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实践的成效

社会实践的成效

时间:2023-06-06 09:2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实践的成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实践的成效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1问题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上,其中培养内容又直接表现在各高校对学生的课程要求和实践要求上。中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和物质资源的制约,这一倾向愈益明显,已经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的时候了。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实际工作,从而达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认识自我,提高素质的重要教学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单纯指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它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培养智能为目的的所有活动,是大学生现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社会调查研究、就业实践等也是社会实践,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存在差别而已。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看其拥有的知识量,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的大学生提出希望:“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高度凝炼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方式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深入开展这一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高校,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正在偏离初衷,走向形式主义。具体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追求效益也成为必然。学生社会实践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特别是可能带来生产安全隐患,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接受学生社会实践。导致学校和学生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遭遇相互推诿,影响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加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最终受益的是需要人才的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地方或单位往往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接受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宣传,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同时学校也应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2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稳定的基地可以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可以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以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疑点;可以突出重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不如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那么重视。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需花大量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就形成了“教学实习打游击、毕业实习靠自己”的局面,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只能是放羊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不可能有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没有实践基地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很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甚至只是走过场,收效甚微。

3.3社会实践有待科学指导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实践活动大多缺少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学生们远离社会,特别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专业导师给予指导以提高成效,如具体实践内容的指导、文章的选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在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克服所遇到的困难提供参考意见和必要的帮助。但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不让人乐观,一方面学生不擅于发现问题和捕捉信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反馈信息不及时。另一方面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将社会实践简单化,有的因自身素质和能力所限或与学生联系不方便,难以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如果连一些指导者本身也对实践对象不甚明了,学校又没有相应设计的话,又如何指望学生们方向更明,收获更多?

3.4社会实践成绩评价不科学

社会实践成绩评价不够科学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什么样的调查成果才使社会实践有价值,怎样的社会实践报告才算符合要求?许多学校现行的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主要依据为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等,对此学生们褒贬不一。,多数学生认为单凭小结报告和公章证明有一定的水分,因为有部分学生并未真正参加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而对内容、格式等要求不够确切,评选机制不健全,即使制定了奖惩制度也很难落实,社会实践活动搞得好坏与否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很难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3.5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正确认识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各高校都规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重视不等于就提高了认识。大学生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度,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实践认识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是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大学生不重视实践环节,离开学校和老师,就在自由散漫中把时间浪费了;一些大学生心浮气躁,难以真正沉入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拍几张照,写几个字,与其说是实践,不如说是旅游;与其说是搞调研,不如说是凑热闹。为了应付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检查,有的同学不知从哪里抄来的东西,既没有主题也没有体会,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获。

4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若干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必须加强研究,旨在规范操作,以取得最佳效果。

4.1强化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意识

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如果没有大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这个前提条件,纵有最好的条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应针对就业制度的改革,人才市场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努力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所修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向实践型人才发展。教育大学生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成果;而且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使自己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制定一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正常化、制度化进行的保证。社会实践要真正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高校应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共同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力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核电和燃气轮机是国家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先进制造业近期急需发展的两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电气集团以此为突破口,联合建设了核电和燃气轮机两个工程研究中心,并签订了18个科研项目,已有一大批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本领域的科研实践,有的已经在其中崭露头角和显露身手,通过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社会实践基地形式,在实践中推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4.3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

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具体地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事前从确定主题与基地、预算活动经费、编制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评估总结效果等各个方面,统一进行规划和部署,这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才会更规范、更有价值。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可开设实践活动指导讲座或课程,指导实践报告写作,培训组织实践活动的技能。同时也应指派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实践过程给予精心指导。

4.4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严格考核、科学评价

社会实践考评条例要规范,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让弄虚作假者有可乘之机。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在以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为主要依据的同时,还应结合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及实践活动的成果一并评价,并且还应到实践点上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同时规定社会实践成绩不及格或不参加社会实践者不能毕业。

此外,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谋求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应呼吁社会各界要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实际支持和帮助,包括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精神鼓励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热情欢迎、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资料、信息、场所、机会、必要的条件和方便,并与学校密切配合,避免学生弄虚作假现象,以多种方式共同督促和激励学生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德秀. 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 育.2006,(11)

[2] 陈传联.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4, (11)

第2篇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窗口,是促成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必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不全面。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缺乏深刻认识,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以及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没有清楚的认识,社会实践随意性比较大。受到长期传统的生活成长理念的影响,很多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习惯于中学时期的学习模式,十分关注立足于校园中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动手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尤其缺乏重视。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社会实践这样一个综合锻炼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台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不明确,准备不充分,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的联系不够紧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实践方式单一,实践内容单调,不能很好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多以参观、访问为主,缺乏创新意识与竞争观念,实践内容设置有待科学化,使之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和专业的需要,并与时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相适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优化实践模式,在校内外专业教师指导下,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使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课题调研、实践基地建设等等都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地方政府以及各企业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现今虽然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和保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能落实的情况。

4、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挖掘不深。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但一些高校只重视实践内容与社会大环境的结合,没有从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特点出发,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活动,这样,参加实践的学生就缺少去探究活动意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家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安排等方面,存在“为了实践而实践”的现象,活动结束后不能有效地总结或者只是流于形式的总结,指导老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缺少“借题发挥”式的具体教育,这些都将造成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挖掘不够深刻,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三生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过程。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三生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大学生在寒暑假走出校园,了解与服务社会,并在这种真实的社会体验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爱心、责任感,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并构建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丰富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三生教育”是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它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关注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三生教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掌握生存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适应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从而大大丰富了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3、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兴趣不大,关注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某些形式化现象的出现。“三生教育”注重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目的。

三、社会实践中推进“三生教育”工作的途径

1、丰富社会实践形式与内容,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是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不断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并在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与培训工作,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清楚的认识,激励大学生更广泛更积极地投身社会实践之中,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性。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包括军事训练、自救培训、消防演练、公益活动等等,“三生教育”的融入能够很大程度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内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得社会实践更贴近生活,更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并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从实践上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社团;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3?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03-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研究生领会实际工程、管理思想,提高把握课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奉献精神;使研究生、学校以及实践单位三方都能从中受益,因此受到研究生、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以浙江大学为例,研究生挂职锻炼活动源于1996年,至2000年通过挂职达成的科技合作项目总金额就已经多达5000多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研究生去基层锻炼,成为连结学校和地方的桥梁。他们把学校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带到地方,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管理工作;把地方的需求返回学校,又为学校科研启发一些新的方向,这种多赢的合作机制值得继承和发展,值得推广。鉴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各高校都将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并纷纷对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进行研究。作为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组织,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发展,现以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现状、事实为例,阐述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心简介。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ocial Practice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duat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以下简称SPDC)是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自治社团组织。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秉承“服务社会,实践成才”的宗旨,致力于全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组织、开展和参与研究生挂职锻炼、西部行、学院社会实践和海外交流等四个基本项目为工作重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挖掘新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心下设有主任团、公共事务部、项目管理部、人力信息部、对外宣传部等机构。中心成立至今是第四届,助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供的广阔平台,为浙大学子服务。2011年浙江大学共组织了102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人数达1330人,相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57%和85%。广大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成效浅析。社会实践,就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浙江大学依托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SPDC)这一社团很好地推进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

一、严密组织,规范管理

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将社会实践分为校、院两级,更多地把组织工作放在校级活动上,院级活动由院系组织开展,在项目后期再统一纳入评比总结工作中。在研究生暑期挂职锻炼、西部行活动开展前期,积极和基地及实践单位联系,制定出周详的计划,由中心组织落实,包括宣传、策划、实践团队的招募等,整个活动都会以项目制的形式来进行,根据实践基地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组,并把相应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项目组,再由各个项目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内容着手准备。以组织发动工作为例,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校内横幅、喷绘、论坛、校级网站、院级网站和点对点短信等形式,力争把社会实践的消息覆盖整个校园,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SPDC成立后,在研究生关注多的校内网站——飘渺水云间设置了专属版面,为广大的研究生了解挂职锻炼、认识挂职锻炼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也有利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每个项目组的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及主任团保持联系,统筹该项目组的工作。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把最合适的人输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经过长期实践,SPDC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挂职锻炼选拔机制,包括简历筛选、面试的多个环节才有机会获得挂职锻炼的机会,不仅要求专业上尽量对口,而且我们会对挂职人员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考察,最终择优录取,做到选拔的公正、公平、有效。

二、建立与地方的友谊,维系与基地的纽带

我校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老师们的指导下与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不断沟通,在细微处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稳定化。2011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已经发展至18个,并且开始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为了保持与社会实践基地的良好关系,每年会在相关的挂职基地进行回访,聆听来自对方单位的声音。近年来利用浙江大学研究生及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者的双重身份,陆续回访了仙居科技局、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建德基地的大慈岩镇等等。参与同学投入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走访调研,形成内涵充实的回访文章;对外,在挂职单位中宣传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形象,为争取到更多的挂职岗位付出努力。对内,根据回访,我们对相关基地的素材进行整理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做出相关的调整,更好地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如大慈岩镇政府邵根清主任在回访时说,希望能与浙大的学子们合作,争取形成荷花花茶、叶茶的系列产品。他所在的建德市大慈岩镇,各种与荷花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地方企业也由此意向。此外,今年的莲子腐败病的防治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发展“荷”产业的基础已经具备。但是,农业有它自身的周期。他希望,浙大的挂职研究生最好是每年的3~9月都能来——从种子种下到果实收获,暑期集中一些,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接受这些建议,及时调整挂职时间。SPDC作为研究生社团协助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建立与地方各单位的联系,通常利用过年过节会在每给各个基地发节日祝福贺卡,以维系感情类似于这么一些的祝福语,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我们对各单位的感谢,话到意至。一些地方基地科技部门的负责人也会经常利用出差杭州的机会,来学校洽谈研究生社会实践有关事项,SPDC的同学会全程陪同与交流,增强研究生与挂职基地领导的实际接触,SPDC的同学热情周到地接待,使地方基地的负责人对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岗前培训,跟踪管理

岗前培训是顺利完成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来自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地方合作处、宣传部、新闻办的老师们用生动的培训课程为同学们开展暑期挂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来自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对挂职锻炼半知半解的同学们对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的内容、意义及实践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学校规定凡是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出发前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评定作为选修课计一学分。如2011年6月PDC邀请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淼华,副部长陈凯旋,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高新科科长胡国庆,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韩建文等领导和嘉宾为各基地指导老师和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进行研究生挂职锻炼培训会暨《社会调查与科技服务》课程,吕部长引用前几届挂职锻炼的经典案例诠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一理念的深层含义。曾在嘉兴秀洲区挂职副区长的我校地方合作处副处长周坚,结合自身在挂职工作中切身体会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以“知识造福社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鼓励所有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要勇于探索,发现问题,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成长。这样的培训活动从未间断,为一批批优秀的在校研究生顺利走上挂职锻炼岗位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以外,中心下设项目组,分别负责各实践基地跟踪管理;协调好实践小分队和实践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如2011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广西基地由于对方临时取消挂职岗位,但学校已召集和培训好同学准备出发,SPDC主任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本着为同学和实践单位负责的态度,主动积极与挂职单位联系,多次协调困难,最终给同学们争取到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总结、评比和表彰,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

为了总结一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并交流成功经验,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每年的12月份都会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表彰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基地、优秀指导老师、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组织,商讨并落实下一年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会上学校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领导、实践基地的领导都会应邀出会并发言,受邀优秀社会实践个人也会展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前后后,难忘的经历、深厚的情感、丰硕的成果。SPDC是总结大会的工作的承担者。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后期评比和表彰,巩固扩大社会实践成果。并且建立了完整的资料库,对各项目的总结资料和活动成果保存汇编,编辑出版电子杂志,完成了项目总结等资料的存档工作。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的筹备召开是实践中心学年工作的重点。前期近两个月的筹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部领导的支持,在上届基础上总结创新,从完全没有相关的大型会议筹备经验到最后为与会的校内外嘉宾呈现了一场隆重圆满的表彰大会,大家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主任团从10月初即开始筹备,提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划定具体负责部门及完成时间,由主任统筹负责,确保筹备进度的不拖延。临近召开前一个月主任团几乎是每个星期碰面开会反复商讨各项细节。大会中,公共部负责会场布置、入口领导引导以及颁奖人员引导等多项工作;人信部负责签到及PPT制作播放;外宣部负责会场内外宣传品布置及会议拍照摄影;项管部负责领奖及展示人员安排。部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会后同学留守对会场进行整理扫尾,善始善终非常尽职。通过这样的总结大会对SPDC全体成员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SPDC全体成员的社会实践内容。

依托社团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从立项开始到最后的评比总结,社团中心的人全程参与社会实践。SPDC在为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服务中积累和形成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这毕竟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仍然需要不断地总结提高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增强高校之间相互的沟通与交流,汲取他人之长来不断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总之,依托社团,开放、学习、总结,才能保持其活力,使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并作用于研究生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第4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社会实践的开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实践的过程策划(P)。“过程策划”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首要环节,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以及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主要包括:实践方案设计,主题确定的依据、原则、方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的地点、时间和日程安排,参加人员及经费预算等。在“过程策划”中,尤其要注重选题,在选题过程中,要注重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一个好的选题直接决定了实践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社会实践的过程实施(D)。“过程实施”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实施环节应包括前期宣传、动员与培训;临行准备,涉及思想、知识技能、物资、身体承受力、经费等方面;资料收集;结束事项;返校总结;成果交流等。在“过程实施”环节,首先要顺利进入实践“场域”并取得队友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研究方法,如参与观察法、结构化访谈或非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将自己“先融进去”“再跳出来”,处理好角色转化,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3.社会实践的过程监测(C)。作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第三个环节的“过程监测”,由于调研范围广泛、调研地区分散、团队独立性强等特点,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地区划片或者团队性质分类,进行垂直管理,对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指导、帮助。作为实践团队,则应及时、主动、有效地与学校的垂直管理团队沟通,以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践团队的负责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提前建立相关预案,首先要保障团队成员的安全,规避实践过程中由于气候、风俗、语言等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其次要及时与团队导师沟通并向学校管理者汇报实践进程,保证实践研究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

4.社会实践的过程总结和评估(A)。“过程总结和评估”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应及时总结有益且先进的经验,并根据具体的开展状况与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强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形评价。在考核和评价中,尤其要区分实践研究的类型,针对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学术型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考核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水平,使社会实践能够长期高质量地开展下去。

二、加强社会实践过程管理的启思

1.尊重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过程管理强调重视人的因素,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要对象。重视个人的因素,就是要注重学生个人的社会性,对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需求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团队目标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为研究做出贡献。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为实现实践任务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2.充分重视实践团队“非正式组织”作用。社会实践团队是学生围绕一定的实践任务而组成的临时性的非正式组织,会随着社会实践任务的完成自动消失。这种非正式组织中的实践团成员是以任务和感情为基础临时聚集在一起的。大家有共同的任务目标,彼此之间有合作意愿与开展合作行动的基础。因此,要围绕实践团的总体任务目标,认真分解子目标,通过任务分解,使每个成员明确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和作用,重视彼此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要制定团队行动准则,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规范,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围绕统一的任务目标做出一致努力并提高实践效率。

3.加强实践过程的信息动态监测。加强社会实践的信息动态监控对于及时把握实践进展、矫正实践团队偏离目标的行为、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化管理社会强调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社会实践信息动态监控也应强调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学校需要及时和全过程地实现对所有实践团队的信息反馈,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应保持24小时信息渠道的畅通,以实现对所有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信息监测的全覆盖。

4.创建社会实践导师团队,加强专业指导。高质量的导师团队将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践目标,更好地设计实践方案,督促和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策划,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践任务。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实践导师团队,由学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他们的参与,将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指导计入工作量,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内容。此外,在社会实践开展之前进行专题讲座指导之外,还需要导师对所负责实践团队提供跟踪指导。

第5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企业需求;SWOT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28-04

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处于升级与转型中的环境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要求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针对目前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促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参与工程实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4]。但是,这些实践活动由于培养规划相对单一,多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重视程度降低。同时,当下高校、企业、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之弊,存在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性系统实践平台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工程学科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特殊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在一起[5,6]。然而,从就业来看,全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旺,媒体对本专业就业的悲观言论较多;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对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较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比较肤浅,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本科生就业的主流倾向,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更注重监测和设计类方向[7];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环保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小型化和一体化设备增多,以传统水处理、固废处理和烟气处理为主的专业学习在缺乏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背景下较难适应市场需求,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就业渠道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更为具体的与学生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8,9]。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带队实习体验,结合一次学生参与某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前期调研的社会实践为例,提出了应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采样SWOT分析方法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1.社会实践实例概述。社会实践中,大学、企业和学生三者的主体地位如何规定对保障社会实践环境发挥作用极其关键。在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大学和企业为辅助,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找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结合点,不能让大学生实践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流于形式,而是找到适应于学生能力并能够主动参与的项目环节,既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以下结合学生参与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项目为例具体介绍。

畜禽养殖污染在我国农业污染源中占的比重最大,是当前愈演愈烈的面源污染最大的贡献者。太湖流域城市养殖业多分散在城郊和农村,尽管由村镇主导的养殖场形成一定规模的片区,但独家独户的经营导致各家排污及处理处置措施各不相同。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化,先前建设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大量闲置,污水就近排放和下渗到地下水,严重影响村镇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夏季严重的臭气影响周遭居民生活,导致村民矛盾冲突不断。因此,地方政府委托企业进行污水设施改造。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亟需对现有环境现状、处理设施及管路进行清查。但实际中却发现,在短期内完成方案制定,这种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化经验的特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政府和企业均抽调不出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此类调研。这就形成了企业对具有专业背景调研人员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量时间呆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亟需了解当前的环境现状和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因此就形成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从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来看,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应与现有的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本科生就业的目的。

2.实践模式的基本路径。根据本专业组织的类似以上养殖废水调研的几次实践案例,总结得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良好的组织实施是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以下有几点基本的经验提出分享。

首先,实践意向提出后,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从专业背景的学生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又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畜禽养殖水处理知识的培训,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保障。

其次,为解决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时的不自信心理,学院为实习配置了2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当地畜禽养殖现状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研,从专业的角度做足了准备。

第三,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设置,针对调查方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例如如何将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农民易懂的问话、农民对排水量不知的情况下可通过记录用水量或水费等信息间接得到等。这次讨论基本解决了由于调查方式不同而导致村民不配合等问题。

第四,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场调研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询问调研,分两阶段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初始阶段分大组调研,遇到尴尬老师及时化解;第二阶段当学生逐步适应进入角色,多分几组加快调研进度。实际中学生亦主动要求多分组而积极参与调研。学生的积极主动多源自兴趣和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这次实践学生的认真和敬业超出预期,获得了企业和民众的一致称赞。

最后,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进行个人感想汇报和实践成果展示,可以海报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展示实习的成果和实习期间的逸闻趣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宣传和组织能力,又推动了实践方式的宣传。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实践取得初步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实际中得到了学校和锻炼。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也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和路径改革中得到了应用[10,11]。这种将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罗列出,并依次按矩阵形式排列,再经过系统分析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其中,S代表模式的优势或长处(Strengths),W代表模式的劣势或弱点(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为全面把握这种实践模式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剖析,构建了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SWOT模型(见上页表1)。

根据SWOT分析,可以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迎合了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契合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兴趣。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来源、时间地域限制、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等。目前,随着我国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机会。

三、实践的意义和成效

尽管目前我们从事这种实践教学的机会还较少,并且SWOT分析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实践本身来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多数实践内容偏离实际和缺乏导向性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重视度。在我们的社会实践安排中,学校和学院应帮助学生从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角度寻找实习的机会,让实践性特征明显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尽管这种实践模式可能还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但从实践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可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在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将所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正如学生在实践体会中写的那样,“通过现场调查倾听当地养殖户的心声,真真切切想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能够保证自身产业利润的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新常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路来理解,环保也应该走向新常态。以往的学生实践更多的关注城市环境污水和垃圾等处理技术,针对当前已拉响警报的农村环境污染认识较少,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需求,来适应当前环保的新常态。同时,环境工程是一个随时代快速演变的专业[12],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重度复合态势,环境工程教学实践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产业市场的新动向,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第三,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次实践让许多城市学生初次意识到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任务之艰,开始思考从主流倾向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其他类型就业渠道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的环保产业,尤其在许多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强烈愿望[13]。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

以学生参与某企业环保工程的一次社会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及其组织实施过程,并借助SWOT方法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发展,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较大的优势和发展机会。根据实践成效,认为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引入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改变教学实践中导向性缺失的现状,不仅能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实践的支持力度,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实践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中确定正确的择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涛.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2015,(1):32-33.

[2]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等.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19,22.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 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

[4]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9-81,91.

[5]张文杰,游少鸿,王敦球.日本大学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浅析――以熊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28-129.

[6]陆建刚,周宏仓,张慧,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206-210.

[7]张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调查与调整对策[J].大学教育,2013,(9):38-39.

[8]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0-94.

[9]王晟.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9-174.

[10]郝文静.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创新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35-138.

[11]邱延峻,许军华,蒲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SWOT分析与战略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9):98-102.

第6篇

一、加强专题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全面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德育工作,我们应该邀请相关组织与人员定期开展论坛、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企业家、管理者、教育者参与其中,共同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注重实践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初步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扩展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但是,其实践教学往往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将实践教学深入到德育内容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实践教学理念,以实践教学为引导,与企业、博物馆、社区等合作,按照合作共赢、双向受益的原则,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走入基层,在亲身体会与实践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政治水平。

二、拓宽德育渠道

一是以规范的管理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成效。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体验社会、探讨人生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高职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体现自身价值。为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与能力,我们应该建立健全高职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经费保障中探讨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社会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与评估,确保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有效。二是引导高职生参与志愿活动。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决定着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为帮助高职生在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其通过志愿活动形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将志愿者活动指导中心、志愿者协会、班级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与奖励各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志愿者活动持续、稳定,并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将志愿活动推向社会,从而扩大志愿者活动的影响力与效果。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确立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健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增强高职学生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巨大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水平,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一方面,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全面检测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消除不当心理。另一方面,根据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高职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完善其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我们不仅需要向高职院校学生将透德育理论,而且还要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德育理论,从而使学生真正将德育理论内化,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

作者:李旭芳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保障机制; 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91- 0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各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由于各高校专业等因素的不同,开展实践活动项目各具特色,高校需建立一个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社会实践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当前,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进一步促进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

1 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运行机制

1.1 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 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各高校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基层走访、服务下乡、文化传播、义务劳动等形式,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注意思想层面,在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考察欠缺。大学生和社会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认识都不够清晰。部分学生通过熟悉的部门或单位填写调查表,随即上交学校,没有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对相关社会经历进行深入研究的只是少数。在社会层面,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一些单位在经济、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给予支持,高校或多或少会考虑经费问题,一定程度使实践单位出现付出大于回报的情况,造成影响。

(2) 与社会需要存在脱节。社会实践活动,类似于“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形成“高校—社会”的双向效益链条。社会实践活动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势必造成社会实践链条不稳,实践基地的建立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基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实践成果,强化实践过程,如果不考虑实践单位或当地的实际要求,则对于日后社会实践的延续不便,缺乏长效性。

(3) 部分社会实践形式大于内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更好地感受社会,从而了解社会。现在一些社会实践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高校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见踪影。个别学生在参与农村调研时,甚至连农村都没有去过,又何谈调研呢?通过社会实践赢得学分,是部分大学生的想法,满足于将社会实践应付过去。

(4) 缺乏科学指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想在实践中真正有所学,就需要在专业上有指导、在制度上有规范、在资金上有帮助。目前一些高校在此类社会实践中,缺乏科学指导,同时对于社会实践的考核制度也不完善,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

1.2 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

(1) 社会实践活动以主题式为主,类型式为辅。结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我国每年确定一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各高校围绕此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互不重合、结构合理的社会实践形式。组队大多以小规模团队为主。有的团队是以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的专项实践团队,有的为同学之间自发形成的团队。

(2) 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在校学生大多以自愿报名形式参加,可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在某些高校中既涵盖在教学计划、教学课程中,也与学校的奖学金挂钩,给予学生一定交费或食宿补助,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发放奖状鼓励,然后用校园网络或报纸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申报立项。

(3) 高校将实践基地作为阵地,开展走访、调查或下乡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特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获取信息,进行总结、梳理,最终形成论文。社会实践结果大多以实践报告形式上交学校进行交流,学校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定。

2 国外社会实践活动与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比

经研究,在国外一些大学,例如欧美地区,较为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颇有心得与成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是国外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

2.1 专业实践活动占据较长时间

在欧美地区,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专业实践或实习学分。在美国,大学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工厂或者企业学习。如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联合国旁听席上“听课”,学经济的可以去华尔街实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去相关领域的单位进行实习。

2.2 学生自主管理与参与学校管理内容较多

国外在制度制定、措施执行过程中都有学生参与,例如学校的招生政策、学生课程设置等,某些学校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校领导的选举投票,学生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3 开展社会服务与勤工助学活动

国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有的学校将其列入学校必修课中,同时对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进行评分,并作为凭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勤工助学比例很高。据笔者了解,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主要是青年人的自主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工作,获得经济费用,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与平台。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开展,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非常必要。

3.1 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的内涵

具体保障机制的内涵就是高校或者相关社会实践单位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经费、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2 保障机制的具体方面

(1) 思想保障。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只有对社会实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有成效。这里的思想保障既包括高校和大学生,也包括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本体,只有共同认识清楚,明确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实践中获取新知。

(2) 政策保障。高校大学生虽然一直在社会中生活,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认清社会,这就需要高校从教育为本的角度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要实行鼓励政策,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这样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氛围。

(3) 后方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一个载体,通过载体更好地认识社会,社会实践基地就是载体。它能发挥缓冲的作用,不至于在校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中的形形,不至于将社会中不好的方面吸纳进来,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基地来了解社会,这样才能便于吸收好的方面,加以利用。

4 我校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经过多年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实践活动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西部计划服务项目成绩喜人,社会服务蓬勃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连续多年受到国家表彰。在此工作基础上,笔者拟从构建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体化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完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机制,发挥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4.1 我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 活动地点划分:校内实践活动——论文、学科竞赛等;校外实践活动——实习、社会调研。

(2) 活动环节划分: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实验;计划外社会实践——课外学术研究、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各类咨询服务、学生组织活动。

(3) 实践活动层次划分:正常——培养平时一般的实践能力,例如语言表达、文字书写、人际交往等基本能力;专业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创新——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在正常实践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提高社会实践的层次。

4.2 我校社会实践具体实施方法——分年级分层次

(1) 大一年级:依托校园,以军政训练、勤工助学为主,鼓励假期学生就近安排社会实践,开展各类课外文娱活动,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2) 大二年级:开展简单的社会调研活动,以认识学习为主,增强自身对社会的了解,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 大三年级:开展技能型社会实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4) 大四、大五年级: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扩大知识面,提高相关就业能力。

(5) 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期间:结合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专业课题,开展相关科技创新社会实践。

4.3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依托校园的实践活动。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类社团组织,根据所学中医药专业特色,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在走社区、下基层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得到好评。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建立长期实践基地。

(2) 以共青团工作为媒介,勾画新时期工作美好蓝图。2012年7月,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团市委建立校地共青团共建基地,同时建立了临床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创了高校与地方共青团的共建工作,也拓宽了共青团工作的领域范围。

(3) 开展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引领青年学生下基层,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专项计划、特岗计划等。自2003年“西部计划”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有130余名志愿者奔赴内蒙、宁夏、河北等地志愿服务,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省市奖励。

4.4 我校社会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1) 紧密结合学生第一课堂,充实实践内容。为突出我校社会实践特色,有意识地开展了与专业相关的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活动,成立了校级、院级、学生自组、学生个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团队。实践服务团队在东辽县、公主岭市、农安县等地,开展送医送药、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结合教师课题,开展了全国及吉林省中医药公众素养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了解中医药在公众中的地位,有了更多想法。

(2) 紧密结合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实践空间。一方面以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突破口,开展进社区活动,其中临床医学院走进净月社区,建立义诊中心;针灸推拿学院在东站十委社区设立义诊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西部计划”,学生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服务地人民的好评,《中国中医药报》、《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3) 紧密结合学生创业就业,增强学生成才效果。引导大学生根据现代职业要求锻炼自身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就业创业市场。根据新形势下就业的新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回访工作,走访人事单位,帮助学生把握就业定位,提高认识。

(4) 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逐步强化社会实践特色。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党政领导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专家教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体系建设保障,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5) 打造社会实践品牌特色。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多个品牌:临床医学院在二道区同心养老院已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17年,被评为“青春辉映夕阳红”先进集体;针灸推拿学院在“小巷总理”谭竹青生前工作过的东站十委社区建立医疗志愿服务基地,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学校开展“吉林省百镇千村”中医服务行动,组建100个重点团队,奔赴吉林省1 000多个村镇送去《中国中医药报》以及健康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回报社会、贡献国家的有效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必须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问题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根据自身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了解并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总书记2009年5月2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成才,肯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以及各大高校都认识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尚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脱节,活动效果不明显。

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纳入教学计划作长远规划,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总体规划。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缺乏这样比较实际的长远规划,以至于实践活动大多是做些简单的参观、走访,调查后便草草收场,实践项目空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远离社会需要,难以真正深入基层,活动效果不明显。

2.指导老师队伍不够稳定和专业。

部分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有的高校虽然有社会实践的课程计划,但是对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缺乏配套管理制度。例如对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缺乏客观评价和认可制度,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足[2];另外指导老师不稳定、不专业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3.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正如任何一项教育行为的落实要以制度机制保障一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也应以完善制度机制为前提,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是由团委负责具体落实实施的,但这种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该项目必须有学校职能部门的参加,而且必须制定一套管理运行机制,与社会联合机制,指导老师培养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使社会实践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二、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

我国发展重心是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江浙一带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本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围绕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展开。

1.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从构建管理运行机制着手。健全的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一方面,建立校地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织体系。校内可以建立由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校外,可以聘请地方领导、企业单位负责人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让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经费上、师资上有保障,以此达到活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的。

(2)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程序规范化建设,形成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活动成果一整套的规范化程序。在活动准备阶段,对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从内容、形式、时间上做统筹安排;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检查,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活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成绩评定、成果展览、总结交流、宣传表彰等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2.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的联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从学校的一方行为转化为与社会互动的双方行为,打通高校与地方联系畅通渠道,建立一种更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已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接轨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的关键是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阵地。地方要积极配合高校,主动提供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基地;高校则要主动与地方联系,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要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让地方、学校、学生三方面都能受益。要巩固社会实践基地,在赢得社会支持的前提下,还必须遵循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问题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

3.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高校应该积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专兼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要精心挑选工作责任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员,共同实施实践计划,提高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

要加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给指导老师提供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便于他们钻研开发有价值的实践课题,积累丰富的经验和调研材料,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孵化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质量的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调动专业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对其工作量的考评计算体系之中,解决其物质待遇,要把专业老师是否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成效如何作为其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4.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评价还停留在依靠实践单位的一个章、一句话,缺乏可比性和客观性。

要实行学校、实践单位的双向考核,建立起“全程督导、双向考核”的过程化评价机制。此类评价机制具体阐述即为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对实践团队进行项目论证,确立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并对不同类别的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所负责的实践团队进行跟踪指导,依托社会实践网、电子邮箱、QQ、博客等网络平台,与参加实践的学生交流、沟通;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采取实践单位评价、学校评价等评定最终成绩,并对优秀实践团队进行宣传表彰。这种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校地双向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规范社会实践的组织,保障社会实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总之,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运行机制、与社会的联合机制、指导教师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最终成长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3]的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

[2]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第9篇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为了组织好xx年年以“支援贫困,服务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团委书记为组长,校团委、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拨出了专款。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联系实践点、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等,确定了永嘉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两个实践点。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班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余名同学组成了2支社会实践队。面上,校团委认真制定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制定了详细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暑假前夕,学校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和当地的团县委取得了联系,对实践地进行了先期探查,并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xx年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两支队伍,但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除保持自身以往实践工作特色外,还鼓励同学以农村为主要出发点,学习典型,以多种角色渗透了解基层生活和工作。

(一)主题明确

与往年不同,我校今年的两支队伍都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为各自的社会实践确立了主题。永嘉县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都是贫困落后地区,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永嘉小坑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可能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位硕士村长,该实践队的主题便确立为“共建****新农村”,而另一支队伍则确立为“放飞希望 支教农村”。

(二)形式多样

两支社会实践队围绕各自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社会调查、下乡支教、文艺汇演、座谈会、参观后九降村、科技下乡等内容。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演出、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了队员和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成效显着

虽然两支队伍的实践时间仅仅只有八天,但通过八天的实践,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一)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了解。他们亲自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实践接近尾声时,还特别安排了与“投身农村建设”的归国硕士章文琼的座谈会,以及后九降村的参观活动和对郑九万事迹的了解,对学生了触动很大。这些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人物典型,改观了学生对村官的印象,并且不少学生还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树立了“回报农村”的坚定信念。

(二)有助于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艰苦生活,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不仅使得我们的社会实践更深化,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三)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次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义务支教队伍还举行了一场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演出,培养了学生个人胆量和口才,提升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

(四)扩大影响,及时报道。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每支实践队都安排了一名宣传员,做好实践日志,将信息及时反馈学校。如遇重大事件,我们还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加强宣传报道。我们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永嘉网(7月18日)、平阳电视台(7月23日)、《温州晚报》(7月26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四、经验和收获

1.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校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此项活动,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形成制度加以保证,指导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10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调研基础上,文章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实际,对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参与到社会发展当中,以达到认识国情、长才干、受教育、做贡献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的必要延伸,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高校各级团委在团中央以及自治区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暑期“三下乡”、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参观访问等,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参与实践的队伍不断壮大;实践活动逐渐规模化;实践管理逐步系统化;组织形式不断完善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①一般认为,德育具有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个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也具有社会性德育功能和个体性德育功能,本文主要从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个体性德育功能为侧重点。其中,主要是将社会实践的个体性德育功能细化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从这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的情况。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实现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研的基本情况1.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处理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7道问题,其中包括7道基本问题,28道选择题和2道开放式问答题,主要是对社会实践开展的基本情况(如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了解程度、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与动机、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情况等)以及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影响(如对大学生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方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对大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影响等)。在选择题的备选答案设计上,对于一般问题,备选答案定位为4个,对于较开放的问题,备选答案有的达到了10个,要求学生按程度来进行选择。本次调查问卷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新疆高校大学生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实现情况。在数据整理和处理方面,采用了SPSS17.0系统对问卷中的37个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7个特征项目的均值可以解释其被接受的程度,所以,本调查的因素项是可以接受的。通过SPSS17.0软件对这37个因素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到的结果是信度值CronbachsAlpha为0.836,效度KMO抽样适当参数为0.845,信度值大于0.8,效度值大于0.5,说明问卷内容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一定的指标,问卷信、效度水平都比较理想。2.基本信息分析本研究采用自编《关于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实现的调查问卷》。主要是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的在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回收率96.5%。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99.1%。调查问卷发放的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如下表。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分析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拥有良好的、明确的认知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直接反应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情况。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与否,在本次调查中,有15.2%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72.7%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11%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到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了解,可见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宣传及普及还有待提升,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及意义更要普及到位。同时,有68.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自身成长非常重要;有31.5%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可见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部分都能够认识到,但对于社会实践的内容真正深入了解的却不是很多,可见在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和动机调查问卷在问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时,有43.8%的学生选择自己一直都希望参加,19.2%的学生选择时因为同学、朋友的鼓动,20.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学校院系的大力宣传而参加实践活动的,5.5%的学生认为看到周围很多人参加,我不参加觉得不好意思,6.2%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因为实践团队的大力宣传。(具体数据统计见表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强烈的主观参与意向,这对于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问到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获得什么时,有9.2%的学生选择深入农村,感受生活;有53.1%的学生选择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并且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个选项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9.4%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6.1%的学生想通过社会实践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有2.2%的学生选择了综合评定加分和出去玩玩。在访谈的学生中,部分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较强的竞争压力下,比较关注自己能力的提高,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虽然这些动机和原因主要是出于个人发展考虑,可以加以引导,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与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相结合,明确社会实践的宗旨。3.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备环节。调研了解到新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大部分是学校,数据显示,有30.2%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是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有24.2%的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是学院组织的,有18.6%的学生是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20.9%的学生是参加同学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是学校或学院集体组织进行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少。数据还显示出,社会实践过程中有22.4%的学生选择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指导老师,并且做了有效充分的指导。有34.6%的学生认为团队虽然有指导老师,但并没有做充分有效的指导。还有没有指导老师的有40.4%。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以集中组队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集中组队的实践活动中有些没有指导老师带队,更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实现的调查分析1.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社情、民情的现状分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社会的有效方式,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了解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对祖国产生深刻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调查中,有35.1%的选择会在参加社会实践之前了解国家对于基层的相关政策”,有64.9%的选择不会去了解。而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6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国情、社情以及民情认识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且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也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国情、社情等方面的认识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是没有变化。有50.3%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了解到国家农村改革效果显著,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43.1%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了解社会,而是促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基层生活,亲眼去观察社会发展以及祖国发生的变化,以此来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2.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分析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从身边事、从小事开始做起。社会实践的宗旨和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卷中有38.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影响很大,53.2%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社会责任感有影响。问卷也反映出有51.9%的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与当地农民(或职工)积极主动的交流,有42.2%的学生是因为实践需要才进行交流的。在访谈中,带队老师及指导老师反映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相比,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确实有些不同,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懂得更加的关爱他人;通过深入农村,让学生在认识农村的变化同时明白了自己建设新农村的责任。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了积极影响。3.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你有哪些改变”的调查,了解到有43.8%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让自己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增强了信心,82.1%的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有43.5%的学生认为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还有15.9%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了解如果实践活动需要去艰苦地区的时候,有57.8%的学生选择会去,因为可以锻炼自己。也有4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和人生规划会有较大的影响,有3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帮助。同时,有41.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在就业和择业时选择去基层,因为在基层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有2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去哪里工作,有16.2%的学生选择不会去基层,因为基层太艰苦,想去环境好的地区发展。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更明显。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同学对就业、择业都有了较明确的方向。4.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与团队、队员交流的有49.9%;在遇到困难时,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努力完成工作的学生有61.4%;在实践团队遇到困难时,有52%的学生选择会积极帮助团队解决问题;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当学生谈到他们与人合作攻克难关、取得成功时,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实现存在的问题1.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德育目标的实施首先,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到位。根据调研发现,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时没有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受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影响,很多时候更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影响,忽视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忽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的影响。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德育目标的实现。其次,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全面。调查中仅有15.2%的学生非常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清楚社会实践的意义,在访谈辅导员时,他们认为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党员与学生干部更为积极主动,很多普通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党员或学生干部,所以就没必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全面,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高校德育目标的实施。2.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薄弱,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实现第一,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指导老师,并且做了有效充分的指导。部分学生认为团队虽然有指导老师,但并没有做充分有效的指导。还有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指导老师。由此可见,目前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还不到位,缺乏充分有效的指导。第二,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合力。有54.9%的学生认为完善活动的管理体系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比较重要的。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认为社会实践是团学部门的事,学校各部门单位没有参与其中,一般都是学校倡导,校团委牵头组织,院系落实,学生参加。没有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领导组织机构,也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得共青团组织往往在“单打独斗”地开展这项工作。第三,社会实践缺乏充足的保障。问卷中有55.4%的学生反映要更有效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要健全活动的保障机制(经费、政策等),访谈中部分老师认为当前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费短缺,导致活动草草结束。很多实践活动由于经费的制约,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有限,行动与预期设想的会有出入,从而影响社会实践的效果。3.社会实践的考评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实现总结当前社会实践的考评方法,很多高校对实践结果往往难以给出有效地考量。在考核实践项目成果时,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激励机制,往往通过成果申报表、接收单位意见、单位加盖的公章和撰写的社会实践心得进行考核,使得一些学生存在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抄袭拼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实效,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实现。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首先,学校应加强宣传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应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并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起实践活动反而更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管理组织都要相互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例如,利用海报、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多途径来广泛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内容,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投入的兴趣。学校还可以举办经验交流会,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个人来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实践的魅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

(二)强化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首先,建立规范的导师指导制度。针对一个实践团队可以配备两名或更多的指导老师。其中一名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一名从事专业知识教学的老师,使指导老师可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其次,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规范组织领导体系。高校可以建立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为主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共青团组织、学生处和教务处要围绕德育目标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将社会实践纳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最后,经费的有效保障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要建立专项资金,保证经费的合理利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收更多的资金。建立专门的经费管理制度,由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发放。

(三)完善对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体系,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要形成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出台相应的条例与管理办法,规范社会实践的考评体系。其中包括社会实践的信息收集与反馈、记录社会实践的各项资料、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客观评价等。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社会实践前期、中期、后期的成果,避免弄虚作假。二是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高校可以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重点考察,运用学生自评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提高其判断是非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德育功能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胡昌荣.浅析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J].科技咨询(科技•管理),2012,(10).

[3]练琪,李延.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7,(11).

[4]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9).

[5]顾国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3).

第11篇

(1.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2、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天津大学为例,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0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14—02

收稿日期:2014—07—22

作者简介:王鑫(1980— ),男,黑龙江呼玛人。天津大学团委,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鲍金勇(1980— ),男,安徽安庆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聪聪(1987— ),男,山东临沂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年来,天津大学一直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实施“千百十”工程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完善制度、创新措施,逐渐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时间覆盖全年,人员覆盖全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1年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地激发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千百十”工程

实现社会实践“时间覆盖全年,地域覆盖全国,人员覆盖全校,服务覆盖全程”。在内容上做到“四个结合”:将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社会、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形式上,以“千百十”工程为龙头,以“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性实践”和“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为基本模式,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期化、基地化、规范化”建设。寒暑期社会实践以实践队为主体,打造实践精品团队;以回乡调查为重点,扩大社会实践覆盖面,以个人自主实践为有益补充,实现社会实践个性化发展。

(一)利用三种模式,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覆盖面

将社会实践分为“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性实践”和“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使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

其中,“课余经常性实践”以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校外挂职锻炼岗位、团支部实践活动基地等为主要场所,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灵活地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者团支部为单位自主安排;“双休日重点性实践”以本市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以学院或团支部为单位统一组织;“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以建立在全国各地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由学校或学院统一组织。

(二)把握三个阶段,扩大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覆盖面

1.活动准备阶段。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充分、细致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包括在网上选题、组建分队、培训动员、准备安全预案和必要的资料与器材。

2.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鼓励各分队创造性地完成活动计划;建立网上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安排部署。

3.总结交流阶段。社会实践结束后,全面组织总结交流、成绩评定、工作量计算、汇报演讲、成果展览、宣传报导、总结表彰等活动,通过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扩大受益面。

(三)建设三级基地,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地域覆盖面

从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天津大学对社会实践基地评定星级,分层建设,从团支部、学院和学校三个不同的层面给予指导。如一星基地包括服务点或社区援助站,由团支部重点建设;三星基地由学院重点建设;五星基地由学校重点建设。星级的认定依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确定。

(四)开展三类实践,进一步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施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细化,实现分类指导。将社会实践根据内容分为“红色实践”、“绿色实践”和“蓝色实践”三类。其中,“红色实践”是指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党员、团员先进性的宣传和教育。“绿色实践”是指社会公益活动和环保活动。“蓝色实践”是指技术服务,将社会实践活动由以调查访问为主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进而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等内容形式多样化、高层次的活动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提升工程

(一)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全程,发挥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我们引入了学生“提案”制度,即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社会调研主题。在学校确定社会实践主题的前提下,采取社会调研主题“海选”这一新形式,充分地尊重和体现了学生的关注热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和调研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选拨学生评委参与社会实践成果评比、成立社会实践观察团等环节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实践我做主”。

(二)打造网络交互平台,增强活动全程的互动性

天津大学依托全国高校十佳网站“天外天”社区、微博等网络平台,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信息分享更加通畅。例如,在以学院、团支部为主体的传统组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创造性地运用以项目为单位招募组队的模式,打破了学院、专业和班级的限制,全校学生以兴趣为结合点进行自由组合,有的社会调研类实践队甚至招募队员上千人,队员们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研。

(三)加强分类指导力度,确保实践内容的实效性

多年来,天津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内容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学校在进行主题引导的前提下发放了《天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力度,强调“走访类实践要做足,调研类实践要做深,专业类实践要做活,服务类实践要做实”,引导青年主动走入社会,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实践活动。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实践的质量。

(四)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效益最大化

1.完善成果展示和评比制度,将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也作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先进学院、先进实践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实践报告评选活动以及摄影图片展、DV展、实践队风采展等,使更多的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分享实践成果,思考实践精神,养成实践习惯。

2.建立社会实践学分制。制定《天津大学社会实践学分化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建立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计入学分的制度。对前期培训、暑假实践、提交实践报告、参与交流活动效果良好的实践队成员奖励学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并规范各实践队参与实践的过程。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主动关注社会、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使实践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艳.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差异化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2]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3]刘枫.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

第12篇

一、认真学习,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

我认真学习上级和学校有关开展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明确了高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高了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增强了责任心与紧迫感,切实指导好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明确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职学生从小学、中学到高职,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丰富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丰富高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要靠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要鼓励高职学生深入到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增长自己才干,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扎实基础。

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业务技能。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爱国、团队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个人修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能够正确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现实,增强遭遇挫折的承受能力,树立学习、工作、生活信心。在社会实践中,高职学生能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工作业务技能,适应将来就业创业的需要。

二、制定计划,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稳妥有序进行

为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稳妥有序进行,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我每年调查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那些是成功的经验,那些不足问题需要改进提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计划做到“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方法步骤、分类指导”五个明确,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分类提出具体要求,努力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措施有力、务求实效,体现各自特色,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怕麻烦,有的怕辛苦,不大愿意到基层去跟人民群众结合。为此,我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向高职学生说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不进行社会实践,不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技能和社会工作经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一位高职学生学习生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是对自己学习所掌握知识的检验,也是将来走上正式工作岗位前的预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我还对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培训。我教的高职学生是英语专业,一般参加外贸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尊重实践单位的各位领导和师傅,要有组织纪律性,认真虚心学习,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从事英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实践单位各位领导和师傅们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与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严格要求,指导学生写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方案

为确保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前,我指导每个学生要写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方案。计划方案包括“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着重要说明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奉献精神,特别是要做到能与人合作,善于理解沟通,能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我对学生写好的计划方案进行认真批改,并把学生写得好的计划方案作为范本,让全体学生学习借鉴,提高每个学生计划方案的质量与可行性,为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五、认真辅导,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

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始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碰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我电话联系,我给他们以认真的辅导。对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碰到困难和挫折,及时安慰。我还经常到实践单位,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与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普遍学会了用英语熟练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的能力,同时对实践单位的部门设置、岗位规划、工作流程、员工素质和能力需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的学生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和熟练的工作技能,毕业后顺利进入实践单位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就与实践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

六、认真总结,指导学生写好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