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智能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评价;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多元评价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八种: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我内省智能。8.自然智能。他以独特的理论视角构建起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
(一)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元智能理论评价的核心。反对主要侧重考核学生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传统考试,因其考试内容单一化。各种智能都应被评估,尤其是个体智能强项要能被识别出来,这样,学生的个体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学生的过去被评价,而且学生的现在被看重,学生的未来更是要考虑。教师不用仅仅追求一个精确的分数,而是要让学生感到被关心、被欣赏。通过评价,不仅让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取得进步,而且使学生的认知领域更加广泛,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他们的弱势智能也得到激发,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的特点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中,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评价重视过程胜于重视结果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多元智能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收集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资料,教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的标准要多方面、多维度,反馈要及时准确,改进建议要详细具体。要使评价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学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高效发展。为了能准确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应该由教师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做法也能督促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
(三)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各个智能无所谓高低,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优势智能和特长,而并非像传统智能观那样以语言、逻辑、数理智能为标准。标准化考试或评价把学生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判断的是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多元智能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强项智能。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都能被发现,教师的教学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是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之一,教师要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二、中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及其应用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能为师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学生认知能力及学生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被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学习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智能特点,教师在安排评价活动时,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供许多适合学生8种智能的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主题和故事等,以达到全面综合的发展。例如,为了评价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可以通过用英语短剧表演、做有趣的游戏、猜谜、补全句子等实现;评价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则通过给英文视频配音、学唱英文歌曲、欣赏优美音乐等表现;通过演英语小品、话剧或歌剧,评价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通过做英语广告、海报、剪贴画和办英语画刊,评价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通过用日志、周记或学习反思总结,评价自我内省智能;通过解释一种自然现象或介绍一处风景,评价学生的自然智能。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1.教师评价。给学生以鼓励性、建议性、商榷性的评价,任何评价都会带来学生信心、学习热情的影响。教师应对学生的优点,提出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对学生的缺点,给以适当、善意的提醒和建议,给学生改进的机会和改正的信心,切忌套话或一棍子打死式的评语。2.学生自评。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自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待学习成果的态度,引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3.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处最多,相互之间的评价比较丰富、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性格、爱好等,将学生交替划分为同质或异质小组,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评价。学生互评可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提高人际交往智能。4.家长参与评价。家长的参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督促教育好孩子,与教师一起体验到孩子进步、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应试教育,极大伤害了优势智能不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反对采用量化范式下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主张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质性评价常用的形式有:观察记录、面谈采访、学习档案袋等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质性评价的方法不追求固定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它的运用贯穿于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整个过程中,具体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让学生以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方式展现特定的学习内容,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智能的机会,对学生的智能展示进行评价。
(四)评价标准多元化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征和个性特点,打破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着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方法,有助于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合作、爱心等诸多方面对学生有一个中肯、全面和积极的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和位置上体会到进步与收获,多元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1 智力性质几种不同的界说
智能是人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心理学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对智力的性质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界说:(1)智力是一种适应新情境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3)智力是指抽象的思维能力。(4)智力是一个人能为着某些目标而行动,能理智的思考和有效的适应环境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解决某种智力问题的能力。从先天禀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智力问题是一个差异问题。
2 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cho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 (Verbal/Linguistic);(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
(Visual/Spatial);(4)身体――运动(Bodily/Kinetic);(5)音乐 (Musical/Rhythmic);(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
(Ind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3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发展的培养的意义
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多元智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教学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依据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就是说,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也考虑学生的人格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研究得越深刻,对他们的智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了解得越清楚,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可能就越好。例如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方式的指导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性质的差异,在统一安排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趋于灵活性和多样化。例如,课程设置就应考虑实行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弹性课程制。教材编撰也应由单一大纲,单一教材向单纲多材转变,并逐步实行多纲多材,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4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2 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4.3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情况,探索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智能型人才。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启示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使学生在学习发展中懂得展示和利用自身爱好的优势。
一、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构建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例如:在学习《甜甜的泥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各种有趣的材料和物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去制作工艺品。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以便于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策略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对象的个性化
初中生的思想和心理比较活跃、多变,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和应用,着重强调了教学对象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段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表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如文学水平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剧本的创作和续写;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担任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导演;情感较为丰富的学生可以参与剧本的演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从而吸引更多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三、教学策略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新课改背景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实施的教学策略要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这样才能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开展关于“做一名小记者”的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采访活动,如将某一位教师和学生作为采访对象,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懂得自觉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根据自身的爱好优势去选择参访任务。比如,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担当采访记者;文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担当笔录,或对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担当摄影,等等。这样在采访过程中,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多元智能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
四、教学评价要体现立体化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的方式也较为枯燥单一。这样的评价方法,虽然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但却难以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进度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能差异以及知识结构上的发展和完善,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势都不尽相同,每位学生身上都具有不同的学习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一定要细致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变化,充分发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首先,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行合理地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智能评价,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来进行多元智能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式、态度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建议、鼓励和认可,并根据师生的指导对自身的学习和复习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其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将多元智能理论科学灵活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初中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洪.浅议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艺术,2014,12(10):6-10.
[2]陈洁.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142-144.
一直以来,学校只重视发展学生在读写两方面的发展,因为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但这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比如建筑师有更好的空间感,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肢体运作能力更强,而公关人员和销售人员的人际交际能力更强等。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此理论是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在大量的关于人类潜能的实验研究后,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身上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只是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二、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现状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国际化的需求和要求也更高,同时也对英语口语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普通大学,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哑巴英语”的现状很令一线老师苦恼。大部分学生不能够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中的语句,当然也就不能满足毕业后用人单位的英语口语表达要求。综合口语水平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因素。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连续扩招和民办高校逐步兴起并扩大起来,但由于地区差异及分数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源素质较低。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重视扣语法,背单词,根本意识不到口语对将来就业的重要性。再次,中学阶段也只注重学生笔试成绩的提高,很少进行听说能力水平提高的训练。
2.学生心理障碍。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英语目的定位并非是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导致学生们羞于启齿,担心被嘲笑,表现欲不强,而中国的传统理念下,学生们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不良行为。英语语言是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越难于开口,口语与交际能力就越难以提高。
3.语言环境匮乏。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十分重要,然而学生出了课堂,就接触不到外语的语言环境,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地方。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1.准备阶段。将多元智能理论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对9种智能都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由于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长期以来对英语口语也没有什么兴趣,老师可以举一些特殊的例子来动员学生。比如贝多芬的音乐老师曾说他没有成为演奏家的可能,爱因斯坦知道四岁才会说话,爱迪生的老师说他太笨什么都学不会,大家熟知的疯狂英语老师李阳曾在大学一二年级多次补考英语等。通过这些例子鼓励学生们他们不是没有希望,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成就。让学生将自己突出的某项只能填写在问卷上,然后老师按照学生填写的突出只能给学生分组。
2.具体实施阶段。语言智能突出小组:语言智能是指能够以特殊或者创造性的方式运用语言的能力。每节课让两位同学事先准备3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自己的印象深刻的经历,小故事,幽默笑话,诗歌等。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团组活动,例如辩论,戏剧表演,英语角等,充分提供学生们通过语言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后,布置学生用口语总结自己一天的经历。
空间智能突出小组:空间智能是指能够对事物形成思维模型的能力。面部表情,姿势,目光交流等都能展示老师的教学态度。在制作幻灯片时,老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图片,改变字体,添加动画等,可以使口语教学更加生动有吸引力。同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国外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并积极投身到口语练习当中去。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是指接收,区分,改换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口语课堂上播放一些好听的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还能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实现设计好的歌词分配给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分析并理解歌词。然后亲自教授学生们这些歌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口语课堂更加感兴趣。同时安排必须至少学唱三首英文歌曲。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其他曲风的音乐形式和其他方式的音乐游戏活动,比如举行英语歌曲比赛。
四、结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中
1.利用微信平台,设计个性化口语作业。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听录音、模仿跟读等是小学英语最基本、最重要的作业之一。然而,以往的学生听读作业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完成口语作业的兴趣呢?2014年11月颁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要为学生科学设计个性化作业。笔者尝试利用微信平台布置检查小学英语口语作业。对于每个学生每星期必须上传一单元Let’slearn,Let’stalk两次录音,对于中上及优秀学生则要求额外朗诵一两篇故事,可网上搜索。因为微信是个公众平台,群里的每个同学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与监督的作用。
2.运用英语角,设计个性化预习作业。教师可以结合多元文化布置预习作业,如在教学Let’slearn前一天布置制作单词卡片作业,要求图文并茂,凡优秀者均可在英语角展示交流;如在教学Let’sspell前布置我来拼一拼活动,磁铁字母有英语课代表负责粘贴保管如在教学storytime前布置我来画绘本,可以模仿书本图片,也可自行设计,如果优秀者可装订成册,挂于英语角,这些作业比起以往的作业,更符合儿童心理,更能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还能对课堂的教学助一臂之力。
3.与各学科结合,设计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作业。(1)设计表演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推选一个groupleader统筹规划表演节目,每小组的学生团结一致通过配合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为这种作业费事费力,一般一学期安排两次。(2)设计调查报告类的作业。学生在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有效的学习语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英语作业,既能巩固英语知识,又能提高英语交际技能。也通过实践反省自己,了解自己以及理解他人。(3)设计数字类的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用英语做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如five+seven=,thirteen-three=,trenty÷four=;让学生用英文回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感。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如:用英文说出电话号码,用英文说出汽车牌照等,从而养成一定的英语思维,对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作业评价中
教师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简单的通过学生的现状来分辨一个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完成英文作业时,有闪光点,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反之有失误,教师也不应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九项智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的方式不同,所以教师应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的真谛就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色,针对拥有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陈佳欣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滨江小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只强调学生的逻辑能力的发展,一般是指语文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学校在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智能时,不难发现,每一个学生只会在一到连个方面发展突出,其他方面成绩平平。多元智能认为,学生除了表现突出的智能发展优越,其他方面还不能够追上进度时,不应该让学生因此受到冷落和责罚。在加德纳看来,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和存在。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英语包括以下几点基本特征:即立足于教材,围绕学生的需要,探索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学习优势,在施教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学生们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展现自己优势的平台。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加德纳提出的九项智能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门语言科学,英语强调的是学生的语言智能的重要性,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紧扣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智能来展开各种课堂上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灵活多变的,必须贴合学生的优势,发展其语言智能,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这样做:1、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达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酒店英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热点问题,如我们在国外是否应该适量给予服务生小费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老师仅仅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或者一个合作者。2、模拟角色表演。模拟角色表演是学生活学活用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情境的模拟,比如学生可以模拟如何用英语在境外的酒店顺利办理入住,如何流利地向前台预定早餐,接驳巴士,反应遇到的房间内的问题等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先策划每一次角色扮演,但是不能脱离培养英语语言技能这一宗旨。在进行酒店英语角色表演前,教师应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化背景,各国习俗,各地禁忌,专业词语和惯用语句等。其次就是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角色和编写台词。表演结束后,教师对表演组学生的表演和听众组学生的答题,可以做出详尽的评价,当然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对于过程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类错误,可以先将错误做好笔记,待表演结束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集体更正。
(二)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教授酒店英语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轻松和谐的课堂。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环境应该是友好无压力的,和谐包容的,不论是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交流起来应该是互动和坦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基础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包容和耐心,不应该严厉地训斥和批评,否则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他们更加不愿意开口说话。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给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一个启示: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因此教师应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进行多元评价,综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不同学生在不同智能方面的优势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可以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得到启示: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够客观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运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由此受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批评,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是有失偏颇的。酒店英语任课教学要树立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的评价观,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发挥和不同学生在不同职能方面的优势对进行多元评价。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们应在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酒店英语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陈扬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下,其具体安排可以首先明确此节课重点出于培养学生哪项智能,进而将此节课的大多时间指向这部分智能的训练与启发,而教学设计的思路也主要是为了培养这部分智能的活动方式进行展开.以智能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主要设计内涵主要为了给予智能结构不尽相同的学生对自身职能实施充分发挥与运用的学习过程.对传统意义上教学中存在的“整齐划一”的单方面聆听式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可以有公共机会,在课堂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智能强项的一面,并且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去完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实验法
众所周知,化学如果一旦离开了实验的辅助,则极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杂乱无章,造成“死记硬背”的错误教学.而倘若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化学,因为观察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特长,而化学实验正最注重于观察的力量.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准确的对化学实验中的物质与其反应规律进行很好的认识.实验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其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形成,最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智能.例如在进行氯气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描述出氯原子的结构图,观察氯原子结构分布后,判定氯气可能发生的化学性质,通过进行分组实验,得出氯气性质.
2.阅读法
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紧密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科学精神,让学生关注周边环境与能源等现代科技与化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教学时,通过相关读物阅读结合课本实验的手段,制订学生写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文章,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言语表述智能.
3.范例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计算教学以及化学用语教学时,无疑都是在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下成为教学基础的,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当中的“知识和技能”范畴,其本质上是明显的技能教学.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要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采取范例法进行讲授教学.例如在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守恒法”计算技巧时,教师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分析,方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量的等价关系.
4.归纳法
化学课堂实施归纳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方面的智能,而其主要分为概念形成与概念通化.所谓“概念形成”是学生依靠对同类事物的大量观察,辨别出食物的本质属性,其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重点在于“大量”;而“概念同化”是指学生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形成”来更迭新的概念,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新的概念认知结构具备同化新概念的原始结构.
5.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出于加强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基础,属于能够为学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机会方法,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以此来观察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智能体现.例如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lmol在固、液体与气体的体积数据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温度对于体积的影响.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意义
化学属于以实验为教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让学生具备理论下的化学知识以及在进行实验时的操作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进行,学会对实验进行中的状态观察、对实验所发生的化学现象进行记录,并且对所见的宏观化学现象实施微观层面的解释与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化学独有的符号、组合,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清晰精准地进行表述,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知识时,根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对比、归纳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清楚化学的变化规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结束语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育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在该书中他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组不同智能的组合体。加德纳在该书中只是提出了七种智能,后来他又相继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当然,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还是早期的七种智能学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研究背景,它的诞生开拓了人们对智力研究的视野,更是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实践。它让教育工作者看见了学生发展的多元无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明确了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其智能组合的优势,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在学校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当下,重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仍有其教育价值。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①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如诗人、演说家、律师等。历史上,如李白、曹雪芹、闻一多等人都是语言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对逻辑结构关系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非常敏感以及能够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如逻辑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如祖冲之、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就是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高的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非常敏感,并能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如飞机导航员、棋手、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历史上,如吴道子、聂卫平、达芬奇、迪斯尼等人就是空间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4)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智能高的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非常敏感,并能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如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等。历史上,如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人就是音乐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5)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身体—运动智能高的人有着很强的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如从事体操、表演艺术的人。历史上或现实中,如李宁、刘翔、乔丹等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6)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人际智能高的人能敏锐地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销售员、谈判专家、政治家、心理咨询师等。历史上,如乔吉拉德(汽车销售大王)、林肯、罗杰斯等人就是人际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高的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如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历史上,如孔子、苏格拉底、海伦·凯勒、哥伦布、林德伯格等人就是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既有赞扬声,也有批判音。但其对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时隔30年,再来重温多元智能理论,仍对教育有新的启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深化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1)多元智能的流行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跨学科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专门资助机构的资助与推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和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应是关键因素。前者是理论创立的保证,后者是理论能够经受时空检验的保证。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学说,一种经受了一定时空检验的理论学说,这种理论学说有其学说生命力,也会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不可“一刀切”。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我们对它的正确态度应是扬弃,不是迷信,也不是不屑一顾。
(2)多元智能的科学性与传统心理学(尤其是智力测量学方面)的科学性有区别,多元智能理论倒更像是社会科学,不像是自然科学,它揭示了关于人的智能多元的科学性,但是关于智能的划分与培育等又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确定的模糊性,是一个模糊科学。它的操作性不在于可以简单复制或模仿的量化,而在于对于特定情境和孩子的驾驭与引领。与其说多元智能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七种智能及其多元组合的学说,倒不如说它给人们带来了教育实践改革的另一种理念和思路,让人们以一种尊重、理解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看待学校教育,促使每一个孩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3)多元智能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学界等其他非心理学界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与实践吻合度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大,其确定的模糊性恰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实践的复杂性往往决定了很难有一种科学的、确切的理论与之对应,相反,那些带有一定模糊性、复杂性的理论可能更加接近实践。所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绝不在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也不大可能给实践指出一条明晰的操作之路。理论之于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掌握了理论武器的人,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实践、能够解释自己的实践、并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给教师一种解释力,让教师明白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理解学生发展的多元复杂性,并不断帮助学生成长为他(她)自己。
(4)在多元智能理论面前,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所有的孩子在多元智能面前,是差异的多元,他们的先天遗传仍然十分重要。“我从来没有说过‘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我不相信生活是公平的:有些人很幸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强项,而另一些人则不幸运,没有任何一方面的特殊强项。当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擅长一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的特长不是平面的,也就是说某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强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你的弱项,而在其他一或两个方面你很一般。比如说你在语言智能方面很‘幸运’,而在音乐智能或者人际智能方面可能就不那么‘幸运’。”②的确,大多数人的七种智能都是处于常模水平,只是相对而言,自己的七种智能组合中,某个方面的智能是较好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七种智能中至少有一种智能是高于常模水平的,只有少数人的七种智能都低于常模水平,也几乎未见有人七种智能都处于超常模水平。这样与《学记》中说得的“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了。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差异,相反则是让这些差异的个体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各自的类型与层次中找到合适的归属。正所谓: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5)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者可能力图价值中立,但一方面这本身就有困难,另一方面,正如加德纳所说,“我后来慢慢体会到,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向世界公开,就再也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个思想了。这就像人不能控制自己基因的“产品”——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是我最知名的、最有智能的“孩子”。③所以,加德纳虽然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但是,现在看来,对于他最引以自豪的孩子——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该理论在各国的实践与改造,是加德纳本人难以控制的了。这就是理论的生命力与致命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回到实践的理论往往又会变得难以驾驭,超出理论者原初的预想,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按照既定的轨道奔跑。这样反而会断送理论本身,但也有可能会孕育新的理论。所以,在加德纳多元理论盛行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避免被脱缰的野马撞伤,而在其被人渐渐遗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回顾,以免与新的智慧之花失之交臂。
注释
①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第二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
关 键 词:音乐课改 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实际 误区
多元智能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后,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强调教育应促进八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音乐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并已成为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之一。于是,关于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音乐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极大地推动了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音乐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某些报喜不报忧的毛病和理论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就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改中应用背后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音乐课改中的应用与教育实际的错位
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不同教育观念的渗透和整合,将为音乐课程的改革开辟广阔的道路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却大都忽视了与我国教育实际结合的问题,因此给人以“闭门造车”的“作秀”之嫌。
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多年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使我们从传统教育的怪圈中完全跳出来。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标准化考试仍占上风,音乐智能作为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仍未得到普遍重视和认可。在中小学里,对音乐的“学科歧视”仍普遍存在,“精英”教育观念未真正转变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未得到有效改善,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实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严格地说,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面貌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但如何操作,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目前尚不可穿越的“瓶颈”。这就使得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教学实验虽然也很优秀,却只能停留在研究(或仅仅是论文)层面上得不到支持而无法推广。
比如,加德纳强调,多元智能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支持“教育的个性化”。因此,“学校教育如果考虑学生的差异,考虑学生个人的优势,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教学,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所表述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也是与之相一致的。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制度的差异和教育实际的差异,要真正实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现阶段走不同的道路,走符合教育实际的道路。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热衷于介绍、借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时,我们不仅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方面探讨其指导价值;不仅要在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与评价观等方面找出与传统的差别并探讨其有效的运用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实践和发展的可行性,不照搬也不扭曲,最大限度地弥补我们音乐教育背后现有的缺失。
二、在音乐课改中应用易步入的两种误区
如果说,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改中的借鉴和运用还存在上述不尽如人意的客观因素,那么,作为可行性探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很容易主观上走入误区。归纳起来不外两种:
一种是表面化的“多元智能教学”。这种误区的特征是“以不变应万变”,大摆“花架子”。把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不加分析地搬上音乐课堂,牵强附会。笔者不反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音乐智能的培养与其他七种智能相结合,比如,加德纳也倡导多元情境化教学,我们可以在一节课中设置或与语言(朗诵)、或视觉空间(影视动画)、或身体运动(舞蹈律动)等相结合的情境,有两三种即可,决不能一哄而上。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种是断章取义的“多元智能教学”。这种误区的特征是缺乏“拿来主义”的态度,缺少研究精神。如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绝对化,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以为“教学活动只要动用了图画就是空间智能,用腿跳一下就是运动智能,有背景音乐就是音乐智能”,就算得上“研究性学习”。而加德纳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后还告诫我们:没有任何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通往知识天堂的阳关大道。有的知识需要背诵就应背诵,有的知识需要计算就应计算。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种方法覆盖全部的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互补的关系,“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总之,这两种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常见于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中,“作秀”嫌疑很大,值得我们警惕。
那么,怎样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呢?就是既需要认真研究、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又需要从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我们国情、校情的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减少或杜绝弯路,或步入误区。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2]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27日第3版.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若梅(1963-),女,江苏如皋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41-02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结构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形态分为八种:言语一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智能表现的情况,发挥其创造力,这也就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从这一理论出发,就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结构盲目,随意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课程设置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普遍存在着盲目化与随意化的现象。在课程体系建构的时候,学校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这就导致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这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是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认为高职教育就是技能培训,因此对于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并不重视,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极为随意,学生也往往无所适从。这种不合理的设置对于教学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出其高等性,发展性,总体性的特征。
(二)课程比例的失调
职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要求,因而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比例上不协调,有的院校过于注重实践课开发,而有的院校在理论基础课上又占用的课时数太多,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不能很好的达成一个比例。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教育,技能性教育,因此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可以忽略基础性的理论教育,我们认为基础性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有的学校过度注重技能的培训,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缺乏理论支撑的人才,究竟能够走多久呢?而另一些学校则只重视理论课,而缺乏实训的操作。这些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极为不利。
(三)教学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可能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但是要想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否则的话仍旧是纸上谈兵而已。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实训的条件,有些学校的条件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因此学生的实践技能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师资力量不足,角色定位不准确
高职师资问题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量的问题。具体而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情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于专业技能能够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否则的话就无法给学生具体的指导。由于高职教师大多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讲台,因此完全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学校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也让许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被拒之门外。同时,教师对于自身的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是发展型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五)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适应性较差
高职教育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一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渠道。在校外建立起实训基地,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市场适应性更强。但是实际情况则与此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关注到市场的变化,而另一些学生则是盲目跟风。因此,在专业的开设上并没有针对性和特色,因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必修课,这些课程都关系到学生的毕业考核,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虽然,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选修课的数量,从而实现多元智能教育的目标。
(一)多元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立刻产生效益的人才。企业希望降低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企业需要具有忠诚度的员工,企业不希望在花费培训成本之后,员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待遇而离开企业。因此,这就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学校必须开展多元智能理论教育。
其次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有过硬的人才培养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的课程设置缺乏市场针对性,因而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高职的教育特色以及教育优势也就不存在了,那么高职教育也必然会走向萎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改革之路,走市场之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正好能满足这一点。
最后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学校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色,开展多元智能教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多元智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这种导向为出发点,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为中心,尽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操作性。多元智能教育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多元智能教育具有多元性。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智力的多元性,因而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观点颇为相似。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也是综合性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同时更好带动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职课程的设置应该是有层次的。因此,为了完成某一单元主题活动,我们应该通过有层次的课程设置来逐步完成这一活动的目标。实现单元活动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主题信息收集,根据霍姆斯对于智能层次的划分,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从可以从以下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设置:
(一)高职课程的目标的确定
我们认为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有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这样符合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设定玩课程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整理活动,主要内容有查阅参考资料、实地调查等等,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让学生能够对单元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一智能的层次之上。单元主题活动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是否开展得细致缜密,因此学生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活动。例如背景资料的查询,同时此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资料的调阅与核查。对于单元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对于活动的总体进程也应该与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完成的活动纲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单元活动目标的确定作为第一智能层次包含这语言言语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等要素,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二)高职课程的组织和选择
多元智能课程的组织与选择是第二层次智能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处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不同侧重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讨论叙述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中清除,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讨论结束后发现本次单元活动所需要的主题信息。对于讨论后获得的信息,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最终构建出单元活动的主题产品。信息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主要体现出了一种对自然观察、视觉空间、自我认识方面的智能特征,这些都是属于第二层次的智能特点。
(三)高职课程的实施、评价与反馈
在上述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正式地实施单元主题活动的最后阶段,对于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反馈,同时也是多元智能教育的第三层次,在这一层次的训练中,主要集中的是对第一智能和第二智能中信息处理以及最终的应用能力的训练。当单元活动进入最后的阶段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于此次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且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认为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模拟、评价、判断、预测、联结、建构、实验、评判、革新以及创造等方面的智能,对于活动我们一方面要反思,一方面应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是对于最终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四、多元智能课程设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高职教育尽管存在着与普通大学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却因为教育观念的问题,导致教学目标的误设。在人才培养上,我国的人才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理方面的智能,对于学生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是否存在也不加以考虑。这种观念决定了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向,同时也决定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教育行为。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各方面发展的机会。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
(二)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我们认为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程设置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有多元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多元理论。学生具有多元的智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智能优势,但是并不表示其其他的智能没有发展的前途。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的意义在于,它揭示出人类的创造才能是多元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是让其多元的智能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认识自身,发掘自身的优势,同时不断地弥补自身的弱势。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的智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有不断地转化,智能的发展因而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引导学生,做到智能的平衡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将智能理论运用于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处于初级的实验阶段,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并且的确具有合理性的课程,我们认为不宜将多元智能理论全盘灌输进所有的课程之中,而是阶段性的进行尝试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智能与智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始终才没有完全弄清,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教师在使用该理论时,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而不是强行的灌输。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学改革;教师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下,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开放、弹性的学习活动,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可以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理论。
一、多元智能概述
1983年,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确认七种智能的形式,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及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慧,这些智慧相互或同时作用形成一体,称为多元智能;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有所差异,而且智能是会发生变化的。四年后,Gardner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及自然观察的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拥有此智能的人通常在辨认以及分类自然界和人为的现象上特别杰出。多元智能理论可扩大课程范围,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提供学生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多元智能理论无形中会迫使老师必须超越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位多元智能的老师,同时发挥老师本身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也惟有如此,才易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人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人点。例如:
1.把某个智能作为科目的单位,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
在“人际交往科目表”中,可以设计“组织或参与一次英语晚会、与同学进行英语会话、与同伴交换检查或批改英语作文”等活动。实施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表,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
2.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
把智能目标落实到英语课程或单元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
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
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
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
记、记重点,积极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
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料、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阅读是语言输人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一空间智能
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教at八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一空间智能。处理叙事体课文可以采用视图化大纲或网络图,有助于理清课文脉络和要点。图表还能用于分析或解释词汇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文本的篇章结构等非空间问题。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抒情歌曲。
(五)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使语言学习更有交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四、结束语
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资料:
[1]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金奇洛著.多元智力再思考,霍力岩李敏谊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多元智能 因材施教 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33-02
唱歌是音乐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有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幼儿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唱歌教学由于观念落后、教材陈旧、方式单一,使幼儿普遍反映喜欢唱歌但不喜欢上唱歌课,其问题在于忽视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基于这些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它能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唱歌中展现不同的专长和兴趣,并能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或增强幼儿唱歌方面的能力。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他还强调,智力并非是以往认为的、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二 多元智能影响下的教育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人的智能发展的差异性,正如加德纳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教育的价值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幼儿教育应根据幼儿智能的差异及其所长,开发幼儿的潜在智能,使潜藏在幼儿身上的隐性才能发展成为显性才能。它对教育的启示有:
1.因材施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使个体尽快地在其擅长的那些智能领域里充分发展。同时,又提供机会以促进其薄弱的智能领域得到提高,使之全面发展。
2.培养个性化的幼儿
多元智能指出:随着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水平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人面对相同的情境所产生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也就不同。这是人个性化的体现。面对人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领域,我们要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允许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教育要求实现各种智力潜能的最大化开发,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完整且富有个性的人。
3.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加德纳指出,学习者一般倾向固定的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通常认为,个体所接受的文化决定了他支持的认知方式,消除这种智能发展的偏见,整合课程是首选。整合的课程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促进幼儿所有智能更好地均衡发展。
三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唱歌教学中的实施
1.活动设计的整体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唱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唱歌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所以活动设计要注重整体化、多元化。活动设计要从基本知识入手,除了唱歌本身外,要与舞蹈、文学、历史、美术、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通过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能力,使唱歌教学的过程成为各个智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2.课程设计的多元化
以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真实、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多种活动,采用多元方式,促进幼儿多种智能全面发展。
第一,通过欣赏开发语言文字智能。通过欣赏吟诵歌词,可以引导他们描述春天的景象,也可让幼儿想象相关的故事并朗读,还可以搜集关于春天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
第二,通过听辨开发数学逻辑智能。组织幼儿专心听一遍歌曲,使幼儿通过听辨分析出歌曲是两段体的,引导他们想一想春天的时间,春天里节日的时间,在歌曲里一共找到了几处春天,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
第三,通过想象绘画、动静结合开发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幼儿对春天景象进行充分想象,并和幼儿一起把想象的画出来(静图),让幼儿从中捕捉春天的艺术特征。然后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广泛接触春天的基础上(动态),着重启发幼儿对春天的了解和体验,充分开发幼儿的空间智能。
第四,运用表演、舞蹈、律动开发身体运动智能。例如让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共同唱歌,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时,全体小朋友都手臂前伸不动;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绿绿的树林里”时全体小朋友手臂上举作风摇摆状;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时,小朋友手臂作自由飞翔状;其余歌词处则可让幼儿进行即兴发挥,可以不规定队形,在圆圈中自由表演舞蹈动作。这样可以极大地开发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
第五,运用小组合作开发人际交往智能。建立学习小组,与幼儿一起讨论所了解的春天,并分享心得与感想。可以组为单位为春天拍一张照片,并共同用笔画出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