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资改革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挑战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于提高其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客观上要求经营性事业单位在注重服务的同时讲究效益,公益类事业单位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更加注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都要求发挥好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吸纳的就业人员规模庞大,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影响深远,因此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持。
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制度构成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从中央层面来看,《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等制度未绩效工资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更是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积极制定配套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且贯穿到省、市、县不同级别,如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广西14个市在2012年就制定出台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实施方案。
2.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践
目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被广泛的采纳。以江苏省为例,该省制定实施了《江苏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的范畴,即明确包括哪一些行业或者类别的事业单位,同时还要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新老员工”是否都参与到绩效工资改革当中。其次,要明确绩效工资及其实施方案,江苏省的方案中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明确这些工资的确定原则等,明确各种类别职工如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人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再次,明确绩效工资实施中其他事项,包括工资调整改革的办法、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领导、新进人员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等。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面临的挑战
虽然事业单位积极推动绩效工资改革,但从实践来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改革后与改革前相差不大,同一类型职工收入差距过小等,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分配习惯,也有事业单位本身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因素。
1.长期以来形成的分配习惯影响绩效工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形成了一套根据职称职务、工龄等计算薪酬福利的体系,这种体系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工资改革。首先,从存量调整来看,由于薪酬福利具有一定的“刚性”,即薪酬调整一般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特别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职工多为具有事业编制的正式职工,单位难以采取辞退等方式对职工进行管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薪酬调整的难度。其次,从增量调整来看,各级财政积极加大事业单位投入力度,单位职工薪酬福利有一定水平的提高,这就为将这部分新增资金用于绩效工资改革提供了基础。但从实践来看,由于新增资金中用于工资福利的总额相对较少,而事业单位人员规模较大,容易导致绩效工资难以体现差异的结果。假设某事业单位一年增加100万经费,单位职工人数为200人,则平均每人增加的经费仅5000元,每个月则仅417元,这样即使采用绩效工资,在这种基数很小的情况下职工的薪酬差异不会很大。
2.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治理结构影响绩效工资改革
首先,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来看,行政化色彩仍然较浓,即使实行绩效工资模式,其绩效考核的方法等也是由行政人员确定,技术人员即使是高职称、高学历技术人员在决策中的权限也较小,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偏向于行政人员而不是技术人员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导致绩效工资实施容易遭受抵制。其次,从事业单位治理结构来看,虽然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领导者、中层干部也多为技术人员,但在现行的治理模式下,无论是技术人员转型而来的行政领导,还是其他方式提拔而来的行政领导,都存在以行政的方式领导单位发展,以官员的理念治理单位的思想,专业技术人员则沦为配角,成为被领导者的角色,甚至要为单位的发展、为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倒逼”自己转型,这就难以凸显专业技术人员的特色,其工作绩效也难以显现,绩效工资的实施失去了最基本的土壤。
3.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配套体系不完善带来的挑战
首先,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评定体系有待完善,这表现在职称评定方式的不统一如行政人员参评政工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试或者评选的方式评选专业职称,这就存在评选标准等的不统一,容易导致“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获得高级职称,部分参评标准较低职称系列的人员获得高级职称”的问题。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初级、中级以及未聘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工作的现象,这些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基本脱离了专业领域,难以提升职称,其绩效工资也会出现长期性的偏低现象。其次,岗位聘任机制有待完善,由于专业技术评审存在多样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评了未聘等现象,如某一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经济师职称,但单位并未按照职称来聘用,这就需要在单位内部完善这种聘用机制,以保障公平,也便于绩效工资改革的设施。再次,绩效考核体系有待完善,部分事业单位未制定量化的、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导致绩效工资更多的是对历史数据的反应而不是当前成果的反映,绩效考核的效果大幅度的降低。
三、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
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积极完善现有的绩效工资改革体系,需要把握关键环节,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模式、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并完善配套管理体系,以此推动改革深入。
1.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模式
首先,要更新理念,突出专业技术人员核心地位,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绩效工资改革当中。事业单位必须突出考虑单位发展的特色、单位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鼓励专业人员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要改善内部决策机制,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甚至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方案的制定,同时在初步方案形成后,要广泛征求不同岗位、不同级别职工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在意见不一致时,要在遵循国家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同类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经验,结合单位的职能定位进行明确,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2.科学的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方案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要制定宏观性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明确绩效工资改革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特别是要对各种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明确,如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能否参评与专业岗位不相关的职称、各种职称职务聘用的年限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明确和执行避免改革中的矛盾。其次,要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从实践来看,除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外,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其绩效考核面临难以量化的问题,因此,实践中事业单位可以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成效等方面确定考核指标。其中服务能力主要考虑职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因素,服务水平则主要考察职工的服务态度、业务熟练程度等因素,服务成效则可以从工作量、工作效率、收入等方面来考察,再次,要把握好影响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要素,以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则应该赋予服务成效类指标更大的权重,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则可以更加统筹的考虑各种考核指标。
3.完善绩效工资改革配套体系
首先,要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单位的工作任务、岗位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根据这种变化动态的对绩效工资方案进行调整,而不能长期性的固化。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注重绩效考核、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良好氛围,事业单位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职工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针对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研究,并与当前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由此展开宣传工作,帮助职工更好的理解绩效工资改革事宜,争取职工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玉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3):33-35.
本人1995年从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贵州铝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1999年3月调入贵铝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2003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
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贵铝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关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 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
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贵铝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包括每月向贵州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好评;2002年4月,贵铝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具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在具体讨论、修改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多次提出有见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思路,受到主管领导的肯定。最后,由我执笔完稿的我公司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纵向核算比较后,在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我公司实行的工资全额浮动方案,是在本人档案工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变革。其中,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总的全额工资浮动分配,职工每月只能领取原月均工资收入的60%,其余40%视单位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半年兑现一次。同时,在我的提议下,公司还进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公司职工工资收入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将原来名目较为繁多的工资明细项目用统一的岗位工作制来套改替代,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奖金、职称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突出了岗位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大幅度的工资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贵州铝厂范围内第一次实行这样的岗位工资改革,且实行全额浮动,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作为直接的业务经办人员,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2003年推行三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从事人事工作8年多时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他方面工作因其不占我工作内容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就不再敷述了,总的来说,我自95年浙江经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人事科的业务经办人员,多年的工作实际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有较为熟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的生存、改革与发展
《[推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成立“学术委员会”,构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共同体
管理的本质是寻求合作,而不是让人服从。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让人感到自由自在而非感到受控制。在学校管理中,权力只有置于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层级,才能让教师感到自由自在。
教育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因此,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必须分开,防止外行领导内行。
我们首先成立了课程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由学校四个学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科研干部、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组成,校长任课程委员会主任,对课程委员会工作负责。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课程委员会”升格为“学术委员会”,着力打造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共同体。“学术委员会”既是校长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专家治校发挥了重要途径。
“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委员会”强化了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大家思维碰撞与智慧提升,更利于我们从15年整体、全面的角度看待教育,打通基础教育链条,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连续成长。
学术体系创新撬开了管理变革之门。我们对办学理念与思想、行动研究、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进行了一体化思考,加强了纵向管理,成立了德育、教学、后勤工作领导小组,体现了一体化办学的优势。
聘任制改革:“有为”才能“有位”
一年一度的教师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如何体现人本性、公平性、选择性、科学性?这是令许多校长头疼的事情。我们对此进行改革,本着“有为”才能“有位”的原则,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
每一学年度工作结束时,进行下一学年度的聘任工作。我们的聘任工作分六步走:
第一步:校长聘任组长及以上干部,公布各位干部的分工。
第二步:在教职员工大会上,学校公布各年级、各部门的聘任计划。
第三步:教师填写岗位申请表(教师有三个岗位申请,分别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四步:学部领导、年级组长协商聘任教师。
第五步:未聘任上教师岗位的教师与职员填写志愿岗位申请表(职员有三个岗位申请,分别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六步:学校部门聘任职员。
原则上,只要年度考核合格的员工,都会有聘任的岗位。确实没有受聘的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源部进行三个月的学习,三个月后再接受聘任。
这样,评聘分开、双向选择,每年一次岗位聘任,学部、部门自主聘任。聘任改革,推动了人力资源有效搭配,推动了学部、年级、部门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
建立与现代学校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对由职称、工龄、教龄、工作量多少决定待遇的传统方式进行大改革,取而代之由承担工作的责任大小、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决定个人薪酬的分配体系。
我们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成立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研制小组,研制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方案。领导小组由9人组成,成员兼顾各学部、部门、教代会代表。
经过近一年时间,通过反复研究绩效工资改革政策,调研考察、认真分析研究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征求群众意见,数次报校委会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初步研制出绩效工资改革基本方案。
基本方案分为四个系列:管理系列、教师系列、班主任系列、职员系列。其中教师系列分为六档:学带1、学带2、骨干1、骨干2,基础1、基础2等;班主任系列分为三档:班主任学带、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基础岗等。
第二步,成立教学与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研制教师六档、班主任三档所对应的基本条件,各档对应比例等。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征求群众意见,报请校委会多次修改,最后研制出对应各档的基本条件及比例。
第三步,召开教代会,凝聚智慧、听取意见、修改完善。教代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会议形式,大会解读、小组研讨、个别沟通、问题回复、集体协商,努力凝聚教代会代表的智慧,真心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校务委员到各小组去认真倾听意见、沟通解释,收集整理意见。
第四步,教代会批准。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学校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思考、反复推敲,全面、不断听取意见,深度研究与改进,最后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获得教代会代表100%的支持。
第五步,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宣传发动,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第六步,个人申请、部门申报。每个受聘于教师岗位的教师、班主任,个人严格按照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对应档次的申请,一式两份。申报教师档位的两份申请,一份交年级组、另一份交教研组,申报班主任档位的两份申请,一份交年级组、另一份交教育处。年级组长及年级的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及教研组的主管领导、教育处领导,从整体角度按照各档次的条件认真把关,确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班主任档次,申报到学校绩效改革领导小组。
【关键词】 医院 绩效工资 改革
[Abstract]How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xplore the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system in opinion (draft)" :Chang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oper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 service quality as the core, take the post responsibility and on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system. The hospital managers f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changsh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at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public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 to be able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health of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spital; Performance salary; Reform
引言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103万市民及35万流动人口的精神病普查及防治工作。目前常年住院病人380人,年门诊病人12万,拥有职工210人。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作为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薪酬激励制度,形成既讲求效率又保障公平的机制,是摆在基层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本市卫生系统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一、精神病专科医院分配制度
改革面临的问题与一些综合性医院存在的“经济利益至上”分配体系相反,目前大部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分配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状态,其弊端是以公平的面目出现,忽视工作质量和技术质量。不讲效率、缺少竞争性、没有激励作用、不能发挥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这种貌似公平实质却是不公平,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调动和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陋习,又要避免走向“经济利益至上”的道路,这便是我们当前深化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确立指导思想、明确改革目标分配制度
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分蛋糕”,而是通过“分蛋糕”,使得医院今后的“蛋糕”做得更大。因此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近、远期目标。
1. 指导思想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质分配相结合,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坚持分类管理,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体系。采用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杜绝绩效工资分配直接与医疗业务收入相挂钩。
2. 改革目标
2.1 近期目标
充分释放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正常欲望,激励人们为了争取获得更多的奖金而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集体经济利益,还原于“奖金”的真实作用。实现医院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
2.2 远期目标
通过激发职工活力来推动医院经营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寻求一种符合社会公益准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满足医院经营需求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医院长期健康发展。使医院发展战略和规划得以实施。
三、统一思想认识、合理选择方案
我院绩效工资改革前的分配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突出问题就是平均主义,即基本工资固定不变、奖金基本平均分配,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精神病医院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大又不存在吸引病人、争取市场的压力和动力,工作量与业务收入不匹配甚至呈负相关状态,这是造成平均主义现象突出的根本所在。要打破平均主义、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首先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为此,医院在各个层面反复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向职工详细解释改革的目的、意义,经过全院反复的讨论,最终获得了大多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方案在医院职代会上高票通过。如何设计符合专科医院自身特点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分配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就是要打破不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分配体制,建立一种以工作绩效考评为核心,按贡献、按能力分配的“正向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在分配上的不公平感和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人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基于这一思路,医院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选择了以平衡记分卡为原理设计的多维度考核方案。全称:《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绩效工资改革四维度考核方案》。
四、四维度考核方案的设计要点
1.分配制度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结合、同步推进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建紧密协作的团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医院现实状况,对各科室进行定编、定岗、定员。由原来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什么岗位拿什么钱,核定同类科室医、护、工的不同考核基数。临床科室通过公开竞聘,实施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责任护士负责制。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适度拉开差距(起步阶段高低在一倍左右)
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向技术、管理岗位倾斜。绩效工资分配与科室业务收入完全脱钩。
3.启动步骤
先粗后细、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先在病区试行,2009年全院全面启动。
4.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实施成本核算精细化,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把各核算单元的可控成本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实施院、科二级分配,打破科内平均主义。
5.总额控制、适度调控
在时间上分月度、半年度、年度;在形式上按绩效奖、安全文明等单项奖考核发放。若遇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变化,则将现行实施方案过渡调整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的奖金考核方案。
6.四维度设计
即财务、病员、内部管理、员工学习与成长。
6.1 财务维度
设计若干效率和结构指标,如标准工作量、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成本费用率、药品比例、医保、农保及三无、救助、协议病人费用定额等。目标是提高效率和效益。
6.2 服务满意维度
病人信任度(服务满意率、病人或家属知情率),零缺陷服务(无投诉、无医疗纠纷)。职工满意度(职工对行政、后勤服务临床认可度)。结合每月病人家属及职工满意度测评实施。目标是创造病人信任度及职工忠诚度。
6.3 内部管理维度
医疗质量(基础质量、环节质量、门急诊病历质量、住院病历质量)。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科室行政管理(政策执行、学习制度、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爱国卫生、团队协作、综合治理、医患矛盾)。目标是质量保证。
6.4 学习与成长维度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科研论文(医院、社区讲座、上级或院内三基考试、教学差错、教学事故)。实施院内学分制办法。目标是提升全员素质。赋予上述四个维度中每个指标及各分解指标一定的分值,实施百分制考核。
7.提前判断方案执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指标的选择、难点在于考核的执行
把握分配方案关键环节的设计:即要便于操作和考核,针对医院岗位设置的特点分类设计分配方案。
8.加强考核队伍建设,严肃考核纪律,每月考核一次
切忌讲情面、走过场。
五、考核方案顺利推进、分配改革初见成效
由于考核方案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符合专科医院发展特点,试行两年来成效显著,初步达到了医院增效、职工增收的预期目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小改革也能取得大成效,小医院也能做出大文章。
1. 改革方案的推进,促进了医院的文化建设
职工的平均主义观念被打破,医院为员工创造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把员工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上来。
2.科室关注医院发展,重视各项考核指标
在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抽调人员组建新病区,多收治病员70余人,使住院难的矛盾得以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府投入巨资新建医院的进程。
3.员工的成本意识大为加强
医院增效、职工增收已成为一种共识。通过核算单元分装水电表,一年就节约水电费5.2万元,下降率为8.6%,目前水费继续呈下降趋势。这是在工作人员和业务量双增的情况下取得的,数额不大但意义深远。
4.全院工作量、人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与改革前相比:门诊人次年均递增25%;住院病人有所增加、实际占用床日年均递增7%;业务收入年均递增16%;成本比例下降,医院经费自给率由原来的73%提高到目前的79%。
5.职工从改革中看到希望,也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职工奖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平均增幅超过了15%。从而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反过来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6.服务态度改善,医护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重视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院内、院外月月有讲座。新技术、新项目得到应用,科研项目也已启动。由于各项考核指标紧扣主管部门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成绩连年优秀。
7.处理好医院经济总量增长与个人收入增长的关系
医院提倡职工利益和医院发展双赢,反对通过增加病人费用负担来获利,明确了向管理要效益、向效率要效益、向工作量要效益的方向。
8.调整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比例,提高设备利用率
把药品比例、病人门诊及住院费用、病人住院天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从而把这些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六、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精神病专科医院同时承担着“防”和“治”两项工作职能
目前的考核方案偏重于“治”,亦即医院内部建设。弱化了“防”的环节,如何使游离于医院外部的走村串户防治普查工作纳入医院统一的考核体系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医院行政、后勤部门也是考核的盲区,如何量化其工作并完善考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2.分配制度改革是通过一系列指标考评来完成的
指标设计至关重要,指标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同时考评指标的评定是由人来完成的,如何体现考核的严肃公正性,就必须既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又有高素质的考核队伍。
3.医院的绩效分配一般是院科二级核算
核算到科不成问题,但科到人则往往是走过场,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因此,科主任必须由院部来考核,科主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管理上,避免在分配上无权时要权,放权时不会用权。要在科内形成新的竞争机制,“按功论赏”。
4.分配制度改革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是成本核算要精细化,并成为奖金核算工作的支撑。二是要提高信息质量。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供的信息要准确无误,提高核算质量。并逐步向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发展,最终目标是建成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完整网络系统。
5.分配制度改革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作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依照的规范作依据
考核方案要有一定的透明性,要让职工自觉参与进来,要区分不同工作类别,建立不同的分配体系,逐步消除员工的不平衡感。
6.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让职工认识到公平只是相对的,效率才是绝对的
要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只有高效能、低消耗才能获得高收益。
结语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希望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的尝试来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真正激发职工活力,使医院得于科学持久发展。
[关键词]绩效工资;改革;薪酬管理;分配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035-02
1引言
M学院作为一所教学型高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薪酬分配方案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条例的学习和研究,并针对M学院的实际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二级学院人才结构不平衡问题,导致一刀切的分配方案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合理问题,因此,通过对M学院历年绩效工资改革分析的研究,以期探索一种适合M学院实际现状的新型高校教师薪酬管理改革模式。
2薪酬管理概念以及设计原则
薪酬,从字面理解,应当是平衡、回报、补偿,含有交换的意思,在本质上是对员工为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种回报,同时还有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传递组织的价值观等基本职能。同时,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薪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在社会以及组织内部的价值和地位。
薪酬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讲,一是理论角度,二是技术角度。理论角度又有两方面,一个经济学角度,它关注财富的来源和分配,另一个是管理学角度,它关注员工凭什么受到激励。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设计时应当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其具体内容包括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与绩效的相关性、激励性、可承受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适应性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M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实践
2006年以后,根据国家提出的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M学院的津贴分配办法影响深远。学院于2009年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设置岗位、核定岗位级别,是实行绩效工资的前提。根据工作性质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将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类别。
作为高校,教师是学院的主体,因此分配方案首先要考虑到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在2009年绩效工资发放后,我们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教职工调查,并针对各个系与领导进行了访谈,通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M学院的有关2009年津贴分配措施还不成熟,体制还不健全,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同职称或同职务人员没有分年限等级对应,导致教职工成就感和荣誉感欠缺,也不能更好的体现教职工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大小。
(2)完全按照每个老师产生的实际标准课时,给出全校统一的课时费标准,导致课时膨胀,浪费教学资源,严重超过学校预算标准。
(3)没有考虑学科专业发展问题及各个院系的职称结构问题。部分二级学院高级职称人数多,部分二级学院中级职称人数多,这样也会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方案。
(5)公共课教学计划每年都在不断改变,而公共课切块比例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测算。
4构建二级学院薪酬体系
针对上述M学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现行分配方案,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本方案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考虑各二级学院对全校收入的贡献程度,即该学院学费收入占全校学费收入的比例,分配向高性价比专业倾斜;同时给予各系副高以上职称人员适度补贴,促进各院系提升自身职称结构,利于本校师资力量良性发展;在本次专业课生均系数调整时,以注重院系专业性价比为前提,将生均系数最低的院系提升至次低水平,不再提至全校平均值,且不提倡个别院系以超负荷工作获取工作量,达到限制其生均系数,鼓励相关院系增加任课教师人数。
本方案中采用的一个分配因素学分当量替代原有方案中的课时概念,作为分配公共课津贴的依据,以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学分,统一全校课时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个别专业盲目压缩个别课程课时的问题;本方案中采用的另一个分配因素(各学院的学费总收入),提出按生均系数分配专业课时津贴,这样可以使分配向高性价比专业倾斜,有利于促进我校专业加快转型;同时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数少甚至过少的班级大量出现,提升各院系每个行政班的性价比;同时还可以防止个别院系盲目抢夺交叉课甚至公共课的承担任务,维护我校正常教学秩序,去除津贴分配中的一些干扰因素。
5新方案的实施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改革方案,在2012年绩效工资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首先,学校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与教师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将对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岗位聘任合同,不同岗位设定不同薪酬,实施“岗变薪变,优劳优酬”。其次,实施分类考核,由于高校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出成果相对容易,而基础学科的教师就相对难一些,理工科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多,而文科类的专业则相对较少等,分类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考核指标作更细的分类,以适应高校教师复杂的工作,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最后,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教师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不断优化M学院教师直接经济性薪酬结构,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基本薪酬满意度。
6结论
绩效工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制度还不够成熟,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如何构建绩效工资体系,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期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其他高等院校的绩效工资体系构建能够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也能够为其他高校以及学术界对绩效工资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为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作出贡献。
另外,关于改革制度有一些弊端,暂时还没有加以考虑,比如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等,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进行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沈立宏.高校绩效工资研究――以N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8):15.
关键词:高等院校、绩效工资、收入分配
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实施办法》,提出要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在近三年岗位工资改革的基础上,2009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从2010年1月1日起,在高等学校等其他事业单位实施。高校在国家政策指导调控下,建立起符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体现岗位绩效的激励工资新模式。
目前,国家对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首先由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然后由主管部门审核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最后由单位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高校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为了能制定有效而成功的绩效工资政策,高校非常关心在绩效工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绩效工资制的内涵
绩效工资是高等学校教职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目前,绩效工资又可称为激励工资,可变工资等,是整体或部分地与个人、团体、组织的业绩直接相联系的薪酬,是将组织目标与个人行为,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协调统一的杠杆,是影响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希望通过已经取得的业绩而得到相应的报酬。而绩效工资关注的正是教师的行为结果和贡献,它的实施将有助于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目标。
要实现高校等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现在的“岗位管理”进行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起与相应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围绕科学设定绩效工资和加强绩效沟通的核心问题,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稳步有效实现工资改革目标。
二、绩效工资实施的基本原则
1.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教职工个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教职工放在学校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处理教职工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创造力。总之在绩效工资设计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岗位的职责和重要性,又要体现不同绩效获得不同报酬,才能激励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和教职工自身的和谐发展。
2.实施的重要原则是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绩效工资是将教职工薪酬待遇与个人业绩密切挂钩的工资计量方式——工作业绩高,工资待遇就高,反之则低。国务院大力推进此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内部盛行的收入分配“大锅饭”体制。高校作为主要为社会提供专业公共服务的部门,收入分配的“大锅饭”会影响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实行绩效工资制,目前的“铁饭碗”将被打破,制定新的“按劳取酬”的体制,这将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克服高校内部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并能促进高校更好地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
三、高校在实施绩效工资时存在的问题
【摘要】公立医院即将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面对医院改革的深化,医院的薪酬制度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怎样发挥出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绩效工资的定义、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原则、指标、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医院 绩效工资 模式 管理
Explore of hospital performance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Public hospital is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salary system, facing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hospital, the hospital's salary system reform of the how, how to bring out the incentive effect salary system, it is to enhance the hospital competition important issues.This paper performance-based pay the definition, hospital performance salary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index,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hospital performance salary model management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医疗卫生体系将日趋完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新型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加强绩效管理,是医院面临的新课题。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如何进行有机的结合,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和解决的这一重要问题。
1 医院绩效工资的定义
国务院2006 年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与标准;绩效工资则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按照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分配差距[1]。
2 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广大患者能够在医改中得到更多实惠。医院的绩效工资要和医疗服务收入紧密挂钩,这就要求医院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实行分类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真正体现按“绩效分配”的原则,有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有利于充分挖掘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医院可持续发展。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这是继今年年初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取消了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
3、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
实施绩效工资管理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1)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实、兑现承诺;(2)科学考核、及时反馈;(3)人才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资源;(4)以人为本和科学激励;(5)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案;(6)双向沟通和目标一致;(7)绩效管理要与岗位配置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医院的战略管理相结合,体现组织的绩效价值[2];(8)行政管理人员承担义务并全员参与;(9)尽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10)动态、持续的员工培训与质量改进。 (11)领导重视绩效反馈,正确区分责任; (12)尽量达到业务流程和劳力资源流程的最佳结合。
4、绩效工资实施基本模式
根据公平激励理论,医院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的岗位工资按照统一模式设计。基本模式如下:岗位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特殊支付+绩效工资+特殊绩效考评工资其中,特殊绩效工资按照不同层次人员绩效考评的特点确定。岗位工资的确定就是按照同工同酬设计,根据技能评聘要求来设岗位工资的确定就是按照同工同酬设计,根据技能评聘要求来设计,做到不同系列的医护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层次上具有可比性。在工资的晋升上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以个人岗位的升迁作为晋岗标准。(2)以适应岗位技能的提高为晋(降)档标准,(3)参考个人绩效的评价为标准,如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业绩绩效医护人员晋(降)档标准。(4)由于个人成长指标的提高,如学历的提高等晋档标准[3]。这样设计就拓宽了管理、技术、生产操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才发展渠道,形成比较合理的岗位晋升轨迹。
5、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绩效指标的制定既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又要有所难度激人奋斗。绩效指标通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相互监督,定期考核,将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与医院、各科室和各岗位绩效管理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使医院整体实力得到加强,最终实现医院战略目标[4]。 绩效指标的制定与分解要根据各科室、各岗位特点,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确保绩效指标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6、加大绩效工资的监督管理
要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公立医院在过去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加大外界的监督力量,医疗监督机构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在实际考核中不断改进考核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绩效。注重患者的参与和监督,控制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绩效体系的有效运转。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国家投资和管理的,然而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对医方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合理,医疗服务的价值被低估造成医疗服务价格在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不合理,药费往往高于技术性收费。在新医改的推动下,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行,必然对医院的补偿机制和医生收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金国,张世英,论当前国有企业的岗位工资制度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7):78.
[2] 黄远春.对岗效薪级工资制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劳动.中国劳动杂志社,2003,(9):28-30
关键词:绩效工资;发展趋势;问题;美国;
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教师绩效评价必须始终坚守“评价即促进发展”这一立场,为教师加薪、续聘、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发现并解决教师存在的不足,从而保障教师绩效评价的良发挥与价值实现。美国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已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教师绩效工资管理提供了指导方向。
一、美国教师绩效工资的历史发展概况
绩效工资制度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进行工资发放的一种薪酬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9年,奥巴马总统在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明确提出为教师绩效工资方案提供经费资助,在全国掀起广泛争议。其实早在1910年,绩效工资的概念就被引入美国的公立学校。自那时起,是否应该根据工作绩效给予教师报酬就成为教育界,甚至全社会争议的话题。因为在美国学校,近百年来实行的工资制度基本为“单一工资制”(Single Salary Schedule),工作岗位、学历和年资构成教师工资的三大要素,而工作质量在教师年度工资中较少得到体现。
20世纪早期,美国部分高校开始引入绩效工资制度,但是绩效工资方案由于缺乏精确的衡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激励偏差以及来自教师工会的反对,很少被各层次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美国高校对绩效工资制度的接受是缓慢和痛苦的。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绩效工资制度基本被抛弃,由于便于管理,基于年资的工资增长方式更受青睐。50年代以后,又重新获得认可。70年代美国各界开始关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得到一些高校管理者,特别是一些商学院的支持,他们认为绩效工资制度可以防止学术不振,但其他多数人指责它是“里根经济学对学术传统的侵犯”,是“令人讨厌和沮丧的”。
从80年代开始,尽管对绩效工资制度的质疑声音仍旧广泛存在,但是美国高校在教师薪酬结构中采用按绩效付酬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美国各级议会要求公立高校每年向其报告教职工评估的程序,如阿肯色州通过一项法案(Act 244 of1989)明确要求州立高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年度评估。四是随着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庞大的办学经费预算促使其高校越来越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学费的增长,加上高等教育质量的滑坡,高校希望通过问责制来有效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诉求,而绩效工资制度经常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问责制形式。
二、美国教师绩效工资的发展趋势
近百年来,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虽然州与州之间的改革有很大差异,呈现出各种特点、趋势,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1)评估技术更为科学和客观
绩效工资改革早期,因为缺乏客观的评估技术,一般是由督学主观判断谁能够获得额外奖金,这在当时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20世纪90年代早期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威廉・桑德斯博士提出增值评估理论,即对教师的评估主要根据学生成绩的进步。这一理论的出现为绩效工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州或地区根据这个理论配合本地特色开发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2)评估内容多元化
在教师领域引入绩效工资早期,评估内容单一。当时只是根据学生测验分数决定由谁获得绩效奖金,而不考虑教师的实际教学表现。随着绩效工资改革在美国教师领域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改革者认识到教师绩效很难根据单一内容进行客观评估,于是逐渐发展成综合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成绩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3)评估主体趋向多层面
在美国,学校的自很大,绩效工资改革也由学校自主决定,所以原则上由校长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然而,由于校长自身各种事务缠身,而且很可能不具备评估方面的知识,这引起教师们对评估结果公平性的质疑。因而,州或地方教育官员、督学、校长以及教师自身都参与绩效评估,以构成更加合理的评估主体。
三、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
尽管美国教师绩效工资的发展迅速,但是也反映出来了一些如下问题:
(一)绩效标准难以恰当选择或使用
美国许多学者都强调绩效标准应该反映工作所有的相关方面,重要的方面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相反,绩效标准不应该包括不相关的、不重要的或是教职工不可控的因素。如果评估时绩效标准选择不恰当,可能引发教职工的不公平感受。
(二)绩效标准难以全面准确衡量
如果绩效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或难以精确衡量,主观随意性和偏袒将扭曲绩效评价,可能引发教职工的不公平感,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公认难以准确衡量的。学生评价经常被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学生评价更容易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而往往忽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评价。同行评议也存在偏差,因为同行往往以某一两堂课作为评价的依据。
另一个影响准确衡量的因素是对科学研究质量的评价。以是否在某些权威杂志上来衡量研究质量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同一杂志上发表的不同论文在质量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三)绩效实践评估阶段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即使绩效工资制度的标准和操作方法很合理完善,但在绩效实践评估阶段也可能产生偏袒和不公正。个人偏见和派别之争会逐渐削弱最优的绩效工资制度。一些学者认为评估者必须在被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要根据评估者对教职工做出评价的质量和准确性,对评估者进行评估。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199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许多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过程存在明显的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这引起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制度的不信任和反感情绪。缺乏透明度的绩效工资制度不能引导教职工今后的工作,它也为管理人员偏袒亲信,性别和种族歧视,报复异己及派系利益提供了活动场所。2000年,波特兰州立大学以该校英语系终身教授迈克・哈里斯特(Michael Hollister)公开反对美国男性作家批判女权主义者为由,拒绝为他增加绩效工资,联邦上诉法院作出波特兰州立大学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包括言论自由等)的判决。
(四)绩效工资经费难以到位
如果可用于绩效分配的资金太少,员工觉得他获得的绩效工资与付出的努力相比太少,也可能引发员工的不公平感。有些学者认为,员工努力工作就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要使员工感觉到被公平地对待,要激励员工表现出更高水平,就要求报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研究发现轻微的绩效工资增幅对教职工缺乏激励效果,绩效工资增幅不仅要让教职工心理上觉得对过去良好表现的报酬是足够的,而且要能激励教职工未来表现出更高水平。
总之,在借鉴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不同学校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各个学校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法,建立竞争运行机制,切实把教师工作绩效同劳动待遇挂起钩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有助于我国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出特色与活力。(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四能: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评述――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为对象,现代教育论丛,2005(6)。
[2] 王静,洪明: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制度的重大变革――绩效工资实施的现状与前景,世界教育信息,2007(2)。
[3] 林海昌,赵云燕:浅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国科技博览,2010(22)。
[4] 钱磊: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8,20(04)。
关键词:卫生单位 收入制度 绩效工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迈出的又一大步。从10月1日开始,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也将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明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考虑到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以最佳的分配方式来促进整体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现有的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弊端
1.1过于重视脑力劳动开支
90年代的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当时的国情,为了表现出对人才、知识的尊重,为了表现出对新知识、新科技技术的激励,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复杂脑力劳动与普通劳动的差别。虽然也充分强调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在现今的经济体制下,却存在着过度的人员分配弊端。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管理人员二级职员副职平均增资264元,管理人员三级职员正职平均增资211元;专业技术人员主任医师平均增资505元,副主任医师平均增资274元;主治医师平均增资163元;技术工人中技术师平均增资218元。这样过于明显的差别体现出了卫生系统工资分配制度的差异,管理人员工资增长幅度较低,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单位发展极为不利。
1.2工龄工资分配不够合理
工龄工资,又称年功工资(wage for seniority,是企业按照员工的工作年数,即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经济补偿。工龄工资是企业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金额不是很高,但工龄工资的作用不可小瞧。卫生系统属于事业单位企业,人才流动率低,即使流动,也是在卫生系统之间的较多,因此划分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意义不大。但是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自主活动性较高,卫生系统有必要进行社会工龄的计算。
总之,这些以往的分配制度弊端必须要通过本次绩效工资改革进行适度地纠正,通过整体的绩效工资制度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
■二、新形势下绩效工资制度的探析
2.1科学核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而对各个层次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来讲,这一措施如果全面执行的话,将是一个全面的冲击,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绩效工资的总额,对于公共卫生医疗机构来讲,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已经明确规定,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以服务收入为主线进行工资总额的计算,具体来说,工资总额应该包括:基础工作工资、效益收入工资、服务质量工资、工龄工资等几个方面。
2.2 全面建设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的工资分配制度。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按岗定酬与按业绩定酬相结合,以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办法。根据不同工作量、承担责任及风险、工作复杂程度等情况确定岗位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而要实现这样的分配就必须要配套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度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的质量为导向。这个粗略的概念没有什么明确的考核指标指示,再加上卫生事业单位个人绩效考核迄今还没有系统的成功经验,要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企业的做法,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科学化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其实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做出绩效考核。在信息系统中综合医疗人员服务的群体、提供服务的种类、服务的效果。根据与企业类似的考核系统对个人业绩进行评价,同时单位内部要制定详细的评定操作规则,以有效推动考核。事业单位属于二次分配,不像企业初次分配那样绩效评估看得见摸得着,相反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评估难度很大,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门急诊数量占区域门急诊总量的比例以及次均门诊费用等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自从国家政府部门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对绩效工资的实施策略、实施方案、基本原则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主要是因为这项制度变化会直接涉及到600多万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综上所述,从绩效工资的实质性目的来看,要想通过绩效工资来提高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就必须要正视以往工资分配方式的弊端,科学核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全面建设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成功的制度建设来对绩效工资体制作严格的规范。
参考文献:
校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民主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我校近年来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及校务公开各项工作,现作09年校务公开小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加强制度建
设
1、学校根据需要,成立由学校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支委委员任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两级领导组织的确立,使我校校务公开的实施在组织上有了具体、有效的保障。
为使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上级有关校务公开的文件精神,并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使校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校务公开在和谐校园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学习,也使大家理解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含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对校务公开意义的认识和增强了所担负工作的责任。
2、根据“规范、发展、创新”学校三年发展思路,近年来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以规范为准则、以发展为目的、以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学校民主管理新思路。年初,学校即制定校务公开工作计划,从各个方面对校务公开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布置。建立校务公开档案管理制度,重新布置校务公开栏,在学校网站上设置校务公开栏目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的程序要求,进一步扩大校务公开的内容,对大至人事制度改革诸方案、推优评优、收入分配、学生收费标准等重大事项,小至学校工作安排、师生活动等,全部向全校教师、学生或社会公开。校务公开工作的做实做细,为学校其它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认真实施,充分发挥教代会参政议政的作用
作为实施校务公开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基本途径,教代会是广大教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代会参政议政的作用,09年,召开3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学年度工作报告、人事制度改革增设方案、优秀教师奖金分配方、学校招待费使用情况、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等。教代会制度的认真实施,为学校“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确保 了重大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公正性,充分维护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工会的具体操作下,对依法管理学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创设、多管齐下,构建校务公开整体网络
为丰富校务公开内容,我校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构建校务公开网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1、每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学校行政人员集体参与商讨决策学校工作,避免“一言堂”和少数人说了算,所有重要事务都摆到桌面上来,既体现民主集中,又可将集体决策得到及时落实。
2、每两周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党员会议,除学习有关文件资料外,集中、及时通报学校有关事项,使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得以落实。
3、深入科室,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素,增加校务公开监督的力度,增加透明度。如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出台前,学校先把方案草案下发到每位教职工手中,主动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在征集群众意见基础上,历经3次教职工会议,2次大组讨论,反复对方案进行修改后,再交教代会代表讨论和表决,事关学校发展重大问题的公开,使学校工作最大程度上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4、建立学校校务公开网,将学校的校务大事和有关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文件精神等及时上传至校园网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5、设立并公开校内外举报电话,虚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校长对每项意见和建议都给予认真的处理,对于合理的建议,创造条件予以采纳落实;对不尽合理的建议,也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6、重视少代会、团代会参与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的作用,校长和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少代会、团代会提案。
7、定期召开社区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看法、要求和建议,帮助学校全面的发展。
四、依法管理、广泛参与,促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民主化
为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制,使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真正得以落实,学校组建了由校学校党政、工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协商小组”。
推优评优、奖金分配、工资晋级、大件设施购置等一直学校工作的敏感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我们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作用,一定要历经校务会、行政会、教职工会议(或教代会)等程序,经表决通过后,才张贴在校务公开栏内。重大事件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切实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把高度的统一集中与广泛的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把行政决策和博大的群众智慧充分的结合起来,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把学校办好。
学校召开重大会议和开展大型活动等需要决定
时,也通过召开重大事项集体协商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决议。
五、恪守职责、发挥作用,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我校工会在独立开展各项工会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努力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支部、行政与群众之间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认真参与组织召开各次教代会,认真履行作为校务公开的监督职能,积极担负起参政议政责任。如本学期在学校岗位设置工作中,工会从维护全体教职工利益出发,积极提议学校多设岗位,从而使每位教职工的工作量基本到位。随着校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也一定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校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找出差距,加以改进;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我们将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虚心认真
人事部的工作通过这一年时间的磨合,对人员管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工作上日见成熟。为人事部日常的管理工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使各项人事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特别是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在人事工作上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作为公司的管理年,人事部在对员工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公司的内部培训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培训,使我在加强了对其他部门工作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对今后更好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在业务技能上有所提高在今年我参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企业人力资源上岗证》的培训,通过对《企业工资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与劳动仲裁》、《工伤保险管理》、《法学与劳动法》、《劳动经济概论》六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我对日常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业务技能。随着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开展,在今年的下半年我还参加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学习与考试,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我增长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处事能力。
在今年对各项社会保险的管理过程中,除日常工作外主要上半年进行了新一年公司本部及代管部门员工的各项保险基数核定的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数据是这项工作的重点,通过人事部全体同事的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该项工作,为日后保险工作的管理奠定了基矗另外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由于现行制度的制约在门诊费用及住院费用报销上存在报销基数比较高的问题,通过公司及人事部领导与总公司的协调和努力在今年6月份我们人事部为公司全体员工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做了补充医疗保险,使报销基数由每年20xx元下降至每年500元,这项工作的实施确实地解决了员工的看病问题,体现了公司对每一位职工的关心,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企业员工队伍。
在工资管理方面,根据公司领导‘规范企业用人薪酬标准’的要求,我协助人事部经理制定了公司工资改革方案,明确了企业各部人员工资级别及标准。并在20xx年初顺利实行了新的工资方案。在平时日常工作中,通过与财务部一年的合作,工作开展的也比较顺利,通过每月从财务部抄报代管各部门的成本费用,使我们及时了解了各部门的费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今年9月中旬公司组织了管理部门的全体员工去四川九寨沟度假,使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了放松,充分的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在这次活动当中公司一些无法离开工作岗位的同事以工作为重主动放弃了参加这次活动。这种敬业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总的来说我在20xx年度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开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工作上的还是暴露了一些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待改正,增强工作的条理性,避免工作当中的粗心大意,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争取更加出色的完成下一年的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绩效考核 公平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随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运行,绩效工资改革问题在各高校中倍受关注。一些比较成熟的民办高校模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薪酬管理方面采用绩效工资,经过一段时期,同时进校、条件相同的教师在工资待遇上会拉开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业绩,但由于考核过程存在的各种因素而产生的不公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1 公平理论的含义及绩效考核的意义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员工只有当自己付出和所获得的收入相比的结果和比较对象付出和收入相比比的结果相等时才认为是公平的。当然,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因此,将公平理论引入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仅可以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考核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奖惩决策。对教师而言,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予以指导、控制和调整;可以寻找更好的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途迳;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较晚,许多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相对来说有些民办高校有关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管理者虽然有这种意识,其出发点本身是好的,但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得考核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如下:
2.1 过分重视学历和职称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学历和职称是能否胜任教学岗位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大部分公办院校,在人员选拔和录用上可能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但在工资待遇差别上,相差不是很大。在一些民办高校则不是一样。据调查,该民办院校的普通助教和讲师是1200—2000元,硕士级别讲师的工资是2800—3500元,硕士副教授级别是5800元,博士副教授8000—10000元,博士教授年薪12—16万元。从这些数据来看,该校对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是相当亲睐的,这样也确实能吸引很多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但是其后果却大大挫伤了一部分能力强工资低的人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这些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磨洋工,凭借各种资源到外面办班、办学或开公司,从事第二职业;有些人把主要精力用来追求高学力和高职称上去了;有些人为了多挣工资,缩小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拼命上课,重量不重质;而有些高层次的人拿着高工资,但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往往大材小用或者是脚踏多只船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2.2 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在使用量表考评时,考评指标及标准的设置要客观、科学、标准,每项指标的设置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标准与权重的设置应与该项指标在整个岗位中的贡献率成正比。但是在一些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般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随意设置指标,没有标准及权重的意识,所以在指标设置时要么不全面,要么标准和权重不合理。
例如:该校的考核指标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从设置来看,该量表指标基本符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但并不全面,且在标准上对教师的评价等级的评分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导致不同的主体在评价时同一等级的分数相差很大,导致最后加权评分时影响某些优秀教师的评价等级,因此产生不公平现象;在权重设置上,所有指标所占比重都是5%,没有轻重之分,并不能突出教学工作中真正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导致那些不太注意形象、不太善于沟通、比较严厉但又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相当敬业的教师分数相对偏低,而那些人际关系好但教学科研水平较差的老师分数较高,这样的结果是不公平的,也是管理者意料之外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教师过分注重一些细枝末节的因素,而淡化了教育机构的存在意义——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2.3 考评主体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
该校绩效考核采用的是量表考核法、360度考核法和强制分布法的三合一。通过分析发现在使用360度考核法的过程中,有些评价主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该高校在教师考评时,主体包括领导者、教研室成员、本人、学生四大主体,看似合理。但调查发现,所有教师评价都是利用休息或会议时间随机完成的,难免只有近期印象;学生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随机发放评价表,利用课间休息或晚自习来完成的,其中不乏那些很少上课、连老师都不熟悉的学生;有些学生仅仅是因为个人好恶而给老师满分;有些仅凭课程的趣味性而打高分,所以往往高数、会计等分数较低,外语、经济、管理等课程的分数较高。
2.4 考核流于形式
考评人员会按照考核结果的总评分将各教师强制性的列入优、良、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所占比重为18%,以此作为年终加薪的唯一依据。调查发现,该校的绩效考评只是在期中有、期末没有,教师往往在开学那段时间比较认真,考核过后,有些教师就会变得越来越松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评优者的工资增加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高有低,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这样造成教师预期落空,制度的激励作用也低。
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人只是为了获得那个结果而忽视了考核本身,考评负责人将结果直接交到相应的主管部门,但缺乏有效反馈,上层对具体的情况并不知情,无法有针对性的实施管理。同样,很多教师只是知道自己评价的等级和工资上的变化,而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优点和缺点浑然不知。对老师来说,没办法扬长避短,更好的完善自己;对学校来说,并不能很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公平性的对策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
对高校教师来说,学历和职称是相当重要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研究水平、特别是教学能力等其他综合素质的唯一依据。而且每一个岗位都应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不同教学岗位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博导来给应用型的专科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不一定理想。另外,应设置合理的权重,不能一概而论。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历、仪表、有无教案等指标所占的比重不可能是一样的,要有差别才合理。在工资体系设置时,可以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按学历、职称)、职务工资(按职务高低)、工龄工资(按为本校服务年限)、绩效工资(按绩效等级),再根据每一部分的轻重程度确定合理的比例,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既考虑了由于在学历等方面的成本补偿,又考虑了在工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为学校所做的贡献。
3.2 减少意外因素的干扰
在考核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考评主体,并加强对考评主体的引导和培训,尽可能减少意外因素的干扰。主体选择时,领导和同事必需是对这些教师的课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最好是专门组成评课小组,统一听课,统一评价,或者选择学校的教学督导成员,因为他们对每个教师比较熟悉,这样才具有可比性,结果才可能相对公平;学生主体选择时,由辅导员负责组织上课认真、态度端正、遵守纪律、缺勤不超过10节课的同学集中评价;同时,应对学生评价的等级分数进行统一规范,尽可能避免不同学生主体的标准不同。另外,学生、教师本人、领导、督导的各方面的评价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权重。评课小组和督导所占比重40%左右,学生30%左右,同事20%左右,自评10%左右,这样才会更加合理。
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在绩效考核之前应对考核主体和相关教师代表进行培训,让双方对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及考核目的和要求等有充分了解,以引起参与考评人员的重视,消除考核过程中的误解,培养双方的责任感。
3.3 建立约束与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考核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对考核过程中主体的行为和教师日常工作行为的监控,以利于考核主体客观公正的对教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可以及时纠正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健康、稳步发展。还可以将考核结果进行校内公示,接受全校教师监督,允许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通过合理渠道进行申诉。这样既可以及时纠正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可以消除教师对考核结果的迷惑与不满。校内公示的实行还有助于增加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减少教师绩效考核过程舞弊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教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3.4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在执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重视绩效考核的反馈作用。具体操作办法可以采用书面反馈和面谈两种形式,书面形式可以对各主体的考评详细描述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地方加以肯定和表扬,对一些不足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以帮助其改进并引起重视,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并且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面谈法可以突出学校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可体现学校管理者对一线教师关注和关心,同时还可以倾听教师的心声,提供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运用得体的话,激励作用更强。只是对一些考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的教师应在面谈时注意方法和艺术,以提高面谈的效果。
另外,根据考核结果,可以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业绩和工资的有效结合,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奖励时应制定合理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对一些考核不理想的员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员工自身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更好的提高绩效,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
总之,做好教师的绩效考评工作,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并留住优秀教师,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稳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教师薪酬改革中,引进绩效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在考核过程中应尽可能公平,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不能只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程正方,《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2]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