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

时间:2023-06-06 09:02:01

语文教师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材料成型 控制工程 英语教学

一般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教学环节。专业英语与特定的学科或特定的职业有关,是一种教学途径[1],其目的在于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常见的英文名词、术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文献,能书写出正确的论文英文摘要并能进行简单的行业英语交流。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与国外的技术交流越来越多,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更迫切。专业英语一般设在基础英语之后,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学习,是大学生必修的专业英语课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材料成型)专业由原来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模具设计等专业合并而成,既涉及到材料,又涉及到机械,所以材料成型专业属于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性学科,有些学校把他划到机械(机电)系,有些学校划到材料系,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各学校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材料成型专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教学方法等。本文就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教材、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探讨一下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 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只有选择好的教材才能有高的教学质量。教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由原来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模具设计等专业合并而来,为了和各专业相适应,原来各专业用的教材大多是自编教材。若要选择统编教材,比方选用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英语,在网上搜索,教材寥寥无几,包含材料成型专业英语内容的大多是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英语书或者是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英语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适合机械工程类专业或者材料类专业,不能满足材料成型专业专业英语的需要。如要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原专业教材,比方说模具专业英语、焊接专业英语,教材也比较少,并且都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必须与本专业所学的课程相匹配,遵循专业英语学习由浅入深,遵循专业英语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选择专业英语教材时,可以选择一本基础性教材,里面关于材料成型部分的内容尽量多,然后选择几种辅助教材,以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少学校包括老师都认为专业英语最好教,就是翻译一下就可以了,任何老师都可以上专业英语课,甚至不少学校上专业英语的老师都不是本专业的,这样的情况肯定教不好专业英语。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倾向于由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教授专业英语,但是因为是非英语专业,口语不过关,上课时只能多以讲授为主,很少说英语,也很少与学生交流,即使口语过关,但在发音方面也不是很标准,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劲。英语专业老师口语好,发音标准,但因专业知识欠缺,选择英语专业的老师去教授工科的专业英语也是不现实的。

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学校应重视专业英语的教育,选择本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教授专业英语,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提供语言培训的机会,改善专业英语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提高教师的素质及教学质量。学校要为尽可能的为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专业英语教学上,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专业论文(科技论文)的阅读及写作方法、能书写出正确的论文英文摘要和简单综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阅读和翻译。但是,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学生只能读懂、听懂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学大纲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但要会读、写,更要会听、说。学生毕业以后,工作中不但要翻译一些英文文献,可能经常要与外商协作,应该具有口头表达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读,一定要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为原则[2]。传统的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是:课堂上, 教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或者不听,很多时候,教师要对书上的句子进行讲解,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个地方了,教学方式沉闷单调、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反映也不好。为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要增加师生互动,加大口语、写作的实践力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演练。

若英语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在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缺陷。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知识保持及记忆持久性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 ,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 10 % ,自己听到的 20 % ,自己看到的 30 % ,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 % ,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 %。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设备功能多、反馈快,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 ,使学生口、耳、眼并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材料成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具有显著优点: 1.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利用视频、图片、Flash及PPT来演示零件成型过程、零件的生产和机械设备的组装过程, 从而使课堂讲解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例如讲塑料成型工艺时,可以放一些动画,整个塑件成型过程就会非常清晰,直观,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积极性。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一些部分内容可以做在多媒体课件上,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可使教师更多地注意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授, 尽量在有效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获取各种最新的专业资料与信息。多媒体系统可以重复使用、修改等,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必须注意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多媒体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替代的。专业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应该记住: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取决于材料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4.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大部分还是传授式,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中,应根据材料成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在课堂上,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建议和指导,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必须亲自去做,因此,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做这些活动来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专业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任务, 并把任务的主题、内容及要求给学生, 鼓励、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例如, 教师让学生去查找或者日常用品(钢盆、塑料盆、矿泉水瓶等)的成型方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 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材料成型的相关知识。

5.考核方式的改革

专业英语的考核中,很多学校期末考试一次笔试,考试模式单一,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数英语教师由教研室的专业课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许多老师对专业英语的考核只采取从课本、外文文献或者英文书刊中摘取相应的段落让学生英汉互译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只靠闭卷考试就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没有考虑到听说读写方面的考查,无法体现学生对 材料成型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学习效果。由于平时成绩不计入综合成绩,使得本来就不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学生,对专业英语更没有兴趣,所以专业英语的考核既要有期末考试成绩,也应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专业英语的能力考核情况计入综合成绩。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课堂上的英语演讲、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计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办法(包括词汇、翻译、文献查阅与朗读等),综合成绩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多少,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多少。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科学思维及自学能力,学生的很多平时工夫在考试成绩中也能得到体现。这种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春洋,汤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118~ 119.

[2]冯思静,刘宝勇,徐颖,等.理工科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27.

[3]高枝青.专业英语的课程论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43~ 45.

第2篇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文学作品。同时,课标对阅读技能目标八级也提出要求,指出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教育部,2003)。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适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到语言地道、题材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教材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学生阅读的效果差,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反思: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否必须靠教师循规蹈矩地解读和传授教材内容呢?我们对师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发现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1阅读范围狭窄

教与学的材料一直是围绕教材转,从书本到书本,学习的焦点始终是教材中文本的理解,翻来覆去地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解读,难以走出教材。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空讲知识,尤其“教单词――读课本――回答问题”这种模式最为常见,教师机械讲解,教学从操练到操练,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和沉闷。

1.2阅读兴趣低下

学生手头的阅读材料可读性、趣味性、时效性差、与其生活实际脱节,学生不愿意读。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时常忽视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导致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

1.3阅读能力欠缺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阅读的能力欠缺,只能读懂教材上的材料,对教材之外的材料往往束手无策,遇到程度相当的教材之外的文本时就读不懂,理解不到位,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都较低,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2. 拓展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拓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即拓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当下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要求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及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专家讲座,进一步加强专题理论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阅读课交流活动,第一时间获取和把握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另外,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拓展高中课外阅读的实践,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2.1重视英语报刊阅读课程

英语报刊在时效性、趣味性、内容多样性等方面相较于教科书有着显著的优势。现代英语报刊语篇融合了多种模态资源,不仅带给读者视觉上的享受,也传达着更为丰富的意义。在高中阶段实施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多模态语篇的阅读量,促进他们多模态阅读能力的提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报刊越来越多,常见的有China Daily、21st Century、Shanghai Star、Beijing Weekend、Learning English等。重视英语报刊阅读,教师在课堂中应合理指导,积极“助读”。在报刊阅读课程的早期,学生的多模态阅读能力尚未形成,教师应仿照课本上的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步指导 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适当“放手”。

笔者在2015年11月27日参加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开放日活动。我们聆听了高二教师开设的课外阅读课。本节课的材料是《21世纪英文报》第12期。授课教师结合报纸内容:英国灵魂歌手阿黛尔的回归、007邦德的回归、国际空间站迎来载人飞行15周年,给本节课创设了 “Hero”主题,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学习了几篇文章,设计了判断、猜测词义、任务型阅读等不同阅读形式,穿插了阅读微技能的指导。课末,授课教师让学生积极讨论,阐述他们对于英雄的理解,并且交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最后,学生们以写得形式完成了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阅读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开课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外阅读资源,并且很好地进行了阅读微技能的培养。阅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个人观点和结论。在这节课外阅读课上有一条主线,整堂课围绕主线进展下去,让学生随时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而不会出现课堂死角。此外,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是另一大值得学习的亮点。阅读如何让学生觉得精彩,如何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称述,阅读才是有灵魂的,才起到了作用。

2.2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背诵

第3篇

【关键词】教材 真实语料 基础课教学 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3-02

一、研究背景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直接法、视听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外语教学法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变革,教学目标从最初以掌握语言自身的规律为主发展到如今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主,外语教学界越来越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而非目的。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的运用不但要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适应具体的社会环境,还要尽量符合社会习惯,切合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情景,要求从入门阶段起就要使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第三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就“创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手段、方法与教材”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特别指出中国的外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交际能力培养,“哑巴外语”问题以及一些外语人才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等尚有待解决。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结于一句话,就是语言知识已经不再是外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是今后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每一次教学方法的革命都是人们对外语教学理念和目标的重新定位,并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组织和运作。教材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识资源,也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直接而具体的投射。外语教学改革要先解决“教什么”,才能谈“如何教”,这也是笔者进行本次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

流行于当前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提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对象国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主张教学材料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这类真实语料在国内法语基础课教学的普及状况如何?各高校在教学材料选择方面有何趋向?目前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学生对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有何反馈?为了理清这些问题,笔者对全国25所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法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定量的方式研究了各高校在法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的现状,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为力求调研的全面与客观,在25所被调研的高校中,既有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等知名专业外语院校,也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兰州大学等有较长办学历史的综合类大学,还有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门鼓励下日益发展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等。这25所被调研的学校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台湾地区,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在34名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既有从事法语教学30年以上的教授,也有刚刚踏入法语教学职业生涯的年轻讲师。具体参与调研的高校见下表:

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

三、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探索式调研,问卷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参与问卷者需根据真实教学情况进行选择。问题共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法语专业基础课使用教材的类型

当前国内高校的法语基础课教学共有三种类型的教学语料:(1)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晓宏教授编写的《法语》为代表的本土教材;(2)从法国引进的法文原版教材;(3)来自法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如报刊、连环画、歌曲、影视等。

调研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5所高校中,36%的高校选择使用中国本土化法语教材,20%使用法国原版教材,44%选择本土化教材和原版教材兼用,100%的高校都表示在固定的教材之外还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真实语料。选择本土化教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继承多年来的教学传统;(2)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3)认为传统本土化教材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4)尚未找到既系统,语言又纯正的原版教材。选择法文原版教材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主题丰富,内容新颖,形式灵活互动性强,配有视频,适合口语课等。大部分高校选择本土教材和原版教材配合使用,因为两种教材各有利弊,各自取长补短,实现折中主义的教学方式。

2.真实语料在法语教学中的普及情况调查

笔者列举了常见的12种真实语料,包括原始真实的图片、文学作品节选、报刊文章、漫画或连环画图片、平面广告、视频广告、电视新闻、法语歌曲、广播、电影海报、电影和电视片段。34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都表示在他们的课堂实践中会不同程度地使用真实语料,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真实语料以原始真实图片、报刊文章、电视新闻、法国歌曲、电影片段居多。没有任何教师选择“不使用真实语料”。教师选择这些补充性教学材料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语言地道,形式灵活,语境真实,难易适度。

3.法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时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对于“在课堂上使用真实语料进行教学时,学生有何反应”这一问题,34名参与问卷的教师中,有25%的教师反应学生对真实语料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19%的教师反应学生喜欢真实语料的内容;16%的教师反应使用了真实语料后,师生课堂互动更多了;10%的教师反应学生认为真实语料中的词汇过多过难;10%的教师体会到使用真实语料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欲望;另外还有10%的教师反应使用真实语料教学使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多了。

4.法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语料的必要性调查

对于“在外语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使用来自真实生活中的语料”这一问题,所有参与问卷的教师都回答有必要。27%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文化和语言知识不能即时更新,因此需要补充真实语料;2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需要通过真实语料来加以丰厚;21%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缺乏新鲜感,需要额外补充新鲜真实的语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课文的语言不够地道,最后1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练习不够丰富,需要补充真实语料。

5.外语课堂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的关键条件

对于“外语课堂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23%的教师认为语料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能过难;20%的教师认为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对真实语料进行教学法化是非常关键的;16%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一致;另有16%的教师认为用于课堂教学的真实语料要包含丰富、与时俱进的文化信息;最后14%的教师认为应用于外语课堂的真实语料要包含新鲜、丰富的语言知识。

6.真实语料是否能取代系统教材

对于“来自生活中的真实语料是否能取代系统教材”这一问题,没有任何教师认为外语课堂教学可以独立使用真实语料,取代教材;62%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不能取代教材,外语教学中不能没有系统固定的教材;38%的教师认为真实语料可以取代教材,因为可以编写以真实语料作为素材的系统教材。

四、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料应用于法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大法语教师的一致认同,电视新闻、电影、连环画等多种体裁的真实语料已经在法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及,原因在于与传统外语教材中的语料相比,真实语料具有如下优势:

(1)语料直接来源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语境真实,语言地道,文化知识丰富;

(2)真实语料的语篇体裁多样,通常具有图、文、声等多种模态,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真实语料不以教授语言为目的,相比于以教授具体语法和词汇为目标的系统的教材而言,其语句、措辞更加自然、真实,是来自课堂教学环境之外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而言更具新鲜感;

(4)真实语料可以实现实时更新,与时俱进。

尽管真实语料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大多数教师依然认为真实语料不能取代传统的教材成为外语课堂的基本教学语料。为了探讨该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传统教材加以说明。

中国本土教材:以传统语法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而编写,语法讲解非常系统而详细,课文是以教授具体语法现象为目的而编写的,语言规范,但有时与现实生活脱节。这类教材调理清晰,注释详细,适合学生自学。

法文原版教材:以西方流行的交际教学法或行动导向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而编写,课文的编写主要以实现某一交际行为为目的,同时兼顾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语言相比中国本土教材而言更加真实、地道,但为了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偶尔也会对个别词句进行简化。教材中引用了许多真实语料,图文并貌,趣味性强,但相比于中国本土化教材而言,语法讲解不够系统,语法练习不够充足,没有课文注释,不适合学生自学。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法文原版教材相比于中国本土教材而言更加接近真实语料,然而在参与问卷的25所高校中,选择法文原版教材作为基础法语课教材的院校数量要低于选择中国本土教材的院校。中国大多数外语院校,特别是知名的外语院校依然继承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教学;而开设法语专业时间不久的高校或民办学校则更多地选择外文原版教材,原因是这些高校开办法语专业历史较短,在探索中求发展,对于新鲜的教学方法更加开放,重视交际以及语言的实用性。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折中主义的办法,本土化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配合使用,语法与口语交际并重。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法语教师承认真实语料的教学价值以及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应用的过程中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首先,真实语料缺乏系统性,因为这类语料不是按照某一线索(如语法或词汇)进行编排的,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规律。

其次,真实语料的语言不是以教学目的而撰写的,其中的词汇难度等级不一, 对于初学者而言,有时会显得过难,过多。

第三,相比于教材而言,真实语料对教师备课要求更高,因为教材中的文章体裁较为单一,一般以文字为主,并且已经被教学法化,可以直接使用。而真实语料需要教师自己去编辑整理,设计练习,提取精华,并且真实语料的体裁多种多样,教学法化的过程非常复杂。

摒弃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接受和选择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语料,这对于大多数外语教师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与对象国人进行顺畅交流。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教师坚持传统教材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已经有许多教师承认以真实语料为基础编写系统教材的可行性,并且这些教师中以教龄超过10年的专家和教授居多。束定芳教授的著作《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中提到外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守6项原则,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真实性原则”。她认为“所选的语言材料,语言要真实地道,能反映目的语社团的真实语言使用情况”。研究和推广一种以真实语料为基础的教材,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通过本项调研可以看出各高校法语专业基础课在教材选择上面临的困境:既希望教材语料是真实、有趣味、互动性强的,又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教师在真实语料的搜集和处理方面做出诸多工作:根据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由简入难编排,必要时需对语料中出现的过难的知识点做出详细的注释;讲解语法和词汇使用的例句力求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需要针对真实语料的体裁特点设计交际互动性练习。本项调研仅在法语专业基础课教学语料使用现状层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教材建设的方向。如何将这一目标付诸实施,还需要教学一线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

第4篇

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词汇不足带来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关键在于词汇,词汇量的积累很重要,词汇量少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就低,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时判断不准确,出现失误。词汇掌握得少是阅读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主要障碍。

第二,阅读材料狭窄。平时,学生常用的阅读资料多数来源于教材与练习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阅读练习围着高考转,内容狭窄,材料陈旧,不能真正起到演练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阅读文章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且内容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相关,而学生很少会有其他方面的拓展阅读,阅读视野不宽,也是英语高考丢分的主要部分。

第三,不良习惯影响阅读质量。由于缺乏专门的训练和指导,许多学生都存在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指点阅读、出声朗读、摇头摆尾读、从后往前回读等,这些习惯也大大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第四,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方法不同,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快读、精读、泛读等,很多学生无论什么文章都通读,费时费力效率低,当阅读不顺畅时,又不知求助于老师和同学。

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落后。一些老师仍然按传统的翻译式教学法进行。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把握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中,老师过分注重词、句,却忽视语篇理解的训练,鲜有对英美文化背景的介绍,与生活实际、社会时事结合的阅读素材少,教学活力差,缺少阅读教学应有的功能性和时效性。

第二,语言讲解过多过细,信息量补充不够。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以做练习代替复习,以搞题海战术迎接高考。教师的教学复习由这些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阅读材料仅被当作语言知识的载体,碰到一个生词,老师便把种种可能的用法详细地教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歪曲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语言知识以外的信息,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转移到阅读题材内容上,就不会对阅读题材产生兴趣。

3.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还停留在词汇、词组和句型的训练上,把大量的教学实践耗费在书本教材的知识上。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把学生人为地圈定在与之密切相关的题海之中,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赶教学进度,阅读时间被挤占,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语言知识的积累等方面。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学习语言的过程。高中英语阅读课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讲解过多,而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太少,落后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不利于潜能的开发,影响学生智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师选材的随意性,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的指导

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除课文外,基本上是教师自主选择,由于教师个人的语言能力、喜好和教学观念的差异,阅读材料的选择差异也很大。总体来看,多数教师存在阅读材料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广泛性,学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效果不大,难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广泛有效的阅读材料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和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语法知识的讲解,不注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通览语篇的练习,针对不同材料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多,使学生失去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机会。即使进行通篇阅读,也是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情节提问,没有挖掘阅读材料的深层次含义。

二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阅读是英语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中心必须从教师转到学生,突出“学”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手,发挥其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发现、求证,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是最好的驱动力。学生要学好英语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创设多元的活泼的兴趣教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英语时乐在其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形成独到的策略

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有“教什么”、“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学”,每个高中生都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形成独到的学习策略,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特别是要强化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和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夯实阅读基本功。另外,通过母语阅读培养语感,也是一个提高阅读质量的好办法。

4.阅读材料要体裁多样,难度适中

阅读材料不能仅局限于高中英语教材,训练程度远远不够,阅读量要有所拓展和提高。教师要精心甄选阅读素材,如时事政治、生态环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民间传说、家居生活、科普等文章,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所选择的材料在内容、体裁上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满足教学的实际要求,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提高其阅读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影视材料;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一、引 言

顺应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形势和要求,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的通知。《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要求》还指出,各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电影作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内容这一论点早已被多位国内教育技术专家论述过。英文影视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在外语课堂上也受到不少教师的青睐,应用影视材料进行听说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熟悉不同于本族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口音,并以视觉效果带动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在这一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掌握交际能力。

二、影视材料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影视材料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语境。而英语学习的最大限制就是没有真实的语境供学习者获得并使用所学知识。影视材料正好能弥补这个缺陷。对于英语学习者,影视材料在提供真实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影视材料本身就是对人类生活的再现与模拟加工,它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其有生活在英语群体中的语境感。在影视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语言都是地道的。而这种对“真实”语言的熟悉过程,对于语言学习者练习听力来讲,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影视材料可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结合起来,对那些还未完全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学习者来说会更容易理解。影视这种“声影结合”的特点使得教学环境下的听的过程变得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听的过程,并且影视提供的视频画面也使学习者在理解话语方面更加有效。这是影视作为听力材料相比于传统的磁带材料最为突出的特点。Hill说,视觉信息为成功准确的听力理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语言辅助信息。影视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内容教学手段。它综合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立体的、直观的、仿真的教学手段,引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他们获得大量的听觉输入,从而更好地记忆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效果。

第三,影视能做到英语语言教学中最难以做到的――促使学习者说话。这卫所说的“说话”不是指当场说话,而是为学习者积累了潜在的话语信息。由于影视能提供真实语言环境,让学习者进行模仿,形成口腔记忆。毋庸置疑,影视具有的吸引和娱乐观众的功能能长时间地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把学习者带进影视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的狂热,它也同样激发了语言。在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时,会克服交际中所产生的焦虑和不安,产生发自内心的交谈欲望,还为学习者提供分享感受的话题基础。实践证明,通过从电影中学习最地道的词汇用法、语音、语速,学习跨文化的交流技巧,学习者的口语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达到流利交流的水平。电影会是学习者口语的最佳陪练。

第四,影视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化知识的导人。而影视在提供学习目的语语词知识、语用知识的同时也全面、客观地展示了目的语的民族个性、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丰富多彩的影视素材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同化动机,从而使学习者把目的语的语词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直至真正掌握该语言。

三、影视材料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 影视材料的选择标准

第一,语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题材。对于大学英语学生来说,题材在语言上要标准规范、简单易懂,所选的电影语速不宜过快,应当选主人公发音纯正、对话清楚、没有粗野污秽言语和词汇的影片。

第二,主题方面。所选影片最好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并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影片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易于引导他们就影片的主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情节方面。应当认识到学生对影视材科学习的重点应当是语言而不是情节,因此在选择影视材料时,应当尽量选择情节较为简单易懂的材料。否则,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情节的把握和理解上,会影响对语言的学习。

第四,长短方面。影片的长度一般控制在100分钟左右为宜。首先这是课堂教学时间决定的,一般都是两堂课。如果影片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长度适中并且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这样看英文电影比较容易。

2 英文影视的教学过程。

第一,准备活动,在播放影视材料之前,教师应简要介绍影视材料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提出观看的重点。教师也可就即将播放的材料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还需提供一些偏难的重要词汇,介绍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也可课前指定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播放前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有关的知识信息等。

第二,观看活动。影视材料由于篇幅较长,涉及的方面较广,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组织学生“精看”或“泛看”影片,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由于影片较长而课堂时间较短,因此在不影响影片节奏和情节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几段用于课堂教学。放映中间不要出现过多的中断或过分地重复某些细节,这不但打断了电影的自然节奏,而且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次,在涉及一些语言难点、重点或者比较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点学习、反复操练,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英文影视材料的播放要结合教学合理地进行。具体做法是,选择比较精彩感人的片段,让学生反复视听这些片段,听写出台词,待熟悉台词后,让他们模仿剧中人的说话方式,进行配音。听写能锻炼听力,配音有助于训练语音、语调、表演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从学习交际的角度来看,这些台词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有些还含有深刻的哲理,都是可以“移植”到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交际场景里加以运用的,学习这样的台词,可以达到真正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观后活动。观看完影视材料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电影的情节、人物特点、语言文化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展开自由评说。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就影片中 展现出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引导他们将影片主题与当前的实际社会现象相结合,进一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影视不仅适合听说训练,也可用来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如写观后感。不限定题目,学生可从剧情、人物、文化差异或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回忆和加深印象。课堂上的讨论也很容易写进观后感中。还可通过复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即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刃赐辍=淌还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写作。即给电影设想不同的结局,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同时也可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四、目前英语影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陆续开设了视听说课程,影视材料也比较广泛地应用于视听说教学中,体现出了对外语学习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但纵观目前现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影视教学过于费力,这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影视教学之难表现在:首先,电影语言本身难。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的语言,语速快,口语表达方式丰富。正是这一点使很少真正接触自然语言的许多教师本人都难以看懂。其次,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却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具有利用影片做语言教学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对对象国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习惯等综合知识的掌握。因此,为了能向学生讲清楚影视材料中的一些话语与情节的微妙之处,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时努力使自己的某些知识不断更新,跟上社会与时代的发展。

第二,教师观念陈旧也是造成影视教学难以普及推广的根本原因。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上视听说课只是简单地介绍故事情节,将电影从头到尾放一遍,提几个有关理解的问题。这样的课程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与看的语言环境,但学生只能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理解的地位,缺乏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影视视听说课不仅仅是对影视材料的被动观摩,更主要的是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真正地把视、听、说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内容,做到教与学相互了解,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第三,缺乏优秀的教材是影视课程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影视欣赏课还没有一部正式的教材,电影市场上外来影片良莠不分,有的充斥色情暴力,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有的动作、特技太多,语言对话有限,不适合做语言学习材料;还有的对话当中粗话、脏话太多,无法作为规范的目标语言模仿。如果单靠教师自己从这些鱼目混杂的影像资料中甄选,确实很难。对此,出版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专门挑选出一系列优秀影片,作为大学英语影视欣赏课的备选资料。

第6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听力

中图分类号:H3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37-0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流利地用英语在今后就业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有效地工作和交流。然而,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学效果欠佳,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和其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启示。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新事物理解时,将新事物与已有的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即图式联系起来,因此,一个人大脑中储存的相关背景知识即图式越丰富,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新事物。图式理论有三个层面:语言、内容和形式。语言层面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内容层面是指学习者对文章的主题内容、题材或文化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形式层面指学习者对文章的语篇修辞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语言、内容、形式图式在解码新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以协助学习者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新输入的知识,更快更好地在学习者脑中储存入新图式。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图式理论的应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播放音频或视频材料,学生按照要求做听力练习,最后,教师讲解练习和听力材料。在课堂上,学生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指导和信息,没有机会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听力课堂,因而很容易对听力失去兴趣,这大大降低听力教学效果。听力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信息进行理解,因此,在教师播放听力材料的时候,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对新输入的听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重组,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听力内容,提高听力水平。所以,学习者的图式在理解听力材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语言图式方面

如果听力材料生词较多,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就会有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前预先给学生讲解与音频或视频相关的重点词汇、语言点和背景知识,重点词汇需要重点讲解或是以练习、预习等方式让学生们掌握。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词带来的听力理解难度,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听力线索,帮助他们有效地构建语言图式,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二)在内容图式方面

为了更快更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与听力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其积极地主动地融入听力课堂中。学生们带着这些激活的内容图式去听材料,可以不断验证他们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们的听力理解障碍,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

(三)在形式图式方面

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在听前根据练习中的问题和选项来预测听力材料的话题、体裁、故事结果和作者态度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听力材料的谋篇布局,对学生听力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听前的预测能力的培养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另外,根据图式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复述或是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来了解听力材料,并使其进行图式重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引导其将所学知识在脑中构建成图式。

三、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启示

根据图式理,学习者理解文本的能力和有效性与其事先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从图式理论的三个方面着手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以提高其听力水平。因为基于图式的预测能力能够有效地消除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障碍,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预测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预测、理解和掌握听力材料。这样,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就可以得到不断地扩充,新知识可以不断地被构建成新图式,从而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

四、结语

学生大脑中的图式是正确理解听力内容的前提,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活已储存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图式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第7篇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我们国家正快速走出去,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始深入的交流、融合和互通。因此,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单一的生活英语语言学习,发展成为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的交流。因此,各行各业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作为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双语教学也变得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新材料、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1-2]。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学专业的高级人才,我们对该专业《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思考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中文和英语同时教学,并尽可能的使用英语交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该专业的专业术语,能够阅读本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文献。由于专业词汇通常比较复杂,而且乏味,加之学生对英语学习本来就比较厌倦,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三方面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1.1 教材的选择

在双语教学的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中文译本。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原版的英文教材,保持了教材的原汁原味,知识点全面,内容完整,而且系统性强,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难点较大。中文译本教材以选用原版教材为母版,在原文基础上配以中文翻译,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但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译本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对症下药。因此,我们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东平等翻译的《材料分析技术》作为主要教材。该书是英文原著《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的中文译本,该译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3]。

1.2 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文表达能力

对于双语教学来讲,授课教师必须是“双语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对于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讲,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满足这一条件都不成问题,但光这个还不行,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授课,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

对于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至少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我们在主讲《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的过程中,要重点帮扶英语基础差的学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的水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往往很难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容易对双语教学产生厌倦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能够快速、生动的传递信息,但播放速度快,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因此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在遇到重点、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停下来板书,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握这些难点。

2.2 翻转课堂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要对这个章节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分析文献中的研究方法,重点认识这种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使用的。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组挑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学生提问,老师作最后的点评。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而且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

2.3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的考核不应拘泥于期末考试,重点应该放在平时的课题表现和作业的考核上。在课堂上积极的倡导采用英语回答问题,对于知识点可以采用分数奖励的方法来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不能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而且可以非常清晰的分辨出那些学生的成绩优秀,那些学生相对落后,对于落后的要激励他们,实在不行的可以降低分数等级。

3 总结

通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改革, 不仅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语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获得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孙友谊,时华,白培康,等.中国校外教育,2011,3(2):107.

[2]邵丹.高校双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教研教改,2009(7):34-35.

[3]杨瑞嵩.《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初探[J].山东化工,2015,44(17):155.

第8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优势;英语教学;优化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以其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信息库,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加工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开辟了有效的途径。英语作为全球第一通用语言充当着信息时代人类跨国界,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工具,网络使得英语教学者、学习者能够跨越国界限制,同英美国家人士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者用英语交流思想;网络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信息资源,增加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英语教学的空间,优化了英语教学。本文拟根据教学实践的体验,谈谈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将人类教育带进了“电子教育”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有与时代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可交流教学体会,传递教学信息,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可参加讨论,就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英语知识及教学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交流,了解国外英语教学动态。网络也为师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电子邮件等,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材料,这种相互传递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亲自答复;有些则可用平时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找出相关文章,发给学生,既节省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之需;有时还可采取群发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网络就像纽带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2、网络资源有助于丰富备课资源和课堂教学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存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教学网页、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杂志等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教学素材,还展现了一些我们未曾涉及、未曾料想的领域。以前,教师备课时,除了工具书外,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图书馆藏书量是有限的,有些教学资料查不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备课时,首先会打开电脑上网,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收集合适的教学材料,满足备课之需,充实自己的教学。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渠道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素材,这些资源多出自英语本族人之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鲜活、自然生动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选用些网上生动直观的画面、丰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又给学生以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到英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图文并茂的声象信息刺激,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把文中的词和句与事物和情景在脑中了直接的接受,强化了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的语感及对词汇语句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可弥补教材的内容,可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3、网络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学生理解听读资料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精心设计网络课件,然后向学生明示一下学习任务,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使用校园网络资源,为互动式学习创设了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合作的成果,并由学生参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学会合作分享,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4、网络资源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好中差兼顾,而应用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跟着课件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借助画面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读的遍数,然后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好学生拼写出单词,中等生听音选词,后进生看词、听音圈出单词。在扩展、巩固词汇环节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扩展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在线英语广播和影视节目等网络听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大多可以进行下载或点播。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节目,从这些网站上学生可以收听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中外影视网站上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学生既可欣赏其中优美的情节,又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作必要的修改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除了课堂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听力训练,如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另外,网络的发展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例如,在网上聊天室交流,交谈双方都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更加主动、流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走出羞于开口、自卑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获取丰富语言知识和材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更大量、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外语环境不太好的中国人获得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为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读物以及网络,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英语,从而使网络信息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一种重要来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使阅读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对英语材料有透彻的理解。但要注意仔细选材,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因难度太高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惧怕;网络上一些信息材料可直接用,有些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教学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情景进行写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电子邮件微信QQ等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写作交流,也可通过笔友网站,指导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网上写作实验室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和样稿。但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光盘、磁带、网站及课本中的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网络资源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网络操作技术。网络化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教科书,还要有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才能成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2、忌喧宾夺主。网络资源是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现教材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编写而成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替代教材的地位。

3、忌无目的滥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漫游,就会在网络探寻中迷失方向,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分清真假美丑,明辨是非。

总之,随着网络及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引起教学方式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教学网络化向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教师首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掌握资源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检索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以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第9篇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阅读是人们学习外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对学生而言,它是学习外语的基本目的和需要培养的第一能力。阅读能力不只表现在解答阅读理解的问题中,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频繁运用中,它是集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于一体,反映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表一些见解。

一、阅读材料的出发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方法单一,阅读材料枯燥,多以教科书为主,这样的阅读材料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或需求,这种标准一般由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知识范围、兴趣爱好等因素决定。当阅读材料在某些方面较为符合他们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相反,当材料与学生本身的需求格格不入时,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材料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心生厌倦,对阅读产生反感。因此,根据上述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材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由于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对熟悉的或有趣的内容比较关注。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教师在选材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作过一些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喜欢阅读娱乐、笑话或幽默故事等材料。

(二)语言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这类文章能帮助学生学到实用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以便他们有效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尽可能提供真实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学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的东西。所谓时效性,不仅指选取的材料要讲究时效,还应注意材料选用的时机,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有一种贴近现实的感觉。

(三)篇幅适当及内涵丰富

这样的文章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促进他们广泛地阅读,广泛地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幽默寓言、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生活琐事等,力求文章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四)体裁多样且配合教材

教师选材时多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适当增加叙事类文章的比例,叙事、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皆备,以便学生适应考试的需要,科普类文章也应占一定的比例,以符合考纲的要求。所选文章内容应跟教材配套,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教材内容的拓展或补充。

二、培养积极的学习方法

(一)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学生一组,其中一个做组长,快速阅读完材料后,其他同学分别告诉组长该阅读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组长针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分别回答组长提出的问题,最后由组长总结,对有异议的地方,大家共同讨论,解决不了的就向老师请教。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其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二)在阅读课中渗透跨文化教学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特别感兴趣。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学生必须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跨文化教学。

(三)在阅读过程中多总结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大量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读,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注意思考和总结,那只能是事倍功半。根据调查分析获知,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勤思考、多总结,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三、培养有效的阅读技巧

在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学生要做到精力高度集中,要学会运用略读和寻读的技巧。

略读即“全景式”通览全文,视线迅速扫描阅读材料,以掌握全文大意为宗旨,重点是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作者思维的轨迹。寻读也称“跳读”,即快速扫视所读的内容,查找各种特定的具体信息或某一问题的答案,不必详细地了解全文大意。在寻读过程中,视线要迅速跳过无关紧要的部分而捕捉关键词、短语、句子或符号等。

学生在阅读短文前应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读,精力会更集中,也更容易理解该阅读材料,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一段阅读材料,它的上下文总是紧密相连的,准确、快速地理解上下文,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介绍两种阅读技巧。

(一)寻找主题句

一般来说,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但有些却在段尾,画龙点睛,概括全文,有时主题句也会出现在中间,承上启下。主题句对学生理解并掌握阅读材料有很大的帮助。

(二)信号词辨认

1.表明举例的信号词有: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like等。

2.表明作者改变观点的词有:although,but,on the other hand,however,still等。

3.表明引导原因或结果的词有:because,since,so that,as a result等。

4.表明事件发生顺序的词有:when,after that,finally,at last等。

在当今这个信息全球化时代,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了阅读速度,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从而为高一层次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英语阅读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杜百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渭南师范学院报,2006.7.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10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高难度创造,是学生通过已知知识对这一阅读信息进行有用信息的筛选、判断、解释和分类的技能。经过笔者多年在一线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阅读速度慢、推理判断能力差、做题错误率高的现状,而导致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困境所引起。

(一)学生阅读活动盲目,对阅读推理判断错误理解

实质上,学生只要从阅读材料只截取三种信息就可以:一是构筑整篇阅读材料的单词进行理解,包括句法和词汇的理解;二是对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理解,即作者的意图、观点,通过整篇阅读材料传达的意思;三是对阅读材料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的理解,即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理解。实质上,通过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语法、背景知识、语篇知识来理解阅读材料过程的能力就是阅读理解推理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阅读活动的盲目性还体现在阅读速度慢、做题速度慢、难以抓住文章主题关键等方面。

(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重语法知识而轻语篇讲解

课改后,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过多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即重视语法,重整体阅读材料翻译,以翻译为指导的教学方式,进而轻视对语篇知识的评析与讲解,过多地对英语阅读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强调,而轻视材料中蕴含的语篇特点和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同时,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让学生记忆教师所讲解的重点而忽视学生应该在阅读材料中自行处理信息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强调教师结论权威,缺乏教学过程学生自主探索

现今英语教学课堂中仍然强调教师、教材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而轻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教师仍然习惯“灌顶”,即直接告诉某一语法用法,词义等等,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应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构筑上形成思想僵化,知识转移灵活性差,没有自主探索精神和阅读兴趣,在自我解决问题上没有形成自我思维,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上往往是占用他人观点来替代自己观点,缺乏对问题的判断、检验与推理。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即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筛选的认知心理语言过程。英语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语言运用并加以实践的重要途径,为此,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即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也是全面贯彻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诠释。

(一)加强阅读指导训练

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上使用材料浏览、背景文化、重点语句、推力判断、筛错选对等策略上偏少,有的甚至无意识对文章进行判断,凭主观意愿去选择答案。我们知道学生假使能有效利用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解题技巧并灵活加以运用,并利用这些策略对整篇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并不难把握其语篇的深层含义和材料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明确语篇文本意境并加强阅读各方面问题的指导,譬如加强学生对材料中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关键词汇的理解,从而可首次把握文章主题内容;其次对学生进行对材料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等句型的理解,可从中推测出材料中作者想表达的意图、立场及文章的逻辑关系。例,“LiLeiisnotgoodathislearningbutheisaverygoodstudent”这句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从but才开始出现,主要的内容是后半句,因此,材料后面内容肯定是围绕“heisaverygoodstudent”进行写作。

(二)重视材料的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文化意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地方都必须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因此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材料去了解异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并去其糟粕,化为己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异中国的一些文化意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在学习AbrahamLincoln时,可介绍材料的时代背景,即美国内战的起因发展及林肯事迹,这样,在以后相似题型中就会轻车熟路,善于选择。

(三)重视英语语篇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语篇的段落结构,并了解语篇观点是通过何种结构进行阐述,同时根据结构找出材料写作路线,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把握阅读材料所传递的信息。

第11篇

在小学阶段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交际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写作过程又能够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读写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安排的不合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篇幅的阅读教学文章,而关于写作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因此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一个重视阅读教育、轻视写作锻炼的现状。这种现状严重限制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正确应用,也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学语文教材针对阅读与写作的内容安排上不够合理,没有做到将阅读与写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者应该针对读与写的严重不协调现象做出改善,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阅读与写作相脱离。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要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够为写作做材料的来源,而学生的写作能够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没有在课堂中同时进行,产生了严重的分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不利于实现读写结合的教育目标,反而造成了阅读与写作的分离,阅读未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学习,学生的写作也未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深化。

3.小学语文教师对读写结合模式不够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加强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视,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得心应手,更不能针对阅读材料进行写作的练习,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技巧、思想情感和思路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写作过程也没有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学习。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不足,教师应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加强教材改编,将阅读与写作放到同等地位。要想实现读写结合,就要将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进行修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篇幅的阅读学习材料,关于写作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而且写作学习内容也与阅读材料相脱离。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就要积极进行教材改编,在教材编写中增加写作的篇幅,将写作与阅读内容进行结合,题材和内容要注意多元化的编写。通过教材的编写,有利于将写作与阅读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读写的全面教育。

2.加强读写课程设计。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安排是分配在不同的课时当中分别进行的,而要想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学课程设计,专门设立读写课程,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专门训练。这样的课程设计,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拥有更高的教学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将读写结合模式完善起来,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培养目标。

3.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影响。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看图写作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培养,是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小学语文中的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们对所学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刻的描写,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手法和词汇的运用。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以丰富的词语为学生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连续的排比句写出了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学生们针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使用排比句进行景色的描写。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学会了写作技巧,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阅读材料正确运用到写作当中,丰富写作内容,学会了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将阅读与写作真正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

第12篇

很多英语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写作,这导致学生在习作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内容空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会英语写作,没有系统学习过写作。牛津版的英语教材将写作教学提到较高的地位,每个单元都有专门的写作训练,并要求教师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任务型写作训练。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特征

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习者首先接受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使用所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这些任务,任务完成了,语言也就掌握了。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够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弥补教学材料真实性较差的问题。学生在任务教学模式下,不再局限于机械的操练固定的句式,而是训练学生灵活表达,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是中心,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中心,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合作来发展自己的语言技能。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可仍然相对落后。很多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可是一直到初中毕业,他们写的能力都很差。如果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将会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体如下:

1. 写作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任何一个句子的完成都涉及到句子结构、词汇拼写以及标点的使用等多项因素的考查。而且句子之间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整体性。写好之后,学生还需要认真检查,这也在客观上促进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2.写作能够训练学生使用多种句型。一般而言,口语相对简单,可是写作中的语言却很丰富,不仅有简单的句子,也有复杂的句子,而且所用到的词汇也更丰富,有利于英语学习。

3.写作能够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任何一次写作训练来说,无论写作内容简单还是复杂,都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写作要求,在大脑中组织各种语言材料,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这些材料罗列起来。这样,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逻辑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任务型写作教学步骤

任务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新的任务话题,同时将所涉及到的词汇以及短语一并介绍给学生,最后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扮演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1. 引入

引入环节很重要,由于写作训练是学生的难点,因此如果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习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并且,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在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之前,唤醒大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将与话题有关的思维方向一并提供给学生,所以任务型写作训练中的引入环节很重要,教师要紧紧联系每一单元中的相关内容,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基础。如在学习“Online Travel”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介绍的方式引入新课,这既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同时对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输入

这一环节指的是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把新的语言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这些语言材料包括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文章、图片、笔记等,涵盖了大部分的新知识点。教师将这些语言材料传授给学生之后,还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

3. 练习

这一环节指的是以练习为基本手段,认真分析和整理语言材料,并写出自己的文章。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机械练习和自由表达练习,二者交互存在。机械练习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材料的简单回答上,而自由表达练习主要通过分析、归纳、整理语言材料的结构,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写作体现出来。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好组织工作,控制好课堂练习时间,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输出

这一环节指的是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交际任务。学生可以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自由写作,写出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诵读,也可以张贴在容易被学生看到的地方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获得大幅提升。

总之,在任务型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自身也要不断提高,通过任务型写作训练,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实现了英语学习的巨大飞跃。

[1] 刘春慧, 赵阳, 朱坤. 《从任务型教学法的角度谈“写长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