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能性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彩球(33黄,11白);转盘;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这里有一颗漂亮的玻璃球(举起双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个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来帮帮你们吧。(慢慢张开空着的左手,再重新握紧拳头)
师:为什么你们那么肯定玻璃球一定是在右手里呢?
(老师有两只手,玻璃球可能会在右手里也可能会在左手里;但现在已经知道左手是空的,玻璃球就不可能在左手里,那一定是在右手里了。)
师:你真聪明!看看猜得对不对?(开右手,举起一颗彩色玻璃球。)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研究一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统计和可能性”)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研究得好,将会获得一颗“集体智慧星”。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又给同学带来了漂亮的彩球,好看吗?我现在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红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会怎样呢?
你喜欢什么颜色?你能摸到吗?(大概,可能)
师:你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呢?为什么?板书:个数相等,可能性相等。
(二)明确要求
师:如果在口袋里,再放两个黄球,让你摸一个,会怎样呢?
让学生大胆猜测。
师:现在你能不能确定自己的对呢?(不能,应该摸)
出示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组长记录摸的结果,再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10次。
指名说一说有什么要求?说一说什么是任意?
师:记录时,除了画正字的方法,书上还给我们提供了两种记录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作记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作记录,作后涂成条形图。小组在实验之前可以讨论一下选择其中的一种作记录。现在明白活动要求了吗?
(三)小组开始实验活动
实验结束请小组长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内。
(四)实验分析:
1.小组交流: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吗?
2.小组汇报:
问:仔细观察,大多数小组摸到的什么球多,什么球少?
绝大多数同学摸到黄球的次数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你能说说原因吗?
问:为什么今天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上节课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却是相等的呢?
3.提问:如果我从这个袋子里任意只摸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4.质疑:你的实验结果与你当初猜测的一样吗?
有没有同学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相反呢?教师解释。
5.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
6.学生推测
提问: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应该怎么放?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应该怎么放?如果放很多很多的红球,摸一个是不是一定摸到红球?
7.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根据袋子里球的情况,判断摸球结果。(课件出示)
袋子里8个全是黄球。 (为什么)
4个红球,4个黄球。 (为什么)
7个红球,1个黄球。 (为什么)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抛小正方体活动
提问: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猜一猜哪个面朝上的次数多一些?哪两个面朝上的可能性差不多?
同桌交流,指名说。
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做一做实验。
提出要求:自主开展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轮流抛小正方体,一人涂方格,制成条形统计图。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1”朝上的次数多。“2”和“3”朝上的次数比较少。“2”和“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吗?
2.装铅笔活动
下面我们来做装铅笔的游戏。
(1)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怎么装?
(2)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怎么装?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的可能性的真的很多。比如,我去逛商场,经常看到一些促销的活动,我们来看一看苏果超市,发了10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你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师:新年快到了,还有一家商场,准备用幸运大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活动。
出示转盘。想一想:转动这个转盘,指针最后指向哪里,会出现几种可能的情况?
问:根据这四块区域,如果你是经理,你准备怎么制定中奖规则?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性”。我知道我们班的体育是很棒的,后天我们学校就要举行迎新年长跑比赛了,你们觉得我们班能赢吗?(师用激情地、富于挑战性的语言提问)
师:一定能赢吗?
【教材分析】
《等可能性与公平性》属于“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渗透概率的统计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同时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实验记录单、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欣赏风景(多媒体播放岚皋风景图片)2、谈话:以“神奇南宫山,魅力岚皋游”为主题旅游文化节要开幕了,这节课老师就是到咱们班来搜寻幸运之星参加本次旅游节的系列活动。同学们想拿到这次活动的入场券吗?3、抽取欣赏南宫山美景的幸运之星。师:大家手中都有一个幸运号码,根据尾数分单号队和双号队,咱班只能去一半的同学。究竟让那个队去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决定?(抛硬币、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转转盘、掷骰子、抽签、抓阄等)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办法,为什么要用这些办法?(简单、公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与游戏公平有关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又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公平以及公平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态度都很重要,把德育寓于数学学科教学之中。】
二、探究新知,提升数学思考
1、探究“抛硬币”是否公平。师:刚才有同学提到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你在哪里见到过?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公平吗?(1)学生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2、操作验证。(1)谈话。师: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请留心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2)小组合作验证:由小组长负责,还要有小小记录员,每组共抛20次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结果。(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展示分析各组结果:初步体验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在50%左右。课件出示统计表(4)汇总各组的试验情况即全班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当数据增大时,这个结果更加接近50%。【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边抛硬币,边作记录,并理解归纳出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5)阅读材料,加深体会。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对概率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大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50%。【设计意图:适时合理地引出科学家的实验数据,让学生谈谈见解,为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对待未知领域和实验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忍不拔的精神。】3、制定游戏规则。抛硬币决定去南宫山游览观光的幸运之星。
三、应用拓展,趣味提升
1、幸运转盘(1)创设情境:我把全班同学分成3组,参加“岚河漂流”的幸运之星会是哪组的同学呢?(2)出示三色转盘: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这样公平吗?(体会三种颜色的范围不一样大,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3)出现红色的可能性有多大?蓝色呢?黄色呢?(4)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呢?(5)课件演示新设计的平均分的转盘。如果转动指针6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6)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某商场迎新年筹划一场购物有奖活动,每个顾客凭小票可以进行一次抽奖,奖品如下:一等奖:29寸彩电一台;二等奖:微波炉一台;三等奖:电吹风一个;四等奖:可乐一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按照公平性原则,你设计的这个转盘又是怎样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小组讨论问题。小组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提升,让学生从多角度设计转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活”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7)制定转盘游戏规则,决定去感受“西北第一漂”美誉的岚河漂流的幸运之星。2、幸运抽奖(1)创设情境:本次旅游节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特设了一个抽奖活动,想不想先抽为快呢?(2)抽奖要求:先回答问题,答对就有机会抽奖。学生活动:抽奖(3)思考:通过刚才的抽奖活动,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情境贯穿”和“层层递进”的特点,由“玩游戏”的故事贯穿始终。”鼓励学生能利用“可能性”做出恰当的估测,发展估计能力.这样设计,学生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四、智慧城堡,强化数学概念
谈话:我们一起去智慧城堡。填一填,并说理由(1)小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双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如果掷30次,“3”朝上的次数大约是()次。(2)一粒有1--6共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3)地球绕着月亮公转的可能性为()。(4)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5”朝上的可能性为1/2。正方体有( )面要写上“5”。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注重让学生探索。
实施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是我一直在认真探索的问题。在《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授课时采用启发式,让学生扮演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对“可能性”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让学生自己来讲述生活实例中确定和不确定的现象,并让他们尝试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投身其中,激发了学习动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要根据《可能性》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学中我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展开讨论。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可能性》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我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纸牌游戏,让学生随意摸牌,让学生猜牌的颜色,通过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感到可能性的知识与现实有关,学会“可能性”的知识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可见,从现实生活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我讲课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了摸奖游戏,体验“可能性”的大小,还用课件展示与可能性有关的各种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视野开阔,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五、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教学设计全程“预设”,何谈生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做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一群学生,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教师首先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的开放心态,要有拿出“意料之外”的勇气,有了这种心态和勇气,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课堂的“生成”才会非常精彩。
二、教学目标定位窄化,何谈生成?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事先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标准,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还是会有这样的一种弊端,即只关注数学教学认知方面的目标。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多数是落在认知目标上,这是受传统学科观长期影响的结果,把课堂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目标的话,教师的心态自然就放不下来,一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状态马上暴露无遗。但如果我们对一些内容重新定位它的教学目标的话,状态肯定就会发生改变。
三、资源选择权掌控,何谈生成?
当大问题放下去后,学生基础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对于这么多的资源,哪些资源可以拿出来进行交流?选择权在谁手中?在我们现有的课堂中那无疑是我们的老师,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来选择哪些资源是可用的,哪些是无效资源?由于教学目标的被窄化,因此教师在选择学生的资源的时候都有如下几种倾向:
1.“我”要的,“你”没有,我补充。
2.“你”有的,“我”不要,不选择。
很多教师需要的是迅捷达成所谓的教学目标的资源,由于太想到达目的地,有些资源学生没有出来,因此教师就自己补充,而面对学生一些独特的想法视而不见,甚至是把学生的不同意见乃至一些创见都当做错误抛弃。由此带来的最大“错误”是教学丢失了其最重要的价值。
针对这些“作品”我们试想一下,他们有没有值得去研究的价值?
第一种:这无疑是学生非常直接的一种想法,而这种想法你能说它不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吗?第二种:某些学生在一格里就画了两个条形,想法完全正确,只不过是在表达上不够清晰,而这完全可以作为再度研究的一个资源。
资源的选择要努力开创让学生选择的局面。为了适应开放的课堂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要从“确定性”向“可能性”转换,即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不同状态进行“可能性”分析,建立预测课堂“可能性”的意识,虽然教师不能穷尽学生的想法,但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交流做好一定的准备,但同时要有一种面对个性化资源的心态,而且教师在捕捉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会捕捉的意识,眼睛既要关注群体资源,也要关注个性化资源。
如何处理?
1.少量资源的情况下采用直接并联处理。
2.资源较多, 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那就要采用小组合作,再在大组进行交流。
在资源多的情况下要直接在全班交流汇报显然是不可行的,此时就需要下放到小组进行交流,胡流还不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更达不到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交流。通常可以由以下几个问题进入:
A.哪些同学的想法你们持不同意见?为什么?
B.你们认为哪些同学的想法是赞同的?为什么?
【关键词】听力;语音;泛听;词汇量;技巧
听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对打造个人的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在英语各类考试中,听力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听力教学设计不够重视,只是机械地教学设计,对学生没有起到卓有成效的指导作用。如何将低效的听力教学设计转变成高效的教学设计,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课题。笔者从学生在听力方面遇到的问题着手,浅谈这一课题。
一、学生对听力教学设计的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学生的兴趣是逐渐培养的。教师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制定与学生能力相符的听力计划,先选择简单易懂,幽默性较强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体会到听力的乐趣和成就感,消除紧张、焦急、压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使用多种媒体,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降低了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了趣味性。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听力训练的难度。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发音基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一个误区:发音不影响听力,只影响口语。正确的发音对提高听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连读,缩读,弱读,音变,语调,失去爆破等,能帮助学生减少听力的困难。
三、学生不重视泛听
泛听是指听懂材料的主旨大意即可。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多进行泛听,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对白简单的电影,听课文磁带等都有助于创造身临其境的英文环境。听的次数越多,学生复述出所听内容的可能性越大。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模仿发音,语音,语调也能更好地掌握。听和说是分不开的,以说促听,能说出来的一定能听懂。这个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完成更多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灵活地驾驭语言。
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泛听条件。在教学中,认真备课,尽量用英文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和背景知识,解释单词和句型等。这样做,不但学生的听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培养其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譬如,学习冀教版Book2 Unit 1A Trip to Beijing时,教师模拟导游介绍北京。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t covers over 17,8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over 10 million.It has a glorious history.From the 10th century it was the capital of the Liao Dynasty…在学完语言点后,请学生用英语讲笑话,小故事,感兴趣的话题等放松一下,在讲述之前,表演的学生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其他同学记录下来,便于讲完后检测他人听懂的程度。这类似于做听力考题的步骤,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完课文后,请学生用英语复述课文,这样做,既提高了口语,又提高了听力,听和说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朗读课文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尽可能地模仿磁带,习惯英美人的说话方式,从而减少考场中的不适应。
四、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不够重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词汇的多个常用的意思,量变的积累带来质变的飞跃,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譬如,train的名词意思是火车,动词意思是训练。教师还应该注意听力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增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学生没有熟练地运用做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做听力题之前,抓紧时间浏览题目和选项,划出关键词,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有目的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尽可能把握文章主旨,不要因为单个词或短语没听懂而耽误时间。在日常操练中,根据语境和上下文,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听到的关键词和“5W1H”及时地写下来。适当采用缩写,图形,数学符号等做记录,尽可能地节省时间。譬如,把black缩写为bk;把so,therefore记作符号;用符号表示increase,用符号表示decrease。通过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重音等线索推断其真实观点、态度、意图。
六、学生获得的听力试题出现低效的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听力教学设计的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首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主要是主旨大意,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
七、学生对听力错题的复习不重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给听力错题做记号,找出原因,尽可能多地朗读出现错题的听力材料,避免类似的错误重现。
【参考文献】
[1]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9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未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高校教育技术领域。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教学过程或实践中它们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效果的这样一种系统计划过程。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将受教学目标的全程控制。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所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只有认真对该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认真分析,才能有效地做好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教学设计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馈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进行科学比较,对目标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设计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几方面便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给各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教学、虚拟教学、开放课堂、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引发了教育教学新一轮革命。多媒体教学是高校教学手段改革中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依赖于多媒体教材的教学应用,因而多媒体教材教学应用效果的好坏、设计制作质量的高低,不仅要依靠教材制作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硬件环境的支持、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基本功,更要注重多媒体教材制作中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会出现有教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在把握好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不断的进行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把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这几个环节能有效的纳入教学设计的轨道,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材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是在选择、确定了多媒体教材的课题内容和教学总目标之后所进行的工作。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把专业课题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把知识内容科学归类为各知识要点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确定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组织知识结构,选择、确定、优化组合媒体信息;划分教学环节与结构教学程序;分析、确定并珍断评价的内容,选择诊断评价的具体方法;具体做好诊断、评价中的诸如提问、回答、反馈等部分的设计。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多媒体教材整体质量的保证,精心的设计能使多媒体教材具有鲜明和严谨的科学性以及较强的实用性。
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应包括不同类型媒体的选择、媒体配套、媒体的功能设计和媒体的应用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使多媒体教材编制和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处理好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精制多媒体教材和优化多媒体教学过程的目的。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在确定课题和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分析学习需要,这里包括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社会需求,分析学习者的现状;其次,要分析设计与制作本专业多媒体教材的必要性;再次,从所掌握相关资源与条件,分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材的可能性,然后选定课题方案;最后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在这些环节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学需要,扬长避短,技术可行,经济效益等原则。
多媒体教材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进行选择,可利用整体规划,采用一种模式或主式与他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媒体可提供感性材料,加大学习者的感知深度,同时提供实践具体丰富的经验材料,能有效的加深教学对象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还能缩小时空障碍,较好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多媒体教材媒体信息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具体选择原则要重视以下几方面:①要熟悉媒体的使用目标。这里包括: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探究发现等。②要了解各种媒体的特点。比如说:多媒体教材中的文本具有抽象层次较高,阅读灵活、方便的特点;图形具有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承载信息量大,数据量不易失真等特点;图像具有逼真、生动、有趣、能较好的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等特点;音频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可以生动的再现现场效果,但相比文本、图片来说,占据存储空间稍大。所以在上述媒体中,文本、图形、图像适合传递静态信息;动画、视频、音频适合传递过程性信息。③要按照学习(经过科学归类并规定了知识水平)知识点的需要,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④要依据不同媒体的特点,为确定媒体使用目标的知识点来科学合理选择媒体的类型。⑤图像和解说(同期音)要利用其之间的互补性强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媒体选择与使用得好,一般会使学习者产生视听联想,即在学习者心理上引起相关言语或表象的再现。⑥在呈现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学习内容时,为了减轻较长时间的学习或视觉疲劳,通常需要使用解说、图像、或者文字来配合使用,增强学习者对课程抽象内容的理解。另外在设计制作教学多媒体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多媒体教材界面文字、色彩的科学搭配。
教学多媒体教材中的知识结构,通常要依据学科专业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学习对象的认知特点来设计,知识结构的设计类型包括直线结构(结构内知识点是直线有序展开的);并列结构(结构内知识点之间是并列的、同一个层面的的关系);层次结构(知识点之间可以递进、因果、条件等不同级的关系),但后一层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前一层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复合结构(直线,并列层次结构的结合体以及知识之间形成一种网络形状的复合结构)。同时,设计知识结构还必须遵循体现知识内容的相互关系;体现学科教学规律;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三方面的原则。
多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程序,因此,程序结构的设计是多媒体教材设计制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教材类型不同,其程序结构也有差异,例如,文科、理科多媒体教材在设计时它们的差异性就比较大,就是在同一类型的专业课中,教学程序也不尽相同。一般教学程序设计包括导入、补充指导、练习三部分内容。导入部分要提出本单元学习的基本目标、主要学习项目以及注意事项,还要进行预备性测试。教学实践中,若发现教学对象有必要补充学习的,那么学习流程将转向辅导学。指导部分通常又分为主指导成分和补充指导成分两部分,主指导成分是用于观念、法则、理论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在学习对象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可作出启发或说明;出现错误时可开出“治疗处方”,但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补充指导成分是指对主指导学习对象的学习进行某种补充,学习者可按测试结果不同,从基础、标准和提高三个分支内容中进行选择学习。练习部分也分为主练习成分和补充练习成分,主练习成分是考察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及时适当调整所学内容,或者提高某一方面的技能,对错误应答可提示,可更正,流程多为直线型;补充练习成分是指若学习者对主练习未掌握好或平时练习量不足,可适时进入该练习复习预以补充。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还要进行诊断评价的设计。多媒体教材诊断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了解并跟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任课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并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逐一判断“诊治”的一种教学程序。①诊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纠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学习者继续学习的信心,(在多媒体教材中应设计具有智能化的学习模型)。②诊断评价的内容包括:测量学习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本情况,测量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③诊断评价的方法,在多媒体教材中通常有问答、练习与试题测验等。④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使教材具有前往性,诊断、评价可以设计成游戏形式或问答形式,一般包括提问,应答和反馈三个部分。提问部分必须内容完整,问题明确并能促进学习者的思考,所提问题要与知识点紧密联系,问题部分设置能反映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问可以用是非练习题、多项选择题或填充题。问答部分必须将学习者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全部罗列出来(或设计成由学习者自己输入问题)。根据这些可能性、多媒体教材再作出不同的反应,一题一答,同时应设计成给予提示并对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给予评分。反馈部分必须对学习者正确答案给予鼓励性的反馈,对问题回答的不完整、不全面或者错误的,应给出标准答案或提出复习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反馈,如指出其错误,要求重答,给出答案或给予辅导提示等。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深入探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提高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质量和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设计》http:///licb/index.asp
[2]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4期
[3]朱春花《关于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思考》教育技术研究2005年第6期
一、深度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设计出学生学习可以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出示音乐厅的图片,大家喜欢的明星在这里开演唱会。现在只有一张票哥哥和弟弟都想去,怎么办呢?弟弟看到桌上的硬币,就说:妈妈,我们抛硬币吧。如果正面朝上就我去,如果反面朝上就哥哥去。
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好大的问题,更要设计好小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并且注意随时生成新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个办法好不好?认为好的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认可)为什么好?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认为是公平的,硬币抛起来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2:“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争议,正面的花纹和反面的花纹不一样,会影响最终的公平性。”
师:“用抛硬币的办法,刚才大家都说好,现在在他的启发下,有两种意见了。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了问题,用抛硬币的办法来决定谁去看演唱会,究竟公不公平呢?答案不一致,怎么办呢?”
生3:“做个实验,看一下到底有没有问题。”
三、深度学习的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进一步促进他的思考和动脑。多关注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要求:装有硬币的水杯分给每个小组,实验10次,“正面”记“1”,“反面”记“0”,并数出合计数统计好填在括号里。
实验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小组汇总后汇报。
组1:我组实验后发现,正面有2次,反面有8次。我组推断反面的次数比较多。哥哥赢得概率比较大。
师:我们做实验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刚才问题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到底公平吗?现在我们能得出一个推断――不公平,哥哥赢得可能性要大一些。其他组有不同的结果吗?
组2:我们组的实验数据是正面5次,反面5次。我们觉得这个办法是公平的。
组3:我们组正面7次,反面3次。我们得出结论:弟弟赢的可能性要大。
组4:我们组反面6,正面4。我们得出推断哥哥赢得可能性大。
师:我们的结论都不一样,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一些数据,根据不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推断。(问题-实验-数据-推断-?)通过各小组实验10次,全班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生:全班合计,正面的次数合计一共多少,反面的次数合计一共多少。看哪个总数比较多,就能作出推断。
(各组合计后,按组汇报,教师输入汇总表(表2))
师:为什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出示毽子图。
生:毽子的羽毛下面有皮圈,会增加重量,和硬币的道理是一样的。
师:老师查过资料,数学教授在抛硬币的研究中发现正反面的概率不是50/50,而是更接近51/49。抛出时正面的概率比较有优势。只是优势的区别不是很大,抛硬币相对公平。
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中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有一定的高度和眼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要有整合教材和知识点的能力。
师:除了抛硬币公平,还有抛什么也公平?(板书:游戏公平)
生:抛骰子。
师:骰子有六个面,抛一次,怎么决定谁赢?
生:抛单数哥哥赢,抛双数弟弟赢。
师:行吗?
生:有二分之一的可能。
师:抛到单数的情况有?
生:1、3、5
:抛到双数的情况有:
生:2、4、6
师:所以说,各有二分之一的可能。如果这样确定――大于3,哥哥去,小于3,弟弟去,行吗?
生:不行。
师:怎么不行?
生:大于3的有3个,4、5、6,小于3的有2个,所以不公平。
师:就抛一次的话,还可以制定出很多公平的规则,但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骰子必须是均匀的。如果让你来判断一个骰子是不是均匀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实验,抛一抛。
师:我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4小组领骰子,每个小组抛15次,记录下来分别是几点。我们简单统计一下,只统计“1”,“6”点。刚才我们已经有经验了,次数少不能说明问题,所以小组做完后,四个组数据再合计起来。
生:推断出1、2组骰子是均匀的,“1”“6”点出现的概率差不多;3、4组“1”点出现的概率比较多。骰子可能不是均匀的。
师:3、4组的骰子,我在“6”点上加重了,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生:“1”点朝上可能性大。
师:这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判断出1、2组骰子均匀的,3、4组骰子不均匀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信息技术
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2002年4月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要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教育技术变了,方法也随之改变;教育方法是由教育观念支配的;教育技术的变化不会自然地带来观念的变化,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新技术的应用有阻碍作用,教育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性,只有充分把握好改革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并懂得如何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由重视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向重视解决教学系统和过程中的问题转移。教学设计的功能如下:能在设计层面上集中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能体现教学设计活动的创造性,能对教学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能提供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能提供控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能提供寻找解决教学问题新方案的方法。
当前教学设计存在许多问题,教学设计的程序化的操作性模式易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说教式的教学顺序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发挥。现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难以促进高层次的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策略的学习;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常常忽略了成本效益分析,过分强调技术的支持作用,忽略教学设计理论的更新与研究;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缺乏行动研究的探索,多数人注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构建,忽视了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性教学探索,难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因而也就难以发现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更加充分,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加工,就是自主建构。
信息技术是数字化教育教育技术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利用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亦涉及智能形态的技术,如教学设计和课件编制。去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将趋向于大众化、个别化、终身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变、更具选择性;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会更加灵活多样,更具自主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是以为教师导向、进行说教型讲授,而革新的教育教学则是以学生探索为主导、教师对学生是进行交互型指导;传统的教学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小模块,而革新的教育教学则是多学科、带真实情境的扩展模块;传统教学是进行个体化作业,革新的教学是合作型作业;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分配者,而革新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传统教学主要是按教学活动分组,整合后则主要是按学生异质分组;传统教学对成绩的评估主要是事实知识与离散技能的评估,而整合后则是基于绩效的评估。所以传统教育向革新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教学的活动,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被恰当的融入到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虽然拥有非常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优势,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强调学习者自主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网络的相关软件是自主学习有效的辅助工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利用辅助工具亲自动手实践,能够将体验和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使探究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突出开放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学设计思想的发展现状,对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进行评述,认为当前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是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指出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更好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各种思想理论,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 多元思想
一、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
当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多元的,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思想仍被教学设计所采纳;人本主义认识理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等哲学认识论观点的合理成分也被教学设计所吸取;新知识观、新人才观等观念也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中的一些理论、思想也正被教学设计所吸取。
人本主义认识理论从个体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考察学习的价值。强调从学习者,而不是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可归纳总结为: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五个特点;新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内含在团队和共同体中的,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广泛的相互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才能达到共识;新人才观强调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竞争的能力;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之间架构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隔阂的距离;模糊逻辑存在的基本依据就是世界上的事物绝大部分都不是非此即彼,它们处在彼与此之间。实际上,人们在获取精确结论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模糊的信息得到的;而混沌理论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
二、教学设计思想发展现状
1、基于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学科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来利用教学设计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目前,运用教学设计来设计教学的学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传统的学科,有许多新兴学科的教师在授课时也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力图设计优化的教学,诸如心理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都尤为重视教学设计过程。同时,当前的学科划分得越来越细致,就算相同学科的同一授课内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同一节课来说,教师们可以采用有多种形式:双语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和当堂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众多教学设计中的一种甚至多种,这样可以保证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目前几乎每个学科的每堂教学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2、基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已经深入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从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发展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等,其中的授课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对于每个学习阶段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也都有针对他们年龄、兴趣等特点的专门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深入理解、掌握当代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基于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
当前的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有多种基于不同理念和思想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下面是比较常用的几种。(1)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自身因素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积极主动、富有个人特色的自我控制,使其行为或产生特殊行为的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协作学习。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4)探究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5)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增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教学方式,同时又是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式。(6)任务驱动教学。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
编辑整理本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于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应用既有电视、电声、电光教学媒体,又有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媒体。这些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取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关系。
三、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评述
综上所述,从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来看,人本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等促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发展,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类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并代表了今后教学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的教学设计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如超文本的随意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路径,教学软件允许学生不按照线性流程,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等等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若干观点已被教学设计所吸取利用。新知识观、新人才观代表了新时代对教学设计的知识内容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新知识观、新人才观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应重视学习过程,应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这使教学设计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阐释学为教学设计思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视角。阐释学强调教学不仅要为学习者留出理解的空白,而且要利用这种空白,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填充“空白”的机会。阐释学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和融合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应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善于使用学习者熟悉的术语,给学习者获得正确理解提供高度的可能性。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线性思维模式和教学程序。在线性教学设计中,设计者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对学习者施加影响,就可以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但在事实上,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众多的,要周全精确地考虑所有因素和所有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设计应该设计灵活、弹性的非线性教学过程。此外,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还强调教学设计应重视培养学习者元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各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已经在新世纪的各种课堂上全面开展。总体来看,当前的教学设计特点可以归结如下:第一,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系统,这个线性系统严格规定了设计过程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但过于机械化,不够灵活,在当前复杂的教育系统中这种设计过程十分不适用。当前的学习,主要是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我们可以来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在各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步骤中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想理念,只要能够在各个步骤中都有可能培养能力,那就是成功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多维的、非线形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充满动态性,以适应复杂的教学系统。第二,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首先,教学的开放过程是无始无终的,既不是从某个特殊起点始发后沿直线进行的,也不在终点界定其目标、评价或控制。其次,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它并不遵循简单的线性途径。最后,开放的教学思想研究能快速有效地适应未曾预料的各种偶然事件。这
样的教育环境导致了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03,07.
在首期的三方会客室中,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嘉宾做客会客室。有教学经验丰富,从教十余年的实力派骨干教师代表,教学设计的原创作者,来自杭州周浦小学的钱宏军老师;有从教才一年多的新生代教师的代表,来自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胡萌洁老师;还有致力于数学实验课开发建设,对于数学教学本真有着深刻研究的杭州娃哈哈双语实验小学校长罗永军老师。三位老师,三个段的教龄,三种思考,他们对于同一节课关注的分别是什么?思考的是什么?他们希望学生在课中获得的是什么?在他们所共同探讨的“田忌赛马”中,我们得以一探究竟。
【原创作者】
钱宏军:好材料是思考和依托的载体
选择学习材料很重要,运用学习材料更重要,选择是关注整体是否合适,运用是关注应用是否得当。田忌赛马中,优化的策略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想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这就要依托于学习材料这一实体。把学习材料从田忌赛马的故事调整为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直观、更易操作,有助于依托已有的初步的生活、游戏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
那么如何来运用呢?钱老师选择了“经验初用、枚举验证细用、更换条件变用”三种方式,层层推进了学生对策略的深入探究,尤其是“更换条件变用”这一方法,通过有条件的更换扑克牌,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深化优化策略,成为整篇设计的点睛之笔,为老师们所欣赏。
【课堂真探】
胡萌洁:好策略是实力与思辨的辩证统一
胡萌洁老师在钱老师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原设计中“更换条件变用”的设计思路,以不同实力、分层研究为主线,设计了“实力悬殊,胜负分明;实力稍逊,以弱胜强;实力相当,智者为王”三项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算无遗策、以弱胜强”策略制定的全过程,同时追加了齐威王得知田忌的应对之法后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辨,“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强,但为什么总是输?如何才能公平竞争?”引导学生在寻求取胜策略的同时,思考则制定的公平,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取胜的可能性大小,立足实力,制胜思辨。
【现场专家】
罗永军:在等级与战力的选择中成就思维之美
罗永军老师在现场活动参与中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打开了另一个角度的设计思路。马是分上、中、下等的,但是马的战力(9、7、4),(8、6、3)却是因为环节推进的需要而定制的。学生是否有可能在给出上、中、下三个等级之后,自行确定马的战力并且开展相关研究呢?如果是自选战力的马的较量,那么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又会是如何的精彩纷呈呢?
【导读随笔】
孙惠惠:设计在传递中焕发生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在阅读中非常喜欢的内容,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好的教学设计中往往蕴藏了很多有价值的种子,当我们找到这些种子,移植到课堂的时候,种子是会生根发芽的。它所能生长与演绎的模样,一定不是和原作者一模一样,而是随着学生的变化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味道,这才是有价值的设计。
在阅读了原创设计后,年轻的教师们从中找到了“换马”这颗有价值的种子,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形成了新的赛马公平策略探讨,直击策略的本质核心,后出者占先机。现场专家站在数学化的角度,对等级与战力提出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用什么材料去学习,学生是否可以有更全面、更自由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大尺度开放,所代表的是否是对学情把握、知识本质理解、教学规律掌握的更自信的一种表达。教学设计的理念,在刊物与课堂的对接中完成新的传承;教学设计的时代适应性,在不同教龄读者的对话和尝试中与时俱进;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在我们真诚面对它时,温暖地回报着我们。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视角,对于课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阶段,你的独特感受和对设计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推动力量。在今天,三方、三种视角的交流交融中,对于“田忌赛马”这节课,数百名在线读者也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年轻的老师或许在想,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像钱老师这样,随心所欲地选择素材,而教学效果却更胜从前。什么时候才能像罗老师这样,不再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和固有认识,而能自信满满地叩问教学的本真。其实,这一切教学的智慧和专业实力都来自于三样事情,那就是时间、经验和努力,以及对教学真心实意的喜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些,那么从一个新生代的教师逐渐成为像钱老师、罗老师这样,学有所爱、术有专攻的教学达人,那真的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田忌赛马有N种打开的方式,那我们的课堂呢?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商务环境的语言要求,满足学生必备的商务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即是围绕此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系统性教学规划,为促进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的取向
1.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性取向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树立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性。商务英语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建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的系统规划性,教学目标蕴含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有计划的预设学习目标,以及教师提出共同的教学目标是商务英语教学任务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初始目标的分解与转换,提出实用性与适度为原则的教学要求,并不断的对其修改完善,满足目标进行状态中的教学意义建构尤为重要。除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每一次新的教学目标对旧教学目标的改进都意味着原有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经验的重组,教学目标的动态设置能真实的反映当前教学任务的性质、规律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
2.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取向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提升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具有不完全共通性,所谓不完全共通性是指基于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学生自身素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作为语言学科的思维认知效能是模糊的,而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促进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可行即是要求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知识去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使用知识与个体经验进行物理环境下的试验操作,从而生成具备客观条件的参照系,推动知识从“可知”转化为“可用”。
3.商务英语教学的评价性取向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强化商务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将评价机制纳入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体系是促使教师与学生不再仅仅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参与者身份,还是认识商务英语教学的观察者身份,通过参与与观察的相互作用,实现教学反思,推动教学更新。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具有评价性取向,要求学习者通过自我监控、测试、判断等自我评价行为,审视学习目标完成的可能性,有利于学习者发挥主动能动性,动态的、持续的掌控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1.树立商务英语教学的层次性递进目标、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性取向,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树立商务英语教学的层次性递进目标,主要表现在几下两点。一是实行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学过程总是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比如制定商务英语交际能力训练任务、语法说写训练任务、商务策略训练任务、社会语言能力训练任务等等。二是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具备层次性与递进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是指目标设计应分阶段分类型,体现各阶段各类型的教学内容特征,不能笼统设计,以偏概全;教学目标的递进性则是指目标设计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至多,体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差异性。
2.构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内容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取向,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构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务情境的教学模拟内容。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型英语,商务英语教学应有的放矢,采用课堂模拟进行真实商务场景创设与演练,在实际参与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商务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训内容。商务英语实训的根本途径是校企合作,即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促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保障教学知识具有现实适用性。
3.完善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性考核评价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评价性取向,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应完善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性考核评价。发展性考核评价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学习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促使受教育者不断认识、发展与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发展性考核评价重在鼓励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侧重于实践型任务教学的动态全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结果,将考核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真实反映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尤为重要。比如在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备实习记录与档案袋,合作企业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将相关信息反馈在材料报告中,再经由指定的实、企业实训人员,以及指导教师综合给出评价结果,不断敦促学生修正不足,提升商务英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蒙慧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8(15).
[2]曹晓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一、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界定
目前,关于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可采用“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逻辑分析思路。
学习环境是指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促进学习者发展规定了学习环境存在/创设的指向或意义;各种支持性条件包括各种资源、工具、人、活动、师生关系等要件;统合说明了围绕学习者发展,将各种支持性条件实现统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2]
由此,协作学习环境是指能够促进学习者参与协作学习活动,通过协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内外部条件的统合。
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也就是指在网络课程中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活动,通过协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内外部条件的统合。在本研究中,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分为物质环境、活动环境、心理环境和策略环境。四种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生态化的协作学习环境。
二、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框架的构建
从学习环境的设计出发,通过研究比较权威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结合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构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一)学习环境设计解读
学习环境设计,是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重心,是一种正在兴起和发展的教学隐喻,是教学设计范例正在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1]
教学设计理论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内容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以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设计,把它归为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者分析,设计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模式,把它归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因此,笔者认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念的落脚点,很可能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发展取向。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由此可见协作的重要性。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是,方便学习者通过协作学习的形式促进知识建构。
(二)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过学习环境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范围很广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可以借鉴这些模型的设计方法,提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
(1)乔纳森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该模型由六部分组成——问题/案例/项目、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3]
(2)武法提学习环境设计模型——WELED模型。[4]他认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该模型的内容是首先定义学习领域,然后定义学习者特征,随后对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进行循环设计。而后是教学模式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最后进行评价和修改及系统开发。
(3)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柳素霞、武法提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式学习环境设计及实验研究》(2006)一文中,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式学习环境设计过程,认为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包括资源环境设计、组织环境设计和策略环境设计。[5]该论文通过分析学习活动支持要素在学习环境中的作用,找出各要素间的关系,得到一个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支持模型:组织环境、资源环境、策略环境对学习活动的支持和相互关系。利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创建协作任务情境、资源环境设计、组织环境设计、策略环境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反思和修正。该学习环境模型设计的思路,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三)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审度视角的多元化。其中,心理学的、教育学的、文化的视角是最重要的。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综合考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提供心理学基础,情景认知理论对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有很大启发。文化基础则反映了学习共同体的主导性价值观。协作学习环境强调学习者的协作、交互、建构,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正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协作学习也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作为元理论的活动理论,应是协作学习研究的根本理论。同时,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其本质是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因此,群体动力学理论必然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