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企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前言: 档案对企业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资源,还表现在为企业创造了财富和生命办,企业想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国企亦是如此。目前,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发展趋势,需要在各企业得到应用,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网络化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档案资料进行存储、管理以及利用,不仅可快速便捷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还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为国企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档案管理网络化具有时代性,档案工作应与国企管理同步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建设、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国企管理建设的发展。
一、 国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提高了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网络化必然会节省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还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并且方便进行筛选错误。通过计算机档案管理可以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对档案数据只需一次录入便可多次利用并实现共享,档案信息进行自动统计并形成报表,各种报表也是自动打印,节省大量人力。同时还方便了检索、查询借阅工作,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改变了过去要去库房翻查,不仅费用费力还很可能查无所获的情况,借阅查询更是操作方便,通过网络自动生成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是一种很好的监督。
2.提高了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下,管理工作一改过去的繁琐,解脱出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大大提高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国企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下才能符合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才不至于成为企业前进道路上的累赘,网络化提高了部门的技术水平,保证企业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也为国有企业的科研开发提供了更安全、更便捷的生存空间。
3.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是对历史活动的一种真实记录和反映,国有企业每年都会有大量档案资料要收集、整理和保管,内容涉及文档、科技、合同等各方面,企业需要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网络模式的档案管理可以很好实现这一要求,通过计算机无纸化操作记录每一项重要信息,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网络,再设上相应的查看权限,不仅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减少了档案管理的反复查阅性,还很好解决了档案损坏、丢失的问题。
二、国企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
档案管理负责整个企业的档案信息,理应由企业统一管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却是各部门具体负责,即各部门负责各部门的档案资料。这样一来,不仅造档案资料的零散和不完整,容易引起丢失,还不方便人们查阅、使用和共享。此外,国家和行业在制度创新上忽视档案规章的修编也是造成制度失灵,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
2.档案管理措施落后
国有企业要面对的档案信息内容广泛、涉及面多,如何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信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手段才行。目前,我国多数国企档案部门只是简单地配备计算机用于文件的接收、传递与保存等工作,对具体的档案管理措施尚处于半人工操作状态,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影响了人员业务档案的利用、编研和开发。
3.档案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则直接决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实现网络的基石,如管理人员思想落后、工作缺乏创新、人才队伍萧条必须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档案人才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综合水平有等提高,在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构建企业档案管理网络化方面还缺乏一些能力。在年龄结构上,青中老工作人员配置比例不协调,既通晓档案业务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全方位人才严重不足。实际工作中更是缺乏钻研精神,理论与实务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为构建档案管理网络模式带来阻力。
三、解决档案管理网络化中相关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如综合性的规章制度,立卷归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保卫制度等,从根本上加强国企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应根据档案的内容、特点、目的等属性采用合理的档案分类方法、整理形式及应用手段对档案材料进行编目,制定档案查阅及维护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国企电子档案工作建设
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都开始强调无纸化电子化,档案管理电子化应该无太多技术障碍,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单位档案数据要有备份保存,并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和操作人,系统也要进行日常和升级,最终形成电子档案,方便对档案进行日常管理和查阅。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的特点建立起符合人员业务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对人员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巳成为机关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网络化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支持,人才才是档案管理的核心,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先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应符合企业档案工作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观念, 加强思想建设,做好档案工作的宣传教育, 让人们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重视这一工作,而非敷衍了事。其次,以日常工作为基础, 依据国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经过论证与讨论后增加对计算机档案建设技术、通讯技术及档案管理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让每一位档案人员成为综合协调能力较强、又通晓最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人才,为实现网络化提供人才保障。最后要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同时还是档案部门开拓进取的积极力量。档案人员应解放思想, 开拓视野, 树立现代化创新理念, 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做出贡献。(作者单位:义煤集团热电分公司综合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薛松企业档案网络化管理层次的构建与优化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14年第1期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2.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纷纷建成、运行。企业开始建立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ERP 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使得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实体文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而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收集、管理易逝的、流动的和脆弱的电子文件。许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电子文件的涌现,没有及时应对,结果造成大量的档案资源流失。曾经发生企业员工离职时随意拷贝甚至刻意删除公司电脑中的电子文件的恶性事故。
2.2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实效不高
一些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信息化浪潮,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一方面脱机或联机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保存,另一方面对实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但是,不少企业档案机构只是盲目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重藏轻用,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益低下。
2.3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工作不足
早在1971 年国际上就开始探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然而中国档案界直至1996 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后,才开始关注电子文件管理理论。有效的电子文件管理实践则更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尚不完善,这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工作的进程。
2.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电子化就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不能只满足于计算机简单操作。
2.5企业归档方式的现状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发文处理应遵循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收文处理应遵循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这能系统地体现档案工作流程,但是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无纸公文使得网上办公变成现实,如果运用网上办公,一个文件可同时发送多个主送单位,一个单位也可以接收各级部门的电子文件。这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收文与发文程序将发生变化,公文处理更为直接快捷。收文中的签收、登记程序,发文中的缮印、用印以及分发程序将由键盘和鼠标来完成。以传统的纸质材料为载体的档案工作要应对多样化的文书工作,必将由单一的归档方式向多样化转变。
3.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益处
1.大多数基层档案室,计算机的应用单一,有的仅用于档案目录的录入或文件打字,利用效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档案信息化就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2.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利用者可直接利用机读文件的档案,缩短了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3.档案信息化,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这样改变了信息加工受经费限制的局面。
4.档案信息化,信息成果可进行多份拷贝,这样就拓宽了服务范围,扩大了社会影响。
5.档案信息化有效减少了纸质档案保管时所遇到的库房面积的压力。
3.2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企业传统档案管理问题现状,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更为高效而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新型高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担纲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3.3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和电子化的企业档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的转换、实现了企业档案的收集整体、筛选加工,从而建立了电子化的档案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3.4实现企业信息档案的网络化
企业传统档案在建立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应建立企业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传统档案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模式。企业还可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库,通过互联网的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和共享模式,其共享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共享化的企业电子档案,提供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共享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3.5要树立文档一体化意识
我们认为文档一体化的实质是:把现代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交融在一起,加强对文本管理的超前控制,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与凭证。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源头,搞好档案工作必须从文书工作抓起。文档一体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人员由于直接参与公文的收发,比较完整地把握工作流程,对于文件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有深刻认识,文书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每一个文秘人员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更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按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强化文书工作即档案工作的理念,在文书流转的过程中及时保存、上缴各种文本。档案工作人员也要经常性对文书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指导,使其明确归档范围。
4. 加强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4.1档案管理机制创新主要在于精简
任何企业,精干是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也要跟上企业管理的脚步,档案管理的方法要创新,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内涵,将单一的档案管理扩大成信息集中的企业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信息资源集合,形成资源共享,使档案管理成为一个集团化的信息综合体,这样才能高效率、自主地、灵活地进行档案管理。
4.2档案管理的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
企业就是要创利润,无论经济体制改革、转换机制,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档案管理也应该是以此为目标的,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 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保障之一。
5.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求,各企业应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以提高档案利用率为目的,把档案信息建设纳入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把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为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和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会计电算化 档案管理 问题 方略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应用数学方法,围绕以创造价值为主要目标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所开展的重要管理活动,而会计电算化档案则是反映和储存会计资料的一种载体,即将所有与会计有关的信息通过档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当前,会计电算化档案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企业单位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种档案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普及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会计电算档案在企事业单位普及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的症结制定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效能和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而献计献策[1]。
一、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多个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一定的成本投入。如硬件平台的建设、财务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配置与分工、运行规程以及相关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等等。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障碍一部分来自这些项目,同时也受到了人力因素的影响,综合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大都经过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企业决策者的艰苦奋斗,才开创了今天的局面。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独特的战略眼光,然而老一辈企业家在当代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与时代脱轨的迹象,他们的管理理念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的主要障碍。
(二)形式化问题
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成功个案影响,有些企事业单位不结合实际情况,不进行现状剖析,盲目的投入资本实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而在引进项目之后却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最终使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流于形式。此外,财务软件被当作打字机、储存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软件无法为单位提供财务信息方面的数据支撑,造成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错误的认为其不能为单位发展服务,最终使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逐渐的荒废,会计管理工作又回到了原始的起点[2]。
(三)财务软件问题
当前大多数单位应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通用性能差,集成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会计人员仍要做大部分辅助工作。此外,各核算管理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问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储存上的先进性。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
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让单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就必须借助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以便为及时与准确提供相关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而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对各级主管部门及单位领导宣传,使他们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负责人应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统一规划,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其快速发展。
(二)解决形式化问题
各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单位当前的规模、经济条件以及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避免盲目跟风,重视会计电算化档案建设的实际效益。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开展电算化档案建设工作,是单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决策。要在手工会计归档与电算化档案管理之间择取适合当前单位发展状况的管理模式,正视会计工作对单位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避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形式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单位发展服务[3]。
(三)解决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保障,因此,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应注重培养“会计――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培训的内容,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水平和整个理论结构体系,既要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又要随时更新其知识储备,以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其中尤其是作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的操作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是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数据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具有耗时、耗力的缺点,因此,在落实网上预立卷归档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档案管理,需要首先将有价值的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采用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归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软、硬件建设。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全面更新现有设施,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档案管理平台;其次,在软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局域网计算机组,利用局域网中的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功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械化”。此外,在管理软件方面,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管理软件有易度和金锐,而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也可以利用Excel、Foxtable等系统自主制作档案管理软件[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事业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着重依靠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其次,单位要健全管理制度,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单位内部都应该增强对会计软件的使用意识,加大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能和质量,并让良好的会计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其中,田婧.我国企事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之方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231-232.
[2]陈新.对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4(1):174-175.
[3]吴琴.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祖国:建设版,2013(8):336-337.
关键字:科技档案;国企;管理创新
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国企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国企的科技档案进行创新管理也成了一项基本的战略,这样对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优势的。当下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构建创新型的国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之下,国企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就需要审时度势,不断的深化创新理念,要求档案管理与技术都要适应企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全面的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
1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对科技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是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首先要在思想上有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概念,对档案的管理与手段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新的技术要进行大胆的使用,这样对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归根到底,对科技档案进行现代化的创新首先还是思想的改变,从人的思想中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对档案管理带来的巨大的成效,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的关键所在。对于现代化,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化是最新的科学技术与创新理念的一种体现。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指的是对档案的归类与开发中使用智能检索与光学扫描以及网络的远程传送、数码技术等,根据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对档案的不同种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规范。
2 我国当前国企档案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待国企电子档案的管理运用方面还不是很普遍。在我国某些国企单位中还存在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比如白纸黑字立此为证,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档案管理中竟然还存在以纸张作为主要的办公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已经日趋成熟,也变得非常重要。而在我国还存在纸质与电子信息化并存的现象,一些单位对电子档案的体系建设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应该大力进行改进。
其次是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电子档案的体系,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在一些国企单位中,电子信息对于每个单位的人员的信息、成果与技术信息等当面的记录并不是非常的完整,在一些流转的程序方面也存在不足,对档案管理的创新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改善,很有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与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对国企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要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企业的领导层需要将档案的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将此纳入到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之中,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中。而档案部门的主要人员需要对企业中的档案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信息化的改进。对于改善需要的经费也要划入年度的财务预算,依据档案管理的数量进行科学技术与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等设备的配置。企业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为档案管理的的现代化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上的支持。
(二)对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对档案管理,需要健全档案管理部门的机构,需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办公室以及专门针对档案管理的监督部门。对相关的部门或者单位都要配置专业的人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行。设立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弊端,从管理上进行分析,设置相关的机构也是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是否能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大的表现,是一个企业能够适应容易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的前提。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则是保证企业组织与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说,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必须强化监督,保证执行力,对于监督部门,需要有明确的工作责任与工作人员,强化分工,严禁推卸责任的事情发生。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与档案管理的人才的选择需要从其职业的特殊性等方面来考虑,档案管理人才需要有高超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不断进取与开拓创新的思想。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建造一支不但具备能够通晓各类档案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的专业技能。要求人才队伍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与自身的能力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处理土管理,高效的完成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与鉴定,以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们以及企业提高最好的服务。
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行提高,以改变社会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的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用开拓创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对待人才队伍资源的配置,必须坚持科学化的配置方案,要考虑企业的整体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充分的将服务向企业的生产第一下靠拢,将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命运有效的结合起来,打造我国国企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的基石。
(四)促进国企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企业档案最主要的业务是对档案的执行与转存进行记载,对企业中工作的运行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还会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大量的档案资源充实到信息平台上,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构建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节约企业的资源,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在科技发展与创新方面体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以更优质的面貌的对社会与国家提供服务。
结语
我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开始接轨,这就要求我国要以一种最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要求我国的各项管理体制与水平都要进行一个大的改变,就是要与世界接轨的一种面貌。而国企档案的管理是国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需要在管理范围、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的更新。这是适应整个经济工作变化,为提高国企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和梦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进行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存在于企业的生产以及正常运营等管理情况,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好不好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决定作用,档案管理也对企业的运营和收益起着一定的作用。档案管理对企业进行的一些活动进行记录,并且记录的数据较为原始,在研究企业的管理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档案管理时缺少相应的监督力度,同时在一些方面也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要求,致使我国档案管理陷入一种涣散并且很随意的管理状态,没有一系列完整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制度,进行档案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由于档案管理手段的不先进和管理的方式落后导致企业的很多重要资料不全。
1.2 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综合能力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的企业即使正在建设相应的档案管理措施,比如组建特定的部门进行档案管理,制定档案管理的完整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但是因为企业中的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进行档案管理的方法也比较落后,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情况以及问题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1.3 普遍缺乏理论研究与政策指导
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理论研究是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过程,但是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多,甚至是非常匮乏,没有相应的指导措施,这些因素罗列在一块对企业的管理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方法与手段都是很多年之前的陈旧理论和方法,面对当前的改革浪潮,再使用这些陈旧的方法进行档案管理就表现的很乏力。在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档案管理的,但是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较完善的理论研究,一些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法规也没有出台,缺少具有政策性的指导,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就表现的不知所措。导致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对档案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
1.4 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现象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中,每个单位进行档案管理时还是使用较为传统的人工模式,缺少相应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没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还是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显得非常落后,也非常的不切合我国网络发展的速度,进行档案管理时不能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有很多的缺点,比如文件保存很困难,由于是纸质的原因很容易发霉或者发生鼠害,进行的存储需要很大的地方,需要的管理人员较多等。在我国,进行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和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要对档案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从现在开始改变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使之尽快实现现代化。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较为落后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对大难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认识不充分,在信息化告诉发展的今天,没有将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放置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没有相应的资金;第二、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相关标准和制度等较为缺乏,在档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第三、即使有很多企业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设施,但是对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很低,进行存入的档案数据非常受限;第四、利用信息化对档案管理时,没有进行重组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
2 原因剖析
2.1 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我国企业中,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上有很多的不足甚至是偏差,企业领导往往只重视企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认真对待过,很多时候觉得档案管理只是拿着一把钥匙而已,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然而对于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填写、分类直到入库等全都不知道,甚至对于一些要求和法规也不会问起。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就使得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人为档案管理不重要,进行档案管理时一份没有轻重的工作,然而当因为档案管理出现错误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时候,才发现档案管理工作很重要,这时基本上为时已晚。
2.2 进行档案管理时的落实不力
当前,在很多企业中没有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出现问题时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档案管理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损失,导致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作用。
3 企业档案管理的策略
3.1 转变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观念
档案管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档案管理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对一些较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要不断的学习和强化企业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要使企业的档案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使企业的发展不断前进。在我国企业发展中,企业的一些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态度还很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整体环境还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知识,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模式,将档案分类归纳,对企业的所有人员的权责进行最为有效的落实。
3.2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
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构建,需要建立起一种自伤而下的管理体系,企业领导妖气带头作用,使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传递时很方便,使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处在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并且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体系。在部门中要建立起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体系,让企业员工的诉求得到最大成都的满足,激发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要发挥不同人员的能力进行工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奖励其长期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适合企业特征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情况的充分掌握,定期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关键词:境外企业 档案 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境外开展业务、设立驻外机构、建立海外子公司,从而产生了大量境外企业档案。这些境外企业档案是我国企业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企业境外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对1992年至2012年我国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文献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评述。
一、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于2012年7月22日,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4大数据库为基础,用“境外档案”、“跨国档案”、“境外企业档案”、“海外企业档案”、“跨国企业档案”5个关键词,分别进行题名检索,检索精度为模糊,共检索出有效的相关文献33篇。
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1992年首次有人提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问题,2001年之前有关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文献较少,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相关文献数量开始增加(2002年为3篇),尤其是2010年以来增幅明显(2011年为8篇)。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进,有关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将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境外企业档案的价值
学者们都认识到,境外企业档案作为一种原始凭证,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尤其在是赢得法律诉讼、规避合同风险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认为:
第一,境外企业档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王强、唐振华指出:“境外档案工作也是加强境外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是检验境外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抓手”。[1]罗亚利提出,跨国企业参考总部和境外子公司的档案材料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促进企业内部的文化融合,还能为企业总部管理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
第二,境外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张斌指出,境外企业档案“不仅记录了境外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沉淀了境外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和财富”。[3]王强、唐振华认为,境外档案是境外单位的重要知识资产和核心信息资源,为境外单位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在服务国际化经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4]
第三,境外企业档案对促进我国境外企业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李向群认为,“加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是加强境外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工作对境外中央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意义重大。”[5]吴广平认为,管理好国有境外企业档案,不仅是国有境外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研究及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6]
(二)境外企业档案的特点
境外企业在资产属性、经营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境内企业相比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相应地作为境外企业活动伴生物的档案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形成与保管的分散性。许多学者提到,跨国企业的境外企业或驻外机构点多面广,涉及多个国家、地区,档案的形成地域很分散,档案保管也是分散的,基本上是谁经办谁保管,甚至留存在个人手中。
第二,来源及内容的单一性。高衍[7]、郭润华[8]、林阿娜[9]等认为:境外企业在文件来源上,基本上是本公司形成的,境内主管机关的文件一般不发至境外企业,文件来源比较单一;在文件内容上,主要以商贸往来文件为主,党群类的文件较少。
第三,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档案记录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一直是困扰跨国企业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郭润华指出,中石化公司的驻外机构档案材料语种复杂多样,不仅仅有中文,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驻在国的语种,如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10]王强、唐振华也指出:“石油企业境外单位较多分布在非母语英语国家,文件档案记录的文字往往涉及多语种问题,如果这些外文文档得不到及时翻译,就容易造成利用上的困难”。[11]
(三)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学者们认为,目前我国境外企业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境外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档案法规对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缺乏有效制约,境外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文件形成和保管分散,档案收集困难;缺乏有力的档案业务指导,档案专业人才不足。境外企业档案的知识产权归属、价值鉴定,电子文件的收集、保管与利用等也是困扰档案部门的难题。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有关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有关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关于加强境外投资、承包工程、设计咨询科技合作和劳务合作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1993年)、《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国家档案局2005年颁布)、《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2009年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颁布)。此外,一些地方了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如《广州市境外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广州市政府1994年颁布)、《广东省驻境外及港澳地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2002年颁布)等。但总体而言,国内有关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法规不够健全,使得境外企业档案工作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邓达宏认为:“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后,境外国有企业档案的监管仍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我国的档案法规中涉及到关于境外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条款太少,且规定不甚明确。”[12]
二是受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限制。境外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对于企业档案有着不同于国内的法律规定,从而增加了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例如,郭润华论及,英国规定,与企业税务有关的档案材料最少要保存6年以上,以备税务部门检查;也门、沙特等国不允许将地质档案材料带出国境。[13]任凤仙指出:对于企业财会档案,日本的民法、商法、税法中明确规定,在规定的保管期限内,企业有保管这些档案材料的义务,而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材料如何处置由企业自己决定;有的国家或地区规定企业形成的财会文件材料须交由当地律师楼保管;香港地区的法律对有装订痕迹的证据材料是不承认其法律效力的。[14]孟秀丽提到,中原油田对境外项目产生的会计档案要按当地国家税务审计的要求而存放在境外,接受当地国家定期或不定期的税务审计和稽查。[15]
三是受分散式管理体制的制约。张斌指出:“我国企业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实行企业档案综合管理。而一些国家的企业档案大多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加以约束,我国一些境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或组织设计基本上模仿所在国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往往会带来文件档案流向不清、管理缺失的问题,而一些境外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种管理上的漏洞,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知识的流失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16]
四是跨区域、远距离的障碍。王勤[17]、孟秀丽[18]认为,由于距离遥远、境外企业驻地分散,母公司档案部门对境外档案的业务指导难以开展。张斌指出,跨区域是企业境外档案管理的两大难题之一,跨国企业的境外企业往往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使文件档案具有明显的分散性。[19]
五是档案人员多为兼职且流动频繁。中石油档案室指出:“针对资源国对外籍员工劳务签证的严格限制,以及严峻的政治、安全风险,同时为提高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境外基层档案队伍一般都是兼职人员。”[20]
(四)加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策略
第一,强化档案意识培养。邓达宏指出,要树立“大档案”的理念,提高境外国有企业档案意识,把大档案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的始终,贯彻到企业的档案工作中。[21]任凤仙认为,要将档案工作列入境外企业国内主管单位举办的境外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培训工作应重点提高境外企业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语言素质。[22]中石油档案室认为,针对公司人员轮换频繁和基层档案队伍兼职的特点,加强培训工作成为培养员工档案意识、规范公司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23]潘艳敏等提出应有计划地实施档案培训,对海外项目员工采取“普及”培训的方式,侧重档案宣传教育;对海外兼职档案员采取“一对一”培训的方式,侧重档案工作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24]
第二,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吴广平认为,要加强对国有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立法,以法律的规范约束国有境外企业档案工作行为。[25]邓达宏认为,要分阶段进行立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调研,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规划、现行试点,制定地方关于境外国有企业档案方面的规章制度。[26]
第三,理顺档案管理体制。郭润华指出: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档案管理部门、外事管理部门、驻外机构主管单位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应确立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由主管单位的档案部门指导和监督的原则。[27]许多学者提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应制定专人负责并与领导责任及经济利益挂钩。中石油明确了各级领导的档案业务管理职责,公司建立了以国内总部档案室、海外单位档案机构为业务管理主线,以各专业系统和海外项目兼职档案员为基层工作队伍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28]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规定由驻外办事处总经理、项目负责人负责档案工作,档案部门提供的各驻外机构工程项目归档情况作为年终奖金发放的依据之一。[29]中原油田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规定,项目经理为境外项目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行档案“一票否决”权,将档案归档情况与项目经理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挂钩。[30]
第四,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王勤建议,将“实施档案检查”的内容加入到对下属境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31]宋莹认为:对于境外项目档案管理,“‘项目经理负责制’是最好的办法,以项目经理为主,如何操作则由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管理,就可加强境外档案管理。”[32]许多企业针对境外企业档案的特点与管理要求,制定了因地制宜、针对性强的规章制度。例如,中原油田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修订了《关于加强境外项目档案的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了境外企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办法。[3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强海外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海外档案工作的通知》《境外档案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和《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境外档案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34]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制定了《驻外机构工程项目科技文件资料归档办法》。[35]
第五,创新档案管理机构。一者建立信息中心。邓达宏认为:“境外国有企业应建立起档案信息资料中心,统一、动态地管理本企业的文件信息,并定期地传送给境内企业总部,以便总部的监督。”[36]任凤仙认为,要以企业档案工作为依托,成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网上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业搜集情报,提供咨询服务。[37]二者建立寄存中心。张斌指出:“可以将非核心机密的文件档案交由当地信誉度较高的文件中心,文件档案寄存或保管机构代为保存。”[38]任凤仙[39]、吴广平[40]认为,可以尝试采用托管方式,在境外成立服务性的档案托管机构保管企业档案资源。
第六,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境外机构与境内机构相距遥远,使得境内母公司对境外子公司的指导和监督比较困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克服这一难题。例如,2010年国资委对驻港澳台地区的中央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调研后,认为要“确立中央企业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通过技术手段推动境外中央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41]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 IT 部的支持下,通过全集团的局域网,在 NOTES 平台上建立了“档案专栏”,使境内外机构的档案人员可以了解到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档案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与集团公司档案部门进行业务交流。[42]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部机关搭建了档案资源管理远程检索信息平台,建立了档案管理系统,各境外单位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实现了档案信息的网络管理。[43]中原油田外经贸总公司的档案人员用内部管理系统登录公司网站,在“业务往来”中对境外公司进行业务指导。[44]
第七,多种收集方法相结合。田巧玲认为,境外项目档案不方便带回时,可以按照年度向国内主管部门移交当年的归档目录,如所在国不同意带回的,应将复印件或备份件报国内主管部门统一备案后归档移交。[45]宋莹认为,可以采取定期收集、随时收集与重点收集、跟踪收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资料收集工作,采用光盘或电子文件的形式是境外项目档案接收最有效的方式,针对其中重要的、最有法律效力的纸质文件进行接收。[46]杨琦认为,对于境外企业档案的管理,要有适当的灵活性,重点要求境外企业做到重要文件,如企业注册登记、业务档案、法律文书、合同协议、资产权属证明、业务经营权的批准文件等重要文件予以归档。[47]
三、总体评价
(一)研究不足
总体上,国内在本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视野高度不够。多数学者仅从企业档案部门的自身业务或者从本行业,如档案收集、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等出发,着眼于确保境外档案完整齐全开展研究,未能从服务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亦未能顺应全球化趋势,从国家推进“走出去”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于维护国家与企业权益和安全进行审视。
第二,研究深度不足。许多论文仅从表面论述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没有透彻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未能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境外档案管理体系。
第三,思想理念陈旧。多数学者未运用现代档案管理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或者试图套用旧的档案学理论分析新出现的境外企业档案问题,未能“跳出档案圈看档案”,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将来可从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强境外国家或地区企业档案法律研究。跨国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双重遵从”,即既遵从母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法律,同时又遵从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法律。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走出去”的重点国家或地区档案法律的研究,深入了解这些国家或地区对于其管辖范围内企业的档案管理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才可能提出在“双重遵从”原则下境外档案管理的可行解决方案。
第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该突破原有理论框架,“跳出档案圈看档案”,从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核心信息资源、重要知识资产,作为内部控制、国有资产监管重要工具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
第三,开展案例分析及实证研究。鉴于目前本领域内宏观研究较多、具体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可以选择几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国家或地区的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境外企业作为典型个案,开展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境外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探索我国如何建立境外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体系研究”(批准号:12CTQ03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4][11]王强,唐振华.关于境外档案工作“以人为主”管理策略的思考——以中国石油境外档案工作现实为例[J]. 北京档案, 2012(1):17-18.
[2]罗亚利.跨国企业档案的价值体现[J].浙江档案,2012(2):64.
[3][16][19][38]张斌.企业境外档案的跨区域和跨文化管理[J].档案管理, 2008(3):13-15.
[5][41] 李向群.港澳地区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调研报告[J].机电兵船档案,2011(4):10-11.
[6][40]吴广平.论国有境外企业档案的管理[J].中国档案,2003(12):24-25.
[7]高衍. 谈境外企业档案工作[J]. 中国档案,1993,(6).
[8][10][13][27]郭润华.企业境外机构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1(7):31-33.
[9]林阿娜.浅谈境外企业的档案工作[J].山西档案,1995(5):34-35.
[12][21][26][36]邓达宏.新“走出去”战略下境外国有企业档案监管工作探略[J].兰台世界,2006(1):14-16.
[14][22][37][39]任凤仙.境外投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档案,2005(7):19-21.
[15][18][44]孟秀丽.中原油田境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0(16):50-51.
[17]王勤.不应忽视境外企业的档案管理[J].上海档案,2010(11):32-33.
[20][2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档案室.跨国企业档案工作的“四大支柱”——培训检查 考核通报[J].机电兵船档,2010(6):23-25.
[24][28][34][43]潘艳敏,杨松萍,唐振华.跨国企业档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档案,2011(5):54-55.
[25]吴广平.论国有境外企业档案的管理[J].中国档案,2003(12):24-25.
[29][35]周秀阁.浅谈境外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档案收集归档的难点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7(1):21-22.
[30][33]石立铭.控管结合加强归档标本兼治提升利用——中原油田谈境外企业(项目)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11(3):75-76.
[31]王勤.不应忽视境外企业的档案管理[J].上海档案,2010(11):32-33.
[32][46]宋莹.境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J].北京档案,2004(12):21-23.
[42]何卫东.我国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档案,2004(2):35-37.
[45]田巧玲.如何做好有天境外项目档案工作[J].档案管理,2009(5):80.
随着网络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代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在完善的过程中,却把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抛到了九霄云外,忽视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信息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流。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更需要注重内部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变革,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的水平,努力把自身打造成国际竞争力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有企业。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单位领导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充分完善档案资源和信息的建设。首先;通过开展相关会议、讲座和展览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宣传,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及时普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其次,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培训班,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最后,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参加进修学习课程,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增强责任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做好管理活动,创新管理方式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接收、征集制度。国企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变革过去等其他部门上门移交文件资料的模式,而要运用事前监控收发文件、登门寻求等形式,做到档案适时收集。其次,还要丰富档案收集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而应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等其他载体以及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纳入其中。最后,要加强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构筑庞大、便捷的档案管理信息网,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辐射作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选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拓宽视野,注重从企业各个部门挖掘人才,尤其是那些学历高、知识广、细心勤快、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并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试、竞争上岗和审批等程序,从源头上保证国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其次,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再教育机制。如可将档案管理人员送去高校或档案主管部门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理论学习或业务培训,使他们在充分拓展现有知识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在根本上满足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求;最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请档案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专家上门指导;另一方面,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到一些模范企业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先进经验和业务流程。
4.引进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人工职能的发展,国有企业要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将网络技术引入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去,从而不断改进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与工作形式,使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世界人民创造了财富。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文件和档案,再运用传统的方法去管理海量的档案是极其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时展需要的,所以我国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新一轮的革新,下面就对档案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档案管理体制
档案是对历史的记载,是企业运行的证据,更是企业内部做出决定是的依据,所以无论是企业运行还是公司决策,档案资源都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实际运行中,要想让企业在内部对档案进行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按照管理档案的相关政策来执行。这里所说的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管理层内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出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则需要无条件来执行这些制度,以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权利进行分配并保证工作中是各项职能可以正常运作。
档案管理体制是企业内部展开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这种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企业的各种档案进行管理,使工作中需要档案时可及时有效的运用所需资料,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
二、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来看,虽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在档案管理模式方面相比还相差甚远。尤其是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运行过程中,其管理体系基本都相同,大多数都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加上集中统一、企业自主和条块结合为基本原则,使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运行的状态。其中,统一管理的意识是说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的所有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使企业的档案有序,工作有效。从理论上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其运用的管理措施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为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助力,但是与现实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由于企业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再加上技术有限等实际情况,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三、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产品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产物,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就随之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文件,而这些文件往往对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对这些文件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使档案管理人员轻松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时不得不说的就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而且传统档案管理方法也满足不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国企业将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挑战。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上要有所提升的同时,在信息技术和专业素质上也要有所提升,从而以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解决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
之所以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缺点,是因为大多数企业还意识不到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缺失。首先,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档案内容和数据都在不断改变,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所接触到的数据也就不断增多,所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就应该呗营运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而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其次,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推广,很多数据和文件都出现过被盗、更改和销毁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材料和数据,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强化。
(二)顺应时展
档案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收藏和保护国家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档案内容和任务的作用,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他起到保护文化财富的作用,同时更是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还有为其他行业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这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的最主要的方式。要想让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档案就必不可少,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才有可能科学有效地对社会的发展风险力量。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近些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供了支持。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理念形成了各种不同结构、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在工作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并且对于各种新技术的实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尊老爱幼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尊敬老人更是重中之重的首要,很多老年人可谓是从年轻时代就呕心沥血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大潮中来,一直勤勤恳恳直到白发苍苍,对社会得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退休的工作人员更是值得我们尊敬。最近这几年随着城镇人口得相对增多,老龄化的不断提前,使得我国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单位和企业都在进一步的改革退休年龄的问题,进而使得退休老人的档案和一些列的服务业渐渐被忽略,得不到随着他们的退休他们的档案和服务也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当我们一味的呵护祖国的希望,未来的花朵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退休人员,他们都曾经为为国家的经济的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是党和国家的一支不容忽视的专业力量更是国家的“国宝”,因此,这期间以企业的退休人员最为突出,他们档案的管理和后续服务工作更是十分值得我们是重视的。
二、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进入21世纪后直线上升,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对人身权益保障、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时期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一)管理制度有待一定的完善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保障档案工作,但是仍有部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管理不完善,存在一些弊端和有待处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档案标准不够统一,档案管理发展不够平衡,细节事项规定不够明确等等,而且大城市、发达地区的状况与不发达地区的成鲜明的对比,而一些小县城、农村和落后地区对于社保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更是微乎极微,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我国档案管理、社保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交接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由于管理交接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在对于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移交接收管理时处理比较混乱,甚至有些企业随便录用一些社会人员来进行管理,这些非专业人员甚至对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内容及注意事项等等很多问题都根本不了解,以致形成档案随意堆放,无法分类整理、材料残缺不齐等等的现象出现。更严重者甚至导致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移交接收管理混乱问题而造成许多民事诉讼案件的发生。
(三)意识比较淡薄
企业把更多的经历投放在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方面,对于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企业认为人事档案只是企业与员工雇佣关系的材料,对于退休人员不会耗费精力去管理,或者只是应付管理。而退休人员由于对自身权益不够了解,法律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把人事档案同自身利益关联,不了解它的价值,没有对企业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起到督促作用。
三、新时期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完善性分析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构部门,要想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进行,离不开科学、完善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制,专门负责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二)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目录以及档案检索
进一步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现代档案管理的重点行动目标,现代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应该一改以往传统的手动记录管理的模式,应该建立健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程度,以统一的文字、图形等方式将退休人员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更为严格的统一管理,直接输入近电脑系统中,逐渐形成一个标准、规范、严格的系统管理模式、输入到电脑中保存应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退休人员档案利用效率。
(三)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措施
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过程中,现代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退休人员的管理情况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退休人员管理制度,同时应以一定的技术管理控制,进而使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有效性,应时时遵循归类处理原则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对于社会化管理而言,企业及相关经办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措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四、现阶段企业退休人员档案信息话建设分析
1 省管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省省管国有企业(以下称“省管企业”)的档案管理方面出现了档案管理功能弱化、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日常管理人员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的不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企业内部对企业档案的管理手段还不够先进。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首先应该规范好企业内部的经营行为,规范好企业经营行为的有效手段就是应该维护好档案的严肃性。从根本上防范并化解好企业经营风险的前提是应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对企业来说,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内部控制。
2 省管企业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2.1 企业内部应该提高对档案的管理意识。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宣传、重视造势,并且积极探索出全新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要加大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广大的新闻媒体,不断地宣传并推介企业对档案的规范管理。大力宣传一些典型实例,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温下造成土地价格飙升,某省管企业的二级企业生产矿区附近村民多次上访并到法院,要求企业按时下价格赔付35年前就占用村民的巨额土地款。该企业的档案部门及时提供了当年企业赔付村民土地款的合同、收据和村委会、村民签名等翔实证据,法院依此驳回村民,为企业挽回巨额经济损失。类似档案资料为企业经营中产生的法律纠纷提供坚实历史依据的案例还有很多。再如,部分民营企业在脱钩改制前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所有档案资料为改制过程是否合规合法、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否经得起历史检验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等。通过大力宣传,让企业的领导对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
2.2 确定企业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地位,制定相关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市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档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原始依据性,作为能够视为当前市场上最为权威的信息资源形式之一,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依照开发程度的深浅可以将国有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分为三个阶段,即处于信息资源收集、建档、整理阶段的第一次开发,处于对档案信息提示和提出阶段的第二次开发,处于对于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阶段的第三次开发。为了能够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必须重点克服下述几个问题:首先,重点突破现有档案管理制度的局限性,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其次,提高馆藏档案的质量和数量,为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再次,通过制度建设、机制改革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花力气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3 积极探索新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企业应该探索创建档案资产的评估机构,这样不仅可以把企业的档案资产作为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资产价值放到评估中的原始凭证中,还可以对企业的档案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评估,尽可能地做到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权益不受到影响,严格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邀请新闻媒体适度报道一些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可以使档案行政部门得到有关企业档案工作的客观准确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将企业档案工作困境适时适度向社会披露,使企业档案工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2.4 理顺企业档案工作行政监督渠道,加大档案行政监督力度。国资监管部门是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其主要职能就是深化国企改革,指导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而档案工作就是全面记录国企改革发展的真实历史依据的载体;档案行政部门应携手国资监管部门一起,建立与完善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大企业档案管理的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督促企业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保证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监督对档案的管理,明确监督管理的范畴,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位置。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是企业的行政部门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核心要求产权清晰。省管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要不断消除业已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革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做法,为我省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省管企业改革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一、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企图扼杀中国企业
所谓“337调查”,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中第337条款,旨在限制在对美进行产品倾销和垄断贸易等“不公平竞争行为”。现行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明确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若美国公司提起请求,可对进口中的贸易行为进行调查和裁处。一旦被判定违反337条款,ITC有权下达排除令或禁止令,即普遍排除侵权产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及其下游产品进入美国,或直接命令被控者立即停止所有“不公平”贸易行为。
英国秦莱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泰莱三氯蔗糖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制糖企业,而全球最大的三氯蔗糖消费市场又在美国,为了控制美国90%的市场份额,秦莱公司向ITC递交申请,要求针对中国三家同行(不包括捷康)和22家中外进出口公司生产的三氯蔗糖及其下游产品侵犯5项专利进行337调查,并申请了普遍排除令。虽然被告名单中没有捷康公司,但一旦被告的中国企业有任何一家被判定侵权,中国所有制糖企业将普遍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即使中国企业全部胜诉,市场将优先选择胜诉的企业,而且三家被告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捷康不完全相同,不能代表捷康进行辩护,捷康公司还存在被的风险。不利形势逼迫捷康公司高层决策:主动加入ITC-337调查,即在诉讼期间以不侵权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进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奠定了证据基础
337调查打的是证据战,而企业平时积累的知识产权档案成了应诉举证的关键。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企业从建立之初就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改造,不断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在短短的几年内,申请了7项中国专利、4项美国专利,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企业重视将工艺实验、生产试制和技术发明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技术资料,包括电子文件等都作为档案,认真收集、严密保存,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档案。企业将这些档案,特别是专利档案,提供给全美知识产权领域最知名的专利律师事务所资源律师,与美国泰莱公司的5项专利进行仔细比对,最终得出对主动应诉有利的结论。
在证据递交过程中,捷康公司将存档的相关材料,包括电脑存盘的技术资料,都如实提交给美国调查机构法官和原告律师。由于档案资料完整、充分,证据确凿,当然也包括证人证言、封样产品化验结论及专家认定等综合因素,美国ITC法官做出裁决:捷康公司的生产工艺不侵犯泰莱公司的5项专利。今年5月,原告方美国泰莱公司主动申请撤诉。6月,ITC裁决正式生效,捷康公司应诉国际知识产权官司取得彻底胜利。这是中国涉外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中取得的标志性胜利,其直接效果就是为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扫清了障碍,而市场机会则是一笔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巨大财富。
三、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现状堪忧
能够像捷康公司这样,重视知识产权的档案管理,利用知识产权档案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仅仅是少数。总的来看,知识产权档案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还不相适应。有不少企业管理者缺乏档案意识,将企业档案管理当作负担而不是财富;对知识产权档案更是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在制订企业管理规划和制度时,不能将档案管理同时纳入其中;在知识产权活动中,对档案收集、归档保存没有具体规定,也没纳入考核检查体系,造成大量的知识产权档案资料散落,甚至流失。
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问题往往使涉外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在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遇到知识产权诉讼越来越多,近几年连续成为337调查涉案最多的国家,因档案证据缺失等诸多问题,中国企业在调查中极少胜诉,而因官司败诉受到普遍排除令牵连,导致全行业倒闭或产业链断塌的现象却经常出现。
四、企业必须重视并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
捷康的案例启示我们: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今年3月,国家档案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意见》,对知识产权档案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是推动全国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对知识产权档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摘要: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料是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新的经营形势之下,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发展和改革。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包括分布集中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变成与有形资产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的管理,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是企业科研、技术、生产、经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真实记录。档案资料是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对档案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企业中建立一套体现公司科学管理水平的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工作同步于企业发展,将为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也为企业抵御和规避经营风险发挥一定作用。应该看到,在新的经营形势之下,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体制已经显得滞后,需要对脱离企业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和改革。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特点分析
我国企业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档案的管理也做着相应调整。在这些变化的冲击下企业档案管理表现出的变化具体有:
1.集中管理模式向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转变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在积累和控制企业档案资源的要求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发挥了极大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加大脚步融入世界经济,加上民营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国外企业的进入,国内企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的在国家规划下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化管理的单一模式也变得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构建更加适合的档案管理体系以维持企业的高效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得到了发展。作为独立法人机构,企业自主拥有档案资源,加之随着企业管理模式向横向扁平化管理演进,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2.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转变
根据实际企业状况,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结合特定思维与特定环境,借助不同手段,遵循不同思路,形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方式。基于网络的集成化档案管理通过网络连接起独立的管理终端,整合企业各类软资源,融业务知识管理、信息处理、档案管理于一体,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集成化档案管理有很多优势,有利于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分布式的处理数据,也有利于企业统一管理各类资源。因此,网络化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由星型结构转向复合型结构
所谓星型结构,指的是档案管理部门受公司级档案管理机关的直接领导,档案部门与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档案管理部门对公司档案管理的运作进行负责,在其领导下,各部门进行档案移交和负责,呈现出典型的直线职能式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而所谓的复合型的网络结构,指的是分布式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对自己档案管理效力负责,之间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在企业管理向扁平化进展的情况下,复合型结构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档案管理方式。
4.加强了企业档案社会化协作
当前,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关注点,因此企业倾向于外包管理非现行档案。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专业型档案保存中心的机构,为企业档案的外包提供了可能。社会化协作可以降低管理费用,缓和企业档案保管的压力,符合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实现非行政职能社会事务的分离,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宏观管理。在制定基本目标和标准,政府督导的前提下,企业档案形成了管理的社会化竞争,由此产生的社会化竞争激励机制,将使档案事业充满活力,促进档案管理效益的提高。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建构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应当采取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为:坚持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有机融合,依照企业自身管理特点,企业自主的管理档案,并采取分布集中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
1.企业档案的分布式集中管理模式
所谓分布式集中管理企业档案,指的是企业档案管理形式采取事实上分散、形式上集中的管理形式。事实上分散,是指由企业档案形成部门对企业档案具体事务进行具体管理,企业档案的利用、保存,制定均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形式上集中,是说由企业一级管理层总负责完善档案管理流程、制定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企业档案管理,但是企业一级管理层只对文件形成版本进行授控,而不参与企业档案具体管理事务。上文所提及的分布式集中管理从核心来讲其实还是一种分散管理,不同之处是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并遵守企业法规的约束,意即遵循形式上的约束。
2.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档案进行统筹和管理,使之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对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其技术支撑是网络技术何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程序,改变了档案的载体性质和生成方式,使得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技术基础。
3.企业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加速档案工作的发展,把新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引入档案工作。具体的方面包括:企业档案工作名词术语标准化、企业档案代号代码标准化、企业档案著录标准化、企业档案标引语言标准化、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标准化、企业档案的统计、提供利用标准化以及企业档案编篡及出版格式标准化等。
三、结束语
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是动态发展的,需要结合先进理念和具体实际去对其加以充实,从而推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宗培岭.试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J]档案与建设,2008,(08)
[2]宗培岭.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J].北京档案,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