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资收入证明格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资收入证明(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_为本单位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______年,学历为_____________毕业,目前其在我单位担任____________职业。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 ____佰____拾____元整)。该职工身体状况____(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是正确、真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导致贵行经济损失,本单位保证承担赔偿等一切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工资收入证明(二)兹证明 为本单位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 年,学历为 毕业,目前在我单位担任 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年/月收入为 (税后) 元,(大写: 万 仟 佰 拾 元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注:个人收入证明的内涵:包括工资(一般指年收入总额)、养老保险缴费复印件、自有房产证明、私家车辆证明、大额定期存折复印件、外汇、债券、黄金有价证券帐户、大额人寿养老分红保单等。
工资收入证明(三)兹证明____身份证号( )为本公司职员,在本公司____岗位工作,并已经在本公司任职____年____月,年收入为______元;此证明只作为员工申办信用卡专用,不做其他用途。特此证明。
附注:单位全称:公司
电话总机:
地址:
公司签章:
年 月 日
工资收入证明(四)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兹有我单位正式职工 因购(建、修)自住住房缺少资金,申请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该职工月基本工资收入(税后) 元,其他各种津贴、奖金收入月 元。如职工不按月偿还贷款,单位同意从其月工资收入中代扣偿还贷款。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是正确、真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导致贵单位经济损失,本单位保证承担赔偿等一切法律责任。
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
工资收入证明(五)兹证明____身份证号为本公司职员,在本公司____岗位工作,并已经在本公司任职____年____月,年收入为______元;此证明只作为员工申办信用卡专用,不做其他用途。特此证明。
附注:单位全称:公司电话总机:地址: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XX学校:
贵校XX系XX专业XXX、XXX等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我公司XX部门实习工作,各方面表现优秀。特长证明。
XX公司(章)
XX年XX月XX日
公司证明格式
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________________: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盖 章: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2.
XXXXX公司
地址: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
以下须打印:
证明
兹证明王 X 中 ,出生于1xx-xx年9 月10 日,于2xx-xx 年1 月1 日( 须任职六个月以上 ) 在XXXX 公司,担任XX 职务至今,月工资收入XXXX 元人民币。
特此证明
(盖公司印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职公司名称)
XXXX年XX月XX日
(须1个月内开具有效)
3.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 章: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工作证明范文四
工作证明
兹有我单位_______(同志)在________________部门,从事_____________工作,
专业年限为______年,现申请参加__________________(工种)_____级职业资格考试,
特此证明。
备注:此证明仅作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凭据,不作其他用途。本单位对此证明真实性负责。
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
本地工作证明格式范文1
兹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司员工,职务______________。xxxx年年收入为:xxxx年年收入为:年收入包含年薪、奖金、提成、及各项补贴,个人所得税已由单位代扣代缴。
某某单位(公章)
年月日
本地工作证明格式范文2
兹有我单位_______(同志)在________________部门,从事_____________工作,专业年限为______年,现申请参加__________________(工种)_____级职业资格考试,特此证明。备注:此证明仅作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凭据,不作其他用途。本单位对此证明真实性负责。
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本地工作证明格式范文3
xx学校(单位):同志,性别,政治面貌,身份证号:。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我公司xx部门从事xx工作,工作积极,团结集体,遵纪守法,各方面表现优秀。我单位对本证明真实性负责。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盖章)
年月日
本地工作证明格式范文4
工作证明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 盖章:
出生证明 ××(性别)于×年×月×日在××省××市(或县)出生。××的生父是××,××生母是××。
未婚证明 ××(性别,出生年月日,现住北京市××区)至×年×月×日未曾登记结婚。
未受刑事制裁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现住××)在中国居住期间没有受过刑事制裁。
国内亲属关系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的配偶是××(出生年月日),子(或女)是××(出生年月日),父亲是××(出生年月日),母亲是××(出生年月日),哥哥(或弟弟)是××(出生年月日),姐姐(或妹妹)是××(出生年月日)。
域外亲属关系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现住×市×区)是居住在×国×市××(性别,出生年月日)的××(相互关系)。
经历证明书 ××(性别,出生年月日)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在××单位(应写明全称)任××(职称或职务),××年×月至×年×月在××单位任××(或从事何种工作)。
单位委派证明 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 因我单位人员变动等原因,不慎遗忘了在贵中心采购网注册的管理员帐号和密码,现委托我单位工作人员___________同志(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往贵中心办理更改在贵中心采购网注册的管理员帐号和密码,请给予办理为盼。 此致 敬礼 xxxx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贫困证明 南华大学 (学校): 贵校学生 xxx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 x 人,家庭成员组成:________。家庭年收入约____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_____________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____________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 乡、镇民政部门 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盖章 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离职证明 某某先生/女士/小姐自20xx年01月01日入职我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助理职务,至20xx年07月31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此间无不良表现,经公司研究决定,同意其离职,已办理离职手续。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20xx年07月31日
实习证明 兹证明xxxx在我单位从 年 月日 到 年 月 日 xx 岗位实习。 现已通过实习。特此证明! 此致 敬礼! xxxxxxxx单位 年 月 日
收入证明范本
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任职______,月收入_______元人民币,特此证明.
主管单位(公章)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收入证明范本(银行特定格式)
个人收入证明(交通银行专用)
交通银行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单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约工、3.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_________职务.目前该职工的学历为________,身体状况_________.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本单位在承诺以上情况是正确属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而导致贵行经济损失的,本单位愿承担一切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人事部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离职证明范本
离职证明
兹证明xx自xx年xx月xx日入职我公司担任xx部门xx岗位,至xx年xx月xx日因xx原因申请离职,在此工作期间无不良表现,工作良好,同事关系融洽,期间曾被授予“xx”称号(荣誉)。经公司慎重考虑准予离职,已办理交接手续。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证明范文
兹证明_______同志现从事_______工作,累计满_______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实习证明范文
实习证明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单位现接纳你院 班学生 等 人到本单位实习,时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特此证明。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通信地址:
实习学生联系电话:
工作收入证明
工作证明
兹证明 _______同志现从事______工作,累计满______ 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
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
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单位证明信格式说明: (1)单位证明信格式: 证明居中,二号黑色加粗字体 另起一行,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在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期间,在我校任教,担任某职,爱岗敬业,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同事、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另起一行,特此证明。 另起一行,右靠齐,校名 另起一行,右靠齐,年月日 盖学校公章:压年盖月 。
(2)如何写作证明信 证明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证明信”,写在第—行正中位置。 第二部分,正文。开头顶格写送达机关名称;接着写要证实的具体事实,说明材料来源等。 第三部分,结束语。一般用“特此证明”。有的开头没写送达机关名称的,可用“此致XX单位”。 第四部分,落款。证明制发机关、日期,加盖公章。 总的说来,证明信的写作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要有明确的结论,用词。
(3)范文 证明信 XXX大学: XXX同志1994年3月至1999年9月在我院工作,曾任基础部主任。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成绩突出,1995年、1996年两次被评为我院先进工作者。 特此证明。 XX学院(盖章) 2009年8月10日
范文一:个人收入证明
个人收入证明
兹有我公司员工___________,性别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司工作______年,任职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职位),月收入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加盖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个人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性别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____职务。月收入___________元,一年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加盖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二:银行贷款收入证明
银行贷款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银行:
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正式员工,年龄_____岁,婚姻状况________,行政职务__________,学历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月收入情况如下:
1、基本工资________________元;
2、奖金及福利(补贴)________________元;
3、其他收入________________元;
合计:________________元, 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
特此证明!
出具人签字:
出具人电话:
单位名称(盖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银行贷款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银行_________分行____________支行:
兹证明____________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_________年,在我单位工作年限__________年,职务为_________________ ,岗位为_______________,职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此证明仅供该职工申请_______________贷款或该职工为其他个人申请_______________贷款作第三方保证时使用。
单位(盖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收入及婚姻状况证明 ________________银行:
兹因__________先生/女士(证件种类:________,证件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单位正式员工,现任___________职务(学历: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该同志办公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家庭电话:_____________,移动电话: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志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今在我单位工作,在我单位工作年限为_______年,现固定收入为(大写)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其他年收入为(大写)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
现婚姻状况为:__________(已婚、未婚、离婚、丧偶)。
经核实上述情况真实无误,我单位已完全知此证明所产生的法律效力,并对此证明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
负责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法人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或劳资管理部门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
范文三:法人代表证明书
法人代表证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___同志(性别:______,年龄:_______,国籍:_______,民族:______,身份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任我单位__________(职务) ,为我单位法定代表人。
特此证明!
法人单位盖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四: 实习证明
实习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_(性别: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单位从_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到 _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________岗位实习。
现已通过实习。特此证明!
此致
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单位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四:大学生实习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贵校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至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我公司____________部门实习工作,各方面表现优秀。
特此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单位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五: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_____________ 系我单位员工,性别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月起在我单位工作,已签订劳动合同。现因(请选择如下其中一项打“√”):
1、协商一致解除(由用人单位提出) 2、协商一致解除(由个人提出)
3、劳动者单方解除
4、劳动者试用期内解除
5、用人单位裁员
6、因用人单位违法,由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
7、因劳动者违法或严重违反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
8、因劳动者非过失性原因,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 (劳动合同法40条规定)
9、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单位决定从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与该同志解除劳动合同。该同志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元,依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依法支付其经济补偿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工资发至__________年_____月份,特此证明。
用人单位(盖章)
员工签名: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性别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年_____ 月参加工作, __________年_______月起在我单位工作,已签订劳动合同。现因(请选择如下其中一项打“√”):
1、劳动合同期满;
2、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劳动者死亡或者失踪;
4、用人单位破产;
5、用人单位停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6、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单位决定从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起与该同志终止劳动合同。该同志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 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元,依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依法支付其经济补偿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工资发至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份,特此证明。
用人单位(盖章)
员工签名: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六:工作证明
工作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同志,性别________,政治面貌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我公司___________部门从事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工作积极,团结同事,遵纪守法,各方面表现优秀。我单位对本证明真实性负责。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盖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七:学历证明
学历证明
编号:__________
兹有我校学生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于__________年_____月以________学历进入我校____________专业学习,学制________年,毕业时间__________年_____月,学历___________。
证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此证明!
学校(系部)盖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毕业证丢失证明
编号:__________
学生 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至__________年_____月在本校________________专业学习,修完________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证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此证明!
经办人:
电 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校名称)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范文八:未婚证明
兹证明我单位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出生,至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止,
从未登记结婚。
离异后未再登记结婚。
丧偶后未再登记结婚。
我单位对所提供证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填写人签章:
单位组织(人事、保卫科)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十:公司证明信范文
公司证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
兹有我单位职工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去贵公司领取__________________发来的货物,请见信将货物交给该同志带回。
此致 敬礼!
2003年,大兴法院审结一起对合同性质出现争议的案件。
2001年6月10日,北京某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和郑小姐签订了《艺人唱片演艺合约》,合约中明确规定了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支付郑小姐工资每月500元,公司为包括郑小姐在内的歌手制作歌曲,提供演出服装,安排演出事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平面宣传和电视台MTV的宣传,并承接广告片的拍摄等。双方共同分担有关费用和分享相应收入。同时,郑小姐要缴纳签约费1.5万元,如公司违约,将双倍返还此签约费。合约签订后,郑小姐如约缴纳了签约费。她于2002年3月15日至17日,在未经公司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外出,夜不归宿。公司的《公司艺人规章制度》中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公司艺人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制度、休息制度、奖惩制度等,其中,还有对公司艺人人身进行约束、行为进行要求的劳动纪律性质的条款。据此,公司解除了与郑小姐的合约,并向其送达了解约通知书,但拒绝退还签约费1.5万元。双方产生纠纷,郑小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退还签约费1.5万元。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郑小姐的请求,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对裁决不服,起诉至法院。
庭审中,针对《艺人唱片演艺合约》中规定的郑小姐可以拿到每月500元的工资中的“工资”一词,公司解释为生活费,而郑小姐认为工资就是工资,不是生活费。此外,双方对郑小姐一直没有拿到原约定的分成没有异议。
分歧:
对本案中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和郑小姐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的性质,合议庭产生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和郑小姐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是劳动合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关系。因为双方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中详细规定了郑小姐的工资数额和发放方式。郑小姐从公司获得了连续、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在公司的《公司艺人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公司艺人必须严格遵守的各项制度,这表明郑小姐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之间存在人身隶属关系。郑小姐从没有作为一个和公司平等的民事主体与其进行合作、利润分红;郑小姐缴纳的签约费的性质是具有担保劳动合同实现作用的定金,因为双方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中约定的签约费的作用与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关于定金的担保作用完全一致,除此之外,合约中没有其他有关签约费用途的约定。
第二种意见认为,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与郑小姐之间所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是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服务关系。因为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从事的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居间、行纪、、经纪的业务。公司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包括郑小姐在内的歌手提供各项服务,双方按合同约定,分担费用,分享获得的收益。这表明双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合作关系。由于郑小姐的工作需要大量先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向郑小姐收取一定的签约费。这里的签约费在性质上属于服务合同的预付款。
分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和郑小姐之间签订的《艺人唱片演艺合约》中,尽管有关于双方共同分担有关费用和收入的条款,公司也以此为据来证明此合约是服务合同,但在合约的实际履行过程中,公司并没有把收入按约定的分成分给郑小姐。表明此合约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实际上,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是将郑小姐作为公司职工来对待的,这从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制定的《艺人规章制度》中严格的作息制度、工作制度等公司内部规定中可以看出。可见,双方当事人之间并不是平等主体关系,而是一种隶属关系。
至于双方对“工资”一词的理解,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艺人唱片演艺合约》属于格式合同,合约中的工资条款属于格式条款,对它作出的解释应当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即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郑小姐每月是从公司领取固定的工资,双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劳动关系。所以,应适用我国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
用公文纸书写:
1.在公文纸正中的地方写“介绍信”三个字,字要比正文大些。
2.联系单位或个人的称呼。
3.被介绍人的姓名、身份、人数(派出人数较多,可写成“×××等×人”)。
4.接洽事项和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希望。最后可写上“请接洽”、“请予协助”、“此致敬礼”等语。
5.本单位名称和写信日期,加盖公章。
【带存根的印刷介绍信】
有规定格式,使用只须填上有关内容。
1.存根部分简填,以便日后查考。
2.本文部分要填写详细些。
3.派人联系办理重要或保密事情,要注明被派人员的政治面貌、职务。
4.重要的介绍信要经领导过目或在存根上签字,有的还要限制有效期。
5.除本文部分需加盖公章外,存根与本文的虚线正中亦要加盖公章。
【行政介绍信范文】
范例(一)
XX公司:
兹介绍XX同志(壹人)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前来你处联系______________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X天)
XX年X月X日
范例(二)
XXX单位(管理档案处的全称):
兹有XXX(人名)的档案属于贵单位管理,现因本公司招聘XXX(人名)到本公司任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XX(数字)年,从XX(日期)起生效,在此期间,本公司(XXX)(公司名)将负责管理该员工的档案,负责该员工与档案有关的各项事宜。(注:本公司为XXXX,具有保存档案资质)特此申请批准提档。
此致
XXXXX公司
负责人:XXX
X年X月X日
(盖上法人章)
范例(三)
证明兹有我单位XXX同志前往贵处,全权处理XX事宜,请予接洽为盼!XXX单位(公章)年月日证明我单位XXX,XX年参加工作,性别:年龄:职务:工资收入:特此证明XX
单位(公章)
年月日
范例(四)
_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公司_______________同志等人(系我公司),前往贵处联系,请接洽。此致
敬礼
下面就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感受。
1.注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接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的整合,师生之间职责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流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老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多的在于激励思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考者,是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2.注重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到“轴对称”这节课,教师的开头语可以为“话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的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上,一条小河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B,富裕起来的村民们要在河边建造一个水泵站,同时向两个村庄供水,问水泵站应建在河边的何处,使用的水管最短?”
同学们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轴对称”这节知识,适时引入轴对称等概念及轴对称的做法,当学生完成这节知识后,就会懂得作点A关于河边的对称点A1,连接A1B交河边于点P,则点P处是水泵站的位置。
3.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体现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1)拉面中的数学:一团面拉长后对折一次成2根,两根拉长后对折成4根,也就是22,四根拉长后对折就成8根,既23,如果这样一直拉长后对折,拉长,对折,反复折十次,既210根,所以你想要知道厨师拉出了多少根面条,只须知道对折了多少次。
又如: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时,首先,教师先让学生看生活中的一个故事。
王先生有一个小工厂,现有6个管理人员,10个工人和1个学徒工,现在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工人。
小李来应征,与王先生交谈,王先生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月1200元。”小李工作几天后,找到王先生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月8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200元呢?”王先生说“小李,平均工资是1200元,不信,你看这张工资表。”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王先生说每月平均工资1200元是否欺骗了小李?
(2)月平均工资1200元能否客观反映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收入。
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然后可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起促进和调节作用。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未来人才的素质差别,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而创新能力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新教材下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萌芽的沃土,塑造创新人才的基地。在课堂上把知识作为载体,宁可知识的密度和容量小些,也要把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潜能开发出来。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特征?可先让学生动手用直尺和量角器去度量它的对边和对角,从直觉上产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但这仅仅是量出来的,还必须有理论上的依据。教师可把教科书上的动手实践的操作写在黑板上,由同学照步骤画图。在这动手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平移和中心对称的特征,自我构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两个特征。如果只追求知识的容量,这个特征只需要一分钟就能讲完,但学生获得的只是知识,而能力和创新素质无法获得。在完成这一个探索后,教师又可提出还有其它特征吗?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做虽然在知识的容量上少了一点,但是学生的思维创新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5.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1,2a},B={a,b},若A∩B=,则A∪B为
(A) ,1,b (B) -1, (C) 1, (D) -1,,1
(2) 设a是实数,且+是实数,则a等于
(A) 1 (B) (C) (D) -
(3) 函数y=(0<a<1)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A)(B)(C)(D)
(4) 已知抛物线x2+my=0上的点到定点(0,4)的距离与到定直线y=-4的距离相等,则m的值为
(A) (B) 16 (C) -16 (D) -
(5) 若某函数同时具有以下性质:①最小正周期为π;②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③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则该函数可能是
(A) y=sin+ (B) y=sin2x-
(C) y=cos2x+ (D) y=cos-
(6) 对任意的实数x,有x3=a0+a1(x-2)+a2(x-2)2+a3(x-2)3,则a2的值是
(A) 3 (B) 6 (C) 9 (D) 21
(7) 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如右图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
(A) 6 (B) 7 (C) 8 (D) 9
(8) 已知p:-1≤4x-3≤1,q:x2-(2a+1)x+a(a+1)≤0,若?劭p是?劭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1 (C) , (D) ,1
(9) 平面内横坐标为整数的点被称为“次整点”. 过函数y=图象上任意两个次整点作直线,则倾斜角大于45°的直线条数为
(A) 9 (B) 10 (C) 11 (D) 12
(10) 若对于任意的实数x,函数f(x)=x2-2x-x-1-a-x-2+4的值都是非负实数,则实数a的最小值为
(A) -1 (B) -2 (C) -3 (D) -4
第Ⅱ卷 (共100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图甲是某市有关部门调查了当地干部的月收入情况后画出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甲中从左向右第一组的频数为4000. 记样本中月收入在[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
[3500,4000)的人数依次为A1,A2,…,A6. 图乙是统计图甲中月工资收入在一定范围内的人数的算法流程图,则样本容量n=;图乙输出的S=.(用数字作答)
(12) 设向量a=(sinα,sinβ),b=(cosα,cosβ),c=(cosα,-cosβ),如果c与a+b共线,则tanα+tanβ的值为.
(13) 已知圆C过双曲线-=1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且圆心C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C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某旅游公司面向国内外发行总量为2000万张的旅游优惠卡,其中向境外人士发行的是世博金卡(简称金卡),向境内人士发行的是世博银卡(简称银卡). 现有一个由36名游客组成的旅游团到上海参观旅游,其中是境外游客,其余是境内游客. 境外游客中有持金卡,境内游客中有持银卡.现在该团的境内游客中随机采访3名游客,设其中持银卡的人数为随机变量?孜,则?孜的数学期望E?孜=.
(15)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八个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E,F分别是棱AA1,DD1的中点,则直线EF被球O截得的线段长为
.
(16) 设x,y满足条件x≥0,y≥x,4x+3y≤12,则的取值范围是.
(17) 设数列{an}满足an+1an=2an+1-2 (n=1,2,3,…)且a2011=,则数列{an}的前2012项之和为.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题14分)在ABC中,设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osC++cosC-=.
(Ⅰ) 求角C的大小;
(Ⅱ) 若c=2且sinA=2sinB,求ABC的面积.
(19) (本题14分)已知数列{an}对任意n∈N*都有an>0,且a13+a23+…+an3=(a1+a2+…+an)2.
(Ⅰ)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Ⅱ)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不等式Sn>loga(1-a)对任意n∈N*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 (本题14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圆O所在的平面相交于CD,线段CD为圆O的弦,AE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垂足E是圆O上异于C,D的点,AE=3,圆O的直径为9.
(Ⅰ) 求证:平面ABCD平面ADE;
(Ⅱ) 求二面角D-BC-E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21) (本题15分)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上顶点为A,AQAF2且AQ交x轴负半轴于点Q,2+=0.
(Ⅰ) 求椭圆C的离心率;
(Ⅱ) 若过A,Q,F2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l:x-y-3=0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Ⅲ) 在(Ⅱ)的条件下,过右焦点F2作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问x轴上是否存在点P(m,0),使以PM,PN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2) (本题15分)已知函数f(x)=ln(ex+a)(a为常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函数g(x)=λf(x)+sinx是在区间[-1,1]上的减函数.
(Ⅰ) 求a的值;
(Ⅱ) 若g(x)
关键词:成长型城中村;原住民;劳动供给;个人转型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2-0015-10
一、引言
城市村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随着集体土地被逐步转化为国有土地,城中村面临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一是原住民的个人转型,主要表现为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后,原住民的就业路径与生存方式的转变,即他们无法再通过耕种土地来创造财富、寻求保障,而必须凭借自身的资产和劳动技能参与市场竞争。二是集体经济转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都面临着在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革,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将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城中村的社会转型。随着农民失去土地后在身份上被转化为城市居民,社会管理的主体也由村民的自治转化为城市政府的统一管理,从而至少在理论上实现了政府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历史性转变。原住民个人、集体经济和城中村社会的三大转型是城中村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原住民的就业路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又是决定城中村能否彻底实现城市化的关键。目前学术界关于城中村现象的研究过多地集中于对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社会经济特征、引发的问题及整治或改造方案等的探讨(刘伟文,2003;韩荡,2004;蓝宇蕴,2005;谢志岿,2005;陈淑云、邓宏乾,2007);当然也有学者对城中村经济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进行过深入研究,如李培林(2002)对广州市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发现,都市村落的终结最终要伴随着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蓝宇蕴等(2005、2006)分析了“都市村社共同体”作为城中村农民城市化的组织载体与生活载体的重要作用,以及集体经济以自组织方式实施的“社区保障”对构建原住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虽然上述文献均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城中村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但鲜有文献对原住民的就业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本文拟从城中村原住民个人转型的角度出发,以对青岛市城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的城中村原住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考察原住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城中村体制变革状况等因素,研究沿海城市城中村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而讨论原住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人转型问题及城中村的发展与制度创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微观个体来探讨宏观问题。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城中村
城中村又名“都市里的村庄”,通常是指位于城乡边缘地带或城市建成区内,集体土地大部分或全部被转化为国有土地,兼具城市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仍然保持着农村社区的外观形态、人际网络、组织管理模式、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的特殊社区。城中村的非农产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并且在城中村聚居的人群极为复杂,除了原住民外,还存在大量的农村迁移劳动力[ZW(]与农村迁移劳动力意义相近的称谓还包括“流动民工”、“农民工”、“城市外来工”等,而后面这几种称谓都带有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对立的思维烙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歧视意味,这与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冲突的,所以本文使用农村迁移劳动力作为对参与城市非农工作的农民的统称。[ZW)]以及部分城市居民。城中村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二元化土地管理体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会不断出现新的城中村。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李培林(2002)将城中村分为三类:(1)位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内,还有较多农业用地的村落,通常称为初生型城中村;(2)位于城市建成区边缘,还有少量农业用地的村落,通常称为成长型城中村;(3)位于城市建成区内,已经完全没有农业用地的村落,通常称为成熟型城中村。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成长型城中村。因为成长型城中村既经历了初生型城中村孕育发展的阶段,又具备成熟型城中村的主要特征,承载着城中村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诸种社会经济联系和运行机制,以它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原住民的活动载体,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更具典型性。
(二)原住民
本文对原住民的界定主要有三个维度:(1)居住于大中城市的成长型城中村。(2)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国家征用土地,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耕地;(3)土地被国家征用后,他们在身份上已经或即将被转化为城市居民。根据对原住民的补偿安置办法,可以进一步将原住民分为三类(成得礼、董克用,2004):第一类是“农转工”人员,这部分人在被“农转非”的同时,以征地单位安置就业或乡(镇)留用的形式被安排了工作;第二类是自谋职业人员,这部分人在“农转非”时没有被直接安置就业,而是政府给予他们一笔征地补偿费和生活安置费,鼓励他们自谋职业;第三类是“超转”人员,在“农转非”期间这部分人的年龄低于或已经超过劳动年龄,属于非经济活动人口,在“农转非”时政府并不为他们安排工作,也不给予他们安置补偿费。另外,原住民的身份还具有二重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合作制或社区股份制改造后,以股权的方式授予原住民,他们可以定期分得红利,所以原住民是集体经济的股东;原住民虽然没有了土地,但他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所以他们又是自由劳动力的所有者。
(三)原住民的劳动供给[ZW(]除特殊说明外,本文所研究的劳动供给全部是指原住民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非农劳动供给,下文不再赘述。[ZW)]
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是指针对劳动力市场上既定的劳动价格(工资),劳动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劳动供给的数量通常又可以采用劳动参与率、工作时间、劳动效率等指标进行衡量。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市场工资率、劳动者对家庭生产与市场劳动的抉择以及劳动者对闲暇的偏好程度等。本文对城中村原住民劳动供给研究的切入点是原住民的劳动参与或劳动供给意愿。具体而言,就是研究城中村原住民对劳动报酬、就业机会、职业、闲暇、劳动条件等经济信号所做的反应和动作,并且关注这种反应和动作与原住民自身特点、家庭特征以及城中村体制变革等各种因素的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所研究的劳动供给不仅是指原住民作为“经济人”的反应和动作,而且也是指原住民作为“社会人”的反应和动作。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对青岛市城阳区、黄岛区若干城中村原住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抽样方法采用了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是年龄介于16至60周岁的男性经济活动人口和年龄介于16至55周岁的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户主作为调查对象。在青岛市实际发放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
(二)模型选择
如上文所述,本文主要研究城中村原住民的劳动参与问题。如果设向量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原住民是否会参与劳动供给,则其取值只可能有两种情况,即Yi=0,1。Yi=0表示原住民不参与劳动供给;Yi=1表示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我们设向量组Xi为解释变量,表示影响原住民劳动供给决策的各种因素(反映原住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城中村的体制变革特征的各个解释变量),α为截距向量,β为参数向量,εi为误差项,则原住民劳动供给的经验模型为:Y=α+Xβ+ε,Yi=0,1。
但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种将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i作简单的线性回归的做法并不合适,原因有两点:第一,关于误差项的一些性质(如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性)的假定得不到满足;第二,Y的拟合值也不可能限定在0 和1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用Probit或Logit模型来分析原住民劳动供给决策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ZW(]常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包括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这两种模型只是对概率密度函数基于的假定不同,前者以正态分布函数为基础,后者以Logisitc分布函数为基础,两个模型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在计量经济分析过程中二者可以相互替代使用(格林,1998)。[ZW)]由于被解释变量只有两个取值0和1,并假设它服从正态分布,这样在给定Xi的情况下,可以将原住民劳动供给的经验模型修正为:Yi=α+βXi+εi,且Pi=Prob(Yi=1),它的积累分布函数为:Pi=[SX(]1[][KF(]2π[KF)][SX)]∫Yi-∞e-Y2/2dY,其中,e≈2.718是自然对数值,π≈3.1415926。在计量分析中,通常采用最大似然法对Probit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三)变量的定义
1.被解释变量(Y):是一种离散型变量(或称0/1变量),其中0表示研究对象没有参与劳动供给,1表示研究对象参与了劳动供给。
2.解释变量(Xi):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偏好、个人收入等;第二类为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劳动力个数、需要抚养的子女个数、需要赡养的老人个数、家庭总收入、是否有非工资收入、非工资收入水平、是否有房租收入等;第三类为城中村的体制变革特征变量,包括社会保障供给状况、社会保障水平的纵向变化状况、集体资产处置的满意度、户口非农化的满意度[ZW(]我们试图通过这一指标来测量城市政府的非农化政策在城中村的实施效果。政府非农化政策通常包含诸多内容,例如对原住民的征地补偿、生活补助、就业安置、住房补贴、社会保障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作为其受益者的原住民最有发言权,而原住民对户口非农化的态度最直接体现了他们对政府非农化政策的评价。[ZW)]等。关于这些变量的编码和解释见表1[ZW(]对变量的代码和题号的编排均依据调查问卷。篇幅所限,本文没有附上具体的调查问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四)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考察样本城市城中村原住民的生存现状及所面临劳动供给的约束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特征。(1)人口特征。就性别构成而言,男性原住民与女性原住民的比例接近1∶1。就年龄结构而言,原住民的平均年龄为40周岁,属于经济活动年龄,处于这一年龄范围的原住民都会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另外,50岁以上的原住民的比重占到了11.8%,可见样本城市城中村原住民的老龄化程度较高。就婚姻状况而言, 90%的原住民都有稳定的家庭,家庭责任会成为大多数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就市民化程度而言,调查样本中有79.3%的原住民已经具备了市民化意识,表明沿海城市城中村居民融入城市的速度较快。(2)人力资本状况。调查样本中拥有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原住民比例为49.8%,而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0.2%,但大多数原住民都从事过10年以上的农业劳动,通常缺乏非农劳动技能。另外,普遍良好的健康状况为原住民参与低端劳动力市场[ZW(]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如果存在着一种就业门槛低、工资报酬少、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低端劳动力市场(low-level labor market),则与之相对应地必然存在一种就业门槛高、工资报酬多、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的高端劳动力市场(high-level labor market),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则可以称为中端劳动力市场(middle-level labor market)。这种对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中国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ZW)]竞争提供了重要条件。(3)就业状况。调查样本中46.1%的原住民在失去土地之后都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约有37%的原住民从事临时工作或自谋职业,而且80.5%的已就业原住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沿海城市开放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可能是促使原住民就业状况改善的原因之一。另外,大部分原住民对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传统型的工作单位具有明显的偏好,这反映出原住民在就业选择上相对缺乏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拓性。
2.家庭特征。(1)家庭非工资收入来源。原住民家庭通常都拥有多种非工资收入来源(包括个体经营收入、兼业收入、房屋租金、集体资产分红、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屋租金收入和集体资产分红收入,调查样本中拥有这两项收入的原住民比例分别为33.2%和65.7%。(2)家庭负担。每个原住民家庭通常要抚养1名未成年子女,同时要赡养1位老人,而家庭的劳动力个数通常只有2人左右,因此原住民的家庭负担并不轻松。
表2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ZW(]由于篇幅所限,本表对定性变量的频数和百分比统计结果进行了横向排列,读者在查阅有关数据时,请参考表1对有关变量的解释和编码。
3.城中村的体制变革特征。(1)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样本中有80.7%的原住民享受到了各种社会保障待遇,而且大部分原住民对目前的社会保障状况感到满意,而仅有8.7%的人表示“农转非”后自己的社会保障状况不如“农转非”以前。原住民社会保障待遇的改善与沿海城市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有关。(2)集体资产处置。调查样本中有76.8%的原住民对集体处置状况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的仅占8.4%。(3)政府的非农化政策。大部分原住民对户口非农化并不抵制,可以推断沿海城市政府关于城中村的非农化政策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
四、估计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为细致地考察青岛市城中村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三个估计模型,其中,模型Ⅰ使用的是城阳区的调查数据,模型Ⅱ使用的是黄岛区的调查数据,模型Ⅲ使用的是两个地区的合并数据。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模型Ⅲ的回归结果为基础,并同时考虑模型之间(从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见表3)。由于缺失值的缘故,模型剔除了许多观察值,致使满足模型条件的有效样本量减少,另外,由于显著性检验的缘故,模型在迭代过程中也剔除了许多解释变量。
(一)个人特征变量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
1.人口特征变量。从性别角度看,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但统计检验都不显著)均表明,男性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高于女性原住民,其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男性原住民所面临的就业环境优于女性原住民。从年龄的角度看,在模型Ⅰ和模型Ⅱ(模型Ⅲ剔除了年龄变量)中,年龄变量的系数为正,表明原住民的年龄对他们的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沿海城市城中村原住民的市民化意识较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较强;二是沿海城市城中村经济非常繁荣,存在着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尤其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最为常见),这无疑对原住民的就业发挥了一定的吸引和吸纳作用。从婚姻状况的角度看,模型Ⅱ和模型Ⅲ(模型Ⅰ将该变量剔除)的回归结果表明,已婚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低于未婚原住民,但统计检验并不显著。这可能源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沿海地区原住民的家庭总收入较高,这对已婚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可能产生一种收入效应;第二,实地调查表明,原住民子女通常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职业,他们较高的收入水平也可能会对其父母的劳动供给产生收入效应;第三,部分原住民的家庭负担相对较轻,这可能会降低已婚原住民的劳动供给意愿。
2.人力资本特征变量。从原住民受教育程度的角度看,模型Ⅰ和模型Ⅱ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估计结果。在模型Ⅰ中,受教育程度变量的系数为负,且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模型Ⅱ中,受教育程度变量的系数为正,并且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模型Ⅲ中对两个调查样本的合并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再次产生负向作用,但统计检验不显著。模型Ⅰ和模型Ⅱ估计结果的差异可能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不同调查样本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带来了不同的边际收益。对于黄岛区城中村原住民(模型Ⅰ使用的数据)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没有相应地增加他们参与劳动供给的边际收益,从而也无法对他们的劳动供给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而对于城阳区城中村原住民(模型Ⅱ使用的数据)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增加了他们参与劳动供给的边际收益,从而相应地对他们的劳动供给产生了激励作用。第二,在城市化进程中两个调查样本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存在着差异。从实地调查的结果看,黄岛区(模型Ⅰ使用的数据)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而城阳区(模型Ⅱ使用的数据)城市化进程较早,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可以从理论上认为,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第一个调查样本缺乏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相对于低端劳动力市场而言),致使在这一区域的原住民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降低;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第二个调查样本各个层次的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从而使这一区域的原住民,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增加。
从健康状况的角度看,模型Ⅱ和模型Ⅲ(模型Ⅰ剔除了该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变量的系数为正,其中,在模型Ⅲ中该变量的统计检验非常显著,这表明健康状况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健康的身体是原住民参与低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优势条件之一,因此,这一回归结果可能同样意味着调查样本的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缺失。另外,解释这一回归结果还需要考虑原住民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情况:对于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原住民,在无法进入与自身学历水平相匹配的劳动力市场时,他们即使健康状况良好也有可能不参与在较低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此外,原住民富足的家庭收入状况,也有可能对身体健康的原住民的劳动供给产生收入效应。
从农龄的角度看,在三个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农龄变量的系数都为负,并且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该变量的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农龄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农龄的增加,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原住民的农龄越长,意味着他们从事农业劳动的年数越多,非农工作经验越少,从而参与劳动供给的能力越弱,因此在城乡转型时期大力发展低中端劳动力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JP2]
3.原住民的个人年收入。原住民的个人年收入并没有对他们的劳动供给产生收入效应。从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看,个人年收入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并且统计检验的结果都非常显著。这表明,个人年收入对原住民劳动供给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原住民个人年收入的增加,他们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反而增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原住民生活负担的沉重及对自己和下一代生存、发展的忧虑。[JP]
4.市民化意识。原住民的市民化意识是指随着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住民在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关于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识的变化。模型Ⅰ和模型Ⅲ的回归结果(模型Ⅲ剔除了该变量)表明,拥有市民化意识的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低于缺乏市民化意识的原住民。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化意识较高的原住民普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因此,在缺乏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市民化意识高的原住民并不必然具有参与劳动供给的积极性。
(二)家庭特征变量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
1.家庭负担状况。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抚养子女个数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并且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该变量的统计检验较为显著,这表明抚养子女的个数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抚养子女个数的增加,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减弱。这一结果可能与沿海城市城中村当地政府对原住民子女所实施的独特的优抚政策相关,这种在征地补偿、生活安置、教育投资等方面对原住民子女的优惠政策,通常能够提升原住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因此,从单因素分析的角度考虑,抚养子女个数的增加并没有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产生正向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并非一定是一种长期现象。但是,相比而言,原住民家庭赡养老人的个数却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产生了正向影响,在三个模型的估计结果中,该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并且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该变量的统计检验非常显著,这充分表明赡养老人个数的增多加重了原住民的家庭负担,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劳动供给的积极性。
另外,从家庭劳动力个数的角度看,该变量同样也表现出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正向影响,在模型Ⅰ和模型Ⅱ(模型Ⅲ剔除了该变量)中,该变量的系数均为正,但统计检验不显著。对于这一结果可以作如下解释:由于单个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并没有产生收入效应(上文关于原住民个人年收入与其劳动供给的关系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即使家庭劳动力个数有所增加,也未必导致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的降低。
2.家庭收入状况。首先,我们考察家庭总收入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在模型Ⅱ和模型Ⅲ(模型Ⅰ剔除了该变量)中,家庭总收入变量的系数为负,并且在模型Ⅱ中该变量的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家庭总收入变量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总收入对原住民劳动供给所产生的这种负向关系,可能部分地源于原住民家庭数额巨大的非工资收入,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还将进一步进行分析。其次,我们考察作为家庭收入来源之一的剩余土地数量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在模型Ⅰ和模型Ⅲ(模型Ⅱ剔除该变量)中,剩余土地数量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并且统计检验非常显著,这表明剩余土地数量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剩余土地数量有限而无法吸纳原住民充分就业,并且从土地上获得的农业收入相对较低,这两方面的交互作用,致使剩余土地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抑制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积极性。最后,作为原住民家庭收入重要来源的房租收入和集体资产分红收入,这两个变量在三个回归模型中的系数均为负,并且前者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的统计检验都比较显著。这充分表明,在沿海城市的城中村,相对于那些拥有房租收入和集体资产分红收入的原住民而言,那些没有这两种收入的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会更高。这一结果意味着非工资收入来源对于原住民劳动供给的重要影响:家庭收入来源多、数额大,能够提高家庭总收入水平,从而会相应地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产生收入效应,这一点佐证了上文关于家庭总收入与原住民劳动供给之间关系的论述。
(三)城中村体制变革特征变量对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
1.城中村的社会保障状况。从社会保障的供给状况看,在模型Ⅱ和模型Ⅲ(模型Ⅰ剔除了该变量)中,该变量的系数均为负,但统计检验不显著,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认为,相对于那些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待遇的原住民而言,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的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更高。这说明原住民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对他们的劳动供给似乎产生了一种收入效应。另外,从社会保障水平的纵向变化状况的角度看,在三个模型中这一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并且该变量在模型Ⅱ和模型Ⅲ中的统计检验显著,这说明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日益改善,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对于这一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同样归因于原住民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待遇对他们劳动供给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2.集体资产处置状况。我们主要是通过测量原住民对集体资产处置的满意度来衡量城中村的集体资产处置状况。在三个模型中,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并且该变量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集体资产处置状况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随着原住民对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的提高,他们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从实地调研的结果看,青岛市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创造性做法不仅有利于缓和城中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降低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首先,退偿原始股金、补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劳动积累。这种对原始股和集体劳动积累的处置方法既是对原住民历史贡献的一种承认,也是对他们的经济利益的一定补偿,这可以增加原住民的家庭收入,从而有可能降低原住民劳动供给的意愿。其次,将集体资产量化折股到原住民个人。通过量化折股,原住民成为股东,取得的股份红利使他们未来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同样可能会产生一种收入效应,从而降低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
3.户口非农化的满意度。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在三个模型中户口非农化满意度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并且在模型Ⅰ和模型Ⅲ中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该变量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户口非农化满意度的提高,原住民参与劳动供给的可能性逐步降低。这一结果与沿海城市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户口非农化的满意度反映了城中村各种非农化政策的实施效果,原住民对户口非农化较高的满意度表明这些非农化政策在城中村实施的成功性,它们提升了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并改善了原住民的福利状况,而且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种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会对原住民的劳动供给产生抑制作用。
五、结论与评述
沿海城市成长型城中村原住民的劳动供给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沿海城市开放条件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中村集体经济的繁荣,为解决城中村原住民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原住民人力资本水平和市民化意识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参与非农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虽然原住民对自己和子女的生存、发展充满忧虑,但每年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收入和城中村的特殊区位优势为他们所带来的房屋租金收入,缓解了被动城市化对他们生活的冲击;而且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实施的社区保障,为原住民提供了从经济支持到精神抚慰和人际关系网络支撑的全方位保障,增强了原住民对城市的适应性。这些都是改善原住民劳动供给质量、解决原住民就业和发展问题、促进原住民个人转型的利好因素。但城市政府的非农化政策及实施效果仍然是决定城中村发展及原住民转型的关键因素,而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健全及城市政府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则会进一步遏制原住民就业路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
基于此,建议城市政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ZW(]限于篇幅,此处对政策启示的内容进行了非常简化的处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作者索取工作论文或参考作者的博士论文第5章。[ZW)],推动城中村和原住民的发展与转型:一是端正关于城市发展的科学态度。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洪水猛兽,城中村的命运并不只是被改造或被消灭。城中村可以大量节约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居住成本及生活成本,并缓解城市政府无力及时提供廉租屋而引发的管理缺位问题,同时还能创造大量具有浓厚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替代功能的经济形式,从而在另一层面上降低了城市化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本需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以此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政府对城中村的改造,必须关注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的解决,关注原住民城市化过程中利益分享机制的续延,关注民间生存型经济方式及其发展空间的保护(蓝宇蕴,2007)。二是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拓宽原住民的就业渠道。包括完善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促进和保护原住民灵活就业或非正规就业[ZW(]诚然,原住民或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中的灵活就业或非正规就业行为通常在税收征管、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为城市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但是,只要他们的这些就业行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就证明社会对他们的劳动和服务确有需求,所以我们不应该主张通过实施“一刀切”式的排挤或打压政策来解决上述管理困难,而是应该通过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对原住民或农村迁移劳动力的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行为进行输导和扶持。[ZW)]等。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为原住民提供就业服务。包括通过立法加强对原住民的就业保护,杜绝就业歧视;出台奖励安置原住民就业的政策,鼓励征地单位或有关企业吸纳原住民就业;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机制,使原住民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就业信息。四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原住民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包括改革医疗体制、完善原住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政府培训效率等。建议建立“最低教育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原住民子女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城市生存能力,促使他们尽早融入城市生活。五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缓解城中村的劳动供求矛盾。重点是引导集体资产合理处置和集体经济科学改制。六是完善针对原住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城中村“社区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吸收原住民参加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险,多渠道筹集原住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
参考文献:
陈淑云,邓宏乾. 2007. 城中村问题解决模式探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成得礼,董克用. 2004. 城中村(北京市)“失地农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科学(4).
成得礼. 2006. 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49-158.
格林. 1998. 计量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21-734.
韩荡. 2004.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J]. 规划师(5).
蓝宇蕴. 2005. 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证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362-376。
蓝宇蕴,郭正林. 2006. 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市城中村为例的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
蓝宇蕴. 2007. 论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以广州市城中村为例的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李培林. 2002.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
刘伟文. 2003.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J]. 南方人口(3).
谢志岿. 2005. 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71-282.
Research on Factors Affecting Aboriginal Labor Supply in
Growing Urban Village of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CHENG Deli
(Policy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eijing 100835)
Abstract:Aborigine living in urban village is a kind of special social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ow to get them employed and adaptable to city life after losing land has become an emergent issue concerned by both academics and government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aboriginal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growing urban village of Chengyang and Huangdao districts in Qingdao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offfarm labor supply. The main data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in aboriginal households respectively in the urban villages of sample cities in 2005.
[关键词]建筑企业 绩效考核 运用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活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所探索、实业界所追求的主流方向之一。自从绩效考核理论被引入企业实际运作以来,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该理论方法作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法宝之一。然而,绩效考核理论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1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由于专业多样、项目分散、施工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造成绩效考核工作上存在着层级复杂、指标繁多、工作差异大等特征。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考核体系不够系统,缺乏统一性。由于多种考核体系共存,绩效考核往往由不同主管部门分别进行考核,本应系统完整的考核体系,被肢解为条块分割的多个考核系统,带来诸多弊端,首先是部门不同带来了考核尺度的差异,影响了考核体系的权威性;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同一指标被多次考核、同一事件被多次考核的现象,考核效率低下,再次由于同一事件被多次考核,往往一次违规将导致员工多次被扣罚,严重影响了职工情绪。
1.2 考核指标不够准确,缺乏针对性。绩效考核指标基本处于格式化状态,通用性指标多,针对性指标少。其结果是:一方面绩效目标经验化,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绩效考核目标轻易达成;另一方面直接导致考核失效,即在指标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在工资分配上出现平均主义、在事故责任上出现推诿现象。
2 建筑企业全员绩效考核解决方案
2.1 绩效考核的原则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的工作应体现“全员、动态、价值贡献”的原则。
2.1.1 全员。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应包括公司所有的二级单位、项目部以及机关各部门,涉及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技能操作人员,要基本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除企业总经理外的全员全覆盖。
2.1.2 动态。对每一名员工来说。其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一旦岗位调整,其相应的考核指标也作调整;考核指标的利用是动态的,员工的薪酬、岗位职务调整要与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指标体系本身是动态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予以完善。
2.1.3 价值贡献。每个岗位的指标设置应体现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理念,以价值贡献为核心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
2.2 绩效考核的方式
根据不同群体的工作特点分别实行不同的绩效考核办法:
――对经营管理人员,实行以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删重考核年度经营指标的完成隋况。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以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侧重考核岗位责任制的履行情况和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对技能操作人员,实行以劳动定额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侧重考核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三个群体的绩效考核各有侧重,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2.3 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
2.3.1 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对经营管理人员采取“风险抵押、月预分配、考核兑现、收入调控”的考核办法,基本形成责、权、利相结合,责任、风险、报酬相匹配的经营责任制。每年初由企业与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签订经营责任制协议书,明确各单位的经营管理指标,作为年终(或项目周期结束)考核的依据。考核主要依据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中明确的经营责任指标和各项财务预算控制、完成情况,以及各项管理指标、管理职能履行情况和工作计划措施的适宜性、有效性及其完成情况。
经营责任制考核通常以二级单位或项目部为单位下面以项目部为例,简要介绍其要点:
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签订经营责任协议,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和贡献额,代表公司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及进行各项费用控制井做好工程结算和任务承揽工作。
(1)项目经理部的指标和考核
一经营指标:项目贡献额、目标成本、结算效益。
一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核算、资金回收、任务承揽等。
①项目经理部的考核分为经营指标考核和管理指标考核两个部分,
②经营指标考核分别由公司财务部门、经营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负责。
③管理指标考核由企业考评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考核,项目部实行“年预兑现、期中考核、期末总考核兑现”的制度。对项目部的考核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部门在掌握有关统计数据、材料的基础上,以打分的形式完成。
(2)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月预分配
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工资收入实行月预分配每月只发基本岗位工资,约占本人年薪的50%左右。
(3)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年预兑现
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年预兑现与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管理指标完成情况挂钩,结合在岗时间和出勤情况考核兑现。当项目出现亏损或未按时间进度完成项目贡献时,不予兑现;当项目按时间进度完成目标贡献时,予以预兑现,预兑现约占本人年薪的30%左右
(4)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最终兑现
项目结束后,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的最终兑现与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结算效益和管理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当项目出现亏损或未完成目标贡献时,不予兑现;当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贡献时,予以兑现,兑现与项目的实际贡献挂钩,设定一定浮动区间,最终兑现约占本人年薪的20%左右。
实践证明,经营责任制对促进项目部的管理工作行之有效,不但最大程度地挖掘了项目部作为工程管理主体的作用,而且针对经营指标和管理指标的双重考核,有效地弥补了考核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偏差影响,
2.3.2 劳动定额考核办法:对技能操作人员实行以劳动定额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侧重考核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具体做法是:
(1)项目部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向施工班组下达的施工任务单,明确各班组当月施工任务,各班组据此组织施工。
(2)每月底各班组对当月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统计,经一定程序审核确认后报项目部。
(3)项目部人事部门对各班组完成的工作量按照国家劳动定额标准套算出定额工日,并按企业规定的定额工日单价结算班组当月的业绩奖金。一线技能操作人员的业绩奖金相当于计件工资,实行量化考核,多劳多得。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风险决策 策略分析方法
一、引言
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作为质的形态的人力资本相对来说却非常匮乏。人力资本需要通过投资得来,研究和实践证明,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比之物质资本和资源资本的投入更具倍增的效应。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虽然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活动,但由于现实中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也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决策对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果、达到投资预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力资本投资从主体上看,可分为以国家、企业、个人或家庭为投资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本文以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为例,介绍了用于风险决策的策略分析方法,即SAVE方法,及其在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二、策略分析方法(SAVE方法)简介
SAVE方法是由美国学者Park和Maillie等人提出的一种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经过在一些大、小企业和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该方法认为,一个决策问题,风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应当将风险评价放到整个问题当中与其它因素一起进行综合分析。SAVE方法的一般使用步骤是:
(1)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决策因素指标体系。将决策问题分成几种要素,每种要素又分成若干因素组,每个因素组又包括了若干因素;
(2)利用专家调查法,对每个因素的优劣进行打分,分值范围可以是1~10,1表示最坏情况,10表示最好情况;
(3)利用专家调查法,根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加权系数,权数范围比如为1~3或1~5;
(4)将打分值乘以权数,即为评分值,如权数范围为1~3,则评分值的变化范围即为1~30;
(5)将一个因素组的各因素评分值相加,可得因素组评分值。各因素组评分值之和便是相应要素的评分值。因素的最大可能值也可很容易地计算出,它就是所含诸因素权数和的10倍。最后可算出该要素实际评分值与最大可能值之比(称为实际/最大比)。
W.R.Park和J.B. Maillie在Strategic Analysis For Venture Evalua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2)中给出的决策标准是(假设权数为1~3):
(1)因素打分值不小于3;
(2)因素组评分值的实际/最大比不小于40%;
(3)要素评分值的实际/最大比不小于50%;
(4)总评分值的实际/最大比不小于60%。
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投资方案被认为是满意的。
三、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类型和特点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类型主要包括个人教育投资、个人培训投资、个人健康投资、个人迁移投资等。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主体为投资或投力的个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客体为个人将要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主要有:
1.预期收益的多样性
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外乎有两大类预期,即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物质收益主要是指通过投资增加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未来可能获取的更高的收入或其它看得见的收益。非物质收益指人们通过投资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存量,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精神快乐、心理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讲,非物质收益还意味着人们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消费,即购买精神消费品的行为。在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过程中,非物质收益预期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者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投资目的的功利性
从理论上讲,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不论是从物质收益角度还是从非物质收益角度,都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更由于人力资本产权单一的特点,使得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一种功利性很强的投资,个人会在投资局部均衡的前提下,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活动,并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有时甚至不惜影响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功利性也决定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在人力资本的形成、配置和使用过程中风险要小于其它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
3.投资结果的风险性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时间密集型的投资,对于大多数人力资本投资来说,都需要很长时间,有些投资需要几年,除迁移和流动的时间成本较少外,绝大多数的时间成本都较高。资本的风险性来源于资本的长期性,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劳动与一定量的物质资本相结合所产出的产品,必须在实现其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过程后,才能获得超过投入成本的利润。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也不例外,投资活动在其经投资获得人力资本到真正获得投资收益的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
4.投资成本的局限性
因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投资者个人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等稀缺性资源,同时还要损失因投资而造成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成本是投资行为能否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较高的个人往往会比贫穷的个人有更强烈的投资欲望和需要,富裕地区或国家的人民所达到的教育水平也往往比贫穷地区或国家的人民所受教育程度更高,其实也就是说,当缺乏资本市场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融资条件时,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或投资水平。
四、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方便使用SAVE方法,根据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影响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要素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收益
追求所预期的收益,并且尽量使得收益最大化,是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动机,是否进行投资、如何进行投资、进行何种投资,主要是取决于通过投资能否获得个人所预期的收益。预期收益越高,人们越可能进行投资。预期收益总体可分成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两个方面。
(1)物质收益。我们把所有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获取统称为物质收益,主要包括投资预期获得的工作职位的改善、工资收入的提高、工作机遇的增加、获益的年限,也即与年龄相关的因素。
(2)非物质收益。非物质收益主要是指带有消费性质的投资所获得的非物质满足,主要包括精神的愉悦、心理的满足、社会的尊重以及自我素质的提升等。
2.投资成本
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决策模型是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只有预期收益的现值至少等于投资支出的现值时,投资者才有可能愿意进行投资,投资成本也同样是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重要要素。投资成本越小,人们越可能进行投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要素中主要考虑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投资融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货币或其它投入。主要可考虑投入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等。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人们进行一项活动时所放弃的其他可选择的最好用途。机会成本可包括因投资而造成的机会货币成本、同值消费的机会心理成本。
(3)融资能力。个人(家庭)收入越高,个人融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进行投资。融资能力主要包括本人收入状况、家庭收入情况、社会融资条件等。
3.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往往会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产生影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的竞争、社会预期氛围都能使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产生变化。外界环境要素可包括竞争性环境、防御性环境两个因素组。
(1)竞争性环境。当预期收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才有可能获得时,可以说竞争性压力刺激了个人人力资本的积极性。竞争性压力因素组可包含职业竞争、岗位竞争、职务竞争等因素。
(2)防御性环境。当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就可能不能保持现有的优势时,就可以说防御性压力刺激了人力资本投资。防御性环境可分为社会预期、人力资本保值、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
4.投资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在现实中实际上是不确定性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风险。按照贝克尔的分析,只有当预期的收益率大于无风险的资产的利息率加上流动性便利再加上相应的风险升水的总和时,一个理性的人才能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要素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两个因素组。
(1)主观风险。主观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此处也指被投资者)主观原因造成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个体自身的天赋和认知能力、主观努力、健康状况、工作能力、与人相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因素。
(2)客观风险。客观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非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变化、产业和分配等政策制度的变化、科技创新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资本贬值、机遇、激励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以下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决策因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投资方案、决策要素、因素组和因素四层组成(图中省略了因素层),括号中的数字为该节点因素的下层指标数。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专家调查法,针对不同的决策者和决策方案,形成不同的指标体系。
五、SAVE方法在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具有以上指标体系的人力资本投资方案包括4个要素、9个因素组、33个因素,通过专家调查法,可以计算出因素、因素组、要素的打分和评分值。假设通过专家调查法,对某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方案的投资风险要素打分并确定各因素组权数,得到以下数据:
在各要素因素组权数相等的情况下,可由此计算出“投资风险”要素的实际评分值为155,最大可能评分值为220,实际/最大比为70.45%。其中“主观”因素组实际评分值为69,最大可能评分值为100,实际/最大比为69%;“客观”因素组实际评分值为86,最大可能评分值为120,实际/最大比为71.67%。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要素的要素评分值、最大可能评分值和实际/最大比,比如,最终得出以下的综合评价评分表: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介绍的SAVE方法及评价标准,即可对人力资本投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判断投资方案是否满意。如果有多个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可以选择总评分值最大的方案,本例中是假定各要素及各因素组的权重是一样的,如果各要素或各因素组的重要性不同的话,可赋予各要素或因素组不同的权数,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方案的总评分值。本例中,如设定四个要素的权重分别为0.4、0.1、0.2、0.3,则实际/最大比的加权和为:
63.75*0.4+73.89*0.1+78.67*0.2+70.45*0.3=69.758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
[2]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6年4月
[3]胡永远:岗位竞争条件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
[4]赵宏中罗伟宁: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模型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