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任职资格举证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探索
1.1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根据医院业务改革归档范围:一般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均抓质量、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独立,难以把医疗业务综合反映。随着医院管理专业化的要求,综合业务部门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成必然趋势。为此成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把质量控制的职能从医务部和护理部中分离出来,同时全面监控全院的医疗质量,负责检查、督促、改进、医疗纠纷事件的管理等,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医务部负责医疗制度的制订与落实、进修管理、医务人员调配、各科室业务协调、资源调配等日常医务管理工作,管理病案室、院感科,医务部就会形成较全面的相关资料。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流程改造、人力资源调配、护理市场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发等。科教部负责全院科技申报、报奖,带教工作、继续教育管理等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形成的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一家医院整体医疗业务的管理水平。根据日常工作和职能,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了解,及时变更归档范围。
1.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全院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部门是医院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人员少、工作忙,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1.3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医疗业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制定《医疗业务档案归档制度》,参照文书档案整理规则,按照年度-问题分类。(1)医务管理主要有:医疗制度的落实、进修管理、会诊协议和记录、病例讨论制度及记录、学术委员会记录、技术水平年度考核资料、医疗队卫生支农工作汇总、下乡证明、临床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年度报表、健康教育宣教资料、传染病报告记录、医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监测记录、执业医师注册管理,以及药剂、检验、病理、麻醉、放射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有: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报告措施效果评价,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服务质量监控组织、病历书写质量标准及监控考核方法、年及季度监控汇总。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检查记录、护理查房记录、护理教学培训记录、护士技术操作考核评价记录、护理书写质量考核。(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为全面反映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对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业务档案。一人一卷,按照姓名拼音排序建立人名索引。事先向各部门说明要提供的材料范围,让他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资料。向多部门收集,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部门提供的材料较琐碎且数量大,每年由各部门派人一起整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有关学历、学位证明、证书;从事专项技术工作的年限证明材料;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的证明、证书、鉴定、成绩单;参加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工作情况。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业技术新成果鉴定书;其他具有备案价值的各种技术工作成绩的证明。③专业技术任职、技术资格评聘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评表、审批表、证书复印件、聘任合同、任命书。④其他材料:三基考核材料、先进工作者证书、奖状;对外合作攻关成果材料;参加专业学会的证明;工作失误差错材料。(3)完善的病历档案:病历档案对医院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映了疾病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病历档案是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学的极佳教案,科研的良好素材,而且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同时又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举证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近年来,病历档案在刑事诉讼、金融保险等服务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病历档案保管完好,能及时地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并且与医院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使用方便,为临床研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4重视利用,加强编研为临床服务
根据医院医疗业务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各部门调研沟通的基础上,编辑出:《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各部门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基础数据汇编》、《病历书写指南》、《常用药物手册》、《医学论文汇编》、《疾病病种索引》等十余种汇编材料,为医务人员在平时工作参考提供方便。其中《病历书写指南》、《常用药物手册》对每位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2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管理的建议
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医疗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结合本院工作实践,作者认为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管理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1)领导支持:要通过各种形式向领导(院领导和部门领导)宣传《档案法》和有关档案工作法规,充分认识医疗业务档案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领导的支持,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管理规划,做到经常研究档案管理,及时解决档案工作问题,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创造条件。(2)用标准规范工作:保证医疗业务档案系统、完整、准确。严把收集关是医疗业务档案的基础,只有做好收集工作,才能保证完整、准确、系统。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医疗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对归档不齐全的档案材料进行复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材料,不予签收,保证提高档案基础材料的质量。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在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收集登记,由兼职档案员收集整理,最后移交档案室。(3)完善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施电脑档案管理,便于储存、检索、开发、利用。医疗业务档案工作要列入各有关科室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印发档案管理标准和档案鉴定统计等各项规章制度到各科室,使档案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促进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医疗业务档案是医院医疗业务管理工作的系列资料记录,是医疗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领导决策和制订规划的科学依据,也是医务人员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重要凭证。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视党政、人事、基建、设备、财务等各类档案,轻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因此,档案员抱怨业务档案难收,而职能业务部门却埋怨综合档案室管得太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1]以来,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的管理[1],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列入医院业务管理建设重要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二级教学管理 专业认证 跟踪反馈 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79-02
Abstracts:With gradual deepening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he “Five-in-on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nd evaluation as the subject becomes the main measures of Education-Quality-Control.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nd evaluation penetrate the micro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promote scientific education-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lso comb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arket and industry circles on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f social demand market effect and discipline connotati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s achieved by means of evaluating, tracking and feedback of training target and graduated requirements reaching degree, which promotes rational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also pushes Two-leve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Two-level Teaching Management;professional;accreditation and evaluation;trance and feedback;continuous improvement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被付诸实践,二级教学管理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履行着高校的职责和义务,并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党的十后,高等教育全面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新时期。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早期的教育评估往往是对一个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定量或定性评价,是一种质量水平的标定,而专业认证则是一个具体专业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自定标高而进行达标建设和评判的过程。截止2013年,我国已经有专业参与并通过了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取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正在影响着工程教育的发展。二级学院作为专业建设的实践者,应在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市场效应以及学科发展内涵的背景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又能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二级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1.1 树立以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由于我国专业教育体系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教育理念,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和计划约束为主,管理模式单一。二级学院一直处于听从校级管理部门的被动指令状态,二级教学单位忙碌于庞大师生群体的日常教学管理,未能发挥学科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权责的分配问题。虽然多年来伴随着教授治学、学术自由、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但是当前我国专业教育不能有效地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工科专业办学理念与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以教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流,校内质量保障特别是持续改进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的弊端依然存在。
1.2 形成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二级教学管理机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贯穿了跟踪反馈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评价的质量保障新机制。专业教育的跟踪反馈机制要形成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人文、科学素质为基础的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内部跟踪反馈制度,同时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社会评价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外部循环机制,并反馈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是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每个教师是持续改进的实践者,持续改进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上,二级学院应兼顾社会发展的行业经济需求,建立起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办学体系。
2014年,中国工程教育协会首次向全社会了工程教育年度质量报告。首次把质量监测重心进一步延伸到专业人才培养层面,聚集到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上。对2012―2013年134个参加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点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深度剖析评价,形成了可靠、可比的质量结论。同时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该数据也成了近期高等教育审核性评估的重要参考资料,使教育评估的过程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微观过程,教学基本状态的数据有机地融合了校级管理和院级管理,建立了本科质量常态监测机制,加快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1.3 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专业教育体制需要具体化、程序化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从一开始起,就提出要走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认证的道路,专业认证制度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1]。各高校虽然在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方法方面都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但是依然存在行业企业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对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产出评价等诸多环节带有随意性、片断性和被动性,没有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并未形成制度化等弊端。尤其是没有制定出台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配套细则,还未对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有效衔接等[2]。
2 认证推动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深化和内涵式发展
2.1 专业认证制度促进了专业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市场化
目前高校已经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但是随着构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成为高等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内容未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微观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薄弱、缺乏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机制等弊端凸显出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其公众权威性、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民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创新评价的主体。专业认证的教育评价指标面向学生、社会需求,兼顾教育产品市场、人才市场基本需求,形成教学评价的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评价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由早先只评价学生的学力发展到评价课程到进一步发展为对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再进一步发展到跟踪调查与服务、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评价,反馈、改进的一种螺旋渐进式的发展过程[3]。
2.2 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成为专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控制市场准人为主要目的的资格证书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种重要方法。市场准入将不同行业所涉及的课程体系与取得许可证的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紧密联系,能够精确地反映就业市场和高等教育的关系,取得职业资格的学生因为在专门职业界就业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的目标。专业认证的作用可以看作是资格证书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撑,提升专业水平和保护公众利益的需要使两种制度紧密相连[4]。
通过建立专业教育的认证与评估制度,在注册工程师指导下的专业工作训练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以及登记注册制度,从而形成一条认证、培养、任职资格相互衔接的良性循环轨道。目前专业认证与职业资格配合最为密切专业是土建类专业,已经在国际交往和互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我国目前认证的其他专业,从高校的专业认证到引导毕业生获取注册工程师资质,还需要高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二级学院在培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外,还应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引导毕业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促进工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3 提高二级教学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3.1 二级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落实到具体的做法和措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被认证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专业要明确说明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要有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进程式评估的措施与做法,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能够印证教学做法的措施以及证明材料少是专家考察现场过程中经常指出的问题。例如有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但是未能形成机制;过程记录文件不全,只能少量举证持续改进机制的有效性;改进措施形成之后缺乏跟踪、监督和评价的环节,闭环断裂。因此二级学院应结合行业和市场状况明确培养目标后,严格按照认证标准的要求规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教学的过程形成详实的记录。
3.2 形成二级教学单位的特色信息数据平台
基于校园网络的校级教学管理平台在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排课、成绩管理、选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功能很好地满足了学校师生群体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二级学院而言,基于学科和专业的大量数据多处于零散的堆积状态,深度挖掘其价值可以让让专业内部知识和技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发并充实规范二级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建立专业的资源库、学习网站等,将各种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等资料汇集起来,实现数据共享,以便信息的利用与价值的发挥。
例如,构建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数据信息库,不仅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提供参考材料,在教学管理中也可避免重复选题和低水平选题,还可以按照毕业论文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作者及其指导老师的姓名、专业、毕业年份等字段信息的检索,以及电子版全文的获取,从而形成二级学院的特色教学资源。
3.3 发挥绩效考核和反馈对教学实践者的激励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于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者除了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交流能力外,还应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融入到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学校教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将其为作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仅以学术成果的高低和多少来定论一个人业绩的局面;彻底转变对于教学管理人员重考核、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要深度发挥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在绩效反馈和教育实践者个人能力提升方面的激励作用,真正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贯彻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4 明确二级教学单位的行政管理权
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学校各项行政制度的相互配套,学校在人事、财务制度、学科、学术方面都应该放权,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人事、财务、机构设置、专业调整、学科建设等方面在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与宏观政策框架下,享有相应的实质性的管理权[5]。二级学院成为行政管理的主体,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更加发挥特色,当然,如何保证二级学院实行好这些权利,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配合、协调和监督。
4 结语
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存之本,专业认证和评估作为一种内部调整、外部监控的质量保障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评价的市场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进程,也深化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二级教学管理在尊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依靠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都昌满.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27-32.
[2]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第一次“全面接受检验―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EB/OL].2014,12,31,.
[3] 王燕,黄韬.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7):3-4.
【关键词】 税务检查; 税收风险; 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的基础工作在很多单位仍然非常薄弱,再与税收活动联系起来,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不少。由于纳税人原因导致税款少征,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给企业留下潜在的税收风险。
一、常见的税收风险点及原因
(一)税收政策多变与法制不健全造成企业对政策理解不足
我国处在经济变革时期,税收政策稳定性较差,变化比较快。而税收法律制度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及操作性等不完善,导致不同地区税法执行差异较大,给企业之间公平税负与公平竞争带来巨大差异。如早几年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最为明显,各地执行情况花样百出。又如2011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国务院国发[2011]4号文在年初就了,而各地税务机关还要等财税部门的相关细则出台,直到2011年10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才姗姗来迟了财税[2011]100号《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同样是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了多年,但在2008年12月一个通知就将不征税改成了不征税收入。在2008年1月财税[2008]1号文明确规定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不予征收所得税,而到2008年12月财税[2008]151号文就变成了作为不征税收入。关于嵌入式软件是否退还增值税及10%成本费用率的规定曾经也是比较模糊,政策几经反复。
如果说税收政策的朝令夕改是客观原因的话,税收政策的模糊性导致税收征管与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使得企业为了寻求竞争的公平和侥幸,存在纳税与监管行为的博弈,这是企业形成税收风险的主观原因。
(二)会计资料不规范导致的涉税风险
1.会计账簿及凭证内容及摘要不适当。会计账簿及凭证是税务稽查及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及寻找线索的起点。凭证摘要,记载的是经济业务行为,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及审批人员审核经济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之一。但有些不适当的文字表述,给了税务稽查人员突破口。如经办人员在物业费发票后面备注是房租,这容易引起检查人员怀疑是否是利用税率差避税;如果这种业务发生在关联企业,又会引起关联交易是否按照独立原则等深入的问题;有的出现发票、单据、会计科目互不相符的情况,比如发票内容开的是办公用品,会计科目计入办公费,而借款单据事由是购消费卡;有的在发票上甚至将请客送礼之类的描述写在发票上;将临时人员工资,作为劳务费入账,未取得劳务费发票,也未计入职工薪酬,不符合税法税前列支规定,企业应分清经济业务性质,存在雇佣关系的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并能提供聘用合同及相关证明材料,属于劳务费的应当取得劳务发生地的发票方能税前列支。会计账簿与凭证是企业经济业务的记录表,但如果自相矛盾,会成为各类检查的疑点。
2.发票的要素不适当。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将发票要素开具齐全,取得发票应当真实。发票内容为办公用品、发票为劳保用品无具体的销货清单的容易被税务稽查人员认为不符合税法关于发票税前列支的要求,有偷逃税款的嫌疑;发票日期空缺、单位名称空缺的发票有理由怀疑发票的真实性,涉嫌假票或套票及阴阳发票;一些商场开具的发票,数量型号空缺的发票,即使附有企业自制的销货清单,疑为购买消费卡或预付款,涉嫌职务消费及接待礼品的购置,应按接待费等调增应纳税所得,同时按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发票内容与发票类别不匹配的;发票的类别及开具范围与发票专用章的单位业务不一致;一个出差地报销的是另一个城市的发票也是假票的征兆;没有开具抬头的发票,疑被认定为个人消费。这些不适当支出一旦被查出,不仅需要补税,还需要交纳滞纳金、罚款及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还涉嫌偷逃税款。发票细节性的问题累计起来,就像是在企业的账簿里面植入定时炸弹,如果企业汇算清缴时不自行调增应纳税所得,随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3.经济业务相关附件不齐全导致的税收风险。如较为普遍的会议费或会务费科目如果列支的会议费发票无会议邀请、会议纪要或会议通知等证明材料的,属于资料不全,需要进行纳税调增。企业召开的设计联络会等会议发生的相关餐费如果不能提供会议文件也需要作为业务接待费调增纳税。业务宣传费的列支税法定义比较模糊,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符合业务宣传费列支内容,但需要企业的审批报告及其他证明材料。
4.应当取得发票未取得发票在税前列支的税收风险。后勤部的收据、一些招标单位收取招标费开具的收据等应当开具发票的未取得发票的不能税前列支。企业取得劳务费发票,未按照税务规定在劳务发生地开具发票的,属于取得不当发票。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利息不能提供证明属于统借统贷的、代收代垫款保险等事项都容易被税务机关以不属于发票不能税前抵扣。
5.收入成本核算不真实导致的少纳税款风险。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不严,暂估成本或费用不严肃,风险较大。税务稽点如果是查费用一般不会查出大的税收问题,而如果是查成本,税收问题通常会比较大。
(三)应对税务检查的工程程序不适当增加涉税风险
1.异常数据触动了纳税评估警戒线。企业自身比外部机关更能敏锐地获知企业财务数据的信号,应当将企业的一些重大变化向主管税务机关做好汇报和解释工作,主动消除误会,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被动的应对检查,只会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企业在接到税务稽查之前,应当尽可能获知税务检查的动机,主动与稽查部门联系,尽量避免上门检查。应对税务检查对企业来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税务基础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有疏漏。
2.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有很大影响。会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对日常的会计业务审批及账务处理方式有很大影响,不管是事前的宣传教育、经营业务筹划还是事后的处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越低,税收风险越大。在税务检查时,不适当的解释或者给税务稽查人员抽查的凭证未经主管会计审查、未与业务人员沟通,直接向稽查人员汇报事件情况,都是不适宜的。企业主管会计人员不懂税法,公司涉税风险较大。
3.事后解释和举证不当会增加税收成本。企业如果不能对照税法规定找到合理解释与依据,会被检查机关认定偷逃税款。
二、涉税基础工作规范化途径
针对普遍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完善涉税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税收意识
一是招聘或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虽然市场上一般的会计人员比较多,但高层次的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全面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对企业来说仍然比较稀缺。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全球化影响,企业的投融资等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及管理模式在不断变革,国内国际税收的政策法规,为适应和调控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招聘或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二是对主管会计的任职资格提出要求。企业的会计如果不懂税法,那就是盲人摸象,非常危险。主管会计至少应当取得中级职称,熟悉税法知识。财会人员还应当定期查阅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机关的网站,关注最新的政策通知及网络上对政策文件的相关解读,熟悉企业相关的税收法规变化,及时更新税收知识。
三是开展税收知识培训。企业可以选择邀请水平较高的税务所的专业人员、税务征收主管机关的政策法规科人员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特别是对企业的经理层及主要经济活动相关部门进行税收培训,增强税收风险防范意识,使纳税筹划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至于留下税收隐患。
四是参加税务机关、纳税俱乐部等专题讲座,多与业内相关专家交流。
(二)规范会计核算基础资料
对账务处理、报销管理、收入确认、成本核算资料,按照会计基础管理的方法、程序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是规范发票要素,对报销发票细化管理,发票内容要齐全,日期、单位名称等不得空缺。
二是取得发票应当真实,忌购买发票,虚假报销。
三是严禁未发生增值税业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是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划分成本费用、费用归集科目,按时确认销售收入,严禁预估费用支出。
五是加强发票记载事项与内容的审查。
六是发票后的附件应当与发票及业务活动相符。金额较大的发票应当附相关合同或协议。
七是注意经济合同签订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影响,注意会计与税收在收入确认上的时间差异,重视合同中预收款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三)重大活动事前进行税收评估与筹划
一是对经济业务的活动行为进行事前分析、事前设计、事前咨询等税收规划,减少各经营环境的税收风险。
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请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定期对企业账簿凭证进行检查,降低风险。企业可以开展年度的税收筹划及税收风险自评估,自查自纠,减少会计差错漏交税款。
三是集团企业可以开展专题的税收自查,包括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组织成员企业间互查互纠,交流经验。
(四)聘请专业税务咨询机构
一是具备条件的集团企业,可以聘请税收顾问、税务,对重大事项进行税收咨询和税收筹划,开展集团内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与培训,提高税务业务水平,降低纳税风险。
二是目前税务机构各地也不少,但较多从事纳税申报,从事咨询服务的水平并不高,尤其在税收筹划上实力突出的并不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机构对企业日常活动及会计账簿凭证进行定期审查,及时整改,排除不规范处理,发生非经常性的业务及重大的投资兼并等业务,由税务专业人员对相关业务进行事前谋划,规范操作,在合规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1] 曲红.浅谈如何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商场现代化,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