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时间:2023-06-06 09:0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素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素质

第1篇

最近,我们县二高一位学生跳楼而死。

得到这个消息,我并没有太多的震惊,因为这样的例子毕竟比比皆是,其原因也都是大同小异。一个男同学,成绩还挺好的,起码在我这个学渣眼中挺好,就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这么跳楼了。一个年轻的富有活力的生命从此将消失于世,他是死了,他死了就没什么压力了,他死了,他就轻松了。可他完全没有想过他父母的感受,没有想过爱他的人的感受,他们活在这个世间该怎么办?

我轻蔑的笑了,我问同桌:“他是不是傻?他可真是‘轻松’”

同桌说,他应该压力太大,自尊心过强。其实,这只是心理素质不好而已。全校那么多人就他有压力,就他自尊心过强,就他一个考差了吗?

结果是,原本不打算放假的二高放假了。

第2篇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就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良好的情感,应该包括关心和同情别人,表达和理解情感,控制情感,自尊、自信、有独立性,适应能力强,能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受到人的喜爱,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勇敢、善良等。

过去,人们更关注孩子的智商、关注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大多数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通过学习开发智力,认为孩子越聪明,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成果。来自新西兰的一个研究表明:如今孩子的智商是提高了,高于前半个世纪20个百分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情感和社会技能却在急剧下降。在精神健康等方面,今天的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上一代。比如:美国近15年的统计,儿童和少年的忧郁症增加了近千倍,来自保护儿童基金会的一组统计数字呈现出:美国平均每天有3名25岁以下的青年死于爱滋病;平均每天有25人感染爱滋病;每天有6名儿童自杀;有342名18岁以下的少年犯暴利罪被捕;每天有1407个少年母亲生下婴儿;有2833名儿童退学;每天有6042个孩子犯非暴利罪被捕;有135000儿童携枪上学。这说明不是孩子智商高了,孩子就必然有成功幸福的未来。情商是靠后天培养的,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更多是靠后天培养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你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创造成功的人生。

有个成语叫“笨鸟先飞”,那“笨鸟”为什么要“先飞”?为什么能“先飞”?这当中实际上就涉及到一个“情商”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把一个人学业上的成绩、事业上的成就、生活上的成功都仅仅归因于理性心理素质,特别是归因于智力——或者是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可由智力测验测得的智力,或者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发展而成的智力,即认知能力或一般能力。这种“智力决定论”的片面观点(特别是“IQ”决定论的宿命论观点)致使在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嬗变、经济关系多元化、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互相撞击、社会心态复杂纷繁的今天,我们的现代教育,特别是对心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

我们现代教育的主导方面是用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铸造下一代的灵魂,而且反映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但是同时,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与时代要求不一致的东西:一是“应试教育”倾向的仍然存在——重“双基”训练,轻能力培养。有的学校,与考试关系不大的科目尽量压缩课时,完全不考的科目则干脆不开,活动课程形同虚设,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更是踪迹难寻。考试、升学竞争的片面强化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挫伤:有的学生因厌学而离家出走;有的学生考不上重点就轻生……。第二,是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的不够正确:这样“不准”那样“不能”的过分苛求、过多管束,对学生形成不适当的压抑;这样“等级”那样“评比”对学生形成的不够理解与不够尊重。有的老师甚至缺乏起码的爱心,对学生简单粗暴、动辄施罚。三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社会文化的冲突面前,显得有些被动——在这信息爆炸的年月,让人困惑的事情也实在太多:这边是笙歌丝竹剪彩庆典,那边是水深火热济困扶贫;这边是学习抗洪英雄李向群,那边是数百人围观的事而无人相助;这边是一贫如洗捉襟见肘,那边是公款挥霍富得流油;这边有人进“贵族”学校,那边有人只奢望能进“希望小学”或“宏志班”……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受到强烈冲击的紧要关头,在课本上讲国有企业如何稳步发展,而生活中学生的父母却双双下岗的矛盾时刻,或者茫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固守一些过时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或者不能理直气壮地坚持我们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有力抵制各种消极的文化观念和思潮的影响,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往往更敏锐、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的变化。由于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等的差异,家庭教育可谓五花八门,但总是打上时代和社会的鲜明印记。一方面,与当今社会的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为好的传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家庭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是,另一方面,旧的已经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仍然普遍存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开放社会中各种消极的文化观念也直接反映到家庭教育中来,“应试教育”对家庭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不少家庭特别是高收入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千方百计在物质上满足子女的要求,却不注意从思想上加强教育、从身心上促其磨炼。不少家庭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上表现出过多的功利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常常以大人主观设计的模式或者目前社会地位的高低、实际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致使升学报考时金融、外贸、财税、电脑等专业屡屡爆棚,而其他家长们自认为没什么前途的专业则少人问津——哪怕孩子自己可能非常喜欢!期望过高,而不顾孩子本身的意愿和潜在条件;只要求孩子学好、学精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而不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不懂得重视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具体要求上,有的过分苛求,对孩子进行超越其年龄阶段和实际承受能力的强制训练与掠夺性智力开发;有的则只顾自己的事业或只顾挣钱,而对孩子的成长很少过问,似乎是任其自生自灭。在教育方法上,有的过分成人化,有的则一味管束、指责、压制,既不尊重,也不理解;还有的家长却娇惯溺爱,放任迁就,混淆了孩子心中的是非,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许多家长因此而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也证明,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北京大学心理系孟邵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中指出:"情绪情感是认识自我的镜子。"她还强调"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动机、个性习惯等"。每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具体分为三步。

(一)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方面)。如:悲伤时痛哭流泪,痛恨时咬牙切齿,恐惧时手足无措。训练学生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

(二)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并回忆自己曾有哪些类似的不良情绪及被不良情绪缠绕的体验和危害性。

(三)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听音乐、散步等)便情绪得以缓解。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不良情绪,收效良好。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能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承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地给学生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常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建议在班上设立"心理信箱",在每个假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然后把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开展了"挫折教育"系列活动,如"十六岁的花季"、"伟人年轻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我"主题班会,"爱我中华、爱我班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爬山、义务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对女生,注重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班上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娇生惯养,各方各能力不及一般同学。后来他父亲不幸因病去逝,他承受不住这个沉重打击,日益消极悲观,不再愿意与同学交往,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个现象,可以在班上开展了"爱心教育"系列活动,让他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我多次找他谈心,帮他排除心中的烦闷,还让他担任班干部,从各方面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使他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地从父亲去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在班级"挫折教育"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请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第3篇

在众多的致癌因素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诸多的内因之中,心理因素又是是否患癌症、患了癌症后能否康复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每当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灭活时,便有可能发生癌症。那么为什么又不是人人都患癌症呢?这是因为人体内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即神经调节下的体液和细胞两大免疫系统,可随时发现和消灭已发生突变的癌细胞。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就不能及时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留下祸根,最终导致发生癌症。众多的癌症患者免疫指标低下,也可证实这点。据肿瘤专家分析,性格过于内向和外向的人都易患癌症,尤其是前者比例更高。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构成神经一激素一免疫调节网络,形成防癌的屏障。

有人调查后发现,2/3的住院癌症病人在发病前2~3年内都有较严重的精神创伤史,如丧偶、丧子、离婚、晋升受阻、下岗等。长期紧张和抑郁的情绪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促进了癌症的发生。人生旅途中经常会遇到不愉快的事,甚至较严重的精神刺激。此时要适当的宣泄怨气,及时调整心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不然免疫功能降低,就更易发生癌症,可谓雪上加霜。有位40岁的省报女记者,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但性格内向。离婚两年,连父母兄弟都不知道,晋升主任记者职称要复习考试,还要带一个上初中的孩子,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当发现胃癌时已到晚期,腹腔已广泛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期间,医生总想开导她,但她始终只讲一句话:“医生谢谢您。”在医院只拖了3个月,便离开了人世。这样的人不仅易患癌症,而且治疗也较困难。

得了癌症后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癌症,无疑是治疗癌症的一剂良药。有些病人患癌症后整天怨天尤人,百思不解,茶饭不思,长期失眠。他们害怕死亡,害怕离开亲人,不能正确对待癌症,反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严重的心理打击使他们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明显降低。这样便促进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加速死亡。常规治疗癌症的手段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甚至严重的危害。如骨肉瘤要截肢,放疗可引起放射性肺炎,化疗可引起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毒副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忍受常人难于忍受的痛苦,如果心理素质较差,过不了这一关,以致放弃治疗或中断治疗,就可能促使癌症复发和转移。

我们也亲眼见到有些中晚期癌症病人,由于能正确对待癌症,不惧怕死亡,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些被认为只能活几个月的病人。由于精神状态好,不但存活多年,有的甚至奇迹般地治愈。这与他们一向性格开朗,意志刚毅,充满自信是分不开的。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癌症不等于死亡,癌症是可以战胜的。病人要发挥自己的有利因素,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决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克服化疗、放疗中的毒副反应,闯过道道难关。心理障碍严重者应向心理医生咨询,以缓解心理压力。

第4篇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第5篇

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培养方法

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人员不单纯是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根据病人的表现推断其内心世界,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很好的接受治疗,加速疾病的康复。

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学习心理学,有关护理社会学、营养学、人际学等,理论联系实际,多接触病人,逐渐积累经验,探索出一套病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弄清不同类型的病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正确了解病人的很多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尽快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

所有病人进入医院都会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恐惧感,这是一种具有共性的心理活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人以及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与病人沟通思想,及时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给予解决,才能使病人相信医院,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使疾病尽快康复。

语言沟通:同样一句话,如果说话时表情或者音调不同,就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培养,说话时不仅要内容具体、切实、生动活泼,并联系病人的心理实际,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而且态度要亲切、关怀、诚恳、和蔼,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非语言沟通:病人许多心理活动,常通过语气、语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表现出来,所以护士应细心的观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对生命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查房、治疗或者巡视病房时,与他(她)握握手,给他(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尽快地与病人沟通思想,是及时获得病人的心理活动信息很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使病人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启发病人诉说,才能使病人有所了解。护士应该努力做到自己就像病人家庭中的一员,如同老人的儿女,孩子的母亲,同志的手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境地,这样彼此之间的思想也就容易沟通,病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时若抓住时机,做一些心理治疗,将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

沉着、镇静、理智

有些病人就医时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家庭,中断工作,改变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环境,遭受疾病的折磨,有些人还要面临手术、死亡的威胁,心理上恐惧焦虑和不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护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妥善解决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当然有时护理人员自己的心情也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镇静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智、沉着正确地对待病人,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并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决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加于病人,对每个病人应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个病人都感到护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

这就要求护士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注意自身对病人的影响

一种是通过护理活动,如操作熟练、动作轻巧、细致、利落、有条不紊,病人才会感到放心,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让病人信赖。

另一种是护士的生活范例作用,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这就要求护士行为大方、举止庄重、衣着清洁整齐、语言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从无意识的影响中,使病人产生信赖感。

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塑造身心健康的自我,主宰自己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在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满意于自己的工作,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太少,抱怨社会、领导、同事和病人,对周围一切似乎都感到厌倦和不满,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抱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相反,埋怨或压抑的情绪对心理健康有害无益。其实,人生的幸福美满是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是欣喜还是丧气,这主要由我们的心理、个体的态度来支配,事物本身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面对护理工作中种种不如人意,护理人员只有选择积极情绪和积极的生活动力,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觉得工作是美好的。

珍爱自己,无须得到他人的赞许

工作要求我们爱病人,但大家似乎忘记了一点--爱自己。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美丽而有价值的。不必依赖别人提高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接受自己便足够了。一个人要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并通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来帮助别人,同时认识到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感谢或奖赏,而是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或爱别人之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偏见,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再加上职称评定、经济收人等问题上的不合理,她们不能从工作中充分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许多护士有一种“失落感”,感到“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这是一种自我否定,这些护土是根据外部成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价值。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种种荣誉。赞许能令人精神上受到抚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如果寻求赞许的心理成了一个人生活的需要,需要通过他人的赞许来确定自我价值,这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它会导致各种自我挫败行为,会因得不到赞许而闷闷不乐,甚至行为异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护士要学会珍爱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富有价值的人--自己,珍爱自己,时时保持精神愉快,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须通过他人的爱或赞许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摆脱旧的自我,冲破世俗的束缚,探索未知世界

传统的护理模式及传统的管理方式束缚了护理学的发展,使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日渐降低,护士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的发挥,导致护士知识更新缺乏应有的动力,晨晚间护理和打针发药不再是护士的全部工作内容。医生和护士不再是主、助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关系。因此,传统的护理观念需要更新,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改进,新业务、新技术需要去学习,许多的护理课题需要护理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

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异想天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以上这一切对护士综合性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求护士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去探索未知世界,面对新的要求,我们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给自己作一个评价,将积极情绪保留下来,将那些负面不良情绪,在生活中下决心逐步加以改变,逐步完善自己。摆脱旧的自我,树立一个全新的自我,大胆创新,以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培养方法相关文章:

1.护士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2.护士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第6篇

关键词:心理韧性;职业心理素质;影响

1问题的提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能通过个人的职业来实现。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个体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境和挫折,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帮助个体平稳的度过困难时期。在职业活动中,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对个体的职业活动和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2心理韧性的相关概念

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一般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盒挫折的‘反弹能力’”。[1]所谓“韧性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的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2]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对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韧性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得到发展,从而在未来更好的应对困境。目前的研究都大量证明了心理韧性的发生机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因素共同制衡而产生作用的。Richardson(2002)“所提出的过程模型是从瓦解与重新整合以及意识与无意识选择的角度来看待韧性的”。[3]这个模型指出,个体生活出现变化时,个体的“身心精神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为了继续维持平衡的状态,会调动自身多个保护性因素与这些变化相抗衡,但是当压力过大,个体自身本能地抵抗失效时,这种平衡状态就被打破,而个体必须对现有的认知模式进行改变和调整(比如世界观、价值观、信念体系等),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可能比原有的水平更高也可能更低。实际上人在一生甚至是同一时期会遇到多个应激源,不同的应激源会对心理韧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实就是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相互抗衡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性因素处于优势时,个体才会良好适应,利用心理韧性度过困境并使心理韧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模型的价值在于强调心理韧性是人们有意识进行选择的一种结果,与普通意义上的“复原”是存在区别的。

3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和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职业生活的适应性程度”。实际上职业心理素质是完成职业相关要求的基础和必要保证。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则是更新的一个概念,未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职业心理素质的定义和其研究的内容来看,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主要是指个体为适应特定的职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意识,及职业活动的调节成分;二是职业技能,即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张大均(2003)的研究中“指出职业心理素质作为个体从事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是评判其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成效和相应进行职业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对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培训范围已经延伸到个体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之中,主要包括职业定向时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和生涯教育中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全面多方面提高个体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

4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逆境时所产生的内在反应,同时也包括个体所拥有的保护性因素的力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顺利度过困难的重要保障,而通过一次次面对逆境,个体的心理韧性也会得到成长和发展,整合为一个新的动力系统,为个体提供更好的支持;个人的职业发展在一生当中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生命构成中很大一部分,如何实现职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个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心理素质就是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成功,它是个人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生活、家庭、感情中所遇到的困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职业的顺利进行。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困难对职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帮助职业的顺利发展。心理韧性与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好的应用在心理韧性提高和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去,保证我们职业生涯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第7篇

一、注意感情交流

高考临近,考生都感到很烦燥,虽然他们拿着本书,翻来翻去,可是神经却拒绝接受跳眼帘的蝇头小字,因此这段时间我就采取自由复习形式,这一段复习不要求学生完成某套题,不留任何作业,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谈心。这一段时间同学与同学谈心,比自己独自复习,收获更大。这一段时间也要求学生多与父母沟通,从他们那里找到轻松的感觉,一般高考成绩出众与平时父母的感情交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最后一次模拟成绩下降的同学,压力更重,与父母交流减轻压力会更有效。

二、训练应试心理

既然自己在复习阶段搞通了各种基本概念,做过各种类型的大量习题,考试的题目虽然千变万化,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偶而遇到一道做不出的题目肯定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我做不出,其他许多学生也做不出,等于没有这道题目,绝不会影响自己排名次,故而不必因此影响整场考试的情绪。此外最关键一点在于近年来国家高校录取比例都上升,进入高校的深造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况且根据本人的平时水平,基本已定在某一档次,高考只是一种检阅自己水平的形式而已,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必过份紧张。

战术上重视每道试题。在具体处理每道试题上,却不能抱“轻视”,“随便”的态度,特别是遇到感觉上很容易的试题时,特别要警惕。

三、强化模拟训练

1.进入高三物理总复习后,每次测试都认真地按高考要求安排场地,每个考场都安排两名监考教师。监考教师严格按高考要求办事,若发现个别学生有舞弊行为,立刻判零分,并将其驱逐出考场,考试完毕后还要对该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2.每次考试试卷的版面安排,都按高考试卷的模式,无论是试题的数量和难度都类似于高考试题。标准化的题目,让学生答在高考答题卡上。

3.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答题顺序,每个试题都印上时间分配,学生看到时间分配就会知道每个题的难易程度,学生自觉地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答题,稳扎稳打最后攻关,长期这样训练,时间长了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到了真正的高考,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先用较短时间准确完成基础部分,再集中精力和时间攻克难题,防止了先做难题耗去了大量时间,事倍功半,再回头作简单而容易得分的题时,又可能因时间苍促而忙中出错,或心理紧张“发毛”对容易题目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浪费时间。

如此,经过一年的训练,高考的紧张程度有所下降。平时的考试让学生当作高考,给学生很多的“高考”机会,而真到了高考,学生如同平时的测试,在心理上没有压力感,学生的应有水平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加强临考指导

考前辅导,是指考试前一两天,在让学生休息好的前提下,抽出两个小时,做一套所谓的高考热身物理题,这套题是根据历年高考题的特点和各方面得到的高考信息编排的,这就是学生所说的“压包”题。“压包”题很多老师都认为是赌高考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出“压包”题的目的主要是压学生的心理,考生认为“压包”题一定能赌着高考题,很相信老师的猜题能力,考前做上这样一套题他们心理上踏实有底,考前不慌,利于稳定情绪,以最好心理状态进入考场,达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压包”的目的。例如:在指导眼睛观察范围做图法中,我画了三个图:

这三个图就说明了如何确定眼睛观察范围:首先画眼睛的像,在向镜的边缘引线并延长,两线之间的范围为观察范围。

这样指导如果在高考试题中有一个类似的图或类似的题,就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增强解题的信心。这样,考前辅导就把学生提前带人了物理高考的状态,减轻了上一科考试对物理考试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物理成绩。

第8篇

【关键词】人类医学模式;现代护理;心理学;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46-0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人类医学模式的转变,这就给护理事业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护士工作必须朝着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方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模式的需求。作为一名护士,如果仅仅只掌握专业知识和运用护理技术操作,就只能解决病人的护理要求。而实现以病人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的现代护理工作。所以就应具备良好地心理素质。下面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护理工作的关系,谈谈我的体会如下:

1 情操:即高尚的情操

因为情操好是以人的社会要求为中介的,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为中心的高级感情,即由情绪、感情和社会价值观念为高级感情。当然作为一名护士的情操应具体体现在工作中能用整个心灵和全部感情去爱、去疼、去服务于病人。当护士面对那一张张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面色苍白,痛苦而毫无感情的脸,还有一双双忧郁的眼睛,甚至脓血、污秽、恶臭等物,你就不会讨厌,不会怨言,更不会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工作,应关心体贴病人,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待病人如亲人,同情他们的痛苦,理解病人的心情,满足他们的要求,为病人排除心理障碍。从而接触他们去躯体上的疾病。而作为一名护士是否具备高尚的情操,是现代护理工作中全身心做好的心理护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护士职业道德尺度高低的标准,他能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因而可以说,情操是护士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必要素质。

2 护士应具备优良的气质

因为气质是人的典型和稳定的心理特点,它是以高级神经活动为生理基础,因此可以使个体的行为独具特色,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这里说明了护理工作维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命,服务对象是病人和健康的人,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为此,为所有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过程中,作为护士即要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又要感情丰富,热情洋溢,另一方面态度持重,交际适度,遵守制度,深思熟虑。认真观察细致,一丝不苟。切忌朝三暮四,工作急躁,蛮干、冲动、做事准确性差,这种不良气质,会阻碍护士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会使回事关系疏远,甚至降低护理质量,使以病人为核心成为一句空话。可见优良的气质与现代护理工作时密切相关的。作为护士应在本职工作环境,医风医德的要求,而且要调节自身的气质势力,塑造优良护士的气质,重视掩盖和转化不良气质。

3 护士必须要坚强的意志

护士是人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必要过程。那作为护士坚强的意志,是通过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坚强的表现出来,果断性表现了护士在紧要关头能及时有根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病人突然发生危象,需要采取急救措施,这就要求护士有果断性。但一个护士具备了果断意志品质,她就赢得了病人的生命。自制性表现了护士的宽宏大量,容忍,克制的态度。因为病人的情况性格,往往易于发生冲动,这时,如果护士能容忍,病人的烦躁、责备、甚至吵骂,但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促进良好地护士与病人的关系,维护自身情绪良好行为。护士是一项繁忙而辛苦的工作,如果护士有了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怕苦和累,不求名和利,不厌其烦的去探索病人的心理,积极完成各项护理治疗及操作工作,奋力追求现代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要跟上现代护理模式的步伐,做好以病人为中心,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

作为护士还应有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医务工作,一是药物,二是语言,护理也是如此,因为护理的对象是有理想,有感情的人。现代护理要求,护士必须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才能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古人说的好,“一言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因而护士应自觉运用良好地语言,来表达对病人的关怀,爱护,护理,去打动病人的心灵,势必收到良好地效果。

总之,我深深体会到,护理的心理素质与现代护理工作时好朋友,不可分开,紧密联系着。如临床护理操作顺利进行。护士与病人的融洽,心理护理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要做好护理工作必须认真培养好心理素质,才能去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和高质量的服务于病人。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爱民,母翠平,渠素云;注重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心理护理质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周建玲,李碧兰;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年12期

[3] 盛忠兰;;层流病房护理人员的压力产生原因及心理疏导策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第9篇

一、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成因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归因不当。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成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当归因不当时就往往会引起自卑感。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和交往能力差所产生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自我价值,看不到人生阳光,因而自卑自贱。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高低,交往能力差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社会经历少所造成的。

2. 比较不当。比较是人的特长,问题是需要正确的比较。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在客观地看自己的短处,也表现在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善于比较的人,从别人的成功中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不善于比较的人,则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就自暴自弃,自卑消沉。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外部因素来讲,对这类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各种方法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真善美的一面,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不时地用肯定性心理暗示语言引导他们从弱点和缺点中走出来。从学生自身因素来讲,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它告诉人们,只要全力以赴,就会成功。但是,从心理学观点来看,除了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认为自己“必然可以做到”,才能真正达到目的。事情的成败,与其说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能力,不如说是受人的自信心所主宰。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将某种状态视为真实的话,则结果大都会成为事实。

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天,他来到某小学,要了该小学的学生名册,在名册上划出了80个人,然后说,这80名学生,将来会成为社会的英才,你们要好好培养。结果30年过去了,这80名学生无一例外地成了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的佼佼者。其实,心理学家在划定那80个人时,根本不知道这80个孩子的任何情况,完全是随机划出来的。可是,心理学家的话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观念:我是注定要有所成就的,我必须要比别人强。30年中,他们一直这样认定,并一直把自己作为非凡的人才塑造着,结果他们真的个个成了英才。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充分说明了自信心对于人的巨大作用。

可见要克服自卑,一要正确认识自卑的弊端,提高克服自卑感的信心;二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三要树立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四要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在实践中克服自卑心理。

二、 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产生苦闷、失望、悔恨等情绪。因此,挫折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但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中小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经验太少,感情也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又差,所以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并且遭到挫折后,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逃避等情绪。

挫折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压倒。要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通过自我认识,充分估计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必要时让学生适当调整目标,降低要求。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学生迎接并接受困难的考验。

2. 学习方面是学生遇到挫折最多的方面,对此,可以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我有一个好办法”、“错题展评”、“勇过题关”等,培养学生对付困难挫折的能力。

3. 在各项工作中,教师不要替学生包办一切,“该放手时要放手”。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在活动中所面临的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要让学生在活动的磨难中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为以后战胜挫折打下良好的心理及能力基础。

三、 从众心理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他让被实验者看一下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然后逐一提问。在实验前,他先安排了一些人也充当被测者,并且编了一个错误答案,让这些人在被提问时故意说这个错误答案。提问开始后,这位心理学家先提问他预先安排的人。结果,其他被测者多数人听了他们的答案后,都认为自己看错了或者想错了,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正确答案,也跟着说出那个错误的答案。可见,有从众心理的人,容易被他人言行所左右,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往往说违心话,办违心事。

第10篇

关键词:教师 心理素质 健康水平 素质教育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专家们分析,其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二、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原因分析

        1.主观上的高期望与客观上的低定位,导致心理失衡,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所导致的。教师在现实中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及工作条件差等,加之社会对其要求又很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教师内心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失落感、挫折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高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生活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一是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二是任务繁杂且重;三是各种评比压力重。 如工作业绩、创造发明、科研成果等等,常使得他们左右为难,内心痛苦难言。

        3.学校的工作安排及评价不当,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据调查:29%的教师认为学校人际关系不正常,一些校长搞“一言堂”、“家长制”,在学校谁能给领导送礼和办事,谁就能受重用,而工作埋头苦干、性格耿直的人就得不到应有的表彰和重视。这人为地造成了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使一部分人内心压抑,无法安心工作,也使之对同事、领导易产生不信任感,造成各种矛盾。 

        4.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是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再加上学生纪律观念偏差,给学生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肯定会影响学生在教师心中的形象;反过来,也会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的恶化是密切相关的。

        三、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的途径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应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地有效。

  1.社会支持是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的前提。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各级管理部门应当为教师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减少因角色冲突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要将“科教兴国”落实到具体处,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工资额度,正视教师的劳动价值,以缓解教师的心理冲突。

        2.学校环境的优化是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保障。学校环境特别是人际环境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满意度,而且还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一是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要尽可能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使教师安心工作;三是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教师进修的机会。

        3.教师自身的调适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要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

水平。

        著名文学家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认识到教师中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配合,教师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大的提高。教师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祥珍 刘枧 教师暴力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北京:教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11)。

[2]徐学俊 魏礼飞 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1,(1)。

[3]梁芹生 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归因及心理调控策略[j].教育评论,2004.(3)。

[4]申继亮 王凯荣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5]张金英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j].太原:山西教育,2002,(20)。

[6]刘红 略论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2002,(2)。

[7]俞国良 曾盼盼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心理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4)。

[8]赵建华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02,(3)。

第11篇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逐步走向国际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训练力度。在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给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了多层次的心理冲击,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的心理矛盾与问题。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逐步普及到各高校,并要求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其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但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不断从中做出总结,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复杂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一)社会上的客观因素和大学生的主观臆断

影响着教育者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一些教育者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都看作是思想品德出现了问题,片面的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等同来看待。在此基础上也反应出某些高校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不足,不能做到客观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片面的看待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并存在着不注重“过程”,过分看重“结果”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则是片面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把新时期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偏离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乃至政治观上的诸多问题,都归因于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一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体现了新时期教育者对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两种不正确的倾向———“研究心理素质教育不系统,以偏概全,没有从整体着眼研究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总而言之,现今我国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缺乏专业且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是阻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存在着一些教育认识的误区

1、各高校的心理三四周教育主要重视心理测试,但忽略了结果的系统与科学的具体分析。一些高校片面的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同,教育者花大部分心思搞各种心理测试,无论是智能的还是简单的手写答题,这就把心理素质教育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并不能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

2、重视心理问题出现后的调解与引导而轻“早发现、早预防”。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渐增多,如今,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的相关部门或机构。但是,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虚有其表,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整体且具体客观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3、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而缺少开展与实施心理课程后的心理实践活动。有些高校热衷于开设心理知识类的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简单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而轻视心理活动的训练。

(三)一些高校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

数量短缺所引发的问题因为我国对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相关要求,要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等,要求持证上岗。虽然,新时期我国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师资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但从具体实际情况来看,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仍有一定难度,师资短缺仍是制约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一些高校虽成立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因为缺少专业过硬、训练有素的合适教师,致使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作为国家的教育管理者和相关高校的管理者,解决专业化的师资人员短缺问题,将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

二、新时期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促进大学生对于其未来发展形成健康、正确的心理行为和认知:一方面,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水平,培养其在学习中不断接纳自我的态度,并在扬长避短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其次应该提高其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要让自己产生挫败感。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型的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这是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形成正确心理认知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自我调节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心理认知必要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心理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时期,社会大环境正在不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作为教育者或学生的指导者应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促进其更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心理指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增加相关的心理教育讲座

高校通过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定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访谈或讲座,使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心理的科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可以正确引导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做事所采取的行动。学生通过听讲座,帮助他们对心理咨询活动的了解,从而通过讲座引导有问题或有心理矛盾的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调节,更好的消除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既不能相混为一谈也不能互相替代。所以,作为教育者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用心理素质教育去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一切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对立既统一的整体关系,作为一名专业且合格的教育者,应该看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部分,大学生的一些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的问题往往是由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而存在的。简言之;人的行为举止是心理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新时期教育者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上,要充分考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整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新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宗旨,所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提高提供主要方向。

一方面,新时期社会的大环境日益复杂,教育者要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在思想信念、行为品德、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全面展开,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主要方向和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日常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所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与辅导,对有心理问题困扰及心理矛盾的学生提供全面、及时且必要的帮助。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心理咨询都应改变以往那种形式化、表面化的咨询或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交谈的单一方式。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既要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确保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要引进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学习理论和运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新时期教育者要坚持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健康素质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篮球;命中率;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19-01

一、心理素质对篮球命中率的积极干预因素

(一)篮球命中率与心理素质的等同价值取向

人的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今心理因素已成为评定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教练和运动员的重视。美国一些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这是因为心理状态影响肢体状态,而肢体状态又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的命中率。所以篮球运动的心理素质是指运动员的大脑对比赛的状况经过思维分析,判断而得出的感觉和反映能力及心理状态。在比赛过程中队员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比赛的形势变化而变化的,所起的价值观的等价的。

(二)心理素质对篮球命中率的关键性

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剽悍来吸引观众,而更多的是观众对场上五个队员之间的心理素质的观摩,这是因为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运动员的整个身心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伴随产生的强烈而鲜明的情感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势均力敌的比赛,客观条件复杂多变以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也随之不断变化,表现出多变性的特征。特定的心理素质稳定性对应场上往往给观众更大的刺激,让观众兴奋不已。

(三)心理素质对篮球运动员的自我陶醉

对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员来说,再也没有比在场子上的稳重而自我陶醉了,这是因为当一个运动员在完成一次移动,接球急停、以及发现空档――移动到位――接球急停――瞄篮――投篮等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处于一种自我的陶醉中,因为每一个投篮都是一项单独的成就。在这个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力伴随着技术动作的形成而完成。

二、比赛过程中心理素质对投篮命中率的干预

(一)比分领先时心理素质对命中率的干预

比赛中由于本队比分领先,全队充满信心,士气高涨,技战术发挥正常,得心应手,战果不断扩大,加上队员投篮发挥得好,投篮欲望强,心理定向果断,情绪稳定,大脑清醒,思维敏捷,动作轻松,对投篮充满信心,一旦获得投篮机会大胆主动地投,果断出手,使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运动员有时感觉不妙的球也进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这时的心理素质就起到了一种稳定的作用。

(二)比分相持平衡时心理素质对命中率的干预

这个阶段,运动员不稳定心理状态表现在想赢怕输,极想战胜对手,比分稍落后,便不能沉着、冷静,而是急于求成的情绪就会增大,从而自乱阵脚,影响比赛。这种心理素质对运动员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干预,能够影响整个运动场上的比赛,是一种可怕的干预。因此,运动员这时候必须保护要自我调节,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进行比赛。

(三)比分落后时心理素质对命中率的干预

比赛中由于比分落后,队员的心理因素不稳定,进行影响到队员的情绪,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活动能力,使运动员处于不良的竞技比赛状态之中,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进而导致运动员胆怯、害怕的狭隘思维中去,使原有的投篮技术得不到正常发挥,有时尽管投篮位置、距离、时机较好,也难达到理想的命中效果,进行影响整场比赛。

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拓展与提高

(一)教学模式的训练

通过对运动员的教学,使运动员从理论上对心理素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因素对篮球比赛的重要性,所以当在比赛之前,教练就应该对队员进行理论心理方面的培训,并进行多一些语言方面的鼓励,哪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等各方面不是很完善,只要把运动员的情绪能够调动起来,进而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达到赛前的最佳水平。让运动员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

(二)运动员要自我提高心理的透析能力

运动员相互之间动态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对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也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运动员的年龄、经验不同,对自身的认识深度不同,心理抗压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运动员要自我提高心理的透析能力。但一般来讲,在赛前训练水平很高,赛前热身赛或资格赛成绩很好的运动员,如不能及时摆正参赛角色的位置,一切从零开始,做好最困难的准备,全力冲击对手,很可能会在即将开始的重大比赛中遭遇到难以承受的挫折局面,以往在一些项目的重大比赛中排名第一的运动员却最终未能打进决赛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其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其实也不足为运动员相互之间动态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对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也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一般来讲,在赛前训练水平很高,赛前热身赛或资格赛成绩很好的运动员,如不能及时摆正参赛角色的位置,一切从零开始,做好最困难的准备,全力冲击对手,很可能会在即将开始的重大比赛中遭遇到难以承受的挫折局面,以往在一些项目的重大比赛中排名第一的运动员却最终未能打进决赛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其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其实也不足为奇。

(三)多多参加比赛,不断丰富比赛经验,取得稳定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