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政策法规

时间:2023-06-06 09:3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政策法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政策法规

第1篇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教育的保障,而旅游教育的壮大又依赖于旅游教材的支撑。旅游政策法规这门专业有一本同名的教材。这本教材取材广泛,涵盖了旅游法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旅游法学研究发展的实际,从较高的理论起点阐述了现代旅游法学的一般规律,以最新的旅游法规条例和旅游法学研究成果展现旅游法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着力突出理论的全面性、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叙述的生动性,是一本系统、科学、实用的旅游法规教材。

本书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将旅游市场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生动地介绍给大家,每章还附有复习与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完整、系统地掌握旅游市场法律法规知识,为今后涉足旅游业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局党组确定的四个课题

1、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龙头,如何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负责人:xxxxx

调研成员单位:规划处规划设计院

调研专家: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计划,实现旅游体制机制的创新。

该课题由3个子课题组成:

(1)如何进一步深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

负责人:xxxx

调研成员单位:促进处国内处国际旅游市场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办公室规划处旅游商品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

(3)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管理处旅游投诉中心

调研专家:xx

3、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前建成旅游强省。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旅游职业学院

调研专家:xxx

4、如何发挥旅游业作为经济文化一体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优势,通过打造“好客xx”、“xx客栈”、鲁菜馆等文化旅游品牌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政策法规处人教处旅游信息中心

调研专家:xxX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落实

1、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局党组确定的4个重大调研课题,每个课题邀请1-2名专家参与调研,具体参加专家由各课题组确定。

2、通过“xx省旅游产业创新奖”征集活动进行征集有关调研成果。由xx大学王德刚负责,促进处负责协调。

3、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专题研讨会,请旅游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言献策。由旅游职业学院负责与专家联系,办公室负责协调。

4、在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层面上征求意见与建议,由政策法规处负责向全省发出通知,汇总有关意见与建议后报局党组。

5、在xx旅游政务网开设“省旅游局网络讨论室”,组织全局同志进行讨论交流,由旅游信息中心负责。

第3篇

旅游景区在进行开发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会形成了大量的工作档案,包括文字、音像等各种形式,这些档案记录着旅游景区发展的整个过程。可见,充分利用好旅游档案资源,不仅让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得到丰富,也可让景区知名度获得显著提升。因此,对旅游档案进行总结分析,加以利用,形成经验模式,可为景区开发管理所需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可参考依据。

一、旅游景区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景区档案建设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在档案创建过程中,只有具备全面规范的政策法规,才能对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由于没有专门的可依照开展工作的规范,不同地方对旅游档案的建设要求各不相同,各个地方在建档时五花八门,致使档案管理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

(二)旅游景区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旅游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旅游业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甚至衍生了旅游信息产业。但景区旅游档案工作跟旅游信息化快速发展相比却十分缓慢,相关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相对滞后。其中景区档案数字化管理最为落后,开发程度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景区档案数字化开发利用不充分,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三)旅游景区档案利用率低

景区档案不仅数量大,且种类繁杂。旅游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档案收集整理的数量与种类也在不断更新,但大部分档案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景区在开发与创建过程中非常需要以往的档案材料进行参考,以避免走重复的弯路,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这一点一直被管理者所忽略。存在如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管理部门对景区档案不重视,档案建设不健全,所需要的内容未能入档;又如档案管理混乱,信息化程度较低,不方便查阅。景区管理者未能意识到到利用档案对景点的文化历史等内涵进行开发,可有效提高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档次。可见,加强景区档案的利用有助于景点开发与管理,让景区文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档案建设的措施

(一)构建相关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在不健全的情况下对旅游档案的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尽快制定出一整套有助于档案建立的日常法规。首先,要创建并完善科学的建档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法规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其次,要以档案法与旅游法等作为参考,制定出一套符合景区特色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符合对象的特点,如若盲目执行便会导致规则虚设。因此,在制定档案相关政策规定时,务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行综合考虑。

(二)增强景区档案信息化程度

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景区档案信息化程度多数又偏低,发展落后。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第一,要加强景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及其技术与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包括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第二,要提高景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每个部门都要对现有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与高效数据收集进行整合。第三,加强景区数字化档案利用率。要提高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处理,有效提高景区档案数字化程度,方便查阅和利用。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增加档案的使用频率。

(三)提高旅游景区档案利用率

第一,多方面利用景区档案。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旅游景区档案进行加工整理与综合分析、评估,让它转化为二次、三次文献,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人群与不同层次的需求。另外,还可以以景区档案为基础,与景区宣传营销工作相结合,编写景区旅游手册与宣传资料等。如对故宫档案加工整理后,制作了大型纪录片。片段播出后,让国外游客对故宫历史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与学者前来游览,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挖掘工作。学者的研究成果又形成了新的景区档案。第二,构建景区特色档案。景区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从档案中精选独具特色的内容,充分利用。例如,领导视察景区的照片、题词、名人书画等等。另外,在景区开发过程中,旅游档案所记录的关于景区建设发展及领导对景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指示等,都可以纳入档案进行展示。第三,构建景区留言档案。在景区档案中还包含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留下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留下的精美诗句与话语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旅游第三方的档案资料,在今后景区宣传营销工作中加以利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独特的说服效果。风景区特色档案还可以进行展示及出售,这样不仅为旅游景区档案进行了宣传,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景区知名度。

三、结语

第4篇

                            葛牌站打造一站一品牌专题活动

为了便于“红色葛牌”品牌的推广,更好推动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服务品质显效年”的目标落实,切实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结合蓝商分公司蓝田管理所葛牌收费站的工作实际,特制订“红色葛牌”服务品牌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办好人民满意交通”为理念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品质显效年”的目标要求,推崇“红色旅游在葛牌,畅通蓝商任您行”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推进服务品质的提升,确保“臻心商南”服务品牌创建取得成效。

二、品牌价值目标

1.让司乘满意是服务品牌的核心。

2.推出特色服务、便捷服务、绿色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带给司乘更美好的体验,为品牌注入更多价值内涵,这是“红色葛牌”服务品牌的本质。

3.通过服务对象的体验交流及媒体、网络平台的宣传报道,提升收费站知名度,扩大行业影响力,这是“红色葛牌”服务品牌的价值追求。

三、创建内容

葛牌收费站做为蓝商高速的一个小站,连接着蓝商高速与红色旅游景区的葛牌古镇。在广大旅游者看来,秦岭腹地的美景只在王顺山,蓝田影视城,水陆庵等地,而对葛牌了解甚少,针对这样的情况,葛牌站将以围绕打造红色旅游服务为中心,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服务行动。主要行动将以下面几点开展:

(一)服务司乘,提供最系统全面的旅游指南

     葛牌镇虽是一介小镇,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依旧充满了浓重的历史色彩,当年在葛牌战斗过的红25军战士,有近百人后来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大力推广我站文明服务形象。我站将建立葛牌站公众微信号,公众号将分为政策法规、印象红亭、红色葛牌三个部分组成,政策法规中主要介绍公路交通法律法规、绿色通道减免政策、节假日免费政策等信息。印象红亭中主要以介绍葛牌收费站,树立我站品牌,提升我站形象为主,红色葛牌以介绍葛牌镇当地民俗小吃,游玩景点为主,为前来旅游的司乘朋友提供准确的旅游攻略信息。微信公众号将以二维码的形式粘贴在收费窗口及站区文明服务台上,便于司乘朋友扫码。通过搭建面向司乘的特色服务微信公众号,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打造好网络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让用户乐于分享传播,从而真正实现品牌的推广。使用微信做为公众平台也有以下几点好处:

1.大众普及度高,使用微信人数多,便于品牌推广。

2.信息丰富完整,各项政策法规有理有据,便于司乘朋友在绿色通道、节假日免费等政策不清楚时,可扫码后在公众号查询、咨询,提高收费说服力,减少与司乘因政策不清导致的冲突,从而加强文明服务水平。

3.扫码时尚快捷,内容可实时更新,信息快捷准确,使大家不会产生厌倦感,并乐于推广共享。

4.零经费。微信公众号申请不需花费任何经费,只需打印二维码粘贴站区即可。我站内人员负责和更新其中内容。

二.强化站区收费人员的服务理念,开展“争当服务之星”活动,提高全站服务水平。在严格规范礼仪手势,文明用语的同时,也重点强调注重服务细节,不能教条的执行死板的规范动作,要切实做到“急司乘之所急,想司乘之所想”,用真诚的服务打动过往的旅客,并同时打造本站特色,对在文明服务表现突出的同志,佩戴“服务之星”徽章,让大家能够主动记住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小收费站—葛牌。

三. 是开展学教活动,营造品牌创建氛围。为将服务品牌创建融入到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葛牌站将每月开展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收费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效率。通过开展学教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学习先进经验、营造品牌建设氛围等举措,增强职工文明服务意识,用实际行动打造公路“窗口”形象。

品牌的创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站将以百分之百的投入,力争强化服务、提升水平,并以此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来抓,从而卓立打造“红色葛牌”的文明服务站点品牌。

 

第5篇

一、引言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旅游景区作为游客大规模聚集的地方,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国传统景区环境管理效率低下,权责不明,缺乏规划,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势必要探究更加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以期达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区概况

恒山山脉位于山西省北部,发脉于管涔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西连雁门,东接太行,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500里,以主峰天峰岭和其西面的翠屏峰为中心所在的地区即是恒山风景名胜区。

恒山景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113°30′40″E~113°56′18″E,39°23′11″N ~ 39°43′40″N,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和风景区保护地带。其中,特级保护区包括主峰天峰岭景区和悬空寺景区;一级保护区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为主要划分依据;二级、三级保护区面积分别为 147.8 km2和178.3km2;影响区面积为359.62km2。

(一)恒山景区环境现状

地质地貌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在旅游景区中起重要的衬景作用,往往是大自然长期变化形成的,一般具有不可再生性[2]。恒山景区周边多处山体遭到不同程度的开挖,大量土地和植被遭到破坏,各类废石(渣)、尾矿的堆放倾占大量土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大片土地出现沙化。矿山选冶排出的酸性废液、洗煤废水污染浸蚀矿区周边土地,大片土地荒芜损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

采矿废渣、尾矿暴露在大气中,硫化物发生氧化使降水成为酸雨,选冶废水的未达标排放,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遭受污染。采场内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排条件,易形成以采区为中心大而积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景区附近露天采矿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使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矿山随意倾倒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同时易造成景区视觉污染,影响旅游环境质量。

露天采矿生产大量使用移动式机械设备和大爆破,使空气产生一系列尘毒污染。繁忙的交通运输产生的富含重金属物质的废气,矿区冶炼厂、烧结厂等产生的浓烟及矿区燃煤产生的有害物质,均构成大气污染。

恒山景区资源的开采造成的山体挖掘、废弃物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区古建地基、地表形象,限制景区长远发展。始建初期,悬空寺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为58米。同时,游客接待数超过其环境承载力时,对文物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二)恒山景区环境管理问题

1、景区体制不顺,管理混乱

恒山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职能权限不清,管理越位或者错位、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缺乏高效的监督、管理和协调,从而造成资源的乱开发、低效益开发、低层次开发,以及环境的严重破坏。

2、政策法规执行不力,未形成长效机制

对于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做到严查严管、长期执行和相互配合,这些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谈,使得在恒山景区进行的诸如生态恢复、环境整治、矿山管理等工作成效甚微,治标不治本。目前,涉及景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虽然日趋成熟与完善,但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不能保证监督监管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3、可持续发展观没有被深入贯彻落实

恒山景区所在的浑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典型的资源型县域,为尽快脱贫致富,当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采煤炭、花岗岩等矿藏,开采后的废料又随意堆放,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只关注矿产开采和加工带来的眼前利益,没有考虑景区环境的可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恒山景区环境管理策略

(一)倡导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大景区”理念

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恒山景区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其独特的价值,悬空寺等古建筑及景区内动植物其根本特点是不可再生性与不可复制性,一旦失去是整个人类的损失。应及时转变旅游者、经营者、管理者、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倡导生态旅游,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方法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特色的关系。恒山矿石开采缺乏科学开发规划、生态环境监管不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生态社会学思维,认为只要开发项目不在划定的景区“红线”内就可开发建设。从社会意义上讲,“恒山区域”与“恒山景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区域的生态破坏,就是景区的生态破坏。因此,在恒山景区的环境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大景区”的理念。

(二)梳理管理体制,增强利益相关者参与性

恒山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涉及的部门有恒管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恒管委作为恒山景区的直接管理者,应被赋予更多的实权,真正发挥其监督监管的作用。其他职能部门应辅助恒管委做好景区旅游环境管理工作,为其提供政策、法规、资金、技术等支持。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该理论逐渐被应用到旅游环境管理研究中。在景区的环境管理过程中,旅游规划编制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景区管理者、矿藏开采及加工企业属于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景区环境保护的前期影响者,对恒山景区的环境管理有直接影响,应各司其职;社区居民、社会公众、旅游者、媒体属压力群体,他们利用舆论效应间接影响旅游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和进展,并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对其进行监督,施加压力,促进景区环境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保护景区环境的主力。

(三)严格进行景区功能区划分,把控环境容量

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一般参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模式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不同功能区,进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缓冲区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实验区则考虑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利用需要可允许种植、养殖、旅游以及水电、矿业等产业的适度发展。恒山景区应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实情严格进行功能区划分,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在现有功能区划分基础上,应适当扩大各级保护区范围,设立空间缓冲区,以应对景区周边掠夺式资源开发和破坏性工程建设对恒山景区造成的影响。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在恒山景区现有的环境管理基础上及后续的发展中,把景区的环境容量纳入到首要的考虑范围,按照环境容量限制游客人数,必要的情况下实行预约机制。

(四)建立资源开采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

景区周边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应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到实处,明确矿业权人的环境保护责任。政府也应把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重点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依法取缔景区周边现有非法矿山,对于可开发区域进行有序开发,对造成破坏的区域及时纳入地方环境治理计划。

(五)做好各类景观的专项保护

第6篇

[关键词] 游艇产业;上海;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上海游艇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 优势(Strengths)

1. 区位优势明显,水资源丰富。上海的奉贤区、崇明县可通江达海,集江、海、湖、河、滩、岛资源于一身,境内水道与沪、杭、太水系的旅游网络贯通。

2. 经济发达,市场空间广阔。上海2012年人均GDP为73297元,约合10827美元,相当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根据欧美模式,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当人均经济达到6000美元时,游艇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上海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游艇业的经济基础,也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大陆率先进入游艇时代。

3. 游艇设计水平位居国内前列。上海佳豪致力于豪华游艇的设计,已经有所突破。上海部分骨干游艇企业已经具备了建造80英尺以上大型乃至巨型豪华游艇的能力,并在游艇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 上海国际游艇展享有较高声誉。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是目前中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力广泛的船艇展。

5. 游艇专业人士消费能力突出。在上海淀山湖定期会有帆船爱好者举办活动,他们的游艇消费能力是目前普通市民无法企及的。目前,全国赏玩帆船的专业人士只有1000多人,而上海一地就多达200余人,这近五分之一的游艇消费力量大大拉升了上海游艇的总消费能力。

(二)劣势(Weaknesses)

1. 水污染严重,自然风光受限。尽管上海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但是上海每年产生的近22亿立方米的废污水需要接通更多的管道收集起来深度处理,其中黄浦江上游水质一般在Ⅲ―Ⅳ类水之间,而下游市区段水质劣于Ⅴ类水标准,防治污染的任务艰巨。

2. 游艇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中国大力发展游艇的近几年了,国内各省各市制定了有关游艇的系列法规,部分省市的政策法规如表2所示:

目前,国内的整体情况就是有关游艇的政策法规不完善,而上海较之国内其它大力发展游艇产业的省市,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显不足。

3. 游艇公共码头缺失。上海游艇产业基础设设施并不完备,游艇公共码头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上海游艇展或是其它活动停泊游艇的需求。

4. 河道功能定位欠缺、游艇航行水域划定不清晰。上海黄浦江、苏州河等现在承担着航运功能,其功能定位并不满足游艇驰骋的要求,河道内客、货船穿梭其中限制了游艇发展的水上空间,而且专门用于游艇娱乐的水域及航道并没有清晰的划定出来,这些都造成了游艇消费环境的不理想。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 国家政策支持。首先国家重视发展海洋经济,游艇属于海洋经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第一次提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并把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这些都为上海游艇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国际游艇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从国际产业布局趋势来看,游艇制造业正由欧美转向亚洲,这为上海推动国际战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供良好契机。

3. 在沪的外籍人口数目可观,商务需求旺盛。2005年起在沪常驻外籍人士已达10万人以上,并以每年递增上万人的速度增长,外籍人士有着游艇消费娱乐习惯和需求,因此无论是他们私人娱乐消费还是商务宴请都是上海游艇发展的一大机会。

4. 上海市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的理念。上海政府着力打造“东方水都”、“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以及2010年的世博会发展水上旅游的理念,都给游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类商业机会较多。

(四)威胁(Threats)

1. 游艇行业自身发展混乱。中国游艇产业起步较晚,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条件,并不能完全参考国外游艇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现在国内并没有规范的行业指导,这种尝试性、探索性的发展必会引起游艇行业发展的混乱局面。

2. 国外游艇制造技术革新。国外游艇制造业发展成熟,技术更新速度快,国内游艇制造处于起步阶段,所掌握的游艇制造技术难以跟上国际技术的更新速度。

二、内部、外部因素定量评价

(一)基本思想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定量评价采用的是内部-外部矩阵(Internal-External Matrix,IE矩阵)的研究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打分评价。

1. 吸取IE矩阵的研究思想将各个因素分别归类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体现上海游艇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各个因素,外部环境包括能够反映上海在国内游艇发展大环境中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可引用上文的分析。

2. 进行专家访谈确定权重和分数。对国内游艇研究专家、水上旅游专业人士、游艇企业经理等专家进行了采访或讨论,得出了下表3、表4中发展游艇产业影响要素的权重及得分。

对各个因素赋予0~1的权重,其中0表示毫无影响,1表示非常重要,并且保证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中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关键因素进行打分分值范围1~4,其中4代表反应很好,3代表反应超过平均水平;2代表反应为平均水平;1代表反应很差。

3. 将各个关键因素的权重和分数相乘得到加权分数。全部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上海游艇产业的总加权分数,总加权分数的范围必是从最低的1.0到最高的4.0,行业平均分为2.5。

(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内部因素包括上面提到的优势和劣势,利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对上海市游艇产业存在的关键内部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在制定游艇发展战略时充分发挥本区内部优势和弥补本区内部劣势。具体按以下步骤建立IFE矩阵(如表3所示)。

1.列出内部环境分析中的各个因素,即上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赋予每个因素权重,权重的不同表示各个因素对上海游艇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

3.根据上海游艇产业发展对所列出的因素的有效反映程度和专家的访谈结果对每个因素进行打分。

4.将各个因素的权重和分数相乘,得到每个关键影响因素加权分数。

5.分别将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加总,得到两个总计分数。最后进行加总,并对此进行评价。总加权分数大大低于2.5,则内部状况处于弱势,而分数大大高于2.5的,则内部状况则处于强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上海游艇发展游艇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和游艇展会发展较成熟等因素。

2.内部因素的总加权分素是2.8,高于平均水平2.5,所以说上海发展游艇产业的内部环境处于强势地位,发展游艇产业的前景可观。

(三)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要注意的是加权分为1.0~1.99代表上海发展游艇产业面临着较严重的外部威胁,而2.0~2.99代表中等的外部威胁,3.0~3.99代表上海能较好地把外部威胁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从上表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上海在游艇产业发展过程在对现有机会与威胁做出了反应,比较有效地利用了现有机会并将抵销了部分外部威胁的不利影响;

2.加权总分数为2.55,刚刚高出平均水平2.5,表明上海在利用机会,抵销外部威胁不良影响方面,并不是做得最好,需要引起相关方的重视。

三、整体战略分析

(一)优势―机会(SO)战略

这是一种发展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上海发展游艇产业将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结合起来可以有以下方式:

1.抓住国家支持游艇产业发展的机会,借助上海经济发达、市场空间广阔这一内在优势,大力发展游艇交易市场,打造游艇经济中心。

2.上海(国际)游艇展已成规模,上海正大力发展游艇水上旅游,应借此机会发展游艇赛事等,丰富游艇旅游产品。

3.利用游艇设计优势和上海的经济实力、把握游艇制造业东移的机会,进行豪华游艇的设计制造。

(二)劣势-机会(WO)战略

劣势-机会组合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上海游艇产业发展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

1.完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建设游艇公共码头,合理规划水域、航道,治理污染,改善游艇消费环境。

2.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完善上海游艇相关政策法规,制定行业发展规范。

(三)优势-威胁(ST)战略

该组合要求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游艇制造理念和高新技术,吸引国外先进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入驻上海。

2.充分利用上海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采用错位发展的原则,发展游艇高端环节,避免激烈的国内竞争。

(四)劣势-威胁(WT)战略

劣势-威胁战略是的精要就是采取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包括国际交流和国内合作,完善上海游艇产业布局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思考及建议

(一)战略选择

游艇产业的发展要符合地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上海需要集中力量占领产业中的“高位”环节,可在游艇设计研发、豪华大游艇的制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游艇展览及赛事的举办、游艇经济中心的建设等高端环节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建议

1.成立游艇研发和设计中心。丰富中国游艇产业链条,重视并引导游艇研发和设计这一关键环节的展开,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组建游艇研发团队和专业设计队伍,形成以政府官员、高校研究人员、游艇企业专家、游艇设计师为主要人员构成的游艇研发和设计中心。

2.打造游艇经济中心。国际上,上海已经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同时也是亚洲的经济中心之一;国内,上海带领长三角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经济区,借助经济发达、市场空间广阔这一内在优势,大力发展游艇交易市场,打造游艇经济中心。

3.率先探索豪华大游艇制造。避开与珠三角地区中小游艇及相关配套设施制造的激烈竞争,与意大利等豪华大游艇制造企业合作,率先进行国内豪华大游艇的制造。

4.大力开发游艇展会旅游和赛事旅游。首次,结合每年四月份上海国际游艇展同期策划游艇峰会,吸引国际游艇专家和游艇爱好者来沪交流,发展旅游会展。其次,学习并借鉴欧洲游艇发达国家游艇比赛的经验,在滴水湖等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帆艇比赛,加强上海游艇旅游特色,提高上海游艇产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晓,冯学钢.中国游艇旅游的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86-89.

[2] 李洁琼,叶波,温强.海口市游艇经济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3):119-124.

[3] 杨晓武.上海市奉贤区游艇经济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32-33.

[4] 内部-外部矩阵,MBA智库百科http://

[5] 武邦涛.关于上海加快游艇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上海管理科学,2007,29(2):73-75.

[6] 崔园园,张.国内外游艇业研究综述[J].世界海运,2010,33(12):40-43

第7篇

[关键词]邮轮旅游;新兴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81-02

[作者简介]李明明(1989-),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管理。

一、引言

邮轮产生于19世纪中叶,最初以提供邮递服务为主,并提供一定量的客运服务。但在随后的150多年间,经过对服务的重新定位、市场的重新选择以及运营管理的改进,邮轮已经彻底蜕变为外出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邮轮旅游已不再是客运服务的补充,而成为规模化经营并风靡全球的现代专业旅游项目。据国际邮轮协会统计,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6%,其中1996—2006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93%,这一数据远远高于世界旅游业整体发展速度[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发展,被看做是奢侈品的邮轮旅游正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悄然兴起。

亚太地区的邮轮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几年其发展速度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重要的邮轮旅游发展地区。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Michael Bayley认为,邮轮旅游在北美地区的发展早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亚洲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将成为世界邮轮产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将为世界邮轮市场的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2]。

我国邮轮旅游的市场潜力毋庸置疑。漫长的海岸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国民的财富极大积累,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这一切都为大规模邮轮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三亚、厦门、上海、天津已成为我国仅有的4个国际邮轮母港,均可作为邮轮旅游的始发港口。此外,我国还拥有16个可提供挂靠服务的港口,分布在我国东部海岸线的海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但我国真正发展现代邮轮旅游的时间不过二十年左右,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邮轮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

邮轮产业具有劳动密集性、岗位多样性以及质量特殊性等特点,为了为顾客提供诸如娱乐观光、运动餐饮、消费保健等服务,邮轮必须设置种类繁多的岗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同时工作人员的数量也比一般旅游方式所配备的人数要多,船上乘客与员工的比例需达到22:1。同时,由于邮轮属于相对高端的旅游方式,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邮轮人才极度匮乏,供不应求,这使得很多邮轮公司只能在星级酒店或从事提供旅游业务的旅游组织中招募人才,其中不乏各种“挖墙角”手段。2012年6月26日,在“邮轮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相关专业人士指出,我国邮轮旅游的潜在市场容量十分巨大,其发展对邮轮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十分迫切的,邮轮人才不足将成为我国发展邮轮旅游的一个重要障碍。

2港口及邮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邮轮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沿海大城市制定了建设邮轮母港、停靠港的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开展建设邮轮码头的工作,但总的来讲,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刚刚起步,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豪华邮轮的停靠要求。例如,目前在接待邮轮游客时,只能利用现有的货运码头,这一切都不符合邮轮人流与物流个性化的要求,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由于货运码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沿海城市国际邮轮旅游的形象。此外,在邮轮的建设上,缺乏拥有中国特色的主题邮轮,现有邮轮的设施与服务多是针对欧美国家的生活习惯设置的,中国游客适应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中国游客选择邮轮旅游的积极性。

3邮轮旅游航线开发不足,游客旅游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目前我国开发的邮轮旅游航线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与日韩地区,且这些航线的目的地都是各种旅游方式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因此邮轮旅游的吸引力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长、短线邮轮旅游的路线开发还不合理,重复开发与开发深度不够制约了邮轮旅游的和谐发展。

邮轮旅游在大多数国人眼里仍然属于比较陌生的旅游方式,往往被认为是奢侈的象征,使得很多游客望而却步。但实际上以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能力,邮轮旅游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此外,大部分游客对邮轮旅游提供的服务仍然缺乏了解,对邮轮旅游概念模糊,简单地认为只是坐船旅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参与度。落后的旅游观念制约了我国邮轮旅游的发展。

4邮轮旅游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政策法规对邮轮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我国邮轮旅游业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法规缺失的问题,现行的政策法规也难以适应邮轮业的快速发展。世界邮轮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制度,如免签或者落地签证等。我国现行的外轮联检手续过于繁琐,通关效率低下,外籍邮轮游客出入口岸极为不便。此外,我国沿海不同口岸的船舶验关手续存在着差异,对挂靠港口的邮轮所要求出具的船舶及游客证件与文件也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给入境的外籍游客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我国邮轮挂靠埋下了安全与管理隐患。造成了邮轮管理的不规范,其结果是影响了顾客的体验,缩短了上岸游览时间,降低了游客岸上观光和消费的热情。

三、对策建议

1加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邮轮产业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沿海城市发改委、交通、旅游、海事、海关、边防、卫生检验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还要充分调动民间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加快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大力借鉴发达国家邮轮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邮轮业发展的自身条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邮轮业管理模式。同时,各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我国邮轮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正确的宏观导向。

2加快邮轮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借鉴国外经验,与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发掘行业自身潜力,有计划地培养邮轮专业人才。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制定人才评定标准,为人才进入设定门槛,保证行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广大邮轮公司应把人才队伍建设当做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专业人才提供优良的服务,广泛吸引各界人才,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摆脱邮轮专业人才不足的困境。

3做好邮轮旅游的宣传和产品开发及营销工作

面对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对邮轮旅游这一新品旅游业态存在陌生感和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应加大对邮轮旅游的宣传力度,使大众逐步接受邮轮旅游这一休闲度假的新观念、新习惯。沿海旅游城市在改善旅游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邮轮挂靠停留的同时,要把邮轮旅游作为特色旅游加以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在邮轮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关注国内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普通民众的闲暇时间有限,且长假期不多,因此在开辟航线时,要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天数,多开发短线旅游航线,适当发展长线旅游航线。针对民众的消费和娱乐习惯订购邮轮,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邮轮,迎合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由于邮轮旅游在我国始终被认为是奢侈消费,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注意制定有竞争力的票价,吸引更多游客体验邮轮旅游。

4高度重视邮轮旅游的安全保障工作

泰坦尼克的悲剧不绝于耳,康科迪亚号的意外又接踵而至,邮轮旅游存在安全事故并不稀奇,但事后进行仔细调查分析,发现这些事故又都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建设邮轮时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使得各硬件指标达到最高标准,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求救设备和救生设备,防患于未然。同时,最重要的是增强游客的安全意识。国内游客所欠缺的是基本的安全意识,应鼓励游客参与安全培训,游客登上邮轮后的第一项活动,就是被要求到甲板上进行一次安全训练,学习使用救生衣及安全设施,了解事故发生时的逃生方式。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及损失。

[参考文献]

第8篇

旅游留言档案凭借着自身的特质赢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欧美地区旅游留言档案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尤其是意大利海神庙旅游留言档案馆的成功更使其得到了广泛关注。旅游留言档案对于档案和旅游业的双重作用也使得其在我国的建立更加迫切。

关键词

旅游留言档案;可行性分析;实施对策

一、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虽然十分迫切,但是在建设之前,政府部门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其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留言档案在我国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留言档案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留言档案在三个方面满足了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可行性:(1)旅游文化。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且经验尚显不足等导致我国旅游文化较为单一。而旅游留言档案内容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特点有利于景区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文化从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旅游地旅游文化发展。(2)旅游活动。景区开辟专门留言区域并鼓励游客留言的活动是典型的旅游活动。近年来众多景区出现乱写乱画的情况,这些不文明行为使得景区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游客对于景区留言这一旅游活动的巨大需求。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满足了这一需求。(3)旅游资源。旅游留言档案除了丰富旅游文化和旅游活动以外还保护了景区旅游资源,避免其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使得旅游在景区有了游客留言的空间,他们不必再自己寻找留言区域,这就减缓了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

2.档案事业建设需求。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为档案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体现了其在档案事业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1)旅游留言档案丰富了档案内容。旅游留言档案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等,且这些留言大多是由民众所形成,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档案一般是由机构、组织和个人形成且主要为社会组织服务,所以其内容大多较为官方,且与民众相关的档案内容少之又少。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补充了档案中与大众百姓生活相关的方面。(2)旅游留言档案改变了档案事业发展单一的局面。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改善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过于单一,鲜少与其他领域合作的状态。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需要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这一系列的合作促进了档案事业与其他事业的协作,并为档案的多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旅游留言档案促进了档案馆的特色发展。旅游留言档案不仅新颖而且极具地方特色,它的建设在极大丰富档案馆馆藏的同时也给档案馆添加了地方特色,对于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帮助很大。

3.我国符合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基本条件。(1)技术条件。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工程,在它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档案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因此技术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需要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就目前来讲,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时间较长且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其中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索引、检索等技术已经符合了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其次,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需要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不仅是为促进档案信息在馆际间的互换,并传递给利用者,还有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现今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略显不足,但是我国目前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状况已经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技术条件。(2)人员条件。旅游留言档案涉及多领域知识,其建设工作所涉及领域更是无所不包。比如旅游留言档案的建档和管理就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其在景区的收集和在景区的建设就需要旅游管理知识;其留言区域的选择和日后的经营管理不仅需要经济学还需要地理等学科的协助,这些都需要各方面专家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的积极参与和密切合作。目前我国旅游留言档案方面的专家学者虽然较少,但是档案学、旅游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人数众多,且在旅游区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密切合作应该可以解决旅游留档案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如果在旅游留言档案建设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工作人员还可以咨询国外专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所以我国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有大量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3)资金条件。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从旅游留言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建档再到旅游留言档案的管理,实现旅游留言档案馆在景区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资金来源很广:第一,政府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包括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如档案部门和旅游部门。第二,招商引资。由于旅游留言档案的经济性,它的建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点使得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更加容易吸引商家的投资。第三,公众集资。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护旅游资源,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它的环保性鼓励民众为其建设捐款集资。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成本和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主要资金运用于档案初期的收集整理以及留言区域的建立。在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初期并不需要大规模地建设旅游留言档案馆,而是可以借用景区的档案馆或者展览馆对其建立的反响进行观察和评估,在日后反响强烈且资金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旅游留言档案馆的建立。旅游留言档案从多个方面产生经济效益,如旅游留言档案卡、旅游留言纪念册、留言区域所收费用、旅游留言档案查询费、服务费以及其他相关附属产品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出,旅游留言档案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成本。综上所述,不管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资金来源还是其建设的成本以及日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在资金支持基本上是足够的。(4)设备条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需要大量专业设备的支持,从其收集整理到档案的录入和之后的档案数字化都离不开专业的档案设备。在档案收集整理之时需要大量的档案装备、档案装具如档案盒、档案架、档案柜等;到后期这些档案需要去湿机、吸尘器、温湿计等档案设备对其进行保护。在档案数字化阶段更是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设备如网络服务器、专业计算机、扫描仪、声像处理器等。上述这些设备在我国都较为齐全且大多都已经被广泛应用,所以在我国档案设备条件已经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

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实施方案

在确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在我国建设可行后,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确保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

1.协调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密切合作,且确定两个部门谁为主导部门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以旅游部门为主导部门,档案部门为协助部门。这是因为旅游部门及景区管理部门对景区状况和景区客源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且对于旅游留言区域的开发以及后期的保护利用工作更加专业,所以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应以旅游部门为主导。由于档案部门对于档案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深入,在收集整理留言档案时档案部门可以进行协助。只有协调好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才能保证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健全政策法规。健全的政策法规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成功的基本保障。由于旅游留言档案在我国尚未建立,所以我国也没有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这些政策法规,其建立后如何与现行法规相协调等问题。首先,政府需要加强旅游留言档案立法工作、提高旅游留言档案立法质量。要做到这几点政府需要具备旅游留言档案的定义、特点、性质和产生背景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其次,档案部门、立法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保持密切合作,为旅游留言档案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储存丰富知识和经验。这三个部门的合作在立法时可以为立法部门提供旅游留言档案现状分析,有助于提高立法部门立法的合理性与精确性。再次,立法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现有法律,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留言档案相关法律法规。

3.加强宣传力度。档案意识是旅游留言档案建立是否成功的关键,宣传力度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的档案意识。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宣传:(1)开办旅游留言档案展。开办与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展览是对其进行宣传的传统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景区或者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开办展览,扩大宣传面对其进行宣传。(2)举办旅游留言档案相关讲座。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讲座可以让民众深层次了解旅游留言档案,但是由于参加旅游留言档案讲座的大多是在校学生和学者,所以其受众面较其他方法窄。(3)电视节目与网络相结合。电视节目对于大多数民众有较强的吸引力,且电视节目以动态的方式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了介绍,使民众更容易接受。民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步互动,也使其受众面扩大到了年轻群体。(4)举办与旅游留言相关的旅游活动。在景区举办的与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旅游活动是宣传旅游留言档案最直接的方法,大众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深入的了解。

4.确定详细工作计划。(1)现状分析。在进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之前,政府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相关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这些调查包括相关部门有没有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相关的组织保证、有没有建立与旅游留言档案工作相关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以及整体规划等。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研究。基础设施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这方面的调查包括档案柜、除湿机、档案架、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基础实施配备是否完善。再次,政府部门应该对技术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技术水平量力而行。在进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之前,政府部门应该客观地分析自身档案管理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水平。最后政府部门还要对现有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大量不同专业、部门的人才。这些人才包括档案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经济人才、管理人才等。政府部门通过对现有人才的分析可以更加确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2)制定目标。在明确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可行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其他相关部门形成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小组并且制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目标。目标的确定为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使得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3)明确实施方案。在明确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目标后,为实现目标,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案。首先,成立独立部门负责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该部门由专家学者领导且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对旅游留言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具有绝对领导作用,其他相关部门应协助该部门完成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其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保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应该聘请相关专家对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环境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协助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协调各部门合作协助旅游留言建设工作。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来完成,如果各部门合作不力将会影响将来工作的进展。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确保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完成。(4)确立保障体制。旅游留言档案的保障体制是为了保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的支持,所以说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离不开保障体系。因此,为了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确立旅游留言档案的保障体制。旅游留言档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档案,不仅丰富着档案事业还协助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我国政府需要重视旅游留言档案,鼓励并支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使其建设工作尽快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姚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3(3).

[2]刘海霞.浅析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J].才智,2013(35).

[3]范德华.旅游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探析[J].思想战线,2013(2).

第9篇

一、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西有伏牛山,具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夏、商至北宋,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西有“九朝古都”洛阳,中有“五朝古都”郑州,东有“七朝古都”开封,悠久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客源市场优势

河南省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增长、扩大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三)区位优势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全省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公路网便捷通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产品开发、资金、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

河南乡村大部分以农田为主,人造产品少,景观类型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例,乡村旅馆与城市酒店同质,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同样的体验内容,没有特色。

(二)资金

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基础瓶颈,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手段局限。缺乏发展资金,乡村旅游项目业主大多以自筹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金融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在项目建设持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后期无法进行品牌建设。

(三)人才

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农民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知识,而且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从农业转变到旅游业时,无法采取专业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四)管理

一方面,政府层面,乡村旅游存在着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现象;民间层面,乡村旅游业中专门的协会较少,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和诉求无门。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谨,不能建立管理机构及职责制度。

三、对策建议

(一)根据区域特色拓展细分市场,引导乡村旅游分类发展。

1、根据当地优势拓展细分市场

一方面,产品内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乡村游发展应根据当地优势和特色拓展细分市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优良的服务。如:可以开展儿童修学旅行的乡村农园。

2、引导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

在乡村旅游市场价值链竞争格局中,单一产品势单力薄,要将河南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形的、无形的资源素材开发整合,多元化发展。乡村观光型、乡村休闲娱乐型、乡村文化旅游型协调进行。

(二)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农户参与投资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用于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家乐”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式,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相关部门现有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捆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示范区。

2、鼓励农户参与投资

鼓励农户之间联合投资,让更多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形成规模效应,分散和共同防范风险。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现代人才积极作用

1、对村民经营者进行培训

乡村旅游的大部分经营者为当地村民,对于他们的培训,应重视培训他们服务程序以及态度的基础,注重提升自身形象和内涵,加强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培训。

2、发挥现代人才的积极作用

在“支援西部”、“大学生下乡”等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才深入农村工作,应积极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指导发展。

(四)完善政策法规,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门机构

1、完善乡村旅游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当发挥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行业发展标准、产品检测标准和人员服务标准,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

2、成立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机构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难点;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的难点分析

(一)从课程性质来说,课程本身尚不具备系统的逻辑结构,缺乏有机的内外联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旅游行业的基本法,行业的法律主体及其关系的处理主要是受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制,这些法规常常是散落于各个领域,内容繁杂,而以此为学习对象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有了明显的先天不足——学习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结构且内容松散,翻开任何一本教材的目录,就能够轻易的发现,除了第一章“绪论”是必置于首位的之外,其后的各个章节完全可以随意调换顺序,学习对象的“散”使得该课程很难整合成为教学内容模块,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

(二)从教材质量来说,现有的教材难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指导与支持

近年来《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教材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法理与案例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纵观现有的教材,大致可以分为法理型和案例型两类,前者侧重于法学理论阐述,概念繁多,条款罗列,缺乏全面而又典型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性不强,而后者则以案例为主,与实际联系紧密,便于学生理解,但此类教材的案例往往又缺乏细致准确的法理分析,使读者只知其事,不知其理,更有甚者,案例良莠不齐、缺头短尾,也难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有益有力的支持。

二是教材毫无趣味性可言,难以吸引学生自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是一门法律色彩浓重的课程,法律固然是严肃的,但是在传递知识、解释知识的过程中,条文的枯燥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三是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比如近期修订过的一些法规、行业政策的新动向等等,在教材中都得不到适时的反应,在案例选择方面行业中新近发生的典型事件难以收录其中进行分析,而5、6年甚至是10年以前的陈年往事却比比皆是。

(三)从教师能力来说,该课程对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要求都较高

《旅游政策与法规》对授课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而言,是基本能力,因此并非难事。

二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层次的教师多是从校园到校园的科研型人才,多数教师对行业实践环节的了解程度不够,即便是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只是熟悉某一个方面,不太可能面面俱到。

三是《旅游政策与法规》必然要求任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素养,以旅行社经营管理法规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任课教师在熟悉《旅行社条例》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制度。

(四)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讲授+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教学实践中此法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中所使用的许多材料都存在陈旧过时、不够典型;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时完整性不够,常常是陈述了事情起因之后却缺乏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改革的思路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主体,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针对《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趣”、“活”、“新”、“动”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趣”——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首先,重视课程导入,强化“第一堂课”的力量

“第一堂课”是指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某一门课程,以《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来说,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事件入手,引导其思考当这些事件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如何处理才能称得上是合情合法合理,进一步说明课程的学习目的。

其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名为“最炫导游风”的FLASH动画,以此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与讨论,再引入《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是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这类教学内容在课程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几乎每一章都有,且多为重要的核心知识点,例如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旅游饭店的权利与义务、旅游交通运输承运人与旅客的权利与义务、旅游消费者的权利与旅游经营者的义务等等。这类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可为”与“不可为”,并且明晰“不可为”的责任和后果。因而,采取案例教学法,变抽象法理为具象事件,是比较可取的方法。

二是程序性教学内容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处理相关事宜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宜引入情境模拟法,例如在讲授旅行社设立程序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旅行社经营人员到旅游局、工商局、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的全过程,在讲授旅游投诉程序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投诉者和被投诉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旅游投诉情境进行还原。

三是争议性教学内容

诸如旅游业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开瓶费”、“12点退房”、“1元消毒餐具”等现象,往往存在见仁见智的争议,对于此类教学内容,则适合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片断引入,或是提供相应的材料,列出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其发表看法。在讨论教学法中,值得注意的是点评总结环节,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应适当的对其观点进行点评。

(三)“新”——注重教学材料的与时俱进

以“旅游安全管理法规”一章为例,笔者在该章的讲授中引入了三个时事关键词,分别为“火锅店爆炸”、“塑化剂”和“45天速成鸡”,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授课的当月甚至是同一个星期,大部分学生都已知晓事件名称,只是多数未曾深究。引入时事关键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前提下,将相关的法理融入时事,引导学生从旅游安全管理法规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收效颇丰。又如,2012年8月底,国家旅游局官网公布了《旅游法》草案的征求意见稿,这对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本,但是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及时的作出反应,于是笔者在第八周的教学中,安排了一次《旅游法》草案的讨论活动,对说明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在这次课上,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积极性,提出了不少颇有新意的见解,可见教学材料的更新对于强化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有着较好的作用。

(四)“动”——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传统的《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中,教学方法以静态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多处于被动状态,加之原本就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课堂氛围很难活跃起来。对于本课程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以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论题。前述的“趣”、“活”、“新”三个方面,都与这一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是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前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教、学之间的互动提供空间,尽量使用新的教学材料,则能够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也便于学生发挥。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上述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讨论教学法,都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观点和表现,可以多采用口头表扬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应注重问题式教学的运用,通过案例、情景设计、角色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鼓励其设计多种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途径,多视角、全方位地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崔海波.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12期.

[2]杨艳芳.《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改的注意事项,教育界,2012年第7期.

第11篇

我国的区域旅游联合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状态,在联合中往往出现了种种弊端,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没有创新出较好的模式。面对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我国加入WTO后的种种挑战,我国旅游业必须重视区域联合,尽快寻找到合理的联合发展道路,形成规模效应,以抵御外来旅游企业的挑战,实现旅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打造上,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代,都在为自己的区域寻找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寻找有典型含义的旅游口号、标识等。尽管很多旅游区域及旅游企业的联合最初也是出于整合资源、创造品牌、统一旅游形象的目的,但由于各自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定位思路的混乱,导致了实际操作中“一个目的地多个形象”和“形象混乱、主次不分”的状况,这十分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对外宣传,也给旅游者的认知造成了困难,难以进行目的地选择和旅游决策。

其次,区域内部在产品空间组合上存在着困难,体现为:

1、联合的范围大、路线长、产品单一等。目前的区域联合更多的是重复性产品组合,表现为一个知名景区带几个小景点,或一些小景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品牌名称,这种1+1并不等于2的组合对外界不能构成较大的冲击力,尤其是旅游线路编排上,主观要求游客在这种重复性产品组合上游览,实在是不可能的事,这不仅会让整个游览过程索然无味,还会浪费旅游成本。

2、从资源状况看,就是在一个区域,资源的富集程度和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旅游规划应当根据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和区域合作原则,编制出优秀的规划成果。一个城市、一个旅游区在开发中要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强化优势或者创造优势,与周边产品形成差异,组合成旅游线路,共同对外推广。因此,客观上要求我们应以开放式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观念进行旅游区域联合。

3、一个区域内,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各地对旅游业的充分重视导致了旅游资源意识的泛滥,有什么开发什么、没有资源也要创造资源的现实十分突出。在区域联合上,资源相对富集地区更多看中的是联合上的利用,把别人的客源联合到自己这里来,而资源相对弱化地区则并没有获得联合上的更多好处,因此,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就会很淡漠。

4、我国目前的区域旅游发展状况是:热点更热、温点不保温、冷点区域无法火起来、这种情况,急切呼唤区域间的联合打造,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区域间的资源开发和产品联合,是很难改变这种现实的,因此,区域联合更多的是需要市场区域的联合,是满足游客需要上的战略联合。

再次,在区域旅游联合的过程中,没有规范标准和范例,导致双方的联合没有责任,只是就解决问题而进行联合,无法形成真正的互补和合作;在区域内的竞争关系上,存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小区域与小区域之间、旅游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各自独立,互补诋毁,甚至是相互拆台的现象;很多合作并不是对等关系的合作,因此,导致大区域排斥或利用小区域的某些条件,而小区域的利益没有保证,或者是旅游小企业跟进式发展,没有认识到自身优势和能力,造成了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和大量的破坏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

最后,政策制约了区域旅游联合与旅游产业大发展。我国的很多旅游景区,往往分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所管辖,由于各自对景区的经营管理目的和意识不同,也造成了联合上种种矛盾与冲突,此外,某些部委之间关于目的地管理的不同意见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多头化,也使得旅游目的地(目的点)的管理继续处于延续多年的有用功少、无用功多的尴尬格局。这些状况客观上制约了区域旅游联合的质量,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由政府牵头,各方连动。

二、政策扶持对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区域旅游联合目前的状况主要是自主联合、局部联合与有限度联合,这种联合大多以有限区域内(以地缘关系为主)的旅游资源为媒介及手段,更多侧重于旅游主体经营管理上的利益,侧重于旅游景区与景区之间、相邻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联合,因此是一种浅层次的联合。实际上,旅游是一个打破时空界限的概念,我们应当立足“大旅游、大思路、大发展”的层面,从旅游主体、客体、媒体等角度出发,开展广泛的联合。笔者以为,区域旅游联合的类型包括:

(一)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联合

这是一种“客源中心型”的联合,是指旅游目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来发展,在产品打造、形象推广、营销宣传等方面,完全根据客源市场的需要来运作,这种联合侧重在旅游客源的组织上,尤其是旅游中间商在产品推介、组织上的联合。

(二)旅游目的地区城之间的联合

这是一种“自由联盟式”的联合,是目前区域内最主要的联合形式。它包括几种主要的联合方式:一是政府之间以资源为导向的联合,由于拥有共同的资源体,因此在开发和保护上存在利益相关;二是景区之间以客源为导向的产品组合、宣传促销组合;三是以特定的主题、时间为媒介,进行的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临时性联合。

(三)旅游目的地区城内各经营实体间的联合

这是一种“利益相关体”的联合,主要是区域内的酒店、交通运输、商业购物及各旅游景点间的联合,这种联合具有经济上的实质意义,但又存在更加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对于区域内的经营管理联合,应当有明确的规定性。

从现实来看,不管是哪一类联合,都没有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这主要表现为:联合时间短、联合的主题不强、联合的关系较松散;究其原因,除了联合双方的关系利益外,政策的扶持恐怕是联合没有保障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机制,从国家发展旅游的大局出发,给予旅游经营管理主体较大的政策权力,对于保障区域间的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实施区域旅游联合的政策扶持建议

1、实施政府主导作用。打破行政区界限,建立旅游发展的“政府联盟”或旅游发展委员会,努力协调小政府间的矛盾和冲突,解决旅游资源上的纠纷和其他相关矛盾,以旅游主题概念整合区域旅游发展。如可构筑区域旅游要素复合系统,科学地

组织规划区域内系统结构,以实现区域旅游系统功能最优,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2、在特定的合作领域给予政策扶持。如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通过区域旅游联合,努力形成联动性产品、互补性产品,对于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旅游产晶,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或资金扶持,对那些属于遗产型、不可再生型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和管理上,应直接由国家控制。此外,国家要实施和管理好旅游方面的资金,每年的旅游发展基金、旅游扶贫基金和旅游项目开发资金等,应当有计划调控,不能撒胡椒面式的照顾,也不能一味青睐于老品牌,同时,还必须做好项目和基金的落实,要有市场方面的、政策方面的监控手段。

3、制定大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把规划意志上升为政策法规意志,控制旅游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旅游开发的时序进行有效控制,以政策和资金的形式推进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规定区域旅游联合的方向和目标,制定联合的政策。

4、制定相应的行业管理措施,制止区域旅游联合后的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开发,防止经营中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5、充分认识区域内的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防止旅游联合中“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区域旅游发展应当放在区域联合的大前提下进行,联合的背后存在竞争,竞争的基础上才会有突破性的联合,但事实上,很多地区没有处理好相互间合作的关系,没有规定联合各方的贵、权、利关系,各方的大局意识、全体意识较差,出现了联合中’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如:都不愿意保护、都不愿意治理污染、都不愿意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等,因此。这区域旅游联合中,必须有相应的政策规定。

6、实施区域旅游发展的项目建设,合理整合地方资源。旅游项目在招商引资中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我们的很多旅游招商项目没有合理的规范、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实际依据,这导致了很多好资源的闲置或低水平开发。一些并不看好的项目开发后又提前被淘汰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旅游招商政策。放宽引资范围,提出旅游项目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合理的项目建设,以区域整合的思路进行项目管理。

7、在旅游开发的空间与时间配置上进行强有力的政府政策调控。旅游产品开发需要研究空间开发的问题,这是一个分期开发的概念,一期、二期、三期搞什么,除了研究突出特色的问题外,还要研究产品的空间配置。

第12篇

户外需要救援

随着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考虑户外运动安全的问题。户外运动会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刺激,正因为刺激,时有发生的意外事件绷紧了大众的神经。户外运动充满了各种各样危险,随着事故频发,户外运动安全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户外运动救援体系随即被提上户外人们的日程。

户外运动救援体系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户外运动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户外运动能够得以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方面,户外爱好者个人需要社会安定和安全的大环境,需要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旅游业需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需要保护旅游资源安全,旅游业也有义务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户外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因此,户外运动救援体系在户外活动中乃至整个户外运动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几乎没有户外运动救援的专业组织、技术和装备,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与国际户外运动救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登山人数的增加,我们已经在考虑和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在北京、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已经初步成立了户外山地救援队伍,但是这些地方性的救援队伍几乎都是由当地登山协会牵头组织的一些民间组织。虽然中国登山协会致力于民间户外高山探险活动的普及和推广,致力于培养国内户外爱好者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各种培训、各种活动以提高攀登者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知识准备,培养参与者处理突发事件和在极端情况下求生的能力,但是我们的救援体系目前仍然处在初级的阶段,再加上国内针对救援的通讯、交通、与其他部门如医疗单位的联系和救援技术都相当落后,无法在事故发生后快速反应,达到高效率、高效果的救援。再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有了各方面的组织就必须要有规范,最强有力的规范方式则是政策法规。目前我国没有任何的法律条文或者政策法规来具体阐述户外运动救援的合法性与规范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生存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当前中国的户外救援主要力量是这些民间组织,而且他们对中国的户外运动救援也是功不可没,然而一次次的舆论冲击,使得他们陷入了一个边缘地带。

构建中国户外运动救援的四大关键

户外安全政策法规

与国外的户外运动救援系统相比,中国的户外运动救援系统漏洞百出,可以说还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一些组织上,对于户外运动而言,构建一个完善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健全的技术人员装备优秀的救援系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式户外救援体系必须是一个涵盖人员、技术、装备、资金、制度、条文等一系列标准的一个架构。首先,一个系统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其合法的地位,否则一切没有法律地位的东西都是空谈。户外运动安全政策法规系统具有提高户外运动安全意识,约束户外运动行为的作用。

户外运动预警体制

完整的户外运动救援体系是政府主导的户外运动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国家向户外俱乐部、户外运动爱好者等相关的户外运动主体国内或境外的户外运动安全信息,以减少户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它在警示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户外运动俱乐部、增加爱好者和俱乐部的运动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爱好者和俱乐部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应该来说,一个好的预警系统不仅能杜绝诸多户外伤难事故的发生而且也能够呼吁起全社会对户外运动救援的关注及支持。

虽然在国外,大多数户外运动救援组织也都是民间组织。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与国际不同,民众对户外运动救援的盲区还很明显,对户外运动与户外运动救援两者混淆不清,因此中国式的户外运动救援体系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以政府为主体。

户外运动保险系统

户外保险系统是由保险公司、俱乐部、参与户外运动的“驴友”共同建立起来的。户外运动保险的设立,是我国户外运动健康发展一份保障,为我们的户外爱好者减少后顾之忧,也为我们救援体系的救援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分保障,必将推动户外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救援工作的进行。

户外运动救援专业化技术化队伍

在整个户外运动救援体系中,应该说户外救援专业化、技术化的组织是中坚力量。户外运动救援队伍不仅需要专业的户外运动救援人员,更需要一些如医生、警察、军人、法律工作者等具有专业的户外救援知识奋斗在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救援组织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更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装备。因为“志愿者”仍然是户外运动队伍中的主体,除了热情、体力、精力等多方投入,如何普及技术、装备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救援队伍,一定要同时考虑救援技术的普及和训练,重视救援设备的研发和制造。通过救援演习、竞赛等活动,宣传户外运动救援的理念;通过培训、办学等方式,普及和提高户外运动救援的技术和知识;工具是技术的载体,有了工具,技术得以实物化,并易于继承和改进,要充分重视救援设备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

多位一体的救援服务平台

户外运动救援服务平台指为实施户外救援而建立的,涉及到与户外安全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户外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由户外救援指挥中心和专门负责安全救援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构成。由于中国的的地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我们的户外运动救援服务平台必须是景区、政府与社会联合打造的多位一体的平台。

我国的户外运动救援服务平台应该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领导下,由各地方、各景区具体实施救援的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救援服务平台。地方、景区的救援服务平台则负责国家救援服务平台指令的执行与贯彻。依次类推,社会上的民间救援服务则受地方权力平台管辖。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搭建起来后,中国的户外运动救援体系就能有序运行起来,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对救援服务也有了一定的利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