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体育课总结

小学体育课总结

时间:2023-06-06 09:2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体育课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上课现状;激励机制;引入方法

一、小学体育课上课现状及其行为特点

(一)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总体来看,小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相对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排斥心理。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是偏好体育课的,因为在体育课上不会要求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而且体育课上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尽情玩乐,因此体育课程成为学生放松身心的有效途径,这一定程度上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但是,部分学生认为学好文化课才是重点,体育课又苦又累,就算只是低强度的体育锻炼也让他们怨声载道,甚至还存在逃课的现象。

(二)小学生体育课行为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不听教师管教。大部分小学生把体育课认为是自由活动时间,逃避教师的指导与管教。导致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服管教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幼儿园自由的环境中调整过来,毕竟幼稚园中的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以“哄”的姿态来迁就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些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与幼稚园差别太大,繁重的课前课后作业使他们将体育课视为放松的时间,一味自己嬉闹;第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他们“宠”坏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家里人捧在手心的挚爱,体育课又苦又累他们选择逃避。

2.集体意识薄弱,合作精神差。小学教育过程不再像幼儿园时以个体为中心,而是强调集体教育,而体育课在培养小学生集体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文、数学等小学教育科目比较注重个体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体育课上则有更多的项目可以让他们共同完成,例如集体跳绳、小型篮球或者足球赛,还有一些类似于“丢手巾”、“找伙伴”等小游戏都助于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主要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教学设备和参与团体项目,从而使得让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存在很大难度。

3.缺乏安全常识,易发生教学意外。小学生对安全常识认知度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小学生危险意识薄弱很大程度上是造成惨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很多危险动作缺少认识,譬如翻跟斗、叠罗汉、高空跳跃等等这些稍有不慎就会伤筋动骨的危险动作。小学生对危险性认识不够加大了教师体育课管理难度,加大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二、激励机制的定义及其作用

激励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的集中体现,所谓激励机制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激励机制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激励方法是指在团队合作中,组织者对参与团体项目的各个成员给予肯定性评价,主要是在各个阶段目标完成的贡献值予以肯定,从而保证每个队员都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的方法。主要的激励方法有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等。

在小学教育阶段,在体育课上引入激励机制有助于克服小学生上课行为特点,开发小学生天赋,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团体项目中激励机制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能够调动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习乐情和增强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激励机制在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竞争激励法

小学生对体育项目掌握程度都会有一定差距,将竞争激励法引入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技能。例如,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跳绳比赛,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最多的获胜。由于组员之间跳绳技能存在差距,集体操作过程中必须相互磨合才能克服被绳子拌脚、互相碰撞等问题,对于那些由于摩擦而使比赛终结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予鼓励,不必太过于责备自己。

(二)总结激励法

总结激励法可以在竞争激励法的基础上实现,根据小组或者组员之间不同的学习情况及其经验加以总结分享,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上述集体跳绳项目中,获胜的小组可以将自己小组的成功经验与其他组员分享,而中途退赛或者在比赛中表现欠佳的队伍也对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在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改进。教师还可以在比赛结果出来后,对于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同时鼓励表现欠佳的队伍。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研讨式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09

由于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单纯的对动作构造的描述无法使学生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体育教师的示范演练,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准确地掌握体育项目技巧。体育课的特殊性使得体育课教学模式几十年来一成不变,时代在变,模式不变,就造成了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下降。

1 研讨式教学法的理念与特点

研式教学法起源于早期的德国,现在西方一些高校中已应用十分成熟,这种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从接受者变为自主者,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

1.1 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在前面讲解示范,学生就像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耳朵和眼睛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再加以练习。学生从一开始接受一项体育技能的启蒙就是通过体育教师的传送,一项体育技能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就已经在学生的大脑中给定了性,他们能对这种体育技能的动作结构进行掌握,却由于学习过程的枯燥而往往不能对这项运动产生浓厚兴趣长久运用。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动作构成掌握动作要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又有很多弊端。体育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能够喜欢上至少一项体育运动,作为平时锻炼身体的方式,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研讨式教学注重人的发展,将教师和学生科学的定位,把一人的积极性变为多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1.2 亦师亦友,师生平等

在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高高在上,一群远远观望的不平等状态,学生对于教师唯命是从,完全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体育丧失兴趣以至于不能主动学习掌握技能,而教师往往会失去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意识。研讨式教学主导师生平等,教师既是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之间通过团队合作学习,主动去接触一项体育运动,利用各种方式了解学习这项运动,在课堂上向同学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以朋友和师长的身份与学生就其学习效果进行交流指导,共同提高。研讨式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处获得灵感还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进步。

2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特点与现状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通过对体育各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其掌握体育技能,学会一些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以语言传递信息和直接感知为主,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化,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它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接收所学体育知识,锻炼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否接受、转化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降低体育课教学质量。

2.2 我国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几乎每个孩子都要接受基础教育,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多,每个班级至少有50人。尤其在河南省,人口基数大,有的学校班级人数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而体育课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授课人数,就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来说,以一名体育教师为主,在学生练习时指导纠正这一环节就要耗时很多,再加之场地器材的匮乏,学生缺少自主练习的机会,体育活动受到制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质量。

2.3 近些年来,中小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由于学生身体状况而导致的体育事故也逐渐增多,因此许多学校、教师都担心学生出意外而停止了体育课一些科目的教学。体育课上不让学生进行剧烈运动,只能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活动,这样学生和家长就慢慢地在脑海中形成一种体育就等于危险的意识,抑制了体育的发展,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不能掌握一项体育爱好,不懂得体育健康知识,不会应用体育知识,体质健康越来越差。

3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符合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讨论的机会。在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创设出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并且还能使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关系一起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3.1 改变传统教学角色,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准确的给自己定位,转变意识并付诸实践,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像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教师高高在上,主宰课堂,学生在下面低头闷听,枯燥烦闷,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起着引导作用,还可以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2 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现阶段掌握体育运动基础、所学内容以及现有场地器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应在第一节课明确学习项目内容(以足球传球为例)、学习这一项目的时间分配以及学习方式,把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通过网络查询,在网上搜索足球运动传球的视频资料,或者查阅书籍,也可以请教身边熟悉这一运动的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先进行初步了解学习,然后把自己搜集学习到的内容在小组中汇合讨论整合。然后在展示课上,每组进行汇报演练,可以是单独的展示动作技能,也可以是团队合作,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接下来,就是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过程,对比其他小组学习成果和自己学习成果,每组选出代表做出研讨结果发言。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展示和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对错误地方进行指正,不足的加以补充,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3.3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参与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研讨式教学方法适应当今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发展现状,符合时代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指引,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项体育运动,还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师枯燥的讲解示范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运动,锻炼了他们的探究合作能力。

3.4 由于现在的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运动事故的频发,许多学校害怕学生发生意外担责任而取消了体育科目,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的任务就是看着学生不让学生乱动以免发生意外,这样只能导致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成为只会书本知识而无健康体魄的“易碎品”。因此,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应首先明确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义务,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布置学习任务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和家长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是漫无目的的瞎学,而是按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事先安排好的环节进行的,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得出最终结果,最后在教师的总结指导下掌握预期体育技术。

4 总结

中小学体育课开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掌握至少一项体育项目,学习基础的体育健康保健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而研讨式教学法正好符合当今教学要求,因此,应将研讨式教学法应用到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平等的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队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伟,谢铁丽.基于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学习方法指 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61-162.

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8-01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呢?下面,我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总结三个方面,谈谈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一、课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认真备课。教师要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并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目的。同时,教师要掌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及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备场地和器材。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教学用具。第三,备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运动量。第四,备天气。此外,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课前要准备好一定的应变措施。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准备部分

上体育课时,学生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玩具、尺子、钢笔、小刀等伤害自己和伙伴的物品,并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学生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纪律,听从指挥,遵守课堂的各项规定。学生在课堂上要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和离开队伍,同时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2.基本部分

(1)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的开始部分,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做好上课的准备,包括宣布课的内容、学生思想教育等课堂常规。同时,教师课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如仪表整洁、举止大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等,并在上课场地等候学生到来上课。上好一堂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如正确的教学方法、洪亮的口令、清晰的哨声、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练习手段和练习次数,所以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2)做好讲解示范。

课的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部分。体育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上好n。如立定跳远项目是一项单调、枯燥乏味的体育运动,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解外,还要做好每一个动作的示范,将要领、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易犯的错误、学生练习的方法与次数、保护措施等一一讲解清楚。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有形无形、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喜欢体育。教师只有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操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热爱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在体育课中导入游戏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及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纠错、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高尚品质。例如,由于学生觉得练习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通过游戏进行变化;在各种姿势跑的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做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的练习;在跳跃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蛙跳和其他各种竞赛,让学生练习跳跃……可见,游戏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到学校这个大集体里有自己喜欢的游戏伙伴,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欣赏自己,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

3.结束部分

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录与反思,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体育成绩的综合考核和评定,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导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课后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创新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已有近20年,近年来又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已经基本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已经少有学校对体育分数“斤斤计较”,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但是,小学体育教育如何持续创新发展,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路子,目前还在多方探索中,笔者作为常年从事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认为:未来小学教育的模式将是专业教育和兴趣教育的结合。

1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

(1)室外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室外有更亲切感觉,室外的体育课可以让他们身心得到充分放松。(2)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小学体育课一方面要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与实践合一的课程。(3)人际交往。与其它学科教学中以师生交往为主不同,体育课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占比更多。对于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机会。(4)强身健体。这一点很好理解,体育课的宗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机体活动,强壮体魄,增进健康。

2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笔者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多年,历经了多次国家和省市体育课程的教改,从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总体来看,专业教育和兴趣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首先,“专业与兴趣的有机结合”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方向,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专业教育”是体育最为本质的功能,同时,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运动具有游戏和娱乐的双重属性,更适应少年儿童的争强好胜、活泼好斗的心理,又可以提高少年儿童机智勇敢,自我防卫的能力。[1]第二,教学方法也应有新的改革。目前普遍使用的“达标测成绩”的方法应该要打破,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参考起点、努力度、参与度等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新思考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针对小学生超强的模仿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就要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以适合小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同时要精心设计体育课的内容,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体育的乐趣。例如,平时家中喝过的饮料瓶,让学生找出其中一模一样的,在学校里灌满沙子或水,作为体育课堂的教具———“保龄球瓶”。游戏的规则大致是,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比赛,每人掷球一次,累计积分,碰倒一瓶算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予以奖励。这项运动使学生全员参与,既收集了家中的“废物”,实现废物利用,又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二,从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性格。不同类别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也不同。因而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性格,尤其是可以改善性格上的弱点。比如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它要求参加者应具有灵活、拼搏、协作等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往往具有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作为教师,平时可多引导那些内向、体弱、胆小的学生多参加篮球运动,对他们性格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增强学生社交能力。没有社会交往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难以协调人际关系,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特别是对于当下“05后”“10后”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成长期就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长大,而这些小学生中既有大量独生子女,又在国家“二胎政策”下面临家庭成员增多的情况,能否让这些孩子拥有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培养学生性格的关键课程之一,体育课在其中承担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在日程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1)激发竞争意识。体育课上,会有一些项目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例如“跳高”,需要学生助跑、起跳、垮杆、落地,一系列动作要一气呵成,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但有些学生会面对横杆不敢起跳或者害怕摔倒,导致失败。这时候,体育老师不能一味地强求学生完成项目,而是要从身高、性别、体重等不同因素分析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做好充分的保护和指导,给学生灌输“一定能完成”的竞争感。在一次成功之后,有了“胜利”的体验,继续提高横杆的高度,使学生在这项运动中不断实现突破,获得自信。(2)培养合作意识。过去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主导,现在我们提倡学生主导,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有更强的合作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分组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间存在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展开不同的学习活动,小组间可进行竞赛、合作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一起交流、总结,整个教学活动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优化。

4总结

教育模式要从应试向素质转变,这个方向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实践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小学体育课来说,笔者认为应当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从兴趣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体育素质,是今后小学体育教育的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体育运动;提高素质;增强体能;上好体育课

一、作为农村体育教师首先一定要要端正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摒弃世俗偏见,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进程。教师要有一种为社会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在艰苦的教学环境小不断地学习。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同时才能充分的证明我们体育老师的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应积极创建条件。农村小学是不能与城市相比,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初小,没器材我们想办法,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之条件,农村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但是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这对锻炼身体是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2.不能总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自我安慰

作为农村小学,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体育器材少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其本需要,与其抱怨条件差,不如自己想办法去创造条件,改善条件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不能用“等”的方法,总是等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而要用“变”的态度,主动变通教学方法,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积极主动为自己、也为了整个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争取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支持,使学校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配置一些体育器材。

二、充分的认识一堂体育课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外,教师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三个基本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基础环节,教师要重视并抓好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编写教案,编写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教法灵活的教案,提前布置好上课的场地、器材,做到教学环境整洁,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让学生感到好奇、新颖,从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从我做起,注意仪表,穿着整洁运动装上课,在学生小树立形象,在教学过程小便于做示范动作,同时,又能体现出体育教师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认真思考教学小如何用简而精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基础素质等差异,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步加强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要能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只有课前对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一堂体育课活跃有序,才能顺利、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小,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活动不开各关节,在运动小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b.讲解与示范

在体育教学小,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学小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c.组织练习

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小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对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小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团结,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d.总结整理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预防;应急

一、小学体育课的突发事件的成因

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初中、高中体育课,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善,很多事情无法预料后果,且好奇心很重,有部分学生还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器材管理不当或老师一时疏忽,都可能引发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故。在十几年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不断总结,认为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的成因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观因素

小学生对某些运动器材、设施都不是非常了解,加上他们好奇、好动,盲目使用运动器材,从而导致一些教学事故发生;还有些学生的体力和技能较差,但是好胜心却很强,经常为了争取得到同学的赞誉做一些危险的动作,而且无法预料事故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方法,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还有些学生准备活动不积极配合老师,练习时也不听老师指导,准备活动不认真、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比赛中相互打闹、动作较大,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还有一点是,学生的着装也可能会影响到体育锻炼,如鞋带松散、衣袋中有尖锐金属等,这些都可能会引发一些意外事故。

2.老师疏忽

老师在课前未做好充足准备,没有预想到场地、器材等原因易造成的伤害,没有认真检查学生的着装等,都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老师课前没有做好授课计划,整个课程指导性不够或者学生空余时间太多,也会成为不利因素;学生运动量的控制也是一个因素,特别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超负荷运动,容易引发体力不支,甚至昏迷等;对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不甚了解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事故,还有对学生的组织纪律维持不够,学生间冲突不及时化解等,都容易引发事故。

3.场地及自然原因

场地的原因也会导致一些教学事故的出现,如场地狭小,投掷物容易伤人,或学生急跑容易冲撞他人;场地不平、过硬、过滑等都易诱发一些突发事件;运动器材(单杠、双杠等)使用过久,风吹日晒,导致生锈,学生容易被上面的钉子、棱角等划伤;沙坑内沙子过少、器材安装不牢固、跳高垫子厚度不够等一系列事情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天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雨天、冰冻天气的防滑策略,气温过高的环境下上课等等,也需要教师注意。

二、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

1.注意常识教育

对学生要重视突发事件的介绍,让他们了解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并集中讲解其危害性,加强相应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也要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体育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坚强、细心的优良品质,且把这些工作努力地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始终。

2.认真备课,提前熟悉场地

备课包括课程的预先安排与场地的预先设计,要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及上课时是否有天气的剧烈变化等。严格对场地的器材以及学生个人的安全事项进行检查。在讲述一些体育动作时,要讲清楚这个动作中的一些危险的动作与自我保护方式,并亲自加以示范,让学生有认同感。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推荐逐个辅导,随时做好防护准备。

3.加强学生管理

加强竞赛纪律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比赛规则,杜绝逗闹盲动,行为粗野,或故意犯规等易诱发事故的因素。加强对个别纪律松懈、爱逗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预测,他们不但自身易出现事故,往往还诱发其他同学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初学者还未理解、掌握动作要领时,教师应及时、正确无误地再示范,讲清关键点,强化学生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力量、幅度、方向、速度等时空表象,这不仅加快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而且能有效地预防突发事故。

三、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

1.提前准备应急物品

不管什么体育课,上课前必须携带一个小型的急救箱,里面有:防水创可贴、压缩脱脂棉、纯棉弹性绷带等必备品,随时准备急救时使用。

2.遇事冷静,积极应对

课堂中突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绝不可自乱阵脚,除了要多备课,多思考,防患于未然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积极灵活,转消极懈怠为积极应对;(2)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特别是医务工作者;(3)积极实施一些急救方式,比如紧急包扎等;(4)如果是学生矛盾,要及时化解,以绝后患,但不可太多训斥,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趣味性教学 作用 策略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体育课恰好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各科学习效率。

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体育课对缓解学生身体和心理压力有着明显的作用。文化课在教室中进行,学生接触不到窗外明媚的阳光,时间长了会产生对学习的疲惫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时就需要能够放松身体和精神的体育课。体育课传授的是和文化课完全不同的知识,它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趣味性,能够让他们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从而为文化课的学习创造了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和老师们都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塞到学生的脑子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家教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身体运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小,家长们都本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课是放松的最好机会,他们终于可以走出教室,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增强小学体育教育的趣味性,可以让孩子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轻松愉快地在体育课上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直到步入社会承受更大的挑战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接受知识,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个性与智力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运动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二、增强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改变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的课程任务不重,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意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愉快的心情中体验体育课的快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户外进行的,校园环境就是体育课的整体教学环境,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也是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之一。增加有趣味的运动器材,如各种球类、跳绳等,这种器材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场清理得整洁优美,就能使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单调厌烦情绪,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后,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发挥,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的项目、练习的伙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就容易被发现,也能真正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教师在学生自由发挥之前,应该提醒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的伤害,让学生们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自由活动。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增进师生感情,对学生良好的表现加以鼓励,树立学生对所喜爱项目的自信心,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课。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趣味性教学强调的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气氛中进行教学和学习。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第8篇

关心和发展学校体育,是在于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管好学校体育,是通过利用好人力、财务、物资、信息、时间等因素,运用最好的方法,做好体育工作。主要包括小学各级高、中、小年段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练习等。

下面,本人谈谈在从事十几年的体育工作中意识到的关于管好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的措施。

现在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智慧,才能做好任何工作,在我国管好体育工作受到了重视。

在人人都关心体育工作的同时,有一部分中小学不重视体育教学,在管学校体育方面不够理想。当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怪校领导或者体育教师,它涉及每一个教师。除了校领导不重视上述情况,还存在着没有配备体育课需要的教学工具、衣服等资料,还有把体育课认为附加课程的现象。

学校教导处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其他课程上,不重视体育教学,安排体育课的时候没有认识到体育课既是智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把体育课安排在学生饥渴时的第四节课上,更不重视课外锻炼,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昏迷,不爱活动,甚至出现发胖等后果。

因体育组没有制订出长期教学工作计划,把体育工作按每个学期为单位来总结,不重视学生的锻炼,随便让学生锻炼身体,体育组也没有长期教学方案,甚至没有定期检查学生的健康,忽略学习的内容,体育教学工具坏了也不会修……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应考虑并整改的问题。

在管好学校体育方面,如果存在上述之类错误的观念,不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不能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效,而且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改变思想和观念,既要改变体育课是附加课程的概念,真正认识到体育课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体育课每周在一、二年级安排四节课,三、四、五、六年级安排三节课,和其他课程相比,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校领导在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增加对体育工作的支出,重视体育教师的配备,保证课外活动的正常运行。

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要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改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体育课的设计,把有利于健康的项目带到教室,保证按时做两操,职业学习的内容丰富,做好锻炼标准工作。

第9篇

摘要 本文结合最近频发的学生运动猝死事件,从学校体育、社会现状、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当下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发展学校体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下降 探析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从2007年开始号召全国亿万学生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过了5年多的推广和实践后,全国的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阳光体育运动是否真正走进校园,落到实处却值得商榷。

连日来,广州马拉松意外猝死事件、学生长跑猝死、校运会取消长跑项目、中小学生体质等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他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载体,那么现在的学校体育究竟怎么了?

一、现状

(一)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9%。而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更是连续25年下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早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二)长跑和体操等“危险”的课程已被迫取消

长跑是10年前各大高校体育课上的必备项目。但从男子1500米、女子1000米改为后来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体育课长跑达标的标准不断下调,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今年更是多次爆出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的新闻,全国高校都取消了对中长跑课程的设置。其他诸如体操等容易导致学生受伤的课程也被学校取消。

二、政策指导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已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但导致国内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三、探因

(一)学校教育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课边缘化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科歧视的现象,原本一周4堂的体育课因为要给数理化让路,被压缩至3节甚至更少。体育老师的课时费在全校老师中是最低的,而且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总是缺少必要保障,只能选择避开一些易受伤的项目和动作,更不敢上难度和强度,这明显影响了教学积极性。

(二)大学为中小学“补课”,中小学为应试教育所累

大学生不喜欢运动源于从小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差主要是因为在中小学时课业负担过重,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锻炼。大学生体质差,主要是中小学没有打好基础。事实上大学体育是在补中小学体育的缺失。当前青少年体质弱已经是社会问题,大学体育对此也有责任,但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三)场地不足打击锻炼热情

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存在着体育教学与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现状,体育课只能达到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目的,不能弥补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大学校园虽然体育硬件设施一流,可供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并不多。很多高校的球场和体育场馆多数时间由高校运动队训练比赛使用,却无法面向本校大学生开放。国家体育法规定学校的体育设施属于社区性质的,必须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学校的体育场馆需要面向社会,加上租赁场地的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校学生订场难、运动场地压缩的问题。

(四)师资缺乏,课程走样

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学校师资力量呈现结构性缺编状态,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科目老师匮乏。一些兼职老师不会上体育课,导致体育课达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效果。

(五)孩子沉溺网络,不爱运动

90后的孩子从小接触电子游戏和网络,甚至沉溺网络,讨厌出汗的运动。电子游戏是虚拟竞争,而体育中的较劲,是用身体在和别人竞争与合作。学生不爱上体育课另一个原因是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吸引力。

四、建议

(一)体育课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是为将来一辈子的人生打身体基础。无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应把眼光放长远,重视体育课,重视体育锻炼。

(二)当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边缘化已形成恶性循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学生利益出发,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增强社会全面健身氛围,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公示是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但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以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10篇

体育既能强身健体,而且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能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纵观当下,肥胖、近视的儿童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时间太少,体育形式比较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创新性地进行体育趣味教学,则是本篇文章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增加趣味性的方法

首先要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教师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多和学生交流,多观察,总结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在体育课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此外,也要建立有序的课堂,要提高教师言辞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其次,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兴趣。尽管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好胜心都比较强,喜欢去竞争。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课上适当开展竞赛活动,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竞赛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寻找出适合他们的竞技项目,并且给予创新,让学生们都能在竞技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精神。

二、加强思想教育,启发思维能力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性很强,将游戏贯彻其中也是利于创设趣味性教学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在开展活动时需要以游戏为基本的。”由此可知,小学体育课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与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以此来促进校学生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的提出,也让教师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游戏教学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冲过火刀网》这一游戏时,多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投中活动目标,如何有效躲避投来的球。这些应变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锻炼学生们的智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利用体育器材保证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课堂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玩,但是忍耐性差。尤其是传统的以“跑、跳、投”竞技体育为内容的教学模式,既枯燥无味,又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基于此,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活动,用小学生理解的言语与他们展开交谈,多设计一些既有参与性,又有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比方说,多引导学生做一些与之相关的运动与锻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真正有所学、有所用,有效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创建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器材的练习与锻炼当中,让学生在体育器材的有效辅助下都能进行锻炼,这样也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实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锻炼方法,又调动了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锻炼意识。

四、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竞赛,进而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贪玩等特点,而且也喜欢争强好胜,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引入竞争,以此来推进教学进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设置和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竞技体育项目,指导学生展开活动竞赛,营造好的竞争教学氛围,鼓励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教师也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当中,让学生都能深刻去感受体育学科的魅力,进而树立自信,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当中都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在活动中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组赛跑”,以两人为一小组,让学生用绳子将相邻的两条腿绑扎起来,在五十米跑道上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则为获胜方。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要分配好任务,选出一部分学生负责计时工作,另一部分学生要维持活动的秩序,保证竞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建立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活跃体育课的教学氛围,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段之一,同时还是学生实现成长进步的有效基础。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积极创新,多创设一些趣味性足的模式,让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处处充满活力,充满欢乐,让小学生都能在学习时得到欢乐,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课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笔者相信,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作为指导,一定能真正实现小学体育课的趣味化教学。

第11篇

(一)简单化

简单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老师讲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要领去做动作,做对的了,加以鼓励肯定,做不好看老师示范动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动作,那样学生去自己在课堂的表现非常的满意,感觉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学得东西了,加深去体育课的兴趣。

(二)趣味化

为什么现在的少年儿童不太喜欢上体育课了。一,上体育课太累,搞得一身的臭汗,回到家里被家长骂。二、就是上体育课的时候 老师缺乏趣味,没有令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新鲜,感到有趣味。去每天做的那些同一动作感到烦躁。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说到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在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在基础的练习上加上一些游戏,结合跑的爆发性与灵敏性共同发展,第一节课内容是在短距离的跑后,马上慢下来的捉摸物体的折返跑。第二节的内容就变成贴膏药游戏,那样两堂课学习的技能一样,但是练习的方法就不一样,还更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三)游戏化

在我的教学的期间,我一般都是采用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一周里两节室外体育课,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本周的教学内容,譬如是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的,第一节课就教单脚跳,双脚的立定跳远,让学生脑海里有跳跃的定义,还有种类,对跳跃产生兴趣。第二节课就会做游戏来说明跳跃的用处,“开小火车的游戏”既能发展跳跃的能力,又可以更加学生上课的趣味,更加上课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跳跃能力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性,增强组织能力。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教材,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对体育课的影响

(一)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其他的课堂都是很重要的,课堂气氛好对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好处。在体育教学中课堂的气氛的调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上课的情绪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调节好,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性,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兴奋点达到高涨。试想体育老师精神焕发,情绪稳定,信心百倍,严中带松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宏亮的标准的口令调动队伍,也会给学生的精神带来为一一震。教师在课堂应该多注意采用风趣的、生动的、具有艺术性的言语,使课堂显得活泼,有娇气的体育课。这样还可以达到调节课堂气氛又可达到消除疲劳和兴奋转移的作用。在课堂的尾端情绪表现得好满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多用反问的方法去了解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情况。

(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教学课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在平时紧张的学习后,表现出好多机械的反映,譬如,表情呆滞、目无寸光,感觉就是死气沉沉的样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师生间的协调关系,多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怎么样的锻炼,加强情感交流,告解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舒缓压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在良好的情绪下,认真写好教案,备好课,还要吧良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简明扼要,有条有理,言语生动,示范的时候,做出准确、优美、协调的动作,学生就会很快了解领会动作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情绪不好,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表现不足,会使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候出现身体的伤害,那样的话,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甚至对运动的产生恐惧,从而学生对体育的求知欲望就得到减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特点

第12篇

摘 要 本文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可参考根据,经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从而提高新一代农村人的身体素质,适应现在高压力的社会环境。旨在丰富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论储备,推动理论方面的成果更新,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认识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丰富和精彩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学术讨论,争取为具体的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学术依据,提高发展速度,少走弯路。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体育 调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中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教育便成为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办好农村教育能够极好地提高中国人口的普遍素质,这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文明素质。体育课作为锻炼人体机能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基础性课程,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反而倍受冷落,农村体育一直发展严重滞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宜宾市(落润乡、解放乡、高坎乡、莲花乡)4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取一个中心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①调查问卷法;②文献资料法;③访问调查法;④资料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现状。①农村体育教师数量现状。目前调查的四所学校体育教师共50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兼职教师12人,代课教师6人。以《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标准,宜宾市乡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还没有达到要求。②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目前调查的四所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本科4人,占总体的8%;体育教育专科40人,占总体的80%;非体育专业6人,占总体的12%。这其中再细分为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本科4人,专科16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科20人,非体育专业6人。乡村学校无论是中学阶段还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的学历状况都没有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③在调查中发现,体育女教师非常的稀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此外,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有利于教学开展。

(二)宜宾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现状。根据调查的四所学校得知,有一块标准田径场的仅一所中学,占调查对象总体的25%。另一所中学的田径场只有200米,两所小学都没有田径场。同时四所学校都没有排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只有六块及其以下的篮球场地。这说明,体育场地设施是非常的缺乏的。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①实际调查对象的实际上课表中,每周课时是满足国家规定的。但是在走访学生,以及对每个学校选取的一个班进行的跟踪调查得到的情况来看,中学每周课表安排两个课时体育课。学生表示体育课最好的情况是隔一周上一节;如果遇到考试之前准备或者考试后总结这种情况,可能连续几周都没有体育课。②100%的学校都采用统编教材,但上课都没使用教材教学。教师没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年结束也没有具体的体育考核。③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提前安排。但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编写教案的现状四非常差,课前都没有编写教案,上课没有目的,教学没有任务。这也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④农村学校体育课成绩的评定。根据调查,体育教师由于上课没有教案,没有教学计划,最后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也只是随意而为之。

(四)宜宾市农村中小学课余体育现状 。①体育课后作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都没有体育的课余作业。②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的学校会两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其他学校都没有安排体育比赛。20%的学生会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正常体育锻炼。③光体育中,两操的组织情况。在调查的对象中,20%的学校都有两操的安排,60%的学校只能满足课间操,20%的学校两操都没有安排。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①宜宾市的体育教师还不能够满足正常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师缺编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这个现象更为严重。②现阶段宜宾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以专科水平为主,绝大部分专职教师学历能够达到国家的规定,对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效果。③宜宾市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总的来说比较合理,以年轻教师为主,呈年轻化状态,但是女体育教师的占比非常的低。但是占大部分的年轻教师教学实践短,经验非常缺乏,调研能力弱。④宜宾市大多数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比较好,开课率都非常的高;但是实际的上课率却非常的低,上课质量也不够,教案编写情况非常的差。⑤体育课后作业安排完全没有,这严重影响体育重要性在学生头脑中的存在。课外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也是完全没有执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也是非常缺乏。学校的特色体育代表队多是临时组织,赛后就解散的情况。⑥宜宾市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非常的陈旧而且异常的缺乏,无法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

(二)建议。①在普通的日常教育中,应当普及每日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旧观念,把学校体育成绩考核算入期末成绩和升学入学总成绩中,由此提高体育在观念中的重要性。②政府应当加强对学校体育专项资金的支持,把教育的天平向农村倾斜,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发展。③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算作学生的平时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④学校政府应当主动和支持体育比赛的开展,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