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

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2-05-28 22:5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信息化论文

第1篇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建设也应用了大量的现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使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日渐丰富。企业档案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来组织、开发、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资源,使得企业的服务功能更加强大,处于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工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服务与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与推广是必然趋势,并将会使企业的服务方法、内容与形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有企业档案管理都是采用纸质的形式,大量资料的堆积,不但会加大今后的管理难度,并且还极易造成资料的丢失。而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只需要输入关键字便可以找到资料的确切位置。例如:企业管理人员查看员工个人信息档案,便可在人力资源信息窗口中,输入要查找的员工姓名,使其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的搜索。

(二)采购信息化管理

企业采购部门在原料方面也加强了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原有企业在采购层面存有一定的缺陷,采购人员谋取个人利益,导致企业财产大量外流。而现有信息化采购的管理模式,不但保证了采购信息的透明、公开的原则,而且采购管理内部权力相互统一,避免出现部门利益冲突的现象。例如:现代企业采购部门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原料统一招标,在该网站上需要投标企业进行注册,这样多家企业都可在该管理信息平台,查看各个的资料信息。并且采纳后的招标价格输入至管理系统,保证价格透明化。这样企业领导可以第一时间获悉采购动态信息。对采购环节的监督人员也需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列入其中,这样可以在今后采购管理层面上做到统一性的标准。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化只要是提升企业人事部今后的发展及规划,原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是采用张贴招聘启事的形式,使得多数人员对该信息的真实性存有戒备心理。对于一些偏远的打工人员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该信息,使得不能为企业进行劳力输出。其次便是对企业内部员工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绩效管理、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等,原有的绩效都是采用纸质的形式,每个月员工需拿着绩效白条去领取对应的工资;这种模式的管理不仅加大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降低了执行效率。现有模式中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人资工作人员。其次在人力岗位调配上,只需要在管理系统中输入员工姓名,调配对应岗位,便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确定。

二、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信息化管理发展模式今后应用于各行各业,首先便是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信息化产业的跟进。根据近几年电子产业的经济发展走势分析,其中每年国内电子产业占有的经济总值能占到整个国民总值的18%。信息化管理不仅适用于当前的企业,在国防、医疗、餐饮、旅游、钢铁、建筑、纺织等行业都有所突破。在国防军事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远程控制导弹的发射,可在控制范围内击中目标。医疗行业利用医疗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对病人进行有序的查看,例如:利用飞利浦磁共振检测仪对病人检测,只需将病人放置在储仓治疗室内,设备便于根据设定的程序对病人进行检查。然后将检测出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传输至终端设备进行处理,确定病人的发病情况。在餐饮业该管理平台能够为消费者较为方便的点餐,系统内将菜单输入至该系统内,并且分为了不同类型,包括:甜点、饮料、主食、特色菜以及凉菜等,消费者只需要进行点餐,该系统能够将菜品传入至后台终端处理器内,最后交由后厨系统进行管理。旅游行业也已将信息管理系统列入到其中,能够较为便捷的为游客安排景区的参观时间,避免游客因等待时间过长,对该次游玩产生反感。

三、结语

第2篇

简单来说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那么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如何理解呢?首先,是对企业信息的掌控。就是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和重组,利用互联网平台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和有效利用,让企业资金和物资能够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运作,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人员考勤准确度,实施监控产品制造等等,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开发水平,经营水平。最后,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就是说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电子设备现代通信技术在网络上实行商务活动,拓宽企业的经营渠道,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现代企业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优化经营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拓宽了企业的营销渠道,大大优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

2现代企业在利用计算机信息化进行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处理水平落后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设备较为落后,且现代的各种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更新速度极快,没有适配的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就难以对信息进行准确加工与处理。这就为计算机信息化的运用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且一些企业开设子公司后没有在子公司上设立信息专线,这就使得总部与分厂的信息断链,不能全面有效的掌控整个企业的运用状况。

2.2信息化水平不符合公司发展情况

个别企业的管理者对计算机信息化认识有偏差,认为企业要引进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只需要为每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即可。但是,将计算机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远远不止配备计算机这么简单,他要求的是每个企业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将其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方面面,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一些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盲目追逐,更有甚者,将计算机信息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花了大力气大价钱购买设备,但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又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且缺乏专业的指导,这就使得计算机信息化不能真正发挥实效。

2.3计算机信息化的信息不透明

企业经营中,各部门常常有不同的利益构成,且为了保持各部门的利益,他们常常不愿进行信息公开,这就对计算机信息化的数据录入有很大的阻碍。其次,各部门分管不同的范围,平时联系较少,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将整个企业内部融汇成一个整体,让资金流入,资金支出都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但是针对企业的现状,这样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很大程度上,这也阻碍了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的推广和发展。

2.4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专员

企业在引进计算机信息化设备后,企业内部没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对整个信息化管理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当计算机信息化在运行时也没有统一进行部署,这使得企业在决策时,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且在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后,也没有专员进行修理。只有在企业组建一批综合能力强,素质较高的信息管理人员,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真正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

3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3.1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最为根本的便是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有多种方面构成,技术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等。只有将企业的多个层面系统置于同一管理平台,就各个部门的数据资金情况在同一平台进行展现,这样的信息系统才是完善的,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2提升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在引进计算机信息化设备之后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对其进行操作,就会计电算化这一项来看,企业的会计人员就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看懂计算机的专业经济术语,能够根据计算机的运算模型进行熟练的计算机运算。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企业人员培训,重视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让企业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程序员等等,为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3.3尽快建立企业自身的信息数据库

计算机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就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而企业实现信息化决策的前提也是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参照。但是现代企业的信息数据录入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各部门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而不愿意公开信息;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较少,一般性的公开信息、出差考察的信息和一些企业间交流的信息,没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就难以建立属于企业自身检索信息数据库,这就使得企业决策的风险大大增加。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知识管理

 

1、前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广泛影响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引起了企业竞争行为和态势的革命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知识普及化的今天,知识管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力的关键。面对着无限的发展机遇,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的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科学管理之树常青。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知识化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之利于不败之林,首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这是由于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最真实的写照。它便于企业各方面的利用,为企业的各类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是企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再现历史面貌的重要依据。论文格式,知识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员工通过档案展开对企业经营文化、历史的追忆和回顾,在追古意今的思绪中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的改革政策,为员工及企业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企业档案是企业丰富知识资源的象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因此实现企业管理的知识化首要任务即是对企业档案的全面管理。

2、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信息化的社会决定了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这种应用同样体现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它们多样化、复杂化、细致化、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决定了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在众多档案中快速查询到需要的内容,对档案进行年代的编排与录入,档案的全面分类管理、档案的借还、归档、档案的查询及共享管理均需要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也给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有利于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流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因此,便捷、高效、有序、统一的自动化、共享化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3、企业知识管理概述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为此知识管理必须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做出最好的决策。因此企业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有着科学的导向作用。论文格式,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资讯进行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促进知识的共享、创新来实现知识的增殖,从而达到企业全面升华的目的。市场分析、经营战略等特有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法需要知识的协调统一,进而优化为全面的企业知识体系,成为企业最薄厚悠远的战略资源。

4、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是目标,档案管理是手段,因此,知识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业务流程、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系管理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决定着企业档案管理的转变方式。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即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向注重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智能化、科技化、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知识的资源共享。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将工作重心向信息、知识的综合管理转变,而非对文档、案件的具体管理,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机械到自动化的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全面数字化,高质量的提供信息资源提供了必要保证。

5、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功能的结合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结合主要包括:采集与转换、挖掘与发现、分类与建模、反馈与推荐等。采集与转换从档案中采集各类数字信息,并按知识管理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包括信息整理、格式转换、信息录入、信息集成等环节。经过这些环节的加工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向知识管理系统的转换。挖掘与发现则通过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数据库和相关链接实现信息资源的编辑、集成、存储与修改。同时将原始数据和信息作统一分析并总结出隐含的规律,挖掘出知识的联系。分类与建模中的分类通常按照数字档案分类标准构建分类体系,形成资源分类库,从而为知识管理服务提供便捷、高效、自动化的分类方式及有序的信息基础。建模则是在用户信息获取、描述和反馈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建立用户需求偏好模型。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分类与建模更好的实现了数字档案信息向知识管理服务的切实转变,为其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模型和算法支持,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反馈与推荐从前者所得的用户的需求分析、操作记录、对系统的建议及反馈入手,进行用户信息的编辑与量化,为用户需求模型的优化及整改提供反馈与支持。论文格式,知识管理。同时,针对用户的习惯性需求还可向用户推荐适合自身的知识系统。

6、结语为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加快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促进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结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源配置,使之向高科技、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知识信息的全面共享,使企业经久不衰,常胜、常青。

[参考文献]

[1]张涛.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5):12-13.

[2]刘水.数字档案答理中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9(4):23-24.

[3]冯惠玲.拓展职能—“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90.

第4篇

论文写作当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就应该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体现作者都他人作品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严肃态度,这也说明了科学的继承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茹.西安物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中国市场.2009(02)

[3]马晓斌,叶华平.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J].物流科技.2007(12)

[4]楼前飞.信息化——物流发展之路[J].怀化学院学报.2007(05)

[5]刘立辉.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J].物流技术.2006(09)

[6]刘立辉.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想[J].物流技术.2006(08)

[7]陈会生.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8]王珊红.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3]杨建.基于供应链的港口与物流园区信息整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杨欣.猪肉供应链安全跟踪追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宁莉.运输作业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如姣.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洪奎.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阚祖平.物流案例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11(35):103~107.

[2]李文,肖虹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Z].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11.

[3]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179~181.

[5]杨晓荣.试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4):216~217.

[6]汪永兰,贾思媛.物流库存持有成本的会计核算策略讨论[J].商业会计:2011(33):51~53.

[7]甘泉.作业成本发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10.

[8]姚常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9.

[9]王新云.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J].物流经济:2009,31(4):37~38.

第5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第6篇

[关键词] 管理创新;滨海高新区;调研;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30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熊彼特[1]把“创新”的概念定义为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此后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创新理论的内涵,从而衍生出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相关概念。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创新理论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中以管理创新为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少,如Business Source Premier Database中管理创新类论文占技术创新类论文的约2.3%,同样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管理创新类论文占技术创新类论文的约23%[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已不再仅靠生产要素就能够实现,企业需要经过不断地创新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才能持续保持企业的强大生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流程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引进等同样成为关键。管理创新作为创新理论的重要部分,国内外的学者对管理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Birkinshaw(2006)[3]认为管理创新是以实现企业组织目标为目的的创新和实践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的过程。Hamel(2006)[4]认为管理创新应该明显背离传统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和实践以图改变管理工作的方法。王晋源(2003年)[5]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家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管理战略、组织、技术、文化管理的方略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李子和(2003年)[6]认为管理创新是指改进现有管理制度和方法或引入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为事业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王锐兰(2003)[7]认为管理创新可以分成有效和无效两种形式,在有效的管理创新取得成功以前必然存在资源的浪费、人员的闲置和抱怨情绪等,但无效的管理创新是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可避免。张双喜(2007年)[8]认为管理创新是创新思想导引下的“作业创新”。芮明杰[9]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本文认为管理创新存在于从产品市场调研到设计最后到售后服务全过程,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为目的的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创新性的变革。管理创新的过程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了探寻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我们在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决策管理、工艺设计、运营管理、营销服务六个过程对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一方面了解高新区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探寻企业真正需求所在。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更深层次地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的需求,为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开发相应的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提供参考。

2 滨海高新区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

滨海高新区的企业既有大型国际企业也有国内外中小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完全规范和适合自身特点的快速发展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等,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是管理者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我们课题开展方式依次为:首先,实地调研高新区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主要采取与企业高层管理者交流座谈的方式并辅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实地考察;其次,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管理成功经验、亮点,掌握企业管理需求;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工具;最后结合具体企业的需求,打造高新区管理创新示范性企业。

课题组在2011年4月份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宏观方面对接受调查企业的管理创新现状、待解决的问题等,分别从图1中的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设问调查。通过问卷各分项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1)在生产运营管理上:有53.3%的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对生产过程增效作用一般,而仅有12.5%的企业认为良好的生产管理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起到很好促进效用。其中只有一家企业引入精益生产,其余仅停留在知道精益生产的方法和技术层面上,高达2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不知道精益生产。

(2)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绝大多数企业在战略管理中较重视技术创新,并注重技术与市场创新的整合。

(3)在战略管理上,部分被调查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得不是很明确,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战略,但最终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4)在组织管理创新上,66.7%的被调查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会主动采取组织结构调整,这些特点正面反映出区内企业正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的组织结构。但37.5%的企业表示公司治理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公司发展。

(5)在财务管理上,约75%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面财务预算;79.17%的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全过程财务控制,并有一定成效;66.7%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较合理。

(6)在营销管理上,58%以上的企业认为自身营销管理水平能够适应企业发展。

(7)在人力资源管理上,41.67%的企业感到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有20.83%的企业认为急需进行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8)在企业信息化上,只有20%的企业已经应用MRPⅡ/ERP进行资源管理。

3 滨海高新区重点企业调研与提升策略分析

在前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2011年5月至7月,课题组深入到区内11家企业,通过与企业高层座谈和现场考察参观等形式,围绕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经营方式及理念、组织架构、主要产品、发展前景等)、管理现状(行业特点、行业地位、管理基本情况等)、管理成功经验、管理需求等关键环节开展企业实地调研分析工作。课题实地调研所选11家企业全部为生产制造类型。其中加工制造4家,数字设备制造4家,成套设备生产制造、药品生产、新材料加工制造各1家。通过对被调研企业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共性特征:(1)企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占领市场,每个企业都形成了一套适合所在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的独特的企业经营模式。(2)企业产品具有附加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管理成功经验。同时,在市场份额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管理能力提升有较强要求。(3)企业为了保证产品高利润,更关注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快速达产,以实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标。但由于技术创新中更依赖于个人的聪明才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企业对人的依赖性较强。(4)企业更多关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多数企业对运营管理方面关注不够,企业经营流程化、标准化较弱。(5)重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但总体应用水平不高。

从企业对产品制造链上各个环节的关注情况看(如图1所示),企业最为关心的是技术创新和生产运行管理两大关键环节,其次就是战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和战略决策管理是一直以来管控一体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技术创新实际上也与管控一体化密切相关,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管控一体化基础数据库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管控一体化未来要纳入管理控制范畴的首要内容。仅就这11家企业而言,如果实施“管控一体化”必然能够提升其管理能力与信息化水平。

经过调研我们总结出11家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一系列的需求,如表1所示。

4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但伴随着公司市场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管理提升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也不断出现。为了克服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我们应该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过程精益管理方法,即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精益研发、精益设计、精益生产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提升策略(图2),具体包括:

4.1 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精益研发技术

精益研发是一种以精益为目标、以质量总线为统筹、以虚拟样机为载体的研发方法,集成了技术创新、协同仿真以及立体质量设计三大核心技术,在不显著增加产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从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连续、均衡、柔性的精益研发流程。

4.2 在高新技术企业倡导精益设计技术

将精益思想应用到工厂设计阶段,融合价值工程、人因工程、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工厂布局、物流系统、工艺流程、信息系统等环节的设计阶段导入精益理念,实现从源头上消除企业的浪费,避免仅从某一局部去改善已经出现问题的生产环节。精益设计的思想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质量保证从设计开始。

4.3 精益生产技术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益生产的体系建设应该与营销体系建设和供应体系的建设相一致,进行计划与信息的实时交流。

4.4 企业信息化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 结论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滨海高新区成立以来区内企业发展总体上健康良好,但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实力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本文在对区内11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不足和进行需求分析,从而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本文从企业信息化技术、精益生产技术、精益设计技术、精益研发技术四个方面阐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我们愿意结合滨海新区企业的实际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苏敬勤,崔淼,张竟浩.企业家视角下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基于探索性多案例识别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07):1112-1113.

[3]Birkinsha.W J,Mol .M.How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ppe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6, 47(4):81-88.

[4]Hamel.G..The Why,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84(2):72-84.

[5]王晋源.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师2003(7):145.

[6]李子和王兆丁.当代科技创新呼唤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59.

[7]王锐兰.管理创新的经济学思考[J].2003(4):25-26.

[8]张双喜.论管理创新的基础和能力[J].特区经济,2007(1):270.

第7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66-0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便于更好的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硬件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过程,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整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以便于降低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其既是对传统管理思维方式的一种创新,又是对传统人事管理的一次变革,由人、技术支持和组织管理理念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2.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2.1 改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角色,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

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精力大部分耗费在日常事务处理上,缺乏了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参谋角色该做的咨询和策略工作。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统一管理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咨询上,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而日常事务处理工作可由电子化系统完成,只需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极少的时间和精力。

2.2 为企业的人事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事决策提供更加详实的信息来源,使每一项决策活动都有据可循,从而避免了管理决策的盲目性。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信息流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记录,通过准确的记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信息,大大支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现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又可提出现有经营管理工作的合理安排的相关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安排生产和设计工作流程。

2.3 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企业每月工资的计算处理、职员考勤休假的处理、职员信息的管理等业务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论文格式。这些程序性业务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必将降低上述业务的时间,提高业务信息处理的正确率,并可不断降低风险成本。

2.4 改革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是达到企业的管理观念的改革,是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引入。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应用,使企业在消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在系统中更好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业务流程,不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工作,而且可以变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支持者,为决策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5 实现了企业标准化的管理,规范了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稳健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在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以及高附加值活动,所以企业必须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程序进行合理化设计,以及建立规范合理的流程等问题。

3.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已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很多益处。

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滞后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薄弱

企业要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中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畅通的网络、基础的夯实、流程的规范。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以上的全部条件。首先在网络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一般都不具备一个完整的与外界相连的内部局域网,仅仅只有几台电脑连接上了因特网。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模式为自主研发和向软件供应商购买,而这两种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各有利弊。

3.2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缺乏管理者的支持

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状态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如果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

3.3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过程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有效的维护

部分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实施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缺乏对企业业务流程、信息需求和使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信息也缺少全面的认识,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使得整个实施过程缺乏坚实的基础,严重影响了实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措施

4.1 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畅通的网络、夯实的基础、规范的流程等三个条件论文格式。因此,企业首先应全面考察本企业是否具备完整的与外界连接的内部网和系统运行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客服模式向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转变以满足网络畅通的要求;其次企业应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以便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夯实的要求;再次企业应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严格按照“缺岗-招聘-录用”的正常流程,减少员工的非正常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以突显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企业应该依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避免对管理软件的依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仍要被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信息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4.2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不断调整原有的管理思想,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态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向管理者提供一系列正确有说服力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经营指标以及人力资源状态指标,使管理者认识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及设备配备并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就能较好地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工程。

4.3 确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推进策略

第8篇

关键词:财会信息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一、财会信息管理化的意义

1.财会信息管理化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实施财会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施财会管理,以实现企业财务的最大化。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避免了手工做账,将财务信息数据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随时修改、快捷地核算,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可靠性。

2.财会信息管理化的定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建立信息系统,集成财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性管理,不仅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资本市场规范诚信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在一些企业中,由于财会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使企业资金的运用和财会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虽然企业制定了财会规章制度,但是,财会人员仅仅是照章办事,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会计管理工作。财会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加之监督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财务失真现象。为了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就要强化财会工作的真实可靠性,以使资本市场更为规范化、诚信化,避免了由于虚假信息的出现而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影响。

2.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企业的财务工作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首先要对于财会工作进行整体性规划,将财会信息化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范畴中,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信息必须畅通,这就需要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使财会信息能够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效地衔接起来,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全球性竞争的根本。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会计管理平台,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部门建立起连接,并在财务管理平台上实施统一会计核算。为了使企业在全球经营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还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将分支结构所在国家的财会标准报表以及有关的财务法规落实到位,以提高全球性竞争能力。

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化存在的不足

1.信息化标准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实现了财务信息管理化,但是,由于在财会流程中,财会部门的各项工作并没有与其他的业务部门建立起关联,而是独立存在,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自成一体。从企业管理部门的角度而言,由于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而并不愿意将本部门的信息提供给财会部门,因而导致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实时沟通。

2.财务管理软件有待更新。现在多数企业都在使用财务软件,但是并没有将财会信息传递到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而仅仅是将财务管理软件用于做账和核算。

3.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管理工程。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求对企业财务实施计算机管理。

四、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实施科学化管理,就要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的监控力度。那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要以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基础,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集中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撑下,执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以做到系统化集成系统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

2.强化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更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将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来,以实现财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要建立起企业与软件公司的密切沟通,不断地对财会软件技术改进、更新,以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开发符合企业管理实际的软件,以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效率。

3.定期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当中,人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那么,强化人才培养,加大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核心的内容。这就需要定期地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让财会人员理解企业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并具体实施财会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4.树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企业要将财会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来,不仅可以强化管理人员对于财会信息化的重视,而且还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强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管理者对财会信息化更为重视,从而使他们不仅是利用财会信息的决策者,更是作为倡导者对财会信息提高认识。在财会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结论

综上所述,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却由于没有被一些企业所重视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实施财会信息化管理,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还确保了资金的高效运作,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利炜.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2013(1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论文摘要: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通信设备供应管理趋于优化。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21写作秘书网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技术,供电企业,物资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产生了不小的效益。其中有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这里,我们将深入分析供电企业发展对物资管理的需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对物资管理变革的需求

(一)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物资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率的保障。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如国有供电企业主辅分离,精干了供电主业;整体上市,启动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等,为提高供电业的整体效益搭建了良好的框架。以上一切变革,都需要铁路供电企业提升施工技术和能力做保障。因此,供电业的改革和发展,物资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物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手段与机制,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供电行业的成本压力需要通过降低物资成本得到释放。2008年,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的有色金属、石油价格出现上扬,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供电行业而言,钢材、电缆、项目设备等供电材料在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决定了物资费用下降对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努力降低资源耗费,释放行业成本压力,是物资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管理跨度的加大和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需要物资管理部门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供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对物资管理而言,一方面,管理地域加大,给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从管理学来说,在管理人员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次的减少,必然导致管理跨度的加大。

二、现代管理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的结合,实现行业低成本战略。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它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在铁路物资传统管理中,比较注重供应链管理,而且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了很多管理的经验,提高了铁路物资供应的效率,降低了物资供应成本。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单独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价值链管理应运而生。免费论文。由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零售企业等关系的日益密切,企业需要把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和后续服务等整个过程,看作一条价值链,并对整个价值链实施有效的管理,达到企业总成本的最低。价值链的概念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要从总成本的角度考虑其整体营运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采购、生产或销售等功能的个体成本与个体效益。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实现最佳的效绩,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高效的价值链设计、价值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库存的可见性、生产的良好协调,会达到企业库存水平的降低、物流作业更有效等目的。价值链管理是当前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

价值链管理理论对于物资管理同样重要。我们传统的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在质量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力求使物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这只是站在物资供应的角度所要求的目标。比如,在日常采购中,我们物资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照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经过招标等手段,采购回达标的物资,入库检验后,由生产单位领用出库,就算完成了一个管理循环。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采购计划的制订和物资使用的效果与效率。如果把物资管理作为行业整个价值链管理中的一个链条来考虑,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就需要与企业整体发展的目标一致,要求物资管理具备适应性、多极化、协作性等特征。如果按照传统的物资供应理念,物资部门已经尽力保证了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费用的最低,应该已经完成了管理使命。企业管理层发出指令,物资部门将会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到能否采购低能耗、低污染的替代原料或者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造等一系列优化方案的决策中,最终取得最优方案。物资管理部门由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决策,在价值链中提供了增值服务,使得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模块化管理相结合,提升物资管理系统的效率与应急能力。现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沟通的手段与技术也不断升级。难怪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对于铁路企业物资管理来说,网络技术与远程控制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地域加大的问题,而且对压缩库存,提高存货周转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如今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已经在部分企业运行良好,这里不作详细阐述。这里论述信息化对传统物资管理工作产生的变化。首先,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可以实现供货厂商信息化。经筛选后确定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可以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公开,系统具备对系统内出现的非合格供应商资料进行封存或报警等功能,可以保证物资采购质量,杜绝人为违规采购。其次,能够实现产品价格信息化。在充分了解主要物资行情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货源和价格信息库,对物资采购实行动态管理。免费论文。及时整理供应厂商业绩和资信,尽可能选择质优价廉的供货对象。在物资采购策略上,根据市场变化,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把采购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所采购的物资积极主动征求需求单位意见,通过比质比价后选择采购。再次,能够实现物资库存信息化。免费论文。能够使物资管理从合同签订,到货物验收和发放,更为规范。在仓储管理中,可以随时或定期对库存和进出库物资进行检查,可以实时掌握实物存量,了解有无盘亏盘盈,有无积压物资、失效变质、报废物资及其原因等,通过库存信息可以及时发现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最后,能够实现用料单位信息化。各用料单位的发料情况可以建立单独的数据库,可以为日后物资消耗分析和企业的成本分析提供数据。

三、结论

因此,要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要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未来供电行业的发展规模是可以预见的,但外部经营环境是不可以预见的。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我国电力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含了发展的机遇,也隐藏着风险。但无论是机遇或者风险,都需要我们去应对。因此,未来的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同样需要引进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去把握和应对。归结到我们的物资管理上,首先要实施管理过程的流程再造,把管理过程中非增值活动减到最小。其次是对经过再造的最优业务流程实施模块化管理。形成模块后,同样的模块可以运用于类似的管理过程中。不同的模块在复杂过程中的再组合,实现了管理活动的简洁化和成本耗费的最低。以上是笔者对现代管理技术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应用的初浅理解。其实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协调,减少耗费,创造价值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物资工作者去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诺曼,拉斐尔·拉米雷斯.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企业法律顾问-企业管理知识分册.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联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企业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资产和财务的管理,据了解很多企业监控信息还停留在监控为主模式,出现监控信息需人工观察、不能实现信息化等缺点,企业正常生产过程缺乏产品溯源、自动检验等缺点。随着经济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建设的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建设的信息化;企业生产建设的信息化等问题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为企业信息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一般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是通过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采集任何物体的基本信息;传输层是通过各种网络把感知层采集的信息组成网络,即信息能够传输;应用层是接受传输层的信息,通过数据库、界面处理等对信息进行处理,即智能应用及控制。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有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如通过一维码、二维码记录相关信息,然后通过一维码、二维码扫描枪把其信息采集出来并进行传输、应用,广泛的应用在超市物品标识、物流跟踪应用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GP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组建网络,把网络内的数据发送到指定的目标区域;计算机技术是利用大中型数据库、各种网络界面开发工具、云计算等,对送来的底层数据进行处理,反馈给用户想要的数据,实现智能化控制。

三、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1.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企业资产管理对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好坏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时间。一个企业应该能够实时查询到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如:资产名称、数量、价值、管理人员、利用率、正常率等信息。资产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让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大幅提高,降低设备的空闲率,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情况发生,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等优点。同时能够实时的查询到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将会更高效的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设备采购、订单承接、企业生产水平判断等数据支撑。

RFID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论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思路及实际应用模型。RFID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在企业购买设备时,可在每台设备上面贴上一个标签。标签内可以存储信息,通过RFID标签读写器(如RFID手持设备)扫描标签可以填写相关信息,填写内容如表1所示。标签填写的内容通过手持设备扫描标签,直接在手持设备上填写或在管理系统中填写。

当企业购买的设备到货后,在其设备外壳上固定一个电子标签,通过手持设备填写标签的内容,然后把标签内容通过网络发送到企业服务器中。设备信息保存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企业服务器的信息制作管理网站,网站的内容可包含有:设备采购时间、设备进车间时间、设备出厂时间、设备变更信息、设备维修情况、设备折旧价值、设备报废时间等详细信息查询。管理人员通过对网站信息的查询能够详实掌握企业资产真实状况,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失,资产管理透明度大大提高。

2.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应包含有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等方面。对于每个方面市场上都可购买到对应的软硬件设备,经过进一步开发可实现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视屏监控应在企业内重要场所安装探头,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有线网络传送到监控电脑网页中,且该网页可远程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登陆随时观看监控画面,实现监控信息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安防监控、环保监控可开发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中。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防偷盗、环境达标等要求,可在企业内部安装安防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污染检测传感器、噪音检测传感器、报警装置等,采集信号传输至监控电脑,实现智能控制。如在入口和窗户放置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进入,有非法人员进入启动报警装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企业内部温湿度,根据温湿度自动开关空调;空气污染检测传感器采集空气是否对员工有害,污染严重启动报警装置;噪音检测传感器检测噪音是否达到对人体有害程度,达到则启动报警装置等。所有检测的信息需通过网络传送至监控电脑中,并在对应页面显示出相关信息,且工商局、环保局可登陆企业安防监控、环保监控网址实时查看相关信息,确保符合国家相关制度要求。安防监控、环保监控信息化示意如图3所示。

四、总结

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企业生产信息化。同时提升了企业财务软件原始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了人为输入重要原始数据的随意性,使得企业信息数据更加透明。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未来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快速发展,进一步迈向“智慧地球”。

参考文献:

[1]毕克新,等.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

第12篇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 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