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时间:2023-06-06 09:0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1篇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

论文摘要:受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自我性、矛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是:把职业观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途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结合日常管理开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艰苦行业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如何引导和教育艰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其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地矿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一)职业价值观的自我性

在当前环境下,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职业价值观已转向追求个体利益、自我独立、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一方面积极储备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多方面锻炼自己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自由发展和不受约束的明显倾向,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特别是职业选择上,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把现实个人理想放在首位;在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方面,以物质化原则来选择职业,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

(二)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

地矿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矛盾;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是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的矛盾。由于校园内外的反差和职业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在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的困惑明显增多。他们既追求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又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很多大学生在赞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反对“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观点中徘徊。

(三)职业价值观的多元化

由于艰苦专业招生的特殊性。地矿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个体修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价值的多元取向,又有多元的主体体检在多元的利益追求和实现过程中的分化状况。在思想上。一些学生有报效祖国、追求事业前途、实现远大抱负的一面,又有不愿到艰苦行业的一面。在学习上。大学生重视科学知识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但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脚踏实地、不按规律办事,投机取巧、盲目冒险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在生活上,很多学生具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等务实的意识和观念,但贪图安逸享乐的想法在一些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特别是在择业与收到挫折时耐性不够、意志力不强。

二、地矿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一)从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出现“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产生见利忘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利己主义价值追求,使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日趋淡薄。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的物化倾向必然会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和务实。如现在地矿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不看社会需要,不看长远发展,而是看现在的待遇。

(二)从社会文化的影响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思潮的纷至沓来使中西文化的交流变得广泛而深刻,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冲突和斗争也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东西影响大学生的品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西方文化中本身固有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三是理想化的职业价值观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节。多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以现实要求为出发点,以个体需要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作为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职业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使用色彩,这种实用性带有突出的功利性,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三)从学校教育的影响看

由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过于看重大学生的就业率,多用前途教育鼓励大学生。这种思想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浓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也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过分注重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指导而忽略对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必然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脱节,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和职业目标不切合实际等问题。

(四)从家庭环境的影响看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启蒙老师,学生的早期社会活动,主要受到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大学生,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并内化为固有的思想观念。家长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方式、家庭成员所受的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社会地位、言行举止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从近年学生情况来看,可以得出比较明显结论;一是家住矿区,对矿区了解较全面的去矿区工作意愿更强;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到矿区工作的意愿更强。

三、科学引导地矿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一)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

当前,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统一舆论导向,改变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媒体舆论,使各个职业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应锐意创新,多措并举且扎实稳妥地做好学生职业观培养工作。

1.把职业观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安排专门章节讲授“职业与职业观”问题外,还需在专业教育中介入“专业与职业”的联系,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有“职业理解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在给学生开展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各类专业教师关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培训和教育,形成一个全校教师人人都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责任和义务的氛围,这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基础。

2.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加强对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则是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树立。学校应在这些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

3.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从内、外部不断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把所从事的职业当成终身的事业,以作事业的态度对待职业,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个环节,多一些创新的意识和实践,更要战胜自己个性中不和谐的东西,积极完善自我,通过工作展现自我。二是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群情况的了解欲望。通过不断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职业群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好本专业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正确对待职业选择。以地矿类艰苦专业学生最为突出,大多数艰苦专业学生感到不同程度的烦恼。因此,在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选择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的疏导,使他们能够摒弃各种错误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明确的目的,将正确职业观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把校园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赋予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使学生时时都在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和感染下。同时,校园文化中强化职业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着力突出、彰显实现“服务社会”这一宗旨,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参加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到专业的无穷魅力,激发起专研的热情。确立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自信力。

2.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职业观是在职业工作中形成和培养的,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学生了解国情和杜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达到树立正确职业观的目的。

3.结合日常管理树立开展正确的职业观教育。正确的职业观的树立,不能靠顺其自然,而需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即应当把大学生专业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做到管理育人。如日常行为为准则、制度建设都对职业观提出明确的规定;在评优、人党、选干等环节中把学生的职业观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学校还应把公益劳动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因为,把劳动教育作为每位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科目,不仅把劳动作为一种义务活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种必修的课程,只有圆满完成劳动任务的同学才可以获得此课的学分。学生在校园清洁、招待、协助老师完成工作等方面的劳动。为他们走向艰苦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通过学生到企业调研,进一步了解行业对艰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从事艰苦专业人员成长成才的情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有作为,行行都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

第3篇

【关键词】 员工;人生价值观

一、领导干部率先艰苦奋斗兴企业,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榜样

企业管理层和领导层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员工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在企业,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条件差不多的企业,面对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些振兴了,有些却倒闭了,原因固然很复杂,根本的一条是领导干部自身没有定好位,带好头。俗话说,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应该首先艰苦创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取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扎实实,艰苦奋斗,凡事都为企业着想,为员工谋福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广大员工在领导干部的带动和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会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取向,领导与员工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将为企业创造和谐健康的发展氛围。

二、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良好氛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途径也是多样的。但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有敬业精神,只要坚持不懈地拼搏进取,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作为企业,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强化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利用好宣传栏、黑板报、读报栏及企业文化的视觉规划,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广大员工的心坎中,领导的决策、要求要贯彻、传达、落实到实处,员工的意见、建议和心声,也要如实地反映上来,真正将领导的意愿和员工的愿望统一到视企如家这一高度上来,要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去呵护、去经营,大张旗鼓地创造健康向上的敬业氛围,促进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员工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基础

在企业中,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员工才能积极自觉地为企业工作。近年来,企业机制发生了变化,员工身份、思想都发生了转变,无论企业怎么变,机制怎么变,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变,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宗旨不能变。这三条,什么时候动摇了,企业的根基就会动摇,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作为企业的决策层面特别是企业党委,必须时刻警惕企业领导脱离群众的倾向,把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作为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从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出发,切实做到企业重大问题请员工做主;认真倾听员工意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动员员工为办好企业出谋划策;形成关心、理解、尊重员工的氛围,切实解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企业领导注意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就会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就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坚持评先树优,把握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导向

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岗位能手。坚持评先树优,既是对表现突出、工作优秀员工的肯定,又在无形中为广大员工树立成为优秀员工的标尺。把发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用先进的事迹熏陶人,激发广大员工“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应该作为企业党委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筑企业的员工往往长年累月、天南海北地拼搏奋斗,如果得不到组织经常性的关怀和帮助,没有典型模范人物激励他们前进,没有正确的人生标杆规范他们的价值取向,久而久之便会因为失去人生目标而萎靡不振。人们往往首先从模范、标兵身上直观地看到爱岗敬业受尊崇的一面。这种人格力量对员工心灵潜移默化的作用,会达到净化员工心灵、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会对员工正确人生价值的形成、定位、完善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4篇

会计职业道德中廉洁自律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廉洁自律,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里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里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会计人员应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是会计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公私分明。是指严格划分公私界限,公是公,私是私。不贪不占。是指会计人员不贪、不沾、不收礼、不同流合污。廉洁自律的天敌就是“贪欲”。犯“贪欲”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忽视了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放松了道德的自我修养,弱化了职业道德的自律。会计职业道德中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生现状;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高中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可见,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

学生接受的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从进幼儿园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待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多,他们直接受到教师和身边同学的影响,所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是很大的。高中阶段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过程,我认为,高中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们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政治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的特性,更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载体。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时政材料,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老师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汽船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不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在进入教室前调整好心态,酝酿好感情,抛弃一切“俗世杂念”,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要进入一个“演员”的状态,并要尽力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能否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演出”成功的前提。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情绪不高,面无表情,自己讲的无趣,学生也会听的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常在课堂上发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把错误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得和成人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有着一定的矛盾性,体现如下: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这些特性都是高中学生在成长中必经的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多一分宽容与耐心,多给予学生正能量,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让其能够正确的克服这些矛盾,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对学生有好处,对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就能明白老师不是学生的敌人,学校不是“囚禁”他们的“监狱”。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人才。

第6篇

关键词:历史课程 教学 培养学生 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利用历史课程的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利用课程资源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教育。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的郑成功,到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主义是何等的豪迈;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 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利用理想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也就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应用历史课程特有人文性,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提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首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只有人文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观、师生观的转变。就教育观而言,应体现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重要任务,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或终结性的教育。人文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身之本。教学过程中激活历史课堂,实现“教”与“学”的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在历史教学方面,历史老师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人文纳入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历史古迹、革命胜地、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等,都是历史教学的好去处。同时也是进行人文教育活动好场地。加强对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历史优秀人物、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人文主教育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的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例如,岳飞精忠报国,豪情《满江红》荡气回肠;史可法血溅扬州,凛然正气,虽死不屈等等。在进行这些这些人物的教学时,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倾听和记忆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悲壮、正义、崇高以及博大的美感。那样,不仅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还可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立志勤奋、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青少年。

四、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认识社会

以史为鉴,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面对我们的现实世界。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都可以找到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即历史的借鉴作用。例如:秦亡汉兴,汉初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唐太宗“以古为镜”,出现了“贞观之治”。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各种科学观念和意识。例如通过整个人类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树立发展的观点,从而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改革的认识,让学生们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深刻理解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这些从历史中得到的各种观念意识都将成为中学生立足社会、创造美好人生的根本点,最终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动力。

五、解读历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内在因素;引导;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33-1.5

新世纪,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就自身价值,实现远大理想至关重要; 对于国家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腾飞也举足轻重。

一、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因素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政治素养。总理在视察清华大学时的讲话中曾经提到:每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一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同时,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没有青年人的牺牲和奋斗精神,就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李长春在纪念90周年的讲话中这样提到: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要注重加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正确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准确、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对于自身创业进取,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了解国情,回顾历史,肩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尤显突出。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自觉弘扬正气,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努力争做道德的楷模。不论学历高低,要懂得真诚做人,踏实做事,要学会正确处理权利与行政能力的关系,要做到古人所讲“达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宏伟蓝图中去。要树立坚强的信念,乐观进取,持之以恒,永不言败,奋勇向前,发挥自身价值,到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贪污受贿,终将被社会所唾弃。当代大学生不能随波逐流,对于人生要早定规划,明确学什么,为什么而学,从学以致用的角度保持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以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甘于奉献。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用实践丰富理论知识。牢记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以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切记好高骛远。要深刻的明确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文化因素。孔子的经典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所谓“学”,在古代中国本意是指通过听老师讲授,借鉴前人的经验,获得前人的知识的能力。而“习”是指把学来的东西在课下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反复练习。学习不仅仅包含着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客观知识与主观认知相结合的道理,更包涵着知与行合一的深刻哲理。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对社会观念有选择的内化过程。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树立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以其巨大的渗透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对挖掘他们内在潜力,提高综合素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中国,面对发展与挑战,需要的是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理论知识、获得和提升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重要基石。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走在时代前列,彰显坚定的信念。奥运会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表明,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科技与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争锋创先,走在时代前列的内在力量势不可挡。大学生,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群体,更是肩负着富民强国的社会责任,以他们坚定的信念,义不容辞的走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

扶贫开发,教育先行。西部的荒凉与贫瘠,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从未磨灭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那一双清澈透亮,充满渴望的眼睛,激励着一届届大学生支教队员踏上那片土地。站在神圣三尺讲台上的大学生支教队员们,在教学中踏实求新,虚心学习,潜心教学,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的活动,互相帮助提高业务水平,为当地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第十二届支教队员、来自管理学院的郭奇有这样真实的感悟:“支教培训已经进行了很多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体育、摄影、音乐、医疗、教学等重要项目,通过这些培训,我们收获颇丰。回首望去,在老师和学长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正渐渐从一名懵懂的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支教队员”。有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梦想里的人,其实他们更像务实的实干家,用行动践行缤纷的青春,用平凡的点滴构筑激情岁月,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首青春的赞歌。

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由于时代进步,物质条件富足,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到某些大学生有了不健康的心理:穿名牌,坐好车,攀比家事,追求名利地位的虚荣之心比比皆是。呈然,时代在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物质上的种种诱惑,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把握不住,个人主义和利己思想就会滋生。但大学生应以在大学教育中沉淀的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内涵,牢固坚定政治立场,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让个人价值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深化和升华。国家需要建设,民族需要复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反映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依然代代相承,并起到支柱作用。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奉献,自觉担当,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通过开展社团组织、勤工助学和社会兼职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校园的社团组织,能有效发挥大学生的特长,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热情向上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以心得和讲演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风,让先进、积极的思想交融,让知识与智慧共享;组织开展多种义务工作,扶老助残,让大学生的爱心变成社会力量;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造思考中来,为未来守岗敬业的奋斗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特征尤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学生热情参与勤工助学、积极寻求社会兼职岗位,不仅能学以致用,获得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历练机会,更为提高专业能力、科学设定职业规划、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勤工助学和社会兼职的活动中,大学生们普遍养成了“靠自己双手,吃自己饭”的独立意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踏实工作,获得社会认可,这为健全他们心理素质和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活动参与中,大学生带头提倡奉献精神,倡导社会公德,热心组织社会公益,用他们特有的姿态普写着当代青年高尚的精神风采。

我们坚信,在和谐发展的创新时代,当代大学生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在振兴与建设的道路上,一定会充分实现自身的崇高价值。

【参考文献】

[1]青连斌.民生大于天[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社会对人们的需求以及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影响,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重索取轻奉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信条,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受享乐思想的侵蚀,忧患意识不强,常以个人为中心、盲目崇尚自我,认识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和支持,容易在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出现问题。而当前高校的固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以及适应复杂社会的需求。因此,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便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理论教育。而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公司、社区等场所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认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情感,是凝聚国家民族、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和国家民族关系的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革命根据地、名胜古迹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优秀人物、传统文化等,领略到祖国艰辛的发展史、悠久的历史以及优秀的文化等。让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勿忘国耻,并让学生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意识到国家物质、政治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逐步树立为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奉献的崇高理想,把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密切结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加深大学生对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解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由原来统包统配的分配模式过渡到学生自主选择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模式的改变,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心理,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激看法。而这种矛盾的解决,仅靠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是很难见到成效的。这种情况下,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然后结合自身情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种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和矛盾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是高校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作者:王卿华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2、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人生观,价值观来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3、价值观,是人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择业观

我国高校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通常都会设立一个就业指导中心,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就业相关的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核心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帮助学生选择正确择业标准,并为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包括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有恰当的择业价值判断的标准,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引等这几个方面。(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该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将个人融入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将获得一份社会地位高,报酬丰厚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利益。(2)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择业时,选择正确的判断价值标准,让大学生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观念,自觉的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3)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会对大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从业的过程中对社会的风险和责任,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一份工作好坏的判断标准并不仅仅是社会回报了你多少,而是你奉献给这个社会多少,这份工作能否让你对社会有过贡献,能否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满足社会的发展。

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心理素质与一个人先天的心理素质有关,同时也是一个人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总和。就业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选择适当的职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分析自身的问题,并且要通过自我的调理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这样大学生才有可能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高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及时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大学生调节不良的心理状况,增强大学生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为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奠定一个心理基础。

三、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涌入中国,这其中夹杂着很多不好的思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进行简历造假,随意的违约,不断的更换工作等。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进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不断的渗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了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和诚信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面对大学生不断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功利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他们职业情操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高尚的职业情操,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让大学生能够顺利的择业,成功的就业,也有利于我国高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第11篇

7月4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实践团踏上征程。实践团为切身走进当代“雷锋”,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团对共青团舟山市定海区委所属的义工联进行了寻访,区委副书记王尤跃与义工联干事蒋安东接待了实践团。

舟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简称舟山市义工联,成立于2003年4月,是由共青团舟山市委发起成立,由志愿者、市民、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团体。舟山市义工联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倡导“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义工精神。目前全市共有义工服务站97个,团体义工95个,注册义工23508名,城市社区建站率达100%,共有20多万人次义工为社会提供助残、助老、助学、法律咨询等义务服务

穿上队服,背上背包,骄阳之下实践团向义工联出发。前行的路上并不顺利,在舟山市人民政府警卫与舟山市文明办的工作人员热情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义工联。对于实践团队的到来,区委副书记王尤跃与义工联干事蒋安东表示欢迎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副书记在了解了实践团为切身走进当代“雷锋”,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来意后。副书记首先为我们安排了义在7月5日有义工联组织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定海青年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以便让实践团与舟山广大义工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切身走进他们。接着,副书记让干事蒋安东为我们介绍义工联及义工的相关工作与事迹。蒋安东干事首先为实践团介绍了义工联的历史与义工联的工作,然后介绍了义工联为人民、为社会所做的众多贡献,此外又介绍了几位优秀义工的光辉事迹,最后蒋安东干事为让实践团对当代“雷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联系并安排了几位义工以让实践团在明天的志愿活动中进行采访。

寻访义工联的路途让实践团切身走进当代“雷锋”,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人民政府警卫、文明办工作人员、义工联副书记王尤跃与干事蒋安东的行动及义工们的光辉事迹坚定了实践团继续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征程上前行的信念,树立了实践团将成功完成实践活动任务的信心,这将实践团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第12篇

摘要:90后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及西方消极文化的误导所致。应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婚恋道德教育和强化大学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三个方面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婚恋观;应对性教育

婚恋观,即对待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与观点。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其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当代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超过3000万人,主体为90后大学生,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着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因此考察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教育工作中采取相关应对之策,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恋爱动机功利化。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的选择。由于受“恋爱经济条件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功利型恋爱观。功利型恋爱观是把感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上,或以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视对方家庭条件为选择的前提。这种恋爱动机遮蔽消解了婚恋的情感基础,使婚恋失却了它本真的内容。

2.婚恋道德责任感淡化。部分90后大学生在恋爱中注重个人体验,个人本位主义严重,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过于强调自我,缺乏对义务和责任的认识与担当。这往往是一些婚恋悲剧发生的根源所在。

3.性观念更开放。相较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性观念更加开放。高校中恋人之间同居的现象已见怪不怪,部分大学生对婚前的发生、亦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追逐物质享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富足的时代,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使许多大学生除了学习外,开始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全面享受。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恋爱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受到更多大学生的追捧,同时在社会追逐物质利益享受的大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与择偶方面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

2.道德观念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道德文化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道德观念日益多样化并且新旧道德观激烈碰撞。道德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道德目标当中“利”的分量被加重与强化;道德标准和评价也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式微,婚恋道德责任感在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这种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道德评判标准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的紊乱。

3.西方消极文化的误导。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到我国,受其冲击,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认识逐渐产生偏差,行为产生偏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文化日趋式微,西方文化思潮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

三、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1.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育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婚姻、家庭的态度。由于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过渡期,因而便极易受到不健康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虽然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可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价值是一个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位一体的复合价值,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即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时代是为今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与品德、素质的培养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爱情固然是关乎家庭和事业的大事,影响着人的一生,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要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遵循爱的道德规则,减少恋爱中的不成熟和不文明行为,从而摆正学习与爱情的位置,真正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恋爱观[5]。

2.加强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需要我们把握当前大学生婚恋的主流,本着婚恋道德的约束性,结合传统婚姻家庭美德,加强爱情与婚姻统一性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婚恋的社会责任感,重塑大学生婚恋道德。

塑造大学生的婚恋道德在高校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的方式,但目前德育课教材中关于婚恋道德的,内容十分简约而且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进行婚恋道德教育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基本知识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阐述婚恋道德规范的要求,采取能够促进教育对象自省的方法,促使其学会思考、选择,自觉地认同外在教化的内容与规范,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感到需要进行婚恋观的教育,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一定的观念模式和行为模式,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需求,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常规的德育课堂进行大学生的婚恋道德教育之外,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婚恋教育平台,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网络、专题讲座等途径进行婚恋道德观的教育。特别是在目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式的情况下,德育工作者要积极运用网络这个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婚恋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加强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还需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站的作用。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并将其反馈到德育工作体系中,这样可以使得德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展示抽象的伦理规范与具体的个案之间,是与非、情与理的交融与冲突,以及深蕴其间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使受教育者感到伦理规范就在身边,从而点点滴滴地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因此,应建立和强化心理咨询站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以通过二者共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3.强化大学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大学作为神圣的知识殿堂,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种目标的实现无法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途径就能实现,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路径之一。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表征,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隐性德育功能。隐性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德育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利用内隐的各种教育内容或要素,间接、内隐地作用于受教育对象,使其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而获得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并最终稳定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德育方式。无论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还是物态文化建设都会对身在其中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的隐形德育功能。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来实现的。高校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大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校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节、学术报告、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集体观念,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于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消极文化,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

学院学报,2010,(9):92-93.

[2] 向欣.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

学,2010,(2):71-74.

[3] 谢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青岛科

技大学,2010,(6):24.

[4] 毛婷婷.张颖.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教育思考

[J].中外企业家,2011,(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