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画教学

儿童画教学

时间:2023-06-06 09:0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画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画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儿童画 儿童画教学 启蒙教学 能力创新

“儿童画”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我们通常把儿童自己画的画儿称为“儿童画”,儿童画画家为儿童画的画儿也是“儿童画”。这里所说的儿童画教学,主要指对儿童进行绘画的教学。

第一,要重视培养儿童画兴趣特长的黄金期

曾有人对各级各类学校绘画的普及程度进行过统计,结果表明: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中,接受绘画教育人数最多的当属幼儿园和小学。可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艺术的摇篮,几乎每个孩子都要接受美术的启蒙教育。这一阶段,孩子们学习文化课的压力不大,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身边的万事万物,是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黄金时期。儿童三至五岁时,其视觉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年人,已经具备学习绘画的生理条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教育。因此,对儿童的美术启蒙教育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对儿童实施早期的绘画启蒙教育,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既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又能够形成技能技巧;既可以激发学习儿童画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儿童的特长。同时,对儿童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注意区分儿童画的类型

儿童画和其他画一样,也可以按照绘画形式分为三类:一是线描画,二是彩色画,三是水墨画。学习这三大画种的任务、目的及侧重点各不相同。

线描画主要包括简笔画、卡通画,旨在训练学生的造型基本功,是各类儿童画的基础。这类画,工具材料简单,技术难度较小,操作方便,见效又快,但不宜长期单一地学这类画,否则,会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长进不明显,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半途而废。

彩色画,即勾线填写的画。可用彩水笔、油画棒、蜡笔等不同笔作画,也可用水粉、水彩去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以及对勾线、涂色等专业技巧的掌握。

水墨画,指的是用毛笔蘸上水、墨和国画颜料所作的画。儿童学的水墨画,以写意花鸟画为主,也可学一些山水、人物、鱼、虫、禽、兽之类。目的是继承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和水法等专业技巧。中国画,尤其是儿童画国画,对造型的要求可放松些,不宜过分苛求。有时画得走点样,合情不合理,这都很正常。这样才富有童趣,天真可爱,憨态可掬,更有一种原始的美感。

线条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可通过对线描画的训练,培养儿童把握中国画形态的能力,塑造出比较好的造型。

线描画和彩色勾填画,与大学生的素描画和色彩画类似,都是解决形和色的问题,属绘画的基础基本功,而中国画则属专业基本功。儿童画的线描画是他们将来学习素描和书法的基础,彩色勾填画还是将来学色彩画的基础,应该引起重视。

从临摹、写生到记忆、想像和创作是儿童画教学的一条途径。各阶段又有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儿童通过大量的临摹范画,即可继承前人的构思创意,又能学到优秀的表现方法。达芬奇说得好:“会模仿的人才会创造。”道出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学生的智力开发,强调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儿童学到绘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绘画本领主要依靠临摹范画获得。

儿童通过临摹范画,掌握了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之后,方可进行写生。写生的目的是使儿童充满激情和新鲜感,去表现他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概括取舍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等。

记忆画和想像画都属儿童创作画的范畴。儿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长期的临摹、写生、读画,既掌握了绘画方法,又培养了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想像力,这就为创作奠定了基础。

儿童的绘画创作不同于专业画家搞创作。画家搞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构思、创意到搜集素材,再到起草稿、定稿,最后制作,各环节要求都很严格。而儿童在进行创作时,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喜欢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想像,随意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另外,儿童还缺乏创作经验,老师应因势利导,从选材到构思立意,从构思到形象塑造及设色,该肯定的就肯定,该调整的就调整。在绘制技巧上,也要帮助学生反复锤炼。这样,才能诞生一幅好作品。

总之,在儿童画教学领域里,还有很大的理论探索空间,需要我们的启蒙老师去发掘和开拓,也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总结,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儿童画教学规律,用这些理和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儿童美术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第2篇

[关键词]儿童 儿童画 儿童思维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不同,儿童的世界充满奇思妙想。他们用好奇的眼光观赏这个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天空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大地可以是方方正正的,人可以长上翅膀……他们从几个月大就喜欢拿笔到处涂鸦。一根根随意的线条,一块块鲜艳的色彩,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限的遐想。而这一切他们都喜欢信手涂鸦出来,这便成了儿童画!多年的儿童画教学,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想儿童所想,理解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路径,才能真正做好儿童画教学工作。

一、儿童在绘画时的思维特点

儿童思维主要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主次不分和单维思维等特点,但在儿童绘画过程中,其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模仿思维

孩子喜欢模仿,这不是他的错,因为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孩子学习的方式主要在模仿,他们模仿能力很强,但只是简单的模仿。

2.形象思维

儿童具有敏锐而牢固的记忆力,他们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也就是说,具体形象性是儿童的思维特点。

3.主次不分

幼儿在说话时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知道那个因素是最主要的,那个因素是次要的,在思维上就表现出主坎不分的特点。

模仿思维、形象思维和主次不分就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儿童是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儿童的绘画特点,教师在指导儿童画的过程中要充分主要儿童的思维模式和绘画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儿童画。

二、儿童画的特点

1.儿童画具有模仿性特点

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理,有很强的求知欲望,盼望着长大,因此,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模仿大人,穿大人的鞋或者衣服等。这种意识反映到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能像老师一样画出一幅作品来,但他们还缺少创新的技能,所以,要靠模仿来达到目的。儿童画具有模仿性特点是和儿童思维的模仿性相对应的。

2.儿童画形式具有形象化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奇妙的,充满着奇特的事情,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就是画面具有了形象化的特点。同时,儿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年龄段,在儿童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儿童的想象能力非常强,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广阔的,在他们的眼里:弯弯的月牙可以荡秋千;侏罗纪公园的恐龙出现在现代社会;老爷爷脸上的沟壑也能熨烫的年轻;未来的汽车可以是蜜蜂汽车、七星瓢汽车,儿童的天真、热情,他们内心的奇妙世界让成人难以理解。儿童在创作时会表现出很多令人新奇的东西,会把喜爱的东西拟人化,会同时呈现出不同时代的事物。

3.儿童画的构图具有随意性

儿童绘画时,构图是随意的,不会有成人那样的规则和限制。在画面上不会考虑画面的均衡对称,也不会想画面的色彩是否协调等。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转移地方,也可能进行画纸的正反结合,在画纸上随意的画,直到画纸全都涂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为止。同时,这种随意性,也构成了多种新颖的构图形式。儿童绘画的随意性是和儿童思维的主次不分相对应的。

三、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指导儿童画教学

1.根据儿童思维特点,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儿童步入绘画殿堂时,我们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敏锐感和观察力,还要给孩子确定明确的绘画主题,引导孩子边玩边画。作为儿童画教师,要做好学期教学计划,还要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拓宽视野、积极表现。

2.根据儿童思维特点培养孩子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对儿童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兴趣,对一切都感觉好奇,但是他们还不能够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心理感受,就会利用各种材料乱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孩子兴趣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手段与技巧,激起孩子的兴趣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成功感。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肯定学生的成绩,欣赏孩子的优点,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3.尊重童趣,体现儿童画自身特点

儿童画的原始状态就是自由涂鸦,儿童会运用各种线条进行非常自由、轻松地涂鸦,这也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感觉,是童心童趣的自然流露,是原始的创造活动。在成人看来,这是乱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乱涂,才培养了将来惊人的创造力。儿童的想象力处在萌芽阶段,千万不能打击他,孩子希望的是鼓励和欣赏。他们画画时是充满欢喜的,也是很随意的。或许,他们用彩笔作画是抒感的,看起来令人感觉难以理解,感觉根本就不是画,简直乱弹琴。但是你要是耐心听孩子解释下,还能发现孩子能自圆其说呢。孩子画画时运用轻松的、自由的表达方式,显得稚嫩和笨拙,但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萌芽。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童心童趣,允许孩子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4.要因势利导,提高孩子绘画水平

儿童画常常是夸张和变形的,与生活原型是不同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运用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来观察事物,还不会拿自己的画与实物进行比较,只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画。生活中的实物不是孩子创作的唯一来源,他们对描绘的对象会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任意添加创作出儿童画。在教学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画,要坚持尊重天性的原则,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去模仿。教师要根据儿童画的规律因势利导。提高儿童的创作水平。

四、教师要用儿童思维评价儿童画

第3篇

关键词:儿童画;童趣;“新”;“法”

一、儿童的绘画行为心理

儿童画创作是指儿童用绘画工具,以绘画的手段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孩子们用画笔分享美的世界和美的生活带来的愉悦。儿童画要画出新意,画出童趣,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绘画行为心理。

1.画笔是玩具

对于儿童而言,画笔是一个玩具,它能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发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孩子对那些本不是玩具的扫帚等是常玩不腻的爱物,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创造欲,那些仅以观赏为目的的玩具会因孩子失去新鲜感而弃之一旁。

2.绘画活动是游戏

孩子没有绘画概念,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拿起画笔来会想到事业、前途,而是把绘画当成游戏,同打雪仗、捉迷藏一样,不同的是这个游戏是用彩笔在纸上完成的。

3.绘画是表达方式

人类有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发泄出来的愿望,儿童表达能力差,积蓄的情感不能从语言的渠道上导出,却可以较容易地借助画笔,从儿童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许多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儿童画画出新意,画出童趣呢?以下便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五个“新”和六种“法”。

1.引导儿童绘画的五个“新”

(1)观察角度新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绘画中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画出新意的画,必须引导儿童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在画《踢足球》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的片段,叫学生必须对运动员的拼抢等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观察。还要注意观察的角度要有新意,除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还要对一些精彩的镜头去观察,例如,射门的那一瞬间,扑球的一幕等。

(2)取材新

儿童画创作和小学生写作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取材要新。如《画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或游戏》,有的学生选择的题材是大家都经常表现过的活动,如,跳绳、捉迷藏等。在组织这堂课教学前,让学生都去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有很多学生就选取一些“眼中常常有,画上人人无”的内容,如,“跳拱”“背罗汉”这些活动,把这些游戏活动通过彩笔在纸上来完成,既真实又有趣。

(3)构图新

当学生选好题材,就需要构图。好多学生在构图时有一种定式,如,画《打乒乓球》时,学生常常采取这样的常规死板的构图。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中间一个球台。如图:

在组织构图时,要引导同学们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抓住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特写镜头来构图,让他们能打破定式。如图:

(4)表现方法新

一幅画的内容和题材选定了,一般的学生最喜欢用彩笔、蜡笔这些常用的简便作画工具进行作画,如果能够尝试运用一些新颖的方法作画,可以提高作画的创新能力。如,画夜晚天空中的烟花,色彩明亮鲜艳的烟花之间的背景却很难涂,可以利用蜡笔不粘水的性质,先用蜡笔对烟花着色,再用深色水彩满涂背景,这样涂背景色也就方便而且美观。

(5)命题新

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像摄影作品中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如,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地球,在她的周围有许多身穿太空服、手拿卫生工具的小朋友,或许一下子还不能明白这幅画意,加了《我给地球洗个澡》这个的题目,也就使人一目了然。

2.指导儿童绘画的六种“法”

(1)增补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不能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运用增补法可以满足这些儿童的绘画饥饿心理。例如,一年级《画青蛙》一课,有小朋友会问:“我可不可以再画几只青蛙呀?”等问题。这时启发他们各抒己见,再加以引导:在画面上补充些什么,就能表现出一幅幅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内容的画。小朋友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联想,进行增补,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2)素材组合法

儿童作画并不能凭空想象,丰富表象的储备是想象内容更为生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直观素材,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为幼儿提供水果、蔬菜等,请幼儿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有情节的画。

(3)课题延伸法

课题延伸是指在坚持有利于儿童主动发展的原则下,对教材中原有的命题作适当的补充或改变。如,《蔬果动物》一课,课题改成《蔬果动物园》,蕴涵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范围广,质量也高。

(4)正反思维法

儿童画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儿童培养成为一名专业画家,而是为了帮助每个儿童在各个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与智力。而儿童画教学中正反思维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点,正反思维法是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所要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的方法。如,在指导《想象中的房子》一内容前,从正向思维角度出发,则考虑人类居住的房子将是如何的好;而从反向思维角度出发,面对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等,怎样使想象中的房子表现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启迪儿童进行想象,提高认识,开发智力,这样的引导,产生的画面是将人类移居海上等各式各样真正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5)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将所画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儿童画教学中甚为常用。例如,在启迪儿童画《想象中的太阳》这一内容时,儿童对太阳作拟人化处理一般都能掌握,从太阳公公引导出太阳奶奶、太阳叔叔等较为容易,但这并非能满足儿童的想象欲望,继而分别出示长耳朵的太阳及西瓜形的太阳,再加以引导、鼓励,儿童思路如泉流水,想象中的太阳画面就会一一呈现。

(6)学科结合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为此,很多勇于开拓的教育者已着手探索美术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努力尝试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结合转化教学。在儿童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其作出另一种诠释,与音乐等学科知识结合转化,从而表现具有想象力的画面。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画是孩子们心迹的表露,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画笔去描绘世界,让他们的画更有新意、更有童趣。

参考文献:

[1]肖芳.儿童绘画从游戏开始[J].北京教育,2002(04).

第4篇

一、改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美术课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传授,以成人的绘画语言代替学生天真、纯朴的艺术直觉,以成人的审美视觉评价学生特有的“异想天开”,这些做法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自主性,以及其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开发和挖掘。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导”而不能“压”,只能“扶”而不能“替”,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硬性规定,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发挥主动性,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感受,去创造、去表现。记得上第5册想象画《万能飞行器》这一课时,我担心农村学生见识少而画不出来、画不好,除了搜集许多飞船、飞碟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外,还示范了好几幅,但因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许多学生“依样画葫芦”,全班的作业大同小异。

可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转向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创作的素材。

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农村孩子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但并不是农村就缺少美,就缺少创作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使他们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创作的素材。例如,教学记忆画《可爱的家乡》,学生总以为城里的风光最美,有高楼大厦、汽车、飞机的画面最美,于是就借鉴课本的照片,用尺子画上方方角角的高楼大厦,凭空想象,结果作业让人感到生硬。于是我便启发学生:“城市的风光虽然很美,但农村的宁静、自然、清静更有一种朴素的美。在宁静的夏夜繁星闪烁、微风徐徐,村口的榕树下小伙伴正在玩扣迷藏……正月十五那天,大伙们吃汤圆、游龙灯多热闹啊,这不美吗?大家想想看,农村有哪些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美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从家乡的节日场面到村里的小溪、老树、草垛到上山摘野果、放牛,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感到胸有成竹,下笔有物。

农村也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美,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的创造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教师开阔学生的视野,既要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家乡的今昔变化,还要介绍现代科学知识、各地风土人情、太空奥秘及对未来的遐想等,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儿童作品是儿童展示自身认识、感受的阵地。他们想什么、画什么、做什么,不受任何拘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儿童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想象,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环境对学生的绘画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农村小学,学校的自然环境条件有限,教师就更应该创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浓郁的艺术环境。比如,教《有趣的活动》一课时,我就和孩子们做简单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孩子们对游戏有切身感受,请学生畅想自己认为有趣的活动有哪些,是怎样的,并把这些认识和感受画出来,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些精辟论述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术以本身的形和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兴趣是表面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形象生动的语言、鼓励表扬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教给创新语言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自主学习,教给创新语言是主要的因素,农村学生接触面较窄,教师在形、色等方面都要给予引导。

1.变客观为主观

允许学生凭借主观的认识去表现客观对象,这既可以解决学习“画不像”的困惑,还可以使画面富有强烈的感情。如教第八册《盆花写生》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于是学生的作业有热情奔放的红仙人掌,有灿烂明媚的黄仙人掌,有浪漫含蓄的紫仙人掌……

2.变美为“丑”

对于常见的事物,画起来不感新鲜,缺乏创作的激情,如果把这些常见的事物“画蛇添足”,就会收到奇妙的效果,使学生趣味倍增,充满创新,如把猪、猫、狗、鸡、虎等动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组合,形成新的画面,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心绪放松,创作更自由、更有个性。

3.变一定为可能

把原来的逻辑观念肯定的结果形成一种新的可能结果,是创新语言的一种。在创造性活动中,这种训练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和趣味的作品。如,编画故事、续画故事、改画故事等。

创新语言包括多方面,从线而言,可以变直为曲、变有序为无序、变均衡为错落;从形而言,可以变正为歪、变平衡为奇险、变写实为夸张;从色而言,可以变平涂为点、变固有色为主观色、变均衡用色为强调色调。

第5篇

一、正确认识儿童画创作,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改变以范画为载体单纯的传授技法,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应融于动手实践中。改变过去只注重教学结果,而今还应注重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素质。

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儿童画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学生,不要过多地讲解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等绘画语言,避免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产生一种惧怕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地涂鸦,不急于关注画得好与不好,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业,评价作业采用多鼓励,少甄别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

想象创作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学生的作业如同“显示屏”一样反映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内容,它是教师指导的依据,教师的指导一般要动口不动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激发画欲,引导想象,演示模特,提供直观的形象,启发表象,鼓励创造加工形象知识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总结阶段要尽量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让学生讲画、评画、欣赏画,体验创作成功的审美感受。

三、大胆创作,拓展学生创作思路

1.鼓励求异创新精神 创作要独立思考,画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个性。画前不提倡商量和交流,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画后让学生互赏畅谈。

2.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 如喷画、吹画、剪纸等都尽量让学生接触到,让他们拓展视野,在新的美感中创造新的画意。

3.热爱生活,给学生创作的空间 大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或乡村、田野等,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四、诱发学生天真的想象力

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想象力在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铅笔刀的外形设计;大到大型建筑,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如果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借助于美术这支神奇的彩笔,能描绘出生活最美最好的一切,自由自在地宣泄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这一张张纯真稚嫩画面,就是一张张成功的儿童创作画。儿童画创作也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再现,他们头脑里有各种奇异的形象并通过手上的画笔把这一切表现出来,那些令人惊诧不已和不可思议的画面,正是儿童内心的一种期盼,一种心思的满足,而这些想象往往来源于童话、神话或科幻故事,男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不可战胜的神斗士,女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漂亮的公主或美人鱼,骑着大鸟神游太空,像美人鱼一样翱翔海底。有的把太阳的光芒画成少女的长发,让一群小朋友围着太阳梳辫子。有的让自己和机器恐龙同在太空飞翔,有的把太空画成了儿童乐园,有的把海底变成了绚丽辉煌的世界。这些作业都具有成为完整的儿童画的内在构成条件,分别加以不同程度的诱导和加工,就能得到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儿童画来。在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迪、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儿童画创作才能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绘画,美术教育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五、引领孩子走进科学世界

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体现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可是,人类的想像力实在太美妙了,尤其是孩子的想像力有着超乎寻常地精彩。创造教育让我身边的孩子们学会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孩子们的科幻作品,体现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环境、资源、生态的开发概念已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深深扎根。清除空气污染、海洋污染,开发新的能源,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这类题目占了很大比例。许多现代科技,比如生物工程、微机电技术等也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有所表现。孩子们的画表明的理想符合当代微机电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有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科幻画确实令人十分惊叹!

第6篇

关键词:个性;个性分组;个性互补;因材施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个性,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理的个别差异,这就造成了不同的个性。因此,作为美术学科的特性,更要求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方法上选择适合儿童的分组教学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调查分组、个性分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而造成个性教育在我国发展迟缓,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体制的制约,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所以必然使学校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去教学的统一模式;其二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道德文化一直是强调服从长辈、孝顺父母、强调遵循三纲、不能超越权威与上级,而真正能做到“和而不同”者又何其少也;三是传统价值观的制约,世俗观念体系中的中庸思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外圆内方”等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个性与创造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利于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体价值的追求,导致人人不敢为天下先,人人不敢独立特行。如此,也就没有了创造性。综上所说,个性教育的实施有很大的障碍。但分组教学不仅可以解决班级授课中难以解决的一些因材施教的问题,而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好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开始接触到一个新的班级,就应花上一段时间摸清每个学生对画种的偏好。

因个性的差异性有两种情况:一是个性与他人的差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能力以及体质的差异进行分类:可以从学生的多动或安静型等来分类;也可以从注意力的集中和不集中来分类;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来分类。其二是个体内部的差异,即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不平衡,从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不平衡来分类。分类时可以为不同的绘画水准来协调分类,使每一个组内的水平相当。使每个小组都有向前冲的拼劲,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对号入座,提出目标

由于美术画种的多样性,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可以无居无束地豪情泼墨,或有静心安稳地精雕细刻。因而每一种画种对学生来说,肯定会造成“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国画创作,重写意,是情感的渲泄,自我个性的张扬,所以应该让好表现,大胆,外露,不拘泥小节的学生去表现;而手工制作、雕塑,就可以让好动、好奇,有较强的操作逻辑思维能力的同学去制作;儿童想象画更要求学生有超常的思维,在异域空间结合生活的想象,这样的儿童更有异想天开的创举。我在承担的教学班级中,进行了分组教学的尝试:让每组竞选出优秀的绘画能手担任学习小组长,和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个组。组内自己确定一个小组的名称,如“神笔”小组、“小画家”小组、“星星”小组、“绘画狼”等,小组内创作出一句响当当的学习口号。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训练他们语文修养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以达到共同提高,相互学习的氛围。在创作中还可以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创作,比如:在教学《梦幻中的城堡》时,我先让学生用很简单的的方式,用手撕出几何图形来,拼成各式各样的城堡,让他们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来。创作中能力弱的学生用简单的造型表现的基础部分,然后让造型能力强的学生修改,决不让差的学生不做,而由好学生代替他们。

三、个性互补,和谐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儿童画;智力;创造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78-02

当今对儿童画的关注,已遍及千家万户,成为社会一大热点。但如何正确认识和评析儿童画,却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早在1882年,艺术学者里奇写出其研究成果《儿童是艺术家》。至今一百多年间,又有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美术家,相继对儿童画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我国心理学家黄翼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是一部在当时就具有先进水平的专著。研究儿童发育的专家还根据儿童画人的完整度来判断其智力发展水平。现代派艺术家从儿童画原创性造型中寻找纯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童年时代是记忆印痕的永存期,又是形象思维的活跃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专门研究儿童画的德国学者基尔申什内尔提出过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儿童图画和少年图画没有人指导,没人教学,怎样发展?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人的才能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放弃教学,偏科教学,成人化教育,以及不适当的吹捧和拔苗助长都是有害于儿童基础教育的。

一、什么是儿童画

儿童画是人的一个生命阶段和儿童心理机能成长需要的共有的和特有的产物,它是以年龄群划分出来的,有儿童自己动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留下可视痕迹的一种运动,游戏或是儿童对自己直觉感知的事物做出来的形象表述。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1.儿童画是一定年龄的特有产物,过了这个年龄段,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无法弥补,也难以追回了。

2.儿童画必须是儿童动手完成的。主要是靠直觉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以保持鲜活的童心童趣。

3.最初的儿童画本质上不是画,只是手臂运动留下的痕迹即涂鸦。认识力提高后,形象有了稳定性就可以作画了。

二、儿童画的分期

中外学者对儿童画的分期做过许多研究,有过许多论述,使用的概念虽不尽相同,但分期的依据都是从大量不同年龄儿童所反映的心理机能成长需要的不同特征中概括的。美国学者厄尔W·林德曼论证了儿童的智力和美术的创造力的三个发展过程,具有普遍意义,兹编录如下。

第一阶段(2~4岁),用手或其他东西乱涂乱画。儿童从自己的活动、周围物体的运动、撕扯纸张或玩玩具等各项活动中得到乐趣,对这些活动的结果发生好奇。第二阶段(4~8岁),用符号或图形表达意思。孩子通过符号或画画相互影响,刺激自己的官能,力图领会其中的含义,这一阶段的美术能力发展很快,保证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三阶段(8~12岁),开始用有结构力度的组合形象的画表现事物,也是儿童画的最后阶段或现实艺术的开端。虽然这一阶段的儿童仍带有幼儿时期的幻想,但他们已开始具有社会意识,懂得多了,看得多了,看得细了,已不再满足过去简单的美术活动。这一阶段儿童作画的特点可概括如下:画形更趋逼真,夸大部分减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得到关照;画中最详细的部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学科增多,兴趣转移,孩子们的美术能力出现不平衡发展。

三、儿童画评析

1.留下痕迹的运动——偶然涂鸦与受控涂鸦。我们看到孩子的涂鸦痕迹。发现你只要给孩子们预备好纸笔,让他们去涂,他们立刻会对痕迹发生好奇,不久还会产生自信。画直线主要靠肘臂运动,画圆圈则要靠掌指运动,在肢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发达了脑的指挥机能。长期的痕迹刺激,又会使视觉感受力有所提高,为形象的形成打下基础。应该使家长懂得,涂鸦练习是婴幼儿的“必修课”。从偶然涂鸦到受控涂鸦的转变是体能和智能的一个进步,万勿斥以胡涂乱抹而加以制止。

2.所见,所知,所想——幼儿到底在画什么。在幼儿会画圆圈后就想为圆圈命名,心理学家称之为“命名期”,因赋予痕迹新的意义,开始萌发形象,具有象征功能,因此又被划入“象征期”、“图式期”。在一幅被命名《妈妈》的儿童画里,在圆圈下画了四肢,在圆圈上画了烫发,在圆圈里面画了眼睛、鼻子。儿童描写人的时候,是完全依照他自己的想法的。

对于儿童作画是画其所见,还是画其所知,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今一直在争论着。我们认为应该把两者看作互为补充,最终要反映儿童的认识水平。看见的是形状,知道的是道理,二者结合就会使认识水平提高一步。

3.莫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谈儿童画的直觉美。据说当代已故的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画水墨肖像时是从眼睛画起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画家没有按“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而是只抓关键。儿童们靠直觉感受就能画出使成人感动,甚至令人叹服的人物写生画来。在这方面我们切不可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不敢放手让小孩们画画。

4.儿童在挑战。儿童看东西沿着“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发展的。好奇心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深入,认识愈深入,视觉分化愈细致。反之视觉分化愈细致,获取的信息愈充分,认识愈全面。所以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视觉分化程度不一样,画出来的作品深入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说儿童画就是儿童画,儿童画之所以可爱,真像儿童可爱一样,在于他们的天真无邪。他们对世界,对未来充满憧憬,奇特的想象是大人难以企及的。家长们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包装儿童也无可厚非,但过偏过急也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的儿童画水平与其将来能否成为画家并无必然联系,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发展兴趣,发展感官,开启智力和培养健康心理,应该说儿童画对心身发展的要求比对技能技巧要求更高,切勿错过这个特有的不可往返的时期,让儿童快乐地成长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儿童画;想象力;童趣;角度和立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57-01

儿童画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参与生活的一种行为。它有其自己的特点,在题材创作上儿童喜欢表现成人不容易注意的一面,带有强烈的想象力。儿童画应该是自由欢快的,轻松自然的。可以看出在他们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儿童面似乎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

很多家长对儿童画看法有偏见:学面一定要“象”,横要平,竖要直,把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比如:有位家长经常和我说起他的孩子画画总是线条画不直,面“树”时树根面得小,树干画得大。房屋也画不直,好像要倒了似的。儿童由于本身生活的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而且也眼高手低。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和我们实际的不一样。经常看见有些儿童画人物时,把人的头面的很大,五官和手画的很小;有时也把人画到树上面。家长看了拼命找错误,说是“不合理”。倒是有一些美术教师自己出构图、出形象、出技法,让学生照老师的意图去做,学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要么把书上的插图拿来,改一改,然后叫学生照着画就。每个学生作业画得和自己的一样,一幅幅作品就像复制品一样。比如:有一次书面比赛,很多家长跑来要求自己的子女参加绘画比赛,弄到最后美术老师无奈只好自己动手造“伪”儿童面。还有些老师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画,妄加以评论,过分挑剔,将限制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对面画产生厌烦和恐惧。

二、缺少生活,缺少了童趣

还记得前几年在南斯拉夫绘画比赛中睢宁有7幅儿童面获金奖,而上海只有2幅获奖。那么到底是是什么原因?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说:睢宁的儿童画清新自然,天真活泼,生活气息也浓厚,画出了孩子们眼中的现实生活。”如《小舟荡漾》、《河上小桥》、《鸟儿营窝》、《海边的小船》、《巷子里的生气》等等,他们的作品表现方法和大人完全不同。”现在的儿童画大部分题材来源于生活,表现欢快喜庆的内容。而想想我们学生的作品,很多都是抄袭书上,没有把他们自己的童年生活画出来。去年我上三年级的美术课时。由于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靠近渔村的孩子。于是我就安排他们画海边的渔民生活。大概半个小时左有,许多同学就面好了。我也对这些面进行了讲评:画的还比较漂亮,但是没有把渔民的生活真正的特征画出来。

有一次春游的时候我带学生们去海边参观船厂,看了渔民在编织网。回来后,我又让他们画画,这次孩子们画出了渔船、捕鱼回来高兴的样子、妇女拿着梭子在编网等等。由此可见,儿童画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三、过分主张临摹,追求成熟的美

每次进行绘画比赛后,总发现学生的很多作品是从书上抄袭来的,作品没有自己亲身体会,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作为儿童画来说,抄袭来的话,就算画得很好,又怎么能让人感觉到儿童那活泼、天真的心灵呢?要顺其自然让发展,去认识这个世界。表达他们心中的世界。儿童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有些教师就自己在黑板上范画,让学生照着“样子”画。最后画出来就一个“模子”了,没有个性了。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画当成儿童学习语文、“词语”一样,美术老师成了提供材料的资源了。我在上课时经常发现部分学生画画时无从下手,咬笔瞪眼。就算是动笔开始画了,也过分的“小心”,等到作业画完成后,发现面画得很小很小,“缩”在一块儿。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有些想法。于是以后的上课中,我就鼓励这些学生大胆面,和他们进行绘画沟通。明确他们作业中的优点,少讲缺点。只要他用心画了,稍微有点进步,就给予表扬。比如:有一次我在上五年级《我熟悉的人》这课时。有个别男同学不敢动笔画,后来我就给他们示范画,把难度适当降低。鼓励他们大胆画,就算画“错”了也没关系。这样一来,这些学生还真的动笔画了,而且还画得很“大气”。

四、创意失去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比如有一个二年线的男同学,在《可爱的猫眯》一课中,意想不到的画了许多小猫,原来是家里养了很多猫,兴趣正浓。于是在引导下出现了小猫舞蹈团。这幅面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生活经验与想象的结合。由此看来,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想象创作。

1.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教师大部分都认为:学生作业整洁漂亮,就是教学成功的标准。只看重作业完成后的效果而忽略了学生作画的过程。有些作业为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甚至还要代替包办。结果作品就失去个性,失去了创造性了。因此,我们在教儿童面画时要给他一定的想象空间。要理解儿童所画的内容,可以让儿童自己说说画这幅面的想法,要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作业的讲评,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把自己绘画思路、心得讲给大家听。

2.作品越精细越工整越好。有的学生作业潦草,但确是儿童心情的自然流露、个性的自由发挥,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其实儿童面不一定非要特别细腻,儿童由于年龄小,不适合做太久时间的事。按其心理特征,他们画画是凭兴趣,没兴趣就不画,如果要儿童把画画得很细腻,时间一长势必产生厌烦情绪,况且画画太细腻也容易使孩子思想受拘束。

第9篇

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往往只是重复自己的过去,只是自己从前作品的再现,趋向概念化和程式化,逐步失去了儿童画的创新、发展、审美等功能和意义,长此下去,必然损害儿童绘画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从儿童图片写生到绘画创作的教学方法加以

解决。

一、小学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的特点

从图片写生到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的特征:(1)图片将丰富、立体的现实世界凝固在同一平面上,让儿童通过观察图片去认识

世界,提高观察能力,让儿童对图片进行写生,既降低了儿童写生的难度,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写生教学提供了条件;(2)通过大量的“图片写生”,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有利于学生的创作;(3)这种教学方法的创作比较自由,但又有所借鉴和依据,这里的创作绝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图片来创作,避免作品空洞,华而不实;(4)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自己找图片作准备,自己选择图片创作,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作空间。

二、小学儿童画创作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1.激发儿童兴趣,发掘绘画潜能

低年级的图片写生课,重点始终应放在启发学生对表现生活的兴趣上,让学生发现图片写生对象的美,通过图片跃跃欲试地去表现它,描绘写生对象时鼓励大胆画就可以了。而中高年级要保持和发展对写生的兴趣比激发培养写生兴趣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对儿童而言,形成的兴趣这只是一棵树的小小嫩芽,不保护随时都会夭折。保护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儿童在图片写生过程中获得成功。成功了就还想画,经常性的成功就会使学生不断地得到满足,情感愉快,他们在成功中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体会到图片写生的乐趣,兴趣就会保持与发展下去。

2.融入生活艺术,积累绘画素材

通过激发儿童对生活美的冲动与向往,引导儿童主动获取、欣赏和选择图片,培养儿童发现美的眼睛,同时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全方面能力,提升艺术素质

我们现在所关注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而通过图片写生逐步过渡到创作练习,就可以培养全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手、眼、脑并用。将美术的基础知识与绘画创作很好地结合,提高绘画水平,提升艺术素质。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是我们首要的教学

目的,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能力,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也就是学生的基本功的体现。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异常活跃、大胆,令人惊叹不已。而儿童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作品和图片不符合,或者不像来评价儿童,常常没有理由地加以纠正。这样就约束了儿童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儿童感到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从而,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抑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因而,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个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表现的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教师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既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技术指导,更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让学生在观察所得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描绘。总之,要让他们多一些表现空间,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他们的“写生”作品有独特的个性美。

在平时的儿童画创作教学中,主要采用添画、减画、改画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儿童画创作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儿童所熟悉的内容,使儿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萌发积极的情感。

通过儿童画创作教学实施,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使儿童的绘画作品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充分启迪智慧,开发绘画潜力,保护他们对绘画创作的信心和乐趣。

第10篇

一、儿童画具有的作用

1.儿童画创作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绘画的首要问题,是获得其他许多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所以儿童学画,首先要学会观察。在写生时,要不断提醒学生用眼睛看,要比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时间长了,他们便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学会了观察以后,不仅对美术学科受益匪浅,对其他学科也同样如此。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强,眼光敏锐,头脑也就灵活。

2.儿童画创作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一提儿童画,人们就会与想象画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启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如在进行关于以“环保”为内容的绘画创作时,给孩子讲一些有关环保的知识和现状,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创作出一大批作品。其中一个孩子创作了一幅作品,名字叫《梦》。画面上,几只小鸟面对被砍伐的只剩下矮树桩的树林,梦想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作品反映了鸟儿们向往美好的大森林生活,渴望生活在大森林里的愿望。小作者充分发挥想象,构思巧妙,发人深思。

3.儿童画创作可以培养儿童创造能力。艺术生命力贵在创新。在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儿童学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创造力。儿童学画的过程,就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的过程,可以说儿童画的创作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记得一次绘画创作课,内容是以表现昆虫为主的创作画。我是这样启发孩子的:(1)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蜜蜂、蝴蝶、蚂蚁等;(2)说出这些昆虫的样子,要把每部分的特征说出来;(3)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吃什么,喜欢做什么;(4)教师提醒孩子,昆虫也有自己的生活,你喜欢哪种昆虫就表现哪一种,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昆虫的一件事。这样,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被奇妙的想象带到昆虫世界中去了。孩子创作出了许多内容丰富、有趣的画:有《辛勤的小蜜蜂》、《蚂蚁王国》等等,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他们心中的昆虫世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出现了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

4.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感受力,提高儿童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积极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另外,还要讲一些有关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符合人类审美的本能给儿童知晓,使儿童无意识地显现并逐渐发展为艺术表现。

二、如何培养儿童进行儿童画创作

1.抓住儿童活泼好动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激发绘画欲望。我们都知道少年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引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鼓励儿童用手中的画笔表现故事情节,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的话,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2.带领儿童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首先必须借助于观察,通过观察搜集素材,如果没有观察,记忆和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绘画创造便是无从谈起。儿童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去表现自己的个性。著名画家达・芬奇曾这样说:“一个人对他自己能力毫无怀疑的人获得的东西很少,他的作品胜过他的判断力时,这个艺术家就会学不到东西,然而当他的判断力优于他的作品时,他就会永不停留地进行改善。”

3.善于引导,鼓励儿童大胆创作实践。在辅导儿童完成作品时,要教会他们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则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二是要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及掌握的画法来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有的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在辅导中,要经常鼓励儿童大胆用笔,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画出好的效果,而且反复涂抹还会损坏画面效果;而且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这样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当今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富裕,对衣、食、住、行、用的一切物品从视觉美感上的要求愈来愈高。不论是成品造型,还是商品包装,这些都需要绘画基础,需要立体观念,需要目测比例和徒手画能力。这就要他们在设计时更需要通过美术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儿童绘画在对待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摘要:应用型;实践;学前教育;美术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办学功能正在日益多样化。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区位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幼儿园培养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同样也遵循着这一实用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打下基础。与专业的艺术院校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无论从学生基本情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美术零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正规的美术培训,对于绘画没有经验,同时也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学初期的重点要放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对学生及时加以鼓励、赞扬。逐渐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与审美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掌握美术学科内的多种绘画技巧,并运用到美术作品的练习和创作中,能够进行幼儿美术教学与作品评价,可以适应学前美术教育岗位的职业需求。

二、以实际应用为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学习要使学生对于绘画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做到对美有感受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素养,基础绘画训练是为了简笔画与儿童画的造型做基础,以应对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从幼儿园对教师素质的与能力的要求出发,弥补科研型高等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注重美术理论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欠缺,同时也反应出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对美术教师素质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儿童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使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儿童美术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毕业后既可胜任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儿童教育机构等从事相关的工作,为在学前教育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每个学期的实习活动,更加了解幼儿园实际教学中需要的能力,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带领学生外出实训的教师,也会深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看到幼儿园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搜集到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课程标准与教案,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最权威的教学理念与最新鲜的资讯。

四、美术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应用导入、回归原理”。

美术课程因各学校实际学时数的不同,可涵盖美术基础教学、简笔画儿童画教学和专业拓展教学三大部分。

(一)以美术基础训练为根基。美术是一门重视实践环节的课程,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如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学习。本阶段教学尤为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未来的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与色彩协调能力,带着这样的“底气”来进行简笔画和儿童画的学习、创作以及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相对于专业美术院校课时较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基础课学习,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加以提炼,挑选出最实用的部分。在每一张练习作品中,都力求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简单易懂。

(二)以简笔画、儿童画为教学重点。在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学生对于绘画有了一定的信心,了解自身存在的长处与不足,造型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更能顺利学习简笔画与儿童画。简笔画的“简”,并非“简单”,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提炼、简化,是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的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简笔画的造型方法有基本形、组合形与不规则形三种,因此可以用这三种造型方法来总结和归纳出三组简笔画。

儿童画包括儿童画的画,和成年人画给儿童的具有一定启迪和教育作用的画。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构思创意、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方面都要有所长,首先进行的是儿童画的临摹,学会一些成熟的儿童画作品是怎样表现。其次是儿童画创编。创编过程中,可以从听儿童故事开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画面结构、如何创编角色形象与色彩的运用。

(三)广泛接触绘画工具与技巧拓展专业知识。美术课程始终贴合学前教育的职业需求,选取适合幼儿园操作的课程作为拓展训练,如泥塑、吹塑纸版画、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的技巧学习,黑白儿童画的临摹和创编等。

一位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是自身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重视儿童的天赋并加以引导。这样的合格教师,需要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杜绝“眼高手低”的“书呆子”,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L画;导向;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72-01

今天,儿童画这块艺术园地,不论是从它的质量,还是它的普及性来看,都是以往任何一个年代不能比拟的。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美术工作者参与其中并给予高度重视,这足见儿童画不仅有其独特魅力,还对幼儿身心健康具有深远影响。儿童画是幼儿的想象天地,他们借“画”言“志”,尽情地用绘画表述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感受。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论述。

一、幼儿绘画导向――让孩子自己画

可以说,孩子最初画画并非是有意识的,而是觉得好玩。也有些儿童是在好奇心理支配下拿笔画画的,并非潜意识的冲动。因此,幼儿绘画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和方法可循。美术不同于数学,儿童不同于成人,相信每一个从事儿童画工作的人对此都有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但不管怎样,在儿童绘画天地里教师的职责尤为重要。教师有无导向,导向的正确与否都会对儿童的智力和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指导幼儿绘画时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幼儿画画活动本身是幼儿正常发育的现象,是健康心理的体现。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好画画的空间和提供物质条件,让其在自由自在的“玩画”中得到手、脑、眼的协调锻炼。对孩子们的画,即使画得再“差”教师也不可大发脾气或训斥,要懂得保护和爱惜他们好奇、幻想、探索、创造的心理。

二、幼儿作画教师不要干涉

教师要遵循幼儿自发萌动的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任意挥毫,去描绘自己心中的绘画天地。教师要懂得,只有幼儿自己才是他们心灵世界的主宰。遗憾的是,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们不同程度的“干涉”。例如,当学生未能按教师的意图和示范作画时,就会受到教师的指责或家长的训斥,训斥孩子画得不像、擦掉这儿、修改那儿,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不敢放手作画。画一点儿,就要请示“行不行”,教师认可了,才敢接着画。这种“干涉”怎能使孩子保持对绘画的热情?

教师不要强制孩子作画。对孩子画什么,怎样画,理应顺其自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班级曾有一个学生聪明伶俐,想象力极为丰富,家长对孩子绘画也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个孩子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头大象在儿童泳池里,欢跃嬉水的孩子们从大象屁股上爬上去又从长鼻子上滑下来,落入水中,另一个小孩被大象鼻子喷出的水柱高高抛起。画面上的小朋友不成比例,但个个憨态可掬,自有一种稚拙的魅力,叫人哑然失笑后有一份感动。教师给这幅画起名《大象游泳池》。孩子的父亲看到此画却严斥孩子:“人和大象怎么能在一个游泳池里”“这样卫生吗”继而强制孩子按他的意愿改画。改好后的画有了跳板、躺椅,大象被请出泳池。比例有了,色彩更鲜艳了,但儿童稚拙天真的那份童趣却无影无踪了。后来,教师坚持把孩子原作送去参展,结果荣获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杯奖,孩子的家长却糊涂了,连说:“没想到,真没想到……”当然,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是如此理解和认识儿童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家长的心态和强制孩子作画的错误行为。望子成龙心切,难免拔苗助长,这种违背孩子意愿的行为很可能使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继而生厌,一棵艺术的好苗子就可能在“干涉”“强制”中被扼杀。

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美术教育要立足长远,把艺术的种子根植在孩子的脑海里,而不是只图眼前教孩子几手绝活,会临摹几款书法,画几只大虾、鸟虫,勾几笔兰花兰草就满以为教出成效来了。如何给孩子做好导向,教师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强调尊重孩子童心、童趣,强调孩子要自己画,绝非不要教师指导,放任自流任孩子随便折腾。相反,是对指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一幅出色的儿童画不是受大人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后而从童心中孕育出来的,但这种指导要动口不动手,要用语言进行启发。教师在孩子作画遇到困难时,可进行启发,让孩子作理解性绘画。有时孩子想象得出来,可手却画不出来,教师可在一旁演示给孩子看,原则上不修改,让孩子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再大胆突破,再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一幅优秀的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折射,在稚嫩笨拙中尽显儿童情趣。好的儿童画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人格、艺术修养和功力。孩子们用自己的绘画来表现生活,必定要受到社会、父母、教师的影响,可见美术教师对儿童的“导向”是何等重要。

四、结束语

从人类文明行为意义上说,儿童早期绘画是与生俱来不教自为的,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没有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们的画就会停留在简单、重复的低级阶段。所以,儿童画的主体是孩子,教师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玉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示范策略的应用[J].早期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