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改”全面、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但其有效性并不高,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必须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认真加以改进和提高,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解能力以及自制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必须创新小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小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限,因而更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但目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仍然缺乏理念创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对于知识的拓展以及紧密联系缺乏有效的研究,导致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乐”精神,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进而无法更好的深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比较多;再比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方法,游戏教学、互动教学、情感教学等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讲、学生听”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由于小学生的特点,特别喜欢形象的东西,因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应当更多的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不会制作多媒体,有的尽管制约了多媒体,但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导致小学生不易于接受,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问题。还有个别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理念创新的好路径,要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作为重要的目标,只要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对于在创新过程中,好的要坚持,不适用的要学会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要把“学生参与”作为重要的措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方法创新上取得突破,这一点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穿插,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质量,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喜欢课堂教学;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有利于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学会知识,不至于使他们落下功课。
三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自身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比如对于一名很有激情、学生很愿意接受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要在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方面狠下功夫,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使自身的优势被“削减”,这一点应当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不能盲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能够运用的尽量运用,不能运用的则不能勉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问题,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新的跃升。
参考文献:
[1] 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4(1).
[2] 万斌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3(12).
关键词: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结束
一、课堂导入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设疑导入等多个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导入都需要教师设置相关的活动开始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导入是一堂新课的起始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简短的导入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巧妙的导入,可以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复习与总结性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四,每个导入都帮助学生顺其自然、快速地进入课题。这是导入最直接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活动
提问活动是每一个学科必不可少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比较常用的教学技能。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主要分复习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两大类。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需发挥复习与启发作用。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可以促进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其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时机等。
三、课堂结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
第一,归纳整理知识,使学生接受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将本堂课的知识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整理。
第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使学生快速把握课堂所学的关键。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的系统化巩固。
第三,教师快速地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结束时,教师可以最后以“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特点;比较圆锥与圆柱的特点。”两个问题复习课堂所讲。
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及情感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学习完“正反比例”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练习题”结束课堂所学。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彩艳.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才智,2010(33).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8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越来越重视,本文从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入手;采用多种练习模式提高小学生课堂练习效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精确设计练习题目三个方面入手深刻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应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效率。
一、采用多种练习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兴趣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游戏,哪些同学答对的问题又快又好就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做游戏比赛的形式哪个学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就能够获得奖励,这样每次在进行课堂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都会非常积极地完成练习题目并且会抢答。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动手的形式让学生们主动参加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来。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图形练习,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完成,小学生是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很强的阶段,往往枯燥乏味的作业并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但是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接受,比如,我们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剪一些正方形、三角形等,看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是不是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就能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区别。再次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比如我们在进行小学每天的必备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既能够增加学生们算数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们对题目的理解。这样以后的应用题都会读的比较快做得比较快。比如我们在进行算数计算的时候可以出一些这样的情景,小明的妈妈35岁,小明的爸爸38岁,小明的爷爷55岁,小明的奶奶50岁,小明的年纪是爸爸比妈妈大的年纪加上爷爷比奶奶大的年纪,问小明多少岁。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对题目更加感兴趣,从而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结合学生特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
了解学生才是教学的关键,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水平和学生的层次梯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练习,每个学生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给每个同学的课堂练习都一样就不能达到练习效果,不能帮助好的学生提高,也不能帮助层次稍微低一点的学生巩固。其次,我们要明白学生的兴趣所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恰当设计课堂练习,就不能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比如小学生对于数学这堂课本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对于课堂作业的反感,小学课堂作业的效率一向不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时候采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完成课堂练习,一举两得。再次,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还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困难中不能自拔,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的心理,从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课堂练习题目的设计水平,练习题目是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只有有很好的题目,才能达到练习效果。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练习题目要符合教学目的,比如我们今天的教学是为了完成三角形的面积学习,我们的练习题目中就要能够将我们的教学目的加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今天的所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适量,不能一次就给学生安排很多练习任务,让学生一看到练习题目就有压力,我们在练习题目的设计上一定要适当,让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温故知新即可,并不是要大量,而是要有代表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和课堂练习拉近距离,对其产生好感,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从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教师题目设计的改革,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从而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我们知道,数学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果要在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对其教学方式以及其教学效果有足够的重视和探究。教师们要对整个教学任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相关备课工作,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与教师教相统一,关注数学特性,实现高效课堂。本文我们将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相关措施进行简析。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现代教学技术的灵活运用
采用先进教学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非常必然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快速更新,以往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已经转换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如今的现代化教学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现代化教学的生动化和形象化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往课堂的安静、沉闷。
如果把媒体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改变以往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通过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通过动画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媒体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句话说:所有探求知识和答案的思想活动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疑问,意思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围绕着问题开始的。然后人们就在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成长。所以综上所述,如果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立教学情境,开阔学生们的思维方式。
有一点很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不能盲目创立,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创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1.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引入新颖的思维方式;2.教学情境的创立要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3.教学情境的设计内容要取之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
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开始学习、生长以及开始认识社会的的第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和学生们应该多沟通、多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们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更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加快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革新的步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另外,为了满足个别学生个性化需求,要有分层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具体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踏入校园,并开始接触和认识社会以及开始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候,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有认知能力,也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对事物的探索能力,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以后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对事物的探索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方式入手。教师要注意多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和自学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五、结语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深刻意义,它是所有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等,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而且我们还要不断地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进行探讨和改革,以便很好地承担“数学育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力华 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4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正是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刺激他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特别是针对玩性较大的小学生,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以故事为载体,提高课堂趣味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字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物体。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增加课堂实验,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因学施教。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课堂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解决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趣味性。
二、注重生活细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难懂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改变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团体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
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任课教师必须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一是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找准此课在整个课程系列中的位置,精心构思,合理布局,对哪里以清楚明白教育人、哪里以深刻思想启发人、哪里以生动事例感染人等等,自己都要心里有数。二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除对数学的基本理论融会贯通外,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学、音乐、绘画、表演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等,当一个“杂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三是要熟悉学生特点。不仅在授课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授课中也要注意“察颜观色”,及时校正讲课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
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的在于把小学教育搞得更扎实有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长天性。既要坚持科学的教学方式,体现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也要讲究授课方法和艺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既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课讲得生动有趣,也要防止被动迎合,走向另一个极端。妥善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对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含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充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具体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乏味: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多动,要想让小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全神贯注地投入数学学习,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有相应的吸引力,而且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来说,其教学大多都局限于数学教材,教师的授课计划仅仅是按照数学教材所体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的,教师仅仅是做了一次教材的搬运工的工作,对学生实施教材灌输。[1]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没有更多有趣新鲜的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数学教材信息的积压: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也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对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优化,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传播给学生,学生也能更好地接收数学知识。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将要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堆积,将教学知识在一个时间段内全部向学生实施教学,从而导致了教学过程冗杂,知识点不清晰,学生对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模糊不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较为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的兴趣。
1.3疏忽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2]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其中,只是一味地将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直接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应措施
2.1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而教师只是在一旁加以引导。比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的产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都要学生全程参与,从而让学生占据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置。
2.2丰富教学方式: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厌恶数学学习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比如,可以充分实施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竞赛、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将抽象、生硬的重点难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吸收。
2.3将信息的积压转变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本,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教学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优化教学结构,避免数学信息的积压。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不要将结论提前告知学生,而是要一点一点进行引导,通过对其他形状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最终对圆形成认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保障,要想充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就要充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开拓创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永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57.
[2]费岭峰.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55-59.
1. 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与数字运算,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而小学数学就是要锻炼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进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能够锻炼学生基本的数字运算能力,为日常生活中的运算打好基础。
2. 是开发学生智力,实现后续有效学习的要求。
数学思维的锻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课堂中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应用也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好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能够为今后更深层次、难度更大的数学课题学习奠定基础,也才能更轻松有效地解决其他程度较深的数学难题。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将同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组成一个集体,统一安排课程。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管理,也利于团队合作,但是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和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课堂形式的古板让数学教育的应试现状依然严重,课堂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首要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质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适时的引导作用。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授业传道为辅,学生对于课堂有着主导性作用。和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单一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背公式不同,新时期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教学。在“找摆三角形的规律”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设计“摆三角形”学习单作为“脚手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自学。学习单上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别画1~10个三角形,并用“”表示所摆的三角形,用算式表示各用了几根小棒,还设计了思考题“完成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在课始阶段,教师就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预习、自学情况,再请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汇报、交流互动,上台的小组长先汇报,其他成员在一旁及时补充互动,小组长还可以请没上台的学生来做补充,把学习单中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时,教师不是把课堂直接扔给学生,而是在一旁当学生的助手,哪个学习环节需要教师,教师就在哪个环节出场。教师的出场也只是做些点拨、提示与引导。例如,当学生在分享“发现了什么?”时,没办法把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进行分享,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补充完整,并帮助他们在探索中达成思维发展的目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思维偏离了课堂,教师要及时关注并做适当提醒。如此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自然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自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课堂教学模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在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都洋溢着满满的热情和渴望,教师能够通过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提起兴致。在新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整合资源,采用新科技、新思想展开数学教学任务。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于“比较”的知识点,比较并非是对事物性质、特点与不同点的罗列。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高矮胖瘦、长短大小等的比较,学生理解起来会较为抽象,更会导致他们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感到索然无味。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收集、播放相关动物、植物影像或图形,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实地参观拍照,让学生直观鲜明地感受事物之间的不同对比,这样的方式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3. 课堂情境创新,引发学生自主探索。
优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数学阶段性学习的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学习,并寻求答案。对于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是考验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也有高低之分,因此,教师掌握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技巧是影响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教师上课时带来5包糖果,每包里面有8颗。课上,教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选出了4位获胜的同学上台,给他们颁发奖品,4个人分5包糖果。在教师给每人发过1包糖果时,拿着手里剩下的1包糖果问学生:“现在多了1包糖果,怎样分给他们才算公平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拆开再分!”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将糖果袋拆开,按照平均分的方法给他们每人分了2颗。这时,教师提问:“现在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他们4个人每人分到了多少糖果?”学生开始思考,很快,便有人举手了,准备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裁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开始呈现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恍然大悟,明确了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讲解本课知识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不足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29-02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教师还有着较高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性的进行提问,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
1.1启发式提问较少。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有效理解教育学理论,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是把课堂教学内容机械化的转化为问题,单纯的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以问答式提问居多,忽视了启发式提问[1]。再加之,一些小学教师未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模式,致使提问只能流于形式,虽然在课堂上,师生能够良好的进行互动,有问有答,但是并没有太多实质内容。另一方面,在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方面上,由于教师只是简单提出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致使问题在广度、深度明显不尽人意,难以真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i应用心理学方面上还未能运用自如,对数学问题设计的准确性、科学性上往往不够理想,往往只是简单的进行提问,难以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比如:在实际的课题教学提问中,教师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随意性较大。更有甚者只是单纯的提高教科书或者网上对现成教案直接进行照搬,很大程度上致使设计出来问题的针对性不足,更无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造成启发。
1.2课堂提问形式太过单一。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形式严重单一,通常是老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回答,同时提问频繁较高。众所周知,咋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提问对象就是学科内容,缺乏其它的发散性思维问题以及延伸知识。在提问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大部分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毫无节制地提问,未能真正考虑提问的方式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知道,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2]。与此同时,由于在评价课堂提问机制上较于死板,只是简单的以数学问题的正确性为相关标准,没有切实重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技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答题过程的评价环节。更有甚者,由于课堂提问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致使提出的问题较为窘况,引发不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只问不答的局面出现。
2.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式
2.1充分进行准备,提高问题质量。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需要将课程实际和教学目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问,最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梯形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足够的小棒,让学生应用小棒摆出相应的梯形,这时学生需要选择两根相同长的小棒以及长、短不一的小棒展开摆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进行提问,即:"有没有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对梯形周长展开计算呢?",这时就会有学生认为周长就是四条边之和等。教师就需要提出"你们觉得那种计算周长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呢?"应用发散性思考的方式,充分找出学生的思维空间。
2.2丰富问答形式,构建问题情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是以数学问题以及数学活动为主。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积累作为支撑,和学生个性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由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着手,把问题设置的情景和数学内容有机的进行结合。教师修养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的创建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减低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否定反馈相对于肯定反馈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信心降低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出现压抑、失落等不良作用。鉴于此,这就需要优良的反馈方式,对学生展开准确、高效的评价[3]。
2.3启发式进行引导。小学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展开有效的设计,融入设疑、铺垫的启发方式,对学生探究方向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小明买了5本书,而小红买的书是小明的2倍,那小明和小红的书一共有多少本?"这时教师需要展开启发性提问:已知条件有什么?该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小明书数和小红书数间有什么关系?在以上启发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量间关系进行充分的掌握,激发解题的准确率。
2.4注意反馈信息。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而言,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提出之后,学生也难以一次性进行回答或者回答不够正确。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对学生做出的回答情况,若是发现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正确,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需要重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此提出相似问题。比如,在学习质数、合数这一章节时,教师需要应用4个正方形塑料模型,问同学这四个正方形是否可以拼凑出不同的长方形吗,一般同学会回答:"一个",这时教师需要再提问:"那这一个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呢?在必要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再次重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回答。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以及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式,分析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立丽.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2014,33(12):96-9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27-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引起高度重视。较之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不良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不能有效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要求。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难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的现象。例如: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会影响学生理解的有效性。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有效把握小学生学习特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有效把握小学生的特点,进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够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够,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趣的课堂教学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枯燥的课堂教学,自然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互动活动欠缺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产生多种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不仅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学生之间进行的有效互动不足,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扩散。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课堂互动引起重视。
4、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然而却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成为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解决,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1、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虽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小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一定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能够从班级的整体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还要针对个别小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了切实做到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既可以从知识点讲解的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着手,都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时,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为模具,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根据课堂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将多种不同的、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3、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互动不足的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过程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有效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通过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余,也要能够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有效互动,尤其对于讨论价值较高的题目,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获取知识,同时也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4、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应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能够减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陌生感,借助生活资源去理解数学知识。积极应用生活情境,开发与创新生活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学跟上改革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问题
1.生活情境创设科学度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是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服务的,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许多教师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提取教学资源。还有教师会将其他教师用过的生活情境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忽视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与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从实际出发的生活情境缺乏针对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生活情境的创设缺少重点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起来。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减少教学的压力,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快乐,有利于师生双方课堂行为效率的提高。但一些教师过于追求生活情境愉快课堂氛围的作用,忽视了情境与教学重点的结合,不利于数学与生活的整合。
3.生活情境创设过于传统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情境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但一些教师没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创设一事,总是将老旧的东西延用下去,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情境创设方法还有一些不妥之处,要利用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还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促进教材内容生活化,提高生活情境科学度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来自于生活,但与生活毕竟不是完全相同,要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巧妙的处理。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特点出发选择情境创设的素材,让小学生更容易去接受课堂中出现的生活情境。将课本知识转变成为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用生活情境去教学,会让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比如,在讲解《小数除法》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用电问题入手,让小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除法。教师组织小学生向家长询问自家近三个月的用电情况,并将数据带到课堂。在除法学习中,让学生用除法去计算家庭平均每月的用电量,并讨论如何省电。利用小学生能够接触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课本知识进行生活化转变,能够提高生活情境的科学度。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生活情境针对性
解决重点是每一节课必要完成的任务。在创设生活情境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对课堂中的生活情情境进行合理安排,发挥其正面作用。偏离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生活情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一旦走错了方向,课堂学习效率就难以把握。因此,利用生活情境去突破重点,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为教室的窗户设计花边,但没有要求,则会让生活情境跑偏。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图形,通过这个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去创作自己的花边,装修窗户。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生活情境的形成,更能让应用数学知识的重点得以突破。
3.积极观察生活,提高生活情境时代性
让生活情境具有吸引力,需要利用具有时代性的生活元素。如果教师只专注于已经用过的生活资源,会让小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习得数学知识,是其必要的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与实际性,需要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入手。积极观察小学生的生活,选择小学生喜爱的电子游戏、课间活动或者社会热点等作为生活情境创设的出发点,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情境的时代性。例如,在讲解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统计班级内同学最喜欢的网络游戏,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进行。
综上所述,应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再将数学学习局限于课本上、教室内,而是引导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接触生活,感受生活,有利于教学活动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志明.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J].考试周刊,2013(93).
一、深度――数学的支柱
数学是一门结合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一体的科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数学的思维和视角,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数学教材在内容的展现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过程,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则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教师要做好小学数学课堂的工作,必须协调好这一矛盾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必须深入地挖掘数学教材背后所呈现的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富有逻辑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创造能力。比如,在《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对分数的本质进行了提炼,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长方形纸片折叠成不同的;然后将不同的进行涂色,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涂色部分均是呢?”通过该方法的使用将抽象的分数概念形象化,使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几个本质概念。教师对该案例的结尾部分的处理也非常地巧妙,将结尾部分成三个部分:(1)请学生判断教室中的科学园地占到黑板大小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容易找出该问题的答案;(2)紧接着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提出艺术天地占到黑板的几分之几,该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进行再次的分类,这是对第一问题的进一步延伸,然后提问:“艺术天地占谁的呢?”这就实现了对单位“1”的转换;(3)通过提问“科学天地占到黑板版面的几分之几”,将课堂的内容与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连接起来。教师采用分步处理的方法将该节课的内容设计得合理而科学,并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节课程内容的学习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数学课堂中所强调的深度,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要使数学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深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特点,那么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张梅玲教授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对数字的叠加和传授,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程度的数学素养,才能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只有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教好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二、宽度――数学的扩展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同时又在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家教学大纲及新课程标准中同时强调要注意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各种联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周围挖掘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就在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中,消除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感、陌生感和神秘感,同时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数学产生探索欲望。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非常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图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关于《简单推理》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首先,在新知识的讲述过程中,教师通过猜拳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其次,在知识的强化过程中,有关校长电话号码的推算以及对学校中某一班级课程表的推算,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身边的事情,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最后,在拓宽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年龄的推算或采用数学知识对案件展开推理,也来源于生活,富有创造性。再比如,对《认识比》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该内容之前,请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生活中与此有关的素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简单的堆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讲述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寻找生活与数学的切入点,使生活成为数学知识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点点缀。
三、热度――数学的乐园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精心设置疑问,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换位思考,用儿童的角度来观察周围的数学知识,体验周围生活中的数学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儿童的世界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发挥更大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31-02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情感取向,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努力营造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以此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
一、以新颖、生动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的要素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变革,积极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新意、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定性的小学数学知识呈现出美感和灵动,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由对数学的心理认同升华为主动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小数的性质”新课导入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2、20、200”三个数,提出问题:“这三个数能用等号连接吗?”起初同学们都说“不能。”为此,笔者引导学生给数字加上单位试一试。通过思考,有同学提出“2元=20角=200分。”也有的说:“2米=20分米=200厘米。”课堂气氛由此活跃起来。笔者接着问将上述三数用同一单位这样用等号联系“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笔者借势引申:“2、2.0、2.00大小所以相等,是由小数的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由具体的情景引入的教学,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赋予了学生热情和毅力,学生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以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体现课堂教学的寓教于乐
小学生普遍具有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善于变换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趣和愉悦之中。
1.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组织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直观学具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量一量,把学生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教学“克、千克、吨”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不同重量的沙袋,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用弹簧秤测量,学生人人争相动手,真正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不需教师的过多讲解,学生就建立了关于克、千克、吨的概念,明确了三者的数量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设计成有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flash课件,给学生留下了鲜明、动感的直观印象。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我们用电脑课件突出点、线和面的构成关系,展示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旋转。学生对课件的运用既好奇又兴奋,认知自然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诸如抢答、竞猜、挑错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在寓教于乐中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三、以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艺术地展示自己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提升课堂活力的突破口,潜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迁移性和求异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学习心态,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能动地自主获取知识。
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笔者没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而是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教学问题:①如何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意义。②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③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④写出几个3的倍数,找出36的因数。⑤生活中哪里还用到了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这样的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只需教者轻松点拔,学生便可独立、愉快地发现数学规律,并在享受发现真理奥秘的快乐中更爱学习和探究。
四、以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成功,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份肯定、一个鼓励。因此,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动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建立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着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艺术性的、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心灵的评价,突出评价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深化学生自信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快乐地学习。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孜孜追求的教学境界,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多探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调整和完善,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趣与灵动共现,生机与活力横溢。
参考文献:
[1]刘兴旺.新课程下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