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表达训练

语言表达训练

时间:2023-06-06 08:5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表达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表达训练

第1篇

1、克服心理障碍,不善于表达的人多半是克服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觉得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一定要克服这种想法,要对自己有信心,况且说的不好又能怎么样?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过失败才能成长。

2、尝试自己表述听到的内容,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要不断地学习、练习,再学习、再练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最初可以尝试表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时间久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了。

3、多看访谈类节目,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对话、访谈类的节目来看,不要只看电视剧,这样能让你更好地学习别人的交谈技巧。

4、训练目标感,说话要有的放矢,这就好像走路一样,要有方向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使你在说话中避免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周围好多朋友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侃大山侃了半天,都忘记了最初要表达什么了。这种情况在平时朋友聊天还可以,如果是在工作中就不太好了。

5、学一些新语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经常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丰富你的语言词汇。比如今年的“确认过眼神”、“凉凉”、“佛系”等等,在日常谈话中偶尔穿插几个热词,不仅可以调节气氛,甚至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给自己创造表达的机会,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实都告诉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是默默无闻地等着永远都不会等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平时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更多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各种能锻炼的机会都要努力去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让自己成长。

7、训练判断力,这种能力对于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与别人交谈时,如果你判断失误,就可能做出意思相反的回答,这就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会越来越深。

8、多说有力量的话,有力量的话就是指说话时能够直截了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比如:你最好不要说“我看……”“我想……”,而应该尽量说“我认为……”这样你的说话才够力量。

9、多与人交谈,你不妨尝试扩大你的社交圈子,不断增加你的说话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你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第一,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语言是一门艺术,通过训练要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语言前后连贯,语序合理,表意准确到位,没有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错误。例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一句中“处心积虑”的用法是错误的,没有辨析词的感彩,应改为“呕心沥血”等。要做到准确,就应该理解词语的词性、词义,正确辨析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及语气,叙述时要保持话题的统一,要正确辨析材料的真伪等。

第二,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表情达意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是指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效果。语言宜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刻意雕琢。例如:“任局长从事治安工作离现在已整整二十年了。”一句中,“离现在”是多余的,没有使语言表达做到“简”。再如:“学校阅览室要求,必须在三十日前去归还所借的图书。”一句中“前去”读后有歧义,没有做到“明”。“明”反映了表达效果的要求,所说的话应该让人明白、清楚,不产生歧义。要做到简明,就需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去掉用词的重复、嗦、意思含糊不清,要注意语句结构的合理。

第三,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语体要求等,正确的使用语言,遣词造句要适应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魏乡长,我们百姓都很欣赏你的领导才能。”一句中,“百姓”没有根据特定的对象而误用“赏识” 一词,若能改为“欣赏”或者“佩服”就恰当了。要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应考虑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上下文的精神,考虑到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考虑到文章体裁的特点等因素。

第四,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人们常说作文要“文质兼美”,“质”可以理解为文章的立意,“文”就应该说是文章的语言,二者都要“美”才能算得上好文章。作文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文采,这是其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作文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呢?

首先,语言表达中要适当运用排比、比喻、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巧妙引用优美的歌词、诗句、名言、警句等,借以加强文采。例如:描写秋天盛开景象时,有的人会直接说“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的竞相开放”,也有人会这样写“那是什么?缀满了山坡的野亲亲热热的簇拥在一起。”显然,后者借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盛开的景象,而且也把写活了,富有了人的感彩。

其次,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抒写真感情、真体验,不去说空话、大话、假话。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写作中做到了写真情实感,就会使文章语言生动,有个性,有创新,一定给读者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例如:写作《理解》一文时,一位同学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在我们的人生中,善于以己度人,善于宽容,便会达到一种默契,在这默契中,相信别人的善与美,守住自己的纯与真,完善自己,也完善别人,这就够了。不必去强求别人的理解,也不必非要理解别人。”这种对于理解的认识是源于小作者内心的,由于抒写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而文章的语言便显得形象生动,情真而感人了。

第3篇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一)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引导幼儿说一说春天的景色,带幼儿去踏青,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丰富其生活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

(二)为幼儿创设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只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为幼儿多创造条件。如:在为幼儿讲《春天》的故事时,应先告诉幼儿:“春天来了,人、动物、植物都有一些变化,请你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或去公园玩的时候,看一看、找一找,春天有了哪些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仔细观察肯定会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除了故事里小草、花、小动物的变化,你看到的春天还有什么变化?”“小燕子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大树变绿了、小朋友脱去了棉衣....”

2、多听

培养幼儿有意地倾听,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要学会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懂、听得准确,然后才能正确的模仿——说。我们应积极的为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如:听故事、儿歌录音、听别人讲故事、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说一说这些声音像在说什么。这样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声音的结构分析。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应在发展幼儿听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在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在进餐时,请幼儿报出餐具名称和菜名;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做到:让幼儿想说——用鼓励地方式,互相激励的方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让幼儿敢说——即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让幼儿会说——也就是把要是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形象些。怎样能做到这些呢?首先应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如秋天到了,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朵的变化。幼儿会惊奇的发现“有的叶子落下来像小船”,“松树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及时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能力。其次,在游戏中学。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第三,在互相渗透的各科领域中学。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诸方面紧密相连,因此,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教育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画的内容。等等。

4、多练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些内容都将在语言实践学习中获得、掌握,这就要求幼儿多多练习,逐渐地掌握。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多练地机会,创造多练地环境。如果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纠正,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地快、说的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靠模仿,因此,我们就应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活动来发展幼儿语言的。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说、读、诵等形式来完成的,但这些不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在教育活动中,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应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并能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转贴于 此外,还应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回依照原来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诗歌《牵牛花》时,有的幼儿会问:“为什么它爬的越来越低呀?”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知道植物都是从小慢慢才长大的,牵牛花不能一下就爬上高楼的。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以实现教育目标。如:在讲故事《小兔乖乖》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后再剪纸或捏橡皮泥的方法,每人完成一套故事角色:兔妈妈、三只小兔、大灰狼等。做好后,请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的情景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做出应答,解决矛盾。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与周围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一)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

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如 :昨天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们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幼儿感觉很好回答,又能生发出新的问题。教师还应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边观察边自由交谈,把看到的事物讲给同伴听,幼儿会在自由交谈中不断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良好的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具有礼貌的语言。从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教育幼儿尊敬长辈、成人。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称呼人。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幼儿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三、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语言训练,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加强语言训练。

(一)丰富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多少词,理解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幼儿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掌握知识有限,理解力不强。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应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如: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

(二)发展口语

发展幼儿口语有多种途径,如;复述故事、看图说话、欣赏文学作品等。这些都能帮助幼儿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平时就要求幼儿对老师讲的故事进行复述,多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幼儿欣赏,随时随地让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编出一段故事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注重条理

语言必须具有条理性,否则就不能准确表达出你的意图。要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语言,有条理的说话。如:在看图讲述《送奶奶回家》中,让幼儿先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条理讲述故事。使幼儿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早期阅读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训练 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掌握好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1.勤思多想,让学生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要想学生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因为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教学时要求认真细致,在课堂上对重点字眼要认真分析,让学生勤思多想。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去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书本上文字形式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造成他们语言表述往往不准确,不严密,缺乏条理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使他们能运用准确、清晰、明白、简炼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达。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如:教学完分数乘法应用题让学生概述解题思路,具体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求出问题。数学问题一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述是否正确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适时补充,示范表述,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3. 1 小组讨论。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总结。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数量单位之间的化法:5米7厘米=( )分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5米就是50分米,也是500厘米;7厘米就是0.7分米。这样,5米7厘米实际上就是50分米加上0.7分米等于50.7分米;500厘米加上7厘米等于507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第5篇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诸尔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合系统。”也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做了明确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新课程改进后,数学的学习围绕着生活是我们一线教师都公认及遵循的,而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如何用恰当合理的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也是我们需要注重的。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为了提高课堂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与同事们以《加倍与一半》这个内容做了个尝试。

二、情景描述

《加倍与一半》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57页的内容,是今后学习“倍的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这两个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加倍与一半”的现象,且学生也会说到“一半”;但真正从数学角度理解是全新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加倍与一半”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加倍与一半的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第一次教学片段】

1.深入感知“加倍”

(1)尝试操作4的加倍。

(2)小胖现在有几只小笼馒头?怎么算?

2.拓展“加倍”的感知

(1)动手摆。

要求:我说,你摆。(3,6)

(2)不动手,在脑子里算加倍。

(3)还有哪些数的加倍?

(4)游戏:同桌说悄悄话。

3.感知“一半”

(1)小胖说的“一半”是什么意思?小丁丁能吃到几个?

要求:同桌轻轻地说。

(2)8的一半是多少?

结:原来4的加倍是8,所以8的一半是4。

(3)10的一半是多少?为什么?

(4)看了加法算式或加倍,你还能说说谁的一半?

【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语言表达

教师强调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所思所想,这是不错的教学形式,但课中过于侧重,以致整节课学生说得较繁琐,老师听得有点腻味。在学生用缓慢的语言把摆的过程详细说清后教师表扬了该生,给学生造成了要把怎样摆等都说详细才是说得完整的错误感觉,所以后面学生都依样画葫芦把摆的过程说得极详细,造成时间的浪费及课中的腻味。

2.表扬重复缺少新意

在整节课上教师的表扬过于重复。“你说得真完整,声音真响亮”“你说得真棒,口齿真清晰”“你的回答很清晰,真棒”。反复缺新意。

3.交流形式过于单一

课中学生的回答交流较充分,但形式过于单一。从学生用原有经验表述“加倍”的概念开始,到尝试操作都是学生独自回答;再到巩固“加倍”,无论是具体操作小圆片,还是表象训练都是单个学生回答。

【改进建议】

(1)表扬要简练,可以用“声音真响亮”“口齿真清晰”等语言。

(2)表扬形式多样化:除了口头表扬,还需要形式、动作上的表扬。可以准备一些贴纸,还可全班一起表扬等语言结合行动表示肯定。

(3)课中可以多些同桌互说;全班一起说;先单独说,再互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交流。①如,可在学生尝试用小圆片摆4的加倍,并引导学生完整说4的加倍算式是什么?这几个过程后,请学生说一说后,再要求同桌轻轻地说一说。②巩固“加倍”学生动手操作6的加倍后,可让全班同说6的算式,6的加倍是几?③在表象“加倍”中可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摆好小圆片后告诉同桌。④在观察感悟,理解一半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四人一小组讨论“一半”的含义,然后再汇报交流。

【第二次教学片段】

1.理解“加倍”

(1)尝试操作:用小圆片来摆4的加倍。

(2)师示范操作。

结:4个一份,加倍就是添上4个,现在两份一样多。

(3)小胖现在有几只小笼?你会列算式吗?

谁来完整地说说4的加倍的算式是什么?

(4)巩固“加倍”。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表象训练。

(5)小结:原来是几个一份,加倍就是添上同样多的几个。

2.理解“一半”

(1)出示情景。

能吃到几个?

要求:同桌讨论并互相说理由。

(2)8的一半是几?

结:因为4+4=8,所以8的一半是4。

(3)练习巩固“一半”。

(4)小结:一半就是相同的两份中的其中的一份。

【改进效果】

本节课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学生操作感悟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思维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述为副线来贯穿“加倍与一半”的学习。学生先用默会知识来描述“加倍”,在不做评价后随之展示加倍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过程后初步建立加倍就是添加同样一份这个思想;教师适时小结出原来是4个1份,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深刻理解加倍就是添上同样的一份;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把刚看到的过程表述出来。第二个环节操作理解“加倍”,教师利用演示法完整表述,引领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4的加倍。教师通过三个层次来帮助学生巩固“加倍”知识,给予充足材料及平台让部分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小朋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在整合提升中张弛有度地引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课例启示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任何激烈的思维过程或多或少会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更说:“思维所用的材料是语言和文字概念,从远古时期开始它就是指向他者并被当做桥梁,而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流。”佛里德里克・毛特纳说:“绝对没有无言语的思想,并且唯有说话才是思考。”可见,思想、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日常生活就是很好的实践活动的平台。

1.合理情境,语言呈现知识的“生命”

情境以“思”为核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思维活动与想象观察、语言表达及应用操作结合起来,提高思维活动的频率,使儿童更易进入思考状态。如,本课以小胖吃早餐为整节课的情境,连通不够要“加倍”;用“一半”分享。整节课情境合理,学生通过“加倍”与“一半”把生活中的情境鲜活地在数学课中呈示出来,并能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表述,充分体现了知识融入情境的活力。

2.巧妙评价,让思维在激励中延伸

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本课中教师运用了“你说‘4个一份’很完整”“你把操作过程说得真完整”“你说‘因为5+5=10,所以10的一半是5’口齿真清晰”“你愿意举手表现也不错”等等语言激励,点头、竖大拇指等行为上的激励来肯定学生,促使他们思维的活跃及表现的积极。

五、结论与思考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如何让这些“希望”在快乐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多元化的发展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教师不仅要在备课过程中选择好恰当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追问,在学生反馈中能艺术地点拨引导,并能有睿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练习中也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出学生能触类旁通的习题,更能用多姿多彩、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语言来触抚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多元化发展,引导学生在知识从原到果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合理表达。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离不开 “原型启发”。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为达到会说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二、训练学生学会听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

三、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

数学语言与其它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

1.完整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根据学生的这种弱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训练学生说得规范化,表述问题过程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准确性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要求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条理性

第7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34-02

1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民族的睿智积淀在民族的语言当中”。有关言语交际资料研究表明:在工作生活中,听、读、写的能力共占70%,但是仅仅一个说的技能却独占30%,可见语言表达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人说,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广告去宣传去推介,不能表达最起初最迫切的愿望,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表达,要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达出真实的想法和意图。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语法、句法的学习和运用,还必须重视语言的表达。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呆板、生硬、模式化,缺乏情感,甚至弄巧成拙,酿成口祸。所以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流利、自然、大方、得体、迅速有效的表达个人见解观点,将所学知识通过语言准确地反映出来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服务,这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召开2013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会上讲话指出,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认真领会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的思路举措,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谋划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发展,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落实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表现。它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及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综上,加强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来说,要求选择有效教材,吃透教材,搜集授课相关资料,使其更好地为授课服务;采取有效方法熟练授课,积极开展有关语言能力的训练活动,能够正确的指导学生“讲话、演讲、辩论”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语言表达材料的写作,科学准确,精炼的评价学生在语言能力训练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后所取得的成效。

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说,需要自身认识到通过有效方法培养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正确辨别“口才与贫嘴、幽默俏皮与哗众取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自然大方、有礼有节的做好自我介绍;能条理清晰、准确简洁、口齿清楚地陈述事情原委;能准确的回答问题;能自己独立搜集资料写作演讲稿、辩论词等有关语言表述的文字资料;积极主动参加课内外语言表达活动和比赛。经过长期高标准要求和严格训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基本达到“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3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要使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言简意赅,有条不紊,恰如其分,就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采取有效方法通过有效途径,广泛进行系统、高效训练。

3.1 学校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宽松环境

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足够重视和有力支持。学校教务、督导、语文教研组等教务教学考核评价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师积极商讨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指导、鼓励授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实践,不余遗力的开展教研活动,广泛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学校要对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相应的奖励,嘉奖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成绩突出的同学并为别的同学树立学习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氛围。

3.2 语文教师要切实抓好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环节

3.2.1 科学安排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先随意后刻意的规律,科学安排精心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使之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大致可以把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讲经历,讲见闻。

利用每次语文课前或是课尾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进行随堂演讲。可以讲故事、讲笑话、讲新闻等。教师点评学生语言表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启发学生参与点评,并为学生示范、讲解上台时的礼仪、衣着、眼神、表情等知识。

第二阶段:讲观察,讲体会。

以随堂发言形式,谈对课程设置、设计、教学安排的见解,提出对学校校园环境、住宿环境、课余活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与相应的整改措施。其间穿插安排诗歌朗诵比赛、座谈会、讨论等语言表达活动(专门安排课时)。要求学生以较高的叙述水平发表言简意赅的随堂讲话,并广泛开展学生简评、教师讲评活动,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况,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阶段:讲专题,重提高。

专门安排课时讲授演讲、听讲、评讲等知识,指导学生组织、主持、参加汇报演讲,从演讲稿的写作、演讲风范等方面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给予鼓励促使其向更高要求发展。利用专题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活动中去。

第四阶段:讲系列,重应用。

安排适量课时讲授辩论、交谈、应聘、口头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等语言表达能力的重点和关键知识,组织学生实践练习,以热门、焦点话题为主题开展较大范围、较正规的辩论、演讲活动。通过设计交际场景,让学生大胆交流对话。还可以模拟求职应聘活动,结合求职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激发他们对语言交际的热情,提升对语言掌控的能力。要求学生讲究台前形象、有处理语言表达过程中突况的应变能力,并引导学生就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自觉思考、练习、应用并督促个体总结规律。

3.2.2 上好学生自我介绍课

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的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学生认真全面的介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简评;在学生全部介绍完后较系统地评价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多给予鼓励。精彩而富新意的自我介绍作为第一堂课内容,巧妙的安排,轻松的形式,不落老套,让学生耳目一新,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拉近了学生间、师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进一步交流打下了基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重视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工作坐了有益的铺垫。

3.3 学生,坚持勤学苦练

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接受训练的主体。学生要通过教师、教材和有关报刊杂志,获取语言表达理论知识后积极的投入到语言表达系列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语言表达当成一门技术来学,把语言表达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把它作为兴趣爱好来充实、完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不断完善提高。

4 培养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让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及相关资料引导下,对自身演讲、朗诵、辩论等语言表达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准确定位,并用踏实的行动进行不间断的练习、改进和完善,从而取得新的进步。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对加强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准确的鼓励性评价。评价不能流于形式,应当按照教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语言表达训练、测试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客观、负责任的评价和指导,把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责任落到实处,给予积极有效的建议引导学生采取相应措施、信心实足去努力取得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提高新成绩。

(2)防范重语言表达、轻文字表达现象的发生。针对中职学生将来所面临的工作趋势、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以及工作必备的工作基础能力,要求和培养学生加强对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同时,切忌只重语言表达而忽视文字能力,要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并重。克服重说不重写,会说不会写、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现象的发生,要使二者相互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教育阶段,语言表达要用词简洁精准、语意清晰、合乎规范地进行表述。语言表达能力是观察、记忆、创造等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自身对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

多数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出胆怯、紧张、自卑等,严重影响着语言表达的顺利进行。比如,有些学生自尊心较强,总是怕说错,引来他人的嘲笑,便不敢张口表达,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到位,不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层面上语言表达的障碍。

2.教师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度不高

部分教师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中,过多重视教材现有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不够,比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图画》的学习,对于出现的“脸颊”“燃烧”“勤劳”等字词,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将其运用于语言表达中,使得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字词的意思,小学语文教材中仍有许多词汇脱节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口语交际训练过于理想化,难以收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3.相关教学方法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盲目性,教师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中欠缺必要的语言表达训练,许多字词的实际运用被忽视,小学语文的教学未能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忽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1.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要引а生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民主互动的轻松课堂氛围,解除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紧张情绪,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建立友好真诚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自信。营造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营造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教师借助于巧妙的交际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交际的热情。创造性地研究教材的内容,比如对《纸船和风筝》一课的学习,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和痛苦,修补“裂缝”的方式和感人的场面,可以从中挖掘出与生活实际相贴切的口语交际话题,当面对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让学生说一说所熟悉或经历过的人或事情,做到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尽可能地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活跃学生的语言思维。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真实的或者模拟的交际情境的训练,通过全方位的训练,大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优秀的教师善于将教学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学,教师既要用语言来教导,又要用实际行动来为学生示范,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教师要充分抓住课堂的教学时间,可借助于朗读、背诵、看图说话、讲故事、辩论、讨论等,多形式和多途径地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此外,多举办课外活动,如演讲会、诗歌比赛、表演模拟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5.引导学生对语言表达所需字词句的积累

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语言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有限,语文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奠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益于身心、富有知识性、适合的读物,有益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同时拓宽学生视野。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方法;促进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33-01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但不管哪种表达能力,都应该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社会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也容易使别人接受你,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都以教师的说为主。学生的说为辅,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影响了写作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步入社会后的社交能力。

1.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S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也是最现实的东西。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话。

2.给学生创造“说话”机会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在进行说话训练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习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主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应该允许他们失误,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真心地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让他们多动口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自言自语,同桌互相说,小组轮流说,全班交流说等形式。

例如: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可根据小朋友对动物有特殊的感情,他们从小就认识很多的动物,教师可这样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吗?大家先来猜猜我为它编的谜语“颜色有白又有灰,模样机灵又可爱,飞山越岭把信送,又当和平小使者。”猜猜它是谁?学生都争着猜,猜完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然后全班交流。

3.让学生敢说敢问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应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说、敢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培育问题入手,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让其他学生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思维,敢想、敢说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统一发展。《画风》这篇课文,课题一揭示,学生就感到很奇怪,教师可顺藤摸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争着问:“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风到底是什么颜色?”“风该怎么画呢?”等等问题。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人讨论,角色不断交换的交际能力。

4.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

第10篇

【关键词】提高 口头 语言 表达 能力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许多教师重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总认为学生在将来走进社会之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随着他们的接触面增加而逐步加强。所以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教师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2011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与内容部分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预习中明确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内容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在引导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明确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知道将要在课堂上表达什么内容,如何表达,从而为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作好准备。比如,在要求学生预习这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任务:思考一下,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预习时阅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语言来与别的同学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模仿中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也许他们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出来,但是不能够说清楚,说具体,这也是由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而造成的。学生在表达时只是干巴巴地说出事情,没有其它语言的修饰,这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只能算作是最初始的水平。要想让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形象,更吸引人,我们还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达词汇,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语言表述都是非常精彩的,在课文中有许多表述方法,比如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吸引学生去阅读。所以,在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叙述,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事。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掌握了如何用具体、形象的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了,从而形成一定高度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课文第十自然段先介绍了秦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然后又分别用四个“有的……有的……”来具体、形象化地进行说明。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结构,所以在教学时,我也让学生模仿这一自然段的表述格式与语言艺术,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结果有的学生当堂观察班中各位学生的形态,并进行了阐述。有的学生用这一格式来介绍学校的花草树木,还有的同学通过回忆用这一表述方式介绍某一次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时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表达出来的语言都能用上一系列的修辞手法。

三、在观察中养成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习惯

编入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课文,许多都配以插图,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往往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忽略,在带着学生学习课文时,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来理解课文的,都是直接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就字解字地感悟文本。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较好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往往是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完成的,它缺乏学生的自主观察与理解。如果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在没有阅读文本之前,先来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相互之间介绍这些插图,看看哪一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介绍得最具体,然后再回到课文当中,看看课文是如何来介绍这些插图的,与自己的介绍有什么样的区别,自己还应在语言表达方面进行哪些方面的磨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观察与交流插图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时,我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多媒体再出示课文中介绍的几个兵马俑形态,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插图的显著特点。观察时,先让学生观察秦兵马俑的整体规模,然后分别观察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等图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些俑的特点。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所看所思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来介绍这几种兵马俑的。通过比较与融合,学生就可以迅速找到自己口头语言表达中的不足,从而明确以后自己口头语言表达时的努力方向。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口头语言表达技巧。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探寻并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齐鲁书社.2010.01.

[2]费蔚.《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7.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习惯;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数学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新课标的要求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3.教学现状的需要

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查,班级总人数42人,能够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仅占35.7%,使用能力一般的占45.2%,使用能力非常差的占19.05%。通过平时的听课和学校组织的大型观摩课活动,发现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差距性是普遍存在的。分析原因:(1)数学教师意识上不够重视,行为上起不到准确规范的示范作用。(2)虽然有的教师有意识训练,但是训练的程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3)学生自身因素。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计算的准确度和问题解决结果,而忽略了数学语言表达训练,进而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二、概念的界定

1.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般语言,但又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它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它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2.表达习惯

“表达习惯”指的是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用语言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习惯”,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习惯,使学生能读懂数学语言,能用数学语言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学习,学会简单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适当进行数学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信心说,学会说,喜欢说。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

三、相关研究述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转换。”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学说认为,智力的发展要经过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式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语言阶段。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明确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

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目的,应着眼于主体性的生成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培养数学语言习惯,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2.通过培养数学语言习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3.通过培养数学语言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内容

1.针对不同数学课型,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1)概念课型:训练学生准确、简明概况的语言表达习惯。实际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2)计算课型:训练学生条理清晰的说出算理和算法。

(3)解决问题课型:训练学生有根据的进行分析推理,讲清问题解决过程。

(4)空间与图形课型:训练学生说清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数学语言训练遵循一定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2)榜样示范原则(3)形式多样原则

六、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完成了调查报告。

2、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七、研究过程

1、对本班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完成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根据“数学课标”中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有关要求,初步制定本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标准。

3、学习充实。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各种课型对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求。

4、探究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进行教学研究。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探究培养途径和方法。构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2)观摩学习,提升自我

通过校外、校内观摩学习、诊评活动,不断反思,及时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改。

八、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语言的“示范性”和“启发性”。

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十分重要。教师语言的严谨性、简洁性、逻辑性是学生准确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依据,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提供示范作用。为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更要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学设计中,对问题的设计要做到严谨。例如:我在本学期为全校老师呈现的观摩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卫星运行时间》课例片段:

师:出示图片,请大家看这幅图片,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预设:

生1: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5圈需要多少分?列式为114×5

生2: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10圈需要多少分?列式为114×10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能正确列出算式,就像这样,老对之间相互说一说……

上述课例中,设计的第二个数学问题就很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回答有两个要求,一是所提的问题需要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二是在提问之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与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相吻合,学生的语言做到了简洁、严谨,有逻辑性。

2.广树小榜样,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差异比较大;对于比较难的问题也只有三五个表达水平较好的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表达,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与反思,我认为树立小榜样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在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我直接点名表达好的同学起立说,要求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然后全体起立进行仿照练习;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我就做到老师亲身示范,然后找小榜样起立说,最后全体练习说。对于表达好的同学及时予以鼓励和评价。这样能够极大调动其他同学模仿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互助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日益凸显。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在数学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方面,“小组合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根据自己的任务驱动进行表达,这样每个人员都有表达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例如:在《运算律复习》课例中小组合作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内容:1.结合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组内交流。2.组长进行汇报任务分工:

在汇报环节,以小组整体汇报形式进行呈现。在《运算律复习》一课的知识点梳理过程中,包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率、减法的性质、除法性质。班级的七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展示,在此过程中,全班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优质高效的设想。学生在此过程中,语言表达习惯逐渐形成,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4.构建家校合作的桥梁

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养成教育”,在刘校长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例外。课堂中,家长不可能参与进来,但是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的形式来实现。每天布置的作业中,数学的A层作业必有讲题一项。在家长会中,我解读了班级对孩子“数学语言表达习惯”培养方案,简单的道理就是“一道数学题目,如果学生能够讲明白,那么就可以证明,他是真正能够理解了”。班级的家长,十分赞同我的观点,于是在每天的家庭作业辅导中,家长十分配合老师检查孩子的讲题,并签字。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有了质的提高,数学成绩不断提高,优秀率在组内凸显。

5.评价中激励提升

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我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也就是将班级管理的“分组评比制度”牵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自愿和统筹的原则,我将班级学生分为“希望组”、“友爱组”、“飞翔组”、“团结组”、“旗帜组”、“阳光组”、“梦想组”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名称、口号和目标都是由小组成员自主讨论决定。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比时,参照制定的数学语言表达标准进行赋分,这样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打破了以往老师提问后沉静的场面,学生只要有勇气站起来,即便是答错了,也要鼓励他大胆发言为之加分。每个成员都为组内的荣誉而“战”。都努力成为不为团队拖后腿的那一个。

(二)形成教学模式

例如:

“养成教育高校课堂”之数学计算新授课教学模式

九、研究成效

1.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的形成过程、计算的算理、应用题的分析推理及公式的推到过程,解题的准确度和思维能力有所提升,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3.提高了家长的关注度。现在班级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学数学的时候,都让孩子进行讲题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家长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新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第12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阅读习惯

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使人学习事半功倍,而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而形成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掌握学生学好语文的技巧和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否则,要学好语文就成了一种空谈。我们课题组进行实施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开展"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的课题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理论进行研究,有着较高的价值。

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几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习惯养成的根基,是开放智力的基础。习惯的培养来源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是小学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去创设兴趣的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在兴趣中产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加强语言训练,注重语言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培养学生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注意力维持和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些精彩的设计问题,巧妙的构思,运用不同方式的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词语的积累,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多层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语言趣味性、条理性的引导,并在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基础上获得知识,从而使同学们学习交流中掌握了语言词语,同时也掌握了语句的内涵。理解是学习语言关键,加强语言训练是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加强语言训练是理解的基础,没有加强语言训练,课文语言就无法成为学生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课堂上听写生字新词、书面造句等手段进行训练。学生学会了语言的积累,掌握了朗读和理解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总结阅读教学方法:1、抓住文章题眼指导学生朗读。2、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体会作者的内涵。3、渲染气氛,激情朗读。

四、训练语言表达,提高阅读水平

训练语言表达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表达,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发言,教师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生的语言表达,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去体验,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或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的失误。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多种方式。1、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词语积累极少,常常出现严重的语病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是什么、或怎么样);通过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然后进行写话练习,培养学生有思考到叙述,即由说话到写话的习惯。2、中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年级由于刚刚接触习作,积累词语不够丰富;而高年级虽然了解了习作知识,但是习作水平比较低。鉴于此种状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习作训练。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练笔练习。通过阅读训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缩写等;不仅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正确引导评价,提升习惯培养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适时地评价学生,调控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能听、会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有问题不一致需要合作探究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小组合作方式解决,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与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单调,无意中使评价失去意义和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逐步消极,导致有价值的知识探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正确的评价不仅要对于精彩的表现给予激励表扬和肯定,还要在赞同他的正确观点上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欲望性和迫切性,对于其他学生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语文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总之,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引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需要学生自主的努力和锻炼。在新课标改革发展的今天,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与老师在语文这块肥沃的沃土上静静深思、逐步领悟。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杨广学主编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