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进出口贸易培训

进出口贸易培训

时间:2023-06-06 08:5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进出口贸易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进出口贸易培训

第1篇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第2篇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存在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当前主要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和履约工作,抓紧改进审批管理,完善贸易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建设等来解决其存在问题。因此,下面我将以河南为例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especially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wildlife management faces with some new challenges after joining the WTO,a variety of problems more prominent,and the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 is currently the main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heir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Need to improve and refine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wildlife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work,pay clos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approval of management,improve the business license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the law enforcement team building to solve their presence issue.So,here I will be an example of Henan Import and Export Situation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14-0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田贝贝(1993-),女,汉,河南省濮阳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管理。指导教师:董媚讲师。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类生存对野生动植物的依赖程度下降。但是,野生动植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狩猎纪念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植物通过合法的、非法的渠道在国内外市场上贸易。

(一)我国建立濒管办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进行保护。国际间的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全球正在初步形成一个开放的、关税统一的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却成为被管制的国际贸易对象。我国1981年正式签署了CITES公约,并建立了CITES公约中国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动植物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简称国家濒管办)”,授权中国科学院设立CITES公约中国科学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简称国家濒科委)”。国家濒管办、国家濒科委在保证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管制那些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国际贸易而导致“经济灭绝”的物种。但是,对于野生动植物的合法贸易的管理,目前,其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有些环节如,其生产、销售、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和检疫环节还是一个盲区。

(二)近年来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状况。2004年全国已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使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全国经济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发展到2.45万家,野生植物培植单位1.7万家,野生动物园、动物园243个,植物园、树木园115个。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总产值从2003年179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827亿元。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履约工作不断深化,执法工作不断加强,资金管理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日益活跃。2005年1月—9月,濒管办共核发证书47541份,涉及进出口总额979.3亿元,其中进口贸易额887.3亿元、出口贸易额近92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90.6%、9.4%。由此来解析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河南省在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也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法律意识不强,普及不够。近年来宣传的比较少,人们对法律认识不足。对野生动植物管理法规的宣传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够深入,持续比较短,人们对其没有较深认识。特别是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一些重要法规概念模糊不清缺乏申报意识,在对外贸易中造成一些严重后果。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法律法规认识有待提高。

(二)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缺乏联系。国家濒管办及其各相关办事处是履行国家《公约》并核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监管口岸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情况的机构,与进出口管理有关的部门除了林业部门外,还涉及渔业、农业部门,还有海关、商检、公安、工商、边防、邮政、对外经贸委等部门。其中林业、渔业部门主要负责审批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的进出口审请,并查处一些违反说明书管理的企业,海关负责查处允许进出口说明书并监管进出境的野生动植物,并对走私案例例违反进出口案件进行查处,外经贸进出口部门管理进出口公司,商检部门对进出口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公安部门主要对海关监管区以及对外走私案件进行查处,工商部门主要对集贸市场内非法走私野生动植物的案件进行查处。各办事处应该是组织、协调当地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履行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因为以上各部门的相互配合联系不够导致对执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履行有一些影响。

(三)行政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低下,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制度规范。虽然近年来为了简化审批程序,给濒管办对一部分物种及其相关产品进行审批的权利,可以直接签发其相关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办事效率,但由于我国实行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制度较老,如果要做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需通过县级—地市级—省级层层审核,还需国家级行政管理部门或濒管办批准及签发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非监管证明,最后凭进出口证明书或非监管证明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为提高工作效率,濒管办已经开发了电脑打证系统,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进出口企业、规范了进出口证明书管理,不过这只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批复杂问题。因此,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制度存在严重缺陷:1、影响了公约和我国及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政策的效力;2、增加了各审核、审批部门的行政办公成本,且工作效率低;3、申请者花费成本较高,导致一些进出口经营者逃避高费用申请,从而进行非法贸易走私;4、层层审核审批,易形成各层逃避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存在让其他部门进行严格审核的侥幸心理导致各自把关不严,容易让申请者钻空子,也容易形成腐败。

三、解决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问题的措施

进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牵涉部门多,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更深入,对外经贸来往更加频繁,连带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工作难度和工作质量将不断增加。因此要做好进出口管理工作,提高履约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增强并普及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的法律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在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置永久性宣传栏、广告灯箱、设置样品陈列柜、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举办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向社会宣传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的法律认识,并说明其有重大的意义,要广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进出口管理和履约工作,进一步扩大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全面了解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制度,以及国际公约的各项规定,增强依法开展进出动的自觉性,提高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性,自觉推动由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转变,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来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

(二)加强与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各政府部门中,海关是一个重要部门,海关是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的查验放行机关,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关的监管能力及水平。应加强与海关部门的合作并形成建立一种重要的联系协作制度,把与海关部门签订联系协作备忘录摆在工作议程上,并将此工作重视起来。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进行互动,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交流,并形成一项工作制度,这将有利于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的管理,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想要更好的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管理,必须要让管理人员熟悉野生动植物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其相关的一系列整套办理程序。因此应加强对地、市级管理人员培训,海关一线关员及进出口企业相关人员也需进行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在野生动植物种类、产品识别与鉴定知识、进出口管理政策及规定、申请办理相关证明的程序等方面有一定了解。还要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掌握预防职务犯罪、防止商业贿赂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增强干部依法行政、服务社会、防腐拒变的能力。因此应做好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要研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各省的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海关以及进出口企业分不同层面开展培训,使大家充分了解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和履约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的能力,共同做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和履约工作。

四、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应加强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解决好河南省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并普及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的法律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河南省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综述:中科院专家谈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现状.http://sina.com.cn,2003年05月25日.

[2] 袁继明,温亚利.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加强管理 扩大出口 推进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河南省林业厅网站 Hnly.gov.cn,2005-11-02.

第3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现状;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16-01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这是当下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一)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后两者的结构

由于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迫使产业结构状态服从短缺约束资源使用效率的“木桶原理”,造成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状态,约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调整,必然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商品进口中,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技术,为了实现贸易,出口方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甚至一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在其贸易行为中无意且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引进带来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三)进口加剧了国内竞争,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产商品的市场,但它却加强了竞争,并带来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合同风险

一份贸易合同,贯穿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因此合同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合同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若产品供大于求,在合同条款谈判过程中,进口方更具有主动权,从而进口方会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上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让步等,显然,合同利益会偏离出口方;反之亦然。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这主要是指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文字、术语等表述是否准确无歧义,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手续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若合同疏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是文本不规范,都有可能使合同无法顺利执行,给外企带来风险。另外,还有因为合同主体一方恶意行骗产生风险的情况。

(二)市场风险

受各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给外贸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是最典型的市场风险。商品价格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利益,因此也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贸易价格随合同而定,实际价格却随市场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如2004年9月21日,由于台风破坏了美国的咖啡豆储藏仓库,国际市场哥伦比亚咖啡到岸价当年已上涨超过10美分,达每磅0.8213美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汇率的变化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与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将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

这里的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遵守合同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当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单证贸易”,进口商若能设法骗取提单,便可提货;而若出口商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没能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就无法结汇,无法收回货款,甚至货款两空。

(四)其他贸易风险

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还有一些外贸企业没能预知的、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不以企业及其业务人员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会导致企业资产承受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将其称为其他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货物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遭遇人们无法预料的灾害性天气或货物被盗窃、丢失、损坏、锈蚀、灭失等,或是选定的运输方式或承运公司不恰当,不能安全快捷、节约又及时地运送货物,或是由于政治原因不能顺利通关等,都将引起贸易双方利益的潜在损失。再如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一国的关税水平是透明公开的,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水平逐渐下降,各国都变向地采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认证等非关税手段,来实现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对我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弱势,这类灰色壁垒造成的风险是很高的。另外,市场的过渡或恶意竞争,以及战争或外交的影响,可能导致贸易条件发生突变,从而可能产生合同被毁、货物拒收、货款损失等连锁风险。

四、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

(一)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三)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为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必须要重视对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谢国娥;重商主义的危害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J].商场现代化,2011

第4篇

通过选取福建省20年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的显著影响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福建省港口物流;对外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59-02

1 引言

港口物流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增强对外贸易竞争能力两个方面。作为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福建省依靠其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优势,使福建省港口物流的发展在促进港区联动、推动福建地区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福建省港口物流促进外贸发展的经济计量分析

为了分析福建省港口物流对外贸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这两个经济指标,先进行两者的相关分析进而进行回归分析。

2.1 指标的确定

港口物流的发展程度涉及港口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等指标,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标准的统计方法体系。但是,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是衡量港口物流运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了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进出口总额可以反映某一区域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货物的价值总和。因此,在分析港口物流对外贸发展的情况时把进出口总额作为外贸发展状况的指标是可行的。

2.2 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对外贸进出口总额影响的相关分析

本文仅以1993—2012年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作为反映福建省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指标,以说明20年来福建省航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从散点图来看,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00亿美元(2001年以前)时,开始的一段,敞点的分部比较密集,两者的大概呈现出一种近似线性的关系,呈比例增长,表明福建省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第二阶段,当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到400亿美元以上时,即2004年以后,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活动与国际联系紧,密,更多的经贸交流需要依托港口进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重要物资、资源和产品通过港口流向世界各地,也从世界各地经由港口进入中国。福建省的港口物流业在前一个阶段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蓬勃壮大。港口吞吐量的增加对进出口总额的拉动作用显著提高,说明福建港口物流产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正在加速中。

2.2.1 相关性分析

为了揭示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软件SPSS计算了从1993年到2012年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可以看出“Pearson”的相关性为0.977,(可以认为是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77)属于“正相关关系”同时“显著性(双侧)结果为0.000,由于0.000

2.2.2 回归分析

由于港口的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高相关性,笔者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二者关系。本文以进出口总额为被解释变量(Y),以港口货物吞吐量为解释变量(X)。根据上述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a.预测变量:(常量),港口货物吞吐量。

b.因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

表1反映了该模型的拟合情况,相关系数R=0.977,表明相关非常大,拟合系数R2=0.954,调整后的拟合系数为0.951,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通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F的统计量为:373.731,P值显示为0.000,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假设,证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

a.因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回归系数的T显著性检验”等,回归系数常量为:-27.822,但是SIG为:0.442,常数项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034,相对的sig为:0.000,具备显著性,由于在表2中提到了模型整体是“显著”的。所以一元线性方程为:进出口贸易总额=-27.822+0.034*港口吞吐量。

2.3 结论

从经济计量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福建省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对外贸易增长和港口物流的增长保持相同方向。福建省对外贸易总额随着港口物流的发展而增长,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福建省港口物流对其对外贸易的增长作用是存在的,港口物流对外贸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福建省港口物流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适时适度的发展港口物流,将会对福建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目前从福建省的具体情况看,物流成本还不能成为其进行对外贸易的一种比较优势。因为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会使得很多国家选择其他地区作为其贸易伙伴。而且有研究表明,某种贸易路线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更加应该抓住现有的有利条件,大力地发展福建省港口物流产业,这将会对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增长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这种推动作用会随着福建省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而加大。

3 对策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促进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保证港口管理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政府加强对港口的监督和协调规范港口现代物流市场管理。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其规划、调控者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建设给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要约束政府的权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与相邻省份签订有关的港口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支持进出口基地和物流基地的建设。在区域通关合作方面,实施跨省区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和区域通关协作制度,大幅度降低口岸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贸易物流网络。良好的政策机制才能促进贸易和物流的共同发展。

其次,加强港口物流基础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对外贸易发展条件。加大力度推动航线、箱量的聚集,发展外贸整车进口业务,开拓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港口延伸服务,不断开辟新的远洋航线,并吸引更多内陆地区企业从福建省港区进出口,为对外贸易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充分利用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的资源,为政府管理、决策、跟踪服务提供可靠依据,为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经营和管理模式,重组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建成以港口为中心,连接货主、船东、、口岸、税务、金融保险等单位和部门,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加快建立港口物流园区等多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再次,要重视外贸和物流领域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人才培养上重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有活力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由物流和外贸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根据各个企业不同需求,企业与企业联合适当借用“外脑”。可以聘用高校专家、咨询公司专家、培训机构讲师为本企业的资深顾问与培训讲师,有针对性对本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提供发展方案与培训员工,同时为这些专家提供灵活的工作机制,就本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从而为企业物流和外贸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积极推进地区和国际物流合作,促进物流和贸易共同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积极推动跨国以及跨区域物流的合作与发展。福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对台贸易的重要窗口,因此,福建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十分重要。未来两岸在港口物流上的合作应集中在双边贸易上。为了让港口资源优势更好地变成经济优势,港口要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港口对接,实现各种资源互补,为台湾货物进出内地服务,打造内地面对亚太、面对海峡东岸的门户港。因此,福建省政府应该适当采取措施,建立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跨国的区域性的贸易和港口物流合作机制。在规划上充分统筹发挥港区、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区的空间关联性,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加以配套.通过建设区内国际物流中心或园区。完善港口物流网络.使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罗文君.广西港口物流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6).

[2]郑浦阳.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泉州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415.

[3]沈小平,杨峰.珠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0,(2):68-69.

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政府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风险内容

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些影响因素总结起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企业外部带来的风险,比如市场的货币汇率变动,国家的政策变化,自然的灾害冲击,国家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另一种就是由企业内部带来的风险,比如企业的目标变动,人动,新产品上线等等。企业是一种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主体,它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包围,要想脱离这些风险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要加强面对各种风险时的抗击打能力,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产生后,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在未来的时间里市场经济的金融危机一定还会再次产生,因此,企业增强风险规避意识,政府采用有效积极的解决政策来面对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资金现金流风险,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进出口贸易风险,国际汇率风险。其中的资金现金流风险,是指金融危机产生后,作为市场资金调度主体的银行将会采用紧缩资金的政策,减少在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而作为市场资金调度的另一方主体-消费者,也将会减少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这样将会增加企业的产品囤积量,囤积量增加的话,产品不能及时转换为资金,那么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资金投放,以此往复,市场的现金流很容易产生断裂。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随着政府政策的资金大量投放,以及各地区的配套计划实施,使市场上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贬值,也就是说,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大幅度贬值,而且生产成本也同时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值增加,再加上国内需求的逐渐减弱,致使产生企业在进行贸易往来时资金不能够顺利收回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其他贸易往来,无法偿还贷款,乃至破产,使企业的信誉度受损。进出口风险以及汇率风险,都是伴随金融的危机产生,各国为规避风险采用汇率以及其他政策或手段,进而造成了我国企业的贸易和资金受损。

二、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势必要重视对金融危机的规避,从而缓冲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而政府作为我国市场的宏观调控主体,也有义务选择合理可行的应对政策,来配合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一)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对话,稳定汇率

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对其他国家造成经济影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国家的任何政策的实施或者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形势。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与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经济大国的贸易对话,进行及时的政策沟通与交流,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替代具有极大风险性的汇率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金融危机,并及时观测他国的金融走势,了解贸易往来国的经济结构,有效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加强贸易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产生,避免汇率调整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拓展业务渠道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仅仅是注重对其的防范,调整外部环境策略是远远不够的,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加宽企业的业务往来渠道。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各部门的任务以及职责进行整理和细化,做到权责相等,才职相称。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员工的岗位技能性。要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队的合作力度。加快企业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从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并寻找国际上存有的新兴市场空白点,抢夺市场空白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环境调整,创造需求机遇。

(三)调整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企业支持

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风险大部分来源于进出口贸易。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国内企业的大部分市场都逐渐侧重于国外的进出口贸易,因此,在金融危机产生时,进出口贸易也是受到波及最大,影响最深的。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政策调整,加强对企业的跟踪与调查,加快将破产企业与潜力较大但实力较弱的企业重组步伐,对新型产业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信用担保,进行阶段性的企业峰会交流,加强利益一致性企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互换,在宏观调控上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四)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财务管理

企业要建立一个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在产生风险时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解决,降低风险影响度。建立决策制定的相关团队,在人员的选择上具备有一定的市场风险规避经验,提高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减少个人主义,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管理,充分预测企业目前以及未来情况的资金需求,从而合理调度资金,保持资金的动态平衡,加强企业的资源管理,对长期累积的库存进行及时清理,转化成资本进行再次分配。

三、结语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给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更大的警示,就是要注重对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性。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缓冲金融风险,政府要采取合理的政策,给予企业宏观支持。相信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规避未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国内企业更为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瑞江.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应对战备[J].现代会计,2011(1) .

第6篇

关键词:河南省;对外贸易;富士康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河南省对外贸易现状

对外开放以来,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不足1,000万美元,发展到2014年进出口总额65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依然再创历史新高,增速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出口总值均居中部首位,其中出口总额2,418.81亿元,增长8.4%;进口总额1,575.55亿元,增长6.1%。从对外贸易发展的增幅来看,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长幅度都很大,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同时,河南省对外贸易也面临着发展机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立使河南的外贸发展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结构转变,与航空港有关的对外贸易渐趋繁荣,新的贸易业务发展迅猛,品牌效应非常明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战略中,郑州作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物流通道,将给河南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形成,将会在郑州形成海陆空联运的通关模式,使河南省及沿路企业的通关成本和费用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使得企业更加省时省力省钱,对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和跨境物流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富士康入驻河南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的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1974年在台湾成立,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科技制造服务商、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富士康对劳动力有着庞大的需求量,也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有着极大的拉动作用,因此成为地方政府争相邀请“入驻”的对象。资料显示,富士康在河南省给其提供土地供应、税收、用工服务等多方面优惠的基础上成功入驻河南。对于河南而言,富士康的入驻,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贸数据的刷新,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跟进布局、有效地解决了河南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河南,推动着河南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数据显示,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于2012年成功突破500亿美元,总额为517.5亿美元,增速位于全国第三位,而这距离富士康入驻河南仅仅只有4年的时间,富士康为河南省的外贸总额贡献了293.9亿美元,占一半以上,发展之快令人惊叹。近年来,随着富士康成为苹果手机在中国地区的主要加工产商,手机项目也落户河南,以手机为代表的加工贸易成为河南省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据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14日,今年一季度,河南省进出口总值1,008.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其中,富士康对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为92.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3.5%。而在中部六省之中,河南进出口总值、进口值和出口值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富士康的投产以来,还吸引了诸如酷派、天语等十来家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落户河南,这不仅带动了河南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加快了河南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郑州富士康因其庞大的用工数量,吸纳了30多万的河南籍农民工和一些周边省市的农民工,有效解决了农民工远离家乡去打工的困扰,提高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另外,郑州也在富士康的影响下获批中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目前已有26条全货运国际航线,是内陆地区第一,2014年货邮量跃升为第七位。

三、河南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富士康为河南省对外贸易立下汗马功劳,对河南对外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关于河南引进富士康的争议却也一直都在,热度不减。不少学者表示,河南患上了“富士康依赖症”,河南对富士康的高度捆绑,不仅有利更有弊。

(一)河南省对外贸易呈现明显季节性走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为3,994.4亿元人民币,其中富士康的贡献率为75.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0.3%。因为富士康手机项目落户河南,导致河南省的进出口总额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走势,每年9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外贸进出口额走势明显偏高,处于旺季,而2月份至8月份,外贸进出口额走势相对平缓,处于淡季。

(二)放大苹果产业链波动风险。富士康依赖于几大电子产品产商的发展,例如苹果,而富士康将苹果手机整机生产基地放在河南,因此富士康的订单起伏会使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受到影响,苹果手机订单的减少会直接影响河南的出口贸易,冲击河南的外贸产值。再加上电子信息产业的特性,产品更新换代快,兴衰周期短,若日后出现替代性通信技术,就会对富士康以及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河南过分依赖富士康,无疑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波动性。

(三)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富士康入驻河南使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贸易在河南的外贸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重,形成“富士康打个喷嚏,河南省出口贸易感冒”的局面,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2015年一季度,河南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的总额为679.1亿元,是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7.3%,特别是2014年,河南省累计出口手机7,343万部,手机单项商品出口总值占河南省外贸出口的53.1%,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富士康的依赖程度。

(四)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趋紧。河南省外贸企业主要是小而多、总体不大、势力不强,大多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和自主产权,产品的附属价值非常低。同时,出口企业还面临着劳动力、资源能源、资金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对企业出口利润影响较大。劳动力需求明显增加,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短缺,工人的薪酬待遇不断提高;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企业遭受汇兑损失,新增贷款量不足,企业融资成本明显增加,企业资金紧张;另外,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强化。随着河南重化工业用能增速加快,全省工业电力、能源消费增速将会持续回升,能耗反弹趋势较为明显。国家对各地能耗总量实行分级控制,资源环境的约束力也会进一步强化。

四、河南省对外贸易建议

(一)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努力培育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牌,这样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赚取足够的利润,有足够的利润,就能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等问题。因此,企业应该要有品牌意识,提高对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建设,为企业注入活力。政府应积极扶持企业引进高科技产品,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在税收政策、研发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减少企业的压力,保护企业的利益,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二)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促进贸易方式多元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如阿里巴巴,特征鲜明、时效性强、交易次数高、在互联网上透明度高;金额小、重量轻;种类多、交易主体多元,在当今的互联网经济中很受欢迎,与传统贸易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跨境电商的生存能力和外贸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传统外贸企业,政府应培育服务企业,带动跨境电商发展。目前河南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传统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不太了解,就算有意愿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政府应该对这些传统企业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及其产品制定相应的跨境销售策略,引导与扶持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逐步实现向集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转型。

(三)以出口基地建设和引进出口型项目为重点,努力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要提高配套服务的水平与层次,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创造更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环境,缩小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在对企业服务水平、层次、能力上存在的差距,让更多投资人、企业愿意来河南投资办企业。同时也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引进产业的层次,争取引进更多类型的大型企业落户河南,形成合理的行业竞争,增强抗击系统风险的能力,改变富士康外贸进出口一家独大的局面,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程度,避免苹果产业链波动的影响。

(四)努力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综合服务型外贸企业。首先,要逐步实现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占主导地位,鼓励企业经营多样化,让更多的国企、民营、私企加入到外贸行业中,以此来改变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其次,应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推动进出口贸易由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鼓励企业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努力创新,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另外,河南省应该抓住“中部崛起”政策的契机,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加工企业入驻,充分发挥引进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加速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金晖.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2.

第7篇

内容摘要:浙江义乌的外贸发展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快速发展的义乌外贸掩盖不了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贸易摩擦不断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外贸的转型升级。构建“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贸易信息服务平台、会展平台、优势互补合作平台、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以及贸易基础设施平台可以促进义乌外贸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义乌外贸 存在问题 转型升级 七大平台

义乌外贸发展现状

义乌外贸进出口额。义乌外贸的增长极一直在于出口,2012年义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外贸出口总值9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相比之下,进口业绩却不理想,2012年进口额为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出口商品结构。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义乌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得到改善。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提高,初级产品相对减少。义乌目前出口的商品品质丰富,已达4202个种类、170万个单品,占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小商品品种种类的85%,其中以袜子、衬衣为主的纺织品,以及拉链、饰品等小商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所有出口产品的65%以上。

出口地区分布。从义乌海关的年度数据看,对非洲出口17.2亿美元,占19%;对拉丁美洲出口12.7亿美元,占14%;对东盟、阿联酋和印度分别出口6.4亿美元、3.8亿美元和3.7亿美元,分别占7%、4.2%和4.1%。

义乌外贸出口一直以服装、纺织制品等底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属于生活必需品和易耗品,虽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会购买廉价的商品,使得义乌外贸出口再度增长,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义乌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进出口较不平衡

义乌外贸出口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12年增长尤为迅速,达到90多亿美元,而进口近几年来虽有所增长,2012年却略有下降,使得贸易顺差达到最大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加大了对外贸易的不平衡性。从长远来看,这为对外贸易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外贸主体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义乌外贸经营主体以私营企业为主。2012年私营外贸企业出口82.4亿美元,占义乌市全年出口总值的91.4%。在外贸经营主体中,流通性外贸公司又占据着很大的份额,目前义乌共有各类外贸公司3000多家,呈现出多、杂、散的格局。这些外贸企业以民营性质为主,实行的是“家族化”管理模式,财务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信息不真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致使其缺乏核心竞争力,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整体服务贸易水平低下。

(三)出口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微利格局难以支撑

低价竞争是义乌出口商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义乌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三低”,即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出口产品暂时难以摆脱“轻、小、低、廉、快”的属性。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厂房店铺租金的上涨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等,使得出口产品成本不断上升,而增加的成本又很难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上,义乌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本就有限,这样,许多出口企业就难以支撑。

(四)出口商品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近年来,义乌小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纷纷设置贸易壁垒。2012年7月,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和美国《玩具安全认证程序》正式启用,阿根廷禁售含有BPA的婴儿奶瓶等。近年来除了玩具行业,饰品、化妆品、箱包等行业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就玩具行业来说,欧美的检测标准几乎每半年就有变动,各项要求细化到数千个项目。一旦含量超标,企业就要面临数万至数十万美元不等的处罚。

(五)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传统市场优势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息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中间商地位不断淡化,这给义乌专业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义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商户意识淡薄,认识有限。大部分经营户认为开展电子商务只是建立网站、上传商品、信息而已,把电子商务看成是实体市场的虚拟化,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而已。二是商品品质低下,缺乏自主品牌。义乌专业市场生产及流通的商品虽然占了电子商务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小商品大都是没有统一规格型号的非标准化产品,花色品种众多、款式不断翻新、质量不太稳定,缺少品牌。三是缺乏电商高级人才。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义乌缺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业氛围,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进入门槛低,市场上的电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

义乌外贸转型升级路径:构建七大平台

(一)构建“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保障新型贸易方式顺利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要求,把商务、海关、国税、工商、检验检疫、外汇等相关部门信息,以及市场采购、外贸、拼箱组货、仓储运输、报检报关等贸易环节的信息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使通过“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产品,真正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使贸易更加便利化,同时加强贸易主体的责任意识,减少贸易摩擦。

(二)构建贸易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进出口企业

一是贸易信息服务。发挥市场优势,整合国内外客户信息,为进出口商提供供货、销货信息渠道;有计划地举办各类政策巡讲活动。让外贸从业人员有机会与国外大使、商务参赞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发掘进出口商机,并可以通过这类平台找到直接的信誉度较高的采购商或供货商。二是贸易预警信息服务。重视外贸风险防范和协调处理工作,引导广大进出口企业增强经营风险防范意识,高度重视支付方式、产品质量、仓储货运、以及采购、销售、汇率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及时进出口贸易预警信息,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加强进出口贸易纠纷协调,切实维护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咨询服务。整合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商务、财政、国税、外汇等相关部门的现有资源,组织专业人士,为外贸企业提供外贸法律法规、外贸环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服务,提升外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三)搭建贸易会展平台,拓宽进出口贸易渠道

做大做强进出口商品展会,打造优质共享的进出口商品展会交易平台。借助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四大展会平台邀请国外供应商、采购商参展。支持外贸主体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对于国内参展,给予展位补贴,国外参展,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并补贴相关费用,促使外贸主体加强外部联系,帮助其建立一定的采购和营销渠道。

(四)构建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促进虚实结合优势互补

义乌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特色,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商品资源、物流资源和购销网络资源的优势,努力建设物流、配送、仓储等设施,完善电子商务配套功能,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园。其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关系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产业、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网商做好服务,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更多的网商到义乌来集聚。再次,进一步集聚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义乌购”,拓展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商务平台。最后,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由财政出资,聘请电子商务人才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上有志于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另外,继续做好网络商品博览会,广泛邀请供货商、采购商参展,在网博会上其供求信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功能。

(五)构建品牌和质量提升平台,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打造自主出口品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义乌外贸转型升级的关键。首先,义乌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有关品牌研究机构可以建立品牌建设指导站,完善品牌培育平台。其次,给予自主品牌以政策支持,激发外贸企业创牌积极性。再次,构建出口产品质量控制平台。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把控可以分层分类进行,对于优势行业,可以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推进其实质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开展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知识培训,生产许可审查员、观察员培训;对于市场经营户,建立可溯源的“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之外,还可以建立小商品质量和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出口小商品质量。最后,要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出口产品品牌的决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等都离不开人才。

(六)构筑优势互补合作平台,助推外贸转型升级

1.构筑“市校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义乌市政府可以构筑省内高校为主,省外高校为辅的“市校合作体系”,根据义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社区建设、短期培训、农技推广等方面寻找合作点,通过定期互访、项目对接、成果推介等形式,及时了解对方需求,以项目为载体,广泛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双赢互惠。

2.构筑“区域合作平台”,促进转型升级。义乌市政府可以牵头构建依托浙江各县市,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区域合作体系”。目前,以义乌小商品为中心的“义乌经济圈”已经形成,金华、丽水、衢州、绍兴4个地级市和永康、东阳等22个周边县市区数万家中小企业已经与义乌市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这使各周边县市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享受义乌市场的扩散效应,还可以享受义乌试点的政策优惠。而义乌则可以借助其周边地区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突破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义乌可以把其拥有的市场、资金、人才、信息等与浙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资源、劳动力和生态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对接企业的培育,还可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政府可以有组织地把相关企业整合进去,有目标地激发、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之间的对接,这样,既能促进浙江中西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又能促使义乌外贸实现转型升级。

(七)完善贸易相关基础设施平台,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要加快实现义乌外贸的转型升级,物流、港口、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一是保税仓库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对现有的公共保税仓库升级扩容,实施“分批提库,集中申报”的监管模式,以满足目前进口转口贸易需要;积极争取义乌综合保税区获批。二是加快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对于义乌港的功能定位,要契合国际无水港的发展趋势,建成具有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功能、通关服务功能、保税仓储功能、供应链增值服务功能和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的港口。三是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把握机遇,借改革试点为物流突破各类体制机制;加快浙中城市通网络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功能和服务;探索物流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促进物流提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以项目形式引进物流高端人才,重点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四是航空口岸建设。积极培育义乌机场国际航线,加快航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义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

参考文献:

1.李健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2012(6)

2.陆立军.“义乌试点”的理论思考[J].浙江经济,2011(5)

3.龚文龙.义乌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2(3)

4.王立军,任亚磊.义乌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电子商务,2011(4)

5.赵红英.电子商务对义乌市场转型的影响力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2(5)

第8篇

摘要:国际服务业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产业异军突起。哈尔滨近几年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职工年工资水平和国民收入,提升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即服务外包给哈尔滨带来了就业效应、贸易增长效应和资本积累效应。

关键词: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哈尔滨

一、就业效应

劳动成本差异是发包企业最为看重的优势,也是服务外包得以产生和迅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动力。服务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显著超出其他行业,人力资本的成本差异影响着服务业的竞争力。哈尔滨的综合成本远低于沿海和发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地位。以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月人均收入为例,2008年哈尔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5525元,是上海的43%,北京的46%,物业成本也仅为京、沪两地的50%,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发包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要岗位和就业机会。2008年动漫产业以发展到40多家,百人以上的企业有3家,全市离案服务外包从业人员9000人。2009年的目标是吸引5671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到2013年从业人员8万人,千人服务外包企业10户以上,培训服务外包人才6万人,新增大学生就业5万人。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除了体现在就业岗位增加值外,还体现在收入的增加上,从年均工资就可以看出,2007年,哈尔滨市年人均职工工资为16292元,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56.67%。2001年以来国民收入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如图1所示。

二、贸易增加效应

服务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性,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而且服务不可储存,这就极大的抑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外包中的ITO外包可以帮助企业负责运营服务器、客户平台方面的日常管理;管理、强化、维护及支持终端或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对持续性网络或电信管理服务的购买事宜。在业务流程外包中,可以实现帮助企业采购、仓储和财务会计处理;提供金融服务、政府教育与培训、卫生保健服务。企业只要与服务提供商签订合同就可以购买规定的服务,当合同履行时,就形成的国际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可以在很大程度是解决由于服务产品特性引起的服务业国际贸易受限制的问题。国际服务贸易无论对发包方还是承包方都有促进贸易发展的作用。目前,哈尔滨服务外包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以每年30%的增幅发展,合作领域除美国、欧盟、日本外,已扩大到韩国、印度、俄罗斯等。2001年到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长,如图2所示

三、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服务外包业是一种全新的智力出口产业、绿色产业,它无污染、资源能耗小、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增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有利于提高生产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长期以来,哈尔滨市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基础,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欠发达,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该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而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自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来,哈尔滨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正在逐步实现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的战略目标,如图3所示。

四、资本积累效应

发包方到承包方所在地投资,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生产能力,增大资本与劳动力的配合比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同下游和上游企业的前、后关联将产生产业链的连锁效应,提高国内资本形成的质量、刺激国内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截至2008年年底,哈尔滨市累计审批韩国企业621家,投资总额5.79亿美元,涉及医药、化工、房地产等22个行业。

第9篇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竞争力

所谓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相对于国际货物贸易(International Goods Trade)而言的,在国际间进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的贸易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因国际货物贸易发展而产生并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和旅游等无形商品贸易;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除了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传统服务贸易之外的新兴的如劳动力输出、卫星传送、咨询及通信等无形商品贸易。人们日常提及的及本文所论述的是广义上的国际服务贸易。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服务贸易而言,虽然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迅速,结构得到调整,但始终无法摆脱巨大的贸易逆差: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906亿美元,与2011年的549.2亿美元相比,增加了近一倍。中国该如何应对日渐复杂和残酷的贸易竞争,在一直较为薄弱的服务产业上与世界接轨,不断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实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贸易大国地位,必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本一直被忽视的服务业日渐受到重视,在恢复国内服务产业的同时,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在入世之后,更是势头强劲。然而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中国无论在服务贸易的规模还是在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方面都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看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额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1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4%;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2010年比2001年增长了654.52%。同时,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升至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额排名则升至第3位。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快速扩大,整体呈良好趋势。

2.服务业基础差、总量不足,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16%;而美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20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693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8.00%。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服务贸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再看和我国货物贸易相比的情况,从2004至2011年,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与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虽均有所增加,但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货物出口增长速度,同时,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还不及货物出口的一半。由此可见,虽然在纵向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产业上发展较快,但是在同时期的横向比较上,中国的服务业总量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发展水平也远远不及货物贸易。而且,除了旅游等少数服务行业外,我国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服务领域均存在着巨大的国际贸易逆差。自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逆差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更加阻碍了中国进一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3.服务贸易结构落后,缺乏合理规划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分布不平衡:出口主要集中于诸如旅游、运输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和旅游两类就在出口贸易额中占46.1%,在进口贸易额中占到64.5%;而附加价值较高的金融、咨询等新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较少且现存的也较为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历史中一直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偏低;另一方面,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其次,从地域方面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选择比较狭窄。目前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仍然是我国内地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2011 年服务贸易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64%。其中,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双边服务贸易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四分之一,这种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抗打击能力也很差。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缺乏一部可以倚靠的基本法典

与近年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制建设显得较为薄弱,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相当一部分服务贸易领域仍然存在法律法规的真空现象,大多数服务部门没有专项法规予以规范,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虽有专项规定,但是并没有具体可行的行业性法律。面对目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局面,如果在电信、航空、金融等涉及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没有完善的立法,将很难规范这些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对于发生的争议与纠纷也不能得到合理公正的解决,这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将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2.服务贸易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科技创新能力羸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着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劳务输出、国际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期忽视,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人才极度匮乏,现存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低下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而目前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资源与劳动力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知识、技术及创新能力的较高要求。在这方面的软肋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致使我国在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在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上统筹规划,逐步有序升级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对于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这种优势产业,应该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更多外汇收入;对于金融、咨询、信息等我国目前实力尚不雄厚,仍处于较为幼稚状态但是又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应该采取诸如加大财政政策支持、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各种措施予以扶持,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适当的贸易保护。

其次,从地域结构方面来看,应该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区别对待。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港口众多,基础条件较好,应当先行一步,率先进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行业,提高服务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而条件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试点,确有成效之后再进行推广。对于劳动密集型及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部门,应该鼓励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开放,尤其要扶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扩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改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差距悬殊的现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2.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法律的缺失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协调机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统筹安排我国服务贸易的各项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大服务业立法执法的透明度,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拓宽对外信息和提供咨询的渠道。另外,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加强政府间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我国目前应着重考虑实施的措施。

同时,在立法方面应按照WTO的有关规则,逐步完善各项基本法律,对于航空、金融、通信等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服务行业更应该尽快出备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对于不同服务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构建层次不同、内容齐备的整体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当外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造成损害和威胁时,能按照相关法律保护我国服务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服务贸易企业的境外维权,为自主品牌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为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保持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新兴行业发展

国际贸易的利益机制在于发挥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由于成本低廉且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我们需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在我国运输服务及旅游等优势贸易项目上充分利用利用国际规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并在这两个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输出的劳动力质量,改善我国旅游环境。[3]同时,对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更应加大,大力发展诸如咨询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各类与经济、科技进步相关的技术服务产业。

4.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对于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的质量,服务贸易的竞争更加体现了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而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恰恰较为缺乏。因此,能否培养并长期输送拥有丰富知识和较强的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的服务贸易人才是我国突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瓶颈的关键。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于教育及科研的投资力量,重视高校中有关服务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和科创能力,增大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储备;对于各企业来说,应该建立健全员工的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更能在我国形成层次完整,梯度丰富的人力资源队伍,为我国服务贸易奠定坚实而长远的人才资本。

参考文献:

[1]王 清,林晓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年第10期 P26—P29

[2]万励.我国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N].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总81 期)

第10篇

根据广州海关最新公布数据的统计,2006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突破800亿美元,五年来首次超越浙江省。

在很多观察人士看来,这是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数据。尤其是在国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后,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的强劲爆发力,让人们看到了这个中国最大的加工贸易省份的外贸结构开始出现意味深长的变化。

广东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在符合国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广东仍将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事实上,广东和浙江在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协调发展上似乎有了共识。就在广东一般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浙江加工贸易的增速也快于本身一般贸易的发展。

2006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超5200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5272.1亿美元,比上年周期(下同)增长23.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9.9%。其中广东省出口3019.5亿美元,增长26.8%,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1.2%;进口2252.6亿美元,增长18.7%,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8.5%。2006年全年广东省实现外贸顺差766.9亿美元。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外经贸厅获悉,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继2005年突破4000亿美元之后,2006年再次突破5000亿美元。同时,在经过20多年的外贸高增长之后,外源型经济大省广东已经开始转入由大到强的科学发展轨道。

据数据显示,外向型私营企业已成为拉动广东省外贸尤其是一般贸易出口的新增长点,为推动广东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统计显示,2006年前11个月,广东省私营企业出口近420亿美元,稳居全国首位,增幅达五成八。在私营企业的强力拉动下,广东省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新市场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对中东、南美和非洲出口增长幅度大。此外,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在广东省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三成五。

粤港粤澳贸易热潮依旧

2006年,在CEPA及自由行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粤港、粤澳贸易继续高速增长。

记者近日从广州海关获悉,2006年粤港进出口贸易额突破千亿,达1126.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2%,更比回归当年的338亿美元增长3.3倍;粤澳贸易额则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占内地与澳门贸易额的82%。

据分析,加工贸易出口的大幅增长,成为广东对香港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广东对香港加工贸易出口额为834.2亿美元,增长26.8%,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9%。广东自香港进口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呈减少之势。而作为澳门的大后方,广东对澳门的出口,历来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为主。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学院携手英特尔公司引领中小企业腾飞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学院(SBTI)携手英特尔公司在2006年12月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小企业技术学院巡展训练营。国内中小企业免费参加五个深度培训课程,了解信息技术如何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学院首席执行官Andrea Peiro说:“在全球层面,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创新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的中小企业也正在开始蹒跚起步。”然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没有通过利用创新科技实现企业的成长,这是因为,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启用高科技太过昂贵。这正是SBTI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地方。

巡展训练营已于12月5日率先在北京市拉开序幕,继而将在大连、上海、成都和深圳举行。

广东空调:出口再创纪录

2006年广东口岸空调出口再创两项历史纪录:一是出口数量历史最高,二是出口价格历史最低。

来自拱北海关的最新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广东口岸出口空调1843万台,价值26.8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19.1%和11.7%。但出口平均价格为145美元/台,下跌6.2%,这也是广东口岸1999年空调形成规模出口(1999年广东口岸全年出口量超过50万台)以来的最低价格。

第11篇

一、青海省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1.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2004年青海省进出口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7%,是1992年的5倍之多。其中出口额为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0%,是1992年的5倍;进口额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0%,是1992年的9倍。从出口的商品种类看,1992年主要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5.21%和28.95%。而在2004年的出口商品种类中,农副产品和初级矿产品已大幅下降,加工、制造业等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幅上升,达82.54%。同时,作为青海省出口主导产品的27种传统骨干商品的份额也逐年加大,2004年为95.23%。出口产品单一性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进口商品的种类也由过去单一的生产资料性和机器设备比重高达81%,转变为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生产、加工、制造、汽车、船舶、医疗、电子设备和零部件等方面的引进。从出口市场看,1992年出口的35个国家(地区)主要是亚洲的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朝鲜等国家(地区)欧美市场主要是意大利、德国、英国、俄罗斯、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地区)。二者占出口市场的比重和为87.88%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和集中。2004年出,口的国家(地区)增加到80个,是1992年的2倍之多,遍及全球五大洲,而且各洲相应的国家数量也大幅增加。以上的资料表明,青海省能抓住机遇,适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使进出口贸易商品种类,呈多元化。在市场开拓方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发展东南亚、日本、韩国和美国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以镁系列产品、藏毯、高耗电等产品为载体,开拓了欧盟、拉美、东欧、非洲等出口新市场。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2.招商引资发展规模

招商引资数额大幅增加。“八五”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7亿元,在外埠设立分厂、开办窗口415家,与外省41个地、市、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实际利用外资合计3.6亿美元,登记注册三资企业100余家。“九五”累计利用外资总额2.96亿美元,横向经济联合领域拓宽,吸收省外投资大幅增加。2000年以后,青海省通过建立“青海投资促进网”和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和“青海省畜产品交易及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效果。2000年利用省外资金45亿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意向、协议1020项,有480项得到落实和实施;吸引外商投资项目40个,直接投资1.102亿美元。2001年外商投资的项目增加到47个,其中大项目明显增多,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9个,外商投资的平均合同外资额422万美元,同比提高72%。2004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2个,比1992年增加40个。其中农、林、牧、渔6个,采矿业6个,制造业1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个,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3个,房地产9个,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3个,投资领域比1992年更加广泛。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53亿美元,是1992年的86倍。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0%,是1992年的16倍。2004年还引进省外资金到位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可见,青海省能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同时,在宣传、改善投资环境和制定优惠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得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效果,扩大了青海省的投资需求,促进了青海省的经济快速发展。

二、青海省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分析

对外开放度又称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外开放或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关于对外开放度的测度指标,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指标体系。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大领域,其变动趋势是贸易投资一体化。从日前我国和省区的对外开放实际出发,结合指标的可比性、连续性及资料易于收集和量化等原则,本文将对外开放度简化为用经济外向度和外资依存度来表示。经济外向度是指某年该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期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而外资依存度则是指某年该国或地区所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同期GDP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直接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本文选取1991-2004年的相应年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出青海省在1991-2004年对外开放度的变化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青海省统计年鉴》(1992-2005)数据计算而得: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由《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1991年按1:4.78,1992年按1:5.51,1993年按1:5.76,1994年按1:8.62,1996年按1:8131,1997年按1:8.29,1998年后按1:8.28)换算而得。

表1充分表明:在时间变化上青海省对外开放度在总体上呈现如下特点:自1991年来青海省对外开放度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对外开放度由1991年的5.52%上升到2004年的16.51%,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具体而言,青海省对外开放度在90年代初上升很快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后期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自2000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惯性作用的减弱和国家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的推动下,青海省的对外开放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年的对外开放度是2000年的2倍。2004年进出口总额和外资利用额分别为5.76亿美元和3.53亿美元,是1992年的5.5.倍和88.5倍。这充分说明,青海省积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精、优、特、稀为特点的产品,努力创建地方品牌,扩大了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不断拓展出口发展空间,增强了

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青海省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青海省经济对外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进出口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外向度较低

从全国范围看,2004年青海省商品进出口总额为57551万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05%,在西部地区和西北五省的比重也很小,分别为1.57%和4.60%;商品进出口额仅高于,在西北地区则位居最后。可见,青海省商品进出口额不仅在全国,而且在西部和西北地区都很小。从商品出口种类上看,2004年青海省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青海省出口总额中,农副产品的平均比重为8.57%;农副加工产品的平均比重为8.89 %;工矿品占82.54%。在工矿制成品中,仅按原料制成的初级工业制成品就达67%,精加工制成品占21.4%,其它杂项制成品占11.6%,出口产品均为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使青海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普遍很低。这种结构的不合理,也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利于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经济外向度而言,经济外向度也是较低的。2004年青海省的经济外向度为10.23%,与全国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低于西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计算而得。

2.外商投资规模小,引进外资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不理想

直接利用外资能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吸收、融合运用国际资本的能力,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开放度、市场发展潜力、产业政策导向、劳动成本、人才集中度、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等投资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2004年青海省引进外资35330万美元,分别仅占全国、西部和西北省区的0.12%、2.36%和9.17%,引进外资总额仅仅高于贵州和两省区,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就引资结构和方式而言,青海省的外商投资主要以港台及其它亚洲少数国家和地区为主,占43.81%。其次,北美洲投资也占相当部分,占37.15%。欧洲国家投资额和项目较少,占6.62%。大洋州为0.023%,其它地区为12.18%。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外商在青海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开发型的加工项目。2004年外商投资的52项目中,第二产业占了22个,农业只有6个。同时,外商在青海的投资方式仍局限于独资、合资、合作三种基本形式(见表3)。

资料来源:根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05)数据计算而得。

在东部地区已出现的BOT(BOT即建设―运营―移交,也称特许权融资,是由政府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特许权作为融资基础,由中标者单位成立项目公司来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项目转让给政府机构。)、TOT(TOT即移交―运营―移交,是BOT方式的扩展形式即将存量资产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出售,期满后无偿收回。)、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在青海还没有尝试。投资规模和方式的单一性,阻碍了青海省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提高青海省经济对外开放度的主要对策

1.加快产业升级,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青海省应立足比较优势。大力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东部地区成熟技术及装备,改造青海出口优势企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改造,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遏制“以廉取胜”粗放扩张方式的蔓延,实现出口产品的稳定增长。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促进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技术开发能力。选择一批重点出口产品和出口优势企业,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争取创出青海特色的出口商品,提高出口市场竞争力,争取每年有3―6个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青海省特色的冶金、有色金属、盐化、高原特色农产品、藏药等优势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制定更加优惠的商贸政策,促进青海省与国内外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此外,积极争取国家在外贸发展基金使用、出口配额、出口信贷和出口退税等方面对西部省份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2.多渠道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

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允许一些产业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和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资,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造步伐,实现企业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机制。青海省作为利用外资后发地区,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越过人家走过的弯路,实现局部跨越式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利用新的投融资工具,如中外合资产业基金、各类股权、债务融资、租赁等,为投融资活动不断注入活力。

在招商引资方式上,应重点突出专业化、高效率。积极探索专业性较强的高科技招商,尝试利用信誉和知名度较高的中介机构进行委托招商,组织对海外热点地区对口招商,与此同时,还可采取虚拟招商会、参会招商和上门推介招商等形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国家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赠款、国外商业贷款等指标安排上,争取中央的更多支持,重点用于青海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上。此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种草、植树及相关产品深度开发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改造青海省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而且还有利于青海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

3.进一步扩大青海省对外开放领域,改善投资环境

青海省除了在农业、水利、生态、交通、能源、环保、矿产等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方面开放以外,还应加快青海省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在青海依照有关规定投资市政公用设施、商业、矿产、电信、保险、旅游、铁路和公路货运等方面。兴办中外合资会计师事务所和工程设计公司等。通过服务贸易的开放,引进先进服务产品、服务方式及服务企业,带动青海省滞后的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改善投资环境。在“硬环境”方面,重点抓好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建设和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支撑网、接入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强化市政设施建设。“软环境”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企业自完全到位。加快生产型及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权登记步伐,减少审批事项,改变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水平。尽快建立高层次、有权威、多领域统一对外的中介机构,为外资的进入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软硬两方面,达到改善青海省的整体投资环境。

4.积极培养、引进外经贸人才提高对外贸易工作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 人才;招聘;素质;考评技术

一、某国际货运公司招聘

某国际货运公司主要提供国际海运集装箱及航空货物运输服务,其延伸的服务范围包括进出口报关、货物的中转储运、货物的第三方检验、货物运输保险及商业单据的加签及认证等。

现拟招聘销售人员若干名,要求拟聘人员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及信用证项下结算对单证的要求、货代操作的基本流程、海关进出口报关的基本流程及操作要点、海关商品编码归类的基本知识、海空基本航线及基本港知识(地理常识)、中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商品常识以及中南、西南各省的进出口贸易特点及主要货物产品构成、能熟练设置和运用基本的计算机办公程序软件(包括WORD、EXEL、OUTLOOK等)。

由于货代销售人员主要是通过电话与进出口公司或工厂进行营销及沟通(辅以登门拜访),所以要求拟聘人员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除上述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外,我们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需要对拟聘人员进行重点考核:

1. 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2. 是否能勤奋工作;

3. 是否有宽容的心态;

4. 是否善于总结思考;

5. 是否能换位思考。

二、案例分析

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工作;宽容的心态;善于总结思考;换位思考是你所要招聘的员工必备的五点最重要的素质,在看了令你头疼的一大堆简历之后,你能够马上识别出谁符合这些要求吗?当然不可能。

实际上,很少有简历能够直接告诉你应聘者的素质。通常,你只是得到了有关应聘者的个人经历和技能的清单。在你决定约见应聘者之前,简历往往不能使你获得你所需要的甄别信息。而招聘活动能否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首先要了解应聘者的整体素质如何,而不仅仅是他们已经做过了什么。这可该怎么办呢?

这家公司因发展需要要招聘一些销售人员,知识、经历和技术的把关对该公司来说都不是很难的事情,许多人都可以有足够的水平做好这项工作。但是实践证明,一些人被淘汰往往不是由于因为知识背景不行,更多的是个性、做事风格等不适合企业的文化,不适合岗位要求。

怎么办?科学的人才选拔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三、科学选拔人才全过程

全过程有六个步骤:

(一)申请表筛选:是人员选拔的第一步。通过申请表,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申请者最基本的信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工作经历、求职意向等。符合岗位需要的申请者将进入下一步的选拔过程。

(二)初步面试:由HR招聘专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每人面试时闻大约10~15分钟。在这一过程中,招聘专员有机会对申请者在简历或申请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也有机会了解其他一些与岗位要求有关的信息。因此,通过这一轮面试,可以对申请者进行评估,从而挑选出满足该公司要求的“形象、风度、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三)专业测试:建议用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进行考核。试卷主要包含三个内容:

1.专业知识――即深度考试。如该题要求的“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等;

2.相关知识――即结构考试。如该题要求的“能熟练设置和运用基本的计算机办公程序软件(包括WORD、EXEL、OUTLOOK等)。”

3.百科知识――即广度考试,或者叫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很广泛,可以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知识、社会常识、数理化、外语、体育、文艺等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测试,能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个应聘者各方面的水平,能够迅速的筛选掉一些不合格的应聘者。有些应聘者对必要的知识一无所知,如果勉强聘用可能会增加许多培训费用,而且效果不好。另外,知识面广的人知识提升比较快,能够及时掌握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等,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市场的需要。

(四)背景调查。目的在于核实应聘者提供的有关信息。背景调查可以通过与求职者以前的雇主和有关证明人书面或口头沟通获取信息,也可以要求应聘者提供有关推荐信或证明材料。

(五)进一步面试。由HR人事总监主持进行结构化面谈,根据求职者的应答表现,对其相关胜任素质做出相应的评价。这个过程将在以下5个方面对拟聘人员进行重点考核:(如下图1) (六)录用。整套人才测评做下来后,即可提交出详细的选拔评价报告,分析每人的差距、优势和不足,并针对销售人员这个岗位进行选择性排序,最终决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