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6 09:0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全球化;现状;对策

多元文化指的是丰富多样的文化。中国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文化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带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为我国带来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改善我国的艺术教育模式。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及时吸收先进的艺术教育方法,提升我国艺术教育质量,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

一、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下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其一,滞后的艺术教育文化观念。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观念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艺术教育观念相比相对落后。一方面,我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文化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艺术教育重视度不够。在目前的教育系统中,仍有一些教育机构秉持以往的艺术教育观念,导致我国整体的艺术教育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家。另一方面,目前的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导致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国外文化的教育,而忽略了本国文化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认为外国的艺术教育才是先进的,因而选择学习、研究外国的艺术,不关注我国的艺术。这两方面原因使我国的艺术教育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艺术教育,也使我国艺术教育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其二,对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引起关注。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我国也逐渐重视艺术教育,逐渐改进艺术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转变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观念,使其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使我国对艺术教育引起极大的重视,认识到文化交流、融合是解决现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必要途径。其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压力与动力并存。社会发展对我国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理解多元文化,认识到艺术教育对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我国艺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既要学习国外的文化艺术,也要深入钻研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既要为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作贡献,也要积极弘扬我国的文化艺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我国艺术教育压力与动力并存,需要积极响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提升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代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的对策

其一,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艺术教育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优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教育上的多样化需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在外国艺术教育上,使学生充分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在本国艺术教育上,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内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对艺术学习更有兴趣,还可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培养。其二,重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艺术教育首先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之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的起源和意义。首先,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够激发爱国情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其次,我国的艺术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在艺术教育上应当重视我国的艺术,只有先发展我国的艺术,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欣赏其他国家的艺术,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其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艺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国应当在传授学生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新意。通过艺术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使我国的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结语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我国艺术教育也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艺术教育机构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重视本民族艺术文化教育,从而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的艺术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艺术教育只有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使我国的艺术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苗广娜.浅谈高等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第2篇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对于我们来说有有很多并不陌生的企业―华为、阿里巴巴等,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这些企业在国内外的激烈市场竟争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佳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竟争能力,走出了一条依靠内涵发展为主,推动企业全面进步的新路,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先进典型。他们认识到,企业的管理,光靠规章制度、行政手段是不够的,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并能长久地、牢固地发挥作用,这些企业现在成了行业的排头兵。他们认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巨额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与消费者长久不衰的亲和力。

下面是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考察调研后,对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论断能否成立,我看值得重视。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一套较成功的文化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

二、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口号,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

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种种机制,正式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对于一个5、6个人的公司,很容易形成默契,产生文化就较容易,但一个具有几千名员工的企业,沟通与形成默契只有靠一套制度将每个人联系起来。在成功的因素中,技术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是技术不能成为企业的主宰,这样不易看到市场的变化,容易偏离市场。成功的关键是客户,客户决定一切。客户随时变化的要求就是一种市场信息,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而相应变化。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法,企业的生存需要吸收信息,消化信息,反过来指导行动。

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有了知识还需开发智力。

三、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这也包括我们的企业。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值得重视。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企业文化建设分为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实施和监控三步。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具体步骤:第一,先点(奠基)-明确经营理念,拟定精神层。综合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大环境、小环境、产品和(或)服务的情况,如客户层及其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第二,后线(支撑骨架)-精神层物化成制度并规范员工的行为。调查员工与客户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这是市场调查的延伸与深入,内容主要包括满意度调查,胜任特征测查,员工的选、留与开发标准及流程体系的建立等。第三,最后才是面的建设,包括企业的营销、企业形象和品牌战略的建设,其宗旨是要尽可能的强化感觉效果、特别是视觉效果,有关企业的各种认证设计也要尽可能的一致。

五、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

一个别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能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机可以给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下来。在未来,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谁大谁小,是什么关系?其实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交叉性,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讲。

未来的趋势是二者更紧密地结合,二者都必须追求个性,不断创新。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63-02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要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旅游管理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

“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对旅游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中,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是“以和为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服务管理上从“条规约束”向“无为而治”的转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旅游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应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这样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二、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

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旅游企业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是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

(二)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

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三)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必须结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创造和凸显本地旅游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来实现。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如红色旅游的兴起,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三、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旅游文化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相交织的发展趋势。这种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势必对旅游文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学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化趋势旅游文化学从形式上看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从其研究目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这一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扩大化趋势

一方面,将迅速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把触角伸向旅游活动中的广大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如旅游消费文化学、旅游审美文化学、旅游企业文化学等,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学将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发掘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促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3.科学化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文化研究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之中,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4.学科化趋势

第5篇

>> 网络文化发展繁荣问题研究 关于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浅谈新时期如何传承、发展和繁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企业文化创新相关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现状与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论企业文化创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特色企业文化助推蒲白繁荣振兴 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之案例研究 中日企业文化对比研究之雇佣关系 推进企业与职工文化繁荣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发展作用研究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发展研究 供电企业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探索企业文化之企业音乐 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企业文化发展的阶段和策略研究 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百度百科.企业形象,http:///view/472651.htm

[5] 百度百科.经营观念,http:///view/3062133.htm

[6] 百度百科.企业制度,http:///view/478834.htm

[7] MBA智库百科.创新文化,http:///wiki/%E4%BC%81%E4%B8%9A%E5%88%9B%E6%96%B0%E6%96%87%E5%8C%96

[8] MBA智库百科.企业文化重组,http:///wiki/%E4%BC%81%E4%B8%9A%E6%96%87%E5%8C%96%E9%87%8D%E7%BB%84

[9] 百度百科.事业单位,http:///view/65492.htm#6

[10] 百度百科.品牌文化,http:///view/135721.htm

[11] 百度百科.文化底蕴,http:///view/658086.htm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未来趋势;人本管理;互联网思维

面对信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革命,未来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当前乃至未来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此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对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

对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尚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引起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199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撰文提出,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并从科技创新、文化附加值、审美心理、企业形象力、文化沟通以及企业信誉等诸多方面对未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次年,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水教授又基于管理的全球化视野,勾画了21世纪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等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后,一些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M步的特点,对未来企业文化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有人基于新经济的特点,将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概括为鼓励创新求变、强调速度和效率、大兴学习之风、弘扬团队精神、凸现以人为本、倡导联盟双赢、追求和谐共赢等。有人提出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在传统优良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和谐共生、人文情怀和生态观念的良好结合、国际环境与新战略发展要求的较好适应、与时俱进与创新思维的永久链接等。也有人将和谐企业文化看做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历史阶段。还有一些学者从管理发展史的角度提出,企业管理已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现代管理等为特征的前四代管理,目前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理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人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基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实践,强调了信用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研究的先驱、美国管理学家特雷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则提出了“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将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作为新企业文化的追求目标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下,企业文化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匹配。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精神动力。考察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信息化或称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境地,企业传统的或已有的各种经营管理理念不断被颠覆。

三、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伴随着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巨变,未来企业文化究竟如何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何在?我们不妨提出一些可供讨论和参考的思路。

首先,人本管理必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本管理虽然在过去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已经受到重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一理念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而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伊曼努尔・康德曾经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将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理论虽有区别,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人的发展提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企业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充分尊重人、恢复人的尊严。当然,也有人认为培育共享价值观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但企业的“共享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要把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等结合起来。其实,当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可以说,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如果除掉冷冰的技术,其力量之强大则主要来源于对人性自由最大限度的尊重、对消费者体验最深切的敬畏、对个体创造性最彻底的重视。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组织不仅比传统的科层组织效率更高、市场反应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容易把企业、员工和客户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外,诸如互联网时代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无不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所以有人认为,无时不在的人性光辉才是互联网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繁荣最具本质的力量。

其次,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和改造,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人认为,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新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变化。“平等、参与、分享”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才是所谓互联网精神或者互联网思维的真正意义。能够扎扎实实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贯彻以“平等、参与、分享”为本质的互联网精神,把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公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出:“互联网大潮正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打造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性的组织是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平台化、快捷性和人性化。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各种业务+平台,将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联接了起来。企业对供应商和用户而言不仅是商家,而且是共同迅速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成就供应商的平台,所有资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平台成为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其三,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持续影响人们已达100多年。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创新更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在当今,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则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创新,其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2014年6月,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第7篇

[关键词]美术文化;文化发展;高校油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135-01

高校油画教学是高校艺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绘画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还牵涉学生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而高校油画教学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美术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树立美术多元化教育理念,实现高校油画教学的改革。

一、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趋势对于中国油画产生的影响

从油画融入中国社会以来,无数的绘画人士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促进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不可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从当前中国油画创作发展水平来看,与国际上的油画创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国多数的油画创作者过度在乎规则和传统,出现了绘画封闭和落后的倾向。而当前世界上的油画创作大家都在尝试以自身文化视角去实现油画的改造,一时之间掀起了油画的多元化发展运动。在这样的油画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油画创作者以全新的审美形态去审视,以全新的题材去表现,以更多样化的绘画方式来表达,也使我国油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美术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油画教学,应该正视当前美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积极顺应多元化发展,实现对现有油画教学过程的变革。

二、多元化美术文化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的变革策略

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与行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与文化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对于高校油画教学来讲,更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在当前多元化美术文化背景下,应该积极促进高校油画教学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有独特艺术追求的油画创作人才。具体来讲,在实现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油画多元化发展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原因,我国起初的油画创作受到苏联油画的影响,过多地强调创作的程序化,表现出较强的固定性。但是随着现代油画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传统油画创作的思维已经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画家倾向于以创新的视角去审视油画创作。油画不仅仅需要使用不同色彩去构建美丽的图案,还需要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用于突破传统油画理念,积极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是创作出更有感染力油画作品的关键所在,更是高校油画教育应该树立的基本教学理念。为此,中国高校油画教育教学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工作:一方面,积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油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另外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油画创作作品,在不断提升学生油画创作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油画独特思维的培养。高校油画教育应该积极改变传统油画教育目标,立足当前多元化美术发展趋势,引导油画教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这是开展一切高校油画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油画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决定了实际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传统油画教学过程中,油画教学教师是课程的主导,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节奏去学习油画绘画技巧和理论的,表现出明显的灌输式教学特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处于多元化美术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过程应该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由此形成全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具体来讲,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必要。其一,切实开展在职油画教师的教育工作,引导其积极改变以往主导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其正视新教育形势下师生课堂角色:教师是油画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油画教学的主导。其二,高度重视学生油画创作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关于油画创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得到教师对应的引导,以实现师生互动效率的全面提升。其三,教师应该摆脱油画创作的固定化,当学生在油画创作中表现出全新的方式方法时,应该给予其肯定,由此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三)积极将民间艺术精华融入课程中去

高校油画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促进美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具体体现。简单来讲,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这对于触发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倡导将我国民间艺术精华融入高校油画课程体系中去。这是因为:其一,我国民间艺术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并且能够体现出民族特性,将其融入油画课程中去,可以促进油画艺术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发展;其二,将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融入油画课程中去,技法学生从多个视角去审视艺术创作。如从石窟壁画中去感受油画创作等,可以促进艺术形式的创新,以更加独特的方式表现出其特点来。当然,在将民间艺术融到油画课程的时候,还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其一,本着促进油画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去寻找与油画创作之间存在关联艺术形式,最好彼此之间有着相通点,以保证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介入;其二,在构建教学油画多样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实现与当地民间艺术组织之间的合作,强化与众多艺术团体的交流和沟通,使油画教学内容得以不断充实。

(四)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

高校油画教学,虽然隶属于艺术教学范畴,其关注于学生能否掌握油画创作技巧,但是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精神品格,艺术素养的锻炼。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油画教学一直没有做好的方面:过多地将精力放在学生绘画技法学习上,忽视了在油画教学中的人文科学知识教育,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教育败笔,我们值得去认真反思,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其一,注重情感教育,以分析典型的油画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创作时候的心情,去思考作者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油画呈现出来的精神内容是什么,由此使学生慢慢理解到油画作为艺术表达形式,其依然是人类情感宣泄的重要方式,是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代表,由此对油画教学产生更加大的兴趣;其二,在开展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穿插部分油画大家的言论或者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油画大家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油画创作中去;其三,积极引导学生对油画方面的人文科学知识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去查找关于此方面的信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基础,这对于促进其绘画技巧学习来讲是很重要的。

(五)形成开放式的高校油画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高校油画教学评价多采用的是学分评价机制,简单来讲,以考试的方式去考量高校油画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明显忽视了当前美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应该积极构建开放式的高校油画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开放式的油画创作实践来考量学生的油画人文科学知识,绘画技巧,创新能力等,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综合考量,规避传统成绩为王的教学评价模式。除此之外,在对于学生油画创作能力进行全面评测之后,应该给予开放式的评语,并且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引导其积极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实现学生能够明白自身油画创作学习还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综上所述,美术多元化发展是不可抵挡的趋势,并且已然对油画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调整教学手段,树立正确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实现美术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小锋.从油画的多元化发展角度思考高校油画教学的变革[J].大舞台,2012(9).

[2]陈粤丹.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的新思考[J].大众文艺,2012(15).

[3]赵峰.中国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及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4]李明.推动中国油画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发展思路探究[J].华章,2011,34.

[5]吴厚斌.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J].装饰,2005(2).

[6]董从民.论高等师范油画教学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

第8篇

关键词:世界文化;世界文学;比较文学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正在向世界文化发展,各个民族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发生融合,形成了具有统一性的世界文化。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也逐渐从民族主义文学的壁垒中走出,形成了更加广阔的文学意识,而比较文学也应运而生。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比较文学观的建立,并成为了比较文学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观的建立,为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与手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一、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1、文化形态呈多元化并存融合状态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使世界文化形态出现多元化融合并存的特征。从目前世界文化现状可以看出,现代东方文化已经与传统东方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融合了西方文化中的诸多元素;而现代西方文化与古典西方文化也大有不同,其中渗透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元素。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受古代东方技术的启发而发展,同时东方国家现代化发展又反过来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文明。西方现代诗从我国汤匙中得到启发,改变了英式诗歌的句法与诗法,开创了西方意象派诗篇,而我国的现代诗歌又受西方影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世界文化一直处于多元化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2、民族文化意识加强并建立起全球文化意识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逐渐从欧洲中心逐渐向世界多中心发展,建立起了全球文化意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各民族逐渐融为一体。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3、文化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

世界文化的多元并存特点以及全球化意识的建立,使得东西方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交流与碰撞,使世界文化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研究逐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人类的历史文化研究开始向着宏观总和的方向发展。

二、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世界文学的发展表现在从民族文学主义的狭隘观念逐渐转向了更加广阔、宏观的世界文学观念。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

当前世界文学的发展正处于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学交流活动逐渐向世界性发展,国际性文学组织、团体陆续出现,对于文学创作的视野扩大与思想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的交流与渗透中不断发展,各国对外来文化、文学的接收使得民族文学的圈子得到了扩展。

2、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兴盛与世界诗学的产生

现代文学批评的兴盛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另一特点。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批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批评以及文学―美学批评三个阶段,批评的对象逐渐从作品向读者发生了转变,开始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读者的反应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促进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以及“平行研究”以及“接收研究”的发展,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促进了世界诗学的产生。世界诗学的萌生以及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比较文学观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3、世界文化与文学联系加深

文学的产生受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从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中的各个学科与文学相互影响渗透,使得文学在内容以及形式上都出现了变化,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观建立

1、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相结合

比较文学研究者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并用世界性的眼光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要树立起世界意识,并具有全球性文学观念,倡导比较文学中的世界精神,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方向发展。在建立世界意识的同时,要加强民族意识,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首先要立足于民族文学,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学吸收外来文学中的精华,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比较文学观。

2、文化意识与文学意识相结合

从比较文学的命名可以看出,其研究对象是文学。所以,比较文学观的建立应该以文学为基础,以文学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而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使得文学的研究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因此比较文学的研究要求文学意识与文化意识相结合,以文学意识为主,以文化意识为辅,突出文学性。

3、比较意识与诗学意识相结合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比较,因此有比较并不一定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以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比较文学观的建立需要建立在比较意识之上,而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仅仅作为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同时需要具备诗学意识,总结分析文学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建立起比较文学观。在比较文学观众,比较意识是基础,而诗学意识则是主导思想。

总之,在如今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不断向全球性发展的背景下,比较文学观的建立需要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文学意识与文化意识、比较意识与诗学意识之间相结合,才能建立起适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发展的比较文学观。

参考文献:

[1] 张德明.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论一种比较文学观的建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0(4):110-120.

第9篇

关键词 博物馆 发展趋势 探讨

一、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的几大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赎回主要战略目标的提出,博物馆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博物馆的文化建设就是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大力创造各种精神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教育、休闲等服务。当前,博物馆的发展必须要紧紧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让博物馆在发展中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质,联系实际,大力建设现代博物馆文化,科学的处理好博物馆发展的诸多问题。

(一)把握好博物馆的核心工作

当今的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向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先进的、积极的精神产品,不断的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的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将为民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作为发展方向。将博物馆的指导思想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共同繁荣博物馆的文化事业。最终将博物馆建设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地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

(二)注重政府主导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其收藏、研究及展示文化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文化性和群众性特点,在文化和科教领域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政府对博物馆的扶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因素。博物馆的发展格局要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国有博物馆主导、民办博物馆补充,以多元化的格局让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更加具有生机活力。所以,地方政府部门要重视当地博物馆建设,以博物馆的发展带动文化的发展,提升地区文化形象。另外,通过积极扶持和加强管理两手抓建设,以完善的保障体系引导社会大众和单位团体办好博物馆文化事业,将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全社会的大事来办。

(三)关于博物馆的管理问题

有效的管理才能带动博物馆的发展,才能繁荣博物馆建设事业。要想博物馆能够真正健康的发展下去,相关的管理部门就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防止一些不良作风阻碍博物馆文化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博物馆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一切不利于思想文化健康的精神垃圾和伪科学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四)保护和利用好博物馆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遗产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好相关保护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历史任务。有效保护博物馆是科学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证,对于重要的文物和自然遗产,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应该加强管理,协调好博物馆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必须扩展工作视野,以积极的措施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比如对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遗产我们应该运用鼓励和优惠的手段扶持博物馆的建设发展。

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一)博物馆的陈列以及建筑设计趋势

一方面,博物馆的陈列要秉着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物要按照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进行陈列,在陈列时重视物品形式美观、展览安全、实用性和环保性共存,在保护文物时要坚持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环境技术应用水平与馆内环境质量达标。在陈列工作中要重视文物展览的生动性,通过把握展览的节奏提高观众的参观热情。另一方面,博物馆建筑要重视地方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完美融合,其功能逐渐复合化,使之能够成为一个集图书馆、教育设施、多功能厅等各种文化活动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另外,博物馆的公共交流延伸了其作为艺术宝库的范畴,可以在博物馆设置餐厅、休闲室等便于大众交流的场所。让博物馆展示出更加开放自由的形象,让大众喜欢上博物馆。

(二)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的博物馆要发展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将博物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允许私营企业赞助,并外包博物馆的部分职责,例如让保安公司负责博物馆安保问题,让文化公司负责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等等。并且要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例如和媒体合作加强对外宣传,举办文化研讨会,联手旅游公司以灵活的门票形式吸引参观者。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博物馆,即实现楼宇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自动化、陈列设计智能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学术研究

博物馆负担着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责任,而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博物馆的无形文化遗产。所以,博物馆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保护、保存机制,进一步丰富馆藏文化。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加重视硬件的投入,却忽视了基础研究工作,因此今后应该进一步重视对博物馆学和藏品的研究工作。博物馆学的学科范围很广,包括了美学、历史学、考古学、物理学、化学等等一系列传统学科。将博物馆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学术研究,能够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也要重视新兴学科在博物馆学中的运用,借鉴一切优秀的知识成果,更够不断的丰富博物馆的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元莉.论博物馆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第10篇

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后,导致当前我国社会人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容、文化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隔阂。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其发展的兴衰荣辱,如今承受着来自世界各国家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对此,应该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继续发扬光大。基于此,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为重点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应对姿态和立足的根本,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崛起之路,以期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得到长远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的代表西方的体育文化。这种冲击是各国民族文化强势与弱势相对比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话语权的对峙。在体育文化的领域当中,西方体育的迅速发展,使其体育形态和价值观念逐渐成为了当前全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一定的挤压,甚至已经出现了消失的现象。同样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繁荣,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都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例如,赛龙舟、摔跤、射箭、放风筝、踢毽子、投壶、跳绳、舞龙、蹴鞠、舞狮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当作民族象征,会出现在一些活动或者是仪式上,当成是一种庆祝喜悦的点缀。当然,这也不能够成为我国抵制西方文化的借口,不是想否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不是在否认奥林匹克精神给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进步,而是应该在这种背景下,认清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立场,保持头脑清醒,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正确的选择[1]。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应对姿态

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的文化渗透,必然会对原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态和文化产生影响。20世纪初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东方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程度上的影响[2]。由于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从而拉长了在接受西方文化上的历史进程,促使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起起伏伏,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影响较弱,速度较慢,这充分地显示出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中国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状态中,对此,也将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的编码,整个中华民族都陷入了一种民族文化深深自卑的境遇当中。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就体现得较为明显。我国在对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场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都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食之无味、弃之不甘。有很多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种特定的形态,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体系。很多人总是喜欢拿看西方国家体育文化的眼光看自己国家的民族体育文化,采用西方国家体育文化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这样的狂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目全非,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民族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其包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果,也无形当中决定了其未来长久发展的方向。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保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立足根本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遍布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中国文化历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信息,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说,必须要先认清其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要树立这样的坚定信念,确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坚定其具有较强的普世性。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文化蕴含,并且是有体系的,具有较浓厚的民族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种类繁多,但比较遗憾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受到了地域的限制,很多项目都逐渐消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了[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属于他独特的价值,对此,应该重视其存在的意义,发挥其所长,利用现有的资源,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是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现代体育文化,必须要跟上世界的步伐,并且与世界文化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从而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意义上的创新和继承。而这并不仅限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更是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要符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需求。当前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想要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做好传承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冲突和矛盾通通解决,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扫清道路。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崛起之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在具有民族性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实现世界化,也就是在保障我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渐走向世界的目标。地理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因此,一定会受到地域的限制。这样就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特殊的人文环境,同时,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政府一定要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其地域性的限制。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种类繁多,要将项目发展为大众化的项目,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是令世人瞩目的,但是却缺少了现代体育竞赛的规范化,不便于判定胜负和名次,这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对外传播和发展。因此,如何能够在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能汲取其他民族符合社会发展的因素,做到整体和个别的统一,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只有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研究结论,才能够促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排除各种阻碍,真正实现现代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实现现代化民族文化意义的变迁,对于中国来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够成为在同一个时期发展后变成理想当中的现代化文化和世界性的文化。世界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并且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需要地域环境和时机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是文化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有效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四、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出现了差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应该理清头脑,深入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维护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权和存在权,保护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多元化、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也是全社会人民共同的责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坚持其重要的发展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汲取西方国家文化的优点,戒骄戒躁,集思广益,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万义.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14,(9):41—50.

[2]张世威,张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安全审视———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21—24+27.

[3]白晋湘.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湘西大兴寨苗族抢狮习俗为例[J].体育科学,2015,(8):16—24.

第1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视觉文化;建设

我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曾在十报告中指出,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和传播的手段的创新成为了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而视觉文化便是繁荣文化这个时代的主角,因此它肩负着并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建设,它对推动社会主义的科技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视觉文化重塑

1.1 文化及视觉文化地位

文化是社会群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物质、思想、行为、风俗、艺术、语言、社会关系等。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生活的积累、历史活动的沉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财富以及理想、愿望的积累。

当前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在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中,文化力将愈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国家、民族的文化力和文化传播、文化发展与视觉文化的建设、辐射、输出是密切关联的。当代已经到了摄影照片、电影、电视、云媒体、网络、3D等为主导的视觉文化时代了。具有生动、直观、立体的图像和抽象式的符号成为了视觉文化传播的元素。视觉文化时代通过这些元素向人们迅速传达和表达文化及寓意。如果说以往的文化靠借助文字和报刊等书面文字得以传播的话,视觉时代的文化则以这些科技发展后得到的成果而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的表达方式得到提升。这样的文化不仅走进大众的生活,更能对大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下的视觉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模式的向前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表现。

1.2 视觉传达和视觉文化的关系

视觉传达从英文直译过来的话,就是“视觉领域的设计”。然而,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都与视觉有关。因此,视觉传达这个概念想要清晰的表达出来,就必须设定一个明确的范围:即以视觉为前提而被使用的各种符号,或者说用视觉语言表示出来的内容。这属于狭义的视觉传达。若是从广义上说,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我认为这就是广义的视觉传达。视觉文化的提出是在1913年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把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形式归结为新的“视觉文化”,而首次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视觉文化这个概念涵盖了许多种媒介的形式,从电影到广告,到教育,到科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里传达的资料等。米歇尔则认为视觉文化是一个文化建构的问题,“它是被习得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被自然所给予的,因此我们需要带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包括艺术、技术、媒介的历史,以及社会展示与观众的关系;最后视觉文化必将深入地涉及到人类社会,即伦理、政治、没学、认识论中的看与被看。”

从上面所陈述的概念来看,我认为视觉传达和视觉文化是一个延续性和发展的关系。首先,不论是视觉传达还是视觉文化,它们都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媒介向大众传播和释放信息及寓意。通过这个媒介和载体来达到它们的目的。其次,视觉传达和视觉文化都是通过大众“视觉”性这个方向来接收获取信息。除此之外,从历史演变来看,从视觉传达这个概念的提出致当今现代的视觉文化,经历了去粗存精的时间考验。因此视觉文化延续并发展了仅仅以传播信息这一单项概念的视觉传达。

1.3 视觉文化新内涵

由于视觉文化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它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生成基础。文化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重新整理和理解视觉文化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文明和文化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人们对视觉文化的关注始于中国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这种快速的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视觉冲击已开始成为人们正确和真实评判事物的障碍,这样就注定视觉文化的见识必定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尽管视觉文化并不是牺牲人类发展为代价的,它只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不得不产生的一种障碍。因此,视觉文化在现代意义上是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标志,而不是以单一的存在方式而存在,是建设文明社会为目标的文化形态。

二 中西视觉文化对比

2.1 中西视觉文化研究的形成和发展

在西方,视觉文化源自图像学和文化分析,并与文化研究合流,成为了表征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富有成效的方法。而在半个世纪的文化发展中,视觉文化研究从最初的绘画、雕塑、建筑等类型简单的高雅艺术转向了多元化的艺术设计、新媒体、影视、广告、影像等。在20世纪末终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国内的视觉文化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而在当时也并没有得到关注,而是仅作为教育中的多媒体手段得到关注且并无更多的发展。直至90年代末,由于经济的发展,视觉文化研究在中国才有了新的认识、关注和发展。

2.2 中西视觉文化中的品牌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在中国并没有一个典型的可以作为视觉文化的品牌。这可以说是中国视觉文化产业上的缺口和漏洞。也许门户网站例如阿里巴巴、百度等可以稍许沾边。但是一个可以作为典型例子的如日本的无印良品这样的品牌视觉文化产业在中国确确实实就找不到。无印良品它的品牌个性突出或具有特定的美学意识。它传达给消费者是一种“这样就好”的信息。我们通过无印良品在世界范围内对生活文化、视觉文化做一番思考。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就是“虚无”。它象征着虚无的容器为核心的广告,给受众提供了填充了各种想象的空间,信息传达得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必须遵循概念清晰易解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而可以替换这种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而达到信息传达。也因如此,这样的视觉文化给无印良品这个品牌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这个品牌我们应该了解到视觉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传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三 视觉文化的新发展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觉文化发展是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进行重大变革的。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不断提升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产业,并对此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的作用。

但是在视觉文化的发展中也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图像的泛滥对人们形成了全面包围,视觉文化的真实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现实的出现。在我们过度依赖视觉媒介的时候,人们之间的隔阂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视觉媒介已然已经成为了我们正常交流的屏障了,虽然它也同时在加深着图像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幸福意识,并且成为了一种虚假的幸福幻觉。因此,当代的视觉文化的发展其自身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为人类生存带来了困境。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呢?我想必须经过这样的途径: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审美意识和理性的审美方式,人们对自然趋势的真实视觉,并且建立独立的消费意识,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观的路线。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来促进视觉文化的前进脚步和发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促进自然发展的同时,也力求经济、社会、人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永国. 视觉文化读本[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第12篇

一是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内涵及构成。会计文化是会计实践活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会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是文化学的一个边缘学科。中国特色会计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在长期会计改革实践和会计开放实践中形成并顺应会计学科、会计职业及其他社会领域发展趋势的,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的会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的总和。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构成可以从三方面分析:一为会计物质文化――为了满足会计实践活动、提高会计成果开发和利用水平需要而创造的文化,比如专门用于会计工作的工具、设施等物质因素。二为会计精神文化――为了满足会计从业人员情感、归属、尊重的需要,以及参与会计活动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既包括形成理论体系的会计理论等意识形态,也包括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的会计习惯、会计思想、会计思维、会计哲学、会计著作、会计人员的德行、信仰、情操等。三为会计规范文化――为了协调会计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而创造的文化,如会计组织、会计法律、会计制度、会计道德、会计教育等。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现实意义。(1)提高会计文化软实力,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有利于提高会计文化软实力,扩大会计文化的影响范围。会计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同步发展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规范文化,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力。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会计趋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的会计发展离不开世界的会计发展,世界的会计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会计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将大幅度提高我国会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满足国内改革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需要。(2)同步推进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国际化与国际会计文化中国化。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一方面是要充分挖掘和开发传统智慧,另一方面是与现代文明紧密联系起来,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有利于将中国的会计文化与世界的会计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会计文化与其他文化实现和谐发展。(3)培养会计文化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会计从业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会对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产生影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从业环境的差别,会计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千差万别,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需要依托教育,但会计文化并不是完全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熏陶,一种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熏陶。在一种优秀的会计文化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价值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将对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和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还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职业的优势,提高会计水平,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最终服务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4)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推动会计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的发展也进入了转型时期,会计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发展其他亚文化对于推动全面发展的意义,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强国战略,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建设。

三是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现状。(1)会计物质文化层面。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会计物质文化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工资待遇提高,会计工作的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引入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会计物质文化条件还比较落后,还不具备在所有领域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的发展。(2)会计精神文化层面。会计精神文化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色彩,同时也是不同会计体制的反映,对会计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会计技术、知识的轻视,直接导致在会计文化塑造过程中扭曲了原本的文化内涵。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会计从业人员所处环境的变迁、知识水平的差异,再加上我国对优秀会计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不到位,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与理想的价值取向不一致,会计信仰的缺失,带来了诸如做假账、挪用公款等一系列违背道德和法律的问题。(3)会计规范文化层面。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决定了会计行业必须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成文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会计实践活动,但在施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各种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执行、监督、管理受到人们的质疑。会计法律制度与规范的设计初衷不应该是惩戒违反者,而应该是对会计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监督,侧重过程的管理。通用的会计法律制度与规范还没有充分考虑行业、时效等一些与会计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因素,现实的会计管理需要与现有的会计法律制度和规范出现脱节。

四是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发展路径选择。(1)实践特色。会计文化是依靠与会计相关的所有人员在“实践―理论―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系统中塑造和发扬的,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必须充分重视会计从业人员,肯定他们在会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会计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不能固守某种理论教条或固有模式,也不能固化某种与会计文化相关的具体制度,这样只能导致落后。不能直接将国外的会计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套用到我国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应该结合当前的国情,考虑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发展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实践特色。(2)理论特色。我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发展什么样的会计文化,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是会计文化理论研究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现有会计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会计文化的课题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活动等,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术理论研究氛围。一方面是要挖掘现有会计文化的潜力,形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是要吸收国外先进的会计文化,经过创新和改造,形成新的理论,并指导会计实践活动。在会计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以优秀的会计文化成果塑造人和鼓舞人,从不同层面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文化理论,为更高层次的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3)民族特色。我国众多的民族造就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历史的财富不能抛弃,在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民族特色,这是会计文化走出国门和长远发展的必备特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以往的发展中,过分强调所谓的国际趋同,在会计方法、会计技术等方面向国际标准接轨,却忽视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在会计理论方面,过多引用国外的成果,造成民族特色的丢失,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过多吸收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形成较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就必须重视改革和创新,将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会计文化中去。同时使具有民族特色的会计文化在与其他会计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性,从而获得较强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4)时代特色。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新形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会计文化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新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结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等新理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推进会计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改革与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必须将改革和创新放在首位。当前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目标是赶上国际会计文化发展的潮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争取引领世界会计文化发展的潮流,这是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彰显时代特色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多民族文化的会计发展史研究――以云南为例》(编号:2014YJY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