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06 09:0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计划

第1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0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特订本期计划如下: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

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演练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六、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1 2.21/27 1、教学准备; 2、面的旋转

2 2.28/3.6 1、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的体积

3 3.7/13 1、圆柱的体积; 2、实践与活动 3、练习一

4 3.14/20 1、变化的量; 2、正比例

5 3.21/27 1、画一画; 2、反比例

6 3.28/4.3 1、观察与探究; 2、图形的放缩; 3、比例尺

7 4.4/10 1、练; 2、整理与复习;

8 4.11/17 1、数的认识:整数;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9 4.18/24 1、常见的量; 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10 4.25/5.1 1、估算; 2、计算与应用; 3、运算律; 期中检测

11 5.2/8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

12 5.9/15 1、正比例、反比例;2、探索规律;

13 5.16/22 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 2、平面图形;

14 5.23/29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15 5.30/6.5 1、统计与概率; 2、可能性 3、解决问题的策略。

16 6.6/12   全面复习

17/19 6.13/7.3  全面复习、做好检测准备。

做好期末结束工作、写好各类小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六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97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较高。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如管辉、殷悦、陈炳政、郑晗、赵云杰、万梓桐、乔艺、安秦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金星、付鑫鹏、孔曦、王国良等。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如尹怡康、秦文龙、胡伯威等。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已经形成,本学期认真搞好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 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 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 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 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 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

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

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

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

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现在又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学期依然是担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现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任务计划如下: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 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第2篇

《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简介:

从本学年起,英语与同时列为主课程。各年级面临着区统考,六年级还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诸多因素,报兴趣班

《英语教学计划范文》正文开始>> 从本学年起,英语与同时列为主课程。各年级面临着区统考,六年级还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诸多因素,报兴趣班的人数增多。六年级就有84.7%的学生报名。针对本学年的现状和区教研室对教材提出的新就替换要求,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 特快班。

本班20位同学是与上届六年级同学起作为快班的学员,他们学习进度远远超出其他学员。从课时安排和培养尖子生的角度考虑,这20位同学编为特快班。由于时间的关系,授课时间定为每周六下午一个半小时和隔周五下午两个小时,这样确保了时间。

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年的学习,让他们在毕业前成为真正的英语特长生。尽量参加剑桥一级考试,以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更加明确剑桥教材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从而弥补我校与城镇地区英语教学方面的差异,助我校学生在区选拔英语特长生中,脱颖而出,也助他们考上理想学府。

本学期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

1、 剑桥一级二册:14—15课,完成一级的教学任务,并作好考前准备。

2、 继续学习剑桥英语二级,丰富学生语法知识、单词量、句型量,为来年考二级作准备。

3、 六年级英语教材在平时打好基础的同时,灵活掌握并运用课本知识,用尖子生作开路先锋,探讨如何把北京版教材渗透得更好。学过的东西尽可能的让学生达到“四会”,以说为领先。

二、 六 年 级 班:

除特快班20人以外的六年级学生编入此班。虽有新报班的学生,但为了统一管理,又为了同一个目的:打好基础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剑桥上册42课至下册15课。另一部分是原六年级英语教材。

教学内容:保持住六年级同学对英语已有的兴趣,对各别没兴趣的同学不能放松,拉住他们,不能使他们再下滑,培养他们的兴趣,留住他们敢于报英语班的信心,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坚定师生教好学好的的信心。

以剑桥为主,主要培养拼读单词的能力,掌握全部的拼读规则;单词能做到听、说、读三会,丰富单词量,固化句型结构,句型三会,部分单词句子能书面表达。重要的是说,能就他人提问口头回答。在“三会”的基础上逐步加快速度,并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以北京版五册为辅,主要是复习巩固,加深课上内容;操练功能句,从读到写;牢记单词,从认读到拼写;课文,从朗读到背诵;语音,从认读到找规律到熟练掌握并区分。从而提高朗读、阅读能力。

这个班在学习剑桥方面只要学生“三会”,不给学生造成“课本还学不会呢,又学新的”的心理负担。

三、 五年级班:

五年级面临的问题是下学期要从人教版三册接北京版四册,难度很大。为尽量做好准备,也为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交接,特将此班的计划做如下安排:

第一、 以剑桥教程为主,对单词、句型的教学严格要求。与同轨班教师统一规划对单词的要求,要求“二会”,“三会”和“四会”的区分开,该认读的要认读,该会拼写的要会拼写。句型分为两种基本句型。即:重点句型、非重点句型。重点句型,必须会背,确保班内大多数学生“四会”。非重点句型,认读、听懂即可,讲明所出现的语法点。要实实在在的认读、拼读、拼写。提快语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二、 为配合下学期的工作,以拼读为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词,大大提高单词量,单词来自新版四册。

第三、 五年级同学来自三个学校四个班级,以班为单位,比纪律,比成绩,比课上积极参与,促进班与班之间的竞争,也促使班内的团结互助。

四.四年级班。

在教材的使用上,这是最稳定的一个年级之一,所以保障他们的学习秩序,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此年级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没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不可怠慢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兴趣班的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同五年级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部分一。

四年级孩子小,教学过程中多带体态语,多调动孩子积极性,让他们保持兴奋状态,甚至是疯狂状态。他们记忆力强,又善于爱于敢于表现自己,只差教师大胆的要求,大胆的去塑造。

五.特长生的辅导。

特快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平时时间辅导口语,让学生说出口。望能在十二月份或 在明年四月份与教师同步参加口语考试,营造师生竞争学外语的气氛,并探讨成人与孩子用同一本书 ,教学方面的差异,有二点要求是,报名的同学必须要保证时间,必须参加市统考。

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的容量,避免教师总是怕孩子不会,不敢多教,教学速度慢,甚至原地踏步的现象。

加大课堂练习,避免以往的教的多,练的少,一见到检测卷子就晕的想象,课课有练习,月月有检测,及时反馈。

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片断训练 基本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基础不牢,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结合新课标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改进作文教学的措施,在实践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本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经历了由旧人教版、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学,通过对比,我觉得还是原大纲对中年级作文的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大纲规定,中年级开始命题作文,着重以片断训练为主。教材对三四年级的习作编排也是主要以片断训练为主,习作要求往往是截取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或是事情的场面、一个情节等,不要求写出完整的开头和结尾。可新课标却取消了片断训练,从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就要求学生进行篇章的练习,没有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三至六年级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这样一下子拔高了作文的难度,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从而产生了畏惧感。而且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形成了老套路,没有创新,因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所以到了高年级无论你再怎么要求,他们也只能是老马走老路。

实践证明,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在教材没有涉及片断训练的情况下,三四年级老师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片断的训练。

片断训练应该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进行,要有计划地训练作文基本功。利用教材,授之以课文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强化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教每册教材之前,要认真研究课文中新出现的方法,分项拟好训练计划。进行阅读教学时,揭示给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依,写有所据,并逐项落实。片断训练应为综合训练服务,为作文的综合训练降低难度。如分别进行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对话片断练习,到综合练习时,学生就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行动特点,具体描绘出人物的个性。

那么老师应如何进行片断训练呢?

第一,提供素材。在习作课上,教师提供一定的实物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写段。例如:写静物时,可搬一盆花来;写跳绳活动时,可先组织跳绳比赛;写人物的外貌时,可指定一个学生或老师自己当模特;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时,老师可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观察。

第二,指导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感知活动。指导观察活动首先要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感知清晰。比如:学了《放风筝》,老师可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指导观察“跳绳比赛”。在观察之前提出以下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整体形象及表情、动作、速度等方面,并引导他们细心体会,准确描写。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规律,逐步具有独立的观察能力。指导观察方法首先应教会学生有序观察,譬如方位顺序、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时间推移顺序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可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其次要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再次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辨析特点。比如: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以老师为模特,让学生抓住老师突出的、不同于他人的一两个特点来观察,不要面面俱到,这们写出来的人物肖像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第三,指导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每两周就应该进行一次正式的写作训练。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指导。

在上写作教学课前,要精心拟定写作训练目标,认真设计写作教学计划,以避免写作教学中无序、随意等问题的出现。拟定写作训练目标和设计写作教学计划,既要具体,又要有针对性,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上写作指导课时,教师要紧扣作文教学目标介绍写作知识,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讲解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经常性强调的写作理论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如何让写作指导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的教学体会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写作理论指导与教师“下水”作文结合起来,就能使写作指导课堂“活”起来,使写作指导课上得更有效果,更有意义。老师要告诉学生写片断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要把观察到的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另外要写得集中,要突出一个方面来写,要避免在一个片断里写几样事物,那样容易分散,给人印象不深。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断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准确、通顺、生动。

从三年级开始,一定要通过片断练习,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的基本功,为写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丽远.浅淡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贵州政协报,2010.

第4篇

一、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各版本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出现得比较多的活动类型,主要以开放性热点话题为讨论主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一般要经过问题情境设置、自由讨论、表达见解和总结评价这四个步骤。现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0页的讨论活动“说一说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为例,具体说明应如何开展讨论活动。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讨论主题。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创设,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创设,也可以利用古诗词等途径来创设。对于这个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山区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山区的开发利用以及山区的地质灾害等影像资料。通过观看这些影像资料,促使学生思考山区的地形特点、其地形特点对开发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若对山区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等等问题。然后,引出要讨论的主题。其次,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控制适当的讨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会导致课堂教学松懈,影响课堂纪律,时间过短会导致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依据课堂讨论具体情况来控制好讨论时间。再次,在班级内发表见解。发言可以以个人的名义,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也可以是以小组的名义,选派小组的代表来表达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和态度。此时,教师不必马上做出评判,而只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也应要求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发言结束后,让学生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论,鼓励学生质疑。若出现相互对立的观点,还可进行辩论。通过相互的讨论、评论,甚至是辩论,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题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于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方面进行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中思维活跃或想出好点子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读图、绘图活动

“读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设计最多的活动就是读图,主要是读图描述和读图分析。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包括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水系图、资源图、人口图、区域综合图等)、景观图、地理统计图、地理示意图和遥感图像等等。读图既是为了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训练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也是为了使学生逐步增长阅读、填绘、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他们在观察地理图像时,会更多地注重图像中的个别细节,而较少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指导初中学生读图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加强地图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对图像地理意义的认识,克服“杂乱、没有重点”的读图倾向。

三、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的实践性较强,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或者参观访问等方式积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调查你的家庭用水情况;上海初中地理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中的调查居住地附近的景观10年来的变化;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调查家乡是否有水污染情况,调查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治污的对策等。

调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野外观察能力、资料收集与分析加工能力,初步的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关心家乡自然、人文环境等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动手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活动包括实验、演示、制作、观测、测量等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其中,实验、演示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体验学习的过程,满足探究的欲望。而制作、观测、测量等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想顺利开展这些活动,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好各种条件,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地实施这些活动。

对于实验和演示,可以根据实验和演示的复杂性做不同的安排。例如,新世纪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实验“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准备实验的器材。在课上,让他们根据实验步骤的提示来完成实验。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来谈体会。又如,该册的另一实验“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由于活动的时间限制,这个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此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海陆的热力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所以,这个活动应该安排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前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实验。设计好表格,要求各小组作好实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实验结果。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活动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2-02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的内涵广泛,基本包括:"忠、义、诚、信、礼、孝、廉、爱"等。我们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1.营造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搭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对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故事宣传栏,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故事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又如: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在校园的重要通道张贴,比起我们简单的说教好多了。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以显浅易懂表达方式营造校园文化,小学生就会在这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收到预期的目的。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国学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们把经典国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肇庆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每周安排1节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设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有总结。

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传统文化之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

3.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美德的形成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规范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

3.1 在语文科中落实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科的教学向来倡导"文道结合"。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它强调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科教学密不可分。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在教学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慈母情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

3.2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进行教育。数学教材表面上的传统人文因素没其他学科突出,但只要我们用心领会,也能把握住当中的切入点,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在英语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英语科也能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的。我们同样也能从英语科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英语单词教学"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ke(蛋糕)"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浪费食物,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传统美德的培养不限时空。她不但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中,音乐、美术、体育科也蕴含丰富的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悉心培养,学生终究会成长品德高尚的人。

4.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长相关知识,又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面是我校制订的2014年上半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机整合"的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

二月份诵读经典千人诵读《弟子规》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经典引路,感受中华文化之精髓。

三月份班级传统文化布置"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四月份"革命故事会"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端午文化""爱我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家务劳动》优秀作文展家长指引级组中完成全校性活动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接受"劳动最光荣"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措施;反思

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小学语文开始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交流等技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甚至为人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在新的小学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1.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的潮流,因此,加强综合性学习,是新时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标所明确要求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集中在鼓励学生加强互相交流学习、自主钻研,并且努力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方面的技能上。为了加强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师首先应明确该学科具备综合度高、实践性强、自主色彩浓厚、全体参与程度高的特点。然而新课标的实施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了,依然有不少教师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他们单纯依靠自己以往的教书经验来讲课,忽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与时展相背离的。只有加强综合性学习,才能鼓励学生把目光从窄小的书本世界扩散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巩固所学知识。

就现在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来看,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会涉及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年级也对应有各自的形式和方法。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内容往往不是具体而明晰的;三、四年级的则多半集中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而五、六年级的学习,对应着单元主题的模式。这种梯度性的设计,是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吻合的,可是,教师在最初接触这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无所适从。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内容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怀疑复杂的汉字能否在几堂课的时间内完全讲清楚,不知讲授时应该从何处着手。而经过多次实践,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钻研,参与到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收集资料、摹写汉字、组建汉字兴趣小组,等等。正是这样的实例,可以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它可以使理论和实践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2.回归“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在一直以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教材都具有神圣的色彩,一度被当做是无可指摘的权威,成为众多教师和家长信奉的法宝。而且,固定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课上讲课文,课后做习题,单元完成后做试题,一学期后有大考。反反复复的学习流程,最后在做的事情也不外乎是死记硬背、写烂笔头,趋近机械化的模式,无疑会抹杀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对陈旧的语文教授学习方式的挑战和革新。它要求利用新的方式、开阔的视角,唤醒学生自身的学习激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育本质上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措施

1.整体规划,分年级进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新模式在实践中证明了其本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然而推广起来并不容易。之前很少有大量的综合性学习的经验,所以这种方式的运用还离不开教育者的摸索,很可能要经历几次失败,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路子。鉴于小学生群体是一个内部阶段性特征明显的群体,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使用可以采取分年段施行的方法。各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要紧紧贴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相关教学要求。

在此,以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为例,这些学生的年纪较小,读写能力都不强,为了实现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在安排教学计划的时候,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我们身边的垃圾”的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发现垃圾的来处,以口语交际、图文呈现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垃圾的危害,得到启迪。

2.做好资源整合

在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中,需要认识到加强该领域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的重要性,在各个知识领域间建立必要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状态中去。不同学科之间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更何况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它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可谓起着基础性作用。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沟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开阔其视野。

比如,在语文学习中,会常常在课文中见到自然界中的花鸟等意象,会涉及各个地理区域上的景观,这些都是自然课上会学到的内容。教师在教授的时候,把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通二者之间的大门,就可以使学习的效果更为深化。

3.促进合作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凭着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课堂,使其接触到更加生动的学习过程,无疑会得到学生的欢迎。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性学习模式提倡各个地区的学校就教学方法进行沟通合作、相互帮助、携手进步。其他地区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摆脱了单调的课本、死板的课堂和永无止境的练习题,也就可以更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去。

当然,农村地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运用无疑是不够深入的,加上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资源开发也更困难,课堂略显单板死寂,评价机制有失偏颇,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反思

1.定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大重c中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和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不相上下,是加强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必须做好的一点。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虽在学生群体中广受好评,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时,却难以达到既定效果。因此有的教师只是把综合性学习当作一种兴趣的延伸和辅手段,不如阅读识记那般加以重视,这无疑是不科学的。

2.评价

从前文的叙述中,就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某些特征,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在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中实现自由切换。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果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愉悦地接受并消化掉课程内容,并且在后期检测中运用到理论和技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融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运用,要求突破各个不同学科的限制,而这个突破与融合的度则需要教师和家长自己去揣摩与把握。与之相关的,是一系列细节处理的问题,比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配合、教学平台的搭建与使用、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方法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等等。只有处理了这些融合工作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应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语文课堂回归“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2]曹光泉.基于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7).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困惑 反思

一、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植根于语文学科,又超越语文学科,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绝不是语文学科的附属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课本走向真实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学科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1.打通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改变了长期以来就书本论书本的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下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极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全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深受小语专家欢迎。但是有人嘲笑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上讲起来重要,实际上做起来次要,假如不检查就可以不要。新课标已出台多年了,事实上,还是有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旧的观念,依然凭着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实施教学,有的甚至对新课程观嗤之以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于阅读教学,使得学习的面变得狭窄,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理论一套实际一套,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令我们徘徊在教学理论和实际中,无所适从。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年段不同,出现的形式不同。低年段没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中年段是以作业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的,高年段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梯度安排比较符合现有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是,老师们刚接触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难免有抵触的情绪。以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起初,老师们质疑,汉字的内容如此丰富,岂是几节课能完成?小学生该从哪里着手呢?为此,我们曾经迷茫了一阵。教学过程,有的老师想依据教材的内容草草了事;有的不敢轻易上课,担心课时不够用,想先完成其他主题单元的学习,到学期接近尾声开始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教学实施之前,意见不一。总之,不愿意把时间停留在综合性的学习上。但是,当我们真正领着学生进入汉字王国的殿堂时,发现学生是那样的兴致勃勃,完全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开始了多项的语文实践活动,除了大量搜集资料,临摹书法,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汉字有关的故事,成立汉字活动小组,街头找不规范用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当学生把学习的成果呈现在老师面前时,没有一个老师不感到惊讶。我们惊叹于汉字的魅力,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使我们深深地感悟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极具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学习架设了一条通往书本之外的桥梁,也使新课程理念完好地植根于教学实际中。

2.颠覆了以往语文单项的练习形式,回归了“以生为本”现代教育的本质。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依赖教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课文结束课后有练习,单元结束做试卷,期末复习做大试卷,ABC卷没完没了地做。多数情况下,学生回到家,就要埋头做几个小时的作业,也还仅仅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的作业而已。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单项训练,有多少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样的现象促使我反思:学习是什么?就是一种兴趣。只有乐在其中,才会不觉得苦,才会有轻松取胜之感。一个篮球爱好者,如果每天有机会打一场球,一定会非常满足;而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会把每天的跑步当成一种负担。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对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理性革命。它不再单纯地依靠练习题来培养、选拔优秀人才,而是通过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加社会交往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融入社会,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育本质上的回归。

二、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整体规划、分年段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实施的路途并不平坦。以我校为例,因为没有更多的前人经验可借鉴,我们在摸索中寻找,在失败中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积累有效的资源,聚拢老师的智慧,甚至跟踪调查家长的意见,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包,留作后一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参考借鉴。本学期伊始,结合新课程标准,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力过程的研究,确定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习要求实行有效的衔接。中高年段依据教材内容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低年段的教材对于综合性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教材及孩子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可利用的因素,把它们开发出来就是最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对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转变学习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为顺利地过渡到中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起着的作用。因此,在低年段,老师凭着自己的智慧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教材,自主研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例如,一年级因其年龄小,识字写字有限,一年级组在教学计划中,利用教材里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孩子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身边的垃圾来源,通过口语交际、图文等表达形式,揭示了人类是垃圾的最大制造者,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习惯才是破坏环境的根源。认识深刻,才能做到深刻理解,才能做到行动坚决、果断。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的积累,年级组开始计划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怎样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一种快乐呢?利用学生求胜的心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短句,每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评奖。因此,每周的阅读课,成了他们的节日一般,翘首以待。一本本读书笔记本,不仅笔迹工整、图画美观,而且充满了个性色彩,从笔记本的名称到图案到内容,都彰显了个性。在市教研员赴台湾之行时,我校低年级孩子亲手制作了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心语,有的还自己创作了诗歌。其中有一首短诗是这样的:

我知道,

台湾有迷人的阿里山;

可你知道吗,

我的家乡,

有秀美的黄山!

我知道,

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

可你知道吗,

我的家乡,

有清凌凌的巢湖!

……

诗歌虽显稚嫩,却不乏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这一张张亲手制作的精美卡片,跨越大洋,促进了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2.广开渠道,整合资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探索整合学科资源,重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合,为学生提供打开语文综合性学门的金钥匙,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自然课上,学生写出了一份份保护自然的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班队会上,一次次地针锋相对地辩论,让学生具备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大课间,“校园大舞台,有你更精彩”的活动,展示了语言和表演的天赋……不仅如此,为了继续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我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和社区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把学生自己原创的相声、诗歌等带给社区的长者,丰富他们晚年的生活。业余时间,学生成立综合性学习小组,从策划、编写、实施、交流直至总结,用我手写我思,用我手画我想。办出的一张张手抄小报写满了童真童趣,组长的总结、组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真实诚恳。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集思广益,制作了个人成长录、班级纪念册、年级纪念册,还有的制作了一份影像资料留作纪念。其中,每一份纪念册都有自己的个性,又都凝聚了孩子们对母校对恩师对同伴的难忘与感谢之情。这些是他们在本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母校”中学习的成果。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渠道、这么多的平台,学生拓宽了视野,找到了自信,加深了情感,学会了合作。在前不久结束的雨山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中,我校杨元浩等同学阳光的外形,大气的风格,以及面对主持人的现场提问,机智幽默及相互默契的配合,给在场每一位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取得了佳绩。学习机会的增加,充实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空间、形式;实现了开放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是学生的精神领域的一次跨越。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实践能力的桥梁。

3.积攒经验,加强合作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喜爱。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从对待作业的重视程度,从作业的书写态度,从交流的现场气氛,都超越了过去。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城乡互惠教学活动中,我们互相寻找差异,弥补不足。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在相对偏远的学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较简单,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资源开发意识,甚至等同于阅读教学的模式;课堂的开放性不够灵活,评价体制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持怀疑态度,或者,就像他们自己所说,也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口徘徊了一下,戛然而止了。

怎样引领农村学校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他们,但是,当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有了自信心。至少,他们不再怀疑学生的能力。这次的互惠教学活动对我们也有启发,农村孩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会到了亲切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是带着田园泥土的芬芳的;而城市的孩子正需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向自然。同时,利用网络、城市资源,城市孩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收获更多。如果,城乡孩子与孩子之间实现交流互动,城乡的互惠教学意义会更广。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困惑及反思

1.定位。

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大板块之一,它位同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地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之所以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等的束缚。可是,落实到教学时,还是有部分教师单凭一时的热情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把综合性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由耕种,重视程度远不及阅读习作等板块。学校如果再忽略了考核,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因此,只有上上下下都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时空、跨领域的学习方式。远不是靠有限的课时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它的完善教学、完整的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地创造条件的。这对于教师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长期做下去,教师自身要做到一专多能,要有很全面的知识,很高的驾驭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核和量化是一个难题。但有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应该是矛盾的,不能顾此失彼。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若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下,在乐学的状态中,能通过检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还培养了情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乃是一举多得之事。

3.融合。

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相结合。那么,各学科之间怎样融合?家长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如何引进社会资源?图书馆、公园、气象台、展览馆,怎样充分地利用这些现成的有利的社会资源?怎样营造社会氛围,吸引支持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并能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目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根据自己20多年在小学阶段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灵活掌握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思路及策略。

一、利用解决问题多样化突出新授课中的新的教学主题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同一结构的问题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能在新授课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出新的研究角度,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主题,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探讨新授课中的问题,突出新的教学内容的优点,促进后续教学内容的推进。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章“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材给出了5种解决方法:法1(猜测法),猜测哪一组鸡兔数目的组合满足题意,是3只兔5只鸡吗?还是4只鸡4只兔?……法2(枚举法),按照鸡的数目从最大(8只)到0来列举所有可能的鸡兔数目组合,从中找出满足题意的数目组合。法3(假设引出脚数差),假设全部是鸡,通过脚数的差异找到兔子数,再得到鸡数。法4(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法5(用“鸡兔抬脚”的奇思妙想求解)。在这里,上述方法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的演变,突出了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与通用性。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新问题的提出并不只是针对一种解决策略,学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想到新的方法,肯定需要教师梳理一个典型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未必是学生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但却是对后续学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和交流,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基础上深化特定主题的学习和扩充知识领域。

二、利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1.一题多解是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题多解,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学生的解法是一样的。有些解法可能在实质上是一种解法,只不过表面上看起来不一致。这使学生在比较中探求知识的本质,通过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12×3”的教学片段

当学生通过分析情景图,得出算式12×3后,教师提问:谁能想办法找到这个算式的答案?

生1: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3个12根,共3捆10根和1捆6根,所以合起来是36。

生2:12+12+12=36。

生3:3×10=30,3×2=6,30+6=36。

师:你觉得这几种方法,都是分几个部分来算的?

生:两个部分。

师:这几种方法,不管是用连加,还是根据3个10、3个2用乘法算,都是先把12分成10和2来算,再合起来:个位上是3个2是6,十位上是3个10是30,合起来是36。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

2.一题多变,实现举一反三

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解题的能力、促进解题技巧的提升。例如,解答:三一班男生有25人,女生是男生人数的4/5,女生有多少人?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当学生解答完后。教师追问一句: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1:全班有多少人?

生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生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一道题目可以变条件、变问题,或是条件和问题互换。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教学能够提供鉴别、比较概念之间以及解法之间的关系中不变的特征、属性,并提供建立联系的机会。

3.多题一解,挖掘问题共性

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今天,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如何让学生掌握相似题目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类比和转化,挖掘问题的共性,找出问题需要知识点的考察方式。找出问题的共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真正熟练掌握知识,不被问题的外表蒙蔽。

三、解决问题多样化能力的培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当代美国教学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乔纳森认为:解题的知识基础应该包括:陈述性知识(有关对象、实践和思想的知识,为解题者提供搜索和确定解题信息的空间)、结构性知识(如何组织信息的知识,引导问题解决中的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指引解题形成解题计划、构造论据、实施解题过程)。教师在采用解决问题多样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对问题的知识储备,不能为了多样化而让学生掌握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有时候,有的新课对于学生来讲,已有的知识已经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教师如果准备不充分,有时候会对教师的教学造成措手不及,打乱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

例如,案例:“9和几的加法”教学片段

当学生通过分析情景图,得出算式9+3后,教师提问:谁能想办法找到这个算式的答案?

生1: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顺着9往下数,再数3个就是11。

生2:我把3分成2和1,1加9等于10,10加2等于12。

生3:我也是分出来的,我是把9分成7和2,7加3等于10,10加2等于12。

生4:我也是数出来的,我不用小棒数,我数图上的茶杯,一共有12只。

生5:不用算,我就知道等于12,幼儿园里老师早就教过了。

师问生5:你能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5:我不用想的,直接就知道了。

于是课堂里有了很多声音:“对,对,幼儿园里早学过了。”“我也不用想的。”“我爸爸、妈妈教我的。”……老师有些不知所措,只好草草收场。

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提高。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开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考察,作为以后教学中慢慢深入培养的第一手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多样化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吸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全面思考。教师在运用解决问题多样化方法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动态,选好落脚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质疑、验证,来体验问题解决多样化的乐趣,体验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