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6 09:2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第1篇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时期,各方面建设工作都在加快速度,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就是关乎到我国民生的重要方面,提升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就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社区的不断增多,社区医疗配套设施也就出现,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加强注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社区内所有的医疗设施进行统计,但是我国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发展时间较晚,这也就造成我国社区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监管制度不严、意识不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建立,所拥有支配的资金较少,这样就导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人员少、工作种类单一的特点,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也就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重视,这就对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和运行十分有害。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相应地实习岗位和专业人员,这就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形成监督体系,也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想要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特点,寻找相应地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要通过在社区内的宣传栏或广播上进行固定资产的宣传,这样就能让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深入到居民心中。同时还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教育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推广,要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与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协作,要加强合作意识,要共同保卫社区内的固定资产,要给予社区居民足够的支持,要让居民帮助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质量上有所提升。

2.加强社区人员管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紧张,所以一般都将工作人员控制在100人以内,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一个人要忙很多事,社区工作比较混乱,所以这时就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要仔细将各岗位的人员进行统计,要加强社区内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合作能力,要能够提升社区的服务实力。对此社区卫生管理者可以将社区内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每个工人员都可以去每个岗位实习,体会不同岗位的难与易,这样就可以促进各岗位的沟通,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要有考核周期,可以是年度的,也可以是季度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还可以对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要定期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能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任何管理工作想要有序开展都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同样的,必须要进行预算制度的改革、资产核算制度的改革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要将传统固定资产和现代固定资产的范围划分清楚,要选取一个参照物,要给予适当的弹性空间,要能够确保这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有效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造成价值发生改变,所以在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先去社区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划分,由不同的部门对所划分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并登记在检查表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检查表的回收,根据检查表上登记的检查结果进行电脑资料的录入,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方面,不能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少、工作内容较为简单而放松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重视,要坚持定期检查的原则方针,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真正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重视和规范起来,同时还要建立岗位轮替制度,每个在岗人员都要签订责任书,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在岗人员必须要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应责任,要从根本上消除固定资产管理隐患,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做到自律、自检,自查,要具有责任感,要为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站好每一班岗,要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黄彦 单位: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2篇

树立职业化理念

变“临时工种”观念为“行业”观念。社区建设之初,招考的社区工作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从事不同的岗位,对社区工作的职业化意识比较淡薄。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工作者逐步树立了职业化的理念,将社区工作看成是一项专门的职业,秉承做事业的态度,完成了社区工作从临时工种向职业化的转变,其职业内涵逐渐展现,并获得了职工群众认可。

明确身份规范待遇。师、市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地位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医师、会计师一样,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专业化人才,使社区工作者找到职业归属感。石河子市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分为基础工资和社工补贴两部分,其中基础工资参照事业单位标准编列,岗位补贴则依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拟定。

加大宣传造氛围。师、市通过政府网站、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共同宣传社会工作的意义,并以社工简报、社工论坛等形式为载体,展示广大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风采。通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社会公开招考,在不断充实、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社会对社区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营造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培养专业化人才

严格社区专职人员准入制度。社区建设初期,社区招考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学历低、老龄化是普遍现象,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高。随着社区发展的需要,师、市不断提高人员招考标准。在2012年招考的50人中,本科学历已占到40%,人员平均年龄约为28岁,人员结构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态势,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储备了有效的人力资源。

加大培训力度。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学习借鉴大连、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二是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高校合作,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三是对于获得全国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报销教材、考试等费用,给予他们在培训交流、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优先权。

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规划

石河子市结合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了《石河子社区专业人才规划草案》,明确了社会工作人才不同时期的培养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形成了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为适应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全市立下了持有全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总量到2015年要达到150人,到2020年要达到300人的目标,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以适应我市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

打造高素质队伍

实施岗位准入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随着社区发展,传统的社区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当前需要,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在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了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我市制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上岗实施办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社区工作者全员持证上岗。

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师、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制定下发了《石河子市社区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及配套的《月度考核细则》,促使社区工作者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第3篇

2008年我社区大力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坝陵桥道办事处计生办的正确指导下,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狠抓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宣传,抓好育龄妇女普查

我社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计(fwdqw.com)划生育工作宣传、咨询。抓好节假日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及时掌握育龄妇女思想动向和变化,积极发挥好单位党、政、工的力量,抓好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此外,今年三八妇女节,我们发放200余份计划生育宣传资料面向广大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宣传,受到广大群众及流动群众普遍欢迎。

二、领导重视,完善计生管理机构

社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细抓实,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社区主任闫文科为组长,副主任张利花为副组长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增强了责任感,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实行层层负责,分级管理,责任明确(fwdqw.com),落实到位,有力地保障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注重落实,狠抓流动计生管理

我们严格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认真清理登记,全面进行查漏补缺,社区工作人员态度端正,服务热情,使流动人口

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2008年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还有一些困难亟待解决,总之,(fwdqw.com)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困难再大,我们社区全体人员都有信心、有决心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第4篇

1.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管理机制问题

对于我国的城市社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城市社区的管理结构不够明确。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角度来说,很多社区内部并不存在档案管理机构,所以对于社区内的档案管理资料也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搜集、整理,绝大多数情况是由社区内部的工作人员对社区内档案资料进行独自的收集和保存,这样就导致收集的资料专业性较差;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能理解社区档案对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作用,从而使得社区档案材料不具有规范性,并且,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社区管理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及时合理的整理、立卷、归档和编目,从而导致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最后,由于社区档案管理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就导致很多社区档案工作没有可以依赖的制度。

1.2管理人员问题

在城市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上,除了社区档案管理没有相应专业的机制之外,从事城市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大多数是社区内部的工作人员所替代,并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就导致档案工作不能被专业的看待,也使档案工作处于突击应付的状态;其次,由于在社区内部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这就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并不能对档案工作有正确的了解,所以就很容易导致档案工作被完成的并不专业[1],从而使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大下降;最后,由于从事档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细致,但是由于社区内部的福利待遇并不优秀,从而就导致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人员内心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也导致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质量下降。

1.3材料收集及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对于社区档案材料的收集来说,由于很多社区的工作人员是兼职社区的档案管理,所以其对于档案资料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并且对于所收集的资料也认为没有上交的必要,放在自己这里保存更方便也更安全;或者不能将档案资料进行完善、连贯的管理,所以使社区档案的资料长期处于分散的状态,从而导致社区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都大打折扣,使得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下降。而从社区档案资料共享的角度来说,很多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并不重视,所以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这就导致很多档案资料没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2.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机构

要想使社区档案工作有所提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结构。而所谓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在社区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且由上级进行直接的知道,并且对社区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分配,比如明确制定档案材料的收集人员、档案材料的管理人员等,并将档案资料以及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2.2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国有一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明了规章制度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而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其工作的效率。而对于社区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可以由社区内部对其进行制定,也可以由相关的政府社区主管部门进行专门的制定。除此之外[2],还需要相关部门对社区机构、居民构成等社区基本情况做好调查,并以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基础来对社区档案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社区档案,从而为社区居民以及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

2.3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及资源共享的作用

对于社区档案资料来说,不仅可以单纯的对社区内部居民的基本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还要将社区内部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以及基本档案进行整理收集,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进行完整的制度制定并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等。除此之外,很多社区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经常会举办一些社区活动,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将活动中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合理的保存,从而使社区档案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而对于社区档案的资源共享作用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将原有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模式”,也就是说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要为了迎合上级监察的工作,而应该将档案工作列入工作单位内。可以适当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对档案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使社区档案更加完善,也可以使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更加进步。

第5篇

一、选拔优秀人才配好专职工作人员

为适应社区工作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要求,1999年上半年,*街党工委对现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情况,研究制定了调整居委会工作人员实施方案。对年龄在40岁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妥善予以安置,即对临时聘用人员予以辞退;对驻街单位派出的人员退回原单位;对街道办事处下派任职的人员在街道有关单位安置。对其余人员街道办事处对他们在居委会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留任,并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在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街道办事处按照区上招聘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41名。招考的基本条件是:招聘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广州市区户口、热心社区工作。招聘人员被录用后,区上统一组织培训,实行半年试用期。试用期满后,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续签。经过调整补充,目前,*街社区居委会有专职人员44名、其中本科学历的1名,大专学历的22名,35岁以下的29名。达到了每个社区居委会按300-400户配备五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每个社区居委会有2名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分别配备了民政、治保、文化、计生专兼职工作人员,对进一步改善居委会领导班子结构,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区服务

20*年初,*街根据省、市、区关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在对本辖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街社区服务工作20*-20*年发展规划》、《*街社区服务工作方案》,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站,形成了街道、居委会两级服务工作作网络。20*年,街道办事处租用了100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装修,配置了各种服务设施。该服务中心集综合性、多功能性于一体,配有先进的电脑触摸屏和电子滚动显示屏,设有办证、家政服务、电脑培训、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健康咨询、企业服务、医疗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下岗党员和转制企业党员接收登记室、计生服务、出租屋外来人员管理服务、青少年维权服务、社区保险、物业管理等20多个服务项目。目前,该社区服务设施已形成了“四个中心’、“一站一所’的格局,即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出租屋外来人员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所。各社区居委会服务站设立了办证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逐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幼有所托、孤有所流、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事有所管”。去年以来,该街先后为80户救济对象办理了领取城市最低生活待遇保障金和“低收入家庭优惠证’,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救助金,发放救济金50多万元,医疗救助金6万多元,走访慰问了所有社会救济户、特困户、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和退休老人,发放慰问金4万多元,为下岗人员办理失业证1400多个,开展老人科普知识讲座、卫生健康咨询讲座等10余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先后投入280万元,修建了街道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去年该街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文化价’,近期正申报“广东省特级文化站”。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行为

为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下发了《居委会工作手册》,完善了居委会工作任务、专职人员工作职责、专职人员工作守则和学习、考核、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及民政、司法调解、卫生管理、文化宣传、计划生育、妇女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婚姻登记、失业证办理、计生指标申办、流动人口管理登记、法律服务、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执照申办等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从而使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注重加大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个人岗位补贴挂钩,以充分调动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专职工作人员补贴分为季度补贴和年终补贴两部分,季度补贴在每月工资发放中预发,如社区居委会出现计生、综治工作季度考核不合格或被一票否决的,或因其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被上级职能部门通报批评等情况之一的,扣发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和承办人本季度全部岗位补贴和居委会副主任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部分季度岗位补贴。年终补贴结合年终对居委会计生、综治、消防安全和其他工作考核结果发放,某方面工作不达标的按所占比例扣减,对专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违纪违规等情况的,扣发当月或季度补贴。年终补贴与个人工作表现挂钩,按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称职以上的年终补贴全额发放,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分别扣发部分或全部岗位补贴。同时,对经考核后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下浮下年度岗位补贴。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先后对6个居委会和20名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了物质奖励,对两个居委会的7名专职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街在大力加强居委会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努力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工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方面,他们采取自建、借用驻街单位用房,与驻街单位合署办公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目前,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了30平方米以上,同时,街道办事处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出15万元,为部分办公条件比较差的社区居委会重新装修了办公室,配置了空调机、资料柜、饮水机等设施,使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为改善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福利、工资待遇比较偏低的状况,他们积极与区上有关方面联系,争取支持,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养老金,落实了节日慰问资金和岗位补贴,使专职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较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安心社区工作,积极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做好工作。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城市基层群众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维护城区稳定,推动倒建文明城区和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实际,借鉴*街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有益作法,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建设,应注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抓好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从建设大城市对社区居委会的要求来考虑,培养建设一支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热心社区工作的工作人员队伍,每年适当从中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考一部分工作人员,逐步改善工作人员队伍的文化、年龄结构,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建设对工作人员的需要。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村改居 行政化 治理主体 社区自治

一、“村改居”的内涵

“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具体指的是:撤销以往的农村组织,更改为城市居民社区委员会,借助管理城市居民的方法,对“村改居”展开管理。从利益分配角度而言,“村改居”属于对社会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指的是:重新划定进程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形式。从政策上而言,“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属于城市人;但从实际利益角度而言,他们与真正的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有所不同。而“村改居”要切实保障“村改居”人员的基本权益,提高“村改居”人员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高品质、高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村改居“追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二、新型社区基本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在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了由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经济的“四个转变”。虽然“村改居”在形式将村委会的牌子换成居委会,在角色上宣布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在居住形式上由散落居住的平房庭院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城市高层小区,但在社区形态又表现出诸多乡村社区的特性,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及其集聚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庞大,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与治理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水平。通过对“村转居”社区调研发现,其“亦村亦城”的特点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发现目前“村改居”进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为探寻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社区治理对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社区治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村改居”这种新型的管理组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其成员由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组成。“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村改居”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时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行政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对居民委员会的定位实际上有偏差,居委会在内部设置和职能上,基本上仍按上下对口模式,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之内,并没有体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而居委会无论履行何种功能,都具有“金字塔式”行政化等级结构的组织特征,使居委会俨然貌似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政府部门,打着“某某工作进社区”的旗号,把工作延伸或直接推向社区,社区居委会便成了一根针,万事都要从这个根针的“针眼”穿过,于是居委会常常忙于上级督办的任务,致使居民自治管理的空间不断减少。

第二,人员安排的行政化。在实际工作中,现在社区居委会主要人员存在着“民选”和“街聘”的双重身份现象。一方面,“街聘”的方式明显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使年龄结构年轻化,增强了居委会工作的活力,但也由于应聘人员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就业求职心态的影响,存在对社区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等问题,因而得不到社区成员的认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形式,居民对下派和招聘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替代原有居民认同度高的工作人员,有被强加的感觉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致使“街聘” 在选举中落选;此外,“街聘”的社区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和保障与其他非聘人员之间的反差较大,也导致这些居委会干部的思想波动和工作上的攀比。

第三,组织职能的行政化。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机关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单位,把社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上面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集中在社区居委会头上。长此以往,居委会也从根本上忽略了原本的自治组织属性,把自己看成是政府组织的一员,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工作内容向下延伸,于是便造成了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目前社区居委会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比和考核,考核部门涉及党委、政府的几十个有关职能部门。这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政府及各部门的认同,而不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认可,这样就偏离了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要求,与居委会制度安排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第四,工作方式的行政化。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居民群众,但其工作方式行政化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既不能很好地服务居民,也不能很好地与居民沟通,在工作中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方式存在着机关化倾向,习惯于8小时坐班制,积极主动服务的少,在无形中拉大了社区同居民群众的距离。时间一长,这样的社区居委会也就得不到广大居民的认可。

2.居住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和热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改造建设,居民的流动性加大,人们渐渐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新的居住模式从客观上限制了社区居民之间能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同时,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很难象原来村落平房式的居住环境那样维持较长时间的联系,社区内邻里间的情感淡漠,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往,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热情。尽管“村改居”后,设置了社会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但村民并未完全摆脱有事找村干部的心理依赖。此外,很多“村改居”的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却未将意识付诸于行动。

3.社区自治组织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大多是失地的农民,该群体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对规章制度缺乏正确的了解,参与自治组织管理活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居民都不了解社区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外来人口,导致社区事务缺乏关注度。自发性的群体组织大多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其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单位制”的体制环境影响了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后续影响制约着我国居民社区参与,由于各种利益和资源都集中在政府及其附属的单位中,个人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是依靠单位来实现,在利益和情感的依赖上基本没有“社区”的概念,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导致普遍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居民的利益关系逐渐由单位转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但居民的单位情结不会立即消逝,这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改居”社区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从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社区管理改革工作。

(一)淡化社区的政治色彩,强化社会的服务功能

从街道社区当前的管理模式来看,基本遵循了至上而下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原则,即:社区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按照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任务行事,这不利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应该按照“政社分开”原则,重新定位政府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环境。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行使管理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同时重新构建社区与基层政府之的关系。政府应转变自身对社区的指导方式,从政策、财务等方面支持社区工作,而不应该过度地干涉社区事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二)健全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体系

社区自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制度支持,因为需要采取措施,健全社区相关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居民共同谈论下而制定的自治章程,该制度的用途在于还给居民监督权、客观地公布社区的重大事务。这样做不仅为居民自治设定了科学的标准,又促使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高。此外,社区应该努力营造民主的环境,方便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创造,促使居民越来越依赖自我管理以及服务创造。

第7篇

根据街道、社区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指定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有矫正人员的社区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不断加强和完善“街道、社区”两级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完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帮教监管机制。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吸收热心社会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每个矫正服刑人员都有社区矫正工作者、社区民警、志愿者、监管人组成的帮教小组。

二、加强工作制度建设,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

1、严格落实排查、走访制度。街道矫正办在每月及重大节日和社区敏感时期,对所辖区域内矫正服刑人员报到情况、人数、动态、监管措施的落实以及矫正效果等进行排查走访,确保矫正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严格请示报告督查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逐级、及时、如实上报,特别是矫正对象再犯罪、被刑事拘留、受到治安处罚、收监执行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上报。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

3、进一步完善档案台账管理制度。社区矫正各项台账要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服刑人员的个人档案,及时将矫正服刑人员每月学习情况、请销假事项等输入矫正监管系统,并实时更新。

三、加强日常管理,预防和减少矫正对象再犯新罪

1、强化对重点矫正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每个工作日必须进行定位,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抓好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确保做到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严格控制服刑人员再犯罪。

2、严格落实电话汇报、书面汇报、集体教育、公益劳动、请销假等监管措施,确保监管到位。

3、对重点对象建立台账,明确监管责任人,由社区民警、司法所、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家庭监护人共同实行分类挂钩,加强部门、人员配合联动,掌握此类矫正服刑人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再犯新罪的苗头,及时遏制隐患发生。

第8篇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基础工作不断完善

1、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摸底工作,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花名册、信息表,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3、加强与企业退休人员的沟通联系,发放联系卡,及时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退休联系卡,几个月来,己发放了950张。

4、充分利用社区墙报、宣传栏、上门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和政策,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内容

1、按居住范围划片,将退休人员分成30个自我管理小组,并将社区工作人员划片挂包,每月汇报一次,同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增减变动工作,每月及时上报各类报表。

2、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1)帮助辖区内下岗困难人员、残疾人员共计37户,75人申办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发放低保金6365元。

(2)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两保补贴2600多人,实现再就业598人,并发放春风行动关怀卡280张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共13人积极申报办理小额贷款,申报的资金达60万之多。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退休人员和各种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2、加强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和下岗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能力。

3、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第9篇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晋中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区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现就在城区全面推行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省、晋中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件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城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在加强人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人口信息无遗漏、计生管理无盲点、优质服务无缝隙,为介休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使城区居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责任细化、重心下移。

推行“一岗多责”、“一人多岗”、“分片包干”等管理制度,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增强社区人口管理、服务能力;

3、整合力量、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成员、物业管理企业等各种力量的协同、协作作用,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人口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的强大合力;

4、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紧密联系各街道办事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使城市人口管理服务始终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

(三)主要目标

4月起全面启动全市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到年底前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通过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行,实现“六化”目标。具体为:

一是管理理念人性化。真正把城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二是管理对象一体化。将城区内常住人口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提供统一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三是管理队伍多元化。按照共驻共建、整合资源的思路,以社区专职社工队伍为主,楼院长、居民小组长、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责任人队伍。四是管理职责明晰化。明确网格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同格同责、同奖同罚。五是管理手段数字化。依托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介休市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以信息化指导管理服务。六是管理方式流程化。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口计生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人口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二、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区划、设置网格。

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以200户左右为标准,在社区内合理设置管理网格。要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面覆盖。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

(二)健全队伍、明确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为一级网格。要成立由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各社区主任和计生专干为成员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社区为二级网格。社区主任为二级网格的网格长,负责本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本社区网格管理员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社区分管副主任和各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为网格化管理服务督导员,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参与网格巡查,并通过实地检查、协调处置等方式,确保网格管理服务作用有效发挥。

每个社区通过区划形成三级网格。每个社区应配备不少于两人的人口计生专职人员(其中一名必须为社区领导),其余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参与三级网格的管理服务工作,每人均要担任一个三级网格的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为三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网格内人口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等工作,同时负责做好网格内计划生育宣传、证件办理、技术指导、证明出具、计生审查、药具发放等管理服务工作。每个网格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社区专职社工、社区民警、小区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楼院长及社区志愿者等组成。可实行“两人双格”和“专管一格”相结合的办法运行。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各办事处、社区要根据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优化操作流程,形成社区其他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互为促进,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网格管理人员每月要对流动人口、怀孕妇女等重点户登门访视,对巡查中发现的婚、孕、生、迁、死等人口变动信息要及时收集、核实、变更相应台帐,同时要报回社区进行信息登记和微机录入;二是建立民情日志制度。通过上门服务以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即及时、准确收集人口计生方面的社情民意、人口信息变动情况,同时也记录网格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状况;三是实施周报告单制度。网格管理员每周要将民情日记上的人口变更信息汇总,填写周报告单报送社区,社区每月汇总形成月报告单,报送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四是建立民情回应制度。对婚育证明加注意见、代办生育服务证件、开具免费技术服务证明等能即时处理的事项,要立即办理,对生育(再生育)审批、独生子女证件办理等需有关部门、办事处、社区审查办理的事项,要向居民做出承诺,全程负责代办,并限时办理。办理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五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周要定时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网格管理人员周报告单上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并录入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先检索,后确认,做到不重不漏。社区每月要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社区人口的流动、增减、变更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人口信息的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涉及的变更信息要在社区内分类分部门登记,分口上报。街道办事处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议,对辖区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注重网格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要推行“错时工作制”,网格管理员必须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要坚持新婚、孕期、产后、术后、流入“五登门”,坚持送政策、送避孕节育技术、送生殖健康、送证件证书、送奖励扶助“五上门”。

(四)建立考核机制。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按绩效落实待遇。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公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计生办要设置辖区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张贴相关政策和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五)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档案资料。按照每个网格管理人员“一本民情日记”、“一本周报告单”,每个社区“一套工作手册”的要求,精简社区人口计生表薄账册,减少重复劳动。完善三级网格日收集、周汇总、二级网格(社区)月总结、一级网格(办事处)月汇总、季分析等制度,确保人口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统计、及时录入、定时汇总。给社区配备人口计生专用电脑,增加社区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库人口信息的浏览、录入、变更、交流权限,增加人口计生综治单位对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的浏览功能,提高人口信息的录入和使用效率。加强人口信息在社会管理部门间的使用,不断凸显人口计生系统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将实行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切实抓紧抓好。各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共同抓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要包片联系社区。公安、卫生、工商、城建、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协同配合,积极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要全面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落实《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做好本单位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做好职工家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排出日程、全面启动,着重在人口管理和重点对象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三)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要编制《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指南》、《社区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手册》等专题资料,做到有关人员人手一份、随身携带。要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对社区人员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积极开展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树典型,抓榜样,推出一批业务知识过硬、工作敬业、成绩突出的专职社工典型,为队伍建设树立标杆。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就业;现状;成因;推进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社区就业作为基层就业的有效形式,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0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力争全国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指明了社区就业工作方向。为此,笔者选取保定市为调研目标,在2010年暑期带领学校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访在校大学生、社区就业学生、街道办(社区)主任、人事局负责人等,对保定市大学生社区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大学生社区就业现状

(一)在校生了解程度低、积极性差。虽然国家已经推出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但了解这一政策的大学生并不多。通过对8所驻保高校的调研,对该政策比较清楚的大学生人数仅占20.28%,58.43%的大学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还有21.29%的大学生表示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该项政策。调研中,有49.49%的在校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可能会选择去社区就业,剩余超过半数的被调研大学生表示没有到社区就业的意向,其中有39.66%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考虑过社区就业,还有10.85%的在校大学生不会选择到社区就业。仅有不到1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愿意到社区就业。当被问到对社区工作的了解时,被调查学生更是知之甚少。可见,社区就业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盲区。

(二)招聘岗位数少,专业限制高。河北省自2007年开始招聘社区就业大学生,2007~2010年共设置大学生社区就业岗位210个,保定市招聘49名,占到了近1/4。无论是河北省还是保定市,招聘的岗位数和庞大的社区数量相比,无疑是鲜明的反差。招聘专业上有严格限制,集中在中文、医学、经济等少数几个学科,更多的学生被挡在了社区就业的大门外。

(三)社区工作当“跳板”,频频跳槽成普遍。“目前全日制大学生到社区工作的不太多,真正干下来的人则少之又少。”在采访过程中,保定市红星社区韩丽萍主任明确提出,大学生进社区无疑是给社区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水”,这说明社区建设工作非常需要大学生这样的人才。然而,选择并留在社区就业的大学生多因出路不明确、待遇水平不理想等原因最终离职跳槽。

(四)“社区时代”来临,社区呼唤大学生。自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社区迫切需要一批年轻的、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以适应“社区时代”的到来。通过调研走访保定市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大学生到社区,优势很明显,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对推进社区建设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原本是一个双向共赢的举措,但大学生不知道、不愿意去,社区需要人才而要不到,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贯彻落实不到位。目前,河北大学生社区就业主要是附加在“三支一扶”计划来实施,但与大学生村官单列计划、单独组织考试相比,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工作的实施开展显得有些底气不足。通过实地走访红星路街道办下属的红星社区、四中社区、东胜社区中,仅有四中社区有2008年、2009年毕业大学生,其他社区本应到位的大学生都以高层次人才身份留在了上一级街道办。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政策不到位。调研中,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录用调配处的工作人员针对当前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选拔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到社区就业大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多,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学生社区就业基本上都是通过考试考核来进行选拔。对于进入到社区就业的大学生,日常的管理及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是由民政部门发放的“生活补贴”,只有975元,仅仅能满足大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信心。社区工作发展空间有限,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培训及进修的机会也是大学生不愿到社区就业的一个原因。

(三)个人期望与社区现实需求“落差”大。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实际协调能力不强,缺乏与居民认真沟通的耐心,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这些现实情况与大学生的工作预期相距甚远,导致大学生产生茫然和难以施展自己抱负的负面情绪。

(四)现行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了社区发展。目前的社区工作,大部分还是执行政府指令,“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本应得到强化的服务功能不能被很好地发掘,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局面尚未成熟,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模式,直接导致了社区工作服务内容单一、受益面窄、岗位数少等结果。

三、大学生社区就业推进对策

为切实保证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的落实,必须克服影响社区发展制约因素,集“政府、社区、高校”三方合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

(一)国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通就业咨询热线电话、编写有关社区就业指导宣传材料、开设职业专题讲座、进行个案咨询等有效手段,使大学生对社区就业政策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要注意挖掘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在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全面深入实施。

(二)完善政府保障政策。各级政府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很多,贵在落到实处,方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确保提高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就业的比例。例如,增加工资补贴、加强保险范围;各种福利政策增设专职专人落实到位;推荐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社区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对于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服务期满时可以优先考虑转正或者纳入正式编制,充实社区工作力量,解决后顾之忧。以此来达到大学生社区就业的“一条龙”保障体系。

(三)多举措放宽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门槛。就社区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反映,专业对口与否并不影响其在社区工作。各社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岗位要求,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政府部门在招募时适当放宽专业要求,加强岗前培训,并通过社区工作资格考试等帮助社区就业工作人员增强职业技能,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应认清社会形势,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社区工作作为一种国家鼓励性政策,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要端正思想态度,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富有热心、爱心和足够的耐心,真正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中去,在社区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

四、对于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压力重重。毕业生刚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志存高远,往往不愿接受类似在社区服务的基层工作岗位。即使选择了进社区,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被外界误认为是没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心理负担自然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孤立无援,若不能及时端正态度,再加之初期的工作压力,很多人会选择退缩。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有关方面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二)大学生到社区,定位很重要。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大学生真正走进社区之后所参与竞争的不该是所有岗位。对于一些对能力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职位,应该留给合适的年龄、教育水平的人群去做。这样才会使整个就业环境趋于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制定招收大学生进社区的计划时全面考虑与衡量,将真正合适大学生去做的岗位留给大学生。而不是单纯地响应国家政策,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基层工作岗位,同时又给大学生定错了位。

(三)社区岗位分工,亟待规范。实地走访中,通过切身感受社区工作,发现社区工作分工不明确,职责划分不规范。若想切实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强化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接纳大学生,与时代接轨,社区服务站就应该积极引入管理模式、借鉴管理经验、创建高效的工作氛围。而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无疑存在优势及可发挥特长之处。可以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所想积极投入实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在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大学生学有所用。

(四)完善社区功能,增设专岗。众多社区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健全社区功能的同时,开设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岗位。例如:增设社区文化员,负责社区图书馆图书的阅览、借阅、查询等工作;增设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负责社区保障室、低保、失业保障等工作;增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负责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保健、教育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增设法律咨询师、老年大学活动负责人、就业培训教师、老年公寓全托护理员等。既可以完善社区功能,又可以吸纳大学生来尽己所能。

(五)鼓励大学生创业进社区。随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被点燃。结合社区人口密集、人群稳定等特点,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一条不错的路径。早在2008年3月,信阳大学生就曾启动家教进社区的活动,法律进社区也不再新鲜,还有杭州女大学生针对百姓对网上购物的不放心,走下网络进社区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宣传。因此,鼓励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方向提供了新方向。

(六)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快社区就业步伐。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加快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基本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社区基本建设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仅靠政府财力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持续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因此,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增加对社区工作资金支持是改革方向。要通过各种方法壮大政府财力,引进社会资金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帮助社区服务实现产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推进社区就业。

总之,保定市大学生社区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典型性,认真总结推进落实这一基层就业政策,方能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在基层得到锻炼,推进社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0.4.

第11篇

近年来,我区的禁毒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珍爱生命,远离”的观念已融入全民意识当中,全区形成了“领导到位、部署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的禁毒工作格局。涉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大环境下,涉毒犯罪仍然十分猖獗,因引发的案件也有所增加,禁毒工作依旧形势严峻。禁毒工作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必要在抓好社区毒情摸底排查,高危人群禁毒教育,戒毒人员帮教监管,涉毒案件打击处理等环节上做深入的思考。

一、以青少年预防为重点,抓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禁毒教育预防,指涉毒犯罪尚未发生之前,有针对性地进行禁毒宣传教育,使受教对象能够懂得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涉毒。在整个犯罪预防系列措施中,禁毒教育预防既是首要环节,又是防范和遏制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经我们调查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危害、防范的宣传教育仍存在覆盖面不广、形式手段单一、内容较浅显等不足之处,许多人对犯罪和防范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社区禁毒工作人员掌握的相关知识也不丰富,亟待岗位上的“继续教育”。由此可见,要加强全民的抗毒意识,必须在教育预防上下功夫。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对认识不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具有效仿的习性,极易成为吸毒、贩毒的牺牲品。要通过举办“抗毒小卫士”主题班会,开展“远离”宣誓仪式,安排法制校长授课等多种形象生动的形式,强化青少年的抗毒意识,普及危害、防范知识和相关法律常识,使他们远离,健康成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犯罪日趋严重的形势下,须将禁毒宣传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识当中。倡导青少年学生做家庭禁毒宣传员,开展“不让进我家”活动,在家庭成员间进行禁毒宣传的亲情教育。在社区中,外来务工、流动人员文化素质低、业余生活单调;退休、无业人员对生活缺乏信心,寻求一时刺激;已迈入社会的青年缺乏人生理想,易被人唆使利用,以上群体都有可能成为侵蚀的受害者。要有效遏制涉毒平民化倾向,必须将社区作为禁毒、抗毒的主战场,通过“四有”来增强全民开展禁毒运动的互动效应。即,有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社区禁毒漫画展评、征文评选、以家庭为参赛单位的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引导大家参与网络交流,举办禁毒卫生和法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有禁毒宣传教育基地。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站、医疗卫生点等场所为载体,配备禁毒卫生和法律读本供受教对象阅读,放发宣传手册,组织播放禁毒电化教育片,定期开设科普讲座。有禁毒法制宣讲队伍。由政法干警和群团组织工作人员担任禁毒宣讲志愿者,以案说法;筛选部分在戒或已戒的典型涉毒人员充实进宣讲团,现身说法。有禁毒橱窗和宣传警示标牌。标牌要求质地具有永久性,设置醒目;橱窗则以刊登禁毒小常识和禁毒动态为主,定期更换内容。通过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消除宣传教育空白点,大力营造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的舆论氛围,使禁毒活动由政府部门的行为转化为全社会的行为。

二、以帮教吸毒人员为重点,抓好创建无毒社区工作

对社区涉毒人员建立档案卡,登记造册,开展对解除强制措施的吸毒人员回访跟踪。由街道司法所、综治部门、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组成“帮教小组”,实行捆绑式责任落实管理制度,落实帮教措施。要正确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他们当作犯罪分子,处处歧视,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在思想意识、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就业工作等多方面加以关心、引导、扶助,做到谈心、走访、指导、尿检、控制“五落实”,鼓励他们不自暴自弃,积极接受治疗,巩固戒毒成果。要进一步丰富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的形式内容,采取街道、社区医疗院所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收治自愿戒毒者;设置举报箱,拓宽信息渠道;由涉毒人员及其家庭出具戒毒承诺书等多种方式,积小成为大成,不断巩固活动成效。同时,积极推广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的典型经验,带动好面上工作的开展。

三、以娱乐场所为重点,抓好禁毒整治工作

禁毒整治必须做到四禁并举(禁吸、禁贩、禁制、禁种)、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歌舞厅、练歌房、游戏机室、酒吧茶吧等场所是吸贩海洛因、冰毒、等和易制毒化品的重灾区,公安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禁毒专项工作。检察院对案件要及时批捕,法院要从重从快审理,司法局、综治部门以及街道社区要加强对涉毒对象的管理帮教。在日常排查摸底过程中,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及时发现控制其中的涉毒人员,严防大案要案的发生。对新发现吸毒者及时送戒毒所强制戒毒,复吸者一律劳动教养戒毒,触犯刑律的吸毒人员依法惩处。

禁毒斗争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危亡,禁毒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吸毒与反吸毒、禁毒与反禁毒斗争的艰巨性、反复性、隐蔽性,使得现成的经验和工作模式还不多,这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

第12篇

1.永定门外街道办事处 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5

[摘要]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将社区队伍逐渐专业化是社区管理改革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社区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北京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工作队伍主要以居委会老大妈、老大爷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水平的高度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状况较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社区工作者能够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具备一定的政策与管理水平,能够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基本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大部分工作人员掌握了文字录入、网上查阅资料、表格制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二是具备一定的工作执行能力,能够起到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作用。各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在矛盾排查化解、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区工作者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积极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百姓,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三是具备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做了大量而繁重的具体工作。社区工作事务繁杂,要求高,难度大。社区工作者很辛苦,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经常加班加点,周六、周日很少休息。但就是这样,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能坚守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街道交给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的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社区工作者现状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如职业倦怠度、心理压力等,实务界则对社区工作者的构成、现状及运行情况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出台了一些系列改革举措。在深入实践调查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状况与当前不断扩展的社区服务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这就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与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与社区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随着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所具有的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创新性的特征和社区所要承担的众多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迫切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素质。但从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来看,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近几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学历程度普遍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距离专业化社区服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在职训练(包括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数占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体比例过低。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以及在职训练的不足,从而导致在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和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与社区工作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社区工作者应该与社区工作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目前社区工作者中,主要集中的年龄范围为20-29岁、40-59岁。前者主要是公开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助理员;后者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再就业者等,年龄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年龄偏大的社区工作者,往往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有时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年轻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目前社区工作的模式决定了在社区中开展繁杂的任务工作很难有具体的流程和程序,更多的是经验性的探索和积累,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区工作的时间短,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处理问题还不够稳妥,导致其对社区工作专业化的认同度不高。

三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内容与社区发展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从工作内容上讲,社区工作者除承担大量的治安、卫生、就业、低保、计生、文体等传统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外,还要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等多项新任务。从工作职责上讲,包括城市基层因公共安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充分发挥好居民委员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

和谐社区建设时期社区服务的内涵已然发生变化。新时期社区服务的概念更加全面,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在当前各地社区服务实践中,这些方面的服务项目也已经在开展。

(二)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

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政府、居委会、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政府承担宏观规划、组织保障、管理监督的职责,还负责提供公共服务为其他主体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支持、指导。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志愿者组织被纳入社区服务的兴办主体之一,支持社区成立形式多样的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

在当前社区服务实践中,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有的推出社区自治工程,建立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机衔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把社区各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这种方式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治安维稳、公益服务、计划生育、文教体育、环境保护和社区共建,在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表现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社区服务的取向。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三)尽快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

一是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充分考虑当前社区工作者的不同结构的差异性,逐步增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比例,促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与专业院校建立良好连接;拓宽选人视野,吸纳高素质专业社会人才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入院校专业教师、训练课程,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二是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社区发展实际的考核办法,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制定《社区工作者服务手册》,对社区工作者提供的专项服务进行描述,明确社区工作者所要完成的专项工作的主要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职责履行中的典型问题等。细化为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明确化,提出具体考核标准,对居民相关满意度、活动开展频率、设施覆盖率等划定详细“标准线”。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社区工作者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社区工作者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议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聘请专业院校心理教师担任社区心理辅导师。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其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在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社区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进入和谐社区的创建阶段,社区服务的内涵已然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