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与商贸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一、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是用实践验证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要把生活带入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实施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将书本知识转向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科深刻认识。同时,商贸经营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是为了适应新课标需要,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以服务学生为理念,将市场需要作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性教学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式
商贸经营专业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选用实践性教学方式,现代专业性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观摩教学。由学校组织学生去企业、商贸市场、金融单位去参观,初步了解商贸经营的业务范围、流程、内容、规则,使学生心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为专业学习指明方向。第二,演示教学。此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商贸经营专业中作为常见,其操作过程简单,只需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实务操作通过编写软件程序呈现给学生们,其除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外,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第三,案例教学。教师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处理对策,所有参与者都要展开积极的讨论,这是一种沟通教学的模式。其有助于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依据。第四,校内实习。通过模拟企业某阶段内商贸经营情况,给出相应的设计资料,要求学生在校内实训室结合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仿商贸经营分析。从内容角度考虑,含有综合实训与单项实训;从实施方法角度考虑,含有手工模拟训练和电算化模拟训练。第五,校外实习。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去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通常由相关企业向学校提供,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参加商贸经营实务工作。此种实践教学应该是对学生校内学习知识的真实检测,目标是及时发现书本教学中不足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六,项目设计。当学生对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模拟出项目资料,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知识在特点时间内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说明书,例如遵照商贸经营标准对项目内容筛选,并应有专业的计算方法进行方案比较,保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第七,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撰写论文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综合信息运用的过程,更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撰写论文过程可以将所学知识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与独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中要遵循实用性、灵活性、科学性原则,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选用实践性教学方式。
三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实施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于课程形式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组成形式复杂,主要包括商务活动调研、市场开拓、商务谈判、项目审计、客户沟通等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现代商贸经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滞后于课程形式,造成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市场动向严重脱离。
2.实践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有限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应遵照真实性、实践性等原则,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践场景、尽量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并将现有教学资源全部用于教学中。但受学校自身经费制约,很多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项目都没有顺利进行,使实践教学流传于形式。
3.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薄弱
实践性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本质差别,前者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学科综合性高,因此对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除了有扎实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实践能力做支撑。近几年,高校根据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需要引入了大批优秀教师,然而他们要想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进步,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强化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的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两方面:其一,丰富教材资源内容。教材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根本途径,以往的专业实践教材由教育专家编写,倾向于理论讲解,忽视了实践应用,不适应商贸经营实践教学需要,所以今后的教材编写应该由教育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完成,这样的教材才更具应用价值。其二,健全学校实训基地。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学生去企业实习机会较少,学校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增加此方面投资。
2.搭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
企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阵营,所以学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搭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间可通过资源共享来增加彼此间信任度,从而为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市场对商贸经营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商贸经营实践性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实践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美玲.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02,(08).
[2]黄俐波.高职商贸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5,(09).
[3]沈时仁.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湖北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区域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湖北省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物流物流体系
一、引言
湖北省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得天独厚,省会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较强经济基础。但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影响了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致使湖北潜在的优势逐渐丧失。在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构筑我省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对推进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
构建湖北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湖南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带动相关的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餐饮业、信息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优化湖南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推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投资规模决定了发展速度,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巨大,加上湖南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招商引资的潜力很大。目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往往把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效益。因此,构筑完善的物流系统,将成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部地区崛起客观上需要一个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现代物流中心,从影响现代物流发展的区位、市场、交通、成本和服务等基本要素来综合衡量.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特大中心城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中国三大增长极的中心点上,具有交通和流通的比较优势,是中国最理想的物流基地,最适合成为商品和要素的集散地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其重点是要将武汉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
3.促进湖北省同中部其他省市的协作。
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将在武汉形成一批物流园区,辅之以湖北省内其他一些的现代物流中心,从而形成一个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物流中心的态势。物流园区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物流基地,它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从这个意义讲,中心城市建设“物流园区”,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优化物流资源。武汉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湖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城市。稠密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航空和高速公路网,使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辐射范围广,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湖北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物流体系现状
物流业已初具规模和基本发展框架;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截至2006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2万公里,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275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7263公里。公路、铁路、水运发展迅速,物流业的发展框架已经构成。物流需求稳步上升,推动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6年全省物流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额与GDP之比)为2.32,即平均每1元GDP的产出需要有2.32元的物流额来支撑。2006年物流需求系数比上年增长2.2%。物流需求稳步增长,推动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快速增长。2006年,湖北省社会物流物品总额17586亿元,同比增长19%,比同期GDP增速快5.8个百分点.物流区域物流中心正逐步形成;初步核算,2006年,武汉市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占全省物流物品总额已达36%,襄樊市与宜昌市的这一比重分别在10%左右,三市物流物品总额占全省比重已近六成。统计数据表明,在我省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物流圈和以襄樊、宜昌为副中心的三大物流圈已具雏形。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难以保障技术支撑。当前,我省物流行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物流业专业人才十分短缺。以物流业的主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目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仅占16%,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8%,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仅0.16%。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随着我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物流人才已经成为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目前物流行业内最缺的三种人才是:物流规划人员、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研究人员。人才的“质”“量”俱缺,是造成目前物流业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2)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同时存在。一方面,物流需求聚集和释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比例还比较大;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即时需求、特色需求、“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物流资源短缺与物流服务“过剩”同在。
(3)物流企业粗放经营格局尚未根本改观。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仅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大部分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
(4)物流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城市交通、铁路、民航、商贸、各级政府等各自承担一部分的物流管理职能,无法统一管理,地方、行业保护现象严重。同时,缺乏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难以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四、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
1.合理规划区域物流的发展,打造国家级物流中心枢纽。
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考虑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相应形成与发展武汉物流圈、襄十物流圈以及宜荆物流圈三大物流圈。在三大物流圈中,享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省会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唯的一特大城市,武汉有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基础。全力将武汉打造成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对湖北物流业的发展乃至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
但是,武汉要真正确立国家物流中心枢纽地位,在诸多方面还需改进提高。武汉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重点启动发展与物流相关的重点项目,完善物流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减少通往物流集中区域的收费站点;加大整合提升的力度,注重国际国内双向物流相结合,注重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物流相结合,注重物流设施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物流业相关政策措施,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培植一批超强物流企业。
2.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要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和支持物流业发展。即通过物流政策为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物流政策即物流发展产业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政策等等。在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由于目前物流业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一定要防止政出多门,搞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要树立“全省物流一盘棋”的观念,适当降低物流企业税费标准,为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税费、土地规划、车辆入籍及年检、贷款及保险各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植政策,有利于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3.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物流行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很强。虽然目前我省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网络,但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较低,2006年我省高等级公路仅占全部公路通车里程的1%。我省铁路也尚未成网,已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政府应当加大投
入力度,改善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建设。从硬件上,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造力度,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加快宜万线,汉宜线的铁路建设,以适应现代运输的需要;修建大型物流园区,加大对物流园区的投资力度,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网络的大区域市场物流体系。
4.设开放有序的物流市场,加速与国际物流市场的融合。
鉴于湖北物流在全国物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将其发展纳入较高的起点与层次来考虑,以加快推进湖北物流国际化进程.早日与国际物流市场的融合。首先,改进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其次,加强现代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物流业态,创新经营方式,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企业运行机制,鼓励国外物流企业按我国的法律、法规到我省设立物流企业,鼓励省内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与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进行全面的长期合作,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史育龙曹广忠:潍坊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题目: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上篇金牛区工商企业面对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金牛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外部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金牛区工商企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节金牛区工商企业的特殊环境不利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章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管理和改革的需要
第一节十大骨干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一些私营企业管理落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第一节营造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劲助力
第二节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节培育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节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章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造金牛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优势
第一节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升金牛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努力为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第五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一节构建金牛实验区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
论文关键词: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为早日实现图们江地区“东北亚物流中心”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的对策。
当前,进一步加快以珲春为核心的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进程,对维护国家安全、繁荣少数 民族 经济 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深化振兴东北老 工业 基地战略、推进全面小康 社会 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始于1992年,到1994年以前,进展情况较快。之后,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和亚洲 金融 危机 的影响,开发停滞,经济也处于低速度运转状态。近年来,由于周边 环境 的变化、地方干部群众的努力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协调与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开始好转,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周边及国际形势趋向好转
1、当前的国际环境为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难得的 历史 机遇。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各国的经贸协作不断深化。比如,中俄贸易额已达290亿美元,2006年被确定为“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图们江地区对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图们江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缘 政治 与地缘经济 环境 ,其合作开发必然具有战略性、国际性、复杂性和机遇性等特点,从而决定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同周边国家一起,经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其目标的实现。
(二)在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的模式上已取得共识:近期以三国各自开发为主,在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适当协调。之后,逐步以联合为主。最后进入一体化开发阶段。由于我国图们江地区地处近海而不是沿海,不具备修筑深水海港的条件。因此,要想争得物流中枢的地位,图们江地区的发展必须适度超前,掌握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对俄、朝两侧的图们江地区开发施加影响并给予有力的推动。
(三)珲春——图们江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形成新东北亚大陆桥东端的 运输 枢纽,并以此来构筑新型的口岸经济。图们江地区建设好外联海港、内接腹地的四通八达的 交通 网十分重要。当前通道不畅是制约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交通线路与口岸通行不顺,致使大宗货流、人员不能流动,直接影响招商引资、商贸和 旅游 业务的发展。为此,应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要确保中俄珲马铁路的尽早恢复开通和扩大运营。二要促使俄朝港口的集装箱航线与旅游线全面启动。俄罗斯的大宗木材、化肥、废金属和
一、教师管理方面
(一)将高职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师分开管理,稳定项目教师队伍。2010年12月,中英项目正式与基础部分离并被设立成专门的中英合作系部。之前属于基础教学部的教授基础高职英语的教师全部转入中英项目管理之下,所以这些教师不仅要负责全校各个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学任务,还要负责教育学院的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如,商务英语,英语听力等专业英语课程。高职英语的教授过程中有许多其他的重要任务,例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级英语考试,职场英语考试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做大量的辅导工作。然而,专业英语教授的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如B级口语考试和英方要求的一些辅助的教学任务。这样就加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使许多年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同时,由于专业英语的课时费略高于高职英语的课时费,而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却大大少于高职英语,因为它只针对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之间的矛盾,影响集体的团结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高职英语教师从教育学院分离出来,还归属于原来的基础教学部,只负责全校高职英语的教学,而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依旧在教育学院教授专业英语。这样分工明确,既减轻了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也彻底解决了教师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外语教师为专业教师,从内部解决专业教师紧缺问题。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的专业教师仅有九名,却负担着全院三个年级,十几个班的多门专业课的教学,又加上有些年轻女教师因怀孕生子等个人问题需要请长时间的产假,致使有些教师一周的工作量超过二十课时,就是这样也不能完成系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有些专业英语教师为了集中精力教授专业英语,而放弃教授高职英语的机会,导致许多专业英语教师的课时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中英项目的特殊性,许多专业课都要求中英双语教学,如,商法,组织行为学,金融与证券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有些专业教师专业素质过硬,英语功底差,导致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由此,应多培训专业英语教师来教授专业课,这样既解决了专业英语教师课时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壮大专业课教师队伍,并解决了专业课教师英语运用能力不佳的状况。
二、在教学方面
(一)项目应根据产业结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的专业只有国际会计和国际金融与证劵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许多学生选择来就读就是本着学习会计专业来的,所以专业局限性太大。国际教育学院应向英,美,德等国家学习,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如新增计算机类,营养搭配,汽车修理等一些热门技术专业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并提高学院的竞争力和办学的含金量。
(二)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紧跟时代步伐,适时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大家慢慢分享教学经验,逐步发现许多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教学内容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目前5门基础课及5门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的moduleguide提供。这十门课程也是中英联合办学项目其他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具体教学内容因专业不同侧重点略有差异。而针对国际金融专业,需进一步讨论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需要、就业岗位需要,在英方提供的moduleguide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及补充。调整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针对FinancialSystems&Auditing(财务系统与审计)这门课,把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财务系统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如何与金融相关岗位衔接等。总之,教学内容改革不仅在于围绕专业和就业调整而且探讨如何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
(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会计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还可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
(四)根据学院学生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英联合办学课程的考核统一采用的是英语论文撰写或英语小组展示两种模式,按照英方考核标准,论文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及格式,小组展示需要有非常好的英语口语能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既定的考核标准方面,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适度调整。在不改变作业内容及核心要求下、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部分专业课可将论文字数删减,例如《国际环境》论文字数可由5,000下调到4,000。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增加专业课学习乐趣,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也比较全面。此外在考核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课堂互动参与等方面的考量。
三、结语
总之,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要在多方面努力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引进英方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深入思考,谨慎把关。要立足创新,展望未来,不安于现状,不仅要在内蒙地区办出特色,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还要放眼全国,展望世界,把吸引国外留学生作为长远目标,通过努力,一步步地加大自己在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作者:马力
【论文摘要】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心地带,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其产业发展也较为合理,且在整体上高于广西南宁的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广西南宁应通过与泰国开展农业技术、能源、矿产资源、旅游业、文化教育和科技、金融与信息等方面开发合作.以此巩固南宁国际区域城市的地位以及加强与泰国经贸往来。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心地带,是东南亚与南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汽车制造、旅游等产业的崛起,使泰国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加强广西南宁与泰国产业合作不仅仅在于双方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强,同时也由于广西南宁和泰国突出的区位优势,绝佳的区位又有利于共享自由贸易区内产业合作的溢出、辐射效应。泰国在东盟国家中较高的经济、政治地位也有利于广西南宁与泰国产业合作成功的示范作用.泰国曼谷是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城市.南宁国际区域城市的定位也必然要求加强与泰国曼谷等重要城市的经贸往来。
一、南宁与泰国第一产业的合作
南宁与泰国农业资源、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和联动发展。第一产业合作思路是:
(一)开展农业技术合作
南宁掌握相对先进成熟的农业生产种养技术.应鼓励、扩大以户用沼气、水产养殖、养猪生产、杂交水稻、农业机械和农业信息为核心的农业实用技术出VI和培训,鼓励对泰国输出农业生产技术、作物良种、农业贸易信息、技术工人等,重点在农业种苗、生物农业、水稻抛秧、沼气、育苗等方面技术合作。
(二)加强粮食安全合作
泰国一直是稻米出口大国.其稻米主要出口市场是非洲和亚洲地区。而中国的南方地区又是大米的主要食用和产粮区。由于全球粮食需求逐年增加、能源原料的挤占,以及耕地逐渐被城市化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所吞噬,粮食安全问题凸显。鉴于此从国家粮食安全和供应物流成本考虑,泰国在世界稻米的重要供应地位对于中国是一枚重要的棋子。我们可以把泰国、越南等国作为中国优质粮食安全的“后备粮仓”,通过订单、承包农地等多种形式,建立较为稳定、平价的泰国粮食供应链。在这一过程中,南宁的区位优势将成为这一合作中转站和“国家粮仓”。
(三)种植业与海产品加工合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都以其交换价值的获得为终极目标。虽然南宁与泰国在种植业产品上具有较大的同构性,但是区域产业合作的基本要求就是理性分工协作。
1.泰国木薯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木薯产品出口的9O%以上。南宁武鸣县作为“中国木薯淀粉之乡”,双方利用泰国丰富的木薯原料,增加资本投入,拓展加工技术合作,增大武鸣木薯生产产能,共同服务中国的木薯需求市场,也可鼓励南宁的淀粉厂到泰国投资设厂,利用泰国丰富低廉的原材料进行生产。
2.泰国橡胶2007年总产量313万吨,出口297万吨。而中国橡胶需求基本依靠进口。关于橡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合作:
一是劳动力输出合作。橡胶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南宁可以通过劳务输出公司,组织劳动力输出,参与泰国橡胶生产。
二是天然橡胶原材料供给。通过协议等合作方式,通过协商“保护价”保障较为稳定的价格和较为稳定的供给,打造南宁商贸中心之天然橡胶原料采购中心。
三是橡胶产品深加工合作。泰方提供较为稳定的天然橡胶原料供给,南宁或广西协调提供人力、场所、资金和销售保障,通过引进知名轮胎厂在南宁设立分厂等形式,充分利用东南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天然橡胶供给和中国广阔的橡胶制品市场需求。
3.泰国是仅次于日本、中国的亚洲第三大水产品出产国,海上捕捞渔业占泰国整体渔业的90%以上。由于拥有品种丰富、质量优良的海产原料。加上完善的水产品加工设备和低廉的劳动力。泰国水产品加工以其多样化在国际市场亦占有重要地位。南宁水资源充沛,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邕江河有鱼类70多种。同时开展水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南宁市被自治区列为罗非鱼生产重点基地。关于海产品及海产品加工合作,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南宁可充分利用其作为中国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枢纽城市的优势,建立海产品集散中转、保鲜、加工产业基地,向西辐射云、贵、川,向北辐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2)泰国渔业供给的绝大部分是海产品,而南宁渔业主要产品是淡水鱼类。双方可以互通有无,开展合作。
(3)在冷藏技术和鱼、虾产品深加工方面,泰国要远胜南宁一筹,同时在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如美国、欧盟等)。南宁可以引进泰国相关企业,在南宁合作开发海产品冷藏运输、海产品罐头加工、淡水产品冷藏运输和加工,辐射中国腹地市场。
4.泰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热带水果非常丰富,其产品与南宁有一定的同构性。合作的基点基本与海产品相同:一是以南宁为中转站,拓展中国腹地市场;二是提供原产品,开展深加工;三是利用南宁的区位优势,拓展温带水果出口等。
二、南宁与泰国第二产业方面的合作
从产业比重来看,泰国的工业化程度较高。2007年,泰国的工业产值为1074.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主要表现在制造业、采矿业、能源工业和建筑业等。近年来,南宁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效益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以食品、铝加工及机械、造纸、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和电子信息为重点产业,以建材、纺织等产业为辅的较为完整并具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
泰国的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由于长期的国家行业政策支持、劳动力廉价、工人技术娴熟等原因,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商几乎均在泰国投资有装配厂。南宁与泰国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一是南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北部湾经济区逐步成熟的市场,未来的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对汽车需求将是非常大的;二是南宁周边的玉林玉柴(2008年被评为泰国最受信赖的发动机)、柳州的柳汽可以为合作提供发动机、技术升级支持、节省机器采购成本、促进产业集聚等。
(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泰国矿藏比较丰富,主要矿藏有钾盐(钾盐储量居世界第一)、锡(锡占世界总储量的12%)、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泰国与中国能源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大。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与各国政府的双边及多边能源对话与协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为南宁与东盟国家和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宁企业可以采取参股、合作经营等相互投资方式推动南宁与泰国在电力项目、钾盐、铝土、锡矿、铜矿等方面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三)建材工业合作
南宁的建材工业如水泥、陶瓷、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构架等有相当的比较优势。而泰国产能有限.对建材的需求急剧增加,伴随着泰国政府对政局日益掌控,未来5年,大型投资建设项目的启动,预计泰国的建材将迎来一波需求的增加,对水泥、陶瓷、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构架的需求增大。南宁应针对泰国市场需求提高对建材产品的产能,加大对泰国的投资,实现产业的区域转移。
(四)电子、电器业合作
电子产品为泰国最重要出口产品之一.是自1997年金融风暴以来让泰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性产业。2007年,南宁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只有l5家。年均从业110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16亿元。就电子业而言,不管从产值、技术水平等角度,南宁较泰国都大为落后.而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之信息基地建设、城市定位购物天堂之打造,没有电子、电器业的发展、发达。在信息化的今天只能沦为空谈。
(五)生物与制药业的合作
南宁应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泰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加强中草药和其他新特药品的开发,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化。采用生物技术开发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药、生物饲料、蔗糖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以亚热带农副产品及动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工程产品、天然资源药物、药物新剂型。
(六)食品、纺织、服装的合作
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方面中国与泰国具有产业同构性,双方出口市场重叠,竞争较大,但是,这些产业对于解决劳动力就业具有较大意义。故南宁应加强与泰国食品、纺织、服装的协调合作,规划区域产业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双方在这些领域的恶性竞争。南宁企业可在这些领域的上游产业多做文章,加大制糖、卷烟、啤酒、饮料、果蔬食品深加工.茧丝绸及服装生产深加工,形成附加值较大、区域性市场适应性较强、凸显民族特色的产业
三、南宁与泰国第三产业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南宁金融、商贸物流、会展、信息和旅游等新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南宁与泰国开展第三产业合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应强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
(一)与泰国旅游业的合作
泰国与南宁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资源、旅游区位、客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泰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南宁要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紧靠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城市品牌,积极融人中国一东盟国际旅游圈,构建大南宁区域旅游圈。加强与泰国曼谷等城市在客源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建设旅游网络、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人才培训、旅游便利化措施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资源整合,设定合作项目,规划精品线路,打响跨国品牌,实现互利共赢。合作项目可考虑开发或打造曼谷一万象一河内一南宁一桂林一北京等精品国际旅游线路,设立“南宁(广西或北部湾景区)与泰国城市旅游合作论坛”,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如泰国的泼水节、南宁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召开前的日子),由南宁和泰国的重要旅游城市轮流承办该论坛,针对各城市在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旅游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共同解决合作难题,推进合作。同时,南宁泰国的旅游业合作又将推进与带动双方在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基础设施、旅游娱乐设施、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景区(点)等方面。
(二)与泰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
关于泰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南宁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云集优势,开展跨国教育交流。加强南宁与泰国重要城市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增加双方合作院校,加快人才培养;与泰国重要城市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增加选送到这些城市名校培训学习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重点培养大批既通晓泰国语,又掌握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条文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增加招收来自泰国各个城市的留学生数量,积极开展结合产业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加强与泰国的官方、民间、高层交往、战略发展研究、商贸会展、人文研究、高校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并将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国际交往工作的重点,促进双方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进行互访,加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三)与泰国金融与信息的合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南宁与泰国在金融与信息方面进行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其他产业合作的国际结算问题,提高区域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拓展双方合作的项目。
1.金融合作
加强与泰国主要城市在跨国清算、金融业务、金融监管相互协助机制的合作;加强在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救助机制、货币互换机制;加强在金融监督和预警方面的合作,可以考虑设立南宁与泰国金融监督与预警机制框架。南宁与泰国各主要城市主要经济与金融指标。为政府决策者和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加强货币汇率对话机制合作并及时通报汇率政策的重大调整,为本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发展与泰国货币汇兑、证券、投融资中介、金融经纪等合作项目,发展相关的债券市场。
2.信息合作
南宁可以与泰国主要城市加强在法律法规、行政情报、经济指标、投资财政、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市场动向、生活环境、企业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为双方的投资、贸易、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中,相比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措施更为引人注目,主要是其在市场中弱势的地位及其面对的困境,这些问题已经危及了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譬如在雷雯雯(江西师范大学,2011),梁京华(时代金融,2014),吴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等论文中也指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市场中定位模糊;机构内控缺乏规范和力度;产品结构特色不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受到洋银行和国有大银行的夹击;跟不上技术进步等等。我国中小金融企业面临这些困难在现代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时代,表现更加严重。究其原因,在李志S(经济研究,2002),傅勇(经济研究,2011),唐弥谧(现代商贸工业,2015),任会鹏(商业经济研究,2015)研究论文中也指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常规性的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冲击问题、内控不规范等等。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困境入手,从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外部分别阐述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难的原因。
二、改进措施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具有以大银行为主导的结构特征,因此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企业规模偏小、交易成本高,且经营时间较短,经营风险大,导致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融资困难。针对我国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措施。
(一)规范机构股东结构,完善机构内控制度
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抓住这些问题的来源,通过内控为主,监管为辅,优化法人自理结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优化组织构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改变一股独大、经营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必须从制度上规范中小金融机构,让其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内部控制。其次,监管部门应该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成立较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部门。现实生活中,譬如浙江温州多次发生小贷公司、财务公司破产,投资人跑路的新闻,当然这与当地民间借贷风行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企业风控管理跟不上,缺乏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二)完善产品结构
解决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问题是关键的一步,实施品牌战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充分使中小金融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运作。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品牌必须依托当地的实体经济需求。区域经济实体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一般政策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小金融企业要开拓新的产品去配合政府的政策实施,实现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同时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规避风险,做到安全、方便,慢慢形成区域性的金融品牌。
(三)国家政策扶持
在众多的因素中,政府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美国、日本都是市场成熟的经济体,在金融业的发展方面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拓宽其发展空间,这是由中小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区域性特点所决定的。如地方政府现在推动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都是政府希望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体系建设,达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中小金融机构所服务的特殊对象也需要得到政策优惠。譬如日本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1958年9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并依据该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现为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各都道府县均成立了信用保证协会,从而形成了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王帅,2009)。对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规模中小企业,提供必要事业资金的直接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给予保险和贷款;防止中小企业破产,对之进行资产援助等(IUD,2008)。目前,美日两国普遍建立了扶持中小金融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三、小结
政府多次提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扶持中小金融企业发展,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建立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制度环境,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引导金融企业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在国家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其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其风险管理及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产品结构才可能解决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困境。
[参 考 文 献]
[1]周立,陈武.中小金融机构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金融研究,2000(10)
【关键词】 科技型; 中小企业; 融资环境; 融资策略; 互动关系
一、引言
2011年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生存危机甚至“老板跑路”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普遍的看法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其实这里面既有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融资策略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展望,或许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中的融资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称,融资策略是指作为资金需求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及其组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与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充足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同样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自身的特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国内外学者分别从金融业市场结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外部支持条件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Jayaratne & Wollken(1999),林毅夫、李永军(2001),王宵、张捷(2003),鲁丹、荣(2008)等从银行业高度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抵押难等方面进行论证;2.改革商业银行内部管理。Berger & Udell(1995),何德旭等(2008),刘敏、丁德科(2010),徐忠、邹传伟(2010)等从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激励约束机制、信贷融资技术、金融新产品等方面进行分析;3.改善外部支持条件,William et al,(2004)、应展宇(2004)、杨胜刚、胡海波(2006)、董裕平(2009)等从信用担保、征信体系、利率市场化、法律税收等方面进行论述。Hernández-Cá-
novas & Koёter-Kant(2011)等还发现不同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密切相关。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学者们还强调了政府支持、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Allen & Gale(1999)提出了新兴产业融资模型,强调了政府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的作用;杨军敏、徐波(2007)认为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内源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条可行路径,它可以降低企业热衷间接融资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汤继强(2008)从转型时期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分析了政府在梯形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Berger & Udell(1998),田晓霞(2004),罗正英、段佳国(2007),周中胜、王愫(2010)等分别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融资次序、生命周期、治理结构、成长环境、所有者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他们指出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迄今仍有不少问题和争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解释。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学术界还强调了企业自身选择的重要作用:陈玉荣(2010)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走向衰退期,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融资战略;高松等(2011)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结构、遇到的融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企业应根据生命周期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Li Xiao(2011)指出由于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导致其面临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严重障碍。
(三)评述
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章、著作相当多,取得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但融资是供给和需求两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自愿交易行为,从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视角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较少见到,特别是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全面研究。张浚脯、蒋辰柳(2011)虽然在文章题目中有“融资环境与融资行为互动关系”字眼,但只是论述了融资环境及成长周期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中小企业融资动机与选择能力对融资环境改善的影响。陈龙兴(2010)的硕士学位论文与此类似。本文强调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与融资策略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会影响融资效率,这是以往研究所欠缺的,也正是本文的立意之处。
三、研究展望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既取决于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取决于企业自身融资策略的选择动机及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考察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容性”,具体包括: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融资环境的改善影响融资策略的选择,而融资策略的选择动机及能力也应是改善融资环境的考虑因素。因此,要借助制度变迁、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博弈论等理论,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奠定实证分析的基础。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自1998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如1999年6月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2年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6年8月通过的《破产法》、200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物权法》、2008年5月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8年8月银监会《关于认真落实“有保有压”政策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一些特别的措施,如1999年6月25日正式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获取经验证据。因此,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融资环境改善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策略,从而提升融资效率的多元回归分析。
从资金需求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看,自身状况、发展战略、知识缺口等影响其对融资环境改善的适应情况,从而影响其融资策略的选择乃至融资效率。建议通过典型案例或大样本数据来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应融资环境改善情况对其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容程度”的证据,从而间接推断融资环境改善是否考虑或多大程度考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能力。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最后是以价值判断为导向的规范分析,即根据学术研究的发现,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结合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与融资策略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富兰克林·艾伦,等.比较金融系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Berger,A.N.& Udell,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
[3] Berger,A.N.and Udell,G.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
[4] Hernández-Cánovas,Ginés & Ko?ter-Kant,Johanna.SME Financing in Europe: Cross-country Determinants of Bank Loan Maturity[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1(5).
[5] Jayaratne,J.,Wollen,J..How Important Are Small Banks to Small Business Lending?[J].Journal of Bankingand Fiance,1999(23).
[6] Li Xiao.Financing High-tech SMEs in China: A Three-stage Model of Business Development[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1(4).
[7] William D,Bradford,Chao chen.Creating Government Finaneing Program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J].China & World Eeonomy,2004(3-4).
[8] 陈龙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陈玉荣.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及融资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7).
[10] 高松,庄晖,陈子健.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3).
[11] 课题组(何德旭,等).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J].财贸经济,2008(9).
[12]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13] 刘敏,丁德科.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0(8).
[14] 鲁丹,荣.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
[15] 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16] 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7] 田晓霞.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5).
[18] 王宵,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J].经济研究,2003(7).
[19] 杨军敏,徐波.产权市场建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
关键词:国外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 山东省服务业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国外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国外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变化
服务业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能力也在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成功地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势,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使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另外,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服务业比重已经上升到70%以上,它们都是由制造业为主而变成以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二)国外服务业结构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服务贸易的方式、内容和构成。服务贸易已不再是运输、工程建筑等传统领域,而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数字处理等领域。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得到提高。
同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也引领了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实现了服务产品在全球化经营,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
(三)国外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国外服务贸易发展快速,其主要表现在: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的增长迅速,1997-2002年的五年间,国外服务贸易进口年增长率是5.5%;而出口额年增长率为5.8%,均比货物贸易增长快。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是服务业,主要集中于零售、金融、商业服务和通信行业。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美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服务业迅猛发展。1955年,美国服务业比重大致在55%左右,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50.8%;而到2000年,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到74.5%,而就业比重也到76.6%,美国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并且有些行业如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旅游业等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在其整个国际贸易中占很大的比重。
2.美国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其服务业贸易产值占整个GDP的80%,服务贸易额占总对外贸易额的21.5%,服务贸易顺差抵消了8.1%的商品贸易赤字。美国近年来的货物贸易表现为逆差,而服务贸易表现为顺差。据预测,美国未来就业机会的增长大部分集中在服务领域。
3.美国信息技术使服务贸易网络化、综合化、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每年递增23.7%,而新兴服务业,如商业服务、教育业、旅游、金融、、运输、通讯、维修、娱乐、医疗等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世界竞争力。美国税收优惠大多用于高科技产业,如生物科技、光纤通讯等,使服务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日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1.日本的服务贸易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是日本服务业产值占到国内GDP总量的70%以上,服务业就业岗位约80%超过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
2.日本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日本服务业大多是进口大于出口。其服务贸易常年处于逆差状态,但其货物贸易一直保持巨额顺差,与美国相比,日本的服务贸易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这也是日本与美国人均GDP差距的主要原因。
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并处于发展初期
国外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一般占GDP的60%以上,中等收入的国家平均50%左右,而我国2004年仅为31.78%。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业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而与世界贸易量最大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期。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占12%,两项和占65%,所以旅游、货运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部分,而以信息技术、高科技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处于劣势。
(三)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这就为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和平台,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山东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扶持力度大
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多项政策。“十一五”期间,山东把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十大产业列入服务业发展重点规划,并实施了税收、土地、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而且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更是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服务业发展基础雄厚
山东省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海岸线很长,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在全国位于第二位;另外山东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凸显圣人文化和河湖生态特色、文化源远流长,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
2010年全年,山东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同比增长28.6%。零售额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增长。随着旅游、休闲、娱乐、商务活动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好客山东”著称的山东省面临发展服务业机遇。
(四)服务贸易总额增长
2010年山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34.5%,进口增长18.9%。贸易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商贸服务领域,其中2011年1-6月,该省服务贸易总额达36.3亿美元,增长9%,占全省贸易总额的5.1%;服务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8亿美元,占全省的11%。
山东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
近几年来,山东第三产业与领先全国的一、二产业相比,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名列全国倒数第二,成为明显的产业“短板” 。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人均服务水平不高、吸纳就业能力偏弱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且结构不合理
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共占90%,而那些新兴产业如技术服务业、科研、金融、房地产业仅占服务业总值的24.6%,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高,而美国1994年现代服务业就已经是50%以上。山东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发展,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是比较低,仅占全省贸易总量的5%。
(三)服务业改革进展慢且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山东除商贸餐饮、房地产外,服务业基本上还是以国有为主,占70%以上。而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领域,基本都集中在服务业,导致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难以提高。近年来山东省服务业利用外资仍处于初级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13.3%,是利用外资的一个薄弱环节。
跨越式促进山东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服务业研究的投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在大幅度的增加对服务业的研究支出。而山东省对服务业的研究投入是微乎其微。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还应该完善科技评估标准,监督和检查国家科技投入的效果,使科技投入发挥最大功效。
(二)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服务贸易法规,在金融保险、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部门放松管制,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与此同时,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特别是产业龙头项目,对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
(三)实施品牌战略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对一批基础好、有发展潜力、有前途的品牌,在财政、税收、金融、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息服务、跨国经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而提高服务企业与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集群效应和知名度。
(四)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并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一是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充分利用软件外包、咨询服务、基础性研发、增值电讯、现代物流等国际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三是鼓励外商投资,以中日韩、中国-东盟、两岸四地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商贸合作为重点,开展务实、高效的区域商贸合作。
(五)根据不同的区域结构特点制定不同的服务业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是保证山东省的区域结构呈现出“东中西”三大经济发展地区。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更加注重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房地产、电子、金融、通信、咨询等服务业;开发海洋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物流服务业等;鲁西南地区资源富集,应当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对鲁西南的文化产业象孔府、孔林、孔庙,还有牡丹之乡,革命根据地等,要发展特色文化;中部以省会济南为中心地区,向周边到黄河和鲁北地带,工业、交通发达,应该以信息化的服务网络和物流配送系统为主发展服务业,包括连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
(六)完善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并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过分偏重于短期利润。今后应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在新的评价体系中,逐渐提高智力投资、员工知识水平、科研设计水平、顾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等指标比率。
参考文献:
1.张明贵,石立峰.美国服务贸易及其借鉴.国际经济合作,1998(12)
2.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李敏.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信息报,2007.6
4.肖志鹏.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03(10)
6.小文辑.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扫描.中国财经报,2007-6-19
7.任旺兵,刘中显.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思路.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论文关键词:区位熵理论,重庆市,第三产业选择,研究
1. 引言
在全球产业结构呈现由“农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背景下,经济发展必将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方式的转变,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且根据国际经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形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非线性关系(用1998的中国横截面数据作得非线性回归分析,GDP与DSCY(第三产业增加值)存在如下关系:DSCY=0.465GDP,R=0.97)[1],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直辖以来,重庆市抓住 “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两江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发展地区经济,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进步:2009年重庆市第三产业产值达到2474.44亿元,是十年前的3.6倍(1999年为679.23亿元)。但重庆市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1999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比重为40.8%,这一比例从07年开始持续下降。据统计,到2010年末重庆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到36.1%[①],较1999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水平,其增速也落后于同等水平城市(1999年到2009年期间全国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84%,四川省为14.25%,陕西省为16.96%,而重庆市为13.79%[②],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大致有两个角度,一是研究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如李峰(2007)对重庆市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能够提升城市化质量等结论,并提出了应强化都市圈中心功能、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等有针对性的建议;陈绍宥(2010)从GDP及就业的产业构成变化、从增量角度选择就业的GDP弹性个和不同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考察重庆市三次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认为第三产业已成为就业吸纳能力最大的产业,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阻碍了其扩大就业的能力等。其次是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性,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曾国平和曹跃群(2004)打破传统研究割裂第三产业整体结构演变与内部结构变动之间的联系,运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进行计算,指出:重庆市第三产业结构与全国高度相似(1911-2000年),且发展水平比全国快,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变化速度最快的是第一个层次(负向变化),其次是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关于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重点行业的选择也逐渐引起关注,如:任振东(2007)借鉴钱纳里和塞尔奎的产业比重模型,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要以重点行业的加快发展为龙头,带动整个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张弛(2010)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做了现状分析和产业关联分,得出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为重点行业的重要结论。可见关于重庆市第三产业的研究整视角多样,且呈现由浅入深、由宏观深入微观的趋势特点,但现有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实践指导意义不强,缺乏理论支撑等不足。
区位熵理论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分析,如“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蔡飞、金洪,2010)、“陕北资源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和RIS模型分析”(张会新、杜跃平、白嘉,2009)。区位熵理论在分析产业优劣势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宗刚和胡利红(2010)将区位熵应用于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通过计算北京市第三产业六大行业的产值、将增加值和就业人员区位熵,分别从发展强度、力度和劳动力方面分析了个行业优劣势,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中金融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等;卞士郭(2010)运用区位熵理论对合肥市各区第三产业进行了同行业不同地区和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全面分析,明确了合肥市各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区位熵在产业优劣势分析方面的重大意义逐渐得以凸显,但此类应用性研究较少,在区位熵理论延伸的产业选择功能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
综合目前研究的情况,为全面把握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优劣势,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本文选择采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分析重庆市第三产业优劣势,并通过在行业内部和与相关城市对比来进行重庆市第三产业选择研究。
2. 分析方法及计算
2.1 区位熵分析方法简介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区位熵计算方法为:一个地区某部门产值在本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之比。
用公式表示:
Qij=Dij/Sij (1)
其中:i为第i个地区(i=1,2,3···,n);j为第j个行业(j=1,2,3···,m);Dij为i地区j行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Dij=Lij/(2)
Sij为全国j产业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Sij =/(3)
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Qij为i地区j行业的区位熵。
利用区位熵判断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专业化程度实际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当一地区某产业的区位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说明其产品有剩余,可输出(或产业有相对优势);相反即表示该产业在全国水平中不占优势。一般而言,如果Qij小于1,则说明j行业的全国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地位;如果Qij等于1,则说明j行业发展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Qij大于1,则说明j行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本文利用区位熵理论计算出重庆市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区位熵值,通过观察对比,选择第三产业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2.2 重庆市第三产业区位熵系数计算
2.2.1 第三产业区位熵参数选择
第一,参数选择。为了能具体的了解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劣势,从而对比出优势产业,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的一般做法将第三产业各行业大致划分为六大类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第二,分析维度。本文将从各行业2009年产值和其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量两个维度来计算每一行业的区位熵,得出产值区位熵和增加值区位熵两项计算结果。
此外,在对比对象上,除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外,本文还选取了发展水平相当的四川省、陕西省作为对比对象,以更加全面对比出重庆市第三产业的优劣行业。
2.2.2 区位熵计算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得出重庆、四川、陕西和全国的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六大行业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09年第三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情况 (单位:亿)
项目
地区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重庆
2474.44
313.96
347.98
38.39
524.36
75.04
132.88
21.25
四川
5198.80
637.11
520.71
-46.8
868.98
132.57
405.45
45.25
陕西
3143.74
444
423.24
70.67
707.39
224.26
175.01
47.39
全国
147642.10
16602.1
18398
17057.7
32657
28984.5
7933.8
7118.2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行业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重庆
389.97
188.67
229.09
37.88
850.16
25.22
四川
524.63
65.34
548.14
159.72
2330.89
492.72
陕西
336.21
127.37
239.92
80.11
1261.97
338.42
全国
17990
17727.6
17089.47
18654.7
56109.27
58099.5
根据图1(产值区位熵柱形图)可看出:
首先,在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六大行业中,区位熵大于1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说明这两大行业在全国同行业发展中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金融业;住宿餐饮业接近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次之。
与四川省相比,重庆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产业、批发零售业较有优势,而在住宿餐饮业和第三产业其他行业上落后于四川省,四川省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尤其是住宿餐饮和其他行业)相对于重庆、陕西优势突出。
与陕西省相比,重庆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产业、房地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其他行业发展落后于陕西省。
3.2 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区位熵分析
根据区位熵计算结果表2,有图2如下:
图2:增加值区位熵柱形图
根据图2(增加值区位熵柱形图)可看出:
重庆市第三产业在全国同类行业发展中较具优势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金融业,尤其是金融产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房地产业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他行业增加值区位熵仅为0.204,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省的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相对于重庆市、陕西省具有优势,而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陕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图4可看出,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六大行业增加值区位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发展领先。
重庆、四川、陕西三个省在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和潜力,凸显出西部的三大经济中心消费市场的逐渐活跃的趋势,尤其是陕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对周边省市产生辐射效应外也带来了较大竞争压力。
3.3 综合分析
综合两个图表,重庆市第三产业较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而言:
第一,金融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优势明显,是第三产业中的优势行业。自2007年,重庆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凭借综改区和“两江新区的”政策优势以及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金融业发展优势正在凸显。重庆先后领先成都西安设立离岸结算中心、保险创新试验区,200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农村土地交易所,到目前已拥有包括重庆金融产品交易在内的七大交易所,八小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加工贸易的离岸金融结算、电子商务的国际金融结算等。作为中国内陆的国家级中心城市,重庆正按照国家的定位与要求,围绕主流金融业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要素市场、结算中心、金融保障体系五个层次,努力推进内陆金融中心建设。随着江北机场与国际接轨、欧亚大陆桥开通等交通运输的跨越发展,重庆市物流成本逐渐降低,与国内外社会经济联系逐渐加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得到快速发展:09年重庆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四川省和陕西省高出2.04和0.6个百分点。目前在“畅通重庆”建设下,以主城为核心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正在形成,“一江两翼三洋”的出海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将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综合本文计算结果,无论是产业发展强度还是发展力度,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都具有明显优势,应将其作为第三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大力发掘其巨大发展潜力(尤其是金融业),最终形成带动第三产业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第二,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发展活跃,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2009年重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产值区位熵分别为0.958、0.99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值区位熵虽与四川省和陕西省相比优势不明显,但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218、1.405,说明其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较大。2009年重庆市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增长率分别为14.31%、15.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7%、7.05%)。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在第三产业中属于第一层次的流通部门,是传统服务业的主力军,其发展程度投射出着地区消费和流通市场的繁荣程度,关系着企业投资信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将此类流通部门作为重要助推力,壮大第三产业,活跃市场经济,改善地区经济环境。
第三,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渐崛起,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水平稍落后,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房地产产值区位熵均小于1,但从纵向来看,重庆房地产业增加值区位熵从08年的-0.14[③]上升到09年的0.955,足以体现出重庆市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包括租赁与商务服务、教育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等在内的其他行业发展优势明显不足,但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以重庆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为代表,据计算,2008年其产值区位熵为1.055,为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且随着重庆市被列为全国服务外包城市示范城市,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惠普等大型企业入驻使得重庆市软件服务外包得到飞速发展。因此,尽管此类行业发展相对不成熟,但却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加上2009年该行业产值占重庆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4.36%,在六大行业中排第一,其发展地位更不容轻视。
总体而言,重庆市除了金融业凸显出明显发展优势外,其余行业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商贸类传统服务业正在逐渐壮大,备受关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第三产业发展任务任重道远,但不少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若加以正确引导和支持,实现赶超西部主要经济中心和全国平均水平指日可待。
4. 结论与建议
4.1 重点发展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西部地区交通枢纽。
根据上文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重庆市第三产业中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因此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乘势而上,发展和巩固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重庆市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以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融中心、西部地区交通枢纽为目标,按“五层次”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明确各区金融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突破人才软肋、不断完善现有金融体系;加快畅通重庆建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和确保落实企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国际大型企业入驻,为金融业搭建良好的经济平台。对外交通发展要在现有“重庆-深圳盐田港-欧洲”的铁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基础上,加快“一江两翼三洋”的出海通道建设,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与国内经济中心城市交通连接,多方位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使重庆成为连接东、中、西部的交通大动脉。
4.2 发展壮大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努力建设西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物流休闲集聚地。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升地方消费水平、活跃消费市场,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重庆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发展优势相对不足,但发展潜力巨大,应把握好重庆市经济飞跃发展的机遇,突破现有交通、法制环境等不足,健全市场机制,做大做强流通部门。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应加强向四川、陕西等此类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学习与合作,同时突出地区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扬长避短,着力提升部门就业吸纳能力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增强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建设西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物流休闲集聚地。
4.3 大力促进房地产、其他行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产值高新技术含量
随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一方面要控制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要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充分发展其对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作用,还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健全住房制度,优化房地产结构,向建设“宜居重庆”目标迈进。
此外,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其他行业近年来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第三产业基础行业之一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对刺激就业增长潜力方面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也随着重庆市软件园区日益成熟, 逐步体现聚集作用和规模效应, 2010年1月到9月,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9%[④],并涌现出中冶赛迪、南华中天、易联数码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等。在发展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同时,应充分发掘此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和人才支持,促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快速发展,提升第三产业知识技术产值比重。同时兼顾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确保重庆市第三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彩虹,曾雁:《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渝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李峰:《重庆市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07年4月
[3]陈绍宥:《重庆市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的现在及对策研究》,重庆大学,2010年5月
[4]曾国平,曹跃群:《重庆市第三产业整体结构与内部结构变动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第4期。
[5]任振东:《重庆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5月。
[6]张弛:《重庆市第三产业重点行业选择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05年05月。
[7]蔡飞,金洪:《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8]张会新,杜跃平,白嘉:《陕北资源产业群的区位熵和RIS模型分析》,《资源科学》,2009年7月。
[9]宗刚,胡利红:《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
[10]卞士郭:《合肥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熵评价》,合肥工业大学.2010,0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
[12]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
[13]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
当今社会,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开展,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是针对外贸业务岗位而开发的课程,随着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中,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式多元化分析也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课程。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显著增加,互联网无处不在,在网络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1研究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决定性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烦琐复杂且内容抽象,学生想要很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轻而易举。所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实现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1]
1.2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增长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扼转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也显著增加,对外贸易规模较大。2016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当月累计高达17126.7亿美元。逐年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推进也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所以需要通过国际贸易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国际分工、区域经济等问题及相关经济现象。
1.3网格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材仍没有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并不是保持静止、一成不变的课程,它与国际经济前沿联系最为紧密,是动态发展的学科。所以编写国际贸易课本既要体现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又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容。虽然国际贸易专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每两年至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但是在更改到出版所用的时间内,国际贸易的政策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又不能及时地在改版的课程中得到显现。[2]并且案例在课本版面上受到限制。所以,由于编写教材自身的局限,想要在国际贸易教材上看到完整的体现国际贸易的最新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最近英国脱欧问题炒得火热。欧洲大陆是英国最大的金融和贸易服务业海外市场,英国退出欧盟将影响英国金融贸易服务业,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也将带来巨大影响。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显现。
1.4“慕课”的出现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慕课”是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加入其中学习。“慕课”的到来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它极大地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并有效地通过网络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改变教师全程占据课堂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步子学习,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全部有弊,我们要学会很好地将“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各取所长。
2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分析的核心问题和解决
2.1国际贸易课程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一环是科研,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让教师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态,对国际形势了解。[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结合的方式就是专题讲座,深入分析某个国际贸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2利用现代网络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授课:一是视频教学法:在教课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自己枯燥地一个人讲,要学会适时地插入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及事件的视频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教材的资源很有限,而互联网具有更新数据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讲到某理论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慕课”的使用。“慕课”的使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包括国内高校的“慕课”也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慕课”。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加课程的讨论,尤其是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讨论,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使用讨论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问题:第一,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大家所关注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讨论不能无目的无次序,应该有组织有领导,这样才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不然会导致课堂混乱。第三,必须强调讨论的成果。关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每个章节和内容后面都会有思考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思考题的布置,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强化,并理解内容的现状。在第二次上课前,通过抽查方式来考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不能是简单易完成的内容,而应该选择需要学生思考的综合类有实效性的题目。
3构建多样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在正式讲解内容前,通过提问和视频教学法,用与本课堂有关系的视频(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二是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上面表格所列);三是课后为巩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四是不上课的这段时间最容易被忽视,在日常中,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专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层面。“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推动课程的完美进行。
4结论
国际贸易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上去比较枯燥乏味,但还是丰富多彩的。因而要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对国际贸易大有裨益的杰出人才。
作者:续彩虹 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杰.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6):55.
【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城乡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关于城乡关系的现实选择和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是过去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等等观点的一个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它强调应由政府来组织构建城乡互动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彻底解决城乡关系问题。因此,构建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是政府统筹城乡的核心内容。产业是城乡发展的基础,城乡产业网络化发展是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城乡互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10年末总人口61854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7.3%,少数民族人口占21.6%,在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排名第八,这里的城乡融合度还很低,同时,具有民族地区共有的特点:汉族经济的发达与少数民族经济的极度落后并存,如何在整个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时统筹城乡,让广大民族地区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分享到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论文以西昌市为例,探究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的途径,以促进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视觉下城乡产业网络化发展的内涵
统筹城乡视觉下产业网络化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对农村和城市的产业结构统筹考虑,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通过产业网络化发展,形成城乡产业之间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有序化系统,在非空间层面上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在空间层面上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密集区,从而有力促进城乡互动发展,进而促进城乡统筹。因此,统筹城乡视觉下产业网络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扶持一体化,需要强化三次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次产业的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二、民族地区产业网络化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定位区域空间优势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
在产业网络化发展中,三次产业应合理地布局在小城镇、乡村、城市,城乡之间应以产业为纽带形成有机的联系,各个产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应为城镇体系建设提业支撑,从而促使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为实现城市和农村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因此,必须自然条件、区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区域空间进行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即实行空间功能分区,这也是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如对西昌市域可以做如下划分:①西昌城区及其邻近区域。该区域包括西昌城区、西郊乡、高枧乡、小庙乡,应进行现代服务业和居住为主的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商贸等服务业,建成现代商贸区,增强人口集聚能力;②经久工业园区和太和工业园区及其邻近区域,具体包括:裕隆回族乡、高草回族乡、佑君镇、中坝乡、阿七乡、黄联关镇、黄水乡、洛古波乡、西溪乡、马道镇,该区域应依托经久工业园区和太和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重工业并加快城镇建设,放宽人口进入的限制,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③成凉工业园区及其邻近区域。该区域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发展对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的制造业、加工业,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商贸、服务等产业。具体包括:樟木菁乡、琅环乡、月华乡、礼州镇、兴胜乡、小庙乡、西乡乡、安宁镇、四合乡,该区域可以依托成凉工业园区发展对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的制造业、加工业等轻工业,发展蔬菜种植业、畜牧业、观光农业、休闲业、物流业等,并加快城镇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④山区。该区域属于彝族聚居区,自然条件较差,工业开发成本较高,因此,要限制工业开发,主要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同时注重保持生态环境质量,鼓励交通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不适宜居住的乡的人口外迁。具体包括民胜乡、响水乡、开元乡、磨盘乡、荞地乡、银厂乡、白马乡、巴汝乡、马鞍山乡、安哈镇、大箐乡;⑤邛海泸山风景区。包括两部分:一是大兴乡、川兴镇非临海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依托邛海泸山风景区发展旅游业、观光农业和蔬菜种植业;二是邛海泸山风景区、海南乡、大兴乡、川兴镇临海的区域,该区域应尽可能维持自然原生态,完全避免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主要发展旅游业。
(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园区可以促使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围绕大中型企业形成互相衔接的产业链条,产生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等,是区域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西昌市已建成了成凉工业园区、经久工业园区和太和工业园区,但是目前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建设:
1.扩大园区规模及其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借鉴日本的工业园区实现城乡产业互动、韩国的“农村工业园区计划”和英国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建立“农村发展区”等经验,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 扩大园区规模及其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产业互动。
2.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准入条件。以工业园区作为手段和中介目标,以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作为最终方向,形成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区域新型工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产业集群是一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自发形成的聚集,而工业园区则是一种人为促成的集聚。如果考察一些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工业园区,可以发现,园区内产业和企业呈集群发展状态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工业园区对产业的集群发展可能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园内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或者与园外企业的联系,如专业化分工合作,技术创新传递交流,以及对本地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园内企业形成集群并根植于本地,同时带动园外企业以园区为中心形成外围群落。因此,西昌市在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中要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为准入条件,比如,经久工业园区和太和工业园区集中的企业应有利于形成矿业产业集群;成凉工业园区集中的企业应有利于形成绿色产业集群。
(三)整合城乡产业,形成主导城乡发展的共同板块
目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城乡产业过度发散。整合城乡产业的目的是催化本地优势产业聚集效应,放大优势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区域内城乡已有的产业,按照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一般产业进行分类,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本地区资源主要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靠拢;二是从本地资源优势出发,按照市场层次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要的要求,加快本地产业分化和重组,形成产业新优势。
城乡产业整合应该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二是城乡产业直接衔接,在区域内促进城乡三次产业的相互协作,实现农业的优势产品与城市、城镇的加工业直接对接,城市和城镇的教育、科技、信息等第三产业与农业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对接;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城乡产业整合的一般趋势是,中心城市把制造业分散到周边的城镇,实现自身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即从物质生产中心转向现代服务中心。在传统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往往把污染型企业直接转移到小城镇。因此,民族地区城乡产业整合一定要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而严格按照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四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发展“多乡一品”,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板块,为城市、城镇的发展提供农产品消费和生产原材料支持。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动农业企业化发展,实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链的网络化
不同区域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灵活的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区域农业产业链的网络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昌市政府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
1.作好农业产业布局,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及特色产业。
2.大力扶植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可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的方式进行。即政府制定政策引导一些优秀企业兼并重组本地的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带头作用,让优秀企业为本地乡镇企业提供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传播现代工业的经营理念,帮助其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成为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此外,通过组建企业集团,还可以使优秀企业与西昌市的龙头企业之间形成比较紧密的网络化联系,建立一个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努力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充分发挥产业网络化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3.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可以借鉴成都市的业主租赁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村企合作模式、股份制合作摸式、“两股一改”模式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模式等创新西昌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4.注重人才培养和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参与者是农民与农业企业,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经营技能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因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必须从农民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另一方面,就农业企业而言,全面实施企业发展人才战略,打破传统人才流动机制。针对农业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开发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农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城乡产业网络化发展的资金支持机制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西昌市的农村缺乏发展资金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借助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的政策性投入;②增加西昌市财政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③充分发挥政府担保公司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④用国有资金组建现代农业投资公司一类的机构,增加城乡产业投资主体;⑤以政府信用为杠杆,引导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投资资金,吸收各种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城乡产业项目;⑥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和小额信贷互为补充、互相匹配、分工合理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重点应加大对西昌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力度,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的能力,引导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国有银行投资农村,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包括中外资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落户西昌,引导培育农村民间资金互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