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会放弃的事例

学会放弃的事例

时间:2023-06-06 09:0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会放弃的事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相对式假设

议论文中用于例证的事例有时是正面的,有时是反面的。在叙例之后可用假设的方法,从事例的对立面进行分析――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突显出来,让读者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与“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更为深刻发人深省的说理目的。例如:

1.前苏联伟大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了文学大师。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多一名平庸的歌唱家,却失去一位文学巨匠。可见正确的选择会使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2.据说战国时有个燕国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见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人家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倘使这个燕国人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赵国人走路姿势的同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说不定还会走出自己富于特色的被他人羡慕推崇的步伐呢。

例1先从正面列举高尔基正确选择的事例,然后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既加强了语势和感染力,又强化了选例的论证力量。例2先从反面列举“邯郸学步”的事例,然后从正面进行假设分析,不仅突出了盲目模仿的危害性,而且指明了学习借鉴的正确方向,耐人寻味,富于启发性。

相对式假设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可以就地取材、即事说理,使文章虚实相生,对比鲜明,说理透彻,引人深思;可以起到纠正罗列事例、言理空泛的文风的作用。

二、极端式假设

极端式假设就是从极端的角度对问题中的某个因素进行假设,推出一个与原材料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更好地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数字化论据的分析。例如: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坚持令人折服,他历时10年,进行了5万次实验,才成功发明了蓄电池。如果爱迪生忍受不住百次、千次、万次失败的痛苦,在实验进行到3万次或4万次,甚至是49999次时,就放弃了,那么后人还能享受到这一伟大的科学成果吗?浅尝辄止,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作者在列举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正面事例之后,从实验次数的角度层层深入地进行假设,突出“再坚持一下”的重要意义;最后一个数字的极端式假设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极端式假设能以简明的语言迅速使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明朗化,并且能给读者带来突兀奇崛的感觉,使读者认识问题的实质,豁然顿悟,从而使论证事半功倍,深刻有力。

三、反迕式假设

反迕式假设是通过对材料中某些因素的重新设定,推演出与传统解读相异或相反的结论,从而赋予材料以全新的意义。这种假设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庸为卓越;深刻警策,引人入胜。例如:

一个拥有私人豪华游艇的富翁去海边沙滩上晒太阳,遇到一位晒太阳的乞丐。富翁问对方为什么不努力拼搏,拼命挣钱。乞丐问:“有了钱又能怎么样?”富翁答:“有了钱就可以买一艘豪华游艇,像我一样来海边度假,尽情享受海风和阳光。”乞丐道:“我现在不也正在享受海风和阳光吗?”拿这个故事说事的人,大都对乞丐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因为经过无数次拼搏的富翁与零成本投入的乞丐在享受海风和阳光的时候是平等而不分高下的。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如果来一阵风、来一场雨,情况会怎么样呢?毫无疑问,富翁可以继续在游艇上看海,怡然自得;而乞丐估计要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了,更不用说一日三餐为“稻粱谋”的愁苦和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凄凉晚境了。因此,一时的幸福、浅层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乞丐和富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但是此段文字却通过假设的情境,表达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不仅生动新颖,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很多材料是通过那定格的一瞬间或者某个片断的场景来表情达意的,假设一个与之相反的瞬间或场景,往往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从而使老材料衍生出全新的意义,收到不同凡响的论证效果。

四、连续式假设

使用典型事例时可以分别对材料中的不同因素进行假设,使用泛例时可以分别对不同事例进行假设。这种连续式假设有利于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从而使论证更加深刻更为有力。例如:

“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内心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伟壮丽琼宇中巨大的栋梁,赢得“诗圣”的美誉。假如杜甫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不能承受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冶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璀璨人生。

文段先正面叙写杜甫的人生志向及其在多舛命运中不懈追求终成一代“诗圣”之事实,然后从事例的反面就“不堪命运捉弄”“无法正视生命”“不能承受痛楚”等方面进行连续式假设,指出如果假设成立,杜甫就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从而从反面证明了观点,深化了主旨。

连续式假设形式上可以形成排列或递进结构,穷追不舍、气势如虹;内容上可以向横向或纵深拓展,意蕴丰厚、耐人寻味。它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挖掘材料的意义,并使之更加有效地为论点服务。

五、简省式假设

如果用来证明观点的事例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就可以将叙例部分省去不写,直接对事例进行假设分析。简省式假设常与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结合使用,从而收到推陈出新、雄辩有力、发人深省的效果。例如:

如果选择安逸,古稀之年的谈迁,怎会毅然重著一部浩浩《国榷》?如果选择安逸,纨绔子弟巴金,怎能痛彻人生,挥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选择安逸,身有残疾的张海迪,怎会把自己绑在轮椅上长时间学习,为中华儿女树起“自强不息的大旗”?孟老夫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当你选择了人生之旅的坦途,请莫忘“机遇与跋涉同在”!

这是一个用反问句式省略叙例环节的假设分析语段,它省去的内容是人们熟知的,但是用简省式假设结合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来,就给人新鲜有力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2篇

有些人,真的会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而把自己手中的一把好牌打烂。

你原本有很多很不错的选择权,可你选择了安逸。在你拥有权利的时候,你放弃了那些宝贵的权利,选择了所谓的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只是你忘了,所有的选择权都是有一个期限的。

当你醒悟过来,发现路标有点偏离方向的时候,你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曾经那一大把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放弃,已经几乎没有几个了。

曾经你认为的康庄大道,因为你慵懒懈怠的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了狭窄的小道。

就在你为这些变化震惊,不可置信,甚至懊悔不已时,还有很多指斥的声音在你耳旁响起。

虽然没有嘲笑声,但也许只是你没有亲耳听到而已。

毕竟,那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烂的经典事例。

你才发现,原来让你后悔的,不只是面前狭窄的小道,还有冲击心灵的无奈。

哭过,笑过,无奈过,悔恨过。

但生活仍需要继续,被打烂的好牌,也要重新拾起,认清让面的数字,学会那些套路,牌局还是要继续下去。

第3篇

1.1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题的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特别就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与叛逆意识同步增长。往往看重“自尊”却漠视生命,看重“自我”却漠视他人。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类事例:一些青少年因不满老师、家长的教育,或者因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缺乏抗挫折能力,动辄就选择轻生。痛失花季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的一项极其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

1.2 教学目标

1.2.1 认知目标: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会有很多艰难曲折。 懂得只有珍爱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1.2.2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信心 养成乐观 豁达的性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价值, 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4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为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价值。

第二课时:以“尊重生命”为课题,学会肯定生命、悦纳生命,懂得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显光彩。

2. 教学方法

2.1 以丰富的课内外资料充实课堂、感动学生。

2.2 以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讨论、辩论、调查采访、讲故事、表演等。

2.3 运用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强化感官效果。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1 导入。多媒体投影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优美的文章,感动学生引发思考。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3.2 讲授新课

3.2.1 故事会——热爱生命。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及课本中的资料故事。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演总结:动人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生活是美好的,有时又充满磨难。面对挫折该怎么办?怎样战胜磨难走向成熟?听了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3.2.2 讨论——面对生死抉择怎么办?通过“生死抉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比,体会生命的可贵,坚定求生的信心和勇气。

资料:美国18岁的约翰。汤姆森自救事例。

中国少年野外游遇险。

问题:同样面临险境,为什么结果不同?面临险境,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总结: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遇到险境 困难,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等待 放弃,我们应该奋力自救。你知道遇到下列险境如何自救吗?

3.2.3 表演——险境自救。①地震了;②发生火灾了;③意外受伤流血了;④不慎吸入异物了;⑤有人落水了。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判与表扬,特别强调救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教会学生基本的自救方法。

第4篇

一、积极转移

“东方不亮西方亮”。当学生在某一方面遭受挫折而无法排解时,可以转移注意力,通过在其他方面争取成功来减轻挫折感和心理不适,取得心理平衡。遇到挫折,还要学会自我排解、自我疏导。通过转移情绪,缓解或化解遭遇挫折的恐惧心理。

二、寻求帮助

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是一种情感得以疏泄和分担痛苦的过程。有些挫折,以学生自己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主动寻求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帮助,向他们倾诉。俗话说“快乐与人分享,是双份的快乐;痛苦与人分担,是一半的痛苦。”如将内心的苦恼告诉朋友、师长,一方面可以发泄郁闷,消除紧张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朋友的疏导、安慰和鼓励,从而开阔胸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此外,还可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调整情绪,从而使心理保持健康。

三、知足常乐

在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糊涂和失去理智,更不能做出不明智的蠢事。要满足于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同时多看看周围不如自己境况的人。此时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使你放开包袱,重拾信心,开心快乐的从头再来,以利再战!

四、学会幽默

幽默不仅能使紧张的精神放松,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而且能使人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忘却忧愁和烦恼,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鲁迅笔下的阿Q在被人打后总是说:“儿子打老子。”又比如我们平常说的“吃亏是福”“失财免灾”“难得糊涂”等等含蓄、讽喻、诙谐的语言,也可用来调节一下我们失衡的心理。再比如说些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或俏皮话,故意开开玩笑,做些滑稽好笑的动作等等。这些都可以放松我们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使我们处在愉快、兴奋的情绪中。常笑多幽默,开开心心、轻轻松松,人生就会多些阳光,学习和生活就会多些欢乐!

五、适度宣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吃败仗的篮球队员学生,往往把篮球狠狠地朝地上扔。受老师批评后的学生痛哭一场后,倒显得很平静,而且有可能行为更规范。篮球队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受批评后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这就是宣泄的作用。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当遇到挫折时,可适度的宣泄。宣泄可以缓解学生情绪的紧张,解除内心的抑郁,洗去烦恼和忧虑。现代科学证明,流眼泪并非懦弱的表现。许多人说他们哭过以后,心里好受多了。所以,当遇到挫折而无法控制悲伤时可以大哭一场来宣泄苦闷。哭是一种可行的宣泄方法。此外高声唱歌、狂跑、打球、疾呼、怒吼、击打沙袋等等,都不失为宣泄的好方法,但要注意场合和适度。要减轻困境中的心理重压,就应该学会宣泄、敢于宣泄,用适当的宣泄换来心境的慰藉。

六、选择放弃

第5篇

在漫漫人生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是为人民申冤的律师?还是专门烹调美食的厨师?还是……

而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帮助正在受病魔困扰的病人脱理困境!让他们重新走向健康之路!

而这个梦想由于小时侯的一件事情!在兰州有个女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如愿以尝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后,在某一天她发现自己患了癌症,因此做了手术,每想到这竟是这个女孩恶梦的开始!由于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的失误,使她的左侧喉返神经被切断,导致左侧声带难以发音。因手术的失误断送了她的前程!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因为这些事例,就激发了我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决心!我知道,这个愿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用心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受病魔骚扰的人畅开光明的大门。但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能有万丈深渊;可能有鲜花的诱惑。因为。要成功走完这条路,必需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永远都是对的。只要有负出就一定有回报。我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这个道理。有一天当我真正成为“白衣天使”,我一定会屡行: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履行: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所护理的每一位病人。我想我一定会做到南丁格尔誓言:“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及家属之秘密,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我想,直要我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会有我站在舞台上宣读誓言的一天!另外,我还要努力专研医术,写一本书,将我的医术全部写进去,为后世的健康做一点贡献,成为一代名医。我一定好好学习,努力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记住“有志者,事竟成”这个简单的道理!让我和我的梦想敞开雪白的翅膀,飞向梦想的蓝天!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我的梦从中国开始放飞!

放飞梦想800字演讲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拥有梦想,就要付诸行动》。

拥有梦想,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天空;拥有梦想,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梦想,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但相信梦想指引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它,可以琢木为玉。

同学们,我们不能没有梦想。但是梦想如果不付诸行动,那只是一个美好的幻影。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同学们,理想与现实,其实只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苦涩的汗水。成功的彼岸,可望也可即,只是它属于勇敢而努力的跋涉者;学海书山的路上,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抓牢自信的缆绳,才能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风光!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告诉我们人要有一种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会面临一些如学习竞争、考试失利等这 样那样的问题,会产生一些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等新的困惑。但是我希望同学们不论遇到多么痛苦的挫折,不论现实和理想有多大的距离,不论梦想的实现有多么艰辛,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永远不要让爱你的父母和老师对你的殷切期望落空。

同学们,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学生?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理想和追求决定着我们行动的方向。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虽然无法复制他人,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即便是 自己存在弱势和不足,也可以试着扬长避短,一点一滴的追求进步。不积跬步何以千里,自信努力的去迎接挑战,那么你的梦想离现实会更近一步。

有人说:拥有梦想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就是一种能力。只要你舍得付出,梦想与现实就是一步之遥;如果你想坐享其成,梦想与现实就相隔千里。雄心壮志固然 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没有坚韧的毅力,有没有顽强的信念。因此,我们可以试着把目标定在每一天。在一个巨大的目标面前,我们常常会因目 标的遥远和艰辛而感到气馁,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在一个小目标面前,我们却往往会充满信心地去完成。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每天的课堂学习当作唯一重要的事情 去做,全身心的投入,你只有做好了当天的作业,消化了老师的讲解,你才有可能实现今天的目标,明天的目标,以至更长远的目标。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没有一捷径 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有有成功的希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坚持。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累而不止歇,苦而不逃避。无论压力多大、困难多少,我们都要试着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第6篇

初步阅读《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后,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做好事情的重要性,也使我明确了怎么去做事。就如书中所说“聪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两个话题,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而这本书也恰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先谈一下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十个章节的主题简明扼要,环环相扣。它们就如同十把钥匙,恰好帮我们一一打开了一直困扰我们心里的“锁”。而在其中所叙述的道理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但引用了华盛顿、比尔盖茨等诸多的名人名言,而且还配合很多名人以及一些小员工的事例,既让人印象深刻,有毛塞顿开的感觉,又让我们在品尝其中滋味的同时,有更多的空间去体味书中蕴含的真正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后,就我自身而言也得到了一次思想的升华。现在我就第四章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章的题目是“会做事”。书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事,必须得学会做人,做人做不好,事情也会做不好。会做事的人一定要理性行事,不要义气用事。还有,会做事,还要学会共事,要耐得住性子、俯得下身子,沉得下心思。思及于此,就我自身而言真的是获益良多。

身为一名党员,一个普通的花卉工人,首先就得摆正自己的心态,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就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但是也要坚信自己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奇迹。其次作为一名党员,就得深入的学习,积极了解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并且要利用这个身份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语等,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做事先做人,把自己和单位职工融合在一起,和平相处,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在工作中,对于领导的批评及同事的误解,不要过多的争辩,要学会冷静,忍耐和谅解,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自己要相信自己,不要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人不生气,做事沉住气,和上级相处不要争辩,和同事相处不要争宠,和下级相处不要争功。耐住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审视,吸取教训,只要我们下功夫努力工作,我们一定会有回报的。

总的来说,我们从自身出发,应该积极的审视自己的做人的态度,随时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一颗有拼搏努力的心,做事情要有想法和做法,自觉自愿的区做好分内的每件事情,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不怕吃苦,尽力把工作做到位,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会做人,会做事。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第8篇

关键词:感知;设难;榜样;把握;结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82-2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活教育中教师巧妙开展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进一步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初步具备和掌握一些抗挫折的能力和经验,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根据幼儿生活教育的实际,笔者总结了“三加三” 挫折教育工作法。

首先,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感知法”,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感知挫折的客观存在,从而进行身体的磨练。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教师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样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主义。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鲜活事例,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

再如,目前不少幼儿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参加集体劳动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只有让幼儿在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和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第二,在挫折教育中运用“设难法”,有意识地创设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培养其灵敏性和应变力。

所谓“设难法”,就是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安排一些难题给幼儿,让他们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同时,引导他们找出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如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穿衣、入厕、吃饭、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铺、学具柜和搞好活动室的卫生等等,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事, 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学会了自理,增强了自信心。

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通过用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件事情,积累某些经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萌生自豪感,进一步产生求胜欲望和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榜样法”,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幼儿,增强幼儿抗挫折的信心。

同伴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挚友,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孩子都有和他人竞争合作学习的欲望。他们喜欢在同伴中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自我的目标理想!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体育活动“穿越侏罗纪”中,笔者组织了“恐龙大迁移”的游戏,设置了许多障碍,有“空中绳索”、“攀岩”、“地道”、“独木桥”等。活动中,有的幼儿很顺利地成功过关了,有些幼儿不是在过“空中绳索”时由于绳索太勒手掉了下来就是在“攀岩”时眼看就要过关了却又滑了下来,有的在走“独木桥”时歪歪扭扭不慎掉到“桥底”。当遇到困难的孩子们要退缩时,笔者一边会用已经成功过关的小朋友事例激励他(她),一边指导他(她)如何摆脱困境,胜利过关。当一个或几个孩子在经历一次次失败而毫不气馁、不怕困难而最终获得成功时,对其他孩子显然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成功榜样,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

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幼儿在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以积极发态度对待挫折,以顽强的精神走出逆境,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把握设难尺度和方式。设置的困难情景应适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把握好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适合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在设置方式上,要紧密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设置挫折,要让孩子自然感受到挫折的存在,尽量避免给孩子设置一些无端的挫折,要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9篇

什么叫“弹指一挥间”?从初三时的不敢想象自己即将成为高中生到现在,就叫做“弹指一挥间”。

对于初中,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出来的就是这句激扬的“初中三年,我无悔!”然而很遗憾,这句话并不能如此爽快地写在我的初中记忆里。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学生代表在演讲中亢奋地喊出这七字时我脑子是多么的混乱。已经是初中的最后一年,但是翻翻我的脑袋,却完全没有“中考”俩字。老师最终还是找到了我,从与老师的交谈中,我逐渐冷静下来。

至于老师和我谈话中给我举出的事例,现在想想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奋斗史——在屡战屡败的情势下不放弃努力最终考试成功。但的确,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可能是由于例子里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共鸣,从那位学生的身上我更加明白了我是多么不够资格放弃自己。想必老师想告诉我的也就是付出必定有收获这个道理,不要吝啬自己的辛苦,或许梦想在很远很远的终点看着你,要坚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够到达。

不是说当自己意识到为时以晚的时候就是最早的时候吗?交谈过后,我开始对自己的考试发起了冲刺。我很痛苦地在改掉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坏习惯,而且我现在也很难去想象当时我迫使自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感觉。在一步一步地追赶中,我的性格也在一点一点地变得坚韧,但是追赶更多带给我的,是难以忘却的辛苦。

快快的,保送考试和中考逼近了,也快快的,我结束了这两次考试。虽然从客观上来讲我是成功的,成为了保送生,中考也上了本校线,但是,从我主观意识上来讲,我是完全失败的,因为我感到了遗憾,因为我不能拍着胸脯自信地说“初中三年,我无悔”,因为我认为我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却没做到,因为…

我不希望我的高中也是这样。

我不相信“当自己意识到为时以晚的时候就是最早的时候”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总是对落后的人说的。高中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状态,在新团体面前,我感到非常愉悦。经过了初三压抑的一年,高一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感觉新鲜又激动。虽然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没能很自信地举起手,但是我也很高兴自己能够有勇气去报名学生会竞选。说实在,能胜任否真的不是我考虑的范畴,只是竞选成功与否带给我的锻炼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实践上的罢了。曾经在书上看到说高中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我想积极参与可能会成为我向我的人生跨越出的一大步。

为什么总是要等到落后才去追赶?为什么要让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得到你曾经拥有后来却又失去的东西?因此,现在的我更多地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因为每一个机会都可能是我成长的财富。

我不会让自己再次成为一个追赶者,因为我再也不会使自己落后。而我期待的,就是三年后自己能够很坦然地喊出那一声藏在我心中很久的——“我无悔”!

第10篇

一、在自主状态下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有多种功能,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它的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它的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以说,阅读是它们共同的基石。我首先确定了这么一个新的理念: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如在《福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说到两个爸爸的观念对其一生的巨大影响时,一个爸爸爱说“我可付不起”这类话,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用这类话,他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让你放弃,另一个则促使你去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儿子向富爸爸学习如何赚钱的过程中,富爸爸从不说大道理,而是让他帮着干活,让他在自主实践中品尝生活的滋味。结果,富爸爸更富了,儿子也富有了。从这个事例中我受到启发,传统教师授课造成学生“理所应当”的心理,传统学生习惯于顺其自然,学习能力越来越弱。我们提倡竞争,不断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体验等。

1.在自主中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提高思辩能力。

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有个学生提问:“青年人为什么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我意识到这是文章的重难点,便组织学生讨论。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联系到“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故事,认为青年人是“胸有成鱼”。在学生们鼓掌后,我立刻鼓励:“你真会读书,我为你独立思考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而感到骄傲。”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这位同学的启发,许多同学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冒出了诸多“胸有成()。”学生们在畅所欲言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事。在接下来的课外自主择业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围绕“胸有成()”的体验练笔,强化了“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在接下来的墙报中,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再次唤醒孩子们的心。学生在阅读,也在创造。通过这次教学,我再次深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一旦被激活,就成了一种“使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2.在自主中体验

采用“活动―体验―表现”的自主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教育。“活动”不仅指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口、动耳,更重要的是动脑、动情。即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是在思考基础上,在最高抽象水平上,在运用语言符号水平上进行的,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如教学《生命的壮歌》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划出最令你震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习伙伴。又如教《舍身炸暗堡》7、8小节时,我出示图并配音,让学生自由读,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并让学生表演舍身炸暗堡。小练笔时,结合课文中的图,配解说词,赞一赞。上述教学是把学生置于自主读书、表演等情境下进行的体验性学习。

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切实转变了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还大力提倡批判性阅读,重视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如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成果,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在自主状态下学会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特征,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学习活动方式。它是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扬独立探讨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道德,发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学习体验。

1.课程预习作业

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在走进课堂之前,要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走进课堂。通常教师让学生预习,往往是布置几道思考题,通过阅读课文、查字典就能解决,使得学生的预习被纳入教师设定的教案中。不能仅仅满足这一点,我提供的课程预习作业,完全是学生自主、研究的预习。

例如我在教学《鲸》之前,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卡“我知道的______我读不懂的______我还想知道的______”自主读课文,先明确探究的问题,再确定课题,制定阅读计划,然后广泛地浏览、收集、处理信息,通过百科全书、字典、互联网等资源途径收集资料。我在学生的报告完成后再正式讲授,而报告的标题、纲目由学生自定。附一个学生作业的标题和纲目:

鲸的认识

1.鲸是哺乳动物。

2.鲸是不是最大的哺乳动物?

3.鲸能在陆地上生存吗?

4.动物和环境有什么联系?

5.参考资料及出处。

这份作业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设计纲目,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做学问。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报告深入浅出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从他们的笑脸上,我感到他们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最后我把研究成果装订保存。

2.游览考察

第11篇

突然发现,“积累”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古典名著中随处可见。“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讲的是积累的故事;“绳锯木断”,讲的是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讲的,还是要积累。

由此可见,“积累”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着动人的舞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给了舞蹈,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她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一点点地积累着对舞蹈的执着,最终成为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出自哪儿?《易经》!《易经》,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高度总结概括的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都有详细论述。这,也是积累的结果。

然而,“积累”并不都能带来益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扁鹊见蔡恒公”这名句,这事例,都说明了“积累”带来的危害。犹记刘翔在鸟巢扯下号码布一瘸一拐地走出田径场的画面,他的跟腱并不是很正常,6月前他就已经放弃了两场比赛,他对金牌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可一天天积累的病痛,剥夺了他的梦想。

那么,我们应如何积累呢?大家都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和新东方英语的俞敏洪两位先生吧!他们在英语方面都颇有建树,不要凭空羡慕。李阳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饭前大声朗读英文,俞敏洪更是背了一整部英汉辞典。他们成功的方法,便是坚持不懈,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

“Roma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应该懂得积累,学会积累,并学会只积累益事,这样,你会明白“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真谛。

第12篇

一、利用典型事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

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一个的心理活动所组成的,生命的本质就反映在心理上。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在他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深度决定的。由于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新形势下的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升学以及将来的就业等诸多的社会压力,加之社会上存在的那些花红柳绿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利用一些典型事例来疏导学生受创的心灵。比如,张海迪等一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精神饱满,能负重任,取得了超出一般正常人所取得的成绩。课文《生命・生命》也就展现了生命的完美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的中心意思是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地流逝,还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其中在写到飞蛾时有这样一句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由此可见,包括飞蛾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都非常珍视自己的生命。

既然小昆虫也竟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 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学习和了解,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客观上认识自己,从根本上明确走向社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是生命。

二、利用文本资源,通过感悟让学生体味生命价值

小学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彰显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使语文学科更具有生命意义,而且可以通过语言感悟让学生体味每一个人自身的生命价值。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价值的资源,不失时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新形势下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出生在独生子女或者双生子女家庭,他们都享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加之国家政策的不断宽松,家庭环境越来越优越,出生以后便享受着幸福之乐。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不理解爱中还曾经经历了什么,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感悟亲情的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将“生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学中对话交流的重要话题,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认识自己,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热爱生命,以正确的态度享受生命。

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如古诗《游子吟》,这首诗用几十个字的篇幅通过对母亲为将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十分真切感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举动,那背后蕴藏的爱都是无微不至的,足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慈母情深》等等,都能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生命的诞生、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不容易,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周围时时刻刻都有关心着他们的亲人,从而学会自己、呵护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拓展教学途径,经过实践让学生有珍爱生命的平台

生命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触及心灵、熏陶灵魂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源外,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在河边居住、会游泳的学生谈谈在水里被淹的感受;又指名学生谈一谈,假设当你溺水很久的时侯忽然被人救起,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有什么感想;再在课堂上表演课文情境。这时不少学生会感受到此时拯救别人生命的勇士太伟大了,同时也会感受到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生命值得尊重!

四、挖掘现有教材,在生成中让学生自觉激励人生

课堂教学是人的活动,是很多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思维,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情感……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相同性。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叙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牢记对儿子“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承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38个小时,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其他同学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主人公是怎样实现他的诺言的,更好地感悟人物品质,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父亲在地震前给孩子说了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在地震发生后,当父亲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他感到悲伤而绝望,可是后来是什么原因又使他坚持寻子决不放弃呢?(他想起了自己说的话: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儿子时别人是怎样劝阻的?他的态度又如何?这令谁人感动?(略)

4、在父亲连续挖了36个小时后模样是怎样的?这令谁感动?(略)

5、父亲连续挖了38个小时,救出孩子和他的同学们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