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3-06-06 09:0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第1篇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适温喜湿、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在雨量多、田间湿度大、结露、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小麦品种间对条锈病的抗性差异较大。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霜天气有利于条锈病发生流行。夏孢子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

症状:发病初期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型鲜黄色,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2)药剂防治。选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大田病叶率达5%时,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2、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是全国性病害,在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症状: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2)药剂防治。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一般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喷药效果最佳。在抽穗前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2.5%禾果利20~30克兑水60~70公斤喷雾,若发病重可在抽穗后再喷洒一次。

3、麦蚜

麦蚜主要集中在小麦叶片、茎和穗部为害,其中在灌浆期对小麦为害较大。防治适宜期是小麦孕穗至灌浆期。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麦蚜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二叉蚜适应8-20℃和干燥的条件,麦长管蚜的适温16-25℃之间。降雨特别是降大雨对麦长管蚜发生不利。日雨量达中雨持续2-3天,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抽穗期碰上中雨,因正值有翅成蚜的迁入,对翅蚜在麦穗上生活、繁殖都不利,蚜害偏轻。干旱时有点小雨对麦长管蚜的繁殖无不利影响,雨后蚜量突增而形成灾害。主要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

为害状:叶片受害,出现黄色斑点,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营养品质变劣。为害严重时,常排泄蜜露到麦叶上,导致霉菌寄生,使叶片发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受害麦叶提早枯死,减少养分向穗部输送。麦蚜还传播黄矮病。

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是当前治蚜的主要措施。穗期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到500头左右时,应立即组织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有: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毫升、或10%1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手动喷雾器加水50~75公斤,机动喷雾器加水10~15公斤喷雾。

4、麦红蜘蛛

为害小麦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混合发生时,受害最为严重。红蜘蛛的成虫和若虫吸食小麦叶片的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叶片发黄。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麦长腿蜘蛛性喜温暖干燥,温度15-20℃,相对湿度50%以下最适合其发生,干旱向阳麦田发生较重。麦圆蜘蛛生活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低洼潮湿、生长茂密麦田发生较重。均以卵或成虫在土缝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

为害状:以成、若虫刺吸麦苗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色小点,受害叶以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干枯而死。

第2篇

关键词 小麦 管理技术 中后期病虫害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小麦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 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 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为翌年穗大粒多夺取丰收打好基础。小麦三叶期以后开始分蘖,次生根大量生长,需肥量随之增多。对播种时底肥不足的麦田,分蘖期结合浇水,亩施标准氮肥5~10公斤。但对底肥充足的高产麦田,分蘖肥应酌情施或不施,以免冬前生长旺盛,春季分蘖过多造成后期倒伏。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 育苗管理

1.1.2.1 旺苗管理 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1.1.2.2 弱苗管理 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1.1.2.3 壮苗管理 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 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 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 m2需追加16~24 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 m2需追加12~14 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 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 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 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 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 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 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 kg煤渣或40 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 h即可进行播种。

2.2 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 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 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 600 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 00 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 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舞钢市 小麦病虫害 发生热点 防控策略

在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今年舞钢市小麦植保监测防控工作按照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认真抓好了以病虫测报为基础,搞好病虫预测预报;以农民技术培训为重点,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以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危害。

一、舞钢市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23.6万亩,郑麦366、周麦22、矮抗58、豫麦49~198等优质主导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平均单产368.2公斤,总产86895.2吨。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省站、平顶山市植保站科学指导,及时召开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领导下,舞钢市增设了病虫草害监测网点,加大了防控力度,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行周汇报制度,对小麦病虫草害坚持实行三天系统监测,七天全市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今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总体特点是病害较常年重,虫害中等偏轻发生,草害中等发生。全市麦播面积23.6万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66.3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小麦苗蚜发生晚,上升迅速,小麦穗蚜上升快,虫量大,历期短,小麦红蜘蛛发生晚,虫口密度接近常年,消退快,小麦吸浆虫出土羽化集中。小麦粘虫零星发生,小麦纹枯病发生早,历期长,小麦中后期病害如小麦叶锈病、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未见小麦白粉病发生。小麦黄花叶病零星发生,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1.纹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叶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豫麦49-198、花培5号。

3.黄花叶病

发生面积0.6万亩,发生盛期3月中旬-3月下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众麦2号。

4.小麦叶锈病

发生面积4万亩,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5.小麦条锈病与叶锈混合零星发生,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6.小麦赤霉病

发生面积11.2万亩,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

7.麦蚜

苗蚜中度偏重发生,穗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3万亩次,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8.麦蜘蛛

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7.8万亩次。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

10.小麦吸浆虫

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四、原因分析

1.气象因素

今年麦播基础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实现了一播全苗。由于墒情充足,今年小麦群体较常年略高,一、二类苗面积比常年比重大,使小麦纹枯病发生较早,病虫害基数也较常年略高。进入春季,天气一直干旱少雨,气温偏低,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漫延,返青日期在3月初,受冷暖气流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各地使我市持续的旱情得到明显缓解。降水过程结束后,气温缓慢回升,光照条件好转,光、温、水等要素适宜,墒情足,对纹枯病、小麦红蜘蛛发生比较有利。 4月份小麦抽穗扬花期有一次降雨过程,这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 ,同时对后期的病害发生也创造了良好的湿度条件,进入4月中旬,气温升至20度以上,蚜虫发生迅速,小麦锈病、叶枯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到5月上旬有一次降雨,后期气候条件对穗蚜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

2.品种抗性

今年我市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有周麦22、豫麦49-198、矮抗58、众麦1号,郑麦366等,这些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抗性都较差,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当前没有较高的抗性品种。豫麦49-198、矮抗58感叶枯病,品种豫麦49-198叶锈病也比较严重。矮抗58、周麦22不抗纹枯病和赤霉病。郑麦366不抗叶锈和叶枯病。

3.小麦长势

麦播墒情充足,小麦出苗整齐,苗情比去年较好,一、二类苗比上年比率加大;小麦生长进入后期后,抗病性降低;部分麦田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量偏大,整地质量差,利于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滋生及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五、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科学监测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我们及时召开各级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充实了病虫害监测网点,全市设立了病虫害监测网点8个,固定测报员4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病虫系统调查和普查,突出重点时期、重点病虫的调查,对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小麦粘虫等进行了重点监测,加大了防控力度,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发生

积极与农技部门结合,宣传推广适用耕作栽培技术,优化种植制度,选择种植适用抗耐病虫品种,清洁田园,铲除田边地头杂草;秸秆还田后深耕细耙,保证土壤上虚下实,田间排灌通畅;增施腐熟有机粗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播前进行种子精选,精细播种等。

3.抓好宣传培训,提高群众实施防治的自觉性

加大技术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明白纸、手机短信等有效方式,大力宣传病虫害发生时期和防控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深入乡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和乡村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宣传,提高他们开展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病虫预报7期,开展技术培训3万人次,媒体宣传10次,印发资料5.4万份,召开各种植保工作会议5次,现场会2次。

4.建立示范样板田,促进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落实

与小麦高产创建相配合,在交通方便、利于群众观摩的地方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抓住病虫害防治时机,利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采取科学措施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5.发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整合社会各类植保资源,抓好植保专业化组织的建设,积极与土地流转大户、植保合作社联系沟通,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建立病虫草害防治示范点2个,组建应急防治服务队2个,应急防治面积1.6万亩,专业化防治面积7.2万亩,全程承包防治面积3.7万亩。下乡干部包村包点,确保各项植保措施落到实处。

六、取得成效

全市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87.6万亩次,防治面积129.5万亩次,占147.8%;防治次数累计15次,通过防治共挽回损失34735吨,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 ,防治面积50.1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7325吨,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防治面积46万亩次,累计防治5次,草害发生面积21.3万亩,防治面积20.7万亩,挽回损失3420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植保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2.植保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3.部分农户对小麦生产不重视,外出打工,没有劳力,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使个别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成为侵染源。

参考文献

[1]邓伟.浅议小麦病虫害的防治[J]. 大观周刊.2012年.第47期 1 页 225-225页;

第4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小麦、果树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县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62.9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11.2万亩,平均病田率31.8%病点率22.7%病叶率1.82%严重度6-11-61%最大的发病中心面积2㎡,中心内有病叶216片,病叶率11.2%严重度6-21-81%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达21.6万亩,平均病株率23.18%病叶率11.62%麦蚜发生面积4.6万亩,平均蚜株率1.79%百株蚜量16.17头,麦红蜘蛛发生面积16.6万亩,平均螨株率24.99%百株螨量91.12头。果园病虫发生面积6.6万亩,其中万泉、阳川、朱店三乡镇四年以上的老果园发病面积约1万亩,园内苹果腐烂病、蚜虫发生率61%以上,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如控制不力,极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从粮食、果品生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小麦、果树病虫害防控工作,要把防控工作提到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病虫害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粮食增产、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小麦、果园病虫害防控工作到位

一要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县农牧、林业等单位要通过病虫情报、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病虫害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措施传递到千家万户,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以麦田、果树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农民适时、科学防治。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提高群众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技术措施的位率,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加强病虫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农牧局要按区域重点,合理设置监测网点,确定专人,开展定点、定时观察,切实加强小麦病虫、果园病虫的监测,扎实搞好以小麦条锈病、果树蚜虫、苹果蠹蛾为主的定点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小麦、果园病虫害发生动态,坚持“五日一查,一周一报”制度,做好“两查两定”查发病田块,定防治面积;查发生程度,定防治时间严密监视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长、中、短期预报,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果业局要对苹果、梨生产面积大的乡镇开展果树蚜虫的普查工作,对已发生的果园,要组织群众进行统防统治,做到发生一块防治一块,彻底扑灭果园害虫。

三要合理用药,及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要突出早抓、早防、早治,防治指标上要掌握在病田率61%病点率61%平均普遍率6%时,应立即组织群众进行统防统治。防治方法上应提倡科学用药,杀虫防病农药混配,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其它病虫害的目的防治农药主要有21%三唑酮乳油每亩61-81毫升。果园虫害发生严重的乡镇要抓住疏果后的防治关键时间,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421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421倍液,或21%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421-1642倍液,每隔11天连喷三次。

四要组建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农牧局、林业局要成立小麦、果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搞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农牧局、林业局要各自组织一支灵活机动的县级机防队,以应对突发性病虫防控工作,应及早维护和完善防治设施,备足农药器械,切实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水平,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各乡镇也要组建乡镇机防队,提早做好应急防治所需药剂、药械等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工作,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要整顿农药市场,做好器械供应。县农药市场经营中,存在着农药标识“三证”不全、以次充好、广告误导、以肥代药、过期销售等问题,目前是农户使用农药的旺季,工商、质监、公安、农牧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工作,清理整顿农药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农药经营网点,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供销、生资部门要保障农药和器械供应。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各项防控任务落到实处

目前,正是小麦和果园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把小麦和果园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力争使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达到96%以上,严重流行面积控制在8%以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6%以下,果园虫害防治面积达到142%彻底扑灭虫害。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做好防治工作的组织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深入发动,要形成主要领导分片包块抓、分管领导深入村社抓、技术人员巡回田间地头指导防控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关键时期,县上将组织人员随时进行督查,对因麻痹大意、行动迟缓、措施不到位、防控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员到位、信息通畅,以便及时掌握防控情况。

第5篇

1 前言

渝北区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是附近山脉的加长地带,因此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就了渝北丰富的农业发展。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各类蔬菜,并以水果李子而闻名海内外。近年来,我区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之路。县内先后有不同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但是,多年来的粗放经营,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目前渝北病虫害的严重情况。而要从过去农药化肥的依赖转变为无公害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渝北区农作物病害防治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渝北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 渝北区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情况

渝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每年春季,常常暴发的病虫害有,稻飞虱、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害,小麦蚜虫、以及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虫害。这些疾病,在春季发生率,通常都在60%以上,遇到干旱和洪涝的特殊天气,更是会普遍发生。

之所以每年都会暴发常见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是因为渝北区的气候造成的。首先,渝北地区的冬季无寒冬,气温不至于将病害虫冻死,而对病害虫越冬繁殖有利。春季以后,气温湿润高温。春季气候对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有利。初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比较有利,也较有利于疫病、纹枯病等其它病虫的发生危害。盛夏的伏旱天气对中、高山地区穗颈瘟的发生不利。秋季气候对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不利。

暴发病虫害的另一因素是渝北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布局比较单一。当品种布局单一的时候,病虫害就会大面积的暴发,因此环境相似的地块非常多,而且还容易连片种植。根据地区农业部门的调查,渝北地区的水稻品种一共有78个,但是其中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54个,占69.2%,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品种抗性无实质性改善。这种情况在其他农作物上也比较相似,渝北地区的生理小种单一,造成农作物在病害面前没有自我恢复能力和自行阻断能力。

2.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无公害农业已经被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但是过去30年来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已经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当暴发大规模病虫害时,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思路还是从过去的治疗、农药为主,而没有科学的综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以治为主,忽视了防范的工作

根据本文的观察经验,很多农民在发现病虫害之后,立即喷洒农药。但是根据农业知识,如果已经可以肉眼观察到病虫害了,那就说明病害已经到了发展期。而更长更早的病害萌芽期,被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多种植者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从日常田间管理,从作物越冬就开始防治病虫害,而不是等到肉眼看到病虫害之后才采取措施。

2.2.2农业服务部门和农民对于农药,特别是毒药过于依赖

农民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理想的防治药剂,一味选用高毒农药,一些农民进店购药时就索要“最毒”的农药,其实“毒性”是对人畜而言的,对害虫和病要讲“效力”,对作物、土壤、人类要讲低残留,并非越“毒”越好。

2.2.3防治病虫害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根据上文分析,病虫害在渝北地区一旦爆发,往往会影响60%以上的农作物。那么防治病虫害,也不仅仅是单个农户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地区农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在病虫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病虫害受灾程度反馈上,虽然建立了一定基础,却不够及时准确,从而不能有效的辅助病虫害防治。

3 对于在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性防治的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要求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要考虑到环境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应该从综合防治体系、改变耕作意识、以及病虫害信息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渝北地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示,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首先,要引导农民多样化的选择农作物品种,促进宏观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暴发速度,并利用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积极的引入和介绍新的品种。其次,要探索生物技术杀虫、杀虫灯、稻田养鸭等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逐渐摆脱对农药的依赖,回复农田生态系统。

3.2 从精耕细作的角度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免耕栽培、抛秧、玉米增密增肥、水稻小、中苗直插等技术在农户之中逐渐被采用,但是这些技术其实是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应该通过培训和引导,在不放弃现代农业机械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传统农业智慧学习,继续精耕细作,适度稀苗,培育壮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抵抗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3 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并逐层落实,直到农村村委会层面。当发生连续的阴雨高温天气的时候,或者其他气候灾害,形成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农业部门应该提前预警,让农民注意防范。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进行手机短信提醒。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周定期免费向全区涉农手机用户发送有关市场价格、供求信息、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预警信息等涉农方面的涉农信息4-5条。开通农业资讯热线,更直观的回答农户问题。同时,每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实的信息数据记录,用于农业部门分析和跟踪,才能有效的制定来年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蕊,崔晋波,彭文学,姚永宏.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

第6篇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病虫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107-01

引言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除了栽培技术,病虫害也是影响小麦种植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小麦大规模减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加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并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护,促进小麦种植水平的提升。

1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到现在的机械化耕种,小麦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我国对粮食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对栽培过程进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1.1 播种前的准备

小麦栽培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很多农户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对小麦种子进行选择。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稻种,质量不高,在选择小麦种的时候应该要选择质量较高的种子,选择具有抗寒性质的品种。选定种子之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有条件的农业种植户会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即将种子放入药剂中进行搅拌,在包衣过程中药剂的配比为70mL的生命素原液、5kg水、50kg的小麦种子,搅拌均匀之后,将小麦种子焖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将其晒干,用于正常播种,经过处理之后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出苗率都比较高。

1.2 科学的田间配置

田间配置主要指的是对稻田的空间进行利用,从而使得小麦均匀生长,获得充足的养分。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浪费,也不能太过紧密,以防小麦树苗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对小麦树苗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一般每亩地种植8千克小麦种,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如果有的地区地势较低,则可以增加种植量,有的地区地势较高,则可以减少重质量。

1.3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追肥等几个步骤,田间管理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过程,从小麦播种之后直到小麦收获之前,都要加强田间管理,并且对每个环节加强控制。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灌溉的时候水分要适中,一般小麦生长初期水分要少,随着小麦生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水分。施肥和追肥是为小麦提供充足养分的过程,施肥阶段一般使用有机肥,同时辅以底肥,确保小麦所需养分得到满足。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小麦出现早衰现象,在每亩地应该要倒入1%的尿素溶液,尿素溶液的重量在40~50kg左右,而且在阴雨天进行喷施最宜,能够给小麦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另外,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深度,避免肥料与秧苗直接接触造成烧苗,还可以将有机肥与磷肥混合使用,也要控制肥料的浓度,防止肥料浓度过高导致烧苗。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水肥补充,保证秧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需求。

1.4 加强机械耕种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必须要加强机械化生产,对各种小麦耕种、收割机械的应用。在当前的小麦耕种机械推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小麦耕种机械推广意识、很多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等,都会导致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生产力度不够,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机械的推广,同时要对机械的使用技术进行控制,例如采用机械进行小麦播种时,平均行距要控制到25cm左右。

2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栽种和管理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对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的农户思想还比较传统老旧,依旧重视病害的治疗,不注重病害的预防,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小麦种植产生影响。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2.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对小麦叶片产生危害,使小麦的叶鞘、茎干受到严重的影响。小麦锈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在小麦锈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第二,要及时做好农业防治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播种;第三,在小麦拔节期与孕穗期可以采取药物防治,向小麦地喷洒20%的三唑酮,对小麦锈病进行有效预防。

2.2 小麦纹枯病

小麦种植过程中一旦感染小麦纹枯病,则会导致小麦腐烂、枯穗,小麦纹枯病一般出现在气候比较暖和的时候。对小麦纹枯病进行防治,可以选择5%的井冈霉素或者15%的三唑酮,在小麦拔节期进行喷施。

2.3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虫害,一般出现在小麦叶片、茎杆以及嫩叶处,蚜虫主要以吸取小麦汁液生存,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很强,生长迅速,对小麦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及时加强对蚜虫虫害的防治,一般将小麦进行晚种,在冬季做好小麦灌溉工作,可以使用吡虫啉对小麦地喷洒,同时,可以对小麦蚜虫的天敌进行保护,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蚜虫进行防治,提高小麦产量。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小麦栽培过程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栗如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

[2]韩启虎.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

第7篇

小麦是我省北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该期的防治不仅对苗期病虫害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黑穗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种传、上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4.15%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多菌灵叮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晕的0.3%拌种。拌种,可有效预防黑穗病,注意用可湿性粉剂拌种时-定要干拌,千万不要兑水。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1千克,加水2~3千克,拌细沙土20~25千克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拔节期

小麦拔节期是根腐病等根病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是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根腐病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孕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散黑穗病、麦蚜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赤霉病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是赤霉病危害适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因此,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农药多菌灵、灭菌丹、托布津或甲基托布基,按配比说明施用,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违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5~7天防治一次即可。喷药时最好加兑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若虫、成虫聚集在茎秆、穗部汲取汁液,导致叶片、茎秆枯萎,籽粒秕瘦,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麦蚜防治重点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防治麦蚜药剂应优先选用生物制剂或毒性小的药剂如抗蚜威等,并注意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尽量避开天敌敏感期施药,遇风雨可推迟施药。可选用大功臣、抗蚜威、快杀灵、虫螨克等农药进行防治,用药量为:大功臣每亩10克,抗蚜威每亩10克,快杀灵每亩30毫升,虫螨克每亩20毫升,均兑水50公斤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根腐病、麦穗蚜等。防治根腐病用25%敌力脱喷雾,施用量为每公顷1500g;或用15%粉锈宁喷雾。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

根据对小麦吸浆虫发育的特点,要重点抓好蛹期防治,凡每平方米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可每亩用2。5%的拌撒宁绿色颗粒剂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拌细干土30公斤掺匀,于4月中旬顺麦垄撒施,可杀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虫和蛹。药剂撒施后浇水或中耕,以控制蛹出土羽化,可同时兼治麦蚜、麦蜘蛛等多种害虫。

如果错过蛹期防治的有利时机,可在成虫期补治,施药期为4月20~25日。可用4.5%的氯氰菊酯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德辉丰菊酯25毫升,加水40公斤进行唢施,可兼治麦蚜、黏虫和麦叶蜂。也可结合防病进行防治吸浆虫,每亩加入禾果利30克或20%的三唑酮75~100毫升兼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

第8篇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管理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87-02

前言

实践表明,临猗县的气候条件适合生产优质小麦。只有种植适宜的小麦品种,提高栽培技术,才能完全达到质量标准,提高产量和小麦的遗传潜力和质量。小麦的播期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小麦播种不仅有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收益,其应用本地区可增产幅度在5%~20%之间,小麦适期半精量播种通常是每亩8到10公斤。具体做法技巧如下:

1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1.1 良好的土壤、水和肥料基础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不同土壤质地、肥力条件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则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具体到高产田土壤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土壤肥力等级中等以上。根据本地经验,亩产量400kg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0g/kg以上,全氮0.6g/kg以上,碱解氮40mg/kg以上,有效磷15mg/kg以上,速效钾180mg/kg以上。二是耕作层深厚。耕作层是由于长期的耕作栽培逐步形成的。深厚的耕作层有利于蓄纳更多的水分,提供更大范围的养分吸收空间,可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其深度一般应在25cm以上。三是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度。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质地粘重的,通气性较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质地偏砂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差,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质地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较大。土壤容重以1.25~1.40g/cm3为好。小麦在中性偏酸或偏碱的土壤上均能生长,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7.5。土壤中水溶盐含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一般土壤耕层(0~20cm)水溶盐总量0.3%为小麦播种和苗期的耐盐临界点,达到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四是地面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水肥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苗全、苗匀、苗齐和苗壮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作业质量的基础。一般水浇地麦田,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冬小麦一生需氮、钾多,需磷相对较少,同时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3kg左右、P2O51.0~1.5kg、K2O2.5~3.0kg。针对本县小麦生产中有机肥投入不足,部分区域化肥施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在施肥上:一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二是合理调整化肥施用比例,高产田及强筋麦田适量增氮、控磷、补钾和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中、低产田及中筋麦田要稳氮、稳磷、针对性补施钾肥和微肥;三是推广化肥深施技g,根据苗情和旱情针对性调整追肥时期和数量,从而达到科学减量的施肥目的;四是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时间和用量,做到肥、水管理相结合。一般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的地块,亩施氮肥(N)12~14公斤,磷肥(P2O5)7~8.5公斤,钾肥(K2O)6~8公斤。氮肥60%~80%底施、20%~40%追施。在拔节到孕穗期喷施1~2次0.2%的硫酸锌或硫酸锰,抽穗到乳熟期连续喷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有脱肥早衰现象的加入2%的尿素混合喷施。

1.2 种子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小麦丰产的基础,在生产上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小麦品种可供选择,科学种植小麦,促进品种的选择有利于使不同品种的小麦的生长满足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如在不同雨水、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品种,品种选择必须确保纯度,以确保小麦产量,在这个阶段,病虫害发生概率高,需要选择抗性和耐受性比较强的种子。同时,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病虫、无杂质的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而且根系多,幼苗叶片大,分蘖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地小麦品种具体为:水浇地以临Y7287、晋麦84、良星99、良星66、济麦22、舜麦1718为主,搭配种植烟农19、晋麦89、山农22,示范种植鲁研502、冀麦585。旱地以临丰3号、运旱21-30、运旱20410为主,搭配种植晋麦47和晋麦79号,示范种植运旱719、运旱618。在生产用种上要求精选率达到100%,包衣率达到30%以上。

1.3 播种

1.3.1 适期播种:适宜的播种期,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等确定,以小麦入冬前能达到壮苗为标准。本地旱地小麦适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地膜覆盖小麦适播期比露地小麦晚7天左右,适播期在10月1日~10月10日,水浇地适播期为10月1日~10月10日。

1.3.2 合理密植:其主要标志是达到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20万,一般亩播量8~10公斤。如遇墒情差、连续降雨致使秋粮作物收获期较常年偏晚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推迟一天播期,加大亩播量0.5公斤,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

1.3.3 播种深度: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因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土壤墒情等情况不同而异,播种如果过浅易干燥,不能发芽,易受冻害;播种如果太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不适宜的群体结构的形成。气候干旱、土质松软、墒情不足时,播种应深些,一般播深以4~5cm为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充足的地块,可稍浅一些,一般播深以4~4.5cm为宜;砂质土壤一般播深4.5~5cm,但不宜超过6cm,7天出苗为宜。播后要及时镇压,弥合土缝,踏实土壤,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提墒,早出苗,争齐苗。

1.3.4 播后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情况,如发现点片缺墒,应及时补水。若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采用同一品种种子、浸泡一天晾干后抢墒补种,补种时须用浸水一昼夜的种子,缩小田间苗龄差距。对于过稠的疙瘩苗也要及早消除,减少幼苗之间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1.4 化学除草

不同类型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使用合适的除草剂。本地冬小麦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这个时期杂草尚小,气温回升,有利于发挥药效。常用的除草剂有二甲四氯和2,4-D丁酯,其中二甲四氯对温度要求较低,喷洒时不易伤害周围双子叶作物、瓜类、及果木,但杀草效果略差;2,4-D丁酯对温度要求较高,随风飘散能伤害周围双子植物,但灭草效果好。2,4-D丁酯适宜剂量是60~100g/亩,二甲四氯是150~200g/亩。

1.5 冬季麦田管理

1.5.1 冬前追肥:越冬前追肥养分在土壤中损失少,对春季发苗比返青施肥效果显著。但底肥充足、苗壮蘖足的麦苗,一般不需冬前施肥,以防春季肥效过头,造成群体过大,植株倒伏。施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施尿素5~7.5kg/亩。时间也不宜过早,应在11月下旬麦苗接近停止生长前追施。

1.5.2 适时冬灌: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并为下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因此,一般麦田,尤其是悬根苗,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及秸秆还田的地块,都要浇好越冬水。浇水的时间要因地制宜。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以促进生长;对于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要在麦田上大冻之前完成浇越冬水。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B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以控制春季旺长。

1.6 春季麦田管理

1.6.1 早中耕:早春浅中耕松土,提温保墒,弥实裂缝,破除板结,灭除麦田杂草,促苗早发稳长,抑制春蘖过多滋生,促进根系和个体健壮生长。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对整地粗糙的麦田和浇水后地表龟裂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全部进行镇压;地膜覆盖小麦要及早组织人工采用铁耙及时进行垄间顶凌耙耱保墒,保住返浆水。要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尤其是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适墒划锄。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1.6.2 科学浇水追肥:临猗县春旱频繁,因此春季小麦浇水追肥要“立足抗旱”,以促为主,控促结合,因地因苗分类指导,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一般对没有浇冬水的水浇地麦田,尤其是播种较晚或肥力不足、冬前苗小、苗弱、群体不足的水地三类麦田,应在返青起身期及早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kg左右,以增加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弱苗麦田,应在早春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的基础上,在土壤返浆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1.6.3 预防“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小麦拔节后如预报出现日最低气温降至0~2℃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小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耕作环境的不断变化,麦田病虫发生了型相变化,所以对病虫害要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加强病虫预测预报,采用农艺防治,化学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防效,控制病虫草害,确保群体质量栽培的高产目标的实现。

2.1 播种阶段的病虫防治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要加大包衣种子播种面积,在播期大力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充分堆闷后临播前再拌杀菌剂。

2.2. 生长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结合春管采取中耕、耙耱、药剂等措施防治麦红蜘蛛、麦蚜、杂草和农田鼠害。对标麦红蜘蛛 200头/尺行长、麦蚜 200头/百茎田块,麦红蜘蛛选用扫螨净,麦蚜选用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

2.3 防治技术措施

2.3.1 化学控制:小麦病虫害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控制方法,通过喷洒杀虫杀菌剂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在小麦播种前,可以防止蛴螬;在春季条锈病常发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

2.3.2 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控制是使用自然的原理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相互间影响,根据更多的有利条件,利用害虫天敌寄生蜂、瓢虫、食蚜蝇科昆虫等,起到对小麦的保护作用。

2.3.3 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内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生产上推荐的拌种药有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40%的卫福悬浮剂或适时乐2.5%悬浮剂按种子的重量的0.1%~0.2%包衣种子,能控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及叶斑病的浸染为害。

第9篇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高产栽培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82-01

一、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已经在原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各个地区的小麦的高产量,当然要有效地保证小麦的高产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需要栽培人员对栽培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高度重视,其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就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并且也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它的地势东高西低周围山水相连。河南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的气候,一般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年度气温相差较大,但是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在12至15摄氏度之间,降水量最多的就是在夏季,常常有大暴雨的情况发生。面对河南省这样一种气候,栽培人员对可能发生的虫害现象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并且也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改善措施,这些行为都使我国的小麦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为防治病虫害献出了一份力量。

二、小麦常见的病害现象

1.小麦根部的纹枯病

由于河南省全年的气温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天气潮湿时,小麦的基部会随之而产生粉红色霉菌,而天气干燥时,小麦的生长就是手的严重的抑制从而产生白穗,影响它的正常生长。一般这种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小麦根茎处的三节内的地方会有褐色病斑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小麦的根部就会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坏死。

2.小麦的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河南省小麦在种植区常会出现的状况,而且还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期间内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在最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子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点和白色的霉菌层,到最后就会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染,使小麦的叶子慢慢的变黄枯死。

3.小麦的黄疸病

小麦产生黄疸病的表现主要是也都是发生在叶片上的,在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鲜黄色的类似于小长条一样的东西,但是等候慢慢发展到后来就会出现椭圆形的铁锈色的粉末状的东西,严重的破坏小麦的正常生长。

三、小麦常见的虫害现象

1.吸浆虫导致的虫害

河南省最常见的吸浆虫有两种,分别是黄吸浆虫和红吸浆虫,其中红吸浆虫导致的虫害是最为严重的,范围也比较广,而且在河南省降水量最为充沛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这种虫害现象的,因为这种时候往往都是土质最为稀松、地底下的水分也最为充足的时候,就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增长环境。

2.小麦蚜虫导致的虫害

在河南省中,小麦蚜虫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虫的繁殖能力也是很强的而且扩散的速度也很快。小麦蚜虫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成群结对的吸附在小麦的的根部以及叶片上吸取小麦的汁液的,起初指挥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斑,然后慢慢的发展成条形的斑,最后导致小麦的整个的都枯黄坏死。

四、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1.防治常见的病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面对小麦生长过程中产生白穗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当地气候变化原因而形成的,导致了有的品种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一个环境,所以有关人员可以在选种的时候就挑选一些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小麦品种,并且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播种,适量的进行灌溉和施肥;在面对小麦的黄疸病的时候在挑选品种的时候选取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并且要即是合理的灌溉,并且在施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它施与磷肥,减少他发现这类病害的情况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就只能以药剂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了;最后,在面对小麦的白粉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强的种子进行合理的密植,灌溉方面要做到有效地排灌,并且在生长过程中要更加细心的观察生长的态势,施以药剂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防治常见的虫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防治吸浆虫的措施主要就是把一些能一直此类虫生长的一系列颗粒剂洒在地表上并且采取用喷雾治疗的方法,这样防治的范围也就比较广;在面对小麦蚜虫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将农业防治手段和药剂防治手段结合在一起,适当的进行灌溉以及除杂草,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此类天敌,只能将这些虫害处理好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总结

从以上全文对河南省小麦种植期间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它要求所有的小麦栽培者对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在栽培的过程中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专心,特别是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观察以及采取一些手段进行防治的过程也要特别注意,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的又怠慢以及疏忽的情况发生就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此外,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也不能一贯的根据死理按部就班,它的防治措施也必须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的气候进行合理的改变,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应该要及时的想出必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03)

第10篇

关键词:小麦;农药;减施;增效

0引言

江苏省响水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超过10.4万hm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油菜以及蔬菜等,其中小麦为主要农作物,面积4万hm2左右。响水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频率高,程度重,2016年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1.65万hm2次,药剂防治面积15.9万hm2次。根据本文调查,响水县多数农户使用的均为高效、低毒农药,占比达89.9%,但仍然存在部分农户使用高毒农药,同时滥用、乱用农药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施药方法不科学、施药器械落后,导致多数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2],促进响水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响水县针对本地区小麦农药使用现状和施药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了控制农药使用量的相关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1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

据调查,响水县4万hm2左右小麦平均用药3次,每次用药150g/667m2,实际使用量达270t。1)杀虫剂使用量有所减少,尤其是有机磷农药使用量减少明显。响水县小麦发生的主要虫害有麦蜘蛛、蚜虫、灰飞虱、粘虫,主要药剂使用量为用5%阿维菌素50g/667m2、40%吡蚜异丙威60g/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80g/667m2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等被人们逐渐以菊酯类农药所代替。2)杀菌剂使用量有所增长。本地区小麦田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用20%井冈霉素100g/667m2、24%噻呋酰胺20g/667m2、50%戊唑醇20g/667m2、25%嘧菌酯40g/667m2、40%咪鲜胺100g/667m2、25%氰烯菌酯100g/667m2等药剂。3)麦田除草复合制剂使用量增加。本地区小麦田发生的主要草害有硬草、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3],主要防治药剂使用量为:15%炔草酯50g/667m2、5%啶磺草胺10g/667m2、10%苯磺隆20g/667m2、2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60g/667m2、56%二甲四氯钠60g/667m2。为了控制多种麦田杂草,逐渐加大了复合制剂的使用量。

2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药剂选择及使用不科学。本县小麦生产中农药滥用、乱用现象十分突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均为老弱劳动力,缺乏相关病虫害防治知识,加之农药品种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科学用药。经常是多种药剂混合超量使用,造成药剂浪费,也污染环境。

2)农药施用器械及方法落后。农民施用农药的相关操作不规范,技术落后,施药器械落后,雾化效果差,喷洒器械单一,部分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农药浪费,降低了防治效果。同时施用方法不科学,对农药的影响要素温度、湿度、光照、风向等并不清楚,特别是除草剂的施用,对下茬作物造成影响。

3)农药安全意识缺乏。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只考虑效果,未考虑毒性,在农药喷洒过程中,没有穿戴防护服。使用后随意丢弃空药瓶,或者在室内外摆放农药。农民片面追求速效性,没有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程。4)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使用农药时在水源处配药、冲洗施药器械,将相关包装丢弃在田间地头,乱倒剩余药液,造成环境污染。

3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一是每年利用电视媒体《响水新闻》、《新农村》开设植保专题栏目不少于6期,电视广告游动字幕不少于4期。二是开展植保技术培训,全年参与开展植保技术培训17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三是结合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深入农村、田头开展植保技术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2)积极做好小麦病虫害预测预报。在开展定期系统调查和适时大田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虫情汇商,分析发生动态,制定防治方案,及时防治信息。全年利用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系统、电子邮件、书面等形式及时向省、市植保站汇报虫情137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向县级领导和基层广大干群小麦病虫信息3期,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农户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3)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整合各种农业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植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努力提升服务组织的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植保机械的更新换代,努力提高农药使用效率[4]。三是加强示范树立典型,以响水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小麦联耕联种为平台,将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为重点,建立完善本县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体系,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统防统治的优势。

4)推广替代农药防治措施。为贯彻执行省农委关于《到2020年江苏省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结合响水县实际,认真开展农业综合防治,实施农药减量工程。一是农业防治。推广高产、优质、抗耐病品种。如济麦22、淮麦系列、烟农19等。二是物理防治。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阻截害虫、黄板诱杀和性诱技术。三是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四是合理用药。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和合适的防治时期,避免盲目用药。

4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成效

1)农民施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病虫情报和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改变了过去农民“见虫喷药”、“惜水不惜药”的错误的用药习惯[5],大部分农民能够做到对症用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和合理轮换使用农药等,人们由过去被动防治改为主动预防,在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用最低的农药剂量达到了最好的防治效果[6]。杜绝了高、剧毒农药的使用,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进一步增强,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了85%以上,病虫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小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2次,每667m2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每亩用工、用药成本均显著下降,节约成本约36元/667m2,小麦产量品质均有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应用农药替代防治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效10%~15%,减少用药8%~10%。据调查,小麦统防统治区比非统防统治区增产51.3kg/667m2。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各种措施整合集成使用,根据2016年全县农药使用情况统计,全年农药使用商品量514.2t,较上年减少31.25t;折百量150.9t,较上年减少9.06t,其中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比上年减少3.8%;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9.9%。

5结语

响水县小麦生产农药减施控害增效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果,针对现状,应坚持开拓创新,加大科研攻关协作力度,继续探索小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农田杂草可持续生态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统防统治,加快植保新技术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延磊,王祎,王宜伦,等.适宜钾浓度降低小麦蚜虫密度的生理代谢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4):1006-1013.

[2]高希武.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现状与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2010,36(4):19-22.

第11篇

关键词:病虫害;农作物;影响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改革,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作为农作物的一大劫难,病虫害不仅造成了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的严重后果,更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打击。目前,随着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投入了空前的力度,逐渐研发出最合适中国农业的防治办法,不仅有效稳固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还提升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减产

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物灾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诱因,种类多、影响大、爆发成灾可能性大已成为它的标签。据统计,国内重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达 1400 多种,常见的有二化螟、棉铃虫、蝗虫等等,除了其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外,农作物的品种、气象条件的变化都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最可怕的是,部分病虫害如蝗虫能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从而对农作物形成大面积、大范围的破坏,使农作物严重减产,危害极大。

比较著名的案例有:1991年,我国很多地区病虫害严重,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共造成160亿千克的粮食损失,其中,损失小麦38亿千克,水稻48.6亿千克,棉花2.3亿千克;天津市、河北省更是有1.3万多公顷稻田颗粒无收。2004 年,我国江西省遭遇水稻病虫害,共损失粮食 17 亿千克;2008 年,我国黑龙江省遭遇草地螟虫破坏,受灾面积超过 286.7 f公顷。由此可见,农作物的病虫害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击。

2.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生物防治技术

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进行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起到防治剂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间的相互制约,所以,有害虫的地方,也必定有它的天敌在抑制害虫无节制的增长。

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上,有两点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是要注重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天敌,其对病虫害的杀伤作用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对其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此外,单方面的进行保护还不够,只有最科学、最合理的发挥出它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二是要重视生物农药的使用,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生物农药副作用小,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也自然相对较小,所以,近些年来,使用生物农药已经成为顺应时展、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

2.2化学防治技术

近些年来,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农药的使用一直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其具有其他防治技术不可代替的优势,比如见效迅速、受地域影响较小等等。但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化学防治技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

首先,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要建立在知晓农作物病虫害程度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提前调查庄稼田里的情况,观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现状,为之后采取防治措施打下基础。此外,在进行农药的选择上也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与判断,这是因为,就目前国际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防治所有种类病虫害的方法与药剂,所以,在选择农药时务必要先确定病虫害的种类与程度,考虑周全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农药。切忌混合使用化学农药,药剂尽量现用现配等等,而且,适当的更换农药的种类也是很有效的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2.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机械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物理机械防治就是借助物理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大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的一种防治技术。

就目前的应用来看,械光学及放射物理等是较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粘虫网和粘虫板等粘虫工艺,这是当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技术;二是借助病虫害自身的特性趋势,通过一些诱杀手段,将病虫害大量诱集,再统一杀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二化螟的诱杀等等。三是阻隔防治法。众所周知,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农业生产里,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特性及规律,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安设障碍物,从而达到限制病虫害扩展范围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梨树上套胶袋、在苹果树上套塑料袋都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之一,可以很好地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检测防治,还需要全民努力,多一个农业科技人员,多一项新型的防治技术,都能为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相信在政府的关注与全民的努力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高效,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我国的“农业大国”称号越来越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第12篇

2014年全县植保工作目标任务是: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积48.6万亩,其中麦田化除10万亩,夏粮作物病虫防治8.5万亩,秋粮作物病虫防治5万亩,油菜病虫防治1.5万亩,果树病虫防治22万亩,蔬菜病虫防治0.5万亩,其它作物2.6万亩。农作物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4.5%以下,挽回粮食损失0.5万吨,经济作物保值3000万元。

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

⑴围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作好小麦、大秋、油料等粮食和油料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作好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监测。

⑵继续抓好五里铺、沟泉、胡家河3个病虫害系统监测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系统监测。

⑶根据系统监测结果,做好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为各级政府指挥防虫治病当好参谋。全年《病虫情报》15期,预报准确率中短期达到85、长期达到80以上。

⑷提高病虫害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全年进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8期。

2、植物检疫

⑴搞好制种玉米和小麦良种田的产地检疫,小麦、果树、葡萄等主裁作物的疫情普查。

⑵搞好苹果、小麦、玉米等农副产品和种子、苗木的调运检疫工作,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做到严格检疫,热情服务。

⑶搞好苹果蠹蛾监测工作,做到监测方法规范,资料积累齐全,确保疫情早发现、早上报、早扑灭。

⑷继续搞好苹果蠹蛾疫情的阻截、防控工作。

3、病虫害综合治理

⑴麦田化锄面积达到10万亩。

⑵小麦条锈、红蜘蛛、麦蚜、玉米病毒病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90以上。

⑶完成果树、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

⑷充分发挥“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作用,加强应急专业队机防队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4、科技宣传和农民培训

⑴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下乡、抓点示范、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植保实用技术。全年办培训班50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电视讲座10期。

⑵以“植保技术咨询服务点”为窗口,以示范户为载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处方配药,建“果园用药档案”2000户。

5、搞好试验、示范工作

⑴全力完成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新技术、新农药械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

⑵继续抓好地掌乡庵里村、彭公镇孝席村、洪家镇王东村等12个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和灵风、东街、北关等5个麦田化除示范村建设。

6、继续开展“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经过两年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定的10名农民技术员已能独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100个示范园示范效果明显,有效的带动了周围果农的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了果农的植保知识,2010年将继续扩大示范户的数量和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使植保技术传递有序进行,确保取得实效。

7、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⑴坚持工作任务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相结合,在抓好创建文明单位和“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的同时,完成各项业务工作;⑵继续发扬巨粉娥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三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和政治学习。在全站职工中开展业务、技术大比武。计划利用一月时间组织全站职工集中学习业务,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以形成经常学习的良好风气,增强工作能力。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教授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