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大型综合性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包含多种商业业态的综合性建筑群体。该类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商业核心地段或新兴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方便、人流量集中等特点。商业配套设施给周边人群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往往会使综合体中的其它物业随之增值,但要注意避免购物中心与其他物业类型的相互干扰。它涵盖了丰富而全面的业态,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整合,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发挥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以下就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1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种类及特点
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可以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同时需要认清区域经济环境、项目规划定位、开发商的能力、后期运营等因素,才能保障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
1.1单栋综合体建筑。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郡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或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空间结构是由回游式、穿越式和网络式组成的;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1.2多栋综合体建筑。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一般位于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同时包括各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2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我国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上跟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理念。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工作,营造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2.1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建筑面积巨大,为人提供的居住休闲工作娱乐的空间,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要本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并以人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全方位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2与周边建筑谐性的规划设计分析.和谐性是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1)相似和谐。新建筑和旧建筑所呈现的风格要相一致,同时追求新建筑与旧建筑逻辑上的协调,主要做法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建立统一的面貌。(2)对比和谐。新风格建筑和旧风格建筑之间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具体有垂直与水平、颜色的反差、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几何造型的对比、结构形式的对比、古典与高科技的对比等。(3)渐变和谐。在新建筑和旧建筑中可以使用中性元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和谐统一。那么,这类中性元素不仅能起到建筑的延接作用,还能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连续性的效果。
2.3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那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是位于一个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就其本身渲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环境和环境等构成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交通空间和城市的建筑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建筑和地理环境;在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在功能上必须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在地理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2.4使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不同的功能空间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价值互补的依存关系,并与城市景观和交通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复合、高效、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当下,城市商业综合体从产品形式上一般有五种: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建筑师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按照目的地、多样性、参与性三个基本思路,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公共空间将人流最大限度引导到商业空间,实现商业增值的目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大于单个功能房间的设计,只有通过公共空间的良好设计才能富有变化的吸引流动人员。开发策划时,做出的不同产品物业组合的最佳比例(比如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和公寓的面积比例),能够使整个综合体内部各功能紧密相关,相互作用。鉴于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其中任何一项功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建筑师应在空间组合的过程中,考虑其结构形式、防火要求与所需空间的尺度要求,进行有机的组合,使之达到最高的经济技术指标。
2.5经济性的分析。城市开发与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以商业利益为主的经济体系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尤其是在交通空间设计中时更需要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深入评估。交通空间作为是城市综合体的辅助空间,虽交通空间不具备收利功能,但是交通空间对商业建筑经营有直接的影响,它能确保每个商铺都能拥有最大的临客流界面,来以吸引更多的人、客流。
2.6交通流线的引导。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需要良好的交通,使人流在巨大的体量当中,快键的到达任何一个内部空间。整个建筑的各出入口的数量要合理,位置要与客流流线相匹配。也可通过外部的天桥等连接,形成双首层设计。在建筑外部及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地下层与外部街道等紧密连接;在建筑内部,通过中庭天桥等实现内部交通的连接,竖向则通过扶梯、电梯、货梯等设施来实现,最终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商业形态从单个独立形态向综合化形态转变,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近年来,空间巨型化、功能集约化和价值复合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商业综合体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娱乐休闲等更高层次需求,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建等.浅论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发展及其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刘罡.某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
[3]贾帅等.感受别样时尚――论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设计的时尚性[J].金田,2014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单体设计
Abstract: Modern city life is fast rhythm, high efficiency for signs. People need in a certain area has a perfect residential, commercial,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urban complex building is born to conform to this need.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 urban complex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project of a city,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mplex design project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But because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in China's development time is short,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 the design and monomer desig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terial and their complexes in som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n some of the experi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ity in the design and plane complexes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to be with the domestic colleague in urban complex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Keywords: City complex;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single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主要是指在城市某一重要位置上、具有单个或者多个功能的建筑物组成的一组建筑综合体。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集居住、商务办公、购物、文化、娱乐、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物业功能复合聚集发展形成的一种建筑形态,在城市综合体当中形成了一种互为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中。在建筑体型设计上要反映出城市综合体的功能要求和建筑个性特征,在体型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通透设计的内容等。本项目在建筑体型设计上为符合地块特征,采用平面组合穿插的多个“方体块”。项目处于珠海市主要城市景观与中心要道上,是典型的集购物、办公、公寓、酒店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一般来说有三种,也就是开放式的城市空间、街坊式的街区布局和立体化的空间组合,在国内街坊式的街区布局较为多见。在本项目当中,考虑到城市综合体功能的实现,采用的是街坊式的街区布局。
1.项目简介
珠海市FY城市综合于珠海拱北夏湾港昌路258号,现状为百安居经营中。西临城市主干道港昌路(广-珠轻轨干线),北临港一路,东侧为待改造工业厂房。项目地点是珠海市城市交通中心之一,建筑高层可三面观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珠海市FY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22456.79平方米。用地形状为基本规则的梯形,东西长约190m,南北宽约140m。地块地势比较平坦,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
2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城市综合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上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建筑物的体型和规划布局不合理
建筑物的体型和布局已经不能简单的根据比例、体型、立面等来设计,在体型设计上应该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及周边建筑风格统一起来,并考虑到节能及空气流动的需要。但是现在一些城市综合体恰恰在忽视了这一方面发的要求,没有根据项目的位置、功能等选择合适的空间布局,而是一味的借鉴经验、借鉴发展模式,导致建筑物体型和布局上显得老套,无法体现出城市化的个性化特征。
2.2单体平面设计不科学
单体平面设计包括建筑单体平面设计、附属设施单体平面设计、景观平面设计,这三大设计模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各自独立,又要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在单体平面设计上没有将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或者说居住、商业、绿地之间的布局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着城市综合体的整体方案及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居住及商业人员的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2.3立面造型及空间效果不协调
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师应该保持立面造型与空间效果的协调,要想达到这种协调性必须在建筑风格、色彩、造型等方面保持一致性,更不能太过于追求所谓的个性化,导致建筑立面造型显得非常突兀。比如说,某城市综合体在建筑立面上采用的直线式的立面,但却在外墙颜色上选择了一种不规则的图案,建筑立面与外墙色彩看起来反差非常大,久而久之让人的视觉感到不协调,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立面造型及空间效果的不协调,但是现在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3珠海市FY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探讨
3.1城市综合体的整体规划
关键词: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1、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相关理论
1.1 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也已迈入了全方位、多元化、复合型的“泛旅游”时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GDP指数人均达到1000~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将至50%以下时,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将大幅上涨,而2005年我国就已普遍达到了此水平。2006年开始政府层面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文化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的联合文件――《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文化旅游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在经济和政策的共同引导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1.2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源自于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衍生物。一般意义上认为,城市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居住、餐饮、展览、交通、文娱、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1】。城市综合体在我国已经过了探索期和成长期,在目前成熟和衍生阶段,不应单纯的从收益和商业经营角度来开发,对其要求也有新的高度――为城市有所贡献,比如提供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等。而文化旅游综合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衍生而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综合体,即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旅游资源,并综合商业、展览、会议、酒店、居住等相关业态功能的集约型、复合型、互相作用的街区群体。
1.3 文化旅游综合体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秉承了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功能业态的符合化。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也正是因为其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使得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人们对文化旅游活动空间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满足尽可能所有的活动需求。
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综合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城市文脉和文化内涵,从而为满足对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塑造空间;其次更加重视从社会公共角度出发,规划设计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另外其活动对象通常包含外地游客和一定比例的本地居民,部分文化旅游综合体兼顾区域商业中心的职能。
2、 延安金延安项目规划设计
2.1项目概况
2012年陕西旅游集团和延安市政府计划共同打造“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它是可观、可感、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式红色旅游引领项目,以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担当延安市西北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级。
金延安板块是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核心,是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旅游集散服务、红色主题娱乐、休闲度假、人文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渗透立体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的高端综合型城市主题旅游目的地。
2.2 设计要点
通过对金延安板块在园区和区域的定位的思考,及对场地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镜像历史,写意延安”的设计理念。金延安是一座新城,建设者和设计者想在这座新城中缅怀30年年代的老城,传承延安精神。所以把握现代与传统、继承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点,如何为项目赋予准确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难点。
金延安规划和建筑设计就从各个方面“阐述”其文化内涵。用厚重的、简洁的建筑体量、朴实天然的材料、灰和土黄等素色展现金延安粗犷大气,古朴厚重的性格。延安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并不全是战斗事迹的堆叠。因此在呈现红色革命文化这一相对“敏感”的话题时,建筑应该以平静地叙事方式来表现红色主题。在革命历史面前,建筑应该尽量谦虚和简洁,以凸显展示主题。在表现延安精神和延安历史时,用空间光影来引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用细高的空间来表现神圣感;用较多的踏步来表现革命的艰辛等。
2.3 功能结构
金延安是区域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文化消费促进商业升级,是集体效应和商业化并重的商业业态,是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的统一。项目涉及文化展馆、高端商业、旅馆酒店、特色餐饮、艺术会所、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满足游客与市民的品质消费需求;作为延安市首个大规模将文化旅游与城市商业、高端住宅相结合的综合区,金延安板块承载着整个延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使命。
2.4 空间结构
金延安项目的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一个中心是:以钟楼为中心的核心文化商业区;两条轴线是:东西轴――红色文化与现代都市商业相结合,南北轴――地域文化与历史民俗文化相结合。
两条轴线形成两条主要特色步行街,东西轴为60m宽的大型商业林荫道,步行层下面链接起来作为大型shopping mall,轴线由西向东渐次升高,跨越高速公路,最终直接通向山里。南北轴线形成民俗风情步行街,节点建筑如戏台、新华书店、教堂、邮局等穿插其中,形成拼贴城市的自然、有机之感。
2.5 立体交通系统
金延安项目的场地是位于延河边上的低洼地,源于满足防洪要求,需要建立起高于地面约8米的堤防,设计巧妙了利用了这一高差将人行和步行有机分开。人在与堤顶同高的广场层上走,车在地面上行驶。利用垂直交通连接不同标高,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3、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
3.1 重视文化力量
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是“魂”,是决定其发展兴衰成败的命脉。建筑实体可以复制,但是文化有其不可复制性。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地方文化、城市文脉,为项目准确的文化定位寻找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城市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为项目在此之下培育文化特色也是有必要的。文化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无形资产。
3.2 明确功能构成
文化旅游综合体中旅游活动成为城市活力的主要来源。资源和资产的投入不应只以确保旅游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功能趋向单一的综合体是极其脆弱的,一旦主导功能因故受阻,作为副业存在的其它功能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其它功能不能被单纯的看做是旅游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健康的结构模式应该是优先考虑旅游功能的情况下,协同发展其它类型的城市功能,如居住、商业、餐饮等等,建立一个文化定位明确、主题突出、具有多样性、活力充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3.3 构建合理交通系统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交通体系结构由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构成。文化旅游综合体一般都是区域的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商业中心,对外交通系统既要有可达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换乘需要。而综合体因为功能复合、建筑复杂,内部交通系统必须结合空间规划、商业规划等建立基于行为需求和活动导向的合理内部交通系统,而一般步行交通体系是整合一切的核心。
3.4 打造宜人公共空间
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功能为主,必然要满足一定游憩功能。所以在文化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打造至少一个公共空间是必要的,可以使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造的,亦或是二者合一。它会成为综合体未来人们活动和交往的互动空间,更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气的场所,是不可少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应该贴合文化主题,具有特色。
4、结语
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对引领行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美化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在金延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总结,认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应当在重视文化力量,明确功能构成,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和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四方面有所侧重。更加期望从实际项目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对今后相关项目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和类型模式。 黄彬 武前波 崔万珍
《经济地理》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已经由简单的集聚、功能分散的简单模式发展为有序互补的综合模式。城市综合体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但是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能改善综合体建设现状,促进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
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各个功能复合、互相作用、形成价值链的高度集合化的建筑群体城市综合体不等同于建筑综合体和中心商务区,它包含了中心商务区和建筑综合体的部分内容却又不尽相同,其含义和内容更为广泛。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一个建筑或者几个功能,而是多个建筑和多种功能相结合的产物。
二、我国城市综合体开发存在的问题
1、过剩问题和竞争问题
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商品住宅市场出现了成交量低迷、价格松动下滑的态势,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转而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加剧了各地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领域的市场竞争。由于城市综合体的这些优势,开发商从中嗅到商机,于是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导致城市综合体开始隐隐有了过剩的危机。优越的区位又是开发商们争抢的宝地,而这些城市综合体的“扎堆”出现,也给商家带来了竞争问题。从居民购买力和消费习惯来看,居民更习惯于大众型消费,对高端商品的需求较少,这也制约着城市综合体的市场吸纳能力。这些盲目的开发不仅不利于人们的生活,也给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2、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城市综合体具有功能复杂性这个特征,因此其开发涉及的层面也相当广阔。由于缺乏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监管,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规模、准入资质并没有明确限制,所以单纯从事住宅开发的地产商大多可轻易转向综合体的开发,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屈指可数,也就导致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运营情况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商业地产商缺乏开发经验和专业操盘能力,相关商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从而出现前期选址失误、项目定位不清、消费能力及市场供求关系判断不准、物业类型开发比例不合适等问题。许多开发商由于看到商机却缺乏相关的人才,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开发和管理,导致建成后城市综合体很难继续发展和吸引人们入住。
3、缺乏合理规划
按照商业发展常规思路,新城区应先有人入住,后有产业,再有商业,再有写字楼。二一些新城区在规划城市综合体时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建综合体,先招商业,再培养人气。究竟哪些地区和环境适合开发城市综合体,一定规模的综合体能辐射多大范围,几个综合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带来的到底是聚集经济还是聚集不经济,多个综合体在整个城市内部应如何规划分配才能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论证解决的,否则便会盲目建设,浪费资源。
与此同时,城市综合体的用地年限一般都长达几十年,而在这几十年中,城市的中心可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变化,城市综合体的地位和业态需求也可能会随之而改变,如何处理好这些动态的问题,也是城市综合体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4、城市特点认识不足
由于对不同城市的定位认识不清,我国城市综合体开发存在千城一面、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的问题。城市综合体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移植、模仿、连锁,但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成长模式、发展历程、个性特征和文化特质,忽视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必将影响项目的产品质量,甚至导致项目运行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和城市规划建设上就有可能出现败笔。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建议
1、城市综合体开发前的合理规划
无论是政府层面的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还是开发商层面的城市综合体投资项目,在具体实施前,均应主动邀请和争取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商业专家的参与介入,实现规划设计、项目投资和专业人才的有机结合,确保城市综合体从规划设计到总量配置、空间布局的最优决策,为项目的成功运作保驾护航。开发商应该在进行多功能开发的同时着重发扬自身优势,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加强自身特点建设。政府可以给予那些符合城市规划的综合体项目财政上的补贴,对于一些不适合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区域,拒绝出让综合用地及提高容积率,在审批环节予以限制,引导其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区域建设
2、制定合理的管理方针
我们建设城市的目的不在于建设,而在于生活和使用。因此后期的管理在城市建设中也尤为重要。由于城市综合体功能的多样性,其管理也是复杂的。既有整体系统的管理,又有各个部分的管理如酒店管理、居住区物业管理等等。若管理不当,城市综合体就很难良性发展下去。因此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中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针,可以由开发商管理也可以招聘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3、对城市综合体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城市综合体发展过程可能会进行地位和需求的变化,需要对其业态和定位进行调整才能继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初期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用发展的、动态的、有前瞻性的眼光来进行规划,充分考虑长远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城市综合体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问题,预留一定的变化和发展调整的空间,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4、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开发
在进行项目定位时,要准确评估城市独特的发展路径、发展阶段、成长方式,以及潜在的条件和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来判断城市综合体适宜的开发模式,而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城市的做法。例如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开发时,不能模仿一线城市繁华市区成熟商圈来规划五星级写字楼。物业组合也要注意其灵活性,美食街、主题公园、电影院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并不一定要完全复制一线城市住宅、商业、商务、酒店的开发模式。每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各种商业业态开发模式上有更多的研发和创新。
5、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综合设计
城市综合体最终是为城市居民、消费者和旅游者服务的,建筑体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空间都要体现高度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建筑规划设计、结构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区间布局、配套设施及安全等方面都要有硬性指标,这些硬性的指标是为“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服务的。景观设计要为所在地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交通便捷的区域,车位设计合理充足;水电气暖系统设计要既节能又减少城市运营压力,等等。
四、城市综合体发展趋势
首先,通过建设城市综合体,使城市经济、文化在区域中具有特殊性、标志性和代表性,充分显示出不同城市的个性化色彩。市场上将会出现有别于目前主流的商业综合体模式的城市综合体模式,如产业综合体、养老社区综合体等。其次,城市综合体的投资建设模式将会有所创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项目近期、远期的资金流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借助项目长期融资、房地产信托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模式,为城市综合体建设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最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城市综合体这种复合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综合体建设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综合体建设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它既是城市发展与运营的核心内容,又将成为城市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然而我们在看到城市综合体的诸多优势的同时,也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而不是盲目的开发建设。我们只有理性的对待城市综合体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到其优势的同时看到其发展中的问题,用长远的、发展的、科学的眼光来对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才能让其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罗健中.打造成功的中国城市综合体[J].北京规划建设,2010.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细部设计
1 城市综合体的解析
城市综合体也被称为“HOPSCA”,是英文单词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商业)、Club(会所)、Apartment(公寓)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可以看成是当代城市综合体的代称。它主要表现为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型建筑群体,包含商务办公、居住、酒店、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交通及停车系统等各种城市功能。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实现了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与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2 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意义
2.1提升城市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大城市作为本土经济和世界经济纽带的作用日趋明显,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城市竞争力的比拼,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政府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城市对全球资源的吸引能力、资源转化能力和市场争夺能力,打造城市的品牌和知名度,最终实现提高居民福利的目的。城市综合体由于其占据城市核心区位、超大的规模尺度、巨大的市场前景,往往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而吸引到外来投资;建成后会对城市空间有效地整合,提高城市运营和组织效率,有利于城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2.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单核心城市产生明显的钟摆式交通、中心区承受巨大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居民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通勤上、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等等,已经呈现出对城市规模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城市综合体选择城市中心、次中心等核心区位,通过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有助于解决单核心发展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形成多核心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网络化城市职能体系,有助于摆脱新区建设中所出现配套不足、人口导入困难等问题,推动城市发展进入“多核”时代。
2.3承载城市公共活动
城市的高密度发展会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城市综合体在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引入综合体内部,并与城市空间形成结合,为人们提供传统街区生活体验。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与功能使用空间衔接紧密,共同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结构系统,这是城市综合体集约化的前提条件,也构成了城市综合体城市性的载体。由于体验型消费理念的倡导,城市综合体在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中将宜人的尺度空间和宏大空间并置,重新塑造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引发更多的不带有明确目的的消费行为,建立了一种全新城市生活模式。
3 宁波国际金融中心北区项目概况
宁波国际金融中心北区(即金融中心一期项目)位于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1年6月竣工,地处东部新城的核心商务办公区,北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西靠中央广场、南面是金融中心二期(金融中心南区),毗邻宁波贸易平台、国际航运中心。
项目由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集团和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完成。该工程由四个地块组成,工程总用地面积36400㎡,总建筑面积360000㎡,是集合金融办公,商业零售,会所、酒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4 整体的规划设计
4.1区域的发展定位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因其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挥着经济与区位的显著优势。东部新城作为宁波未来中心商务和行政办公为核心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将于三江口区域一起承担未来的城市中心功能。核心区是东部新城的重点开发区域,是以国际金融中心为契机融入大上海都市圈,为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的重要手笔。
从长三角的宁波金融中心到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宁波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方向,也是宁波对金融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作为宁波新区的新地标建筑是以城市综合体及金融街区的形式展现,因而具备独特的建筑个性。
4.2独特的建筑个性
该工程用地由四个地块和一个“十”字城市支路组成,设计师依据原有的现状规划了四个自然区块和相应裙房。每个区块内设两个建筑单体,八幢建筑高度错落,呈“卐”字形布置。在地块四角为点式高层,西侧两幢高度为120米,东侧两幢为100米,中间是三幢板楼及一幢综合楼。四个地块均设置了2~3层的裙房,所有裙房通过二层的椭圆形挑空竹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在力求统一的原则下丰富了纵向的空间,形成具备动感、韵律感的城市空间。建筑一层内街作为建筑的另一面。展示界面综合体考虑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金融街区进行设计的,同时与周边的建筑及规划的内容进行考虑,同时与金融中心的特点相适应,以建筑群体及金融街区的形式来展现建筑的地标性。
为统筹配套资源,将四个地块的地下室作为一个地下工程进行设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做到统筹布局,合理利用。
空间层次的多样性,该金融中心由于是以街区的形式展现的,因而建筑空间层次丰富,从地块之间的城市金融街道空间——地块内部的院落空间——裙房开敞的购物休闲空间——地块建筑之间的大堂空间,形成了趣味十足的空间变化,所有空间均实现开放性。
建筑功能在以金融办公为主要功能,引进金融、保险、外贸及高档商务办公,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高档餐饮,商业、酒店及金融家会所,使得该街区更富现代都市气息。
建筑形体方正、简洁,外立面通过竖向笔直线条、玻璃幕墙及实体墙的组合,创造极富现代感和金融街区特征的现代金融中心。
5 建筑综合体与建筑细部设计的结合
在确定城市综合体及城市街区的理念确定后,整体规划设计由此展开。为落实与展现建筑的实际效果,城市群体设计往往注重整体的规划与建筑形象,在设计上很容易忽视具体的实施过程及建筑细部方面的考虑,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具备良好的大的城市综合体设计理念后,建筑细部的处理将决定该工程的总体品质,金融中心设计在很好的把握了大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同时,又很适度的把握了建筑的细部设计,做到了整体与细部的完美统一。
首先是各种不同种类建筑空间的细节设置与尺度把握,建筑空间的限定手法多样,大小空间的处理采取不同的围合方式,空间尺度进行了慎重的推敲,进一步提升了宁波国际金融中心的品质,院落空间的细节处理把江南四合院建筑的围合与通透性展现的非常生动,流动的大堂空间把不同建筑的渗透关系表现的恰到好处,尤其是二楼的屋顶平台及竹廊空间为东部新城提供了别具一格的都市休闲空间,竹廊的尺度与景观设计给人一种恬静的都市韵味。
其次是建筑外表皮的细节控制,该工程外墙由玻璃幕墙及石材幕墙组成,相互之间比例协调搭配得当,裙房部分以江南太湖石的通透与虚实来展开,主楼的竖向线条全是由石材构成,表现了金融建筑简洁大气、尊贵典雅、现代通透的个性特征。
建筑构造的细节处理,建筑的细节是实现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幕墙的处理别具一格,装饰线条经过精心设计与推敲,不同材质的转换也都进行了处理,室外灰空间的构造都体系宁波金融中心独特的一面。
建筑景观的精雕细琢,建筑景观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外而内的景观设计烘托了该金融中心的都市氛围,浮在街道上空的竹廊更是都市少见的独特景观,成为该中心的靓点。
1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发展的必然性
生态旅游可规划为4个层次:基础层次、核心层次、辅助层次、目标层次。首先,对于资源环境和客源市场的研究,对于资源的类型、质量、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评论。其次,是客源市场的需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对于各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和规划意义。
2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现存问题
首先,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间接造成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经济也起到了阻碍作用。生态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损害,又影响了可更新旅游资源的增值,最终进入影响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中。目前,城市旅游业规划没有相关管理体系,相关规划有待修订完善,部分项目设施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制约了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宣传不够,人力、物力投资不够,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对于各个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分布和具体服务项目并不了解。旅游区内管理服务也有待加强,监管不到位,旅游区内部自然景观受到生活垃圾、牲畜放养等破坏,卫生较差,生态环境杂草丛生。目前旅游业还需要各行政管理部门合理扶持,但旅游项目审批关下部门较多,手续繁杂,公共服务始终得不到良好地改善。
3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3.1加强行政经济保证
加强对于城市生态休闲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加强政府对于生态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指导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协调好决策、管理、规划、促销工作的展开。各行业、各部门协力合作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行政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协会机制,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生态旅游区域内的项目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才能开展。项目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多进行经济、技术、环境的考察论证,做好一切与项目和设计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工作。
3.2打造田园综合体特征
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和生产生活为基础,田园综合体指的是,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文化习俗、农家生活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和观光旅游活动,是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旅游和娱乐等活动更倾向于亲近大自然。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营造出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和山水景观,将生态环境和有限旅游合理结合,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们对于旅游区的体验要求。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还能将结构单一的生产活动转型为休闲农业化,其中包含旅游、休闲、独家、地产、会展等在内的全能型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构架。
4结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和对于生活最初梦想的美好描绘,设计田园综合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域,能够让城市和乡村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地产综合开发的模式,带动城市周边和生态旅游区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作者:于小琴 单位:北京生态园林集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高密度、城市映像
中图分类号:P4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显著提高,高层高密度的综合体开发模式逐渐成为大中城市商业开发的主流。无疑,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模式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
一、高层高密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在高层高密度综合体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一)对城市外部环境的影响。
大量集聚的高层综合体建筑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同时高层建筑的临街界面、开放空间和天际线对于城市综合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二)对项目内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高层综合体的建筑高度较高,因此高层建筑的超人尺度和高密度空间容易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带来了内部综合环境质量的下降。
(三)对居住者心理环境的影响。
建筑往高层化发展,邻里交往空间缺失,导致人际交往减少,以功能需求为主的空间模式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忽视了交往与交流的空间可能,忽视了对使用者和居住者多样化、多元化的人文关怀。
(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足。
现在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重点往往在于容积率和业态分布,但是往往忽视了开放空间,导致高层综合体项目开放和绿化环境的亲和性相应减弱,开放空间整体生态效应较弱。
二、城市规划思想的转变——对于“人与城市”关系的反思
1933年的《雅典》,以功能分区为基本理念来规划城市,并指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1977年秘鲁利马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提出了《马丘比丘》。从《雅典》到《马丘比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意味着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想的转变。城市规划从以功能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城市的功能也从原先显性的居住、工业、游憩、交通转变为隐形的社区认同、城市意象等方面,这使城市生活环境同时满足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城市规划和设计正试图从社会、生态和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城市的未来。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载体,城市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归根到底城市是人类的生活空间。我们必须在城市规划中更加重视对“人”(使用者)的关怀,重视场所空间情感的塑造,重视邻里的空间结构。
三、众多综合体开发的现状——城市映像的缺失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各个城市中,宽敞的城市大道,高耸的摩天大楼,但人们往往只感受到了超人的尺度,压抑的空间及单一的功能。人们更多的是将这些综合体视作“工厂”,人们反而更向往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那种比肩接踵、其乐融融的城市景象。城市映像的缺失,是大多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现状。
四、营造城市映像的探索——以开封“新晋美悦都项目”为契机
(一)规划背景
基地位于开封市汴西新区中心区,东起三大街规划道路,西至四大街规划道路,北起郑开大道,南至晋安路。规划总用地面积70819.2平方米。
(二)规划理念
·城市客厅:提出将商务、办公和休闲娱乐无缝链接,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公共场所,提供一个公共生活的城市客厅。
·休闲高地:在项目基地内部营造下沉式景观广场,将景观资源最大化引进到商业办公片区,打造综合商业、休闲娱乐的示范标志区
·多元引擎:期望项目将完善新城功能,促进老城区向西发展,积极激发区域活力,努力打造集“休闲、商办、娱乐”于一体的汴西新城门户区。
(三)规划策略
·注重功能混合的多元:基于“新都市主义”理论,营造开放式街区,注重各种功能活动的多元均衡混合。本项目分为三大功能组团:西北部的酒店办公综合体、东北部的SOHO办公塔楼商业综合体、中部的SOHO办公板楼及商业综合体。三大板块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功能结构关系,既互相分割又便捷联系。
·注重商业开发的灵活:充分考虑开封作为四线城市,且项目位置处于新区,大体量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有较大风险,故采取“化整为零、灵活开发”的设计理念,通过三个中型商业体量,围合成一个具有南北向景观轴线、地上集聚广场、地下商业广场和弧线购物街区的商业综合项目,保证了未来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的灵活性。
·注重节点人流的导入:充分注重街道转角处标志感的塑造,以多角度尽量吸引潜在客户群。因此,在三大街、四大街路口均采用标志性双塔建筑,强调街角建筑的全方位标志性,以最大化导入城市人流。
·注重规划布局的合理:酒店大楼、SOHO塔楼和SOHO板楼均可充分展示形象。消防通道沿基地内侧将功能庞杂的辅助后勤部分布置在基地内部,方便后勤、停车,与郑开大道进入的人行流线不会互相干扰。建筑沿东西轴线交错展开,沿南北轴线逐次升高,既营造了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又使项目综合体获得全方位的观赏角度,烘托出其核心地位和地标效应。
·注重城市映像的营造:本项目不在高度上追求标志性,而以群体和特色营造标志性,因此努力创建一种“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效果,通过对大体量建筑块的组合,通过水平向虚体的裙房与垂直向上实体主楼的体量和虚实对比,突出主楼高大挺拔的形象,从而在构图和视觉感受上保证了整体的连续性和典雅感。
SOHO办公楼、酒店与基地中部的SOHO板楼在高度上错落有致,结合裙楼与公众广场在层次高度的不同,共同织就了一张视觉网络,将整个地块有机连接起来。SOHO板楼位于基地中部,是项目建筑群中的视觉焦点。更具创造性的是,设计将开封的拼音缩写“KF”创造性的通过玻璃幕墙的横竖对比凸显出来,打造富有极具肌理感的立面效果,成为开封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映像。
·注重开放空间的公共性:面向郑开大道的中轴迎宾广场和面向规划道路的中心下沉广场,通过将公共空间给予城市大众,从而激发项目区域内部各个综合体建筑的经济活力,通过广场、绿化植被、水轴景观等元素,缓解大体量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感,同时商业大幅退让城市道路,形成宽敞舒适的步行景观系统。
(四)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诚然,仅仅依靠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政府、开发商、居民等社会各层次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政府应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开发导向,在宏观上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开发商应有合理的开发思路,不应一味追求高强度开发,而应该综合考量情感、文化等对于地产强大的推动力,突出“文化效应”,重视“人文关怀”,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公众参与。规划主管部门应重视公众在规划过程中的参与性,对于“城市生活多样性的保护”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主旨报告.建筑学 报,1999(8):P6~10
[2]张庭伟.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1999(10):P23~26
[3]何韶颖.基于文化活动的人文主义城市复兴. 《华中建筑》 2007年第02期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现状
引 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业综合体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将会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城市经济综合体在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升城市项目区域价值、建筑价值、产业价值和价格价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使城市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规划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人与城市和谐统一。
1 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中国不少城市提出城市升级的概念,第一阶段是以改造城区和打造商务为主旋律;第二阶段是从现在开始以打造新城、新区为主旋律。目前中国赶上了城市化发展的“钻石时期”,每年将有1300万人进城。如果按照每人商业配套1m2,将是1300万m2的增量工作。目前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13万亿人民币,而美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高达10万亿美元,与国外相比我们还很落后。城市商业综合体较多出现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其中国内二线城市占据较多的数量比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及沈阳城市综合体的存量领先全国,总存量在1000万m2以上的城市为北京、沈阳、重庆三市;上海、广州、成都的综合体存量介于500万~1000万m2。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2 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
2.1 整体性设计
大型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就其自身感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多维建筑环境组成的。在实际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建筑和人文环境,从实际出发协调交通空间与城市建筑环境;功能上要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城市交通之间相联系的空间;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文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型材和文化融入其中,按私密性由低到高,各业态的排序依次为商业酒店、服务业办公和居住,这几个业态都应有独立的车行系统,还要考虑不同流线之间的融合问题,车流动线应该考虑几种情况:高峰段交通、正常行驶、临时停车、地下停车、公交车站等。此外,商业建筑的内外空间也应协调一致,使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渗透商业氛围,刺激消费者参与到整个空间活动中。
2.2 人性化设计要点
城市商业体是为人提供的居住休闲工作娱乐的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人们营造停住休息空间,有资料显示,成人舒适的步行时间为30min,老人和小孩舒适时间为20min,以此为依据,在商业建筑交通空间设置休息和停留的设施,如设置快餐咖啡座和座椅,以给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人群提供舒适的交往空间;也可设置公共舞台灯设施以及文化展览、服装宣传、文化展览等,在为消费者提供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传播各种商业信息;同时也可以根据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对软环境进行完善,对原有的配套设施进行创新,在购物空间可以增加雕塑、绿化、水景等装饰品,也可以对商场内内部视觉标识系统进行完善,为消费者提供更详细清晰的导购图路线标识和设施定位,便于消费者去不同功能需求空间;可以根据人体功能学原理为老人和小孩设置休息设施、福利措施和低位公共电话等。
2.3 经济性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种以利益为主的经济价值体系,整体设计过程中,特别是交通空间设计时需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考虑。交通空间是城市综合体的辅助空间,虽其不具备盈利,但是其对商业建筑经营和利润有间接的影响,确保每个商铺都能拥有最大的临客流界面,或独特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客流。综合体建筑在整体形象上强调可识别性,在局部设计上则讲究横竖线条的立面设计,对跟人发生亲密接触的元素,如建筑材料、楼梯扶手、墙上吊灯等,追求精细的细节设计,如商业综合体的主广场可以设计标志性的演艺中心为背景,将综合体外的人流有效引入综合体内部。综合体内部步行街的次广场要与地下出入口相连,并通过精心设计的铺地小品绿化,增加两侧商业店铺的活力。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人们的活动心态,创造极具魅力的消费氛围,如过街桥楼梯自动扶梯坡道的精心设计组合,形成综合体内部富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在整个空间构成中,可以穿插设计了水池花坛台阶树木广告牌等景观要素使商业综合体在弥漫营业气息的同时,也能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2.4 和谐性设计要点
和谐性也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重要原则,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①相似和谐:新旧建筑风格统一,互相包涵或者联系的构图,追求新旧建筑在逻辑上的统一,具体做法就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建立统一的秩序。②对比和谐:新旧建筑产生强烈的反差,以创造视觉的震撼力给人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具体有垂直与水平、颜色的反差、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几何造型的对比、结构形式的对比、古典与高科技的对比等。③渐变和谐:在新旧建筑插入中性要素,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方法达成和谐,这种中性要素可以是起到延接作用的建筑,也可以用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的连续整体性。
2.5 开放空间环境设计
开放空间环境设计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的需要,现代综合体以街区的开发模式,通过将片区划分为若干街区单元,进行组团式的开发,获得整体的功能组合效益。街区空间的组织应当结合区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环境的质量评价。以David L.Smith为代表的对宜人城市环境的定义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①在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人;②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人;③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人。
3 实例分析――以某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为例
3.1 实例概况
某商业综合于二环路与某大道交叉口,西临二环路,南临某大道,东北侧为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呈“L”形临二环路长215m,临某大道长201m,且在沿二条道路和交叉口留有公共绿地,整个用地西南侧高,东北侧地形低。
3.2 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
(1)空间布局
本项目总用地20205.88m2,总建筑面积为138398m2,高76.35m,共计20层,裙房6层。本项目是集商业酒店办公住宅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设计环节,参考各自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设置,详情见表1。另外,在建筑中分别设计了一个商业休闲广场和一条商业步行街,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室外空间,同时使得各类人流各行其道,避免了彼此干扰。
(2)功能布局
建筑平面呈“L”型布局根据一二层特点,将其功能定位为商场。在“L”型交叉处设置主力百货,在两侧处设置商业店面,最终形成以主力百货为交汇中心的商业布局在二环路,某大道及交叉口分别设置商场入口,以便于消费者的进入。将商业广场和步行街设计在正对某大道和公共绿化广场的位置,一方面有利于商业空间的丰富,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最大可能地提升了综合体的商业价值。至于三到六层功能,不仅考虑到商场内部互动的需要,而且考虑到了各自独立交通系统的需要,给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运营提供了便利。六层之上还建有三幢塔楼,西端一幢用于办公,后侧设有酒店,北端一幢用于居住,可从地块西南北三侧进入,避免了和商场人流之间的彼此干扰。地下层设有车库设备用房以及休闲会所车库通道流线顺畅且做到了车位的合理布置,其出口在地块西端,入口在地块北端。
(3)交通流线布置
交通流线布置是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交通流线布置过程中,一方面要参考所在城市的交通状况,另一方面要结合项目所处环境,交通流线布置见表2。整个交通流线布置,不仅清晰明了,而且应用通畅,最大程度满足了各方的需求。在平面中部及北端分别设置了六层高的中庭,通过自动扶梯或者玻璃观光电梯可轻松抵达各个楼层,并享受其中各项服务,如商业会谈饮食娱乐游泳等。除了上述三大要点之外,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做好环境设计,如栽种适量的树木、铺设地砖、设置喷泉等,从而营造一种亲切宜人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对合理应用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时间积累方面落后于许多国外城市,但在某些项目设计、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自身风格的设计新趋势。今后应注重研究和实际探索,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工作,营造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峰,李宏左.城市融于自然[J].建筑设计管理,2009(02):45.
[2]傅彦,周涛,高志刚.浅谈重庆市城市结构与城市交通[J].山西建筑,2009(05):6~8.
【关键词】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建设模式;配置标准
1. 背景
2013年,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对成都市提出“五个转型升级”和“立城优城”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服务,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条件,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完善原有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打造社区综合体,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势在必行。
2. 社区综合体定义及功能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服圈分类布局图图3公交导向社区综合体布局模式图2.2社区综合体的定义及功能构成。
(1)建设社区综合体的目的是在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塑造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为使片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和使用社区综合体,规划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和停车场等。
3. 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
3.1服务深入,覆盖全面。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社区综合体是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为基础,全面评估中心城区服务设施用地,遴选符合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的地块,原则上每个公服圈建设一处社区综合体,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社会交往。
3.2交通便捷,出行低碳。社区综合体应尽量结合公共交通站点联合打造(图3),同时在具备完善的公共停车设施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换乘工具等交通便利地段,也可考虑社区综合(图4),原则上满足居民500米步行距离达到社区综合体,提高社区综合体的可达性和使用便捷度。与此同时,将社区综合体设置于慢行道路系统交汇处,并在社区综合体中设置社区巴士停靠站和自行车租赁系统,采取物理隔离或交通信号控制等方式管理城市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实现机非友好分离,确保了慢行系统的安全,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具有路权优先,实现了绿色出行的目的。
3.3公共开发。社区综合体应尽量临近小区绿地、水域、公园、广场、综合运动场等开敞空间布局,设置供人们交谈、停留和活动的场所,为居民提供开放的交往空间。
4. 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及标准
4.1建设模式。社区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垂直布局。针对单个地块,在垂直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多层的单体建筑(社区综合体垂直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6)。
(2)水平布局。水平建设模式,即针对单个地块,在水平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沿街低层建筑;或针对相邻的多个地块(各地块功能单一),共同开发形成的一个布局相对集中的社区综合体,主要表现为建筑群(社区综合体水平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7)。
(3)混合布局。由相邻的单独占地及叠建多个服务设施地块组合在一起,可根据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形成一个布局相对集中,高效集约的社区综合体。可根据方案设计,在内部形成商业街、开敞空间及交流平台等公共空间(社区综合体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8)。
4.2建设标准。
4.2.1分级体系。参照《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2010),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分别对应不同的服务人口和不同的配建设施。基层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社区,服务人口约1~3万人;居住区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区,服务人口约3~5万人。
4.2.2配建标准。
(1)公益设施配建标准。对应社区综合体的两级体系,分别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类建设标准,其中,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的建设标准进行识别(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一览表见表3)。
(2)其他社区商业设施配建标准。社区综合体除配建农贸市场、邮政服务网点等公益性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还可配建一定量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涉及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便民维修、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以保证社区综合体的商业活力。本次将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分为必备设施及备选设施两种,如表4所示。其中必备设施在社区综合体内必须设置,但社区综合体中若已配建类似的公益设施功能,则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需要进行配置,不再作为必备设施。例如在社区综合体中已配建了农贸市场功能,则必备设施中的生鲜连锁可作为选择配建设施。其他备选设施的功能和面积则由建设单位根据主题功能需求选择配建。
4.2.3用地规模。根据相关案例研究,层数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利于居民日常使用,造成设施的闲置浪费(图9);体量较大的社区综合体在形态方面不易与周边建筑协调。因此社区综合体应要在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下满足一定的用地规模,以保证社区综合体内的各项公共设施能被有效利用。
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社区综合体应须尽量配建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文化活动、综合运动场、绿地等设施。基于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中的最小规模测算,除需独立占地的综合运动场、小区绿地和绿地与广场外,可叠建的公益设施的最小建筑面积约为8500平方米,在预留一定比例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空间基础上,确定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服务设施用地的总用地规模不宜小于6000平方米。
5. 结语
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居民日渐提高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是广大规划工作者不懈努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不同的服务人口形成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并配置相应的设施和设置相应的建设标准,较合理的平衡了用地紧张和公服需求的矛盾。此外,对社区综合体的布局原则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为以后社区综合体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田艳,何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J].城市规划,2011(9):13~18.
[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R].2013.
[3]吴南.基于生态导向下的社区中心布局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M].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可持续性发展;系统性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complex
Chen Jun,Zhu Ye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omplex, as well as Wuhan complex in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the clar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omplex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complex in the future,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complex system development.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System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估计我国在未来20年内城市新增人口将在4亿左右,要解决如此大规模城市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建设城市综合体是个现实的选择。习惯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人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经济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进行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议、餐饮、展览、文娱休闲和交通等功能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多、效率高、交通便利的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城市建筑综合空间。所以,城市综合体是社会、经济及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我国各城市掀起了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热潮,城市综合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 城市综合体分类
2.1 城市综合体按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划分为: (1)城市CBD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如北京万达广场;(2)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如北京国瑞城;(3)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体(城市副中心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如上海五角场、重庆南坪商圈、无锡滨湖区、沈阳铁西城市副中心等;(4)城郊结合部城市综合体,如江苏昆山世茂・蝶湖湾。
2.2 城市综合体按规模可分小、中、大型三种,建筑面积在10万m2~20万m2为小型,20万m2~50万m2间为中型,大于50万m2为大型综合体。由于很多的大城市市区已经没有能够找出占地5万平方米以上的地块,因此很多城市综合体目前的选址在城郊结合部居多。
3. 城市综合体特征
3.1 超大的室内外空间。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相联系,一般都具有超大的建筑群体和生活空间。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3.2 立体交通体系。
通过地面交通、地下交通、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内部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有机联系,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由不同交通方式有机组合而成的综合换乘中心,形成丰富多变的立体交通空间。
3.3 现代城市设计。
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景观与舒适环境,使城市综合体自身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
3.4 高科技集成设施。
城市综合体集合了大量高科技、智能化的设施。室内交通以垂直高速电梯、步行电梯、自动扶梯等为主;通讯由电话、电传、电视、传真联网电脑等组成;安全系统通过电视系统、监听系统、紧急呼叫系统、传呼系统的设置和分区得以保证,以适应未来数字化办公、生活和休闲需求。
4. 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1)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大致有三个层次。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成了国内最早的的城市综合体,例如北京的国贸中心,上海的新天地,深圳的华润中心等。这些地区已建成的城市综合体的总体数量较多、单体规模较大,已经由开发建设阶段发展到成熟运营阶段。
(2)杭州、成都、济南和宁波等城市的综合体发展虽然起步略晚,但是发展迅速,这些城市都提出了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目标,例如杭州计划开发100个综合体,成都计划开发48个综合体等,这些地区为此专门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目前会大力进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
(3)还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也已经确定了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和目标,现在正处在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或建设的初期阶段。也许不久,在中西部城市也会迎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
(4)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间,全国20座重点城市新增城市综合体总量超过1.6亿平方米,其中约55%的增量集中在中西部的新城。中国正在施工中的综合体是已建成综合体的四倍,而规划中的综合体规模,大概又是正在建设的综合体的四倍。
5. 武汉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1)2008年,利嘉置业第一个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引入武汉,光谷世界城步行街的优秀运作是他们成功的模板。从2009年起,武汉进入综合体的开发热潮,此后以年均10个左右的速度推向市场。目前,武汉商业综合体项目已多达40多个。在中部崛起和商业时代的大背景下,一批综合体项目纷纷动工,如武汉中央文化区、绿地国际金融城、武汉CBD、汉阳人信汇、泛海国际居住区、碧桂园凰城、万科金色城市、汉口城市广场、大武汉1911、 联投广场、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小商品城等。
(2)万达集团在武汉重点推出巨无霸城市综合体项目,占地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突破500亿。武汉本土的一些传统住宅开发商也已经开始把商业、办公、居住、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进行组合,打造成一个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加上早期投身武汉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开发商的后续发力,让武汉综合体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武汉已经有28个项目在建,多数项目都在10万平以上,多个项目甚至超过百万方,且大部分会在这3年内完工。在冲刺数量的同时,城市综合体的规模体量也在一再放大。
6. 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城市综合体? 一方面,大批城市综合体项目依旧匆忙上马;另一方面,各地失败案例屡屡显现。对当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城市综合体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面临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体应具有低碳性、节能性、生态性,能够与城市环境、社会生活、地域文化经济和资源协调发展。
6.1 城市规划。
城市综合体应在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与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相融合,且具有前瞻性,结合人口、交通条件、周边商业情况等多因素,进行科学选址,可以考虑城市综合体优先选址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商圈繁荣的城市核心区,或是商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副中心,并合理灵活确定综合体开发规模。有效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实现高效、紧凑、快捷的换乘,具备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会给城市综合体带来巨大人流与物流,保证项目资源使用最大化。在规划建设时还要注意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改造提升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和数字化系统等。
6.2 资金保障和商业运营管理。
城市综合体开发周期和营销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对开发商的资金能力有更高要求,整个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充足资金,避免影响工程进展及后期运营。这就要求开发商有稳定融资渠道,合理分配资金周转。需要开发商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竣工后的运营管理对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加强综合体运营管理,提升开发商的专业化能力和开发能力,既有利于迅速收回前期投资成本,也有利于综合体的后期开发。
6.3 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城市综合体在设计时可以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低能耗建筑,如设置底层架空、屋顶花园、建筑水循环系统等。同时考虑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节约碳排量和运营成本,如太阳能热水收集、屋顶设置光伏电池、先进的热能回收、LED照明、热电联产技术等。
6.4 多样性、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城市综合体建设中要注意差异性规划,采取“层级布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商业氛围、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方向等合理定位。在省会地区建设传统城市综合体,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用城市综合体理念实施城镇建设,可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主导作用。城市综合体要突出保护和继承的关系,融合提炼地域文化、民族元素和建筑符号,深入挖掘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民族、地域文化元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今建筑风格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融入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建筑品位。
综上,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地产开发模式,其具备资源整合性、系统复杂性、业态多样性等多种特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璐.城市综合体发展之道[J].走向世界,2010,6:86~88.
[2] 翟晓军.可持续型城市综合体设计探析[J].中外建筑,2012,6:130~132.
关键词:城市化;燃气发展;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燃气工程投资规模巨大,影响面复杂,且大部分工程为地下基础工程,在建成后扩建和改建难度较大。因此,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中,必须注意规划设计问题,既保证城市燃气工程的技术经济性,又保证管网布局的合理性、安全性,同时要充分考虑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使城市燃气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
1、城市燃气规划的重要性
首先是城市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燃气的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不仅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而且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城市燃气系统的建立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需要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结合本地的用气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才能进行城市燃气的规划,形成一套安全、可靠、实用的燃气供应系统。因此,城市燃气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环境污染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石油、煤炭等资源使用后产生的废气、废渣的排放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天然气的使用,可以降低废气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能够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作出贡献,走出一条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最后,城市燃气的规划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是城市走向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燃气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代替煤气、蜂窝煤成为居民最主要的生活燃料。燃气基础设施的规划,可以为城市提供充足的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若对燃气规划不合理,则会造成燃气供应出现中断,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总之,城市燃气规划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在,更要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燃气进行规划,不断调整城市能源使用结构,为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2、常见城市燃气存在泄露的原因
2.1燃气管道材料的选择不当
燃气管道的选材问题是导致泄漏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虽然很多管道已经选择了冷缠胶带的防腐材料,工艺更加简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胶层比较薄,不太容易固定,在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卷边的现象,当受到地下水的浸泡之后,当然会有燃气管道腐蚀的问题出现。因此,在燃气管道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特别注意。设计者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选择耐腐蚀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必须要保证在地震来临之时,出现适当的形变而不受破坏。另外,尽量选择施工难度小的材料,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之上,提高施工效率。
2.2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较低
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问题是导致燃气管道泄漏的主观因素。再好的施工材料也需要较强的工艺加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施工人员是管道铺设的主题,如果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较低,专业素质较差,会导致燃气管道的除锈工作不彻底,那么底气与管道就不能很好的粘结在一起,锈蚀速度就没有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胶带的缠绕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会出现卷边、起鼓等问题,也会影响管道的防腐效果。
2.3外界因素影响
除上述两种因素之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燃气管道泄漏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燃气管道的地下位置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对变化。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可能就使得之前铺设好的管道在车行道的下面,那么管道的受压严重,就会产生破坏。而且还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的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管道造成损坏,这样一来,就给人们群众埋下了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3、加强城市燃气设计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注重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在城市的天然气管道施工设计中,要将城市的建筑物、交通、以及人口聚集的地方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天然气的管道施工设计中要结合城市的市政道路规划要求,尽量的避开大型车辆通行的地方,以免管道因长期的压强作用产生管道的破裂。并且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城市的燃气管道管位要根据路政部门的统一,将规划出来的设计图交给相关的规划部门进行规划部门的城市总体规划,并进行审查,在等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后才开展对工程施工的勘测和设计,确保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面性。(2)施工中的设计阶段。城市的天然气管道施工必须要结合设计图纸,设计工作能够将整个的城市建筑和需要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地方进行系统性和总体上的规划,设计图纸能将整个城市的建筑进行具体的比例缩整,按照比例的划分进行施工设计,避开水源、下水设备、交通路段等,因此整个的施工阶段才具有可行的参考,避免其他的施工设计中突现的工程状况,减少施工中的阻力。
3.2城市燃气管网布线标准
城市燃气管网布线时,高、中压管网主要用于输气,其压力高、危险性大,布线应充分考虑长期安全运行的需要,因此应布设于足够安全距离的地段,同时考虑安装和检修的便利性和对周边的影响,低压管网是最基本的管网,要充分考虑网路密度。管网的纵断面,应埋设于土壤冰冻线以下,其覆土深度应满足规划和规范要求,并避免与自来水管、雨水管、热力管、电力管、通讯管等布设于同一地沟,并采取好防护措施。储配站应综合考虑城市工业布局规划,服从输气干线大走向,尽量靠近负荷集中地带。调压计量站的布设要符合城市规划和作用半径,尽量避免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控制好安全距离。
3.3建立多元化的燃气网络
多样化的供气体系是城市综合体燃气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城市燃气供应状况尚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速度。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综合体的供气的安全性与连续性,应该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供应系统,为城市综合体提供多元化的供气制度,降低城市综合体对单一燃气源的依赖性,例如,可以建立地下储气库,这样能够显著的提高燃气的供应效率,有效的解决供气商和用气高峰期形成的供需矛盾,还可以建立多元、相互连通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形成多元化、互补的供气格局,以此保证为城市综合体的所有燃气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安全的天然气。
3.4强化对天然气的调整与改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城市综合体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造中,为了能够向城市综合体的所有燃气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天然气,就应该强化对城市综合体天然气的调整与改进,例如,如果天然气的供应量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的实际需求,应该选择增加敷设天然气管网,以此满足所有用户的燃气需求,再或者城市综合体的部分燃气用户迁移至其他的区域,燃气供应商应该和业主进行协商,改进天然气的供应路径等。
结束语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坚持对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对燃气输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贯彻多种气源、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对燃气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其经济价值。天然气的使用,也加快了对能源结构的优化速度,扩大了能源使用范围,提高了清洁能源在城市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在进行城市燃气规划时,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未来燃气使用用户和用气量。
参考文献
[1]许璐.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250-251.
关键词:商住综合体;公共空商;场所精神;设计策略
1引言
场所精神的最早提出者为诺伯格•舒尔茨,其是指建筑的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与空间感。场所有着能够吸收各种各样内容的能力,其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空间,在一段时期内为特定的群体保持认同感与方向感,即是指场所精神的内涵。对于商住综合体项目而言,场所精神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其十分强调空间的归属感、方向感与场所感。因此,如何利用场所精神的内涵进行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以提升综合体建筑的整体品质,满足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作为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场所精神理论分析
场所即是指有历史、文化、活动等意义的空间,而场所精神是指在一个固定空间给人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方向感;从广义上来看,场所精神也是指这个场所符合城市当地气候、地形、生活、以及建布局的一种气质。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精神是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认为对建筑的分析讨论应该回到场所。在建筑设计中,因为有了场所精神,使建筑空间不至于仅是冰冷的三维几何系统,光线、声音、活动等所有的一切融入这个场所,给予了空间温暖、协调感,赋予了建筑存在的生存,使建筑空间不突兀,节奏与周围合拍。由此可见,场所精神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涵。
3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
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即是指位于商住综合体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是为消费者、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公共交往、便民服务、日常集会、节庆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必不何少的空间,更是承载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空间。与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相比,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大多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便捷、独具特色,居民可通过公交、地铁、开车、骑行、步行等各种简单便捷的方式到达。商住综合公共空间的良好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商住综合体项目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还能增加综合体项目的服务半径,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居民来此消费。因此,在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建设中,必须要注意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能够广泛参与性等性能特点,才能确保商住综合体空间的长久活力,提高建筑的凝聚力。
4场所精神在吴江华润中心商住项目中诠释
4.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吴江华润中心商住项目,项目用地面积8.2hm2(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47336.0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7910m2(包括商业面积100000m2,住宅面积1577910m2)。地上商业总面积100000m2中,含自持约80000m2,可售商业约20000m2。本项目位于吴江太湖新城,与老城区隔苏州河相望,北临开平路,东至冬梅街,西至秋枫路,南至规划支路,项目东侧为华润凯旋门项目。本项目中,临邻开平路一面的商业价值最大,其也是整个项目最优的展示面。东侧规划路与开平路相交,且与东部住宅小区入口相邻,能够为商业带来固定人流,形成重要节点。项目西临秋枫河,作为临床景观为住宅建设带来的一定的提升价值,但同时也受河道阻挡,阻断了其与西边地块的联系,故商业价值较低。而南侧规划支路受到规划用地性质的限质,虽然有较高商业等级,但利用优势不足(图1)。本次规划充分发挥项目基地特点,地块北部区域为商业,南侧为住宅区。在商业区,临近地铁口,沿主干道开平路设计为购物中心,商业街沿冬梅街与购物中心南侧设置,保证了商业界面的延续性,方便东侧与南区住宅人流的导入,创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住宅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和形体组合为苏州创造优美的沿街风景。每个区域均合理组织交通动线,保证了城市交通组织的有序运行。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准则,在尊重原有环境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出自然的、生态的、美观的理想商业与生活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提升项目的整体品质,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十分注重对场所精神理论的融入。
4.2多元化场所空间形成
将场所精神应用于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时,则表现为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方向感与归属感。基于空间与特性两方面考虑,设计多元化、多样化的场所空间,通过丰富的环境意向,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满足不同人士对于空间环境的各种需求。本项目中,充分考虑到购物者与居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利用平立面的轮廊、建筑物风格、标志物等,创造丰富的、适宜的、具有强烈方向感的、富有韵律的、连续扩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场所空间,以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在地块北商业区域,遵循商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合理组织室内外人行动线,机动车交通路径清晰明了。合理的商业布局有助于拉动人流,提升区域商业影响力,打造吴江太湖新城充满活力、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多种层次的商业空间氛围。在地块南住宅区域,设计灵感源于都市人对于“绿”的渴望与追求,以“绿岛”作为方案设计的主线。同时结合生态设计的一些理念和特征,通过合理的设计,巧妙利用中心绿化,营造出户户看景,户户有景的宜居社区。景观绿化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元的竖向公共空间,大气又不失典雅,开阔又不失灵动(图2)。
4.3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通过广厅式的城市与建筑过渡空间,将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良好融合,是本次项目中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之一。其一,加强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使具体操作便于实施和房地产经营,尽量在不削弱项目整体布局与环境的前提下,设置合理比例的房型分配和架构,便于市场经营。其二,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项目空间个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通过简洁典雅且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手泮,创造高品质的商业与社区空间环境。其三,利用标志性的城市元素以及鲜明特色的标志物,形成富有风格、独特的空间特征,以便于本项目的正确定位,帮助商住综合体项目有效汇聚人气。本项目中,北区商业由一个持有型购物中心和沿地块东侧及购物中心南侧,呈”L”型布局的可售型商业街所组成。购物中心共四层,商业街为两层。商业区总建筑面积为100000m2。建筑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城市空间的连接,城市地铁出入口位置与商业区很近,主要购物人流的来源方位面对商业区。充分运用场所精神理念,商业区呈广厅式开放的公共空间,为人流的休憩、交流、娱乐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而为太湖新城打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南区住宅由7栋高层住宅(共12个单元)以及2栋商业建筑所组成,住宅层数从10层~34层不等,南区住宅地块总建筑面积169162.66m2。建筑公共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到了与城市空间的良好过渡、衔接效果,沿规划支路考虑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关系,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住区形象。物业管理及社区用房布置商业建筑的2-3层及1#首层,物管用房和社区用房面积为1679m2。小区内共设置3个小区变电站、1个开闭站,全部设在地面上位置合理均布,且兼顾景观绿化的需求,充分满足了场所精神的高要求。另外,住宅小区内设置有一个煤气调压站,位于4、8#楼之间,位置隐蔽并与景观绿化完美结合,不会影响公共空间的协调性。
4.4个性化场所的营造
营造个性化的场所也是体现场所精神内涵的重要设计策略,本次项目中,主要在商住综合体内部的重要节点位置进行个性化场所空间的营造。综合体内部重要节点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与电梯、自动扶梯等垂直空间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其作为各业态空间人流的转换中心,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场所感,是人们处于商住综合体内部时所聚焦的重点。因此,在对此类空间场所进行个性化设计时,主要是从艺术的角度考虑,营造出具有鲜明个性,能够吸引人在此驻足休息,能够放松人们心情的空间场所。本项目商业区楼梯分为客用楼梯、内部专用楼梯、避难专用楼梯三种,遵循均衡、合理布局原则,保证三种楼梯在商业建筑中的布置距离合理,并通过鲜明的标志使人们明确知晓每种楼梯的用途,以方便人们的日常购物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安全避难需求。将自动扶梯设置成单向流线型,使人们在上下交通时需要一段距离来转换方向,这段距离的公共空间设计艺术感、鲜明的背景图案,不仅能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还能通过舒适的空间环境吸引顾客,增加他们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对提升建筑的商业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图3)。在中庭空间设置观光电梯,观光电梯形成了中庭空间的动态景观,通过观光电梯还能使人们在上下的过程中观赏到中庭公共空间的景色,提高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充分发挥出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内涵。另外在设计中,通过将水平公共空间与垂直公共空间进行良好的衔接,为营造个性化场所打好基础。本项目中,在节点与端头设计中庭或厅空间,同时通过曲线型、直线型、网状型、辐射型等多种的平面交通形式及垂直交通的合理应用与良好结合,形成明朗、有较强导向性的人流动线,使人们处于商业综合体中时不至于单调、枯燥,有逛商场的兴趣。也便于人们对建筑整体格局有良好把握,不会因空间布局混乱而迷失方向,在各节点与端头的公共空间还能休息、娱乐,减缓疲劳(图4)。
4.5人与环境的共鸣
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决定了对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在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人们对当地自然与环境的亲切感。在公共空音设计时,充分引入一些当地独有的特色元素、自然环境元素等,以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项目商业区的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苏州吴江印象,展现地区的特色风貌:太湖、水乡、假山……自然给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景致,而人文历史又给这个地区烙上特有的江南风情。在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十分重视对场所精神的诠释,重视人与环境的共鸣。在公共空间立面设计中,借鉴和利用苏州地区的造景手法,各种元素的相互重叠、相互映衬,把人们对景观的印象转变对空间立面语汇中,结合不同的材质、体块、甚至包括广告灯箱等元素在很长的沿街立面如山水画卷般展现。添加后的元素将这里变成有创新意识、魅力四射、令人神往的地方。商业项目不仅影响该地区周边的建筑形象,同时也要在整个区域中突显出自身的风格,所以,在了解和周边竞争项目的立面形态后,更加坚定了以现代的、灵巧的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回归设计的起点:让商业人流活跃起来,更为自由、流畅地在建筑空间的活动(图5)。
5结语
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便是场所精神,将其应用于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设计建设中时,其对整个建筑的品质与质量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对场所精神的合理融入。从城市经济水平、地域文化、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将建筑、环境与人三者相互融合,力求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效果,使人对场所有良好的感知与体验,带给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认同感、方向感与归属感,进一步为提升整个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泓.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1):48-52.
[2]刘皆谊.地下街结合城市场所精神的演变趋势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645-650.
[3]温馨.城市公共信息设施设计的场所精神[J].装饰,2011(7):27-30.
[4]朱一荣,吴龙,李文娟.休闲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室内公共空间的使用特征研究[J].规划师,2015,31(s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