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解决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06 09:02:18

企业解决方案

第1篇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性发展趋势,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国家和企业的广泛重视。

企业信息化,企业网络的建设是基础,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现状来看,Intranet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网络模式。Intranet并不完全是原来局域网的概念,通过与Internet的联结,企业网络的范围可以是跨地区的,甚至跨国界的。

现在,Internet的发展已使世界成为电子信息的地球村,人们不在有地理空间上的交流限制。随着网上商业活动的激增,Intranet也应运而生。企业都已感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网和Intranet并通过各种WAN线路与Internet相连。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带来巨大的资源和信息访问的方便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危险,至今仍有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感到企业网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国网络急剧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而在国外企业网领域出现的安全事故已经是数不胜数。我国网络安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防御意识的落后。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和观念须先行。但现实中无论是网民还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络安全的维护意识薄弱得让人痛心。据调查:在我国电脑应用单位80%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58%无严格的调存管理制度,59%无应急措施,48%无事故发生后的系统恢复方案。因此,我们应该在积极进行企业网建设的同时,就应借鉴国外企业网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将企业网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漏洞降到最低。应该提供7*24小时的网络安全及VPN网络业务运营。

安全威胁的种类和破坏力在与时俱进,这是安全领域最令人不安的事实之一。与安全隐患作斗争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过去,企业IT团队使用多种工具的组合解决各种安全问题。现在这种方法已因成本过高和无法扩展而变得不合实宜,而非集成工具的维护工作过于复杂正是造成上述缺陷的首要原因。因此,IT团队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高可靠性的集成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管理的现状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SME)转而青睐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UTM)相关解决方案。在大型组织机构的数据中心及隔离区(DMZ)等数据集聚点,巨大数据流量的压力和用户对高速度的追求使专门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成为必需。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少林金钟罩,还是武当铁布衫,需要双管齐下:将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运用于分支机构,同时将专门的高性能威胁管理设备运用于核心中枢部门,这种“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不失为分布式企业的最佳选择。

为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辩明真身

将高性能放在首位的客户可能会选择单一功能的安全产品;但是,多种专业设备的部署和管理将会耗费大量成本。除支付购买多种产品单元的初期投资外,IT团队可能还要花费精力应对五花八门的用户界面与管理工具,而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则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性能、成本与可管理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出门去随便购买一套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就万事大吉。各家厂商生产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客户,在为基础设施选定具体的安全解决方案之前,首先要仔细比较各种产品在性能和技术规范上的不同之处。

产品功能的质量是否统一

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设备可能并不具备统一的强大功能。厂商可能只是将来自不同开发者和第三方供应商的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网页过滤功能集合在一起,作为整套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出售。受低成本或劣质产品设计的影响,具体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可能会含有设计不合理的技术,进而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使性能的可靠性受到损害。

考虑到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在保护企业数据安全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建议IT经理人选择顶级质量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以使企业享受到市场领先供应商提供的先进功能,从而确保针对安全威胁的有效防御。

是否拥有全面的安全保护功能

选择优秀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意味着客户将坐拥整套安全保护功能,包括互为补充的主动反应机制与被动反应机制,以及具有可视性和可控制性特点的网络层机制。

真正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满足上述全部要求,还要具备以下功能:虚拟专用网络(VPN)、多层防火墙、多方位侵入监测与预防机制、多协议防病毒软件、反间谍软件(anti-spyware)、反网络钓鱼软件(anti-phishing)、反垃圾邮件(anti-spam)以及网页过滤等。

是否应用虚拟技术

虚拟功能是强大的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之一。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采用的虚拟技术允许管理员将不同的“虚拟”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部署到不同的网络分区或用户组,从而利用统一界面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这一重要功能帮助管理员应用不同种类的接入请求,根据不同的安全策略以简易而安全的方式划分用户组和数据通信种类。虚拟技术的本质在于模拟网络中拥有多部设备,而无需真正部署设备,从而节约了管理成本与部署成本所需的人力物力。

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采用的部分虚拟技术包括:

-安全区域(Security Zones),即分布在逻辑区中的网络逻辑分区。安全区域可分配给物理接口,也将整部设备分配给虚拟系统。在后一种设置中,多个安全区域共享同一个物理接口,从而增加接口密度,降低设备成本。

-虚拟系统,即分区附加层次,能够创建多个独立的虚拟环境。各个虚拟环境都拥有自己的用户、防火墙、VPN、安全策略和管理接口。虚拟系统允许管理员迅速将网络划分为由单一设备管理的多个安全环境,从而帮助网络操作员创建多用户解决方案,同时减少防火墙数目,降低管理压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与运营开支。

-虚拟路由器。此功能帮助管理员对单一设备进行分区,使其起到多部物理路由器的作用。各个虚拟路由器可对各自的域提供支持,确保路由信息不与建立在其他虚拟路由器上的域进行交换,从而避免了通信混乱。

-虚拟局域网(VLAN)。即子网络的逻辑(而非物理)分支,帮助管理员确认通信并对其进行细分。安全策略可以具体规定由各个虚拟局域网(VLAN)至安全区域、虚拟系统或物理接口的通信路由,从而帮助管理员确认并组织多个部门之间的通信,并确定哪些资源可被访问。

是否具备网页过滤方法的选择

市场上的大多数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都具有网页过滤功能。IT经理人必需对哪一种网页过滤功能最适合企业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某些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拥有外部网页过滤功能,能够使通信流量由设备转而流向专用的网页过滤服务器,以执行网页过滤策略。还有一些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具备集成式网页过滤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页访问策略,通过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库有选择地阻止对某些网站的访问。

无论选择哪一种过滤方法,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都应能够使企业组织将所选方法迅速付诸实施。此外,统一威胁管理解决方案还应帮助IT经理人使用黑名单、白名单及其他各种预定义及用户定义策略定制网页过滤解决方案。

专门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

许多拥有大型数据中心的大企业或公司需要部署额外的威胁管理工具,如防火墙、防病毒网关、防入侵系统等,以满足对系统大容量和高性能的需要。

第2篇

同方“零网管”IT服务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

1.定期的主动保养服务。“零网管”技术平台集成了系统保养和优化功能,为系统和应用软件提供自助的保养和优化服务;通过定期远程硬件巡检结合上门全面保养,为企业提供定期的保养与维护服务。

2.实时的在线帮助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专业工程师建立连接,通过实时通信、IP语音进行在线沟通,通过远程杀毒、桌面控制、文件传输等功能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3.系统备份/还原与崩溃救援服务。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远程备份操作系统,在电脑操作系统无法启动的时候能通过独立的崩溃救援系统实现在线操作系统的修复、安装和还原等服务。

4.企业IT资产管理服务。管理员通过登录企业后台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局域网内所有电脑的软件安装情况和硬件变更状况,系统在终端硬件发生变更或者丢失的情况下会对管理员进行告警。

5.局域网络管理服务。在局域网中实现标准软件的自动安装,提供一键下载企业应用软件专用通道;管理员可以动态查看各个终端电脑桌面运行情况,并且可以定期收集桌面运行图片;通过软件和硬件防火墙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局域网内病毒的侵害和传播。

6.远程加上门的全方位服务。通过“零网管”远程服务平台在线解决70%以上电脑桌面维护和局域网管理问题,同时配合上门服务团队对企业电脑软件、硬件和局域网络的保养与维护,实现软硬件管理无死角的专业外包服务。

同方“零网管”IT服务解决方案对于企业的价值:

价值一:为大型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服务技术平台。

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中心或者IT服务团队,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大以及人员分布范围广等原因,导致企业员工的IT服务需求不能被及时响应,企业IT资源管理也不能够有效地实施。“零网管”IT服务技术平台,可以提高信息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为企业节省IT维护成本。

价值二: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IT服务业务,保障中小企业健康的IT环境。

中小型企业多数IT技术力量较弱,很难建立单独的信息服务部门。同方“零网管”IT服务解决方案,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IT维护服务,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用户反馈

第3篇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在现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工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制造业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80% 以上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不足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造纸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已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近年中国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变。中国加入了 wto 后,一方面国内纸和纸板的消费需求逐年递增,造纸工业仍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国外庞大的跨国纸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对国内造纸企业形成了冲击,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造纸企业间的竞争使得一些规模小、装备差、环保不达标的小纸厂被淘汰出局,一些管理机制落后、历史负担重的老企业也陷入困境。竞争的结果,加快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纸业的结构优化与健康发展。

XX 年,全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去年同期有很大的提高,而造纸行业利润的增长则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专家预测,中国的造纸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及国际化道路上稳步前进,行业前景十分光明。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竞争压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国际化引发中国造纸行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九五"期间,造纸行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

造纸企业要想在买方市场和全球化竞争压力下生存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质量、成本、服务和柔性,这些要素的改善和提高,都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都离不开管理信息化这一重要基础和后盾,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造纸企业适应现代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造纸行业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我国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备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基本上已实现了企业财务电算化,但基于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在行业内普及应用。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非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信息化支撑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形成。

国家多次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这是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造纸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斯达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黑龙江斯达造纸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步早,成效大,已成为国家重点宣传的行业典范。

通过企业信息化改造,使斯达造纸在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上产生了奇迹般的效应: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提升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事后分析到超前控制的转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斯达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 cims、erp 哲理,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其特点是信息化。

创立"斯达模式"的出发点是要解决监控、决策和竞争力三个根本性的管理问题。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把握"两个市场,一个源泉"。

以旬成本电算化为核心,实现两级成本控制,两级制约。

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

四、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

斯达浩普根据斯达造纸多年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造纸行业现状及管理需求,推出"斯达模式"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造纸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成本、设备、人力资源、标准化、质量、计量、监控等各环节的管理,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进行管理,并合理调配,准确利用,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使企业在竞争中发挥出更有效的能量,并达到最佳效益,是一套融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思想为一体的造纸行业解决方案。

在企业推行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以数据信息流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严密控制和制约,主要包括: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各分系统,实现集成化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建全用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的销售信息系统;

主要生产线实现管控一体化,重点工序实现以 dcs、qcs 集成的生产自动化,关键设备建立以 tpc 为核心的预测维护系统;

实现广域网支持的集视频会议、语音、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办公自动化;

建立全集团的cims/863网络集成系统。

通过对以上各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透明采购及销售环节,有效控制费用流失,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五、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

结合大中型造纸行业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库存物资种类繁多、保管困难;生产成本无法实现准确及时核算;管理信息相互独立,市场预测手段、方法落后;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对销售工作的合理控制;无法实时、准确掌握生产销售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库存、业务信息等,本着"抓住重点、先易后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议造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期实施:

一期工程主要从抓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生产流程这三个关键流程入手,主要建设采购与仓储管理系统、生产流程信息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主要系统,创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物资采购与仓储的管理,改善生产物流是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销售管理方面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的现代销售管理系统,在强化销售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加大对销售外部管理即客户关系管理的力度,强调树立销售以需求为源头的营销观念;建立以完成客户订单为目标、以管控一体化为核心的生产流程信息系统,系统具有收集、计算和分析生产材料的功能,支持快速生产决策的高效办公系统。

管控一体化的建设建议分期实现,管控一体化的建设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承受能力,分步实施,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局部工控设备改造、编制管控一体化集成软件,然后逐步完成全厂的设备改造,最后达到"集成全部过程系统、决策高度全厂生产过程、整合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六、"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是斯达浩普公司根据"斯达模式"的指导思想,在对斯达造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充分整理和吸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竞争需求形成的。

斯达浩普注重客户化开发,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量身订做的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信息为基础,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客户企业的运营与决策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七、煤炭行业版本推荐应用环境

用户服务层:windows XX 中文版

业务服务层:ibm as/400 + os400

数据服务层:db2

开发工具 :delphi5.0 企业版

注:上述应用环境可能会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斯达浩普目前正在开发基于其它技术平台的行业版本。

八、造纸行业版本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本系统从大中型造纸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运用 cims 技术和 erp 哲理,紧密融合"斯达模式"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开发利用并最终实现管控一体化,从而达到"斯达模式"所倡导的"简洁、高效、可控,企业增效显著为目标"的管理效果。

它通过整体规划企业中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文件管理及预算控制等各个关键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充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企业的信息对称与信息透明,进而达到制约、控制、查询、分析、审批、辅助决策等管理功能,令系统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凸显。

系统抓住了影响中国传统企业效益的要害,及时反映企业现状,达到全面控制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系统面向业务流程、面向管理,是一套功能完善、设计先进、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系统。

同时系统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基础是相关联的,特别要求设定标准化岗位、文件中心(文件管理员)、计量和质检部门、企管部门(考核评价、监督控制、计划统计、资金预算)等职能岗位的设置,以及强化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企业由传统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拥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以提高对业务的管控能力为目标,进行实时的、量化的业务状态反馈,实现事前、事中的控制,使基于过程进行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

九、"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系统造纸行业版本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供应管理系统: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配送,以及采购、仓储、配送、审计、管理等职能分离与制约的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三证一标"管理、物资质量数据库,强化网上询价与审计审价功能、招标管理功能、物资验收管理,提供积压库存报警功能。实现采购、验收、仓储、配送、结算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透明。并实现采购入库自动核算入财务帐和出库自动入财务帐功能、仓储与财务帐核对功能,测算利润功能。具体包括物资编码及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档案管理、物资质量数据库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比价审价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管理、库存管理、分配管理、配送管理、结算及应付管理、磨帐管理、定额及价格和基本数据维护等模块。

对物资的领出时间、单位、数量进行计算机统计,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方案,避免各部门管理人员因盲目提报计划而造成仓储物资的膨胀,加强了物资管理的计划性和准确性;物资采购与定价相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相分离;物资采购与验收保管相分离。建立由供应处采购、仓储处验收、质检处化验质量、物价稽查部门审核等一整套相互制约的网上管理程序,解决了原供应部门集采购、验收、保管于一体所产生的弊端。

2、销售管理系统:对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实行计算机管理,做到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及时输入计算机,并通过因特网送到公司数据库,使经营者对市场变化能够快速反应;通过高度透明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总部可以对客户信息了如指掌,改变以往销售人员垄断销售信息、与客户联手对付企业的现象;计算机信息网与因特网相连,使整个营销管理从动态排产计划、产品入库、发车到产品销售、回款、库存和国内外市场信息等各种数据全部进入公司计算机网,实现无手工记账运行。分布在全国的各销售网点可共享全国各销售子公司和总部的生产、经营、销售信息使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3、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计划建议由月计划向旬计划和周计划过渡:生产调度综合中长期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以、临时需货量三方面数据,安排下期生产任务,输入生产任务单。

为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指挥,增加对生产各环节的控制制约机制,变事后检查为超前控制,变被动处理为主动管理,在准备执行生产任务单的同时,生成"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产产品的工艺规范,操作规程、排产计划、物料清单、生产成本、能耗"六个文件,和生产任务单同时下达,大大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深入控制和科学指挥。

4、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是"斯达模式"的核心,即旬成本电算化。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生产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的作用是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因素及影响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应用此子系统,将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高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并能进一步加强成本的事先控制。

系统实现每十天计算一次公司全成本,用前十天的成本约束指导后十天的成本,使原来每年十二个调整期变成三十六个,基本做到随时掌握生产、经营状况;以扁平的矩阵式管理结构,用部门间相互制约、控制关系形成的数据计算旬成本,对各种数据层层审核后才能进入计算机,确保了各种数据的真实性;成本计算采用实际采购物资的价格,以"后进先出法"真实体现市场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解决长期以来财务计划价格造成的弊端。

通过各种成本指标、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比较分析、指标完成情况、量本利分析、以及统一成本报表管理、成本快报及自定义报表等模块。实现定额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

5、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包括高效的办公系统(文件管理)、透明监督功能、预算(资金和费用)控制功能、以及综合决策系统,实现制约、控制、高效率,并与资金预算结合。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各种物资采购、维简费、大修费、设备购置、销售费用、差旅费、运输费、车辆费等一切费用。除具有文件流转功能外,还可以查询资金余额功能,查询资金三个控制点情况(按预算计划、每天审批支出、回款),查询资金资金来源(销售回款、财政厅拔亏、贷款、每日收集团内部转入、其它等),查询资金跟踪表,并且可以查询各业务数据功能。体现制约控制的工作流设置与管理、支持移动办公与远程办公、支持手写笔及扫描仪等外设、并有痕迹保留功能。

通过与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实现资金预算计划管理、收支管理、资金费用审批控制、预算计划与实际收支比较分析等功能。实行计划费用,总经理把关制度,统一全集团资金调度管理,必将大幅减少乃至杜绝各种费用中的虚假冒领、弄虚作假现象,大大降低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种成本、节流开源,使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6、财务管理系统:支持多单位集团式管理,实现集团所有下属公司单位多帐套的数据共享与汇总或合并处理功能。可以灵活自定义报表,并能与工资、资金、成本、办公自动化及资金控制系统、销售、供应等系统的集成。包括固定资产管理、银行对帐、核算分析等模块。

实行计划费用、价格审核、费用监督,总经理把关制度,必将大幅减少乃至杜绝各种费用中的虚假冒领、弄虚作假现象,大大降低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种成本、节流开源。

7、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通过对设备台账基本信息、设备运行情况、设备事故和故障情况、设备情况及设备移动情况等信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向各级主管提供各种查询及统计分析报告,使他们随时了解有关设备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它还提供设备三率计算,设备维修及保养计划编制。控制设备备品备件库管理等功能。设备管理子系统与固定资产模块、采购子系统有着灵活的接口。应用本系统,将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加强设备保养维护,使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8、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薪酬管理、组织机构、员工考评绩效管理、以及社保保险管理等模块。

本系统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职工档案管理,提供灵活的代码自定义功能,辅助管理人员对职工的职务、职称、学历等进行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范性和适用性。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可以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在各部门间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或制定招聘计划等。人力资源构成分析按部门对单位的学历、职务、职称、性别等人力资源的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直观的统计数字和统计图形。系统管理采用多级安全控制,保证职工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9、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标准代码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编码管理等模块,主要完成企业的各项标准化检查、管理等工作,同时负责一些企业内部标准的制定。

10、质量管理系统:包括质量信息维护、化验单、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各种质量报表等模块。

质量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原材料质检信息、半成品质检信息、产成品质检信息以及产品售后质量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向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分析报告,使他们了解质量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产品信誉。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正所谓企业要靠质量求生存。

11、计量系统:本子系统主要负责各种计量器具的测试、检查、管理等。

12、监控系统:本系统主要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工控网的采集,提供给管理网,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情况。

13、经济分析系统:依据决策层和管理层主管业务的不同及安全保密的需要,对各级领导授予相应权限(签批、检索、浏览……)并为相关领导组织好其关心热点数据,提供方便的界面。使相应主管对全国各分销点的销售情况。各工厂的生产情况,物料及产品的库存情况,可随时跟踪浏览,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同时可大大加强了各级领导的监督作用。

十、典型客户: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

斯达造纸前身为黑龙江造纸厂,老厂建于 1968 年,由于地处偏僻、机制僵化、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管理粗放,加之冗员过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诸多弊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96 年董鹰总经理上任以来,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几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对企业实行综合治理,不失时机地引入信息化手段重塑企业新组织、新机制和新的管理系统。通过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不仅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而且迅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被黑龙江省委 、省政府誉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改革发展的"斯达模式",并在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推广其经验。

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功能,使公司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管理效能产生质的飞跃。由于引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重塑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在原国企黑龙江造纸厂母体中生长出一个产权明晰、制度规范、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形成一整套构筑于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决策、控制、组织及管理体系。信息化改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物资采购各环节分离,使之相互制约并进行监控;

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了销售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客户关系的监管,又能通过信息共享,使经营者对市场的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

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成本计价失真问题的发生,而且能及时精确地反映出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上万个参数,为公司首创的旬成本控制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实现了两级成本控制,使企业管理产生质的飞跃;

第4篇

竞优房地产企业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房地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跨区域、多项目的管理需求,以房地产核心业务为中心,覆盖整个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

该方案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与中国本土的房地产开发运营流程和经验相结合,借助电子商务、BI商业智能、预警机制、即时通信、工作流等智能化应用,为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提供一个全面、灵活的企业工作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可视化、流程透明化、动作标准化”,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协同工作及决策支持,实现与目标客户群体、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电子协同与资源共享、共赢互利。

用户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完成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信息收集,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借助系统轻松掌握各种经营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项目管理部门可以实现跨区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的控制,进行招投标管理;客户服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客户跟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关怀,增强客户满意度,有效控制客户流失率。商业经营管理部门可运用系统对商业物业项目进行跨地区、多业态、多项目的集中管理,提高商业物业收益率和服务水平,保证物业持续增值。同时,用户还可通过电子商务门户与企业目标客户群体、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商务与办公、信息与资源共享、共赢互利。应用这样一个集成业务解决方案,不仅可实现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协同工作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等全面信息化管理,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向国际化的提升。

开创智慧运营新模式

万达广场通过大规模的跨区域、跨行业、多广场的运作,已逐渐形成“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独特经营模式。竞优房地产企业管理系统为万达集团全国59个万达广场提供高效、流程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品牌资源、招商运营以及租金收费的统一管理,竞优丰富的行业经验支持了万达模式在全国的快速复制。

推动“商业+地产”双轨发展模式

竞优房地产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弘阳集团全国所有类型项目的统一管理,对房源、客户、账务信息有效整合,通过流程规范和报表统计分析,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率和组织能力,为多个重点项目,如红太阳装饰材料城、华东MALL、弘阳住宅社区等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为大型房地产公司重构一体化信息平台

山水文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在售项目包括山水文园,这是北京少有的百万平方米的大型物业,包括山水Lavi和山水铂宫。竞优房地产企业管理系统将每个部门、每个项目的工作顺畅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时掌控了北京山水系列社区的各个项目的工程进度情况。

第5篇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和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方向转型。

房地产开发商是建设链的龙头,管理链条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可研、项目立项、前期准备、招投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项目销售、物业管理等。但开发企业并不是直接生产企业(设计、施工能力),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联合本行业中其他优秀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经济资源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达到多赢的目标。

所以协同建设(Collaboration Construction)是房地产开发的行业特征。房地产项目管理也不是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而是扩展为广义的企业间业务协作。这种经济资源联盟体是具有社会协作关系的企业群体形态,由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形成房地产产品,随后由物业管理和社会部门再按业务关系构成经济信息和经济交易网络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WTO的进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解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所暴露的问题就更加迫切。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建设部制定了2004-2010行业信息化规划,对建筑业信息化作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技术又被列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之一进行推广。

1.2信息化需求及目标

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缺少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得管理层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各项目情况,不能充分的在各个项目之间调动资源,无法为管理决策层提供足够的数据依据,对项目的潜在风险难予预测。

房地产企业缺少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缺少对开发项目的投资分析、项目的工期、投资、质量的有效控制。缺少对开发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开发商与建设相关方之间缺少协同平台进行工作协作。

信息化发展目标(五化)

信息资源共享化:建立企业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标准规范统一化:加强数据规划,从数据、应用和展示三个层面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易于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客户服务综合化:有效整合企业范围的产品、渠道和服务,给客户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提高竞争力。

后台处理专业化: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提供专业化、高水平、高效率的运算处理和运行维护,满足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管理模式集中化:促进流程优化与管理规范,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管理层次的扁平化。增强管理效率。

二、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2.1整体规划

从房地产的企业的特点和应用体系结构方面来分,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规划为:协同建设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经营管理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决策支持解决方案。面向各大中小型房地产公司主要包括:投资型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项目管理公司、集团级房地产公司、售楼公司、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等;

企业内部管理

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知识中心、财务管理等。为企业管理的系统组成。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企业在日常办公、协同工作等的信息化应用。在整个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既是相对独立的应用之一,同时又为其他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平台上的支持。其他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有对交流、协作、协同方面的需求,可以利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协作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网络的新型应用,提高信息传递、共享。对办公和日常事务(行政、业务)信息的广泛集成和充分运用。能够按个人、部门、事项进行自动分类管理。对日常工作及各项事务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提高管理水平,为公司决策提出信息支持。

建设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CCP

协同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基于进度计划为主线、合同为约束、成本控制为目标的项目管理思想,采用项目管理的PDCA循环体系为管理控制模型,以解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明、职责不分、核算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对项目的事前控制和分析决策能力。

采用项目管理的PDCA循环体系为管理控制模型,以解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明、职责不分、核算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对项目的事前控制和分析决策能力。

系统立足于项目管理的三重要素:专业目标(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工期目标和投资(成本、投资)目标。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

项目前期所做工作决定了项目目标,项目目标主要包括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

投资管理包括:投资目标的确定、投资计划的编制以及投资控制;进度管理包括:进度目标的确定、进度计划的编制以及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目标的确定、质量 计划的编制以及质量控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项目进度计划,然后确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投资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度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环保管理、文档管理等工程要素贯穿其中相互配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个工程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全过程集成化管理的角度看,既要保证管理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加强要素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又有利于项目目标的总体控制。

系统面向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包括的主要业务系统有:投资可研分析、项目立项、开发报建、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设计管理、预结算管理以及企业资源库、文档管理等。

CRM营销管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与房地产营销租售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今房地产营销管理发展的方向和有效手段。

由于房地产行业客户获取成本昂贵,客户的购买行为日趋理性化,客户的二次购买率低,重复购买周期漫长,这就必然导致房地产企业难以维系客户资源,客户忠诚度不高,但也正因为产品的高价值性,决定了客户资源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CRM的实施将帮助房地产企业维护客户资源,提升客户忠诚度,挖掘客户价值,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优势。

房地产CRM营销管理是以CRM管理理念构筑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系统,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突出房地产产品的特性(产品供应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差异性大等),最大化企业效益。

主要包括:房源管理、售楼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房产租赁管理系统等组成。

电子商务

借助Internet门户网站,将商务过程放在网上进行。借助各种电子商务模型达到企业Intranet 和 Internet网的互动和互联。主要包括:网上楼盘营销(B to C)、网上招投标(B to B)、物业房产租赁(B to C)等商业活动,将房地产运作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客户资源及有效资源进行商机挖掘进行增值服务,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决策支持及领导查询

主要面向决策层和有需要的管理层。对项目和管理过程中的动态情况进行跟踪和报表统计。从各个纬度和角度进行数据的挖掘。使领导层能对项目的进度、招投标情况、进度、成本、合同、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查询。

2.2集成策略

以业务为核心的集成平台具体表现在各业务系统按照“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业务共享”的原则构建在一个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上。

平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功能齐全的基础性平台,这对企事业单位采取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体化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一体化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结构框架图

集成体系框架的特点:

统一平台,业务集成

各业务应用系统均架构在统一的业务架构平台上,各子系统为基于平台的业务插件,可以根据需要按进度计划先后开发部署,通过平台集成。

多层体系,分布结构

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按照数据界面、应用逻辑、数据接口三层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层与层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充分利用了多层结构所具有的安全性好,可移植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特点。

刚性流程,柔性处理

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模式和基于工作流程系统的应用相结合。

业务协作,数据整合

平台中的数据总线将各业务子系统互联,解决数据孤岛和业务协作性问题,达到数据充分整合。

一键式登录

提供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远程客户端登录功能。实现跨越防火墙登录到应用服务器,一次登录后可在各系统间流畅切换,并与工具类软件进行挂接,实现工具类软件与系统的无缝集成。

2.3体系结构

针对房地产的业务特点。我们提出协同建设思路模型作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设计模型,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供应商、销售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在房地产开发中,形成以房地产开发商为盟主的动态联盟。开发商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龙头,其开发全过程涉及到政府机关、设计、施工、监理、销售和物业管理等多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仅仅强调某一环节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仍难以达到提高房地产项目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因此利用动态联盟实现各成员异地信息交换和集成,使建设各阶段活动中人/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机集成。动态联盟基于Internet和数据库技术,制定集成框架,目的是达到全局优化。

其中,企业管理是用于整合和管理企业内部信息,改善内部流程的系统,而企业管理只有与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经营闭环,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客户关系管理是在房地产企业及其客户之间建立无缝连接与协作关系,可通过包括Web在内的多种渠道来跟踪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多种功能组件、先进的技术与多种渠道的融合,主要关注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自动化。实现的渠道包括Web、电话中心和移动设备。

项目管理是协调企业之间的整个项目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完成房地产项目开发。房地产运作中的物流是广义的物流,既包括建筑物资,也包括设计企业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企业提供的劳务和施工管理、监理企业提供的管理劳务和咨询。房地产项目开始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意向,终止于项目竣工验收。

2.4网络拓扑架构

2.5安全体系架构

2.6技术架构

2.7实施方案

1、客户需求分析

对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研究,尤其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准确地整理并分析业务需求。

2、管理咨询

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多年的成果积累,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实现房地产企业从传统型管理企业向信息化型管理企业的转变。

3、系统设计

开发通用和规范的统模块,结合为房地产企业系统集成的各个成功案例,将各成熟系统模块按各个房地产企业的不同管理模式和应用需求重新组合,合理安排。集成主要包含:网络平台构架、通讯平台构架、数据平台构架、应用平台构架、安全系统架构。

4、系统定制

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特殊需要进行量身定制,合理删减,达到房地产企业对系统应用的需求优化、系统运行的优化。

5、实施服务针对客户7*24小时的及时响应。针对不同用户层面的培训。与企业互动式的实施策略。遍布全国的市场服务网点。

三、信息化研究

通过在建设行业领域的多年积累和深入的研究。作为建设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领航单位,在建设行业信息化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除面向用户和市场产品的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咨询工作。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指导的主编单位和国内重大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评审、咨询等工作。

目前我院(软件所)在信息化方面所承担的课题主要有: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3项)

1.《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

2.《建筑市场与交易管理信息系统》3.《建设领域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国家863科技攻关课题(4项)

1.《基于空间数据的社区信息表达与共享》

2.《建筑业三维CAD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

3.《面向工程设计行业的三维CAD技术开发及应用》

4.《住宅产业CIMS示范工程》

建设部科技攻关课题(17项)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业》

2.《智能化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

3.《工程量清单自动计价软件系统 》

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开发》

5.《房地产项目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6.《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研究》

7.《建筑工程概预算软件STAT》

8.《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软件系统》

9.《施工项目管理软件集成系统CMIS》

10.《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11.《三维施工现场模拟》

12.《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数据分析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3.《三维基础支护设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

14.《冶金安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5.《基于Internet/Intrarnet的住宅开发管理系统的研发》

16.《基于WEB的协同工作平台的研发及在政府监管领域的应用》

17.《奥运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4. 建科院科技攻关课题(5项)

1.《施工企业信息化》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

3.《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及在政府监管领域中的应用》

4.《奥运工程项目监管研究》

5.《基于IFC标准的4D施工管理原型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

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项)

1.《建筑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2.《基于IFC标准的集成化建筑设计支撑平台研究》

3.《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示范》

此外,还承担了建设部关于2010年信息化技术政策的研究《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即“建筑事业技术政策纲要”的信息技术部分。

四、服务咨询

结合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咨询

组织机构优化和管理流程优化咨询

信息化建设调研、规划、需求分析咨询

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咨询

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实施咨询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引 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 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 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 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 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探讨

3.1 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 “一个目标、三大原则”来进行。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风”。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很大,如果在前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现上了信息系统后,其收益还不如投入大,那么就不如不上。当然,这种收益是个综合性收益,包括收入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等。 “三大原则” 就是指“管理升级、技术支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优化,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其次是需要 “总体规划”。基于正确的信息化总体框架,然后要分步进行实施。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很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上,很可能会出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而且,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基于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是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3.2 开发者要与企业领导充分沟通,利用丰富的实施经验,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理清企业当前具备的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间的差距,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实际投入和对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基础规模做起,在顺利达到基础目标的同时逐步加强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的规模,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信息化革命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企业领导要统一认识,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组织变革就越深刻,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使用MIS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决策性的活动,处理计算机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是信息管理化流通企业管理中最积极的因素,被MIS解放出来的员工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做好了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与手工作业真正顺利、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接。

3.4 企业各级管理者制定关键岗位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新建的MIS与新建的工作流程的良好结合,保障新的工作秩序的高效运作。

3.5 最后一点就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就需要我们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看待MIS建设,踏踏实实做好系统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工作,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元岭.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第7篇

记者: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市场对标识标准要求的提高及竞争的激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企业生产的关键因素,请您为我们介绍在包装机械中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

温楚昌:食品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产品的包装亦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并加以充分的利用。各个厂家纷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花心思,例如各种形状的瓶罐、形形的包装材质、色彩缤纷的标签等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标识中极大促进了包装行业的发展,原先依靠手工贴标的方式可能会产生误差大、表面不平整等问题,这些问题让食品的包装形象等大打折扣。而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标识技术要求的提高,原来依靠人工操作完成的标识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制造企业的要求,进而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食品饮料设备在我国工业中的应用比重很大,近些年来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的设备也越来越多,贵公司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的设备有哪些?其优势是什么?

温楚昌:达尔嘉公司的产品应用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我们的贴标机、套标机、数粒机、理瓶机等系列的产品,已经被众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使用,而且客户反映良好。

食品饮料行业对贴标机设备的要求是高速度及定位准确,并常常一瓶多标,加上标签外型及材料经常变化,贴标时对位置控制的技巧要求甚高。在食品饮料行业中,贴标机需求可能会因为产品包装的更新换代而要求贴标功能更多元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对于瓶装,罐装类产品,不同瓶形贴标的应用往往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贴标机的设计考虑不周全,很可能就是因为更换了产品包装后,原来的贴标机完全不能使用,需要再另外添置新的设备,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尔嘉的多功能型的贴标机就可以给食品生产企业个完美的贴标解决方案,

机多功能,可以满足客户不同产品的贴标需求。作为包装及装饰用的热收缩彩印套标,现在日趋流行,收缩套标提供了高速、低成本、防水、多样化及一体化的标识;达尔嘉S30自动套标机系统提供了理想及经济实用的热收缩套标设备,能够高效地针对包括玻璃,聚乙烯、PET、聚苯乙烯、纸料等材质的容器进行自动高速套标。

记者:随着国家对食品饮料行业的重视,质量追溯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的手段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达尔嘉是否提供能满足追溯方面需求的相关设备?

温楚昌:众多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可能都会面对一个被假冒伪劣产品防冒的问题,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保障企业自己的产品?如何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追溯和跟踪?

这些问题,达尔嘉公司都可以提供系列的配套解决方案,我们的贴标设备都有配套的打印、检测、剔除系统,并可以连接到客户的产品数据库,给客户的每个产品加上“身份标识”。达尔嘉的新一代(易编)热传式线上打印机是种安装在自动包装机上的高速热传式印表机器,可以列印出文字,实时时问,流水码、条码、图像、资料库等资料。因为可以列印较大版面,无论是产品名称、批号、成份、生产日期、识别码等都可以在同个编印程式中完成,不需增加生产工序及生产时问,而且是直接列印到包装膜上,不易被破坏,再加上易编机独有的色带节省功能,同时可以降低标识成本。识别码可以条码形式出现,方便查询。总结来看,易编机可以说是防窜系统的最佳标识工具。

记者:近几年,达尔嘉向市场推出了系列新产品,请您为我们介绍下达尔嘉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温楚昌:说到动力,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

是公司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另方面,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才能使得公司在市场上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及行业地位。达尔嘉在售前服务方面直颇下功夫,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的需求和预算,从而为用户企业提供性价比较高且合适的产品。

记者:贵公司如何看待中国贴标市场7在未来段时问,重点关注的市场领域是什么?相比于2011年,贵公司2012年的市场策略将会有哪些变化?

第8篇

关键词:机电;企业;节能

我国能源以煤发电为主,占发电量的80%,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优化能源消费利用结构,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工业节能当务之急,节能降耗工作期待由此突破。

1、节能需求及诊断

1.1 节能需求

山西顺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型生产型企业,在前几年,企业效益良好,成长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近年来,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步增大:一方面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逐步落实,企业被列为重点耗能企业,如不能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将面临停产整顿的困境。因而,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成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2 节能诊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和现场调研,该企业可以节能的地方的主要集中在中央空调系统和辅助生产用的水泵风机系统上,这两部分的能耗占了总体能耗的60%以上。要有效地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在能源消耗分布中占主要地位的“水泵风机”和“中央空调”两大部分,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手段。

1.2.1 水泵风机电机系统

水泵、风机电机属于平方转矩的负载类型,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实际使用负载量通常只有设计负载量的70%—80%,通常的电机控制手段无法将电机的实际运行负载与实际需要负载有效地结合,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有很大的可节省空间。

该企业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工艺中使用的“水槽循环泵”、“冷却风机”等设备的运行,均是按设计的满负载运行,即使在工艺没有需求时,仍然满负载运行,造成了能源不必要的消耗。

1.2.2 中央空调系统

传统的定流量中央空调控制方式由于空调冷冻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和冷却风风量都是恒定的,无论末端负荷大小如何变化,空调输配系统均在设计的额定状态下运行,输配系统能耗始终处于设计的最大值,能源浪费很大。此外,由于供回水温差变小,蒸发温度降低,主机运行效率下降,也会造成一定电能浪费。

该工厂由于工艺和环境的特殊要求,中央空调系统供冷要求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问断,但是由于企业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除夏季之外,中央空调的实际使用负荷只达到设计负荷的30%—40%,而每年这样的时间长达7个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综合节能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节能诊断,我们为该企业提供了一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目标是为该企业解决近70%节能空间的能耗。

2.1 水泵风机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措施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诸多调速方法中,变频调速的性能最好,调速范围大,稳定性好,运行效率高。一般开环控制的电动机由于不能感知外部负载的变化只能以恒功率的方式运行,存在能源浪费。而由传感器感知外部负荷和速度的变化,然后交计算机处理,通过计算机控制变频器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功率输出,始终以最优化的方式来控制电动机的功率输入的控制方式,实现泵组和风机组的协调工作控制、负荷变化跟随控制,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这样的控制手段下,风机、水泵电机的节电率一般可达到20%—60%, 并延长电机寿命2~4倍以上。

在此案例中,工厂的水泵、风机配置如表1所示。

由于使用过程中所有的水泵、风机均采用的是一般的开环式控制方式,无法与负载的变化联系起来,在运行过程中均是以恒水量、恒风量的运行模式运行,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在节能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四套水泵、风机专用节能控制系统,把相同类型的水泵、风机以组为单位分别控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节能效果。

节能改造采用泰信三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设备如表2所示。

在使用了节能设备后,水泵能耗平均下降40%-50%,风机能耗平均下降45%-55%,年节约电量约为600万kWh。由于采用了软启动、谐波抑制等手段,电机的启动电流、运行温度、噪声有明显的降低,延长了电机的工作寿命,减小了平时的维护维修工作。

2.2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措施

工厂采用泰信三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化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对原有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经过一年的运行证明,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中央空调系统年节约电量约240万kWh。

经过分析论证后,由于其中央空调系统分为环境和工艺两套完全独立的系统,在实施节能改造的时候,为两套系统配置独立的控制系统来分别控制环境和工艺的中央空调供冷。在节能改造之后,两套中央空调系统均达到了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其中工艺用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达到15%-22%,年节约电量约155万kWh,环境采用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高达22%-26%,年节约电量约85万kWh。

2.3其他措施

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再好的节能措施也需要人来维持,工厂本身也要制定用电用水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和浪费能源处罚制度,如照明系统的能源节约,应该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灯。另外,制定标准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监管,严格实施节能标准,使标准中规定得到落实。

3、结语

由于资源、环境、劳动力价格较低,我国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生产型企业成为社会的耗能大户。单位产值能耗一度居高不下,成为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节能技术为生产企业发掘了较大的节能空间。本案例的企业在中央空调系统和水泵风机电机系统环节上分别进行了节能改造,不仅为该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侯爱兰,企业机电设备高能耗引发的思考,《机电信息》2012(2)。

第9篇

关键词:IM技术;P2P技术;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664-03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olutions of Enterprise Based on P2P Technology

ZHANG Hui1, LI Zhi2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3,China,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3,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important face to buil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olutions of enterprise by P2P technology. It would raise management levels of enterprise and working efficiency. It must push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ward.

Key words: IMtechnology; P2P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1 引言

伴随着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频繁,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尤其是社会复杂大系统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方式企业管理的缺陷日益暴露。作为网络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模式――协同管理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大众的瞩目。这种时空改变下的协同管理的运用,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 协同管理

早期的OA办公管理软件是基于单项应用的开发,软件大多专注于对单个或局部资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但却缺少有效的平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使得企业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机的关联;同时又产生了信息、应用、资源三大孤岛问题,不同程度地给给信息的流通造成了障碍,其共享性、协同性、个性化较差,已不能满足当今企业管理的需要。从实际应用来看,企业对人事、财务、办公、信息、计划、客户等领域管理程度也呈现日趋复杂,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将其分散的企业业务系统整合起来,从而获得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实现企业办公系统之间业务间的连接,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基于协同知识的协同管理。协同即协同工作,即多人相互配合完成同一目标。协同管理则是运用协同学自组织原理, 以人为核心,通过建立“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运行机制, 把系统中价值链形成过程的各要素组成一个紧密的“自组织”体系, 共同实现统一的目标, 是系统利益最大化的管理体系。协同管理通过即时通讯类的协同工具和协同管理软件的各类应用模块,将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上的重组,使其效应远远大于各子系统之和的新的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即时通讯和工作流来完成。

“协同商务之父”Jim Hepplemann指出: 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将成为今后衡量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而新一代的协同管理(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ystem)则蕴涵了四个方面新的含义:人的协同管理、信息协同管理、应用协同管理和流程的协同管理,使信息网络化、业务高效化、应用集成化、资源协同化。

由此可见,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成熟和企业业务的复杂,以及IT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在协同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企业各种的业务管理系统,都将与协同管理平台相互连接,通过协同管理平台作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同时,新一代的协同软件也能满足用户提出的新要求。如:随着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用户可通过软件在台式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各种设备上使用;无论离线和在线状态都能够进行工作,并可在传统的B/S和C/S结构之上进行创新;也可满足用户角色变化时,对其进行简单的集中配置,即可使其对应到新的工作空间。

综上分析,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沟通是基础。近年来呈高速发展的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e)软件,正是这类软件,而点对点(P2P)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即时通信的发展。

3 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e)概述

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e)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上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消息的技术。从技术上来说,IM可基于TCP/IP网络协议族实现,而TCP/IP协议族是整个互联网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基于TCP/IP网络协议构建的IM平台具有文字沟通、文件传输、视频功能、语音对话、好友分组、群组对话、邮件关联、远程协助、短信捆绑/手机聊天、文件共享等功能。

4 P2P技术概述

P2P(Peer-to-Peer对等计算) 是通过系统之间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P2P网络是非中心化的对等网,信息在对等实体间直接传输,从而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C/S)、Bower/Server(B/S)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它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它节点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实体对服务器的依赖,充分利用了网络带宽,可使员工便捷地共享本地资源。

P2P技术具有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高性价比、负载均衡等特点。

1)非中心化: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

2)可扩展性:在P2P网络中,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可较容易地满足业务扩展的需要。如:通过传统的FTP文件下载方式,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3)健壮性:P2P架构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由于服务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很小。P2P网络一般在部分节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保持其它节点的连通性。P2P网络可以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并允许节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

4)高性价比: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节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节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

5)负载均衡: P2P 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更好地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鉴于即时通讯技术和P2P技术的发展及良好应用前景,采用IM搭建企业内部综合的沟通通讯平台,通过与从事、财务、办公、信息、客户等业务模块的整合,建立企业内部统一联系人并分配相应的帐号,以实名制实现一站式单点登录;在IM平台上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综合通讯(文字、语音、视频、邮件、手机捆绑、短信等);通过P2P技术,在IM平台上建立协作空间,方便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工作协同,更方便创建不同或应急事务工作团队,以实现数据、文档交换共享;便于各部门处理业务时随时与不同业务部门保持联系。

5 协同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协同管理平台借鉴与吸收了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软件、通讯与网络技术,并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先进性、兼容性、开放性、成熟度、使用成本以及其它的风险因素,在吸收应用多种先进的技术与思想的同时,注重系统与整体的效果,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协同管理平台由沟通管理和协作空间管理构成,平台提供TCP、UDP、Http等多种协议组件通讯方式;支持不同场景下通讯方式的智能自适应,不仅可以点对点直接连通通信,而且支持跨防火墙,跨网段,离线传输等多种情况下通信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协作管理平台逻辑结构图

根据这些原则,为满足企业各业务的需求,构建了企业协同管理平台的四层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协同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1) 数据与传输层

包括系统内各种关系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基于混合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管理,以及资料的存储管理、访问保密、同步更新、安全传输等等。其目标,是为系统提供一个透明化的网络数据库环境,为系统资料的广泛关联、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数据与传输层的剥离,也为“集中存储”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该模式中,所有用户的数据都存放于一个特定的群组服务器上,而客户端工作平台中只包括应用处理而不存放数据。

2) 功能与服务层

主要提供可供各个应用层复用的、支持各类特定功能或关键技术的模块、组件、控件或网络服务(Web-Service),为应用层的开发提供一个丰富的应用功能“库存”,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并使应用层的开发可以集中在实施应用解决方案的方面。这一层类似于系统内的“中间件”或“基础件”。

3) 应用与方案层

主要是面向某一业务应用的设计目标与功能规格,实现具体与完整的应用功能,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应用与方案层大量使用了功能与服务层中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与控件,并生成具有确定功能的系统“插件”,在框架与表现层中相互组合而形成最终的用户解决方案。

4) 框架与表现层

包括系统人机对话接口,系统各项应用功能的整合等等。表现层是从传统应用中分离出来的,其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与用户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使得系统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与接口风格。

6 协同管理平台的功能

基于P2P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使用了先进的“混合网络”技术构架,集单机操作模式、P2P网络模式、C/S 模式、B/S模式与互联网应用技术(Internet/Extranet)于一身,支持离线操作、纯局域网连接以及基于窄带、宽带或无线方式的Internet 连接,不仅保证了信息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而且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适合多种业务环境的实际需求。协同管理平台可提供以下功能的实现。

1)信息高度关联与复用

系统应用了协同管理的思想,实现了人员协作、数据关联、流程衔接与应用整合为核心的协同管理,由电子邮件形成的文档、即时通讯交互的信息记录、协同工作区交换的各种资料以及通过其它途径得到的数据资料,通过以联系人为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实现各个应用功能与数据库之间的高度协同。同时通过深度挖掘,实现信息的高度关联与交叉应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实现信息同步更新,以对信息进行系统的优化管理。

2)数据安全、系统高可靠

系统使用先进的存储安全、传输安全与身份安全技术,与其它成熟的防病毒软件与网络防火墙产品结合,形成全面的信息安全体系,并解决在多种办公情况下,由于分布式工作环境的而带来的新的信息安全难题。如可对存放在用户电脑上的数据经过严格的存储加密处理,有效防止任何未授权的访问;信息的传输也可实现自动加密和严格保护,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密;通过采用先进的公开密钥和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数据防伪、身份认证与定向收发功能。

3)高可扩展性

系统可以与常用桌面办公软件,如Office套件等配合使用,也可以通过内建应用软件快捷方式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工作习惯,保护原来的投资,可满足企业管理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7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协同管理平台,解决了业务管理中不同单位之间多部门、分散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沟通、协作问题,满足了不同部门员工之间工作、沟通的需求。在领导与员工之间、核心部门与地方机构之间建立起一座及时、快速的沟通桥梁。领导能够随时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听取员工汇报,安排工作进程,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反馈,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员工即使出差也能及时了解业务的各项工作进度,可随时针对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协同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个高度互动、个性化的工作环境。

协同管理平台所具有的强大数据信息关联性、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网络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有效地过滤各种无用信息。帮助领导将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文档、数据报表、进程与相关员工关联起来,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数据,加快了公文传送和审批速度,为搜索、查询等操作提供了方便,对提升团队整体效率、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克忠. 协同软件勾勒信息化的春天:协同软件溯本求源[J].信息系统工程,2006,4:102-104.

[2] 徐向阳.韦昌法. 基于即时通信的安全保护策略[J].计算机工程,2007,33(24): 149-152.

[3] 王征,刘心松,李美安. 面向分布式协同设计的对等信息共享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33(4):88-90.

第10篇

关键词:Q12 企业文化 认同

20世纪80年代初,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东方企业的崛起,使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而制定和形成的,其核心是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企业能走多远,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这一神奇的功能,促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很多企业近20年的实践表明,能真正像海尔集团一样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据巨大优势的企业实在是凤毛麟角。

究竟是什么原因困扰着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多企业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探索,认为主要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误区:企业文化是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高层管理者的事,与别人无关;企业文化是务“虚”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僵硬,不合国情等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咨询实践,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倡导的价值观与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脱节,而能将两者紧密结合的关键人物不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而是一线经理。应用盖洛普公司(The Gallup Organization)的Q12工具,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

Q12评测工具

Q12是一个评测和管理基层工作环境的工具,是盖洛普公司采访了一百多万名员工,一千多个部门,然后通过缜密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如下12个维度:

1. 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吗?

2.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资料与设备吗?

3.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

4. 在过去的7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5.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

6. 公司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

7.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

8. 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

9.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

10. 我在公司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11. 在过去的6个月内,公司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

12. 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Q1、Q2问题反应的是进行部门管理的基础工作情况,只有基础打好了,员工知道其工作的内容、标准、要求,有进行工作所需的后勤支持,才能做好其工作。Q3、Q4、Q5和Q6问题反映的是进行部门管理的主要工作成效。其中Q3反映的是选才、用才的能力;Q4反映的是激励下属的能力;而Q5、Q6反映的则是培养人才的能力。Q7、Q8、Q9、Q10、Q11、Q12问反映的是部门成员的归属感。

这12个维度有双重作用,用作测量时,它们是12个问题,不仅能用来测评一个部门/班组的工作环境,而且能据此区分优秀和一般的部门/班组;用作管理时,它们是12个重点。此外,从Q12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Q12是促进员工企业文化认同,将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到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利器。下面就结合实践来谈谈Q12的用法。

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企业创始人和高层管理者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员工的参与。只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也只有员工的全程参与,才能使企业上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

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很多,在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阶段,首先由企业领导通过各种场合大力宣传企业的远景,讲述眼前的困难,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例如,笔者正在咨询的某连锁销售公司,在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情况下,高层领导决心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重塑,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开展有奖征文活动,提炼出了大家认同的“创效共赢”的价值观。

一线经理落实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一线经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一家企业有N个一线经理领导下的部门,就有N种文化。因此,只有一线经理深刻领会了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将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贯彻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上文提到的某连锁销售公司确立了以“创效共赢”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后,围绕着如何导入这一价值观,公司上下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决定借鉴Q12工具,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首先,为每个岗位制定了以工作职责为核心的岗位指导书,并尽公司的所能为各岗位配置了完成工作需要的各类资源;其次,对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经理开展了以激励理论与实务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培训工作,使一线经理掌握了“对员工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这一成本最低的激励方法;再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制度,为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一线经理)提供了数目不等的虚拟股份,开展了内部创业试点;此外,对一线员工开展了有计划的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尽可能使每个员工都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化的活动,使每个员工逐步加深了对“创效共赢”的认识,增强了对公司的归属感。

Q12测量企业文化认同程度

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之后,员工认同程度到底如何,借鉴Q12这一测评工具,可清晰地测量出来。

调查问卷说明

员工企业文化认同程度测量问卷采用盖洛普公司的Q12工具,每个问题可按认同程度的不同,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非常符合我的情况”分为7个等级,其中,“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为1分,“非常符合我的情况”为7分。文化认同程度参考标准见表1。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测量,从中找出规律,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人数比率。

测评实例

在推广以“创效共赢”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半年之后,我们对某连锁销售公司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度进行了无记名书面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了162份问卷,统计了162个有效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的应得总分最低为12分,最高为84分,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较认同的员工远超过理想状态,但认同的又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建议公司挑选优秀的一线经理以提升员工的文化认同度。

再来研究两个比较典型的分店――A店和B店的Q12得分情况(见表3),两个店的Q1、Q2、 Q10得分都在5分左右,属于大致符合我的情况;A店的Q3、Q5、Q6、 Q8、Q7、Q9、Q11、Q12得分在4~5分之间,最低的为Q4,只有3.4分;而B店的Q3、Q5、Q6、Q8、Q9得分在4~5分之间,Q4 、Q7、Q11、Q12都处在较低的3~4分之间。这说明一线经理在管理基础工作方面比较到位,人际关系较好,但在及时强化激励员工方面的工作没有到位,而且B店经理还存在没有给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或少有关心员工的进步的不足,不太称职。两个部门的平均总分分别为54.55分和51.8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属于一般,但与比较认同的分数段接近。

要提升员工的文化认同度,该连锁销售公司关键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挑选优秀的一线经理,替换不太称职者;不断提升一线经理的管理技能,特别是激励能力;加强员工参与管理,建立提案制度;一线经理要及时关注员工进步,提供员工学习和成长机会。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做好的事情,它要求企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经理要从每个员工抓起,并借鉴Q12工具提供的12个管理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美]马库斯•科夫曼,鲍世修等译.首先,打破一切常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李刚科.对企业文化塑造的理性思考[J].理论探索,2004

第11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8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42-02

一、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根据对我国18个不同省市118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发现,在小微企业中,有86.7%的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有31.4%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有10.5%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最后还有约12.4%的企业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上调查说明,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自筹的方式,而金融机构对于其融资的支持相对较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部分小微企业经营者铤而走险,利用民间借高利贷维持企业生存。

(二)融资条件相对苛刻。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经济实力薄弱、经营效益一般、抗风险能力较差,负债率又较高,而且在财务管理上又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其经营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导致金融很难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很多金融机构也就无法提供贷款支持,一旦当国家收紧银根,小微企业首当其冲被排挤。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缺少抵押物依然是获取银行贷款的最大障碍,尽管许多银行开始试水信用贷款,但力度不大,覆盖面有限。

(三)融资成本昂贵。金融机构往往更加青睐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小微企业相比他们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且融资成本在不同程度上也会有一定的优惠,而小微企业所获得银行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很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都是在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左右,而对于那些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来说,只能选择利率更高的民间贷款,保证企业的短期发展,在利润率相对较低的行业,高昂的融资成本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融资政策“一头儿热”。尽管政府一再说扶持小微企业,但银行对小微企业并不看好,只能被动贯彻执行相关政策,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微乎其微,虽然有一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针对某些小微企业研发了新型融资模式,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使很多融资方式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银行本身对于新型融资模式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企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对融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这些都使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只能成为政府的一句口号。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制度的缺陷。尽管我国在小企业扶持方面提出了很多政策,也制定了一定的制度,但很多地方由于缺乏政策细化和有效的配套措施导致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相对有限。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在设计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小微企业,大部分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评估以及成本收益模式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不符,只依靠现有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扩大生产是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需求动因之一。一个小微企业在创办和发展时期,往往面临着资金紧缺问题。若按部就班地发展,积累起这些投资资金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市场上好的投资和生产机会可能稍纵即逝。所以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就产生融资需求。其次,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这也是小微企业产生融资需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并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而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短期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因此就产生了融资需求。最后,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同样很普遍,原因在于技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回报期较长等特点。特别是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就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融资渠道有限。

1、自有资金。尽管自有资金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融资方式,但很多小微企业由于处在发展上升时期,很难有充足的自有资金用来扩大投资和技术更新。因此。很多小微企业都集聚在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投入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靠低廉的产品价格抢占市场,积蓄资本发展壮大。自有资金很少的小微企业很容易发生短期流通资金紧缺的问题,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得不靠借入外部资金来满足,而由于很多小微企业本身资信水平低,几乎没有抵押物,借款的成本又较高,故难以如愿获得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而发展停滞不前、亏损或者倒闭的小微企业并不鲜见,如果这一类型的小微企业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或许其中一部分小微企业的结局就会大不一样。

2、金融机构借贷资金。部分金融机构开展的信贷服务比较有限。首先金融机构要从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对借贷资金的风险作出全面的评估,对申请贷款企业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审批手续也比较繁琐。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足,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产品,从而无法满足其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大部分小微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而目前信用贷款的相应体系也没有建立,金融机构是无法对其进行贷款。其次大部分小微企业大都处于规模小且技术含量低,缺乏内部管理,经营效益差,对于企业的发展缺少规划,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规范,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的掌控,从收入产出比来看,小微企业对于银行的贡献相对有限,而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种类繁杂,银行针对小企业的服务成本过高,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得不偿失,所以目前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十分有限。

3、其他融资渠道。除了银行借贷以外,风险投资、民间借贷资金融通也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重要方式,但是风险投资投入的领域相对有限,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缺乏抵押物,银行金融产品有限,主要选择的融资渠道是民间借贷,而我国民间借贷又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使得很多民间借贷处于见光死的状态,而且民间借贷成本相对较高,一部分甚至成为了高利贷,在市场经济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微利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微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对于资金的渴求,融资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小微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寻求高昂的民间借贷,如果经营不善,最后导致无法偿还民间借贷,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方法

(一)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对小微企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建立以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政策性融资渠道,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设立专项小微企业融资基金,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的资金需求,以国务院文件为指导,将地方扶植小微企业的制度措施细化,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小微企业在市场中的待遇,进一步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对小微企业不合理规定,为小微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坚定推进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金融市场打造成以股份制银行为主导,城市商业银行为辅助,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体系,规范发展民间借贷,鼓励国有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竞争,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让金融机构以实体经济为导向,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对待,在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实行低利率,帮助企业渡过发展期。在某些产能过剩的领域实行高利率,倒逼企业在成本高涨的同时转型升级。

(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本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灵活放贷,同时加大互助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充分发挥民间的创造性与活力,利用小环境的优势,在街道、社区等相对独立环境下引导互助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推出适用性强的信贷品种,为需要发展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增强企业自身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小微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苦练内功,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的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大对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与业务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财务管理方面参照有关规定,逐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透明。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益,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自身素质。

(五)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根据国务院关于对民间借贷的有关要求,制定适合地方政策的细化规则,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在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同时,给予民间借贷一定的合法地位,让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运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在保护正常民间借贷的同时,要正确引导民间借贷机构比如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民间借贷,使其朝着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逐步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负担。

(六)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评价体系。小微企业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适用传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必须构建全新的专业化评价体系。要对目标客户进行分类,重点发展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技持、区域优势明显、能迅速转嫁成本的客户集群并专门制定针对性的授信方案。同时将小微企业贷款流程细分,每个环节配备专业人员,实现业务批量化、流程化、标准化运作,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全球领先的运输解决方案供应商——沃尔沃集团携旗下多个卡车品牌在北京国际车展隆重登场,涉及公路运输、建筑工程及矿山专用车和消防车等领域,显示了沃尔沃卡车在运输领域的雄厚实力。

今年正值沃尔沃卡车在华发展业务二十周年,在此期间沃尔沃卡车见证并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飞跃。沃尔沃卡车在1997年即首先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基于沃尔沃卡车高质量产品和完善服务体系之上的全面运输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物流企业的提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支持和核心竞争力,受到了用户们的信赖和青睐,沃尔沃卡车也被誉为行业内的“运输解决方案专家”,致力于为运输企业提供从产品、服务、以及可提高效率、效益和燃油经济性的一整套运输解决方案。

沃尔沃卡车大中国区总裁陆博天先生表示:“长期以来,沃尔沃卡车秉承着‘安全’、‘质量’和‘环保’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节油的产品和全面完善的服务。同时我们对市场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随着中国物流行业市场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以及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沃尔沃卡车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全面运输解决方案’一定可以帮助中国用户提高运输效益和盈利能力。相信我们的用户会从我们的全面服务中取得最大的收益。”

现今的中国物流和运输企业对现代管理理念持更开放的态度。较为成熟的企业希望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正在发展的企业希望能从卡车运营者转型成为具专业水准的承运人。一些新兴企业则渴望得到操作方面的全面支持。面对不同的需求,无论是初创企业、中小企业还是拥有千百辆卡车车队的大型企业,沃尔沃卡车都能为他们度身定制属于他们的全面运输解决方案。

沃尔沃卡车着眼于全面运输解决方案的全局,旨在通过强健的领导力、绩效管理和改善流程来优化物流和运输企业的运营情况。全面运输解决方案的服务涵盖了运输战略、管理系统和运输设备等内容,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佐证了它的效用。比如沃尔沃卡车帮助一位客户制定新的运输战略,为其设定一个区域中转站,为他们节省了37%的仓储成本。沃尔沃卡车建议某客户在不同月份采用不同平均车速(67.5、62和59km/h)运营卡车以优化利润。还有家公司采用沃尔沃卡车的建议调整了绩效考核标准,在淡季和旺季分别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结果客户的成本降低了3%到7.5%。

近期更有一个成功案例是沃尔沃卡车为一家新成立的中国能源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了一整套物流系统。在此案例中,沃尔沃卡车为客户进行了数月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方案是最佳的。在沃尔沃卡车高效、优质和专业的服务下,该客户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流系统基础。同时,客户的大力支持也是沃尔沃卡车全面运输解决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