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17-0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以手术切除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因素对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工作实践,就如何搞好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及心理指导谈点浅见.
1 临床资料及护理诊断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20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19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64.3岁.住院时间15~20天,均在术中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20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
患者手术前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后又怕切口疼痛,术侧肢体不适.担心皮肤完整性损害,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会因此而心情郁闷.
2 护理措施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心理指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始终保持镇静、自信,给患者一种安全感.
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工作是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引流管的作用,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的排便练习,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等.如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1.1术前准备
完善有关检查。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特别是腋窝处,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区的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监视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平稳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保持敷料干燥、整洁,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深度。做好负压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
要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结及静脉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使其配合。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上肢由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术后1-3天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及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天,可练习患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功能,然后逐步练习将患肢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颈后,进而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2.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肺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氨溴索等药物。
2.2.4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减少,要及时向患者讲解因手术可能导致其营养失调,原因主要是癌性消耗、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致食欲不振{1]。因此建议其增加热量,以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主,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2]。
2.2.5其他
同时,术后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应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3 化疗的护理
3.1 术后化疗的前期思想工作
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根据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除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勤巡视、多交谈,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好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于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毒副作用,医生给予预防或及时对症处理以缓解症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采取化疗前、后静脉注射昂丹司琼,并嘱患者坚持化疗。
3.2 控制化疗不良反应
3.2.1胃肠道反应
是患者自述的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副作用,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不宜在饱餐后或空腹时行化疗,在饭后2-3小时应用化疗药物最佳;饮食宜少量多餐,化疗期间不宜食过饱及过油腻的食物。化疗前30分钟肌肉注射安定、静脉注射昂丹司琼等药物。
3.2.2脊髓抑制
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定期复查血象,遵医嘱运用吉粒粉等药物。
3.2.3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可引起心肌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因此,给予必要的心电监护,了解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症状。当心电图显示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和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化疗药物。当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时,应及时给予保护心肌如ATP、辅酶A等药物,嘱患者少活动。
3.3 对于化疗过程中药物不慎渗出或出现静脉炎要迅速对症处理,防止皮肤坏死,一旦形成皮肤溃疡,经久不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重在预防。化疗药物应按要求配置,先以不含化疗药的液体穿刺血管,待穿刺成功,确无液体外渗后更换含有化疗药物的液体,静脉推注时,应先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推注。推注过程中,反复回抽观察,推注速度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以免发生渗出及静脉炎,静脉点滴时,应定时巡回观察。化疗药物推注或点滴结束后,再换上不含化疗药物的液体冲洗静脉通路。化疗药物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推注地塞米松后拔针,或利多卡因局封。局部已明显坏死,溃疡者,需清创处理。
4 心理指导
4.1 术前心理护理
4.1.1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主动沟通,可单独交谈或书面问卷等,让患者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并给予耐心针对性的解答,及时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1.2做好患者家属、单位及其同事的配合工作,嘱多关心及探视患者。帮助患者提供持续情感支持和照顾,积极创造条件,使患者感到舒适,以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4.2 术中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具有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外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医护人员可适时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身心放松,切不可为取得配合而进行命令和训斥,护理人员还应配合麻醉师向患者说明麻醉方法及效果,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4.3 术后心理护理
4.3.1鼓励患者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科室公休座谈会,如听舒缓的音乐、阅读健康报刊等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调整心态,使患者处于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氛围中,消除孤独感。
4.3.2家庭支持
与家属多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点,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化解压力{3],并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使患者意识到自己不是废人,仍然是有价值的{4].
4.3.3认知行为治疗
有意识地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谈话时做到语言亲切,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其诉说,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与其推心置腹地交谈,建议患者面对现实,将注意力转移到治疗上,淡化疾病压力,进而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促进患者康复{5].
4.3.4培养良好个性
癌症患者具有共同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情绪抑郁、多思多虑。性格特征既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可改变疾病的过程{6}。因此,护士应有意识地提醒患者,注意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征,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参与社会社交活动,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及行为方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5 出院指导
5.1 饮食
应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瘦肉类,多食芹菜,菠菜,胡罗卜,多吃生菜,忌食高脂饮食,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5.2 活动
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可加强术后保留下来的肌肉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一是练习划旱船的转动,绕环的训练;二是出院后,在家庭和工作单位要努力去做常规的活动,如扫地、擦桌、提轻物等。要求在术后1-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基本上达到抬举自如的程度。
5.3 及时复诊
定期化疗,把治疗方案记录于出院小结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1-5年期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7}
6 体会
我们在对不同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发现,心理状态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有明显的区别:年轻患者术后叫多担心手术造成的生理上的缺陷,其不安情绪多与此有关;年老患者主要关心疾病的预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疾病了解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的解释,其心理反应不十分明显。此外,患者的性格、家庭关系等多会影响自身的心理状态,我们应当在工作中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和指导,设法减轻或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帮助患者从心理上适应新的变化,面对现实,确立新的生活目标,激发强烈的求生欲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蔡剑前.心理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8~71
[2] 吕式缓.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09
[3] 李利,李俊梅.1例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纪实[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0
[4] 梁薇.乳腺癌患者79例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22(1):80
[5] 唐秀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3):78
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英文缩写CCU)的患者易产生紧张综合征,尤其是首次入住CCU病房的患者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此类患者多为各类心律失常患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出现紧张、烦躁、孤独、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易影响病情的好转。针对以上的心理障碍,从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对103例首入CCU病房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施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所选103例中男63例,女40例;年龄40~90岁,监护时间一般为2~15 d。
2 心理特征分析
2.1 心理特点 中年人面临家庭事业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心理压力大、易焦虑紧张。老年人生理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渐渐衰退,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环境,心理上易产生失落感,由于心理定势的作用而不愿改变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情绪波动大,易急躁、固执、多疑,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出现。
2.2 原因分析 ①首次入住对CCU病房的环境陌生;②病房的急救设施,监护仪及其工作运转的响声;③检查治疗护理等措施的紧张而忙碌实施的气氛;④取消家人陪伴,亲人不在身边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⑤其他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增强了患者的恐慌感受等。
3 护理措施与护理管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作为CCU病房的护士,除应有熟练及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有敏锐地观察患者的能力。患者离开自己的家住进陌生的病房,生活环境改变了,加上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最易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此时护士应密切注视患者的细微情绪变化,及时向患者介绍CCU病房的基本情况和病区的环境。在与患者接触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医护人员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言行会给患者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负性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情绪。要做到有良好的言行应注意以下几点:回答患者的病情既要有说话艺术又不可吞吐含混,以免患者心生疑虑;态度温和、语言诚恳但不怜悯;以通俗的言语说明心电监护及吸氧的作用,尽快使患者适应住院的生活,使之能积极配合医护措施的执行;如同室的有多个患者,应在病床间设一屏风,以避免患者危情产生的不良心理刺激,减轻或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3.1.2 消除孤独、寂寞心理 要积极、主动地关注患者的各种需求,以减轻其亲人不在身边陪伴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如一例65岁男性患者,因频发室早入住CCU病房后情绪低落、不言语。深夜嚷着全身不适、要见亲人,情绪亢奋、烦躁不安,此时医生护士的劝说是无力的,即电话通知其家属来病房,患者见到亲人后情绪渐趋平静,且能入睡。
3.1.3 消除忧郁、焦虑心理 有些患者因长期的病痛折磨,加上病情的突变时担忧病情恶化;有些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入住CCU病房的高额费用使得其忧愁加重;平时好走动的老人入住CCU病房,受卧床治疗的限制而不适应易产生忧郁和焦虑。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原因耐心劝导,鼓励战胜眼前的经济和病痛的困难,从而消除忧郁和焦虑心理。
3.1.4 加强CCU环境管理,减少和避免环境对患者心身的负性影响 CCU内的各种声音、光源、监护仪器设备等对患者都是一种刺激。噪音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其中心理表现为情绪改变、焦虑、恐惧、愤怒和烦躁等。而监护仪器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常见的有恐惧焦虑感、卧位不适感、拥挤压力感、视觉刺激感。CCU各种监护仪器报警声、负压吸引器抽吸声、电话铃声等,给患者造成感觉超负荷,因此应尽量减少工作环境的噪音和防止感觉超负荷。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走路轻、讲话轻、操作轻、关门窗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监护参数的上下限数值,将报警音量尽量调低。满足患者对空间的需要,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的头部,减少对患者视、听觉的刺激。整理好仪器上的导线和管道,尽量使患者活动方便。暂时不用的仪器要移走,待病情平稳及早停止监护。调整CCU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夜间使用床旁灯,灯光柔和;涉及患者隐私的治疗、护理以及抢救时,使用隔帘,减少外界对患者视、听、触感觉器官的刺激。
3.1.5 强化基础护理 CCU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需卧床休息,须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故在监护过程中护士应鼓励患者定时更换,定期协助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及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每天为患者床上擦浴,认真做好个人卫生,让患者清洁、舒适。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建立基础护理质控制度。
3.1.6 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社会家庭支持 重视对患者疾病以外的常人思维和需求,如若病情允许,鼓励家属给患者佩带手表,床边放家人照片,病室内放置手机等。提供适当的探视时间,加强患者家属的支持,一日费用清单交与家属。
参 考 文 献
[1] 孙淑兰.监护设备给患者身心引发的伤害及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
[2] 张伟英.实用重症监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4.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心理护理;儿童
门诊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由于儿童与成年人不同,心智和发育都不够成熟,所以在静脉穿刺输液时,因为患儿恐惧、紧张、没耐心多种情绪因素使得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患儿静脉穿刺输液是一项难度大、穿刺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耐心的细致工作,它不仅仅要求护理护士拥有娴熟的穿刺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实现在镜面穿刺时以及真个塑业过程中对患儿进行精神分析和疾病治疗为一体的护理措施。笔者通过对临床数据参考研究分析,结合护理知识思考浅谈以下几点。
一、了解护理对象,并和患儿以及家人沟通建立信任
护理人员在进行镜面穿刺前应该先与其家长沟通,大体上了解患儿心理状况,确定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针静脉、周围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但是因为儿童的血管脆弱性较大,应尽量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如手臂静脉。)并做好沟通工作,告诉家长门诊输液的必要性,以及穿刺过程中一些细节、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家人以及患儿的信任。在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首先护理人员要善于沟通技巧,对于家长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不能敷衍了事。同时回答时要言辞恳切,富有同情心,能够换位思考家长焦虑的心情,才能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还要通过细致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消除家长对于护理工作存在的疑问,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治疗,并影响患儿心理积极配合治疗。[1] 在和患儿沟通时,可以尝试说“你真乖,是不是很勇敢呀?”“听妈妈说你很勇敢不怕打针的对不对呀?”等等话语,来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观察患儿所表现的情绪来判断患儿心理,从而可以进行有目的心理干预,以达到平复患儿情绪便于静脉穿刺的目的。
二、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合作勇敢类型的患儿,在取得其信任后,让患者做好输液准备:1、了解静脉输液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输液前排尿或排便;3、选择卧位或者座位。同时护理人员开始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以及输液用物准备齐全。
操作步骤:头皮针静脉输液法:
1.核对并检查药物 核对药液瓶签及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检查药液质量。
2.加药
3.填写。粘贴输液贴
4,插输液器
5.和对患者
6.排气
7选择穿刺部位 将小垫枕置于穿刺肢体下,铺治疗巾,在穿刺点上房6-8厘米处扎止血带。
8.消毒皮肤 按照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响度范围大于5厘米,带干备胶布。
9.二次核对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所用药液的药名、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和方法。
静脉穿刺 (1)嘱咐患者握拳;(2)再次排气;(3)穿刺:取下针帽按静脉注射法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与皮肤平行再进入少许。
11.固定
穿刺时由拥有娴熟的穿刺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所用药名,其作用与副作用,穿刺部位的选择方法等等,以分患儿以及家长人员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消除其惊恐,害怕,紧张的心理,同时也可放松护士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达到一次穿刺成功目的。
对于恐惧、紧张的儿童,则需要先花时间与其沟通,0-2岁的儿童还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和交流,因此护理人员的表情、动作都可能会引起患儿心理情绪变化。态度和蔼,对于患儿尽可能的给予积极回应,尽可能去的其信任,让他放心进行穿刺。即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要耐心的对待,从儿童兴趣点出发,给予患儿更多时间接受环境。切记避免前置、暴力的对待儿童,一面给儿童造成心理阴影。在2-7岁的孩子可以御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在护理时护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患儿进行有效而又简单的语言交流,可以先从别的话题如“你长得真可爱!叫什么名字呀?”“几岁了呀?”之类,赐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别人的肯定,所以医护人员要多多的去表扬他,使得患儿心理愉快,循循诱导让他了解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接受治疗。很多患儿在穿刺时还是会哭闹,此时就要和家长沟通好,做好辅佐工作,以防孩子因逃避疼痛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穿刺成功后情绪安抚,定期巡视,加强沟通
多数患儿穿刺因疼痛哭闹,在穿刺成功后应及时安抚患儿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导致穿刺失败。静脉输液期间,患者及患者家属最需要了解病情及输液治疗效果,并能够与护士更多的交流了解更多情况。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巡视,并切能够及时的了解大小便情况。同时也能了解患儿输液情况,了解液体是否渗漏预防预处理。巡视时注意下列情况:1,、滴入是否顺畅,针头或输液管有无漏夜,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血液管有无扭曲受压。2、有无溶液外溢,注射局部有无肿胀或疼痛。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如患者出现心悸、畏寒、持续性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想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说明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嘱咐家长不可以自行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意外。向患儿家长介绍常见的输液反应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告知患儿家长一段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或者使用呼叫器。
四、输液完后的处理
1、确认全部输入完毕以后,关闭输液器,轻揭输液敷贴(或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或者无菌棉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局部按压1-2分钟(至无出血为止)。
2、协助患儿适当活动穿刺肢体
3、整理床单或凳子,清理用物。
4、吸收作好记录。
【总结】:通过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时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实施护理的有效性,以便于能总结出更好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女性;心理护理
性传播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二十余种,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行为传播[1]。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因其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彻底,普遍存在着对疾病的恐惧,同时由于患者的文化层次以及生活背景的不同,其心理压力的来源也是不同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健康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其进行普通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少其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完成治疗[2]。回顾性分析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145例性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心理压力的来源,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性病患者共计14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37.5±6.9)岁,患者均有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病程3 d~14个月不等。患者病种类型:梅毒34例(23.45%),淋病32例(22.07%),尖锐湿疣26例(17.93%),非淋菌性尿道炎22例(15.17%),其他31例(23.38%),发病部位主要分布于大、小、肛周、会、阴道壁、宫颈等。
1.2 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根据其心理压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到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可对其产生歧视,余患者交谈语气中不可存在责备、训斥等情绪,要对患者保持同情心,细心的听取患者的想法,耐性的进行沟通,准确的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来源,对其进行对症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的进行治疗。
2 结果
145例患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有治疗费用134例(92.41%)、治疗效果140例(96.55%)、对家庭有所影响124例(85.52%)、影响性生活治疗130例(89.66%)、担心疾病恶化132例(91.03%),本组患者担心治疗效果最多,占到本组所有观察患者的96.55%,担心对家庭影响的最少,仅占到85.52%,然而均超过本组患者的75%。
3 讨论
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种传播途径特殊的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女性,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常常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更重,患者常出现一些恐惧、悲观的心理,导致拒绝就医或羞于就医,导致疾病发展更加的严重,反复多种感染,更加难以治愈。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也更加重要,完整的治疗不仅是治愈患者的疾病,同时也要给患者一个健康的心理[3-5]。
在本组观察的145例患者中,有140例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占到总人数的96.55%。这就说明,绝大多数的患者是渴望得到治疗,希望能够一针治愈。这些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担心对家庭影响的心理状态,患者往往存在求医心切,却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病急乱投医,听信江湖游医,到私人诊所进行不正规的治疗,结果反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导致疾病的传播,最后依旧会影响到患者的家庭。
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应当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详细的介绍此类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并发症、预防以及治疗、疗效等基本情况,同时也应当在患者心中树立信心,使患者明白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也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同时做好患者配偶或者的思想工作,动员早日就诊,同时治疗,避免反复感染,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本组担心治疗费用的患者有134例,占到92.41%,对于担心治疗费用的患者,应当仔细向患者解释,同时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提前计算好患者所需的疗程,以及大致所需要的花费,减少患者对于费用的压力。
许多患者存在悲观的情绪,对于性别的认识、危害、传播不了解,认为染上了艾滋病等不治之症,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的状态,导致患者出现悲观的心理。对于这种患者应当在对患者进行基本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患者介绍精湛的医疗技术,耐心的了解患者的接触史,同时向患者介绍普通性病和艾滋病的不同之处,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培养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一种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有效地措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在性别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有这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女性性病患者中,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正确且有效地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积极地面对治疗,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规范的进行治疗。因此,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Kim HY,Kim BJ,Kim JH,et al.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presenting with skin eruption alone:a case report[J].Korean J Pediatr,2011,54(3):512.
[2] Battaglia LA,Vannelli F,Belli,et al.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 of the anorectum:successful radical surgery with anal reconstruction[J].Tumori,2011,9(7):805.
[3] 林华秀,何红阳.女性性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1):117.
关键词:ICU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对应措施
ICU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医疗护理组织形式,其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单位,其作用不容忽视。护士是ICU抢救仪器的使用者,也是抢救患者的骨干,在抢救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还要求能够准确做出处理,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其工作性质必然使ICU护士承担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本组通过对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应对措施,旨在为缓解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4例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全部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4±4.9)岁;本组护士中专学历3例,大专15例,本科6例。
1.2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及文献查阅的形式,对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分析
1.2.1.1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由于ICU患者多为病情危、急、重型,其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各种管道管理复杂,无患者家属配合,这对护士的体力及技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常性的心理高度紧张及身体疲惫易引起护士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
1.2.1.2工作性质因素 由于ICU护士多为经过严格挑选,在选拨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敏捷的反应及责任心,且要求比其他科室护士更能吃苦、有耐心,并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而ICU工作本身具有节奏快,夜班轮班快等特点。这些一方面造成选拨的护士数量少,另一方面,部分护士不愿意调入ICU工作,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对身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ICU护士工作范畴狭窄,但所处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医生、患者、其他同事等均可能对护士造成影响,如与医生沟通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易受到医生及护士长的批评,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除此之外,患者家属的质疑等也会对护士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长期倒班工作,使护士不暇顾及家庭,也会引起家庭矛盾的发生[1]。
1.2.1.3职业损伤严重 ICU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必须争分压秒,使有些防护措施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易受到感染。
1.2.1.4护理文书繁重 ICU的护理工作争分夺秒,护士必须认真记录抢救细节,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时间紧张,人手不足等因素,易造成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要求有完备的护理文书,这也为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1.2.1.5知识提升的压力 由于医院先进仪器与设备不断更新,ICU护士必须及时扩充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理论技能及专业素养,以适应本职工作需求,而繁重的工作造成护士无力、无心学习,可外出学习、研修的机会较少,也会引起ICU护士较大的心理压力。
1.2.2心理压力应对措施分析
1.2.2.1加强调节与自我调节能力 设立ICU护士咨询室,设立专门的咨询专家,压力感较大的护士可在此进行咨询,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在医院内设立休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适当放松心情;指导护士学会自我调节压力,通过参加喜好的活动、娱乐等形式,进行有效的压力宣泄。树立护士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神圣性,并指导护士学会自我调节的技巧,减少压力因素造成的干扰。
1.2.2.2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及外出研修学习,定期举办业务技能培训及仪器操作学习,支持并鼓励ICU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活动,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及专业自信心。对新毕业或新调入的护士应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抢救技术及各种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新入职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执证上岗,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
1.2.2.3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患者入院后即建立电子档案,并采用电子录入的形式,做到电子信息化管理,减少护士文本书写的压力,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更多时间还给患者。
1.2.2.4规范流程,加强人性化管理 规范ICU科室管理流程,做到职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人性化工作管理,做好合理排班,适当给予人力资源倾斜,增加ICU护士编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遇到特殊情况,护士可自行调班,做好人性化管理工作。积极促进良好的人际环境,ICU监护病房可使用隔音材料,配合双层窗帘,仪器的报警声音以护士能够察觉,并不影响他人为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噪音;与同事、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多与医生进行沟通,有事多请教,正确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多做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
1.2.2.5激励制度 运用激励机制,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及鼓励,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护士,应给予及时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改善护士福利待遇,对ICU护士进行适当的政策性倾斜,提高工作积极性。
2讨论
ICU工作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素养,承受着来自患者、医院内部、自身要求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得ICU护士成为医院工作压力最高的科室之一。ICU护士应学会调节与自我调节,同时医院应提高对ICU护士的重视程度,采用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杰,房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19):72-73.
[2]于晶.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调适[J].中国社区医师.2012,6(14):367.
[3]陈红美,孙雪梅,赵秋.ICU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解压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7):126-127.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为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在面临死亡阶段保持舒适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二个文明要求的提高,对临终问题越加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安详、平静的死去,为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护理内容,要求通过良好的临终护理,使之能够比较“舒服的死”,通过临终护理体现出一种社会道义和社会精神,有利于密切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人们从对一个临终前的人仍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仍然百厌不烦设法满足临死者的要求,看到了医疗工作的洁白无私。让我们去关怀临终者吧!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组 116 例患者,年龄最大的 65 岁,最小 18岁,平均年龄 33 岁。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22 例,高中及以上 32 例,大专以上 62 例。职业: 行政人员 18 例,专业技术人员 36 例,农民 30 例,工人 19 例,其他 13 例。
1. 2 方法 采用心理状态及需求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或缺乏,它作为一种性器官疾病,社会人群往往对其存有偏见,对这些负面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病耻感”,从而在寻找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受损,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疗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疾病治疗的需求迫切性和疾病知识的正确认识上还存在着矛盾,这也说明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护理人员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健康宣教,提高群体知识,消除患者“难言之隐”感,正视疾病,早日得到正规治疗。
4. 护理措施
4. 1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首次接诊患者医务人员的态度及言行十分重要,进行交谈时要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谨慎地询问,不急于安慰,对患者的抱怨、诉苦表示认同、接受和理解,让患者意识到对方已将他的烦恼作为现实接受下来,患者才有安全感,才能积极配合治疗。
4. 2 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症状及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告知在治疗中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该病并非不治之症,只是病程长,容易复发,坚持正规综合治疗是可以根治的。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感冒、禁烟酒、忌辛辣、保持大便通畅、少骑自行车、不坐潮湿之地、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等。
4. 3 应用药物治疗时既要重视药物引起的生理效应,又要重视药物治疗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护士在给药前必须掌握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巧妙地积极暗示,由于前列腺包膜药物不易穿透,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嘱患者严格用药半月以上,可避免患者短时间用药后无效或疗效不佳而引起情绪紧张、烦躁、失望、恐惧。
4. 4 针对患者担心性生活劳累或害怕传染给女方而长时间不敢同房的心理,告知适当的性生活可减少前列腺内分泌的积蓄,减少刺激,有益疾病康复。
4. 5 社会家庭支持可减轻患者的自卑、无助心理,稳定情绪,增加自信和生存的价值。交谈时尽量让家属及好友参加,让他们也了解到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治疗过程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亲友宽容、安慰、关爱患者,在情感上给予体贴与理解,在精神与经济上给予支持与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与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温暖及自己生存的价值,激发对生活的信心。
4. 6 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患者表现出烦躁、愤怒,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教会患者如何发泄怒气,允许其表达痛苦的情绪体验,鼓励向家属和医务人员倾诉自己的感受,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心理特征;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4-01
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病人,由于切除手术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等,致使病人的生存品质有所下降,并且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1]。文中针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病人,年龄在3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病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10例,初中25例,高中44例,大学及大学以上11例;职业:家庭主妇16例,农民15例,工人34例,干部13例,其他22例;癌症分期:33例二期,42例三期,25例四期。
1.2 研究方法 充分运用癌症病人生存品质调查表,并且实施必要的修改制定,为预防主观评定误差的情况,必须依靠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来调查。运用访谈与观察的模式,根据测评表来进行填写,针对乳腺癌病人应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来实施心理评价、统计学处理,并且要实施统一研究归纳;具体调查内容包含: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社交活动、朋友的理解与配合、爱人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对于疾病的认知、自己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各类精神指标等。当中,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动、日常生活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是生理与躯体因素指标,其余的均为心理因素指标。将每项指标都划分成为五个等级,得分根据等级1至5分,比如食欲项目,1分的标准为基本不进食、2分的标准为为食量较低于正常食量的一半、3分的标准为食量大约为正常的一半,4分的标准为食量只是轻微降低,5分的标准则为正常进食[2]。全部得分12分则为最低分,60分为最高得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聘请专家来对结果实施评估,并由专业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再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1.3 研究数据 全部利用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
2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焦虑 乳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破坏。病人感到自身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担心自身丧失了吸引力,并且担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恐惧、社交障碍、失眠以及抑郁的情绪。患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衰减、食欲不振的状态。
2.2 猜疑、自卑或嫉妒 病人自我认为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出现自我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卑、易发怒、易激动,并且非常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
2.3 期待、依赖心理 一些乳腺癌患者无法正确面对这次手术,在手术完成以后,一直在观望医护人员、丈夫以及家属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态度,乱发脾气的情况时候发生,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重视与关爱。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评估患者状况 收集的资料应当包含乳腺癌病人的情绪、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程度。从而对病人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方便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3.2 健康教育 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要注重患者的形象与尊严,通常可以指导患者一些类似于衣着打扮方面的知识,指引病人怎么没遮挡自身形体的缺陷,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健康一侧的检查,培养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为病人配备合理的饮食,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况[3]。
3.3 社会支持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让病人在精神层面获得对应的支持,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治疗与生活,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鼓励病人尽量完成自身可以完成的活动,从而尽快去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角色[4]。
3.4 心理支持 在手术以后,病人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态度十分悲观,并且因为女性特征出现变化,导致其预后的生活品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让病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①信心行为确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让其明白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让病人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及开朗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与自身需要,要向病人提供一些能够弥补缺陷的措施,例如重建或者佩戴特制乳罩等。②心理认知。向病人宣教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常识、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措施等,让病人对于乳腺癌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从而采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现实。
4 结 果
心理干预前后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5 讨 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恶性毒瘤,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大约新增110多万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且约有40万以上的女性因为乳腺癌死亡。科学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重要、手术、化疗、放疗等许多治疗方式来治疗乳腺癌病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病人手术以后,医院通常护士了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导致病人术后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借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加以改变,目的是为了促使乳腺癌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与面对现实,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睡眠、食欲,且得到其同事、家庭以及配偶的配合与理解。本研究证明,实施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状态良好,不仅对乳腺癌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治疗的态度积极,更重要的是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日嫒,卢梅,洪霞凤,罗荣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02).
[2] 杨晓莹,许瑞华,张代英,刘兴凤.3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05).
摘 要: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00例不孕症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分类统计后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护理前相比心理健康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治疗状况。
关键词:不孕症;心理护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受到多方面因素作用使得女性不孕症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2006年~2009年间的患病率平均高达33.2%,这严重影响了女性正常的生活水平.郑州大学学报,2007,40(20):130.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尘肺病占当年职业病总例数的79.96%,是我国患者人数最多的一种职业病。尘肺是由于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人的早期症状是胸痛,呼吸困难,疼痛为一过性或持续性出现。咳嗽多见于早晨,多为干咳,当有合并症时,症状明显加重,痰中可带血或有咳血现象。如并发肺心病时可有心悸、紫绀和杵状指等症状与体征。尘肺合并肺心病,是尘肺病人的主要死因。除尘肺本身进展外,长年反复呼吸感染,支气管喘息发作,也是导致尘肺病人的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省每年从11月至次年3月,长达5个月的寒冷季节,是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喘息等疾患的高发期。
做好尘肺病人的心理及冬季护理,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对延缓病人的病情,延长尘肺病人的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该类患者的心理分析人手,通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冬季护理,谈谈该病护理的基本作法与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9年~2010年,我省古浪县在职业病筛查中,先后有157名农民工被确诊患有尘肺病,共11人死亡,古浪县现有尘肺病人146人,大部分系该县黑松驿镇某村三年前前往酒泉市肃北县某金矿当采矿工的农民,住院治疗的尘肺病人共计15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2~59岁,其中合并肺心病87例,合并感染46例,合并肺结核24例。
2 心理分析
2.1 病人角色缺如 许多尘肺病人认为尘肺自古以来是不治之症,治疗也只能是减轻症状,最后还是人去财空,所以对治疗态度消极,不按时服药、打针,不注意休息、营养,以至于病情迁延。
2.2 恐惧、忧虑 重症尘肺病人,由于呼吸困难或活动被限制等,精神高度紧张,不让亲属和医务人员离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忧虑、悲观。
2.3 求医急切心理 大多中、青年尘肺病人考虑到婚姻、前途、家庭、工作等问题,求医心切,但又缺乏耐心,致病情反复而悲观失望,忧虑重重。
2.4 消极、悲观、依赖 特别是病情反复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主动配合诊治,甚至抵制诊治,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不信任。有能力自理的病人不自理,依赖护士,期望被重视、期望新技术、新药物。
2.5 自卑、否认、隐瞒 有些尘肺结核病人,尤其是年轻人怕别人嫌弃自己,怕被社会或朋友抛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隐瞒自己的病情,讳病忌医,或者不愿面对现实,不承认自己有病,自欺欺人,以致于耽误了治疗,还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措施
3.1.1 在尘肺病人心理护理中,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思想与业务素质,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保证各种治疗和心理护理顺利进行,以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赖感。
3.1.2 通过心理咨询,解除尘肺病患者的不良心态,使他们懂得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耐心倾听患者意见,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3.1.3 亲人的言谈举止会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要做好患者亲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及时了解患者心态,掌握患者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同时,患者亲人热情地照料患者,耐心地为患者服务,能激发患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3.1.4 尘肺病人的住院环境应当安静、舒适,空气应当清新,病房物品的陈设应当整洁、协调,并适当摆放鲜花或绿色植物。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仪表端庄,使病人入院后即产生满意而愉快的情绪,从而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冬季护理措施
3.2.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病人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做医疗体操,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清早散步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锻炼心肺功能。但锻炼时因人而宜,避免过分劳累。
3.2.2 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 我省冬季气温寒冷,持续时间长,是导致上呼吸道发炎,肺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保持居室的适宜温度,整洁及空气新鲜,对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2.3 饮食及生活起居 由于尘肺病人的脾胃运动功能失常,因此应选择健脾开胃,有营养易吸收的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豆粉,新鲜蔬菜和水果,忌服过冷和油腻性食物。尘肺病人应格外注意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锻炼耐寒能力从夏季开始,坚持全年用冷水洗脸。
3.2.4 尘肺合并肺心病及心衰的护理 由于尘肺病直接影响肺功及肺组织结构,致慢性纤维增生伴有小血管损坏。晚期肺气肿患者由于大量肺泡受累引起低氧反应,导致肺动脉高压而引起肺心病及心衰的发生。①尘肺合并肺心病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有时活动后出现心悸、紫绀症状。在护理中要注意安排患者休息,限制活动,避免过劳。出现心衰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取半坐位或坐位。②保持呼吸通畅,适量给予祛痰剂,对重患昏迷者要及时吸痰。③乏氧时,可给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采用1~2升/分,特殊情况遵医嘱。④对长期卧床病人要预防褥疮。⑤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变化及时报告主治医师。⑥给予易消化低盐或无盐饮食。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137-03
子宫内膜癌作为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近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都开展了重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救治措施等工作。有报道称,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手术是否能顺利完成。因此,术前如何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以及术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成为本院护理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治疗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2]。本科近年根据医学发展趋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本院诊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30例为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年龄40~67岁,平均(52.7±2.1)岁,根据病理分期标准,Ⅰ期21例、Ⅱ期3例、Ⅲ期6例。另外30例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相应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年龄40~68岁,平均(52.9±2.0)岁,根据病理分期标准,Ⅰ期22例、Ⅱ期3例、Ⅲ期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理分期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年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避免不良因素对患者的不必要的刺激。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怀疑、恐惧、焦虑、抑郁、依赖等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1.3 临床评价标准
护理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3],由专人向患者逐条解释,让患者充分理解条目内容并独立完成,由专人计分,50分以上评定为焦虑或抑郁。并对两组护理总体满意度(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好发人群的特殊性,以及术后身体的变化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医疗服务的目的不仅在于疾病的治疗,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切实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4]。所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学领域的不了解,往往一听到要动手术,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而负面心理可使患者机体产生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使患者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因此而发生改变,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各种负面心理,并进行积极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得到消除,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转归。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特点一般有:(1)怀疑、逃避心理;(2)恐惧、焦虑心理;(3)抑郁、自卑心理;(4)求生、依赖心理[5]。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妇女,患者对医学知识相对缺乏,确诊患病后往往易产生逃避、怀疑心理,怀疑检查的准确性,并觉得自己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对医护的建议和提醒拒绝听取并到各家医院进行反复地检查;在接受疾病事实后,则又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而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寝食不安,害怕死亡,反复向人打听询问相关的疾病信息,并担心因治病而给自己家庭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有部分患者担心术后因子宫已切除而影响夫妻关系,是否对身体长远影响过大及担心癌细胞转移、复发等,往往会出现害怕、抑郁、自卑等心理;各种负面心理使患者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拒绝治疗或者对治疗产生消极态度,少数患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但多数患者在接受疾病事实后,表现为强烈的求生欲望,渴望治疗,各方面打听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信息,打听是否有特效药并要求使用,有的患者更是轻信偏方、秘方治疗,拒绝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6];有的患者在接受患病事实后,则更加渴望得到亲友及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表现得脆弱、敏感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对亲友及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心理。
本科护理人员通过深入了解患者,获取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每位患者所出现的负面心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主动对患者介绍自己及治疗组的医生、同病房的室友,使患者更快适应医院及病房的环境,有计划地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个深入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7]。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去关心和安慰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对患者的陈述耐心倾听,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和护理,并帮助患者联系其亲友,争取亲友的陪伴及探视,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及家庭的重视,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感,使其心理得到安慰。同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通过矫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结合适宜的体育锻炼,有效调整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并详细讲解化疗毒副作用带来的身体不适症状,使患者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8]。
本研究中,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本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30例对照组患者比较,其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则更是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消除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及治疗,提高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动性,使其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针对患者的紧张、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桂英,刘会英. 心理护理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09,28(6):86.
[2] 沈小玉.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3):189-190.
[3] 谢桂莲. 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35-137.
[4] 林月容. 人文关怀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1):129-131.
[5] 冯爱萍,张洁瑞.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2011,35(7):312-312.
[6] 汪依毅. 系统护理干预对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55-56.
[7] 付扬,刘敏. 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J]. 重庆医学,2011,40(8):825-826.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