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8:5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冬至的文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冬至要到了,天气变冷了,友谊思念了,祝福送上了,衣裳该加了,不要感冒了,预祝冬至快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冬至的句子适合在那一天发到空间或朋友圈里,供大家参考。
冬至的语录1.冬至冻一冻,增强抵抗力,身体更健康。
冬至动一动,提高耐寒力,无病又无恙。愿你身体好,心情更好。冬至节气快乐!
2.一年一天,难平难凡。
一天一年,酸涩甘甜。来日可期,无须怅然。冬至大寒,花开春暖。心向山海,仁义宽善。感恩不迟,祝福饱满。
3.去年冬至的祝福已送到,今年冬至的祝福不会忘;
寒风凛冽时,记得加衣裳;别忘吃水饺,小心耳朵掉;祝你冬至快乐。
4.今日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最长;
从冬至起开始“数九”,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祝冬至节快乐!
5.冬正深,天正寒,冬至节气到身旁,亲朋好友齐欢聚,乐也融融共天伦,祝福如梅花飘香,冬至佳节,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6.值此冬至岁末,冬至之日,新年伊始之际,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吉祥如意!
7.冬季养阳,择食有道,银耳,梨,蜂蜜可滋阴润燥;
少辛多酸,酸味水果可选苹果石榴;宜喝牛奶,豆浆,可生津液。漫漫冬日,祝君健康!
8.偷偷的,冬至来了,它带来了一阵阵寒风,没事别在外面喝西冬风,收收朋友暖和的祝福,愿你永远健康又幸福!
9.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在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
10.冬至到,寒风凉,盛碗饺子暖洋洋;北风吹,白雪飘,祝福永远忘不掉;金元宝银元宝,财源滚滚财运到!今天冬至,送碗热饺,送份温暖!
11.你是大树,为我们遮蔽风风雨雨;
你是太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亲爱的父亲,祝你冬至快乐永远健康!
12.冬至又来到,祝福少不了,祝:心情好一冬,健康益一冬,温暖保一冬,舒服过一冬,勤奋干一冬,美好又一冬,祝你过好冬!
13.冬至节气,保健养生,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
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愿你多多运动,身体棒棒,快乐过冬,幸福圆满!
14.冬至节气到,阳光送关照,饺子快递到:平安是皮儿,幸福是馅儿,真情煮熟了,吃了乐淘淘,喝了饺子汤,全家都健康。
祝冬日吉祥!
15.快乐冬至,什么是冬至快乐?不是那快乐的阳光,也不是鸟儿的啁啾,那是愉快的念头和幸福的笑容,是温馨慈爱的问候。
16.漫漫的长路,你我的相逢,珍惜难得往日的缘分,默默的祝福,亲亲的问候,互道今朝多保重。
17.如果说春天,是有诗情画意的季节。
那么冬天,就是一个有冷静思索的季节。思索春华秋实,时光流逝,浪漫爱情,价值人生。冬至,福来!
18.气始于冬至,养恰逢其时。
来适量运动,固旺盛精力。进营养好料,求延年益寿。成圆圆好事,做连连好梦。活自在潇洒,得幸福欢笑。
19.天凉了更有创意,短靴围巾皮衣;
天凉了更有刺激,大雪圣诞情系;天凉了更有魔力,是你是我挂记;天凉了更有心意,虚汗问暖碎语。
20.今天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冬至的短句1.滴水成冰北风寒,朋友宰羊过冬年。
养精蓄锐好身体,红光满面精神爽。子孙满堂快活享,美满家庭幸福园。祝你冬至快乐,身体健康!
2.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3.小饺子,两头尖,芳香飘飘幸福甜;冬至到,饺子鼓,满满的祝福变无数;冬至祝你快乐连连,幸福热火朝天!冬至快乐!
4.天,下雪了,给花带去春的思念;
花,苏醒了,向天倾诉冬的呵护。我,记起你了,让雪捎去问候,托花带去叮嘱:冬至到了,请多保重!
5.冬至雪落,寒意脉脉。
天各一方,山遥水阔。情意不减,思念如昨。真心祝愿,平安快乐。好运相伴,成功在握。善自珍重,心平气和。
6.秋已去,冬已至;天渐冷,衣多加;勤锻炼,勤晨跑;常开窗,多透气;菜要热,饭要暖;萝卜汤,醋炒菜;晒太阳,要健康!
7.我原是一只羊,在冬至这一天连肉带毛和血,被你吃了,为驱寒。
我唯一的贪图是:能躺在的肚子里,感受温暖。
8.冬至饺子排成排,幸福好运接力来;
冬至饺子堆成山,财源滚滚等你搬。冬至节气,祝福你幸福快乐,吉祥如意,圆圆满满。
9.春天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
10.装满一车爱心饺子,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11.喜不单行结伴行,财源滚滚至你屋,合家吉祥人气旺,福无双至偏双至。
冬至节气,祝福你身体棒棒,喜事多多,人旺财旺幸福无量!
12.冬至,股票升值,财运随期而至,冬至,加薪升职,好运纷纷而至,冬至,提高体质,身体健康才有斗志,你是潜力股,加油,我看好你噢!
13.早睡晚起睡眠足,少食生冷宜温补,滋阴潜阳多果蔬,冬至助你好身体!祝您冬至快乐,幸福无人比!
14.爸爸,今天是冬至节,节日快乐哦。
虽然,你有时很凶,但是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是吗?在这里祝你快乐,健康!
15.冬至随风来,祝福伴雪飘;天冷易感冒,保暖有诀窍;添衣多穿麻,保健有疗效;吃菜挑应季,免疫自然好;锻炼需谨慎,顺畅最重要!
16.冬至到,祝福到: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牵挂在心永远是你,严寒冬流已来袭,千万珍重保护身体,愿你健康多如意。
17.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祝冬至团圆,温暖溢满整个冬天!
18.冬至了,白天渐渐变长;
冬至了,光明越来越长;冬至了,阳光越来越长;冬至了,祝你的幸福也越来越长,好运越来越长,寿数长长。
19.冬至到,夜最长,愿你的生活美荡漾;
冬至来,送关怀,愿你的身体健康在;冬至节,传递爱,祝你整个冬季温暖舒适好运来。
20.今日冬至,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冬至的说说1.冬至祝福送四方:东方送你摇钱树,西方送你永安康,南方送你成功路,北方送你钱满仓。
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银财宝当头照。冬至快乐!
2.缕缕寒风,吹去的都是温情;
片片雪花,凝聚的都是叮咛;片片落叶,摇曳的都是期望;点点星火,照耀的都是心声;字字句句,包含的都是安宁。冬至到了,祝你身体健康,幸福一生。
3.冬至大雪飘满地,片片都是我心意:九天银妆添美丽,纯纯雪花恰如你;天舞银蛇驰腊象,美景增你精神气!冬至来了,朋友注意保暖哦!
4.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是一九第一天。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之习俗。
5.冬天是温馨的梦,可依偎着温暖;
冬天是希望的梦,可畅想着春天;冬天是幸福的梦,可盼望着团圆;冬天是浪漫的梦,可向往着缠绵。愿你在冬季梦境是甜蜜,梦想都实现。
6.借冬至的东风,送去温暖,愿你无波无折,平安健康。
借冬至的冻雪,埋葬烦恼,愿你无克无难,顺意吉祥。冬至到了,祝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7.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
在冬至,我们收获的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8.天寒地动冬至到,祝福暖阳把你照,开心汤宽心粥真心酒摆好等你来聚;
瑞雪飘扬冬至来,问候火炉把你烤,回忆城,记忆堡,追忆国敞开大门等你来坐。冬至想你念你,祝愿你一天比一天好。
9.毁灭友情的方式有许多,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
保持友情的方式有许多,最有效的一种是常联系。冬至到了,朋友,愿真挚的祝福带给你温馨的快乐。
10.冬至到了,一定记得吃饺子哦。
话说,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如果你没了耳朵,就再也听不到我的赞美了。所以,你一定要多吃饺子哦!冬至快乐!
11.冬至要到了,天气变冷了,友谊思念了,祝福送上了,衣裳该加了,不要感冒了,营养要补了,饺子该下了,温暖下肚了,心情热乎了,生活滋润了。
预祝冬至快乐!
12.冬至,愿你快乐接踵而至,好运纷至沓来,吉祥蜂拥而至,平安健康联袂而来,我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天寒多加衣哦,冬至快乐!
13.冬至来到,贴士送上:冬季寒冷,注意保暖,外出防寒,勤加衣帽,饮食均衡,宜食清淡,多多锻炼,体强身健。
愿你工作顺利节节高,生活幸福甜蜜蜜。
14.冬至随风来,祝福伴雪飘;天冷易感冒,保暖有诀窍;添衣多穿麻,保健有疗效;吃菜挑应季,免疫自然好;锻炼需谨慎,顺畅最重要!
15.岁月是一份考卷,检验着尘世的誓言;
距离是一把尺子,测量着缘分的深浅;问候是一支彩笔,描绘着情义的冷暖。冬至时节,愿暖暖的问候直达你心间。
16.大地有了阳光才显得生机盎然,生活有了朋友才不会寂寞孤单,冬至有了祝福才让彼此温暖。
冬至到了,不要忘记为朋友送上深深的祝福,冬至快乐。
17.冬至来到,即将冻结了旧的一年,融化新的一年,结束一年的烦恼,压力,释放积攒的好运,欢乐,让悲伤成为历史,用幸福开启新的篇章。
祝你笑口常开,财运滚滚来。
18.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
冬至,预示着你:机会将至好运将至成功将至幸福将至,健康快乐与你保持一致!
19.冬至到了,愿一切的好事至,一切的不快跑,冬至快乐。
20.冬至到,关怀至,小贴士,送温暖:天气寒,多保暖;
多锻炼,增免疫;出外时,多加衣,在家里,常开窗;透空气,晒阳光;防疾病,保健康。祝福你,身体棒,心情好,乐逍遥。
冬至的文案1.冬至是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日子,正如你我相隔的距离。
愿我远方的朋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注意保暖,幸福安康!
2.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3.大雪纷飞,已到冬至;注意保暖,关心送至;天天锻炼,健康送至;保持心情,快乐送至;冬至快乐!
4.时光蹉跎了岁月,季节遗忘了誓言,雪花融化了流年,北风带来了思念。
冬至祝福,绘下温暖画卷,愿你绽放快乐笑颜,常与好运碰面,享受幸福无限!
5.风起时,云不会孤独。
叶落时,大地不会孤独。飘雪时,天空不会孤独。想你时,我不会孤独。温暖在,季节不会孤独。祝好友冬至快乐!
6.被祝福是快乐的,被祈祷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你是被我惦记着祝福了祈祷过保佑下的朋友,所以幸福快乐永伴你!冬至快乐。
7.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吃一吃水饺,抛一抛烦和躁;
送一送友情饺,友谊常青,情谊牢;送一送亲情饺,家庭和睦,不吵闹。冬至到,收一收温馨祝福,阵阵寒意抛九霄,愿你健康快乐!
8.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9.冬至冷春天暖,过完腊月是新年;
冬至日头出,一年工作好收入;冬至阳光足,福气千家与万户;冬至吃饺子,天天拥有顺心事;冬至发信息,幸福快乐送给你。
10.牵着冬天的尾,拉着春天的手。
春天到了祝福到:愿你带着冬季的幸福与欢笑,迎接春季的美好,从此事业步步高,幸福乐逍遥,烦恼无影踪!
11.“冬至节日吃顿饺,耳朵手脚冻不了。
”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擀皮包馅,父亲满脸笑容地看锅调汤下饺子,幸福的滋味在饺子的热气中流淌,温馨的感觉在笑脸中弥漫。
12.冬至节气到,大雪飘,把我想念飘到你耳边,寒风吹,把我关心吹到你身边,冷气流,把我温暖流入你心田,冬至的关心与思念,把他编辑成信发入你手中,祝你冬至节气更温暖!
13.冬至已至,新春不远,眨一眨眼,春天已等候在前边。
14.冬至冻一冻,增强抵抗力,身体更健康。
冬至动一动,提高耐寒力,无病又无恙。愿你身体好,心情更好。冬至节气快乐!
15.一口饺子,一句祝福,慢慢的馅儿包裹着满满的祝福。
在这个冬至日,愿你三冬暖如阳,心情美如花。
16.冬至到,天寒凉,头脚暖,别逞强,大红枣,粥里放,牛肉汤,温补方,勤锻炼,耐寒强,摩鼻翼,感冒防,蜂蜜水,润肺忙,情意浓,暖心房,关怀至,愿安康!
17.冬天即使再寒冷,也有你们的友情温暖我。
18.冬至,据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到极处便会峰回路转,属性回归。月盈极处,缺开始;花到盛时,便凋零。古人曰: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矣。
19.送你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愿它带走你工作的辛苦,带来我真诚的祝福;
愿它带走你上班的疲惫,带来我温馨的安慰。冬至到了,希望你和家人开心快乐。
20.冬至冷,春节暖。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2014年第一期
1学者事迹追踪
1.1刘信和贝琳二人均是天文机构官员,也是整个明代天文、历法领域较有建树的学者,但《明史》均未予立传。这样,长期以来他们的事迹便隐而不彰。相形之下刘信资料的搜寻要更困难一些,以致有学者认为“信事迹无考,也不详明代何时人”[8]。实际上其人的生平行事还是有案可稽的:在《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八月壬戌”条,《明史》卷167《王佐传》和康熙江西《安福县志人物志》等处都有涉及。要而言之,其人为江西安成人,正统十四年随英宗北征,于土木堡中丧生。而在明人徐有贞《武功集》中有为一名叫刘中孚的人写的两篇文字,涉及其人的家世、学养、撰述等情况。其实,中孚即刘信的字。这样刘信的事迹反转为清晰,其人在宣德、正统间从事过回回历法文本的整理加工。与刘信比较起来,有关贝琳的记载较多。万历《上元县志•人物杂志》就有贝琳传;而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79收有《钦天监副贝琳传》。且从各家记述内容观之,它们当有一共同的资料来源,即约创谱于成化间之《贝氏族谱》,但此种珍贵资料早已不见传世,唯明清之际人路鸿休《帝里明代人文略》卷11据此转述颇详。要者其人祖籍浙江定海,至明初因祖父至南京服兵役,遂家金陵。琳幼业儒,15岁前往北京改攻天文学,正统十四年受监正皇甫仲和拣选,20岁即成为一名随军星占人员,后因“占侯屡有功”、上书言事称旨等情,历授刻漏博士、五官灵台郎。成化六年(1470)擢为钦天监监副,八年改任南京。今人陈久金先生有专文评介[9]。
1.2唐顺之、周述学、陈壤和袁黄等他们对伊斯兰历法进行过专门研究。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在其别集《荆川集》、焦竑《国朝献征录》、《明史》等文献中都有很详尽的传纪,所以其生平行事有案可稽,在此无需赘言。要者,其学识渊博,兼通文武,在许多方面都有非凡的建树。他对回回历法的研究,颇受后代同行的推重。如梅文鼎说“盖明之知回历者,莫精于唐荆川顺之,陈星川壤两公”。[10]周述学字继志,号云渊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国朝献征录》卷79,黄宗羲《南雷文案》卷9均有传;《明史》传列卷199《方技传》。由此。对其生平行迹这里也无需多说,概言之,其人也是明中后期一学养极博之人,其学术领域兼及伊斯兰历法且有撰述。一般认为,周氏治天文历法之学,包括回回历法,是在唐顺之有关研究基础上的推进。陈壤和袁黄是师徒二人。陈氏字星川,吴郡人。《(崇祯)吴县志》卷51、阮元《畴人传》卷30有传,但极为简略。据之可知,陈氏乃明中期江苏民间历算学家,嘉靖间曾上疏改历,格而未行。袁黄字坤仪,一字了凡,吴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其生平事迹《(雍正)吴江县志》有载,其中说黄氏尝受历法于长洲陈星川,其法本回回历,而以监法会通之,更定历元,更正五纬,号为详密。袁黄对师推崇备至,他说“古今谈历者,至我师陈星川先生精绝矣。予从之游,口授心惟,颇尽其秘”,又说“我国《大统历》,实用元《授时》之旧。其名异,其实不易也,较前代诸历最称精密。而以吾师之法求之,犹时有舛讹”。[11]除上述人士外,明中叶之后,钻研过伊斯兰历法的汉族学人,尚有周相和雷宗。周氏隆庆间曾掌钦天监事,他“洞晓历算占侯之术,……与武进唐顺之反复辩难,其所著历法,皆得精髓”[12]。后者称赞周氏学养时有“沙书暗译西番历”之说[13]。所谓“沙书”,即明人所说之“土盘”,即指伊斯兰历算。周相对回回历法应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曾上疏请求刻印刘信《西域历法通径》[14]。雷宗,生平行迹不见文献载述,唯《明史》卷31《历志》以及梅文鼎的有关论述中,多次指出其有《合璧连珠历法》,为会通中回历法之作。该书似早失传,故无法进一步考究。晚明清初知名学者黄宗羲对伊斯兰历法也有研究。据载,其人于反清失败后浮于海上,终日与人“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注《授时》、《泰西》、《回回》三历”,“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15]。有明一代涉足伊斯兰天文、历法之学的汉族学者见于记载者即上述十数人。综合来看,他们的队伍不算庞大,身份学养也颇有不同,他们的参与,除洪武间的数位可说是受命于上外,其他人士似乎都是出于自觉自愿。这些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明代汉族学者之伊斯兰天文历法之学的规模、成就和影响。
2明代汉族学者伊斯兰天文、历法之学的基本内容
概而言之,即上文所指出的有关文献的翻译引进、整理加工以及对伊斯兰历法的专门研究。现依次分述于下。有关记载表明,洪武中后期回汉官员受命翻译引进的伊斯兰天文、历法著作唯有《天文书》和《回回历法》两种,参与这一重要活动的汉族学者,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即限于上所述及第一组各人。鉴于他们的学养、能力,更出于两书不同的内容和性质,种种迹象表明,各人在两种著作译介引进过程中具体所做及发挥的作用有很大不同。这里先来看《天文书》。《天文书》是部纯粹的阿拉伯星占学著作,一般认为其有底本,经学者们多年的研究,较一致地认定其底本即阔识牙耳(971~1029)的《星占学导引》(IntroductiontoAstrolo-gy),全书所阐述和介绍的是阿拉伯星占术的基本理论、占法、占事及吉日择定等。由此决定了其译介引进当采用忠实原著的直译方式(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异域星占学的特色),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向参译人员下达的工作指令是“唯直述,毋藻绘,毋忽”,而译员也“不敢有毫发增损”[16]的原因。由于伊斯兰天算家“素习本音,兼通华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承担“口授”,李翀和吴伯宗等汉族学者所做则是“辑成文焉”,即担当记录译文、润色文字一类的辅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李、吴等人的工作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凡阅读过这部阿拉伯占星学名著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其文辞简洁准确,优美畅达,这无疑是二人的功劳。更何况这种专业文献的翻译,要求译员必须拥有中、阿天文星占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各自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素养,由此需要双方人员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很难想象,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没有李、吴等人的鼎力相助,伊斯兰天文家能够单独如此出色地完成这部著作的翻译。与《天文书》的引进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不同,汉文本《回回历法》应是部编译的著作。之所以是“编译”,则取决于其底本是蒙元时代或明初传入的一些阿拉伯天文历表,内容主要是排列系列天文观测数据,并介绍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运行位置(包括日月食)的推算方法等。正因为所本是阿拉伯的天文历表,就不能采取直接翻译:要使其能够与中国传统的一套进行比对,就须更定历元,并根据在华实测调整天文数据,参照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对其中的相关内容作必要的扩充或删减。其实,这不是推测而是有确凿证据:如流传至今的不同《回回历法》版本(如《七政推步》、《七政算》外篇和《明史•历志》附录本)均以洪武甲子为历元,均加入若干与中国传统历法相比照的话语①;都包括若干在华实测的天文数据②;一些在《天文书》中不占重要地位的天象,如日月交食,或找不到踪迹,如月、五星凌犯天象及测算等,在汉文本中都成为核心内容。而上述调整和转换并非轻而易举,显然是一项繁难的工程,同时也不是一般懂得天文、历法学的学者就可胜任。就前一点来看,它应是众多回汉学者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才最终完成;自后一点而论,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兼通。由此,与《天文书》的翻译相比,参加《回回历法》编译的汉族学者,应该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的专业素养。种种迹象表明,吴伯宗《明译天文书序》未曾提到的元统及其部下就是这样的学者,他们参加了《回回历法》的编译,也正式开启上述所说有关内容的调整和转换。这里,就必须提到前述石云里教授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据石氏文,元统于洪武二十九年撰写完成《纬度太阳通径》一书,在谈到撰写缘起及目的时有如下一段话:故有经无纬,不显其文。有纬无经,岂成其质。文质兼全,然后事备。谅二法可相有而不可相无也。尚矣洪武乙丑冬十一月,钦蒙圣意念兹,欲合而为一,以成一代之历制。受命选春官正张辅,秋官正成著,冬官正侯政,就学于回回历官,越三年有成,既得其传,备书来归。予因公暇,详观其法。善则善矣,但从春分之日为始布算,与中国历法起首不一。是以不愧荒鄙,因其法而推演合同,改算亦自岁前天正冬至之日为始,与中国历法同途共辙,岂不美欤?又详原法中间有混合难晓者,亦门分类析,俾人人得而易知,而无捍格不通之患尔。幸望后之君子职是业者,请加斤正,以传永久。
显而易见,这段话对考察《回回历法》的编译引进及元统等人的贡献非常重要。凡是对伊斯兰教文化在华传播史有所研究的学者都应知道,明初回汉学者对伊斯兰天文、历法著作的翻译引进工作,《天文书》因有吴伯宗译序的记载,其翻译完成于洪武十六年是没有问题的,而《回回历法》的编译过程、最终成书情况及完成的时间等,因相关文献失传或缺乏明确记载均成悬案,而上引文字在这方面就提供了不少十分可贵的信息。如说洪武十八年(也即引文所说洪武乙丑,公元1385年)钦天监有奉命选送3位监官就学于回回历官事,且一学就长达3年,最终结果是“既得其传,备书来归”,可以断言,这个过程和结果一定与后来编译完成的《回回历法》有直接关系;还有,元统已注意到“备书来归”之书中所载之回回历法与中国传统的一套的起算点不同,因而尝试着去进行换算,还去解释疏通回回体系中的一些繁难问题。另外,元统有《纬度太阳通径》的回回历法著作,一向不见中国文献所载,而这部书所讨论的主要是太阳运动的计算,石云里指出,“如果按照(元统)《大统历法通轨》的做法,似乎也应该有太阴、交食和五星等部分”[6],可以认为这一推测颇为合理。从现掌握资料情况来看,明代汉族学者对输入之伊斯兰天文、历法文献的整理加工仅限于《回回历法》。这方面的工作由刘信开始于宣德中后期和正统年间,由贝琳完成于成化十三年(1477)。刘信曾撰《西域历书》,最终定稿时正式改名为《西域历法通径》。时人徐有贞在为其所撰书序中称:予友刘中孚,知星历,博极群术,而旁通西域之学。尝以其历法舛互,无一定之制,岁久寖难推步。为之译定其文,著凡例,立成数,以起算约而精,简而尽,易见而可恒用,秩然成一家。书将以传之,为其学者其用心亦勤矣[18]。由此,刘信起而加工整理回回历法典籍,是因他看到洪武中后期回汉学者合作编译完成的《回回历法》在内容上多有相互抵触之处,实难于据之推算,遂着手进行订正、加工。其所做工作据上引徐《序》似为之重新厘定文字,明确其推算原则和方法,并编制了若干助算表格。经过上述一番繁难艰辛的工作,回回历法终于成为可用之书:“以起算约而精,简而尽,易见而可恒用”,因日月五星等天置的运算有了大量的助算表格可查,所以十分便捷。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徐氏所撰《赠钦天监主簿刘中孚序》,刘信“尝著《凌犯历捷要》,补前人之未备”。所谓“凌犯历”,就是指月球在星空中做周期运动时,与恒星、行星靠近、掩食的时间以及五星在恒星背景上穿行,它们在观测者的视角上呈现出的彼此逼近、掩食的时间。而上述因素今也可以在残存的《西域历法通径》中看到。刘信书原为24卷,今仅存卷11~14、21~24计8卷。其大概内容是11~13卷为金、水星第二差的求法及相关的助算表格;卷14为月、五星泛差的求法及助算表格;卷21~24为月、五星凌犯的求法及助算表格。可见其与徐有贞文中所说相当接近。《七政推步》卷1后有段跋语:此书上古未尝有也。洪武十八年,远夷归化,献土盘历法,预推六曜干犯,名曰“经纬度”。时历官元统去土盘译为汉算,而书始行乎中国。岁久淹没,予任监佐,每虑废弛而失真传。成化六年,具奏修补,钦蒙准理。又八年矣而无成。今成化十三年秋,而书始备。命工锓梓,传之监台,以报圣恩,以益后学。推历君子宜敬谨焉。这段文字是古籍中仅有的有关成化间回回历法文献现状及贝琳“具奏修补”情形的记载。可由于过于简略,据之只能大概知道在刘信整理加工二三十年之后,回回历法文献再次面临“淹没”的危险,贝琳以强烈的责任心,“每虑废弛而失真传”,遂有“具奏修补”之举,并经过前后8年的工作最终得以告成,“而书始备。命工锓梓,传之监台”。由于洪武中后期汉回学者合作编译完成的《回回历法》原本早已失传,刘信《西域历法通径》又严重残缺,所以,今人似无从具体考究、评估贝琳的工作业绩。但无论如何,他的具奏修补应当是富有成效的:经他整理的本子,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时改名《七政推步》,是流传至今3个版本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及后来元统在此基础上重加厘定的《大统历法通轨》,是对《授时历》略加改造而成,天文数据基本上沿用元代的观测,由于年远数盈,未加有分量的修正,大体上自景泰之后,钦天监交食预报时常不验,如仅据《明史•历志》等文献记载,景泰元年、成化十年、十五年,弘治年间、正德初年等,都有失推或误报,而自嘉靖、万历后,这类情形就更是载不绝书了。而相形之下,依回回法推算却时常有验。如万历十五年(1587)吏科给事中侯先春在请求将《回回历法》纂入《大统历》中的奏疏中就说到“该监见有回回历科,其推算日月交食及五星凌犯最为精细,囊者月食时刻、分秒不差舛,只以原非大统历法,遂置不用”[19]。正是在上述情况下,唐顺之、周述学、陈壤和袁黄等汉族学者起而从事对回回历法的专门研究,目的就是“镕回回术入大统历中”,使陷入危机中的传统历法走出困境,继续能在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上述诸人等曾积极著书立说,如唐顺之和周述学有《大统万年二历通议》,唐顺之还有《荆川先生历算书稿》(中有《回回历法议》和《回回历批本》等专门著作),陈壤、袁黄有《历法新书》,雷宗有《合璧连珠立法》等①,对将回回历法融入中国传统体系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不过,就“镕入”的实际效果以及研究所达到的真实专业水平而言则不宜过高估计。这里,可引用清初历算大家梅文鼎的有关评论作结:盖明之知回回历者莫精于唐荆川顺之,陈星川壤两公。而取唐之说以成书者为周云渊述学;述陈之学以为书者为袁了凡黄。然云渊《历宗通议》中所述荆川精语外别无发明。而荆川亦不知最高为何物(唐荆川曰:要求盈缩何故减那最高行度,只为岁差积久,年年欠下盈缩分数,以此补之云云。是未明厥故也),若云渊则直以每日日中之晷景当最高,尤为臆说矣。了凡《新书》通回回之立成于《大统》,可谓苦心,然竟削去最高之算,又直用《大统》之岁余而弃授时之消长,将逆推数百年亦已不效,况数千万年之久乎?[10]明代汉族学者的伊斯兰天文、历法之学基本情形如上。总体来看,内容不是很丰富,前期基本上是围绕着《天文书》和《回回历法》二书的引进及《回回历法》的加工整理展开,后期的研究则专注于回回和中国传统二种历法体系的比较和融通。不过,就十数位且多数并非以此为职业的文人而论,他们能在如此专业的领域中有上述那样的投入和建树,已属难能可贵。
3明代汉族学者涉足伊斯兰天文、历法之学的意义
有明一代涉足伊斯兰天文、历法领域的学人,自民族属性上来说包括回、汉二族。就肩负使命的重要性而言,回回人员首当其冲:如在文献的翻译引进中其人担当主导角色;明代官方设置伊斯兰天文机构也是由专业的回回人员主持和承担其中相关工作。如此一来,究竟如何看待汉族学者涉足这一领域的意义?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予以观察和界定:首先,从语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上来看,汉族学者涉足其中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无论是与明初通过各种途径入华并在钦天监任职的回回人士、还是后来在华居住生活的回回后裔相比,通常情况下汉族学者应该更熟悉、更了解包括天文、历法等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伊斯兰天文、历法的引进和研究,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进行,两大体系之间需要对话、沟通,有关文献也必须有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诠释、转换和书写①,由此,客观上需要汉族学者群体的介入。事实上,明代涉足这一领域的汉族学者,他们正是在上述方面去发挥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的。其次,自化解危机、寻求出路来说,汉族学者实更具有紧迫性,从而对于这一领域的涉足也更为主动和积极。前面已经谈到入明之后中国传统历法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而当我们去追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时就不难发现,在诸多因素中有一方面是与中国传统历法的一些固有缺陷直接相关的。对之,明初朱元璋号令中外人员引进翻译伊斯兰天文、历法文献的必要性时就已经看到,他说“迩来西域阴阳家,推测天象至为精密有验,其纬度之法又中国书之所未备,此其有关于天人甚大,宜译其书”[16];而晚明著名天文历法学家徐光启说得就更为明确具体:近世言历诸家,大都宗郭守敬旧法……。至若岁差环转,岁实参差,天有纬度,地有经度,列宿有本行,月五星有本轮,日月有真会似会,皆古来所未闻,惟西国之历有之,而舍此数法则交食凌犯终无密合之理。高皇帝尝命史臣吴伯宗与西域马沙亦黑翻译历法,盖以此也[20]。也就是说,在伊斯兰体系中存在着中国天文历法所不具备的某些实用技术和方法,而这些技术和方法恰恰又是高度追求日月交食以及月、五星凌犯天象预报精确度的中国体系所迫切需要的。这就是从朱元璋到元统、刘信、贝琳,再到嘉靖、万历以后的其他汉族学者为什么会对伊斯兰体系前赴后继,孜孜以求,不遗余力的原因。相形之下,有迹象表明,明代天文机构双轨制所形成的竞争态势,使得在这一领域本来占居主导地位的回回人士态度反较消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件事情上:一是对文献汉译本的流传、加工漠不关心,《明史》撰者在谈到清初《回回历法》的流传现状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其书多脱误。盖其人之隶籍台官者,类以土盘布算,仍用其本国之书。而明之习其术者,如唐顺之、陈壤、袁黄辈之所论著,又自成一家言。以故翻译之本不行于世,其残缺宜也[21]。二是对相关推算方法可能存在“深自秘”问题。对之,梅文鼎曾多次论及,如说:(《回回历法》)在洪武间未尝不密,其西域大师马哈麻、马沙亦黑颇能精于其术。但深自秘惜,又不著立表之根,后之学者失其本法之用,反借《大统》春分前定气之日,以为立算之基,何怪其久而不效耶[22]。《回回历法》,刻于贝琳。然其布立成以太阴年,而取距算以太阳年,巧藏根数,虽其子孙隶籍台官者,亦不能言其故也[23]。也就是说,为能在与中国传统一套的竞争占据有利地位,回回人士对某些核心的专业技术秘不示人。上述说法只是一种推测,还是确有其事?数年前石云里教授在他的一项研究中部分地坐实了梅氏的指责:自明初以来,回回学者似未将回回太阳历和太阴历日期的换算方法传授给汉族学者[6]。第三,汉族学者涉足这一领域,留下大量有价值的成果。清代以来流传的《回回历法》版本,无论是严重残缺的《西域历法通径》,还是相对完整的《七政推步》以及《明史历志》附录的《回回历法》,无一不是经过明代汉族学者整理、加工的产物。除此而外,还有前述元统及嘉靖万历年间汉族学者所撰写的众多专门著作[24]。相形之下,除洪武间的文献译介引进外,回回天算家在他们本来占有天然优势的这一领域里却抱残守缺,别无成书,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而上述这样一些典籍,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元明以来输入之伊斯兰天文学的重要载体,成为清代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国内外研究、探讨这方面问题的学者所依据之最基本的资料。
作者:陈占山单位:汕头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