与人私语、聊兴正浓时敬酒,不然会你会遭白眼;给不太熟悉的领导敬酒时也要“敬话”,这对联络感情可能没有意义,但一定要借这个机会说。

第2篇

上班是行政秘书,下班是酒局秘书

何莹 24岁 行政秘书

网络上有个酒桌段子特别火热,说请客“一怕请了不来,二怕来了不喝,三怕喝了不多,四怕多了没节目”,因此在酒桌上,酒陪就显得很重要了。

领导每次喝酒都会找我安排地点,自然而然,我也会参与其中。日常的工作我不敢怠慢,下班后的酒局也一样不能轻视,毕竟领导请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就这样,我成了公司的“兼职酒陪”。

昨天公司又来几个客户,晚上老板请客,他嘱咐我一定要去。我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又成了酒陪人选。头一天陪客户喝酒的宿醉尚未退去,我的胃里依然翻江倒海,我于是推脱说身体不是很舒服。那知道老板直接来了句:“这是个大客户,为了公司的利益和未来着想,你就坚持下吧。不喝多就是了。”老板都这样说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客人到齐、大家坐定后,老板说:“今天我身体有些不舒服,还要开车,所以今天我就陪几位喝4杯,四季发财,好吧?这样,让小何(也就是我)陪你们尽兴,只要诸位开心就好。”我一听就知道惨了,但来都来了,在客户面前也不好说什么,没办法,只有陪着喝啊。

喝完白酒喝红酒,喝完红酒喝啤酒,喝得我那个惨劲就不说了!也不知道往厕所跑了几次了,反正就是脑袋不像自己的了,走路飞一般的感觉,最后我连自己是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早上,头痛得要死,还要到公司上班。还好,上班到9点的时候老板告诉我一好消息,说那几个客户喝得很开心,订单很有希望。虽然头还在痛,但我感觉至少没白痛。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陪酒了,虽然说为了那点工资不值得对自己的身体不重视,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在这现实的社会里撑起自己的一片天,我们现在是不得不这样做,就算我心里不愿意这样做,但家庭的重担也要压的我不得不这样啊。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心理专家解读:男人应酬为什么离不开女人

生活中或是荧幕上,我们经常会看见很多男人外出应酬都会带女性陪伴。不管是外出吃饭还是参加酒会,他们总会把妻子或女朋友带上,这反正一定要带上一个女人。女性仿佛成了男人应酬的“必需品”。

别以为女性在男人的应酬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女性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万万不可低估。来看看男人应酬时为什么离不开女人。

男人需要倾听者

男人内心中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他们善于用插话来表示自己的控制欲与支配欲。所以,在很多应酬中,你能看见男人比女人更爱插话,这反映出男人更强的控制欲。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没有人真正喜欢爱插话的人,大部分都是喜欢有一个倾听者。在应酬中,如果对方也是一个有着控制欲与支配欲的人,两个支配欲强的男人碰到一起,那就是火星撞地球了,谈话也必然不会愉快。听对方讲着冗长的大道理,男人通常会耐不住性子打断对方,插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女人却往往会强迫自己耐心地等待对方的话告一段落,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懂得把内心的控制欲隐藏在“礼貌”范围之内的女人,总能够赢得对方更多的好感。

活跃气氛的需要

应酬很讲究气氛,气氛不好的话很多大生意都难以谈成。一般来说,男人最善于使用的活跃气氛的方法就是让大伙喝酒,这让人很头痛。可是女人不一样,女人天生骨子里就有着活跃气氛的细胞,唱首歌,跳个舞,都能让谈判桌上的气氛活跃不少。

有了女人在旁边活跃气氛,男人间的对话听起来不会那么累。聪明的女人,通常会说也会听。她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倾听,什么时候应该发话,这大大满足了谈判对方的支配欲和控制欲,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领导地位。而她们的活跃,更让应酬场合充满欢声笑语,不会有冷场。

社交专家提醒: 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交际场合,女人常常被拉去陪酒,如果是做人下属,这陪酒的活就一定少不了。一般的情况下,在酒桌上,有两种女人最受欢迎。一是容貌姣好的美女,虽然是不一定能豪饮,但可助酒兴——劝美女喝酒,本身就是要让这酒、色成“一家”的。二是容貌不一定可观,但酒量不让须眉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常常言语泼辣,多能掀酒局,她们不仅能豪饮,更能参与男人堆讲“荤笑话”,能激发男人的感觉,以助酒兴。不信,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酒局,是不是这样。

不是去公关他人,就是被他人公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要让客人高兴、尽兴的,而中国人的饮宴,无酒不成礼仪。尽管在酒桌上,这劝酒最后也要弄得无礼仪可言,但这醉酒后的无礼仪可言,却常常被认为是境界。酒色一家,是因为酒让人兴奋,美色也能让人兴奋。美色和美酒,常能互为“引子”,所以,美女在酒桌上,不是被拉去攻关他人,就是在酒桌上被他人攻关,并且弄得最后外人不知道到底谁攻关了谁。因此,酒局也常常是迷局,只有“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了。

第3篇

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第4篇

1、座次

在中国排座次与国外不同,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2、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3、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4、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6、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第5篇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5.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7.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8.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9.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22.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4.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26.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27.人穷志不短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3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3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3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3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3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3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第6篇

1.去别人家里做客,主人没安排你的座位之前,不要乱坐。不要在别人家里乱晃,主人未邀请去别的房间前,一直待在客厅就好。要去洗手间,先询问主人。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不管对方是谁,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以示尊敬,如果对方是长辈或领导更要注意。

3.到朋友家吃饭,主人没开口说动筷子就先别动,在座有长辈或领导的话,长辈和领导没动筷子前不要开吃。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

4.不管是对谁提出请求,请一定要加上“请”。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帮忙,是否帮到了忙,都一定要说“谢谢”来表达你的感谢。

5.擦桌子的时候一定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6.拿尖锐的物品,尖锐的那一头一定要对着自己。给人递东西,要用双手。

7.遇到那种里外都能开的门,选择拉而不是推。 在外吃饭或者做客,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9.同长辈一桌吃饭,不要玩手机。其实不管是和谁一桌吃饭,别人在吃饭交谈,你在玩手机,都很不礼貌。

10.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尽量看着对方脸上的三角区地带(就是眼睛鼻子连起来的三角区)。

11.与别人有约,尽量比约定的时间早点到达,宁愿你等别人也不要别人等你。

12.长辈的想法不符合你的世界观,不要反驳,微笑着附和就好了。

13.坐别人的车,别人未邀请前,不要主动去坐副驾驶位。如果开车的是主人,那副驾驶就是上位,要对方邀请你,你才去坐,如果只有主人和你两人乘坐一车的情况,你可以主动去坐副驾驶,表示陪伴以示尊重。有人与你同乘一辆车,如果主人无特殊的安排,先等别人上去坐好后,自己再上车。有长辈或领导的情况,主动为他们开车门。

14.在一个场合听到的对话不要在另一个场合讲起,也不要表现出自己知道的样子。

15.在家里招待客人时也要穿戴整齐。很多人在自己家里就想当然的很随意,殊不知此时你的家也成了社交场合,而不单单是你的家了。

16.有女士在场时,先帮女士安排座位,自己再坐下,如果女士离席或中途入席,应起身。入席时,把上座让给别人。

17.当有认识的人加入社交场合时,一定要将身边的人介绍给对方。介绍时,应将地位辈分低的介绍给高的,男性介绍给女性。遇上或者打电话给不太熟的人,一定要做自我介绍。

18.不要拿别人的弱点开玩笑,即使也是不合时宜的。比方说座中有人很胖,你大讲自己的减肥之道是很失礼的。

19.邀约别人时请至少提前一天。

20.吃饭时,不要吧唧嘴,不要嘴含食物说话,不要用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或者舀汤,更不要到别人碗里夹吃的。

21.咳嗽、打喷嚏应避着旁边的人,防止溅到别人。

22.对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表达谢意和保持礼貌。

第7篇

晓雪 30岁 公司职员

应届生并非社会人员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确实够难的,竞争激烈,不得不动脑筋应对各式各样的面试。大概是因为“三堂会审”的模式已经为大家所熟知,所以面试官别出心裁地跟毕业生同桌吃饭,在饭局上考量求职者。

面试官大概以为吃饭的方式比较轻松,殊不知,跟未来的领导一同吃饭,对于尚未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求职的过程,那种感觉,就和林妹妹初到贾府一样,“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面试官到底有怎样的喜好,自己该如何掌握分寸,头脑里充斥着这些问题,我想,桌上究竟有哪些菜,毕业生们恐怕都说不清楚。

大学生和社会人员毕竟不同,社交礼仪不是他们的强项。可能毕业生有备而来,但却没想到此次“考试”的情境会是在他们并不熟悉的餐桌上。餐桌上要注意的细节太多了,毕业生们很少有机会接触高规格的商务宴请,吃饭本身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件需要力求不犯错误的事情。不知道说什么,敬酒夹菜也显得那么拘谨,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交出简历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把吃饭改为喝茶,毕业生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表现自己,而不是以“力求无错”为目标了。

陈亮 28岁 技术人员

草木皆兵仍然“失荆州”

求职之前,就听很多过来人讲经,如今的面试已经不是问你几个有关公司状况、自身规划之类的问题就能应付的了。做游戏、心理分析,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你已经被面试过了,我们必须识破“伪装”,严阵以待。

有了这样的忠告,我自然要小心行事。比如地上有个纸团啦、走廊上有个阿姨问路啦,我都觉得可能是单位出的面试题。有的时候面试结束,出了单位大门过红绿灯,我都特别仔细,看看有没有老奶奶要搀扶的,万一又是一个面试题呢,我可不能前功尽弃。

我这么小心,还是有没能辨别出来的面试。那次去一个咨询公司,根据通知的时间地点,我找到一间会议室进去等。好多个和我一样的面试者都坐在里面看手表,谁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半小时过去了,突然站起来一个人宣布面试结束,此人跟我们坐在一起一言未发,我们都把他当作是竞争对手之一而不是面试官。这下糟了,半小时内我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完全没有把弦绷紧,根本不知道表现是否会让对方满意。如今的面试,真让人防不胜防啊。

龚骁牧 24岁 公司职员

选将与选匠

吃,不仅可以衡量生命力是否旺盛,通过一个人在餐桌上的吃相,往往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基本上的“嘴脸”。比如对食物特别挑剔的,多为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的人;而樊哙在鸿门宴上的吃就令项羽刮目相看。所以用共进晚餐的方式招募人才,不失为一种选将之道。

遇到类似不按常规出牌的招聘方式,我想它会更吸引我,因为那不是一般机械的选匠之道。错综复杂的现实需要用随机应变的方法去应对,综观全局、灵活变通的能力也多在临事的互动中表现出来。所以,如果是一口响钟,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去敲它,你用了多少力,它就应该发出多少响声。

[林雪芬]我觉得“夜宴”面试充其量只是形式新颖,但实际应用的领域和所达到的效果却相当有限。可能面试官觉得这样可以使面试者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才能与素质,殊不知弄巧容易成拙。现代孩子的心理应变能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面试者怕做错事说错话,索性就谨小慎微,畏首畏脚,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夜宴”也就变成了如履薄冰的“鸿门宴”了。

[家琼咏艳]眼下,应聘形式有着多样化趋势,我很喜欢也比较能适从,这与以前“一问一答”的应聘模式相比有两个便于:一便于应聘者在放松环境中,发挥自己潜力,充分展示自己;二便于招聘单位可以与应聘者“零距离”接触,全方位了解,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对招聘应聘双方都有利。

[Marcian]招聘“夜宴”,感觉是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招聘。其实不管这场招聘成不成功,最大的赢家始终是举办这场“夜宴”的企业。如果成功,企业既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同时又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可谓是一举两得。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至少得到了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美名。

[黄伟明may]这样的“夜宴”也挺有意思的,都说饭桌上最能体现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餐桌也能很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要紧张的话,如果把面试摆在十分正式、严肃的场合,那岂不更紧张?我觉得这样的招聘挺好的。可是如果我去的话在现场会不会紧张我也不知道,估计我看到好吃的会忘了应聘一事。

[木儿]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面试通过后,第一天上班,就与老总和其他同事一起聚餐,那餐就是在考验我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处事能力。不过“夜宴”若涉及过多的用餐礼仪,就没有必要了,仅凭餐桌上的表现判定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场素养难免有失偏颇。招聘形式也视应聘者具体的工种而定。

[瑞秋]我觉得招聘的形式应该与招聘的岗位挂钩,如果是招一个销售人才,那么不妨在酒桌上寻觅,如果是招聘一个财务人员,恐怕就不能用这种形式了。

谁都在博出位

徐玲

第8篇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古人对酒带来的危害也频有记载,把酒列为人生四戒之首,即“酒色财气”,把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叫“酒色之徒,”把挥霍钱财尽情享受的行为形容为“花天酒地。”把只会饮酒没有其他才能的人成为“酒囊饭袋。”把嗜酒如命的人叫“酒鬼。”’把以喝酒作为生活主要内容叫“醉生梦死。”酒后无德,种种丑态,令人嫌厌。有的喝完酒,醉眼惺忪,故意找茬,大打出手。有的酒后说话粗鲁,行为放浪。有的酒后色眼眯眯,欲行不轨。有的酒后随地便溺,衣不蔽体。有的嗜酒者,因酒迷失方向。有的爱酒者,因酒放弃原则。有的因为喝酒被人拉下水。有的因为喝酒走上犯罪道路。酒徒见了酒,不讲人道,不讲温情,不顾家人,只顾喝酒。一喝就酩酊大醉,烂醉如泥。有的醉汉摇摇晃晃,招摇过市,边走边喝,边喝边骂,有伤大雅。喝醉就会大闹酒场,不听劝阻,不怕威胁,给家人带来不安。家人每天要为他提心吊胆,放心不下。减少酒量,或者减少喝酒频率根本不可能,要他戒酒更是天大的妄想。酒精依赖已经刻骨铭心了。“逢君贳(shi)酒固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唐・蔡希寂)。

老百姓把喝酒闹事的人称为“醉鬼”,把喝酒痛斥为“喝猫尿”。这种人已成为家庭的灾难。这些闹酒的人会给温馨的酒场添乱,给温情斟酌添堵,给平静的家庭带来风波,给办酒主人找来麻烦,让人非常扫兴。还有的具有连续作战的本领,一天连续几个酒场,场场不落,从早晨喝到下午,从白天喝到晚上,从今天喝到明天,喝了白酒,喝啤酒;喝了啤酒、喝红酒,不醉不散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喝可惜,喝了准多。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居丧期间的礼俗。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有种种礼仪需要遵守,至今人们还在遵守这些规矩,比如,居父母丧期间,一定期限内,不得娱乐,不得穿华服,不得饮酒食肉,不得婚嫁、要求形容哀戚等等。有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也不适于饮酒。遇到酒徒,什么文明礼节,什么规矩要求,在酒面前都会失效。见了酒就会馋涎欲滴,可以赖皮赖脸,没皮没脸,完全不要自尊,抵抗不了酒的诱惑。有的人喝了酒,什么都敢答应,酒后矢口否认,酒话是不能算数的。聪明人求人办事有话说在喝酒之前。有的人在酒桌上,亲如兄弟,隔段时间再见面,互不搭理,形同路人。有的人不喝酒不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乱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也不办事。有人总结,酒肉朋友是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还有另一份意思,在酒场上是朋友,需要帮忙了,这些所谓的朋友就不见了。

如果喜欢小饮,月下独酌,或者三两挚友,围坐对饮,尽兴而为,言谈笑语间,无拘无束,品酒尝鲜,自可尽享品酒之乐,闻酒之香,尝酒之醇;尽享美酒之美,酒香之香。那是令人艳羡的。反之,过量过度过分饮酒,对健康不利,嗜酒丧志,自我放纵,自甘堕落,与饮酒之旨相去甚远。如果因此再给别人你带来麻烦,带来不幸、带来灾难、带来祸端更是得不偿失了。这样不顾酒德的状态有谁会喜欢呢!这样的酒态美在哪里,香在何处呢?

感情需要培养、激发和释放,美酒蕴育着感情的地久天长;生活需要色彩、变化和调整,美酒装点了生活的五颜六色。酒是美的,也是丑的;酒是甜的,更是辣的。酒中有欢乐,也有失意;酒场有喜剧,也有悲剧。喝的是酒,品得是味道。酒是喝的,不是闹的。真理和谬误只差一小步,美好和丑恶、高尚与卑微、文明与粗野、美酒变苦酒的错位也只在恍惚之间。成为酒的奴隶,还能品出酒味吗?不设堤防,酒水就会变成洪水。人是主动的,酒是被动的,一旦酒变为主动了,人就被动了。过分消费酒对感情的催化作用,酒的魔力就会把握不住,理智的堤防会被冲垮殆尽,道德的围栏会被拆毁葬送,尊严的体面会被玷污损毁,清高的玻璃会被无情打碎。

第9篇

虽然之后有人考证,玻璃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美酒的品质,但几乎没人能够否认,木器时代才是葡萄酒器皿制作的巅峰,工艺美学、味觉美学和视觉美学,在这个时期内达到极致。

超东霖爱喝葡萄酒,也爱搜集各类古老的酒器,热爱旅行,喜欢借着旅行的机会到全世界各地的二手市场搜罗关于葡萄酒的各种宝贝。他常去的地方是法国的普罗旺斯,在普罗旺斯的埃克和萨隆这两个城市,他淘到了不少让人惊艳且古老的葡萄酒器皿。

木质盛酒瓶(距今约200年)

在醒酒器未被发明的年代,葡萄酒的饮用方式比现在要简单许多,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想到要醒酒,只需要一个盛酒的瓶子足矣。

该酒瓶的瓶身为木质所造,颜色随着树木的纹路一浅一暗,轻抚上去还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虽然距今约200多年,但保存得相当不错。瓶口处直径约为3厘米,周身为铜质金属包裹着,瓶口为圆润的三角形,方便葡萄酒的灌倒。在瓶口处,隐约能够闻到淡淡的酒香混合着橡木的清香。瓶身镶嵌着金属铜条,整个酒瓶为全手工打造而成,设计简约却不失大气。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人们发现将葡萄酒放在一个肚子大瓶口小的容器里,酒会更好喝,于是就有个玻璃酒器,既能盛酒又能令酒变得更好喝,醒酒器就被设计了出来。

金属链玻璃醒酒器&皮革玻璃醒酒器(距今约80多年)

1650年后,西方世界的醒酒器进入了玻璃材质时代,演化至今,在外形和装饰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17世纪时的餐桌礼仪,葡萄酒瓶是不能上餐桌,都是从餐桌旁的辅桌上倒入酒杯中。由于当时的酒瓶设计得很丑陋,影响美观。在水晶的激发下,Georgc Ravenscroft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水晶玻璃醒酒器。

这两款醒酒器均为最早的醒酒器样式,瓶身宽大,瓶口瘦长,瓶嘴为立体的三角形,长且细,瓶塞和封嘴均为木质,类似于葡萄酒瓶塞。而现代的醒酒器样式大多为宽大的瓶身,没有盖子,出酒处和入酒处均为一个口,整体醒酒,即醒即喝,简单却少了味道。

金属链玻璃醒酒器颇具波西米亚风情,瓶身被金属链条包裹,瓶塞和瓶嘴也被金属链条连在了一起,瓶身为金属棕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通透而明亮,能够使饮酒者近距离欣赏红酒的色泽,尖而长的瓶嘴能令酒更慢的流出来,这样醒酒的时间可以通过倒酒的方式拉长,从而使醒酒器里的酒不至于全部快速的走下坡路。

皮面玻璃醒酒器亦是如此,瓶身和瓶口处均被包裹着大小不一的真皮,皮面被印上不同的纹路和造型,令整个瓶子不仅实用,还更具艺术感。整个醒酒器均为手工制作,只是皮面的部分保存并不完好,有些许脱落。

铜质起泡酒杯(距今约100年)

起泡酒是一款富含二氧化碳,通俗的说就是会冒泡泡的酒,适合于各种喜庆场合饮用。高而细的香槟杯和瓶口较宽的郁金香杯适合喝起泡酒,能够细致的观赏到气泡的层次。

相比于现代的香槟杯多为玻璃制造,这款铜质的起泡酒杯就显得相当独特,此酒杯还曾被宫廷使用。杯身有些许刮痕,但保存完好,颜色为原始的铜色,未经其它处理;杯长约为十厘米,高且细,仅瓶口处较宽,杯中类似花苞的设计,使得上半部分的瓶身乍看之下像新生绽放的花朵。整个酒杯稍重,但还是能够感受到百年前,贵族们拿着酒杯互相碰杯,撞出清脆“叮叮”响的喜悦。

由于杯身不是透明的,此酒杯唯一的遗憾之处就是,当起泡酒倒入杯中,肉眼无法观赏到升腾的气泡。

银质试酒碟

当鉴赏葡萄酒的方式越来越多,银质的试酒碟就显得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但作为侍酒者的利器,古老而专业的鉴酒用具,试酒碟渐渐成为了葡萄酒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此款银质试酒碟半径约为3厘米,碟身被各种形状所占据。碟底为凸起的圆形,周身围绕着一圈小型凸起的圆,最外层一半为凹陷的圆形,一半为凹陷的水滴状。小小的一个碟子,学问却很大,宽阔的造型,能使倒出的少量葡萄酒在短时间内接触到足够的空气,以达到醒酒的效果,银白起伏的底面能够反射出光线,使侍酒者能够清楚的了解酒的质地和颜色。

侍酒者将试酒碟挂在胸前,能够方便的进行鉴赏,试酒碟也是最能凸显酒士们职业精神的饰物。

镶银小酒杯(距今约为80年)

利口酒的瓶身大多十分小巧,造型也是千奇百怪,作为颜色和酒瓶形状最多变的酒,利口酒也有专属的品酒酒杯。

此款透明的玻璃酒杯为专品利口酒之用,瓶身小巧,长约7厘米,瓶口稍宽大,瓶底厚2厘米左右。酒杯最独特之处为瓶身的银质镶嵌物,为一串葡萄造型,黑白相间,十分古老,小巧而精致。当缤纷的利口酒倒入杯中,通过透明的玻璃,能够最完美的欣赏到酒的色泽和香气。

细口圆身小花瓶(距今约为100年以上)

第10篇

礼崩乐坏,这个词即使没有系统学习过古代文学的中国人也都是非常熟悉的,它代表了西周盛世这个上古美好时代的结束。那到底什么是礼崩乐坏?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度,我们往往只能从某些角度出发、以点概面去说明它。那么在《诗经》这部横跨“制礼作乐”和“礼崩乐坏”两件大事的经典中,有哪些内容可以直接表现礼崩乐坏呢?我们说宴饮诗可以,具体地说就是描写西周后期至东周的宫廷宴会场景的宴饮诗最能说明礼崩乐坏这个问题了。

按照常识,当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趋向恶化时,首先作用于的肯定是老百姓,可西周时还没有那么多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诗人去关怀老百姓,他们的话语权一般而言得不到保障。百姓不行就只能靠贵族了,当然也不能指望养尊处优的贵族们靠颠沛流离来表现礼崩乐坏,什么可以呢?喝酒吃饭!眼看着享受了二百年的荣华富贵就要灰飞烟灭了,谁还能继续没心没肺、温柔敦厚地喝酒吃饭呢?老贵族们淡定不下来,宫廷宴会也就变了一种味道。我们来看描写周王宴请兄弟亲戚的《小雅·頍弁》篇: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殽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殽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有頍者弁”,这是起兴。頍同规,形容皮帽顶上尖尖有角的样子;弁是一种皮制的帽子,是周代贵族经常佩戴的。这首诗上来向我们交代的是参与宴会的人的身份,这是一场高级的王室宴会,参与的都是当时的贵族,而且从后面的比喻中可以很明显地读出主持这场宴会的应该就是周王。那么,宴会上周王宴请的是哪些贵族呢?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周王宴请的是他的兄弟亲戚。《大雅·思齐》篇中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于家邦”,我们知道周王朝是最重视兄弟亲情的,今天说的朋友这俩字最早的意思在金文里边就是亲兄弟。另外考古上还发现周王朝建国之前的墓葬中不是两口子埋在一起,而是把哥俩埋在一起。从表面上看《頍弁》中周王宴请兄弟是完全合理而且合礼的,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这个地方还是很容易看出问题的。“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这连续的几个比喻比的都是作为客人和被统治者的亲族与宴会主人周王之间的关系,可是仔细读来真是惊心动魄。主人是松柏一样的高树大枝,而我们这些人只是攀附其上的蔓生植物;我们与周王今日的宴会就像是雨雪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融了。注意,这里不仅仅是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更是要说女萝攀缘松柏,人生短暂如霰似雪,祸福死生更加无常。对一场本应该循规蹈矩的宴会使用这样的比喻,流露出的是掩盖不住的消极颓废,而且这种颓废的情绪还在宴会中不断地蔓延着。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概就是未曾见到君子面时我们是忧心忡忡、忧思绵绵,如今见到君子面我们是荣幸欢腾、满心喜悦。我们说这两句话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上都很像《卫风·氓》中的“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然这个可能是《氓》学习《頍弁》,也可能没有直接联系、只是《诗经》中的套词惯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氓》中的这种感情是很奔放的,是违背了当时礼仪的。当然作为一首描写婚姻问题的国风,如果我们不从卫道士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迸发的感情是完全可以被理解、被体谅的。但是,当这种富有戏剧性的感情出现在周王宴请兄弟的正式场合时,就不能原谅了。我们看以《鹿鸣》为代表的早期宴饮诗中与会人士哪里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的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克己复礼呢?就是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言行,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按照周家礼仪,连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大喜大悲,更不要提国家性宴会这种官方场合了!

那么为什么会因为一场宴会就从“忧心怲怲”变成“庶几说怿”呢?《頍弁》篇的最后四句直接解释了这个问题,因为“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这话说的是非常严重的,说我们这些兄弟亲戚呀,不知道哪一天就驾鹤西去了呀,还能有几多时间可以叙天伦呀!所以今天咱们就开怀痛饮一番,及时行乐才是正理呀!瞧瞧,这是说的什么话!《鹿鸣》中有这样的话吗?当然不可能有,那是礼乐文明的教科书。可是再看看《頍弁》里面,“死丧无日,无几相见”,这是多么悲观、多么消极的生活观呀,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中国最高贵的一群贵族说出来的话,一个国家的体面就这样让他们消磨在酒桌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頍弁》中欢腾的宴会场合都无法消解贵族们内心的忧惧,反而让他们想到“死丧无日”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毛诗序》中对《頍弁》的评价,《毛诗序》说:“《頍弁》,诸公刺幽王也。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孤危将亡,故作是诗也。”简单说就是《頍弁》是诸侯刺幽王的诗,幽王暴虐不能亲亲弟兄,所以写一首关于宴饮的不合礼法、充满忧惧的诗来讽谏他。这个诸侯忧惧的意思大抵是没问题的,具体是不是讽谏幽王这是《毛序》中存在的大问题,这里不讨论。我们说,西周后期自厉王起社会开始动荡,周王室始终有一种行走在悬崖边上的感觉,这是没问题的。贵族们出现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上的双重不稳定,他们百年来积攒的财富地位变得岌岌可危,甚至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变化的确让老贵族们极为沮丧、极为不安,末世的惊恐一直就像是女萝攀缘松柏一样纠缠着他们。

第11篇

关键词:酒;酒文化;社会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酒的性能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还会造成记忆力衰退,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酒进入人的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我们可把饮酒后的心智状态分为畅意、微醺、失控和烂醉四种。少量饮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有益身心健康。饮至四、五分时,似醉非醉,血流加速,血扩张,人进入一种无拘无束、情绪兴奋、积郁一空、飘然羽化的解脱状态,这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在摆脱现实的悲苦与烦恼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即所谓“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醉来赢得自由身”。此时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最有益于文学艺术的创作。饮至七、八分时,神经麻木,神智迷忽;反应迟钝,不能自控;身非己有,言不由衷。此时信口开河,容易失言;意志薄弱,举止失常;不守原则,随意承诺;失去记忆,容易误事。甚者惹事生非,引发暴力,影响家庭和睦,危害社会治安。如果饮至九、十分,则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哭笑无常;语无伦次,不识归途;甚者人事不省,危及生命。

酒的功能要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酒是美好物品的象征,是表达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酒为粮食酿造之精华,美味甘甜,补益身体。但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不可常得。故作为“天之美禄”(《汉书・食货志》)的酒,只有在祭祀和节庆时才能享用,并且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物质产品丰富后,亲朋好友来了,要用美酒招待,以尽地主之谊。

第二,酒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作用。酒能消毒杀菌,舒筋活血。适量饮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舒活筋骨,消除疲劳,有益身体健康。

第三,酒具有兴奋作用。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大脑受到刺激,情绪激昂,精神振奋,思维特别活跃。它可以增加酒宴上的欢快喜庆气氛,给人带来生活乐趣,但过度兴奋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酒具有亲和作用。酒宴上轻松愉快的气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能联络感情,消除隔阂,调和矛盾,增强凝聚力。

第五,酒具有麻醉作用。过度饮酒,神经麻木,神智迷忽。在麻木状态下,思维得到抑制,心灵得到安宁,无忧无虑,忘却了烦恼和痛苦。“醉酒忘世”有时是一种度过心理困境的消极方法,政治黑暗时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处世态度,但其负面作用很大,有损身心健康。

二、中国酒文化承载的社会功能

酒是一种饮料,但它是一种特殊的饮料。酒是属于物质的,但它又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一)酒与政治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神祭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战士凯旋,要用酒来洗尘庆功。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祸乱的根源。所以,饮酒不仅仅是饮酒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特别是贵族阶层耽湎于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耽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最高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酒的生产和消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实践证明夏禹的预言是正确的。夏商两代的末君都是因为耽湎于酒而引来杀身之祸并导致亡国的。西周统治者在取得天下之后,周公总结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历史教训,制定和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酒诰》中认为酒是丧德亡国的根源,这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某些时代禁酒的主导思想之一,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范例。

(二)酒与经济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决定了酒业的兴衰,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从汉武帝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收入或酒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是引发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之一。

(三)酒与文化教育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国的礼其实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并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酒文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规则,酒文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而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中国酒文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也同时起到对“德”的强大传播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独一无二的综合载体。“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要素,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则为“道”,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为“德”,而孔子把“德”的推行又具体化为“礼”,这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基因”。

(四)酒与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入人们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五)酒与文学艺术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辛弃疾《添字浣溪纱》),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鹪鹩庵杂诗》)。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妙语连珠。张说《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酒的功效更是奇异。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留下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此外,在中国小说戏剧创作中,酒是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一个“酒”字,演绎了人世间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叱咤风云、风云际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

参考文献:

1、郭泮溪.中国饮酒习俗[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

3、吕思勉.中国文化通史[M].海潮出版社,2008.

第12篇

白酒,一种特殊的商品,蕴涵着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双重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选择性和文化依赖性,抛开其物质层面上的结构,酒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双向放大器。

白酒企业,是白酒产品的生产者,更应当是酒文化的制造与传播者,所谓酒文化,是以酒为载体或与酒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中华泱泱五千年的悠久饮食文化中当然包含着丰富的酒文化,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的饮食科学,色、香、味角度的饮食艺术,风俗礼仪角度的饮食哲学,追求个性角度的饮食文明,酒消费中涉及的全部思维、行为、情感、语言、文学、科学、技术及艺术创作等内容。

在现实的市场上,真正传播酒文化的品牌并不多见,此外,对酒文化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有的企业以为“李白斗酒诗百篇”才算酒文化,其实,按年代粗略地划分,可分为古代酒文化与现代酒文化,白酒企业有时只关注“古代的小酒郎”,却忽略的现代的“白酒先生、小姐们”,小糊涂仙不仅表现出十足的现代感,而且洋味十足,还有劲酒的一句甜甜的“劲酒随好,可不要贪杯呦!”,充分展示出现代酒文化出的魅力!还有“好日子离不开它的”——金六福,“让人想家”的孔府系列酒,都是成功演绎现代酒文化的典范之作,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当然对身边的文化、时尚、观念、潮流倍感亲切,谁还会珍惜那“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及“惟有杜康的——曹孟德”,现代的文化人写字用电脑了,更喜欢可乐、雪碧、鹊巢,至于白酒的酒民正在不断地被啤酒、红酒、黄酒、洋酒大幅分流出去,所剩真正喝白酒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酒人儿”,位于整个酒民金字塔构成的两端——真正的贵族、富豪阶层与大面积平民部落! 关注白酒酒民的消费动态

椐有关白酒市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酒民的饮酒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饮量基本稳定在二两左右波动,约占66.5%,因此,透露出未来白酒包装的发展态势——小包装酒将引领潮流。

对于饮酒习惯,由于工作原因,大约93.9%的酒民喜欢在晚餐用酒,因此晚间消费是白酒消费的主要时间段;白酒的消费结构与酒民收入有直接关系,通常是高收入者消费高档酒,低收入者消费低档酒;酒民的品牌消费意识日益增强,数据表明,35岁以上的酒民,随着年龄的加大,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其中,67%的酒民表示有自己最喜欢的白酒品牌,33%的酒民表示还没有自己独爱的白酒品牌,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提高,钟爱某一白酒品牌的人数在逐步增加;现在的白酒市场上,唱主角的通常是40度以下的产品,占65%以上,都市中青年人大都喜爱38度以下的白酒产品;调查中,质量稳定的知名品牌受人喜欢的比例加大,导致消费者喜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良好的形象与品牌个性,此外,企业营销策略的相对适应性也致关重要;酒民饮酒习惯特点:地方性较强,尊崇名牌消费与时髦消费;白酒的分化趋势:一为高档名酒,逐渐由礼品市场向餐桌消费,二为大众型名酒,其中,有52.6%的酒民是20元以下白酒市场的消费主体。 聚焦白酒酒民的心理动态

这里主要探讨真正酒民的心理特征与饮酒心理,所谓的“真正酒民”指长期以饮用白酒为饮用酒的消费者,即所谓的“酒人儿”,饮酒必有白酒的人,经常喝酒,爱酒如命的人群。

主要研究问题为:什麽人能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宾馆?他们喝酒的不同形式有哪些?这些人有那些共同心理特征及个性特征?

酒民当中,随经常喝酒,但没有形成习惯的(成瘾),以中青年人士居多,约占65%以上,嗜酒如命,喝酒成瘾的酒民,以中老年居多,约占28%以上,仅在特定场合喝酒的,以知识分子居多,包括其他类型的状况,仅占7%左右,但总体而言,能喝“烈性”(高度酒)的人群在逐渐减少。

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的人,按其工作属性划分,分为公司老板、个体业主、官员、高级办事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雇员、准大款型的人物,这样的人不多,却是高档酒消费的主体,虽然消耗量不大,但所占销售额也很高,这样的人在每个城市总人口中也不超过6%。

喝酒的几种主要状况有:A、工作、商务应酬型,占60%以上,可见,多数的酒是在应酬中喝掉了;B、情感交流型,占10%左右,真正的友情不在于酒呀!可见为友情干杯的群体并不很多;C、纯娱乐性消费型,所谓的“灰色消费群”,占20%左右,可见,娱乐场所仍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D、其他另类型,包含各种突况在内(情感大喜大悲等),约占10%左右。

可见,应酬酒是目前白酒消费的主体之一,商场上,彼此为了利益、关系、合作等因素,以喝酒的形式进行着商务交流,把酒桌赋予了新的“战争内涵”,酒桌上,通过“酒”这一载体,暂时掩盖了喝酒的真正实质与原始动机,酒在这里扮演了一种情感催化剂和麻醉剂的角色。

这些酒民的共性,有一点经济实力,事业小有成就,是所谓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也是“混的不错”的精明人,象老板身边的“红人”,小有权力的“实权派”,都在社会上,至少在某一区域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年龄多在30——55岁之间,年富力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社会上比较进步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