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教育叙事

幼儿园教育叙事

时间:2023-06-06 09:0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教育叙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教育叙事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叙事研究;个案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09)09-0036-05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主要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师生观和自我效能感等。个人教育观念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特征,对它进行研究必须回顾当事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的生存境遇,并对它们加以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的变化与教育行为的改善,因此,探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与理论思辨研究的“宏大叙述”相对应,教育叙事研究所倡导的“经验叙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经验的重要性,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在教育中的经验、行为以及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它把有关教育的理论思想引入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的旨趣与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取向较为契合,是表达和揭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一种合适的话语方式。

(二)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笔者选择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所谓专业发展成熟是指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服务角度、管理班级的行政角度和组织活动的专业角度上都有较好的业绩与声誉。专业发展较成熟的教师既达到了职称、荣誉等方面的硬件指标,又具备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软性内涵。本研究选择的三位研究对象都是女性,分别是张某(Z),45岁,在省示范园任教研组长,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并与笔者长期存在业务协作关系。于某(Y),41岁,实验幼儿园普通教师,是笔者在中等师范学校就读阶段的同学,多年来保持联系。费某(F),32岁,在乡中心幼儿园任园长,既是笔者昔日的学生。也是朋友。以她们为研究对象,笔者既有熟悉人的便利,又有局外人的距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描述与成长经历的叙述,不只是为了呈现纯粹的个人故事,我们更期望能够从叙述中获得有关幼儿园教师专业特质与专业成长的启示。虽然质的研究无以概括教师专业化的普遍规律,但叙事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具体性可以让我们看到鲜活生动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这里的专业学习经历主要是指职前学习和职后以学历获得与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脱岗或在岗学习。被调查的三位教师的学历水平与研修方式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承认这些学习及培训经历在推动自己专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F:中师阶段学习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但工作中马上用得上的只有专业技能。在师范大学函授时,不少教师都是幼教各领域的专家,更新了我的观念,也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了解了很多新概念,如主题单元、多元智能、瑞吉欧等,对实际工作也颇有启发。

Z:中师对我而言主要是入门教育,为后来的专业发展作了铺垫,但那时年纪太小对幼教很懵懂,后来有机会到省幼师进修,那儿汇集了很多幼教专家,我在省城参观见习了很多知名幼儿园的活动,增长了见识。本科是自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历进修是对教师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的一次系统集中的训练与普及。幼教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弹跳说唱画五项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精通水准常被用来评估新人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潜力。教育理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实践经验的支撑,职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抵触教育理论,而职后拥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通常能领悟到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甚至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举一反三。

(二)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境遇中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他们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不同教师、同一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他人”不一样。

Y:我工作的第四年,很幸运和我们园的一位资深教师搭班,她的教学能力有口皆碑。我观摩了这位搭班师傅一年内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经历对专业提升是巨大的,边观摩边讨教,我在一年内的成长超越了过去迷茫的三年。

Y:在南京函授本科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南京三八保育院的老师,她进取、博学、善思,也许是志趣相投,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她不断地跟我分享她对教育、儿童的独特见解。她深深影响了我的教育观念,在很多方面甚至颠覆了我原来的观念。毕业后我们仍经常沟通,她常常寄些好书给我,介绍她们现在的教学、科研动态,让我对外面的幼教动向保持一种敏感与熟知。遇到重要事情,我也会向她咨询,总能得到有益的指点。

Z:入职初期我没把专业发展当回事,常常放弃比赛,应付论文。后来,我慢慢发觉机会和荣誉都给了我的同学(同事),明显的落差让我很伤自尊,我开始发奋图强,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所以,我现在的专业进取动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有一个好对手,她很优秀,我必须很努力才能保证有竞争的资格。

2 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访谈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有:

(1)成功型事件。成功型事件使幼儿园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专业信心。成功型事件主要有两类。

①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Z:我工作时恰逢新《纲要》试点研究。作为大专毕业生,我和业务园长搭班进行试点实验,她经验多、点子新、不保守,我和她在一起工作,成长很快。半年后省市领导审查,她汇报我上课,圆满成功,一举成名。这件事给了我一种信念,我那时就觉得如果我肯努力,特级教师也不是什么神话。更重要的是,自那以后,我的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那次成功让我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我觉得,前期努力获得的成功对今后的成长很重要。

②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Y:有个孩子转学过来很孤僻,和家长交流后了解到他是早产儿,父母是教师,期望较高,孩子较自卑。我就特意在班上让他介绍自己的本领,孩子说不全的,我就帮他补充,告诉其他孩子他的优点,比如他很有爱心等。当你真正尊重孩子时,他也会主动与你交流。后来这个孩子开朗自信,发展很好。这个孩子的转变给了我很多欣慰。

(2)挫折型事件。挫折型事件促使教师反思,进而改变其教育态度或理念。

Z:在一次公开课大获成功后,我被调到教育局从事市幼教行政管理工作。我既没有教育经验,又没有社会经验,年纪轻轻坐在机关里,成天无所事事,内心充满了焦虑、无助、孤独,完全找不到自我了,勉强混了两年,终于又回到幼儿园。回到幼儿园我马上感到脚踏实地,如鱼得水。这次曲折的工作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专业定位。我就是那种适合在田头劳作的实践者,我的天空只能在孩子们那里。

Y:我最大的一次失误是工作第二年的公开课,那次准备不充分,没想到第二天恰巧有人来参观学习,园长带着客人推门听课,我慌了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半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弄得园长和客人目瞪口呆。这次失败对我影响很大,有很多年我似乎能感觉到园长和同事不一样的眼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和教育理念。

(3)启发型事件。启发型事件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

Y:我去上海参观学习得到的启发最大。老实说,他们的课很随意很放松,所谓公开课也就是教学的常态,远不如我们这儿的课语言精美、步骤严谨、设计周密。但人家的课理念新,教学内容考虑幼儿的兴趣,教学方式考虑孩子经验,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F:有一次听朱家雄教授的讲座,他说新《纲要》实施后,大家都有点不敢教了,动辄就让孩子探索。当时他举例说一位教师让孩子分组探究如何扎染丝巾,结果孩子们折腾了半小时也没做好。朱教授说,教与不教要理智,这样的民间工艺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几分钟就探索出来,如果教师教他们扎染丝巾,一分钟就能解决,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动手扎染,探究布头扎多扎少、扎紧扎松、浸染时间长短和图案色彩的关系。这个讲座一下子让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茅塞顿开,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点矫枉过正了。

Z:可能是出于母爱的本能吧,做了妈妈后,我会比较注意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获得。对我而言,我真正的“革命”是从有孩子开始的。

3 制度文化

从以上三位教师的成长片断可以看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与文化。

(1)业务竞赛。制度化的园、县、市、省各种层次的业务竞赛,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高度关注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2)同行交流。无论是正式的搭班上课、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还是私下里的自发交流。这种同行交流通常都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讨,不但贴近现实,也很实用,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直接显著的影响。

Z:我们幼儿园喜欢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老教师多出点子,新教师多做材料,定好的教案就是集体资源,大家共享。使用时各人根据本班情况微调。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而提高园所整体的保教水平。

Y:我们园有随堂听课的惯例。这不但可以监督教学,还可以促进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比较积极,把听课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即使被批评了,还是心悦诚服、心怀感激的。

(3)情境学习。公开课准备过程中反复多次的备课、试教、修改教案,被称之为“磨课”。对年轻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就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会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又能帮助教师领会教学理念,因此,磨课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直接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方式。

Z:参加比赛的人通常都是园内层层选的业务骨干,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调用一切资源和个人储备,是教师教育才智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了上好课,我经历了反复磨课的艰辛历程,先磨教学技巧,包括上课的语言、身体、形态、眼神等,再磨教学组织、进度、推进等教学程序方面的技术,包括情境应对、教学机智等,最后磨教学理念。一节课上了改,改了上,有时一个设计要经历3~5次的、修改。但个人在其中的成长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超过你按部就班工作3~5年得到的成长。

Y:比赛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为了能出好成绩,园长组织全园的骨干教师为我们参赛选手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互相质疑互相补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在经历了创新、比较、论证的过程之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虽然我们的初稿到最后几乎面目全非,但我觉得这样的辛劳是值得的,它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非常大。

(三)在实践与理论的来回互动中不断修正与生成个人教育观念

任何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的过程。教师把普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其过程与效果会促使教师反思普遍理论,从而产生对普遍理论的坚持、修正或放弃,这时教师头脑中依据个人实践经验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普遍理论。也即形成了个人教育观念。

Z:我是一个不迷信书本、讲究实效的人。比如,很多教学参考书上设计《风筝》一课,都是先欣赏风筝,再谈论风筝,最后玩风筝游戏,而实际上孩子对谈论风筝的外形与结构并不感兴趣。我就改进为直接玩放风筝游戏,一节课玩下来孩子都兴趣盎然,想象、语言、动作能力综合发展。我觉得这样放弃既成预设、跟随儿童兴趣的做法应该就是儿童中心论。

(四)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

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一个有着强烈进取心的教师会主动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会有意识寻找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人。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会利用专业发展平台锤炼自己。因此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能动作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专业自我认识,即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专业缺陷,对照自己的专业定位,明确自己在专业的哪些方面亟待修补与提高。

F: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还是有感觉有信心的,我常常有很好的创意和点子。如果说幼儿园教师有三种类型,教学型、管理型、科研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家都说我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我觉得这样的风格驾驭科学、社会、健康领域的课堂,会更显优势。

Y:我觉得自己管理班级还是有一套的,家长的满意率全园最高,孩子也特别喜欢我上课。但科研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自卑,理论功底很欠缺,有时

有很好的想法和做法,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特别渴望有人能在这方面指导我帮助我。我觉得科研能力的欠缺是我继续发展专业的瓶颈。

2 专业自我体验,即对自己专业发展评价后产生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如,对自己的常规管理能力感到自信,对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感到不满。有时不满、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对教师后续成长行为的驱动甚至要超过积极情绪。如有一位教师好几次奋发图强都是由无助感、比赛失利的挫折感等激发的。

F:刚入职时发现学校所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备课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常规管理也没有信心,孩子都不听使唤。这一时期我的内心常常处于焦虑与虚弱状态,在这种压力下,我拼命地“充电”学习。

3 专业自我调控。即根据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进行调节控制。

Y:我是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的。我规定自己每学期必须读一本好书,读几篇文章,策划一次主题活动。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出去念个研究生,系统地学习如何做研究。

Z: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比如,我简单直率,适合做老师,不太擅长管理,所以我希望做教学能手。我知道自己思维还算灵活但欠深刻,所以我的课题只做行动研究,不做逻辑论证。

四、思考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是情境性与行动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指归,“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教育本质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成长的情境性与行动性。情境意味着生活世界,由纯粹观念世界或所谓科学世界向教师的生活世界回归,回到教室,回到现场。行动意味着解决问题,不是坐而论道,教师应该在具体教育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是反思研究与自主建构

教师的成长以反思研究为途径。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冲突或幼儿的消极行为,教师不是寻找客观理由去推卸责任,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行为是否恰当,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尝试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教育的优化与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以自我构建为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教师的经验、省察、认识为媒介的“学会教学”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的建构意味着教师不仅能动地把握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改造的对象。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是具备实践智慧与个人理论

第2篇

一、通过叙事彰显教师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叙事就是对过往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刻画、叙述和描写。有怎样的事,你就进行怎样的言说。课程叙事则要求老师不仅要把幼儿园课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细微地记录下来,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描述与理性的分析,进而挖掘出课程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教育的理解,最后以讲故事的方式予以呈现。而不同的课程叙事常常会折射出幼儿教师不同的儿童观、教学观和世界观。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认为:“正是通过叙事主题的提炼,而把日常教育生活提高到自我意识之中,从而让我们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教育叙事因此才成为敞开教师生命意义之门的重要方式。”

如东县课程叙事活动开展两年来,笔者发现不同老师创生出的园本或年级、班本课程,彰显出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如在植物课程“小土豆、大梦想”中,班级教师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活动,让孩子始终站在课程活动的正中央,从土豆调查寻找种子播种希望观察生长挖掘土豆品尝土豆创意土豆等等,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亲历其中,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特点,体验生命的变化与生生不息的过程。她们在课程叙事活动中,表达出这样的感想: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种植的梦想,播种、发芽、开花,亲自实践,收获快乐;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造型师的梦想,设计、雕刻、制作,艺术作品,琳琅满目;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美食家的梦想,清洗、刮皮、烹制,美味食品,赞不绝口;一个小小的土豆开启了孩子们观察生命、探究自然的旅程,生长、凋谢、再生长,循环再生,生生不息……

当然,课程叙事如果仅仅停留在演绎故事的层面,那就凸显不出研究的意蕴了,关键是要透过课程现象看到本质,看到此课程对儿童、教师发展的作用,从而在某个课程研究方面比如植物课程的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与做法,并对其他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要想叙好课程,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对课程事件的描述必须真实,必须基于已经开展过课程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胡编乱造;二是对课程事件的分析必须合情合理,要用一定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分析,不能随意猜想;三是对课程事件的总结必须深刻,要深入反思自己的课程行为,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有这样的课程叙事,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

二、基于课程叙事建构微教学论的案例呈现

微教学论是相对于大教学论而言的。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微教学论的“微”是指“微小”,主张研究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或问题;从研究的思维方式来看,微教学论中的“微”指“具体”,即通过对具体而微的教学实践的观察、调查和实验来获得具体的教学规律;同时它主张每一个教学实践者都是教学研究的主体,都承担着揭示教育教学意义的任务。而在笔者所倡导的课程叙事活动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是园本(班本、年级)课程研究的主体,都是基于本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需要和地缘优势进行的课程建设活动,解决的都是本班或本园课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这种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微教学论研究。

回顾两年来我县所开展的课程叙事研究活动,笔者以班本戏剧课程《犟龟》为例,尝试提炼出微教学论建构的一般程序。

第一,进入课程研究现场。

一线教师开展的微教学论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研究,它是一种实践取向的研究,即研究者必须进入到课程研究的现场。而园本或班本课程研究的主体就是班级内的一个个教师,因此,幼儿园、班级教室就是老师们的实践场、试验田。《犟龟》班本课程的研究场域就是甜果果班活动室,以及活动室前面的一块长长的过道。

第二,观察发现课程问题。

在实施班本戏剧课程《犟龟》时,甜果果班一开始按照传统的戏剧活动模式进行,教师自己改编剧本、给幼儿分配角色,让幼儿背台词、模仿动作表演等,班级家长则配合购置表演服装,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班级石老师发现,幼儿排练倦怠、表演机械,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这时候,石老师产生了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

第三,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在蚓绫硌菔保为什么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与什么因素有关?能不能改变呢?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表演、热爱表演呢?石老师一方面学习戏剧课程研究方面的资料,一方面开始与孩子积极对话。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设计的动作,贝贝说,我想这样表现乌龟,不想做老师教的动作;绘本中的语言比较繁琐,幼儿不易于表达,如绘本中乌龟陶陶有一句代表性的台词“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这句比较长,孩子感觉表达不顺畅;教师制作的精美的道具孩子也不是很喜欢,乐乐说,我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乌龟壳等等。通过学习以及与孩子的对话,石老师发现,造成孩子不喜欢表演的根源在于教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剥夺了孩子主动参与、创造表达的机会。因此,要想让孩子喜欢表演,需要教师转变理念,从舞台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第四,构建课程干预方案。

教师传统的戏剧观以及过于包办代替等因素是造成孩子不喜欢戏剧的原因,那么如何改进才能激发孩子参与戏剧的积极性呢?石老师拟采用“戏剧工作坊”开展班本剧课程《犟龟》研究活动。

戏剧工作坊就是幼儿通过肢体、声音、语言来自由想象、自愿参与、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创编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游戏形式。它避免了传统戏剧表演中,教师偏爱能力强的幼儿而忽略能力弱的现象。在工作坊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改编绘本语言,一起创编角色动作,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道具、表演服装,如用方形蛋糕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花草,用绿色的纱、金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壁虎披风,用纸箱、彩卡、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车前草,用黑色毛根制作蜘蛛网,用柚子皮、彩泥和黄色毛根制作蜗牛帽子……一起建设班级剧场,一起制作表演海报,等等,他们说着自己创造的对话,做着自己创编的动作,戴着、背着或拿着自己设计的道具,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在自己亲手装饰的剧场中快乐的表演着,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第五,验证课程干预方案的效果。

如东县实验幼儿园承担的“十二五”市级规划课题就是关于戏剧课程研究的,《犟龟》班本课程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表演积极性非常之高,在很多场合中都进行了展示,每次活动孩子们都有新的表现、新的创造。石老师就把这个戏剧工作坊的理念与做法推广到幼儿园其他班级的戏剧课程表演中,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谁咬了我的大饼、雷诺的大痒痒等等,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表演效果。

第六,总结提炼,发现具体的因果关系。

所谓总结提炼,就是要对教学设想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因和果之间的具体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通过学习以及访谈发现,开放的班级氛围、教师的角色、良好的家园关系是影响孩子戏剧表演的因素。为什么这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们的戏剧表演呢?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演需要宽松的心里氛围,只有在心里安全的环境中,幼儿的表演才能尽情尽兴;教师从前台隐退到幕后,使得幼儿成为了戏剧表演的主角,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表演自然创意无限;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的戏剧工作坊活动得到有效地开展。

第3篇

——瓦窑镇中心幼儿园2019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分会场筹备专题报道

自2019年1月5日接到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分会场承办任务以来,瓦窑镇中心幼儿园多次召开了园委会、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本次展示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责任到人。以瓦窑镇中心小学徐士宝校长为组长,赵霞为副组长,积极筹备本次活动。

一、活动中渗透园所文化内涵

1.足球:该园是足球特色幼儿园,以足球特色幼儿园为依托,以男教师张岩为抓手,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研发《快乐足球》园本课程。注重足球文化的建设,定制吉祥物“龙娃”,园内外处处彰显足球特色,开展精彩有趣的足球特色操、足球赛。

2.科学教育:该园对于幼儿科学教育尤为重视,围绕新科学打造了科学发现室、班级创设了科学区、开展了系列科学活动,研发《智慧科学 趣味探索》实验课程、草莓课程、小鸡孵化课程等生命科学课程,将科技教育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

二、领导重视:

1.市局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市教育局王学伦局长、王兆友书记、副局长徐洪、房树仲;新教育办公室朱慕勇主任、刘健主任等领导多次到该园指导新教育开展工作

2.镇政府重视:王东书记、葛新镇长、魏贤君镇长等领导专门到园指导,为筹备活动出谋划策。镇政府对周围民房民墙进行亮化粉刷、沿途道路进行清理美化,每日配送洒水车到园清理幼儿园主干道。

3.中心小学大力支持:中心小学徐士宝校长多次到园视察,分管学前教育的王艳丽主席每周两次蹲点式巡查各项工做筹备情况,中心小学全力进行资金支持,如:为更好迎接活动,中心小学承担该园后楼装修工程全部款项近三十万元。

三、园所环境全面打造优化

2018年上半年以来该园围绕足球特色已经重新整修操场,铺设足球场,先后对多功能室、主干道路面、百米葡萄廊、种植区大棚等进行了改造,葡萄架下使用废旧的轮胎、pvc管、竹竿进行改造、装饰,并种植花草,并购买小猪佩奇、可爱板凳、小动物、小蘑菇等装饰物,现在葡萄廊一片生机勃勃。

另外购买了水缸、坛子,并栽种上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葡萄廊下的风光。葡萄长廊下生机勃勃、大棚园地内草莓硕果累累,将会给参观者别样的体验。

四、活动筹备

1.活动袋:袋内装有园所定制的笔记本、笔、宣传册、活动流程表、牛奶和小点心。

2.新教育活动展板:已全部制作完成,展板内容是该园结合新教育实验开展的活动。

3.特色成果展:主要是科技特色方面,发动全镇幼儿园进行师生、亲子科技制作比赛,并评选十佳科技作品、优秀组织奖;收集上来的科技作品质量高、便于幼儿操作,利用展架和纸箱展示科技作品。

4.特色操展示:特色操分为足球操、椅子操、中国功夫操,足球操由中、大班幼儿共同完成,结合足球、卡洪鼓、竹竿等社团活动,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创编形成该园独有的幼儿操。

5.草莓大棚:瓦窑镇是农业大镇,工业强镇,生态名镇,以生态大棚闻名,结合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幼儿园场地,搭建了大棚,在大棚里种植了草莓,教师也研发了草莓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五大领域,形成了小班“亲亲草莓”、中班“ 草莓成长记 ”、大班“草莓旅行记”等活动主题,并且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程展架。

6.幼儿足球赛;由该园校足球队战狼队和雄鹰队展开对决,每日男教师张岩都会对他们进行“特训”。啦啦队在半场休息时上场表演,他们在多次排练中获得了领导的好评。

7.班级观摩活动:观摩班级区域活动、观摩各科室活动,结合该园上学期全市新科学教育现场会的经验,班级进行了学科学、做科学、绘科学、读科学的不同方式,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在每个楼层的阳台设置了公共科学活动区,提供了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观摩完班级区域活动后到综合楼观看科探室、美工室、图书室幼儿活动,

8.宣传片录制:历经一个月宣传片已录制完成,期间男教师张岩多次深夜未眠加班加点策划制作,甚至成片时,一直工作到天明,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9.园长、优秀教师生命叙事:从写稿到做PPT多次修改,男教师张岩、副园长张扬先后至局机关大讲堂展示自己的生命叙事,获得了王局的大力赞扬。

第4篇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 “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第5篇

【关键词】呈现方式;故事复述;叙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09-07

儿童叙事水平是否受故事呈现方式的影响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研究者对电视和广播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电视高度的视觉性特征,干扰了儿童的听觉信息加工,从而影响了儿童叙事水平的发展。这一结果得到了“视觉优先”假设的支持。“视觉优先”假设认为,个体在感知外部世界时,视觉优先获取资源,这将减弱个体对其他信息的加工。这一假设也得到诸多研究的验证。〔1-3〕高艳艳比较了图画书、音频和视频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发现视频组儿童在故事复述上并不占优势,其总体水平要低于录音组和图画书组幼儿。〔4〕与“视觉优先”假设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电视兼具视觉和听觉性特征,与听觉呈现方式相比,电视这种呈现方式会增强儿童对故事的整体记忆和理解。〔5-7〕 支持这一假设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有研究发现,视频信息能促进儿童对故事的整体回忆,视频组儿童能比音频组儿童回忆出更多的产生性话语。〔8〕除上述两种观点外,也有研究认为,视频和音频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中词汇和语法复杂性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9〕由此可见,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是否符合“视觉优先”假设还未得到完全验证。

教师口头讲述仍是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口头讲述故事(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直接向幼儿口头讲述故事,以下简称“仅是口述”)较为灵活机动,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儿童的状态,因此,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也较为常见,如绘本阅读。有研究对常见的几种故事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教师口头讲述条件下,幼儿表现出的叙事水平要高于其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条件下的叙事水平。〔10〕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语言障碍儿童,Schneider以5~9岁语言障碍儿童为被试,分析了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仅是口述,先口述随后呈现图片,结合图片的口述、仅呈现图片)对儿童叙事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仅是口述这一故事呈现方式使儿童产生了更丰富的叙事结构。〔11〕随后,Schneider和Dubé以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对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以及仅呈现图片三种方式对儿童叙事中指称词语的使用和叙事内容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管是指称词语的使用量、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故事信息量,儿童在仅是口述条件下表现最好,在仅呈现图片条件下表现最差。〔12,13〕除了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外,当前幼儿园还广泛使用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两种方式。然而,这四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仍不清晰。

本研究将借鉴汉语叙事语言分析标准,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方面,就不同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同时也为幼儿园故事教学提供依据。

一、 研究设计

1.被试

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公立幼儿园80名幼儿(男孩44名,女孩36名;平均月龄64±5.8;年龄跨度61~72个月)作为被试。被试智力正常,无语言或听力障碍。将幼儿平均分为四组(第1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7±4.9个月;第2组:男孩9名,女孩11名,平均年龄为64±6.2个月;第3组:男孩11名,女孩9名,平均年龄为65±5.4个月;第4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4±5.5个月)。四组幼儿的年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F(3,76)=0.033,p>0.05;性别分布也无显著差异,χ2=1.21,p>0.05。

正式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和听觉工作记忆广度测试。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情况见表1。统计发现,四组幼儿的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四组被试分别进行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故事教学:(1)仅是口述:主试采用统一的叙述语言讲述故事,有眼神的互动交流。(2)结合图片的口述:主试口头讲述故事,伴随故事进度在电脑上播放故事图片。(3)音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录音。(4)视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视频。幼儿坐在指定位置,主试、电脑(17寸联想)或音频设备均在距离被试70cm处。播放音频时,电脑屏幕统一设为白屏。

3.实验材料

视频故事材料《自私的野猪》,时长3分17秒,故事篇幅594个字,故事结构完整,包括开端、和结尾。对《自私的野猪》视频中的主要场景进行截图,得到故事图片23张,使用Photoshop工具进行编辑,所有图片大小统一为800×600像素。图片通过幻灯片播放,位置居中,形成连贯的故事图片集。实验前,选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根据图片猜测故事内容,结果显示,图片能较清晰地表达故事内容,根据图片猜测的故事情节与视频中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从视频中单取音频资料,选取另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听录音,结果表明,音频呈现的故事内容也与视频呈现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将视频呈现的故事内容转录成文本形式(见附录1)。在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述条件下,主试大约花费3分10秒完成讲述。

4.实验程序

选取幼儿园内一个安静的房间进行实验。为减少幼儿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实验前,主试同幼儿进行简单交流。讲述前,主试B(由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先告诉幼儿:“她是我的好朋友(指向由另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的主试A),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等听完后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好吗?”然后,主试B离开房间。讲述过程中,主试A单独为幼儿呈现故事。四组的故事讲述环节时长均为3分20秒左右。讲完故事后,主试A离开,主试B立刻进入房间,请幼儿把刚才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当幼儿出现讲述困难时,主试B可以提示,如“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结尾吗?”等。幼儿的故事复述不受时间限制。

5.数据收集和语料编码

将索尼ICD-TX50录音笔和索尼FDR-AX100E摄像机放置于幼儿不易观察到的隐蔽处,对幼儿的故事讲述进行录制。

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个方面对幼儿的故事复述进行分析: (1)叙事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中宏观结构的指标主要包括开端、主题、人物关系和结尾四部分。开端示意故事即将开始(如,黑黑的晚上,有一只小野猪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主题即对故事的总结(如,野猪和小羊赛跑、野猪挖坑等),有计l分,没有则计0分;人物关系即对角色进行定义的词(如,小野猪、小兔子、小山羊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结尾即故事对叙述者产生的作用或提供的启示(如:野猪向山羊保证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微观结构的指标包括总词汇量(number of total words,TW)、相异词汇量(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 DW)、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和叙述事件(event)。〔14〕叙述事件即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的故事事件清单(见附录2),提及一个主要事件记1分,一共36个事件。(2)叙事评价表达的是叙事者对故事人物和故事内容的看法,通过叙事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其情感状态。叙事评价包括14个指标:评价性形容词、否定、自己或他人的看法、程度上的评价、身体感受或具有高度评价意味的身体状态、评价性副词、内心情绪的感受、象声词、使役语气及命令式否定、意图或目的、假设、夸张、成语或谚语和强调式重复等。〔15〕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则为叙事评价的得分。(3)叙事顺序呈现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指幼儿运用简单的连接词、时间词、因果关系词等有条理地讲出故事内容,主要包括6个指标:简单时间顺序连接词、表示时间顺序关系的连接词、简单连接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表示反义关系的连接词和表示附加关系的连接词。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即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即为叙事顺序的得分。

三名主试根据“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LDES)” 的格式对叙事样本进行逐字转录、编码,转换为可在CLAN系统中运行的文本格式。对转录后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转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根据汉语儿童叙事编码系统,〔16〕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叙事宏观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的编码一致性系数,均在0.93以上。对有争议的转录内容,经三名编码者讨论后统一意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水平各指标的得分进行分析。参考Tsai和Chang〔17〕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呈现方式下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

1.叙事结构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的宏观结构、总词汇量、相异词汇量和叙事事件差异均不显著,ps>0.05,平均句长差异十分显著,F(3,79)=4.289,p

2.叙事评价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评价的差异极其显著,F(3,79)=12.154,p

3.叙事顺序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顺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这表明,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的叙事顺序并无显著影响。

三、讨论

本研究采用多重叙事指标,深度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仅是口述和音频讲述条件下儿童的叙事水平高于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即视频和图片等视觉信息的呈现并不完全利于儿童的叙事。这与“视觉优先”假设的观点一致。同时,不同故事呈现方式在部分叙事水平指标上并未产生差异,表明儿童的叙事水平较为稳定,故事呈现方式只是局部地影响了儿童的叙事水平。

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水平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呈现方式所带来的加工负荷关系密切。本质上讲,四种故事呈现方式存在共同的加工需求,即都需要通过听觉通道获取信息,提取故事内容并讲述出来,均包含对听觉信息的输入、加工、保持和输出。四种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存在加工的差异,这与信息提供的途径、丰富度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关。比如,结合图片的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图画等视觉信息;视频讲述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动态画面等视觉信息。与仅是口述相比,其他三种故事呈现方式的信息量更为丰富,但儿童的认知加工资源有限,容易被图片与视频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所吸引,其关注的信息越多,分配到故事内容等有效信息上的资源就越少。叙事时,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儿童就需要再次组织故事内容,建立视觉信息和故事内容的关系,使语言知识受损,〔18〕从而影响儿童叙事的效果。

1.仅是口述有助于儿童复杂语言的产生

已有研究表明,平均句长是测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测量学前和学龄儿童叙事语言复杂性的重要指标。〔19〕研究发现,仅是口述条件下,儿童在平均句长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仅是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没有多余的视觉信息,幼儿和讲述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将幼儿引向故事本身,同时也能直接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建构故事内容;音频讲述缺乏互动,结合图片的口述虽有互动交流,但图片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儿童对听觉信息的捕捉;视频强调故事的动态发展,但其可提取的线索十分丰富,利用多重线索进行提取就会使得儿童对语言的关注相对减少。

2.音频讲述有助于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音频讲述最易激发5~6岁儿童的叙事评价。音频所呈现出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并伴有背景音乐的渲染,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情绪情感,促进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仅是口述虽也强调叙事语言,但其营造故事氛围的能力较弱。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和视频讲述中,儿童的注意力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因而会影响故事内容的获取和对故事内容的感受、理解。与视频讲述相比,音频讲述在叙事评价和叙事微观结构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这与Gazella和Stockman研究发现的音频和视频这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没有影响的结果并不一致。〔20〕这一差异可能与三方面有关:第一,这可能与研究中的视频呈现方式不同有关。Gazella等人采用木偶编排故事情节,并录制成动画视频。为了让儿童更有效地对故事进行加工,人物对话安排在木偶发出动作的前后。而本研究直接通过动画编辑,借助卡通人物呈现故事内容,且语言与动作同时发出。另外,Gazella等人指出,其选用的木偶采用了非专业化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有利于儿童更有效的获取故事信息,从而使得音频和视频材料在叙事微观结构上未产生显著差异。第二,可能与叙事主体的差异有关。Gazella等人的研究考虑到男孩的语言延迟患病率高于女孩,只选取男孩作为被试。因此,男孩样本是否会影响研究结果,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第三,叙事主体年龄的差异,本研究选取的是5~6岁儿童,而Gazella等人的研究则选取了4~6岁儿童。

四、启示及建议

当下,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视频充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多数幼儿园热衷于将生动形象的视频作为故事材料,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视听共同刺激(看图画讲故事、看动画等)成为家庭教育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口述、音频讲述已经被逐渐摒弃。然而,本研究发现,视听共同刺激并非最佳的故事呈现方式,而传统的口耳相传以及音频讲述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需考虑故事的呈现方式,根据儿童的叙事水平和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故事的呈现方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综合提升儿童的叙事水平,促进儿童语言的最优化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当前互动媒介(如ipad)的出现以势不可挡之势使儿童的学习产生了技术性的革命,通过与媒体设备的互动,儿童的学习更趋于可操作化,这也将成为幼儿园或家庭教育改革的一个转折点。因此,ipad等互动媒介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本研究仅仅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的即时影响,尚未涉及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长期影响,因此后续还需通过追踪研究考察呈现方式的长期影响。最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的故事呈现方式下的表现是否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参考文献:

〔1〕BEAGLES R J,et al.Specific impac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128-137.

〔2〕GREENFIELD P M, FARRAR D,BEAGLES R J.Is the medium the message: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imagin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7):201-218.

〔3〕CALVERT S L.Children’s journey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ge〔M〕.New York:McGraw-hill,1999.

〔4〕高艳艳.5~6岁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HAYES D S,KELLY S B,MANDEL M.Media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tory synopses:Radio and television contrasted〔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78:341-346.

〔6〕PEZDEK K,LEHRER A,SIMO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and radio〔J〕.Child Development,1984,55:2072-2082.

〔7〕WALMA V M,et al.Children’s recall of television and print news:A media comparison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82-91.

〔8〕GIBBONS J,et al. Young children’s recall and reconstruc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narratives〔J〕.Child Development, 1986, 57(4):1014-1023.

〔9〕〔20〕GAZELLA J,STOCKMAN I J.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izing language sampling procedur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3,(12):61-72.

〔10〕ISBELL R,et al.The effects of story telling and story reading on the oral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ory comprehension of young childre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4,32(3):157-163.

〔11〕SCHNEIDER P.Effects of pictures versus orally presented stories on story retellings b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1996,(5):86-96.

〔12〕SCHNEIDER P,DUBE R.Effect of pictorial versus oral story presentation on children’s us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 in retell〔J〕.First Language,1997,(17):283-302.

〔13〕SCHNEIDER P,DUBE R.Story presentation effects on children’s retell cont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5,(14):52-60.

〔14〕JUSTICE L M,et al.The index of narrative microstructure:A clin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chool-ag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15(2):177-191.

〔15〕ALDRICH N J,et al.Perspective taking in children’s narratives about jealousy〔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29(1):86-109.

〔16〕周兢,张a如.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7〕TSAI W,CHANG C J.Narrative skill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Narrative Inquiry,2008,(18):349-377.

〔18〕LEIKIN M,et al.The influence of diglossia in Arabic on narrative ability:Evidence from analysis of the linguistic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Reading and Writing,2014,27(4):1-15.

〔19〕CURENTON S M, JUSTICE L M. Afric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preschoolers’ use of decontextualized language:Literate language features in oral narratives〔J〕.Language,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04,(35):240-253.

附录1:故事内容

自私的野猪

第6篇

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的品质既影响其专业发展的进程,也关乎其专业实践的效能。然而,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的状况不容乐观,知识学习的浅层化、经验累积的碎片化、技能训练的片面化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的品质,也内在地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的思维转向,实现知识学习的深层化、经验累积的整体性和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并能够有效解决专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专业学习;思维转向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逐步深入,从入园难到入好园难的现实转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专业挑战与诉求。然而,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中,其专业学习存在着认识与实践方面的误区。

一、幼儿教师专业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一)知识学习的浅层化

幼儿教师的中心工作就是在保教结合的基础上,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情感发展等。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尽管也可以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一般文化知识的角度予以划分,但由于教育对象的特点与教育工作的特性,其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具有广博性与启蒙性的特点,儿童观应该成为其专业知识体系的起点与归宿。事实上,幼儿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并非单纯的学科知识,而应是具有广博性、启蒙性的五大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幼儿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则聚焦于儿童的发展规律,关涉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其核心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儿童观;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体现为对专业经验的持续累积与反省。然而,反观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其知识学习往往陷入浅层化的误区之中。浅层学习是一种外部驱动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或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其学习策略更多地展现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且只把注意力放在最有可能考的重点部分,不会去留心知识之间的联系。[1]具体到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地会从学科本位的角度予以强调,且重视知识的记忆与再现,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往往会偏重经验的分享与实践的指导,而缺乏对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的深层领悟与不断更新。事实上,浅层化学习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会造成幼儿教师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轻忽与漠视。这不仅会影响到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幼儿教师的专业实践陷入简单与盲目之中,从而偏离幼儿教育的根本。

(二)经验累积的碎片化

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累积的碎片化趋于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指向于专业经验本身的碎片化,一方面指向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短、平、快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时间的不连续性导致经验累积的碎片化。[2]具体而言: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生活化与繁琐性,往往会让幼儿教师重视专业经验的获取与累积,重视专业问题的快速应对,重视基于经验的专业分享。但是,在职前阶段的实习环节,准幼儿教师尽管具有持续的学习时间,但对于专业实践的感悟多会停留于表面与具体之中,从而导致经验的碎片化;在职后培训阶段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教师往往缺乏持续的学习时间,在零碎的学习活动中更关心当下的专业问题与困惑,其专业经验的累积过程同样具有较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较为零散、不系统、无序、关联性低等)。这就会使幼儿教师始终不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体悟与省思。此外,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累积的碎片化,不仅与其专业实践有关,也与其专业学习方式密切关联。尽管在幼儿职前培养阶段非常重视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但其专业实践经验的累积往往倾向于观察、模仿,缺乏深入的研讨与分享,缺乏持续的体悟与省思;职后培训阶段尽管非常重视对于专业经验的观摩、分享与研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日常专业经验的深入观察与全面思考,未能将经验的省思与教育的探索内在的关联起来。

(三)技能训练的片面化

侧重艺术倾向的技能化既是幼儿教师培养中的一种现实取向,也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误区。传统、狭隘的技能化倾向,强调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但是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种专业技能观越来越为实践所淘汰,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了更深入与开阔的理解。[3]6事实上,单纯艺术倾向的技能训练,不仅偏离幼儿教师的培养理念,也会造成对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刻板认识,更会影响幼儿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具体而言,在职前培养阶段存在这样的误区:有音乐教师及音乐设备(钢琴、电子琴为主)、有美术教师及绘画条件(有画室、有环境)、有舞蹈教师及教室(舞蹈房、练功房为主)就能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入职阶段,是否具有艺术特长是进行师资选拔的重要参考项,有艺术特长的幼儿教师往往更受青睐;在职后培训阶段,艺术倾向的技能大赛及相关培训工作如火如荼。这些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片面、刻板认识,也会造成幼儿教师教育的南辕北辙。

二、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的思维转向

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品质的提升需要克服知识浅层化、经验碎片化、技能片面化的误区及弊端,以专业学习为契合点,实现知识学习、经验累积与技能训练的思维转向。具体而言:

(一)从浅层到深层:知识学习中的概念思维

深层学习归根是一种主动性、批判性的专业学习,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4]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而言,需要以“儿童”做为知识学习的逻辑起点,以“儿童学习与发展”做为知识学习的逻辑主线,主动建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儿童观、发展观和学习观。幼儿教师专业学习从浅层向深层的转变,关键在于激发幼儿教师主动开展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不断拓宽并深化理解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对相关专业概念进行理解与建构,最终归于专业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在职前培养阶段,应强调对幼儿教育相关专业概念的界定、判断与推理,帮助未来幼儿教师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观点、专业见解以及问题解决的意识与素养;在职后培训阶段,应强调对专业概念的深刻理解与领悟,帮助幼儿教师能够对专业实际问题予以关注、追问、表征、分析,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

(二)从碎片到整体:经验累积中的反省思维

幼儿教师的专业实践充满了片断或碎片的专业经验,其对专业经验的反省与体悟也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碎片化和感性特征。[5]167-168然而,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累积的起点虽然是零散、碎片的专业经验或经历,但终点则应是幼儿教师不断内化、不断发展的有关自我的叙事与反思,从而将使专业经验具有一贯性、目的性和意义性。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累积的过程,也是其专业自我持续反省、不断追问的过程,强调的是在叙事与反思的前提下,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经验进行观察、体悟、概括、辨别和洞察等,并指向于幼儿园实际问题的深入探讨与有效解决。在职前培养阶段,应重视在课程学习中引入一线幼儿教师的专业分享,并重视对学生实习经历的省思体悟,从而帮助其能够对幼儿园工作予以整体把握;在职后培训阶段,应重视教师的叙事与反思,引导教师开展质性的探索与实践,借由幼儿教师的思维与语言实现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从片面到全面:技能训练中的学前思维

所谓技能训练中的学前思维,即是要克服单纯的艺术技能倾向,转向专业技能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并导向于幼儿园的生活世界及教育实践。幼儿教师可以具备艺术倾向的专业技能,但这不是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最核心的部分。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应始终遵循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服务于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需求,体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特性。换言之,即便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也需要体现学前教育的倾向,而非简单的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事实上,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指向于满足儿童安全需要的技能、满足儿童健康需要的技能、设置学习环境的技能、满足儿童语言交流需要的技能、满足儿童创造性需要的技能、满足儿童自我认知需要的技能、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技能、引领指导家长的技能等。[6]4-5

三、基于思维转向的幼儿教师专业学习策略

(一)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策略

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转变,意味着幼儿教师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专业知识理解与应用的关键则在于形成一种概念思维,即对相关专业概念与观点能够进行界定与比较,对相关专业理论与知识能够进行概括、判断与推理,最终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并能够对专业实际问题予以理性思考与表征分析。基于此,职前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应重视对专业概念与命题的系统分析与阐释,重视在知识学习与专业研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能够形成对学前教育的理性思考与深度领悟,帮助其树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观、发展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等,进而逐步建构其专业发展的知识图谱。这就需要逐步明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观与课程观,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及评价等方面重视学生的深层学习,而不是简单对专业知识进行浅层学习。职后阶段的研修学习,应重视结合专业实际问题予以理论阐释与分析,在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形成对专业问题的表征与分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的主题不仅注重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引领,而且能够结合幼儿园工作的教育现象及实际问题,帮助幼儿教师逐步形成专业的理性判断,进而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进行自主、深层的专业学习。

(二)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累积的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经验的累积需要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衔接与合作,并逐步提升其反省思维的品质。职前培养阶段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专业学习模式,在教育实训、见习及实习工作之前,请一线幼儿园园长或名师进入大学课堂,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与经验分享,使得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教育实践有期待、有目标、有想法;在教育见习与实习的环节中,不仅合理安排学生见习、实训与实习的时间与周期,而且要重视提高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学习品质。一方面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与经验分享,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省思与体悟能力以及言语表达与分享能力。职后培训阶段可以采取主题研修、影子培训以及名师工作室或工作坊等学习方式,帮助幼儿教师能够对他人的专业经验和自身的专业实践,进行观察、辨别、归纳和判断,进而对自身的专业实践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与思考。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零散、碎片的专业经验或经历的叙事反思,形成较为深入的专业领悟与思考,将经验的累积与知识的学习内在地结合起来,共同指向于专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此外,幼儿教师也要重视园本研修中专业经验的累积与省思,不断提升专业研修的水平与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三)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同样要贯通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实现专业技能的指导、训练、熟练与老练。在职前培养阶段,一方面对艺术倾向的技能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而非单纯的艺术特长教育;另一方面增设或扩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课程,或者在传统的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强相关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例如,在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创设、维护安全的教室环境,降低伤害,防止事故发生;提高玩教具的安全性;计划并实施突发事件的紧急措施;通过教师行为来营造安全的教室氛围等。[6]8-28在职后培训阶段,则要加强有关专业技能的切磋与交流,尤其在幼儿园园本研修层面重视专业技能的示范指导与切磋交流,从而将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同日常的专业工作紧密结合,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效能。此外,在大学区或行政区域内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大赛,并与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幼儿教师专业问题解决的策略

幼儿教师会面临许多专业问题,或琐碎、或复杂、或简单、或抽象……这些专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既有赖于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经验与技能,也取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判断与选择。幼儿教师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与经验来表征和分析专业问题,运用知识、经验与技能来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在职前培养阶段就需要重视对其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激发,大力倡导基于问题解决的专业学习方式,通过问题本位的课程教学活动,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累积及技能的训练;在职后培训阶段,则要将幼儿教师的教研活动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通过园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借助问题本位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其专业综合素养。

作者:孙二军 王怡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王莹,梁美容,金维兴.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6(03).

[2]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3]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第7篇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

1.1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成绩是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的目标和期望。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江苏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最终导致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1.2当前幼小衔接制度的缺陷

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教学质量高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测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并且这些学校把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得比较难。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进入高质量小学,就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和升温。在小学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家长的要求,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1.3幼儿教育市场化

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剥离,纷纷精简机构,使得大量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公益性质的幼儿园被迫关闭或改制,在公办幼儿园逐步减少的同时,民办幼儿园却在迅速增多。许多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民办园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削减办园投入,导致民办幼儿园硬性基础设施简陋,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很多民办幼儿园为吸引生源,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噱头,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的知识,藉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公办幼儿园为了应对不利局面,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2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建议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由来已久,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之风,首先,家长要克服焦躁的心态,不要因为爱面子、随大流甚至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把孩子推向拔苗助长式教育的泥潭。幼儿的成长、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做游戏不是浪费时间,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的不仅是智力发展,更有良好的性格、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幼儿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掘。而幼儿园正是帮助幼儿更好游戏、更好学习的场所。因此, 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为子女选择坚持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支持幼儿园的正确决策,共同抵制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其次,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发展的错误思想,逐步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

2.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方面,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中学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又具有密切联系,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2.3 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3 总结

第8篇

【关键词】任务;方法;幼儿;教育

一、前言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人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对生命的不同认识,也学会不同的生存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幼儿通过游戏与模仿建立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对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一)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展现出不同的能力。重视个人差异,在幼儿时期注意引导,建立起自信心,帮助一个人学习到自己成年以后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幼儿时期,是素质养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该以认知是非、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为主。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保护儿童个性的前提下,纠正其错误的认识。为以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人类最好的想象力,也会问许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时候,打破了成人所能想象的边缘线,对于孩子各种不靠谱的问题,成人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些幼稚的问题,是孩子求知欲望的表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尽量解答孩子的疑问,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保护,这是及其重要的。

(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对同样的问题都形成统一的答案,而是帮助人们实现思想的解放,摆脱愚昧的想法。同时,也通过知识的积累,使思想更加自由。通过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对未知的领域勇于探索。无论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都不应该是被强制的。幼儿时期,还不具备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好奇的模仿,带有自发的性质,学习到了许多本领。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强制性的学习、灌输性的学习会使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产生逆反心理。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一)叙事性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例证性思维,一种是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的另一个名称是命题思维,例证性思维是运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科学方式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叙事性思维主要依赖于情境经验,在具体的人与空间之间展示出独特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叙事性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情感为导向。儿童对于他们能够理解的具有情境的、形象的认知对象更容易接受。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成熟,也存在许多的误区,幼儿教育还在偏向于灌输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儿童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受到限制,思维方式都趋向于单一。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创造力枯竭。在儿童教育阶段,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可以使得孩子更加自信。运用叙事性思维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避免灌输性教育。将更多的趣味性强、知识性强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游戏教育

儿童在游戏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深远的意义超过课堂上的灌输性知识。我们不应该打着教育培养的口号,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童年失去童年的味道。游戏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以使孩子更为放松,对于孩子的教育功能也好不欠缺。在游戏当中,孩子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起单纯的情谊。游戏设计的科学性,可以对孩子的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作用。游戏设计的重要性,与教材的编写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带领儿童进行游戏,是希望能够使孩子获取快乐的体验。游戏环境可以简单、朴实。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重视儿童教育,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科学引导的重要性。给孩子建立起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第9篇

一、以学习为导向,重培训,强技能,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品质和管理能力

引导教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采用平时学习与工作中及时查阅相结合、自学与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强《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其《释义》的学习,加深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进一步熟练掌握有关民办教育管理的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民办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入开展民办学校调研工作,不断总结和推广有关民办学校先进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同时注意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学前教育》、《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通过自我加压,认真专研,坚持爱心教育、耐心教育、细心教育,在学中干、干中学,提升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打造学习型幼儿园。

二、以文化为导向,重落实,强服务,建立执行力文化

文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文化能影响团体中每位成员的观念、想法、心态和行为。从教师的信念及行为入手,树立高效、团结、尽职尽责、追求上进的工作理念,倡导“体验式学习、以儿童为本、启发式教育、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执行力和执行效率。

三、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人为本,固本强基,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中学习

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艺术。英艺以落实“自然与生活统合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契机,关注教师教育常态,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幼儿园采用教育部课题组研究成果---柏克莱中英文化幼儿主题统合课程为主导课程,配合中西文化思想,以孩子真实生活环境为主题,透过孩子观察‚探索‚操作的方式,以集体‚分组‚区角‚个别的形态,落实幼儿教学,我们的教学具备五大特色:启发脑力发展、开启多元智慧、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以及奠定品格基础。

四、以服务为导向,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幼儿园督查评估体系,做好绿色校园的管理与教育工作

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规范幼儿园招生、教育教学、教师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内部运营机制,严格招生广告(简章)备案制度,促进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尽管全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执行力不足。执行力不足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有些教职工办事拖拉,不重细节落实,说得多做得少,措施落地意识不强。

2.保教科研工作待提升。

3.家园互动亟需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管理,强化考核,突出创新,提升教师工作执行力

1.强化评教、评学活动,增强教师成就感和归属感。改革薪酬制度,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注重“愉快、探究、合作”的课程理念,形成求实、创新、发展的园风。

2.建立新教师快速成长策略,在对新教师进行了入园、课程、安全、品牌全方位培训的同时,启动“师带徒”专业成长计划。

3.在实践中反思教学,在反思中实践创新。反思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途径,反思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倡导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的得失成败、孩子的活动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理性分析。逐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从而打造平等关爱的人文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以艺启智,以艺健体,以艺促德,实现科研内容科学化、科研方法多样化、科研手段现代化、科研评价规范化

采用个案研究、比较对照研究、叙事研究等形式,加大对园本的、鲜活的、特色的、实用的课题研究指导力度,提高广大幼儿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创建现代民办幼儿教育制度入手,遵循幼儿成长基本规律,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做到幼儿教育内容系列化、渐进化、科学化。

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让学习引领研究,广泛开展案例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对照研究、叙事研究等,实现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多样化。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特别是要发挥“市教育教学研究信息网”的作用,努力创建高效的科研氛围。通过科研手段现代化和网络化,整合园网各自的优势,形成园网之间科研管理和成果共享的联合体。

根据民办幼儿教育的特点,在加强科研工作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逐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科研动态评价体系。要改变那些不符合实际的对科研工作的评价方法,使评价工作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要在坚持评价标准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民办幼儿园实际发展的水平,务求评价真实性、客观性。

三、继续开展家长听课,评课活动,定期及时召开家长会,形成家园长效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1.充分利用班级博客载体作用。幼儿园网站上不仅有以幼儿园为主的各项内容,更链接了各班的博客,许多家长在班级博客上留下他们与幼儿园、班级、老师互动与交流的话语,相互探讨教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家园交流。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最大限度的把儿童潜在的巨大体能、智能开掘发挥出来,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中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实现普通儿童超常发展。以本土化教育,引导一个会关心生活环境的孩子;以开放式教法,启发一个想解决生活问题的孩子;以社会化教学,增进一个可沟通人际关系的孩子;以生活化教材,传承一个愿充实生活文化的孩子。

3.注重孩子的情感诉求。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多干涉、过高的期望等是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做成功的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呵护孩子、用人格影响孩子、用自我实现的过程教育孩子。孩子有被别人爱的需要、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归属集体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摆脱过失感的需要和克服胆怯的需要等等。家长和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要,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从而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幼儿智力教育、幼儿情商开发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认知教育、幼儿劳动活动的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挖掘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他们乐学、善思、勤动手、健康快乐地成长,身心和谐发展。

五、加强安全建设,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平安幼儿园”

第10篇

【关键词】园本课程;教师;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我国幼儿园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领域和实施原则,再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而幼儿园则依据《纲要》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本园的具体课程和教学方法。这就是说,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权利主体和开发主体都是幼儿园,即以幼儿园为“本位”。

一、教师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主体

1.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课程的资源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而获得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本身就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和资源。

2.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动的学习者

参与园本课程开发对大多数教师不是件易事,为了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需要主动地学习充实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3.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研究的实践者

课程园本化了,教师没有现成的课程可以执行,就必须在教育新理念指引下从实践中筹划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教学实践就成为教师参与园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阵地。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三者之间的循环过程,课程逐步趋向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已经创建的课程,则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乃至形成新课程。

4.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园本课程的研究者

教师通过对课程开发的学习、领悟、理解以及联系实践,构建起新课程的框架,确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标准等,这一切都需要研究。

5.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园本课程的收益者

当一个园本课程形成并可以推广的时候,这个老师已经是集资源开发、学习、实践、研究、实施以及培训之大成了,全面提升了专业素质,真正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二、教师如何发挥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1.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在园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这些角色发挥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师是课程园本化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幼儿和班级的主要人员。一个别人的课程不可能真正是园本的,真正的园本课程是自己幼儿园的,是适合班级的和适合幼儿的。只有教师才能把具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认知经验。教师通过这些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发现、整理、形成规范,最终才能形成真正适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园本课程。

在课程园本化中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从理论专著中学习一些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观察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但学习之后还在于创造性的运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以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以科研为先导来推动园本课程的创建。

笛卡儿曾经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借用他的话,就是“我研究,所以我存在。”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标志,是支撑教师价值的基石。

2.做一个勤于实践的实施者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拥有课程设计权和自,教师的自由已经大到可以由自己决定教学需要哪种课本和哪些教学资源,幼儿园给教师的只是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在实施中教师不仅要平衡、扩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思考活动的延伸,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同时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再次,研究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最后,在成果的表达上,要追求实践风格,采用“故事研究式”,或者说是叙事式,只有将整个研究过程加以科学的记录,给大家提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中发现真理,这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能盲目追求理论的升华。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幼儿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再次,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引导帮助幼儿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

3.做一个能够传播的教师

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幼儿园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参与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向同事传播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有效经验以及收获,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传播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成果,交流经验,能够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真正持久的课程开发必须依靠教师积极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就很难取得成功。教师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主体。课程园本化,以及园本课程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教师的这一特殊作用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职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理论知识、具备今后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能较好地连接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已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许多专业中推广使用[1]。但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较少,相关的教学研究也不多。笔者尝试着将案例教学引入到高职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中,探索、总结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1高职学前卫生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在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选择案例要注意以下原则:

1.1案例要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联系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学科内容涉及较广且有的内容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进行案例教学时,主要选取那些必要、实用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该内容在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而具体的应用。如果将日常生活和今后工作实际中与学前卫生学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作为案例引进课堂,学生会感到所学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习“幼儿园传染病管理”,以我市近几年幼儿园所发生的手足口病为案例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今后工作实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学会恰当的传染病处置措施十分必要。

1.2案例要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

高职教育突出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选择案例,应尽量选择幼儿园的典型或模拟案例,使未来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面对真实而典型的课堂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和考量。它能将学生置身于今后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象一个真正的幼儿教师那样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获得相类似事件的处理经验和策略[2]。如学习“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这一章节时,请同学们结合幼儿园见习活动,分组考查所见习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对防控措施予以评价和提出自己的建议。见习活动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对于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你有何建议?如果你作为幼儿教师,所在班级发生了传染病,你应该如何应对?在平时工作中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1.3案例要关注学生职业情感教育

幼教工作十分繁杂、细琐、艰苦,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就不能坚定专业思想,树立自己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可以在教学中借助案例教学,结合职业特点以案例为中心,把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去感受、去判断、去分析,能大大提高职业情感教育的效果[3]。如在进行幼儿园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内容的教学时,笔者由媒体上曝光的幼儿在校车内滞留死亡的案例和某些幼儿园教师虐待体罚幼儿的案例谈到面对危险,用自己身躯挡住歹徒匕首来保护学生的“英雄女园长”,引发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如果你是当事幼儿的亲人,你会有何感受?”“如果你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做?”“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今后在工作中应如何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其对职业道德做深层次的思考。

2高职学前卫生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类型

2.1讨论型案例

此类型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讨论为主,当碰到同学对问题的看法不全面时,老师只给予恰当的引导。如在学习完学前儿童膳食搭配后,将全班同学以寝室为小组,配制幼儿园一周食谱。各小组在课堂上将所配制食谱以PPT形式在全班展示,各组在展示本组的食谱计划时,阐述本组制定此方案的依据和想法,其余各组成员可以在听完阐述后,针对此方案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阐述方案这一组的成员,对于其他组员所提的意见有不同看法时,可以与其自由讨论。

2.2教育叙事型案例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其今后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尚在发育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理念和职业道德非常重要。教育叙事型案例是对师范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一种很好形式,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4]。”它将案例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心得甚至是教育失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体验、获得反思,日后能将其在案例中获得的经验在工作中迁移运用。

2.3实践生成型案例

此类型案例是通过学生分组深入到不同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分析幼儿园中出现的有关学前卫生学知识的现象,由学生整理成案例资料,在见习、实习结束时返回课堂进行全班交流。案例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特别有感受、体会的。这种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会提出问题、处理问题。这种案例教学可以安排在见习、实习后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比如攻击是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请同学们在幼儿园实践活动期间收集此类型的案例,见习或实习结束后分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幼儿攻击如何矫正?

3在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3.1实施案例教学,与高职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目标相吻合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卫生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来加深学生对学前卫生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3.2实施案例教学与高职教育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相一致

高职教育以注重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于高等教育。未来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组织、传递、整合和评价等方面,这也决定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占据突出的地位。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共同探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活泼主动、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合作沟通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其决策能力。

3.3实施案例教学与新形势下的幼教人才培养要求相符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保教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未来幼儿教师师资培养中应以“能力为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幼教人才的培养需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讲解、辩论和表达,其研究、决策、反思、学习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以上是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和感受,在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笔者也感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诸如高职学前卫生学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与有限课时的冲突如何解决、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等,这些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实践和完善,希望和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就此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唐丽华.对高职高专推广案例教学的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61~62.

[2]贾志平.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2(6):120~122.

[3]张春芳.高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7~48.

[4]商利民.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56~60.

第12篇

幼儿园小班春游计划书范文(一)时间20XX年4月17日

地点小坝(这是长江边一个绝妙的地方。长江中间有一个狭长的坝叫河中坝,三面环水,与陆地相连的地方叫小坝,小坝上是小城的蔬菜基地。)

人员小班组幼儿、家长、全体教师。

准备园领导总指挥;小班组每班派一名教师和保育员负责野餐准备工作,邀请全体老师包抄手;另一名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幼儿和家长。各家庭自备风筝。

过程

一、参加人员早晨8时30分准时到园,分班讲

(一)安全第一

(二)活动内容、时间安排

(三)注重活动的过程

1、家长在整个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积极参与各项游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家长要作好表率,主动与别的家庭联系,共同组织家庭间的游戏,自由活动以前尽量不要单个家庭活动。

二、整队出发沿途应引导幼儿观察看到的景物,如街道两边特征明显的建筑、田野里的蔬菜等。

三、到达目的地后自由活动20分钟。家长应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

四、集中活动

(一)全体幼儿、家长围成两个大圈,家长在外圈,幼儿在内圈。

(二)幼儿表演、亲子游戏

(三)集体舞

幼儿园小班春游计划书范文(二)新学期开始,围绕园保教工作目标和重点,结合本班幼儿发展实际。本班两位老师和一位阿姨在一如既往地合力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更将树立点点滴滴入手不放松,实实在在做好每件事的高度责任感完成本学期保教工作任务,呵护好班上的25名孩子。

一、现况分析:

我班现有人数25人,女孩12人,男孩13人,本学期新生3名,都是男孩。通过上学期末的测查及平时的观察,我们对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并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会独立进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喜欢参加各项游戏活动。班内大部分孩子都比较活泼好动,对于新事物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喜欢说,喜欢做,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活动生活中表现出任性、自私、娇气的一面。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班重点将是继续丰富各项活动内容,从幼儿的情感、亲情着手,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工作任务:

常规工作:

1.班级卫生保健管理:

为了让幼儿能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游戏、生活,班中的卫生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日的饮食起居中,得到细微的养护照顾,受到科学的健康教育,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从班内卫生到为幼儿剪指甲,将一件件事情都责任到人,并且注意清理一切卫生死角,对幼儿的食物要多观察,实实在在地观察、填写好幼儿服药记录,确保孩子的健康。

2.幼儿生活管理方面:

随时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对个别幼儿进行重点指导.有认真按顺序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能正确使用餐具,有文明的进餐行为,细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饭;保持桌、地面和衣服的整洁,餐后会擦嘴和用水漱口;能安静入睡室,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按顺序脱衣裤,放在固定的地方,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3.幼儿安全管理与教育: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在抓好幼儿生活常规的同时重点抓幼儿的学习常规。

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合理利用分区、分组、集体、方案活动、游戏等形式,确保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园本课程与叙事性智能理论的结合,教研时间,积极讨论,吸取其他班的长处。认真开展科学领域以外的语言、社会、健康、情感等领域的探究活动。认真参加园内观摩教学活动,从中相互学习与提高,积极并准时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

1.重视个别教育

幼儿年龄相差较大,性格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动作慢,有的爱哭闹,有的爱发脾气,所以在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的幼儿,我们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不同方法,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2.加强特殊幼儿的护养工作。

孩子小,而且每位孩子都有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幼儿体质比较差,容易出汗感冒,教师应加强对这些幼儿的护养。

3.环境布置

A:墙面的更新

措施:随时更换主题墙,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表现、交流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个性化地展示自我。

B: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和投放

措施:1.罗列以前现有的区域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类。

2.结合教学主题及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增设适宜的操作活动。

3.材料在本学期初,先进行一次性的投放,然后根据活动情况逐步完善。

家园互动,互相合作,协调一致

1.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和介绍幼儿情况,相互沟通提出建议等。

2.运用家园联系本,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个别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信息。

3.以家长园地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班级活动安排和教育计划,结合各月重点并针对家教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介绍家教经验等。

4.增设家园栏的内容,丰富家园栏的形式,增设小知识栏等。

5.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A:家长会B:家长学校

三、逐月工作计划

二月份:

1.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稳定新生幼儿的情绪。

2.认识幼儿园环境,加强安全教育。

3.召开家长会。

4.与幼儿一起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三月份:

1.丰富自然角。

2.做好三八节庆祝活动,开展母子同乐活动。

3.进一步加强游戏体育锻炼。

四月份:

1.做好半日开放活动。

2.做好长假安全、卫生教育。,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期中家访。

4.健康宝贝展活力系列活动。

5.园内区角活动展示。

五月份:

1.我能、我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展示活动。

2.准备六一节活动。

六月份:

1.爱心献给你幼儿捐款捐物活动。

2.做好期末全面家访。

3.做好学期结束的各项总结工作。

4.假期困难班统计。

5.暑期安全教育。

幼儿园小班春游计划书范文(三)活动目标:

1、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开阔眼界,增强环保意识。

2、体验集体游玩的乐趣,学会分享,增进与家人之间的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做好动员收费工作,并将路线设计好,联系好车辆。

2、发放告家长书,宣传春游的注意事项。

3、班级对进行春游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上午8:30点,家长和孩子在本班教室集中,老师交代活动注意事项。

1、向家长介绍一下今天活动的整个流程及注意事项:

(1)9:00准时出发,孩子和家长每人坐一个座位。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孩子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上、下车有序。在车上不能大声暄哗,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2)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休息、吃午饭。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3)带孩子欣赏公园春天的景色,认识一些动植物和建筑物,了解他们的特征,让孩子进行简单的描述,

(4)2:45到公园门口集中,清点人数,拍集体照。

(4)3:00分上车返回幼儿园。

2、提醒家长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自己的物品保管好,最好几个家长一起行动,有事拨打老师的电话。

二、9:00分准时出发,安排好家长、孩子的座位,晕车的孩子、家长安排坐在前面,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