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

时间:2023-06-06 09:00: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篮球的培养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篮球的培养目标

第1篇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职体育;篮球教学;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淡化传统的体育技能教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需要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篮球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积极优化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高职篮球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

基于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对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将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界定的太死板,那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化差异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所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篮球教学需要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化、统一化的篮球教学形式,制定富有层次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适应性,让篮球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同一堂篮球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篮球兴趣、身体素质、篮球基础等多个层面,高职体育教师只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点,不至于游离在篮球教学体系之外,进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情感

高职篮球教学的目标,一方面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树立起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还在于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价值与魅力,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实需要,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以便在实施篮球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在高职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高职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内容体系的限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如花式篮球、街球等内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保持篮球课程的学习热情。其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灵活性、自主性的篮球教学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避免篮球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标准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再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善于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理,尽量让教学内容趣味化、娱乐化,增强高职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快乐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的热身环节,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的做热身操,必要时也可以对热身操进行适当转化,开发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热身的篮球小游戏,让学生在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下开展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又可以缓解单一教学与训练模式下的枯燥与乏味,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篮球运动。

三、提高篮球教学开放性、参与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体育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对篮球运动和体育健身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制定篮球教学方案时,要敢于打破教材和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保证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运动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例如,封闭式、灌输式的篮球教学形式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与动力,所以高职篮球教师可以适时导入一些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篮球游戏,或者组织“三对三”、“打擂台”等对抗教学项目,在“以赛代练”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往往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贴近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求,要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篮球教学的重点,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对篮球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4.

[2]郑军,余卫平.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第2篇

摘 要 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推动了专业改革,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成立运动系以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发展。本次改革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成效体现在专业人数成倍增长、运动成绩硕果累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但在与专业队结合方面须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环境变化的驱动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办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共有一套师资,其生源主要以运动员为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羽毛球、武术等各个中心,而每年专业人数极不稳定,一般维持一个行政建制班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分度不大。

面对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结合专业队教练员、队员学生、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于2015年成立运动系,将原属于体育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归属运动系,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与探索。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为运动训练领域培训运用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开设了篮球、足球与网球三个项目。从调整的实效看,按篮球、足球、网球三个项目,开设了4个行政班级,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课程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多个运动项目学生混班上课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与训练、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分方向核心课程分别有技能课程、裁判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三)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总学时2992,其中实践教学66.92%,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外,包括教练员岗位能力、模拟教学指导、比赛指导、见习、仿真实习、赛事组织与策划、毕业技能指导、运动防护、临场裁判、临场裁判实习等实训环节。此外,还开设了第二、第三课程,主要包括各种讲座,篮球社团活动、学生早训,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教练员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定位清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清晰,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的40余人,增长为130余人,并且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课程统一,有利于专业方向调整。

(二)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专业采用“学、产、研、训、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以使得其对专业产生持续的兴趣爱好。招生优选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内外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生在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2016年湖南省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其它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第一是就业率高,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学生就业待遇好,其就业单位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部分优秀学生被电信、移动等单位聘用,大部分毕业生月薪超过3500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聘用。

四、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队结合,强化学生技能。

专业队顶级的教练员团队,为专业办学提供“德技双馨”的师资,湖南省网球队与女子足球队等位于院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教练员队伍,具有卓越的实训条件,湖南省羽毛球中心与网球中心等场地硬件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得到锤炼,裁判与执教水平可以直观感受与体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二)专业运动员学生与其它渠道生源培养手段的选择

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进入该专业,具有多年的运动训练经历,运动技能特别突出,应强化理论学习与执教、裁判等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与课时可缩减;其它渠道生源运动技能不是特别突出,文化基础较好,加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执教与裁判水平。因此,对两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细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3);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第3篇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何谓教学模式,在理论指导下到实践中将教学活动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与方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于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是当代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对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已知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争论,允许怀疑,不求答案的唯一性。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且要重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尤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民主化,承认教师是导师,也是学习伙伴,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试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授课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规律。

2篮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之问题

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单一。多年以来篮球课程教学受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其教学培养模式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忽视了如何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篮球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与此相适应的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不利。

方法单调、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是实现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过去篮球教学培养模式老化、单一,缺乏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这模式下教师只传授知识、技术为中心,以固化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学生花较多时间掌握系统规范动作技术和发展竞技水平,缺乏教学技能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学生处被动状态无创造性活动,在这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又采用这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由此及彼,学生能力和素质完全固化,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枯燥无味。

成绩评定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方法就是考试。迄今,篮球教学考核所采用的“理论+技术+技评+平时成绩=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内容与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评价标准。同时这也是导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多数学生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学习,不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地钻研和学习,更谈不上深刻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尽管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影响着篮球的教学培养模式,甚至影响到各个层次的教育。这种考核内容和方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考核造成大高分低能。

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的实施步骤与条件

转变观念。求新求变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没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固化。篮球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上,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并重;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把“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交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的研究气氛。 新教学理念下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研究型教学之关键。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过程, 需教学空间之开放性和灵活性及自主性。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主张互动、合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究, 相互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改变单向填压式、很少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 学生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理论+技术+ 技评= 总成绩”,缺乏一套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篮球课程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中篮球的知识、技术、技能则是教学的中介,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因此,篮球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将过去陈旧的、单纯的技术教学与评价转变为“知识、技术、技能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与评价,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学校素质教育。

篮球教学评价,就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整改。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篮球教学的形成期侧重知识、技术、技能的评价,而终结期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技术达标和技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内容,促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与篮球教学、训练、裁判、竞赛、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结论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新颖,有效。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统一的重要性,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第4篇

1、重专业、轻学术

新课改改革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宽学生的其他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专业需求为核心,导致学生过早的进入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对体育学术知识的学习。根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现状,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性不强、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等。

2、重深度、轻广度

虽然高校体育专业的现行课程设置趋加合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学习上,以篮球专业学生为例,篮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与篮球知识相关的课程,而与篮球知识无关的课程很少在常规教学中体现。同时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也比较强调从生物角度考虑运动技巧原理的高难度技术,而忽视了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效果只能造成学生就业面会越来越狭窄。

3、重必修、轻选修

基于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导致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种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协调,设置很多时候选修课的课时被必修课所占用。由此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必修课是主要的学习任务,而选修课是附属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在具体的学习中不必认真对待选修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进入单一化学习模式,不利于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目标。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

1、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学术知识的观念,用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专业学科课程与学术课程的结合:首先高校要增强课程理论方面的教学,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体育课程教材,让学生明白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安排教学活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课程设置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由于我国课程设置周期比较长,一旦确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进行实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会滞后与社会的发展,为缩短这种滞后性,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利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将最新的体育动态知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以此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强调各门课程间的内容整合,提高教学实效

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编制教学课本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科学编制体育教材结构成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手段。我们知道如果学科的随意增加或者并存不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增加他们学习负担,造成重复学习,因此高校要对现有课程编制结构进行分析,剔除多学科并存的现象:一是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将体育课程中重复的知识剔除出去,并且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时刻保持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学生所接受;二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性。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

3、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比例,加强课程管理

基于高校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高校在不压缩课时总学时的情况下,要逐渐降低必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重,降低必修课在教学考核中的作用。其次加强课程管理,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新课改制度的要求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课程设置。比如高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5篇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育要按照《全国普通高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培养有理想、有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体魄强健的祖国建设者。本文对目前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状况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2万多名,体育教师34名,他们承担着全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与改革任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巧人、讲师12人、助教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7.05% ,讲师占35.29%,助教占17.64%,研究生1人占2.94% , 35岁以下青年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32.35%。按《国家综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标准评价方案》制定的评价指标要求,体育部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体育场馆设施状况

我校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田径场地1块,排球场地8块,篮球场14块,足球与田径共享个场地,体操房一个,体育场馆无。原有的场地设施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场地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短缺.达不到撮少分组的需要。面对我校教学条件晒阴犬,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空间坚持体育教学,如楼前楼后空地、校内通道、楼间等一切困难,进T7学和Ul练,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3、体育教学状况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检查,目前的状况是,课堂上基本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授课。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课堂教学启发、引导不够。有的教师认为,”老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吗,课时少搞启发、讨论式教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进程,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得以最有效地实现。

二、存在问题剖析

1.课程内容设置单一

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除田径外,主要是篮、排、足球老三项。教学内容设置面窄、单调。学生愿意学的要学,不愿意学的也要学,没有选择的余地。课程内容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健康教育,达到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就是选用体育课程内容的目的性和科学胜 高校应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学模式、方法陈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竞技体育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如:短跑教学,分为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四个阶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目的、任务、培养目标差距很大。公共体育课非体育专业课,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公川本育课教学任务的中心是“增进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竞技体育的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和现代化。单一的模式、方法,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出来。主要原因是被“师传生受”教学模式所制约,学生只能按教师制定的教学程序被动去做,被动去学,没有发展思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课堂上的教和学,本来就是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过程、沟通过程、多边活动和反馈过程。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起“导演”作用,一方面要准确的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一堂课,通过教师的导演,能使学生从思维到行动上真正的动起来,与教师很好的配合,才能营造课堂多边互动、快乐教学。

4.成绩考核缺乏整体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最后一道程序。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统一考试,考核内容是教什么考什么,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而练,教师最后给个成绩了事。这样的“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考试模式,禁锢了学生月弓生的体现和才能的发挥,考核单一,缺乏整体评价。考试过后很少有人把考试结果对照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分析,做出综合评价。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急待研究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改革

1.建立新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课程的目标来确定。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的五个基础目标和五个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发展方向。根据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转变观念,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内容体系。”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在体育教育中,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用基础目标要求似门。培养于创门用体育精神,勇于明及各种困难,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心理和生理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体育易删妙子的大多数学生用发展目标要求他了门,积极组织他有渗加社会各种有益的体育健康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对身体有疾患和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建议恻门上体育保幽果,让他才门学会评价自身健康状况,自我保健,改善生活品质。将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既有区别又相互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改革

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体育课应进行以人为本,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根据学校场馆设施、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长,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我校的课程设置,本科一二年级、专科一年半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2种以上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同时开设体育选项课、选修课、保健课、理沦课和训练课等多种类型课。其中选项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棒垒球、腾球、游泳、曲棍球、网球、羽毛球、武术、速滑、自卫防身术、轮滑、体育舞蹈、健美、艺术体操等课程。上述选项课项目的增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我校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时间较长,我们把滑冰作为冬季的必修课。学校位于劳动湖畔,利用自然资源,在劳动湖上浇制多块冰场,可容纳千人上课,同时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了条件。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如:达斡尔族的曲棍球项目、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等深受大学生的喜欢。曲棍球项目在我国首次进人大学课堂,这个项目的开设,增加了学生对民族体育的了解,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开设的体育舞蹈课,即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又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社交、社区活动提供了条件。通过艺术体操课的教学,使女同学增加了自信,形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学内容的设置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便于学生讶纱咱学、自练。我们拓展了选项科目,由过去的9项增加到现在的18项供学生选择。学校近几年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对体育场馆建设重点给予了投入,新建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一个(内有人造草坪足球场),综合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新建篮球场3块,排球场3块,网球场2块,体育场馆的合理建设,扩大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条件,为达到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也可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公共体育赛事服务。

3、体育考核方法、内容改革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学管理;方法措施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民办高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可参与母体学校的篮球赛,又可以独立资格参与省内的高校大学生各类运动比赛。管理是保证运动队建立和维护正常训练、竞赛、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必要措施和基础。从独立学院篮球队的管理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几乎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和制度。

一、高校篮球队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能原理。这些原理综合运用到高校篮球队的管理中,其作用就是加强现代化、科学化、有效化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形成有机结合,使其发挥综合优势而作用于篮球队,使球队早出成绩。

1.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具备主观、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一是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技巧;二是要确定与科学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原则、方法及规章制度;三是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从主观条件来看,一是要明确实现科学化管理是高校篮球队出成绩的关键;二是要严格认真执行科学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针对篮球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2.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高校篮球队的管理牵涉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首先要确立目标管理体系,使高校专业教学和篮球队的训练紧密结合,人人既是合格大学生又是优秀运动员为目标。以主管校长、教务处、系部、教练员老师以及运动员的全面协调;以组织领导、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与训练竞赛、教练员业务水平、经费管理、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二、高校篮球队科学管理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在实施管理的同时要把创新性贯穿其始终,不但要求管理者自身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这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而且还要管理者不断开拓新的环境,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让教练员,运动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系统性原则

篮球队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分析论证、决策、选材到实施、反馈、比赛出成绩,每一过程都必须从整体利益考虑,以创造最佳成绩。

3.整体性原则

篮球队是个整体,但他又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除了目标管理外,必须纳入全校各级部门的总体计划,由学校实行宏观调控和决策。

三、高校篮球队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

1.思想管理

思想管理是运动队管理的起点,是各项工作的保证。首先应互相尊重,从队员人格、个性等方面考虑;其次是管理者应是运动员的知心者,他们的关系应是知心朋友、同心朋友、交心朋友;再是思想管理工作要具体细致,要有持久性。

2.教学管理

这是高校篮球队管理的根本。球队队员即是大学生又是运动员,他们除了具有专业运动训练比赛任务外,还有更重要的专业知识学习任务。因此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合理安排他们的训练任务,力求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3.训练管理

这是高校篮球队管理的关键。篮球队的训练不能像专业运动队训练那样,采取超负荷、大强度、占用太多的时间,而是应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要坚持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原则,既符合校园环境,又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队训练的时间、强度、负荷。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管理制度。

4.生活管理

这是篮球队的基础管理,它是教学与训练的保证。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保证良好的营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保证运动员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投身到训练和学习中去。

5.效益管理

这是高校篮球队的决策性管理。独立院校篮球队不像公办院校那样有宽余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因此必须科学的、节约的、有效的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和时间资源,以求最大的效益,“大价值,高效能,低耗费”是独立院校效益的特点。

四、解决独立学院业余篮球运动训练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1.设计适合独立学院篮球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构建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且适合独立学院高校运动队的发展模式。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吸收其他高校较为成功的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篮球队现阶段发展模式上,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培养。

2.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

经费问题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队伍经费不足的困难。各校、各队应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拓宽筹资渠道,为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外,各校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和参加比赛,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这是提高球队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球队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只要我们依照上述做法,做好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模式和出路。它不但对整个独立院校体育教学乃至整体目标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它又可通过篮球队这个“窗口”,来增加兄弟院校之间交流,增进友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利用体育这个“窗口”来宣传独立院校,提高学校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秦百里.高校组建高水平篮球队运动机制探索[J],体育科学,2002,(7)

[2]孙竞波.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管理策略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78—179

[4]孙辉,练碧贞.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育赞助研究[J].休育文化导刊,2008(9)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篮球教学;兴趣

篮球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体育专项课程,教师们通过周而复始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篮球项目本身技术、战术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学中可着眼于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通常,篮球运动是深受中职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因它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而且富有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是开展最普及、最喜闻乐见的一项竞技项目和吸引力较强的娱乐体育活动。

一、篮球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学生体质每况愈下.出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状态,健康一词已在体育相关文献中大量出现,有的体育学科的教材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体育理所当然应为学生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篮球教学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再现为对学生的健康态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观的培养更为确切和重要。综上所述,篮球课应完成以下的目的和任务:第一,把保持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传授篮球运动技术作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运动对健康意义。第二,通过对篮球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并能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经常的身体锻炼,形成习惯,促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篮球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目的意义教育,使学生明确篮球活动及锻炼的作用和价值。讲一些体育名人的趣闻轶事及他们为国争光的事迹,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这样,不但原来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那些原来对篮球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因认识到篮球运动确能增强体质敏捷思路,逐渐由不感兴趣的被动练习向饶有兴趣的主动练习过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一个人力争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们成才的起点。而诱导和激发的作用是在人与事物之间架起桥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使其能细致观察,正确思维,引起兴趣。

学生若对所学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并随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他们在整个学习或训练过程中就会始终具备饱满的情绪,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能力.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推动学习活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最直接”是指兴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他中介因素。“最活跃”是指在兴趣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的认识活动特别活跃:感知敏捷、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并不断将认识活动深化,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无兴趣时高。所以两个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

三、在篮球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诱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

动机是人的生理和社会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人的行为动机有两个决定因素:期望和效仿。期望是指一个人对其行为日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效仿是个人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的意义性的估计。具体来讲,动机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的作用有唤起、推动、选择、调节、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同时,也决定着学习的动向和学习进程,进一步影响着学习效果。

要使学生懂得,在体育课中能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的品格,文明的行为,更能树立报效祖国的祟高理想。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能使一个人的大脑获得丰富的营养和氧气,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脑的潜力和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的增强、学习效果的提高,尤为重要。

2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增强课的趣味性。

适当降低技术标准,不等于不重视技术,适当降低技术要求是针对中职学校篮球课培养目标提出的。因为中职学校教学对象是中职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用于日常健身,而不是培养专门的竞技运动员。所以,学生某些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他们可以用篮球运动去长期锻炼达到以终身受益的目的,以及在参与这项运动时所体验到运动快乐。再说篮球技术动作的效能和价值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外在规范和优美,更重要的是看实际的效果。一个看似不漂亮的投篮动作只要命中照样可以得分;一个再规范的投篮,如果不中也不能因动作规范而认为是成功。规范技术的形成是个长期、艰苦、枯燥、乏味的过程,如果我们照搬体育院校专业篮球的观点和方式去组织实施教学将会事倍功半。因此,在篮球教学训练中不应过分苛求某个动作技术细节,重点是激发保护学生的练习兴趣。

3.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讲解。

加里宁曾说过“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篮球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就在于语言修养,以富于情趣而多彩的语言表达来进行教学。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常用“传球平与肩,切人绕身边”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激发学生在技术战术练习中的兴趣。实践证明,结合教材内容提炼生动的语言并富于艺术性的表述,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方法要点的理解力,而且也易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牢、想得到,联系得上,兴趣高。相反,语无伦次、晦涩干瘪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而分散注意力,产生厌烦情绪。

4.适当地运用游戏和竞赛法。

采用篮球竞赛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篮球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求知欲望会更加激烈,学习兴趣和克服眼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但若利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如:容易造成学生紧张气氛,心理负担加重。技术差的学生在竞赛中会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引发不出兴趣。因此,在组织篮球竞赛时应考虑到竞赛的次数、时间、形式等要适合学生参与的能力。如:可按学生的能力分组,这样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有获胜的机会,即使失败,也不至于灰心丧气,因为是同等水平的对抗,只要努力了,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8篇

关键词:竞技水平;量化评价;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84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111-04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of Female Basketball Majors in Universities

XU Bin,XU Xiao-fe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is comprehensive means for player’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indispensable connection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players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is one of assessment of student ability, but also the effective means of having the value judgment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give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ity. The paper adopts the way of documents,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s for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for female players of basketball specialty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nd develops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design of teaching documen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level;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竞技水平评价是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是教学与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篮球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体育院系本科学生篮球课程所规定应学习的内容、深度、范围、分量及考核方式。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通过对我校篮球专项女生达标测试,发现学生实际水平与篮球教学大纲中达标成绩的标准有着非常大的差距,60%以上的学生不能达到及格以上。根据教育学与统计学的理论,一次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学生的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多年来,我们对篮球专项女生的竞技水平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主要依靠模糊的主观判断来评价学生竞技水平的高低,这种方式受主观因素制约,过于粗糙,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竞技水平的客观现状。篮球专项学生的竞技水平由体能、技术、战术能力和心智能力构成,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也应离不开这些因素,将这些因素所包含的数据进行量化才可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有利于更好的对我校篮球专项竞技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竞技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量化评价,制定考核标准, 为教学文件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2010、2009、2008和2007级篮球专项女生。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收集整理了具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及篮球教研室查找了历年的教学大纲及相关资料信息,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对我国篮球教学界教授专家进行了访谈,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1.2.1 问卷调查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家教授的意见及建议对问卷进行必要的删除、修改和补充,将问卷加以完善后,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专家成员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问卷的采用当面发放回收的形式,发放18份,收回18份。

1.2.2 测试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受试对象进行多轮次考核项目达标测试,获取测试数据。一年级测试对象为2009级和2010级学生,共计17人,测试样本量为17;二年级测试对象为2009级、2008级和2007级学生,共计30人,测试样本量为30;三年级测试对象为2008级和2007级学生,共计23人,测试样本量为23。

1.2.3 统计 达标项目按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测试数据照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采用标准百分的方式制定达标考核评分标准。按正态分布,μ±3δ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频数1,因此将评分范围为确定为6S,采用EXCEL,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技评的标准制定属于定性评价,主要依据篮球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篮球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分等级制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篮球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训练所获得的参加比赛所必须具备的专门能力,主要由具有篮球专项特征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篮球专项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等基本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篮球竞技过程中。竞技能力的测量主要依据我校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考评项目,根据我校篮球专项女生实际的竞技水平来确定考评标准。

2.1.1 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原则

2.1.1.1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篮球专项学生竞技水平的评价更是一项复杂的测量,学生的动作技术规范、技战术运用能力、对抗能力等都很难用定量评价来测量的,而动作的规范程度等对将来要成为师资力量的体大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

2.1.1.2 可操作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易于操作,易于测量的内容和项目比较容易让教师接受,那些不可测的的指标、或者理论上可测,但实际不易操作的考核内容将予以剔除。2.1.1.3 从易到难原则 篮球运动的技战术习得过程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依据我校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从大一到大三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考核内容及项目的设计上,也要考虑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1.2 考核内容权重 在评价中,为了使每项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标以相应的权重,来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相应的权重即成为每项考核项目的分值。

2.1.3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目标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评价的标准要有鉴别性,评价标准要符合被评对象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于简单,是学生经过较大努力能达到评价标准的优良水平。本研究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统计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2.2 考核内容的制定

2.2.1 原考核内容分析 查阅1999年、2003年及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大纲发现,考核的内容已不能够很好的体现现阶段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各项目的设置没有完全按年级循序渐进,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考虑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简单易操作的原则。

2.2.2 新制定考核内容分析 通过专家访谈及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各年级的考核项目进行了更改。经过与专家们的商榷和筛选后得出了如下9个项目:

首先,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考核项目是按年级逐年从易到难来设计的,而在要求上,特别注重技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师资,因此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也值得我们考量。

2.3 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制定标准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实验测量法,将目前我校竞技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女生的实际竞技水平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

2.3.1 各年级达标考核标准 一年级测试人数17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3 s,S=3 s,采用标准百分的方式制定考核评分标准。按正态分布,μ±3δ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频数,因此评分范围为6 S,T分每变化一分,成绩变化计算如下:

公式:ΔS=6S/(最高分-最低分)×1分,计算得出,ΔS=1.8 s

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快速度为20.4 s,最慢速度为29.8 s,因此改变均值得分点,x=23 s时,赋予平均分为18分。

学生3+2投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的成绩为:x=52 s,S=17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10.2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30 s,最差成绩为8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52 s时,赋予平均分为18分。

综合滑步: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15 s,S=1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0.6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13.2 s,最差成绩为16.0 s,改变均值得分点,x=15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二年级测试人数30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S”绕圆传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4.7 s,S=3.4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2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20.4 s,最差成绩为32 s,改变均值得分点,x=24.7 s≈25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全场一分钟五点投篮:投篮次数为离散型资料,这类资料的评分标准需要按照频数分布表来制定。二年级测试人数为30人,投篮准命中率的高低有其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3轮测试,90个测验成绩作为样本来进行统计分析,测试成绩最好为投中7次,最差为投中1次。评分范围为0~20分,实际得分为累积频率×20%。为易于操作,将分值定为整数。

三年级测试人数23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综合运传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1.2 s,S=1.9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1.1 s≈1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18 s,最差成绩为2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21.2 s≈21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综合投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45.6 s,S=9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5.4 s≈5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33 s,最差成绩为5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45.6 s≈47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各项目的考核标准按T分间距为1分推算,结果如表2。

2.3.2 各年级技评考核标准制定 技术评定属于定性化考核标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篮球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将定性化的考核赋予一定的分值,以便于教师能够量化主观估测。

将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和3+2投篮考核标准分为9-10分(优秀)、7-8分(良好)、5-6(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因综合滑步考核分值为20分,因此将考核标准分为16-20分(优秀)、11-15分(良好)、6-10(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具体技评考核标准见表3-表5。

表3 一年级各项目技评考核标准

分值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3+2投篮分值综合滑步

9-10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非常熟练,跑篮动作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很正确、规范、熟练,投篮准确。16-20分滑步姿势正确,重心低,各种滑步之间衔接熟练

7-8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较熟练,跑篮动作姿势较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较正确、规范、熟练,投篮较准确。11-15分滑步姿势较正确,重心较低,各种滑步之间衔接较熟练

5-6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熟练,跑篮动作姿势基本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基本正确、规范、熟练。6-10分

滑步姿势基本正确,重心较高,各种滑步之间衔接不够熟练

5分以下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不够熟练,跑篮动作姿势不够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不够正确、规范、熟练。5分以下滑步姿势不正确,重心过高,各种滑步之间衔接不够熟练二年级技评考核标准制定:

技评分档同上,具体考核标准见表4。

9-10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非常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规范、熟练,动作衔接好,投篮准确。16-20分个人单打能力强,运球、突破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控制球,成功率高。防守选位合理,姿势正确,动作具有攻击性,能有效控制对手。

7-8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较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较规范、熟练,动作衔接较好,投篮较准确。11-15分个人单打能力较强,运球、突破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控制球,成功率较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姿势正确,能有效控制对手。

5-6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规范,但不够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规范,动作衔接不熟练。6-10分个人单打能力一般,运球、突破技术基本运用合理,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重心较高,容易出现犯规动作。

5分以下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不够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不够规范。5分以下个人单打能力一般,运球、突破技术不够运用合理,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不合理,重心过高,经常出现犯规动作。三年级技评考核标准:

技评分档同上,具体考核标准见表5。

9-10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非常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快、动作衔接好,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规范、熟练。16-20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组织并利用基础配合进攻得分。防守选位合理,姿势正确,动作具有攻击性,能协防,能有效控制对手。

7-8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较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较快、动作衔接较好,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基本规范、熟练。11-15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基本合理,能组织并利用基础配合进攻得分。防守选位基本合理,姿势正确,能协防,控制能力不够好。

5-6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规范,但不够熟练。自投自抢速度一般,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规范、熟练。6-10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基本合理相互之间没有配合,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重心较高,同伴之间没有配合,成功率不高。

5分以下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不够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慢,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不够规范、熟练。5分以下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不够合理,传球准确性、及时性差,成功率低。防守选位不合理,重心过高,成功率不高,经常出现犯规动作。

4 小 结

1)北京体育大学专项女生竞技水平考核一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分值为10~20分,19.4 s为20分,37.4 s为10分;3+2投篮,31.6 s为20分,133.6 s为10分;综合滑步,12.6 s为20分,18.6 s为10分。二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S”运传球跑篮,19 s为20分,39 s为10分;全场五点一分钟投篮,分值为2~20分,投中7次为20分,1次为2分。三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综合运传球跑篮,17 s为20分,27 s为10分;综合投篮,27 s为20分,77 s为10分。

2)综合滑步、半场一对一攻防和半场三对三攻防按动作技术的规范化、熟练程度将技评考核标准分为16~20分(优秀)、11~15分(良好)、6~10(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其他项目技评考核标准按技术的规范化、熟练程度分成9~10分(优秀)、7~8分(良好)、5~6(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

参考文献:

[1] 郭永波,等.篮球教学大纲[C].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制,2007.

[2]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68.

[3] 孟文娣,等.对体育教学潜在影响因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

[4]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0.

第9篇

摘 要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从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2014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响应《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虽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但是却并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概念界定。然而,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也开始逐渐的清晰。概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应该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离开了学科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相应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的部分。所以,本文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的。 二、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例如:是否喜欢体育活动、热爱体育运动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就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的,学生体育情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相较于学生的体育情感而言,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例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和奋斗拼搏等均属于体育品格的范畴,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就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有效培养,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挑战类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在集体合作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开展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的培养工作。例如:针对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采用情境教学法往往会取得更理想的成效;针对中学生采用竞赛法则更为适宜。 三、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

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有效培养,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是,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确保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首先要注意明确培养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构建家校联动的机制,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来切实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上。由于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存在不同的缺失。所以,目前我国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有效培养,一是要注意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开展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再如,在开展正式的练习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导致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排除等等;二是,在学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第10篇

1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就业市场上,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精神面貌、身体素质也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高素质的人才更应当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重要性凸显。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情况

2.1培养目标

2015年学院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岗位群)需求为依据”的基本原则制定了《2015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来看,都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2课程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教学为中心,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科研创新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丰富和加快体育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锐意改革,不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寻求并创建具有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体育教学之路,实现学院体育工作快速发展。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资源分析

3.1课程建设分析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对在校大学生以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一、二年级体育课(一年级上体育基础课,二年级上体育选项课,一、二年级中经医院证明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上体育保健科),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目前采取了“基础+选项+职业特色”三段式教学模式。

体育基础课分为两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为26个学时,第二学期为36个学时,体育选项课于第三学期开设,34个学时,体育基础课为基本身体素质锻炼和各体育专项基础练习,体育选项课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瑜伽、定向越野、体育舞蹈等专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报。

3.2教学场地、器材资源分析

目前我院体育教学场地有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简易体育馆1个、形体、健美操室地各1个,健身小广场1个,单双杠场地2块,标准400米朔胶跑道田径场1个,足球场1个。总约面积25610平方米,生均面积5.07平方米,基本上能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但下午7、8节因学校开放运动场地,或恰逢雷雨天气,体育教学场地就显得非常紧缺。

3.3师资条件与师生比例分析

公共课教学部目前主要负责全院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围绕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现设有主任、副主任、教务管理员各1名,目前内设一个体育教研室。本部门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2人,助教3人,研究生(含在读在职研究生)10人。近几年来共承担省市、院级课题8项,公开40余篇,获得省、院级奖励25项,辅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了多项奖励。公共课教学部将以更大努力和争取更多支持,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好部门,创佳绩,出硕果,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该校体育教师(包括双肩挑教师)共18名,所有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共计5051名,师生比高达1:280,师生比例的不平衡也导致专职教师必须肩负更多的教学工作任务,公共课教学部教师2015年教学工作总量远远超过了教学工作量标准,超额的教学工作量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严重挤占了教师进行科研创作的时间。这是由于近年来我院扩大招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增加的幅度高于教师增加的幅度,致使学院的师生比例失衡。

4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分析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运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来说,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多年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三阶段”的布置与检查,即开学初的工作布置与课堂检查、学期中的布置与教学检查、学期末的考试布置与检查。此外,学院还不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征询师生意见,对师生反映的有关问题做到调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及时。每学期末还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对评价信息进行统计并回馈给任课教师。

第11篇

【关键词】 女生;篮球;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14-01

篮球运动,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性游戏,又是现代竞技的运动项目。现代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控制论、行为科学等一致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激素”,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重大推动力。古今中外许多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的起点上,作为动力的往往始于兴趣。因此,培养女学生的篮球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女学生不喜欢上篮球课的原因

首先从教师的身上找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年龄、身体素质及技能基础和身心发展需要,学生就会在被动和煎熬中度过。其次,我们面对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已日渐成熟。她们有旺盛的精力,但心理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来自不同的学校,身体素质及技能基础不同。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惧,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女生胆小、怕羞、爱面子,自信心不足。上课时不爱动,喜欢说话,怕脏怕累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教材搭配和改进教学方法及调节的教学进度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培养女学生喜爱篮球兴趣的对策

(一)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篮球运动知识和技术水平

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和运动技能,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动作美的概念而激发她们跃跃欲试的情绪,诱发她们的好奇心。其次也应注重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谈运动的价值,谈不同的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产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讲述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战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全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又是从最初的球类运动逐步发展而来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教师可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高技术性、强对抗性以及趣味性特点,从而加深对体育的认识,逐步培养篮球兴趣。同时应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培养目标,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使之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是健康的需要,并要以坚定的毅力终身投入。

(三)讲解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启发性和感染力

教师在组织课堂语言时,思维要敏捷,音调要抑扬顿挫,语言要简明易懂、传动形象,比喻恰当,并辅以适当手势和眼神,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教师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提示,并结合提问,使学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及回答问题。如在学习左右换手运球和单手左右运球动作后,可引导学生研究这两个动作有何类似与区别,这些都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仅开动脑筋很快地掌握动作技术,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把篮球游戏引入篮球教学

由于篮球本身就是一项游戏,具有趣味性、竞赛性、易掌握性等特点,符合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篮球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组织好生动活泼的篮球教学,初学者可以通过篮球游戏来发展球性和发展身体协调性,同时篮球游戏还有助于集中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堂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对下一次课产生心理上的渴望和要求,根据篮球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有的放矢的选择篮球游戏,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游戏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意义,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选择适时适量的不同游戏。

(五)提倡学生“互补互助”自主学习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在练习中提倡学生互助练习,技术好与差的同学组成学习伙伴,使得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及时大胆向对方请教,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从而鞭策她们产生要及时充电的念头—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必须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学习积极性。

(六)合理运用比赛方式

善于利用比赛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但是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运用一些比赛教学法,无论从生理学或教育学方面来说,都有积极作用。比赛教学法合理运用到大学篮球课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和班级之间的友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意志品质以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和建议

由于篮球运动的强对抗性特点和女学生固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女生在上篮球课时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时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善于积极引导并做好转化工作,抓住女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充分运用好体育教学规律和手段,经过精心的教学组织,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中专女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12篇

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永久的身体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四所“211”工程重点学校的进行调查,

探究四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当代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

及其爱好和建议,寻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为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设置;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6-0101-04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已经逐渐地替

代了人类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正当人们享受在从劳

动中摆脱出来的喜悦时,随之而来的却是诸如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诸如此类的“富贵病”,

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抛弃了许多日常的体力劳动,同时

又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而造成的。这类慢性病,不仅

耗费国家大量的资金,同时又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普及“终身体育”的思想,迫在眉睫。

高等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的

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比较成

熟,能够对各种事物和思想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能够

在这一时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并通过体育

课堂的言传身教,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

惯。所以,文章通过对辽宁省4所“211”工程重点院

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探究其学

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存在的优

点和不足,为培养大学“终身体育”思想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大连海

事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体育课程内容

的设置和分类,查阅有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

和举措,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

问卷两种,分别在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

学和大连海事大学4所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

在该校教师的帮助下,共找到26名毕业生,并填写了

毕业生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

据进行收集、分类、统计、求和与百分比的统计,为

本研究做数据支撑。

1.2.4 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比较等逻辑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重点高校体育内容的现状分析

2.1.1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

(1)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指导思想决

定着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

想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辽宁省四所重点院校的教学指导

思想的调查发现,四所重点院校坚持贯彻国家教育部的

指导方针,融会贯通“终身体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为目的。由此可见,四所重点高校在教学指导思想,能

够把握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实施培

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计划奠定理论基石。

(2)重点高校体育工作者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

体育工作者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

施者。因此体育工作者对高校教学指导思想理解的深

度、实施的力度同样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

计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表2所示,目前4所高校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

指导思想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

的习惯”所占比例仅为6.3%,排列第四位。可见,高

校体育工作者对“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认识不够,大

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模式,认为传授

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高学生的体质,

就完成自己的教学使命。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进步,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的要求和学生对体育课的

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仅仅是工作的一方面,如何能够让学生喜欢体育、

并坚持“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因此,作为教学工作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加强

学习,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为培养社会接班人服务。

2.1.2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如表3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中,提到“基

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良好的行为规

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思想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尚未提

到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

课程中提高上课内容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

运动的积极因素。体育课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

因素,趣味性不强,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

更谈不上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习惯。如何提高体育课程

的趣味性,应该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1.3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通过调查发现,辽宁

省四所重点高校所开设课程种类分别为大连理工17门、

辽宁大学12门、东北大学13门和大连海事大学16门。

四所高校课程开设种类也比较相似:第一类,传统的

体育课程,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和乒乓球。

这类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时间最长,群众基础较好,

课程内容安排相对完善,并且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该

项目的比赛,因此比较利于在学校开展,并且能够受

到学生的欢迎;第二类,东北特色项目,例如速度滑

冰和轮滑。速度滑冰历史悠久,由于东北特殊的气候

条件,现已成为北方学校的特色项目运动。随着我国

短道速滑队屡次在冬奥会上夺金,该项目已经越来越

受群众喜爱。于此同时,速度轮滑不仅是北方人夏季

的娱乐项目,而且也是我国南方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开

展起来。此类课程不仅受北方学生喜爱,对南方学生

而言,也充满了神秘和刺激,便于学校开展。第三类,

社会大众较流行运动项目,例如游泳、网球、羽毛球、

健美操和搏击等。身体健康已收到全社会的关注,许

多健身俱乐部针对各阶层工作者开设这些体育项目,

使得参与这些项目的群众日益增多。

通过表4也可发现,我国可开展76项体育运动,

相比之下,这四所高校开设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在12-17

项之间,仅占17.9% ~25.3%。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

不仅喜欢接受新事物,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所以,这些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四

所重点高校有必要增设其他未开设的体育项目,吸引

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2.2 辽宁省“重点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

2.2.1 辽宁省重点高校在校学生对已学体育课程满意度

调查

如图1所示,对200名在校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体育课程进行评分,反应学生对课

程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男女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相

差悬殊,男生对篮球、羽毛球和滑雪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超过80%,排球、武术和健美操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低于40%;女生对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

游泳的喜欢程度超过70%,而对足球、篮球、排球、

武术、速度滑冰和轮滑的喜欢程度低于20%。由此可见,

目前四所高校的课程亟待改革。一些不受欢迎的课程

不仅浪费学校资源,同时也浪费学生的时间,上课的

效果必然受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

心理,反而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调查的十三门课中,男生对课程满

意程度超过70分的共有5项,女生对课程满意程度超

过70分的共有6项。由此可见,这四所高校在体育课

设置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必要将满意程度低

于20分的体育项目进行删除或者改进,开设学生感兴

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2 辽宁省“211”工程重点高校毕业生经常参加的

体育项目调查如图2所示,通过对已毕业的26名四

所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经常参加的活

动有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网球、健身、台球

和保龄球。这些项目中,羽毛球每月参加的次数最多,

平均每月可达10多次,受欢迎程度较高;其次是俱乐

部健身;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大多是响应单位组织的

集体活动;其球和保龄球是毕业生们在学校期间

尚未接触过的项目。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没有与学生毕

业后的体育生活联系在—起,只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力

量和场地设施片面地选择体育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

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继续参加这些体育项目。所以,学

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毕业后的体育活动出发,

为贯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终

身体育”思想的深化和学习,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服务。

(2)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

很多课程不能达到让学生满意的程度。高校某些课程

分班授课的形式比较好,可以让男女生能够根据自己

性别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3)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缺乏多样化。

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缺乏娱乐性,许多带有娱

乐性的体育项目并未纳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当中。

3.2 建议

(1)辽宁省重点高校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征

求学生的意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学生

喜爱的运动项目。

(2)加强教育投资,为新增体育课程建设场地和

设施,满足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来.辽宁省“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设置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熊健,等.黑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28(2):69-71.

[3]郑来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方向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

28(6):56-58.

[4]刘雪冰,黄金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

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0(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