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鉴定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鉴定学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一、贴近学生需求,深入细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变革是鉴定学教学改革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职业意向、专业需求特点等要素的基础上对鉴定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充分考虑上述要素,有侧重地开展教学活动。如,给中药学专业讲授时,就需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讲到我国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就需要给他们讲授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这种针对专业细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加贴近学生专业和就业的需求,还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鉴定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尝试WebQuest教学法,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利用网络、视频,整合CAI资源,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系统架构。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之下,我们应当尽量的将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化和创新化靠近。在教学中以实际的操作案例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与此同时,利用传统的CAI教学系统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教学双方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而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得到教师的及时答复,这大大减小了传统鉴定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加强鉴定学教学与考研和就业的结合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运用中药专业各门基础知识的特点。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新设计,现总结如下。
1专业现状
1.1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录取的“问题生”日渐增多。这些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普遍认为,没能考上高中,随便找所职业学校就读,有个出路就算了。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是服从家长的安排,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茫然无知,更毋庸谈兴趣和热爱,从而导致对专业漠然,缺乏理想抱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态度上,求知欲低,主动性差,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因此,中职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1.2课时分配不合理陈旧的教学理念
往往提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而这门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直观地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岗位工作的要求,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最起码要能辨认300种常见中药材,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总课时90学时。其中,观察药材显微特征实验课占70学时,而中药材的辨认仅有20学时,导致学生对中药材鉴别能力的低下,教师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学生也无法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
1.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棱两可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内容,而学生则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述,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意义。千遍一律的讲述和微乎其微的动手空间让学生渐渐失去对中药鉴定的兴趣。
1.4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无形中让学生丧失了对学习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辨别药材、药材功效及应用的掌握都有所欠缺,也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中药鉴定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显微鉴别照书绘图缺乏真实性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为粉末显微鉴别。教师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实验内容。接下来,学生拿粉末进行临时制片和显微观察。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学生草草做好临时制片,压根不看显微镜下的特征,凭着自己本有的绘画基础,依葫芦画瓢把书上的图照着画下来。另外一部分学生,从制片技术到粉末观察,都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很强,对特征也掌握地较好,但是无奈于绘图水平低,导致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低。而学生太多,教师无法一一确认学生显微镜下的特征,只能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就导致了不认真操作的学生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认真操作的学生因为不会绘图导致实验报告低分,大大打击了他们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2.2实体药材辨别比重过小
显微鉴别居多,观察药材较少,很多学生对粉末特征的了解很模糊甚至看不懂,虽然显微观察也很重要,此科目也作为考试科,学期末进行单列算分测试,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反映,显微这一鉴别方法在工作岗位上几乎用不上,而最重要的中药材的辨认在实验课程中反而没有重点掌握。
2.3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目前,学校实验室存在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不良现象,过去老前辈留下来的仪器设备无法善待运用,或者现在实验课的安排不能物尽其用。
3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具体改良内容
3.1实验手册的改良
实验手册未能编写与教材相适应的实验内容,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让学生把实验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岗位,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学生对中药性状鉴别和功效应用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修订《中药鉴定学》实验手册,鼓励教师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加大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验课程设计,保证实验课的有趣性和多样化,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衔接。
3.2实验环境的改良
3.2.1营造中药文化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药专业的学习氛围,我们把中药鉴定实验室的三面墙都充分利用起来,在其中的一面墙上挂上了戥称,旁边贴上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禁忌口诀歌,时刻提醒着学生在调剂过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另外一面墙则贴着一些常用的方歌,在第三面墙上贴上了50种常见中药饮片以及原药材的清晰彩图并在下方把中药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300种中药装在透明的盒子里。一套按照药用部位分类,一套按照功效分类。学生在中药鉴定实验课上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直观药材实物的鉴别方法,更熟练地掌握药材的性状特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本实验室同时在第二课堂和自修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和有效管理学生的业余时间。除此之外,中药鉴定实验室的改良也为往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奠定了基础。
3.2.2引进高端设备
学校在今年购入80台双目显微镜、2台可视性显微镜、2台实物投影仪、2台50寸多媒体触摸屏和配套电脑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以前制作的幻灯片经投影仪投影后,模糊且不真实,看到的显微特征和实际显微镜下的粉末特征完全不一样,无法真实地将特征准确地绘出来。而可视性显微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课堂中与学生显微镜联网,同步观察每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投影至多媒体触摸屏上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真实的图像对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放大缩小。比如在观察木栓细胞时,很多学生无法辨认,教师可以使用某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中的木栓细胞作为示范,再通过触摸屏放大倍数展示给学生看,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均能准确地找到木栓细胞,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能通过观察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画面,及时发现学生制片技术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现场解决学生疑惑。
3.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
都说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那如何调动一个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是否能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和意志领域,是否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果都具备了,那么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3.3.1用不同的小游戏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课中,可多设置些小游戏。例如针对中药功效的课,教师在乒乓球上写上“解表药”,然后让学生到药材中去找出解表药,然后在解表药中按照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分组比赛,按准确率得分,可以用实验报告加分的形式奖励,也可以用罚搞卫生等作为惩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性状,可以把实验课堂教师提供好的药材,让学生按照药用部位、药材颜色、质地或者气味等,进行归类。另外,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课堂上讲述一些有趣的中药小故事,例如“断肠草”的故事——神农氏从小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难题。相传,神农氏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吃到腹中的东西。为了寻找能解决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尝遍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吃到一种叶片对生的藤。藤上长满了淡黄色小花。于是,放进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发作很快。当他还没来得及吃下解毒的药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也被称为“断肠草”。近年,全国各地也出现多起误食断肠草以为是金银花而丧命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辨认断肠草的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特征。通过这样有趣的中药小故事,更能加深学生对中药材鉴别的认识,加强对中药功效及药名和药材性状特征的掌握。
3.3.2应用信息化教学
教师多做生动有趣的实验微课,在微课中可加入一些关于某些药材的经典故事或现代的药材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药材的来历、性状特征、功效应用的记忆。现在,学生手机的使用普遍率高达99%,甚至很多学生都用两部手机。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也非常多。利用这一现象,用智能手机来实现信息化,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来进行实验微课的播放、实验报告的完成等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实验课兴趣。这种直观形象的呈现实验内容能增添实验的娱乐和互动性,也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这种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3.3通过课堂的加分制公平合理评价实验报告
刚才提到实验报告仅靠绘图功底或者抄袭来完成的。为了提高对实验报告评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的独立操作能力打分,可以为按照我们课堂中的小游戏或者小竞赛的得分,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完成度。
4小结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中药鉴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激发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鉴定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利于后续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更娴熟的应用,在串联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交互作用的产生,当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即产生了认知冲突。如将正品大黄和土大黄饮片实物给学生,让其辨认哪种是正品;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给学生,让其分别辨认等。利用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学生会知道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 eumtanguticumMaxim.eXBal1.和药用大黄RheumoficinaleBail1.的干燥根及根茎;利用中药化学的知识了解到大黄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鞣制等物质;利用中药学的知识知道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因为没有正品大黄和土大黄的原植物所以无法辨别两者,也不知道土大黄是否和正品大黄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不同,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区别这两者。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此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如对两种大黄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不同从而区别两者等。但对于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一一辨认出来,一时找不出更好的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确有帮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如以上两个冲突的设置可以在总论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中药鉴定学习的任务和意义等新知识;也可在各论的学习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大黄鉴别要点以及黄芪、桔梗和板蓝根性状鉴别中的横切面的区别。只有适时的设置冲突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但如果冲突设置的太激烈,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不仅无法解决而且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的线索,甚至是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难点,专家学者都在为此讨论,也许学生会感到绝望。冲突也不宜过多,应一步一步设置呈现。否则学生感到似乎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中药鉴定学又有太多内容,望而生畏。只有适时、适度和适量的设置认知冲突才能达到设置冲突的目的。
3.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和,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主导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广泛内容。再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
在中药鉴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不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都为每个小组提供药材标本、显微镜和简单的理化实验所用的试剂。如不能提供给每个小组电脑和上网条件或课时有限,可提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可加以引导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在西洋参的教学中,可提出市场有以生晒园参代替西洋参或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何辨别?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教师不应以居高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开始分析解决此问题时,教师应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出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揣摩其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鼓励,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如随机参加不同小组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可用显微鉴别的方法来区别茯苓和猪苓,但在做显微临时制片的设计时却错误地用了水合氯醛进行加热透化。
此时教师首先需要肯定想到用显微鉴别方法解决问题是很好的思路,然后再提示学生是否去翻阅一下实验教材的内容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这样既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也不会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有的小组的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够还是信心不足?是缺乏兴趣还是性格问题?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珍视他们特征,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造中,教师始终应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作用,切不可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成效。
3.3探究建构新知,归纳梳理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西洋参的鉴别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如何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优劣。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老师的点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分别用找出了西洋参的形态学特征,显微特征,找到了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殊鉴别反应,想到用特异基因序列来鉴别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查得的资料和实验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学会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方法鉴别了西洋参的真伪和优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和学习中得出了一些结论,解决了部分问题,获得了相关知识。之后,还应组织他们对这些收获进行总结,课堂发表,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系统归纳,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帮助学生整理能进行微量升华实验的中药有大黄、丹皮、斑蝥、青黛、薄荷、安息香等。那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量升华的成分是什么?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了微量升华实验的意义、应用范围和原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构建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
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记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更多的倚重多元化体系评价。评价体系采用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
[关键词] 中药;鉴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06-01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但由于品种繁多,发挥疗效通过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和多途径综合作用于人体,且每种药材存在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难以定性定量分析和有效成分不确定等缺点,极大限制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控制中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鉴定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首要工作。
1 组织形态鉴定法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化学反应观察、物理常数、微量升华、荧光分析、光谱法及色谱法等[1]。夏春丽等[2]根据中药材水浸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利用中药材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可在紫外光或可见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确定了几十种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王凤玲等[3]也使用红外光谱法成功鉴定了栽培与野生丹参。
2 蛋白电泳法
中药多是动植物药,细胞中含有受遗传基因控制的蛋白分子。将被分离物质置于一定的支持物上,在外加
电场作用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荷电性质不同,向电极泳动的方向和速度就不同,从而达到分离和鉴定被测物的目的。其中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样本体积小和分析范围广阔等优点。王德先[4]用此技术较容易的鉴别了天麻及其4种伪品。该方法也适于氨基酸 、蛋白质、生物碱及动物类药材的鉴别。
3 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5]是指某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种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即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和UV等),对特定的对象 (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注射液等)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目前使用最多的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 HPLC法[6],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需要。
4 免疫法
不同的动植物药材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免疫鉴别即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动物药材的鉴别,尤其是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间的鉴别[7]。国内学者[8]采用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准确鉴定了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还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石豹或金钱豹,说明免疫鉴别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中药鉴别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和理化性质,但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应该是 DNA鉴定。DNA是物种的遗传物质,物种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 DNA之间的核酸序列不同。中药的 DNA鉴定,通过对中药品种基因组的直接分析,不仅有助于正本清源,而且对于建立我国名贵中药材的基因库,了解这些品种的遗传变迁状况及代用品间血缘关系都有重大意义。可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随机引物PCR(AP-PCR)、DNA指纹技术(DAF)和生物芯片等技术[9]。
综上所述,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包括基因组成特征、基因差异表达、化学组成和含量、植物形态、临床疗效等多层面的中药鉴定学科体系,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体系建设,为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可靠的指导资料。除文中所述主要方法外,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体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同功酶分析和mRNA差异显示等方法[10]也可用于中药鉴定。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逐步引导中药鉴定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冬敏,康廷国. 中药显微鉴定研究方法探析[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67-68.
[2]夏春丽,朱新元. 常见中药材的吸试法及荧光鉴别法[J]. 陕西中医,2006,27(11):1424-1425.
[3]王凤玲,周建科,吴婧,等. 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J]. 现代仪器杂志,2006,12(5):18.
[4]王德先.天麻及其伪品的毛细管电泳鉴别及天麻素的测定[J].中草药,2001,32(4):351-352.
[5]王睿,徐伟,方翼,等.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4,7(10):764-767.
[6]路飚,彭咏梅. HPLC法测定心脑健滴丸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7, 23 (1):78-78,83.
[7]杨洪鸣,李真玉,唐金宝.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中国药师,2004,7 (10):811-812.
[8]向金莲,张榕.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 2001,16(3):204-206.
[9]曹秀明,郑蔚虹,尚明.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龙胆鉴别与亲缘关系划分上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29-830.
【关键词】 半显微镜技术;性状鉴定;中药药材;真伪鉴定;应用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和合理化,中药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西药在临床上的滥用,副作用越来越多,传统中药作为中国的宝贵资源,在治病和保健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药材种类多,药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过去我们只对药物的性状、 外观、受潮等方面进行鉴定,不重视药物的药效,大大降低了中药成分在药品中的治疗效果。因此,对药物成分、结构、药效进行有效的鉴定,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的重要手段。半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1】,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逐步在应用于临床中。
1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重要性
半显微技术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或粉末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辨别中药成分的所含药量和真伪。它可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对一些细小的果实种子类扁平的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鉴定真伪和性状【2】。如茯苓为菌类中药,在显微镜下可呈现不规则分枝状团块及菌丝;牛黄属于动物类药,显微镜下可呈现黄色小颗粒或不规则团块,团块内有大小不等类方形晶体,而伪品则无此征象,还有如人参、天麻等药物利用草酸钙结晶的存在辨别真伪,大大降低了临床用药中由于药物伪劣影响的药物的疗效。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临床合理用药和辨别真伪药物起到作用作用。
2 半显微镜与性状鉴别、放大镜鉴别的区别
半显微镜与性状鉴别是中药药材鉴别的常用的2种方法。性状鉴别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对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气味进行鉴别,不需要任何试剂,比较直观、快速,但其鉴别只靠人的主观意识来鉴别真伪,而且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及掌握正品的性状特征,对鉴别真伪有盲目性。
放大镜鉴定主要是鉴别药材形状的常用方法,但其只对药材的表面进行鉴定,对一些药材的更为细微的特征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对其性状很难描述。
半显微镜技术可针对性的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而且对其横断面和粉粒状颗粒进行内部结构的辨认,而且可利用扫描仪进行实物扫描和图像放大,清楚的看到药材内部的细微结构,使其对中药药材的鉴别能力大大提高,有效减少了伪劣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3】。
3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优点
半显微镜技术在中药药材真伪鉴定中占有重要作用,可对药物的品种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鉴定,保证用药安全性。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组织鉴定通过对药材的切片进行观察区别其组织构造特征,对完成的药材和粉末状药材特征相似的同种药物进行鉴别;粉末鉴定通过对药材的粉末进行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对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效果好,2者对于中药药材的不同形状、种类、部位选择不同的鉴别方法。半显微镜技术利用低倍的显微仪器来观察药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区分药物的广泛性,而且解决了其他鉴定对表面特征进行鉴别而无法观察到药材组织构造特征?细胞分子和内含物,提高了药物真伪的鉴定性。此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对药物的内部结构观察更为细致,是鉴定在中药药材真伪的重要方法【4】。
在进行中药药物鉴定时,应注意:(1)根据药物的种类和需观察的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制备不同的显微制片,然后依法进行鉴别;(2)必须掌握植(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3)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药物分类、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鉴定方法。
4 结论
半显微性状鉴定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对于一些从性状鉴别上难以鉴别真伪的或粉末状的药物有较好的鉴别意义,还能从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的切面或粉末、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大小、石细胞的有无、形态;花粉粒及菊糖的有无中鉴定出中药药材的真伪。根据不同的药材,选择不同的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中药真伪,从而为保证药品质量提供前提。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M].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3:34-39
[2]姜红,陈霞,快速鉴别九种中药材的半显微性状鉴定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9:389~390
1我院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中药学实验课的教学一直承袭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课验证性实验为主,或孤立的单元操作J。学生仅需要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流程进行简单的模仿和重复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即可,此教学模式只是对实验的重复,缺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对于现代先进分析仪器检测实验、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中药鉴定和药理学实验的先进技术等只是进行理论讲解。这样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对于各门中药学学科之间的学习严重脱节,只是应试考试,不会进行完整、严密的科研实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在固定框架中思考问题,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判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进行多学科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本院中药学实验教学状况,应对中药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改革,使学生能系统地、有节奏地进入科研实验角色,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行开拓性思维,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的素质。
2.1感性学习教学法
针对中药学各个专业不同特点,对于难理解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及目前各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影碟、互联网等,使他们得到感性认识,开拓思维。譬如,在现代仪器设备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对设备实验的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操作相关联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或应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线观看先进仪器设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中药制剂课实验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药厂或观看录像,使他们从感官上认识现代中药制剂的成型工艺及中药不同剂型的优缺点,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中有限的内容。对于药理学实验,可以将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先进动物实验技术录成录像,给学生放映,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药理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感官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并使他们对中药学各学科的实际应用及新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2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法
通过以上感性认识实验,第二步主要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从而掌握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等学科经典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如中药鉴定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材鉴定的基本方法如外观性状、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等;中药化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中不同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等。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性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面的综合性和设计陛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综合性实验教学法
综合性实验教学法可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完成。如将一种或几种中药制成中药制剂并制定其质量标准,这一实验设计到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制剂学等。让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每组的组长给每个人分配具体任务,检索查阅文献资料与工具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方法及原理,拟定书面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难易与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修改方案,最终确定方案。做实验时各种实验用具应整齐有序,严格按照实验标准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必要时到现场指导,开阔学生思维。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把中药专业各学科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更充分地理解各学科问的关系及该专业的完整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中药鉴定能力 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方面,职业定向性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药专业为我院新开专业,为尽可能准确定位,据对近三年药学专业就业岗位群的总结,及对可能接受中药专业高职学生的岗位群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分布在一线中药饮片的零售、调剂、养护等方面。对中药的真、伪、优劣的识别的能力是这些工作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中药鉴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和完善十分必要。
为适应就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克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受本科中医、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尤其在实际工作中,来自于不同岗位的各类人员目标一致,分工协作,扣中药专业岗位群定位,克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训、见习、实习等环节的目标不连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选择的倾向性,同时也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群的进程。
一、摸清学生脉搏,有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针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不同思想动态和专业能力水平,分别组织多种形式、多种沟通方式的专业指导。从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对专业核心课程和能力的浓厚兴趣,对就业形势的正确和乐观的态度。使学生清除的认识入学之初,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已经是一个“有职业”的人,就业只是早晚的事,树立职业人意识,学好专业,为就业,为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掌握今后工作的专业技能。“兴趣决定学生学习效果”,一个充满趣味的“导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该项措施由系部领导和专业导师共同实施,指导内容循序渐进,年级之间相互衔接。
二、核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本着以岗位需求为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原则,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实验室为依托,充分体现“讲、学、练”一体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建立常用中药饮片标本袋,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对标本的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当堂学习、当堂吸收,课后随时观察;此外,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还要充分发挥兼职老师一线工作经验的优势,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中药生产、流通、应用中的问题,及通过为学生介绍经验鉴别,指导学生准确、简易的进行常用饮片的鉴别。
同时编制符合高职需要的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指导书,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课程的设计思想。将实验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实验内容,通过技能操作,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实际操作为主,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实验内容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将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实验内容,使实验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指导学生观察中药标本,比较中药粉末的永久制片、临时制片,学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药材的鉴别,提高对中药进行理化、显微鉴别的能力。
三、专业能力培养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兴校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但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如《中药鉴定技术》这种培养实践性能力的课程,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同时学生专业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就业。本课题成员担任《国药学社》指导教师,针对中药专业的核心能力――中药鉴定能力的培养,依托社团,我们从药材的野外采集开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制作蜡叶标本、浸渍标本、中药书签,邀请省内专家讲座,与校外企业联合举行活动等。通过这些有组织有目的的、连贯的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节假日活动专业化
充分利用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在“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对家乡的常见中药进行识别、采集,并制作标本或移栽于我校。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采集、移栽药材,逐步建立药用植物资源库,搜集、整理、制作和展出中药标本,建立和丰富中药蜡叶标本资源库,为中药鉴定能力的培养提供直观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假期进入药店、医院药房等一线岗位进行工学结合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五、校内实训、医院药剂科见习、实习
在校内利用见习,进行中药个子药材、饮片、粉末的鉴别比赛等把中药专业知识有机的、系统的串联起来,加强对中药的识别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入学后的三四学期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药剂科见习,在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阶段,我们将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丰富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在药库、药房、制剂室的见习、实习过程,掌握处方调剂、使学生熟知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要点,达到基本中药饮片达到盲认水平,制剂配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物材质量检验,保管养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临床药学的基础知识,达到合理用药的水平。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革,形成完备的中药专业由专业思想的确立和巩固到最后的对实际的一线工作能得心应手的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具备中药专业的核心能力,实现中药专业从“观念职业人――准职业人――完全职业人”的全程育人。不仅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好基础、铺好道路,更使其具有更短时间适应岗位的能力、胜任岗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丽梅,杜淑清.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讨.中医教育,2007.
【关键词】:中药资源;中医药性状;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52-1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一些中药材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中医药鉴定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药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按照国家药品标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本文从中药的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予以探讨。
1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1]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1.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1.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如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滑、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习称“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地道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1.1.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莲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丹参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玄参表面灰褐色;何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两端各具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1.1.3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如鸡血藤为红紫色;质地坚硬,端面常可见年轮,木质部占大部分,有放射状的射线与木质部想见排列,习称“车轮纹”等;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心”样;商陆有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特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1.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从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如三七,体重质坚实,俗称“铜皮铁鼓”。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1.3口尝和鼻闻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莲的苦、甘草的甜等。如穿心莲味极苦,苦至喉部,经久苦味不减;黄芪、沙苑子嚼之味甜而有豆腥气;西洋参、陈皮、板蓝根、桔梗先甜而后苦;枳壳先苦而后微酸;续断味苦、微甜而后涩;厚朴苦而辛辣;肉桂嚼之味甜辣,渣少为佳;秦艽、双边栝楼根味苦涩等。合欢皮味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白附子、半夏嚼之麻辣而刺喉、刺舌;藜芦粉味苦,有强烈的催嚏性,对舌有较强刺激性和烧灼感;远志有一种特殊的苦味,伴刺喉感等。在使用口试鉴别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取样要有代表性,药材各部位的味觉可能不同;二是对强烈刺激性和剧毒药材,口尝时要小心,取样要少,尝后要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防中毒。另外有些中药材如斑蝥因刺激性强,不宜口尝。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很有效的,如薄荷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鱼腥草搓碎后有鱼腥气。
1.4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穿山甲与伪品的鉴别:分别取本品用水煮5分钟:穿山甲基本没变化,而伪品明显变软,表面变白,但不容化;如玄参的样品浸入水中,水应成黑色;取红花样品入水中,水呈金黄色,而花本身不褪色;天然牛黄遇水不溶解,入静水中,可吸取水分变潮但不变形,天然牛黄粉末加水涂于指甲,能染成黄色(挂甲),经久不褪色;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血竭粉用火隔纸烘烤则熔化,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部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2讨论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2]中药鉴定的对象多种多样,很复杂。关键是要找出最佳的鉴定方法。有些中药适用于形态鉴别,有些中药适用于理化鉴别,有些中药适用于生物鉴别等。针对某味药的鉴别特征和鉴定方法,我们要弄清楚对哪一个对象有实际意义。中药鉴定不是简单的认药,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实用,不与实际脱节。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准确辨认。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启发式兴趣教学生活常识一、存在问题
1.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吃力
《药用植物学》融合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内部构造、植物分类学三方面内容,知识点多而杂。显微部分的中柱鞘、纤维束、木纤维、韧皮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树脂道等名词还没搞清楚,植物形态部分的花盘、雌蕊群、合蕊柱、心皮、胎座、聚合果等,又一批概念名词接踵而来。后面更是列举100多科的科特征和药用植物特征,要求熟悉的有60多科。海量知识,让学生手足无措,学习倍感压力。
2.理论教学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该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40多个重点科和200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么多内容,仅在课堂抽象讲解,听起来枯燥乏味。面对教材的图片和繁杂的描述,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全为凭空臆测。无法真正把握概念的深刻含义内涵,更不可能在实际植物鉴别中灵活运用,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3.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效果不佳
药用植物的学习脱离不了实践,该课程是一门实际应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鉴别能力。但是,现今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仅为考试通过或拿奖学金,以期将来依此能找一份好工作。岂不知,本末倒置。工作是为有能力的人准备的,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单纯为考试而强行记忆,或许能获得一时的高分。但是,考试过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的一干二净。
4.影响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是后续多们专业课的重要铺垫。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最核心的是中药四大鉴别方法,而其中两项和《要药植物学》直接关联。显微鉴别的依据即药用植物中显微部分的内容,而基原鉴别的根本是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中药资源学》以研究中药种类、分布的重要课程,这是以药用植物分类、分布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其植物成分与植物类别密切相关,往往同科属的植物化学成分近似,而科属鉴别的根本即为植物分类学知识。上下届师兄师弟相互传言,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药用植物学》很难学,更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二、启发式兴趣教学设想与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又了兴趣可以自己学,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这种兴趣可以辐射到天然药化、中药鉴定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数年教学,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启发式兴趣教学体系,并取得良好效果。
1.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新鲜植物,进行当堂讲述。同时,将早期做好的塑封植物标本分发同学。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观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名词概念,在植物中找到对应的部位,更能理解其含义。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优势,穿插植物照片,大大弥补了语言描述的不足。
2.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建立野外开放教学
教学环节我们不仅局限在教室,我们将“教室”扩大到校园,以及合肥市郊的大蜀山,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围绕校园栽培白玉兰、南天竹等植物,让学生辨认其形态特征。让学生亲自动手挖直立百部,一个株高不足40cm的小草,在地下近50cm深处,埋藏多数块根,造型奇特。通过自己动手,学生知道中药在自然性状,增加感性认识,为以后药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在该课程学期末,特意安排了黄山野外实习环节。作为安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黄山药用植物近3000种。丰富的植物类群,学习范围不局限大纲要求的40个科200种药用植物,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学习场地。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束缚中,解脱出来,开阔心胸,减轻学生的紧张气氛,增加愉悦感,倡导快乐学习。
3.联系生活常识,启发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食物、花卉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藕断丝连”的丝是什么?让学生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来是螺纹导管。在实验课购买采集草莓、菠萝、瓜子、八角茴香等众多果实,让学生自主分辨属于哪种类型。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水果,橘子,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菠萝吃的是什么?梨吃的又是什么?俗话说:“哑巴说话,铁树开花。”形容不可能办成的事。但是铁树真的很难开花吗?启发学生思考,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众多知识。
4.制作并展示药用植物标本,培养能力和信心
野外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采集植物、压制标本。教学生制作标本,熟悉过程,在压制标本过程中,熟悉植物细微特征。并通过塑封制作永久标本,丰富安医大药用植物标本馆藏。一举两得。同时,并不定期在校园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展览,由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精神进行该课程学习。
5.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
简单的理论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更能凸显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70%,标本制作占10%,野外实习考核占20%。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6.创建药用植物网站
师生在进行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拍摄大量药用植物照片,这些都是难得的电子资源。以靠这些资源,创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用植物网站。为学生在闲暇课余的自主学习中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兴趣,增加校园中药文化氛围。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使得枯燥专业课变得兴趣盎然。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学习植物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理解自然生命的道理,启迪人生。
三、总结与评价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兴趣教学,借助学校条件和所处地理优势,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体系,多角度引导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快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全面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为《中药鉴定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随时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在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随时了解其学习情况。对教师而言,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不断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天麻;鉴定研究;概述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013-02
中药天麻(rhizoma gastrodiae)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中国药典》各版列为收载品种,性平,味甘,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1],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眩晕、破伤风、癫痫、神经痛、偏瘫,以及其他神经性疼痛和神经疾病,为临床常用贵重药之一。
天麻,原名赤剑,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记载与现代所用天麻相符[2]。近年来由于天麻野生药源紧缺,栽培天麻逐渐上市。于是药材市场上出现伪品、野生天麻、栽培天麻,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药材,笔者对天麻的鉴定研究进行综述。
1 理化鉴定
1.1 光谱鉴定
刘刚等[3]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天麻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天麻的红外光谱图谱;余艳等[4]用红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高夏红等[5]用X衍射法测定天麻的X射线指纹图谱,并利用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法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非常有效。Budzikiewicz等[6]利用紫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在190~500 nm范围内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袁卫梅等[7]采用FI-NMR波谱仪分别测定了8个不同来源天麻特征总提取物(CGE)的1H-NMR指纹图,从天麻特征总提取物中分得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苷,经光谱解析及与文献数据比较,鉴定了其结构,从而实现了天麻的1H-NMR指纹图的解析[7-9]。
秦海林等[10]在NMR波谱仪上测定天麻的1H-NMR指纹图,建立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植物中药的理论和方法,作为鉴别植物中药的参照及其相对标准图谱。
梁惠玲等[11]利用EI-MS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鉴别,发现真品的主要成分对羟基苯甲醇的衍生物的甲醇提取物指纹特征性强,存在(m/z124)基峰及其进一步的裂解碎片峰(m/z107和m/z95)。此法为天麻真伪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1.2 色谱鉴定
石上梅等[12]对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天麻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天麻药材很灵活有效。袁敏等[13]采用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每种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均有不同的裂解色谱图,可用于鉴别。
2 生物鉴定
2.1 蛋白质电泳鉴定
张晓勤等[14]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天麻不同部位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对新生球茎中表达量明显增加的5个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王德先等[15]利用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天麻及其4种常见伪品,电泳分离条件为24 mmol/L硼酸盐(pH=9.4),运行电压为16 kVF,结果很容易鉴别,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以作为中药天麻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DNA鉴定
李长福[16]、关萍[17]、王晓玲[18]分别对天麻DNA进行了提取,为天麻生物学鉴定奠定基础;王德信等[19]建立了天麻PCR反应体系,为天麻在DNA方面的鉴定作出了贡献。陈祖云等[20]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区分纯合子及杂合子,从而使其能够在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栽培天麻。陶钧等[21]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
3 其他
3.1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略弯曲,长4~12 cm,宽2~6 cm,厚1~3 cm。一端有红棕色干枯牙苞,习称“鹦哥嘴”,有的为开花后残留的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瘢痕,习称“肚脐眼”。外皮剥落后部分残存,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数圈点状的退化须根痕组成的横纹、麻点皱纹和轮节。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嚼之发脆有黏性。概括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瘢痕似脐圆”。邓恒青等[22]通过对天麻环节纹的观察,记录天麻野生品、家种品1代、家种品3代环节的数目、节距(节间长度)以及节上点数(节上潜伏芽的数目),应用Excel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天麻药材品质、规格、等级鉴别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研究方法[22]。
3.2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最外层有浅棕色的后生表皮组织,下皮面2~3列由栓化细胞组成,细胞呈切向排列。皮层为十数列多角形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不具内皮层。中柱大,散在韧皮部维管束,周韧型或外韧型。每束导管两至数个环纹或螺纹非木化。薄壁细胞含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显暗棕色,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柬。髓部细胞类圆形。鹦哥嘴、环节纹、肚脐痕是天麻药材性状鉴别的三大要点。邓恒青等[23]针对这三个要点的显微鉴别特征做了补充性研究,为天麻的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栽培天麻、野生天麻、伪品在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方面的研究使天麻的鉴定较为容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天麻的鉴定技术也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78-479.
[2]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22-223.
[3]刘刚,董勤,俞帆,等.天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光谱与光谱分析,2004,24(3):308-310.
[4]余艳,刘刚,董勤.天麻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60-62.
[5]高夏红,郭灵虹,李晖.X衍射指纹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用于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1):58-60.
[6]Budzikiewicz H, Djerassi C, Williams DH,et al. Mass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M].San Francisco:Hoiden-Day Inc,1967:121.
[7]袁卫梅,秦海林.天麻、肉桂和牡丹皮的1H-NMR指纹图解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4):9-11.
[8]方涛,朱开贤.用紫外光谱鉴别天麻真伪[J].山西中医,1991,7(1):28-29.
[9]秦海林,赵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4.
[10]秦海林,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1): 58-62.
[11]梁惠玲,吴玉,易元芬,等.EI-MS法鉴定中药天麻的真伪[J].中草药,1996,27(6):367-369.
[12]石上梅,孙婕,杜庆鹏,等.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140(10):739-741.
[13]袁敏,张铬光,曾志.裂解色谱法测定中药指纹科谱[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6-70.
[14]张晓勤,胡金勇,曾英,等.天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分析与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1):89-95.
[15]王德先,杨更亮,刘海光,等.天麻及其伪品的毛细管电泳鉴别及天麻素的测定[J].中草药,2001,32(4):351-352.
[16]李长福,葛正龙,黄燮南,等.天麻DNA的快速提取方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226-227.
[17]关萍.兰种植物天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2004,(5):422-425.
[18]王晓玲.天麻总DNA提取物的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2005,7(2):110-111.
[19]王德信,段承俐,文国松,等.天麻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14-517.
[20]陈祖云,王晓丽,宋聚先.贵州天麻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鉴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12-14.
[21]陶钧,傅铁祥,罗志勇,等.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4):587-591.
[22]邓恒青,周汉华,童红,等.天麻环节纹的观察比较及数理统计分析[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09,18(11):22-23.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 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
1.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济南 250016;2.济南人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济南平阴 250000
[摘要] 该文概述了中医药博物馆在医药类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及展区分布,并从确定建设目标,优选项目负责人,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己动手采集制做标本与市场采购相结合,多渠道收集药材,加强技术创新,改进制做标本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并对如何建好中医药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效益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54-03
1中医药博物馆在医药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医药博物馆(或称中药标本馆)是设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医药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实验、实习及实训的大平台,它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中医药相关学科的授课、实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职业医药院校中,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公共大课堂和实验实训基地。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已经建成展出面积达1 200 m2,有各类中药材及中药饮片7 800余瓶,药用植物浸制标本800余瓶,腊叶标本1 000余号,分为名贵药材、道地药材、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等展区大型的中医药博物馆。是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大课堂;是中医、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大课堂;是《中药鉴定学》、《本草识别》、《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程实验课的大型实验室;是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药药剂员、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的一个考点(考场),特别是实验技能操作课程考试是在中医药博物馆进行的,也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一大窗口。
2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做法
2.1学科带头人的选定和团队建设
建设一流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需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深的学术水平。因此,选定一位中医药界知名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是关键,李建秀教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是《山东药用植物志》首位主编,是山东省优秀教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专家,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退休后被聘请为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担任中医药博物馆馆长,主持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工作。由他带领的中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负责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照片1)。
2.2目标明确,高标准建设
中医药博物馆开始于2005年,以“中药标本馆”为起步,开始就是高标准高起点,以《中国药典》[2]、《新编中药志》[3]为标准,临床用药1 200味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为主要内容,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以创建全国职业医药院校“一流”为目标。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经过近10年的辛勤努力,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了预定目标。
2.3多渠道收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①名贵药材。名贵药材展区中所收藏展出的药材,如天然麝香、天然牛黄、冬虫夏草、西红花、人参、高丽参、西洋参(美国、加拿大进口品);东北长白山、山东文登、北京怀柔(国产品)、羚羊角、玳瑁、鹿茸、川贝母(松贝、青贝、炉贝)、三七(14个等级)、天麻、蛤蚧(进口品和国产品)、全蝎、蟾酥等名贵药材是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精心挑选购进的。
②道地药材。全国200味道地药材及其等级基本俱全。分为:关药:人参、北五味子、北细辛、关木通、关防风、关龙胆、关黄柏、鹿茸、麝香等20多味;北药:地黄、金银花、北沙参、酸枣仁、党参、北山楂、丹参、蔓荆子、瓜蒌、香附、黄芪、黄芩、阿胶、全蝎等20多味;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四大怀药为代表,还有密银花等;浙药:白术、杭白芷、玄参、延胡索、杭、麦冬、温郁金、浙八味为代表,还有浙贝母等;川药:川贝母、川芎、川黄连、川郁金、川白芷、川白芍、川麦冬、川乌、附子等20多味;广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四大南药等;云药:三七、茯苓、云木香等;
西药:当归、大黄、党参、中宁枸杞、甘草、软紫草、麻黄、肉苁蓉等。
除少数种类由学生赠送,大部分是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等地精心选购。
山东道地药材60多个品种,其中植物药40多个品种:灵芝、昆布、海藻、太子参、白芍、白头翁、北沙参、徐长卿、丹参、黄芩、地黄、天花粉、桔梗、香附、半夏、薤白、三棱、牡丹皮、白鲜皮、侧柏叶、玫瑰花、槐花、金银花、济菊、白果、银杏叶、柏子仁、马兜铃、芡实、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瓜、北山楂、猪牙皂、皂角刺、大枣、酸枣仁、连翘、蔓荆子、菟丝子、瓜蒌、牛蒡子、薏苡仁、老鹳草、茵陈等;动物药有:全蝎、阿胶、蟾酥等。大部分自己采集加工制做,少部分为药材市场购进或学生赠送。
③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医药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7 800多瓶中药材及饮片中,其中包括中药,中药中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中又分为根和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还有民族药和民间药。多数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精心挑选购进(照片2),也有少部分是甘肃、宁夏、东北、四川等地学生赠送。有正品,也有少数的代用品和伪品。
山东地产药材350味[4]:如丹参、蔓荆子、祁州漏芦、蛇床子、黄芩、马兜铃、地榆、金银花、槐花、女桢子、石竹、瞿麦、紫参、白头翁、白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杜仲、龙牙草、苦杏仁、木瓜、北山楂、委陵菜、翻白草、皂角等,大部分是自己动手采集加工制做,少部分是从药材市场精心挑选鉴定购进的。
2.4自主开发和科研创新,制做药用植物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
①药用植物浸制标本800余瓶,如桔梗、蔓荆子、丹参、紫参、石竹等,是李建秀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爬山涉水从山东的蒙山、泰山、胶东半岛、济南南部山区亲手采集制做的。特别是2008年8月份正是雨季,蒙山的考察采集行程7 d,当时连降大雨,李教授不顾70多岁高龄,带领年轻教师冒雨爬山越岭,登上悬崖峭壁采集标本(照片3)。在野外克服种种困难,采集制做了600多号浸制标本。浸制标本制做时间都在8年以上,长者10年,仍保持绿叶鲜亮,枸杞果实桔红,像在野外生长状态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瓶瓶都如精致的艺术品,不仅对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本草识别》等课程观察药用植物浸制标本有很好的效果,加深印象和理解,对外展出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参观者喜爱和赞赏,同时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取得创新性成果[5-6]。
②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同样是李建秀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亲手采集压制,每份标本都经李建秀教授亲自鉴定,特别是他发现的山东贯众、山东耳蕨、山东石竹、山东丹参等新种的模式标本,中医药博物馆均有收藏展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照片4)。
3讨论
3.1选好团队学科带头人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关键
李建秀教授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主持带领中医药博物馆团队,从设计到建设,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才创建了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所以选好学科带头人是关键。
3.2自力更生、创新技术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成功经验
在标本馆的建设中,好多山东地产药材,特别是800瓶药用植物浸制和腊叶标本都是李建秀教授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多次从蒙山、泰山、济南南部山区采集和制做的,既突出了山东地产和道地药材的特色,节省了资金投入,又让年轻教师和学生学到制做标本的技术,并且在制做过程中创新了多项技术,培养了人才。所以自力更生、创新技术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成功经验。2012年被山东省民政厅注册命名为“中医药博物馆”[7]。
3.3为教学服务是创建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心任务
创建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中医中药相关学科课程授课创建一个大课堂,及其实验课的大型实验室,为学生毕业实习创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服务是它的中心任务。
3.4 “开放式”的中医药博物馆能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
中医药博物馆建成后的几年中,以“开放式”管理,不仅对校内老师和学生全天开放,成为有关课程上课的大课堂和大型实验室、学生自学的学习室,对社会也是全天、全年开放,一年365天从不关闭。每年迎来国内多批名流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中医药学者及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博物馆在教学、实验、学生自习、对外传播交流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效益(照片5)。并在2014年9月被中国癌症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授予教学基地。
[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鲁教高学(2012)9号]2012年8月7日,序号:74 山东力明科技学院中药专业教学团队.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0-361.
[3]肖培根.新编中药志(5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80-1182.
[4]李建秀,周凤琴,张照荣.山东药用植物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7.
[5]李建秀,周凤琴,李晓娟,等.山东贯众属(鳞毛蕨科)两新种[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1): 17-21.
[6]李晓娟,韩建萍,李建秀,等.基于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鉴定山东丹参为新种[J].药学学报,2013,48(8):1338-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