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时间:2023-06-06 09:0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播学概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播学概论

第1篇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课程;原则;教学阶段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规律的科学,是学者们研究传播现象、总结传播规律的专业性学科,主要介绍传播的定义、类型、方法、理论研究成果等。学习传播学有助于学习者对习焉不详的传播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这使得传播学科具备了相当强的理论性。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传播学概论课程是一门介绍传播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它在相关专业中都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于传播学发源和发展于欧美,如何将传播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科学、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传播学科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可以提供系统方案。因为教学是一个系统,由教学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其中涉及到学习规律理论、教学规律理论、传播理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信息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为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安排提供了原则和依据。教学设计需要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定的安排使各要素协调、联动、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及其任务。结合我校传播学概论多年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课程组确立了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效果为导向、以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为指导、组织其他教学环节要素的方针,形成了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三个原则和三个阶段。

一、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三个原则

1、坚持教学内容讲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因为传播学学科发生和发展于欧美国家,其理论、方法等也是对发生在其时空内的传播现象、传播行为的反映。首先,我们在引介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其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们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尤其要让学生意识到,欧美国家产生的传播理论在进入中国后,必然也要经历“本土化”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生硬地照搬。其次,每一种理论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经历补充、修正,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有利于打破学生应试教育中形成的答案唯一、确定不变的认知定势。

2、坚持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能力原则

高等教育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应该是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教育。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理论内容是什么,而应该是通过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样的问题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等,使学生具备关注社会发展、发现问题的敏感度、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理解、处理各方面关系的现代公民素质。

3、坚持教学方法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为达成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在此原则基础上,课程组设计了教师主讲型、教师指导型、学生辩论型、专题演讲型四种课型,用于《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教师主讲型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等媒介,将图像资料、声音资料、视频资料、动画演示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同时减少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对重点内容辅以传统教学手段,在黑板上进行适当板书,强调重难点,陈列知识大纲。教师指导研究型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内容和方法设计,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凸显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①此外,学生辩论型、专题演讲型等课型设计作为辅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组采取了竞赛、鼓励、个别辅导、课下谈心等方式,让学生克服懒惰、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在发挥学生个体优势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不足予以弥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在组团作业时采取角色轮换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予以发扬和补足。

二、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三个阶段

1、教师传播学理论讲解分析阶段

传播理论讲解是传播学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到众多的定义、理论、方法、制度等。一方面,理论讲解起来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另一方面,有些理论已经是常识性知识,没有太多可以深入和发展的空间;再者,传播学作为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的交叉性特征突出,通常会涉及到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对学生的知识贮备和视野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需要授课教师做到深入浅出,将理论讲透、讲活。除了具备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之外,还需要教师的多学科素养、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建立起传播学的观察和思考习惯,对理论进行案例式解读,化解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并建立学生对日常现象传播学的观察视角。

2、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传播现象阶段

理论讲授教学会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考试过后就没关系了”。不和实际建立起足够的联系,也就不能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导致学生常常追问,学习传播学概论的目的在哪?难道只是大四考研时的一门专业课吗?学习之后在工作中也“用不上”,“学了无用”的论调会让学生进一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此,在教师完成理论讲授阶段之后,应该将学生带进入到尝试运用传播学理论对传播现象进行分析的浅层运用阶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传播学角度的观察和分析。比如,讲到人际传播时,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场景、俚语俗语(见面三分亲、百闻不如一见)等,对照人际传播的特点,化解了学生对传播学理论晦涩难懂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主动去对照传播理论的现实化运用。其次,利用新闻舆论热点、娱乐八卦、影视作品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从传播理论的层面予以关注,进行简单的分析。比如,在讲授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内容时,我们设计了诸如:什么是狗仔队?面对狗仔队的行为,如何理解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矛盾?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平衡?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参与分析思考的热情。

3、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到传播行为的实践阶段

传播学理论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必须将其运用到具体的传播行为中才有意义。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传播学理论的“有用”,我们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了一些实践环节。因为我们是在广告学专业中开设传播学概论课程,就将广告的有用性作为前提进行设计。比如,针对一个广告任务,分别进行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广告传播创作,将它们进行对比,找出在广告策略上、创意上、表现上等的各种不同;或者,针对同一广告任务,制作分别刊发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上的广告作品。这些应用和实践不仅消除了学生学理论无用的错误认知,还起到督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创新实践的作用,深化了教学效果,将课堂知识落实到实际意义中,也体现了传播学科对传播实践的指导。

作者:佟文娟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静.针对广告学专业本科生的传播学教学之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2]汪靖.传播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广告学专业学生特点的思考[J].东南传播,2011,(6).

[3]刘兴豪.论学生主体性地位在<传播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社科纵横,2013,(4).

第2篇

传播学概论课程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其理论性非常强。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注重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传播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征;第三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研究的经典理论。

如何能够让学生对于一门枯燥、深奥的理论性课程提起兴趣并且理解它、学好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创新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联系当前实际,诠释理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依据。传播学概论的基础理论对于其他新闻业务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传播学中包含了许多难以理解的专业性理论,诸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等。导致了学生们对于传播学该如何学习无所适从。理论的诠释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材中的案例与解释性资料往往已经过时,而且远离学生学习生活,没有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接近性,让学生难以接近,自然难以提起兴趣。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建议联系当前实际来诠释理论。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当前的社会热点,都可以成为传播学理论的诠释材料与案例。这样,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在有趣的案例中理解理论,能够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学理论的及时更新。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石,同时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理论也随之而得到发展与更新。由于一方面传播学来源于西方,另一方面传播学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也就导致了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中的许多理论已经过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时代存在脱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与时效性,进行传播学理论的及时更新。在教学中,除了对教材的经典传播学理论进行讲解,还应包括传播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走向,使得理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三、课堂形式的创新———提高互动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是发挥学生个性与独特性的关键。传统的灌输方式是学生所厌恶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自我独立思考。一、设置思考题。恰当的思考题设置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考,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要“小”,过大的题目让人有畏难的情绪,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二、进行理论的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理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把教师与学生间单向的信息交流,转变为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汲取知识。理论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清晰起来。三、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解理论,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通过学生的讲解实践,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加对理论的印象与理解能力。

第四、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被高校运用。尤其运用到许多实践性课程中。而理论课程同样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多媒体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图片、视频、音频、FLASH 的插入,对于学生有着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在五彩缤纷的教学课件中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课件制作不是简单的黑板板书的电子版而已,而要注意体现趣味性、美观性、完整性。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

第五、注重学生的反馈。反馈是教师有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然而却被很多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持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忽视,或是无视了学生的信息反馈,使得在教学中不被学生认可却不自知,一意孤行,最后导致教学的失败。一,老师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来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比如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 群,共享空间等来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这种方式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二,也可以通过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则可以通过问卷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获得学生的整体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播学概论课程,理论性强,虽然相对来说学生兴趣不浓,并且难以理解,但是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形式创新,同样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

面向考生

考试科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大类

数据结构

数字媒体艺术

工商管理

财经大类

管理学原理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西方经济学

旅游管理

旅游大类

旅游学概论

英语

英语类

综合英语

日语

日语类

综合日语、口语

艺术设计(视觉)

艺术设计类

专业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电路电子技术

微电子学

汽车服务工程

汽车类

机械设计基础

新闻学

广播影视类

语言文化类

传播学概论

第4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传播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在发展专业和职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作为高职教育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播学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更加给力。

一、通识教育与传播学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在19世纪初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实践和理论研究虽然很多,可是至今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实践和理论模式。哈佛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对通识教育有这样的说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你们掌握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你们谋求某种职业做准备。通识教育的教导内容更具有普遍性,看上去似乎不那么“有用”。

从对通识教育的一般看法而言,传播学在高职院校的讲授具有看上去似乎不那么“有用”的特征,因为其理论、模式都是一般性的概括。但如果了解了传播学的历史及其理论、模式的来源的话,就会清楚这些一般性的概括都来自对仅仅上世纪的事件分析的结果。可上个世纪距离现在并不遥远。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书籍等目前依然拥有大量的受众、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影响也是始于那个时代,尤其是对中国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发展最动荡、最激烈、最辉煌的世纪,这种记忆将会持续十分久远,这样传播学理论背后的故事依然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传播学不能像在新闻传播学院那样提供全面的理论和技能训练,但作为通识教育,传播学课程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又应该是“有用的”。才会符合高职院校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今信息时代里。大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如何面对和处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几个基本的传播形式。

当今世界。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等最深远、最激烈、最彻底的是科学、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三个方面。(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虽然科学和市场经济与传播学没有表面或概念上的关系,但是,科学传播、地方性知识、女性主义等与传播学联系紧密。市场经济中的广告、公关都可以涵盖在传播学的理论背景下。因此,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不仅是能够对媒体的事件具有一定的概念和分析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把握全局。知道哪些是传播的,而哪些是没有被传播的,这样,才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理解和迅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原则和行动方法。因为传播学课程所分析的案例都是当前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热点话题、存续于人们胸中的经典话题。所以传播学具有贴近性,这种贴近性的熟悉感。可以充分调动起受众参与思考和行动的热情,有利于对事件、故事、经历的理性分析和判断。

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和背景提示我们,传播学需要十分宽泛的多学科知识准备,然而。反过来思考,这也使得选修传播学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拓展知识面,而且这些知识通过传播学的纽带联系起来后,具有了一个可以应用的平台,对于应用型、实践性的高职教育来说,传播学课程的通识教育目的就可以具有实现的基础。

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作为高职通识教育的开端,可以借用媒介事件的传播学视角。在教学分析中,把通识教育串联成学科群的网状结构。因为传播学概论就是从应用理论来分析解读当前的媒介事件开始的。兴趣和现实结合的特点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的理论思考。

传播学应用性强、学科覆盖范围广、实际案例俯首皆是在当今大众媒介产生着巨大影响的时代,传播学对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规律的解读、负面效应的批判和未来前景的把握都具有精辟的主张和见解。由于传播学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原因,也由于传播学从一开始就是多学科的探索之地,所以传播学不仅有综合各类学科资源、汇聚当前世界上任何媒体事件的能力,而且,在传播学理论的统摄下,当前的各类事件和多种学科,都可以用传播学的理论或模型进行分析和运用。

二、传播学课程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确实是问题解决的途径与结果。传播学概论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信息社会中,科学、市场经济、大众传媒作为控制的领域,是怎样通过媒介事件传播的。学生要学会运用合理的参考机制和参考背景,弹性思维,综合表达。在知识领域表现为对知识理解后的联想、迁移和覆盖的能力,在方法上表现为计算机式的记忆、存贮、思想和输出的圆形思维,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思路流畅、逻辑清晰、隐喻和故事运用得当。

问题的参考背景是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社会的特征:(1)民主化;(2)法治化;(3)工业化;(4)都市化;(5)均富化;(6)福利化;(7)社会阶层流动化;(8)宗教世俗化;(9)教育普及化;(10)知识科学化;(11)信息传播化;(12)人口控制化。等等。这个参考背景对于一门通识课程设计来说,范围太大了,但是。如果将这些背景所涉及的领域通过媒介事件的分析,以隐喻和故事的编排综合起来的话。就能够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和完善。

课程设计的部分只是在规划和技术层面上的第一步,人文社会学科更加强调的是对于人的效果。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是本人来理解和解决,别人是替代不了的。“自然似乎没有把他铸成就将其放到世界中:自然没有做出关于他的最后决定,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成为不确定的东西。因此。人必须独自地完善他自己……必须试图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他那专属他自己的问题”。确定性和好奇心的满足必须在课程设计中同时得到显现。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是承认课程设计的不完善性。

媒介事件在课程设计中是传播学课程理论的载体。传播学理论是媒介事件分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新闻写作中。根据一件新闻事件来展开历史事件的叙述是常用的手法。事件的联系性可以全面充分地揭示主题,鲜活人物。媒介事件的案例分析遵

循历史的解析、个人化的解析、理论的解析、传播模式的解析等原则,贴近高职院校应用型、实践性的教育目标。

比如:拉斯维尔提出的“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的线性传播模式,不仅具有传播学上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其他领域内应用也同样具有效果。只要去思考,就会发现一个理论、一种模式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学生在信息利用方面。其实就是这个传播模式的具体应用。当然,理论和模式的简单程度和普遍性、穿透力也是其能够产生学科覆盖和知识迁移的因素之一。只要去实践,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就会自然显现。麦奎尔在中国的讲演,仅仅总结了四句话、确定目标、收集资料、马上开始、永不停歇。正是这个简单的方法使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找到号称“金手指”的麦奎尔咨询公司的服务标志时。麦奎尔拿着国家地理杂志说:“你们已经有了,杂志封面上的黄色边框就是你们的无形资产,它已经在杂志社的多年坚持下悄悄形成了”。在信息社会中,拉斯维尔的传播模式虽然在传播学理论上有值的探对和商榷的地方,但作为分析事件、认清问题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拉斯维尔的传播模式是入门的一把金钥匙,兴趣的培养也应该从简单的选择性开始。在准备论文、汇报、报告、演讲时,背景资料的检索和查找时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任何创新性的言论和做法。都是基于对历史状况和简单模式的翔实把握的,拉斯维尔模式可以说是知识的出发点,因为这一模式的每一部分还分别对应了“控制分析、内容(话语)分析、受众分析、媒介分析和效果分析”,由此开始的知识和社会领域的探秘层次和复杂性是具有拓展的潜质的,也就是说,拉斯维尔模式的简单性并不代表其深度的缺失,而是具备了深度探索的理论属性。

我们通常思考的是拉斯维尔模式在传播学或新闻学中的应用,从没有思考过教育能用这个模式做哪些事情。有时候变化角度产生的效果恰恰应该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教育传统中融进新的关键词了。从信息的吸收程度角度讲。学科的自引率越高,这个学科的发展就越来越成为封闭的系统。教育学与传播学都不是这样的学科,他们还有许多需要吸收的营养。

三、传播学课程建设原则

学生一方面要求课程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又要求趣味性、互动性和贴近实际,虽然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理论讲授、作业等形式在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

但通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和交流,应该是一种嵌入式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之外,利用博客、徽博、电子邮件和QQ群的讨论,使这种嵌入式的教育更加充分地实现。

教学案例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表征,利用新闻的五个特点的原则来选取适合的案例,这样精选出来的例子的代表性和解释力才能更加清晰和独特,具有典型性和持久性。由于是在新闻背景下的案例分析。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案例、资料应贴近理论,但由于理论与实践由于抽象程度不同,在案例和资料中人们很难看到理论的背影和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透过现象将理论融入其中。理论的概括性在案例分析中的作用效果,能够让学生在相似的媒介事件发生时,实际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将会得到体证和检验。

理论教学不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理论解释和思维,必须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采用理论迁移与覆盖的思维方法,将理论的延展性与理论的交叉性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形成独立的判断、自己的结论。这需要多角度,多极的不同理论解释。但要在实际授课中做到适可而止,以免得学生产生盲从或迷惑。这要看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阅历、生活阅历而定。尤其在注重学生个性成长和独立判断精神的同时,要用传统来平衡由于学生个性和独立问题带来的传播上的偏向。

讲求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不局限于定论和空论,事实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成功了,才能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思维和认知的主体。因为每位学生的个性所导致的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分析,才能够真正开启创新思维。

第5篇

1媒介融合对营销决策的困扰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扩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媒体市场格局,改变了广告受众的媒体接触方式和习惯,对广告运作、管理流程和方式也产生影响。为了寻找目标受众,分析目标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市场营销的广告策划和媒体策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些新的变化越来越困扰广告主的营销决策。

2广告与营销的融合新技术和媒体受众的偏好正在改变现有的传播环境,使得信息、娱乐和商业信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各种植入广告就是最好的呈现。在此基础上,人们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和广告等多种营销手段融为一体,用“大广告”来推进市场营销。广告与其他促销手段融合在一起,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营销活动和媒体中,对媒体种类和形态繁多的广告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同一广告主的总体广告运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经管专业的广告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广告的融合改变了媒体和受众,增加了广告主开展广告活动和获取广告效果的难度,从广告主角度进行的经管类专业广告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不能像普通广告专业的广告学概论课程突出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告学框架体系的构建。如何在双重困境之下推进高校经管专业的广告课程教育,有着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经管类专业广告课程改革策略

1明确课程定位经管类专业的广告教学为培养市场和营销人才服务,授课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广告主,因此授课主要是站在广告主立场上的广告教育,与普通广告学专业主要针对广告制作者和传播者的立场有重大区别。因此,笔者认为,在经管类专业中的广告教学定位于培养经管专业学生的广告意识和广告策划思维,掌握营销活动中所需的广告知识,立足于经管专业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诠释广告理论和构建课程体系。所以,课程定位仍然是实用操作性的“术”,但是这种“术”不是教会学生怎么“做”广告,而是如何“用”广告:了解广告运作流程,懂得如何运用广告活动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

2合理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先行课,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以市场营销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作为先行课,在学生建立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对广告的基本了解之后,再开设广告课程。课程设置要使广告课程与经管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内容上能够互相衔接和呼应,从大到小,从总体到局部,逐渐深入地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广告课程的内在结构方面,要符合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建立适合经管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所以,经管类专业的广告课程不只是用一个固定的概论模式来涵盖所有专业需求,而是可以灵活使用其他广告课程来替代现行的具有广告学概论性质的广告学课程。例如,符合电子商务专业需求的网络广告学课程,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整合营销传播课程等多元化的广告课程设置。

3课程内容突出营销背景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广告的营销背景,不再纠缠在营销、艺术和传播的学科归属上,高屋建瓴地用市场营销学的总体知识框架来统和广告学的内容。注重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间的配合,正确处理交叉内容,突出广告策划与营销策划的配合,广告目标、广告预算、广告效果测定、媒体策略等内容都是重点。此外,也要介绍广告主与广告机构的沟通技巧,切实引导未来的市场营销人员正确对待广告。

4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广告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学科背景和提升专业素养,立足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辅助心理学、美学等综合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光有理论知识的提升还不够,教师也需要加入业界实践。以教师自身的业界实践为基础,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广告学课程教学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广告实践课程与学生的营销等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同时,配合广告学课程的多样化设置,采用案例教学,运用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也能很好地提高广告教学效果。

小结

第6篇

2016年4月上海自考科目安排表(第二周)

时间

学校、专业

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

2016年4月17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C050114(基础科段)

*(00024)普通逻辑

*(00429)教育学(一)

*(00535)现代汉语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031)心理学

*(00506)写作(一)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

C050105(本科段)

*(00037)美学

(08940)西方现代派文学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015)英语(二)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公共关系专业

A050303(专科)

*(00058)市场营销学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33)新闻学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07)现代管理学

*(00645)公共关系策划

*(04729)大学语文

公共关系专业

B050309(独立本科段)

*(00318)公共政策

*(03298)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03297)企业文化

*(03292)公共关系口才

*(03293)现代谈判学

*(00015)英语(二)

*(00152)组织行为学

*(03294)公共关系案例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A020109(专科)

*(00091)国际商法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9)国际贸易

*(00041)基础会计学

*(04729)大学语文

(07750)国际投资学

经济学专业

B020115(独立本科段)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41)发展经济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00060)财政学

*(00140)国际经济学

电子商务专业

A020215(专科)

*(00893)市场信息学

*(00892)商务交流(二)

*(00898)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041)基础会计学

*(00900)网页设计与制作

*(00889)经济学(二)

*(0090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

B020216(独立本科段)

*(00911)互联网数据库

*(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

*(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94)数量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00913)电子商务与金融

学前教育专业

B040102(独立本科段)

*(00024)普通逻辑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02)学前教育史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A040109(专科)

*(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05618)青少年心理卫生

*(00031)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B040110(独立本科段)

*(05626)变态心理学(一)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5622)临床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02899)生理学

文化产业专业

B020155(独立本科段)

*(00642)传播学概论

*(04121)中国文化导论

*(04124)文化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04125)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C050207(基础科段)

*(00595)英语阅读(一)

*(00794)综合英语(一)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4729)大学语文

*(00795)综合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C050201(本科段)

*(00087)英语翻译

*(00429)教育学(一)(见说明4)

*(00831)英语语法

*(00832)英语词汇学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日语专业

C050208(基础科段)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7)日语语法

(09099)日语翻译(一)

*(04729)大学语文

日语专业

C050202(本科段)

(00609)高级日语(一)

*(00535)现代汉语

(06042)日语写作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专业

A020203(专科)

*(00157)管理会计(一)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6)中国税制

*(00041)基础会计学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4729)大学语文

*(00060)财政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会计专业

B020204(独立本科段)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60)审计学

*(00015)英语(二)

*(00158)资产评估

市场营销专业

B020208(独立本科段)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J)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J)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0015)英语(二)

第7篇

专业 考试科目1 考试科目2 教材 备注

英 语 高级英语 英语写作 自考教材

日 语 高级日语 日语写作 自考教材

法 律 国际经济法概论 知识产权法 自考教材

律 师 公司法 合同法 自考教材

新闻学 传播学概论 新闻评论写作 自考教材

物流管理 待定 待定 自考教材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自考教材

企业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一) 审计学 自考教材

广告学 中外广告史 广告媒体分析 自考教材

行政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自考教材

第8篇

关键词: 双语实例 传播学教学 教学组织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在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高(2001)4号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各高等院校纷纷加紧双语教学的进程。目前国内的双语模式主要有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沉浸型”模式(Immersion Model)、“维持母语”(Maintenance Model)模式和“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这三种目前,在我国,双语教学只是在试行阶段,各院校对双语教学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及经济等学科,文科涉及较少。在社会学科的部分学科,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自欧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科推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传播学概论课程采用《传播学教程》作为教材,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如何在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摸索中,尝试添加双语案例,逐步将其构建为双语课程。

二、传播学教学中双语教学的定位

沉浸型模式要求有很好的外语交流环境,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能力状况来看,“维持母语”模式和“双语过渡”模式是比较现实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此前提下,对较浅显的内容及专业术语,可用外语教授;对于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则可用中文详细讲解,不盲目追求外语使用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后阅读原版教材和使用外语完成作业等环节实现。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逐步接轨,国际交流日趋增多,这就对新闻传播学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能利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双语人才成为必需。因此,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时期新闻传播业工作中实际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双语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双语教学方法和模式还未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在什么层次上实施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从培养人才和具体的客观实际出发,使学生在掌握汉语的同时,较好地掌握英语,能够自如地进行资料查阅、理解,并在工作中熟练地使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

三、双语教学的组织

1.教学方案的撰写

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文字部分,主要是传播学理论的概述、传播学主要观点、传播现象的解读;还有学生所做的优秀作品(优秀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二是与文字相关的影像、图片、图表,将教师的教学搜集与学生实践所得结合起来,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延伸课堂和扩展教学领域,在直观、互动、动态的层面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语言的编排

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一般使用如“In previous chapter,we focused on (or looked at)...”等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英语语句开始。而对于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则通过如“In this chapter,we will explore (or examine)...”来引入。对于已经讲完的部分的概括,则使用“So far,we have seen(can conclude)...”,当衔接到下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使用“We are ready to look at (or move to,take up) sth.”等引导句。

3.教学案例的组织

传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以讲授为主,并辅以案例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梳理。首先采用文献法对传播学的学科历史和发展进行归纳和介绍,接下来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基本框架。该框架符合所采用教材的结构和讲解顺序,从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等五个方面对传播学展开具体讲授。在此部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其间多有双语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对传播理论和传播现象有更清晰透彻的理解,达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如:在传播类型部分,结合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MV,讲解群体传播中的集合行为,其出现原因、呈现形态等传播机制;结合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的主题曲MV “Reflection”(双语)解读库利的“镜中我”和米德的“主我客我”概念。在媒介控制研究部分,采用二战时期罗斯福对日宣战演讲音频(双语)、罗斯福“炉边谈话”(双语)进行解读,涉及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内容的政治控制,考查了学生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此环节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传播效果研究部分,涉及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电影《勇敢者的游戏》片段(双语)和迈克尔杰克逊MV “Black or White”(双语)对该理论的合理部分进行求证,同时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于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以及如何满足每个学生的特定需求。

4.案例资料库的建立

建立双语研究案例资料库,使教学中的讨论与交流更为便捷。现有的案例资料库已经初具雏形,共含教学音频视频100余个,教学图片数百张、教学文字资料3种(论文、书籍、新闻),共计100余个。建立传播学案例资料库,有相当一部分案例是历久弥新,而其中一些时效性强的案例则需要定时定期进行调整、更换甚至删减。如1998年世界十大传媒集团的相关数据就显陈旧,需要添加新世纪以来传媒业的变化情况和最新的排名情况,因此,资料库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效工程。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双语教学资源的匮乏

基于现有的网络资源、图书馆馆藏等信息渠道,学习资源已然相当丰富,但有效资源,尤其是适合用于双语的教学资源十分匮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业界学界同行搜集到英文原版图书、英文书籍、英文论文及其它英文资料,但真正将之梳理、分析与归纳成为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知识体系尚需时日。通观全国的传播学双语教学,仅有武汉大学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尚无十分成熟的先期经验供直接借鉴,因此,建立适合本校、本院系、本专业的双语教学体系主要靠授课教师及其它相关科研力量的协助和长期不懈的建设。

2.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进行传播学的双语教学,教师需要接触大量英文原版书籍和文字资料,不仅需要熟练使用常规英语,还需要对其中的专业术语提前进行学习、记忆,避免在理解时出现不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表达不够流畅和用英语解析专业知识不够准确透彻的问题,亟待教师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备课工作,不然,双语教学只能停留在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目标。因此,教师的课外再学习、再进修、再培训成为了建设合理、可操作性强双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为传播学教学体系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EB/OL].双语教学/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2007.3

第9篇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1983年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传播形态融合,本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新闻传播学教育担负着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任。随着媒体融合传播环境的改变,新闻传播学教育方式也应随之有相应的改变。但现今大多数高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起来,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国内一些高校的新闻教育都因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大多以采写编评为主,以培养文字记者或文字编辑的标准来培养学生。而一部分高校又缺乏实践的空间,学生只能在理论范畴内消化这些知识,导致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2.教师知识的更新落后于传播现实

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更新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但有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这导致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也造成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更新速度上与社会现实脱节。

3.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其他知识的培养

传统新闻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专业细分与业务实践能力的不匹配。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需要的是综合知识人才,而现实中的一些学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例如有的新闻专业学生除了新闻学方面知识以外,其他知识掌握甚少,在现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跨媒体、新媒体教育滞后

媒体融合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跨媒体新闻的人才,而国内一些高校在新媒体教育方面很缺乏。一些新闻学院并没有把媒介融合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导致学生们只接受了纯理论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这种教育体系与现实的媒介融合传播环境存在脱节的问题。

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2培养模式探讨

针对以上的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于2012年9月开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复旦2+2培养模式,其实也是新闻学界与业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融合创新模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本科生专业教育采取2+2培养模式,即新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第三、第四年才开始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这样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将有望至少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真正成为适应媒介变化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以下笔者就以复旦模式为例,探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通识课程教育和新闻专业教育相结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新生入学伊始,先接受两年的通识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专业教育。所谓通识教育,即重在育而非教,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

从2012年开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就将本科四年制培养分成两个阶段,即第一、二学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和第二三、四学年的专业教育阶段。在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可以在经济学、社会学、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学、行政管理这九个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进行学习。在这种通识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第三、四学年学生转入专业新闻传播学教育阶段。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按照自己的新闻传播学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从以上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并没有专业的限制,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专业进行学习。新闻传播学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法律、中文、计算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或某一方面的知识,单一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对这一方面知识的要求。复旦新闻学院这种改革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之前,已经接受了一定的其他专业知识。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现今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能够很快地融入其中,而且能很快胜任各种传播环境,也能很快胜任各个岗位的T作,为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学界业界结合,传授新媒体前沿知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利用自身资源讲授新媒体前沿知识,也引入业界资源,由业界人士进行授课,让学生对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首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新媒体传播与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原理与应用》、《媒介融合概论》课程。《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和《网络新闻传播原理与应用》分别由对新媒体有一定研究的杨鹏副教授和邓建国副教授讲授。而《媒介融合概论》则以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会对技术的应用,并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此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大三上半学期开始开设《新闻传播前言讲座》这门课,由业界人士进行讲授:另外,还举办复旦新闻大讲堂,请业界人士给学生讲授新媒体前言知识。比如在2014年秋季,学院分别请了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澎湃新闻网时事新闻总监、澎湃新闻产品总监孙翔、新媒体排行榜创始人徐达内、界面高级编辑彭朋、东方网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旭东、上海观察执行总编尤莼清、财新传媒执行总裁张翔等前来讲授新媒体经验。这些人都是新媒体的领军人物,让他们来讲授业界情况,让学生对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直接的引导。

3.推行本科生专职兼职导师制度

复旦大学自2008年开始就在全校推行本科生专职、兼职和特邀导师制度。这些导师各自分工不同,比如专职导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复旦大学教师组成,主要给予学生生活、学业和人生指导。兼职导师由各院系具有学术能力的教师组成,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特邀导师则由社会名流组成,从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在2+2培养制度和学校导师制的基础上,在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安排,以本院老师为依托,实行有异于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新闻学院在学生入学伊始,就由相应的导师进行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指导。每位导师所带学生原则上不能超过20个。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所有关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要求等都由这位导师解决,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导师制中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

另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还邀请一些知名学者、社会名流等作为兼职导师。他们或开设讲座,或者直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直接接触学科前沿知识。在2014年9月学院就聘请袁隆平、韩美林、崔永元、海岩、冯仑、刘胜义、袁夏良等为新闻学院兼职教授。这些兼职教授和兼职导师有业界的实践经历,而且这些内容与媒介融合的环境非常接近,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环境。比如文汇报的高级记者袁夏良就曾经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上过一个学期的课。他主要以自身经验为主,讲述其在采访中的过程和细节,通过自己这个当事人现身说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学界和业界结合的导师模式,让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学术能力方面得到帮助,而且在实践能力、业务能力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定制 零适应期 培养模式

21世纪企业人才需求呈现明显的个性化、专业化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无缝对接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应用型大学建设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定制式、零适应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一、“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的含义

“定制式”是相对于“大规模生产”的一个概念。工业化的发达带来了大规模生产的普及,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丰富,消费者逐渐从大众化需求转向个性化的需求,大规模生产不再适应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定制式”成为大势所趋。生产模式的变化最终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精细分工使企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加大,同时,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在人才需求中逐渐显露出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定制式”人才的概念应运而生。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脱离企业实践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实践的机会有限,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经历少,教学内容较多为“纸上谈兵”。企业、行业的发展却日新月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难以预判几年后的市场状况。这些都拉开了应届毕业生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企业往往通过短期培训、“老带新”等方式才能帮助应届毕业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零适应期”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综上,所谓“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即符合市场需求,在校期间已经开始接触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毕业后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需求指向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其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是有效途径之一。

二、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

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出“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使之更加具体、明确,有效地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同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细分,如传播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包含:新闻采访人才的培养、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数字媒体采编人才培养、自媒体采编人才培养、数字期刊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图书出版人才培养、广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和战略传播人才培养,等等。每一个培养目标针对一种行业需求,为该行业直接输送即用型人才。

(二)制订多模块、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围绕细分人才市场创建多样化专业模块

一直以来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通识课、专业课、公选课三大部分:通识课主要为大学生基础教育课程,包括马哲、思想道德修养、英语、体育、计算机等,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公选课为学校、二级学院开设,学生选修时不受专业限制,全校选修课集中于晚间教学时段,院内选修课集中于高年级;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集中于二三年级,其他专业学生一般无法修读。其中专业课又会因不同专业方向而有所区别,如传播学类往往下设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不同方向,其通识课、公选课基本相同,但专业课会各不相同。

“定制式、零m应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方案制订会更倾向于市场细分,以模块取代专业,组建多模块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举例来说,传播学类下设广告学,广告学根据市场细分下设多个模块,如:创意经济与创意产业模块、平面广告设计模块、内容营销模块、多媒体广告设计与制作模块、自媒体广告与品牌推广模块、广告与娱乐传播模块、行业广告策划模块,等等。每个模块设置一门核心课程和两门辅修课程,针对行业内该类别岗位所需理论和实践知识安排课程内容,修完一个模块即可胜任一个特定岗位。学生按照模块选课,选择模块内一门课程后,必须在接下来的学年连续修完模块内全部课程。一名学生可根据学分要求自主选择多个模块。如此摆脱了传统的学生按照专业修习固定课程的窠臼,增强了学生选择的灵活性,也提升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2.模块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在模块设置中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模块课程需满足学生对一个行业岗位的知识需求,能够达到修完后可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的程度,缩短课堂与岗位之间的距离,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并适度地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一般来说,一个模块设置一门概论课程,辅以两门实践教学课程,如自媒体广告与品牌推广模块,概论课程为2学分,两门实践教学课程分别为2学分和3学分,概论课程介绍自媒体广告与品牌推广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课程则具体到自媒体广告创意、设计、策划、推广等环节的实际应用,是对概论课程的应用和融会贯通,以实验室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要形式,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3.加大通选课的设置比例

为避免学生专业知识过于单一,可适当加大通选课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模块。目前我院采取的方法是全院四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新闻、新媒体、编辑出版、广告)分别划出八到十门模块作为全院学生的通选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两到三门课程,四个专业的学生在学分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模块修读,打破以往每个专业的学生以修读本专业课程为主的限制。这种方式有效扩大了学生的专业领域,使学生可以结合兴趣、专业和市场需求在更大的范围内组建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就业选择空间。

(三)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对于“定制式、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鉴于大多数学校不具备自建大规模实习实践基地的软硬件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时间基地的建设成为有效途径。目前,很多学校已经着手这一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当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只是挂牌而已,并不能真正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环境。一方面实习实践基地的数量较少,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实训多半安排在暑期或者每学期的最后两周,这种阶段性的安排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吻合度不高,企业较难接受。

解决这一矛盾除了逐渐增加实习实践基地的数量外,根本方式是转变合作方式,从安排学生固定时段实习实训到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一种方式是接受长期、稳定的项目委托,如自媒体舆论监测,需要常年持续下去,每一届学生自然衔接,另一种合作方式是短期项目委托,合作企业不定期地提供需要学校支持的项目,根据项目所需人力情况选择学生配合完成。相较之下,第一种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和要求提前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果足够稳定,完全可以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固定实践教学课程或模块,针对性大大增强。

(四)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随着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生进入高校任教,从坐在讲台下直接到站在讲台上、缺乏实践经验的科研型、教学型教师数量越来越多,社会推广型教师数量有限,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解决途径有三个:

1.促进专任教师兼职、挂职企业

通过学校安排、教师个人申请的双向渠道鼓励教师在企业、行业单位兼职、挂职,丰富实践经验,掌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以反向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这一举措推行的难点在于鼓励政策的确立,解除教师对于教学、科研工作量的担忧,以兼职、挂职期间的实际成果取代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建立合理转化标准。

2.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承担实践类课程教学工作

相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常年在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企业、行业人士具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更了解行业、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但是聘请企业行业人士固定授课的困难之处在于其对学校教学制度、教学规范不熟悉,轻则打破教学秩序,重则酿成教学事故,需要事前集中培训才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企业行业人士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授课效果不甚理想。

3.邀请企业专家开设定期讲座

目前企业行业人士参与教学更常用的方式是开设讲座,就某一问题、现象、热点设置讲座主题内容,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了强化讲座效果,可以将不定期的、分散的讲座安排过渡为定期讲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讲座内容和时间,将讲座作为固定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形成更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冯雨,金伟林.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7(04).

[2]李桂霞,康思琦,黄保德.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静.媒体融合趋势下应用型传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工学院2013级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

[4]肖燕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实验班为例[J].东南传播,2015(09).

第11篇

摘要:许多高校的广告教育与时代脱节,广告传播学教学与教育部倡导的素质教育错位。广告传播学教学存在学科不成熟、内容泛化、手段老化、师资落后等问题,所以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大系统、小专题,多媒体实验室等广告传播学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广告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归属尚未定论,各科教学处于不断地摸索之中。面对“两难”(广告公司招人难,高校广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广大教育界人士认识到:教育拉了广告业的后腿,广告教育必须面对市场,课程教学必须为培养目标服务。高校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作为广告专业的惟一基础学科,广一告传播学必须围绕市场做文章,改进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新型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广告实际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的市场要求。

一、广告传播学教学的症结

现行的广告传播学教学,存在许多违背高校教育规律和广告行业市场规律的弊端,已成为培养学月创新能力的掣肘。广告传播学教学的症结主要表现在:

(一)广告传播学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广告传播学归属于传播学,而传播学是从国外引来的“舶来品”。如果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粗具规模的译著算起,传播学在中国也只有区区20年的历史。20年中,传播学在中国经历了“放眼看世界—引进与起步”、“投身改革潮—纸上谈兵和介人实际”、“洋为中用—中国化和本土化”三个阶段,召开了6界全国性传播学研讨会(1982年、1986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出版了一批著作(例如:居延安的(信息、沟通、传播》,邵培仁、戴元光、龚炜的《传播学原理和应用》,周晓明的《人类交流与传播》,徐耀魁的《大众传播学》,张隆栋的《大众传播学总论》,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张国良的《传播学原理论》,胡止荣的《传播学总论》),似乎蓬勃发展。但是,中国传播学者研究的主流还是引进和介绍西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的传播学还没有建立,在为我所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够,与传播实践之间也存在距离,尤其缺乏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即便上面提到的书籍和教材,也多以“概论”形式出现,专门研究传播学中某一重要传播理论或专论传播模式、传播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至今尚未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传播学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广告传播学源于传播学,是传播学在广告领域中的发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广告传播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广告专业仅讲授传播学理论即可,没有什么广告传播学;有的主张,广告传播学应充分结合广告学和传播学二者内容,建立自身体系;有的提倡,广告传播学以应用为主,少讲理论;有的认为,广告传播学是独立的,不应与其他学科发生任何联系。此外,广告传播学的著作较少,至今只有几种。相对于传播学教材,胡卫华编著《广告传播》(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也仅是一本小册子。可见,广告传播学离成熟学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

(二)教学内容泛化,重理论轻操作。广告传播学没有自己的体系,往往沿用传播学的章节内容,造成知识理论的泛化,违背了知识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的辨证统一的原则。尽管传播学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中国的传播学教学则是注重介绍西方的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忽视传播学的实用性。广告传播学与传播学教学有着共同的缺陷。教学中,较少考虑广告实际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单纯地“就理论言理论”,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唯物辨证理论,往往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重理论轻操作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混固吞枣的死记硬背理论,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教学效果很差。

(三)教学手段老化,重课堂轻实践。在许多高校,广告专业的教学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堂教学具有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受教育对象较多,容易量化管理等特点。但是,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信息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没有个性和专长的人,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也谈不上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也很难想象,一个课堂教学口径培养出来的广告人才能够在实际操作时体现多元化的广告行业的人才特征。此外,当前广告传播学教学多采用教师拿着讲义授课,学生下面记笔记的形式,较少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活泼的感性材料。教师辛辛苦苦地讲授,学生却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事倍功半,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大一统”的传统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的广告业发展的栓桔,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堕待提倡和实施。

(四)师资队伍落后,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来讲,广告专业师资队伍较落后。主要缘于广告业是新兴的行业,高校广告专业非常年轻,专业归属呈多样化,广告师资多半路出家。高校广告专业,有的隶属于新闻传播学院,有的隶属于财经学院,有的隶属于艺术学院,还有的隶属于历史系、管理系等。专业归属的多样化,直接导致师资来源的多渠道。他们的学科来源大部分为:新闻学、文学、美术,少量为市场营销、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同样,广告传播学师资来源也呈多样化,有的源于新闻专业,有的源于中文专业,有的源于历史专业,有的源于管理专业,学术观念、思维视角和科研能力差别较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倾向也有所不同。此外,日前从事高校广告传播学教学的教师,除了个别曾到过日本、美国或在一些跨国公司中接受过国际化广告实务培训外,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广告学专业教育。因此,广告传播学教师很难有效地传授时代前沿的专业知识。广告行业流行的“高校培养不出真正的广告人”、“上大学,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熏陶”的论断,多少也显示了高校广告教学的无奈和滞后。

二、创新教学改革措施

加人WTO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人高效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一告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正朝着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向一匕速发展。而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广告教育与时代脱节,教育改革到了一个难以回避的关节。面对广告教学的种种弊端,高校广告传播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教学理念改革:观念教学。高校广告传播学教学从单纯地传授知识应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涵可持续创新和白主创新两层含义,是广告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

1.创新能力的培养〔1)从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着手,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s_体复合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刻提醒学生各门科学和权威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传授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创新思维的运行过程,就是“化无穷为有穷”。具体来说: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过程中首创或独创地选取对象,抽象、舍象对象的属性,动态截取对象时空。(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是“似是而非的”。创新思维的结果为概念、学说、观念、对策等,这些结果是头脑中的东西,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它们并非纯粹客观,也达不到彻底全面,其本质和主流也不是惟一不变的。创新思维结果的“似是而非性”往往缘于思维观念的一般性、科学的非纯粹客观性、理论难觅“彻底客观”、本质和主流的凸现等。本质和主流是多方面的,不应停留在现有的本质和主流的表象上,要进一步挖掘新的木质和主流,创新随之而来。

2,努力建立学生思维的多种创新视角。创新视角,是用不同寻常的视角观察寻常的事物,使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广告传播过程中,要求视角变化。单一视角泛化,产生不同寻常的创意。创新视角一般有几种相对类型:发散与收敛、求同与寻异、肯定与否定、顺向与逆向、自我与非我、有序与无序等。

3.要消除妨碍创新思维的惯常定势。思维定势是特定思维框架,受实践目的、知识储备、价值标准的影响,往往新定势的形成慢,而旧定势的消亡难。尽管思维定势有利于处理惯常、照例的事物。但是,当事物变化时,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缚创新思维的开展。思维定势,包括一般权威定势、从众定势、唯经验定势、唯书本定势、非理性定势。

4广告传播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观念的培养主耍有两个目的:(1)为培养具有再生能力的全息广告人才着想。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广告策划、广告创意是瞬间万变,日新月异的。因此,全息广告人才必须有独特思维视角和首创思维成果。(2)为透彻理解和把握广告传播理论孕育力量。一告传播学是发展、开放的学科,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创新思维的建立为透彻理解和把握广告传播学理论提供了资本和财富。

(二)教学模式改革: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走出去。教师大多局限于学校,对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往往是理想化和学究化,较少全方位的把握社会。广告传播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广告传播实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广告传播学的教学很容易造成“就理论讲理论”,脱离实践。教师走出去,走进火热的广告行业,走到缤纷的媒介实践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教学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杂揉到一起,讲得生动,学生学得有趣。但是,现实生活中,广告传播学教师很少出去实践。主要缘于两个方面;(1)目前的广告学系师资缺少,广告传播学专职教师很少。即使有专职教师,也往往兼授其他课程。这种情况下,广一告传播学的教师一年两个学期授课,不能抽出时间外出实践。(2)高校往往侧重于传统的重点学科建设,树立名牌战略。而广告专业是新兴专业,各方面力量薄弱,难以受到学校重视。广告专业的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基本卜不一予以批准。这样,广告传播学的教学只能低层次重复,教师疲惫于繁重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培养的1、一告学生自然不能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

2.学生走出去。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投身于真枪实弹的广告实践。(1)广告专业必须建立高规格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条件。高校广告专业应利用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学科优势,加强与名牌广告公司和媒介联系,作到校企联合、系企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学生有了实践经验,学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学生应有实践的意识。很多学生存在惰性和依赖性,安于现状,不敢走向社会。教师必须灌输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走出去”的好处。教师也要鞭答学生,锻炼他们的“野外”生存的能力。(3)学生“走出去”,选择的广告媒介应是多层次、多品种的。既可以选择电视台、电台、网络媒介,也可以选择报社、期刊、出版社;既可以尝试党刊,也可以尝试商报;既可以尝试综合频道,也可以尝试专业频道。多方面的亲密接触,往往造就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请进来,指聘请在广告传播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到课堂传授知识。这些人主要指媒体经营人员、广告公司精英、高校广告传播学知名学者。媒体经营人员、广告公司精英大多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了解广告传播的现状,把握广告市场的走向。他们的讲授往往生动活泼,具有实用性和引导性。高校广告传播学知名学者,了解广告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引导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方向。他们的授课,往往具有启迪性和先导性。二者的结合,既可以缓解本校广告传播学教学的狭隘,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主要的是,将课堂教学与当前的广告业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使广告传播学的教学走在时代的前列,解决了广告教育的滞后问题。

(三)教学内容改革:大系统,小专题。广告传播学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内容,也不能脱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广告传播学的教学应立足于广告专业,开创新的体系。

1.讲授传播学的主要内容,即大系统。传播学包括传播史、传播业务和传播理论,即“史”、“术”、“论”三部分。针对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广告传播学教学内容的“大系统”应侧重于传播理沦和传播业务两部分。传播理论主要讲授“传者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五部分:传播业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实务问题,诸如传者社会影响、内容的窄广、媒介经营、受众的文化品位等。传播业务应杂揉到传播理论中。这样,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经验的分析,广告传播学的“大系统”讲授往往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第12篇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原杭州大学新闻系,是浙江省最早开展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的部门。今天的浙江大学在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媒体人才。就此,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请他来谈谈浙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这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当前新闻与传播学界的一些看法。

人才培养――宽基础、厚理论、重实践

记者:我们知道浙江大学新增了新闻传播学博士点,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博士授予权的新闻传播院校之一。您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吴飞: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系1958年创办的杭州大学新闻系,是国内较早建立的新闻与传播专业,1998年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在管理体制上采取系所并行,目前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一系三所一中心:新闻与传播学系、传播研究所、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以及视观学与新媒体研究中心。其中系下辖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三个专业,主要从事本科教育;各研究所负责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记者:据统计,中国目前有数百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吴飞: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重在为新闻单位培养新闻职业人才,但我们近几年已经将这一培养目标转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方面。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追求的是“宽基础、厚理论、重实践”的方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具有相应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基本技能;自2000年起,我们本科生一二年级就需要学量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如物理、高等数学、生物学、化学与人类文明、军事基础、法学概论、现代西方人文思潮等等都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提高科研水准,充分体现研究型特征;其三,追踪学科前沿,把专业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联系,适应传媒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根据以上发展思路,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对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些正是为了适应传媒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是与业界的联系方面,我们起步比较早。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早在1997年就与浙江日报、新华社浙江分社以及浙江省广播电视厅等单位一起,确立了社会联合办学模式,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从历年就业情况来看,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去向上,除了传统新闻专业仍旧以去各大媒体就业为主之外,其他专业尤其是具有市场化特色的专业则已经完全摆脱了单一媒体去向,而即便是在传统媒介就业的学生,也超越了以往单纯的采编写工作职岗,介入到了媒介经营管理、媒体策划等工作领域。研究生毕业则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少数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

三是从传播学这一学科讲,我们在传播与社会、传播法、文化产业、动漫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整合营销传播方面都有显著的特色。在这几个研究领域,我们可以说处于国内前沿水平。近几年,我们学院的老师,每年都有一到两项研究课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出版著作和发表文章的质和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记者:教育部把传播学同新闻学一样列入博士和硕士专业目录,这会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您如何看待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关系?

吴飞:这对于提升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和培养相关的研究人才,当然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我没有什么新的见解,与大多数学者的观念相同,即新闻学与传播学是两个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各自独立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过相比较而言,传播学的范围似乎更宽更广一些,因此诸如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是其研究对象。但新闻学侧重研究的是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新闻与宣传传播活动。

新闻涉及人类最重要的交往现象

记者: 您曾经获中国青年社会优秀成果专著类最高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据我了解,您之前并不是新闻系出身,是后来才转向对新闻业务的研究,现在在传播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了很高的成就。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在专业方面有这样的转变?

吴飞:从事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对我来说,既偶然又必然。必然是我从小就喜欢新闻职业,希望自己也能从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工作。偶然的是我当年报考杭州大学的研究生时,新闻专业正式从中文系中独立出来,这使我有机会成为杭州大学新闻学方向第一批研究生。

应该说,我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虽然有一些成绩,但远非我自己的期望,也远不如许多同行们的成绩。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传播与社会变迁”以及“传播法”。之所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自己喜欢,另外也觉得是社会需要。在经营管理方面,我谈不上什么成就,只不过学校刚好需要人上这方面的课而已,现在我已经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了,因为我们学院有比我更合适的老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很多人认为学新闻的却并不一定能干好新闻,反之有很多搞经济、学政治的到最后更能在新闻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而且我们经常会听到新闻无学、新闻博学,您对此怎么看?

吴飞:在我看来,要做好新闻工作一要有新闻敏感力、二要能吃苦、三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四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无论你是学新闻的,还是学经济、政治或者理工科方面的什么专业,只要你具有这些能力,你就有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潜力。“学新闻的却并不一定能干好新闻”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就像学经济的不一定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家、学管理的不一定是管理企业的能手、甚至学法学的不一定是能干好律师或者法官工作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新闻敏感、没有悟性,而且甚至可能根本不喜欢他自己的专业,那做不好新闻工作是很正常的。

我从来不认为新闻无学,因为新闻涉及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现象,这一现象至今还有许多规律未被发现。如果我们读几本新闻学方面的教科书或者文章,但感觉从中没有多少“学”的感觉,那是现有的研究氛围、研究能力和研究积累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就像早年我们不能因为炼金术没有什么“学”的感觉,而不承认有“化学”和“物理学”一样。

关于新闻学核心价值观

记者:有一种这样的说法或趋势,现今的高校、新闻研究机构在日益重视各种理论的同时,对于新闻学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却逐渐淡薄。这是否是对新闻传播学发展的一种误区?对于当前新闻教育中的学术化倾向,您是怎么看待的?

吴飞:我不认为“高校、新闻研究机构在日益重视各种理论的同时,对于新闻学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却逐渐淡薄。”应该说,新闻学的核心价值在学界还是有不少人在追寻,反倒是业界因为屈从于意识形态与商业利润的双重压力,而表现得多少有点无所适从。虽然也有一部分学者(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因为各种的利益之诱而显得目光短浅、迷失方向甚至忘记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但我相信大多数学者是清醒的,也是很努力的。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不可能畅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罢了。

记者:国内高校的新闻院系,对新闻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视似乎有所欠缺,能够系统而全面地开展新闻职业理想教育的高校并不多。而浙江大学的新闻学科在这个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对新闻学子职业理想教育向来是非常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