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时间:2023-06-06 09:0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第1篇

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是有信任的。可是现在,我再也不相信了。

大家都说,网络是不可信的。我以前还不相信。可是现在我信了。他们变着法来骗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人。先给你们一些甜头,然后就变着法来套你的钱,可我们还是傻乎乎的迎上去,就为了那一点甜头。

或许是这个社会都觉得我们小孩子好骗吧。我算认清了这个社会。再也不会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有信任存在。

一个人该有多无耻,才会这样去赚昧心钱。我受不了这一个个的欺骗。我该怎样在这个人心狡诈的社会里生存下去。

或许我就不应该这么纯洁,用着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受不了这一次次的欺骗。只想说,。

这个社会,我算看透了,一个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要努力把自己的社会观锻炼起来,让那些想骗我的人都去见鬼去吧。

第2篇

执政党在十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正当其时。是时候树立这样一种崭新的政绩观了。我们宁愿步子慢一点,成绩单逊色一点,也不要一个山秃河枯,天霾地毒,唯经济一枝独秀的国家。惊艳是给人家看的,只有在这个国家生活的真实感受关乎自己。

但是,如果把“美丽中国”的概念仅仅拘囿在生态上,有失狭窄。美丽不只是山青、水绿、天蓝、地沃,更是一种“和谐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当下的中国,飞速发展背后交织的矛盾,不仅仅存在于人与环境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让人与人之间敌意超过合作;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让人与人之间提防超过信任;不安全感的泛滥让人与人之间漠视超过温情;公民训练的缺位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时偏激超过理性。

民众与政府之间,亦有不和谐音。公权力的傲慢与不透明让政府公信力渐失,由于这种不信任,人们恨不得把自己变成通才专家。不相信匪徒周克华真被击毙了?把自己变成刑侦专家吧;不相信PX项目对健康没有危害?把自己变成环保专家吧;不相信政府公布的PM2.5数据?架台机器自己测吧。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不相信能通过法治的渠道解决问题?上街诉诸暴力吧。

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社会新闻,比如,扶起跌倒老人反惹官司,于是,律师建议人们在扶老人之前先拍照或者请旁人作证。当然,这里确实存在“人咬狗才算新闻”的选择性视角,但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美丽国度的样子,这是一个失范社会的写照。

美丽中国。一个不均贫富,但却和谐共生的中国。一个民众和政府之间勉力合作,民众与民众之间流淌着温暖、信任和爱的中国——诗意的愿景,需要实实在在的路途去实现。可以想见,未来数年,这四个字将成为各地政府施政中的关键词。期望不要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如果以此为口号掀起的只不过是一场“形象工程”大战,那将是灾难。

(摘自《经济观察报》)

第3篇

生活里到处充满美,它就在你双眸闪动的春光里,就在你手中擎起的秋叶里,就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悟里,而道德美是追求人生美的最高境界。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常听人说起,对于我们孩童时代的生活氛围是多么的向往!那时候每家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小偷的来访。而现如今,我们装上了防盗门、防盗窗,可还是担心江洋大盗用高科技手段破门而入。以往人与人之间,互相不设防,心与心之间都可以坦诚交流。而今,据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度进一步下降,人际关系不信任进一步扩大。那么在法制更加健全的今天,为什么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戒备状态?——是道德的滑坡导致了社会信任度的下降。刚发生不久的上海复旦大学的铊中毒事件,反映出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同样缺乏道德的约束。

由此看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社会需要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的氛围,而我们每一个人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那么作为一名烟草人, 应该怎样做一名有道德的员工呢?

关心企业,就是对对企业有深厚感情,摆正自己与企业的位置,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认识到企烟草益就是自己的利益,烟草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把本职工作的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转专一行,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要有一颗为行业,为客户尽心尽力服务的心。用规范的服务引导客户,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动客户

我们处于每一个岗位的烟草人,必须树立一种责任观念,做这项工作不仅是要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行业和社会负责。我们要养成自省的精神,在每一天的工作之后,扪心自问,今天在和客户或是自己的管理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在没有按照规范程序去执行,有没有行为或言语方面的不妥当,使客户造成误解。如果找到一些问题,那么明天的工作对这方面欠缺该怎样去弥补,该按怎样的方式去执行,日积月累,我们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和客户的信任度会越来越高,会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强化人与人的信任关系,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道德品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那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道德之美吗?道德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道德产生美丽,道德给生命带来温暖,道德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同在。愿美德充满人间!

第4篇

在日常生活中,诚信,无非是讲信用!但是,在现代社会人群中,很难找到它的身影。就说昨天,我的大舅请客,说好了让我决定去哪吃饭,而当我说出要去的地方时,他却用种种理由搪塞,结果,还是去了别的地方;

古人说得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现代社会这种不诚信的表现是十分令人可气的,那些不讲信义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毫无察觉地或毫无羞耻地丢掉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诚信。设想,说话不算数,人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情义可讲?那还要交朋友干什么呢?

请记住,不讲信义,不但会减少别人对你的信任感,最终使别人不再相信你,甚至对你感到厌恶、仇恨,不再与你交往,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差,最后自食其果害了自己。

刘基在他的名著《郁离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商在过河时因触礁翻船,他在水中大声呼喊:“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一个善良的渔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只给了80两,渔夫指责富商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夫太贪婪。第二天,富商仍坐船过河,不巧又翻进了水里,富商仍旧在水中喊:“谁能救我上岸,我给他100两金子。”曾经救过它的渔夫告诉周围的人这个富商言而无信,结果没人救富商,他淹死了。

由此看来,不讲信义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千金一偌”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优秀品质,我们能把这种优良传统丢掉?

如何培养诚信这种品德呢?关键还是得从“小时小事”做起,如:小时候向朋友或同学借本漫画书,说好明天就还,那你就必须在明天把书还回去,这并不仅是一本漫画书的问题,你可能不知道,当另一个要借这本书的人按时拿到自己退还的书时,会有多高兴!而当别人对你不讲信义时,你又会有多失望?所以说,要拥有诚信,首先得要能考虑到他人,替人着想。

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让我们争做诚信人,多做诚信事吧,让社会都充满诚信!

第5篇

真诚是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偶尔溅起的一朵浪花,它点缀了无垠的大海的神秘色彩;

真诚是路两边碧绿色的草地的七色小花,一览无余的草地增添了一种平凡,勇敢的无

名小花;真诚更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而把他们紧密相连的一条线,我们用真诚—线

把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欺骗取代下来,转化为真诚,信任。让这一条线化为灯芯点燃

社会的灯火,照亮每一处黑暗,让社会变得和谐,温暖起来,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

这条线,不要让它消失!

漆黑的夜空,被乌云隐藏起来的月亮,不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想,星星应该睡

了,因为它没有拉起嘴角,裂开笑容地陪我们玩耍,没有累了之后,陪我们一起进入

梦乡。风早已把落地的枯叶又卷了起来,带着他们漫天飞舞。东方那边的天空刹那闪

了一下,划过银白色的闪电“隆隆隆……”一道雷电在远处劈了下去“哗哗哗……”

终于,雨开始下了,而我依然在等那个熟悉的身影,等着她真诚的目光再次降临在我

身上。

妈妈说,人与人之间存在有欺骗,不可轻易信人,因为他们都存在有黑暗的一面。

我没听,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给了一个在大街上乞讨的女孩,那女孩穿的破破烂的,头发凌乱的披散着,瘦弱的身躯透带有一种坚强,脸色很苍白,唇的颜色是紫色的凄凉,而那双大大的灵动眼睛一直不安的瞄来瞄去。

一开始,我也没信,也以为只是街头骗子,我不满地朝那骗子哼了一声,还鄙夷地看了她一眼,就你还想骗我,窗户都没有一个。

我刚抬脚步想走,却无意中触碰到她真诚、无助和无奈的目光,不由地愣住了,她那双清澈的眼睛里蕴含了真诚、无助和无奈。她那双大大的眼睛紧紧地耵着我,眼眶里满是晶莹剔透泪水,沾湿了她黑黑的长睫毛,随即她快速的低下头,一刹那,我懂了,小女孩的自尊不允许她用泪水来博得我们的同情和信任,她不屑这一些,她要的是用真诚换取的信任和帮助。

第6篇

我认为——距离带给人们的最终只能是亲情的生疏,友情的淡漠,爱情的分裂。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这是许多为即将外出求学或谋职的儿女们操劳的父母在离别前的担忧,担心儿女出门在外冻着、饿着、临行前竭尽所能的为儿女准备齐全所需用品,然后,在车站相互拥抱,挥泪告别……

漂泊在外伊始,会日思夜想想要回家,想要见爸爸,妈妈,会经常打电话向爸爸妈妈诉苦……

时间一天天的划过,一月……一年……从刚开始迫不及待的回家,慢慢……慢慢的变为了能不回尽可能不回,从当时的一天一通电话,逐渐成为了只要爸妈不打电话,自己便不再会主动嘘寒问暖,甚至还经常会挂断那通“热线”。

亲情,在距离中生疏。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彼此,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这是两个要好的朋友在分别前对彼此的承诺。因为一方父母工作的变动,两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居两地,临别前,她们两个约好要经常给对方写信,通过寄信的方式传递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女孩搬走了……

之后的几个月,两个好朋友就互相写信,在信中表达着对彼此的思念,一封又一封……

可是,渐渐地,两个女孩都长大了,信却不再出现……

友情,在距离中淡漠。

他们的爱情如火如荼,可是,却不得不面临天南地北的职业选择,是选择牺牲一方而获得两人生活在一起呢?还是选择各自的前途但并不丢失爱情,只是在空间上插入了一段距离?最终,怀着对彼此的信任,对他们之间爱情的信任,两人选择了各自的前途。他们相信爱情的力量足以抵消空间上的距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由于长期分离两地,再加上工作的不顺心,两人慢慢对彼此有了意见,责怪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从而,两人间的争吵渐渐多起来,不多久,便有一方提出分手,原因是因为两人之间出现了距离,是爱情上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爱情,在距离中分裂。

想想看,我们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而且是以群居为主的。只有处在一个群体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建立起来。再者,就“感情”一词来剖析,“感情”是指人类的一些诸如“感谢之情、感激之情、感恩之情”等的情感,那么,这些情感从何而来呢?我想:无不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吧?

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了一段长长的空间距离,再伴随着时间的增长……

便生疏了,亲情;

淡漠了,友情;

分裂了,爱情。

最终爱,埋葬在了距离中……

第7篇

关键词:积极情绪;人际信任;影响

积极情绪是一种充满正能量和具有正效价的情绪。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增强个人资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人际信任是人们合作的基础,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灵契约,但是人际信任极易受到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关于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存在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认为情绪对人际信任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体往往会因情绪状态直接将情绪信息附加到社会判断上。另一种认为个体的认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起着调节的作用。本文从不相关情景与相关情景两个方向分别研究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一、不相关情景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影响自身的情绪,情绪影片、音乐、情绪图片和故事情节等都可导致不相关情景情绪的诱发。本文通过实验来研究不相关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探讨其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目标线索依赖性。

(一)研究方法

抽取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学生若干名,要求此前从未参加类似的研究。采用情绪诱发程序,即直接书写任务书的方法。任务书上需要描述自己生活中感到快乐或愤怒的几件小事,程度上能够使别人感同身受,从而引导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以日常的一天生活作为中性条件。

(二)研究结果

收回情绪诱发书写的任务书,对书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级,分为一到五级。结果发现,快乐书写任务书诱发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中性书写任务书诱发的积极情绪,愤怒书写任务书诱发的消极情绪显著高于中性书写任务书诱发的消极情绪,这显示书写任务书对不相关情境下的情绪诱发非常有效。

(三)结果分析

在不相关情境下,目标线索制约着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且熟悉受信者的信任度更容易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这完全符合情绪对信任的判断受到目标信息的影响的观点。此实验反映出个体的认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有调节作用,在没有可依赖目标的积极情绪下,陌生受信者的信任不受积极情绪的任何影响。

二、相关情景积极情绪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关情景下的情绪状态呈现出积极或消极的特征,并且还附带着信任与不信任的线索,因此相关情景是一种与信任有关的情绪诱景。现如今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均是在不相关情境下研究的,而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还未有研究。因此此次实验通过情绪诱发手段诱发消极、积极、中性三种情绪,来研究相关情景积极情绪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抽取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学生若干名,要求此前从未参加类似的研究。本实验主要通过五次不同回报的投资交易诱发的情绪进行情绪评定,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无回报、高回报和无反馈,评定等级依旧分为五级来评定。

(二)研究结果

数据结果显示,低回报诱发的消极情绪显著高于无反馈诱发的消极情绪,高回报诱发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无反馈诱发的积极情绪。这说明在相关情境下,证券交易回报的实验效果显著。从被试投资额的差异和被试直接报告信任水平的差异两方面分析,中性和消极情绪条件下的被试投资额总是低于积极情绪下的,而受信者的熟悉程度则影响着被试直接报告的信任度。对于积极情绪下熟悉的受信者,直接报告信任度与中性、消极情绪下的没有差别;而对于陌生的受信者,中性和消极情绪条件下的直接报告信任度低于积极情绪下。

(三)结果讨论

不难发现,情景线索一直制约着相关情景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且在积极情绪下,作为可利用信任线索的情景线索能提高对陌生受信者的信任程度。同时也可以表明,相关情景消极情绪对人际信任没有影响。

三、结语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目标线索和情景线索是限制积极情绪对人与人之间信赖作用的两大因素。研究得到两种情况:不相关情境下,目标线索单方面限制积极情绪对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作用;相关情境下,目标线索和情景线索两方面限制积极情绪对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作用,并且积极情绪可明显增强对熟悉或陌生受信者的信任度。但是本次研究并未对目标线索和情景线索如何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因此需要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生涯成熟度与积极情绪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6(03).

[2] 代琨琦,许远理.积极情绪与推理的关系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

[3] 蒋军,陈雪飞,陈安涛.积极情绪对视觉注意的调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05).

第8篇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诚信。有了诚信这座桥梁,人们才有交流的基础,才能跨越距离的鸿沟。

《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里的林海音,不在乎别人称呼秀贞是疯子,相信秀贞是一个好人,就是她对人的信任才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会懂得去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信任是她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她在帮助秀贞找小桂子时不惜牺牲妈妈的金镯子,来给她当盘缠;在出发找妞儿的时候,不管雨点怎么拍打她,都打不退她前行的脚步;在护送小桂子和秀贞的时候不顾路泥泞不堪,风雨阻挡,最终自己得了重感冒……

她生活的点滴,却震撼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心灵,也滋养了我们精神的生命。诚信,也是一种习惯,一种人为道德。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这句话是这本书的真正含义,也是林海音的真实写照。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虚伪则是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一条深深的沟壑。你若是真诚,你就会获得友情,信任和关爱;你若是虚伪,你就会失去人们的理解,离群所居。张健聪是我非常要好的同学。有一次放学,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妈妈来接我时也给我带了一把雨伞。我和张健聪有说有笑的走到楼梯口,妈妈递给了我雨伞,我二话不说拿着雨伞冲到已经在雨里淋得张健聪面前,急切地说:“张健聪,这把雨伞你拿着吧,我和妈妈拼一把。”张健聪不好意思接受,婉言谢绝。我们相互推让着。我的一再坚持,他拗不过我,只好拿着了。望着他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我喜笑颜开。在期末大考的前一天发生的事情,我还记忆犹新。那天,由于学期结束,同学们个个大包小包的把抽屉里的物品运回家中。当时,我装满了书包和一大袋子,累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是领队,又要拿班牌,这真是雪上加霜,严重的超负荷。刚走出校门口,走在我后面的张健聪凑上来,热心地说:“柯放,我帮你拎吧。”我不好意思,委婉地说:“不用了,谢谢!”可是他趁我不留神的时候,一把从我手里抢走了那只重重的口袋。我如释重负,步伐一下子轻快了许多。到了接送点,满头大汗的他把口袋递给了我。此时的我无语言表,望着他远去的愈来愈模糊的背影。此刻我用心感受到了以诚相待真正含义。

我们只有以诚相待,坦诚相对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才能更和谐,世界才能更美好。

504班柯放

五年级:柯放

第9篇

近日一个叫做小黄鸡的聊天工具走红网络,时尚的聊天对白,搞笑和雷人的话语,让网络一时间铺天盖地兴起“黄鸡风潮”,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应用程序,但很多人在和小黄鸡交流后竟然认为不需要朋友,甚至不需要男女朋友。而在小黄鸡迅速走红的背后所引发的心理需求也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2012年调查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为24亿人,仅亚洲用户就达到11亿人,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有5.65亿人,每秒钟又会新增八个用户,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了全球任意一个国家。有人说,小黄鸡走红是必然,因为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冷漠,对他人的不信任,让社会各种各样的孤独的人、寂寞的人、找不到未来的人都涌向了网络,在网络中用各种方式打发自己的寂寞,但网络世界的沟通真能代替真实的人际沟通吗?

我们都知道,小时候妈妈都给我们讲睡前故事,随着连环画的诞生,讲故事的时间没有了,电话的诞生也让我们很多人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看似我们的交往和交流更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但也失去了很多。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调查发现,在400名被调查的人员当中,有25%的人报告说,他们在网络在线的时间减少了他们与家人和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时间,而网络中无法反映非语言的交流线索,以及身体接触等一系列的信息,除去一些简单的表情符号,网络的沟通还是容易被别人误解的,尽管人们觉得是自己在玩笑,但是在网络中,还是会常常引发误会造成严重后果。看来,互联网的作用还真的是要一分为二,个体化的游戏更让人沉溺其中,造成与人隔绝,我们人类的进化历史表明,我们人还是需要真实的相互关系,生活中应该是充满了傻笑、微笑、相互依偎和畅谈交流的场景,这样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实而更亲近。

小黄鸡的快言快语让很多年轻人自己的愤怒情绪有一个出口宣泄,但是宣泄完了真的就解决问题了吗?美国学者克雷格·安德森曾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玩暴力游戏的儿童,在和伴侣相处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倾向,与老师争执,喜欢打群架,无论是同伴、老师还是家长的报告都会显示出这一情况的普遍性,研究的结论也表明,过多地接触到一些不良的语言环境和引导,更会促进其模仿和学习的能力。小黄鸡不仅缓解了我们寂寞的内心,同时犀利搞笑雷人的话语其实也影响着很多人,这样的不文明用语以及内在的低俗内容会影响更多的网民以及青少年,而我们也呼唤更完善的媒体教育,能够让我们全民接触到更健康的网络环境和更积极的网络软件的使用当中去。

研究让我们警醒,网络的交流并不能让我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更疏远、更冷漠,我觉得小黄鸡给予的警示是有一些的,也是要大家更好地和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建立更紧密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大家的心灵更健康,生活充满幸福和愉悦。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申喆(1987-),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周策(196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诊断及辅导研究”(项目编号:2006sk07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01-02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因此,社会网络分析被看做是关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1]它视整个社会结构为一个网络,人可以用“节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线段”表示。社会网有两种:一种叫做自我中心社会网,另一种叫做整体社会网。[2]自我中心社会网有一个核心人物,能够说明个人所受到的社会支持,但不能较好地描述整个社会结构。而整体社会网则反之,对于网络结构能够很好的解释,因而在心理学中被逐渐引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跨学科的新视角,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测量法为社会网络分析奠定了计量基础。社会测量法以问卷题目的设定,人们之间肯定或否定的选择,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数据可采用矩阵表、社群图、指数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然而社会测量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其揭示的人际关系结构,只是凭人的主观选择和情绪倾向来描述人际关系结构,而不能揭示人们相互作用做出某种选择的实际动机,也不能反映主观选择和客观选择之间的差别。[3]到此,社会网络分析法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孕育而生,尤其是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的开发,使得对人际关系的测量抛开了繁琐的数学计算,使得社会网络分析法广泛运用于相关学科。

在人际关系研究中,通过常用的密度分析、中心性分析、小团体分析等测量指标,将人际关系以量化的方式展现,为实证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密度是指网络中节点连接的紧密程度,节点间连线越多,表示密度越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密度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表示密度越大,联系越紧密。

常用的中心性测量指标有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两种。程度中心性表明一个人在人际网络中所处位置重要性的高低,程度中心性最高者表明其是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中介中心性是评价一个人在人际网络中充当媒介作用的价值,中介中心性最高者表明其在网络中起到沟通桥梁作用的价值最大,沟通的信息大多经过此人才能得以传播。

小团体是指联系紧密的一群人形成的派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出网络中有多少小团体的存在,每个小团体又由哪些人组成。

一、研究现状

1.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性研究

对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性研究体现在对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划分上,依据不同的属性,可划分出不同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的量化分析提供可能。

Krackhardt(1992)将人在社会中的网络结构划分为:情感网、咨询网、情报网。情感网表明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咨询网表明个人遇到困难向别人求助的情况,情报网表明个人获取信息的通道。罗家德(2010)研究结果指出,除此三种网络结构外,还应包括信任网,反应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

在具体应用上,依据Krackhardt网络结构划分而设计的问卷,黄翠银、任秋丽、罗苗(2010)为了新手班主任管理班级,对高中某班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情感网的程度中心性分析,发现了该班在情感交流中的核心成员及边缘人物,通过情报网的中介中心性分析,发现了该班传递信息的中介者。闫云星(2009)则探讨了图书馆某部门14名员工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网络图和中心性分析,发现了该部门的核心人物和中介者。

Treadwell(1993)将人的关系网络分为心理、集体、个体与理想四个象限,由此设计了社会网络调查表(the social networks inventory,简称为SNI),包括五套表格,前四套对应上述四个象限,最后一套由主试填写,根据前四套问卷,主试描绘出被试人际关系方格图,因此简明形象的展示了被试人际关系状况。SNI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并且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处理从而反映多种关系,因此,不失为研究社会网络的一种好工具。[4]

郑思明、阳志平、程利国(2003)将五套表格翻译为中文,并作了一些修订,增加了一些条目,对大学生、高中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集体象限规模大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个体象限规模高于大学生。在心理象限和理想象限排在首位的关系类型是现在的朋友,在集体象限和个体象限中则是现在的班级和现在的同学。在亲密度方面,大学生高于高中生、女生高于男生。

张晓玲(2011)将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分为生活关系网络和学习关系网络。研究发现,生活关系网络和学习关系网络显著相关,生活关系融洽能促进大学生学业关系改善。

2.人际关系网络的关联性研究

第11篇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在今天的中国,诚信友爱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尤为重要。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尽管诚信友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友爱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在催生着实用主义哲学、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形成。我们屡屡可以看到与诚信友爱背道而驰的种种现象的报道:“讨饭专业万元户”利用人们的善良,“讨饭致富、事后享受”;贫困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人间蒸发,而不对资助人履行承诺;机动车肇事之后见死不救扬长而去;以及许多地方出现了虚假传销、毒大米、毒奶粉事件......一幕一幕,都让人心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日益加深,形成了可怕的社会道德冷漠症,诚信友爱似乎已经成为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

因此,在全社会培育诚信友爱道德风尚,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培育诚信友爱道德风尚,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是礼仪之邦,悠久的文化历史蕴涵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核心价值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优秀内核,鼓励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育诚信友爱道德风尚,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治建设。法律是对合法权益最有力的保障,只有人们的权利能够得到承认并切实得到保障,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要按照建设诚信社会的要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诚信规范,特别要重视政府的诚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培育诚信友爱道德风尚,必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友爱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培育有赖于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培育诚信友爱道德风尚,必须努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在学校、单位、街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诚信友爱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是财富的共识和理念,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尽管当前我们在诚信友爱方面暂时还有差距,但只要大力倡导,多管齐下,教育与规范并重,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易到难,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一定能逐步形成诚实友爱的社会风气,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仁爱 和谐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学、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产物,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有的还产生了强烈的受挫感。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压抑、人际关系和谐度和人际关系压力是导致自杀的三大因素。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学会人际关系的适应与和谐?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另有调查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青年时期才有强烈的渴望被理解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要学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孔子的“仁爱”思想入手探析大学生应如何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析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爱”是由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提出的。“仁”即仁爱,是孔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精华。从结构上看,“仁”由“人”和“二”组成,其本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孔子的“仁爱”思想有两层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是爱人。“爱人”是仁爱的本质内涵,它也包括两层含义:“爱亲”和“爱众”。“爱亲”指的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爱众”是对“爱亲”的提升,意为要把爱亲之情推广到周围的朋友和更多的人。“爱人”由“爱亲”而推至“爱众”体现了一种差等的爱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变化。这是“仁”由“爱亲”而推及“泛爱众”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升华。[1]二是忠恕之道。“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合在一起,强调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即要学会宽容,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尊重和体谅他人。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同情、爱护和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这种提倡爱人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具体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人际和谐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十报告中指出:必须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交往。”[3]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受他人影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是人们丰富和扩展自身的主要途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开拓思维,开发智力。此外,每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与别人的比较中获得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增强自信心,塑造完美人格。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造成的。”很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由于认识、情感及行为的偏差引起的,这种偏差给他们带来忧愁、孤独、苦恼等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科学研究也证明,调整心情的最好方法就是找自己知心的朋友倾述和沟通,在交流中两个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会慢慢达到一致,不良情绪得以化解,生理和心理获得满足。因此,人际关系越和谐,情绪就会越积极、生活态度也就会越乐观,精神生活就越丰富,身心也就越健康。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学业和未来事业的成功。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为自己构建深厚的友谊基础,获得周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了与他人的交往,就不能摆正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不能明确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个人潜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积极的人际交往才能让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在充分施展自己学业和未来事业才能的同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以孔子的“仁爱”思想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仁爱”与人际和谐都是涉及人际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人际和谐是人际关系的目标和理想境界,而“仁爱”是人际关系走向和谐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人际和谐的达成必须以讲求“仁爱”为前提;而讲求“仁爱”,又能保证具有不同爱好和利益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原则规范和谐相处。具体而言,二者的关系如下:

1.“仁爱”思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仁爱”思想中的“爱人”所体现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其实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总的精神。[4]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互相关爱,这种爱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之间,而且要推广到周围的其他人,即要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性格上属于“自我中心型”,凡事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包容心,且对别人的反应过于敏感,也不懂真正的交友原则,缺少和周围人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总觉得难以和其他同学成为朋友,对友谊失去信任。如果大学生能将“仁爱”思想中的“爱人”原则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自然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真正的友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愉快顺利地完成学业。

2.“仁爱”思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仁爱”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强调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正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方法,是人际关系顺利进行的桥梁。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呢?墨子认为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造成的,即大家都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那么,如何解决呢?孔子提出两种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些思想都是仁爱思想的精华,也是儒家道德修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把它们概括为“忠恕”,即要求在人与人交往时做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及量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5]因为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能包容一切,宽恕待人。虽然生活中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性别、身份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但每个人的人格是生而平等的,学会将“仁爱”思想中的“忠恕”之道运用于人际交往中,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懂得心理换位,才能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和谐其实就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和文化”历史的传统国家,“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也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拥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个性成熟,能较好地理解别人,包容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具有给人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同周围的人有良好融洽的关系。这些特征与“仁爱”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际和谐表现于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包容、理解和关爱的融洽关系,其实就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仁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能做到以仁爱之心相互对待,从而建立起人们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唯有以“仁爱”思想作为理论和行动的指导,人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

当前,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矛盾的复杂性,人际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仁爱”强调以爱人之心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包容人与人的差异,在尊重和体谅中积极寻求人与人的和谐。对大学生而言,只要能将“仁爱”思想贯穿在人际交往中,活学活用,人际和谐将不再是难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必将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卢黎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