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安全管理制度

科技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6 09:0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基于逐步地健全我国安全网络监督机制的影响下,开采煤矿的技术也持续地进步。然而,因为我国的煤炭行业依旧面临一系列实际条件的影响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这造成我国煤矿领域面临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为此,搞好我国煤矿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不仅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差

虽然各个矿区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然而,各个单位为了追逐利益,依旧面临忽视安全重视生产的情况。这也是一些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所在。另外,一些煤矿未曾真正地贯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事务,这造成事故出现之后,一是抢救受困人,从资金上补偿受伤或者是死亡员工的家属,二是整改出现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惩罚有关的人员。这种看似合理的事后补救措施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慰藉社会公众和受害人,可是如此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如此消极和被动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业已跟当今煤矿企业的实际发展相悖。鉴于此,只有具备超前的观念,以预防为主,才可以有效地确保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

1.2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煤矿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基础是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而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从而使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大地降低。然而,实际中不少煤矿企业为了短期的以及眼前的利益,不想花费人员和精力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与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如此一来,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面临权责模糊、分工不清的现象,从而导致难以执行安全管理工作,这使煤矿预警机制与煤矿监督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除此之外,场地管理的过程中面临“两少”与“两多”的情况,也就是路线远和晚班的管理工作者少,而路线近和白班的管理工作者多,这导致安全管理在地段与时间段上存在缺陷,是边远地带和夜间容易出现事故的原因。

1.3煤矿企业员工的素质都比较低

当今,我国的煤矿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大矿区的综合机械化生产实现,一系列的生产环节进行更加紧密地衔接,集中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煤矿工作者有着比较高的技能素质与文化素质。可是,作为一种粗放型行业的煤矿,特别是在煤矿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矿区吸收的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1)员工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这导致一些工作者难以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2)当前引进的一些年轻人员怕干重活,不肯吃苦,而作为累活和重活主导的老员工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一部分矿区存在不少的老弱矿工;3)一些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不强,特别是在我国发生一些矿难之后,他们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情绪,对矿井工作存在害怕的心理。

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2.1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非常关键,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将其放在第一位,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实施事故职责追究制,强化安全生产的奖励和惩罚。根据煤矿企业的特点,能够精细地划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条款,针对薄弱之处和安全隐患制定一些预防事故的策略,遵循安全查岗制度以及隐患查处制度。并且,在安全管理上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方针,确保进行现场的管理以及监督,真正地防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现象出现。

2.2执行风险预控

煤矿企业应当增强“注重预防、安全为先”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安全管理中注重投入,对事故危险源进行确定,以及搞好事故应急策略。风险预控的贯彻实施重点表现为:1)注重煤矿企业基层员工和安全管理工作者的风险预控培训事务,让他们清楚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与危险源,进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加以重视;2)创建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根据比较容易出现的瓦斯灾害、水灾、火灾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或者是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保障煤矿企业的员工在出现以上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实时逃生;3)注重安全预控管理,有重点地监督班组长、值班领导、跟班队长等。

2.3注重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技能培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是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也是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文化能够使激励力、约束力、监督力形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以及塑造员工为安全员工。为此,不管是立足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还是安全生产,都务必创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煤矿员工安全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技能培训,其跟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将安全培训工作当作煤矿企业的首要工作。只有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与建设安全文化,才可以由思想上、行动上引导员工具备安全观念,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不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都能够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当今,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依旧面临着不少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这不利于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应在新形势下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尽可能地防止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这关乎煤矿企业基层员工的幸福,也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稳定。而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工作者,务必真正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在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紧抓不放,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磊.大数据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1):102-103.

[2]马占川.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125-126.

[3]琚永清.浅谈如何有效地实现煤矿安全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14(9):145-146.

[4]韩沁峰.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15(10):98-99.

[5]吉继海.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1):148-149.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启示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作为整个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实现的重要内容。目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工程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加强,实现公路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的全面增强。

一、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公路工程作为我国工程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发达,公路工程市场在不断扩大,施工管理,企业经营与利润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在工程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等到了更多的锻炼,对公路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公路工程更多的向地质复杂的山区地域扩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难关和安全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能力科学能力和专业性的全面提高。

2.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新时期呈现新的问题和状况,这都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公路工程的事故多发性仍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新时期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事故多发性远远大于其他工程的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率也较大,这些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以及复杂地质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事故多发性不是由于某一方面因素造成,整个工程每个环节上的管理失败和疏忽都可能成为事故发的诱因。安全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财产损失,这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奋斗方向。

其次,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资金不足也是常见现象,这大大限制了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安全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和诱因之一,很多施工地段地势陡峭,属于高度危险作业,由于安全设施过于简陋,没有保障,安全隐患时时存在。这些都是安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也是安全管理上的一大难题,现场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患意识都比较薄弱,文化水平也较低,不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要求,这些都会造成安全管理上的失策,造成安全隐患,成为后期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制度上的不完善是导致管理上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执行力与实施效果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暴扣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能划分和职权管理,安全投入的管理以及现场施工操作的管理等都存在很大的疏忽和不完善,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施工安全规章,也没有进行明确的人员划分,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薄弱,制度执行力问题等都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项表面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水平都不达标,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并取得实际效益。

二、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加强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能力,首先就是要从制度上完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是增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架构设置和职位定义,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其次,要实行明确的职位划分,对于每个职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和要求,明确各层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有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并对于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流程规范,形成支付和条款,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标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实现安全管理的效果。

2.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于安全管理能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差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要聘请高学历人才,组建一直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扩大中级职称以上管理人员的比重,要求管理人员学习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和行为规范。并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培训,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施工现场的技术和现场安全控制点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能够通过专业的安全管理方式进行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3.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资金和安全设备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安全保障基础是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并且良好的安全设备和较大的安全投入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伤害和损失程度,这都是种先投入,后收益的方式。强大的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当然安全投入及包括资金投入和安全设备的投入,也包括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安全投入可能是一次性的,但是管理和防患工作却是持续性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以及安全操作等都必须坚持时刻遵守,时刻保持安全设备的良好状态,让安全设施投入与施工防护管理形成统一的提议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管理,避免安全隐患有机可乘。

4.改善作业环境

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大多嘈杂,在偏僻人烟稀少的位置,恶劣的地质环境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施工技术挑战的同时,施工现场的环境也是十分嘈杂脏乱,给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改善作业环境也是降低安全隐患额重要方面之一。首先,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防尘降噪工作,为施工现场酿造一个和谐干净的氛围;其次,对于地质环境复杂地段的施工,应当做好调查,充分了解施工地段的地质气候环境特征,做好设计和规划,尽量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测和预防;同时,要求施工材料要达到施工质量标准,进行科学的摆放和归类,方便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意外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务损失。对于作业环境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规划,事前分析和预测,尽量避免现场的混乱和安全隐患的潜藏。

结语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路工程安全有序开展具有非凡意义。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和发展,相应的安全权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需要改进之处,要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等措施全面实现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纯任.浅谈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3)

[2]金铭,马金芬.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2(16)

[3]康大伟,朱佳龙.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2(17)

[4]骆云芳.浅谈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与措施[J].科技资讯.2011(6)

[5]刘妍,张明媛,袁永博.基于快速检索的高速公路建设期安全事故应急响应[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6)

[6]田建,陈济丁,耿红.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状况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

[7]陈灵兵.我国公路建设施工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3)

第3篇

效能指的是事物内部所蕴含的能力与组织内在功能的体现。安全管理效能指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能力与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成效。企业安全管理效能主要是通过管理手段、规章制度、安全文化氛围等调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安全生产能力与安全执行效率的提高来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效能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生效速度与安全管理程度两个方面。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能力,安全工作执行者的主动性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效率。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员工安全知识水平不高而导致的。员工安全主动性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而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同的员工有着不同的安全主动性水平,较高的安全主动性才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效果的提升。

2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2.1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理念的影响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精神中有所体现,属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在价值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提高责任意识与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引导员工树立积极的安全生产价值观,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通过这些方面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效能建设成效的进一步发展。

2.2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融合管理者与员工的安全文化理念,实现他律性与自律性相互结合,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行为。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管理行为存在约束作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实现管理行为与安全行为的巩固,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2.3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企业利用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特点来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引导、约束与规范。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有着不同的特征,部分企业强调运用惩罚代替管理,导致安全管理效能较低;部分企业强调安全生产数量、不重视安全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效能同样不理想。企业安全管理不仅要重视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严密,还要重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成效的提高。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制定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制度效用最大化。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重视文化模因,促进安全管理效能的提高文化模因对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都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模因指的是能够对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进行传递的信息形式,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积极的安全文化模因能够促进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能。

3.2防范文化退化,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化法治安全文化建设属于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坚持的观念,实现在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有效渗透,树立非常牢固的安全观念,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效能提高。如果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出现退化的情况,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各种连锁反应的出现。一旦出现安全文化退化而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损失。

3.3强化安全反思,注重企业文化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行动情境更加复杂与不确定,因此要通过知识对行动情境进行再次定义与监控,通过反思来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反思实际上就是自身风险意识的强化,应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得到贯彻。同时,需要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结构与方向的调整,控制同类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第5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土建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土建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的施工材料存放、使用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实施安全作业,消除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施工全程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安全操作管理,强化日常保养和维护,实现机械设备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降低对人员的伤害机率。通过这四方面的内容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2、土建施工作业的特点

土建施工机械化和人工合并作业,具有施工量大、体力付出多、手工作业多、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是常见作业环境,这些施工特点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身体疲劳,容易形成事故隐患。土建施工为了保证进度,往往立体交叉作业以节省作业时间。此时,施工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视线被遮挡较多,而且不同工艺要求不同,上下工艺连接不上,则需要调整作业时间,加班加点。休息时间短,作业量大,部门协调多,安全防护不到位时,容易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很难。此外,土建项目多以外包形式进行分包处理,以降低项目的造价。外包后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齐,临时施工人员多且不稳定,使得安全管理落实较困难。施工人员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身安全隐患较多。可见,土建施工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R、体力劳动量大、作业危险系数高、作业交叉性强、安全管理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保证进度和质量。

3、土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3.1安全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建筑施工项目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外包模式频频出现,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这些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当然,因为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明显,岗位分配混乱,导致安全问题产生时,责任推脱明显,承担意识差,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还有些建筑公司直接忽视法律条款,不仅忽视安全生产,同时,也经常拖欠建筑工人工资,任意修改工期,偷换建筑材料,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3.2安全责任制度无法贯彻实施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安全施工的保障。然而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意识较差,对于责任制度的认识不足,思想上抵触这种有束缚性的管理措施,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3.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是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多,人员素质较低,对规章制度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安全管理也只是浮皮潦草,制度只是一个框架,并无精细化落实措施和管理手段,使得完全管理规章制度想要落实也无章可循。有些工程中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管理前后难顾,安全管理效果一般。

3.4工作人员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

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难与形成协作力,私自更改施工工艺、相互配合能力缺乏,疲劳工作现象普遍,自我约束性差,随着走动,不服管理,再加上施工现场交叉作业频繁,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重重,小事故常有发生。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由于工期延长、反工维护、材料使用不当等使得工程造价增长。

4、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意义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异常重要。参与施工的各级人员首先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生产安全,然后树立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同时指导人员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其次,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安全生产设施的落实,同时,完善处理相关管理机制,保证安全条文管理模式为系统化落实监管工作的迈进,确保各级各处从事安全化作业,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高效、高速进行。

4.2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制度的落实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减少人身伤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制度落实时,要进行分级落实,一层一层落实,最终使得每位施工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从而将安全意识提升上来,安全管理也有的放矢。通过逐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分解到基层个人,能够真正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使得安全施工无死角、无盲区,实现真正的安全保障作用。

4.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为责任落实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精细化安全管理提供可能。首先需要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框架进行精细分工,并对每一部分的责任进行分层落实,使得安全制度有名有实;其次,完善奖惩制度,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遵从安全施工细则,实现安全无角;再其次,安全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责任和相互配合的义务,划分明确的安全界线,明确责任,避免推诿现象的发生;最后,岗位设置人员要充足,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要常态化,特别是施工环境恶劣时,要加强安全巡视和警告,提醒施工人员做好防护工具,紧防生命线,提高安全作业的机率。一旦出现事故,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应急预案,将损失和伤亡降至最低。

4.4重点开展安全教育与相关技能的培训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对于流动性大,安全认识不足的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通过教育和培训,安全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安全作业水平也有所提高,事故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土建单位有必要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和强化,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安全配合的重要性进行现实事故案例教育,以血的教训来敲响自我安全防护的警钟。

结束语:

土建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是对人身安全进行防护的管理手段。落实责任制度,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完善相应的安全制度,做好安全巡视,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是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采矿作业;眼伤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眼睛是人体器官中最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眼伤害,是导致旷工眼疾病的主要原因。如采矿作业和劳动条件较差,在采矿作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碎粒子都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威胁,造成眼部伤害。分析造成采矿作业眼伤害的原因,可以有效降低眼伤害的几率。因此,就采矿作业眼伤害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采矿作业眼伤害的原因

1.1 环境伤害

采矿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高分贝的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与此同时,采矿器械在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产生激光、放射线、紫外线、红外线等一系列的物理因子,引起小空间内的气压和空气质量发生变化。其次,采矿作业随处的环境一般都有卫生条件差、技术设施不良、空间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特点,许多时候,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可能还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矿作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有害物质(生物性致病因素)等难以排出,都可能给眼睛带来伤害。此外,采矿作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者的精神和视力都要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的眼疲劳也容易造成眼伤害。

1.2 外物缺陷导致的伤害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给职工健康带来危害,许多采矿企业都根据卫生标准购置购置了一定的生产卫生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许多矿企在安全防护用品购置上投入太少,导致许多矿工缺少防护用品。一些企业在购买防护用品时对企业作业环境考虑不周,购买的是不适合中国人脸型、佩戴使用、不符合采矿作业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这些用品不但使用不便,维护更是困难。此外,许多旷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使用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也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1.3 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是我国矿业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矿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不到位的表现有:各种生产漏洞百出,采矿作业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不合理、无秩序;特种作业人员上岗门槛低,无证上岗者多,许多人都缺乏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不到位,企业上下对采矿作业中的危害因素认识能力差,安全措施不完善,安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应急措施不得当。

1.4 个人因素

导致采矿作业眼伤害的个人因素有:作业人员安全健康意识淡薄且不注意学习,不但不了解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维护方法,还不按照要求穿戴劳动保护服、佩戴安全帽、准备安全劳动用品;许多人无证上岗,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习惯经验性工作,不知道按照安全操作规定和卫生制度来作业;一些矿工个人素质低下,对企业法规体系缺乏认识,法制观念不强,分辨判断能力差,经常违规操作,并且在突发状况出现后不知道如何自救自保。

2 预防采矿作业眼伤害的对策

2.1 实行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预防和减少采矿作业眼伤害的根本,鉴于此,在采矿作业过程中,企业应逐步淘汰那些噪声大、振动超标的工艺设备,引进和使用先进的通风排尘设备,以减少作业过程中的噪声,降低作业域内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建立隔音操作时,做好隔声、吸声、消声措施,封闭噪声源。明确安全生产规定,尤其是在爆破后更要加强通风,严格要求矿工15分钟后才能进入爆破现场。进入长期无人进入的井巷时,一定要先用设备检查氧气和有毒气体的浓度,做好安全防护才能进场。此外,矿企还要改善作业区域内照明不足的情况,加强作业现场人员防护,对从事采矿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降低眼伤害的几率。

2.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采矿作业眼伤害,因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保护职工人身安全,降低眼伤害的几率。具体来说,矿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有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生产和责任制度、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学习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制度、设备管理和生产奖罚制度。在安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矿企还要建立安全生产机构,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新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认真检查职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掌握和使用情况,做好作业人员防护品管理事项,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矿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矿企还要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争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3 加强采矿作业安全管理

要想有效降低采矿业眼伤害事故的发生,矿企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采矿作业安全管理,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来作业。这就要求矿企各级管理者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切实结合采矿生产环境、矿工实际情况购置安全帽、防毒口罩、保护膜手套、照明设备、工作服等采矿防护必需品和防护用品,同时加强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和管理,严格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人员安排,确保企业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与此同时,矿企还要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结合矿山特点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做好技术材料准备工作,为操作部门提供完善的开采设计图纸、排水系统图、水质水位数据资料等,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以确保现场操作、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公务车;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40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高校的公务车辆管理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其教学及科研等工作将会受阻[1]。高校公务车辆管理的主旨是“倡导节约,反对浪费”,虽然目前高校公务车辆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只要追溯其根源,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纠正,那么就能够使公务车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减少维修保养成本的同时,提高公务车辆的使用率。

1 高校公务车辆管理的基本问题

1.1 公务车辆管理制度问题

公务车辆管理与高校的运营发展势必是分不开的,公务车辆管理的制度存在某些问题,那么高校必须尽快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分析,公务车辆管理制度问题如下:值班、车辆的维修保养等制度脱离实际,与公务车的特点不相符,导致公务车辆管理未能实现动态化管理,公务车辆的使用率低;公务车辆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公务车辆在静态管理下自动化程度不是非常高,很多公务车辆使用信息运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从而拉低了工作效率,使公务车辆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不利于公务车辆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公务车辆监督机制问题

公务车辆在日常的使用当中缺乏相应的监督十分不利于公务车辆管理工作的推进,高校务须尽快找出其监督机制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公务车辆管理质量。经分析,公务车辆监督机制问题如下:车辆的油料费及养护费过高,影响了公务车辆的正常使用;公务车需求不均衡,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出现公务车辆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日常工作时间的公务车辆又会被闲置,利用率为零;各教职工与驾驶员无直接利益关系,教职工不情愿为公务车辆服务,最终导致公务车辆的总体服务水平偏低。

1.3 公务车辆驾驶员素质低

公务车辆驾驶员服务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亟待加强,责任心不够,法律意识不强,良莠不齐,经常出现违章驾驶的现象。因此,车辆安全事故与维修费用得不到控制。这一切的迹象表明,公务车辆驾驶员需要系统化培训,高校要提高驾驶员的聘用要求,尽量将公务车辆驾驶员这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2 加强高校公务车辆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公务车辆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公务车辆管理需要结合公务车辆管理特点以及高校的实际来制定公务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将各种管理问题责任到人,安排特定的人员去解决,就能够使高校公务车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1.1 公务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公务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驾驶员与公务车辆的预防预控机制,需要和驾驶员签订双份《安全责任书》,利用法律手段遏制其不良驾驶行为,要求其具有职业道德,将行车安全与谨慎操作放到首位;而在公务车辆安全检查方面,必须在公务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公务车辆的检查周期、检查技术标准,要求驾驶员与车管人员在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公务车辆的完好率。

2.1.2 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是公务车辆管理中最重要的规章制度。若车辆使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则并非是公务车辆数量多就能够解决的。公务车辆必须拥有使用申请制度与审批制度,当各部门需要用车时,需要预先写好《派车申请单》,待部门负责人的审批通过之后,才能提车;公务车辆内需要安装GPS,通过掌握其位置、方向、速度、时间及行驶里程等相关信息,了解公务车辆动态,从而提升公务车辆管理水平;公务车辆需要得到集中管理,通过集中调度和管理提升公务车辆使用率。

2.1.3 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制度

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制度主要是公务车辆日常维护、维修及保养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建立统一的公务车辆保养标准,提高公务车辆管理质量。例如:在公务车辆保养制度中,规定驾驶员必须在公务车辆保养过程中填写《车辆保养审批单》,由队长审批后,才能在制定的维修单位进行车辆保养。此外,由于车辆维修保养费用需要财务部门结算,因此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必须起到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的作用,绝不可让驾驶员独自参与整个保修业务。

2.2 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应用,而公务车辆管理同样可以运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公务车辆管理质量。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将公务车辆的使用情况透明化,而且能够防止申请公务车辆者与教职工实际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当构建出完整的网络车辆管理系统后,车辆路桥费与燃油费也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有效防止了虚报费用的情况发生。另外,教职工能够迅速掌握公务车辆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上下班时间的确定,极大地提高了公务车辆使用率。

2.3 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

有新闻报道,所有的交通事故中70%是由于驾驶员的失误而造成的,高校驾驶员队伍务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高校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公务车辆管理制度来提高,其驾驶技能必须通过统一的专业培训来提高,只有将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才能保证公务车辆的行车安全。高校必须重视驾驶员业务培训工作,使其拥有娴熟的驾驶技能,为教职工通过良好的乘车环境。此外,可通过技能竞赛、技术考级等活动,帮助驾驶员了解新技术、新信息及新知识,使其能够做好节能、维修及保养等工作。

3 结 语

全国各高校在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较激烈,公务车辆管理对高校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高校公务车辆管理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希望通过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公务车辆管理制度,使高校公务车管理合理化及规范化,从而提升师资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公务车辆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升公务车辆管理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宏志.高校后勤车辆管理的实施现状及改革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王传清.高校公务车辆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

[3]廖吉江.对高校公务用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8).

[4]何岗.高校公务车辆管理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6).

[5]徐晓明.高校公务用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4).

[6]陈平.浅析高职院校加强公务车辆管理的对策[J].汽车实用技术,2015(1).

第8篇

关键词:房建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对于这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其除了要尽可能的保障其自身施工的质量,确保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后期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基本需求之外,还应该较好的针对其相应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有效地管理,这种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其施工水平同样具备这较强的积极价值,尤其是能够避免因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一些不良影响后果的出现。

1.房建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也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性,进而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产生,比如说高空坠物安全事故、用电安全事故以及机械损伤安全事故等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干扰其施工的安全性,详细分析来看,这些房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具体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这种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是特别的高,这也是影响其最终安全管理效果的一个根本因素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才会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最终的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随着这种安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足,其相对应的各种安全管理投入力度也就会出现较大的缺陷,很难满足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进而也就容易造成一些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当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来看,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这种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就必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最终的安全管理效果和水平,并且该问题在很多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都是比较常见的,基于这种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一方面是表现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甚至还存在很多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仅仅是照搬其它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些安全管理制度,不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则是这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较好的利用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仅仅把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当作一种摆设文件,难以发挥其最佳的应用效果。

1.3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淡薄

从一线施工人员身上来说,其对于这种房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特别的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欠佳不同,如果这些一线的具体施工人员不具备较为理想的安全施工意识的话,很容易直接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产生,并且还会对于这些施工人员自身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种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方面,不仅仅在施工技术的操作中会得到较为明显的突出体现,对于一些安全防护装备的使用来说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进而不仅仅会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可能会促使其相应的危害性更大,更严重。

1.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对于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最为核心的一个管理要点内容就是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要全面充分,而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从客观因素上来看,主要就是因为在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比较多的,其相应的安全管理难度也就比较大,进而也就很容易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对于各类机械设备的管理来说就存在着极高的管理难度;从主观因素上来看,主要还是要归结于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提升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

2.房建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2.1切实提升房建项目安全管理意识

做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其相应的安全管理意识,这种安全管理意识并不是仅仅针对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而言的,还应该切实提升项目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这种最高层次上提升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视度,进而采取各种可操作性比较高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管理,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其相应的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对于各种安全管理所需资源的配置来说,这些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升是极为必要的;另外,对于具体从事该方面管理的人员来说,其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更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这种意识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才能够更好的促使其发挥出较强的安全管理效果,避免一些安全管理疏忽或者是遗漏的出现。

2.2加强对于房建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所在,对于这种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来说,以往很多的培训工作要点都是紧紧围绕着相应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手段来进行培训,而对于施工的安全性则很少有涉猎,从这一方面来看,在今后的房建施工人员培训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安全方面的培训是极为必要的,这种安全培训不仅仅要求相应的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还应该较好的促使这些施工人员明确如何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即落实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去促使这些施工人员具备着较为理想的施工安全效果,这同样是培训的一个要点内容所在。

2.3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监控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在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因此,相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应该重点针对这种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监督控制,具体来说,这种施工现场的监控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1)全面分析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只有明确了各方面安全隐患的存在,才能够较好的进行安全管理,提升其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准确性,避免一些无用功的出现;(2)综合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对于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只有实时监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最为及时有效地发现房建施工现场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也才能够更为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控制,这也是今后房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房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有管理人员的问题,相应的施工人员或者是安全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就需要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今后的房建施工管理中,必须要重点针对其相应的安全管理要点进行分析,把握好这些管理目标和任务才能够提升其最终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赵春.试论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4,04:291.

[2]张雯雯.房建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218-219.

[3]杨艳琼.探讨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4,07:193.

[4]沈睿.论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的难点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57.

[5]刘鹏超,齐继贺.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建材,2011,03:76-77.

第9篇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益探索

倘若安全事故发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后果不堪设想,不单会危害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增加施工企业的财产损失,也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依据目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利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合理,符合实际的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建设事业献微薄之力[1]。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管理现状

(一)施工企业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就是做到安全施工,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来说,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不过,施工企业因为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相关负责人对于安全管理没有明确清晰的认知,把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放在经济利益层面,且对于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尽人意。此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图一时方便,没有遵照设计单位安全措施同步施工的要求,因此此生了很多不良因素,给工程建设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加上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应对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明显缺乏,因此,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就会进一步加大[2]。

(二)施工企业的监理力度明显不足

因为,水利工程会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如复杂的施工环境、天气变化、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地质条件等,加大了工程监管的难度。以当前的工程监管状况来说,其主要的监管方式只是工程备案,工程监管方式中包含安全质量抽查。在工程监管过程中,因为监管单位本身能力的限制,如监管方法单一,监管技术较弱,且监理单位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素|水平,监理缺位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致使监管无力。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监督管理状况不如人意,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产生直接性的不良影响。

(三)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

水利工程施工位置一般都在野外,且施工形式是敞开式的,因自然环境相对复杂,且没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为它的施工环境是敞开式的,因为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施工隔离,不仅加大了对施工设备及人员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对施工对象的管理难度,此时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通常来说,水利工程因受工作较长,规模较大,施工环境复杂、且施工单位的协同性不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3]。

二、强化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现场应有专门的安全检查员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内容应当尽可能涉及各大环节,如安全用电、操作规范、安全设施、防范措施等,一旦发现操作不规范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监察员进行统一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配备相关器材设备和药物,如设备、急救器材、医疗药品等,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现场进行及时的急救工作。

(二)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日常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应当有所了解,对于各种突发事件,在分析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制度。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将其落实到工作的具体环节当中,以此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用制度化来约束安全管理,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三)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强化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举措,把安全管理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个人,此举即可以做到有效管理,又可以做到层层监督,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在工程项目成立时,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应由项目负责人来承担,同时,成立安全施工的领导小组,使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强化监督,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将安全管理权力赋予相关责任人,比如相关责任人发生有隐患时,应有相关的停工权,发现施工有违规作业时,应有相应的制止权等。

三、结语

本文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同时,对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者展开了具体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如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来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稳定、高效、安全、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忠柱.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益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07:113.

第11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前我国在房屋建设中问题数不胜数,包含环境污染严重、施工技术以及质量不佳、成本高但安全性能不强。在这些问题中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然而造成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不过关,在房屋建设中,施工材料有缺陷等等。这就告诉我们在一个建设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施工工艺都要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增强技术手段、提高材料质量,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目前对建筑房屋方面存在安全问题的分析

在房屋的构建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大体上有墙体裂缝、墙体掉落、地面渗漏、浴室积水和门窗不严这些问题,有的建筑物甚至出现了建筑物下降、甚至建筑物倒塌的现象。这些施工问题不仅损害的施工单位的信誉,更加危害了施工建筑工人以及居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1.1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及比例(见图一)

图一: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比例示意图

1.2建筑物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

1.2.1在建筑行业楼板裂缝这种现象早已鲜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技术不当、地基不平、材料有缺陷、自然原因造成的。在建筑施工时,因为施工技术人员不按照规范操作,没有固定好钢筋,或者有事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导致钢筋质量不过关以至于力度不够,这就大大降低了楼板的承受压力,如果在加上地基的不正常下沉,这就会使得承重墙因受力不均匀而变形,从而使得楼板出现了裂缝。当然自然因素也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比如大的温差变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顶板都没有设定相应合理的钢筋温度,更没有对周边顶板角的钢筋进行隔热层处理,或者在浇筑混凝土时,配料不合理且没有盖住施工缝。

1.2.2恣意开槽会降低整个建筑房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为了省事图方便,在安装水电管线路时,会直接在建筑物墙体上甚至承重墙上进行开槽凿洞来安装线路,这不仅使得墙体隔音效果差很大程度上影响的业主的安静生活,也会减低墙体的承重能力以及它的稳定性能。由于在施工时技术人员配合不当、施工手段不娴熟导致技术人员预留的施工槽定位不准确、尺寸不合理、检查不仔细等等造成了开槽凿缝现象的产生。

1.3如何保障在建筑施工时现场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首先安全意识很重要,往往很多人不注重发现安全隐患保护自己导致建筑房屋现场事故频频发生。施工作业开始时,应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施工频繁的高空作业,更应该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并且还要在施工现场附近贴上醒目的警告标志,减少行人通过,防止高空坠物掉落伤人。施工时,还要仔细检查现场的电气化设备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将危害减到最低。还有就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防护设备,但大多时候都被施工人员直接省略掉了,这安全是错误的,还有就是防护装置有使用寿命,再加上长时间的曝晒以及风雨。化学物质的腐蚀等导致使用寿命减低,因此施工单位要及时检查这些防护装置,及时更新换代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探究对房屋施工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

2.1如果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得当,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

(1)由于没有切实的按照法律法规施工,虽然国家为了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行政处罚法》,可是还是有很多施工单位对这些法律采取无视的态度,将法律弃之不顾,将规范施工抛之脑后,最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2)施工单位本身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法规。所以施工单位负责人应该首先建立健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和安全意识,可以对其进行安全再教育,这样施工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安心做事、不偷工减料、严格执行施工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3)在施工时监管力度不到位。在房屋的建设工程中任何出现的安全问题都与监督部门相挂钩,在监督期间可以对所发生的安全问题有绝对的整改权,及时记录、及时上报、及时纠错,做到防患于未然。

2.2在施工时材料选择不合理。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一旦材料的不合理或是质量的不合格都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会引发更大的安全问题。比如楼板出现了裂缝、楼房内部管道之间焊接不严密、墙体脱落、混凝土配料不合理等等。

2.3在地下施工时要用混凝土构建防水墙,由于固定模板时要用到螺杆,这就要求平直的螺杆,还要带有止水环,并且还有用混凝土密封螺杆。还有重要的就是必须防止混凝土内部的铁丝、钢筋、以及带有止水环的螺杆接触到模板,防止触水生锈,降低使用寿命。

3、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3.1加强安全制度的落实。首先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任何一个房屋建筑施工项目,在工程开工之前,都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严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且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其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单位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是进行安全生产的保障。明确施工单位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为保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人员或者他人的安全,必须使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强制执行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使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的落实到各个部门,做到“人人懂制度,人人守制度”。

3.2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健全安全监测技术。针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的现状,加强安全管理,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监测技术,在科学技术的进步条件下,加大技术检测的力度,加强施工的安全防护,使得安全防护措施更加的具体化。对一些落后的检测设备进行淘汰更换,增加对这些硬性安全检测的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可以聘请施工安全技术专家对施工环境进行勘察,分析不安全因素,针对实际情况改善隐患,并协助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检测技术,从硬件、技术双重方面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费用,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这对于提高施工的安全力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施工单位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深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存在危险隐患的施工进行作业时要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进行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要坚决杜绝施工过程无证作业,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

3.3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首先加强项目部内部的监督力度。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项目部内部必须制定出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具体方针、制度,并使其拥有一定的强制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认真的执行,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检查,不断地进行监督。如果有施工人员不按照制度执行,要对有关的责任人进行严厉追究,绝不姑息。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混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日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中,更要加强安全巡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进场的材料必须有合格证、证明书、生产许可证等,并且要定期的对供货商进行考核。对于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安全措施材料要进行见证取样,测试合格后,材料才能运入施工场地,用于工程的建设。进入施工场地的各种材料,设备要合理的安排其放置的位置,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场地的设备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4、结束语

一个憧憬良好前景的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才能按要求完成工程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本文只是对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对于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范志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19).

第12篇

(1)提高安全观念,加强预防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重要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在突出安全第一的前提下,严格坚持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原则。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领导要带头遵守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检查、监督。与此同时,还要对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性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一线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能够避免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

(2)坚持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此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电力企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显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所以对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第一,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要树立一个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第二,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和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针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重新制定更有利于电力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来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进行,从而达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机制创新,机制创新主要是体现在深化企业的内部改革,开展多层次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便于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必须要时刻坚持科技的创新,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大力发挥高新技术在管理过程当中的应用,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服务。

(3)加强设备管理,建立巡查制度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陈旧老化和突发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十分普遍,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第一,在产品的选择过程当中,要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第二,必须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农村的配电设备使用年限过长而超期服役现象十分普遍,这对于整个电力生产的安全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隐患,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出现问题。同时,对换下的设备,也要严格控制,防止其流出成为其它单位的隐患。第三,要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建立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更好地保证能够时刻了解设备的现状,以便于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予检修和更换,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4)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当中,一线的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主要包括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具体体现在临时性的作业当中配电工作人员进行无票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因为未曾填写修理票而进行修理,导致配电工作人员或群众出现人身触电的事故发生。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差造成的,所以针对于习惯性违章现象,一是要从领导到基层的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和管理,对于出现违章的员工一定要按规定进行处理,绝不姑息养奸;二是要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彻底杜绝因为一线员工自身原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5)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只有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把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和加大监察力度统一进行,严格执行安全的奖惩规定,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确保我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作者:熊炬 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