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爱的现实意义

简爱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06-06 09:0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爱的现实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爱的现实意义

第1篇

简爱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文坛巨著,我一直想读。这次,我省下零花钱,终于去新华书店把她买回家,细细地读。读完后,发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一

好书似一阵春风,令人心旷神怡;好书似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被萨克雷称赞为“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的好书——《简·爱》。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位英国作家。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就以作者自己为原形,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简·爱父母双亡,被凶狠的里德舅妈领养,从小遭受舅妈、表姐妹的欺辱,甚至连佣人也不给她好脸色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简·爱,变得坚强,拥有了坚韧的性格。这样的她,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爱与尊严”。夏洛特·勃朗特通过一个孤女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也反映了妇女摆脱男子的压迫和歧视的要求,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追求人格平等是最重要的。简·爱身为一名孤女,在富有的里德舅妈家中没有地位,时常遭到欺辱,但她无力反抗。因而,简·爱非常渴望平等,在劳渥德学校,她对海伦·彭斯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相爱,罗切斯特给予简·爱无数财宝,而简·爱只需一颗真心。最后,罗切斯特先生遭遇火灾,双目失明,简·爱却不离不弃地照顾他,因为她始终认为人是平等的,无论富有还是贫穷。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总有富有的人和贫穷的人之分,难道贫穷的人就该受到歧视,富有的人应被仰慕吗?不!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所有的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独立而平等的。即使我很贫穷,也应该抬起头,做好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像有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他们在内心里并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关心和怜悯,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养活自己,有尊严地生活,这也是一种追求人格平等的表现。

《简·爱》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二

《简·爱》的主人公生存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生活,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还有佣人们的为虎作伥……她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的坚强女性。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炼就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促使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过了一段日子,姨妈因为嫌弃简〃爱太吵,就把她送到劳渥德学校。在学校,饥饿、疾病、精神的多种折磨,没有使她放弃希望,她终于学有所成,成功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在桑菲尔德庄主——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深深地爱上她。

当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个疯了的合法妻子时,她拒绝了他的爱。她的爱情观不掺杂念,她不做金钱的奴隶,不做别人的附庸,她永远是是独立的个体。她虽然说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但是从内心更深处来讲,简〃爱意识到自己受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尽管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道德、法律及她的内心的自尊自爱促使她作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爱情力量的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的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简〃爱的一生是不断抗争的一生,从盖茨海德庄园到劳渥德学校,从劳渥德学校到桑菲尔德庄园,又从桑菲尔德庄园到荒原庄,她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抗争着。

无论在当时的英国,还是如今的现实社会,简〃爱这种追求个人独立与幸福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那些迷失在金钱与权势的迷宫里的人们反思。

简〃爱凭着自己的精神力量和对美好动人的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才有着前进的勇力和力量。

《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三

简爱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文坛巨著,我一直想读。这次,我省下零花钱,终于去新华书店把她买回家,细细地读。读完后,发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这里面讲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因受其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却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简.爱长相平常,一无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正如主人公说过一句话:“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狠狠地回击!这便是简.爱具有的反抗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舅妈里德的太太家,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约翰家,简.爱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反抗精神。简.爱有着自己的尊严,他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简.爱勇敢前进,值得我们学习。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最深: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作文人网,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在生活中我们经过了很多事比如:在农村中有一个小女孩来城市里上学,她的母亲要来,可这个小女孩很不好意思,绝的自己没钱,小朋友会笑话她。

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在生活当中人生来有些东西不能决定的比如:你长得漂不漂亮?有没有钱?但是,人的灵魂是相等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努力地拼搏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四

逃避世俗的烦恼,往往无需一城一阙,不过房间一隅,一杯香茗,一盏小灯,于是,便可以屏蔽整个世界,尽情地在书海畅游。

自从第一幕,我的视线便紧紧地跟随着简·爱。那个贫穷但不卑微的女子,终以她弱小的身躯,越过封建专横的墙,平等地与所有人一样站在上帝的脚下。

当简爱用清晰的声音宣示自己的尊严时,像一棵树,笔直地站立在这无尽的黑暗中,不倨傲,也不卑微。当风起云涌之际,她如树般傲立,静看风起的方向,无所畏惧。

或许是因为长大的缘故,柜子里的娃娃玩具总是饱受我的冷落。这天,我整理柜子的时候,看见了她们,那两个在阴暗的角落,满脸灰尘,失去往昔华丽的娃娃。我厌恶地瞥了她们一眼。这过时的娃娃与房间华丽的装潢真是格格不入!

我嫌弃地拎着娃娃的头发正要扔掉,妈妈却阻止了我。

“你要记住,人有尊严,娃娃也有尊严,一切都是平等的!娃娃虽然普通,但并不卑微,知道了吗?”妈妈一边仔细地用沐浴露泡水给娃娃洗澡,一边慈爱地教育我。

望着眼前的娃娃,简·爱所说的话在我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平等!是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妈,我懂了。”我慎重地点了点头。

妈妈盈盈一笑。

的确,纵使我们满身的缺点和瑕疵,纵使我们不美,但我们的灵魂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总是怨天尤人,现在才发现其实我一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虽然,只是两个娃娃。不!她们在我的眼里已不再只是两个娃娃,而是两个有尊严的生命!

我挚爱樱花。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绚烂。而是因为它最迷人的时候,不是在花开烂漫时分,而是凋零时,纷纷扬扬的花瓣褪去华丽色彩,优雅地回归大地,平静而坦然,不带走一丝眷恋。它有尊严的存在感,让无数人为之倾心。

灵魂像树一般便好,与云共舞,与风相依。因为尊严,因为平等。

《简爱》读书心得700字范文集锦五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本可以让人从小读到大的书,但年少时和长大后的感触有所不同,阅读角度也有所不同。

听说,很多女读者都被《简.爱》感动过、流过泪。因为简.爱是一个灰姑娘的人生经历。她出生卑微,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常在盖兹海德府被打骂,但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只能忍着;长大后,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给罗切斯特家做家庭教师。一方面,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另一方面,她又在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灰姑娘的奋斗史。

这本小说颂扬的是一种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无论怎么看,它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不过,我也会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乐趣。客厅隔壁是一个小小的早餐室,一侧有个书架,那里藏着我在盖兹海德府不多的快乐。现在,我就悄悄溜了进去,在书架上特意挑出本带很多插图的书,然后很灵巧的爬上窗台,缩起双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好,再将红窗帘拉得差不多合拢后隐藏在这里。多么难得的片刻时光啊!既可以避免阴冷雨天的侵袭,又不用遭受里德一家的干扰和打骂,这简直是我最欢乐的时光啦!连在窗台上看一本书都是一种最欢乐的时光,那简.爱的自由肯定很少,那一点的自由都可以满足。

长大后的简,去了罗切斯特先生家做家庭教师。渐渐地罗切斯特和简相爱了,但是,在婚礼那天,一个律师竟然说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简受了欺骗,于是便离开,四处流浪,在马车上丢了包袱,钱也将用尽,只能乞讨,在一个雨天,一个好人家收留了简,简这才暂时安顿在那里,然后为村子里的小孩教学,但最后他又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简.爱她的经历无奇不有,我与她相比,简直是幸福多了,简.爱的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以后无论有多苦多难,我都要向简.爱一样顽强地走下去!

第2篇

关键词:《莺莺传》;莺莺之苦;情理冲突;“男主女从”

唐传奇《莺莺传》讲述了一个时代与性格双重作用下的感情悲剧,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化悲为喜、化离为合的补恨情结,但由于《莺莺传》其自传性质,故事于男主人公张生的行为和心理方面展开,使得我们只能通过张生的眼睛看到莺莺的行动和情感态度变化,而失却了对莺莺内心丰富世界的考察。在这样的一个悲剧中,莺莺的感情有着自己的流变轨迹,这也使莺莺的形象极具生命力,而不是概念化的“尤物”和“祸水”。从这个角度出发,莺莺遭际的苦楚和内心的隐痛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重点,以“莺莺之苦”为中心,本文试图梳理莺莺心灵变化的文本表现脉络,同时分析莺莺不同阶段种种心理的缘由,从而揭示出背后更深层的心理文化根源。

一、知身苦之表,探心苦之里

所谓“所有性格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由外向内的”①,自文本可析,莺莺之苦分两重,这二重之苦以其遭际苦楚,也即“身苦”为表;内心痛苦,也即“心苦”为里。纵观文本,莺莺遭逢“兵乱-请宴-词挑-佳期-赴京-返蒲-诀别-发书-求见”一系列事件,许身许心后仍见弃,其伤痛之深不言而喻,可连莺莺自己都感叹:“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从行为去探寻莺莺的内心,弄清其思维脉络。

(一)莺莺心理丰富性的展现开启于张生之出现

莺莺的心苦随着她人生际遇的变化有一个不断升级的层次性表现。遇见张生之前,依红娘语:“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可看出少女怀春的莺莺自有其可爱之处,她细腻而多感,苦于诗文中风花雪月,同时又充满了对大好时光下爱情的憧憬与想象,所以她对爱情有着最本真的朦胧渴求;莺莺同张生一样,是个雅好诗文之人,从小接受的礼教节制使她有着贞慎自保的一面,出场时“常服B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她不施粉黛的避嫌,心无杂念的赴席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同时她的美不光体现在“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外表,亦体现于她端庄得体的娴静,外表与德行之美在皮犹在骨,也颇合乎“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之张生审美。少女莺莺此间朦胧“心苦”,便跃然于纸上,给人留下琢磨的空间。

莺莺自遇见张生,自是遇见爱情,但由此开始,挣扎与痛苦接踵而至,孤独与忧愁相伴相生:她在爱情迎拒中矛盾,欲海翻腾中沉沦,情理拉扯中不得解脱。情和理,爱和拒,不断撕扯着莺莺的内心,莺莺在这二重矛盾中苦不堪言。

张生“一席间,几不自持”,“问其年纪”,“以词导之”,企图得佳人一应时,被报以 “不对”的冷遇,使得张生只好“终席而罢”,因此有《春词》之挑,莺莺若是真不愿理会张生,大可言辞清楚地回绝,但这时她却以彩笺作《明月三五夜》之约,使用彩笺将这小女子的心思提示得再明显不过了,若是注意上了此人,必定是处处留心,体现在小处、细微处做文章的机心与巧意,这是女子再正常不过的心态,莺莺毕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的,在未遇到“性温貌,美风容”的张生之前,她被章句中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所动容,同时又善于写诗章,所以其情感的敏锐度也由此可见一斑。而词挑的热切与私会的冷漠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莺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大斥张生“不义、不详、不诚”;谈及自己,则满篇皆是“礼”,可谓不失“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道统了,言毕,翻然而逝,留下一个丈二摸不着头脑的张生,心存愧悔而羞愧绝望,就此作罢。正因为她是莺莺,所以她绝不愿意将名节轻觑,她第一次较大的心灵挣扎,结果却是违背自己真实情感的“责生”。据后来信中回忆:“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也可看出,莺莺的动情如暗火持续不断,而爱的发生就是不理会那些外在约束而径直燃烧的。

数夕的时间空白之后,莺莺做出了“自荐枕席”一举,看似极为突兀,可是我们并不难发现,时间的空白对应的其实是莺莺心理的巨大动荡,其个中滋味,当然需要默默揣摩。她感到了疼痛,在心口下和大脑中挣扎,此时理智一直试图修缮和挽回局面;但疼痛抓心,野兽般撕扯着莺莺。正是因为莺莺极清楚张生是个对“礼义之责”羞愧难当以致绝望的人,所以她更心焦于爱情行将失落的恐惧,而这种爱情,正是在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去的隐忧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人重新用尽一切办法抓住它,于是莺莺“自荐”便又显得顺理成章。莺莺对张生的爱意,从她真正决定正视的瞬间和性联系到了一起,对于莺莺来说,许身便是许心,而在许身瞬间,她便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失当,在礼教之中,她作为女子无法自由,而她在爱里又好不容易任性了一回,但她意识到这任性是绝对不正确的举动,所以她的“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她的“愁艳幽邃”则成为对自己最残酷的惩罚。莺莺的爱有着极温柔含蓄的一面,又有O刚直清醒的一面,这刚直近乎不留退路了,这清醒又伴随着不留退路,合在一起,不断鞭打着莺莺的心。

(二)“自荐”加剧了无声沉默,沉默暗涌着无尽挣扎

由于莺莺的既自知又情难自控,以至于沉默良久,不见言语,只见行动。她在自我否定中徘徊,对自己的内心一遍遍地审问,同时也不断戕伐着自我。从而有了张生所见的“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与“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张生此时还恍若梦中,哪里意识得到莺莺内心的酸苦;同时莺莺前后态度的反差过大,也着实让张生疑惑不解,将会使张生对莺莺的理解蒙上一层阴影,不光是有惑于莺莺对自己是否是真情而非,也更惑于莺莺之品行。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自献的佳期在成为全文的同时,又预示了剧情经此一波必然急转直下,崔张爱情自此必将走向低谷而离散。性是“一种需要和欲望的交易;是一种被人喜爱、需要、向往、成为他人生活最重要的事的需要;是人对他人吸引力的标准;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②,虽说是爱情的一部分,可是男女应当是在中相互生成与给予,从而使对方成为具有精神内涵的独立个体,但我们在《莺莺传》的描写中却难见两人相互生成的过程。情爱带给他们的错觉和自身的性格使他们放弃了处于这段关系中应做到的改易与转化,这使得他们关于爱的尝试,最终落于失败。

感情初起时的忧郁早已埋下种子,他们的情爱浅薄如蒲,在日久相处,生活的万般无奈下就更体现出来。张生赴京、返蒲又西去的过程中,与莺莺的分分合合早已注定,新的情况是莺莺在与爱人的不断别离,可别离带来的则是更深一层的自我责问,人声鼎沸中更沉默的无言。她认清这段感情将既得不到张生的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认同,更抵不住社会舆论的议论纷纷,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故面对张生,她虽深爱有之,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压制住真心。张生求文时,她“未尝以词继之”;张生求曲时,她又“终不复鼓矣”;张生“愁叹于侧”,她则“阴将知诀矣”,此时此刻莺莺的境况从现实和心灵上都是孤苦的,不仅孤苦,而且无告;不仅无告,而且无慰;不仅无慰,于张生的态度与行为,她不可不谓失望而无奈,因为自“自献”之后,张生再没有提过婚姻一事。情的部分如此这般确不为过,但婚姻毕竟是礼的组成部分--非媒不娶,所以莺莺对于张生的“始乱终弃”,是从情感上和礼教上的双方面自我认同,使她始突破礼教和自我的双重突围之后,终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莺莺之苦引发对女性婚恋角色的思考

崔张故事的流传,他们的“佳话”,还是因为才子佳人、琴挑户窥之故。不管是从文本内部展示的时人之议论,还是后人演绎之补恨而言,这始终都是一个对女性而言触目伤心的悲剧,莺莺之苦因而在她的无声处更有生命力,所谓“震耳欲聋的沉默”大抵如此。此一种难言的隐苦使她的形象颇具艺术魅力,带给人更深的思考空间。

(一)女性自我言说空间的匮乏令人无奈

自我陈述的缺失在上文的叙述中可见,皆是“红娘说”“张生见”,哪里有莺莺自我言明的空间?莺莺的不能言说之苦,使她成为《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一般的存在。未与张生暗合时,她是一个审慎自贞的女子,立场坚定而又言辞锋利,她的没有失贞意味着她还有些微言说自我的可能,但在“自荐枕席”之后,她更多表现为无语凝噎式的愁苦,这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被张生获得就意味着复被抛弃的轻而易举,所以她不自言,作为一个女子,眼下这种境况,即使自陈也会被戏弄曲解,一样难逃受人非议。这种舆论的明显倾斜是因为“男权文化的道德天平永远都是倾斜的”③。“男主女从”的伦理秩序下,男子可以肆无忌惮地,而男子的情动就在这种环境下显得颇为可贵,莺莺在“自荐枕席”中的主动姿态为她带来的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评价话语,即“自献----祸水”的设定思路,“婚”与“恋”的不对等就更被凸显出来,男子主导的思路使得女子的主动成为一种异质存在,这一惯性思维注定莺莺在男权社会中被规范,被评价,被污蔑,被轻视。至少文本中所显示出来的是,女人,最后终将被公式化地理解为失意男性镜花水月式的心理补偿、虽才貌情三全却极可能迷惑男性的红颜祸水,以及无获壮美的人生价值而只能依附男子的工具性存在。

由此想来,爱,不光对莺莺,对那时的女子来说都是难的。莺莺之苦,她脑海中的情理搏斗,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意念之对立,而是在二元对立的价值观中,代表真、对、善的所谓理性势力对代表假、错、恶的情感因素的一次扑杀。最为可叹的是,莺莺正是在情礼挣扎中慢慢消弭自身从心里焕发本就弱小无缘的情感而更多向男性所崇尚的强大伦理价值靠拢,这种男权意识是如此有力,以至于莺莺无时无刻不在本能似的回归道德自省,她自动将自己缚在了以男性规范建立起来的耻辱柱上,也就向我们昭示了男权社会中“男主女从”的天经地义、不言自明对女性自由地追求爱情来说是一种怎样强大的压迫与伐害,更加突出了《莺莺传》成为一个“女性自献”悲剧的现实意义。

(二)女性宽厚圆融的大智慧令人动容

女子实则是颇有决断力而又颇具恒心的,莺莺令人可敬之处在于其心地依然一直纯善如初,却又在不断成长中逐渐意识到,在男女关系中必须明晰自己的行为边界。在承受现实巨大压力之下,张生“文战不胜”之时怀着眷恋之情给莺莺写信,莺莺即使是饱受相思之苦,也自知再不可能重回故事最初,于是在回信里千叮咛万嘱咐:“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这“千万珍重”反复说了有三遍之多,正是在莺莺认清二人结局的前提下,仍心有柔软,千言万语化作重重嘱托,措辞含蓄却情义自溢,深厚绵长的情意之表现。当最后莺莺婚后谢绝张生求见时,两首小诗则使莺莺超拔出先前的少女形象,呈现出足够的分别、判断、处置能力,丰富了人们对她的理解和认知。此处化用前人诗句自然天成,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往深情之回忆,又有“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的豁达;既是哀婉的自陈自述,又不乏彬彬有礼地示威,同时劝张生珍惜眼前之人,都体现了莺莺在经历过“自献之羞”的心灵隐痛后,已然认清并处置好自己的内心,去清醒地承受往日痛苦。这种善良与伟大,乃变作一种千帆过尽之后彻底了悟的放下;而这种告慰,也是在“男主女从”的传统两性关系模式下无声的叹息。

《莺莺传》蕴含着这个民族久远文化伦理痼疾的印记,两性关系中的“氏族门阀”、“功名富贵”、“情理冲突”④种种悲辛,同时又借莺莺之无言到有言,更热诚而冷静地提醒我们思考此时代下婚恋之永恒奥秘--真挚永恒的爱与生活,并非一方依附、受制于另一方,而是彼此共享一种心灵丰富的可能性。

注释:

①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② 李银河.《性的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③ 赵琳.《唐传奇悲剧新探》,求是学刊,2004年第4期,第109页.

④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115.

参考文献:

[1]李宗芳.唐人传奇[M].中华书局,1985年版.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4]刘敬圻.明清小说补论(增订本)[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5]李银河.性的问题[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探索心`奥秘的现代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