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产褥期;保健知识;行为现状;应对措施
产褥期是孕妇产后的一个及其重要时期,此时妇女的全身器官及心理恢复程度将密切关系到其日后身体健康程度及心理健康程度。目前我国平均产后妇女产褥知识普及率并不高,产褥期行为方式也有待规范。本文主要分析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及应对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妇产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期收治的产褥期妇女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妇女生产过程均较顺利,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在研究开始前对所有入组对象进行实验目的说明,做到知情同意。
1.2 分组方法 将所有妇女根据给予的干预措施不同分为给予常规处理的对照组及给予针对性产褥期处理的观察组妇女各109例。
1.3 调查方法 由专业人士进行相关问卷设计,对所有接受调查的妇女在接受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基本资料:年龄、产次、产前检查、学历、职业等;②产褥期相关知识调查:饮食、卫生、休息等方面知识;③产褥期行为调查:护理及母乳喂养等行为。问卷均由在场发放问卷、督促妇女完成的相关人士回收(避免选择参与研究的临床医护人员),及时进行结果统计并交由专人进行统计学分析。整个调查过程确保随机进行。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妇女给予常规处理,具体如下:保持病室干净整洁,保持空气流通,关注产后妇女心理状态,及时与其沟通,告知其家属常规护理知识。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妇女给予针对性产褥期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4.2.1 健康宣教 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产褥期在人一生中的重要影响,使产后妇女树立起对产褥期的心理重视。告知产妇产褥期身体将发生的变化、休息与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对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告知产褥期的常规护理知识,避免妇女与其家属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1.4.2.2 大小便干预 妇女产后应鼓励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膨胀从而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概率。对于产后较长时间未能自行大小便的产妇,可鼓励并帮助其下床排尿,使用温开水冲洗产妇外阴以帮助其排尿,必要时人工导尿或药物协助排大小便。
1.4.2.3 卫生干预 产褥期易出现感染,故保持妇女产褥期的卫生尤其是外的清洁很重要。由于妇女在产褥期出汗较多,特嘱家属及时给产妇进行全身擦浴,勤更换内衣裤及床单被单,坚持每日两次冲洗会阴,哺乳前后及时清洗双手。
1.5 观察指标
1.5.1 产褥期保健知识知晓率 观察两组妇女接受干预后的产褥期保健知识准确率高于80%的人数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5.2 负面情绪评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现状分析 经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年龄偏大、经产妇、接受多次产前检查的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明显较优,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产褥期俗称坐月子,临床上指产妇分娩后直到恢复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通常需要6-8周。妊娠期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产妇全身各个器官的状态功能以及产妇本人的心理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娩后需要一段时间加以恢复。目前临床已经出现较多妇女因为产褥期的行为不当,导致感染等的发病率大幅上升,而从长远来看,妇女产褥期各个器官功能得不到完全恢复对于日后身体健康均有较大影响。
对于产褥期保健知识及正确行为方式的普及是目前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在对所有妇女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妇女的平均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行为模式准确率并不高,这与我国目前的产褥期妇女普遍情况相符。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参与社会生活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较小的产妇产褥期知识尤其缺乏,而年龄偏大、经产妇、接受多次产前检查的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明显较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给予产褥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针对性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妇女其产褥期知识准确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且该组妇女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妇女。由此可见,对于产褥期妇女,应当进行积极的专业性干预,普及相关知识,规范其行为,尽可能减轻产后妇女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蒙萍,黄朝梅,谭红彤.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褥期保健知识影响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57-458.
[2] 赵军.产褥期保健知识调查结果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6):162-163.
[3] 曲桂艳,王亚柳,吕建萍.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医药,2007,29(6):633-634.
[关键词] 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护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61-03
产褥期即俗称坐月子,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在这段时间里,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1-2]。但是,由于大部分产褥期妇女缺乏医学常识,导致其较为盲目和焦虑,表现出对产褥期护理知识的渴求[3]。但是,关于产褥期妇女最为关注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4-5]。为此,本研究采用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1)均为初产妇;(2)均为足月分娩;(4)年龄均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调查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初产妇。在问卷调查前,对参加本研究的调查员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对调查员进行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的调查员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注意问卷调查期间说话的方式和方法,严格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本研究“仅作科学研究、完全保密”,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加问卷调查的真实性。本研究笔者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是否存在漏填项目,对于不合格问卷给予剔除,回收2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人口学资料: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孕周、孕次、产次、胎儿重量等;(2)初产妇心理需求:新生儿喂养知识、婴儿抚触知识、产后形体恢复训练知识、婴儿异常活动的识别、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家属陪伴和情感支持、护理知识、个人卫生保健、产褥期妇女膳食营养指导、产褥期用药指导、产褥期注意事项、调查员定期家访;(3)初产妇心理状态:缺乏育婴知识、缺乏产褥期自我管理知识、担心照顾婴儿能力、缺乏产褥期保健知识、乳汁分泌不足、疼痛、焦虑、睡眠障碍。
1.2.3 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评分方法 (1)初产妇心理需求:采用“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完全不需要”5级评分法,分别赋予“非常需要”=5分、“比较需要”=4分、“一般”=3分、“不太需要”=2分、“完全不需要”=1分,该量表每项得分高低反映初产妇对该条目或该项的需求程度;(2)初产妇心理状态:采用“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一般”、“不太担心”、“完全不担心”5级评分法,分别赋予“非常担心”=5分、“比较担心”=4分、“一般”=3分、“不太担心”=2分、“完全不担心”=1分,该量表每项得分高低反映初产妇对该条目或该项的担心程度。
2 结果
2.1 初产妇心理状态
初产妇多最担心缺乏育婴知识和缺乏产褥期自我管理知识,分布详见表1。
2.2 初产妇心理需求
产褥期妇女对延续性护理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绝大多数产妇需要专业人员提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初产妇多表现出对专业人员提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渴求详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笔者采用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结果发现:初产妇多最担心缺乏育婴知识和缺乏产褥期自我管理知识,初产妇对延续性护理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初产妇多表现出对专业人员提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渴求。这与既往报道研究结果类似[6-8]。可见,初产妇迫切需要专业人员提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这提示:我们在对初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需要加强初产妇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宣教,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和完善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团队:由产科医师、产褥期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护理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团队,加强与初产妇和初产妇家属交流和沟通,动态全面了解初产妇心态状态和心理需求,根据动态调查结果,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团队共同为其制订全面、动态、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做好延续性护理服务。(2)实行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健康宣教方式,①制作护患“温馨联系卡” 将延续性护理团队成员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群号等记录在内,以便产褥期初产妇在出院后有护理需求时第一时间与专业人士取得联系,得到正确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②发放纸质版宣传材料,根据初产妇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制作内容通俗易懂和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并对初产妇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协助完成产褥期延续性护理;③观看护理操作视频,在初产妇住院分娩期间,组织初产妇及其家属学习抚触方法、育婴知识等,在健康教育讲座的同时结合操作示范,并播放光盘录音带和VCD等护理操作视频,提高初产妇和其家属对育婴知识和自我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学习到的技能操作运用于临床实践;④定期家访督促初产妇做好盆底肌康复训练,加快初产妇产后恢复,具体如下:复式深呼吸运动(初产妇去枕平卧,将初产妇双手置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肌肉尽量收缩;紧接着,进行臀部运动以收缩妇女的盆底肌肉,提肛保持5 s,连续做10次,60次/d)、腹直肌与盆底肌肉运动(初产妇仰卧于床上并摆好,双腿屈曲,大腿贴于腹部,双手抱腿并触趾尖,在深呼气后先身体向前坐起再躺下并深吸气,10 min/次,6次/d)、坐立提肛肌(初产妇坐于床边或凳子上双叉,双手平放于大腿上,起立时做收缩上提的动作,并保持8 s,放松后坐下,15 min/次,3次/d)、收缩会阴和(排空妇女膀胱内尿液后再练习收缩会阴和前线,深吸气末时用力收缩会阴和5 s,间隔15 s,如此重复上述动作,然后再快速收缩10次之后放松8 s,每次如此往复练习8 min,6次/d)。
综上所述,初产妇迫切需求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尤其是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为此,我们在对初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需要加强初产妇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宣教,协助护理人员做好产褥期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Hung CH,Wang HH,Chang SH,et al. The health status of postpartum immigrant women in Taiwan[J]. J Clin Nurs,2012,21(11-12):1544-1553.
[2] Beake S,Bick D,Weavers A. Revising care to meet maternal needs post birth: an overview of the hospital to home postnatal study[J]. Pract Midwife,2012,15(6):10,12-13.
[3] 毛月娥. 基层妇幼保健院产后延续服务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6-157.
[4] Phillips C,Bulmer J. Postpartum care of a woma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a case study[J]. Nurs Womens Health,2012, 16(1):36-44.
[5] Heron J,Gilbert N,Dolman C,et al.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needs during recovery from postpartum psychosis[J]. 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2,15(3):155-165.
[6]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 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71-3372.
[7] 周毓萍,王磊,朱怡,等. 兰州市社区产褥期妇女对中医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02-104.
关键词:产褥期;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方式;临床分析;观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63-01
产褥期是产妇经历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其主要是指产妇全身的除乳腺之外的各种器官从胎盘分娩出到恢复或接近于正常状态时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的时间。产妇处于产褥期一般在其心理及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例如产妇子宫的复旧以及的变化等,均或导致其各种不良情绪的出现,这些情绪将会对产妇的恢复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临床的护理中应该予以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产妇产褥期的有效护理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并研究产妇产褥期的健康指导方式,我院特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了较为详细与科学的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项研究的研究资料为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产妇,其年龄为20-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所有的产妇均未出现产褥期感染的现象。我院对此100例产妇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对其分娩方式、家庭背景、身心状态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分析,并提出了如下的问题:产妇焦虑、疼痛、便秘、活动无力、知识缺乏、尿潴留以及睡眠不良等。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出具体的护理剂健康指导方法如下: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产褥期的一般护理主要是指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并使产妇休息的室内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鼓励产妇积极进食及下床自行活动和排尿,避免产妇在生产之后过早的进行一些重体力的劳动等。
1.2.2 心理护理:在产妇生产之后,医护人员应该经常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随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生产之后,其不仅身体较为虚弱,且还要照顾婴儿和哺乳,有的还担心婴儿的身体健康以及成长状况等,极易导致其换上产后抑郁症。在这种特殊的时期,医护人员应该安慰产妇,并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其聊天,以便使其树立坚定的信念,从而快速的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1.2.3 饮食护理:产妇生产之后,其身体极为虚弱,饮食调养的作用显而易见。产褥期的产妇需要补充各种营养,以补充其分娩及哺乳的消耗。在产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应该以流食为主,之后则可以适当的让其食用一些较为清淡的食物。产妇的饮食应该富含丰富的营养、足够的水分及热量,还应该外加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及汤汁食物,并适当的为其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而作为这一时期的产妇,不应该挑食、且饭菜应该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以保障其身体的快速恢复。
1.2.4 会阴及子宫修复的护理:分娩之后的产妇往往阴道分泌物会较之前增多,从而导致其产褥期并发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情况的增多,所以,在产褥期保持产妇会的清洁极为重要。此外,在产妇进行生产之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极易发生因子宫复旧不良而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所以,在产妇生产之后,应该在产房即刻、三分钟、一小时以及两小时等不定期的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严密注意产妇子宫底的位置和高度,并随时对产妇子宫的复旧情况进行评估,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教会产妇自行按摩子宫,以促进产妇子宫的收缩。
1.3 健康指导方法: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而言,在其生产之后的6-12小时之后便可以坐起来轻微的做一些活动,并于产后的第二天在室内进行走动和轻微的锻炼,并按时做产后的健康保健操。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使其能够尽快的恢复到生产之前的状态。此外,在产妇的产褥期,医护人员还应该对产妇进行必要的计划生育指导,告诉其应该避免性生活,并于产后的42天之后采取必要的避孕措施等。
护理人员还应该向产妇讲述必要哺育知识,即产妇最初的哺育时间为3-5分钟,并逐渐的延长其哺育时间。若产妇在产后出现肿胀等症状,则应该在喂奶之后用产妇的乳汁涂抹其,并让产妇适当的增加其哺乳的次数,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2 结果
我院的100例产妇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及指导,其产后恢复情况良好,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对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及指导,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产妇在生产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最大限度的避免产妇由于此时期出现的各种疾病而影响其以后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护理人员应该尽量的改善产妇不良的心理状态,多与其进行必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产妇能够对产褥期的相关知识和新生儿的养育知识等方面有所了解和认识。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尽量满足产妇在健康护理方面的相关需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尽量使产妇在生产之前便得到相关的产褥期护理知识,以避免其出现焦虑及不安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江飞华. 产褥期护理和健康指导[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08(25):337-338
[2] 吴建敏.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及保健指导[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6(4):152
[关键词] 产褥感染; 护理干预; 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55-02
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 又称产褥热,是处于分娩期及产褥期的产妇生殖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的全身及局部所受到的感染,其发病率高达6%,是目前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感染、子痫、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心脏病)[1]。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产褥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关键是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上的临床应用价值,现采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护理干预在产褥感染治疗上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该院收治的160例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年龄介乎于21~41岁,平均为(28.4±4.2)岁。其中,有60例为经产妇,100例为初产妇,最后均治愈。所有的产褥感染都源于接生方式,160例病人中有80例病人为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占全部病例的50%;而自然生产中宫缩乏力导致产程过长而发生滞产时产妇抵抗力下降和产程过长而导致病人发生产褥感染者48例,占全部病例的33%;器械消毒灭菌不够彻底而发生产褥感染者32例,占全部病例的20%;160例病例中所有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状。随机将160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两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处理。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干预前对产妇进行评估 ①评估产妇的健康情况: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先了解产妇本身是否有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情况;了解产妇在在预产期前是否进行过和盆浴等增加感染的不良行为;②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观察产妇在分娩中是否产程延长,是否出现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观察其是否有如下感染的临床症状:会是否有局部红、肿、痛、脓性分泌物增多,产妇是否恶露增多伴显著臭味,是否伴有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及压痛等现象,盆腔是否可扪及边界不清的包块,是否出现下肢疼痛、水肿及皮肤发白的“股白肿”等。
1.2.2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①孕期:在孕期的保健上需特别注意孕期一般情况,及时如贫血或者感染的病灶等,特别是在出现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时需给予及时的治疗。并在孕期的最末2个月内禁和盆浴,并且不可行阴道检查或冲洗。②分娩期:在分娩期时接生者需特别注意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为了避免阴道感染和出血情况,不要随便行阴道检查;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滞产及在术后或局部裂伤出现严重情况者,均及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③产褥期:这个时期需特别注意休息,并适当增加必要的营养支持;务必保持产妇外阴的清洁;并且应在产后的早期就起床活动以促进子宫的复旧等。
1.2.3 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措施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前、产时、产后分娩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①护理:从产房回病房后立即对产妇进行早期接触及早期吸吮等母乳喂养指导:产后6 h开始进行的按摩疗法,按摩以3~5次/d进行,时间以每侧均5 min为宜,按摩期大约为3~5 d[2]。
②控制感染的护理: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如果产妇的体温超过39 ℃者需给予物理降温,并同时鼓励产妇多饮水,并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严重需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并注意观察产妇产后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情况,同时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等;会阴水肿者2次/d冲洗并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出现下肢肿胀时需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给予0.1%的苯扎溴铵溶液擦洗或冲洗脉炎者,并抬高患肢,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3]。
③减轻疼痛及焦虑的护理: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需针对减轻产妇疼痛的护理;并协助产妇在其取其半卧位(会阴侧切者应取健侧卧位)的情况下利于恶露的引流及炎症的控制;务必要保持手术的切口干燥和清洁;鼓励产妇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心理感受,减轻其焦虑的程度,以更好地配合临床的治疗过程。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关键词] 剖宫产; 产褥期; 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40-01
近年来随着新式剖宫产的推广及改良,剖宫产明显增多。剖宫产为当前产科领域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手术,用于帮助不能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出胎儿,占急症手术的40%左右[1]。现在的剖宫产手术非常成熟,传统手术切口为腹壁纵切口或凡能斯提尔切口,新式手术采用乔尔科恩(Joel-Cohen)切口[2],为缝合脏壁层腹膜及腹直肌,并得到广泛使用。由于近年来剖宫产术安全性的提高,而且可以免去孕妇遭受阵痛之苦,剖宫产率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如何提高剖宫产产妇生命质量,促进产褥期各个系统的恢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要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可以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3]。而就剖宫产妇女产褥期多发的各种身心疾病而言,针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评价已不局限于生存期的长短,而更多的是关注生命质量高低。生命质量[4](Quality of life, 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是从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生命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剖宫产妇女产褥期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探讨,有利于找出剖宫产妇生命质量的防治重点,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1 对象 铜仁市城区四所医院2010年7月至12月期间剖宫产妇120例。
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2.1 工具 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2.2 调查问卷 包括说明部分、填写指导、调查项目。
2.3 调查方式 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调查。
2.4 质量控制 务必确保调查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结果的有效性。
2.5 统计学处理 EPdate3.0软件双份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均数及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本调查经过严格筛选得有效问卷120份,年龄21~36岁,平均24.89岁。文化程度:中小学21例,高中34例,大专及以上65例。孕产史:初产妇111例,经产妇9例。妊娠史:高危产妇18例,正常产妇102例子。
3.2 生命质量状况 被调查对象中最高得分93.60分,最低得分39.20分,平均分为(69.73±8.81)分,各领域得分情况详见表1。
表1120名剖宫产妇各领域生命质量状况
3.3 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调查对象生命质量总分为因变量,以各领域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分析,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来处理这些因素。从四个维度看,与剖宫产妇产褥期生命质量关联最大的为环境领域,其次为生理领域,再次为心理领域,最后为社会领域。
4 分析影响剖宫产妇生命质量的心理因素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剖宫产妇生命质量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 ,其心理的变化、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令人瞩目。虽然心理不是影响生命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但却是目前最容易忽视且最具有可控性的因素。因此,在相对稳定的生理状况和社会环境中,有必要对剖宫产妇进行心理因素分析,旨在通过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4.1 普遍的心理特征 调查发现孕妇术前对手术通常表现为畏惧和担心,畏惧手术带来的疼痛与死亡,担心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以及术后留下后遗症等。因此,孕妇普遍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焦虑担忧,尤其关注剖宫产是否会对婴幼儿日后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4.2 具备剖宫指针产妇的心理特征 这部分人群往往是伴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高危产妇,怀孕对于这类产妇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了焦虑、怕疼、恐惧外,还担心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指责和嘲讽而自责、悔恨、羞愧。麻醉的风险,手术的出血、创伤,术后的潜在危险也是她们担心的问题。
4.3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而坚持剖宫产妇女的心理特征 部分孕妇不愿意忍受阴道分娩十余小时的产痛,担心自己在分娩时力气不够,如果遇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情况,改用产钳术助产术又容易导致新生儿的产伤。而且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临床上为了避免分娩所造成的会阴撕裂伤,减少母婴并发症,在接产中行会阴切开术的初产妇已高达80%以上。为了避免平产接生中的突发状况和阴道的损伤,这部分产妇坚持选择剖宫产。一旦家属认为剖宫产住院时间长,小孩适应能力差,从而出现意见不合时,产妇常因思想不愉快而闹情绪,存在忿恨、无可奈何、恐惧甚至极度不安的心态。
5 讨论 剖宫产术是终止妊娠的方法之一,手术会给孕产妇身心带来一定的刺激,而产妇的不良情绪也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产褥期的康复。本次调查显示,采用心理干预疗法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较高的可行性。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需掌握每位剖宫产妇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并为术后的顺利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研究结果,城市产妇的宣教工作重点应放在目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上:(1)产前做好相关心理卫生宣教,处理孕妇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给孕妇塑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孕妇感到舒适安慰,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2)孕妇本身也要进行有关分娩知识的宣教,全面地了解分娩全过程及各产程的护理措施,使她充分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从而能够充分放松情绪,以减少产前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消除疑虑,保持心情舒畅,轻松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3)减轻产妇的社会不适感,存在社会不适的产妇,尤其是非常渴望生男孩的产妇及家庭,往往在手术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感到特别的忧伤、失望等。本研究未见与胎儿性别,住房条件,经济状况,婆媳关系,夫妻感情等因素的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集中在城市有关,但上述诸因素的影响亦不能完全排除。因此,产妇如何正确对待与认识上述因素,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关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总之,为了提高剖宫产妇生命质量,应增强护理人员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开展以母亲安全为宗旨的具有先进理念的护理模式。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抚摸、安慰,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讲解有关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从而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增强安全感。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真正以人为本,以产妇为核心,符合广大产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毛,段涛,杨慧霞.剖宫产热点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1-72.
[2] 柴蕊.护理的创新服务[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
关键词产后抑郁护理体会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以激怒、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流行病学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占产后妇女的.~.5。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严重者可于产后~个月发展为产后精神病。现将1例产后抑郁患者的发生原因护理经过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7岁于小时前出现阴道流液无腹痛及阴道见红以“胎膜早破”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年月19日预产期11年1月6日停经5天自测尿HG阳性停经天出现恶心、呕吐、择食等早孕反应持续个月余自消停经个月出现胎动至今既往无糖尿病、结核、高血压无过敏史及精神病家族史。产科检查左枕位胎心1次/分胎膜已破先露已衔接有宫缩孕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体温6.8℃与入院后1小时自然分娩一男婴重5g外观发育好评1分。
原因分析:①该患者作为1名护士深知胎膜早破的预后对预后缺乏信心。②该患者性格内向平时与人相处担心与人为敌说话做事就谨慎小心不善与人沟通切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③其丈夫是家中独子公婆对孙子期望值较高。④孕产期体内雌激素及激素水平不稳定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变化。⑤睡眠不足因其好强求全产后自己带孩子分钟5分钟看望1次新生儿是否大小便更换尿布清洗会及臀部昼夜忙碌。⑥乳汁分泌不足因新生儿吸吮困难造成吸吮不够且自身迫切希望能母乳喂养产生较强的挫败感。⑦产后随访时新生儿体重增加不够产妇睡眠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经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患者在产后周痊愈。
讨论
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产后1个月内疲乏、易怒、烦躁、失眠、焦虑是其主要特征一般不需药物治疗。据流行病学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占产后妇女的.~.5。本例患者主要表现是疲乏、烦躁、失眠和焦虑。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她的人格分享初次为人母的快乐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指导丈夫关心、呵护、疼爱、支持妻子、明确妻子经历初孕的呕吐分娩的痛苦育儿的艰辛鼓励、帮助妻子完成角色的转换主动承担新生儿的义务使产妇放松心情充分休息。②帮助产妇进一步认识分娩是正常的过程是艰辛的分娩后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释放过多、导致产妇躯体和心理应激增强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要充分利用孕前心理疏导和孕妇学校宣传有关孕前预期分娩树立正确胎儿宫内发育知识教育的生育观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主动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产妇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普及一些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会产妇科学育儿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产后抑郁症患者持续嗜睡、失眠、厌食等问题会造成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等生理异常5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关注产妇产后出院至产后6周内心理变化应用社会学、医学心理知识实施干预、降低其心理压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围产期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对其家属进行宣传积极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贺晶,上官雪军,王正平.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5(11):66-66.
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9(1):6.
顾春怡,张铮,朱新丽,等.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1,6(6):569-571.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87-01
【关键词】妊娠;分娩;产后宣教
妊娠、分娩是妇女的一个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过程。我院是一所位于乡镇上的县级医院,到医院就诊和分娩的孕产妇大多数来自农村,多为初产妇。她们中多数人没有经过正规的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由于缺乏妊娠、分娩知识以及初产妇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加之见到和听说的分娩的痛苦而造成的心理影响,使产妇在分娩期有明显的心理负担。所以,产科护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对产妇进行心理卫生宣教及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思想顾虑,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1 入院宣教
产妇入院后,应热情地先领其熟悉病房环境,仔细地介绍作息时间,陪护制度等。反复多次地进行饮食指导、注意事项,使其消除陌生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 住院教育
2.1 产前宣教
要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使她们了解妊娠及分娩的全过程与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教会产妇多取左侧卧位、正确计数胎动、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流汁饮食以增加体能,解除其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不必要心理负担,减少剖宫产。作好医学知识宣教,如讲解如何识别分娩先兆,正常的分娩过程,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解除不良临产心理,增加对分娩的信心,做好充分的自然分娩准备。
2.2 产时宣教
护士应热情地向产妇讲解待产过程中每一项检查的目的。通过交谈、握手、抚摸等方式使其转移宫缩痛时的注意力,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予产妇鼓励与表扬,指导其如何正确用力,以便配合医护工作,使其缩短产程尽快结束分娩。
2.3 产后宣教
告诉产妇应尽早解小便,排空膀胱,一般为4~6h内,以免影响子宫收缩;24 h后应下床活动;保持会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以防产褥期感染;多食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促进乳汁尽早分泌;指导母乳喂养方法与技巧等。
3 出院指导
(1)饮食:宜多样化,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2)产褥期禁,一般42天后随访,禁盆浴,宜淋浴,避免逆行感染。
(3适度活动和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
(4)注意避孕,哺乳期一般不来月经,但有可能排卵,所以要做好避孕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认为:妇女在生理变化期间所表现的心理症状,一般均不属于病变,而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1]。但是妊娠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生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征等。妊娠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生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征等。且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孕妇往往缺乏有关知识,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的心理监护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孕期由于身体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会产生心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分娩和产后恢复,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出生后的健康。有研究显示,不良的社会因素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2] ,孕妇焦虑、恐惧、抑郁与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有关。因此,关注妊娠妇女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要求,势必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那么如何做好孕期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渡过整个妊娠期
1 妊娠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对妊娠分娩的认知缺陷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妇女妊娠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妊娠生理知识的欠缺,部分妇女对妊娠后的身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自己生病了,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及照顾;部分妇女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在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下,对孩子的健康、智商期望值都特别高,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1.2 对胎儿性别及发育状况的焦虑 胎儿性别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许多家庭在孕期就想方设法去检查,特别是丈夫是独子或重男轻女意识较为严重的家庭,孕妇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此外,大多数妊娠妇女为自己所怀的孩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将来是否聪明等产生焦虑情绪。
1.3 对分娩过程的恐惧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分娩阵痛对正常的孕妇一般是可忍受的,但部分妊娠妇女由于受传闻的影响,以及影视作品过分渲染分娩痛苦的误导,使妊娠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产生害怕和恐惧,而出现较强的依赖性。
2 对妊娠妇女进行孕期知识教育及心理护理
2.1 妊娠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2.1 .1 孕早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孕12周之内即为早孕期这一阶段当孕妇得知自己有了新的生命时,大部分心理产生喜悦和自豪感,表现为积极的情感流露,她们很少有早孕反应的症状:仅少部分与性格有关,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脆弱,精神过度紧张,常发生恶心!呕吐!乳胀!尿频!乏力!嗜睡等表现,这时我们要安慰孕妇,不必紧张,这是早期妊娠反应,过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反应严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饮食要多样化!清淡!易消化"并指导孕妇,孕早期胎儿各器官分化发育活跃,此期应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放射性照射;防止病毒感染,如果感冒要及时治疗忌烟酒防胎儿畸形;勤洗澡更衣,衣服要宽大;保持心情愉快克服反应,坚持进食,按时调节饮食,注意营养平衡;在孕前和孕后3个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叶酸,以预防或减少神经管畸形: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防流产"
2.1.2 孕中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孕中期为12~28周,这时孕妇从生理和心理上已适应妊娠的一些变化,多数孕妇主观感觉上以乐观稳定的情绪"当妊娠近5个月开始有胎动时表现为激动异常或烦躁不安,这种情况多与家庭经济状况或与家人或丈夫等相关,有时不能按期预约查胎,当了解原因后,安慰孕妇,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预约家人或丈夫一同参加孕妇学校,观看录像,让他们了解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孕妇:精神愉快!适当运动!增进食欲,可以从事正常工作,要避免久坐或站立,下肢若有肿胀,可适当在睡眠时抬高下肢;由于孕中期胎儿生长发育快易致微量元素缺乏而表现贫血等,因此,除了调节饮食外,还可服药治疗;如有腹疼阴道流血应及时就诊:休息时应取左侧卧位,不宜取仰卧位,性生活要节制"
2.1.3 孕晚期的心理护理 孕晚期为28~35周,在这个阶段,随着预产期的日益临近,孕妇的主要心理感受是由于担心产生的一系列压力和焦虑,担心胎儿是否健康,千万别发生畸形或智力低下"年龄大的孕妇,害怕难产"惧怕分娩疼痛而焦虑万分"由于部分老人重男轻女,怕老人或丈夫不满意等等"由于孕妇的文化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多方面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就不同,因此,告知孕妇,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现代化的医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只要注意以下几点会顺利度过孕晚期"自我监护胎动,有异常及时就诊"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注意定期测血压.不能过于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每日食盐不能大于5"预防贫血!低钙,饮食中加猪血!猪肝!虾皮之类食物,每日晒太阳至少2等,每2周查胎一次"还要预防产前出血,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及时入院治疗,性生活要节制,防止早产"。
2.2 重视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
重视孕妇的心理疏导,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孕产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使孕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保健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指导,保持稳定的情绪,顺利渡过围产期。部分妊娠妇女由于过分看重胎儿性别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绝望情绪,有利于手术治疗、护理和康复,要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孕妇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减轻了夫妻生活的压力,改善了生活质量。
3 小结
孕妇产前存在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医院和社会应给予加强孕妇产前心理支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围生期保健的质量。孕期的心理护理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同时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参考文献
[1]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67.
[2] 谷进,刘穗铃,陶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10): 615.
[3] 朱丽丽.孕妇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1):692.
孕产妇系统化管理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孕产妇、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具有很大临床意义。我院周边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在孕产妇系统化管理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了解增加健康的知识,提高健康水平,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孕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孕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内 容
1.1 电化教育实施健康教育从孕期开始,门诊电化教室放置电视机、录像机、VCD,由专人定期播放,向来产检的孕产妇宣传生男生女的科学知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征,孕妇的饮食、卫生及性生活的调节方式,产前检查的好处,孕期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注意安全用药对降低母婴发病率和先天致残率的意义;教会孕妇自我监护的方法,例如胎动次数,胎儿缺氧及异常情况的判断,妊娠晚期预防早破水、早产的方法;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等,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孕妇了解掌握有关知识,为母婴安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各种形式教育针对住院孕产妇和家属的需求,通过书面形式教育,将自己制作的宣传画册发放,让孕产妇阅读学习,内容有:住院须知、作息制度、卫生制度、医院服务指南、待产注意事项、母乳喂养成功秘诀等,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掌握分娩、康复、育儿常识,同时针对孕产妇健康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通过口头及示范教育形式,解答孕产妇的疑问,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2 教育方式[1]
我们将教育重点放在住院孕产妇,对住院孕产妇实施阶段性教育的方法,按时间分为3个阶段教育:即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实施阶段式的健康教育,配合评估孕产妇对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以达到全方位地掌握健康知识的效果。
2.1 入院教育孕妇住院,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在为孕产妇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帮助其熟悉环境,介绍主管医师,并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发放各种宣传小册子,进一步强化临产分娩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使孕产妇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对住院待产的孕产妇,不仅要向她们提供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了解什么是正规宫缩,正常产程时间,缓解产痛的方法等,还应积极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并学会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安全渡过分娩过程;对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要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其焦虑、恐惧感。产后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与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会阴伤口的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及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育儿知识,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程序,产后避孕知识等,进行喂养新生儿沐浴及新生儿抚触示范,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 果
通过对住院及出院孕产妇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孕产妇的满意率为85.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8.8%。通过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和编写,医护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孕产妇系统化管理中,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对疾病、保健工作的认识,做到了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 讨 论
4.1 满足孕产妇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围产期孕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制定围产期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孕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2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孕产妇这一独特的群体中,教育方式应强调多样化,包括宣传册、宣传单、宣传板报、电化教育、集体讲解、个别交流等教育形式,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宣传板报备受欢迎,而口头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2]。
4.3 重视语言教育的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语言教育技能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包括说话时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讲话时字句清楚,询问得当,回答简要,通俗易懂,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孕产妇;护理指导;措施
1.孕期保健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我国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医护人员通过准妈妈培训、录音、录像、健教处方等形式对准备结婚及孕育夫妻进行性道德、性生理卫生、生殖健康等方面进行保健宣传,建立孕产妇管理手册、按时完成产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及指导,通过不断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优点,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正确姿势,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解决的方法。 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树立信心,知晓哺乳可以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消除哺乳影响体型等想法。
2.产褥期护理
孕妇从入院到分娩都处在紧张、恐惧状态中,消除顾虑,排除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孕产妇的心理进行正常疏导,对产妇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推行产科陪伴分娩,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使产妇了解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打消她们申请剖宫产的念头,增强她们对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难产及剖腹产,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使之有安全感、信赖感、温暖感,保证母子平安,减少对技术的依赖,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减少产妇的疼痛,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子宫收缩胎盘娩出、阴道流血、血压、脉搏、心律、胎心等进行严密观察及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立即处理。
3.产后随访护理
产后观察出血、体温、大小便、褥汗,指导休息、外阴清洁卫生,饮食注意清洁、环境保持安静,指导母乳喂养,产后避孕、产后性生活,完成产后随访检查及婴儿体温、脉搏、呼吸、哭声、哺乳、身长、体重、营养状况,面色皮肤,进行心肺、腹部、脐疝、四肢、脊栓、生殖器等检查。产妇分娩时经历了较大的精神和体力消耗,抵抗力有所减弱,再加上妊娠期疾病和分娩损伤的影响,体质则更差。在访视中注意发现及解决:①房间门窗紧闭、空气污浊。②农村亲朋探访较多,产儿休息睡眠不足。③产妇、新生儿卫生习惯差。④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处理好夫妻、婆媳之间摩擦、减少产妇的忧虑。⑤纠正不正确的喂养姿势及方法。⑥避免过多注重体型美,采用束腰紧腹造成腹压升高,导致子宫下垂,后倾后屈,阴道前后壁膨出、淤血、炎症等妇科综合症与疾病的发生。
4.婴儿期保健护理活动
提倡婴儿游泳与抚触保健活动,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及智力、情感的建立与发展,巩固爱婴医院成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和看护,在出生当天即进行一项特定的、阶段性水中早期保健活动。胎儿在母亲体内生活于羊水中,在羊水的作用下受到不断的抚触,婴儿游泳与抚触促进肠蠕动,减少哭闹,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加,减轻肠肝循环,给婴儿带来更健康、安全的成长条件,更好建立家庭亲情纽带。
5.护患沟通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包括交换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等的过程,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其亲属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互动形成的一种短暂型人际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因素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但由于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引起医患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沟通能力不足,人文关怀缺乏等诸多因素造成医患之间失去真诚的情感,给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带来较大障碍。由于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患者在入院时,不论门诊,还是病房,护士应强化对患者的入院宣教工作,搞好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严格遵守“三基三严”和“三查七对”制度,视患者如亲人,感知患者的情感,让患者感到更亲切,更人性化、尽快建立起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新型护患关系。
6.职业礼仪
护士职业礼仪是护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患者首先注重的是护士的仪表,仪表首先在着装上,它直接影响护士的形象,着装要符合职业特点,大方、合体、整洁,穿戴端庄,淡妆上岗,精神饱满,给患者以得体的俊美的感觉,以赢得患者看重和信任。用微笑服务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到请字当头,谢字结尾,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及安抚,理解患者忍受疾病折磨和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做到微笑在脸上,亲切在嘴上,娴熟在手上,整洁在身上,用细心、热心、爱心、耐心换取患者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用娴熟高超的操作技术减少患者的痛苦,赢得患者的信赖。
7.孕产妇健康教育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提高孕产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妊娠期及产后母体变化,工作竞争激烈,对新生儿喂养缺乏经验,没有适当的心理准备,加上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知识水平有限,缺乏沟通技巧,护患关系不协调,患者及家庭对疾病认识不足,文化素质差异大,对护士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较大地影响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较好发展。 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掌握有关学科及医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充分利用医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家属共同探讨,采纳家属合理化建议,要求他们成为参与者、指导者,利用清楚、通俗易懂的语言,诚恳和蔼、礼貌亲切的态度,针对不同产妇的性格、特点进行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结语
妇产科护士应以良好的护理技术,在孕期促进孕妇健康,预防并发现妊娠并发症,在分娩期关心和支持产妇,及时发现产程异常,科学接生,避免分娩合并症,保证母婴安全。产褥期及时评估和观察产妇、新生儿状况,按照产科护理常规给予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实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康复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渐取代了功能制护理,知识更新是观念转变的基础,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条件,但基础护理仍然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由于妇产科护士面对的不仅仅是产妇本身,护士除了要与产妇进行沟通,还需有选择性地对婴儿父亲进行宣教,了解婴儿的成长过程。护士是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的素质是护理的工作保证,提高护理质量的关健。护士更应该有足够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才能真正关心和同情孕产妇,了解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理解孕产妇,使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最终保证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马晓雯,马娟著.孕产期护理.中国民间疗法,2005:52.[2]贾万梁著.现代产科服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4,9.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边远农村产妇;原因;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06-02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产科的危急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晚期产后出血虽少见于早期产后出血,但因它发生在产褥期,产妇没有任何精神准备,危害更大,应加强防治措施,减少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晚期产后出血系指产后24h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阴道大量流血者。出血量大于400ml,以院内器具测量和入院前患者或家属估测计算出血量。
1.2 资料来源:本组晚期产后出血共29例。本院199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3070例,其中阴道分娩2300例,剖宫产分娩750例,发生产后出血260例,晚期产后出血15例占分娩总数0.23%,其中农村产妇13例;同期收治本院和基层医院门诊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14例;农村产妇家庭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31例。
1.3 方法:将农村产妇晚期产后出血29例,按期职业、分娩方式和地点、出血原因、治疗机愈后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17~41岁,多见于23~35岁。
2.2 职业29例中农村25例(93%),乡镇干部、工人或配偶4例(7%)。
2.3 出血发生时间3~10天18例(62%),11~20天9例(29%),21~30天2例(9%)。
2.4 出血与孕产次的关系:初产妇23例(78%),经产妇7例(22%)。29例中曾有1次刮宫史者15例,多次刮宫史者11例,剖宫产史者3例。
2.5 出血与分娩地点关系:29例中,住院分娩发生晚期产后出血7例(22%),门诊和家中自行分娩及请接生人员到家分娩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2例(78%)。
2.6 出血原因:本组25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胎盘胎膜残留10例,蜕膜残留3例,子宫复旧不全6例,软产道撕裂伤5例,剖宫产后肠线松脱1例。
2.7 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流血。Hb最低为2.6g|l,最高位12 g|l,。有14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9例有发热,并且患者均有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适感。
2.8 补血量:29例中有16例输全血或血浆和悬浮红细胞,输血量为400~1600ml平均补血量600ml。
2.9 病理结果:退变胎盘胎膜组织10例,增殖期内膜2例,蜕膜组织6例,缺病检报告者9例。
2.10转归:29例中胎盘胎膜和蜕膜残留17例均清宫术治疗;软产道撕裂伤和肠线松脱6例均手术清创缝合,其中3例根据撕裂部位和范围不同行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术;同时根据临床表现和出血原因不同,给予抗感染,纠正休克,应用止血剂、输血、改善宫缩等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其中1周出院11例,8~10天出院13例,11~20天出院4例。
3 讨论
3.1 人工流产与产后出血关系: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晚期产后出血多见于青年产妇,尤其近年来边远农村早婚和非法同居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人工流产率增加,晚期产后出血有上升趋势。人流可使子宫内膜损伤或感染,再孕后蜕膜可发育不良,胎盘面积增大,分娩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由于感染,胎盘粘连、剥离不全而残留,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特别是多次人流患者,子宫内膜反复损伤或感染危害更明显。本组病例曾有1次人流史者29例,多次人流史者11例。
3.2 剖宫产与产后出血关系:农村产妇剖宫产术后,由于经济和家庭等因素,得不到彻底治疗恢复和休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易发生产后出血。部分农村产妇剖宫产术后短期内再孕,且在家庭分娩,易导致晚期产后大出血。
3.3 职业与产后出血的关系:29例中农民27例年,乡镇干部、工人或配偶2例,且7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均为边远山区农民。说明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卫生保健常识,同时重视产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者,出血发生率低,且出血后能够早期就诊,出血量相对少,危害较轻。而农民产妇缺乏卫生保健常识,能进行产前检查和到医院分娩占极少数,且多属边远山区,由于经济、交通等因素影响,出血后得不到及时处理,来院时多为危重患者。
3.4 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29例中胎盘胎膜和蜕膜残留17例,子宫复旧不全6例,软产道撕裂伤5例,肠线松脱1例。同时合并感染9例,当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时致使部分胎盘小叶、副叶或胎膜蜕膜残留,经过一定时间,坏死脱落使附着处血窦而致大出血,产褥期休息不够或合并感染等影响子宫复旧而发生晚期出血。家庭分娩时多数产道撕裂伤未被发现和及时缝合处理发生出血。
3.5 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地点的关系:本组病例住院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6例(22%),门诊和家庭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7例(78%),说明非住院分娩尤其是家庭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农村产妇由于山区经济及医疗条件限制,绝大多数边远山区产妇得不到住院分娩,发生大出血后不能及时处理,危重患者居多,应做好宣传,提倡住院分娩和新法接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确保农村产妇安全渡过围生期。
3.6 诊断性刮宫:既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又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对宫腔残留着尤为重要。对晚期出血者,在抗感染,纠正休克,输血、止血剂应用的同时,及时做诊刮很有必要。本组29例中做诊刮23例,为病检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软产道撕裂伤者及时清创缝合或行子宫切除手术。
3.7 预防措施:提高农村妇女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限制农村早婚早孕现象,做好避孕措施的落实,减少人工流产,特别是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明确家庭分娩的危害,提高住院分娩。提高接生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责任心,严格规范操作,接生时注意胎盘胎膜的完整性。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宫内残留物,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注意产褥期护理,保证产妇休息,适量活动,促进子宫复旧并预防感染,提倡母乳喂养,对产后恶露延长者及时处理,减少晚期产后出血测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39
[2] 石一复.实用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296
【摘要】 探讨了妇幼保健在护理社会学中的意义,对影响妇幼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妇幼保健的护理社会学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妇幼保健;护理社会学;措施分析
由于女性生殖生理的特殊性,女性的一生要经历过青春期、怀孕期、产褥期以及哺乳期、更年期、老年期等一些特殊的生理期转变过程,但现在的很多女性都是注重外表,对妇科健康却不够关心。而婴幼儿的体质比较弱、抵抗力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和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乃是当今社会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体现出我国的全民身体素质情况、经济水平高低以及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
1 妇幼保健在护理社会学中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是由每一个小家庭构成的,而家庭又体现出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孩子和妇女是一个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也是整个社会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孩子和妇女的身体素质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标准;其次,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体现,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要提高人口素质,就要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为妇女和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解决人口增长和生产资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执行计划生育。只有控制人口增长,实行优生优育,才能为广大妇女和儿童改善环境,才能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我国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2 对妇幼保健带来影响的主要原因
2.1 经济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因为妊娠和分娩而发生死亡的妇女,几乎都是发生在医疗技术和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婴幼儿接受疫苗和保健的时间不及时,那么,由于婴幼儿缺少专业医护人员的养育教育,没有抵御外界感染的基本常识,对身心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2.2 教育因素的影响 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没有自我保健的意识,这是我国卫生保健最需要加强的地方。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卫生保健以及两性健康的知识也在不断普及。而且人才竞争的激烈,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无形中给儿童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孩子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
2.3 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而带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污染的环境中,给孕妇、婴幼儿和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4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给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妇女来说,家庭是她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幸福的港湾,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的避风港,孩子对家庭是否和谐和融洽反应特别强烈,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都会受到严重的创伤,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 妇幼保健的护理社会方法
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首先就要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让广大妇女获得独立、自强以及自信、自爱的人格魅力。在提高她们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要对她们加强卫生基础知识的宣传和身心健康的教育,要做好婚前检查和两性知识普及工作,对于哪些疾病有遗传史也要了解清楚,这才是做好妇幼保健的护理社会最有效的途径。
4 妇幼保健的护理社会学方法
4.1 安全的环境 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子因素和模传因子因素两个方面的因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那么,在这里的模传因子因素一般是指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儿童的发育成长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锻炼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外交能力,让他们具有社会观念,不但对外界环境具有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具有对事物作出反应和判断的能力。
4.2 情感教育 人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情绪,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情感和社会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儿童的情感发育和满足完全依靠于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关心,儿童情感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3 充足的营养 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和正常地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物质营养的供给。处在发育期的儿童,在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的搭配方面都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帮儿童选择容易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以免造成儿童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失去平衡。
4.4 劳动与运动 经过研究证明,在劳动中,手的锻炼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促进大脑发育,甚至还能提高儿童的智力。由此,在儿童发育成长期,可以鼓励他们加强手指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5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
这几年来我国相继在各个地方开展了儿童保健系统工作,对孩子的健康情况定期检查,尽量做到出现问题早发现,有问题及时得到治疗以及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心理功能指标、儿童的形态指标、机体的抵抗力、适应能力以及儿童身体的灵活运动能力。
6 计划免疫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要不断地和外界传染疾病作斗争。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要有计划地做好预防免疫,这是防止疾病传染最直接的途径,它可以提高儿童免疫能力,从而对传染疾病进行控制和消灭,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刘建飞,林传仁,刘春玲.邵武实行母婴系统保健服务[N].福建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