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疾病护理

老年疾病护理

时间:2023-06-06 09: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疾病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疾病护理

第1篇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00例老年患者,男158例,女142例。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通气有效通气的前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结构退行性改变,自净作用差,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加上老年人常无力咳嗽、咳痰,特别容易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应用呼吸机期间的气道护理,以保证有效通气的实施。对老年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选择原则,除考虑患者经济、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外,更重要的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老年人行机械通气常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对此,需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为原则[1]。

2.2咳嗽、咳痰护理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咳嗽无力或方法不当,导致痰液排出不畅。护理时应注意:加强翻身、叩背,如有吸入行性肺炎,应根据肺炎部位,增加叩背次数,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病情允许时,多取坐位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时间和次数。对老年人的咳嗽、咳痰护理要兼顾患者省力和舒适原则[2]。

2.3吸痰护理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由于老年人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导管气囊护理,在拔出气管插管或放气囊前要彻底清洁口腔,吸净咽后壁残留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拔管边吸痰。对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10 s内,以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对经鼻气管内吸痰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3]。

2.4氧疗护理

2.4.1吸氧浓度的选择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始,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从低浓度(24%)开始,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低于20%~30%。因老年人神经发射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功能减弱。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下降,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

2.4.2在停止吸氧前应注意逐渐减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再行彻底停止给氧。停氧后,要密切观察紫绀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再度出现紫绀和PaO2

2.5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注意事项。对于偏执心理状态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对焦虑或恐惧者,要指导其心理放松技巧。

2.6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院外教育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极易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OPD、肺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院外教育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2.6.1保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适当温、湿度,冬季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定时开窗通气。

2.6.2预防感冒老年人极易发生感冒,且多合并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多发。应教育老年人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着,避免和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人有感冒需及时进行隔离。

2.6.3及时观察病情,对老年人要定时进行测量体温和脉搏,因老年人对各种应激反应不敏感,应经常观察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绀、水肿、尿量、睡眠、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如出现咳嗽症状时,切忌随意给予止咳药;咳痰不畅时,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多饮水,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6.4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刺激呼吸肌群运动,增强呼吸肌力度,增加肺泡的换气量,改善肺功能。对老年人要有耐心,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胸前,一手置于腹前,深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空气,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状,尽力内收腹部,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比为1∶2或1∶3。吹气球、吹瓶子训练,先吸足气,然后尽量把肺内气体吹入气球或瓶子内。

2.6.5指导戒烟吸烟时对呼吸系统的即刻影响为暂时麻痹肺脏纤毛清除机制,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粘液分泌,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长期吸烟可使纤毛清除机制永久性丧失,呼吸道巨噬细胞数目减少,肺组织抗感染能力进行性降低,粘液细胞分泌增加,增加肺部疾患的危险性。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吸烟的危害,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如戒烟有困难,应指导患者避免在吃饭或活动后吸烟,并尽量减少每天吸烟量,并减少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第2篇

【关键词】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第3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结果:治疗组49例患者经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对照组有45例患者顺利出院,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其并发症,是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5-02

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被成为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1]。在我国,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其也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较易变化,预测难度大,加之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所以对其护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笔者就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加强老年心血管疾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作了探讨。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57例男性患者和41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61-78岁间,平均年龄为69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1.2.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首先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保持仪表整洁、举止文雅和态度热情,让患者及其家属放心接受治疗;②护理人员需按患者的病情分配病房,确保房间整洁、舒适;③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病房环境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主动告知患者病情,热情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亲人般的关怀。

1.2.2心理护理。由于陌生的环境和对疾病的担忧或恐惧,会造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如愤怒、冲动等,这些往往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严重,因此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当的心里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包括:①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表现,对患者各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主动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②护理人员需对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安排、检查目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等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里得以解缓解;③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有关疾病知识的普及,使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悲观心理得到消除,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护理人员在同患者交流不断深入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里状态,及时做出调整,让患者能够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从而使其不良情绪逐步得到缓解,也使患者处于面对治疗的最好心情状态。

1.2.3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来讲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饮食上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让患者长久保持低热量、低脂、低盐和低胆固醇状态,确保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②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的特点,需给予患者易消化、咀嚼,且含纤维多的食物,同时需预防患者便秘;③对于伴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排便不宜过猛,防止病情加重;④护理人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已发生便秘的患者粪便的软化排出,或者采用肥皂水灌肠和使用开塞露,来促进排便;⑤护理人员要叮嘱心动过缓患者在排便时勿屏气过度,避免其因迷走神经兴奋而使心动过缓加重;⑥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饮食、大小便和洗漱等;⑦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戒烟酒,避免心血管危重事件发生。及时处理患者口腔黏膜以及其皮肤的变化[2]。

1.2.4病情观察护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所以应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必不可少。护理人员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对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和血糖等指标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选择基础护理方案;②将患者不适症状,包括:短、胸闷或胸痛气等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③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熟练掌握专科所以药物及其注意事项;④密切观察患者中的精神状态、尿量、血压及胃肠道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病房巡视,控制输液流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保护好患者的血管[3]。

2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为主,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加强其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其中治疗组49例患者均病情稳定顺利出院,而对照组49例患者中有1例冠心病患者和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出,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可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其并发症,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侯海林.阆中市保宁社区1586例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19):201-202

第4篇

胆道疾病;手术;护理

为了探讨老年胆道疾病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85例该病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37例、女48例,年龄60~80岁;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9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58 例,胆囊癌、胆管癌8例;并存疾病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心理护理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因长期受病痛折磨,对治疗易失去信心,对手术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在护理时要注意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针对具体情况给予详细解释,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重要性和手术效果,努力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按全麻术后护理,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完全清醒后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增加肺通气量[1]。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 95%以上,同时观察神志和尿量的变化,尿量

2.2.2 引流管护理 对于腹部切口处各引流管应标志明确,用胶布写明名称后贴于引流管上,便于观察和记录各管引流液颜色和量、各管道应妥善合理固定,在改变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的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每天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管撕脱、移位、受压。T型管用于胆总管和肝胆管的探查手术,起减压和支撑作用,是预防胆道梗阻和急性胆道感染的保证,又是进行胆道造影和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主要途径,是护理重点。置管时间为2-3周,夹管2-3 d后患者体温正常、黄疸消退、无腹痛、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T型管造影示胆肠吻合口通畅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胆汁外漏、腹膜炎等。

2.2.3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患者术后6 h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及指导其床上活动,24 h后下床活动。禁食期间,除注意患者腹部情况外,还应观察有无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现象。对腹胀患者可进行肛管排气和使用改良开塞露肛注法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排气后指导患者进食,可从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度到半流质、普食。应少量多餐,忌进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2.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体质虚弱、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术中气管插管、腹部手术对老年人呼吸运动产生影响如腹胀、疼痛等[2],故术后应注意为患者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和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及早期下床活动,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利消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超声雾化吸入,并按医嘱准确、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②切口裂开:老年患者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较年轻者高。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患者切口疼痛,局部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③腹腔感染: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术中胆汁易污染腹腔,且腹腔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术后应仔细观察,注意腹部情况的检查并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及体温变化。一旦发现有腹腔感染,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在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

3 讨论

胆道疾病是常见病,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高,并存病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进展快。老年人胆石症急性发作时症状多不典型,加上老年人反应能力低下,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一致,很多患者出现胆囊穿孔,形成胆囊周围炎、胆囊坏疽、胆总管坏疽、全腹膜炎,手术后病死率亦较高[3]。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先要控制肺部感染,确保呼吸道通畅。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要禁烟,伴有高血压病患者应使用降压药物,减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在安全水平。注重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以防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要注重纠正严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情况。

总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老年胆道疾病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凌励,熊伟昕,龚未池.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手术16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14-1915.

第5篇

【关键词】肝胆疾病;术后;常规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56-01

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得到延长,从而使得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肝胆疾病凸显,特别是对于老年人,造成的伤害会更大,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器官的机能开始发生衰退,因此对老年人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时,手术的风险较高,同时手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多。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1,2]。本文针对性的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发现护理干预会促进老年肝胆疾病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3年4月-2013年11月来本院进行肝胆疾病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60-74岁之间。

1.2 干预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手术都没有显著差异,P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一、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意识,以及病情的变化。二、嘱咐患者要按时按量采用正确的方法服用药物。三、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四、在日常护理中,要给患者定期进行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五、手术后不能饮食,通过静脉给予水分和营养,对于老年患者一定要控制液流的速度。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外,进行干预护理。包括:一、心理上进行干预护理[3,4]。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在情绪上得到安抚。在手术后要鼓励患者,给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二、并发症方面进行干预护理。在手术后,为防止肺部感染,在患者进行翻身时,给予协助。对于插导尿管的患者,给予清洗,防止尿路感染;手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适合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患者尽早的进行下床活动。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定期的翻身,防止褥疮的形成[5]。三、饮食上的干预护理。老年患者在手术后要少食多餐,以流食为主,同时食物要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

1.3 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显效,出现显效的患者,肝胆功能相关的指标基本上恢复正常;二、有效,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肝胆功能相关的指标得到一定的改善;三、无效,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肝胆功能相关的各项指标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都是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的方法。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肝胆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严重时会引发各类癌症,使病情加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会引发全身性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压力[6]。另外,对于老年肝胆患者,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时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要进行特殊的干预护理,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干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其中,心理护理是比较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耐心;二、要关心患者。

本文对80例老年肝胆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干预护理,结果表明,接受干预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显效例数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的短。因此,对老年肝胆患者在手术后实施干预护理,会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先红,张迎春. 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1, 17(8) : 500~501.

[2] 苏萍. 论肝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 甘肃科技纵横, 2005, 34(1) : 186~187.

[3] 李敏. 心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10, 29(35) : 147.

[4] 王秋莉,邱绪敏,弓儒芳. 合理情绪疗法和松弛训练对老年舌癌患者心理状况的调节[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2) : 105~108.

第6篇

关键词:精神障碍 预见性护理 护理问题 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2-01

据国外文献报道,多达70%~90%的痴呆患者,在其病程的一定时间内曾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1]。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可因急性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等原因而住院治疗[2]。本文收集2011年1月~12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其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特点,从生活、安全、心理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37例患者,男416例,女521例,男患者比例约占43.34%,女患者比例占56.66%,发病年龄55-93岁,其中60-69岁529例,70岁以上308例。诊断:精神分裂症685例,双向障碍29例,抑郁症33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0例,血管性痴呆例32,身体疾患伴精神障碍51例,其他精神病27例。

1.2 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共上报不良事件5例,均为跌倒,该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年龄最大为86岁,最小为66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3 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12月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疾病、用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通过分析,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并积极实施。

2 结果

937例患者中712例(76.02%)患者自知力缺失,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254例患者(28.3%)因为沟通不良、护理制度的执行和规范的不健全等,可能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服务不到位。常见的护理问题:跌倒、坠床、激惹、不合作、不知避讳危险、服药依从性差、压疮、吞咽困难、噎食、便秘、睡眠障碍、性低血压等。

3 预见性护理

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可有效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3]

3.1 跌倒或坠床。①专人陪护。②使用床栏。③地面保持干燥、无积水,活动区域避免障碍物。④物品放置规范,便于患者拿到。[4]

3.2 保护性约束过程。专人负责,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时更换。

3.3 服药依从性差。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认知和纠正错误认知。②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③对患者曾经出现或担心出现的问题给予解释,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④在加以解释时半强迫喂服、鼻饲给药。

3.4 卧床及生活不能自理。①早晚进行翻身拍背,每次3~5分钟。②每2h给予翻身、变换。对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每日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至少2小时。③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2500ml。④肺部感染危险性加大时可采取雾化吸入。

3.5 便秘。①可饮用蜂蜜水,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的食入量;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每天的饮水量2000~2500ml。②每日清晨饮水后30min及餐后30min做腹部按摩。每次10~15min。③必要时遵医嘱给药促进排泄。

3.6 睡眠障碍。组织患者参加工娱活动,白天小睡20~40分钟为宜。晚睡前热水洗脚,饮用热牛奶,避免刺激性娱乐,必要时使用睡眠药。

3.7 预防压疮。①进行压疮风险评定,1~2小时翻身一次。②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③对小便失禁者使用收集容器,男性用接尿器或一次性薄膜塑料袋;女性可用纸尿片或特制的接尿器以保护局部皮肤。④使用气垫床。[5]

3.8 吞咽困难。给予吞咽功能评估,少食多餐,进食流质饮食或软质饮食为宜。坐位或半卧位进食,出现药物副反应遵医嘱处理。采取集体进餐,严密观察病人进餐情况[6]。

3.9 性低血压。①患者离床时,让患者坐起来,适应几分钟。②当患者洗澡和活动时需严密观察其面色、脉搏,是否出冷汗。③治疗期间,一旦发生低血压,立即将患者平卧,下肢抬高,注意保暖,报告医生处理。

4 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以症状护理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激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热情,锻炼护士独立思考、分析病情的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3],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护理。参考文献

[1]李玉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现代护理,2011NO.22,165

[2]邓蓉林.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状况护理评估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08年10月第34卷第5期

[3]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11年4月第19卷2期,122

[4]邓蓉林,江道群.68例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原因调查分析,全科护理,2009年10月第7卷第10期下旬版(总第159期),2733

第7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疗效对比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40例,采用特殊的护理干预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40例。87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0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特殊的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一些方面:

①一般护理:为患者安排舒适、整洁的病房,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的设施以及环境,给患者带去温暖和关怀,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

②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指导,尤其要注意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状态进行及时的疏导与排解。同时,也要耐心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前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生活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细致的生活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注意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要保持患者饮食上的低盐、低脂、低糖以及低热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多食用粗纤维类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同时,针对老年患者不便咀嚼的状况,也要选择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防止患者出现便秘。其次,针对患者的排便,也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比如心肌梗塞的患者排便不能太用力,有便秘现象的患者要使用缓泻剂,心动过缓的患者避免在排便的过程中屏气过度。最后,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协助完成洗漱、饮食、大小便等事项;相关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皮肤以及口腔黏膜的变化和清洁;要严格限制患者有吸烟、喝酒的现象,以防止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加重。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计量的资料使用方差来进行分析,使用t值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的平方进行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无病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有2例死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老年人的死亡造成很大的威胁[1]。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断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也在增加[2]。总体来说,老年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护理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具有先进的护理观念、丰富的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技巧以及良好的护理形象,为患者带去一个舒适、安全、放心的护理环境[3]。

具体来说,要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首先要更新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让患者树立“护理质量至上”的护理理念[4];其次,相关的部门也要加强对患者护理技能系统性的培训,保证相关的护理人员能够以娴熟的护理技巧来为患者带去舒适的护理服务;同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还需要护理的人员能够专注于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通过细致耐心的态度来为患者带去亲切、温暖的生活服务,及时解决老年患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通过对老年人日常护理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及时排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以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无病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有2例死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艳霞,丰慧艳,蔡芙霞.整体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1):158-180.

[2]万艳玲.护理干预在社康中心Ⅰ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4):189-190.

[3]李子凤.护理干预在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123-130.

第8篇

关键词: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72-01

我国老龄化人口趋势逐步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提升及生活方式变化使老年心血管疾病 (CVD)发病率增高。[1]现对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住院治疗1053例CVD患者行回顾分析,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7.2岁;男性851例,女性202例,男女之比约为4∶1。随机选取100例老年住院CVD患者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5.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1.2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8.5岁;病程6个月~4.2年,平均病程1.5年。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传统住院规范化护理干预,入科时行住院宣教及生活相关服务,告知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行心血管患者常规护理,不采用主动、积极护理原则,满足患者的基本住院护理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积极护理措施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饮食护理,注意饮食、运动、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对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终末对护理措施干预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行数据分析,P

2结果

2.1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2008年9月~2009年9月(2009年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2010年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2011年组)比较: 212.94,P

表1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较(例数)年龄组2009年2010年2011年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组例数 护理满意度(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x±s、分)观察组50 41 90.3±8.1对照组50 32 71.1±12.13讨论

3.1随着社会发展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提高老年住院CVD患者的护理治疗亦显得日益重要。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需注意如下方面。

3.1.1密切关注病情方面:护士工作人员需有较高专业知及识高度责任心。在CVD患者常并发几种慢性疾病,因患者反应欠敏感, 不能清晰表述症状,造成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性在老年性心血管疾病诊断造成困难,故在护理工作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特别对主要症状的变化的记录,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2]

3.1.2心理护理方面: 老年患者住院后更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及心理的变化, 使应激力、反应力下降。心血管疾病住院时间长,根治率低,复发率高。住院后常心理紧张,对治疗信心不足。护理工作中,需多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及基本需求。[3]耐心解释病情转归情况,让患者了解护理过程。并行心理疏导, 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帮助情绪焦虑者自我调节,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树立坚持治疗。

3.1.3饮食护理方面:患者消化能力低,应予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限制胆固醇、热量、盐、糖摄入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进食蔬菜、瘦肉、豆类、水产品、菌藻类、蛋白质类食物。对于有烟酒嗜好患者,促其控烟戒酒。

3.1.4用药指导方面:患者应激能力弱,药物吸收、代谢、排泄时间及免疫功能均下降,易产生药物反应。临床用药需注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严防药物中毒;对长期应用扩冠脉、 降血脂类药物应预防药物蓄积性中毒;使用降压类药物需根据药物性能选择恰当给药时间。

3.1.5运动指导方面: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允许度,让患者选择合适活动及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走、太极拳、按摩等运动,1~2次/每日, 20~30 分钟/每次。提醒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及休息。

3.1.6出院指导:出院时对患者行护理指导,告知服药种类、时间、剂量、方法及出院后来院复查周期。对理解能力差、年老体弱患者可对其家属行相关家庭护理指导, 其中包括处理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争取抢救,稳定老人情绪。告诉患者医院急救电话及科室联系、 主管护士电话,便及时联系和提供上门服务。[4]

3.2结合本组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41,占82%,护理质量评分90.3±8.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32,占62.75%,护理质量评分71.1±12.1;经积极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19.25%,护理质量评分高出19.2分。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分析病情,制定对应护理措施促进病情康复、维持病情稳方案,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郑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23-24

[2]石明兰.影响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9):1742-1743

第9篇

【关键词】  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1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  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  呼吸困难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等,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1.3  紫绀 紫绀是体征,具体表现为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出现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瘀滞。紫绀有中心型和周边型两种类型。

        1.4  眩晕 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指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眩晕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常见的瓣膜改变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硬化或纤维化。

       3  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3.1  做好普通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到患者病愈出院才结束。对于刚刚入住的老年患者,应该用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及亲切的关怀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舒适、整洁,在感官上给予患者良性的刺激,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放松,放心地接受治疗。待患者安定下来以后,经常用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患者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包括冲动、抑郁、暴躁和焦虑等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及时向患者介绍他们的病情,传达一些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解除患者的情绪干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沟通的深入,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3  重视生活护理  良好的生活状况不仅对健康的人非常重要,对于各种病的患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生活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在饮食食物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到“四低”,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饮食习惯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齿稀疏,容易脱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给予一些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还应控制饮食结构,防止患者便秘,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叮嘱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对已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其粪便软化,容易排出。当采取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用肥皂水灌肠或内使用开塞露进行强制性的排便。生活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他们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有利于心血管病的控制,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诱因。随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变化,及时进行预防,护理,对一些特殊患者,还应注意禁食要求。

        3.4  了解病情进行护理  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诱发而加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如胸闷、气短,发现不正常立即采取措施。还要掌握用药情况,了解药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心血管药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严格掌握剂量,促使患者的身体走向健康。

        总之,在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用一种和蔼的态度,谦卑的身份,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进行护理,把关注老年人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人类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58-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老年心血管病疗程较长,病种多而复杂,再加上生活自理能力差,子女不能随时守在身边,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就给护理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尊重、理解、关怀患者,如何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就成为医院方面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良好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性、人情味的服务,正符合这样的要求,也符合患者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男女之比2:1,年龄58-95岁,平均年龄76岁,病程时间7-29年,均为心血管病患者。

1.2 老年患者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组织机能衰退,临床症状不典型,敏感性差,反应迟钝,就诊时对自己的症状叙述不清。

2 人性化护理措施

(1)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入院时予以热情接待,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介绍住院须知及病床的主治医生和护士,告诉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找护士帮助解决。

(2)制定人性化护理流程,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根据老年人的静脉特点,实施温馨注射工作流程,注射前向患者介绍药名、剂量及用途,推行“一针准”制度;实习生、新护士给老年患者穿刺时,如第1次未成功,主动请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完成。在病房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给予屏风遮挡;抢救濒危患者时,转移其他患者至安静的病房,或给予屏风遮挡,避免不良刺激。

(3)规范护士的仪表、语言和护理行为。现代护理要求护士在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自然优美的体态,良好得体的举止,高雅谦和的谈吐。这要从日常行为,动作规范做起,要求护士工作时头发不过肩,护士帽用统一的亮晶发夹别住,工作服洁白、平整、合体,佩戴胸卡,精神饱满,淡妆上岗;使用文明用语,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应柔和恰当,语气热情诚恳,勤巡视,多问候,有问必答,有答必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动作轻柔、敏捷、果断,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使患者觉得可靠、安全,有利于配合治疗和接受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最佳的形象和行为在患者面前出现,从语言和服务行为上为老年心血管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4)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床单、被褥被污染时,随时更换,并为每个患者准备储物箱,使患者的物品放置有序,多而不乱。也可以依据患者的爱好,摆放鲜花、台历、照片等,如果病情允许的话,还可以听听音乐,读读报纸。每月召开1次患者座谈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工作。

(5)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病房是患者的住房,尊重患者的感觉,进门前要敲门,各项治疗前要解释,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完毕,要感谢患者配合。对住院患者每日发放“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在收费上做到全透明,对费用不清楚的地方,给予耐心的解释。在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操作时,用屏风遮挡患者,以使患者的隐私得到保护,避免不必要的身体部位暴露。

(6)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如何鼓励患者克服绝望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是护理工作者的责任。责任护士通过仔细观察,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更多地认识自我,适应新的生活模式,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与病魔抗争。

(7)微笑服务,精心护理。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微笑,迅速敏捷的动作以及温馨的语言无疑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自己的关注和爱心,每天的晨、晚间护理为患者带来舒适的问候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发药时,主动为患者倒好开水,液体类的药物则插好吸管,方便患者服用,冲剂类的药物帮患者冲好,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任何疑问,要不厌其烦地详细说明,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更要格外关注。

(8)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根据不同的患者和病情灵活地使用护患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护理效果,如对老年痴呆及听力障碍的患者,说话声音要稍大一些,重点内容要重复讲解;对性情急躁的患者,护理时要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对肢体偏瘫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以鼓励,使其充满信心。

第1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6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导致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症状护理

护士要熟悉COPD的相关知识,针对COPD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消炎、镇咳、平喘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生活起居上给予协助。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对于卧床患者协助变换,避免压疮,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促进排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教会家属翻身扣背的方法,定时给予协助。对于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要告知注意事项,如防止导管脱出,定时开管,保持口腔、会清洁等。

心理护理

针对患有焦虑、烦躁、抑郁等不同心理症状及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灵活应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等心理支持疗法,使患者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指导患者家属乐观地照顾患者。护士应主动关心了解老人的病程进展和生活情况,讲解一些成功的病例,促进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 论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预防及治疗疾病,不良的心理因素可直接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的转归。老年人特别是长期患病没有家庭支持的老人容易放弃自己,不配合治疗,丧失康复的意志。所以他们更希望有人关心爱护他们,做好家人及亲友的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让他们做为老人感情的依托,保持好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消除诱因,让他们对生活乐观,用好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努力使老人周围充满关爱,对疾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59-02

妊娠和分娩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女性妊娠和分娩给盆底带来了巨大改变,甚至影响到了女性盆底的正常功能。更年期或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的支撑减弱,出现子宫脱垂或尿失禁现象。所以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其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它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一般正常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11%[2]。其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排尿功能障碍及排便障碍等。为探讨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现通过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科门诊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10.6)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4±5.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0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200例,心理护理组50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6.4±11.2)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病程(9.4±6.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2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180例。两组患者主诉在会阴有肿物、肿物脱出等异物感,患者在不经意的腹腔压力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现象。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 采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 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①评估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心态:有效地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做到有的放矢。②心理问题: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都会出现自卑、紧张、羞愧、忧郁、多疑、恐惧和焦虑的心理。③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首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前注意事项,尽可能获得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程度。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而和蔼地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促使患者有信心面对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对疾病态度、治疗医从性等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疾病认知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表1)。

表1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往往有烦躁情绪,所以心理护理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特别重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知识和预后;协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疾苦表示理解。从而促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3]。

消除自卑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在初期感到羞愧进而出现自卑心理,一般就诊时由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对于病情过分的担心,并且担心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嘲讽[4]。此类患者往往缺少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正确认识,担心病情无法彻底治愈,而产生自卑的心理[5]。应加强与患者语言沟通和交流,给与患者关心,并耐心介绍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能够以自信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6]。

消除紧张和羞愧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可能涉及一些生殖系统和性生活的隐私话题,大多数患者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异常的看法,进而引起紧张和羞愧的心理,心理压力增大。患者入院后表现为精神紧张,不愿意和医护人员交流,影响临床治疗的医从性。采用心理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举例同病房病友成功案例,向患者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理,提高患者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羞愧的心理情绪。

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情绪中,严重者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区的健康活动,组织安排同类疾病的患者进行交流,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

消除忧郁、多疑的心理:一些行子宫切除和卵巢切除的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医学知识,认为由于手术切除了子宫和卵巢,而失去了性征、性能力、生育能力等,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担心以后的工作、生活及夫妻感情和性生活受到影响,出现忧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保持认真负责态度,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换位思考赢得患者的信任,并安排家属积极参与;介绍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真正做到细心、耐心、诚心、热心、同情心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分析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和心理护理组500例,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组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增加医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巧,戎凤梅,李芳,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盆底重建术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1.

[2] 陈佩华,王慧,张亚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4):53-57.

[3] 骆建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5):578-579.

[4] 吉萦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7-3138.

[5] 蔡伟兰,温素琴,彭玉兰.盆底康复训炼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4):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