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教无类教案

有教无类教案

时间:2023-06-06 09: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教无类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教无类教案

第1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据有关调查,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有这样几个角度: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学有优教,三是教师立德树人,四是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准则。下面就围绕这四个“角度”,浅读我的体会与心得。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发展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这是孔子著名的“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人才原则。数千年以来,这一“原则”得到了许多志士仁人的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践行。他们深知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其先天条件不同,后天发展环境不一,家庭境况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家长与孩子起点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从而使孩子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更需要我们牢牢地遵循“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教育更没有分高下贵贱”的原则,采用针对所有学生的全民教育,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通过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课程设计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并与社区合作,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即对每一个学生命运的关心、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美好情感的肯定。

二、学有优教,关注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和更高标准。多年来,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师生往往只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其他等级或艺体类科目;为此,学校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周历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其次,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还需要“提质”,即在关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三、重师德师风,抓“强基固本”,让教师专业技能不断增强

1.持续不断地开展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我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自觉养成忠诚教育、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谦逊严谨、乐于进取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我们懂得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对于教师来说,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因为教育是精神事业,一个教师精神素质好不好,会直接在教学的态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和传授知识相比,教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2.经常组织教师温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牢固树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这可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我们明白,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通过学科规划与实施建设专业团队,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文化,让教师在“专业发展规划”引领下主动成长。

3.充分发挥名师作用,组织帮、传、带活动,进而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1)让名师上示范课、开讲座,发挥名师带头引领作用;(2)让名师听课、评课,激发一线教师的动力与活力;(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即同课题不同教案、不同教学风格的比较、探讨活动,集聚正能量,促进不同类型教师迅速成长,从而造就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技能过硬的骨干队伍,有的甚至成为优秀的教师。

四、重校园文化,强家校联系,让学校教育“热闹”起来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风貌的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积淀,每所学校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符号”与“表情”。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上。

“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学校工作要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合理宣传自己,学校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就是最好的宣传。

总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第2篇

农村高中学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加上周边城区的学校扩招,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大量流失。城区学校扩招学生就导致师资力量不足,那么农村高中比较优秀的教师就会被城区学校挖走,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整体水平下降,学生相应减少。这样的局面形成后,教师觉得学校好的生源太少,没有可挖掘性,从而对教育教学不上心,教育水平下降,学生成绩也提高不了。

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也同样觉得,优秀教师不会留在农村学校,故而认为校内没有好老师,便对教师失去信任,上课不认真,学习没兴趣,积极性降低,导致成绩提不上来。没有信心的教师上课时也心不在焉,教学兴致不高,课堂表现比较懒散。有些教师甚至上课时才开始看教案,也不会结合教学器材进行趣味教学、探究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不要提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

三、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很多农村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往往保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不能放下身段,无论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是上课时,都是不可一世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和学生沟通,不仅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更要注重和学生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传统看法,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有情感上的交流和寄托,从而愉快地学习生活。

四、教师勤奋刻苦工作,感染学生自主学习

有些年轻教师刚刚加入教师的队伍,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还停留在学生时期,致使高中学生会产生老师不比自己大多少,做自己的老师不合格等心理反应。这时老师就要更加勤奋刻苦工作,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用水滴石穿之心慢慢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看在眼里,也会对老师有新的看法,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同时,年轻的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充满活力,采用更多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你的课,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达到预设的效果。

五、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圣人孔子曰:有教无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名优秀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切勿用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做出表扬或奖励,这样学生的心理会得到满足,增强了自信心,也就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校应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3篇

摘要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细微而沉重的。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调动教师自身活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 教育工作 素质提高 教育研究

有些人认为教育工作如同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到的广度。为了一个学生的成绩提高,需要多少个日夜轻声细语,其言谆谆;为了转化一个学生,又要进行多少家访和谈心,真可谓其意殷殷,但流了汗水也不一定就有好收成。

孔子说“有教无类”,这话在今天仍然适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无例外地、无选择地将爱撒播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使他们都能在爱的满足中得到健康成长,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考虑爱谁不爱谁。而是要从国家的培养目标出发,从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基本要求出发去考虑爱学生的问题,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为只有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才会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肯定,才会形成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是推动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巨大力量。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力量,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可见,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师爱是平衡人际关系、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和转化后进生的无形力量。当然,爱不是纵容、放任、听之任之,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作为班主任,当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以促使其不断进步。哲学家罗素讲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缺乏爱生情感也绝不会树立威信。为获得教育威信,提高我们教师的素养,让我们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发挥着其他教育因素和力量所不能的作用,所以说师爱不仅是教师高尚品格的自我体现,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

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素质教育本身也需要教师业务素质的再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塑造一代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国民。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创造型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应强调具备“T”字型知识结构,在知识面上获得的压力有助于专业度的加深。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对相邻学科以及必要的横向学科只是具有一定了解,同时还能掌握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等新技术手段,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坚实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育者的业务素质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最直接的方面,除了对自己现有的教学业务熟练外,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思维,使自己的知识如源泉般不断输入给学生。当然一名教师有了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并不意味着他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体系、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水平和特点,结合教材编写教案,以良好的表达能力,用最佳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育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教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应当树立现代化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立足素质教育,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是每位教育者应该重视的。一位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承实效。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课堂千变万化,要适度调整教学方法,沉着处理偶发事件。赞科夫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精神就饱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输入与输出就容易“匹配”。要达到这一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那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把握知识容量,设计教学情景。

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教材,课堂教学都以教材为本,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提炼主要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找最好的突破方法,做到统揽全局、重点突出。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搜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并精选部分材料来充实教材,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教案是课堂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依据,因此要对教材加工整理,使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体现直观原则,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

开展实训课外活动,注重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一堂课讲完,回头看看,学生作业做得怎样,是否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如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到理性认识,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重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言传身教,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第4篇

一、真

只有教育的归真,才有教育的发展。洋思人用真实、真诚和真心,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

1.思想教育真情平实

洋思中学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彰显着独特的文化,漫步其间,人们随时都会受到浓郁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感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抒写出了洋思人的那份追求与自信。“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你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你有多少长进”“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败找理由”“带着深深的感恩倾听老师的教诲,带着无限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等标语条幅,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会说话的校园对学生进行着信心教育、抗挫折教育、尊重教育、感恩教育、成功教育和养成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平实和真切打动了人,激励了人。不仅是学生,走进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其影响。

2.团队合作真诚科学

洋思中学初二、初三两个物理组的团队合作特别真诚,如集体备课时,他们采取集体备课件教案的方式,就是提前一周将教学课件任务进行分配,不同教师轮流主备,其他教师辅备。主备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件设计任务,由辅备者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共识后,全组使用同一课件教案,当然,课堂教学中一定会有创新和生成。习题编写也同备课一样,分工合作,集众人智慧,每节课使用的都是本校教师自行设计的科学、适用的习题。这样,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关注学生。洋思中学集体备课的几个关注点是:怎样引导解决;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训练、课后作业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同时关注重难点、背景材料和教学技术手段等。他们把最大的精力放在疑难问题解决和学困生的辅导提升上。课堂教学中小助手用的特别好,“兵”查“兵”、“兵”教“兵”实效、高效。安排座位的原则是优生、学困生同座,学困生尽量安排在前排座。“兵”教“兵”是洋思中学在“后教”环节上最有效的一种做法,解放教师,发动学生互查互教,锻炼激励学生,对完成堂堂清、周周清起着很好的保障作用。

3.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教师真实面对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是:自学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自学的过程不仅包括学生自行阅读一些文字材料,还包括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堂训练”不仅是指书面试卷形式,还包含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巩固知识和其他技能训练等相关活动。“堂堂清”也不仅指正确完成试卷上相关笔答问题,而是指学生在熟练完成一系列活动后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原则。教师的所有活动基于真实,面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真正相信学生,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更高效的提升。

(2)真实引导学生面对存在的问题。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一节物理习题课,除了方法确有独到之处外,让我感触更深的是:教师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处错误,让学生真实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洋思中学每个班级每天晚上都有一节物理自习课,一般都是以试卷形式进行检测,也是日日清的一种形式。测试后,教师当天晚上就将试卷评完,对每个学生的每处错误都一一记录。第二天上课,教师一一对应指出。

二、善

1.母亲一样的慈善

“爱优秀生易,爱学困生难。”虽然每位教师都懂得木桶效应,都在想办法增长那个最短的木板,但洋思中学教师在对待学困生上却是我们的楷模。洋思中学的学困生来自五湖四海,洋思中学校长告诉他们的教师说:“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到卫生室,大一点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孩子送到洋思,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校长和教师的这种自信心和责任感是洋思发展的动力,多年来形成的对学生的挚爱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母亲才会永远把最多的爱献给最弱的孩子,洋思中学的老师做到了。

2.人与人之间的友善

在洋思我真正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洋思教师身上的宽宏、大气和善良让我折服。洋思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为什么那么高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什么那么强?是因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是真心的、真诚的,互助互爱是令人羡慕的。我们看到,无论是师傅先上示范课,还是年轻教师先上汇报课,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师间都能积极探讨,真诚交流,加工完善,进步提高。我们通常迫切想学习的是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艺术,实际上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洋思中学教师身上的善良、亲切和真诚的品质,是这种艺术和品质的结合,造就了洋思中学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

三、美

1.课堂高效的艺术美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会学,真正会做,把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洋思课堂追求的是真实,是真正引起人的心灵快乐的体验,是美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掌握了一部分知识,体验到了自学的乐趣;在当堂训练中会做了,享受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是一种美的感受和享受。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艺术美是一种能引起内在愉悦的真美,创造这种内在“真”美的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高要求是根源。洋思课堂教师语言简洁、精练,课堂环节紧凑,课堂真正做到了“紧张”“高效”“流畅”“和谐”。在这种高效标准要求下,洋思课堂呈现的是: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所有学生都在各自起点上高效地学习,课堂上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种师生专注投入,共同追求课堂效果的朴素、真实和高效,塑造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实效的完美统一。

2.社会认可的价值美

有教无类,爱满天下。洋思人用坚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实现了博爱的教育梦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课间,总会碰到广东、山西等全国各地的孩子。有时候我会和他们聊一聊,有的孩子说,他们刚来时也觉得累,但现在好了,还是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对他们好。孩子说到这,我便想起看到课间老师搂着孩子谈心的场景。的确,只有对事业的真爱,才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洋思的老师是真爱事业,真爱孩子的。

3.教育教学的和谐美

第5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教育属性;应用举措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2-0024-0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正逐步走向各地的中小学校,随之而来的数字化校园正深入到普通中小学校,其管理的方式和应用的技术也日臻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从各地应用情况来看,数字化校园的普及应用,确实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校本资源、部门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方便实用的管理平台,尤其是各级管理部门对校园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控,制定每学期、每学年的规划和决策,数字校园都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但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管理功能层面上,而没有形成对教学核心业务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网络随时随地都会对学校师生产生影响,现今的教育教学方式无论在课堂、校园,还是在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承担教育重任的学校,理所当然地有责任抢占教育信息化的“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非数字化校园的科学应用莫属。因此,各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从规化到设计,再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其管理的功能,而更应凸显其教育的本质属性。管理只是手段,而教育才是学校工作的最高要务。

以用户的核心目标,创建实用型的数字校园

作为现实校园的数字化载体,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就是现实校园的服务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数字校园就是以这样的服务为驱动的信息化载体[1]。

基于此,数字校园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以用户为核心,紧密围绕学校的核心业务与服务设计架构,忠实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信息和周到的信息服务。作为学校的超级用户应是广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的管理者。数字校园是为教师服务的,更是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家长和社会服务的。

通过数字校园这个平台,让学生有了网络学习的环境,让家长有了与学校老师沟通的渠道,让教师在平台中随时能够找到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让班主任能够及时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动态、活动评比等各方面的情况,让部门的管理者在任何互联网的用户端,甚至坐在办公室或家里就能通过数字校园了解到部门活动情况,统计分析报表。总之,数字校园能随时随地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他所需要的资源和活动空间,让师生以最便捷、最健康和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管理和维护数字校园。

以自觉的行为习惯,引导用户使用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体现“想用户之所想”,用户最想得到的教学资源和数据,随时就可以在数字平台中提取,方便、快捷、一站式服务体现出数字校园的实用性。如家长在任何网络终端通过登录数字校园专用账户都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和班主任、课任教师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教师之间可以互相约课、听课、网上评课,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传阅、借鉴教学资料,互相提供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背景素材,以达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而部门管理者,也可以有关活动通知,布置教学任务、收集各类(如每学期的计划、总结、心得等)资料,制定并统计回收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及时统计历次月考,期中、期末、会考以及高考的相关成绩及各种统计分析数据。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与学校关联的每一位成员,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再到学校里的各位教师和部门的管理者,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数字平台找到其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应用数据;所有的教育辅助手段在数字平台中都能够得以实施,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状况通过专有账户就能查询。在数字校园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其活动的空间,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自己相关的教学动态,而有了这样一种便捷、实用的工具在身旁,相信每一个用户就有了每天上数字平台的渴望和需求。让人人关注数字校园、人人使用数字平台成为校园的一种氛围和时尚,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创建实用型数字校园的成功。

以切实的应用举措,让用户离不开数字校园

再好的硬件,如果没有实用的软件支撑,硬件只是一种摆设;再好的软件,如果没有用户的关注和使用,软件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的建构和应用要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 [2]。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部门负责人配合,转变教学管理的观念,制定切实的应用举措,让用户上校园数字平台成为一种必需和习惯。为了使用户积极自觉地使用数字校园,逐步达到离不开数字校园的目的,学校应采取以下举措。

1.实现无纸化办公

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如果既能做到节约成本,又能做到环保高效,则无纸化办公应是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能够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协作效率、决策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学校应要求所有部门的文件、通知、统计报表、调查问卷等资料一律通过数字校园平台进行传送。有关部门可把任务要求发送至每一个用户平台上,用户每天可通过办公室个人电脑、手机或公共场所的触屏设施,打开个人账户,接收、浏览、下载部门发送的有关资料,关注当天校内发生的新闻信息和个人应履行的活动或要提交的资料。这种办公形式的有效实施,每年将为学校节约一笔相当可观的办公费用。

2.设置网络学习时间

对每个学生用户而言,每周固定网络学习时间,设置“周末知识点”网络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依托,在网上向学生用户本周知识点复习检测卷。检测卷的内容可以是本周各学科所学知识点,也可以是生活常识、时事热点,题量难度适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答案,第一次提交可以设置积分,提交答案后可直接查询到标准答案和相应得分及累计积分。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相信学生的知识面会大大拓宽,知识积累将更加丰富,由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拓宽到课本以外的方方面面。学习之余,也可以让学生浏览学校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页,了解历届优秀校友的励志故事和突出事迹, 以期让每位学生能够关注母校、热爱母校,为学校的发展奉献智慧、增光添彩。

3.设立家校互通平台

普通中小学数字校园应把平台建成教育孩子的阵地,通过数字校园这个平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信息,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向,如家长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课表、考试成绩、学期评语等。家长也可以给班主任、科任教师留言,互相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学习状态等,科任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作业问题,向每一位学生微课程,和学生实现网上互动,课堂翻转,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

4.为教师的成长搭桥

数字校园能协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科学发展,帮助教师教学相长。教师日积月累的教学资料、教学心得、课堂反馈,各种备课教案、试卷、课件、学科背景素材,均可以放在以数字校园为依托的个人资源库或公共资源库存储。各种网上评课、远程教研、教育随笔、、获奖作品等均可以在数字平台中展示交流,以达到互相借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数字平台既是教师交流的桥梁,又是师生互动的渠道,为教师的成长积累资本,奠基搭桥。

5.为学生的发展铺路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每位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不能给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辅导,学生有问题又找不到地方反馈,而教师也需要及时了解每章知识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数字校园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师生交流专用通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无论遇到学习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普遍提交的问题,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可以视情况给予集中解答或个别辅导,以期学生能够在教师们的帮助和家长们的监督下健康成长。因此,数字校园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为学生成长铺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同时又能充分记录、存储学生成长的轨迹。

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让用户品尝到教育的成果

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作为教育先师孔子的至理名言,几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也是终身实践的座右铭,若按照我们现在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的课堂,很难实现“有教无类”。如: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不了的内容,教师课下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要重新讲一遍,甚至几遍。但这个问题若是在数字校园中,尤其是“微课程”的有效介入,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学习中难于理解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制成“微课程”,发送到每一位学生用户,学生坐在家里或在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一遍遍观摩,直到领会为止。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应该只有在数字校园的管理平台中才能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数字校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育,也要注意思想品行的教育,针对每一个用户,开辟教育专栏。如:理想信念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困难挫折教育、感恩关爱教育、探索创新教育,这些教育的形式可以通过学校中层部门开展多种多样的网上活动,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作品展示、年级论坛、班级网页等形式来展现。在所有教育活动中,学生要能看到自我个性的展示,教师能欣赏到自己的教学作品,家长能体验到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社会能够看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管理的教育成果,总之,让教育的真谛在数字校园这个平台中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创建数字校园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有关普通中学数字校园教育模块分管部门和栏目设置可参见图1、图2。

图1 数字校园教育模块部门分管网络图

图2 数字校园教育模块栏目设置图示

第6篇

关键词:师德建设;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教师职业道德,也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遵循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是教师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方式、感情态度、工作作风去传道授业解惑,接待人物,处理学生问题,尽职尽责做好社会工作,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殊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形式。

一、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追溯及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论语》中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著名论述,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经典,是我国教育史上早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汉代,“三纲五常”曾被当做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核心;唐代,教师职业道德被韩愈列为教师首要的要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都是他的著名论述。

宋元明清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又有了新的发展,大学士朱熹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教师道德规范,王夫之更有“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的精辟论述。

现代社会,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振兴民族和实现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现代社会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师德的优秀文化精髓,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最有时代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

现阶段,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教师队伍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轻事业重金钱,淡理想讲实惠,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思想落后;乱办班收费、收受甚至索要礼物等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矛盾更加尖锐明显。

探索并构建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兼具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新模式,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何要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具有共通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全面性、示范性、前瞻性。

1.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修养高尚,工作能力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决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全面重视教育,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职业道德超出了一般职业的道德要求而备受各方关注,使教师职业道德上升到一个高度,具有全局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工作面向学生,学生学习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把直接接触的教师看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作表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感染人,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技能引导人,以博大的爱心爱护人。教师只有这样要求自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乐其道。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也是其重要特征。

3.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时代特征,新的思想不断发展,为适应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也应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要求来武装、规范教师的头脑,才能将新的思想和素质向学生传播,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走在时展的前列,也正是这样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才决定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职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虽然影响学生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会面临种种诱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要全面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

1.提高待遇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只有充分肯定教师工作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才会确立教师职业的重要地位,才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爱业、敬业、乐业并精业的奉献精神,以社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教师的职业角色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为五斗米折腰”已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让社会认可并为教师创造较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第7篇

霍伯特小学,一所十分普通的美国公立小学,却因为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老师而名声大振。这所学校位于洛杉矶,高达90%以上的学生家庭困难,且多来自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班里学生的成绩却高居全美标准化考试前5%。

近30年来,雷夫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教师。在这间又小又破且时常漏雨的“第56号教室”里,他独创了阅读、数学、艺术、戏剧等深受孩子喜爱的课程,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谦逊有礼且诚实善良。

尽管雷夫获奖无数,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和“全美最佳教师奖”,但他仍坦言自己经常遭遇失败,“有时在凌晨醒来,会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

雷夫认为,他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这间教室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他努力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依靠。

近日,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正式在国内出版。为此,《中国教育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时间

背景:在美国,许多学校是反对娱乐性阅读的。但雷夫认为,为乐趣而阅读的孩子比大多数只阅读指定功课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热情和更持久的专注力。他发现,他所教过的那些后来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阅读。他说:“让孩子背着书包回家独立完成作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今天太多的电子娱乐干扰物,让孩子们爱上阅读需要时间。”

记者:您认为,为乐趣而阅读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热情与更持久的专注力,您是如何界定和看待娱乐性阅读的?您对于男孩子喜欢看漫画书持什么态度?

雷夫:我认为漫画书是很棒的书。在我小时候,根本没机会接触到那些漫画书,但现在的孩子们却可以从我这里如愿以偿。我最好的学生也在阅读那些漫画书。

因为我喜欢阅读莎士比亚,人们就误以为我整天坐着一动不动地看《哈姆雷特》。这是片面的!我经常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因为他们需要一个阅读上的指导教师。作为阅读方面的行家,我可以将阅读的主题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从中受益。但同时,当我的学生独自阅读的时候,涉及的书籍种类是包罗万象的。这真的很好,因为他们确实在阅读。

记者:您认为,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因为多数经典小说的主角面对着选择”。请问,教师如何帮助今天的孩子爱上经典?另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个性、命运还是所处的场合往往很特别。并且带有很多的虚构成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哪些是可以学的,哪些是不能盲目效仿的?

雷夫:这真是一个很棒的问题!

在美国和中国,教师都必须依据一些早已编写好的教案来开展教学,但是这些教案大都是一些没有从事一线教学的人撰写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阅读爱好,应该阅读那些他们个人喜爱的伟大作品。实际上,如果教师愿意和孩子们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孩子们会愿意尝试阅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我是倾向于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

孩子们背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回家独立完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电子娱乐干扰物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阻碍他们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阅读者。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爱上阅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时间,因为孩子们不会立刻喜欢上阅读。我的孩子们需要时间,我就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培养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能辨别是非,分清他们所赞同的和不赞同的,他们就不会盲目模仿。事实上,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引发的问题,远远大于问题背后的答案。我和孩子们阅读的许多作品,都可以教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我本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教师。孩子们通过阅读和思考,会发觉“与众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戏剧对孩子成长有深远影响

背景:第56号教室的学生常被称为“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因为学生每年都会制作和演出一场完整的“莎剧”。为此,孩子们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雷夫说,“我找不到其他计划能把所有想教给孩子们的事情教给他们”,“我们的目标是学习语言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乐趣”。雷夫也一直在探索把电影当成辅助孩子们学习的工具,并设计了一项可自由参加的课余活动――霍伯特・莎士比亚电影俱乐部。

记者:您似乎一直在探索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帮助孩子爱上文学和阅读。而在中国,中小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戏剧表演。请问,戏剧表演对孩子的发展会带来什么重要影响?

雷夫:在美国,情形也是如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学校取消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类课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当我的学生扮演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或者投入地排演音乐剧时,他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懂得纪律和团队合作,学会倾听以及为他人着想。我相信,这些技巧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应对考试,更能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我也相信,孩子们从戏剧中学到的东西,即使在他们离开学校多年以后,依然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并不十分热衷于每学年年末的测试,因为一旦学生陷入测试的怪圈中,不久之后就会耗光他们的学习热情,继而远离学习。

记者:您在新书中不但推荐了很多文学作品,还介绍了不少影视作品。您是否认为。跟孩子一起看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是教育孩子的好途径?

雷夫: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辨析和批判。现在太多的年轻人觉得,过去的东西已经没有价值。此时,我会告诉他们,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经受住了世间最为苛刻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个最为苛刻的考验就是时间的考验。孔子和莎士比亚的学说依然适合当下,有着不可轻易抹去的元素,而现今一些娱乐明星数年之内就可能被大众遗忘。经典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和卓越,会使他们更有辨别力,不会被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者联手蒙骗,把低俗误认为优秀。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学生

背景:在美国,许多中小学教师也“时常很沮丧,因为必要时惩戒孩子的权力已被执行‘有教无类’的行政力量夺走了……许多孩子发现他们可以为所欲为”。雷夫则认为,惩罚学生有存在的必要。但他同时指出,惩罚必须和不当行为相匹配,而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孩子参加孩子有过不当行为的那个行动。“孩子们并不介意一个严苛的老师,但他们讨厌一个处事不

公平的老师。”

记者:您认为,当父母和教师的首要原则,是做一个我们想要孩子变成的人。您的同行们赞同您的这一观点吗?您认为这个原则能实现吗?对于那些抱有理想的父母和教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雷夫:我和很多教师共过事。他们当中有些赞同,也有些不赞同这一观点。我不认为我拥有全部的答案。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冲着孩子们大声呵斥,要他们好好学,那将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场景。

我的建议就是,你经常要以身作则,要让你的学生做到,你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我要求和期望某个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会让他看到我自己就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我也认为父母们应当列一个清单,清单中列明5-10件事情,这些事情是他们想要孩子在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中学会的。

我希望父母们不要仅期盼孩子们的高分数,而应重视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成就。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您认为。惩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雷夫:我相信惩罚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惩罚必须和不当行为相匹配。如果我的学生在棒球运动课中表现低劣,我就会让他退出比赛,坐在一旁观看。如果他在自然课堂上不专心,他就得站在一旁,看着其他学生热心积极地参与。当然,这种惩罚的前提是,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课堂十分有意义和令他们感兴趣,以至于错过哪怕一个小小的活动环节,都是对他们的“终极”惩罚。我知道,孩子们并不介意有一个严苛的老师,但是他们讨厌一个处事不公平的老师。

记者:您曾指出,“教育无捷径”,教育需要教师的大量付出。您是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在从教生涯中,您是否也曾面临职业倦怠?

雷夫:人们认为,我只是简单地做些教学工作,其他的都不做。这真的不是事实!我有一个好妻子、4个孩子以及一个孙子。我永远不会遭遇到职业倦怠,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同时,我和我的家人以及朋友也在一起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我之所以没有写出来,是因为我知道将这些写出来,只会令人厌烦。没有任何人感兴趣这些零碎琐事。即使在心情糟糕的时候,我也没有感到倦怠,因为我知道在家中有一个好妻子在等着她的丈夫回家,我们将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傍晚,驱散那些不愉快。

记者:您所了解的中国教育是什么样?您对中国的教师同行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雷夫:我认为全世界的教育,远远比人们所认识到的更有共通性和相似性。我希望在中国的我的同行们,能耐心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也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并不是仅仅依靠一场考试就可以衡量的。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被邀请去中国,在这里做演讲。在其他国家,我已经给许多教师作过演讲,发表我的意见。在这些国家中能够见到如此众多形色各异的人们,真的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生命性。这种生命存在价值的体现,要求教学各个方面都应具有生成性。教学活动需要有预设,但不应照本宣科、照搬预设。生命化教学主张以生命质量的发展为基础,通过对师生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师生在互动式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知识的习得、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完善生命,提升价值的目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从教师观念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教学主体归还学生。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一个与学生探讨某些问题的对话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导,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的评价、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维护学生的话语权,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机会,从而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的局面。

教育学家第斯多德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获得知识和技能是我们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必要保证,而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人发展的动力所在。生命化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通过生命的交往、互动、体验展示自我生命个性、重构自我知识体系、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地在于润泽学生生命的成长。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成功渗透生命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即“以生为本”的尊重观和平等双向的交流观。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尊重观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人的本性、人的尊严及价值,提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无论是从人本主义的理论根源还是从其方法论基础、基本理念方面,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非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非教学的结果。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应是研究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获得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个体的独特性不应该被忽视,学生的个性也不应该被“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所抹杀。学生的个性品质如若得不到尊重,那教学活动也只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力。学生的个性应被视为教学的宝贵资源。古语有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教师,既要欣赏学生独特的睿智,也要正确看待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以期待的心情,鼓励的眼神守护每一朵花的`放,推动学生根据自身认知方式、家庭成长环境、情感体验等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树立平等双向的交流观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劳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强调以师为本,采用 “单向操作”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生命化教学强调“生命在场”,倡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体验课堂活动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其实,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有部分教师往往重“预设”,轻“生成”,心中只有教材、教法,上课就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上演 “独角戏”,很少关注或者直接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想转变现状,使高中政治课成为润泽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与学生平等双向交流的观念,将教学相长落到实处,归还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才会充满生成性,才有可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

二、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教学不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也不是知识大纲、教案的呈现过程,而是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教师陪伴下的创造与生成。”生命知识论者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不断生成的存在;体验不是把教师的意识或固有的知识强加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师生积极地参与、双向互动、创造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生命化教学在完成“知识掌握”这一要务的过程中强调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充分信任以及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以生命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一)活动设计,充分开发学生生活情境资源

生命化教学是富有灵性的教学,主张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资源。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产生共鸣,内化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企业的经营”时,我鼓励学生向父母咨询所在企业的情况,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机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以及企业的日常运作,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硬件和软件等;在教学“劳动和就业”前,我组织学生到本地的人才交流市场进行调查,让学生通过切实观察、随机访谈、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劳动者的就业心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认为“做中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记忆深刻。可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人生命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人最具有智慧,其次便是人的社会性特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焕发生命的灵性,达到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可以创设多个教学活动情境,逐次展示分析。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四组分别编排一个课堂小品,要求是结合社会现实,每个小品主要违反一个市场交易原则,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在教学时,首先由学生逐次表演课堂小品,然后由学生分析小品反映的现象违反了什么市场交易原则,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教学真正给学生创造了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从教学手段的角度去渗透生命化教学

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指出,从生命的角度全面认识课堂,以激发课堂的灵性和生命力。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不断焕发学生生命活力,逐步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以往政治课教师多以“一张嘴,一支笔”的模式开展教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且一对多的授课模式也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应接不暇。显然,传统教学手段对于生命化教学提出的“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求难以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改变教学现状。当然,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要避免流于形式,比如说只是使用幻灯片替代板书呈现教学内容或是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我们应该注意教学技术开发的深度以及与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明白现代化技术只是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例如: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代表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特色的乐器、建筑等图片制成一个影集,以该地区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给学生,使学生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有强烈的冲击,从而潜意识里真正认同文化区域性的特点。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流程以及知识重难点和相关习题训练放在网上,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页贴吧进行学习心得的及时交流。这样既充分开发了学生自身资源,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通过网页交流分享学习体验,实现同伴间的教育和发展,同时教师也能较为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

(二)借助情境创设手段,深化学生生命体验

“只有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所谓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对象,并对此思考、领悟,进而认识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若选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形成情感认同,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学生如若处于熟悉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中,就可以产生情感体验,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价值认同。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深化学生生命体验。例如政治课教学可以采用视频还原情境、朗诵渲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直观性强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特定教学情境,以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通过参与情境活动,产生自身深刻的生活体验,去体会生命;通过体验将学习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去感悟生命;通过自我认知的重构以及价值观的重塑去完善生命、提升生命。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有质量的生命是教育的天职。我们教师应该尊重生命的差异,关注生命的成长,不断激发生命的活力,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化教学。

作者简介:吴威(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高中政治教师,法学硕士,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新丰一中。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叶澜主编.回望[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5.

[3]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和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4]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5]肖川.泽生命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6]黄克剑.生命化教育须从随顺人的生命自然说起[J].福建论坛,2007(04).

[7]艾诗根.生命化课堂教学:生成、特征和意义[J].教学经纬,2007(09).

[8]罗法洋.阳倩倩.生命意义视阈下的课堂生活化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0(05).

第9篇

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有以下两种最典型的观点:

一是视之为通识课程,即工具类基础课程,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高职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视高职语文教育为通识课程的理论依据是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高等教育层面的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语文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种观点将高职语文看成是高职学生知识系统自我优化的特点,是全面发展的“生长点”,是高职课程体系中“有教无类”的课程。

二是视之为专业文化课程。其理论依据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是否开设要按专业学习的需求而定。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成为一门单纯的文化课程。视高职语文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的院校,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即极端重视和极端忽视,并且人文素质意识淡薄。大多数这类学校的课程中,语文课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课”处理,或选修处理,或讲座方式处理,边缘化现象突出。

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

高职语文的定位,应该联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二、高职语文教育模式应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将学科教学纳入到职业教育的系统之中,明确了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塑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1.激活学生主动性,拓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作文教学中,命题和讲解的主角更非教师莫属。学生的尝试权,第一感受(学习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机会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剥夺了。学生被迫“热情奔放”、“感受美好”。为什么不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品尝酸甜苦辣呢?“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只“”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100%自己解决困难。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试讲、复讲、讨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是留给学生任务和时间,减少课内学时,让学生找资料、查阅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因为“只有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意义”。教育不应该向学生强加什么,而应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应该成为他们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学会自由、学会选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仅靠语文课内喂的一点“细粮”,而缺少甚至没有课外阅读,那无论教师课文讲解如何幽默风趣、回味无穷,学生的语言资料和思想仍会近于枯竭,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仍然会低下。相反,兴趣广、阅读多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强,反应敏锐,作文时不会胸无点墨,并且能够有感而发,写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来。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提出较宽松的建议,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如列出一些大致书目,多种知识领域、多种文化层面、多种媒介类型、古今中外均可涉及,因人而异地给学生的兴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细。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领悟经由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分享,展开讨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灵魂,表达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广泛的阅读情趣,比学生先走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各类好的作品。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景象,不同学科、专业的新词汇层出不穷,语言的传媒交互手段日新月异并有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社会劳动的综合性、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引进和利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手段,增强语言教学的功能意识、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包揽100%的教学资源,而在于理智地做好引导性的10%,并把90%的自主学习时空落实给学生,这样才有助于改善高耗低能的现状,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

2.突出人文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是以能力训练为主,注重文化熏陶,着眼于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适时地安排、组织讨论课,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内容进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为此,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中除了突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凸显人文教育。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敏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近年来,在整体文化观影响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巧妙地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这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实文化需求。例如,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服务语言的口语表达和饮食文化的内容;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侧重旅游文化和讲解的口语表达;根据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民俗文化、西方文学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等等。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功能性决定着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高职语文教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优质高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语文学习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袁昌仁.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J].陕西教育,2002,(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06:108.

[3]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10篇

摘要:组织教师利用暑期深入基层,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国农业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社会责任感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记录了作者参加赴山东社会实践的过程以及认识与体会:瞻三孔圣地,领略华夏文化博大精深;登东岳泰山,感悟祖国历史渊源流长;观甲午遗址,痛感耻辱落后必定挨打;访山东农大,深感竞争激烈时不我待;进烟台校区,喜看建设如潮前程似锦。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实践;烟台

中图分类号:G646?摇 文献标识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06-02

中国农业大学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更好地教书育人,每年利用暑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的坚持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深受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欢迎。本文是作者参加赴山东进行社会实践的认识与体会。这次暑期教师社会实践从形式到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迭起,令人深受教育与启迪。虽然活动归来已过一段时间,但笔者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瞻三孔圣地,领略华夏文化博大精深;登东岳泰山,感悟祖国历史渊源流长;观甲午遗址,痛感耻辱落后必定挨打;访山东农大,深感竞争激烈时不我待;进烟台校区,喜看建设如潮前程似锦。

本次社会实践以“访齐鲁大地,观发展成就,学为师之道,作优秀教师”为主题。一周的紧张行程,确实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山东是我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活力四射的地区,既是教育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更是经济大省。到这样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去访问学习,本身就能激励我们爱国爱岗,敬业奉献!我们访问了两处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地方:曲阜、泰山。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称为“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主张“有教无类”把古代贵族专有的教育带到民间的第一人。参观当时,曲阜暴雨倾盆,我们一行36人仍然兴致勃勃,顶风冒雨,参观瞻仰,没有一人因大雨带来的行走不便而取消参观。孔府和泰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泰山还是文化自然双遗产。这不仅说明孔府与泰山是中国人心灵中的圣地,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景仰。通过瞻仰孔府、登临泰山,更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灿然中华文明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无数伟大人物,创造了灿然华夏文明,我们今人要继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不辱使命,奋发图强,吸纳世界优秀文化,进一步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7月4日上午,我们来到山东农大进行参观学习。山东农大党委副书记周林同志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待了我们,并与大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周林同志对我们来到山东农大表示欢迎,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山东农大的发展历史。山东农业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52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并将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成为现在的山东农业大学。周林同志介绍说,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山东农大的教职工中,许多教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其中不少成为了山东农大的学科带头人,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每年山东农大许多毕业生考入中国农大,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周林同志说,2006年是山东农大建校100周年,10月份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真诚邀请我校师生届时能够来到泰安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2005年,山东农大在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的成绩,2007年我校也将迎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所以此次来到山东农大也是我们认真学习山东农大在“迎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的好机会。因此,大家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分成几个小组和山东农大的老师进行对流,大家围绕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等方面交换意见和经验。在迎接教育部教学建设评估准备问题上,山东农大教师介绍说,“迎评”需要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评估小组将从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到老师教案、学生试卷和日常作业全面考查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座谈后,参观了山东农大的相关学院、实验室、教学楼和体育场馆和新校区。

我们感受到山东农大校园文明整洁、师生热情高涨、新区建设现代宏伟,全校到处呈现出一派兴旺发展的景象。我想这是与该校领导的严格管理、教师的爱岗敬业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脚踏实地,不浮躁不虚夸,埋头苦干,使我校发展更上一层楼

7月8日,迎来我们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我校烟台校区。校区领导张建华、俞守能、封树民等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张建华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烟台校区的基本情况,校区总占地3013亩,附近有1000多亩海防林归校区代管,总规划建设面积120万平方米,分四期开工建设。目前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公寓、餐厅、教工住宅等一期28万平方米将于近期交付使用,图书馆、双塔公寓、国际会议中心、职业教育区、二期教工住宅等二期工程20多万平方米也将随之启动。张建华表示,从去年开工建设到今天刚好是一年的时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烟台校区是在一片玉米地上从无到有建设到现在的规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校区的建设工作一直进行得很艰难,但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发扬了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创业精神,跑银行,跑施工单位,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现在校区已准备搬迁,9月16日将在新校区举行新生的开学典礼。他介绍说,目前,校区1500多名本专科生在烟台农校上课,等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后将全部搬到新校区。教师则由三部分组成:原烟台农校部分老师,社会外聘老师和我校北京校区去的兼课老师。张建华希望在北京的我校老师能够前往烟台校区进行短期授课,为烟台校区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社会实践团领队刘秀梅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声:今天来到校区的感觉可以用高兴和敬佩来形容,高兴的是来到烟台校区后马上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看到中国农大烟台校区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内心感到了自豪和骄傲;敬佩的是当我们听完校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后,深深地被校区领导和教职员工这种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感动,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把所有的设施建设齐全,真是很不容易,很辛苦。我们愿意尽自己所能,为校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7月9日,结束了在山东的所有参观考察活动,大家虽然感到旅途劳顿疲惫,但还是满怀收获的喜悦踏上了回家的路程。1992年我自外地调入中国农大,已在农大工作了14年了,这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和本校不同学院单位的老师们一起这样长时间相处相识,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同事友情。我想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值得珍藏,并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师生们服务,为学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11篇

心即理:满公司都是圣人

经营一家小商贸公司的陈总说:“我有三处门市房,连成一片,自营这家公司,快二十年了。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对实体店冲击很大,一年到头也就赚个房租费。上大学的儿子劝我把房子租出去算了,毕竟也算是黄金旺铺,对外出租容易。开始我觉得孩子心疼我,也很感动。但后来又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跟了我十几年的员工怎么办?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几个人能禁得起再就业的折腾?”

常有人说“天下老板一般黑”,我却发现朋友圈里像陈总这样菩萨心肠的老板比比皆是,“黑”只是表象,只不过是“菩萨心肠”外显的“霹雳手段”。正如王阳明悟道时所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晚年的王阳明用四句话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家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四句话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老板的“黑”心何尝不是“无善无恶”的初心,何尝不是圣人之道?

在公司里有这种圣人之道的不仅仅是老板。广告公司的王总说:“今年适逢公司成立十二周年,我给每位员工包了红包,交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兴奋地说:‘谢谢王总把这么好的任务交给我!’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佛家说的那名话:施比受更有福。老板如此,员工也是如此。”

王阳明的学生习惯说“满街都是圣人”。其实公司里也是“人人皆俱如来佛性”,满公司都是圣人。

有一则关于王阳明弟子的故事:这位弟子抓住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良知的道理。小偷问道:“我的良知在哪里?”这位弟子就令其脱掉外衣,再令其脱掉内衣,小偷都照做了。接着他令小偷脱掉内裤,这时小偷犹豫起来。王阳明的弟子便对小偷说:“这就是你的良知!”公司损人利己者有之、假公济私者有之、搬弄是非者有之,但归根到底,人一定是有底线

的,这底线就是良知,将底线扩散开来,就是“知善知恶”,而“知善知恶是良知”。可见,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理。心即理,人只要秉承良知去分辨是非,遵守良知的命令,就成为圣人了。公司里,人人用“心”做事,就满公司都是圣人。

致良知:心中无贼

既然满公司都是圣人,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呢?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这“心中贼”和“心腹之寇”是什么?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其心同,其理同。”还是让我们看看佛陀悟道时说了些什么!

菩提树下,悉达多王子脑海里浮现出莲花的画面,有的浮出水面,有的深深沉入水中,有的距离水面很近。王子悟道了,他成佛的第一句话就是:“众生皆俱如来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心中贼”就是“妄想和执著”。去除心中贼,就需要教化。

企业是一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培训只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环节之一。浮出水面的莲花是已见天日的,是已经觉悟的人,公司能招到这样的人是福分。距离水面很近的莲花可上可下,闻听佛法就可以觉悟,佛陀说法的对象主要就是这些人。公司选贤与能,但并非一厢情愿,贤人和能人总是供不应求,退而求其次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选择以后就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就要“破心中贼”。“心中无贼”就是要“致良知”。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在企业里,“致良知”就是先总结出与社会相匹配的、善的企业文化,再让这种文化和员工心灵深处的良知合二为一。至于深深沉入水下的莲花,佛陀也爱莫能助,至少在短期是这样的。企业招到这样的人,会成为负担,培训起来也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谈到良知,电子商务公司的张总颇显无奈。他给我们讲了魏惠王的故事:

魏惠王问一个叫卜皮的人:“寡人的名声如何?”

卜皮说:“都说大王是个慈惠的人。”

“慈惠到什么程度?”

“到了快要亡国的地步。”

“为什么?”

“慈者不忍,惠则好施。结果该杀的不杀,不该赏的乱赏。这样的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

讲完故事,张总说:“我就是那个魏惠王啊!我的心中贼是没了,但即便是做慈善,也得有这个实力呀!”我忙用佛陀悟道时脑海中浮现的莲花图回应:“慈惠不是没有底线的慈惠,离水面尚远的莲花,实属无缘难化,不是拉一把就能上来的。老板心中无贼了,员工也得致良知,而且要主动致良知才行!”

纵观职场,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不是主动致良知的结果。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既然“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就是心中本来无贼,但人心被“妄想和执著”蒙蔽也就有了贼。能不能防心中贼,就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差别。如何破心中贼?堪称典范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标准的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算半个。

如果把天下比做企业,孔子是最好的人力资源经理。在教育上他奉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有的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的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如宰我、子贡;有的办理政事能力较强,如冉有、子路;有的熟悉古代文献,如子游、子夏。可以说,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番成就。无论做何行业,孔子都要弟子修身先修心,“不义而富且贵者,于我如浮云”。更主要的是,以此为前提,注重人才储备和保护,如他认为蘧伯玉是君子,因为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卷而怀之”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不做无畏的牺牲,“明知不可而为之”也是有前提的。人力资源经理让员工用“心”做事,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如果把大明王朝比做企业,王阳明则是最优秀的业务经理。他不会不知道“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道理,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因为低估了邦无道的程度,他仗义执言,结果险些被廷杖而死,又被关进锦衣卫大牢。王阳明得知朱宸濠造反的消息,本可

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却选择了义无反顾。他以文弱的带病之躯指挥作战并战无不胜……做业务需要冒风险的。市场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好的业务经理不会像岳飞那样风波亭殒命,也不似安禄山那样拥兵造反。圣人就是圣人!王阳明做业务,坚持的原则就是致良知,做到心中无贼。既然良知就在心中,那便无需外求。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推导,无论形势多么变换复杂,也不会偏离良知这个方向。

再把史书翻到大清王朝,则是最优秀的项目经理。的一生做了三个大项目:镇压太平军、兴办洋务和办理天津教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后人对一生的评价。唯有致良知的决心,才能支撑人殚精竭虑追求事事完美。认为:“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做项目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想尽善尽美,先修好这颗心。“养心”和“致良知”实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都是心中无贼。

王阳明说:“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个道就是良知。事情来了,以良知应之。这样的员工,做HR、做业务、做项目,都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德与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话题。老板们最困惑的就是“有德之人未必有进取之心”。老板已经不缺钱了,还背负着社会责任给员工打工,员工却去追随幸福指数了……

事实上,有德之人是一定有进取之心的。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的人一定是充满正能量、满怀进取之心的。道家的圣人绝非远离世俗,而是“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世界还没乱到非圣人出手不可的地步。一旦到了天下大乱之时,圣人也只不过藏在暗处,做个幕后推手;只要完成任务,马上“功成名遂身退”。更加出世的佛家则是另一种积极的态度,以度众生为己任,忍辱背后是精进,禅定是为修般若智慧。儒家的圣人就更不可能“有德之人未必有进取之心”了,孔子“明知不可而为之”,王阳明身处逆境想着“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西门子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不单是一个能够将他的科学发现应用于实际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1866年,他发现了发电机的原理,发明了发电机,带着企业家天生的活力,维尔纳和他的公司开始投身于与发电相关的领域――驱动、照明和电力工程,这个发明最终成为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催化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精通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实践工作,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管理理论,应用于现实管理。

第12篇

周村二中创建于1979年,原址在周村张家胡同,由明朝商人班质斋、史乐亭创建,原名灵峰学舍。1984年8月,学校由张家胡同迁入现在的校址丝绸路58号。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周村二中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学校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25人,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初中学校。

近年来,学校每年为高中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有近千名学子深造后又走进了大学殿堂,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艺术特色示范校等几十项荣誉或奖励。

这里环境优美,格调高雅。学校虽然不大,但却很精致,园林化布局,一棵花,一株藤,都蕴含诗意;幽曲的长廊,秀气的小亭,错落有致的山水,无不透露古朴与典雅。置身其中,你会为学校的书香、儒雅之气而感染;耳濡目染间,你能品味到学校的文化底蕴。

翻开周村二中的办学历史,总会发现,她的每一步都与“书香墨韵、陶情励志、成就精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初的创办者班质斋先生到现在的校长王永奎,他们在此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努力为师生创造“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幸福的校园”。

一、云蒸霞蔚虹方起——建设充满个性魅力的幸福文化

一所名校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在继承与发展中,学校文化是代代相传的血脉。“云蒸霞蔚虹方起”——清晨第一缕霞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耀着静美的校园。朗朗的书声、淡雅的书香,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校园的一草一木。内化于心,无言即大美;外显于形,平凡即至雅。文化的精彩也彰显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足见文化的身影:

建设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周村二中为师生努力打造的工程,也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1.学校理念文化建设

长期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知礼、尚德、求真、创新”为校风,“精益求精、以生为本”为教风和“戒骄戒躁,勇于探索”为学风的一系列理念文化。学校始终继承和发扬“科学育人、特色立校、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秉承“志存高远”的校训,以“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的幸福”的办学追求,致力于“建设师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幸福的校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周村二中的特色理念文化。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为每一位老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首先完善了学校《章程》《教师手册》和《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将国家的教育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传送到每位教师手中。其次,围绕立德树人,智慧教育,出台了《周村二中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级部工作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学科组评价办法》《周村二中教师研修学分制管理办法》《周村二中班主任工作管理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公物财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维护了师生合法权益,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一树一景皆文化,世事洞明皆学问。走进二中,你会被这里赏心悦目的景色所吸引,被经过独具匠心之人的巧妙布局栽植的花草所迷倒。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天然资源。

学校结合实际,对各功能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确定主题,进行全面文化氛围的营造。包括楼前美化,楼外、走廊、教室内部、办公室、宿舍及功能室的文化布置;在学校适当位置分别设立校训、校风、教风及学风传达界面,与学校物质景观相协调,前后呼应,达到层层递进、移步易景的连贯效果;利用办公楼前面两侧建立高标准的展板等形式增加历史性、知识性、意境性内容,为常规教育与课程教育提供丰富资源,达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有自己的语言”的教育目的。

同时,注重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建设,形成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营造团结、友善的宿舍人文生活环境,创建整洁、有序的师生就餐环境。建设沁园和“博雅聚”教师书吧,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修养提供高雅、温馨的环境,使教师在书香中研修专业、浸润心灵、感悟人生,感受到学校浓浓的人文关怀。设定学校“温馨办公室”评选条件,每学期评选两次。使老师们在整洁、健康、高雅的场所办公、学习,提升教师形象和教师修养。

4学校活动文化建设

学校注重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社团活动。开展“我自信、我能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打造信心二中,争星创优,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积极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利用校报《中华星》,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及时信息,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积极开展“先进集体”“优秀社团”“书香班级”“温馨宿舍”评比活动。引导全体学生争星级、创文明,争做文明学生,营造整洁舒适、温馨雅致的学习环境,倾心打造二中学子的文明形象。

二、务实高效抓质量——打造常态化的幸福课堂

朱永新曾说过,“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打造幸福的课堂,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周村二中一直进行的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室的主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处境、倾听学生的声音,和着学生的心跳想事情、做事情,教室里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学会放手,学会少对学生说“不”。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成长中的事情需要靠自己学习,如果老师不给学生这样的机会,最终,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成为一台不堪重负的“考试机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用欣赏和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失误,也要给予微笑和鼓励!放手是打开幸福课堂的一把钥匙。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学校幸福课堂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平等而有意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生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我,最终成为独特而成功的自我。面对不同的学生,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学生们无论是知识、行为还是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教案、一种教法、一种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老师课下下功夫,学会“量身定做”,有时甚至是“私人订制”。

幸福课堂的另一个特色是高效。“高效”概括地说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上要体现“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三量”即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学”即肯学、想学、学会;“减负”即轻负担、高质量。课堂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四二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可支配的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为30分钟。课堂上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开心,师生负担明显减轻。教师让出“舞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过去的“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门做好“编”和“导”。“编”就是教学设计,“导”就是上课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拨、指导。现在,课堂面貌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的课堂变成了“学”的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习惯、兴趣获得了大大提升,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吸取知识、愉悦成长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所以,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关注人一生的幸福。学校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三、立德树人育栋梁——培养文明儒雅的幸福少年

党的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袁贵仁部长讲中国教育梦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这要求学校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选择。学校坚信——有道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1.深入开展“综艺满园星”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综艺满园星”活动,以“中国梦,汇聚正能量”为主题,号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综艺满园星”活动的开展,旨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位学生在不同位置都能找到自信。

2.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广泛开展社团活动

结合实际,学校共成立了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文艺类、实践类等十几门学校课程和社团组织,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增加了多元化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活动

在全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牢记使命,履行责任”“我自信,我能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争做美丽少年”“做文明儒雅人,树知礼尚德风”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政教处和团委的相互配合下,开展了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评选及征文、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4.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是每学期初都严格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月与学法指导月活动。二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校园督察员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校园卫生大扫除与卫生大检查。每学期初组织全体校园督察员进行上岗培训,教师指导,保证学校的校园督察质量。三是引导各班制定班级公约,启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四是落实“上楼即静,入室即学”,强化自主学习。

5.依托“四大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好校园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项目的应用创新活动,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阳光的成长环境,建设幸福校园。

6.注重德育科研工作

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依托家庭、学校、社区的共育功能,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德育助推力,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多种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志存高远求卓越——构建“精而美”的和谐幸福学校

1.依托标准化学校建设,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选择,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是学校重要的办学思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二中负债较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校发展。面对困难,学校强抓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白板、投影、实物展台,实现班班通;进行校园改造;加固实验楼,对教学楼、办公室进行内外整修,使二中的校园逐步有了灵气、汇聚了人气,内外兼修,内涵发展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是基础,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是关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实现学生个性化和优质发展是核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又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品味,建设和谐校园,向“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目标不断迈进。

2提升人文管理情怀,让教师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出品牌学校。在严格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引导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教师,以民主的作风创设出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学校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教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责任。

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关注教师心灵,以正确的职业操守汇聚正能量。工会牵头编印《我们共同走过》文集。文集记述学校发生的感人故事以触动教师的工作情感,砥砺教师的工作意志。二是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每年组织教师查体,安排老中医进行健康咨询,逐步增加文体活动器材,每天拿出一定时间让教师活动,定期开展凝聚人心、增加人气的集体活动,开展的“1+1竞赛活动”深受老师们喜欢。三是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人手,引导教师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个性化研修”,积极通过教师论坛、网络教研、教师读书、专家报告、外出学习、文章发表等途径,构建学习型组织,向专业化迈进。四是尊重教师话语权,畅通教师表达诉求的渠道。在制定制度、举行重大活动时,让教师积极参与意见,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五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组织教师课余学习励志操、快乐健身操,利用三八节、五一节、老年节、元旦等节日,开展文艺活动,组织体育比赛,教师愉悦身心同时,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六是扬正风、树正气,坚持正确思想引导人,高尚品格熏陶人,实干精神带动人,优秀典型感染人。制定出台《周村二中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进一步激励学校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期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共制定安全应急预案12个。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坚持每周一次安全检查,一月一次彻底检查。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安全应急演练2次,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安全教育,新学期初进行安全教育第一课,学期末,发放《安全教育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加强门卫管理,落实关严门,看好人,先联系,后放人;加强领导干部值班和巡视校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加强“三防一制”建设,2013年,投资1万多元新增加物防器械,增设7个红外线摄像头和硬盘存储机。2013年5月份,学校承办了省市人防民防对我区检查的学校现场,省市领导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10月份,学校通过市区两级平安和谐校园验收。

4.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营造智慧型环境

学校以信息化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增加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建成云架构的微机室和多媒体录播教室,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更新门户网站,组建班级QQ群,为教育教学和“三结合”教育提供服务平台。“装配促进提升,应用引领发展”,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高效课堂比赛、教师微课比赛、电子白板应用比赛等形式,落实以生为本,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组织科技社团活动,开展“敏特英语”教学创新,组织师生参加全国NOC比赛,高质量完成教师远程研修。在省第四届初中学生创新实验大赛中,学校获得一等奖。

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它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确的把握教育变革的方向,学校应有自己的教育梦想,并逐步转化为学校成功的教育实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幸福”是二中人永恒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