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家好,我是来自郊区法庭党支部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忠诚在平凡中闪光
当我们抚摸起胸前的法徽时,相信在坐的各位会和我一样,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自豪感。法徽上的天平赋予了我们职业的庄严和神圣,这天平也代表着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做为一名法院干警,如何做到时刻忠诚在心呢?忠诚,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工作的毫不懈怠;忠诚,就是在一个个案件的审理中,为了点滴的公正而奔波操劳。崇高的事业,始于平凡的努力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忠诚之心,谱写了新时期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壮丽篇章。
我所在的郊区人民法庭管辖的是乡村,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民,多年来,全庭干警凭借对审判事业的热爱,怀着炙热的为民情怀扎根基层,从庭长到审判员、书记员,他们为了查清案件事实,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经常利用节假日在庭里加班加点研讨案情。多少个夜晚,当街边的路灯都已经熄灭了,办公室里却还灯火通明。因辖区范围大,路难行,且多在偏辟的山区,经常需要下乡办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烈日炎炎中,辖区内200多个村屯无不留下他们辛勤的汗水;冰天雪地下,田间地头里,无不留下他们调查取证的足迹。他们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神圣的审判事业。这其中有我所尊敬的老法官张金龙同志,他怀着对党、对人民无比的忠诚之心,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持在审判工作的第一线。为了查清案件事实,他甚至拖着严重透支的身体步行到大山深处,最后竟晕倒在当事人的家门口。
正是他们这种兢兢业业的审判精神,一丝不苟地工作作风,使得全庭近三年来审理的600多起案件,无一件 “更审改判”,无一件 “缠诉”, 真正实现了“零差错”、“零违纪”。他们用平平凡凡的努力、踏踏实实的工作诠释着为党为民的忠诚。
这些只是我院众多干警工作中的一个个缩影,因为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
有的同志,为了案件,不能时时看护在重病的父母床前;有的同志,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孩子;有的同志刚做过手术不久,就拖着还没有完全康复的身体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
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掌声喝彩,他们只是平凡的法院干警。因为平凡,很少有人送上鲜花,但值得骄傲的是总是有当事人在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时灿烂的笑脸相伴;因为平凡,他们没有炽热的崇拜者,但也会有感情真挚的感谢信飞至案头,那是当事人用真诚写就的最珍贵、最诚挚的感谢。
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却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审判事业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用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赋于了“忠诚”二字更深的内涵,他们立足于平凡而神圣的岗位,用忠诚履行着法院干警的誓言。
关键词:政法教育 践行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政法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对政法系统的根本价值要求。“忠诚”是第一位的,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政法干警必备的基本政治品格;“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执政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活动宗旨和职责目标。“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使命。“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也是全体政法干警的道德追求。政法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和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将其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心。
二、结合职业特点、立足本职工作、践行核心价值观
政法教育工作者虽然不像广大政法干警一样工作战斗在政法一线,但我们所具有的干警、教师的双重身份却向我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一名政法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学习、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时候与自己的职业特点、本职工作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把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政法教育工作者应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其具体化。
(一) 真学慎思,忠党爱教。
真学慎思就是要求每一名政法教育工作者学习要避免流于形式。要通过学习、领悟、教育、实践使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内化于心、修养品行、提升能力、使之成为指导行为的指南;同时要以社会发展形势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最终使自己的专业及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忠诚是价值观的灵魂,是人坚守内心信仰的高贵品质。忠党爱教就是不仅要忠于党、国家、人民、法律更要忠于自己所从事和信仰的法律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必须与上级、院党委保持一致,也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
(二) 知行统一,热爱学生。
知行统一就是要确保核心价值观能够“践于行”,能够把思想切实的转化为行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基本小事做起,可能是一句文明用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帮助,从而到行为习惯规范化的养成;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做和学中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逐渐使学生能够认同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当前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历史时期,各种腐朽、消极懈怠的观念和社会不良现象不停的影响着学生、冲击着学生并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存在着的一些普遍现象急需使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了太多的爱护,自我意识较强,使之缺少独立思考和正确做事的能力,遇到挫折时自我调控、沟通能力差,爱钻牛角尖,易走极端。大学生正是处在青春的萌动期,遇事欠考虑,易冲动,往往无法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因此,面对这些情况,教育者不仅仅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利益需求变化,思想变化,审时度势,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学生,让学生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切实的保护。热爱学生不能光是一句口号,这份热爱要缘自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才能真心实意的去关心他们的所思、所需、所为,才能够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才能为社会、为政法干警队伍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伦理、甘于奉献服务社会与人民的后备法律人才;与此同时,教育者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感也从中得以实现。
(三) 为人正直,团结同事。
“公正”是社会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我们每个人所渴望实现的一种社会状态,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维护,社会的法治文化才不会被扭曲,个人的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我们的国家、党、单位才会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政法教育者而言,用行动诠释“公正”的内涵就是要严于律己,为人正直,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团结协作,与人为善,在工作、生活中自觉遵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工作氛围。
一、基层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共有3000多家基层检察院,其数量占全国检察院的80%以上、人数占全国检察人员的80%以上、办案数也占全国检察系统的80%以上,加强基层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尤为重要。
(一)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党的执政根基
基层检察干警虽然身在基层,但要胸怀大局。特别是在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情况下,基层检察干警只有坚持忠诚政治本色,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好本职工作上,让群众纠纷得到化解,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二)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基层检察院所接触的当事人大多是农民,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并不高,案件也多是家庭琐事,但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基层检察干警只有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以让人民群众能够认识和理解的方式,去办好每一件个案,千方百计处理好“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做到案结事了,才能赢得群众满意。
(三)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检察工作权威
曾有古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基层检察干警能否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项法律监督职能的实施、实现,决定着检察工作的权威和社会公信力。
(四)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整体检察形象
基层检察院承担着全国检察机关80%以上的执法办案任务,发挥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础前沿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检察院的执法水平、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看得最直接、最清楚。基层检察院的工作水映着全国检察机关的工作水平,基层检察院的形象反映着全国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
二、基层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
(一)走出只知埋头办案误区,在铸造忠诚政治品格上下功夫
忠诚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检察人员必备的基本政治品格。基层检察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干警陷于繁重的办案任务之中,只知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表现在工作中,重视检察业务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检察业务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出现了办案跑风漏气、帮助当事人说情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不忠诚的表现。要确保检察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人的手中: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干警、理解干警、关心干警作为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尊重不同主体个性差异,全方位多角度满足检察干警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不断增强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创新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岗位、年龄检察干警思想政治活动的特点,选择最佳角度、采用最佳教育内容、实施最佳方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三是优化政工队伍。招录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政工部门,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工作方法,使思想教育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四要强化督促检查。把政治理论学习纳入考核体系,坚持干警述职述学、评价干警评学、考核干警考学,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二)走出强调规则治理误区,在提升执法为民效果上出实招
与上级检察机关相比,基层检察院直接面对大量具体案件,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事实争议。这些争议多数发生在乡土社会的熟人之间,常常是一系列细小事件累积起来的,仅仅解决法律争议,并不能彻底解决纷争。假若得不到司法的有效帮助,人们只得求助于司法之外的途径。轻则,当事人选择到同级党政机关或上级机关上访;重则,矛盾激化,发生杀人、大等恶性事件。可见,尽管规则治理仍然是现代法治的核心,但在基层检察工作中,必须重视纠纷解决,力求案结事了。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从来是经验而不是逻辑。基层检察干警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而且需要深懂人情世故,善于定分止争。这就需要用“为民”的宗旨理念武装检察干警的头脑,建立检察干警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让检察干警熟悉乡风民情,深懂人情世故,亲近融合百姓,提高化解群众矛盾的能力。
(三)走出片面打击犯罪误区,在塑造客观公正形象上做文章
公正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定位要求检察机关尽可能保持中立和公正。刑事诉讼法明确要求检察机关既要收集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事实,也要收集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事实。但是,基层检察实践表明,不少检察官在办案中更加重视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事实。比如:自侦案件中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刑讯逼供;立案监督中,监督立案远远多于监督撤案;旨在加重被告人法定刑的抗诉多,旨在减轻被告人法定刑的抗诉少。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基层检察干警真正将“公正”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执法办案中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既做打击犯罪的急先锋,又能兼顾被告利益,当好“法律的守护人”。同时,要注重宣传导向,既要宣传打击犯罪的成效,也要宣传维护被告利益的典型做法,塑造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今天是4月25日,下个月是五月,我们在这里迎来了五月,迎来了又一个“五四”青年节。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花香烂漫,涌动的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____周年。
____世纪中叶,一千六百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到了暮年,中国在内忧外患中举步维艰。________年五月四日,热血沸腾的青年爆发了他们压抑已久的激情和为祖国命运多舛的忧患。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人群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激越高昂的呼声穿越近百年的时空正清晰的响在耳边:还我青岛、拒签和约,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祖国母亲岂能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此刻,历史的滚滚车轮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十四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雄姿。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今天,这头狮子已经苏醒,她的吼声必将响彻世间!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的民族青年救国的“五四”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国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革命者和先驱者,我们不会忘记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自由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肩上,五四精神的薪火,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队伍中的青年,我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为我们的国家,为这个时代,我已经做过或即将做些什么?当五四的火炬传到我们手中时,它是否仍能象____年前一样光明耀眼?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在岗位上践行党的____、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使青春更加光彩照人呢?
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更要确立具体的目标。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扎根基层,发展基层,践行党的____,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当把自己的人生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紧紧相连,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更要把青春奉献给司法司法行政事业,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锻炼本领。当前社会,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快马加鞭。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步伐,更好地为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身拥有为基层群众服好务的本领,完成好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我们要注重锤炼品德。优良的品德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必须率先垂范,做道德高尚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完善自我人格品质,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人。青年一代的我们,只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顺应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基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前景紧密结合,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明天相结合!
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做为青年党员干部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我们践行党的____,做____教育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我们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岗位上为司法行政事业奉献青春。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紧密团结,兢兢业业,为司法行政事业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践行党的____,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时值____周年,薪火相传、亘古而今,作为青年,让我们将五四精神铸成一枚闪耀的徽章,戴在胸前,骄傲的冲在践行党的____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前面!
谢谢大家
检察长在全国“十三检”会议上,系统提出了大局观、核心价值观、执法观、业绩观、权力观和发展观等“六观”。“六观”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检察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总结升华和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必须深刻理解“六观”的精神实质,用“六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执法是法律监督工作的根本和核心,管理是执法办案的保障和基础。 “六观”要求涵盖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执法办案应牢固树立的执法理念,也是推动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应遵循的管理理念。一是通过落实“六观”实现执法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共同更新。“六观”体现了执法理念的与时俱进,执法理念的更新也对检察管理理念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局观要求进一步更新全面管理理念,业绩观要求进一步更新目标管理理念,权力观要求进一步更新全程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要求进一步更新人本管理理念,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更新统筹管理理念。执法理念和管理理念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通过落实“六观”实现执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共同转变。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要求,在检察管理上实行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队伍、业务、保障的科学化管理;按照执法为民的要求,实行督查专员、党组例会制度,着力解决涉检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实行人性化执法方式,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按照发展观的要求,落实执法办案三个层次目标,即:第一层次是“定分止争,明辨是非”;第二层次是“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第三层次是“延伸职能,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执法办案效果的最大化。
“六观”作为全部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应当树立的思想观念,其体现的既有对检察机关这个群体的要求,也有对每个检察干警个体的要求。一是注重培养个体理念。大力开展“学‘六观’、促工作”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对每名检察干警“六观”的教育和实践,使“六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检察机关内部营造落实“六观”的浓厚氛围,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对每名检察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个人心理发展的自我循环,从而形成整个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对“六观”的认同和遵守。二是注重培养群体理念。群体理念不是个体理念的简单相加,是在个体理念互补、凝聚、整合中形成的。在落实“六观”中,既要有整体目标,又要有个体目标,使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联系起来,还要使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实现良性互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关注个性需求差异。坚持均衡发展,补齐短板,不让一个人掉队,形成较为牢固的“六观”群体理念,凝聚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强大动力。
“六观”既对检察人员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检察人员法律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以“六观”提升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法律工作者内核的要求,深厚的法律素养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础,也是使法律规则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源泉。在法律素养中注入“六观”要求,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提升检察人员的法律素养,进而提高检察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检察人员应以“六观”为依据,深化对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学习和认知,进一步深化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对法律精神的把握,明辨现实中的是非真伪,坚持做到“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二是以“六观”丰富法律思维。司法是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法律思维是法律工作者依据法律观念作出的符合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的思维过程。“六观”拓宽了检察人员的思想空间,使执法活动视野更宽广、洞察更深刻,能够切实保障执法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目标。检察人员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六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法律思维,在执法办案中注入更多地司法文明、人文精神以及思辨品质,为准确认定证据、查明事实提供正确的思维路径,为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六观”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检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要把牢固树立正确业绩观与全面落实正确大局观、核心价值观、执法观、权力观和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六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检察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以“六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理想信念,确保全体检察人员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和“四个在心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升检察机关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一是抓好宗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弘扬光荣传统、坚定政治方向、践行群众路线、推动检察工作,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执法办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二是抓好大局意识教育。牢固树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观,自觉把检察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着眼于服务高端发展,重点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深入贯彻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注重检察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增强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维护检察权的公信力。特别是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应注重加强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发展和维护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干警灌输检察文化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其次,加强检察文化的培训。要持续对干警进行培训,让干警逐渐接受检察文化。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干警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干警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干警知道什么是检察文化,检察文化有什么作用,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检察文化对干警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机关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局域网、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检察文化的价值观,使干警时刻都处于充满检察文化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干警心中。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巩固检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干警行为应是检察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要鼓励干警与检察文化相融合,使之明白检察文化价值观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使得干警行为由于检察文化的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自然地接受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从而使检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干警所接受,形成优良的检察文化。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钟山县检察院,广西 贺州 54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传承,是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的科学内涵,着力构建司法行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体系,对于提升民警队伍政治素质,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厘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观,它在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表现出一定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句话24字。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和合”发展理念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借鉴了西方现代文明中追求自由平等、个人价值思想,包容了保障人权、强调法制、追求民主、注重人的价值等合理性成分。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
1.道德。道德(morality)一词,由来已久。在西方文化中指一定区域的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性格、品行等。当代意指,一定社会或国家基于人性完善和社会发展秩序的要求,而认可和倡导的思想内容。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下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在职业生活中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某种职业范围内思想层面的要求。
3.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指司法行政民警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司法行政民警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司法行政民警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内涵解析
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责任、忠诚、公正、奉献、廉洁、开拓为主体内容,从根本上反映着司法行政民警的职业特性、光荣使命和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系统的优良传统、时展要求和民警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司法行政民警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职业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
责任是第一要义,是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推进的载体,是唯独存在于上帝和邻舍的约束中的人的自由,责任文化是警营文化的亮丽风景线。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作任务的正向布置,如岗位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工作的否定评价,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任务,如追究责任。责任可从三方面解析:一是要珍惜工作,爱岗敬业,立志岗位成才;二是要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提升工作境界;三是要居安思危,抓好末端,保障场所稳定。
忠诚是立警之本,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司法行政民警作为人民警察,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作为社会公民,忠诚就是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忠诚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完善提升个人“私德”。
公正是法治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民警对抗阴暗面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矫治正义之举的内驱力。坚持公正、法治、人权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公正要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把保障安全与保护人权、提升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执法公信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
奉献是精彩成就,经营司法行政事业不是靠新奇的激情而是靠锲而不舍的坚守和累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是奉献精神代表,是指将责任外的实物、劳动、智力成果等真诚、自愿、无偿地送给尊敬的人或集体的行为。奉献精神包含着不同层次的高尚情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二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三是甘于平凡,勤耕不辍。
廉洁是免疫保障,是法律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承载了民众对法治事业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是司法行政向社会延伸、争取社会支持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行政系统对自我角色品格作风和道德形象塑造的必备版图。廉洁就是要增强自省、自律、自治能力,时刻牢记身份,抵制各种消极思潮的侵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制度,将自身成长与事业发展相统一,有的放矢地解决自身问题,在程序制度框架内面对个人利益得失。
开拓是动力源泉,是司法行政工作“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精神支柱。开拓就是倡导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深入分析掌握问题本质,积极开拓视野和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三、结语
当前,司法行政民警队伍的思想政治、知识构成、人文素养、作风状况等方面情况都有了明显进步,不过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民警职业道德体系仍存在很多不适应情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体系建设,有利于凝聚形成价值共识,有利于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推进民警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
榆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钱劳动(右一)在定边县公安局调研,定边县公安局长苏志强(左一)等陪同。
近年来,定边县公安局在定边县委、县政府和榆林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和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争先创优为动力,以深化平安定边建设为核心,以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全面落实打击、防范、管理、服务、建设等各项任务措施,实现了公安工作思路新突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足公安实际 实现跨越发展
定边县公安局立足定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定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安全保卫工作和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主线,紧紧围绕三个提升(公众安全感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提升,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认同度提升),突出两个重点(公安“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开创七个局面(开创隐蔽战线斗争、社会管理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整治、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新局面),力争五个突破(打击犯罪效能、治安动态管控水平、服务管理水平、基础建设、公安形象的新突破),统筹布局,攻坚克难,争创一流,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单项工作有跨越、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提升的工作目标,不负众望,继往开来,对党、对人民、对公安事业高度负责,只争朝夕,站在新高度,抓住新机遇,大力推进全县公安工作正规化、公安队伍现代化、人民群众满意化,为定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的顺利召开。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素质能力
定边县公安局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置于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全局民警政治责任感,确保公安队伍政治本色。组织全局民警深入扎实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公安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
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筑牢民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狠抓公安机关执行力建设,让抓落实成为各级、各警种及每一位民警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深入推进警风警纪教育,对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实行“零容忍”,真正以铁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
强化整治防范 提升公安形象
2012年,全县公安机关按照“四打击、三整治、三防范”专项行动及当前正在开展的“三大战役”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赌博犯罪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坚持严打方针,建立打黑除恶、侦破命案、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三条战线”,集中破获了一批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深入开展追逃工作,不断降低网上在逃人员总量,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大对涉毒案件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零星贩毒、跨区域贩毒、新型犯罪等涉毒犯罪活动,加强对涉毒场所的整治,积极开展堵源截流和检查站的建设。全面构建治安防范网络体系建设,在全县主要路段设置监控摄像、治安检查站点,不断推进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经过全体民警的不懈努力,强化了整治防范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公安民警的形象。
化解社会矛盾 提升管理能力
定边县公安局以“三访三评”、“万名干部下基层”、“守护平安,干净社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等活动为载体,以城乡警务室为依托,着力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纠纷矛盾排查机制,推动走访联系群众、使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排查在前、防范在早、化解在小;进一步完善公安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落实公安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工作首接首办责任制和领导开门接访包案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了公安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
检察院侦查监督处个人事迹材料
范新楠同志现任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副处长,市院涉黑犯罪检察组和重大黑恶犯罪案件专案指导组成员,兼任市院工会女工委员。多年来,该同志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践行为民的宗旨理念,维护公正的神圣职责,牢记廉洁的基本操守。先后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骨干型人才”、首届“全省检察机关民行检察十佳办案能手”、“河南省模范团干部”荣誉称号,“三门峡市十大杰出女性”、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个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三门峡市检察机关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十大优秀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连年考核优秀、被评为群团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该同志从事检察工作17年,一直在业务部门办案一线,办案中她牢固树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理念,始终坚持文明执法、规范办案,切实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司法公信力。2003年至2012在民行部门共办理各类一、二审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26件,办理省院民事行政申诉案件9件,抗诉46件,法院抗诉意见43件,再审改变率达93.5%,提请抗诉42件,提请意见全部被省院采纳,服判息诉38件。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严格按照办案流程,提高法律文书说理性和说服力,增强监督实效;对申诉理由不成立、当事人无理缠诉的案件,坚持说服教育到位;对法院判决正确,当事人因“法盲”而不服的案件,坚持释法疏导到位;对因法官工作方法欠妥而使申诉人产生误解的案件,坚持解疑释惑到位;提高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使当事人心服口服,理顺气顺,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2013年11月至今,共主办审查逮捕案件46件57人,协办审查逮捕案件59件68人,办理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154件237人,上报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93件138人,控告申诉案件2件2人。始终坚持文明规范、准确高效办案,并做到在每一案中开展释法普法工作,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对抗情绪,提高被害人和律师的理解配合。至今所办全部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涉检上访,切实做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提升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自觉文明规范执法的同时,还连续多年参与全市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及案件评查工作,组织全市侦查监督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及颁奖和讲评会、全市侦查监督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和全市侦查监督法律文书专项整改活动,起到文明执法带头作用,为提升全市检察机关文明执法水平贡献力量。
关键词:法律职业精神;职业素质;人才培养;过程研究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日渐完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也进入改革和成长的关键期,对这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比较热门,却缺少对于单纯法律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如何解决和行业有效对接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积极探索与硏究在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力争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做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深刻的认识,提早规划,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奠定基础,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由司法警察学校升格而成,主要承担为司法行政系统输送应用型法律人才,弘扬和培育、传播和发展法制精神的责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社会的进步,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从建校之初一直实行警务化管理,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和外界的联系也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开展课余活动都需要履行严格的组织流程,与同类院校及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非常有限。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相对保守,对前沿知识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只能从课堂上和网络上获得,加上缺少及时有效的引导,造成学生准确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较弱,不利于他们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养成。2.法律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够深入法律职业精神是美国终身大法官罗伯特.N.威尔金在《法律职业的精神》一书中提出的,是指“法律工作者所共同具有的坚定的法律信念、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现代法治理念,它是一种以精良的法律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崇高的法律职业道德为核心、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实现法制现代化为目标的职业价值追求”。法律职业精神的独特性及其重要社会功能决定了法律人才培养必须以法律职业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普遍比较重视在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强调规范化管理、整齐划一,对于法律职业精神内涵的理解和熏陶,并没有纳入教学管理。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法律职业精神培训,以至于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基层政法工作的需要。3.学生知识储备匮乏由于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专科层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除外),学生的高考分数不高,知识面窄,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过硬,专业知识却不扎实,知识体系构架缺失,导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较弱。4.学生人文素养先天不足职业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和沟通能力及合理处置个人理智和情感的能力等。[1]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分数作为唯一任务,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锻炼自己,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懂谦让,不会沟通,不能正确处理理智与情感等问题。另外,由于入学后实施的封闭管理,课余活动有限,学生接触外界最常用的途径是网络和自媒体,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大部分都属于快餐文化,真正有营养的知识不多。由于这些学生没有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做支撑,就会良莠不分,严重影响职业精神和素质的养成。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教学方式方法相对落后目前,传统的课堂讲授仍然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主要教学方式。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得不多,缺少形象性和实战性;同时也存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和法律资源库进行教学不广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讲座、论坛开展得很少,致使学生对新知识新观点的接受不及时,创新思维不强,法律职业精神和素质的形成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摇篮,要求学生毕业后应当迅速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当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以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都要求有实践教学环节,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50多个,真正能够利用的却不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对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的考核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另外,学生的实习时间也比较短,法律职业精神的渗透和熏陶不够深入。即使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的问题,也没有时间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3.“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健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文件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要超过一半,并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前,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基本达标,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大门,他们虽然取得了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真正参与实践的时间很少,所以这些“双师型”教师徒有虚名,缺少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另外,学校没有建起系统内立岗位标兵、行业专家、学者与学校有效沟通交流的融合机制,学生的职业精神也没有在学校熏陶和培养出来,影响了他们适应岗位需求的速度。
三、方法和途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依托行业,面向政法,服务社会,已经成为以培养基层监狱、强戒所、社区矫正人民警察,法院和检察院司法警察、书记官为主,同时积极为安全防范行业和社会相关部门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法律院校,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8年,中央编办、人社部、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颁布了人社部发〔2018〕20号文件,批准全国16所司法警察学校实行便捷入警机制,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必需加强对学生的法律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更高的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这关系到我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队伍的长期建设和发展。1.将法律职业精神和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社部发〔2018〕20号文件要求:“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要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司法行政机关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司法行政专业人才。”根据文件精神,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必须将这些职业精神和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要突出以下四方面的培养教育:第一要突出忠诚警魂培育;第二要强化纪律作风养成;第三要加强法律职业能力塑造;第四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2.建立教师行业实践制度职业精神和素质的培育师资是关键。要培养在校生的职业精神和素质,应当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行业经历、能够彰显行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营造逼真的职场环境,在学训过程中不断地积淀和熏陶。[2]办好职业教育,师资是第一道关卡。职业教育尤其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教师不能只会“纸上谈兵”,也要具备较高的实操经验和实践能力。目前,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没有司法行政系统内工作经历。虽然制定了青年教师到监狱、强戒所挂职锻炼和轮训制度,但由于时间短,加上教学任务繁重,他们不能沉下心在监狱和强戒所学习和工作,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实挂职锻炼和轮训制度,对教师在轮训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与评优选先和职务职称晋升挂钩,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活动质量和实践教学能力,使学生法律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养达到预期的效果。3.建立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兼职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从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根据这一规定,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建立司法行政系统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岗位标兵兼职制度,聘请他们承担教学任务,定期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现身说法,把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具体工作中,给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不仅能优化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还能对学生法律职业精神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4.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社会对司法警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要加强警务能力培养。人社部发〔2018〕20号文件要求:坚持突出专业、贴近实战,加强师资、教材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同时,还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5.将行业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中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是学校自身发展内在的需要。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弥补校园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空缺,有助于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的培养,对于传承行业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在司法行政系统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灵魂,起着主导作用。在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全过程,融入学院文化和专业建设各方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地宣传司法行政系统的行业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行业文化的校园氛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警体活动,警察体育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培养、打造文武兼备、英勇善战的预备警官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精彩的警察体育活动,具有极强的集体凝聚力,如阅警式、竞技比赛、拓展训练等,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队意识和公平竞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培养重视规则、公平公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正是政法干警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四、结语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作为特殊的高职教育,同样要把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在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强化法律职业道德、信仰和追求教育。总之,法律职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将其融入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政法队伍源源不断提供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书霞.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8):65-66.
法院的中心工作是审判,司法政务的中心工作是服务审判。加强司法政务工作、提高审判质效是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体现,是实现法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开县法院在“明、勤、严、活”四字上下功夫,以服务促审判,在精细上做文章,逐渐建立起服务到位、灵活高效的司法政务工作机制。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必须明确司法政务工作是服务于审判中心工作的,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保障有力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树立起现代管理理念,通过推进法院改革强化管理,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审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与保障。随着审判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审判工作对司法政务管理工作依赖性会越发显现,因此,司法政务工作要谋得更远点、想得更全点、做得更实点,这样才能在司法保障上得到认同,体现价值。
二、勤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勤动脑、勤动手,实现知行合一,实现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式的不断积淀。“知”与“行”是辩证的统一。解决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好。“知”指的是“认知”,“行”指的是行动,“知”是主观层面的东西,“行”是客观实践的东西。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见之于客观。因此,任何事情,要勤于动手,不要左右彷徨,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患得患失。知行合一的关键,就是要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耍嘴皮子。要勤于动脑动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积小干为大干。
三、严
司法政务工作最忌浮躁、想当然,要事无巨细,严格把关,任何闪失和疏漏,都关系到全院的工作。我对自己包括全体办公室工人员提出三不要求,不因事多而畏难,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繁而外推。比如审核把关这一项,起草文件或接收文件后,认真阅读全文,对请示和报告事项的意图和所要说明的问题,搞得十分清楚,看有无修改和补充的必要,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领导批示的精神,还要看文件行文有无不当,等等。每次处理稿件我都要非常谨慎,严格要求,从上报数字、批文以及各种报告等。
四、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办公室作为综合性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高度的计划性之上,但仅有计划是不够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随机性的任务,办公室如果不能快速应变,就难以保证全院的需要。要增强应变能力,首先要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作多手准备;计划要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机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办公室的同志在办事中,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面对上下左右、八面来风,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在具体的事务中把握重点,善于从具体的事务中梳理新思路,善于使具体的事务为主旋律服务,灵活处理各种问题,才能谋在关键处,参在点子上,避免失误。
参加法院工作十多年,我可以说是一个老兵,但对于司法政务工作来说,我还是一个新兵,因为司法政务工作永无止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学习,加强实践,提升能力,不断满足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底线
一、认真履职,强化责任意识是前提
(一)做好本职,落实工作要求
法警部门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是确保办案安全的一道铜墙铁壁。完成法律赋予的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九大职能,这是每一位司法警察的本职要求。具体说:一是要参与办案不越权,在分工上还应主次分明,法警在协助办案工作中未接到明确指令性的任务时,应处于待命状态,不因想当然的情况而主动出击,避免因情况掌握不明给询问、讯问工作带来麻烦以及与办案人员工作方法上的误解。二是参与办案不越位。法警处在办案工作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案件经初查可定性后的关键时刻,法警积极参与、协助,看管、押解。从案件性质上,此阶段是决定案件成败,案件质量的关键时段,法警应摆正位置,既密切注意各种可能事故的发生,又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尤为重要。
(二)做好本职,创新工作举措
看管,是检察机关办案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能责任最大、风险最大、安全系数要求最高、最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看管工作,确保办案安全,确保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这是法警必须做好的工作。望城区检察院法警对通过强化监督意识、程序意识和安全意识,采取依法看管、人性化看管、服务看管三结合创新工作。一是依法看管,这是贯穿看管工作全过程的要求,重在不得为嫌疑人提供有关涉及案件问题、不利于办案进展的任何便利;不得与嫌疑人套近乎,严格制定依法看管细则。二是“人性化”看管。即,主动和嫌疑人谈心,真诚沟通。要求司法警察在看管前主动与办案人员交流,了解案件性质,犯罪嫌疑人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有无异常举动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安全预案,满足嫌疑人法律允许的有条件提供的个性化需求。三是服务看管,服务保障嫌疑人合理诉求。这体现了司法警察忠诚履职,文明执法,恪守职业道德的形象,确保了安全办案,保护嫌疑人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和办案安全工作无事故。
二、敬业尽责,规范管理是关键
(一)“敬业”要有所创新,探索司法警察编队管理机制,用“四表”考评干警
司法警察编队建设是硬性条件,机制建设就是软件保障,也是出“战斗力”的环节。望城区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制定了《法警大队编队管理工作周、月、季、年表》工作制度表,对干警的日常工作量进行细致的监督考评,工作制度表分为四个等次,即,周表、月表、季表、年表,其中周表主要记录干警一周的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自评;月表主要由每位法警对月工作情况对照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综述;季表主要综述季度工作情况;年表主要综述四季度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
(二)“敬业”要确保安全无事故,建立健全司法警察办案安全工作机制,规范履职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敬业的重要保障在于建立适用的工作机制。为使干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沉着应对,及时妥善处置,对履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先后制定了多项安全预案。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每一个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并将之列入日常训练的重要科目,有效地保障了办案和参与执行重大活动的安全。司法警察部门是检察机关中唯一带有武装性质的队伍,因此,望城区检察院司法警察在工作管理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对全体干警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三是规范办案工作区、警用装备的使用、管理。先后制定了《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规定》和《警械具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将办案工作区管理、警械具使用管理及维护责任到人,克服了过去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确保了装备、设施的安全,为看管、押解等检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廉洁自律,习惯养成是保障
(一)“德”要靠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政治大局意识
法警工作不仅业务性强,更要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如何把法警队伍建设成既是协助自侦部门办案骨干,又是忠诚履行法警职责的忠实捍卫者。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司法警察素质的必修课,是实现做一名合格司法警察的政治保障。检察院司法警察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望检干警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打牢干警的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思想基础,培养干警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履职过程中坚持从提高体现司法警察素质入手,做到“五心”工程,即“精心准备、细心防范、耐心劝导、悉心服务、忠心履职”,并主动树立干警“三服务”理念,“服务办案人员”、“服务案件当事人”和“服务犯罪嫌疑人”,满足当事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需求,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二)“廉”要靠日常养成,牢固树立良好的检察干警形象,纯洁队伍
检察干警廉洁养成与道德养成相一致,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执法观。望城区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利用通报的其他地区法警队贪污罚没钱财案件作为反面教材,违纪违法案件人员不少是长期从事检察工作,在岗位上尽心尽职,有的甚至曾经立功受奖。但面对现实生活中权、钱、情、色等诱惑,有了赌博,女色,奢侈享乐的“习惯”,最终背离了检察干警职业道德的要求,触犯了党纪国法。在检察实践中习惯养成,必须靠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一个人好的职业道德,但相反,降低甚至放弃了道德底线,它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对检察干警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有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望城区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干警坚持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在检察工作的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磨练意志、修养品格,检验品行,要求检察干警始终保持高尚的革命情操,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敞开心肺”的博怀,“拂拭尘瑕”,规范言行举止,忠实地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准则,用实际行动维护检察机关威望,维护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郑静仁:《司法警察概论》[M].
2006年以来,中国政法工作出现了一大亮点,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法治中国进程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事。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各部门周密部署,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措施有力,形式多样,教育活动迅速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每一名干警。这一年,也是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年”,全省公安机关普遍开展了以治安巡逻、民警驻社区、民警驻村寨即“一巡两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大约6000多名民警进驻社区和村寨,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活、生动、有效的案例。
安顺市公安局先后下沉警力500多人。使一线警力达到总警力的86.5%。先后选派445名干警进驻社区、村寨,形成了“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
[采访同期声(安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周云):民警打起背包到基层、进社区,把治安防线建到了群众家门口,把警务工作送到了群众手中,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重塑了公安形象。]
许多社区和驻村民警扎根基层,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推进整个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平凡点滴、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群众信任,牢固树立起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采访同期声(村民):多亏了“鲍警官”呀!他到村里来当驻村民警,我们新寨村几代人饮水不再靠肩挑马驮了,现在都喝上了自来水,还不与邻村打“水官司”了。]
“鲍警官”原名鲍安华,是安顺市新寨村的一名普通驻村民警。这个村虽没有刑事案件发生,但村民之间却经常出现纠纷,几次诱发。鲍安华挨家挨户调查,发现村民的矛盾集中在“饮水”上。于是他把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作为驻村后的第一件事,一面将情况向当地政府汇报,一面走家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很快,村民集资了17600元,当地政府也拿出了1万元钱,又争取到安顺福建商会的大力支持,2006年4月12日,新寨村全村107户村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
如今,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星落棋布的警务工作室进社区、下村寨,将办公室设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不分昼夜地护佑着大街小巷平安。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巡逻勤务改革措施,构建多警参与、合成作战、动静结合的巡逻防控网络,通过全力加强城市城镇农村的治安巡逻防范,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采访同期声(社区居民):现在警务室建到了家门口,警察来到了身边,感觉安全多了,民警态度好多了,办事也方便多了。]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服务型”、“规范型”、“学习型”、“清廉型”、“和谐型”、“发展型”的“六型法院”,为构建平安贵阳、和谐贵阳提供最有力的司法保障。针对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理解以致不断上诉、申诉和缠访的情况,制定了《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实施细则》,从8个方面共31条对判后答疑的形式、内容及操作程序、判后答疑的奖惩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延伸了司法服务,贴合群众需求。不断健全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对法律文书出现差错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制度,并邀请媒体记者旁听,现场监督。将庭审过程搬上电视屏幕。进一步实现审判公开。注重调解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推出“民事调解标兵排行榜”激励机制,把案件调解率,当事人息诉服判率作为评估民事法官办案质量和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倡导法官将调解作为结案的第一选项。又推出了《法官进言》新举措,以理性的分析和诚挚的劝导建议当事人选择诉讼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6年,全市法院调解和因调解撤诉案件比例达到了50.4%。
[采访同期声(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军):诉讼调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为有效的司法手段,我们把提高司法调解能力作为检验驾驭新时期审判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以调解促和谐,以调解促稳定,收到较好的效果。]
全省检察系统扎实开展深灰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提高检查机关服务大局的水平。省检察院选编了《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下发全省各级检察院,以案析理,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理解,切实改进执法工作。编印了《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手册》5000册及制作光盘向社会发放,方便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检察工作。2006年与往年相比。检察机关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率、有罪判决率继续上升。撤案率继续下降。
2006年度被高检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称号的黔西县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执著追求,主动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认真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2005年以来,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35件41人,其中大案19件20人,占立案总数的63%,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所侦结的案件均作有罪判决。
[采访、同期声(黔西县一群众):我们县检察院的工作确实没有讲的,既热情又热心,从始至终,不厌其烦,这才是为民排忧解难的人民检察院。]
_这些工作实绩的背后,映村着检察机关为提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能力及水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贵阳市首届“十佳检察官”之一帅德慧的办公室,挂着“热情服务,秉公执法”、“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等几面锦旗,当问到锦旗的来历时,帅德慧笑着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我们就做了应该做的事,也是我们的职责。”,在云岩区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科长岗位上,诠释着一名女检察官忠实践行“司法为民”的内涵,她所在的民行科在办案数量和质量上10年保持贵阳市检察系统第上名。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真情故事。
家住贵阳市黄金路的包海权,因房屋拆迁纠纷不服法院判决,历经2年最后败诉……面对这样一个棘手案件,帅德慧以对法律公正不懈追求,严查细审后建议提请抗诉,终使包海权得到了应属予他的合法财产。像这样的故事,在帅德慧的背后还有许多许多……
先进的法治理念,必须在执法实践中得到运用、体现和升化。政法系统其他各单位,也纷纷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根植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执法思想更加明确、端正、统一。
作为监舍内务卫生管理示范工作点的贵阳监狱,通过内务卫生规范化管理,营造了规范文明的改造环境,增强了罪犯的规范意识,促进了罪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贵州监狱系统内务卫生迈开了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同时,推行人性化管理,开通了亲情会见网络。
兴义监狱长期坚持依法治监,规范管理,自1998年以来,率先在全省连续八年实现“四无”,监管改造目标考核居于全省领先地位,保持了监管秩序的持续稳定,2006年度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监狱工作先进单位。在这个先进集体中还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个人,有“全国优秀监狱长”张建中、“全国优秀监狱人民警察”杨启学等等。
[采访同期声:(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曹云平)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监狱干警执法理念有了进一步转交,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执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省监狱监管改造秩序持续稳定,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各级政法机关办案机制、执法行为的细微变化,其实就是政法系统执法观念、执法理念逐步转变的一个缩影。
刘小华是贵州省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律师,她用“五心”铸造法律援助事业,以足够的耐烦心接待来申请法律援助的每一位贫弱人员,以足够的同情心对待每天前来寻求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的当事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承办具体法律援助案件(事务),常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人生,做一个让党和政府、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法律援助人员。8年来,她所承办的200多件二审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改判、发回重审占其所承办的法案律援助案件的25.8%。辛勤的汗水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2006年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第二届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