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时间:2023-06-06 09:0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志愿者;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108-03

1 关于文化志愿服务

1.1 含义

文化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队伍中兴起的一股新型服务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是志愿服务分工专业化、细致化的必然结果。根据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文化志愿者是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人。

1.2 特点

文化志愿者包含“文化”的特性,因而区别于其他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①专业性更强。文化志愿者主要是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志愿为他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人。②服务的主要场所为公益性文化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音乐厅、社区服务中心、城乡文化广场等。③文化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目的是保障群众的文化成果享有权和文化参与权。如:文化讲座、知识普及、展览讲解、专家咨询等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服务才能称为文化志愿服务,而图书整理、维护阅览室秩序等均不属于文化志愿服务。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2.1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参与力量中的重要人力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供给模式,文化志愿者是社会参与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志愿者自发、主动的参与不仅成为社会动员最直接的体现,而且有效缓解了政府力量的不足,成为政府开展社会保障以及重大赛事的有效人力资源补充。

2.2 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是繁荣发展城乡基层文化的有效方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参与,单一地依靠政府供给不仅难以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而且容易产生供需不平衡的实际问题,即文化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实际需要不符,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文化志愿者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最直接的参与者,更能够以切身体验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更能够因地制宜、按需供应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以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生力量,也是一项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署。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参与广泛、机制健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志愿者服务内容,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3.1 加强组织建设

3.1.1 在图书馆内组建由专职部门牵头,兼容各个部室的志愿者管理机构。文化志愿者团队由一个具备专业技能的群体组成,提供的服务也具有文化特色,因此,对文化志愿者的管理以及日常活动规划必须做到专业细致。组建一支由专职部门牵头,同时又兼容各部室的志愿者管理团队,有利于从馆内整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不同部室的职能与特色资源,形成合力,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符合图书馆实际的文化活动平台。

3.1.2 加强对志愿者管理人员的培训,组建专业的志愿者管理人员团队。文化志愿者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群体,必须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相关从业人员,对他们的培训既要包括意识形态的培训,如文化志愿者的内涵、定位等,也要有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心理健康、项目运作等。

3.1.3 引入社会化的第三方管理机制。第三方管理即设立志愿者工作站,形成工作人员引导,社会在职人员为主,高校大学生为辅,第三方科技公司为支撑的志愿者中层管理机构。其主要实现两方面的管理:①引入包括在校大学生、社会在职人员在内的第三方管理人员,实现志愿者自我管理,由其介入志愿者的招募、面试、培训、日常管理与评价,以及活动策划等工作。②引入第三方技术管理,如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的技术资源,实现志愿者在注册登记、日常服务记录上的数字化。

3.2 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需要依据《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规范,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如《章程》《管理办法》《培训规范》《服务规范》《岗位细则》等,使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在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3.3 加强队伍建设

3.3.1 坚持两个面向。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大中专院校学生与面向社会专业人员相结合,丰富文化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整合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发展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企业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建立一支长效的专业志愿者队伍。

3.3.2 拓宽招募渠道,实现便捷化报名。公共图书馆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搭建方便、快捷的招募平台与渠道;要加强平合,如公共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高校社交平台等,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传播的辐射能力。

3.3.3 优化志愿者队伍结构。①合理规划志愿者结构。公共图书馆通过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专家学者型、专业型、兴趣型相结合的志愿者服务结构。②严格队伍准入门槛。首先,公共图书馆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面试队伍,该队伍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组成。其次,完善面试标准与面试流程,在面试开展前要对面试组成员通过会议讨论或集体培训的方式,统一认识与选拔标准。最后,丰富面试形式,将形式多样的面试形式,如结构化面试、小组化面试、风采展示等纳入志愿者面试,并针对志愿者不同的服务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的匹配性面试。③将宣讲环节纳入志愿者招募面试培训之中,通过工作人员或优秀志愿者的宣讲,将文化志愿者的理念、制度与活动进行口头化的表达,增强应聘者的感性认识,避免盲目选择。

3.4 完善培训体系

公共图书馆完善培训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志愿者服务技能与个人素质提升及拓展相结合,为志愿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型、实践型社会平台。②健全培训制度。将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目的、培训范围、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评估等,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③分阶段、分层次、分梯度,实现培训常规化。根据志愿者开展服务的特点,依据培训的周期划分,可以分为岗前培训、阶段性培训以及临时性培训;根据培训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培训、骨干培训、实践培训以及自学。④将志愿者个人提升纳入培训体系中。将志愿者个人能力的拓展与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如将团队建设、心理辅导、面试技巧、社交礼仪、视频后期、配音技巧等兴趣型、提升型的活动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中。⑤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充分整合企业、媒体等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⑥规范测试评估。通过笔试、体验服务等方式对志愿者素质以及培训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并把培训情况纳入志愿者评优内容中。

3.5 完善岗位设置

3.5.1 转变观念,搭建平台。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的定位要从传统的人力资源有效补充向现代的、以志愿者为主体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平台思维转变,突出文化志愿者的“文化服务”特色,拓展文化服务领域,为志愿者搭建服务、交流、展示的平台。

3.5.2 合理规划岗位设置。①要增强馆内基础岗位的吸引力,做到馆内志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分梯度、分层级地对志愿者可以参与的服务与活动进行科学岗位规划与设计,形成大学生志愿者、特长类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相结合的岗位规划;将志愿者作为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推广的有生力量,把馆藏资源调动起来,依托志愿者开展针对读者的相关培训,如读者证的办理与使用、中文期刊的检索与调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提升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②要为志愿者打造“交流・实践”的社会平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其动机更多的是获得自身技能的提升,如人际沟通技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公共服务礼仪等。公共图书馆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一方面依托自身的场馆服务为志愿者搭建平台,如引导志愿者参与讲座、展览、读者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让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自身建设,增强其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跨界资源联动,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

3.6 完善管理机制

3.6.1 严格注册与退出。公共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对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制度,完善志愿者的注册登记信息,包含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文化志愿服务信息以及星级认证信息等内容。此外,公共图书馆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文化志愿服务记录进行确认、录入、储存、更新和保护,规范退出机制,避免有进无出的管理。

3.6.2 开展服务评价。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星级管理“小时累积法”的基础上,辅之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评估方式,并加入满意度指数,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反馈与志愿者的绩效积分直接挂钩,尽量做到科学、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服务评价的真实性。

3.7 建立回馈与嘉许制度

3.7.1 继续完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嘉许制度。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对服务时长达标者及时颁发证书或标牌;通过在高校设站或成立高校志愿者服务基地,加强与高校团委的沟通与交流,在专业培养,学分奖励、评优、奖学金评定以及入党、出国留学、升学保研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长评价制度。

3.7.2 探索实施志愿者服务时长积分储蓄制度。所谓积分储蓄,即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像金钱一样存起来,可以用于服务置换或积分兑换。如:北京市民政局推出的“家庭式志愿服务兑换”,即在志愿者本人参与服务之后,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或家人、朋友提供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北京市海淀街道实行志愿者“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志愿者可以随时到超市里“购买”到相应“价格”的任何商品。此外,也有一些地方将志愿服务记录作为入党、干部提拔的重要条件。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大众性的优势,寻求合作市场,积极与剧院、电影院、书店、咖啡店、超市等展开合作,设立相应的积分商品,为志愿者的爱心积分提供相应的社会性“报酬”,以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

3.8 完善保障机制

3.8.1 专项经费保障。在公共图书馆制订年度经费预算时,一是要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纳入其中,并保证已落实的活动经费中有一定比例用于文化志愿服务。二是要通过赞助、冠名等方式积极争取与企业、社会团体展开合作,为志愿者的交通、午餐等必备生活消费、人身保险以及志愿者服装等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

3.8.2 安全保障。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知识竞答或定期开展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以及逃生演练等,增强志愿者的安全保障责任意识,提高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3.9 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志愿者的集中展示平台

3.9.1 利用公共D书馆的门户网站,搭建文化志愿者网络信息平台。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建立集宣传展示、信息交流、项目公示、招募注册等功能于一体的门户网站志愿者服务窗口或服务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兼具管理与展示功能,即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实现文化志愿服务记录的网上录入、查询、转移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开设志愿者的风采展示以及服务之星、活动展示窗口。

3.9.2 依托网络技术,打造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社区O2O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是打造志愿者的社区化管理,同时为志愿者服务时长积分储蓄制度的实施创造商家回馈平台。在1.0阶段,建立文化志愿者数据库,实现志愿者信息注册、服务跟踪评价的数据化管理;在2.0阶段,实现社区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如讨论、通信、聊天等;在3.0阶段,要逐步实现社会平台与志愿者的生活场景相融合,邀请电商平台入驻,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如积分兑流量、积分购买商品等。

4 结语

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开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也存在着志愿者队伍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准入门槛低、培训不健全、岗位设置不科学以及评价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强化制度建设与平台意识,引入组织共建、第三方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储蓄制度,搭建志愿者社区平台,对现有志愿者的管理与服务进行规范化整合,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逐步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探析: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19):12-14.

[2]刘淑华.美国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J].晋图学刊,2015(3):25-27.

[3]林志军.图书馆引入义工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9(5):24.

[4]谷遇春.关于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2006(5):62.

第2篇

这样的场景只是神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神木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民动员,共建共享,经过几年努力,神木的山清水秀、天蓝地净、城美人和,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走在神木的大街小巷文明景象令人如沐春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老百姓日常遵循的行为准则,神木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促文明、进社区促和谐、进农村促发展、进机关促服务、进企业促诚信、进学校促成长的“六进六促”工作。在全县交通要道、广场公园、公交车站牌等人员流动密集场所设立公益广告5200余处,制作发放手提袋、宣传笔、宣传笔筒、文明礼仪温馨提示牌17万余个。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核心价值观百场巡回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神木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集神木好故事、我的好家风好家训、校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在学校、社区、单位、农村、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1300多场次,核心价值观日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遍地开花

每年年初制定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划,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矿山、文明窗口等十项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共建成各级各类文明单位39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8个,市级126个,县级225个,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神木县连续四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带头、示范、引领作用,神木县先后组织210个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立足“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十个一”、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技、文化、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文明单位“互帮互促”创建文明活动。文明单位帮助解决农民就业500余人,捐献衣服5000余件,争取投资2000余万元,维修改造村组道路600多公里,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大学生2600余人。文明单位树起了神木县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奏响了文明神木创建之曲,传播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文明新风。

“好人”成为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神木县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好人有好报、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中、省、市“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最美神木人”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中国好人高利兵、顾秀花,全国最美家庭贺俊花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刘小燕家庭等全国道德模范,陕西省道德模范和“陕西好人”19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158人、“最美神木人”62人。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关心关爱机制,设立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奖励、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立道德模范宣讲团,编排道德模范事迹节目送戏下乡,累计举办道德讲堂1300多次,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小区、广场、公园、公交站牌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流动好人榜,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已成为人民群众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神木县每年制定下发《神木县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安排》和《神木县“我们的节日”文体活动安排》文件,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和神木县“邻里节”(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期间,举办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神木人”、爱国主义教育等百场公民道德建设文化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阅读,让神木更美丽”和神木县“书香神木・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成功举办了两届“文明神木・美好家园”主题摄影创作大赛。开展了三届“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迎新春、送祝福”幸福神木春联征集和赠送活动。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诚信神木、文明神木、重大节庆等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40余次,极大地了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组织开展了“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出行”“我的家风家训”“中国梦・神木好故事”征集“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组织开展送戏剧、送电影、送歌舞、送法律、送科普、送医药、送技术、送健康等一系列关爱帮扶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享誉全县

制定出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神木县志愿者服务总会及其办公室,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托“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31200余名,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2.3%。建立志愿者服务分会39个,志愿者服务工作站56个,志愿者服务队298支,出台《神木县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建立“志愿者爱心商家联盟”,在志愿者升学、就业、评优评模、购买商品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坚持每月一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1105个,形成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爱心送考、义务写春联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46个。涌现出神木县青松苑365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神木民生慈善基金会、陵园路社区等20余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和典型志愿服务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在全县各学校开展 “美德少年”、“美德教师”评选、“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师生争表率・家校共文明”、文明校园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十项”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建成省级文明校园5个,城区学校实现市级文明校园全覆盖。建立家庭教育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50余场。利用革命纪念馆、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县相继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9个、学校心理咨询室20个。评选各级 “美德少年”22人,“美德教师”16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井然有序,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良。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孕育文明乡风

神木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300万元用于民风建设“十个一”工程,经过连续两年的建设,2017年将全面完成326个村民风建设“十个一”工程,2020年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为326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25.5万册,维修改造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81个,建成功能齐全的村广播室128个,为镇、村、社区配备各类健身器材359套。征集神木好故事256个,好家风家训1680条。开展道德讲堂、微讲堂、道德评议会等1200余次。组织县内书法家撰写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863幅。修订、宣传《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编入《神木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材》。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建成高家堡古镇、温家川红色革命纪念地、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 、最美庭院13900余户,建成各级各类文明村213个。

城市宜居宜业市民幸福指数高

第3篇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承接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七)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八)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投诉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事项。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关于印发《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214号) 本办法所称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是指采购人、政府采购机构通过组建竞争性磋商小组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磋商,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报价,采购人从磋商小组评审后提出的候选供应商名单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的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开展采购:(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三)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五)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

供应商应当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编制响应文件,并对其提交的响应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采购人、采购机构可以要求供应商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之前交纳磋商保证金。磋商保证金应当采用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交纳。磋商保证金数额应当不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2%。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

供应商为联合体的,可以由联合体中的一方或者多方共同交纳磋商保证金,其交纳的保证金对联合体各方均具有约束力。

供应商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前,可以对所提交的响应文件进行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并书面通知采购人、采购机构。补充、修改的内容作为响应文件的组成部分。补充、修改的内容与响应文件不一致的,以补充、修改的内容为准。

磋商小组所有成员应当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磋商,并给予所有参加磋商的供应商平等的磋商机会。

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215号) 本办法所称PPP项目采购,是指政府为达成权利义务平衡、物有所值的PPP项目合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成PPP项目识别和准备等前期工作后,依法选择社会资本合作者的过程。PPP项目实施机构(采购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合作社会资本(供应商),适用本办法。

PPP项目实施机构可以委托政府采购机构办理PPP项目采购事宜。PPP项目咨询服务机构从事PPP项目采购业务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机构管理的有关要求及时进行网上登记。

PPP项目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PPP项目的采购需求特点,依法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

资格预审结果应当告知所有参与资格预审的社会资本,并将资格预审的评审报告提交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采购公告、采购文件、项目合同中列明采购本国货物和服务、技术引进和转让等政策要求,以及对社会资本参与采购活动和履约保证的担保要求。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30日内,与中标、成交社会资本签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PPP项目合同。

关于延长《上海市电子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有效期限的通知(沪财采[2014]32号) 2012年印发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财采〔2012〕22号),经评估需继续实施,现将其有效期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

电子政府采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通过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采购平台进行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采购委托、需求委托、招标投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电子集市协议采购和定点采购、采购合同签订、网上办理验收以及电子化政府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

电子采购平台的参与主体包括本市各级采购人、采购机构(包括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供应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以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等。

电子采购平台资源库包括采购人库、供应商库、采购机构库、评审专家库、价格库和项目库等。

第4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实践教学工程中心交通环境

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其在工科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分别开展以工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教育改革,以改变以往的通才教育模式。近10多年来,围绕高职院校新的发展环境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我国高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相继成立各种“工程中心”,开始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这些迅速发展的工程中心是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趋势和培养现代工程师的客观需要,在原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目前,这些院校的“工程中心”改革主要围绕实践教学基层与顶层体系设计、实训室硬件平台深度与广度建设以及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层次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绩。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为发展契机,加大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启动工程中心建设,在各二级学院组建多种类型的“工程中心”。我校交通与环境学院是这类“工程中心”建设的首发单位,目前已开展为期二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多学科专业的“公共服务型”教学服务机构。

1、“工程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国内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尚属初步阶段,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意识,未能有效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长远利益和价值,加之国家缺乏相应的用人法律及政策,往往因为短期经济效益以及存在对学生实习安全隐患的考虑,对高校实习生拒之门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工程中心”类实践教学部门的建设营运而生,弥补实践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工程试验中心”等相关实践教学部门,旨在营造现代技术实践训练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从各高校的“工程中心”的教学成果来看,各学校的课程特色以及创新点比较雷同,缺乏系统理论指导,许多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以传统实践实习为主,不能体现现代工业技术的基本要素,未能有效的吸收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许多高校的“工程中心”的训练载体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缺乏时代性和前瞻性;大多数高校的“工程中心”建设,以专业类群为出发点,对于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较少,实训室功能建设缺乏集约化规划,影响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效率。此外,高校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缺少重视,往往是教研室专职教师来兼职担任,并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条例和程序,管理部门不明晰,激励政策不明确,导致管理举步维艰。加之兼职实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对实训设计、实训设备、学生安全管理缺少意识和责任感,致使学生实训沦落为课堂实验的重复操作,造成实训教学资源浪费,不能满足创新型、综合应用型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中心”自创建以来,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然而从定位、运行效果和评价来考量,还存在不足。以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为例,该部门在组建过程中受到校领导、院领导的支持,在形态意识上得到较高的定位,然而从实际的运营情况来看,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已然沦落为实训室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往往体现在实训室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对于发挥实践教学的设计、实训室的建设、校企合作、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职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交通与环境学院是新建设的学院,以交通类专业和建筑环境类专业整合而成,专业互通性低,加之经历新校搬迁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实训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各专业现有的实训室场地日益局促、设备老化,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随着我校骨干校建设的推进,学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必须从行政职能划分,部门定位,人员组织建设、平台打造、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我校培养创新型、综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

2、“工程中心”建设思路

根据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组建目标及研究的内容,将“工程中心”平台建设分为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四大板块,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组织框架图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主要围绕基础实训教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创新实

训教学内容开展。实践建设平台,旨在打造校企合作、科学研究、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四大职能,最终服务于城轨、汽车、建筑以及环境等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建由专职实训教师、校内兼职实训教师(专业老师)、企业专家和实训教学助理(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重点进行管理制度、文化制度的建设。

“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实践教学设计、服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

建设是重点,实践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均围绕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服务。“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调动实训教学成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互动、开放的实训环境。

3、“工程中心”建设实践探索

(1)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为主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均参与服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校企合作、科学研究、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项目,致力于打造新型的实训项目与环境,为创新型实训教学服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工作思路,与多家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改变原来单一的训练模式,通过创建“环保及医药标准物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电子废弃物回收及环保处理实训基地”、“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斯维尔杯BIM模型大赛”、“地铁义工志愿服务基地”等项目来支撑创新实训教学。专职实训教师、兼职实训教师和企业专家,根据上述具体的项目,结合实训硬件环境,共同设计创新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如图2所示。

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由“工程中心”统一规划,成立建筑项目部、汽车项目部、交通项目部以及环境项目部等实践教学小组,以项目驱动工程实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扩展专业知识领域,由“定制”向“设置”转化,促进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每个项目部设一名经理,由专职实训教师担任。自“工程中心”成立以来,已建成“中德机电合作项目”、“广东省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汽车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水质检验工技能鉴定”等校企合作、技能鉴定项目,开展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基础实训教学,与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技术手段相当,保持统一部署,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灵活设置,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通过项目组的形式,由专职实训教师来组织开展,根据基础教学课程、专业课堂实验来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作为把控。

图2 交通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内容架构示意图

(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其功能定位于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四大功能,旨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学科的产学研结合,建设资源共享型实践教学平台。在实施的手段上,一方面通过发挥行政职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规划,促进各专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交通管理与运用”和“环境监控与建设”两大专业群为主线,将资源按照“实训教学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支撑群内共享专业核心各自专用”三层递进式结构进行配置(图3),统筹考虑全院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实训环境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共享,通过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办学成本。

图3 交通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内容示意图

(3)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工程中心”实践教师队伍,由专职实训教师、校内兼职实训教师、企业专家和实训助理组建,共同完成“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专职实训教师不仅仅负责实训教学的设计与执行,还要兼顾实训教学管理与监督,调动兼职实训教师,企业专家和实训助理的积极性,更好的服务于学院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促进各类教师开发新型的实训模式,建设创新型实训项目。建立实训教师的激励政策,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如图4所示:

图4 交通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内容示意图

(4) 管理运行机制

组建“工程中心”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工程中心”的章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激励措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工程中心”二级机构部门,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置校企合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建设建筑项目部、城轨项目部、汽车项目部以及环境项目部等实践教学小组,落实“工程中心”的各项管理与运行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工程中心”主任主要统筹、协调和执行部门的各项工作,完成实践教学的各项设计和管理任务,指导校企合作、科学研究等工作。专职实训教师是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的骨干,参与“工程中心”校企合作等职能和实训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管理和调动兼职实训教师、实训教学助理以及企业专家,管理运行机制如图5所示。

图5 交通与环境学院管理运行架构示意图

4、 结语

交通与环境学院“工程中心”的建设,不仅涵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包括实践教学软件硬件平台的建设、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运行机制等四大方面,并针对学院学科关联度低,工程和理学交汇的现状,运用行政职能、服务职能来执行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技能竞赛等行为来筑建公共服务平台。交通与环境学院 “工程中心”的建设,将实现学科的交融,节约人力、物力、管理和服务成本,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燕飞,黄岚.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变”与“不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25(3):147-149.

[2]惠记庄,曹杰,纪真等.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实验区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11-113.

[3]周郴知,丁洪生.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2):76-78.

[4]成琼,郝建平,刘牧众等.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创新工程训练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30-132

[5]朱瑞富,孙康宁,贺业建等.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