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合作学习 神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0-02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怕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得让学困生吃得了。
[教学案例]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关系;说出神经元的功能,解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能力目标 。初步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小材料制作生物小模型;尝试通过材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具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养成主动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团队意识,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体验团队活动,分享个人及小组成果,关注生命安全。
2.教学设计过程
(1)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中获得:神经系统的组成
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及要求:①通过视频你知道神经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②各个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播放神经系统组成视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从视频中总结神经系统组成,并画出神经系统组成结构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获取和抽提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利用结构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问题由浅入深保证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思考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知识结构图的构建及不断完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2)在活动体验中思考:神经系统是协调人体各项活动的基础
组织学生参与“我说你做”游戏,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选派两名司令员命令,其余学生充当小兵执行命令。命令由两部分组成,司令员A命令的前半部分,司令员B命令的后半部分,小兵们将两个命令组合起来并执行。如:A命令为男生;B命令为不要起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直接从活动直观感受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为基础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简单生动的游戏形式简化抽象知识,更易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3)创建新旧知识联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回忆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图片展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与神经元,启发学生比较神经元与动物细胞的异同。提出问题:②神经元与其他动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播放生物电的产生视频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传导的动画,引导学生回答:③神经元的哪些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神经元和动物细胞模式图的对比,既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构建知识的连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对神经元的形态形成直观的认识,对神经元突起的特点留有深刻的印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归纳:神经元和其他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具有大量突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新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微观抽象的“生物电”“神经冲动”等名词具体化,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同时结构与功能的先后顺序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在动手中建构神经元模型
课前准备毛线球、有颜色的胶带、波浪状塑料棒等代表神经元各部分结构模型以及剪刀等。对照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学生小组合作“组装”神经元模型。模型制作完毕后,小组代表将神经元模型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描述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冲动在神经元上是如何传导的。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直观、形象的神经元模型进一步使得神经元的结构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在模型不断改进、完善中,也使神经元的结构在不断构建。模型制作过程中眼、脑、手并用,更有利巩固和记忆知识。
3.教学反思
(1)创新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本节课中设计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同,设计意图的侧重点和目的也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促进教学的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践行了新课标。教学过程中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水平,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饱、中间学生有挑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分层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影响这分层教学的效果:①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②分层过于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分层评价系统不够完善,不能较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因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跟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分层对象,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同时要及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因而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才能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苏教版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小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无菌操作技术和接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微生物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尝试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和通过平板画线法纯化一种微生物。第一课时包括了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对传统的生物实验技术实验的练习,学生能够明白无菌操作实验技术是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实验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图示和学习课本知识内容,能说出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及其相关用途。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说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并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3.通过学习和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能说出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等多种策略组合运用的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展示。
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教学中结合课件资料,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灭菌、消毒展开联想。
3.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共同合作、讨论、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微生物相关的图片,包括不同菌落的图片。引入微生物的培养课题。
师:可以通过图片看出,在我们身边的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用途非常广泛,我们前面了解的基因工程中转基因药物的制备、转基因产物的生产很多都涉及微生物的培养。
第二阶段:新课讲授。
【活动一】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完成培养基的种类和作用的学习和归纳。
师: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相互合作完成培养基的种类和作用的内容学习,并完成学案上相关的内容。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点评。)
问题1:各种培养基的配方虽然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的成分有哪些?各种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生: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物等最基本的生命物质。
师:对,培养基中应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一些物质,比如提供碳元素的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氮源提供氮元素,常见的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除了上述的四类物质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温度、pH等的要求。
师:下面我们学习培养基的配制。
【活动二】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资料和课本知识,完成细菌培养基的配制,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是什么?
(2)配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3)细菌培养基pH应调至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相关的任务,老师点评。
师:配制好的培养基还不能直接拿来培养微生物,因为配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其他种类的微生物,所以要经过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接种、培养。我们不仅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还需要对培养的器皿进行灭菌,进行必要的消毒。
【活动三】根据提供的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灭菌和消毒的相关内容。
请同学们讨论后说出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生: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使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包括芽孢。消毒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大部分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实际上是部分灭菌。
师:请你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是消毒还是灭菌。
1.用酒精处理一些器具、擦拭双手;2.剪刀在火焰上灼烧;3.家里用开水烫碗。
生:1为消毒,2是灭菌,3是消毒。
师:很好,我们学习了消毒和灭菌,那么我们来了解下常见的几种灭菌的方法。
师:实验室里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同学们知道高温致死的作用吗?
生:高温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师:对,高温灭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出这两种灭菌方法适用范围和作用效果。
学生阅读,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讨论后谈谈你对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认识。(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四阶段:课堂反馈,巩固知识,师生共同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时间上适时放给学生,学生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案例 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已经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这可以反思某一课的教学,也可以反思某一段的教学。本人从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
忧愁、
顾虑和悲观,
可以使人得病;
积极、
愉快、
坚强的意志
和乐观的精神,
可以战胜疾病,
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 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1、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Happy everyday!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导课——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 B.一般 C.较满意 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 B.一般 C.好 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反思教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国清.快乐加减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生物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新课标内设的对生物教学的要求等等,设计恰当的、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说调查、思考、分析、讨论、表达等等,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以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产生良好效果,同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2 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案例教学再现了具体典型、客观真实的事例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优秀的教学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对各种案例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允许学生形成不同见解,这一方面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激发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第三,突出了学生群体的合作性。案例教学要求围绕教学主题,结合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交流,相互合作,共同研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班级群体的凝聚力,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以教师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来进行集中式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教材知识是个“标本”,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通教学方式就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教师灌输为中心,以学生为“容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自然也就很难看到学生的灵气与活力。不过现在,随着课标的修改,有部分教师正在努力对这种以讲代导、以灌代启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逐渐加以利用。虽然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堂的开放度依旧较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等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如何,教师还是没有走出引导学生朝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里钻,变相地将教学参考答案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怪圈,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独到见解,令其无法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
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
4.1 教学案例的选编
案例教学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以及教师的施教准备,而教师的施教准备主要以选编良好的教学案例为重。一个好的案例是决定整堂课质量好坏的条件之一,因此,案例最好要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只有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精心地选编那些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而实质上案例教学就是由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4.2 对教学案例的运用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很好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4.2.1 讨论基本要求的提出
案例是丰富多彩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性质就决定了讨论不同的案例要有不同的要求,而对教师来说,一些基本要求的提出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要由教师设定一些底线,学生必须在这些范围内活动。比如说学生必须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中展开辩论等等。
4.2.2 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能让学生放开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社会现实性问题,教师不应该回避,要勇于面对。
4.2.3 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很关键
在现实当中,讨论之大忌,比如少数学生包场或大家针锋相对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而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点拨,即使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也切忌发号施令,进行指责、批评。否则会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对问题的深入讨论造成影响。
4.3 改变传统生物教学案例的总结和评价方式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①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教学 案例 设计与使用
一、前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在我国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各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依据,对教学中的一些使用方法和模式进行适当的更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校方一定要正确认识,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针对国际贸易企I对人才的需求予以满足
我国的国际经贸企业在最近几年逐渐扩大了发展的规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增加了数量,也要求具备更高的质量。想要进一步发展国际经贸企业,相关专业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理论基础,还应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拥有全球性的经贸发展视野、文化思维多元化,是其必备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合理,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实践与理论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新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加以应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学学习效果的提高。经济学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环节被省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致,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如果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实践案例,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生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和存在于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案例有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具备相应的完整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案例,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针对性,和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象,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有一些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所给出的数据信息,因为考虑到商业机密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教学案例并不具备真实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没有价值较高的教学案例
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有着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设计出高质量的经济学教学案例。与此同时,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依然使用老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现阶段教学的发展趋势极为不相符。第二,教师将重点都放在了讲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上,教师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特别少,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课堂上还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对教学效果有着很不利的影响。第三,一些年轻的经济学教师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没有足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实战经验,对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分析和讨论案例内容,进而将经济学理论的关联性发掘出来,有效地运用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不过,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与讨论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案例的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设计与使用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质量的选择有多么重要。第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的教学材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更合理,必须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具体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案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最好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参与案例讨论。与此同时,难易程度在教学案例中的控制一定要合理,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合理,还可以使学生的经贸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第三,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在对经济学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最好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此同时,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不能只是选择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选择一些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了解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地避免同样的错误事件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充分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经济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想要顺利地开展案例教学法,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第一,教师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不断更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中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其内涵有充分的掌握。第二,校方应该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科学合理,促进案例教学法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三,一些任职教师也可以到相关单位实习,有助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利用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我国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国际经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所以,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其质量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庞辉.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使用[J].经营者(学术版),2015(7):299.
[2] 谭丽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J].时代报告
(学术版),2015(6):284.
[3] 李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8).
[4] 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24-225.
1. 个人空间
高中生物校本资源平台体现用户为中心的原则。用户首先登入自己的个人空间,再通过个人空间展开平台上的活动。个人空间具备日志、留言(Blog)等社区功能和文摘标签等记录功能。通过社区功能,教师和学生可在个人空间交流、讨论教学心得或者学习心得。
2. Wiki生物知识百科
Wiki生物知识百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和内容开放的生物学科知识百科内容,并通过链接与生物校本资源库中各类资源的关键词进行关联,作为生物各类资源的索引条目,方便对资源的检索下载、编辑、修正等活动。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百科词条由全体生物科教师和高中学生共同建立、编辑。每位生物教师和学生都能自由对百科知识进行建立、编辑和删除。当教师或学生通过wiki生成新词条后,程序自动检索资源库各资源的关键词,将与词条匹配的资源生成链接。该功能使平台内的资源之间有机联系在一起,方便不同用户检索资源。
生物知识百科还提供文摘的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记录到自己个人空间的标签栏中,提供作为备课或学习的记录。
3. 高中生物校本资源库
高中生物校本资源库是Web 2.0的高中生物校本资源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课件库、教学试题库、教学案例视频库、学生习题库、学习心得笔记库和原始图片、视频资源库等。其中的教学案例视频库、学生习题库、学习心得笔记库和原始图片、视频资源库是属于公共资源,所有学生和教师都能自由下载、评论、评价和更新。而教学课件库和教学试题库是教师专有资源,只允许教师下载、评论、评价和更新,对学生是按教学需要限时限定范围进行浏览、评分和评论。兼顾了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需求。
该资源库的构建遵循协同制作的wiki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分类,管理有法
本网络资源平台在界面、布局、导航等方面的设计从减轻使用者认知负担的角度出发。资源的分类主要按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模块进行划分,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5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按课本章节划分子模板。每个子模块按资源的不同分为“教学课件”、“教学试题”、“教学案例视频”、“练习试题”、“学习心得笔记”和“其他资源”等类别。这种设计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对于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来说,能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方便使用。
{2}多人协作,优化资源
Wiki的技术和规范主要表现在多人协作完善内容方面,这和提高资源质量、达到优化资源目的的理念相吻合。通过多用户的协同制作,集众之所长,对资源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保证。
我校高中生物教师早在2009年已经开始进行多人协作制作课件的摸索尝试。通过实践,我校全体生物教师一致认为可大大缩短备课的时间,并且课件质量优于在普通网站上下载的课件。通过课件交流,可以学习到其他老师的优点,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最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多人协同制作的资源质量,远优于个人制作。
课程意识;回归;转变;生物学教师
课程意识是教师基本的专业意识,课程意识薄弱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偏离方向,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教师的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评价意识、反思意识等课程意识逐步落实到实践层面,尤其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简称《课程标准》)实施两年来,初中生物学教师努力在目标引领,评价先行,促进建构,实证反思等方面实现课程意识的 回归。
一、评价先行,逆向设计,使目标及其达成过程清晰、高效
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和评价意识是课程意识重要体现。教师评价意识缺失是导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低,教学效益低下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吻合程度越高,就越能引导教学过程回归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教学案例1:生物学中考总复习课,L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制定了明确的知识、能力、情感等三维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整节课学生都被要求背记提纲。L老师解释说:“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我把考试大纲所有内容以填空的形式组织起来,包括答案也都呈现出来,学生只要把这份提纲背熟就行了。”
可见教学案例1的教学目标虚设,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导致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学生利用一节课也许能暂时背记不少知识,殊不知机械背记不仅增加学生负担,容易遗忘,对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害无益。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放心”,导致教学注重结论,忽视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评价设计为先的逆向设计。第一步,结合学生实际, 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精细分解,准确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第二步,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方案;第三步,根据评价方案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设计沿着趋向目标的方向展开。如图1所示。
具体做法如教学案例2:根据《课程标准》对“腔肠动物”教学要求“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① 知道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②说出腔肠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③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④根据动物特征辨别腔肠动物;⑤举例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⑥关注环境变化动物生存的影响。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评价学生达标的手段和措施:①预设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注意追问并确认学生的理解;②互动环节及其评价,预留时间,调动自评、互评;③合作学习捆绑评价方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④分层课堂检测题。
设计学习活动及活动目标: ①观察视频或图片:说出不同环境中的腔肠动物;能用语言、文字归纳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②观察水螅(实物、视频、图片):在图中指出水螅体形具有辐射对称的特点和意义;描述或者用简笔画,描述水螅的纵切面特点和功能;看图说出水螅捕食的结构,语言描述捕食过程。 ③观察图片资料:根据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判断其他腔肠动物。 ④分析资料、观察图片:举出1-2个实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
当然,除了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教师也要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教育意义,有意识、有计划地审视教学行为对学生知识生成、情感培养和能力发展的价值。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紧紧结合起来,从教学设计开始到效果检测,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上的变化,使评价“镶嵌”在教与学过程中,为调整教学提供事实依据,围绕趋向教学目标,发挥引导、驱动、促进学习的作用。同时通过教师评价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引导、驱动、促进学习的作用。
二、引领思维,互动生成,辩证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生成意识是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之一。预设的目标只有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能动作用中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思维方式上突破预设性的课程思维,确立生成性的课程思维方式。
教学案例3: L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按照计划,学生应该能按照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一朵花,说出花的基本结构。有学生提问:“我把花柄切开看,看到有些细长的东西,是什么?”L老师打断说:“我们要求对照课本插图,观察花的基本结构,你已经‘跑偏’了。”
显然,这位学生的“发现”是教学增长点的生成契机,籍此可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如何运输到花,进一步认识到“花和植物体其他器官是相互联系的,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不敢偏离预设,而使教学静止、僵化于预设,忽略了课堂真实有价值的互动。在课堂互动中,还经常存在“师问生答”异化为另一种形式灌输的现象,教师“主宰”问题,甚至是答案的设计,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
随着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实践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老师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精心预设才能够有精彩的生成,而精心预设不等于过于细致、僵化的预设,应重在设计引领学生思维的主动、由浅入深推进的线索,要充分预留师生互动的时空,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处于积极体验的学生学习主动且欲望强烈,观察力更敏锐,思维更全面、灵活,往往精彩的生成来自于此。通过互动,学生有机会客观地反省自己,合理赞成或质疑他人,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实践证明,引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改变提问方式、延长候答时间、激发相互质疑等是激励学生参与互动的良策。例3中教师如果能鼓励并合理回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等学习品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获取信息,寻找证据,亲历科学概念建构过程
相对于直接给予概念和结论,教师已经普遍认同,应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知识。虽然实践层面上还有许多不足,但至少已经是教师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在“意义建构、能力立意”的路上,H老师的则表现出更开放的科学概念建构过程。
教学案例4:H老师统筹七年级 “人体的营养”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下方案:第一课时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第二课时为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评质疑,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获得科学结论。整个学习安排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提供资源、维持动力、点拨提升等。观察第一课时教学,在教师布置分组学习任务(含展示任务、点评任务)、提供备选资源(课外读物、教学网络)、重申评价规则和时间要求后,学生表现出丰富而有序的学习行为,如图2。
从掌握知识到意义建构,体现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课程意识,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等建构四大要素,它更加关注目标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有效对接。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的探讨,而不是学习现成的答案。科学概念的习得,绝不能靠对“定义”的咬文嚼字,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相对完整的了解,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经验,培养学生利用经验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教会学生像搭积木一样,把一块块零散的积木,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建成一座漂亮的小屋。
正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实施初中生物学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建构意识得到了发展,从制定建构性学习目标开始,努力使教学过程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经历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内化概念的整个过程,学生正在从“知识的接纳者”向“意义建构者”发生转变,学习过程将逐渐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共同生成、共同建构的过程。
四、基于观察,寻求实证,在反思中提升课程建设力
站在课程的角度去反思,教师逐渐有了质疑教学行为合理性和意义的意识,那么“明确课堂上的行为”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实证信息。
教学案例5:教研组开展听课研讨活动时,观摩课就要开始了,听课教师急急忙忙找出听课记录本,互相问“今天上什么内容?”课后研讨时,教师即席发挥,大多说些“场面话”“今天的课不错,总的感觉是……”,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我感觉……”是许多教师评课的开场白,教师大多习惯于依靠经验评课,针对性和说服力不足。一般来讲,教师往往把精力集中于内容的讲授,对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行为模式与行为倾向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听评课活动无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改进教学,那这样的教师研修活动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学法
1.高效课堂内涵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指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产生高效率、高成果以及高收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切实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最大程度的内化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最重要的是,在高效课堂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对知识产生较强的好奇心。
2.问题式导学案教学法
2.1 课前准备
要想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变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进行明确,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而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在利用“问题式导学案”时,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将重要知识点总结成几个问题体现在导学案中,接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些问题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定指导,而学生就可以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自学,并总结知识点和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使其不断梳理自身的学习框架,为提升高中生物知识学习高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编写问题式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教师应明确导学案的应用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提升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生活化以及问题化的特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其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科学掌握导学案难度。适当的难度才能够将导学案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导学案难度过高,学生无法对内容进行理解,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功能就会丧失,而如果导学案难度较低,是无法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以及知识点的融合,才能够正确掌握导学案难度。
2.2教学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豌豆相对性状、人工异花传粉以及分离过程等应用挂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发挥教学导案的功能,教师在设计ppt的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步骤入手,科学罗列出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第一,孟德尔在对性状遗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实验材料?第二,人工杂交实际操作流程是什么?第三,孟德尔假说的提出以及证明方法?第四,解释并说明显性基因、显性性状以及隐性基因和隐性性状等之间的关系。以上问}是根据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的,是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知识重点的关键。
而这一系列问题同挂图内容在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并能够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3.1自主―合作模式的合理应用
众所周知,变学生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讨论、搜集资料、思考和总结。这一教学模式,彻底将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同时在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升。
在应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导案作为学生小组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小组学生紧紧围绕教学导案中的重要知识点展开讨论和学习,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对重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最终提升学习高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在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的帮助其转换思路,对其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小组的学习中取得一定成就,并体会到自豪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2教学案例分析
在进行《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模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5~6人。接下来,引导学生对人体衰老以后的特征进行思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总结衰老后同现在身体特征之间的差异。学生通过讨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将一个人逐渐衰老的过程应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生动画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产生衰老的原因进行总结,此时部分小组会提出,衰老产生的原因是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还有部分小组会认为细胞的凋亡和衰老是导致人体发生衰老的关键等。
学生在以上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分工和各抒己见,会对知识点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最后由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经过精心的课前准备,制定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在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创新的历史,无数的科学探索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生物实验,这些经典实验蕴涵科学家独具匠心的科学思维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内容,因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不仅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切实需要。
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合适的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等,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形成良好的的个体品质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科学史融于生物课堂中,进行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生物科学的素养,同时能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搜集、提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1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学实施的核心任?眨?也符合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生物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学生置身于科学史的氛围中进行领悟和体会,获取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营养,体验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体会前人的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1.2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史就是科学家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理、检验假设、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良好素材。学习生物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从其中一些典型事件中学习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物科学理论的论点,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2 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案例情境材料,经过分析与讨论,不仅能帮肋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建构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而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成的、孤立的抽象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显性知识”。
2.2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的结晶,这在生物科学史上有很多例子,最经典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从1951年~1953年两年间在英图剑桥大学实验室里亲密的合作,最终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奥秘――DNA双螺旋结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机会不多,且较多地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变成一种生硬地说教,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因为小组合作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
2.3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和发端,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发明和创造。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在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小组讨论、提出方案中进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学问题,潜移默化地便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过程
3.1 选择合适的生物科学史撰写案例
案例撰写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完成的准备,也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确立教学内容,并收集与此相关的生物科学史内容的案例素材。因为要编写高质量的生物案例,就要有充足的案例素材。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水平,结合相应的科学史内容在整个生物教材中地位,制定这个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生物案例撰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从案例素材的筛选与取舍到最终形成案例的整个过程指明了方向。然后,仔细阅读、分析案例素材,紧密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素材作必要的筛选、修改工作,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文字简明扼要、不过于冗长,以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最后,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背景,教师结合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能产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写出组织教学案例。
例如,在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组织教学案例时,教师可先罗列光合作用的背景描述,并整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将不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结论一一对比,找出光合作用研究进展的方向,同时根据生物课程目标确立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最终撰写出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教学案例。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情景进行问题的设计及讨论,丰富案例内容。
3.2 在课堂中实施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
在课堂中对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进行完美实施是体现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撰写好的案例是进行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保证,而在课堂中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巧妙地应用教学技巧,适当地辅助教学手段,是真正落实生物科学史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科学家们的求真精神,如何展示前人在追求科学真理时的坚持,如何把握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在遗传物质发现史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开始了理性的认识,随之与学生一起重温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体验他们所做的实验,感受伟大的发现。在讲述格里菲斯、艾弗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在描述赫尔希和蔡斯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简单的叙述是不足以展示当年科学家们的那种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得有效地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有条不紊地呈现。问题适宜时机的导入、实验表格的设计、各种多媒体辅助的支持以及师生间互动模式的合作,都是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
3.3 总结、反思、完善,以形成一个成熟的案例
一个成熟的案例并不仅仅是一两堂课的教学实施就能形成,没有及时的总结、反思,?]有一个案例的多次反复的教学实施,没有不同案例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比,是不可能获得一个成熟、完善的案例。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们有限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氛围不佳,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改变目前不利的教学状况,一些学校开始了实行案例教学的方法。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采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不当等。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积极性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结果表明,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听觉和视觉能够促进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学是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就能够将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生活化,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1.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案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更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选择和布置案例,通过组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和交流,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1.3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参与到学生互动当中,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指导。这会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有效掌控,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交流情况和发现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方式。因此,案例教学能极大地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要想发挥出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科学地进行。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也是如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参与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教师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此,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入手,无论是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还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评价都要以鼓励为主,避免操作不当而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对学生阶段性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互动。
2.2启发性原则:要做到案例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就要围绕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不完全的信息。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案例所呈现出的情境当中,积极对案例进行探讨。其次,在问题的设计时,要结合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难度适中并且能够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3多元性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逐渐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这是因为每位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学生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以答案为唯一的标准,只要是接近标准答案的都要予以鼓励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前提下,由于教学的案例有多种,不同案例所呈现出的问题情境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案例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方法当中,相对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如下:
3.1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是在实施课堂教学当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动物界中部分动物不惜冒险甚至是付出生命代价来完成某种行为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案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材料一:在大雁的迁徙过程中,会有部分的孤雁承担着“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其他敌害来临时,他们会以鸣叫或者是做出一些其他动作来引起雁群的注意,从而暴露了自己而被敌害捕食。孤雁站岗放哨对整个雁群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挪威旅鼠在鼠群密度过高而食物有限时,部分旅鼠会成群结队跳入海中自杀的现象。旅鼠为什么要回选择集体自杀?
3.2案例模拟法:这种方法就是模拟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案例是事先设计好的,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来真实还原案例情境。通过学生们亲身感受来体验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对模拟的案例进行及时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
3.3案例练习法: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或者是阶段性测验时,给学生们提供不同的案例材料,让他们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结论进行陈述,其他人对发言者的看法进行评论,也可以针对他们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发言者也可以就评论者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双方的反复辩论,来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论
初中生物教学是相对枯燥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从而变枯燥为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在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牛得吉.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53.
[2]刘倩倩.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9:52.
[3]罗开荣.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22-123.
[4]李加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49-250.
一、师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任课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大部分的教师有朝气,虚心好学,进取心强,有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突出的特征是: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多元的教育技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会以积极向上的人格影响学生,以及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努力使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之处是:15人中只有2人为生物专业毕业,多数教师在生物专业方面存在着知识短缺的障碍。
二、目标和要求
尊重每个教师个体的学习需要,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励他们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自信的教师。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
提。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实现,体验到工作和成长的乐趣。因此,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自信地面对教学。
2、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研究主要是指向自我,对自身专业现状、教学风格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及时发现身边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善于积累,用课题指导教学,同时把问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
3、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展示和发表的能力。
三、培训模式
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讲述---探究”模式。
四、培训课程编制
1、专业理论学习
(1)”生物课程的评价建议”专题理论学习。采取观看专家讲座光盘的形式,结合观看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教师共同分析,通过专题讲座(关于评价),再尝试探究。这样,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作业。
(2)针对观看课堂
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引导教师不断去探索教育教学现象,学会辨证、理性地思考问题,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学会如何继承和创新。
2、专业技能学习
(1)学习“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教学技能——专题一”,让每位教师都要有5分钟中心发言,激发教师广泛阅读书籍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期末考试试题和试卷的分析入手,强调教师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重视,每一节课都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3、行动研究
针对教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围绕研究主课题,确定每个人研究的子课题。逐步形成每个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讨论的技能和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实践。
4、信息技术
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布置作业: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要求:要适时的使用课件(一是强调重点、二是突破难点、三是扩充知识内容),要使课件为完成三维目标服务。
5、成长展示
(1)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布置下学期活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